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68734B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68734B
CN103568734B CN201310343778.8A CN201310343778A CN103568734B CN 103568734 B CN103568734 B CN 103568734B CN 201310343778 A CN201310343778 A CN 201310343778A CN 103568734 B CN103568734 B CN 1035687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mentioned
shoulder
sulcus portion
pattern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437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68734A (zh
Inventor
末吉满
松田阳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68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8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68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87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1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isolated elements, e.g. bl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充气轮胎,能够均衡地提高排水性能、雪路性能以及冰路性能。该充气轮胎通过在胎面部具有胎肩主沟(3)和胎肩横沟(13),由此配置有多个胎肩花纹块(12)。胎肩横沟(13)相对于轮胎轴向以5~15°的角度倾斜。胎肩横沟(13)包括:从胎肩主沟(3)以大致恒定的沟宽度延伸的内侧沟部(13i);和与该内侧沟部(13i)连接并且以比内侧沟部(13i)大的大致恒定的沟宽度延伸到胎面接地端侧的外侧沟部(13o)。内侧沟部(13i)和外侧沟部(13o)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向轮胎周向的一侧错位的移位部(15)。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均衡地提高排水性能、雪路性能以及冰路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冬季用充气轮胎不仅在雪路、冰路上行驶,也在湿路上行驶。因此,要求冬季用充气轮胎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
例如,以提高在冰路上的摩擦力为目的,提出有增大胎面部的接地面积的方法。然而,该方法使得胎面部的主沟、横沟的沟宽度减小。因此存在使排水性能、雪路性能变差的问题。这样,冰路性能、排水性能以及雪路性能具有相反的关系,因此难以将上述全部性能均衡地提高。相关的技术如下。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080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以确定胎肩横沟的形状等为基本,能够均衡地提高排水性能、雪路性能以及冰路性能。
本发明中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充气轮胎,通过在胎面部具有在最靠胎面接地端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和从该胎肩主沟沿轮胎轴向延伸到上述胎面接地端的胎肩横沟,由此沿着上述胎面接地端配置有多个胎肩花纹块,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上述胎肩横沟相对于轮胎轴向以5~15°的角度倾斜,并且
上述胎肩横沟包括:从上述胎肩主沟以大致恒定的沟宽度延伸的内侧沟部;和与该内侧沟部连接、并且以比该内侧沟部大的大致恒定的沟宽度在上述胎面接地端侧延伸的外侧沟部,
上述内侧沟部以及上述外侧沟部分别包括至少一个移位部,该移位部向轮胎周向的一侧错位。
此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移位部包括:短边部,其相对于轮胎轴向以大于45°的角度延伸;一对长边部,它们从上述短边部的两端分别相对于轮胎轴向以30°以下的角度延伸、且长度大于上述短边部。
此外,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或2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胎肩花纹块被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胎肩细沟划分为:轮胎轴向内侧的内侧花纹块片;和轮胎轴向外侧的外侧花纹块片,
上述胎肩细沟与上述胎肩横沟的上述内侧沟部与上述外侧沟部之间连通。
