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92955A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92955A
CN103492955A CN201280019620.9A CN201280019620A CN103492955A CN 103492955 A CN103492955 A CN 103492955A CN 201280019620 A CN201280019620 A CN 201280019620A CN 103492955 A CN103492955 A CN 1034929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 media
colourimetric number
fixing device
image
image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96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92955B (zh
Inventor
广田贤一
竹村太一
板垣智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9441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1612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2123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2017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260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3088475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492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29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929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29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25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original characteristics, e.g. contrast, dens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62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copy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7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pparatus or devices
    • H04N1/00015Reproduc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7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pparatus or devices
    • H04N1/00023Colou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31Testing, i.e. determining the result of a tri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45Methods therefor using a reference pattern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 e.g. a test cha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5Methods therefor in service, i.e. during normal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55Methods therefor automatically on a periodic bas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58Methods therefor using a separate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63Methods therefor us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apparatus itself, e.g. self-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71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taken
    • H04N1/00082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 H04N1/00087Setting or calibra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88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to the scann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1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from the scann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02Feed roll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12Path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2Removing sheets from a stack or inputting med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49Control or synchronising different handling operations
    • H04N1/00652Control of feeding speed, e.g. fast feeding to scann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04N1/2307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2323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producing medium, e.g. type, size or avail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04N1/2307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2376Inhibiting or interrupting a particular operation or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29Transpor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02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 G03G2215/00033Image density detection on recording member
    • G03G2215/00037Toner image detection
    • G03G2215/00042Optical dete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02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 G03G2215/00063Colou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72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with refeeding for double-sided scanning, e.g. using one scanning head for both sides of a sheet
    • H04N1/00575Inverting the sheet prior to refeeding
    • H04N1/0058Inverting the sheet prior to refeeding using at least one dead-end path, e.g. using a sheet ejection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通过在排出路径上停止打印介质110、低速传输打印介质、切换传输路径等,来充分降低打印介质110的温度。如果能够充分降低打印介质110的温度,则抑制热致变色现象。结果,能够提供能够实现高准确度的颜色匹配和颜色稳定性的图像形成设备。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比色值测量功能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图像质量的类型包含对于一页的粒状性、图像的面内一致性、文字质量、颜色再现性(包含颜色稳定性)等。在多色图像形成设备普遍使用的今天,有时认为最重要的图像质量是颜色再现性。人具有与基于经验的期待颜色(特别是人皮肤、蓝天和金属等)有关的记忆,如果颜色超出了其可接受范围,就会感觉不舒服。这样的颜色被称为记忆颜色,在输出照片等的时候,其再现性被认为越来越重要。不仅关于拍摄图像,而且关于文本图像,对于按需型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再现性(包括稳定性)的需求在如下用户之中增加,即,因显示器的颜色的不同而感觉不舒服的办公室用户,追求CG图像的颜色再现性的图形艺术领域中的用户。
为了满足用户对于颜色再现性的需求,日本专利公开No.2004-086013提出了用于利用打印介质传输路径上提供的颜色传感器来读取打印介质上形成的斑块图像(测量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与读取由图像形成设备外部排出的打印介质上的斑块图像的离线比色值测量仪相比,日本专利公开No.2004-086013中公开的发明具有能够自动创建ICC简档的优点。“ICC”是国际色彩联盟的缩写。通过使用ICC简档执行颜色转换的颜色管理模块(CMM),能够在多个图像形成设备之间或者在图像形成设备与图像显示设备之间实现颜色匹配。
然而,利用日本专利公开No.2004-086013的发明,因为在定影设备附近的传输路径上布置颜色传感器,所以引起称为“热致变色”现象的问题,在该问题中,作为测量目标对象的测量图像的色度由于温度而变化。这是因为形成诸如调色剂或墨之类的色剂的分子结构由于“热”等变化而引起的现象。
为了测量图像形成设备内部的测量图像的比色值,该设备需要处于在色剂被放到打印介质上之后并且完成颜色混合之后的状态中。在使用墨作为色剂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情况下,需要测量在用干燥器加热和干燥墨之后的比色值。在使用调色剂作为色剂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情况下,需要在通过用定影装置加热和融化调色剂来混色之后测量比色值。这是因为,对颜色匹配准确度或颜色稳定性有需求的用户通常基于正常温度环境中的图像进行判断。因此,颜色传感器需要沿片材传送方向被布置在干燥器或定影装置的下游侧。
同时,为了紧凑地配置图像形成设备,需要从干燥器或定影装置到颜色传感器的传输路径的长度为最小长度。因此,被干燥器或定影装置加热的片材和色剂在没有被冷却到正常温度的情况下被传输到颜色传感器。此外,打印介质的温度也由于图像形成设备的内部组件(诸如打印介质传输导轨)或者内部气氛的升温而变得大于正常温度。
