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49985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49985B CN104849985B CN201510073980.2A CN201510073980A CN104849985B CN 104849985 B CN104849985 B CN 104849985B CN 201510073980 A CN201510073980 A CN 201510073980A CN 104849985 B CN104849985 B CN 10484998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adhesion amount
- fixing
- control unit
- processing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62—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copy materi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控制部(50)判断是否实施用于确定将像块的图像浓度设为定影性饱和状态的定影条件的定影性饱和状态条件确定处理(S10)。在装置的设置环境等使用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实施定影性饱和状态条件确定处理(S20),将像块的图像浓度成为最大值的定影条件设定为设为定影性饱和状态的设定值(S30)。接着,进行利用了中间转印带的附着量调整处理(S40)。在附着量调整处理中,利用中间转印带设定了与设为目标的图像浓度相对应的中间转印带上附着量目标值之后,设定成为所设定的中间转印带上附着量目标值的最优的显影电压。如果附着量调整处理结束,则进行定影性调整处理(S5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广泛使用了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采用了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这种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将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各颜色的调色剂像形成到与各颜色相对应的感光体上之后,将这些调色剂像依次重叠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将转印了的调色剂像对搬送来的纸张统一地进行转印,由此形成了彩色图像。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保持纸张的调色剂像的图像浓度为固定,需要将调色剂附着量设为固定。因此,通过传感器检测作为形成在中间转印带等像承载体上的测试用的调色剂像的像块的调色剂附着量,并根据该检测结果来调整带电电压、显影偏置电压等图像形成条件,由此图像形成装置控制图像的调色剂附着量。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还有时例如由于转印部的图像形成条件、定影部的定影条件等变动而产生图像浓度不适合情况。因此,近年来还开发了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定影部的下游侧设置图像浓度传感器,并根据该图像浓度传感器的输出值来调整调色剂附着量,由此能够实现图像浓度的稳定。
专利文献1以及2记载了具备使图像浓度稳定的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了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根据定影温度、定影速度、纸张种类来校正调色剂附着量目标值,由此能够保持输出浓度图像为固定。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了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将图像浓度以显影偏置进行调整之后,一边考虑图像浓度的值一边根据定影温度来调整光泽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994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711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以及2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以调色剂附着量来调整定影性的变动引起的图像浓度的变动,因此担心产生如下的问题。即,在由于定影部的更换等使用条件的变化、定影部的耐久性引起的个体差等使得定影部的定影温度、压力(夹持力)等定影性过剩或者不足的情况下,导致图像浓度也随之变动。在上述专利文献1以及2中,根据这些定影性的变动引起的图像浓度的变动来调整调色剂附着量,因此有时导致调色剂附着量变得过剩、或不足。其结果,在图像的调色剂附着量过剩时,存在导致产生定影分离不良、清洗不良这样的问题。另外,在图像的调色剂附着量不足时,存在导致产生浓度不均匀、颗粒性恶化等各种不适合情况这样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受定影部的定影性的变动的影响而正确地进行调色剂附着量的调整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形成部,将作为调色剂像的像块形成到纸张上;定影部,使通过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像块定影到纸张上;浓度检测部,检测通过定影部定影的纸张上的像块的图像浓度;以及控制部,根据通过浓度检测部检测出的像块的图像浓度的检测结果来校正调色剂附着量,其中控制部在校正中以像块的图像浓度成为饱和状态的方式设定定影部的定影条件,根据检测部检测通过所设定的定影条件所形成的像块的图像浓度的检测结果来进行调色剂附着量的校正。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控制定影部使多个像块以不同的定影条件定影,将通过检测部检测出的多个像块的图像浓度中该图像浓度成为最大值或者该最大值附近的值时的定影条件设为将像块的图像浓度设为饱和状态时的设定值。
