CN103619656A - 胫部衬垫以及胫部衬垫设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胫部衬垫以及胫部衬垫设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19656A
CN103619656A CN201180071763.XA CN201180071763A CN103619656A CN 103619656 A CN103619656 A CN 103619656A CN 201180071763 A CN201180071763 A CN 201180071763A CN 103619656 A CN103619656 A CN 1036196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placement section
horizontal part
diaphragm
r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176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19656B (zh
Inventor
池野英辅
大桥邦夫
山口智
福嶋勇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619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196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196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196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04Padded linings for the vehicle interior ;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padded or non-padded lin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021/003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characterised by occupant or pedestian
    • B60R2021/0039Body parts of the occupant or pedestrian affected by the accident
    • B60R2021/0046Feet

Abstract

本发明进一步降低胫部指标的峰值。本发明的胫部衬垫(10)具备:右脚放置部(16),其具有右侧水平部(16A)和右侧倾斜部(16B),其中,所述右侧水平部(16A)位于被设置在车辆上的加速踏板(22)的下方且后方并被放置踩着加速踏板(22)的乘员的右脚的脚后跟,所述右侧倾斜部(16B)被一体地形成在右侧水平部(16A)的车辆前侧且位于加速踏板(22)的下方;肋部(26),其通过一对槽部(24)之间的部位而形成,且被设置在相对于穿过加速踏板(22)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中心线(L1)而向车辆宽度方向一侧偏移了的位置上,其中,所述一对槽部(24)以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并排的方式被形成在右脚放置部(16)中的至少右侧水平部(16A)的底面上。

Description

胫部衬垫以及胫部衬垫设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胫部衬垫以及胫部衬垫设置结构。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具有水平部和倾斜部,并且在该水平部和倾斜部上分别形成有纵长状凹槽的车辆用小腿部冲击吸收衬垫(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067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0068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29060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32456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表2008-511499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5-819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这种技术中,希望进一步降低胫部指标的峰值。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被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降低胫部指标的峰值的胫部衬垫以及胫部衬垫设置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胫部衬垫具备:右脚放置部,其具有后部和前部,其中,所述后部位于被设置在车辆上的加速踏板的下方且后方并被放置踩着所述加速踏板的乘员的右脚的脚后跟,所述前部被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后部的车辆前侧且位于所述加速踏板的下方;肋部,其通过一对槽部之间的部位而形成,且被设置在相对于穿过所述加速踏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中心线而向车辆宽度方向一侧偏移了的位置上,其中,所述一对槽部以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并排的方式被形成在所述右脚放置部中的至少所述后部的底面上。
根据该胫部衬垫,右脚放置部的后部被设为,位于加速踏板的下方且后方并被放置踩着加速踏板的乘员的右脚的脚后跟的部分。而且,在该右脚放置部中的至少后部的底面上形成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并排的一对槽部。因此,在随着车辆的正面碰撞而使得载荷通过乘员的右脚的脚后跟而作用于右脚放置部的后部上时,能够通过该右脚放置部的后部发生压缩变形从而对冲击进行吸收。
此外,上述一对槽部之间的部位作为肋部而形成,且该肋部被设置在相对于穿过加速踏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中心线而向车辆宽度方向一侧偏移了的位置上。
