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61291A - 具有快开侧盖的渔线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快开侧盖的渔线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61291A
CN103461291A CN2013102213239A CN201310221323A CN103461291A CN 103461291 A CN103461291 A CN 103461291A CN 2013102213239 A CN2013102213239 A CN 2013102213239A CN 201310221323 A CN201310221323 A CN 201310221323A CN 103461291 A CN103461291 A CN 1034612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cover
cage knob
locking rod
hole
incorpor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213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61291B (zh
Inventor
玄光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yo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yo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06011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366085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201300469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492199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Doyo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yo Enginee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61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612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612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612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92Frame details
    • A01K89/01921Frame disassembly features
    • A01K89/01923Rotated joi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为了线轴等的拆装具有能开关侧盖的渔线轮,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其构成采纳用一手操作推动锁钮能使侧盖开放的快开系统,另外在侧盖的开放状态下,锁钮的把持部维持突出的状态,钓鱼人能自觉地关上侧盖,则在钓鱼中可以防止侧盖被打开的情况,即能一手操作的具有快开侧盖的渔线轮。

Description

具有快开侧盖的渔线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了线轴等的拆装具有能开关侧盖的渔线轮,
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其构成采纳用一手操作推动锁钮能使侧盖开放的快开系统,
另外,当安装部的钩住部和锁钮的钩住体结合时能维持开放状态,并依靠弹性手段当锁钮的锁止杆和锁紧孔结合时能维持闭锁状态,
进而,在侧盖的开放状态下,锁钮的把持部维持突出的状态,钓鱼人能自觉地关上侧盖,则在钓鱼中可以防止侧盖被打开的情况,即能一手操作的具有快开侧盖的渔线轮。
背景技术
在利用渔线轮或鼓式轮(bait reel)的钓鱼中,通过抛竿投掷带饵的鱼钩,抛竿时可能会发生鱼线纠缠的情形,因此产生对此需要整理的情况,
又在抛竿时带饵的鱼钩被投掷完成的状态下,缠绕鱼线的线轴由于惯性的作用继续旋转,由此会发生鱼线重叠纠缠的炸线(backlash)情况,因此产生需要调整用于防止炸线的刹车系统的制动力等,
根据各种需求,有必要打开结合在渔线轮框架的侧盖,并且有必要维持闭锁状态的鲁棒性。
关于此种侧盖的开关方式,本发明的申请人曾经提出过注册专利第10-0320405号(2001年12月28日)[钓鱼用双轴承渔线轮的侧盖拆装结构]。
所述注册专利不使用工具就用手能拆装,可迅速容易地进行零件的交换或操作等,其提供坚固的侧盖组装状态,并以一触式操作在渔线轮本体可以组装或拆解侧盖的优点。
可是,因为所述注册专利采用在执行实际开放的侧盖上所具备的按钮方式,在钓鱼当中由于自觉或不自觉的按住动作,具有侧盖可能被开放的问题。
另外,也是本发明的申请人曾有提出过注册实用新型第20-0345067号(2004年03月04日)[钓鱼用渔线轮侧盖的锁住装置]。
所述实用新型采用确实的锁住作用而安全,使得初学者也可容易使用,具有结构简单而生产性优好、高耐久性的特征,
其优点是锁住状态可由声音正确地确认,并可以获得确实的锁住状态,亦在锁住状态下弹簧的弹性力起作用具有维持安全状态的效果,同时在结构上几乎不发生故障,使用方便,且组装方便,不仅提高生产性而且还提高耐久性,不易发生故障而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等有益效果。
可是,所述实用新型也存在由于不自觉的按住动作会发生不必要开放的危险状况。
接着是本发明的申请人提出的注册实用新型第20-0426604号(2006年09月08日)[钓鱼用双轴承渔线轮的侧盖拆装装置]。
所述实用新型提供操作简单,并能稳定地执行侧盖的分离及结合动作的钓鱼用双轴承渔线轮的侧盖拆装装置,
具体地说,具有使线轴旋转地安装的渔线轮框架,在所述渔线轮框架的侧面组装侧盖,对用于分离及结合所述侧盖的钓鱼用双轴承渔线轮的侧盖拆装装置而言,其构成包含:形成在所述侧盖内部,在中央具有停止孔,在前端周围面形成倾斜面的轴套;以贯穿所述渔线轮框架及侧盖的状态向左右移动,选择性地插入所述轴套停止孔的棒;以及套入所述棒弹性地支持左右移动的弹簧。
可是如所述实用新型一样在实际开关的侧盖的相对边部位设置有手柄(在注册公报以‘棒’来表示)拉紧部位,就有使用双手开放侧盖的不便性。
发明内容
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对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快开侧盖结构,提供用一手拉起转换成解锁状态的锁钮,来提供当安装部的钩住部和锁钮的钩住体结合时能维持开放状态,并依靠弹性手段当锁钮的锁止杆和锁紧孔结合时能维持闭锁状态的,即采用快开系统的渔线轮。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侧盖的开放状态,锁钮的把持部维持突出的状态,钓鱼人能自觉地关上侧盖,则在钓鱼中可以防止侧盖被打开的情况,即能一手操作的具有快开侧盖的渔线轮。
进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拉起锁钮的锁止杆从确保锁住状态的锁紧孔分离,转换成解锁状态后,将钩住体变位使得钩住体结合于安装部的钩住部,为了维持解锁状态,具有能使锁钮的钩住体上升下降的多种上升下降变位手段的,即能一手操作的具有快开侧盖的渔线轮。
