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96718B - 放电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放电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96718B
CN103596718B CN201280019169.0A CN201280019169A CN103596718B CN 103596718 B CN103596718 B CN 103596718B CN 201280019169 A CN201280019169 A CN 201280019169A CN 103596718 B CN103596718 B CN 1035967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wire electrode
guiding roller
mentioned
adv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91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96718A (zh
Inventor
小山恭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rashiki System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rashiki System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rashiki System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rashiki System Desig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96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67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967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67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1/00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i.e. removing metal with a series of rapidly recurring electrical discharges between an electrode and a workpiece in the presence of a fluid dielec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7/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pplicable to both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and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 B23H7/02Wire-cutting
    • B23H7/08Wire electrodes
    • B23H7/10Supporting, winding 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of wire-electrode
    • B23H7/105Wire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7/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pplicable to both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and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 B23H7/26Apparatus for moving or positioning electrode relatively to workpiece; Mounting of electro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7/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pplicable to both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and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 B23H7/02Wire-cutting
    • B23H7/06Control of the travel curve of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electrode and workpie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Abstract

为了提供使丝状电极在左右方向(u方向)及前后方向(v方向)上自如地倾斜的放电加工装置,在本发明的放电加工装置中,构成为,在自转自如且水平地延伸的倾倒轴(4)上设置下支承部(2),在进退轴(5)上设置上支承部(3)而构成,所述进退轴(5)从立设在倾倒轴(4)上的支柱(42)与倾倒轴(4)平行地延伸,在延伸方向上进退自如;下支承部(2)具有在包括倾倒轴(4)、支柱(42)及进退轴(5)的倾倒面内转动的下导引辊(21);上支承部(5)具有在包括倾倒轴(4)、支柱(42)及进退轴(5)的倾倒平面内转动的上导引辊(31);丝状电极(1)架绕在上导引辊(31)及下导引辊(21)上。

Description

放电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丝状电极的放电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放电加工装置在使丝状电极从上支承部向下支承部移动的范围间配置工件(被加工物),通过在上述丝状电极与工件之间产生的放电将上述工件一点点削掉(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将工件形成仿形于丝状电极的切削面。上支承部及下支承部由通过对于丝状电极的耐磨损性良好的矿物(金刚石、红宝石等)形成的模子(设有将丝状电极穿通的插通孔的圆柱)构成,或者由上导引辊及下导引辊构成。上支承部和下支承部的上述模子或上导引辊及下导引辊排列配置在同一铅直线上,丝状电极从上朝下移动,所以工件的切削面也为铅直面。如果从上支承部朝向下支承部移动的丝状电极倾斜,则上述切削面也倾斜。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放电加工装置中,支承上支承部(导引头3)的上支承臂(5)和支承下支承部(导引头4)的下支承臂5分别具有万向悬架,将上支承部相对于下支承部前后左右地错开,将丝状电极倾斜。此时,如果单纯地将上支承部错开,则有可能丝状电极会过度地摩擦构成上支承部及下支承部的模子(支承部件22)。因此,专利文献1公开的放电加工装置在上支承部的正上方和下支承部的正下方配置卷挂丝状电极的导引辊(带轮21=导引机构),匹配于丝状电极的倾斜而将上支承部及下支承部倾斜,并且移动的丝状电极沿着模子的贯通孔进入或出来(专利文献1?[权利要求1][图1]~[图3])。
专利文献2公开的放电加工装置将丝状电极(电极丝8)卷挂在导引辊(轴38及轴37)上,所述导引辊(轴38及轴37)分别设在处于预先错开的位置关系的上支承部(上侧加工头14)及下支承部(下侧加工头13)上。上支承部设在沿水平面内的正交的两方向移动自如的辅助工作台(20)上,以丝状电极(电极丝8)为中心自转自如,以便能够改变导引辊的朝向。下支承部设在位置被相对固定的支承臂(臂11)上,以丝状电极(电极丝8)为中心自转自如,以便能够改变导引辊的朝向。由此,上支承部随着辅助工作台在水平面内的正交的两方向上运动而改变丝状电极的倾斜,使上支承部及下支承部自转以使包含倾斜的丝状电极的铅直面与上支承部及下支承部的导引辊的旋转面一致,来改变上述导引辊的朝向(专利文献1?第4页左下栏~第5页左上栏)。
专利文献1:特公昭63-03688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昭63-2607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为了将放电加工装置的丝状电极倾斜,必须至少使上支承部及下支承部的一方在水平面内移动自如。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公开的放电加工装置分别使上支承部在水平面内的正交的两方向上移动,为了防止倾斜的丝状电极与上支承部及下支承部的模子或导引辊过度地摩擦,匹配于倾斜的丝状电极而使上述模子倾斜,或者使上述导引辊倾斜或改变朝向。这意味着,在上支承部上,除了匹配于水平面内的移动方向的各移动机构以外,还设置追随于丝状电极的倾斜的倾倒机构或自转机构,在下支承部上设置追随于上述丝状电极的倾斜的倾倒机构或自转机构。
如果在上支承部及下支承部各自上设置移动机构、倾倒机构或自转机构,则可动部增加,使装置结构变复杂。此外,当将丝状电极向目的的角度倾斜时,需要使各移动机构、倾倒机构或自转机构连动而正确地控制,所以有容易使制造成本增加或导致故障的问题。进而,使用丝状电极的放电加工装置通常使用液体(例如水)的电介体,使下支承部与工件一起埋没到上述液体中的浸渍方式较多,所以需要对设在下支承部上的倾倒机构或自转机构实施防液对策(参照专利文献2?图1),构造变得更复杂而拉升制造成本,容易导致故障。