因此,在随着车辆的正面碰撞而使得载荷通过乘员的右脚的脚后跟而作用于右脚放置部的后部上时,由于右脚放置部会向设置有肋部的一侧的相反侧、即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倾斜,因此,能够使乘员的右脚的脚踝向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进行转动。由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分配乘员的右小腿上所产生的轴向载荷、脚踝的左右方向上的转动力矩、以及脚后跟的前后方向上的转动力矩。其结果为,对于乘员的右脚能够进一步降低胫部指标的峰值。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胫部衬垫采用如下结构,即,在第一方式所述的胫部衬垫中,所述右脚放置部具有作为所述后部的水平部和作为所述前部的倾斜部,其中,所述水平部被水平地形成,所述倾斜部以随着趋向于车辆前侧而趋向于车辆上侧的方式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所述肋部具有后侧肋部和前侧肋部,其中,所述后侧肋部被形成在所述水平部上,所述前侧肋部被形成在所述倾斜部上,并且与所述后侧肋部相比突出高度被设定得较低,且在与所述后侧肋部之间具有高低差部。
根据该胫部衬垫,右脚放置部的后部被设为水平部,且右脚放置部的前部被设为倾斜部,其中,所述水平部被水平地形成,所述倾斜部以随着趋向于车辆前侧而趋向于车辆上侧的方式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此外,被形成在倾斜部上的前侧肋部与被形成在水平部上的后侧肋部相比突出高度被设定得较低,且在与该后侧肋部之间具有高低差部。
因此,在随着车辆的正面碰撞而使得载荷通过乘员的右脚的脚后跟而作用于水平部时,能够以该高低差部为起点而使右脚放置部绕车辆宽度方向的轴线折弯。由此,由于能够抑制脚后跟的向车辆前侧的滑动,因此能够在刚刚碰撞之后使乘员的右小腿的载荷作用于作为目标位置的水平部上。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胫部衬垫采用如下结构,即,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所记载的胫部衬垫中,所述右脚放置部具有作为所述后部的水平部和作为所述前部的倾斜部,其中,所述水平部被水平地形成,所述倾斜部以随着趋向于车辆前侧而趋向于车辆上侧的方式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在所述倾斜部上形成有脆弱部,所述脆弱部被设为在所述倾斜部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或者在所述倾斜部的上表面以及底面中的一方上开口的槽。
根据该胫部衬垫,右脚放置部的前部被设为倾斜部,所述倾斜部以随着趋向于车辆前侧而趋向于车辆上侧的方式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并且,在该倾斜部上形成有脆弱部,所述脆弱部被设为在所述倾斜部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或者在所述倾斜部的上表面以及底面中的一方上开口的槽。
因此,在随着车辆的前方碰撞而使得载荷通过乘员的右脚的脚后跟而作用于水平部上时,会以该脆弱部为起点而使右脚放置部绕车辆宽度方向的轴线折弯。由此,由于能够抑制脚后跟的向车辆前侧的滑动,因此能够在刚刚碰撞之后使乘员的右小腿的载荷作用于作为目标位置的水平部上。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胫部衬垫采用如下结构,即,在第三方式所记载的胫部衬垫中,所述脆弱部具有第一脆弱部和第二脆弱部,其中,所述第二脆弱部被形成在相对于所述第一脆弱部而向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且车辆后侧偏移了的位置上。
根据该胫部衬垫,脆弱部具有第一脆弱部和第二脆弱部,其中,所述第二脆弱部被形成在相对于该第一脆弱部而向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且车辆后侧偏移了的位置上。因此,在随着车辆的前方碰撞而使得载荷通过乘员的右脚的脚后跟而作用于水平部时,能够使右脚放置部向设置有上文所述的肋部的一侧的相反侧、即设置有第二脆弱部的一侧也就是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倾斜。
由此,由于能够使乘员的右脚的脚踝向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转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分配乘员的右小腿上所产生的轴向载荷、脚踝的左右方向上的转动力矩、以及脚后跟的前后方向上的转动力矩。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所涉及的胫部衬垫采用如下结构,即,在第一方式至第四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所记载的胫部衬垫中,具备左脚放置部,所述左脚放置部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右脚放置部的车辆左侧并且被放置乘员的左脚,在所述左脚放置部上形成有削壁部,所述削壁部被设为在所述左脚放置部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或者在所述左脚放置部的上表面以及底面中的一方上开口的槽。
根据该胫部衬垫,在左脚放置部上形成有削壁部,所述削壁部被设为在所述左脚放置部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或者在所述左脚放置部的上表面以及底面中的一方上开口的槽。因此,在随着车辆的前方碰撞而使得载荷通过乘员的左脚而作用于左脚放置部时,能够通过该左脚放置部发生压缩变形,从而对冲击进行吸收。其结果为,对于乘员的左脚也能够降低胫部指标的峰值。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所涉及的胫部衬垫采用如下结构,即,在第五方式所记载的胫部衬垫中,具备连结部,所述连结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对所述右脚放置部和所述左脚放置部进行连结,在所述连结部上形成有空间部,所述空间部被设为在所述连结部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或者在所述连结部的上表面以及底面中的一方上开口的槽,在上述一对槽部、所述削壁部、以及、所述空间部中的至少所述空间部上,设置有吸声材料。