根据本发明,能够不受定影部的定影性的变动的影响而正确地校正调色剂附着量,因此能够防止调色剂附着量过多引起的定影分离不良等、调色剂附着量不足引起的浓度不均匀等图像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例的略图。
图2是表示图像浓度传感器的结构例的略图。
图3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4是表示定影处理时的定影温度与图像浓度的关系例的曲线图。
图5是表示定影处理时的定影温度与调色剂附着量的关系例的曲线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调色剂附着量控制模式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定影性饱和状态条件确定处理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附着量调整处理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中间转印带上附着量调整处理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定影性调整处理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调色剂附着量控制模式时的附着量调整处理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此外,在本说明书以及附图中,对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功能结构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的标记来省略重复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例]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00通过在使像块的图像浓度饱和的状态下进行调色剂附着量调整控制(以下有时还称为调色剂附着量控制模式),由此抑制定影性的变动引起的图像浓度的变动,能够进行正确的调色剂附着量调整控制。
图1表示了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被称为串联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有自动原稿搬送部80和装置主体102。自动原稿搬送部80安装在装置主体102的上部,将放置在搬送台上的纸张通过搬送辊等送出到装置主体102的图像读取部90。
装置主体102具有操作显示部70、图像读取部90、图像形成部10、中间转印带(像承载体)8、IDC传感器110、给纸部20、保护单元200、定影部44、图像浓度传感器120以及自动翻纸搬送单元60(Auto Duplex Unit:以下称为ADU)。
操作显示部70具有组合了显示部和输入部的触摸板、以及设置在触摸板的周边部的包含启动键、确定键的多个操作键。操作显示部70将菜单画面等显示到画面上,或接受通过菜单画面中的触摸操作、操作键的操作所输入的图像形成条件、定影条件等信息。
图像读取部90将载置在原稿台上的原稿、或者通过自动原稿搬送部80搬送的原稿通过扫描曝光装置的光学系统进行扫描曝光,将扫描的原稿的图像通过CCD(ChargeCoupled Devices: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进行光电变换来生成图像信息信号。图像信息信号是在通过未图示的图像处理部进行了模拟处理、模拟/数字(以下称为A/D)变换处理、阴影校正、图像压缩处理等之后输出到图像形成部10。
图像形成部10是通过电子照片方式来形成图像,具有形成黄(Y)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0Y、形成品红(M)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0M、形成青(C)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0C、形成黑(K)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0K、以及二次转印辊(转印部)34。在该例子中,在分别共用的功能名称、例如标记10的后面附加表示形成的颜色的Y、M、C、K来进行表述。
图像形成单元10Y具有感光鼓(像承载体)1Y、配置在其周围的带电部2Y、曝光部(光写入部)3Y以及显影部4Y。图像形成单元10M具有感光鼓1M、配置在其周围的带电部2M、曝光部3M以及显影部4M。图像形成单元10C具有感光鼓1C、配置在其周围的带电部2C、曝光部3C以及显影部4C。图像形成单元10K具有感光鼓1K、配置在其周围的带电部2K、曝光部3K以及显影部4K。
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10K中的各自的感光鼓(像承载体)1Y、1M、1C、1K、带电部2Y、2M、2C、2K、曝光部3Y、3M、3C、3K、显影部4Y、4M、4C、4K是分别共用的内容的结构。以下、除了特别需要进行区别的情况之外不带Y、M、C、K地进行表述。
带电部2使感光鼓1的表面几乎一样地带电。曝光部3例如由具有LED阵列和成像透镜的LPH(LED Print Head:LED打印头)、多角镜方式的激光曝光扫描装置构成,根据图像信息信号通过激光来扫描感光鼓1上来形成静电潜像。显影部4通过调色剂使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由此,在感光鼓1上形成作为可视图像的调色剂像。
中间转印带8通过多个辊以紧张状态被支撑且能够转动。与中间转印带8的转动一起,一次转印辊7和感光鼓1进行旋转,通过向一次转印辊7与感光鼓1之间施加规定的电压,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一次转印)。在调色剂附着量控制模式时,由调色剂像构成的像块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
IDC(Image Density Control:图像密度控制)传感器110是附着量检测部的一个例子,在感光鼓1K的下方与中间转印带8相对置地配置。IDC传感器110例如具备作为光源的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将从发光元件照射并在中间转印带8的图像(像块)上反射的光由受光元件接收,作为表示调色剂附着量的检测值来输出基于受光量的电压值。