在使用丝状电极的放电加工装置中,为了将丝状电极倾斜,使上支承部在水平面内移动,相对于下支承部将上述上支承部在水平方向上错开。此时,需要防止丝状电极与上支承部及下支承部的模子或导引辊的相互摩擦。在此情况下,使丝状电极的倾斜与上支承部及下支承部的模子或导引辊的倾斜或朝向一致。以往的放电加工装置有使丝状电极的倾斜与上支承部及下支承部的模子或导引辊的倾斜或朝向一致的装置结构较复杂、需要对下支承部的倾倒机构或自转机构实施防液对策等问题。所以,为了消除上述问题,对上支承部及下支承部进行了研究。
研究的结果开发出的是一种放电加工装置,将工件配置到使丝状电极从上支承部向下支承部移动的范围之间,通过在上述丝状电极与工件之间产生的放电,将上述工件一点点地削掉,其特征在于,在自转自如且水平延伸的倾倒轴上设置下支承部,在进退轴上设置上支承部而构成,所述进退轴从立设在上述倾倒轴上的支柱,与上述倾倒轴平行地延伸,沿上述延伸方向进退自如;下支承部具有在包括倾倒轴、支柱及进退轴的倾倒的平面(以下称作倾倒面)内转动的下导引辊;上支承部具有在包括倾倒轴、支柱及进退轴的倾倒面内转动的上导引辊;丝状电极架绕到上述上导引辊及下导引辊上。
所谓上导引辊及下导引辊“在包括倾倒轴、支柱及进退轴的倾倒面内转动”,是指包括倾倒轴、支柱及进退轴的中心轴线全部的倾倒面(例如倾倒前的铅直面)、与上导引辊及下导引辊卷挂丝状电极的周槽一致。工件与以往同样,通过载置到配置为包围倾倒轴的位置关系的工件台上,能够位于上支承部与下支承部之间。在使用液体的电介体的情况下,使上述工件台及载置在工件台上的工件、以及包括下支承部的倾倒轴埋没到储存槽的上述电介体中。倾倒轴从储存槽突出,驱动机构(马达或压力缸)配置在储存槽的外部。
在本发明的放电加工装置中,通过上支承部及下支承部一体地随着倾倒轴倾倒,此外上支承部在包括上述倾倒轴、支柱及进退轴的倾倒面内随着进退轴前后运动,将丝状电极向任意的方向倾斜。为了说明丝状电极的倾斜方式,为了方便,对于上支承部运动的水平面内的正交的两方向,将倾倒轴及进退轴的延伸方向定义为v方向(前后方向),将上述倾倒轴及进退轴的正交方向定义为u方向(左右方向)。工件随着在与上述v方向一致的Y方向(前后方向)和与上述u方向一致的X方向(左右方向)上移动自如的工件台在水平面内运动。u-v面(水平面)和X-Y面(水平面)平行,与两者正交的铅直方向为Z方向。
设在倾倒轴上的下支承部以上述倾倒轴为中心,在朝向u方向的铅直面内倾倒。此外,在从立设在倾倒轴上的支柱与倾倒轴平行地延伸的进退轴上设置的上支承部,同样以倾倒轴为中心,在朝向u方向的铅直面内倾倒。并且,上支承部及下支承部由于使包括倾倒轴、支柱及进退轴的倾倒面一体地倾倒,所以不破坏使转动面与上述倾倒面一致的上导引辊及下导引辊与卷挂在上述上导引辊及下导引辊上的丝状电极的位置关系。因此,丝状电极不会与上导引辊及下导引辊摩擦。
上支承部随着在包括倾倒轴、支柱及进退轴的倾倒面内在v方向上进退的进退轴,在上述v方向上移动。上导引辊及下导引辊使卷挂丝状电极的各自的周槽与包括倾倒轴、支柱及进退轴的中心轴线全部的倾倒面一致。因此,上支承部的移动只是在包括倾倒轴、支柱及进退轴的中心轴线全部的倾倒面内使上导引辊相对于下导引辊在v方向上移动,使分别卷挂在上导引辊及下导引辊上的丝状电极的卷挂长度变化,所以丝状电极不会与上导引辊及下导引辊摩擦。
丝状电极一边保持张紧状态一边从上导引辊向下导引辊卷挂是重要的。所以,上支承部优选的是将在包括倾倒轴、支柱及进退轴的倾倒面内转动的张紧辊设在丝状电极的移动上游侧、夹着丝状电极与上述上导引辊相反侧。由此,丝状电极被张紧辊推压而不会放松。此外,从上述张紧辊到上导引辊的丝状电极的轨道蜿蜒,在铅直方向上移动的丝状电极也必定被卷挂到上导引辊上。
在电介体是液体的情况下,如果对移动的丝状电极供给上述液体,使液体粘附到丝状电极上,则帮助放电,或降低丝状电极与接触的部件的摩擦。上支承部将与上导引辊的转动面平行地倾倒的摆动杠杆轴装到上述上导引辊的转动轴上,将对丝状电极供给电介体的液体的喷嘴设在摆动杠杆的一端上,将轴支承在进退轴上的压力缸的杆轴装到上述摆动杠杆的另一端上。通过对应于上导引辊在v方向上移动而变化的丝状电极的倾斜、压力缸使杆伸缩而使摆动杠杆摆动,将喷嘴与丝状电极的距离保持为一定,使供给的液体可靠地粘附到丝状电极上。
倾倒轴优选的是在延伸方向上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将从上支承部的上导引辊卷挂在下支承部的下导引辊上的丝状电极穿通。在使倾倒轴贯通到储存槽中的结构的情况下,如果将卷挂在下导引辊上的丝状电极穿通到上述倾倒轴内置的贯通孔中,则不需要将丝状电极向储存槽外拉出的开口。更优选的是,相对于上述贯通孔,将电介体的液体的供给口设在丝状电极的移动上游侧,将电介体的液体的排出口设在丝状电极的移动下游侧。从供给口供给到贯通孔中的电介体的液体粘附到穿通贯通孔的丝状电极上而移动,将贯通孔与丝状电极的摩擦降低。