根据胫部衬垫,在连结部上形成有空间部,所述空间部被设为在所述连结部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或者在所述连结部的上表面以及底面中的一方上开口的槽。而且,在被形成于上文所述的右脚放置部上的一对槽部、被形成在左脚放置部上的削壁部、以及被形成在连结部上的空间部中的至少空间部上,设置有吸声材料。因此,能够通过该吸声材料来吸收经由车身面板和轮胎罩等而侵入到车厢内的路面噪声和发动机声等的噪声。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所涉及的胫部衬垫采用如下结构,即,在第一方式至第六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所记载的胫部衬垫中,具备左脚放置部,所述左脚放置部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右脚放置部的车辆左侧,并具有左侧水平部和左侧倾斜部,其中,所述左侧水平部被水平地形成且被放置所述乘员的左脚的脚后跟,所述左侧倾斜部被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左侧水平部的车辆前侧且以随着趋向于车辆前侧而趋向于车辆上侧的方式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在所述左侧水平部与所述左侧倾斜部之间的过渡部上形成有折弯起点部,所述折弯起点部被设为在所述过渡部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或者在所述过渡部的上表面以及底面中的一方上开口的槽。
根据该胫部衬垫,左脚放置部具有左侧水平部和左侧倾斜部,并且在该左侧水平部与左侧倾斜部之间的过渡部上形成有折弯起点部,所述折弯起点部被设为在所述过渡部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或者在所述过渡部的上表面以及底面中的一方上开口的槽。因此,在随着车辆的前方碰撞而使得载荷通过乘员的左脚的脚后跟而作用于左侧水平部时,左脚放置部将以该折弯起点部为起点而绕车辆宽度方向的轴线折弯。由此,由于能够抑制脚后跟的向车辆前侧的滑动,因此能够在刚刚碰撞之后使乘员的左小腿的载荷作用于作为目标位置的左侧水平部上。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八方式所涉及的胫部衬垫设置结构具备:第一方式至第七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所记载的胫部衬垫,其具备所述右脚放置部,所述右脚放置部具有作为所述后部的水平部和作为所述前部的倾斜部,其中,所述水平部被水平地形成,所述倾斜部以随着趋向于车辆前侧而趋向于车辆上侧的方式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车身面板,其上放置有所述胫部衬垫,并且在位于所述水平部的下方的部位上形成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在穿过所述加速踏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中心线上具有顶点且呈向车辆下侧凸起的凸状。
根据该胫部衬垫设置结构,在车身面板上,在位于水平部的下方的部位上形成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在穿过加速踏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中心线上具有顶点且呈向车辆下侧凸起的凸状。因此,由于能够在穿过加速踏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中心线上,将水平部的压缩变形行程确保得较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水平部的冲击吸收性能。由此,对于乘员的右脚而言,能够进一步降低胫部指标的峰值。
本发明的第九方式所涉及的胫部衬垫设置结构采用如下结构,即,在第八方式所记载的胫部衬垫设置结构中,在所述车身面板上,且在相对于所述加速踏板的车辆右侧,形成有朝向车辆上侧的壁部,所述肋部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中心线而向车辆右侧偏移了的位置上。
根据该胫部衬垫设置结构,肋部被设置在相对于穿过加速踏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中心线而向车辆右侧偏移了的位置上。因此,在随着车辆的前方碰撞而使得载荷通过乘员的右脚的脚后跟而作用于右脚放置部的后部时,能够使乘员的右脚的脚踝向壁部的相反侧、即车辆左侧转动。由此,能够抑制乘员的右脚与壁部之间的干涉。
发明効果
如上文详细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进一步降低胫部指标的峰值。
发明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胫部衬垫设置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2-2线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3为图1的3-3线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4为图1的4-4线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5为图1的5-5线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6为图1的6-6线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7为表示荷载作用于图6所示的右侧水平部从而使右脚放置部绕车辆宽度方向的轴线折弯了的状态的图。
图8为对在乘员的小腿上所产生的轴向载荷、脚踝的左右方向上的转动力矩、以及脚后跟的前后方向上的转动力矩进行说明的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左脚放置部的改变例的侧面剖视图。
图10为表示荷载作用于图9所示的左侧水平部从而使左脚放置部绕车辆宽度方向的轴线折弯了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在各个附图中所表示的箭头标记UP、箭头标记FR、箭头标记RH分别表示车辆上侧、车辆前侧、车辆右侧。
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胫部衬垫设置结构S作为一个示例,被应用于左置方向盘车的驾驶席的脚底部。该胫部衬垫设置结构S具备胫部衬垫10。