此外,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胎肩花纹块被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胎肩细沟划分为:轮胎轴向内侧的内侧花纹块片;和轮胎轴向外侧的外侧花纹块片,
在上述内侧花纹块片以及上述外侧花纹块片分别形成有多条胎肩刀槽,该胎肩刀槽是一端与上述胎肩细沟连通、且另一端在花纹块内部形成终端的半开型的胎肩刀槽。
此外,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在上述胎肩横沟的上述外侧沟部的轮胎轴向外侧设置有宽幅部,该宽幅部以比上述外侧沟部大的沟宽度与上述胎面接地端连通。
此外,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内侧沟部以及上述外侧沟部分别具有1~5个上述移位部。
此外,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内侧沟部以及上述外侧沟部分别具有2~3个上述移位部。
此外,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外侧沟部所具有的移位部少于上述内侧沟部所具有的移位部。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胎肩横沟相对于轮胎轴向以5~15°的角度倾斜。这样的胎肩横沟保持排水性并且具有在轮胎轴向上发挥摩擦力的边缘成分,从而提高在雪上的转弯性能。
另外,胎肩横沟包括:从胎肩主沟以大致恒定的沟宽度延伸的内侧沟部;和与该内侧沟部连接、并且以比内侧沟部大的大致恒定的宽度延伸的外侧沟部。这样的内侧沟部和外侧沟部,确保胎肩花纹块的轮胎轴向内侧的接地面积,并且确保冰路上的足够的摩擦力。另外,在湿路行驶时,外侧沟部有效地将水膜向轮胎轴向外侧排出,从而提高排水性能。
此外,内侧沟部和外侧沟部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向轮胎周向的一侧错位的移位部。这样的移位部具有在轮胎轴向上发挥摩擦力的边缘成分,从而提高雪路性能以及冰路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2为图1的X-X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3为胎肩陆地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胎肩花纹块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比较例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附图标记说明:2…胎面部;3…胎肩主沟;12…胎肩花纹块;13…胎肩横沟;13i…内侧沟部;13o…外侧沟部;13…胎肩横沟;15…移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以下,有时只称为“轮胎”)1,例如适合用作冬季用轮胎。在轮胎1的胎面部2设置有:在最靠胎面接地端Te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3、3;以及在胎肩主沟3的轮胎轴向内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一对中央主沟4、4。
上述“胎面接地端”Te表示:对轮辋组装成正规轮辋(未图示)且填充了正规内压的无负荷的正规状态的轮胎加载正规负载,且以0度外倾角接地为平面时的轮胎轴向最外侧的接地位置。并且,该接地端Te、Te之间的轮胎轴向的距离被规定为胎面接地宽度TW。另外,在未特殊说明的情况下,轮胎各部的尺寸等是在该正规状态下测定的值。
上述“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每个轮胎规定各规格的轮辋,若为JATMA则表示“标准轮辋”,若为TRA则表示“Design Rim”,若为ETRTO则表示“Measuring Rim”。另外,“正规内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每个轮胎规定各规格的空气压,若为JATMA则表示“最高气压”,若为TRA则表示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表示“INFLATION PRESSURE”,但在轮胎为轿车用轮胎的情况下则为180kPa。
另外,上述“正规载荷”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每个轮胎规定各规格的载荷,如果是JATMA则为“最大负载能力”,如果是TRA则为表“TIRE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LOAD CAPACITY”,但在轮胎为轿车用的情况下为相当于上述载荷的88%的载荷。
本实施方式的胎肩主沟3以及中央主沟4沿轮胎周向以锯齿状延伸。这样的胎肩主沟3以及中央主沟4使得在轮胎周向上发挥摩擦力的边缘成分增加。因此增大雪柱剪断力、驱动力以及制动力等,从而提高雪路性能以及冰路性能。
图2表示图1的X-X剖视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胎肩主沟3的沟宽度W1(表示与沟的长度方向呈直角的沟宽度)和沟深度D1,以及中央主沟4的沟宽度W2和沟深度D2,能够按照惯例进行各种设定。然而,在上述沟宽度或沟深度小的情况下,有可能使排水性能、雪路性能变差。相反,在上述沟宽度或沟深度大的情况下,会降低胎面部2的接地面积和刚性,因而有可能使冰路性能变差。因此胎肩主沟3的沟宽度W1以及中央主沟4的沟宽度W2,例如优选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3~9%。胎肩主沟3的沟深度D1以及中央主沟4的沟深度D2例如优选为6~15mm。