本发明的放电加工装置不论将丝状电极怎样倾斜,都使上述丝状电极的倾斜与上支承部及下支承部的导引辊的倾斜或水平面内的朝向一致。由此,不需要使多个驱动机构连动而正确地控制上支承部及下支承部,能够简单且简便地将丝状电极向任意的方向倾斜。此外,即使是使下支承部埋没在作为液体的电介体的储存槽中的情况,在下支承部中也不需要防液对策。特别是,由于能够将使下支承部倾倒的倾倒轴的驱动机构配置到储存槽之外,所以不需要上述驱动机构的防水对策,制造成本的上升被抑制。
在本发明中,为了使丝状电极在左右方向(u方向)上倾斜,只要仅使倾倒轴自转、使包括使上导引辊及下导引辊的转动面一致的倾倒轴、支柱及进退轴的倾倒面一体地倾倒就可以。此外,为了将丝状电极在前后方向(v方向)上倾斜,只要仅使进退轴进退、在包括使上导引辊及下导引辊的转动面一致的倾倒轴、支柱及进退轴的倾倒面内改变上述上导引辊的位置就可以。这样,为了将丝状电极倾斜而需要的驱动机构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分别为1个就可以,带来使装置结构简单化的效果。
如果将丝状电极倾斜的驱动机构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分别为1个就可以,则除了驱动机构较少就足够以外,使多个驱动机构协作的控制也变得容易。这使故障的发生率下降,抑制制造成本的上升。并且,在如已经叙述那样、使下支承部埋设在作为液体的电介体的储存槽中的情况下,将上述倾倒轴的自转机构配置到上述储存槽之外,在下支承部周边不再需要防水对策,也使故障的发生率下降,抑制制造成本的上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放电加工装置的一例的右侧视图。
图2是本例的放电加工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将本例的放电加工装置简略图示的部分剖开右侧视图。
图4是表示上支承部位于下支承部正上方的状态的图3中部分放大右侧视图。
图5是表示上支承部相对于下支承部位于v方向正侧的状态的图3中部分放大右侧视图。
图6是表示上支承部相对于下支承部位于v方向负侧的状态的图3中部分放大右侧视图。
图7是表示上支承部位于下支承部正上方的状态的图3中部分放大主视图。
图8是表示上支承部相对于下支承部位于u方向负侧的状态的图3中部分放大主视图。
图9是表示上支承部相对于下支承部位于u方向正侧的状态的图3中部分放大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用了本发明的放电加工装置例如由图1及图2(为了图示的方便,作为电介体的水61的储存槽6的图示省略)可见,在自转自如地沿水平延伸的倾倒轴4上设置下支承部2、在从立设在上述倾倒轴4上的支柱42与上述倾倒轴4平行地延伸、使进退用杆51在上述延伸方向上进退的作为直线运动压力缸的进退轴5的上述进退用杆51上设置上支承部3而构成。将丝状电极1从丝卷筒抽出,卷挂到多个中间辊12上之后,架绕到上支承部3具有的上导引辊31和下支承部2具有的下导引辊21上,所述丝卷筒设在被倾倒轴42支承的正面观察为倒L字状的辊安装板53上。
下支承部2将在包括倾倒轴4、支柱42及进退轴5的倾倒面内转动的下导引辊21轴装到上述倾倒轴4的左端上而构成。本例的下导引辊21兼作为下支承部2的供电用电刷辊。倾倒轴4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自转自如地支承在基座73上,以自转中心对称地向上方立设支柱42,将倾倒杠杆423向上述支柱42的180度相反侧突出。将向基座73摆动自如地被支承的倾倒用压力缸41的倾倒用杆411连结在上述倾倒杠杆423上,倾倒轴4通过上述倾倒用杆411的伸缩而自转。支柱42随着上述倾倒轴4的自转而在左右方向(u方向)上倾倒(参照后述图8或图9)。支柱42立设在突出到储存槽6外的倾倒轴4的部分上,倾倒用杠杆423也在上述储存槽6外突出到倾倒轴4下方。因此,倾倒用压力缸41的倾倒用杆411能够在储存槽6外连接到上述倾倒用杠杆423上,除了在将储存槽6贯通的倾倒轴4上外嵌密封圈以外,不需要倾倒用压力缸41及倾倒用杆411的防水对策。
倾倒轴4将储存槽6贯通,设有沿着自转中心延伸的贯通孔43。卷挂在下支承部2的下导引辊21上的丝状电极1通过上述贯通孔43拉出到储存槽6外,经过排出辊44(参照图3)被回收。贯通孔43将水61的供给口431设在比下导引辊21靠丝状电极1的移动上游侧,将水61的排出口432设在丝状电极的移动下游侧、从储存槽6突出的后端上。从排出口432排出的水61积存到排水承接部62中,实施清洁处理后放水或循环再利用。从供给口431供给到贯通孔43中的水61粘附到通过贯通孔43的丝状电极1上,将贯通孔43与丝状电极1的摩擦降低。
本例的下导引辊21将卷挂丝状电极1的周槽的切线与倾倒轴4的自转中心对齐,向与上述倾倒轴4的自转中心一致的贯通孔43平滑地引导丝状电极1。这样,通过使下导引辊21的周槽的切线与倾倒轴4的自转中心一致,当上导引辊31及下导引辊21成为一体而在左右方向(u方向)上倾倒时,能够将卷挂在上导引辊31及下导引辊21上的丝状电极1整体向相同方向倾斜,能够以倾倒轴4的自转中心为基准容易地计算丝状电极1的倾斜、还有上导引辊31及下导引辊21的水平移动量。