胫部衬垫10被放置在例如被设为车厢前壁(dash panel)的车身面板12上。在车身面板12上敷设有例如地毯和垫子等的内部装饰材料14,胫部衬垫10介于车身面板12与内部装饰材料14之间。该胫部衬垫10由具有冲击吸收性的例如发泡树脂等形成,且被构成为,具有右脚放置部16、左脚放置部18、以及连结部20。
右脚放置部16被设置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设置于该车辆上的吊下式的加速踏板22重叠的位置上。该右脚放置部16的后部被设为,被大致水平地形成的右侧水平部16A,而被形成于该右侧水平部16A的车辆前侧的右脚放置部16的前部被设为右侧倾斜部16B,所述右侧倾斜部16B以随着趋向于车辆前侧而趋向于车辆上侧的方式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该右侧水平部16A以及右侧倾斜部16B为,本发明中的水平部以及倾斜部的一个示例。
而且,如图6所示,右侧水平部16A位于加速踏板22的下方且后方,以便被放置在落座于未图示的驾驶员席上的状态下踩着加速踏板22的乘员的右脚的脚后跟50。另一方面,右侧倾斜部16B位于加速踏板22的下方。
如图1~图3所示,在从该右侧水平部16A起至右侧倾斜部16B的车辆前后方向中央部的部分的底面16C上,形成有一对槽部24。该一对槽部24以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并排的方式而形成。而且,在该右脚放置部16上,通过该一对槽部24之间的部位而形成有向车辆下侧突出的肋部26。
如图2、图3所示,在车身面板12上,在相对于加速踏板22(图1参照)的车辆右侧,形成有呈向车辆上侧凸起的凸状的隧道部28。在该隧道部28的内侧,配置有未图示的变速器和排气管等。该隧道部28的左侧部28A为本发明中的壁部的一个示例,且以随着趋向于车辆右侧而趋向于车辆上侧的方式被倾斜地形成。而且,上文所述的肋部26被设置在,相对于穿过加速踏板22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中心线L1而向隧道部28一侧、即车辆右侧偏移了的位置上。这种情况下的车辆右侧为本发明中的车辆宽度方向一侧的一个示例。
如图6所示,该肋部26被构成为,具有被形成在右侧水平部16A上的后侧肋部26A、和被形成在右侧倾斜部16B上的前侧肋部26B。前侧肋部26B与后侧肋部26A相比突出高度被设定得较低。即,如果将后侧肋部26A的突出高度设为Ha,将前侧肋部26B的突出高度设为Hb,则跨及肋部26的整个长度上而满足Ha>Hb。在该后侧肋部26A与前侧肋部26B之间形成有高低差部26C。该高低差部26C被形成在右侧水平部16A与右侧倾斜部16B之间的过渡部16D上。
此外,后侧肋部26A与车身面板12抵接。另一方面,前侧肋部26B相对于车身面板12向车辆上侧分离,并且在与车身面板12之间具有间隙29。
如图2所示,在车身面板12上,在位于右侧水平部16A的下方的部位上,形成有呈向车辆下侧凸起的凸状的弯曲部30。该弯曲部30在穿过加速踏板22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中心线L1上具有顶点30A。而且,更具体而言,上文所述的后侧肋部26A与倾斜部30B抵接,所述倾斜部30B被形成在与该弯曲部30中的顶点30A相比靠车辆右侧。
此外,如图1所示,在右侧倾斜部16B上,形成有在其厚度方向上贯穿的被设为贯穿孔的多个脆弱部32A~32C(也参照图4)。该多个脆弱部32A~32C被形成在与上文所述的一对槽部24相比靠车辆前侧,且位于加速踏板22的后端部22A的下方(也参照图6)。
一对脆弱部32A、32B为本发明中的第一脆弱部的一个示例,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靠近且并排。另一方面,脆弱部32C为本发明中的第二脆弱部的一个示例,并且被形成在,相对于一对脆弱部32A、32B而向车辆左侧且车辆后侧偏移了的位置上。另外,该情况下的车辆左侧为本发明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的一个示例。
左脚放置部18被设置于,相对于右脚放置部16的车辆左侧。该左脚放置部18一般被称为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上被放置乘员的左脚。该左脚放置部18的后部被设为,被大致水平地形成的左侧水平部18A,而形成于该左侧水平部18A的车辆前侧的左脚放置部18的前部被设为左侧倾斜部18B,所述左侧倾斜部18B以随着趋向于车辆前侧而趋向于车辆上侧的方式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此外,左侧水平部18A与左侧倾斜部18B之间的部分被设为过渡部18C。
此外,在该左脚放置部18上形成有一对削壁部34,所述一对削壁部34被设为在所述左脚放置部18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该一对削壁部34被形成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长孔状。该一对削壁部34之间的部位被设为隔壁部35。如图5所示,该隔壁部35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位于穿过左脚放置部18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中心线L2上。
如图1所示,连结部2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对右脚放置部16和左脚放置部18进行连结。如图5所示,在该连结部20上形成有空间部36,所述空间部36被设为在所述连结部20的底面20A上开口的槽,并且在该空间部36上设置有例如毛毡材料等的吸声材料38。该吸声材料38被构成为,具有不对胫部衬垫10的冲击吸收性能造成影响的程度的密度。
另外,在图3、图4中所示的符号46、48分别为乘员的右脚的脚尖、脚背,在图5中所示的符号60为乘员的左脚的脚后跟。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右侧水平部16A位于加速踏板22的下方且后方,并且被设为被放置踩着加速踏板22的乘员的右脚的脚后跟50的部分。而且,在从该右侧水平部16A起至右侧倾斜部16B的车辆前后方向中央部的部分的底面16C上,形成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并排的一对槽部24(也参照图1~图3)。因此,在随着车辆的前方碰撞而使得载荷通过乘员的右脚的脚后跟50而作用于右侧水平部16A时,能够通过使该右侧水平部16A发生压缩变形从而对冲击进行吸收。
