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6942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6942A
CN103516942A CN201310256062.4A CN201310256062A CN103516942A CN 103516942 A CN103516942 A CN 103516942A CN 201310256062 A CN201310256062 A CN 201310256062A CN 103516942 A CN103516942 A CN 1035169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ction
user
object functionality
initial
function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5606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16942B (zh
Inventor
前田哲哉
福井康广
佃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516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69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16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69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82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 G06F21/84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output devices, e.g. displays or monit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49Restricted operating enviro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控制部、登录信息存储部、登录信息接收部、登录认证部、对象功能设定部、许可信息存储部、代替功能信息存储部以及对象功能变更部。对象功能变更部在认证用户成为登录状态的情况下,将用户代替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以代替用户禁止功能,其中,用户禁止功能是指与由所述对象功能设定部设定的对象功能中的通过所述用户许可信息对成为登录状态的所述认证用户相对应赋予的用户许可功能不一致的功能,所述用户代替功能是指与由所述代替功能信息规定的能够代替所述用户禁止功能的功能中的通过所述用户许可信息对成为登录状态的所述认证用户相对应赋予的用户许可功能相一致的功能。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设定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执行对象功能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有这样一种以往技术: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预先与事前登记过的各用户相对应地登记允许该各用户执行的功能。并且,例如还有这样一种以往技术:通过让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等,认证该用户为登记过的用户时,设置只能执行预先允许该用户的功能的状态。
另外,还有这样一种以往技术:对于未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而未得到认证的公共用户,根据公共登记信息、即预先规定是否允许各功能的执行的信息来允许或者拒绝该各功能的执行。根据该技术,可减轻如上所述那样地针对所有用户分别设定允许或者拒绝各功能的执行的权限所带来的负担。
然而,根据所述以往技术,例如由公共登记信息规定对公共用户允许执行单面打印但拒绝执行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公共用户会在进行双面打印的执行所需的设定操作之后再进行用户认证,此时,被认证的该用户有可能是预先被允许执行单面打印但未被允许执行双面打印的用户。在这种情况下,该被认证的用户必须进行以下繁杂的操作:解除双面打印的执行所需的设定,再次进行允许该被认证的用户执行的单面打印所需的设定操作。
这样,当用户被认证后才发现在初始状态下被设定为执行对象的功能其实是不允许该被认证的用户执行的功能时,该被认证的用户必须将允许执行的可代替功能重新设定为执行对象,操作十分繁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从不存在被认证的用户的初始状态变为某用户被认证的状态后,才发现在初始状态下可执行的功能对该被认证的用户来说是未被允许执行的功能时,能够减轻用户变更功能所带来的麻烦。
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控制部、登录信息存储部、登录信息接收部、登录认证部、对象功能设定部、许可信息存储部、代替功能信息存储部以及对象功能变更部。
所述控制部能够执行多个功能。所述登录信息存储部存储登录信息,该登录信息用于对预先被允许使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多个认证用户分别进行认证。所述登录信息接收部接收所述登录信息的输入。所述登录认证部在由所述登录信息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登录信息与存储在所述登录信息存储部中的所述登录信息相一致的情况下,使与该登录信息对应的所述认证用户成为登录状态。所述对象功能设定部接收用户从所述多个功能中指定为使所述控制部执行的功能,将接收到的该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所述许可信息存储部预先存储初始许可信息和用户许可信息,其中,所述初始许可信息为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在不存在成为所述登录状态的认证用户的初始状态时表示的允许用户执行的初始许可功能,所述用户许可信息是使允许各所述认证用户执行的用户许可功能与该各认证用户相对应的信息。所述代替功能信息存储部预先存储规定了所述多个功能中能够相互代替的功能的组合的代替功能信息。所述对象功能变更部,在所述登录认证部使所述认证用户成为所述登录状态的情况下,执行将用户代替功能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以代替用户禁止功能的对象功能变更处理,其中,其中,所述用户禁止功能是指与由所述对象功能设定部设定的对象功能中的通过所述用户许可信息对成为登录状态的所述认证用户相对应赋予的用户许可功能不一致的功能,所述用户代替功能是指与由所述代替功能信息规定的能够代替所述用户禁止功能的功能中的通过所述用户许可信息对成为登录状态的所述认证用户相对应赋予的用户许可功能相一致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结构,在从不存在被认证的用户的初始状态变为某用户被认证的状态后,才发现在初始状态下可执行的功能对该被认证的用户来说是未被允许执行的功能时,能够减轻用户变更功能所带来的麻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表示操作部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数码复合机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存储在代替功能信息存储部和许可信息存储部中的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5中(a)是用于指定与复印功能有关的详细功能的操作画面。图5中(b)是登录画面。图5中(c)是在对象功能变更处理后的用于指定与复印功能有关的详细功能的操作画面。
图6中(a)是以用户名“user01”识别的认证用户处于登录状态时的任意的操作画面。图6中(b)是用于指定与初始功能变更处理后的复印功能有关的详细功能的操作画面。
图7是表示存储在设定模式信息存储部中的设定模式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对象功能变更处理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初始功能变更处理的工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的概要结构图。
如图1所示,数码复合机1具备原稿读取部5、原稿供给部6、主体部8以及操作部7。
原稿读取部5配置于主体部8的上部。原稿读取部5具备由曝光灯和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装置)等构成的扫描部51、由玻璃等透明部材构成的原稿台52和原稿读取切口53。
扫描部51可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移动。扫描部51在读取载置在原稿台52上的原稿时,在与原稿台52相对的位置沿着原稿面移动,一边扫描原稿图像一边将获取到的图像数据输出到后述的控制部10。另外,扫描部51在读取由原稿供给部6提供的原稿时,移动至与原稿读取切口53相对的位置。然后,扫描部51与原稿供给部6的原稿输送动作同步地,经由原稿读取切口53获取原稿的图像,将其图像数据输出到后述的控制部10。
原稿供给部6被配置于原稿读取部5的上方。原稿供给部6具备用于载置原稿的原稿载置部61、用于排出已读取图像的原稿的原稿排出部62以及原稿输送机构63。原稿输送机构63一张一张地抽出载置在原稿载置部61的原稿并将其向与原稿读取切口53相对的位置输送,排出到原稿排出部62。
主体部8具备多个供纸盒461、供纸辊412、图像形成部4、堆纸盘47以及出纸盘48。供纸辊412从供纸盒461或者手动盘462中一张一张地抽出纸张并将其向图像形成部4输送。图像形成部4在送出来的纸张上形成图像。在堆纸盘47和出纸盘48上排出形成了图像的纸张。
图像形成部4具备纸张输送部41、光扫描装置42、感光鼓43、显影部44、转印部45以及定影部46。
纸张输送部41被设置在图像形成部4内的纸张输送路中。纸张输送部41具备输送辊413、414、415等。输送辊413将由供纸辊412输送过来的纸张提供给感光鼓43。输送辊414将纸张输送至堆纸盘47。输送辊415将纸张输送至出纸盘48。