同时,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安装部具有间隙以确保对锁钮把持部的轻松接近性,即包含快开系统的渔线轮。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将构成锁钮的锁止杆以第1锁止杆同时具有锁紧孔的孔部件本身以第2锁止杆构成,在左右两侧只要拉起第1或第2锁止杆解锁时,能使第1侧盖开放的具有快开系统的渔线轮。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作为用于防止第1侧盖的任意开放及显示解锁状态的补助装置,在锁止杆采用螺丝接合部,解开公母螺丝部,拉起锁止杆能使第1侧盖开放,即使在锁住时锁紧孔和锁住前端结合在一起,不结合公母螺丝部时锁钮的把持部露出在侧盖外侧,由此补强钓鱼人能确认此事可以完全结合的具有快开系统的渔线轮。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完成如上所述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快开侧盖的渔线轮是包含:
框架;
安装在所述框架的主轴;
设置在所述主轴并缠绕鱼线的线轴;
具备在所述框架的侧面,用于分离所述线轴并能开放的第1侧盖;
配置在所述第1侧盖的相对边并结合于所述框架的第2侧盖;以及包含
形成在所述第1侧盖并包含钩住部和进退孔的安装部、
沿着所述安装部的进退孔做进退的锁止杆、与所述锁止杆连接并包含在第1侧盖开放时结合于钩住部的钩住体的锁钮、
与所述锁止杆的端部结合并具备在所述框架或第2侧盖的锁紧孔、和
使所述锁钮的锁止杆在结合于所述锁紧孔的方向发挥弹性而结合于所述锁钮的弹性手段
的快开系统所构成。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快开侧盖的渔线轮是包含:
框架;
安装在所述框架的主轴;
设置在所述主轴并缠绕鱼线的线轴;
具备在所述框架的侧面,用于分离所述线轴并能开放的第1侧盖;
配置在所述第1侧盖的相对边并结合于所述框架的第2侧盖;以及包含
形成在所述第2侧盖并包含钩住部和进退孔的安装部、
沿着所述安装部的进退孔做进退的锁止杆、与所述锁止杆连接并包含在第1侧盖开放时结合于钩住部的钩住体的锁钮、
与所述锁止杆的端部结合并具备在所述第1侧盖的锁紧孔、和
使所述锁钮的锁止杆在结合于所述锁紧孔的方向发挥弹性而结合于所述锁钮的弹性手段
的快开系统所构成。
同时,在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快开侧盖的渔线轮
所述锁钮的钩住体具有上升下降的变位手段,
所述锁钮包含把持部,所述安装部最好具有确保手指投入把持部的间隙。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渔线轮包含旋转所述锁钮使所述第1侧盖开关所述框架侧面的锁住手段而构成,
所述锁住手段,其特征是包含:结合于锁钮并做横方向摇摆运动的把持部;以及
内置在所述锁钮,在所述把持部完成一方向的摇摆运动时,强制其完成状态,使把持部的摇摆运动以一步完成的方式形成的弹性支持手段而构成。
而且,在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快开侧盖的渔线轮
所述把持部是由握紧部,连接于握紧部的头部,在头部的两侧端部突出形成的摇摆轴,和所述头部的内侧面突出形成的钩住突起所构成,
所述弹性支持手段,其特征是包含接触所述钩住突起并具备向外侧方向发挥弹性力的接触部的板弹簧而构成。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快开侧盖的渔线轮,所述弹性支持手段的特征是包含结合于与所述板弹簧的接触部连接的支持部并向外侧方向弹性支持的螺旋弹簧所构成。
同时,在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快开侧盖的渔线轮,在所述锁钮及所述第1侧盖包含可以收容所述把持部的陷入形态收容槽而构成,
所述把持部的特征是被收容在所述收容槽时防止所述锁钮的旋转构成锁住状态。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快开侧盖的渔线轮是包含:
框架;
安装在所述框架的主轴;
设置在所述主轴并缠绕鱼线的线轴;
具备在所述框架的侧面,用于分离所述线轴并能开放的第1侧盖;
配置在所述第1侧盖的相对边并结合于所述框架的第2侧盖;以及包含
形成在所述第1侧盖并包含进退孔的第1安装部、
形成在所述第2侧盖并包含进退孔的第2安装部、
沿着所述第1安装部的进退孔做进退的第1锁止杆和沿着所述第2安装部的进退孔做进退的第2锁止杆所构成的锁钮、