给纸部20具有收纳了A3、A4等纸张P的多个给纸托盘20A、20B。从各给纸托盘20A、20B通过搬送辊22、24、26、28等搬送的纸张P搬送到保护单元200。此外,给纸托盘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将能够收纳大容量纸张P的大容量给纸装置设置单个或者连结多个。
保护单元200具有环辊对30和保护辊对32。搬送到保护单元200的纸张P通过由环辊对30阻挡其前端部来形成环从而校正纸张P相对于纸张搬送方向D的弯曲(例如斜行)。纸张P的弯曲被校正的纸张P以规定的定时搬送到二次转印辊34。在二次转印辊34中,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像统一地转印到从保护辊对32搬送来的纸张P的表面(二次转印)。二次转印的纸张P被搬送到设置在纸张搬送方向D的下游侧的定影部44。
定影部44具有加压辊和加热辊。定影部44通过对由二次转印辊34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纸张P进行加压、加热处理来使纸张P表面的调色剂像定影到纸张P。
图像浓度传感器120是图像浓度检测部的一个例子,设置在定影部44的纸张搬送方向D的下游侧,测量纸张P上的由进行了定影处理的调色剂像构成的像块的图像浓度。图2表示图像浓度传感器120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如图2所示,图像浓度传感器120具有光源122和受光部124。光源122向进行了定影处理的纸张P上的像块G照射光。受光部124接受在像块G上反射的扩散光,将基于接受的接收光的电压值输出为图像浓度值。
在定影部44的纸张搬送方向D的下游侧设置有搬送路径切换部48。搬送路径切换部48根据所选择的印刷模式(单面印刷模式、双面印刷模式等)来进行搬送路径的切换控制。以单面印刷模式结束了单面的印刷的纸张P、或者以双面印刷模式结束了双面的印刷的纸张P通过排纸辊46排出到排纸托盘上。
另外,在以双面印刷模式在纸张P的背面侧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在表面侧形成了图像的纸张P经由搬送辊62等搬送到ADU 60。在ADU 60的之字形路径中,通过ADU辊64的反转控制使纸张P的后端成为开头来将纸张P搬送到U形转弯路径部,通过设置在U形转弯路径部的搬送辊66、68等以表里翻转的状态再次将纸张P提供给二次转印部。
[图像形成装置的模块结构例]
图3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功能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框图。如图3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有用于控制装置整体的动作的控制部50。控制部50具有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52、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54以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56。CPU 52通过执行从ROM 54读出的软件(程序)来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部分,实现与调色剂附着量控制模式、图像形成处理等有关的功能。
对控制部50分别连接了操作显示部70、存储部72、图像形成部10、定影部44、IDC传感器110以及图像浓度传感器120。操作显示部70根据从控制部50提供的显示信号等将菜单画面等显示到画面上,或生成基于在菜单画面等中接受的输入信息、操作键的输入信息的操作信号并输出到控制部50。
存储部72由非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等构成。在存储部72中存储了执行调色剂附着量控制模式时所使用的、保存了多个定影温度、显影电压等的表格、表示用于使像块成为定影性饱和状态的定影条件的设定值等。
图像形成部10根据从控制部50提供的控制信息在中间转印带8上形成由调色剂附着量调整用的调色剂像构成的像块等。定影部44根据从控制部50提供的控制信号来调整加热器的定影温度、辊的压力(夹持压)、通过定影部44时的纸张P的搬送速度(辊的旋转速度)。
IDC传感器110根据从控制部50提供的控制信号来照射光,或将基于通过测量检测出的像块的调色剂附着量的电压值输出到控制部50。图像浓度传感器120根据从控制部50提供的控制信号来照射光,或将基于通过测量检测出的像块的图像浓度的电压值输出到控制部50。
[图像浓度与定影温度的关系例]
图4是表示定影处理时的定影温度与图像浓度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纵轴表示图像浓度,横轴表示定影温度。另外,在图4中,将像块的调色剂附着量设定为标准的情况以A表示,将像块的调色剂附着量设定得多的情况以B表示,将像块的调色剂附着量设定得少的情况以C表示。以下以调色剂附着量为标准的情况为代表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当定影温度上升时,纸张P上的像块的图像浓度也随之上升。在本例中通常的图像形成处理时的实际使用区域的定影温度例如是“约175℃”。而且,当定影温度上升时,例如定影温度为“210℃”时图像浓度成为最大值,成为图像浓度饱和的状态。另外,图像浓度的最大值附近的温度区域是即使定影温度(定影条件)发生变动也几乎不会使图像浓度变化的饱和区域。
在本例中,将在定影条件(定影性)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图像浓度也几乎不变化(成为固定幅度的变动)的状态称为定影性饱和状态。即,在定影性饱和状态中,与实际使用区域中的图像浓度/定影温度的斜率相比其斜率变小。具体地说,在图像浓度的最大值在“210℃”的情况下,在其附近的“200℃~220℃”的温度区域中成为定影性饱和状态。此外,如果成为定影性饱和状态的温度区域在固定的变动幅度的范围内,则既可以设定为比上述范围窄的范围、也可以设定为更宽的范围。
另一方面,当定影温度与定影性饱和状态的温度相比进一步上升时,温度变得过剩,调色剂从纸张分离而产生偏移等图像不良,图像浓度下降。此外,在调色剂附着量为B、C的情况下,与调色剂附着量为A的情况相比图像浓度不同,但是其输出形状与调色剂附着量为A的情况大致相同。
[图像浓度与调色剂附着量的关系例]
图5是表示定影处理时的纸张上的调色剂附着量与图像浓度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纵轴表示图像浓度,横轴表示纸张上的调色剂附着量。粗实线表示将定影条件设定为实际使用区域的Ta的情况,粗虚线表示在实际使用区域的范围内定影条件变动为Tb、Tc的情况。细实线表示将定影条件设定为定影性饱和状态的Td的情况,细虚线表示在定影性饱和状态的范围内定影条件变动为Te、Tf的情况。