光扫描装置42根据输入到控制部10的图像数据来输出激光。光扫描装置42利用输出的激光来扫描感光鼓43。由此,光扫描装置42在感光鼓43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部44将调色剂附着到感光鼓43上的静电潜像而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部45将感光鼓43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纸张。定影部46对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进行加热而使调色剂图像定影至纸张。
操作部7设置于数码复合机1的正面部,能够让用户输入各种操作指示。图2是表示操作部7的一例的说明图。如图2所示,在操作部7中设置有触摸面板装置71、指示器(indicator)72a至72f、输入键73a至73d、开关74a至74m、开始键75、停止键76以及复位键77。
触摸面板装置(显示部)71包括具有触摸面板功能的液晶显示器P。触摸面板装置71在用户触摸显示在液晶显示器上的软键时,通过触摸面板功能接收该软键的按下操作指示。另外,触摸面板装置71通过触摸面板功能将在触摸液晶显示器P上由用户触摸的位置的轨迹作为手势操作指示来接收。后述的控制部10根据由触摸面板装置71接收到的所述轨迹的信息来接收手势操作指示。
例如,对触摸面板装置71输入轻按(tapping)操作、捏压(pinching)操作、滑动(swiping)操作、轻弹(flick)操作等手势操作指示。轻按操作是轻轻地敲击液晶显示器P的操作。捏压操作是用两根手指捏住液晶显示器P或者在捏住的状态下扩大两根手指的操作。滑动操作是在用手指触摸液晶显示器P的状态下使手指滑动的操作。轻弹操作是以轻轻地弹液晶显示器P的方式活动手指的操作。
指示器72a至72f由发光二极管等构成。指示器72a至72f通过闪烁或者点亮/熄灭来表示数码复合机1的状态。例如,指示器72a在打印过程中闪烁。指示器72b在向外部发送数据的过程中闪烁。指示器72c在从外部接收数据的过程中闪烁。指示器72d在对设置于数码复合机1内的硬盘、存储器等中所存储的数据进行访问过程中闪烁。指示器72e在发生异常的情况下点亮或者闪烁。指示器72f在对数码复合机1接通电源时点亮。
输入键73a至73d是为了输入数字、标记或者删除或者确定已经输入的字符串而设置。例如,输入键73a是所谓数码键群,用于输入数字、标记。输入键73b是所谓清除键,用于删除已经输入的字符串。输入键73c是所谓缩短键,用于读出并输入预先存储在存储器等中的字符串。输入键73d是所谓确认键(恢复键),用于确定字符串的输入指示、软键的选择指示等。
开关74a至74m是对设置于数码复合机1的各功能进行切换的开关。例如,作为代表性的开关,开关74a是将执行对象功能切换为系统菜单功能的开关,系统菜单功能用于进行与数码复合机1的整体工作有关的初始设定。当按下开关74a时,在液晶显示器P上显示出用于进行各功能的初始设定值的设定操作的操作画面。以下,将开关74a称为系统菜单按钮74a。
开关74j是将执行对象功能切换为复印功能的开关,该复印功能是利用由扫描部51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打印的功能。当按下开关74j时,在液晶显示器P上显示出用于进行与复印功能有关的设定操作的操作画面。
开关74d是将执行对象功能切换为登录认证功能的开关,该登录认证功能是对预先被允许使用数码复合机1的用户即认证用户进行认证的功能。当按下开关74d时,在液晶显示器P上显示出登录画面。登录画面是用于进行登录信息的输入操作的操作画面,该登录信息是对认证用户进行认证所需的信息。以下,将开关74d称为登录指示按钮74d。
开关74e是切换为退出功能的开关,该退出功能是解除处于登录状态的认证用户的登录状态而将数码复合机1变更为初始状态的功能。初始状态是指不存在处于登录状态的认证用户的状态。以下,将开关74e称为退出指示按钮74e。
开始键75为了开始各功能的工作而设置。停止键76为了停止各功能的工作而设置。复位键77为了使执行对象功能恢复至后述的预先规定的初始设定功能而设置。
图3是表示数码复合机1的电结构的框图。在数码复合机1中,原稿读取部5、原稿供给部6、图像形成部4、操作部7、通信部9、四个存储部81至84以及控制部10等各部以能够相互通信的方式进行连接。以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省略说明附加了与图1和图2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分。
通信部9具备传真通信部91和网络I/F部93。传真通信部91与电话线路95相连接。传真通信部91具备将与对方传真之间的电话线路的连接进行控制的NCU(NetworkControl Unit:网络控制装置)以及对传真通信用的信号调制解调的调制解调电路。传真通信部91将由原稿读取部5读取到的图像数据经由电话线路95发送至其它传真装置,并接收从其它传真装置发送过来的图像数据。
网络I/F部93与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97相连接。网络I/F部93是用于与连接于LAN97的计算机等终端装置之间执行通信的通信接口电路。网络I/F部93将由原稿读取部5读取到的图像数据经由LAN97发送至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计算机,并接收从外部计算机发送过来的图像数据。
四个存储部81至84例如由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等存储介质构成,根据要存储的信息种类来分别进行分类。
登录信息存储部81存储多个登录信息,该多个登录信息用于对预先被允许使用数码复合机1的多个认证用户分别进行认证。各登录信息例如包括用于识别各认证用户的用户名、在认证该认证用户时让他输入的密码以及用户所属的部门的名称等字符串信息。
图4是表示存储在代替功能信息存储部82和许可信息存储部83中的信息的一例的说明图。如图4所示,在代替功能信息存储部82中预先存储有代替功能信息EF,该代替功能信息EF规定能够由控制部10执行的多个功能中可相互代替的功能的组合。
具体地说,将色彩、打印、倍率、汇集、色彩平衡以及色调调整规定为功能类别。并且,属于(对应于)各功能类别的功能被规定为可代替功能的组合。
例如,在图4示出的代替功能信息EF中,功能类别“色彩”包括彩色功能和黑白功能,将这些功能规定为不能同时(一并)执行而可代替的功能的组合。同样地,在图4示出的代替功能信息EF中,功能类别“打印”包括双面打印功能和单面打印功能,功能类别“倍率”包括自动倍率功能和固定倍率功能。
另外,功能类别“汇集”包括将两张图像汇集为一张图像的2in1汇集功能以及不进行2in1汇集功能的汇集关闭功能,将这些功能规定为不能同时执行而可代替的功能的组合。同样地,功能类别“色彩平衡”包括色彩平衡调整功能以及不进行色彩平衡调整功能的色彩平衡调整关闭功能。另外,功能类别“色调调整”包括色调调整功能以及不进行色调调整的色调调整关闭功能。
在许可信息存储部83中预先存储有初始许可信息DF。初始许可信息DF是表示初始许可功能的信息,初始许可功能是在数码复合机1处于初始状态时允许用户执行的功能。在图4中,初始许可信息DF相当于初始状态栏。初始许可功能相当于在初始状态栏中记载为“允许”的功能。
具体地说,在图4示出的初始许可信息DF中,黑白功能、双面打印功能、自动倍率功能、固定倍率功能、2in1汇集功能、汇集关闭功能、色彩平衡调整关闭功能以及色调调整关闭功能被规定为初始许可功能。也就是说,在数码复合机1处于初始状态的情况下,用户能够执行该八个初始许可功能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此外,在多个初始许可功能属于一个功能类别的情况下,这些初始许可功能是在认证用户未登录的状态(初始状态)下不能同时执行而可代替的功能的组合。例如,在所述八个初始许可功能中,自动倍率功能和固定倍率功能在代替功能信息EF中属于同一功能类别“倍率”。因此,在数码复合机1处于初始状态的情况下,用户仅能够执行其中任一个功能。同样地,在数码复合机1处于初始状态的情况下,用户仅能够执行在代替功能信息EF中属于功能类别“汇集”的2in1汇集功能和汇集关闭功能中的任一个功能。
另外,在许可信息存储部83中预先存储有用户许可信息UF,该用户许可信息UF使允许各认证用户执行的用户许可功能与各认证用户相对应。在图4中,用户许可信息UF相当于用户名栏。在用户名栏中记载为“允许”的功能相当于用户许可功能。
例如,在图4示出的用户许可信息UF中,黑白功能、双面打印功能、自动倍率功能、固定倍率功能、2in1汇集功能、色彩平衡调整关闭功能以及色调调整关闭功能被规定为与以用户名“user01”识别的认证用户相对应的用户许可功能。另外,彩色功能、双面打印功能、单面打印功能、自动倍率功能、固定倍率功能、2in1汇集功能、色彩平衡调整功能、色彩平衡调整关闭功能、色调调整功能以及色调调整关闭功能被规定为与以用户名“user02”识别的认证用户相对应的用户许可功能。
在设定模式信息存储部84中预先存储有后述的设定模式信息。
控制部10例如具备执行规定的运算处理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存储有规定的控制程序的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和临时存储数据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存储器、能够高速进行图像处理等规定处理的专用硬件即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特殊应用集成电路)以及它们的外围电路等。控制部10通过CPU执行存储在ROM等中的控制程序,由此执行各种处理,从而控制数码复合机1内各部的工作。
控制部10作为执行多个功能的处理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构成登录信息接收部11、登录认证部12、对象功能设定部13、自动登录控制部14、对象功能变更部15、全部重设处理部16、退出指示接收部17、退出处理部18以及初始功能变更部19。
登录信息接收部11接收登录信息的输入。例如,在由用户按下登录指示按钮74d之后,用户对显示在液晶显示器P上的登录画面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时,登录信息接收部11将被输入的该用户名和密码作为登录信息来接收。
登录认证部12判断由登录信息接收部11接收到的登录信息是否与存储在登录信息存储部81中的登录信息相一致。登录认证部12在该判断中判断为相一致的情况下,使与该登录信息对应的认证用户成为登录状态。成为登录状态例如是指将变为登录状态的认证用户的登录信息所包含的用户名存储到RAM中。
对象功能设定部13将用户例如对显示在液晶显示器P上的操作画面进行操作等来指定的功能作为使控制部10执行的功能而接收。对象功能设定部13将接收到的该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例如是指将用于识别该对象功能的功能名称等信息存储到RAM中。