如图1所示,在胎面部2形成有:夹在一对中央主沟4、4之间的中央陆地部5;夹在中央主沟4与胎肩主沟3之间的一对中间陆地部6、6;以及夹在胎肩主沟3与胎面接地端Te之间的一对胎肩陆地部7、7。
由上述各沟以及各陆地部所规定的胎面部2的陆地比,优选为68%以上,另外优选为72%以下。由此,与以往的冬季用轮胎相比较,增大接地面积从而提高冰路性能。另外,上述“陆地比”表示:在胎面接地端Te、Te之间,实际的接地面积相对于将各沟全部填满的假想接地面的总面积的比例。
中央陆地部5以及中间陆地部6的形状等按照惯例而适当地设定。例如,中央陆地部5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3以及中间陆地部6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4若减小,则陆地部的变形增大,有可能降低操纵稳定性,若增大,则有可能降低排水性能。根据这样的观点,上述宽度W3以及上述宽度W4优选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0.14倍以上,更优选为0.16倍以上,另外优选为0.22倍以下,更优选为0.20倍以下。
中央陆地部5由沿轮胎轴向延伸的中央横沟8而划分成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的中央花纹块9。同样,中间陆地部6由沿轮胎轴向延伸的中间横沟10而划分成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的中间花纹块11。另外,胎肩陆地部7由沿轮胎轴向延伸的胎肩横沟13而划分成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的胎肩花纹块12。
图3表示胎肩陆地部7的局部放大图。如图3所示,胎肩陆地部7具有从胎肩主沟3沿轮胎轴向延伸到胎面接地端Te的胎肩横沟13。另外,由于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有胎肩横沟13,由此沿着胎面接地端Te而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胎肩花纹块12。
胎肩横沟13相对于轮胎轴向以5~15°的角度倾斜。这样的胎肩横沟13保持排水性并且具有在轮胎轴向上发挥摩擦力的边缘成分,从而提高在冰上的转弯性能。
胎肩横沟13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1,若增大则有可能降低排水性能,若减小则有可能降低在雪上的转弯性能。因此上述角度θ1优选为7°以上,更优选为9°以上,另外优选为13°以下,更优选为11°以下。另外,胎肩横沟13由于包括后述的移位部,因而为非直线。因此上述角度θ1表示:胎肩横沟13的沟中心线的摆幅的中心线13c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
胎肩横沟13包括内侧沟部13i和外侧沟部13o。
内侧沟部13i与胎肩主沟3连通,并从该胎肩主沟3以大致恒定的沟宽度W5朝向轮胎轴向外侧延伸。另外,外侧沟部13o与内侧沟部13i连接,外侧沟部13o以比内侧沟部13i的沟宽度W5大的大致恒定的沟宽度W6向胎面接地端Te侧延伸。
其中,“大致恒定的沟宽度”表示:沟宽度恒定的情况,以及在沟宽度变化时,沟宽度的最小值Wmin与沟宽度的最大值Wmax之比Wmin/Wmax在0.95以上的情况。
这样的内侧沟部13i以及外侧沟部13o确保胎肩花纹块12的轮胎轴向内侧的接地面积,从而确保冰路上的足够的摩擦力。因此提高冰路性能。另外,外侧沟部13o的沟宽度比内侧沟部13i宽。由此在湿路行驶时,有效地将内侧沟部13i内的水膜向轮胎轴向外侧排出,从而提高排水性能。
内侧沟部13i的沟宽度W5,若减小则有可能降低排水性能,若增大则降低胎肩花纹块12的接地面积,因而有可能降低冰路性能。因此,上述沟宽度W5优选为胎肩花纹块12的轮胎周向的最大长度L4(图1所示)的0.15倍以上,更优选为0.18倍以上,另外优选为0.25倍以下,更优选为0.22倍以下。
根据同样的观点,内侧沟部13i的轮胎轴向的沟长度L1优选为胎肩花纹块12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W7的0.35倍以上,更优选为0.40倍以上,另外优选为0.50倍以下,更优选为0.45倍以下。
外侧沟部13o的沟宽度W6,若减小则有可能降低排水性能,若增大则有可能降低操纵稳定性。因此上述沟宽度W6优选为内侧沟部13i的沟宽度W5的1.40倍以上,更优选为1.45倍以上,另外优选为1.60倍以下,更优选为1.55倍以下。
根据同样的观点,外侧沟部13o的沟长度L2优选为胎肩花纹块12的上述最大宽度W7的0.35倍以上,更优选为0.40倍以上,另外优选为0.55倍以下,更优选为0.50倍以下。
如图2所示,外侧沟部13o的沟深度D4优选为大于内侧沟部13i的沟深度D3。另外,外侧沟部13o的沟深度D4优选为内侧沟部13i的沟深度D3的1.40倍以上,更优选为1.45倍以上,另外优选为1.60倍以下,更优选为1.55倍以下。这样的外侧沟部13o保持胎肩花纹块12的轮胎轴向内侧的刚性,并且更有效地将内侧沟部13i内的水向轮胎轴向外侧排出。因此保持冰路性能,并且提高排水性能。