如上所述,在一些情况下,内部提供有颜色传感器的图像形成设备受热致变色的影响,并且获得与正常环境下(正常温度环境下)的色度不同的比色值测量结果。还有这样的情况,即,无法实现作为颜色匹配准确度和颜色稳定性的指标的颜色匹配准确度标准,以及根据ISO12647-7的作为稳定性标准的再现性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能够抑制其中测量图像的色度由于温度而变化的热致变色现象并且能够实现高度准确的颜色匹配和颜色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形成装置,用于使用色剂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定影装置,用于将图像定影在打印介质上;比色值测量装置,用于在打印介质的传输方向上的定影装置的下游测量定影在打印介质上的图像的比色值;以及控制装置,用于将在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的情况下的从打印介质经过定影装置时起到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测量比色值的时间段设置为比在没有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的情况下使打印介质从定影装置传输到比色值测量装置所花费的时间段更长。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排出路径中停止打印介质、以低速传输打印介质、或者切换传输路径,来充分降低打印介质的温度。如果能够充分降低打印介质的温度,则抑制热致变色现象。结果,能够提供能够实现高准确度颜色匹配和颜色稳定性的图像形成装置。
从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图;
图2是示出颜色传感器的图;
图3是示出控制块的图;
图4是示出ICC简档的图;
图5是示出颜色管理环境的图;
图6是示出实施例1的流程图;
图7A到7C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等待位置的图;
图8是示出打印介质等待时间段、打印介质表面温度和ΔE76(基于15℃的比较)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9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中的打印介质温度的可能范围的图;
图10是示出每个类型的打印介质的冷却时间段的示例的图;
图11A和11B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缓冲器的图;
图12是示出实施例2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打印介质等待时间段、纸表面温度和ΔE76(基于15℃的比较)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4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系统配置的框图;
图15是示出每个色剂的色度变化的趋势的图;
图16是示出每个色剂的浓度变化的趋势的图;
图17A到17C是示出当通过颜色传感器测量品红色斑块图像的比色值的时间段中的每个温度处的谱反射率数据的图;
图18A和18B是示出在浓度计算处理中使用的滤色器灵敏度属性的图;
图19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用于最大浓度调整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1是示出用于色调调整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2是示出多色校正处理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3是示出目标值计算处理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4是示出实施例的效果和示例的效果之间的比较的表格;
图25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6是示出多色校正处理的流程图;
图27A和27B是示出打印介质设置屏幕的图;
图28是示出每个模式的定影条件的图;
图29是示出再生纸的基重和光泽度的组合的模式的图;
图30是示出高质纸的基重和光泽度的组合的模式的图;
图31是示出涂层纸的基重和光泽度的组合的模式的图;
图32是示出再生纸的基重和光泽度的组合的模式的图;
图33是示出高质纸的基重和光泽度的组合的模式的图;以及
图34是示出涂层纸的基重和光泽度的组合的模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在由比色值测量单元执行比色值测量的情况下从打印介质经过定影单元时起到由比色值测量单元执行比色值测量时的时间段,被设置为长于在不通过比色值测量单元执行比色值测量的情况下将打印介质从定影单元传输到比色值测量单元所花费的时间段。具体地,实施例1的特征是控制传输路径上的打印介质传输速度(将传输速度暂时设置为零)。实施例2的特征是通过切换传输路径来设置更长的传输距离。注意,在实施例2中,当即使传输路径被切换也不能确保足够的传输距离时,可以在传输路径的一部分中降低传输速度。两个实施例具有如下特征,即,通过控制传输路径或者传输速度,使得在从打印介质经过定影单元的时间点(time period point)起经过的时间段超过规定时间段之后打印介质到达比色值测量单元。这里,规定时间段是当在图像形成设备被安装的环境中的温度下由比色值测量单元获得的色差ΔE76为1.5或更小时的时间段。换言之,规定时间段是到达比色值测量单元的打印介质的温度降低到45℃或更低的时间段。因此,在本发明中,通过将打印介质停止在排出路径中、以低速度传输打印介质或者切换传输路径,来充分降低打印介质的温度。如果打印介质的温度能够充分降低,则抑制热致变色现象。结果,可以提供能够实现高度准确的颜色匹配和颜色稳定性的图像形成设备。
实施例1
图像形成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将使用电子照相激光束打印机描述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这里,采用电子照相系统作为图像形成系统的示例。同时,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喷墨打印机和升华打印机。这是因为本发明在其中可能引起测量目标对象的色度由于温度而变化的热致变色现象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是有效的。注意,在喷墨打印机中,使用用于排放墨以将图像形成在打印介质上的图像形成单元和用于干燥墨的定影单元(干燥单元)。
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100的配置的截面示图。图像形成设备100具有外壳101。外壳101被提供有用于构成引擎部分的机构和控制板包含部分104。在控制板包含部分104中,包含用于执行与由各机构执行的打印处理(如,给纸处理)相关的控制的引擎控制部分102,和打印机控制器103。
如图1所示,引擎部分具有分别与YMCK关联的四个站120、121、122和123。站120、121、122和123是用于将调色剂转印到打印介质上并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这里,“YMCK”是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缩写。每个站由基本共同的组件构成。感光鼓105是一种图像承载体,并且被一次充电装置111充电到均匀表面电势。在感光鼓105上,通过由激光器108输出的激光形成潜像。显影装置112使用色剂(调色剂)显影潜像并且形成调色剂图像。调色剂图像(可视图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106上。形成在中间转印构件106上的可视图像被相对于从容器113传输的打印介质110二次转印到转印辊114上。
本实施例中的定影处理机构具有用于加热和按压转印到打印介质110上的调色剂图像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打印介质110上的第一定影装置150和第二定影装置160。第一定影装置150具有用于将热施加到打印介质110的定影辊151、用于按压打印介质110以与定影辊151接触的按压带152、和用于检测定影的完成的第一后定影传感器153。这些辊是中空辊,并且内部具有加热器。这些辊被图中未示出的电机驱动,并且传输打印介质110。第二定影装置160被在打印介质110的传输方向上布置在第一定影装置150的下游。第二定影装置160对由第一定影装置150定影的在打印介质110上的调色剂图像增加光泽,并且保持调色剂图像的定影。类似于第一定影装置150,第二定影装置160也具有定影辊161、按压辊162和第二后定影传感器163。一些类型的打印介质110不需要经过第二定影装置160。在该情况下,为了降低能量消耗,打印介质110在不穿过第二定影装置160的情况下经过传输路径130。例如,在进行设置以将很多光泽添加到打印介质110上的图像的情况下,或者在定影需要大热量的情况下,诸如当打印介质110是厚纸时,穿过第一定影装置150的打印介质110也被传输到第二定影装置160。同时,如果打印介质110是普通纸或薄纸,或者未进行增加很多光泽的设置,则打印介质110被传输到旁路第二定影装置160的传输路径130。将打印介质110传输到第二定影装置160还是在旁路第二定影装置160的同时传输打印介质110被切换单元131的切换所控制。
切换单元132在将打印介质110引导到排出路径135以及引导到外部排出路径139之间切换。排出路径135被提供有反转传感器137。打印介质110的前端经过反转传感器137,并且被传输到反转部分136。在反转传感器137检测到打印介质110的尾端时,切换打印介质110的传输方向。开关部件133在将打印介质110引导到用于双面图像形成的传输路径138以及引导到排出路径135之间切换。切换部件134将打印介质110引导到外部排出路径139。
打印介质110的传输方向上的第二定影装置160的下游布置有用于检测打印介质110上的测量图像(以下称为斑块图像)的颜色传感器200。四个颜色传感器200被沿垂直于打印介质110的传输方向的方向并排布置,并且能够检测四行斑块图像。由此,可以提供多个颜色传感器200。在由操作部分180指示颜色检测时,引擎控制部分102执行浓度调整、色调调整、多色调整等。
用作浓度检测单元的浓度传感器170被与中间转印构件106相对地提供。浓度传感器170是具有发光元件171的镜面反射传感器,该发光元件171由发光二极管(LED)和受光元件172构成。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使用镜面反射类型的传感器,但是传感器不限于此,并且可替代地可以是漫反射类型的传感器,或者使用镜面反射类型和漫反射类型两种的传感器。
颜色传感器
图2是示出颜色传感器200的结构的图。颜色传感器200在内部提供有白色LED201、衍射光栅202、线传感器203、计算部分204和存储器205。白色LED201是用于用光照射到打印介质110上的斑块图像220的发光元件。衍射光栅202是用于根据波长将斑块图像220反射的光分离的谱元件。线传感器203是光检测元件,其包括用于检测由衍射光栅202根据波长分离的光的n个受光元件。计算部分204根据由线传感器203检测的每个像素的光强度值执行各种计算。存储器205存储由计算部分204使用的各种数据。计算部分204具有例如用于根据光强度值执行谱计算的谱计算部分、用于计算Lab值的Lab计算部分等。透镜206还可以被提供来将从白色LED201照射到斑块图像220上的光会聚到打印介质110上,并且将由斑块图像220反射的光会聚到衍射光栅202上。
简档
图像形成设备100根据斑块图像检测结果创建简档,并且使用该简档对输入图像进行转换以形成输出图像。作为实现优异颜色再现性的简档,这里使用最近已被市场接受的ICC简档。然而,本发明不是可仅应用于ICC简档的发明。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由Adobe所提出的PostScript级别2以上版本(onward)中采用的CRD(颜色渲染词典)、Photoshop中的颜色分隔表格、用于保持黑色打印信息的EFI的ColorWise中的CMYK模拟等。
当元件被客户工程师替代时,在需要颜色匹配准确度的作业之前,当用户想要获知在设计处理中的最终输出的颜色时等等,用户操作操作部180并且指示颜色简档创建处理。
通过图3中的框图中示出的打印机控制器103执行简档创建处理。具有CPU的打印机控制器103从存储部分350读出用于执行随后描述的流程图的程序并且执行该程序。注意,在图3中,由框表示打印机控制器103的内部,以便有助于明白打印机控制器103执行的处理。在操作部分180接受简档创建指令时,简档创建部分301将CMYK颜色表单(其为ISO12642测试表格)在没有简档的情况下输出到引擎控制部分102。简档创建部分301将比色值测量指令发送到颜色传感器控制部分302。引擎控制部分102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00并且使图像形成设备100执行诸如充电、曝光、显影、转印和定影之类的处理。由此,ISO12642测试表单被形成在打印介质110上。颜色传感器控制部分302控制颜色传感器200以使得颜色传感器200测量ISO12642测试表单的比色值。颜色传感器200将谱反射率数据,即,比色值测量结果,输出到打印机控制器103中的Lab计算部分303。Lab计算部分303将谱反射率数据转换为L*a*b*数据,并且将L*a*b*数据输出到颜色传感器输入ICC简档存储部分304。颜色传感器输入ICC简档存储部分304根据颜色传感器输入ICC简档来转换从Lab计算部分303输入的L*a*b*数据,并且将转换出的L*a*b*数据输出到简档创建部分301。注意,Lab计算部分303可以将谱反射率数据转换到CIE1931XYZ颜色系统中,该颜色系统为不依赖于机器的颜色空间信号。存储在颜色传感器输入ICC简档存储部分304中的颜色传感器输入ICC简档是由多个LUT(查找表)构成的。这些LUT例如是用于控制输入信号的灰度系数(gamma)的一维LUT、称为直接映射的多色LUT和用于控制所创建的转换数据的灰度系数的一维LUT。