自动登录控制部14在数码复合机1处于初始状态的情况下,当对象功能设定部13设定对象功能时,如果所设定的该对象功能与初始许可功能不一致,则使登录画面显示在液晶显示器P上。由此,自动登录控制部14引导用户向登录信息接收部11输入登录信息。
对象功能变更部15,在登录认证部12使认证用户成为登录状态的情况下,执行对象功能变更处理。
图5中(a)是用于指定与复印功能有关的详细功能的操作画面。图5中(b)是登录画面。图5中(c)是在对象功能变更处理后的用于指定与复印功能有关的详细功能的操作画面。在图5的(a)和(c)中,附图标记K1至K6表示让用户指定属于功能类别的多个可代替的功能中任一个功能的软键。附图标记F1至F6是字符串信息的显示栏,该字符串信息表示属于与软键K1至K6相对应的各功能类别的功能中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功能。
具体地说,图5中(a)所示的操作画面表示以下状态:在数码复合机1处于初始状态的情况下,用户操作与功能类别“彩色”相对应的、被显示为“色彩选择”的软键K1来指定了彩色功能,在对象功能设定部13将彩色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之后,控制部10在显示栏F1中显示出表示彩色功能的信息“彩色”。
同样地,在图5中(a)所示的操作画面中,通过分别与功能类别“色彩平衡”、“色调”、“倍率”、“汇集”、“打印”相对应的软键K2至K6的操作,色彩平衡调整关闭功能、色调调整关闭功能、自动倍率功能、2in1汇集功能以及双面打印功能被设定为对象功能,表示对象功能的信息分别显示在显示栏F2至F6中。
并且,当对象功能设定部13例如将彩色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时,自动登录控制部14利用存储在许可信息存储部83中的初始许可信息DF(图4),判断被设定为该对象功能的彩色功能是否为初始许可功能。自动登录控制部14当利用初始许可信息DF来判断出彩色功能是与初始许可功能不一致的功能时,例如使图5中(b)所示的登录画面显示在液晶显示器P上。
此外,在图5的(b)中,附图标记IN1表示用户名的输入栏,附图标记IN2表示密码的输入栏。另外,取消按钮K7表示用于进行使登录画面设为不显示操作的按钮。登录按钮K8表示用于进行使登录信息接收部11接收输入到输入栏IN1至IN2的用户名和密码的操作的按钮。
当对输入栏IN1至IN2中输入用户名“user01”和密码,按下登录按钮K8时,登录信息接收部11接收输入到输入栏IN1至IN2的用户名和密码。在所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与存储在登录信息存储部81中的用户名和密码相一致的情况下,登录认证部12将以用户名“user01”识别的认证用户成为登录状态。
这样,当以用户名“user01”识别的认证用户成为登录状态时,对象功能变更部15开始执行对象功能变更处理。
在对象功能变更处理中,首先,利用存储在许可信息存储部83中的用户许可信息UF(图4),判断由对象功能设定部13设定的对象功能中是否包含用户禁止功能。用户禁止功能是指与成为登录状态的认证用户所对应的用户许可功能不一致的功能。在由对象功能设定部13设定的对象功能中包含用户禁止功能的情况下,对象功能变更部15将识别该用户禁止功能的信息存储到RAM。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识别功能的信息存储到RAM的情况只记载为将功能存储到RAM。
具体地说,如图5中(a)所示,对象功能变更部15利用图4所示的用户许可信息UF,判断为在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彩色功能、色彩平衡调整关闭功能、色调调整关闭功能、自动倍率功能、2in1汇集功能以及双面打印功能中包含与以用户名“user01”识别的认证用户所对应的用户许可功能不一致的彩色功能。因此,对象功能变更部15将彩色功能作为用户禁止功能存储到RAM。
接着,对象功能变更部15利用存储在代替功能信息存储部82中的代替功能信息EF(图4),将用户代替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以代替用户禁止功能。用户代替功能是指由代替功能信息EF规定的可代替用户禁止功能的功能中、与成为登录状态的认证用户所对应的用户许可功能相一致的功能。
具体地说,对象功能变更部15利用图4所示的代替功能信息EF,从可代替彩色功能(即用户禁止功能)的功能中,将黑白功能(即与以用户名“user01”识别的认证用户相对应的用户许可功能)设为用户代替功能,将该黑白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以代替彩色功能。由此,对象功能变更部15结束对象功能变更处理。
此外,在对象功能变更部15的对象功能变更处理结束后,例如图5中(c)所示那样,控制部10在显示栏F1中显示与通过对象功能变更处理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黑白功能相对应的字符串信息。
这样,在通过登录认证部12使认证用户成为登录状态的情况下,对象功能变更部15执行将用户代替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以代替用户禁止功能的对象功能变更处理,其中,用户禁止功能是指与由对象功能设定部13设定的对象功能中的通过用户许可信息UF对成为登录状态的认证用户相对应赋予的用户许可功能不一致的功能,用户代替功能是指与由代替功能信息EF规定的可代替用户禁止功能的功能中的通过用户许可信息UF对成为登录状态的认证用户相对应赋予的用户许可功能相一致的功能。
如图3所示,全部重设处理部16例如在复位键77被按下的情况下或在后述的退出处理等过程中执行全部重设处理。全部重设处理是指将预先规定的一个或者多个初始设定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以代替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全部功能的处理。
例如,用户通过操作在系统菜单功能中显示于液晶显示器P上的操作画面来设定初始设定功能。
例如,在图4中,初始设定功能相当于在初始设定功能栏中附加了圆圈的功能。在图4中,彩色功能、双面打印功能、自动倍率功能、汇集关闭功能、色彩平衡调整关闭功能以及色调调整关闭功能被设定为初始设定功能。
退出指示接收部17例如在用户按下退出指示按钮74e的情况下接收使数码复合机1变更为初始状态的退出指示。此外,退出指示接收部17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被构成为每经过预先规定的时间(例如一小时等)就定期性地接收退出指示。
在任一个认证用户处于登录状态的情况下,当退出指示接收部17接收到退出指示时,退出处理部18执行退出处理。退出处理是指,使全部重设处理部16执行全部重设处理,并且解除登录状态而将数码复合机1变更为初始状态的处理。其中,解除登录状态例如是指删除设定于RAM中的登录状态所对应的认证用户的用户名等信息。
在退出处理部18执行退出处理的情况下,初始功能变更部19执行初始功能变更处理。
例如,图6中(a)表示以用户名“user01”识别的认证用户处于登录状态时的任意的操作画面。在该情况下,当退出指示按钮74e(图2)被按下而由退出指示接收部17接收到退出指示时,退出处理部18执行退出处理。
当执行退出处理时,通过该退出处理中执行的全部重设处理部16的全部重设处理,例如成为将图4中被设定为初始设定功能的彩色功能、双面打印功能、自动倍率功能、汇集关闭功能、色彩平衡调整关闭功能以及色调调整关闭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的状态。当执行退出处理时,初始功能变更部19开始执行初始功能变更处理。
在初始功能变更处理中,首先,利用存储在许可信息存储部83中的初始许可信息DF(图4),判断通过全部重设处理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初始设定功能中是否包含与初始许可功能不一致的初始禁止功能。在包含初始禁止功能的情况下,初始功能变更部19将该初始禁止功能存储到RAM。
具体地说,初始功能变更部19利用图4所示的初始许可信息DF,判断出通过全部重设处理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初始设定功能、即彩色功能、双面打印功能、自动倍率功能、汇集关闭功能、色彩平衡调整关闭功能以及色调调整关闭功能中包含与初始许可功能不一致的彩色功能。因此,初始功能变更部19将彩色功能作为初始禁止功能而存储到RAM。
接着,初始功能变更部19利用存储在代替功能信息存储部82中的代替功能信息EF(图4),将可代替初始禁止功能的功能中、与初始许可功能相一致的初始代替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以代替该初始禁止功能。
具体地说,初始功能变更部19利用图4所示的代替功能信息EF,从可代替作为初始禁止功能的彩色功能的功能中,将作为初始许可功能的黑白功能设为初始代替功能,将该黑白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以代替彩色功能。由此,初始功能变更部19结束初始功能变更处理。
图6中(b)是用于指定与初始功能变更处理后的复印功能有关的详细功能的操作画面。当初始功能变更部19的初始功能变更处理结束后,例如图6中(b)所示,控制部10在显示栏F1中显示与通过初始功能变更处理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黑白功能相对应的字符串信息。
这样,在退出处理部18执行退出处理的情况下,初始功能变更部19执行将初始代替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以代替初始禁止功能的初始功能变更处理,其中,初始禁止功能是通过全部重设处理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初始设定功能中与初始许可功能不一致的功能,初始代替功能是由代替功能信息EF规定的可代替初始禁止功能的功能中与初始许可功能相一致的功能。
此外,对象功能变更部15在对象功能变更处理中,如果存在多个用户禁止功能,则将多个用户代替功能分别设定为对象功能以代替多个用户禁止功能。对象功能变更部15在将多个用户代替功能分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情况下,将作为不能与用户可共存功能同时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其它功能的第一排他功能的数量越多的用户代替功能越先设定为对象功能,其中,用户可共存功能是能够与已经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用户代替功能同时设定为对象功能的用户代替功能。