如图3所示,内侧沟部13i以及外侧沟部13o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向轮胎周向的一侧错位的移位部15。这样的移位部15具有在轮胎轴向上发挥摩擦力的边缘成分,从而提高雪路性能以及冰路性能。
本实施方式的移位部15形成为包括:短边部16、和与该短边部16的两端连接的一对长边部17、17。
短边部16优选为相对于轮胎轴向以大于45°的角度θ2延伸。这样的短边部16在轮胎轴向上发挥较大的摩擦力,从而提高冰上性能。另外,由于在胎肩横沟13内压实的雪在移位部15被剪断,因此提高雪上性能。根据这样的观点,短边部16的角度θ2更优选为50°以上,最优选为55°以上。另外,若上述角度θ2增大,则有可能降低排水性能。因此上述角度θ2优选为75度以下,更优选为70度以下。
短边部16的轮胎周向的长度L3,若减小则有可能降低轮胎轴向的摩擦力,若增大则有可能降低排水性能。因此上述长度L3优选为胎肩花纹块12的轮胎周向的最大长度L4(图1所示)的0.05倍以上,更优选为0.07倍以上,另外优选为0.12倍以下,更优选为0.10倍以下。另外,上述长度L3优选为1.0~2.0mm。由此,例如还抑制在胎肩横沟13处夹石。
长边部17优选为从短边部16的两端分别相对于轮胎轴向以30度以下的角度θ3延伸。这样的长边部17有效地将胎肩横沟13内的水膜向轮胎轴向外侧排出。根据这样的观点,长边部17的角度θ3更优选为15度以下,最优选为13度以下。另外,若上述角度θ3减小,则轮胎轴向上的摩擦力减小。因此上述角度θ3优选为5度以上,更优选为7度以上。
各长边部17的长度优选为大于短边部16的长度。这样的长边部17在轮胎周向上发挥摩擦力,从而提高雪路性能。另外,各长边部17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5,若减小则有可能降低在轮胎周向上的摩擦力,若增大则会减少能够配置于胎肩横沟13的移位部15的个数,从而有可能降低雪路性能以及冰路性能。因此上述长度L5优选为胎肩花纹块12的最大宽度W7的0.12倍以上,更优选为0.15倍以上,另外优选为0.25倍以下,更优选为0.22倍以下。
各长边部17的长度L5根据移位部15的个数而适当地改变长度。例如,如本实施方式的内侧沟部13i那样,在配置有两个移位部15的情况下,长边部17的上述长度L5优选为胎肩花纹块12的上述最大宽度W7的0.12~0.21倍。另外,如本实施方式的外侧沟部13o那样,在配置有一个移位部15的情况下,长边部17的上述长度L5优选为胎肩花纹块12的上述最大宽度W7的0.17~0.25倍。
移位部15的个数若减小,则有可能使上述效果减小,若增大,则有可能在胎肩横沟13的沟边缘产生损伤。根据这样的观点,内侧沟部13i的移位部15的个数Ni以及外侧沟部13o的移位部15的个数No分别优选为具有1个以上移位部15,更优选为2个以上,另外优选为具有5个以下的移位部15,更优选为3个以下。
另外,外侧沟部13o优选为具有比内侧沟部13i的移位部的个数少的移位部15。这样的外侧沟部13o能够保持雪路性能以及冰路性能,并且抑制胎肩花纹块12的轮胎轴向外侧的花纹块缺损。此外,这样的外侧沟部13o提高胎肩横沟13的脱水性,从而提高排水性。
优选地,在外侧沟部13o的轮胎轴向外侧设置有宽幅部18,该宽幅部18以比外侧沟部13o大的沟宽度W8而与胎面接地端Te连通。这样的宽幅部18更有效地将胎肩横沟13内的水膜向轮胎轴向外侧排出,从而提高排水性。另外,这样的宽幅部18有助于提高偏驶(wandering)性能。
宽幅部18的沟宽度W8,若减小则有可能无法获得上述的效果,若增大则有可能易在胎肩横沟13处产生夹石。根据这样的观点,上述沟宽度W8优选为外侧沟部13o的沟宽度W6的1.70倍以上,更优选为1.75倍以上,另外优选为1.90倍以下,更优选为1.85倍以下。
图4表示胎肩花纹块12的局部放大图。如图4所示,胎肩花纹块12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W7例如设定为胎面接地宽度TW(图1所示)的0.20~0.25倍。另外,胎肩花纹块12的轮胎周向的最大长度L4例如被设定为上述最大宽度W7的0.80~0.90倍。
胎肩花纹块12具有:轮胎赤道C侧的边缘亦即胎肩内侧纵边缘19、以及胎面接地端Te侧的边缘亦即胎肩外侧纵边缘20。
本实施方式的胎肩内侧纵边缘19由多个周向片21和多个轴向片22而形成凹凸状,其中周向片21相对于轮胎周向以3~15°的角度θ4倾斜,轴向片22具有与周向片21反向的倾斜度并连接该周向片21、21之间。借助这样的凹凸,能够增大胎肩花纹块12的轮胎周向上发挥摩擦力的边缘成分。
周向片21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4,若减小则有可能使上述边缘成分减小,若增大则有可能使胎肩主沟3的排水性能变差。因此周向片21的上述角度θ4优选为5°以上,另外优选为13°以下。
周向片21的轮胎周向的长度L6优选为胎肩花纹块12的轮胎周向的最大长度L4的0.10倍以上,更优选为0.12倍以上,另外优选为0.20倍以下,更优选为0.18倍以下。这样的周向片21抑制胎肩内侧纵边缘19的损伤,并且抑制胎肩主沟3的夹石。
连接周向片21、21之间的轴向片22优选为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地延伸。另外,轴向片22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5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另外优选为35°以下,更优选为25°以下。这样的轴向片22抑制胎肩内侧纵边缘19产生龟裂,并且有效地在轮胎周向上发挥摩擦力。