如图5所示,当纸张P上的像块的调色剂附着量增加时,像块的图像浓度随之增加。例如,在将定影温度设定为实际使用区域的Ta、调色剂附着量设定为X的情况下,图像浓度成为Da。这里,在由于装置的设置条件等的变化而定影温度从目标的Ta变动为Tb、Tc的情况下,图像浓度大为不同。因此,当将定影温度的变动引起的图像浓度的变动以调色剂附着量进行调整时,有时导致调色剂附着量的调整变得过剩或者不足。
与此相对,在将定影温度设定为定影性饱和状态的Td、调色剂附着量设定为X的情况下,图像浓度成为Db。这里,在由于装置的设置条件等的变化而定影温度从目标的Td变动为Te、Tf的情况下,图像浓度与实际使用区域的情况相比几乎没有变动。即,在定影性饱和状态中,如果确定调色剂附着量,则能够不受定影温度的变动的影响而唯一地确定图像浓度。因此,在本例中,不易受到定影温度的变动的影响,通过利用设为定影性饱和状态的图像浓度来进行正确的调色剂附着量的调整。
[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例]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图6是表示执行调色剂附着量控制模式的情况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调色剂附着量控制模式是例如根据显示在操作显示部70的画面上的模式开始用按钮的选择等来执行的。
如图6所示,在步骤S10中,当控制部50开始调色剂附着量控制模式时,判断是否实施用于确定将像块的图像浓度设为定影性饱和状态的定影条件的定影性饱和状态条件确定处理。例如,控制部50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设置环境或者使用履历等使用条件是否从前次定影性饱和状态条件确定处理时发生变化、或者是否进行了定影部44的更换来判断是否实施定影性饱和状态条件确定处理。这是因为,在使像块的图像浓度饱和的情况下定影温度等定影条件变得过剩,因此产生转印到纸张P上的调色剂像过度溶解而不是附着在纸张P上而是附着在定影部44侧的被称为热偏移的现象,有可能对定影部44带去坏影响。另外,因为需要极力减少定影性饱和状态的定影处理次数。因此,在本例中,只在定影部44的个体差、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使用条件容易变化的情况下实施定影性饱和状态条件确定处理,重新确定成为定影性饱和状态的设定值。例如控制部在更换了定影部的情况下重新设定设定值。控制部50在判断为需要实施定影性饱和状态条件确定处理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在判断为不需要实施定影性饱和状态条件确定处理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0。
在步骤S20中,控制部50实施定影性饱和状态条件确定处理。图7是表示步骤S200的定影性饱和状态条件确定处理时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子流程。如图7所示,在步骤S200中控制部50根据定影性由提供给调色剂的热量来决定的情况,变更定影部44的定影温度、压力(夹持压)、通过定影部44时纸张P的搬送速度等定影条件。定影条件例如设定为像块的图像浓度成为定影性饱和状态那样的值。
在步骤S210中控制部50控制图像形成部10等来将由实体图案构成的像块印刷到纸张P上。在本例中,控制部50例如将黑色的像块印刷到纸张P上。对由二次转印辊34印刷到纸张P上的像块根据在步骤S200中设定的定影条件来实施定影处理。
在步骤S220中,图像浓度传感器120测量由定影部44进行了定影处理的纸张P上的像块的图像浓度,将基于通过测量所获得的受光量的输出值(电压值)输出到控制部50。控制部50获取基于从图像浓度传感器120输出的输出值的像块的图像浓度,将获取到的像块的图像浓度信息存储到存储部72中。控制部50例如能够通过使用表示预先设定的图像浓度与输出值的关系的输出特性曲线来从输出值获得图像浓度。
在步骤S230中控制部50判断是否将预先设定的规定数(例如3~5个)的像块印刷到纸张P。控制部50在判断为将规定数的像块印刷到纸张P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40。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断为没有将规定数的像块印刷到纸张P的情况下回到步骤S200。在步骤S200中,控制部50变更定影条件,根据变更的定影条件来对印刷到纸张P上的像块进行定影处理,测量该像块的图像浓度。重复执行这种处理到印刷规定数的像块为止。
在步骤S240中,控制部50判断为所获取的多个像块的图像浓度中图像浓度最高的定影条件为像块的图像浓度成为定影性饱和状态的定影条件,将该定影条件确定为设为定影性饱和状态时的设定值。另外,作为设为定影性饱和状态的设定值,不仅包含图像浓度的最大值,而且还能够包含该最大值附近的值(参照图4)。即,如果是像块的图像浓度没有随定影条件的变动而大幅变化的范围的定影条件,则能够用作为设定值。将所确定的设定值保存到存储部72中。如果确定了定影性饱和状态的设定值,则回到图6所示的步骤S30。
在步骤S30中控制部50读出保存在存储部72中的设定值,根据所读出的设定值来设定定影部44的定影温度、压力、纸张P的搬送速度等。另外,控制部50在步骤S10中判断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使用条件等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例如将装置使用环境变化前、更换定影部44前使用的设定值从存储部72读出并设定为定影条件。
在步骤S40中,如果控制部50将定影条件设定为设为定影性饱和状态的设定值,则进行附着量调整处理。图8是表示附着量调整处理时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子流程。
如图8所示,在步骤S400中控制部50变更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的像块的调色剂附着量的目标值(以下称为中间转印带上附着量目标值)、或者重新设定。另外,在形成第2个以后的像块的情况下,变更为与前次的像块形成时不同的中间转印带上附着量目标值。例如,控制部50通过参照预先保存有多个中间转印带上附着量目标值的表格来选择规定的中间转印带上附着量目标值进行设定。