同样,初始功能变更部19在初始功能变更处理中,如果存在多个初始禁止功能,则将多个初始代替功能分别设定为对象功能以代替多个初始禁止功能。初始功能变更部19在将多个初始代替功能分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情况下,将作为不能与初始可共存功能同时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其它功能的第二排他功能的数量越多的初始代替功能越先设定为对象功能,其中,初始可共存功能是能够与已经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初始代替功能同时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初始代替功能。
如后文中说明那样,能够利用存储在设定模式信息存储部84(图3)中的设定模式信息来掌握第一排他功能和第二排他功能。
图7是表示存储在设定模式信息存储部84中的设定模式信息SP的一例的说明图。例如图7所示,设定模式信息SP,作为使控制部10执行的功能,以图表形式对两个互不相同的功能依次进行组合,其中,在纵轴上排列先被指定的功能的一览,在横轴上排列后被指定的功能。然后,在图表的各方格中附加了字符串,表示与各块对应的两个互不相同的功能的组合为以下示出的第一模式P1、第二模式P2以及第三模式P3中的哪一个模式。
第一模式P1的组合是在将组合所包含的两个功能依次设定为对象功能的情况下仅将先被指定的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的组合。在图7中,与第一模式P1的组合相对应的各方格中附加了带下划线的“P1”字符串,且其背景中画斜线。
例如,在图7所示的设定模式信息SP中,对于先被指定的功能为黑白功能而在后被指定的功能为色彩平衡调整功能的组合C1而言,在先将黑白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的情况下,不能将色彩平衡调整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应仅将先被指定的黑白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因此将组合C1规定为第一图案P1的组合。
第二模式P2的组合是将组合所包含的两个功能都设定为对象功能的组合。换言之,第二模式P2的组合所包含的两个功能可相互独立地同时工作。在图7中,与第二模式P2的组合相对应的各方格中附加了“P2”字符串。
例如,在图7所示的设定模式信息SP中,对于先被指定的功能为黑白功能而在后被指定的功能为色彩平衡调整关闭功能的组合C2而言,在先将黑白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的情况下,可以将色彩平衡调整关闭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应将黑白功能和色彩平衡调整关闭功能均设定为对象功能,因此将组合C2规定为第二模式P2的组合。
第三模式P3的组合是要解除组合所包含的两个功能中先被指定的功能的对象功能设定而仅将在后被指定的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的组合。在图7中,与第三模式P3的组合相对应的各方格中附加了空心的“P3”字符串,且其背景被涂成黑色。
例如,在图7所示的设定模式信息SP中,先被指定的功能为黑白功能而在后被指定的功能为彩色功能的组合C3是由代替功能信息EF(图4)规定的、不能同时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可代替功能的组合。对于组合C3而言,在黑白功能先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情况下,希望将彩色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时,应解除先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黑白功能的设定,因此组合C3被规定为第三模式P3的组合。
第三模式P3的组合并不限定于由代替功能信息EF(图4)规定的可代替的功能的组合。例如,在图7所示的设定模式信息SP中,对于先被指定的功能为色彩平衡调整功能而在后被指定的功能为黑白功能的组合C4而言,在色彩平衡调整功能先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情况下,希望将黑白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时,应解除先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色彩平衡调整功能的设定,因此组合C4被规定为第三模式P3的组合。
对象功能变更部15在执行对象功能变更处理的情况下,例如判断出彩色功能和汇集关闭功能这两个功能为用户禁止功能时,利用代替功能信息EF(图4),将可代替为该两个用户禁止功能的黑白功能和2in1汇集功能这两个功能设为用户代替功能。
其中,黑白功能和2in1汇集功能分别属于不同的功能类别(图4),也就是说,不是可代替的功能的组合,而是能够同时设定为对象功能的组合。因而,对象功能变更部15将黑白功能和2in1汇集功能这两个用户代替功能当做能够同时设定为对象功能的用户代替功能即用户可共存功能,将该两个用户可共存功能依次设定为对象功能。
此时,对象功能变更部15利用由设定模式信息SP规定的第三模式P3的组合,掌握分别与黑白功能和2in1汇集功能对应的第一排他功能的数量。
具体地说,例如图7所示的设定模式信息SP所含的第三模式P3的组合中,存在三个将黑白功能设为之后被指定的功能AF1的组合(组合C4、C5、C6)。也就是说,根据该三个第三模式P3的组合,存在三个比黑白功能在先被指定并组合功能(色彩平衡调整功能、色调调整功能、彩色功能)。在该三个第三模式P3的组合(组合C4、C5、C6)中先被指定并组合的三个功能(色彩平衡调整功能、色调调整功能、彩色功能),是在黑白功能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情况下应解除其对象功能设定的功能。也就是说,该三个先被指定的功能不能与黑白功能同时设定为对象功能,是与黑白功能对应的第一排他功能。因而,对象功能变更部15掌握存在三个与黑白功能对应的第一排他功能,即在该三个第三模式P3的组合C4、C5、C6中先被指定并组合的色彩平衡调整功能、色调调整功能以及彩色功能。
同样,第三模式P3的组合中,存在两个将2in1汇集功能设为在后指定的功能AF2的组合(组合C7、C8),也就是说,根据该两个第三模式P3的组合,存在两个在2in1汇集功能之前被指定并组合的功能(汇集关闭功能、固定倍率功能)。也就是说,在该两个第三模式P3的组合中先被指定并组合的两个功能(汇集关闭功能、固定倍率功能)不能与2in1汇集功能同时设定为对象功能,是与2in1汇集功能对应的第一排他功能。因而,对象功能变更部15掌握存在两个与2in1汇集功能对应的第一排他功能,即在该两个第三模式P3的组合C7、C8中先被指定并组合的汇集关闭功能以及固定倍率功能。
在该情况下,对象功能变更部15从黑白功能和2in1汇集功能这两个用户可共存功能中,先将对应于更多的第一排他功能的黑白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在将该黑白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时,如果与黑白功能对应的第一排他功能、即色彩平衡调整功能、色调调整功能以及彩色功能事先被设定为对象功能,则解除该色彩平衡调整功能、色调调整功能以及彩色功能的对象功能设定。其中,具体地说,解除对象功能设定是指删除存储在RAM中的、用于识别该对象功能的功能名称等信息。
接着,对象功能变更部15将2in1汇集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在进行该设定时,如果与2in1汇集功能对应的第一排他功能、即汇集关闭功能和固定倍率功能事先被设定为对象功能,则解除该汇集关闭功能和固定倍率功能的对象功能设定。
同样,初始功能变更部19在执行初始功能变更处理的情况下,例如彩色功能和汇集关闭功能这两个功能为初始禁止功能时,将可代替为该两个初始禁止功能的黑白功能和2in1汇集功能这两个功能设为初始代替功能。
该两个初始代替功能不是可相互代替的功能的组合,而是能够同时设定为对象功能的组合。因而,初始功能变更部19将该黑白功能和2in1汇集功能这两个初始代替功能当做能够同时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初始代替功能即初始可共存功能,而将该两个初始可共存功能依次设定为对象功能。
在此,初始功能变更部19利用由设定模式信息SP规定的第三模式P3的组合,掌握分别与黑白功能和2in1汇集功能对应的第二排他功能的数量。
具体地说,例如图7所示的设定模式信息SP所含的第三模式P3的组合中,存在三个将黑白功能设为之后被指定的功能AF1的组合(组合C4、C5、C6)。也就是说,根据该三个第三模式P3的组合,存在三个在黑白功能之前被指定并组合的功能(色彩平衡调整功能、色调调整功能、彩色功能)。在该三个第三模式P3的组合(组合C4、C5、C6)中先被指定并组合的三个功能(色彩平衡调整功能、色调调整功能、彩色功能),是在黑白功能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情况下应解除其对象功能设定的功能。也就是说,该三个先被指定的功能不能与黑白功能同时设定为对象功能,是与黑白功能对应的第二排他功能。因而,初始功能变更部19掌握存在三个与黑白功能对应的第二排他功能,即在该三个第三模式P3的组合C4、C5、C6中先被指定并组合的色彩平衡调整功能、色调调整功能以及彩色功能。
同样,第三模式P3的组合中,存在两个将2in1汇集功能设为在后指定的功能AF2的组合(组合C7、C8),也就是说,根据该两个第三模式P3的组合,存在两个在2in1汇集功能之前被指定并组合的功能(汇集关闭功能、固定倍率功能)。也就是说,在该两个第三模式P3的组合中先被指定并组合的两个功能(汇集关闭功能、固定倍率功能)不能与2in1汇集功能同时设定为对象功能,是与2in1汇集功能对应的第二排他功能。因而,初始功能变更部19掌握存在两个与2in1汇集功能对应的第二排他功能,即在该两个第三模式P3的组合C7、C8中先被指定并组合的汇集关闭功能以及固定倍率功能。
在该情况下,初始功能变更部19从黑白功能和2in1汇集功能这两个初始可共存功能中,先将对应于更多的第二排他功能的黑白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在将该黑白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时,如果与黑白功能对应的第二排他功能、即色彩平衡调整功能、色调调整功能以及彩色功能事先被设定为对象功能,则解除该色彩平衡调整功能、色调调整功能以及彩色功能的对象功能设定。