简档创建部分301基于输出到引擎控制部分102的CMYK颜色信号与由Lab计算部分303输入的L*a*b*数据之间的关系,创建输出的ICC简档。代替存储在输出ICC简档存储部分305中的输出ICC简档,简档创建部分301存储创建的输出ICC简档。
ISO12642测试表单包含覆盖可以由一般复印机输出的颜色可再现区域的CMYK颜色信号的斑块。因此,简档创建部分301基于颜色信号值和通过测量比色值获得的L*a*b*值之间的关系,创建颜色转换表格。即,创建CMYK到Lab转换表格。基于该转换表格创建反向转换表格。
图4示出ICC简档的数据配置。ICC简档包括标题、标签及其数据。标签包括颜色转换表格标签、白点(wtpt)、用于描述由简档内部定义的Lab值表示的颜色是在可再现范围内还是外的标签(gamt)等。
简档创建部分301在经由I/F308接受来自主计算机的简档创建命令时,经由I/F308将创建的输出ICC简档输出到主计算机。主计算机可以利用应用程序执行与ICC简档对应的颜色转换。
颜色转换处理
在正常颜色输出的颜色转换中,基于经由I/F308从扫描仪部分输入的RGB信号的假设而输入的图像信号,或者诸如JapanColor之类的标准打印CMYK信号值被发送到用于外部输入的输入ICC简档存储部分307。输入ICC简档存储部分307根据从I/F308输入的图像信号来执行RGB到L*a*b*转换或者CMYK到L*a*b*转换。存储在输入ICC简档存储部分307中的输入ICC简档由多个LUT(查询表格)构成。这些LUT为例如用于控制输入信号的gamma的一维LUT、称为直接映射的多色LUT、和用于控制生成的转换数据的gamma的一维LUT。输入的图像信号被使用这些LUT从依赖于装置的颜色空间转换为不依赖于装置的L*a*b*数据。
被转换为L*a*b*色度坐标的图像信号被输入CMM306。“CMM”是颜色管理模块的缩写。CMM306执行各种颜色转换。例如,CMM306执行用于对诸如用作输入装置的扫描仪部分之类的读取颜色空间与用作输出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100的输出颜色可再现范围之间的失配进行映射的GUMAT转换。CMM306还执行用于调整输入时间段处的光源类型与当观察输出时使用的光源类型之间的失配(也称为颜色温度设置的失配)的颜色转换。由此,CMM306将L*a*b*数据转换为L’*a’*b’*数据,并且将L’*a’*b’*数据输出到输出ICC简档存储部分305。作为比色值测量结果创建的简档被存储在输出ICC简档存储部分305中。因此,输出ICC简档存储部分305基于新创建的ICC简档执行对L’*a’*b’*数据的颜色转换,以将其转换为依赖于输出装置的CMYK信号,并且将转换后的CMYK信号输出到引擎控制部分102。
在图3中,CMM306与输入ICC简档存储部分307和输出ICC简档存储部分305分离。然而,如图5所示,CMM306指的是支配颜色管理,并且使用输入简档(打印ICC简档501)和输出简档(打印机ICC简档502)执行颜色转换的模块。
控制流
将使用图6中的流程图和图7中的打印介质位置示例图来描述作为本实施例的特征的打印介质传输和比色值测量的控制。
在步骤S601中,打印机控制器103经由操作部分180接受表示打印介质类型(厚度、克重(基重)、表面性质等)的打印介质信息。如果用于检测打印介质类型的传感器被提供在传输路径中,则打印机控制器103可以获得来自该传感器的打印介质信息。
在步骤S602中,打印机控制器103开始用于执行颜色调整的颜色调整模式。用于其的开始指令还可以是通过操作部分180接受的。
在步骤S603中,打印机控制器103指示引擎控制部分102馈送打印介质110。引擎控制部分102激活传输辊驱动电机311并且将打印介质110从容器113馈送到传输路径。
在步骤S604中,打印机控制器103将指令给予引擎控制部分102以控制各站,并且使中间转印构件106转印测试表单。打印机控制器103还将打印介质信息发送到引擎控制部分102。引擎控制部分102使用根据基于打印介质信息的打印介质类型的转印条件,将来自中间转印构件106的测试表单二次转印到打印介质110上。
在步骤S605中,作为打印机控制器103将打印介质信息发送到引擎控制部分102的结果,引擎控制部分102使用根据打印介质类型的定影条件来控制第一定影装置150和第二定影装置160,并且将测试表单定影到打印介质110上。引擎控制部分102控制切换构件驱动电机312以根据打印介质类型驱动切换构件131,以使得打印介质110仅经过第一定影装置150或者经过第一定影装置150和第二定影装置160两者。例如,在普通纸的情况下,引擎控制部分102使打印介质110仅经过第一定影装置150,在厚纸或涂层纸的情况下使打印介质不仅经过第一定影装置150并且经过第二定影装置160。
在步骤S606中,在通过引擎控制部分102检测到打印介质110的前端经过了第一后定影传感器153或者第二后定影传感器163时,打印机控制器103使引擎控制部分102中的定时器310开始测量时间段。这里,在本实施例中,将打印介质110的温度降低到环境温度所需的时间段被称为规定时间段T。例如,规定时间段T是当在定时器310开始计数之后色差ΔE76变得小于1.5时的时间段。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颜色传感器200的个体差别以及相同颜色斑块的重复的读取再现性,颜色传感器200的目标比色值测量准确度值被定义为ΔE76=1.5。
实验已经表明由于温度导致的品红色色度变化大于其他颜色。特别地,由于传输时间段、打印介质温度和品红色的色差ΔE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本实施例中规定时间段T被设为大约45秒。图7A到7C是示出在图像形成设备100中使打印介质110等待规定时间段T的位置的图。
在步骤S607中,打印机控制器103使引擎控制部分102继续传输打印介质110,结果,如图7A所示,打印介质110的前端经过颜色传感器200。注意,打印机控制器103在该点没有开始比色值测量。
在步骤S608,打印机控制器103使引擎控制部分102进一步继续传输打印介质110。如图7B所示,在反转传感器137检测到打印介质110到达反转部分136时,打印机控制器103停止将打印介质110传输过引擎控制部分102。即,引擎控制部分102停止传输辊驱动电机311。由此,打印介质110在反转部分136中等待。
在步骤S609,打印机控制器103确定由打印介质信息表示的类型是否需要冷却时间段。例如,打印机控制器103保持一个表格,该表格表示对于每条打印介质信息是否需要冷却时间段。该表格被存储在例如存储部分350中。打印机控制器103参考该表格来确定该类型是否需要冷却时间段。冷却时间段的需要的确定基本上与是否需要使打印介质在反转部分136处等待的确定,以及是否需要在反转部分136处降低打印介质110的传输速度的确定相同。因此,该表格是其中不同组的打印介质信息与对应的传输路径(是否需要引向反转部分136)或传输速度(是否需要使打印介质在反转部分136处等待)相关联的表格的示例。如上所述,打印机控制器103从该表格获得与由操作部分180接受的打印介质信息对应的传输路径或传输速度,并且使用获得的传输路径或传输速度。如果需要冷却时间段,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610。如果不需要冷却时间段,则处理跳过步骤S610到S612,并且进行到步骤S613。
在步骤S610中,打印机控制器103从定时器310获得定时器值,并且确定定时器值是否超过规定时间段T。如果定时器值超过规定时间段T,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611。
在步骤S611中,打印机控制器103使引擎控制部分102重置定时器310。
在步骤S612中,打印机控制器103使引擎控制部分102重新开始打印介质110的传输。引擎控制部分102重新开始传输辊驱动电机311的驱动,由此使打印介质110朝向颜色传感器200前进。
在步骤S613中,打印机控制器103使引擎控制部分102继续传输打印介质110,结果,如图7C所示,打印介质110经过颜色传感器200。
根据本实施例,在打印介质110到达颜色传感器200时的时间点处已经经过规定时间段T。因此,该点处的依赖于热致变色的比色值测量准确度为ΔE76=0.6或更小。为了更准确,在该点,经过了比规定时间段T更长的时间段。这是因为从在步骤S612中重新开始打印介质110的传输起又经过了使打印介质110到达颜色传感器200所花的时间段。该时间段为几秒,并且不影响比色值测量准确度。
在步骤S614中,打印机控制器103通过颜色传感器控制部分302使颜色传感器200测量比色值。打印介质110在经受了颜色传感器200的比色值测量之后,沿着排出路径139行进并且被排出到图像形成设备100外面,如图7C所示。
效果描述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能够通过使打印介质110等待根据打印介质110的类型的规定时间段,来将打印介质110的温度降低到适于比色值测量的温度。
图8示出打印介质110的等待时间段、温度和ΔE76(基于15℃的比较)与打印介质在110传输路径中的位置之间的时间段序列关系。根据图8,在紧接着在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打印介质110上之后打印介质110经过颜色传感器200时的点(S607),打印介质110的温度大约65℃。如果在该点执行比色值测量,则相对于在用户使用最终产品的正常温度环境(15~30℃)下的颜色,出现大约2.4的色差ΔE76。这意味着色差ΔE76超过颜色再现稳定性标准[4.2.3](每个斑块的ΔE为1.5或更小)。
在本实施例中,使得打印介质110在反转部分136处等待规定时间段T,然后再次使打印介质110传输到颜色传感器200,并且执行比色值测量。该时间段处的打印介质110的温度为大约45℃或更低。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能够相对于在被假定为在安装图像形成设备100的环境中的最低温度的15℃处的比色值测量结果,将色差ΔE76降低到小于1.5。
图9示出在图像形成设备100中根据打印介质110的类型的打印介质110的可能温度范围。在图9中,具有阴影的范围901表示确保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操作的环境。在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100中,紧接在斑块图像定影在打印介质110上之后的打印介质110的温度为30℃到70℃。因此,能够理解如果期望将基于安装环境中的最低温度(15℃)的色差ΔE76设为0.5或更小,则需要将规定时间段T统一地设为45秒而不管打印介质110的类型如何。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或者不需要等待是根据打印介质110的类型来判断的,并且规定时间段T是根据打印介质110的类型确定的。特别地,可以通过根据打印介质110的类型动态调整规定时间段T,来使比色值测量序列所花的时间段最小。
根据打印介质的基重或者打印介质是否具有表面涂布材料,打印介质的热容量不同。对于不同的热容量,用于将打印介质110冷却到目标温度的冷却时间段(规定时间段T)也不同。
图10是示出规定时间段T(冷却时间段)与打印介质110的类型之间的关系的表格。根据图10,作为示例给出三种类型的表面性质,即,普通纸、单面涂层纸和双面涂层纸。至于基重,给出三种类型,即,60gsm到109gsm,110gsm到209gsm,以及210gsm到350gsm。特别地,仅对于不具有表面涂布层的普通纸(薄纸),规定时间段T可以被设为0。此外,利用图10中所示的表格,打印机控制器103可以根据打印介质110的类型将规定时间段T设为最小时间段。即,能够通过动态控制规定时间段T,缩短整个比色值测量序列的时间段。在该情况下,该表格被预先存储在存储部分350中。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颜色传感器200执行比色值测量的情况下从当打印介质110经过定影单元时起到当通过颜色传感器200执行比色值测量时的时间段被设置为比在没有通过颜色传感器200执行比色值测量的情况下打印介质110被从定影单元传输到颜色传感器200所花的时间段长,由此,在充分降低打印介质110的温度的状态下执行比色值测量。因此,即使对于打印介质110的不同厚度、基重或表面性质,也可以稳定颜色传感器200的比色值测量的结果。结果,能够实现ΔE76<1.5。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在图像形成设备100中的引擎控制部分102中在不使用定时器310的情况下在规定时间段T之后,通过颜色传感器200执行比色值测量。具体地,本实施例在不具有使打印介质110等待的等待位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是有效的。
图像形成装置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配置。图11A示出在图像形成设备100内部提供缓冲部分141的示例,图11B示出在图像形成设备100外部提供缓冲部分141的示例。
在图11A中,在打印介质110的传输方向上在反转部分136的下游侧布置缓冲部分141。利用切换构件1101,引擎控制部分102在缓冲部分141的使用和不使用之间切换。缓冲部分141处的传输速度被设为低于除了缓冲部分141以外的传输路径中的传输速度,从而在打印介质110的温度充分降低之后打印介质110到达颜色传感器200。注意,不用传输速度,也可以将缓冲部分141中的传输距离设计为足够长以充分降低打印介质110的温度。
在图11B中,缓冲单元140在图像形成设备100的下游侧被连接。引擎控制部分102利用切换构件1102在缓冲部分141的使用与不使用之间切换。缓冲部分141处的传输速度被设为小于除了缓冲部分141之外的传输路径中的传输速度,从而在打印介质110的温度充分降低之后,打印介质110到达颜色传感器200。后处理单元190等可以在打印介质110的传输方向上连接在缓冲单元140的下游。后处理单元190是用于执行打孔处理、装订处理、订书钉处理等的单元。这样的缓冲单元140具有能够被添加到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优点。