胎肩外侧纵边缘20优选为沿着胎面接地端Te而以直线状延伸。这样的胎肩外侧纵边缘20抑制胎肩花纹块12的花纹块缺损,并且相对于轮胎轴向发挥较大的摩擦力。
胎肩花纹块12具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胎肩细沟23。由此,胎肩花纹块12被划分为:轮胎轴向内侧的内侧花纹块片24、和轮胎轴向外侧的外侧花纹块片25。
胎肩细沟23优选为与胎肩横沟13的内侧沟部13i与外侧沟部13o之间连通。这样的胎肩细沟23辅助胎肩横沟13的排水,从而提高排水性能。
胎肩细沟23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6(未图示)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下。最优选为胎肩细沟23与轮胎周向平行地延伸。这样的胎肩细沟23,使内侧花纹块片24以及外侧花纹块片25的形状接近矩形,进而确保胎肩花纹块12的刚性。因此提高冰路性能。
胎肩细沟23优选为以大致恒定的沟宽度W9延伸。另外,上述沟宽度W9例如优选为胎肩主沟3的沟宽度W1的0.15倍以上,更优选为0.20倍以上,另外优选为0.30倍以下,更优选为0.25倍以下。这样的胎肩细沟23保持胎肩花纹块12的刚性,并且提高排水性能。
内侧花纹块片24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10以及外侧花纹块片25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11分别优选为胎肩花纹块12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W7的0.40倍以上,更优选为0.45倍以上,另外优选为0.60倍以下,更优选为0.55倍以下。这样的内侧花纹块片24以及外侧花纹块片25能够使胎肩花纹块12的刚性分布适当,从而抑制花纹块缺损并且提高操纵稳定性。
如图4所示,在内侧花纹块片24以及外侧花纹块片25形成有多条胎肩刀槽26。
胎肩刀槽26是一端与胎肩细沟23连通,并且另一端在花纹块内部形成终端的半开型的刀槽。这样的胎肩刀槽26保持胎肩块12的刚性,并且增加在轮胎周向上发挥摩擦力的边缘成分。因此保持冰路性能并且提高雪路性能。
胎肩刀槽26与轮胎周向上相邻的胎肩横沟13,相对于轮胎轴向以相同的朝向倾斜。这样的胎肩刀槽26使胎肩花纹块12的刚性分布均匀,从而抑制花纹块缺损。
本实施方式的胎肩刀槽26包括:以波状延伸的波状部27、和与该波状部27的两端连接的直线部28、28。这样的胎肩刀槽26不仅发挥轮胎周向上的摩擦力而且也发挥轮胎轴向上的摩擦力,从而提高雪路性能以及冰路性能。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不言而喻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而是能够变更为各种方式来实施。
实施例
基于表1的规格试制了基于表1的规格的尺寸为195/80R15的充气轮胎,并测试了各供试轮胎的排水性能、冰路性能(制动力)以及雪路性能。
比较例1的胎面花纹示于图5。比较例1的胎肩横沟不具有移位部。另外,比较例2的胎面花纹是只在图5的胎面花纹的内侧沟部设置移位部。另外,实施例1的胎面花纹与图1表示的胎面花纹相同。比较例3至5以及实施例2至25,是对图1表示的胎面花纹的构成的一部分改变后的胎面花纹。此外,共同规格如下。
胎面接地宽度TW:162mm
胎肩主沟的沟宽度W1:4.9~6.1mm
胎肩主沟的沟深度D1:12.5mm
中央主沟的沟宽度W2:3.9~5.0mm
中央主沟的沟深度D2:12.5mm
测试方法如下。
<雪路性能>
将各供试轮胎在下述条件下安装于排气量2700cc的四轮驱动车的全轮,并且由1名驾驶员驾车在压实雪路的测试路线上行驶。根据驾驶员的感官对此时的与方向盘响应性、刚性感以及抓地力等相关的行驶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以比较例1为100的评分来表示,数值越大越好。
轮辋:15×6J
内压:350kPa(前轮)
内压:425kPa(后轮)
负载:4.9kN
<冰路性能(制动力)>
利用上述测试车辆,在冰路的测试路线上行驶,从30km/h的速度开始进行急刹车,并测量了到停止为止的制动距离。结果以比较例1的制动距离的倒数为100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大越好。
<排水性能>
利用上述测试车辆,在全长2000m的湿沥青路面的测试路线上行驶,并测量了此时的行驶时间。另外,为了使湿路的状况相同,在即将行驶之前将路面的水深统一为5mm。结果以比较例1的行驶时间的倒数为100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大越好。
表1
测试的结果能够确认:与比较例相比,实施例的轮胎能够有益地提高排水性能、雪路性能以及冰路性能。

Claims (7)

1.一种充气轮胎,通过在胎面部具有在最靠胎面接地端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一对胎肩主沟、和从该胎肩主沟沿轮胎轴向延伸到上述胎面接地端的胎肩横沟,由此沿着上述胎面接地端配置有多个胎肩花纹块,
上述胎肩横沟相对于轮胎轴向以5~15°的角度倾斜,并且
上述胎肩横沟包括:从上述胎肩主沟以大致恒定的沟宽度延伸的内侧沟部;和与该内侧沟部连接、并且以比该内侧沟部大的大致恒定的沟宽度在上述胎面接地端侧延伸的外侧沟部,