接着,初始功能变更部19将2in1汇集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在进行该设定时,如果与2in1汇集功能对应的第二排他功能、即汇集关闭功能和固定倍率功能事先被设定为对象功能,则解除该汇集关闭功能和固定倍率功能的对象功能设定。
接着,参照图8和图9,对对象功能变更处理和初始功能变更处理的工作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对象功能变更处理的工作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初始功能变更处理的工作的流程图。
在数码复合机1的电源被接通而数码复合机1处于初始状态的情况下,当用户对显示在液晶显示器P上的操作画面内的软键进行触摸操作等,从而指定使控制部10执行的对象功能时,例如图8所示,对象功能设定部13接收对该功能的指定,将接收到的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S1)。
然后,自动登录控制部14,利用存储在许可信息存储部83中的初始许可信息DF(图4),判断在步骤S1中所设定的对象功能是否为初始许可功能(S2)。
在步骤S2中,自动登录控制部14当判断出在步骤S1中所设定的对象功能为初始许可功能时(S2中为“是”),为了执行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功能,移到步骤S3。并且,控制部10,在开始键75(图2)未被按下、即未接收到功能的工作开始指示期间(S3中为“否”),反复回到步骤S1。然后,控制部10当通过开始键75(图2)被按下而接收到功能的工作开始指示时(S3中为“是”),执行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功能(S4)。之后,反复进行步骤S1以后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中,自动登录控制部14当判断出在步骤S1中所设定的对象功能为与初始许可功能不一致的功能时(S2中为“否”),使登录画面显示在液晶显示器P上(S5)。
然后,例如在图5(b)所示的登录画面中,当取消按钮K7被按下而登录信息接收部11未接收到登录信息的输入时,或者,登录认证部12判断为由登录信息接收部11接收到的登录信息不与存储在登录信息存储部81中的登录信息一致时(S6中为“否”),控制部10执行步骤S7。控制部10在步骤S7中进行警告显示(S7),例如,在液晶显示器P上显示步骤S1中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功能是用户在数码复合机1处于初始状态的情况下不能执行的功能。之后,反复进行步骤S1以后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由登录信息接收部11接收到登录信息而登录认证部12判断为该接收到的登录信息与存储在登录信息存储部81中的登录信息相一致时(S6中为“是”),与该登录信息相对应的认证用户成为登录状态,因此,与此相应地,对象功能变更部15开始执行对象功能变更处理。
对象功能变更部15当开始执行对象功能变更处理时,首先利用存储在许可信息存储部83中的用户许可信息UF(图4),判断由对象功能设定部13设定的对象功能中是否包含与步骤S6中成为登录状态的认证用户所对应的用户许可功能不一致的功能即用户禁止功能(S8)。
在步骤S8中,在判断为包含用户禁止功能的情况下(S8中为“是”),对象功能变更部15利用存储在代替功能信息存储部82中的代替功能信息EF(图4),将用户代替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以代替该用户禁止功能,结束对象功能变更处理的执行(S9),其中,用户代替功能是指可代替该用户禁止功能的功能中、与步骤S6中成为登录状态的认证用户所对应的用户许可功能相一致的功能。另一方面,在步骤S8中,在判断为不包含用户禁止功能的情况下(S8中为“否”),对象功能变更部15结束对象功能变更处理的执行。
接着,例如用户按下退出指示按钮74e等,从而退出指示接收部17接收到退出指示时(S21中为“是”),例如图9所示,退出处理部18执行退出处理,由全部重设处理部16执行全部重设处理,并且解除登录状态,使数码复合机1变更为初始状态(S22)。
当执行退出处理时(S22),初始功能变更部19开始执行初始功能变更处理,利用存储在许可信息存储部83中的初始许可信息DF(图4),判断通过步骤S22的全部重设处理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初始设定功能中是否包含与初始许可功能不一致的功能即初始禁止功能(S23)。
在步骤S23中,在判断为包含初始禁止功能的情况下(S23中为“是”),初始功能变更部19利用存储在代替功能信息存储部82中的代替功能信息EF(图4),将可代替该初始禁止功能的功能中、与初始许可功能相一致的功能即初始代替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以代替该初始禁止功能,并结束初始对象功能变更处理的执行(S24)。另一方面,在步骤S23中,在判断为不包含初始禁止功能的情况下(S23中为“否”),初始功能变更部19结束初始功能变更处理的执行。由此,数码复合机1恢复到不存在处于登录状态的认证用户的初始状态,因此反复进行步骤S1以后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退出指示接收部17未接收退出指示时(S21中为“否”),当对象功能设定部13将由用户指定的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时(S25),控制部10利用存储在许可信息存储部83中的用户许可信息UF(图4),判断在步骤S25中被设定的对象功能是否为与成为登录状态的认证用户所对应的用户许可功能不一致的功能即用户禁止功能(S26)。
在步骤S26中,判断出步骤S25中被设定的对象功能为用户禁止功能的情况下(S26中为“是”),控制部10进行警告显示(S29),例如,在液晶显示器P上显示步骤S25中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功能是成为登录状态的认证用户不能执行的功能。之后,反复进行步骤S25以后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6中,控制部10判断出步骤S25中被设定的对象功能不是用户禁止功能的情况下(S26中为“否”),在开始键75(图2)未被按下、即未接收到功能的工作开始指示期间(S27中未“否”),反复进行步骤S21以后的处理。然后,控制部10当开始键75(图2)被按下而接收到功能的工作开始指示时(S27中为“是”),执行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功能(S28)。之后,反复进行步骤S21以后的处理。
这样,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在认证用户成为登录状态的情况下,用户代替功能自动地被设定为对象功能以代替用户禁止功能。因此,与在认证用户成为登录状态的情况下,由认证用户通过手动方式指定可代替所述用户禁止功能的用户代替功能、将用户代替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来代替用户禁止功能时相比,能够减轻将用户代替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所带来的负担。
另外,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当执行退出处理时,成为将初始设定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以代替由认证用户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全部功能的状态,数码复合机1变更为初始状态。然后,通过初始功能变更部19,将初始代替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以代替被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的初始设定功能中与初始许可功能不一致的初始禁止功能。因此,与在数码复合机1变为初始状态的情况下,由用户通过手动方式指定可代替所述初始禁止功能的初始代替功能、将初始代替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以代替初始禁止功能时相比,能够减轻将初始代替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所带来的负担。
另外,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在认证用户成为登录状态的情况下,如果存在多个用户禁止功能,当将多个用户代替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以代替该多个用户禁止功能时,则将作为不能与用户可共存功能同时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其它功能的第一排他功能的数量越多的用户代替功能越先设定为对象功能,其中,所述用户可共存功能是能够与已经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用户代替功能同时设定为对象功能的用户代替功能。
因而,越在后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用户代替功能具有越少的不能同时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其它功能。因此,可以降低在后将用户代替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从而导致先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其它用户代替功能被解除的概率,由此能够高效率地将多个用户代替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
另外,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在数码复合机1成为初始状态的情况下,如果存在多个初始禁止功能,当将多个初始代替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以代替该多个初始禁止功能时,则将作为不能与初始可共存功能同时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其它功能的第二排他功能的数量越多的初始代替功能越先设定为对象功能,其中,初始可共存功能是能够与已经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初始代替功能同时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初始代替功能。