没有经过缓冲部分141的排出路径是在没有通过比色值测量单元执行比色值测量的情况下打印介质110被引导到的第一传输路径。经过缓冲部分141的排出路径是在通过比色值测量单元执行比色值测量的情况下打印介质110被引导到的第二传输路径。从图11A和11B可见,第二传输路径的传输距离长于第一传输路径的传输距离。在不执行比色值测量的情况下,打印机控制器103控制传输辊(其为传输单元),从而以第一传输速度传输打印介质110。在执行比色值测量的情况下,打印机控制器103控制传输辊以便暂时停止打印介质,或者以低于第一传输速度的第二传输速度传输打印介质。暂时停止打印介质的情况是将第二传输速度降低为0的示例,并且其技术思想与实施例1的相同。
注意,在图11A中,打印介质110经过缓冲部分141之后,打印介质110的正面和背面被反转,因此,颜色传感器200需要被布置在与图1相反的侧。此外,也为了测量不需要经过缓冲部分141的打印介质110的比色值,另一颜色传感器200需要被布置在与图1中相同的位置处。即,需要两个颜色传感器200。当然,如果引擎控制部分102执行传输控制以也使得不需要经过缓冲部分141的打印介质110经过缓冲部分141,则单色传感器200就可以。
如上所述,在由于图像形成设备100的主体尺寸而无法在外壳101内部安装缓冲部分141的情况下,图11B所示的缓冲单元140是有用的。注意,因为规定时间段T经过之后执行比色值测量的点对于图11A和11B是共同的,所以,基本上,比色值测量序列也是共同的。
在图12中的流程中,与图6中的流程中的步骤相同的步骤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其描述。在图12中,在执行步骤S601到S605之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1201。在步骤S1201中,打印机控制器103通过引擎控制部分102驱动切换构件驱动电机313,以使得切换构件132切换传输路径,并且将打印介质110引向排出路径135。
在步骤S1202中,打印机控制器103确定由打印介质信息表示的类型是否需要冷却时间段。用于该确定的方法与步骤S610中的相同。例如,打印机控制器103参考存储在存储部分350中的表格来确定该类型是否需要冷却时间段。该类型是否需要冷却时间段的确定基本上与是否需要引向缓冲部分141的确定以及是否需要在缓冲部分141处降低打印介质的传输速度的确定基本相同。因此,该表格是其中不同组的打印介质信息与对应的传输路径(是否需要引向缓冲部分141)或传输速度(是否需要在缓冲部分141处降低打印介质的传输速度)相关联的表格的示例。如上所述,打印机控制器103从该表格获得与由操作部分180接受的打印介质信息对应的传输路径或传输速度,并且使用获得的传输路径或传输速度。如果需要冷却时间段,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203。如果不需要冷却时间段,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204,并且打印机控制器103将打印介质110传输到颜色传感器200。
在步骤S1203中,打印机控制器103通过引擎控制部分102使切换构件1101切换到传输路径,并且将打印介质110引向缓冲部分141。此外,打印机控制器103通过引擎控制部分102激活用于驱动布置在缓冲部分141中的传输辊的传输辊驱动电机311,并且在缓冲部分141中通过传输路径传输打印介质110。注意,引擎控制部分102驱动传输辊驱动电机311,以便缓冲部分141中的打印介质110的传输速度低于诸如排出路径135之类的其他传输路径中的传输速度。由此,耗费规定时间段T,并且可以充分降低打印介质110的温度。注意,在其中可以确保缓冲部分141中的传输路径的充分长度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不需要降低传输速度。
在步骤S1204中,打印机控制器103将已返回到排出路径135的打印介质110进一步传输到颜色传感器200。之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614,并且执行比色值测量。
效果描述
图13是示出在时间段序列中的打印介质等待时间段、打印介质温度、ΔE76(基于15℃的比较)和打印介质位置(传输距离)的图。在打印介质110的尾端经过切换构件1101的时间点,引擎控制部分102降低缓冲部分141中的传输速度(S1203)。由此,在打印介质110离开定影装置之后经过规定时间段T之后,打印介质110经过颜色传感器200。
在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类似,当打印介质110首先经过颜色传感器200的时间点,打印介质110的温度是大约65℃。如果在该点执行比色值测量,则相对于在用户使用最终产品的正常温度环境(25℃)下的颜色,出现大约1.7的色差ΔE76。该值超过颜色再现稳定性标准[4.2.3](每个斑块的ΔE为1.5或更小)。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打印介质110引向缓冲部分141,在经过规定时间段T之后,即,在打印介质的温度降低到45℃或更低之后,可使打印介质110到达颜色传感器200。因此,相对于在安装图像形成设备100的环境中的期望的最低温度(15℃)处的颜色的色差ΔE76可以被降低为1.5。
第三实施例
最大浓度调整
图14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系统配置的框图。初始地,打印机控制器103指示引擎控制部分102输出在最大浓度调整中使用的测试图。在该时间段处,利用预先设置或者对于最近的最大浓度调整设置的充电电势、曝光强度和显影偏压,在打印介质110上形成用于YMCK颜色的最大浓度调整的斑块图像。随后,引擎控制部分102指示颜色传感器控制部分302测量斑块图像的比色值。
在通过颜色传感器200测量斑块图像的比色值之后,将比色值测量结果作为谱反射率数据发送到浓度转换部分324。浓度转换部分324将谱反射率数据转换为关于CMYK的浓度数据,并且将经转换的浓度数据发送到最大浓度校正部分320。
最大浓度校正部分320计算用于充电电势、曝光强度和显影偏压的校正量以便输出图像的最大浓度为期望值,并且将计算的校正量发送到引擎控制部分102。引擎控制部分102对于随后的图像形成操作使用用于充电电势、曝光强度和显影偏压的发送的校正量。利用上述操作,调整输出图像的最大浓度。
色调调整
在完成最大浓度调整处理之后,打印机控制器103指示引擎控制部分102以在打印介质110上形成16色调斑块图像。注意,16色调斑块图像的图像信号可以是例如00H、10H、20H、30H、40H、50H、60H、70H、80H、90H、A0H、B0H、C0H、D0H、E0H和FFH。
在该时间段处,使用针对最大浓度调整计算出的充电电势、曝光强度和显影偏压的校正量,在打印介质110上形成YMCK颜色的16色调斑块图像。在打印介质110上形成16色调斑块图像时,引擎控制部分102指示颜色传感器控制部分302测量斑块图像的比色值。
在通过颜色传感器200测量斑块图像的比色值之后,比色值测量结果被作为谱反射率数据发送到浓度转换部分324。浓度转换部分324将谱反射率数据转换为关于CMYK的浓度数据,并且将经转换的浓度数据发送到浓度色调校正部分321。浓度色调校正部分321计算曝光量的校正量以便获得期望的色调。然后,LUT创建部分322创建单色色调LUT,并且将单色色调LUT作为用于CMYK颜色的每个颜色的信号值发送到LUT部分323。
纸间斑块控制
在作业期间不执行上述色调调整,这是因为其耗费用于控制的时间段。因此,在作业期间,在中间转印构件106上在图像之间(纸之间)的时间段间隔期间形成斑块图像,测量这些斑块图像中的浓度变化,并且执行用于减少浓度变化的控制。
在该纸间斑块控制中,在上述色调调整的时间段处形成的斑块图像之间,在中间转印构件106上形成特定中间色调浓度(在本实施例中为40H)的斑块图像,并且通过浓度传感器170检测该斑块图像的浓度。基于来自引擎控制部分102的指令由浓度传感器控制部分328驱动浓度传感器170。浓度传感器170的输出信号被发送到浓度转换部分325。
浓度转换部分325将来自浓度传感器170的输出信号转换为关于CMYK的浓度数据。LUT校正部分326校正对于LUT部分323设置的单色色调LUT,从而浓度数据被设置为对于目标值存储部分327设置的目标值T。通过这样控制图像形成条件可获得期望的色调特性。
热致变色中的颜色特性
接下来,将描述每个颜色的热致变色特性。响应于形成诸如调色剂或墨之类的色剂的分子结构由于热的变化,光反射吸收特性变化,并且色度也变化。作为实验验证的结果,发现色度变化的趋势色剂之间不同,如图15中所示。该图中的横轴表示斑块图像的温度,纵轴表示相对于15℃处的基准颜色的色度变化ΔE。
注意,ΔE可以被表示为在由CIE定义的L*a*b*颜色空间中的两个点(L1,a1,b1)与(L2,a2,b2)之间的以下等式的三维距离。
&Delta;E = ( L 1 - L 2 ) 2 + ( a 1 - a 2 ) 2 + ( b 1 - b 2 ) 2
在图15中,C为100%青色,M为100%品红色,Y为100%黄色,K为100%黑色,并且W为纸白色。如该图中所示,品红色的色度变化特别大。随着斑块图像的温度变更高,斑块图像的色度变化变更大,并且在创建的ICC简档中引起误差。
作为颜色匹配准确度和颜色稳定性的指标,平均值ΔE被定义为根据ISO12647-7的颜色匹配准确度标准(IT8.7/4(ISO12642:1617斑块)[4.2.2])中的4.0。此外,作为稳定性标准的可再现性[4.2.3]定义每斑块的ΔE≤1.5。为了实现这些条件,颜色传感器200的检测准确度期望地为ΔE≤1.0。如图15所示,为了对于所有YMCK颜色实现ΔE≤1.0,需要释放斑块图像的热并且将其温度降低到34℃或更低。
温度和浓度值之间的关系
如上所述,色度值(Lab值)相对于温度变化。同时,作为本申请人的研究结果,发现浓度值即使在温度变化时基本上不变,并且与温度没有相关性。该结果在图16中示出。
将根据谱反射率变化的区域以及用于计算色度值和浓度值的方法的不同来解释当温度变化时、色度值变化但是浓度值不变化的现象。将以相对于温度变化具有大的色度变化ΔE的品红色(M)为示例描述该点。
图17是通过利用颜色传感器200测量品红色斑块图像的比色值获得的每个温度处的谱反射率数据。图17A示出400nm到700nm的整个波长区域,图17B是示出550nm到650nm的波长区域的放大曲线图,并且图17C是示出500nm到580nm的波长区域的放大曲线图。
如图15中所示,如果斑块图像温度在从15℃到60℃的范围中变化,则品红色的色度变化ΔE为大约2.0,并且该色度变化ΔE是因为谱反射率变化引起的。难于理解图17A中的谱反射率的变化,但是可以在放大550nm到650nm的波长区域的图17B中发现谱反射率由于斑块图像的温度变化而变化。这是因为Lab计算部分303使用整个波长区域中的谱反射率来计算色度,并且因此,色度值由于谱反射率的变化而变化。
同时,如图16中所示,即使当斑块图像温度在从15℃到60℃的范围中变化时,浓度也基本不变化。这是因为浓度转换部分324使用特定波长区域中的谱反射率计算浓度。具体地,针对青色、品红色和黄色,浓度转换部分324使用图18A中所示的滤波器将谱反射率数据转换为浓度数据。此外,针对黑色,浓度转换部分324利用图18B中所示的视觉谱特性将谱反射率数据转换为浓度数据。
可以理解在图17C中所示的波长区域中几乎没有谱反射率变化。图17C中的区域是在由图18A中的横轴表示的波长区域中具有绿色灵敏度特性的区域,使用与品红色相反颜色的绿色的灵敏度特性计算品红色的浓度值。因此,即使该区域中的温度变化,谱反射率也几乎没有变化,并且因此,浓度值也几乎没有变化。
如上所述,斑块图像色度由于温度变化而变化,而斑块图像浓度基本没有由于温度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由定影装置加热的打印介质110的热释放之后的多色校正时间段中(ICC简档创建时间段中)通过颜色传感器200执行比色值测量。同时,在最大浓度调整和色调调整的时间段中,在不释放打印介质110的热的情况下由颜色传感器200执行比色值测量。
热致变色处理技术
图19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100中的操作的流程图。该流程图由打印机控制器103执行。初始地,在步骤S1901中,打印机控制器103确定是否已经由操作部分180给出图像形成请求,以及是否由主计算机经由I/F308给出图像形成请求。
如果还没有给出图像形成请求,则在步骤S1902中,打印机控制器103确定是否已经由操作部分180给出多色校正指令。如果已经给出多色校正指令,则在步骤S1903中,执行将随后在图20中描述的最大浓度调整,并且在步骤S1904中执行将随后在图21中描述的色调调整。之后,在步骤S1905中,执行将随后在图22中描述的多色校正处理。如果在步骤S1902中还没有给出多色校正指令,则处理返回到上述步骤S1901。由此,在执行多色校正处理之前执行最大浓度校正和色调校正,以便准确地执行多色校正处理。
如果在步骤S1901中确定存在图像形成请求,则在步骤S1906中,打印机控制器103使打印介质110从容器113被馈送,并且在步骤S1907中在打印介质110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然后,在步骤S1908中,打印机控制器103确定是否完成了所有页上的图像形成。如果完成了所有页上的图像形成,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1901,如果没有,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1906并且执行下一页上的图像形成。注意,在对于规定数量的页面执行图像形成的每个时间段,都执行上述的纸间斑块控制以稳定浓度。