上支承部3将在包括倾倒轴4、支柱42及进退轴5的倾倒面内转动的上导引辊31轴装到进退轴5支承的辊支承凸缘552(图1、图3~图6将跟前侧的辊支承凸缘552省略图示)上而构成。本例的上导引辊31将以上导引辊31的转动轴为摆动中心的正面观察为L字状的凸缘夹在前后一对具有的通道构造的摆动杠杆33的上述凸缘间。摆动杠杆33在上导引辊31下方的一端上设有向丝状电极1供给水61的喷嘴331,在从上导引辊31向右方延伸的另一端上轴装着轴支承在进退轴5支承的升降板55上的摆动用压力缸332的摆动用杆333。
在将丝状电极1从右侧卷挂到设在上导引辊31正上方的张紧辊32上、并卷挂到上述上导引辊31的左侧后,朝向下方的下导引辊21下降。张紧辊32与上导引辊31及下导引辊21同样,在包括倾倒轴4、支柱42及进退轴5的倾倒面内转动。由此,丝状电极1被张紧辊32推压而不会放松。此外,从上述张紧辊32到上导引辊31的丝状电极1的轨道蜿蜒,上述丝状电极1不会从上导引辊31离开。本例的张紧辊32兼作为供电用电刷辊。
喷嘴331使卷挂在上导引辊31上而朝向下导引辊21延伸的丝状电极1贯通,使从侧方供给的水61粘附到上述丝状电极1上,作为电介体而帮助工件8的放电加工,并且将由上述放电加工加热的丝状电极1冷却。喷嘴331设在摆动杠杆33上,所以通过摆动用压力缸332使摆动用杆333伸缩、使摆动杠杆33摆动,能够对应于通过上导引辊31向v方向移动而变化的丝状电极1的倾斜(参照后述图8及图9)而倾斜,不与丝状电极1干涉。
本例的进退轴5由使进退用杆51伸缩的直线运动压力缸构成,正交于立设在倾倒轴4上的支柱42的上端而被支承。进退轴5在管前端上固接支承板422,在上述支承板422的上下设有与进退用杆51平行的上下一对的导向座421、421。导向座421、421插通上下一对的导引杠杆52、52,将上述导引杠杆52、52通过正面观察为L字状的辊安装板53的作为铅直面的辅助板531、和平行于上述辅助板531的升降基准板53夹着。辊安装板53使安装在上表面上的丝卷筒11及中间辊12与包括倾倒轴4、支柱42及进退轴5的倾倒面一体地向左右方向倾倒。由此,即使将丝状电极1倾斜,从丝卷筒11抽出的丝状电极1也不会扭转。
升降基准板53保持着上下延伸的阳螺纹轴541。轴装着摆动杠杆33的辊支承凸缘552从设有拧合在上述阳螺纹轴541上的阴螺纹块551、551的升降板55突出。由此,本例的上支承部3随着使阳螺纹轴541自转而升降的上述升降板55与摆动杠杆33一起升降,能够调整上下位置。上支承部3的上下位置只要匹配于工件8的大小而调整为放电加工的最初就足够。因此,阳螺纹轴541除了利用马达等自动地自转以外,也可以例如通过手柄操作而手动地自转。
工件8载置在能够将丝状电极1上下穿通的由框体构成的工件台7上,与上述工件台7一起埋没在储存槽6(图1及图2为了图示的方便而省略,参照图3)中的水61中。工件台7载置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Y方向轨道71上,上述Y方向轨道71载置在沿左右方向延伸而固定在基座73上的X方向轨道72上。由此,工件台7随着X方向轨道72及Y方向轨道71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移动自如。工件台7由于与以往同种类的放电加工装置没有变化,所以能够利用以往周知的各种移动机构(例如直线运动压力缸、转动压力缸、马达或滚珠丝杠机构等)。
在本发明的放电加工装置中,上支承部3及下支承部2作为包括上述倾倒轴4、支柱42及进退轴5的倾倒面一体地倾倒,将丝状电极1在左右方向(u方向)上倾斜,此外在包括上述倾倒轴4、支柱42及进退轴5的倾倒面内,上支承部3相对于下支承部2相对地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将丝状电极1在前后方向(v方向)上倾斜。丝状电极1的向任意方向的倾斜取决于上述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倾斜的组合。以下,说明在本例的放电加工装置中具体地使上支承部3前后或左右移动、丝状电极1怎样倾斜。
通过图4~图6,说明上支承部3相对于下支承部2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丝状电极1在前后方向上倾斜的情况。丝状电极1当使上支承部3及下支承部2与铅直方向的基准线一致、包括倾倒轴4、支柱42及进退轴5的倾倒面不倾斜时(参照后述图7),由图4可见,向左右方向(u方向)及前后方向(v方向)的哪个方向都没有倾斜,而笔直地在铅直方向上下降。为了说明的方便,举出了包括倾倒轴4、支柱42及进退轴5的倾倒面不倾斜的情况,但由于丝状电极1在上述倾倒面内在前后方向(v方向)上倾斜,所以即便上述倾倒面在左右方向(u方向)上倾斜,上支承部3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也能够在倾斜的倾倒面内将丝状电极1在前后方向(v方向)上倾斜。