具备在第1锁止杆或第2锁止杆端部的锁住前端、
具备在第2锁止杆或第1锁止杆的锁紧孔、和
使所述锁住前端和所述锁紧孔结合的方向发挥弹性而结合于所述锁钮的第1及第2锁止杆的弹性手段
的快开系统所构成。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快开侧盖的渔线轮是包含:
框架;
安装在所述框架的主轴;
设置在所述主轴并缠绕鱼线的线轴;
具备在所述框架的侧面,用于分离所述线轴并能开放的第1侧盖;
配置在所述第1侧盖的相对边并结合于所述框架的第2侧盖;以及包含
形成在第1侧盖或第2侧盖并包含进退孔及进退孔周面的母螺丝部的安装部、
沿着所述安装部的进退孔做进退,并具有结合于所述安装部的母螺丝部的公螺丝部,具备在第1或第2侧盖外侧露出的把持部的锁止杆所构成的锁钮、
具备在所述锁止杆端部的锁住前端、
具备在第2或第1侧盖并与所述锁住前端结合的锁紧孔、和
使所述锁住前端和所述锁紧孔结合的方向或是分离的方向发挥弹性而结合于所述锁止杆的弹性手段
的快开系统所构成。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渔线轮提供用一手拉起转换成解锁状态的锁钮,当安装部的钩住部和锁钮的钩住体结合时能维持开放状态,并依靠弹性手段当锁钮的锁止杆和锁紧孔结合时能维持闭锁状态,又在侧盖的开放状态,锁钮的把持部维持突出的状态,钓鱼人能自觉地关上侧盖,则在钓鱼中可以防止侧盖被打开的情况,进而拉起锁钮的锁止杆从确保锁住状态的锁紧孔分离,转换成解锁状态后,将钩住体变位使得钩住体结合于安装部的钩住部,为了维持解锁状态,提供能使锁钮的钩住体上升下降的多种上升下降变位手段,同时提供具有间隙以确保对锁钮把持部的轻松接近性的安装部,结果可以提供能一手操作的快开侧盖。
进而本发明是将构成锁钮的锁止杆以第1锁止杆同时具有锁紧孔的孔部件本身以第2锁止杆构成,在左右两侧只要拉起第1及第2锁止杆中的任一个,就能解锁,能使第1侧盖开放,又作为用于防止第1侧盖的任意开放及显示解锁状态的补助装置,在锁止杆采用螺丝接合部,解开公母螺丝部,拉起锁止杆能使第1侧盖开放,即使在锁住时锁紧孔和锁住前端结合在一起,不结合公母螺丝部时锁钮的把持部露出在侧盖外侧,由此可以提供补强钓鱼人能确认此事可以完全结合的快开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快开侧盖的渔线轮的重要部分斜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快开侧盖的渔线轮的重要部分动作状态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变形例的具有快开侧盖的渔线轮的重要部分图面。
图4至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钓鱼用渔线轮的动作区分图。
图7及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钓鱼用渔线轮的动作状态说明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钓鱼用渔线轮的分解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寿命。
本发明可以实施多种变形,亦可以采取各种形态,故对执行例(样态,aspect)(或实施例)在本文进行详细的说明。但这并不是将本发明限定于特定的掲示形态,应该以包含在本发明的思想及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等效物以及替代物来理解才行。
在各图面,相同的参考符号,尤其是十位及个位数,或者是十位、个位及英文字母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具有相同或类此功能的部件,在无其他备注时图面的各参考符号所指示的部件应该以符合这种基准的部件来理解。