上述内侧沟部以及上述外侧沟部分别包括至少一个移位部,该移位部向轮胎周向的一侧错位,
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上述移位部包括:短边部,其相对于轮胎轴向以大于45°的角度延伸;一对长边部,它们从上述短边部的两端分别相对于轮胎轴向以30°以下的角度延伸、且长度大于上述短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胎肩花纹块被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胎肩细沟划分为:轮胎轴向内侧的内侧花纹块片;和轮胎轴向外侧的外侧花纹块片,
上述胎肩细沟与上述胎肩横沟的上述内侧沟部与上述外侧沟部之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胎肩花纹块被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胎肩细沟划分为:轮胎轴向内侧的内侧花纹块片;和轮胎轴向外侧的外侧花纹块片,
在上述内侧花纹块片以及上述外侧花纹块片分别形成有多条胎肩刀槽,该胎肩刀槽是一端与上述胎肩细沟连通、且另一端在花纹块内部形成终端的半开型的胎肩刀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胎肩横沟的上述外侧沟部的轮胎轴向外侧设置有宽幅部,该宽幅部以比上述外侧沟部大的沟宽度与上述胎面接地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侧沟部以及上述外侧沟部分别具有1~5个上述移位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侧沟部以及上述外侧沟部分别具有2~3个上述移位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侧沟部所具有的移位部少于上述内侧沟部所具有的移位部。
CN201310343778.8A 2012-08-10 2013-08-08 充气轮胎 Active CN1035687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8769A JP5695613B2 (ja) 2012-08-10 2012-08-10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2-178769 2012-08-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68734A CN103568734A (zh) 2014-02-12
CN103568734B true CN103568734B (zh) 2016-12-28

Family

ID=50041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43778.8A Active CN103568734B (zh) 2012-08-10 2013-08-08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695613B2 (zh)
KR (1) KR101974662B1 (zh)
CN (1) CN1035687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03957B2 (ja) 2014-02-27 2018-10-10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測定システム、測定管理装置、測定機器、および測定方法
JP6027576B2 (ja) * 2014-07-07 2016-11-1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462309B2 (ja) * 2014-10-23 2019-01-3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15214483A1 (de) * 2015-07-30 2017-02-02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JP6493542B2 (ja) * 2016-07-19 2019-04-0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80878B2 (ja) * 2017-03-21 2021-06-0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378678B1 (en) * 2017-03-24 2021-01-20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Tire