因而,越在后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初始代替功能具有越少的不能同时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其它功能。因此,可以降低在后将初始代替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从而导致先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其它初始代替功能被解除的概率,由此能够高效率地将多个初始代替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
另外,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在将多个用户可共存功能依次设定为对象功能的情况下,将在第三模式P3(图7)的组合中作为先被指定的功能而与设定对象的用户可共存功能相组合的功能(第一排他功能)的数量越多的用户可共存功能越先设定为对象功能。另外,每次将用户可共存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时,如果在第三模式P3的组合中作为先被指定的功能而与设定对象的用户可共存功能相组合的功能(第一排他功能)事先被设定为对象功能,则解除该事先进行的对象功能的设定。
因而,将用户可共存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的时机越在后,已解除对象功能设定的功能的数量越多。因此,与作为设定对象的用户可共存功能相对应的第一排他功能已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几率降低。由此,可以减少对于在与作为设定对象的用户可共存功能的关系上不应事先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对象功能设定进行解除的处理次数。
并且,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在将多个初始可共存功能依次设定为对象功能的情况下,将在第三模式P3(图7)的组合中作为先被指定的功能而与设定对象的初始可共存功能相组合的功能(第二排他功能)的数量越多的初始可共存功能越先设定为对象功能。另外,每次将初始可共存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时,如果在第三模式P3的组合中作为先被指定的功能而与设定对象的初始可共存功能相组合的功能(第二排他功能)事先被设定为对象功能,则解除该事先进行的对象功能的设定。
因而,将初始可共存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的时机越在后,已解除对象功能设定的功能的数量越多,因此与作为设定对象的初始可共存功能相对应的第二排他功能已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几率降低。由此,可以减少对于在与作为设定对象的初始可共存功能的关系上不应事先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对象功能设定进行解除的处理次数。
另外,根据所述实施方式,在被设定的对象功能与初始许可功能不一致的情况下,自动地引导用户向登录信息接收部11输入登录信息。因此,与在所设定的对象功能和初始许可功能不一致的情况下,由发现该不一致的用户以手动方式显示用于对登录信息接收部11进行登录信息的输入操作的画面时相比,能够迅速地进行登录信息的输入操作。
因此,按照所述引导,例如被设定为该对象功能的功能作为用户许可功能而与认证用户相对应的情况下,该认证用户能够迅速地输入其登录信息,通过控制部10执行被设定为该对象功能的功能。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以数码复合机1为例说明了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打印机、复印机、扫描器等。另外,图1至图9所示的结构和处理仅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例子,并不意味着将本发明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
例如,也可以简化为不具备自动登录控制部14。随之,也可以在执行步骤S1之后,控制部10与步骤S26(图9)同样地,利用存储在许可信息存储部83中的初始许可信息DF(图4)来判断在步骤S1(图8)中设定的对象功能是否为与初始许可功能不一致的功能即初始禁止功能,从而代替步骤S2(图8)。然后,在该判断中判断为初始禁止功能的情况下,控制部10也可以与步骤S29(图9)同样地进行警告显示,例如,在液晶显示器P上显示步骤S1中被设定为对象功能的功能是未处于登录状态的用户不能执行的功能。另外,也可以在登录指示按钮74db被按下时,执行步骤S5(图8)以后的处理。
另外,也可以简化为不具备设定模式信息存储部84。与此相对,也可以简化为:对象功能变更部15,在对象功能变更处理中存在多个用户禁止功能的情况下,当将多个用户代替功能分别设定为对象功能以代替多个用户禁止功能时,从预先规定的优先级高的用户起使其设定为对象功能。与此同样地,也可以简化为:初始功能变更部19,在初始功能变更处理中存在多个初始禁止功能的情况下,当将多个初始代替功能分别设定为对象功能以代替多个初始禁止功能时,从预先规定的优先级高的初始代替功能起使其设定为对象功能。其中,例如也可以根据功能名称的字母顺序或功能的执行频率顺序等来适当地规定所述预先规定的优先级。
另外,也可以简化为不具备全部重设处理部16、退出指示接收部17、退出处理部18以及初始功能变更部19。随之,也可以简化为不执行步骤S21至S24。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与用户可共存功能对应的第一排他功能设为在设定模式信息SP(图7)的第三模式P3的组合中先被指定并组合的功能,但是第一排他功能也可以包含在设定模式信息SP(图7)的第一模式P1的组合中先被指定并组合的功能。但是,在该情况下,构成为:对象功能变更部15每次将用户可共存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时,即使与作为设定对象的该用户可共存功能相对应的第一排他功能已被设定为对象功能,也不解除与该作为设定对象的用户可共存功能相对应的第一排他功能的对象功能设定。
与此同样地,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与初始可共存功能对应的第二排他功能设为在设定模式信息SP(图7)的第三模式P3的组合中先被指定并组合的功能,但是第二排他功能也可以包含在作为设定模式信息SP(图7)的第一模式P1的组合中先被指定并组合的功能。但是,在该情况下,构成为:初始功能变更部19每次将初始可共存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时,即使与作为设定对象的该初始可共存功能相对应的第二排他功能已被设定为对象功能,也不解除与该作为设定对象的初始可共存功能相对应的第二排他功能的对象功能设定。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从不存在被认证的用户的初始状态变为某用户被认证的状态后,才发现在初始状态下可执行的功能不是允许该被认证的用户执行的功能时,能够减轻用户变更功能所带来的负担。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部,能够执行多个功能;
登录信息存储部,存储多个登录信息,该多个登录信息用于对预先被允许使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多个认证用户分别进行认证;
登录信息接收部,接收所述登录信息的输入;
登录认证部,在由所述登录信息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登录信息与存储在所述登录信息存储部中的所述登录信息相一致的情况下,使与该登录信息对应的所述认证用户成为登录状态;
对象功能设定部,接收用户从所述多个功能中指定为使所述控制部执行的功能,将接收到的该功能设定为对象功能;
许可信息存储部,预先存储初始许可信息和用户许可信息,其中,所述初始许可信息为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在不存在成为所述登录状态的认证用户的初始状态时表示的允许用户执行的初始许可功能,所述用户许可信息是使允许各所述认证用户执行的用户许可功能与该各认证用户相对应的信息;
代替功能信息存储部,预先存储规定了所述多个功能中能够相互代替的功能的组合的代替功能信息;以及
对象功能变更部,在所述登录认证部使所述认证用户成为所述登录状态的情况下,执行将用户代替功能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以代替用户禁止功能的对象功能变更处理,其中,所述用户禁止功能是指与由所述对象功能设定部设定的对象功能中的通过所述用户许可信息对成为登录状态的所述认证用户相对应赋予的用户许可功能不一致的功能,所述用户代替功能是指与由所述代替功能信息规定的能够代替所述用户禁止功能的功能中的通过所述用户许可信息对成为登录状态的所述认证用户相对应赋予的用户许可功能相一致的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全部重设处理部,执行全部重设处理,该全部重设处理是指将预先规定的一个或者多个初始设定功能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以代替被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的全部功能;
退出指示接收部,接收将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变更为所述初始状态的退出指示;
退出处理部,在任一所述认证用户处于所述登录状态的情况下,当所述退出指示接收部接收到所述退出指示时,执行退出处理,该退出处理是指,使所述全部重设处理部执行所述全部重设处理,并解除所述登录状态而将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变更为所述初始状态的处理;以及