另外,在各图面考量理解的方便等将构成因素表现的过于放大(或变厚)或缩小(或变薄),或简单的变现,但由此解释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说明特定执行例(样态,aspect)(或实施例)而使用的,并不是要限制本发明。单数的表现在上下文中没有明确的指示其意义,包含复数的表现。理所当然,在本申请中,‘包含’、‘或’、‘形成’等的术语是要指示在说明书中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构成因素、部件或由此组合的存在,并不是要预先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他特征、数字、步骤、构成因素、部件或由此组合的存在或附加的可能性。
没有其他定义的条件下,包含技术或科学术语,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术语具有相同的意义。通常使用并与字典定义相同的术语,应解释为与相关技术的上下文具有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在本申请中没有明确的定义时,不应解释为理想或过度形式的意义。
在本说明书记载的‘第1’‘第2’等只是为了区分相互不同的构成因素而已,并不受限于制造的顺序,在发明的详细说明和权利要求书中其名称可能不会一致。
首先,如图1的上部点划线圆内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快开侧盖的渔线轮R包含框架F,安装在所述框架的主轴A,设置在所述主轴缠绕鱼线的线轴Sp,用于旋转所述线轴的摇臂H,以及用于组装及分解线轴等用途的第1侧盖Sc所构成。
本发明是在第1侧盖Sc上安装构成本发明核心的快开系统Q的情形(图1的上部左侧点划线圆内的安装地点‘P1’)以外,考虑在第1侧盖Sc的另一边配置的第2侧盖Sc’(图1的上部中央点划线圆内的安装地点‘P2’)上安装快开系统Q的情形,虽然公知的渔线轮不能分离,为了方便起见在框架F的另一侧面具备的部分称为‘第2侧盖’来区分。
在第1侧盖Sc上安装快开系统Q的‘第1实施例’的情形(图1的上部中央点划线圆内显示‘第2实施例’事项以外,在图1及图2的图面均显示第1实施例),
快开系统Q包含安装部51,锁钮53,锁钮的锁止杆53A结合的锁紧孔55,以及为使所述锁钮的锁止杆在结合所述锁紧孔的方向上发挥弹性作用而结合于所述锁钮的弹性手段57所构成。
此种弹性手段是除了螺旋弹簧以外,可以变更为能收缩及复原的硅或人造橡胶等多种素材及形象的弹性体。
‘第1实施例’的快开系统Q是安装部具备在第1侧盖Sc上,锁紧孔55具备在框架F,锁钮53的长度就有那么短,在第1侧盖Sc向摇臂H相反方向拉起锁钮的把持部后做上升下降来进行第1侧盖的开放动作,反而,
‘第2实施例’的快开系统Q是安装部具备在第2侧盖Sc’上,锁紧孔55具备在第1侧盖Sc上,锁钮53m的长度具有穿越两侧盖配置的长度,在第2侧盖Sc’向摇臂H方向拉起锁钮的把持部后做上升下降来进行第1侧盖的开放动作方面相互不同。
根据需要可以变更‘第1实施例’将锁紧孔配置在第2侧盖,锁钮的长度形成很长。
以下,以‘第1实施例’的快开系统Q为主,进而锁紧孔配置在框架F的形态进行说明,但这些构成将配置位置、大小和形象适当地变更后可直接适用在第2实施例等,所以下面的说明不应利用为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第1实施例’的快开系统Q中,所述安装部51形成在第1侧盖Sc,并包含钩住部51a和进退孔51b,
更进一步,在锁钮53的把持部53C具备有确保手指投入的间隙51c。
接着,锁钮53包含:沿着所述安装部51的进退孔51b进退的锁止杆53A;和与所述锁止杆53A连接,在第1侧盖Sc开放时结合于钩住部51a的钩住体53B,还包含把持部53C。
所述锁钮是以一体形成,但根据需要亦可由组装多数零件的形态来构成。
接着,锁紧孔55与所述锁止杆53A的端部,即与锁住前端54结合,并具备在所述框架F(‘第1实施例’时)或第2侧盖Sc’(‘第1实施例’的变更例时)上。另外亦可配置在第1侧盖Sc(‘第2实施例’时)上。这些锁紧孔直接形成在框架等或是形成在单独的部件,即孔部件55A上,此孔部件可以安装在框架等。所谓‘孔’(hole)的概念只是代表对应公部件锁止杆端部的母部件,其语义所代表的形象不应限制本发明的解释。
接着,弹性手段是为使所述锁钮53的锁止杆53A在结合所述锁紧孔55的方向上发挥弹性作用而结合于所述锁钮。在图中弹性手段是以螺旋弹簧57构成,使其一端结合于锁止杆53A,尤其是连接槽53a渐渐缩小形成连接环57a,另一端被具备安装部51的第1侧盖Sc的内侧壁结合部Sc1支持(见图2[B])。