图20是示出用于最大浓度调整的操作的流程图。该流程图由打印机控制器103执行。注意,通过引擎控制部分102响应于来自打印机控制器103的指令执行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控制。
初始地,在步骤S2001中,打印机控制器103使打印介质110被从容器113馈送,并且在步骤S2002中在打印介质110上形成YMCK颜色的最大浓度调整的斑块图像。接下来,在步骤S2003中,在打印介质110到达颜色传感器200时,打印机控制器103使颜色传感器200测量斑块图像。
然后,在步骤S2004中,打印机控制器103使浓度转换部分324将颜色传感器200输出的谱反射率数据转换为关于CMYK的浓度数据。随后,在步骤S2005中,打印机控制器103基于转换的浓度数据计算充电电势、曝光强度和显影偏压的校正量。这里计算的校正量被存储在存储部分350中来使用。
图21是示出色调调整的操作的流程图。该流程图由打印机控制器103执行。注意,由引擎控制部分102响应于来自打印机控制器103的指令执行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控制。
初始地,在步骤S2101中,打印机控制器103使打印介质110被从容器113馈送。在步骤S2102中,在打印介质110上形成用于YMCK颜色的色调调整的斑块图像(16色调)。接下来,在打印介质110到达颜色传感器200时,在步骤S2103中,打印机控制器103使颜色传感器200测量斑块图像。
然后,在步骤S2104中,打印机控制器103使浓度转换部分324将由颜色传感器200输出的谱反射率数据转换为关于CMYK的浓度数据。随后,在步骤S2105中,打印机控制器103基于转换的浓度数据创建用于校正色调的LUT。这里计算的LUT被设置用于LUT部分323来使用。
图22是示出多色校正处理的操作的流程图。该流程图由打印机控制器103执行。注意,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控制由引擎控制部分102响应于来自打印机控制器103的指令而执行。
初始地,在步骤S2201中,打印机控制器103使打印介质110从容器113被馈送。在步骤S2202,在打印介质110上形成用于多色校正处理的斑块图像。接下来,在步骤S2203中,打印机控制器103等待,直到基于由反转传感器137检测到打印介质110的尾端而检测到打印介质110到达反转部分136处。在步骤S2204中,在打印介质110到达反转部分136时,打印机控制器103控制传输辊驱动电机311,以便停止打印介质110的传输。
在步骤S2204中停止打印介质110的传输时,在步骤S2205中,打印机控制器103执行目标值计算处理,这将随后使用图23来描述。该目标值计算处理是用于计算在上述纸间斑块控制中使用的目标值T的处理。此时,已经执行了最大浓度调整和色调调整,并且因此,输出图像浓度已经被调整到期望浓度。因此,此时需要在中间转印构件106上形成斑块图像,并且将该斑块图像的浓度值设为纸间斑块控制内的目标值T。
在完成目标值计算处理之后,在步骤S2206中,打印机控制器103确定在步骤S2204中停止打印介质110的传输之后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段(本实施例中的40秒)。基于在停止打印介质110的传输之后开始的定时器的计数值,进行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段的确定。通过由此对于规定时间段停止打印介质110的传输,释放打印介质110上的斑块图像的热。由此,可以减少由于热致变色的影响引起的色度变化。
注意,如图15中所示,为了实现所有YMCK颜色的ΔE≤1.0,需要释放斑块图像的热并且将其温度降到34℃或更低。在本实施例中,这里释放热所需的时间段被设置为40秒。通过将打印介质110停止40秒,可以释放热以便即使当使用对于第一定影装置10提供的第一定影加热器342和对于第二定影装置160提供的第二定影加热器343时,也将温度降低到34℃或更低。
在过去了40秒的停止时间段之后,在步骤S2207中,打印机控制器103控制传输辊驱动电机311,以便重新开始打印介质110的传输。在该时间段,打印机控制器103反转打印介质110的传输方向,并且朝着颜色传感器200传输打印介质110。
在打印介质110到达颜色传感器200之后,在步骤S2208中,打印机控制器103使颜色传感器200测量斑块图像。然后,打印机控制器103根据颜色传感器200输出的谱反射率数据,利用Lab计算部分303计算色度数据(L*a*b*)。在步骤S2209中,打印机控制器103基于色度数据(L*a*b*)通过上述处理创建ICC简档。在步骤S2210中,ICC简档被存储在输出ICC简档存储部分305中。
图23是示出目标值计算处理的操作的流程图。该流程图由打印机控制器103执行。注意,由引擎控制部分102响应于来自打印机控制器103的指令执行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控制。如图22中所示,在停止打印介质110的传输并且释放其热的同时,执行目标值计算处理。
初始地,在步骤S2301中,打印机控制器103在中间转印构件106上形成用于纸间控制的斑块图像。这里形成的斑块图像的信号值为40H,如上所述。接下来,在步骤S2302中,打印机控制器103使用浓度传感器170测量斑块图像的浓度。
在步骤S2303中,打印机控制器103计算在纸间斑块控制中使用的作为目标值T的斑块图像浓度。在步骤S2304中,目标值T被存储在目标值存储部分327中。即,在该流程图中,来自检测斑块图像的浓度传感器170的输出信号被转换为关于YMCK的浓度数据,并且该浓度数据被作为目标值T存储在目标值存储部分327中。
注意,在纸间斑块控制中,打印机控制器103将相继作业期间在中间转印构件106上形成的斑块图像的测量值与在步骤S2304中存储在目标值存储部分327中的目标值T进行比较,并且校正LUT。
效果描述
通过执行上述控制降低由于热致变色的影响引起的色度变化,由此,能够准确地检测斑块图像色度并提高生产率。图24示出在本实施例和比较示例中的执行最大浓度调整、色调调整、多色校正处理和目标值计算处理的全部所花的总时间段的比较。注意,在比较示例中,在完成多色校正处理之后执行目标值计算处理。
在用于纸间斑块控制的目标值计算处理中,在中间转印构件106上形成图像信号40H的斑块图像,并且测量该斑块图像的浓度,这花费大约30秒。注意,为了进一步提高准确度,可以另外不仅使用图像信号40H的斑块图像的目标值T,并且使用其他图像信号的目标值来形成和测量斑块图像,并且在该情况下,目标值计算处理花费多于30秒。
从图24可以理解,与比较示例比较,本实施例通过在多色校正处理中执行目标值计算处理,能够总体缩短30秒,即,20%的时间段。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打印介质110经过定影装置之后直到由颜色传感器200执行比色值测量为止的多色校正处理执行期间,执行目标值计算处理。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在停止打印介质110的传输以及释放斑块图像的热的同时执行用于计算在纸间斑块控制中使用的目标值的处理。由此,在本实施例中,减少由于热致变色的影响引起的色度变化,并且能够准确地检测测量图像的色度,并提高生产率。
注意,在以上说明中,通过在打印介质110经过定影装置之后直到由颜色传感器200执行比色值测量为止暂时停止打印介质110,释放打印介质110的热。同时,通过降低打印介质110的传输速度,而不是暂时停止打印介质110,可以延迟比色值测量的定时。
第四实施例
热致变色处理技术
图25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100中的操作的流程图。该流程图由打印机控制器103执行。初始地,在步骤S2501中,打印机控制器103确定是否已由操作部分180给出图像形成请求,以及是否已由主计算机经由I/F308给出图像形成请求。
如果还没有给出图像形成请求,则在步骤S2502中,打印机控制器103确定是否由操作部分180给出多色校正指令。在步骤S2503中,如果已经给出多色校正指令,则执行随后将在图26中描述的多色校正处理。如果还没有给出多色校正指令,则处理返回到上述步骤S2501。
如果在步骤S2501中,确定已经给出图像形成请求,则在步骤S2504中,打印机控制器103使打印介质110被从容器113馈送。在步骤S2505中,在打印介质110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然后,在步骤S2506中,打印机控制器103确定是否完成了所有页上的图像形成。如果完成了所有页上的图像形成,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2501,如果没有,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2504,并且执行下一页上的图像形成。
图26是示出多色校正处理的操作的流程图。该流程图由打印机控制器103执行。注意,由引擎控制部分102响应于来自打印机控制器103的指令执行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控制。
初始地,在步骤S2601中,打印机控制器103使打印介质110被从容器113馈送。在步骤S2602中,在打印介质110上形成斑块图像。接下来,在步骤S2603中,打印机控制器103等待,直到由反转传感器137检测到打印介质110的尾端。
在由反转传感器137检测到打印介质110的尾端时,在步骤S2604中,打印机控制器103控制传输辊驱动电机311,以停止打印介质110的传输。接下来,在步骤S2605中,打印机控制器103等待,直到停止打印介质110的传输之后经过了时间段T。由此,在使打印介质110暂时停止在反转部分136处的同时释放打印介质110上的斑块图像的热。由此,可以减少由于热致变色的影响引起的色度变化。注意,根据打印介质110的基重、表面性质和光泽度的设置,来设置时间段T。随后将详细描述该点。
在过去停止时间段T之后,在步骤S2606中,打印机控制器103控制传输辊驱动电机311,以重新开始打印介质110的传输。在该时间段,打印机控制器103反转打印介质110的传输方向,并且朝着颜色传感器200传输打印介质110。
在打印介质110到达颜色传感器200时,在步骤S2607中,打印机控制器103使颜色传感器200测量斑块图像。之后,在步骤S2608中,打印机控制器103基于颜色传感器200进行的比色值测量的结果利用上述处理创建ICC简档。在步骤S2609中,将ICC简档存储在输出ICC简档存储部分305中。
热释放时间段的设置
图像形成设备100具有图28中所示的七个定影模式。这样准备几个模式的原因是因为需要根据打印介质110的基重、表面性质和光泽度的设置来改变定影条件。
图27是示出打印介质设置屏幕的示图。图27A和27B中所示的屏幕被显示在提供给操作部分180的触摸板显示器上。用户从图27A的屏幕中选择容器113中的用户为其配置设定的哪个盘盒。例如,在盘盒1被选择时,出现图27B的屏幕,并且使得能够进行盘盒1中包含的打印介质110的基重、表面性质和光泽度的设定。
需要根据打印介质110的基重、表面性质和光泽度的设定来改变定影所需的热量。这是因为当形成在打印介质110上的调色剂图像被加热和定影时由打印介质110吸收的热量根据打印介质110的基重而不同。此外,如果大量的热被施加于具有粗糙表面的纸,诸如再生纸,则调色剂深入纸纤维中并且质量劣化,这些现象的处理是另一个原因。此外,为了满足用户的对于光泽度的要求,需要准备几个定影模式。
图29示出在打印介质110为再生纸的情况下的定影模式的设置,图30示出在打印介质110为高质纸的情况下的定影模式的设置,并且图31示出在打印介质110为涂层纸的情况下的定影模式的设置。引擎控制部分102根据由操作部分180设置的基重、表面性质和光泽度,控制提供给第一定影装置150的第一定影加热器342以及提供给第二定影装置160的第二定影加热器343。
如图30中所示,例如,如果为高质纸并且具有80g/m2的基重的打印介质110的光泽度从“标准”变为“-1”,则第一定影装置150的温度从180℃变为165℃。此外,例如,如果对于为高质纸并且具有80g/m2的基重的打印介质选择光泽度“+1”,则第二定影装置160以及第一定影装置150被设置以被使用。
由此,对于不同的定影条件,由颜色传感器200执行比色值测量时的时间段处的打印介质110的温度不同。因此,在图26的步骤S2605中当在反转部分136处停止打印介质110以释放热时的时间段处使用的等待时间段T需要被根据基重、表面性质和光泽度来设置。
当确定用于释放热的等待时间段T时,需要考虑:(1)从打印介质最后经过的定影装置到反转部分136的距离,(2)定影温度,以及(3)打印介质110的热释放特性。
(1)从第二定影装置160到反转部分136的距离短于从第一定影装置150到反转部分136的距离。因此,经过第一定影装置150和第二定影装置160的打印介质110直到到达反转部分136的热释放时间段短于仅经过第一定影装置150的打印介质110到达反转部分136的时间段,因此,对于先前打印介质110的在反转部分136处的等待时间段T被设置为更长。
(2)随着定影温度更高,打印介质110保持更大量的热。因此,随着定影温度更高,反转部分136处的等待时间段T被设为更长。
(3)由于打印介质110的热释放特性,再生纸、高质纸、和涂层纸的热依次很容易释放。此外,随着打印介质110的基重更小,热更容易释放。
考虑到以上(1)到(3),本申请人通过使用图像形成设备100进行实验,获得适当的等待时间段T。图32示出在打印介质110为再生纸的情况下在反转部分136处的等待时间段T,图33示出在打印介质110为高质纸的情况下在反转部分136处的等待时间段T,图34示出在打印介质110为涂层纸的情况下在反转部分136处的等待时间段T。
如图32到34所示,等待时间段T根据打印介质110的基重、表面性质和光泽度的设置而改变,并且颜色传感器200进行的比色值测量的开始时间段改变。由此,能够到颜色传感器200开始比色值测量的时间段为止释放斑块图像的热并将其温度降低到34℃,并实现ΔE≤1.0。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打印介质110的纸类型设置的内容,控制从当打印介质110经过定影装置时起到通过颜色传感器200执行比色值测量的时间段。由此,在本实施例中,减少由于热致变色影响引起的色度变化,并且能准确地检测斑块图像的色度。