如果从图4所示的状态将进退轴5的进退用杆51(参照图1)收缩,则由图5可见,与升降基准板54、升降板55成为一体,上支承部3向后方向(v方向正侧)移动(参照图5中中空箭头)。此时,丝状电极1只是相对于张紧辊32、上导引辊31及下导引辊21切线的倾斜变化,不会扭转而摩擦。此外,供给水61的喷嘴331由于摆动用压力缸332将摆动用杆333伸长而使摆动杠杆33右转地摆动,倾斜为与上述上导引辊31的切线一致的姿势,所以丝状电极1还是不会扭转而摩擦。
相反,如果从图4所示的状态将进退轴5的进退用杆51(参照图1)伸长,则由图6可见,与升降基准板54、升降板55成为一体,上支承部3向前方向(v方向负侧)移动。此时,丝状电极1只是相对于张紧辊32、上导引辊31及下导引辊21切线的倾斜变化,不会扭转而摩擦。此外,供给水61的喷嘴331由于摆动用压力缸332将摆动用杆333收缩而使摆动杠杆33左转地摆动,倾斜为与上述上导引辊31的切线一致的姿势,所以丝状电极1还是不会扭转而摩擦。
通过图7~图9,说明上支承部3及下支承部2的包括倾倒轴4,支柱42及进退轴5的倾倒面一体地倾斜的情况。丝状电极1不论上支承部3及下支承部2与铅直方向的基准线一致(参照上述图4)或不一致(参照上述图5或图6),当包括倾倒轴4、支柱42及进退轴5的倾倒面不倾斜时,由图7可见,也在左右方向上不倾斜,而笔直地在铅直方向上下降。如已经叙述那样,丝状电极1即使在包括倾倒轴4、支柱42及进退轴5的倾倒面内在前后方向(v方向)上倾斜(例如图5或图6的状态),也能够以上述倾斜的姿势的原状在左右方向(u方向)上倾斜。
从图7所示的状态起,如果倾倒用压力缸41将倾倒用杆411伸长,则由图8可见,从倾倒轴4突出到下方的倾倒杠杆423被向右方向(u方向正侧)推压,包括倾倒轴4、支柱42及进退轴5的倾倒面成为一体而相对地向左方向(u方向负侧)倾斜,上支承部3及下支承部2随着上述倾倒面以相同的角度向左方向(u方向负侧)倾斜。此时,由于丝状电极1只是卷挂在以相同的角度倾斜的上导引辊31及下导引辊21上,所以不会相对于上述上导引辊31及下导引辊21扭转而摩擦。本例的放电加工装置由于使卷挂在下导引辊21上并插通在贯通孔43中的丝状电极1与倾倒轴一致,所以只要仅考虑上支承部3的倾斜,就容易计算左右方向(u方向)的丝状电极1的倾斜。
如果从图7所示的状态起,与上述相反,倾倒用压力缸41将倾倒用杆411收缩,则由图9可见,从倾倒轴4突出到下方的倾倒杠杆423被向左方向(u方向负侧)牵拉,包括倾倒轴4、支柱42及进退轴5的倾倒面成为一体而相对地向右方向(u方向正侧)倾斜,上支承部3及下支承部2随着上述倾倒面以相同的角度向前方(u方向正侧)倾斜。此时,由于丝状电极1只是卷挂在以相同的角度倾斜的上导引辊31及下导引辊21上,所以不会相对于上述上导引辊31及下导引辊21扭转而摩擦。这样,本发明的放电加工装置具有不论将丝状电极1在左右方向(u方向)及前后方向(v方向)哪个方向上倾斜、都不会扭转而摩擦在上支承部3或下支承部2(具体而言是上导引辊31及下导引辊21)上的效果。
附图标记说明
1丝状电极
2下支承部
21下导引辊
3上支承部
31上导引辊
32张紧辊
33摆动杠杆
331喷嘴
332摆动用压力缸
333摆动用杆
4倾倒轴
42支柱
43贯通孔
431供给口
432排出口
5进退轴
51进退用杆
6储存槽
61水
7工件台
8工件。

Claims (4)

1.一种放电加工装置,将工件配置到使丝状电极从上支承部向下支承部移动的范围之间,通过在上述丝状电极与工件之间产生的放电,将上述工件一点点地削掉,其特征在于,
在自转自如且水平延伸的倾倒轴上设置下支承部,
在进退轴上设置上支承部而构成,所述进退轴从立设在上述倾倒轴上的支柱,与上述倾倒轴平行地延伸,沿上述延伸方向进退自如;
下支承部具有在包括倾倒轴、支柱及进退轴的倾倒的平面内转动的下导引辊;
上支承部具有在包括倾倒轴、支柱及进退轴的倾倒的平面内转动的上导引辊;
丝状电极架绕到上述上导引辊及下导引辊上;
上支承部在丝状电极的移动上游侧、夹着丝状电极与上述上导引辊相反侧设有张紧辊,所述张紧辊在包括倾倒轴、支柱及进退轴的倾倒的平面内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支承部将与上导引辊的转动面平行地摆动的摆动杠杆轴装到上述上导引辊的转动轴上,将向丝状电极供给电介体的液体的喷嘴设在摆动杠杆的一端上,将轴支承在进退轴上的压力缸的杆轴装在上述摆动杠杆的另一端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电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倾倒轴在延伸方向上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将从上支承部的上导引辊卷挂在下支承部的下导引辊上的丝状电极穿通。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电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倾倒轴在延伸方向上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将从上支承部的上导引辊卷挂在下支承部的下导引辊上的丝状电极穿通;