在步骤S410中,如果控制部50设定了中间转印带上附着量目标值,则进行用于调整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的像块的调色剂附着量的中间转印带上附着量调整处理。图9是表示中间转印带上附着量调整处理时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子流程。如图9所示,在步骤S411中控制部50变更显影部4的显影电压(图像形成条件)。例如,控制部50通过参照预先保存有多个显影电压的表格来选择规定的显影电压进行设定。
在步骤S412中控制部50根据变更的显影电压来控制显影部4等,并且控制转印部,来使由实体图案构成的像块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在本例中,控制部50例如使黑色等像块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的非图像形成区域。
在步骤S413中,IDC传感器110检测形成在中间转印带8上的像块的调色剂附着量,将基于检测出的调色剂附着量的输出值输出到控制部50。控制部50获取基于从IDC传感器110输出的输出值的像块的调色剂附着量,将获取到的调色剂附着量信息存储到存储部72中。
在步骤S414中,控制部50判断是否将预先设定的规定数(例如3~5个)的像块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控制部50在判断为将规定数的像块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15。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断为没有将规定数的像块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的情况下回到步骤S411。在步骤S411中,控制部50变更显影部4的显影电压,根据变更的显影电压使调色剂附着量与前次不同的像块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重复执行这种处理到转印规定数的像块为止。
在步骤S415中,如果规定数的像块的转印结束,则控制部50根据显影部4的显影电压与通过IDC传感器110检测出的调色剂附着量(输出值)的关系来设定成为所设定的中间转印带上附着量目标值的最优的显影电压。例如,控制部50根据针对每个像块所获得的显影电压以及调色剂附着量计算出近似式,根据计算出的近似式来设定与中间转印带上附着量目标值相对应的显影电压。如果设定了最优的显影电压,则控制部50从子流程进入图8所示的步骤S420。
在步骤S420中,控制部50根据在步骤S415中设定的显影电压来控制显影部4等,由中间转印带使由实体图案构成的像块印刷到纸张P上。在本例中,控制部50例如使黑色的像块印刷到纸张P上。由此,对印刷到纸张P上的像块以在步骤S30中设定的设为饱和状态的定影条件实施定影处理。
在步骤S430中图像浓度传感器120检测由定影部44进行了定影处理的纸张P上的像块的图像浓度,将基于检测出的图像浓度的输出值输出到控制部50。控制部50获取与从图像浓度传感器120输出的输出值相应的像块的图像浓度,将获取到的像块的图像浓度信息存储到存储部72中。控制部50例如通过使用预先设定的图像浓度和输出值的输出特性曲线(近似式)根据从图像浓度传感器120获取到的输出值计算出图像浓度。
在步骤S440中,控制部50判断是否将预先设定的规定数(例如3~5个)的像块印刷到纸张P上。控制部50在判断为将规定数的像块印刷到纸张P上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50。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断为没有将规定数的像块印刷到纸张P上的情况下回到步骤S400。在步骤S400中控制部50变更中间转印带上附着量目标值,获取与变更的中间转印带上附着量目标值相对应的最优的显影电压。重复执行这种处理到印刷规定数的像块为止。
在步骤S450中,控制部50根据中间转印带上附着量目标值与以该目标值印刷的像块的图像浓度的关系来设定最优的中间转印带上附着量目标值。例如,控制部50计算出基于针对每个像块所获得的中间转印带上附着量目标值以及图像浓度的关系性,根据计算出的关系性来获取与设为目标值的图像浓度相对应的中间转印带上附着量目标值。当作为一个例子使用图5进行说明时,当将纸张上调色剂附着量(中间转印带上附着量目标值)设为X时,能够将图像浓度的目标值设定为Db。
在步骤S460中,如果设定为最优的中间转印带上附着量目标值,则控制部50再次执行图9所示的S411~S415的中间转印带上附着量调整处理。由此,能够设定与在步骤S450中获取到的中间转印带上附着量目标值相对应的最优的显影电压,能够将印刷到纸张P上的图像的调色剂附着量调整为目标值。如果设定了显影电压,则控制部50进入图6的步骤S50。
在步骤S50中,控制部50进行定影性调整处理。即,能够将纸张P上的像块的调色剂附着量设定为目标值,因此继续进行调整使得定影温度的偏差也成为正常的值。图10是表示步骤S50的定影性调整处理时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子流程。如图10所示,在步骤S500中控制部50变更定影部44的定影温度。例如控制部50通过参照预先保存了多个定影温度的表格来变更定影部44的定影温度。
在步骤S510中,控制部50控制图像形成部10等将由实体图案构成的像块印刷到纸张P上。在本例中,例如将黑色的像块印刷到纸张P上。接着,控制部50例如将定影条件设定为成为通常的图像形成处理时所使用的实际使用区域的目标值的定影温度。由此,对印刷到纸张P上的像块以设定的定影温度实施定影处理。
在步骤S520中,图像浓度传感器120检测由定影部44进行了定影处理的纸张P上的像块的图像浓度,将基于检测出的图像浓度的输出值(电压值)输出到控制部50。控制部50获取与从图像浓度传感器120输出的输出值相对应的像块的图像浓度,将获取到的像块的图像浓度信息存储到存储部72中。
在步骤S530中,控制部50判断是否将预先设定的规定数(例如3~5个)的像块印刷到纸张P上。控制部50在判断为将规定数的像块印刷到纸张P上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40。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断为没有将规定数的像块印刷到纸张P上的情况下回到步骤S500。在步骤S500中,控制部50变更定影温度,根据变更的定影温度对像块进行定影处理,测量该定影处理的像块的图像浓度。重复执行这种处理到印刷规定数的像块为止。
在步骤S540中,控制部50根据定影温度与图像浓度的关系选择与设为目标值的图像浓度相对应的最优的定影温度进行设定。由此,定影温度的偏差也能够被正确地调整,能够将像块的图像浓度校正为所设定的目标值。此外,在本例中,作为定影条件进行了定影温度的调整,但是除此之外还能够进行定影部44的夹持压、搬送速度的调整。