注意,在本实施例中,优化反转部分136处的打印介质110的等待时间段T,但是配置不限于此,只要从当打印介质110经过定影装置直到其到达颜色传感器200的时间段可以被调整即可。例如,可以降低打印介质110的速度,并且可通过控制减速时间段来调整从当打印介质110经过定影装置到其到达颜色传感器200的时间段。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被给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样的变化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11年9月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1-194414、2011年10月1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1-226035以及2011年10月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1-221233的权益,在此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中。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用于使用色剂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
定影装置,用于将图像定影在打印介质上;
比色值测量装置,用于在打印介质的传输方向上的定影装置的下游测量在打印介质上定影的图像的比色值;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打印介质的传输和打印介质的传输的停止以使得在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的情况下、从打印介质经过定影装置时起到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测量比色值时的时间段比在没有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的情况下、使打印介质从定影装置传输到比色值测量装置所花费的时间段更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控制装置在控制装置使打印介质在规定时间段期间在传输路径中停止之后使打印介质到达比色值测量装置,并且,
规定时间段是其中使由比色值测量装置基于安装有图像形成设备的环境中的温度获得的色差ΔE76为1.5或更小的时间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控制装置在控制装置使打印介质在规定时间段期间在传输路径中停止之后使打印介质到达比色值测量装置,并且
规定时间段是其中到达比色值测量装置的打印介质的温度降低到45℃或更低的时间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接受装置,用于接受表示打印介质的厚度、基重或表面性质的打印介质信息的输入;以及
表格,其中彼此不同的打印介质信息部分被分别与规定时间关联,
其中,控制装置从表格获取与由接受装置接受的打印介质信息相对应的规定时间并且使用规定时间。
5.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用于使用色剂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
定影装置,用于将图像定影在打印介质上;
比色值测量装置,用于在打印介质的传输方向上的定影装置的下游测量在打印介质上定影的图像的比色值;以及
第一传输路径,用于将打印介质从定影装置传输到比色值测量装置;
具有比第一传输路径更长距离的第二传输路径,用于将打印介质从定影装置传输到比色值测量装置;和
引导装置,用于将由定影装置输出的打印介质引导到第一传输路径或第二传输路径;以及
控制装置通过在没有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测量比色值的情况下控制引导装置以便将打印介质引导到第一传输路径,并且在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的情况下控制引导装置以将打印介质引导到第二传输路径,来把在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的情况下、从打印介质经过定影装置时起到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测量比色值时的时间段设置为比在没有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的情况下、使打印介质从定影装置传输到比色值测量装置所花费的时间段更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图像形成装置是用于将调色剂转印到打印介质上并形成图像的装置,并且
定影装置是用于加热调色剂并将调色剂定影在打印介质上的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图像形成装置是用于排出墨并形成图像的装置,并且
定影装置是用于干燥墨的干燥装置。
8.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中间转印构件,用于把使用色剂而形成的图像转印到传输的打印介质上;
图像形成装置,用于使用色剂在中间转印构件上或者在打印介质上形成测量图像;
浓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在中间转印构件上形成的测量图像的浓度;
定影装置,用于加热和定影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的测量图像;
色度检测装置,用于在打印介质的传输方向上的定影装置的下游,检测形成在打印介质上的测量图像的色度;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执行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在该第一控制中,控制图像形成条件是基于由色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测量图像的色度值来控制的,在第二控制中,根据由浓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测量图像的浓度值来计算测量图像的目标浓度值,
其中,在打印介质经过定影装置之后直到由色度检测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为止执行第一控制期间,控制装置执行第二控制中的目标值计算。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在第一控制中,控制装置通过在打印介质经过定影装置之后直到由色度检测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为止暂时停止打印介质,来延迟当通过色度检测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时的时间点。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在第一控制中,控制装置通过在打印介质经过定影装置之后直到打印介质到达色度检测装置为止降低打印介质的传输速度,来延迟当通过色度检测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时的时间点。
11.根据权利要求8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控制装置执行第三控制,在第三控制中基于由浓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测量图像的浓度值以及第二控制中计算的目标值来控制图像形成条件。
12.根据权利要求8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图像形成装置是用于将调色剂转印到打印介质上并形成图像的装置,并且
定影装置是用于加热调色剂并将调色剂定影在打印介质上的装置。
13.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用于使用色剂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多个斑块图像;
定影装置,用于加热所述多个斑块图像并且将斑块图像定影在打印介质上;
比色值测量装置,用于在打印介质的传输方向上的定影装置的下游,测量定影在打印介质上的图像的比色值;
设置装置,用于设置打印介质的类型;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基于设置装置进行的设置的内容来控制从打印介质经过定影装置时起到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时的时间段,以便减少热致变色的影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控制装置在当打印介质经过定影装置时与当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时之间暂时停止打印介质,并且通过控制停止时间段来控制从打印介质经过定影装置时起到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时的时间段。
15.根据权利要求13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控制装置在打印介质经过定影装置之后直到打印介质到达比色值测量装置为止降低打印介质的速度,并且通过控制减速时间段来控制从当打印介质经过定影装置时起到当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时的时间段。
16.根据权利要求13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随着定影装置的定影温度更高,控制装置将从打印介质经过定影装置时起到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时的时间段设置得更长。
17.根据权利要求13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定影装置具有第一定影器件和在第一定影器件下游提供的第二定影器件,并且
控制装置将从当打印介质经过定影装置时起到当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时的时间段在使打印介质经过第一定影器件之后经过第一定影器件和第二定影器件二者的情况下、设置得比使得打印介质经过第一定影装置之后没有经过第二定影装置的情况下更长。
18.根据权利要求13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随着由设置装置设置的打印介质的表面性质更粗糙,控制装置将从打印介质经过定影装置时起到当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时的时间段设置得更短。
19.根据权利要求13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随着给予斑块图像的光泽度的量更大,控制装置将从打印介质经过定影装置时起到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时的时间段设置得更长。
20.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用于使用色剂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
定影装置,用于将图像定影在打印介质上;
比色值测量装置,用于在打印介质的传输方向上的定影装置的下游测量在打印介质上定影的图像的比色值;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使打印介质在规定时间段期间在传输路径中停止,并且在比色值测量装置测量定影在打印介质上的图像的比色值的情况下重新开始打印介质的传输,
其中,传输路径是这样的路径:通过该路径,在第一表面上进行了打印的打印介质被传输用于在打印介质的第二表面上打印图像。

Claims (20)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用于使用色剂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
定影装置,用于将图像定影在打印介质上;
比色值测量装置,用于在打印介质的传输方向上的定影装置的下游测量在打印介质上定影的图像的比色值;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将在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的情况下、从打印介质经过定影装置时起到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测量比色值时的时间段设置为比在没有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的情况下、使打印介质从定影装置传输到比色值测量装置所花费的时间段更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控制装置通过控制从定影装置到比色值测量装置的传输路径的距离,或者通过控制传输路径中的打印介质的传输速度,使打印介质在从打印介质经过定影装置时的时间点起经过的时间段超过规定时间段之后到达比色值测量装置,并且,