而且,被形成于右侧倾斜部16B上的前侧肋部26B与被形成在右侧水平部16A上的后侧肋部26A相比突出高度被设定得较低,并且在所述前侧肋部26B与该后侧肋部26A之间具有高低差部26C。因此,在随着车辆的前方碰撞而使得载荷通过乘员的右脚的脚后跟50而作用于右侧水平部16A时,如图7所示,右脚放置部16以该高低差部26C为起点而绕车辆宽度方向的轴线折弯。由此,由于能够抑制脚后跟50的向车辆前侧的滑动,因此能够在刚刚碰撞之后使乘员的右小腿的载荷作用于作为目标位置的右侧水平部16A上。
此外,如图1~图3所示,上述一对槽部24之间的部位作为肋部26而形成,且该肋部26被设置在,相对于穿过加速踏板22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中心线L1而向车辆右侧偏移了的位置上。
因此,在随着车辆的前方碰撞而使得载荷通过乘员的右脚的脚后跟而作用于右侧水平部16A上时,由于右脚放置部16向设置有肋部26的一侧的相反侧、即车辆左侧倾斜,因此能够使乘员的右脚的脚踝向车辆左侧转动。如此,如图8所示,能够有效地分配在乘员的右小腿52上所产生的轴向载荷Fz、脚踝54的左右方向上的转动力矩Mx、以及脚后跟50的前后方向上的转动力矩My。其结果为,对于乘员的右脚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胫部指标的峰值。
此外,如图1所示,在右侧倾斜部16B上形成有多个脆弱部32A~32C,所述多个脆弱部32A~32C被设为在所述右侧倾斜部16B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因此,如图7所示,在随着车辆的前方碰撞而使得载荷通过乘员的右脚的脚后跟50而作用于右侧水平部16A上时,除上文所述的高低差部26C之外,右脚放置部16还以该多个脆弱部32A~32C(参照图1)为起点而绕车辆宽度方向的轴线折弯。由此,由于能够更进一步地抑制脚后跟50的向车辆前侧的滑动,因此能够在刚刚碰撞之后使乘员的右小腿的载荷更有效地作用于作为目标位置的右侧水平部16A上。
而且,如图1所示,脆弱部32C被形成在相对于一对脆弱部32A、32B而向车辆左侧且车辆后侧偏移了的位置上。因此,在随着车辆的前方碰撞而使得载荷通过乘员的右脚的脚后跟而作用于右侧水平部16A时,能够使右脚放置部16进一步向车辆左侧倾斜。
如此,由于能够使乘员的右脚的脚踝向车辆左侧进一步转动,因此,如图8所示,能够有效地分配在乘员的右小腿52上所产生的轴向载荷Fz、脚踝54的左右方向上的转动力矩Mx、以及脚后跟50的前后方向上的转动力矩My。
此外,如图2所示,在车身面板12上,在位于右侧水平部16A的下方的部位上形成有弯曲部30,所述弯曲部30在穿过加速踏板22(参照图1)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中心线L1上具有顶点30A且呈向车辆下侧凸起的凸状。因此,由于能够在穿过加速踏板22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中心线L1上,将右侧水平部16A的压缩变形行程确保得较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右侧水平部16A的冲击吸收性能。由此,对于乘员的右脚能够进一步降低胫部指标的峰值。
此外,肋部26被设置在相对于穿过加速踏板22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中心线L1而向隧道部28一侧偏移了的位置上。因此,在随着车辆的前方碰撞而使得载荷通过乘员的右脚的脚后跟而作用于右侧水平部16A上时,乘员的右脚的脚踝能够向隧道部28的相反侧转动。由此,能够抑制乘员的右脚与隧道部28之间的干涉。
此外,如图5所示,在左脚放置部18上形成有削壁部34,所述削壁部34被设为在所述左脚放置部18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也参照图1)。因此,在随着车辆的前方碰撞而使得载荷通过乘员的左脚而作用于左脚放置部18上时,能够通过使该左脚放置部18发生压缩变形从而对冲击进行吸收。其结果为,对于乘员的左脚也能够降低胫部指标的峰值。
此外,如图1所示,在连结部20上形成有空间部36,所述空间部36被设为在所述连结部20的底面20A上开口的槽。而且,在该空间部36上,设置有例如毛毡材料等的吸声材料38。因此,能够通过该吸声材料38来吸收经由车身面板12和轮胎罩等而侵入到车厢内的路面噪声和发动机声等的噪声。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改变例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左侧水平部18A与左侧倾斜部18B之间的过渡部18C上形成折弯起点部40,所述折弯起点部40被设为在所述过渡部18C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
如果以此方式构成,则在随着车辆的前方碰撞而使得载荷通过乘员的左脚的脚后跟60而作用于左侧水平部18A上时,如图10所示,左脚放置部18将以该折弯起点部40为起点绕车辆宽度方向的轴线折弯。由此,由于能够抑制脚后跟60向车辆前侧的滑动,因此能够在刚刚碰撞之后使乘员的左小腿的载荷作用于作为目标位置的左侧水平部18A上。
另外,虽然折弯起点部40被设为在过渡部18C的上表面以及底面上开口的贯穿孔,但也可以被设为在过渡部18C的上表面以及底面中的一方上开口的槽。此外,当该折弯起点部40被形成于过渡部18C上时,上文所述的一对削壁部34可以就此被形成在左脚放置部18上、或者也可以省略。
此外,虽然如图1所示,一对槽部24被形成在从右侧水平部16A起至右侧倾斜部16B的车辆前后方向中央部的部分上,但也可以仅被形成在右侧水平部16A上,或者,还可以从右脚放置部16的后端起跨至前端而被形成。
此外,虽然肋部26被设置在相对于加速踏板22的中心线L1而向车辆右侧偏移了的位置上,但也可以被设置于作为车辆宽度方向一侧的一个示例的车辆左侧。此外,在该情况下,脆弱部32C也可以相对于一对脆弱部32A、32B而被形成于作为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且车辆后侧的一个示例的车辆右侧且车辆后侧。
如果以此方式构成,则在随着车辆的前方碰撞而使得载荷通过乘员的右脚的脚后跟而作用于右侧水平部16A上时,由于右脚放置部16向车辆右侧倾斜,因此能够使乘员的右脚的脚踝向车辆右侧转动。
此外,虽然多个脆弱部32A~32C被设为,在右侧倾斜部16B的上表面以及底面上开口的贯穿孔,但是也可以被设为在右侧倾斜部16B的上表面以及底面中的一方上开口的槽。
此外,虽然削壁部34被设为在左脚放置部18的上表面以及底面上开口的贯穿孔,但也可以设为在左脚放置部18的上表面以及底面中的一方上开口的槽。
此外,虽然空间部36被设为在连结部20的底面20A上开口的槽,但也可以设为在连结部20的上表面上开口的槽、或者在连结部20的上表面以及底面上开口的(在连结部20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