为了从图2[A]的第1侧盖Sc闭锁状态转换成开放状态,
在第1侧盖Sc和锁钮53的把持部53C之间形成的间隙51c投入手指等向右侧(以图面基准)拉起锁钮53时,
具有结合于锁止杆53A上连接槽53a的连接环57a的螺旋弹簧57在构成安装部的第1侧盖内部收缩,
锁钮的锁止杆(53A)左侧端部自从孔部件55A的锁紧孔(55)分离就形成能分离第1侧盖的状态。
为了固定锁止杆53A和锁紧孔55的分离状态继续下降锁钮53时,
锁钮的钩住体53B附着结合在安装部51的进退孔51b下方的钩住部51a,
钓鱼人用一手可以解锁锁钮53,在此状态再用一手施压操作第1侧盖Sc
可从框架分离由于框架F和第1侧盖Sc的特定结合结构尚维持结合状态的第1侧盖,此时第1侧盖从框架完全分离或以偏向于一侧的开方轴为中心悬挂摆动,变成用防止第1侧盖遗失的连接线悬挂的状态。
这种锁钮的钩住体和安装部的钩住部的结合是安装部51进退孔51b的截面积比锁止杆53A的截面积大,
为使锁钮稳定的向右移动,具有与进退孔51b的截面积及形象对应的截面积及形象(在截面积为圆的形态,切断两侧对称的弧形象部位,具有类似椭圆的形态)的钩住体53B的引导杆53b脱离进退孔时,
相对的,截面积小的锁止杆53A在进退孔51b变成可以摇动的状态,
在锁止杆53A和锁紧孔(55)结合的状态下锁止杆形成轴线X(见图2[A]),向脱离轴线X的方向(在图2是下面方向)移动时(向安装部的钩住部和锁钮的钩住体结合的方向移动时),
可以固定第1侧盖的开放状态。
向安装部的钩住部和锁钮的钩住体结合的方向移动锁钮53的状况(可以向对轴线“X”的任意径向方向移动)可以用‘上升下降’来表示,
安装部51的进退孔51b的截面积由于与锁止杆53A的截面积相差形成隔离部D(见图2[B]的右侧点划线圆内的概略性截面图),可以作为锁钮的钩住体的一种‘上升下降变位手段’。
例如,除了隔离部D以外,‘上升下降变位手段’是将形成把持部53C及钩住体53B的块体与锁钮53分离,对于锁钮可以上升下降所述块体,并可以用多种弹性部件使块体复位的形态构成。
经维修或交换鱼线,调整刹车系统的制动力后,将第1侧盖再复位到框架结合后,
将锁钮53的钩住体53B上升从安装部的钩住部51a分离时,由于弹性手段锁钮53的锁止杆53A端部再结合于锁紧孔(55)而回到锁住状态。
使用者在第1侧盖的开放状态(甚至在第1侧盖结合于框架的状态),由于锁钮的把持部53C突出,容易认知锁钮没有完全维持锁住状态,由此可以进行无过失的锁住。
另外,根据需要在锁钮的锁止杆和钩住体之间不是采用如图所示的台阶结构而是采用倾斜部,从解锁状态到锁住状态移动锁钮时,尽管截面积相对小的锁止杆53A和截面积相对大的引导杆53b的相差,
可更容易的进行引导杆53b向安装部的进退孔51b的再进入。
另外,如图4至图9所示,本发明将所述锁钮变形,使得所述第1侧盖和所述锁钮用一个结合体(以下称为盖组合体)来实现,使所述第1侧盖覆盖所述框架的侧面全部,可以形成根据锁钮的变位使盖组合体开关所述框架的侧面。
为此,如图4至图6所示,本发明包含将所述变形的锁钮31旋转使得所述盖组合体30开关所述开口部12的锁住手段而构成。
所述盖组合体的锁住及解锁,如图6所述,是通过具备在所述锁钮31的结合突起33和具备在所述框架10的结合部13,并与所述结合突起33连接的对应部件13a而构成。
所述结合突起33及对应部件13a的形态、个数及形成位置不受限制,可以以多种形态构成,若是本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可充分地预测实施,所以应不受限于本说明书。
如图4至图6所示,本发明的锁住手段是为使使用者容易执行所述锁钮31的旋转,即锁住及解锁,包含:
结合于锁钮31并做横方向摇摆运动的把持部34;和
内置在所述锁钮31,在所述把持部34完成一方向的摇摆运动时,强制其完成状态,使把持部34的摇摆运动以一步完成的方式完成的弹性支持手段而构成。
所述把持部34向外侧方向做摇摆运动,因此使用者把持所述把持部34后,旋转把持部34,可以执行锁钮31的锁住及解锁。
而且所述把持部34要做横方向的摇摆运动,所述把持部34是由握紧部34A,连接于握紧部34A的头部34C,和在头部34C的两侧端部突出形成的摇摆轴34B所构成,