规定时间段是其中使由比色值测量装置基于安装有图像形成设备的环境中的温度获得的色差ΔE76为1.5或更小的时间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控制装置通过控制从定影装置到比色值测量装置的传输路径的距离,或者通过控制传输路径中的打印介质的传输速度,使得打印介质在从当打印介质离开定影装置时的时间点起经过的时间段超过规定时间段之后到达比色值测量装置,并且
规定时间段是其中到达比色值测量装置的打印介质的温度降低到45℃或更低的时间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接受装置,用于接受表示打印介质的厚度、基重或表面性质的打印介质信息的输入;以及
表格,其中彼此不同的打印介质信息部分被分别与对应的传输路径或传输速度关联,
其中,控制装置通过从表格获取与由接受装置接受的打印介质信息相对应的传输路径或传输速度并且使用获得的传输路径或传输速度,来控制从定影装置到比色值测量装置的传输路径的距离,或者控制传输路径上的打印介质的传输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第一传输路径,用于将打印介质从定影装置传输到比色值测量装置;
具有比第一传输路径更长距离的第二传输路径,用于将打印介质从定影装置传输到比色值测量装置;和
引导装置,用于将由定影装置输出的打印介质引导到第一传输路径或第二传输路径,
其中,在没有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测量比色值的情况下,控制装置控制引导装置以便将打印介质引导到第一传输路径,并且
在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控制引导装置以将打印介质引导到第二传输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用于将打印介质从定影装置传输到比色值测量装置的传输装置,
其中,在没有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控制传输装置以便以第一传输速度传输打印介质,并且
在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控制传输装置以便暂时地停止打印介质,或者以低于第一传输速度的第二传输速度传输打印介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图像形成装置是用于将调色剂转印到打印介质上并形成图像的装置,并且
定影装置是用于加热调色剂并将调色剂定影在打印介质上的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图像形成装置是用于排出墨并形成图像的装置,并且
定影装置是用于干燥墨的干燥装置。
9.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中间转印构件,用于把使用色剂而形成的图像转印到传输的打印介质上;
图像形成装置,用于使用色剂在中间转印构件上或者在打印介质上形成测量图像;
浓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在中间转印构件上形成的测量图像的浓度;
定影装置,用于加热和定影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的测量图像;
色度检测装置,用于在打印介质的传输方向上的定影装置的下游,检测形成在打印介质上的测量图像的色度;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执行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在该第一控制中,控制图像形成条件是基于由色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测量图像的色度值来控制的,在第二控制中,根据由浓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测量图像的浓度值来计算测量图像的目标浓度值,
其中,在打印介质经过定影装置之后直到由色度检测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为止执行第一控制期间,控制装置执行第二控制中的目标值计算。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在第一控制中,控制装置通过在打印介质经过定影装置之后直到由色度检测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为止暂时停止打印介质,来延迟当通过色度检测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时的时间点。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在第一控制中,控制装置通过在打印介质经过定影装置之后直到打印介质到达色度检测装置为止降低打印介质的传输速度,来延迟当通过色度检测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时的时间点。
12.根据权利要求9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控制装置执行第三控制,在第三控制中基于由浓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测量图像的浓度值以及第二控制中计算的目标值来控制图像形成条件。
13.根据权利要求9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图像形成装置是用于将调色剂转印到打印介质上并形成图像的装置,并且
定影装置是用于加热调色剂并将调色剂定影在打印介质上的装置。
14.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用于使用色剂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多个斑块图像;
定影装置,用于加热所述多个斑块图像并且将斑块图像定影在打印介质上;
比色值测量装置,用于在打印介质的传输方向上的定影装置的下游,测量定影在打印介质上的图像的比色值;
设置装置,用于设置打印介质的类型;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基于设置装置进行的设置的内容来控制从打印介质经过定影装置时起到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时的时间段,以便减少热致变色的影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控制装置在当打印介质经过定影装置时与当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时之间暂时停止打印介质,并且通过控制停止时间段来控制从打印介质经过定影装置时起到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时的时间段。
16.根据权利要求14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控制装置在打印介质经过定影装置之后直到打印介质到达比色值测量装置为止降低打印介质的速度,并且通过控制减速时间段来控制从当打印介质经过定影装置时起到当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时的时间段。
17.根据权利要求14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随着定影装置的定影温度更高,控制装置将从打印介质经过定影装置时起到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时的时间段设置得更长。
18.根据权利要求14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定影装置具有第一定影器件和在第一定影器件下游提供的第二定影器件,并且
控制装置将从当打印介质经过定影装置时起到当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时的时间段在使打印介质经过第一定影器件之后经过第一定影器件和第二定影器件二者的情况下、设置得比使得打印介质经过第一定影装置之后没有经过第二定影装置的情况下更长。
19.根据权利要求14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随着由设置装置设置的打印介质的表面性质更粗糙,控制装置将从打印介质经过定影装置时起到当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时的时间段设置得更短。
20.根据权利要求14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随着给予斑块图像的光泽度的量更大,控制装置将从打印介质经过定影装置时起到通过比色值测量装置执行比色值测量时的时间段设置得更长。
CN201280019620.9A 2011-09-06 2012-08-21 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34929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94414 2011-09-06
JP2011194414A JP5216129B2 (ja) 2011-09-06 2011-09-06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21233 2011-10-05
JP2011221233A JP5220174B2 (ja) 2011-10-05 2011-10-05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26025 2011-10-13
JP2011226025A JP2013088475A (ja) 2011-10-13 2011-10-13 画像形成装置
PCT/JP2012/071528 WO2013035565A1 (en) 2011-09-06 2012-08-21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92955A true CN103492955A (zh) 2014-01-01
CN103492955B CN103492955B (zh) 2016-12-14

Family

ID=47832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9620.9A Active CN103492955B (zh) 2011-09-06 2012-08-21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9551966B2 (zh)
EP (1) EP2764409B1 (zh)
KR (1) KR101552409B1 (zh)
CN (1) CN103492955B (zh)
BR (1) BR112013010351A2 (zh)
WO (1) WO201303556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49985A (zh) * 2014-02-13 2015-08-19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0177188A (zh) * 2016-08-09 2019-08-2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系统
CN112248646A (zh) * 2020-10-19 2021-01-22 北京方正印捷数码技术有限公司 喷墨印刷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37194B2 (ja) * 2010-03-05 2014-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5904745B2 (ja) * 2011-10-13 2016-04-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04755B2 (ja) 2011-10-18 2016-04-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01256B2 (ja) 2011-11-30 2016-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22935B2 (ja) * 2013-02-14 2017-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69059A (ja) * 2013-09-30 2015-04-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32161B2 (ja) * 2015-06-22 2018-05-3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598568B2 (ja) 2015-08-10 2019-10-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79297B2 (ja) * 2015-12-18 2020-04-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514649B2 (en) * 2016-03-25 2019-12-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957861B2 (ja) * 2016-10-28 2021-11-02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8123340A1 (ja) * 2016-12-27 2018-07-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製品デザイン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ザイン画像修正装置