此外,虽然吸声材料38仅被设置在空间部36上,但除此之外,也可以被设置在上文所述的一对槽部24、多个脆弱部32A~32C、以及削壁部34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上。
此外,虽然胫部衬垫设置结构S被应用于左置方向盘车,但也可以被应用于右置方向盘车。在该情况下,被形成于驾驶员席的脚底右侧的壁部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朝向车辆上侧的壁部。
另外,也可以适当组合上述多个改变例中能够进行组合的改变例。
虽然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以外,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并实施。
另外,以下对符号说明进行记述。
S    胫部衬垫设置结构;
10   胫部衬垫;
12   车身面板;
14   内部装饰材料;
16   右脚放置部;
16A  右侧水平部(右脚放置部的后部,水平部);
16B  右侧倾斜部(右脚放置部的前部,倾斜部);
16C  底面;
18   左脚放置部;
18A  左侧水平部;
18B  左侧倾斜部;
18C  过渡部;
20   连结部;
22   加速踏板;
24   槽部;
26   肋部;
26A  后侧肋部;
26B  前侧肋部;
26C  高低差部;
28A  隧道部的左侧部(壁部);
30   弯曲部;
30A  顶点;
32A、32B  第一脆弱部(脆弱部的一部分);
32C  第二脆弱部(脆弱部的一部分);
34   削壁部;
36   空间部;
38   吸声材料;
40   折弯起点部。

Claims (9)

1.一种胫部衬垫,具备:
右脚放置部,其具有后部和前部,其中,所述后部位于被设置在车辆上的加速踏板的下方且后方并被放置踩着所述加速踏板的乘员的右脚的脚后跟,所述前部被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后部的车辆前侧且位于所述加速踏板的下方;
肋部,其通过一对槽部之间的部位而形成,且被设置在相对于穿过所述加速踏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中心线而向车辆宽度方向一侧偏移了的位置上,其中,所述一对槽部以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并排的方式被形成在所述右脚放置部中的至少所述后部的底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部衬垫,其中,
所述右脚放置部具有作为所述后部的水平部和作为所述前部的倾斜部,其中,所述水平部被水平地形成,所述倾斜部以随着趋向于车辆前侧而趋向于车辆上侧的方式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
所述肋部具有后侧肋部和前侧肋部,其中,所述后侧肋部被形成在所述水平部上,所述前侧肋部被形成在所述倾斜部上,并且与所述后侧肋部相比突出高度被设定得较低,且在与所述后侧肋部之间具有高低差部。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胫部衬垫,其中,
所述右脚放置部具有作为所述后部的水平部和作为所述前部的倾斜部,其中,所述水平部被水平地形成,所述倾斜部以随着趋向于车辆前侧而趋向于车辆上侧的方式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
在所述倾斜部上形成有脆弱部,所述脆弱部被设为在所述倾斜部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或者在所述倾斜部的上表面以及底面中的一方上开口的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胫部衬垫,其中,
所述脆弱部具有第一脆弱部和第二脆弱部,其中,所述第二脆弱部被形成在相对于所述第一脆弱部而向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且车辆后侧偏移了的位置上。
5.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胫部衬垫,其中,
具备左脚放置部,所述左脚放置部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右脚放置部的车辆左侧并且被放置乘员的左脚,
在所述左脚放置部上形成有削壁部,所述削壁部被设为在所述左脚放置部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或者在所述左脚放置部的上表面以及底面中的一方上开口的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胫部衬垫,其中,
具备连结部,所述连结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对所述右脚放置部和所述左脚放置部进行连结,
在所述连结部上形成有空间部,所述空间部被设为在所述连结部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或者在所述连结部的上表面以及底面中的一方上开口的槽,
在所述一对槽部、所述削壁部、以及、所述空间部中的至少所述空间部上,设置有吸声材料。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胫部衬垫,其中,
具备左脚放置部,所述左脚放置部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右脚放置部的车辆左侧,并具有左侧水平部和左侧倾斜部,其中,所述左侧水平部被水平地形成且被放置所述乘员的左脚的脚后跟,所述左侧倾斜部被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左侧水平部的车辆前侧且以随着趋向于车辆前侧而趋向于车辆上侧的方式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
在所述左侧水平部与所述左侧倾斜部之间的过渡部上形成有折弯起点部,所述折弯起点部被设为在所述过渡部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或者在所述过渡部的上表面以及底面中的一方上开口的槽。
8.一种胫部衬垫设置结构,具备: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胫部衬垫,其具备所述右脚放置部,所述右脚放置部具有作为所述后部的水平部和作为所述前部的倾斜部,其中,所述水平部被水平地形成,所述倾斜部以随着趋向于车辆前侧而趋向于车辆上侧的方式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