初始功能变更部,在所述退出处理部执行所述退出处理的情况下,执行将初始代替功能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以代替初始禁止功能的初始功能变更处理,其中,所述初始禁止功能是通过所述全部重设处理被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的所述初始设定功能中与所述初始许可功能不一致的功能,所述初始代替功能是由所述代替功能信息规定的能够代替所述初始禁止功能的功能中与所述初始许可功能相一致的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象功能变更部,在所述对象功能变更处理中存在多个所述用户禁止功能的情况下,当将多个所述用户代替功能分别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以代替所述多个用户禁止功能时,将作为不能与用户可共存功能同时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的其它功能的第一排他功能的数量越多的用户代替功能越先设定为对象功能,其中,所述用户可共存功能是能够与已经被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的用户代替功能同时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的用户代替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象功能变更部,在所述对象功能变更处理中存在多个所述用户禁止功能的情况下,当将多个所述用户代替功能分别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以代替所述多个用户禁止功能时,将作为不能与用户可共存功能同时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的其它功能的第一排他功能的数量越多的用户代替功能越先设定为对象功能,其中,所述用户可共存功能是能够与已经被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的用户代替功能同时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的用户代替功能。
所述初始功能变更部,在所述初始功能变更处理中存在多个所述初始禁止功能的情况下,当将多个所述初始代替功能分别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以代替所述多个初始禁止功能时,将作为不能与初始可共存功能同时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的其它功能的第二排他功能的数量越多的初始代替功能越先设定为对象功能,其中,所述初始可共存功能是能够与已经被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的初始代替功能同时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的初始代替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定模式信息存储部,预先存储设定模式信息,该设定模式信息对于从所述多个功能中依次指定并组合使所述控制部执行的两个互不相同的功能时的多个组合,规定了各组合是第一模式还是第二模式还是第三模式,其中,在将各组合所包含的两个功能依次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的情况下,第一模式仅将所述组合所包含的功能中先被指定的功能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第二模式将所述两个功能都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第三模式解除所述组合所包含的功能中先被指定的功能的对象功能设定而仅将之后被指定的功能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其中,
所述第一排他功能是在所述第三模式的组合中作为所述先被指定的功能而与所述用户可共存功能相组合的功能,
所述对象功能变更部,每次将所述用户可共存功能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时,在与设定对象的该用户可共存功能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排他功能已被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的情况下,进一步解除与该设定对象的用户可共存功能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排他功能的对象功能设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定模式信息存储部,预先存储设定模式信息,该设定模式信息对于从所述多个功能中依次指定并组合使所述控制部执行的两个互不相同的功能时的多个组合,规定了各组合是第一模式还是第二模式还是第三模式,其中,在将各组合所包含的两个功能依次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的情况下,第一模式仅将所述组合所包含的功能中先被指定的功能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第二模式将所述两个功能都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第三模式解除所述组合所包含的功能中先被指定的功能的对象功能设定而仅将之后被指定的功能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其中,
所述第一排他功能是在所述第三模式的组合中作为所述先被指定的功能而与所述用户可共存功能相组合的功能,
所述对象功能变更部,每次将所述用户可共存功能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时,在与设定对象的该用户可共存功能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排他功能已被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的情况下,进一步解除与该设定对象的用户可共存功能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排他功能的对象功能设定,
所述第二排他功能是在所述第三模式的组合中作为所述先被指定的功能而与所述初始可共存功能相组合的功能,
所述初始功能变更部,每次将所述初始可共存功能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时,在与设定对象的该初始可共存功能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排他功能已被设定为所述对象功能的情况下,进一步解除与该设定对象的初始可共存功能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排他功能的对象功能设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自动登录控制部,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处于所述初始状态之下,所述对象功能设定部设定所述对象功能时,在被设定的该对象功能与所述初始许可功能不一致的情况下,引导用户向所述登录信息接收部输入所述登录信息。
CN201310256062.4A 2012-06-26 2013-06-25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35169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43208 2012-06-26
JP2012143208A JP5638034B2 (ja) 2012-06-26 2012-06-26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6942A true CN103516942A (zh) 2014-01-15
CN103516942B CN103516942B (zh) 2016-05-04

Family

ID=49775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56062.4A Active CN103516942B (zh) 2012-06-26 2013-06-25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75972B2 (zh)
JP (1) JP5638034B2 (zh)
CN (1) CN10351694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2919A (zh) * 2014-07-08 2016-01-2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11104072A (zh) * 2018-10-25 2020-05-05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及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71574B2 (ja) * 2012-07-25 2015-09-0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85997B2 (ja) * 2013-06-21 2019-03-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6488673B2 (ja) * 2013-12-06 2019-03-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情報管理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US9311033B2 (en) * 2014-08-07 2016-04-1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system for storing and retrieving setting informa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7235A (zh) * 2004-12-28 2006-07-05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070079363A1 (en) * 2005-09-30 2007-04-0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ulti function peripheral