JP6589919B2 (ja) 2017-03-30 2019-10-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175684B2 (ja) * 2018-09-13 2022-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測定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229782B2 (ja) 2019-01-09 2023-0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測定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401335B2 (ja) 2020-02-10 2023-1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434024B2 (ja) 2020-03-30 2024-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79555A (ja) * 2020-05-15 2021-1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81354A (ja) 2020-05-19 2021-1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測定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471910B2 (ja) 2020-05-19 2024-04-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22074928A (ja) 2020-11-05 2022-05-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85127A (ja) 2021-12-08 2023-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83898A (ja) * 2004-03-29 2005-10-1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カラーバランス調整方法
JP2007230171A (ja) * 2006-03-03 2007-09-13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CN101261466A (zh) * 2007-03-06 2008-09-1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控制装置及图像形成条件调节方法
JP2009037134A (ja) * 2007-08-03 2009-02-19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20100028029A1 (en) * 2005-12-12 2010-02-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CN101713942A (zh) * 2008-10-02 2010-05-2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和颜色处理方法、打印机设备和表生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44321B2 (ja) 2001-09-26 2012-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3870057B2 (ja) 2001-10-04 2007-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86013A (ja) 2002-08-28 2004-03-18 Canon Inc センサのシェーディング補正方法、補正装置およ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4332366B2 (ja) * 2003-04-07 2009-09-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15890B2 (ja) 2005-06-20 2011-11-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74438A (ja) * 2006-03-31 2007-10-1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129885B2 (ja) 2008-10-02 2013-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色処理方法
JP5705419B2 (ja) * 2009-06-03 2015-04-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904745B2 (ja) * 2011-10-13 2016-04-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83898A (ja) * 2004-03-29 2005-10-1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カラーバランス調整方法
US20100028029A1 (en) * 2005-12-12 2010-02-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JP2007230171A (ja) * 2006-03-03 2007-09-13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CN101261466A (zh) * 2007-03-06 2008-09-1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控制装置及图像形成条件调节方法
JP2009037134A (ja) * 2007-08-03 2009-02-19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CN101713942A (zh) * 2008-10-02 2010-05-2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和颜色处理方法、打印机设备和表生成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49985A (zh) * 2014-02-13 2015-08-19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4849985B (zh) * 2014-02-13 2017-06-23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0177188A (zh) * 2016-08-09 2019-08-2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系统
CN112248646A (zh) * 2020-10-19 2021-01-22 北京方正印捷数码技术有限公司 喷墨印刷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48646B (zh) * 2020-10-19 2021-11-23 北京方正印捷数码技术有限公司 喷墨印刷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551966B2 (en) 2017-01-24
WO2013035565A1 (en) 2013-03-14
CN103492955B (zh) 2016-12-14
KR20130101130A (ko) 2013-09-12
EP2764409A1 (en) 2014-08-13
KR101552409B1 (ko) 2015-09-10
BR112013010351A2 (pt) 2016-08-02
US20170102631A1 (en) 2017-04-13
EP2764409A4 (en) 2015-11-04
US9971270B2 (en) 2018-05-15
EP2764409B1 (en) 2020-05-13
US20130243451A1 (en) 2013-09-19
RU2013134460A (ru) 2015-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92955A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9075330B2 (en)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function of obtaining color information of patch
CN103995445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JP611628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03146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3016299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20712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27446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08392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75510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a color of a formed image
US20110032553A1 (en) Color material amount determination table forming method and color material amount measurement apparatus
JP2015030221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方法を実行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CN105074403B (zh) 测量装置
CN103631110A (zh) 用于形成测量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KR20080052262A (ko) 화상 처리 장치, 화상 판독 장치,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이들의 제어 방법
US929000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color of a measurement image
JP2014202938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11647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RU2574525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й
JP624035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19675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7151174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ラーセンサ
JP201416554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5811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