如以上所说明,根据第1实施方式,设定为将图像浓度设为定影性饱和状态的定影条件来执行调色剂附着量控制模式,因此能够不受定影部44的定影性变动的影响而正确地校正调色剂附着量。由此,能够防止调色剂附着量过多导致的定影分离不良等、调色剂附着量不足导致的浓度不均匀等图像不良。另外,不需要光泽度传感器的定影控制,能够削减成本、并且能够实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小型化。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转印部、定影部44的工序的变动不是全部都由本发明的调色剂附着量控制模式来进行,而是在纸张P上的图像的调色剂附着量的检测、对定影性有影响的因子变化时等进行调色剂附着量控制模式,通常使用时进行利用了中间转印带8的调色剂附着量控制。由此,能够抑制废纸(waste paper)的产生、生产率的下降。
另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在调色剂附着量控制模式的定影性饱和状态条件确定处理中,在更换定影部44时个体差的变化、图像形成条件使用条件有变化的情况下进行定影性饱和状态的设定,因此能够减少定影性过剩的状态。由此,能够避免调色剂过度溶解而调色剂不是附着在纸张P上而是附着在定影部44侧的偏移。
<第2实施方式>
在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不利用中间转印带8地执行调色剂附着量控制模式的情况。此外,其它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结构、动作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共用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的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以下,参照图6说明执行第2实施方式的附着量控制模式的情况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例。图6所示的步骤S10、S20、S30、S50的动作是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动作,因此简单地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6所示的步骤S10中,控制部50判断是否实施用于确定像块的图像浓度成为定影性饱和状态的定影条件的定影性饱和状态条件确定处理。控制部50在判断为需要实施定影性饱和状态条件确定处理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在步骤S20中,控制部50实施定影性饱和状态条件确定处理,设定定影部44的定影条件使得图像浓度成为定影性饱和状态。
如果将定影条件设定为定影性饱和状态的设定值,则控制部50进行附着量调整处理。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附着量调整处理时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子流程。如图11所示,在步骤S600中控制部50变更显影部4的显影电压。
在步骤S610中,控制部50根据变更的显影电压来控制显影部4等,在图像形成部10等中将由实体图案构成的像块印刷到纸张P上。由此,对印刷在纸张P上的像块以在步骤S30中设定的定影条件实施定影处理。
在步骤S620中,图像浓度传感器120检测由定影部44进行了定影处理的纸张P上的像块的图像浓度,将基于检测出的图像浓度的输出值输出到控制部50。控制部50获取基于从图像浓度传感器120输出的输出值的像块的图像浓度,将获取到的像块的图像浓度信息存储到存储部72中。
在步骤S630中,控制部50判断是否将预先设定的规定数(例如3~5个)像块印刷到纸张P上。控制部50在判断为将规定数的像块印刷到纸张P上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40。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断为没有将规定数的像块印刷到纸张P上的情况下回到步骤S600。在步骤S600中,控制部50变更显影电压,根据变更的显影电压对印刷到纸张P上的像块进行定影处理,测量该定影处理的像块的图像浓度。重复执行这种处理到印刷规定数的像块为止。
在步骤S640中,控制部50根据显影部4的显影电压与以该显影电压印刷的像块的图像浓度的关系来设定最优的显影部4的显影电压。例如,控制部50根据针对每个像块所获得的显影电压以及图像浓度计算出近似式,使用计算出的近似式来获取与设为目标值的图像浓度(调色剂附着量)相对应的最优的显影电压。由此,能够在纸张P上获得设为目标值的最优的调色剂附着量。
回到图6,在步骤S50中如果控制部50在附着量调整处理中设定了最优的显影电压,则进行在图10的S500~S540中说明的定影性调整处理。
如以上所说明,根据第2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设定为将图像浓度设为定影性饱和状态的定影条件来执行调色剂附着量控制模式,因此能够不受定影部44的定影性的影响而正确地校正调色剂附着量。由此,能够防止调色剂附着量过多导致的定影分离不良等、调色剂附着量不足导致的浓度不均匀等图像不良。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包括在不超出本发明精神的范围内对上述的实施方式加以各种变更的内容。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选择了调色剂附着量控制模式时求出将定影条件设为定影性饱和状态时的设定值,但是不限于此。例如,还能够通过实验来获取成为定影性饱和状态的最优设定值或根据过去的使用条件等来预测成为定影性饱和状态的最优设定值,在出厂前将这些设定值预先存储到存储部72。由此,在使用使用条件变化少的图像形成装置来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像块的图像浓度成为饱和状态,能够进行正确的调色剂附着量的调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中间转印带8上的附着量调整处理中调整显影部4的显影电压来进行了形成在纸张P上的像块的调色剂附着量的校正,但是不限于此。例如,还能够通过调整带电部2中的电压或者电流、曝光部3中的电压或者电流、以及二次转印辊34等转印部中的电压或者电流的至少一个以上的图像形成条件来进行调色剂附着量的校正。