相对于上述贯通孔,将电介体的液体的供给口设在丝状电极的移动上游侧,将电介体的液体的排出口设在丝状电极的移动下游侧。
CN201280019169.0A 2011-04-19 2012-04-05 放电加工装置 Active CN1035967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93135 2011-04-19
JP2011-093135 2011-04-19
PCT/JP2012/059331 WO2012144327A1 (ja) 2011-04-19 2012-04-05 放電加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6718A CN103596718A (zh) 2014-02-19
CN103596718B true CN103596718B (zh) 2016-03-16

Family

ID=47041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9169.0A Active CN103596718B (zh) 2011-04-19 2012-04-05 放电加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52482B2 (zh)
JP (1) JP5977736B2 (zh)
CN (1) CN103596718B (zh)
WO (1) WO20121443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4960B (zh) 2014-09-05 2020-12-29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聚合物组合物以及由其制备的非织造材料
US10272510B2 (en) * 2016-01-14 2019-04-30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apparatus
CN105834536B (zh) * 2016-04-27 2018-09-14 自贡市嘉特数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线切割机床锥度头的摆架机构
CN106513884B (zh) * 2016-12-07 2018-07-13 常州德玛利特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一体式大型线切割机床
JP6990739B2 (ja) * 2020-05-07 2022-01-12 株式会社ソディック ワイヤ放電加工装置
CN112439956B (zh) * 2020-11-18 2021-11-26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多功能的数控线切割机床
CN112439955B (zh) * 2020-11-18 2021-11-30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多轴加工数控线切割机床
CN113399767A (zh) * 2021-07-16 2021-09-17 廊坊诺唯特智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线切割机床
WO2023157125A1 (ja) * 2022-02-16 2023-08-24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754A (zh) * 1992-08-26 1994-05-18 洛迦诺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蚀线切割装置、电蚀线切割方法和电极丝
CN1968780A (zh) * 2004-09-10 2007-05-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金属线放电加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01544A1 (de) * 1982-01-04 1983-07-21 Erowa Ag, Reinach "drahtfuehrungseinrichtung fuer elektroerosive bearbeitungsmaschinen"
CH666431A5 (fr) * 1985-05-17 1988-07-29 Charmilles Technologies Dispositif pour orienter les tetes de guidage d'un fil-electrode pour decoupage par electroerosion.