车身面板,其上放置有所述胫部衬垫,并且在位于所述水平部的下方的部位上形成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在穿过所述加速踏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中心线上具有顶点且呈向车辆下侧凸起的凸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胫部衬垫设置结构,其中,
在所述车身面板上,且在相对于所述加速踏板的车辆右侧,形成有朝向车辆上侧的壁部,
所述肋部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中心线而向车辆右侧偏移了的位置上。
CN201180071763.XA 2011-06-23 2011-06-23 胫部衬垫以及胫部衬垫设置结构 Active CN1036196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64479 WO2012176320A1 (ja) 2011-06-23 2011-06-23 ティビアパッド及びティビアパッド設置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19656A true CN103619656A (zh) 2014-03-05
CN103619656B CN103619656B (zh) 2016-03-30

Family

ID=47422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1763.XA Active CN103619656B (zh) 2011-06-23 2011-06-23 胫部衬垫以及胫部衬垫设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22451B2 (zh)
EP (1) EP2724898B1 (zh)
JP (1) JP5590238B2 (zh)
CN (1) CN103619656B (zh)
WO (1) WO201217632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0628A (zh) * 2014-12-08 2017-08-01 沃尔沃卡车集团 带有高度调节功能的滑动型脚跟垫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81310B1 (fr) * 2011-10-17 2013-10-25 Renault Sa Repose-pied pour vehicule
CN104684765B (zh) * 2013-04-26 2016-11-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右脚保护结构
US9045059B1 (en) * 2014-02-19 2015-06-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river's plastic footrest assembly
US9216678B1 (en) * 2014-06-27 2015-12-22 Tyanne Mobley Heel protecting vehicle floor mat device
JP6399302B2 (ja) * 2014-12-01 2018-10-03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ットレスト構造
US9718417B2 (en) * 2015-08-28 2017-08-01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floor
JP7104666B2 (ja) 2019-07-05 2022-07-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フットレスト支持部構造
US10889226B1 (en) * 2019-10-14 2021-01-1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pedal cover
FR3136200A1 (fr) * 2022-06-07 2023-12-08 Psa Automobiles Sa Structure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97345A (ja) * 1997-04-28 1998-11-10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車用フットレスト
EP0999118A2 (en) * 1998-11-04 2000-05-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Secondary floor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CN1522920A (zh) * 2003-02-13 2004-08-25 �����Զ�����ҵ��ʽ���� 车辆的底板结构
CN2726969Y (zh) * 2004-09-10 2005-09-21 李宋杰 汽车踏板衬垫
JP2005280560A (ja) * 2004-03-30 2005-10-13 Sekisui Plastics Co Ltd 防音性を付与した車両用下肢部衝撃吸収パッド
JP2008110758A (ja) * 2008-01-15 2008-05-15 Sekisui Plastics Co Ltd 車両用下肢部衝撃吸収パッド
US7556307B2 (en) * 2006-02-02 2009-07-07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Automobile movable floor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86255A (ja) * 1995-09-25 1997-03-31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フットレスト
JPH10297343A (ja) * 1997-04-25 1998-11-10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車用フットレスト
ITTO20020678A1 (it) 2001-08-07 2004-01-29 Honda Motor Co Ltd Ammortizzatore per un veicolo a due ruote
JP4130558B2 (ja) 2001-08-07 2008-08-06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二輪車用衝撃吸収体