Claims (9)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图像形成部,将作为调色剂像的像块形成在纸张上;
定影部,使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的所述像块定影到所述纸张上;
浓度检测部,检测所述纸张上的通过所述定影部所定影的所述像块的图像浓度;以及
控制部,根据通过所述浓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像块的图像浓度的检测结果来校正调色剂附着量,
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校正中,以所述像块的图像浓度成为饱和状态的方式设定所述定影部的定影条件,根据所述检测部检测通过所设定的所述定影条件所形成的像块的图像浓度的检测结果来进行调色剂附着量的校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定影部使多个像块以不同的定影条件定影,将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多个所述像块的图像浓度中该图像浓度成为最大值或者该最大值附近的值时的定影条件设为在设为所述饱和状态时的设定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从前次的所述设定值的设定时起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重新设定所述设定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更换了所述定影部的情况下重新设定所述设定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用于将所述像块的图像浓度设为饱和状态的定影条件的设定值是预先设定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条件是定影温度、压力以及通过所述定影部时的纸张的搬送速度中的至少一个以上的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带电部、显影部、曝光部以及转印部,
所述控制部通过调整所述带电部中的电压/电流、所述显影部中的显影电压、所述曝光部中的电压/电流、以及所述转印部中的电压/电流中的至少一个以上的条件来校正形成在纸张上的像块的调色剂附着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承载调色剂像的像承载体,
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附着量检测部,该附着量检测部检测形成在所述像承载体上的像块的调色剂附着量,
所述控制部在根据通过所述附着量检测部检测出的像块的调色剂附着量来设定了图像形成条件之后,根据通过设定的该图像形成条件所形成的像块的图像浓度来进行调色剂附着量的校正使得所述像承载体上的调色剂附着量成为所设定的目标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进行了所述调色剂附着量的校正之后,根据通过多个定影条件所形成的多个像块的图像浓度的检测结果来设定所述定影部的定影条件使得像块的图像浓度成为所设定的目标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25558A JP5954344B2 (ja) | 2014-02-13 | 2014-02-13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4-025558 | 2014-02-1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49985A CN104849985A (zh) | 2015-08-19 |
CN104849985B true CN104849985B (zh) | 2017-06-23 |
Family
ID=53774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73980.2A Active CN104849985B (zh) | 2014-02-13 | 2015-02-12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91962B2 (zh) |
JP (1) | JP5954344B2 (zh) |
CN (1) | CN10484998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980441B2 (ja) * | 2017-07-28 | 2021-12-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8549202B (zh) * | 2017-12-29 | 2021-01-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广义预测控制的复印机碳粉供应控制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49885A (ja) * | 2001-11-16 | 2003-05-21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7232973A (ja) * | 2006-02-28 | 2007-09-13 | Canon Finetech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706293B2 (ja) * | 2005-03-22 | 2011-06-22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2681387A (zh) * | 2011-03-16 | 2012-09-19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3492955A (zh) * | 2011-09-06 | 2014-01-01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47208B2 (ja) | 2004-12-13 | 2009-10-2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値の設定方法 |
JP4701769B2 (ja) * | 2005-03-18 | 2011-06-1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方法 |