JP6952593B2 (ja) * 2017-12-13 2021-10-2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6604390B2 (ja) * 2018-01-16 2019-11-1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702361B2 (ja) * 2018-07-02 2020-06-0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9455044B (zh) * 2018-12-21 2024-01-02 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轮胎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5297A (zh) * 2008-05-23 2009-11-25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1992658A (zh) * 2009-08-24 2011-03-3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3568735A (zh) * 2012-08-09 2014-02-1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49034B2 (ja) * 1998-06-02 2008-09-1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タイヤ
JP2000326707A (ja) * 1999-05-20 2000-11-28 Bridgestone Corp 冬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369734B2 (ja) * 2003-12-09 2009-11-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369347B2 (ja) * 2004-11-08 2009-11-1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011586B2 (ja) * 2005-02-25 2007-11-2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タイヤ成形金型
JP2007112228A (ja) * 2005-10-19 2007-05-10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008021B2 (ja) * 2006-11-15 2012-08-2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038739B2 (ja) * 2007-02-22 2012-10-0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スタッドレスタイヤ
JP4783334B2 (ja) 2007-06-14 2011-09-2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スタッドレスタイヤ
JP5258502B2 (ja) * 2008-10-21 2013-08-0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5297A (zh) * 2008-05-23 2009-11-25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1992658A (zh) * 2009-08-24 2011-03-3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3568735A (zh) * 2012-08-09 2014-02-1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95613B2 (ja) 2015-04-08
KR20140020771A (ko) 2014-02-19
CN103568734A (zh) 2014-02-12
JP2014037157A (ja) 2014-02-27
KR101974662B1 (ko) 2019-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8734B (zh) 充气轮胎
CN105980169B (zh) 充气轮胎
CN103303068B (zh) 充气轮胎
CN102555682B (zh) 充气轮胎
CN105764709B (zh) 充气轮胎
CN103204033B (zh) 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CN100471699C (zh) 充气轮胎
CN105270101B (zh) 充气轮胎
RU2599080C2 (ru)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ая шина
CN102815173B (zh) 充气轮胎
CN103832219B (zh) 充气轮胎
CN104325844B (zh) 充气轮胎
CN101992660B (zh) 充气轮胎
JP4510906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963570B (zh) 充气轮胎
CN103991336B (zh) 充气轮胎
CN106080046B (zh) 充气轮胎
CN105492223B (zh) 充气轮胎
CN105473351A (zh) 充气轮胎
CN104044407B (zh) 充气轮胎
CN104442215B (zh) 充气轮胎
CN103832220A (zh) 充气轮胎
CN104139672B (zh) 充气轮胎
CN105882321A (zh) 充气轮胎
CN104044409B (zh) 充气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