JP4526236B2 (ja) 2003-04-07 2010-08-18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下肢部衝撃吸収パッド
JP2005081958A (ja) 2003-09-08 2005-03-31 Toyota Motor Corp 下肢保護構造
JP4416567B2 (ja) 2004-05-12 2010-02-17 株式会社林技術研究所 ティビアパッド
US20070080562A1 (en) 2003-11-19 2007-04-12 Hayashi Engineering Inc. Impact absorbing body
FR2874874B1 (fr) 2004-09-03 2008-09-19 Renault Sas Element absorbant pour pied de passage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JP4963818B2 (ja) * 2005-09-22 2012-06-27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下肢部衝撃吸収パッド
JP4883973B2 (ja) * 2005-09-30 2012-02-22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ロアスペーサ
JP4302712B2 (ja) 2006-04-26 2009-07-29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下肢部衝撃吸収パッドおよび車両用フロアスペーサ
JP4708441B2 (ja) 2008-01-15 2011-06-22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下肢部衝撃吸収パッドを備えた車両構造
US8857895B2 (en) * 2011-06-17 2014-10-14 David J. Millar Tibia force reduction wedg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97345A (ja) * 1997-04-28 1998-11-10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車用フットレスト
EP0999118A2 (en) * 1998-11-04 2000-05-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Secondary floor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CN1522920A (zh) * 2003-02-13 2004-08-25 �����Զ�����ҵ��ʽ���� 车辆的底板结构
JP2005280560A (ja) * 2004-03-30 2005-10-13 Sekisui Plastics Co Ltd 防音性を付与した車両用下肢部衝撃吸収パッド
CN2726969Y (zh) * 2004-09-10 2005-09-21 李宋杰 汽车踏板衬垫
US7556307B2 (en) * 2006-02-02 2009-07-07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Automobile movable floor apparatus
JP2008110758A (ja) * 2008-01-15 2008-05-15 Sekisui Plastics Co Ltd 車両用下肢部衝撃吸収パッド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0628A (zh) * 2014-12-08 2017-08-01 沃尔沃卡车集团 带有高度调节功能的滑动型脚跟垫
CN107000628B (zh) * 2014-12-08 2020-08-18 沃尔沃卡车集团 带有高度调节功能的滑动型脚跟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103680A1 (en) 2014-04-17
EP2724898B1 (en) 2017-05-31
EP2724898A4 (en) 2015-04-22
WO2012176320A1 (ja) 2012-12-27
US9022451B2 (en) 2015-05-05
JP5590238B2 (ja) 2014-09-17
CN103619656B (zh) 2016-03-30
EP2724898A1 (en) 2014-04-30
JPWO2012176320A1 (ja) 2015-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19656A (zh) 胫部衬垫以及胫部衬垫设置结构
CN103648851A (zh) 胫部衬垫以及胫部衬垫设置结构
WO2016148057A1 (ja) 車体構造
TW200422220A (en) Floor structure of vehicle
JP3828826B2 (ja) 自動車におけるヒールストッパの衝撃吸収構造
US9744920B2 (en) Noise insulation structure of cabin floor
JP5928869B2 (ja) 車体前部におけるダッシュクロスメンバの取付構造
CN104684765B (zh) 右脚保护结构
JP2012153185A (ja) 車両用フロア構造
CN204801895U (zh) 一种汽车前围板总成及具有该汽车前围板总成的汽车
CN108725600A (zh) 车身底板构造
JPH0986255A (ja) 車両用フットレスト
JP5949439B2 (ja) 車両用フロアマット
JP6250452B2 (ja) 車両用フロア構造
JP2005186833A (ja) 車両用燃料タンク及び車両用燃料タンクの配置構造
JP2022154771A (ja) 車体構造
JP3969041B2 (ja) 自動車のフロア構造
JP2022154774A (ja) 車体構造
CN103192790A (zh) 一种增加汽车座椅摩擦系数的气囊安全系统
JPH0789465A (ja) 自動車の床板構造
JP5385745B2 (ja) フットレスト
JP5149059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2008279984A (ja) 車両床部構造
JPH10250628A (ja) 車両用フロア構造
JP2013208941A (ja) 車両用フロア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