JP2007199466A (ja) | 2006-01-27 | 2007-08-09 | Ricoh Printing Systems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501904B2 (ja) * | 2006-07-06 | 2010-07-14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の制御方法 |
JP5262500B2 (ja) * | 2008-09-19 | 2013-08-1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14
- 2014-02-13 JP JP2014025558A patent/JP5954344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1-23 US US14/604,062 patent/US9291962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2-12 CN CN201510073980.2A patent/CN10484998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49885A (ja) * | 2001-11-16 | 2003-05-21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706293B2 (ja) * | 2005-03-22 | 2011-06-22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7232973A (ja) * | 2006-02-28 | 2007-09-13 | Canon Finetech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2681387A (zh) * | 2011-03-16 | 2012-09-19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3492955A (zh) * | 2011-09-06 | 2014-01-01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49985A (zh) | 2015-08-19 |
JP2015152727A (ja) | 2015-08-24 |
JP5954344B2 (ja) | 2016-07-20 |
US9291962B2 (en) | 2016-03-22 |
US20150227093A1 (en) | 2015-08-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908989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2008141341A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KR19990063550A (ko) | 카트리지가 탈착식으로 장착된 화상 형성 장치 | |
JP2007148080A (ja)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
JP4894489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 |
US8126343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density contro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US11245796B2 (en) | Mixed-color characteristic correcting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ixed-color characteristic correction method | |
JP200716399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4849985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459151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9182701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density control | |
US8594542B2 (en) | Image control for detecting an adjustment pattern and generating an edge detection signal | |
JP585792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896702B2 (ja) | 画像読取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KR100883877B1 (ko) | 화상 처리 장치, 화상 판독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 |
JP2005003830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211207B2 (ja) | 露光手段の光量補正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117005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827613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0046561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404039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
JP2007148079A (ja) | トナー濃度調整装置及びトナー濃度調整方法 | |
JP2006259599A (ja) | 画像形成方法 | |
JP202010655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76128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