JPS61288929A (ja) * 1985-06-15 1986-12-19 Fanuc Ltd ワイヤカツト放電加工機
JPS6336888A (ja) 1986-07-30 1988-02-17 Jiyakuriin:Kk 飲料水の殺菌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H670590A5 (zh) * 1987-04-03 1989-06-30 Charmilles Technologies
JPS63312025A (ja) 1987-06-11 1988-12-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ワイヤ放電加工装置のワイヤ電極回収機構
JPS6416322A (en) * 1987-07-08 1989-01-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Wire electrode tilt controlling device for wire electric discharge machine
JPH0692047B2 (ja) * 1988-10-05 1994-11-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のテーパ加工装置
DE19506775C2 (de) * 1995-02-27 1997-09-25 Agie Ag Ind Elektronik Vorrichtung zum Führen einer Bearbeitungselektrode an einer Funkenerosionsmaschine
US5603851A (en) * 1995-08-14 1997-02-18 Seibu Electric & Machinery Co., Ltd. Wire cutting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e with wire annealing for threading
JPH10113823A (ja) * 1996-10-11 1998-05-06 Sodick Co Ltd ワイヤカット放電加工機のワイヤ電極排出装置
JP3809251B2 (ja) * 1997-07-09 2006-08-16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回路部品供給方法および供給システム
JPH11170117A (ja) * 1997-12-11 1999-06-29 Sodick Co Ltd 工作機械の移動軸の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JP2002028826A (ja) 2000-07-13 2002-01-29 Seibu Electric & Mach Co Ltd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における自動ワイヤ供給装置
JP4331119B2 (ja) * 2005-02-16 2009-09-16 西部電機株式会社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754A (zh) * 1992-08-26 1994-05-18 洛迦诺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蚀线切割装置、电蚀线切割方法和电极丝
CN1968780A (zh) * 2004-09-10 2007-05-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金属线放电加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44327A1 (ja) 2012-10-26
US9452482B2 (en) 2016-09-27
CN103596718A (zh) 2014-02-19
US20140042127A1 (en) 2014-02-13
JP5977736B2 (ja) 2016-08-24
JPWO2012144327A1 (ja) 2014-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6718B (zh) 放电加工装置
CN103183182B (zh) 可调节槽杆之间间距的玻璃基板装载卡匣
CN104068550B (zh) 布粘接装置
CN103568501B (zh) 网版印刷装置
KR101407626B1 (ko) 용접장치
CN102094336B (zh) 布粘接装置
CN102794787B (zh) 一种海绵切割机导向扶正装置
CN203498689U (zh) 布料粘接装置
CN103648739B (zh) 用于制造板状玻璃中的边缘切口的方法和设备
CN102442578A (zh) 铺布机
CN204580013U (zh) 布料粘接装置
KR101439376B1 (ko) 사출물 절단장치
CN203268974U (zh) 一种皮带机托辊架
CN103252804A (zh) 基板的沟槽加工工具及沟槽加工装置
JP5434263B2 (ja) 布接着装置
CN102211705A (zh) 隧道洗车机的胎轮保护用传送装置
CN104340661A (zh) 翻转装置
CN203993461U (zh) 平面自动抛光机
CN101940998A (zh) 用于液晶涂布机的涂布头装置
CN203467739U (zh) 布料粘接装置
CN102120203B (zh) 用以固定注射器的设备
JP2015127483A (ja) ラインマーカー車用清掃機及びラインマーカー車
KR102605918B1 (ko) 스크라이빙 장치
JP4880402B2 (ja) クローラ式走行装置
CN203712060U (zh) 等离子切割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