JP2008296381A (ja) * 2007-05-29 2008-12-11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US20100238481A1 (en) * 2009-03-18 2010-09-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control program theref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09441B2 (ja) * 2002-02-13 2006-08-16 秀治 小川 ユーザ認証方法およびユーザ認証システム
JP2003244354A (ja) * 2002-02-18 2003-08-2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06486A (ja) * 2002-09-20 2004-04-0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515718B2 (ja) * 2003-05-09 2010-08-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機能設定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機能設定方法
JP2005086561A (ja) 2003-09-09 2005-03-31 Ricoh Co Ltd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2006344128A (ja) 2005-06-10 2006-12-21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7079308A (ja) * 2005-09-15 2007-03-2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機能の使用制限方法
JP2007150873A (ja) * 2005-11-29 2007-06-14 Brother Ind Ltd 周辺装置
JP2007166340A (ja) * 2005-12-14 2007-06-2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4267011B2 (ja) * 2006-08-24 2009-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権限制御サーバ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479759B2 (ja) * 2007-07-17 2010-06-0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06685B2 (ja) * 2007-10-12 2011-06-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09111825A (ja) * 2007-10-31 2009-05-21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の履歴情報管理装置
JP4670903B2 (ja) * 2008-05-30 2011-04-1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398231B2 (ja) * 2008-11-04 2014-0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4743297B2 (ja) * 2009-03-16 2011-08-1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機能拡張方法およびユーザ認証システム
JP4873060B2 (ja) * 2009-09-30 2012-02-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JP5259655B2 (ja) * 2010-07-28 2013-08-0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操作方法
JP5316503B2 (ja) * 2010-09-17 2013-10-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表示方法、および表示プログラム
JP5346901B2 (ja) * 2010-10-15 2013-11-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ドライバープログラム
JP2012099050A (ja) * 2010-11-05 2012-05-24 Canon Inc 印刷処理装置、印刷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KR101336655B1 (ko) * 2010-12-27 2013-12-04 교세라 도큐멘트 솔루션즈 가부시키가이샤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JP5772009B2 (ja) * 2011-01-26 2015-09-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機能利用制御方法、機能利用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7235A (zh) * 2004-12-28 2006-07-05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070079363A1 (en) * 2005-09-30 2007-04-0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ulti function peripheral
JP2008296381A (ja) * 2007-05-29 2008-12-11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US20100238481A1 (en) * 2009-03-18 2010-09-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control program therefo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2919A (zh) * 2014-07-08 2016-01-2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11104072A (zh) * 2018-10-25 2020-05-05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6942B (zh) 2016-05-04
JP2014006431A (ja) 2014-01-16
JP5638034B2 (ja) 2014-12-10
US9075972B2 (en) 2015-07-07
US20130347098A1 (en) 2013-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694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7221885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system, control method, program and memory medium utilizing operation history
EP1761028B1 (en) Method for displaying user interface in accordance with user's intention
US838492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image forming program thereof
US6860657B2 (en) Printing method, printing syste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094282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411146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39251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433661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が読み取り可能な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182915A (ja) 電気機器
JP604929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4427179A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作业设定方法
CN103853021A (zh) 以与授予的许可对应的动作方式动作的图像形成装置
JP577157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43859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77889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ユーザ認証方法
JP5213750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2366287A (ja) 無線インタフェース接続操作パネル
JP201402735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71147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03799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予約ジョブ入れ替え方法
JP339924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18529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41320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7341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