在所述锁钮31的外侧面具备有铰链结合于所述摇摆轴34B的结合槽(未图示)。
而且所述把持部34配合钓鱼用渔线轮的轻薄短小化的趋势,以陷入的形态结合于所述锁钮31,在握紧部34A的一侧最好具备使用者能插入手指的投入槽。
此时,所述把持部34以只陷入于所述锁钮31的形态结合时,在没有展开把持部34的状态下,使用者以手掌等对锁钮31施压旋转时完成锁钮31的旋转,可能发生盖组合体被分离的问题。
尤其在海如船上钓鱼,使用者在不平坦的钓鱼环境中钓鱼时,使用者用双手操作钓鱼竿的情况很多,
此时,钓鱼中使用者以手掌等对整个所述锁钮31施压旋转时,在使用者不需要的情况下所述盖组合体被分离的问题存在。
对此,本发明设计将所述把持部34陷入于所述盖组合体成一体,由此符合轻薄短小的趋势,并防止了锁钮31的无防备旋转。
为此,如图7至图9所示,在所述锁钮31及所述第1侧盖32上具备了可以收容所述把持部34的陷入形态收容槽31a,32A。
因此,在所述把持部34被收容在所述收容槽31a,32A的状态,即在所述把持部34合拢的状态下,所述把持部34被所述第1侧盖32钩住,由此防止所述锁钮31的旋转而形成锁钮31的锁住状态。
而且,如上所述在极端的钓鱼环境中使用者在操作把持部34的合拢、展开时可能发生不能继续把持的情况,
还有根据情况需要维持所述把持部34的合拢、展开的状态,本发明通过所述弹性支持手段强制把持部34摇摆运动的完成状态,可以图谋使用者的便利性。
为此,本发明的弹性支持手段是如图9所示,以复数个弹性体来实现所述把持部34的一步完成的方式,
首先在所述把持部34的头部34C内侧面具备突出形成的钩住突起34a,
所述弹性支持手段的特征是包含接触所述钩住突起34a并具备向外侧方向发挥弹性力的接触部37A的板弹簧37而构成。
所述板弹簧37包含与所述接触部37A连接的支持部37B,所述接触部37A和所述支持部37B之间形成弹性曲折部37C。
因此,在所述把持部34的摇摆运动中所述钩住突起34a对所述接触部37A以弹性力的反对方向施压形成摇摆,
摇摆运动完成时由所述板弹簧37的弹性力所述接触部37A对所述钩住突起34a的端部施压使得把持部34不能向反对方向摇摆,
由此使用者可以继续维持把持部34的合拢、展开状态,即锁住及解锁(尤其是解锁状态)而非常方便。
另外所述钩住突起34a的边缘部旋转一定间隔时,所述板弹簧37的接触部37A对所述钩住突起34a的旋转相反方向的端部通过弹性力施压,因此使用者只靠瞬间施压可容易地执行把持部34的锁住及解锁。
而且所述板弹簧37是通过弹性曲折部37C确保弹性力,
所述支持部37B单纯固定在所述锁钮31的状态下,经常执行把持部34的摇摆(锁住及解锁)时,所述弹性曲折部37C向相反方向展开,可能会降低弹性力。
对此本发明采用结合于所述支持部37B,向外侧方向弹性支持板弹簧37的螺旋弹簧38。
为了结合所述螺旋弹簧38,在所述支持部37B具备结合孔37d,所述螺旋弹簧38的末端部夹入所述结合孔37d,或是
如图9所示,所述支持部37B和弹性曲折部37C可能是以夹入所述螺旋弹簧38间隙的形态结合。
而且为了固定所述螺旋弹簧38和所述板弹簧37于所述锁钮31上,螺钉部件39贯穿所述螺旋弹簧38的中空及所述结合孔37d结合于具备在锁钮31的螺丝孔(未图示)。
接着,本发明为了限制锁钮31的过度旋转,并旋转完成后维持完成状态,使得使用者容易地执行盖组合体的分离及结合,采用了维持手段。
所述维持手段是在图7及图8的下部,如概略显示盖组合体结合关系的放大投影图所示,包含:形成在所述第1侧盖32的开口部周围,向内侧方向受弹性支持的球部件32b;以及
具备在所述锁钮31,形成使得对应所述结合突起33和所述对应部件13a的结合及解开位置,并使所述球部件32b插入的旋转槽31b所构成。
所述锁钮31是由外粉体31A和内分体31B结合而构成,所述旋转槽31b形成在所述锁钮31内分体31B的端部,当所述锁钮31旋转时内分体31B的端部对所述球部件32b向外侧方向施压达到旋转,
然后,到达其他旋转槽31b时所述球部件32b受内侧方向的弹性支持,可以防止锁钮31的过度旋转,维持锁钮31的维持状态。
为了所述球部件32b的横向移动,在所述第1侧盖的内侧面最好形成弹性支持所述球部件32b的弹性体32d所插入的插入孔32b。
在图中虽然显示螺旋弹簧类的弹性体32d插入在插入孔32b,但这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凡是发挥弹性力的所有弹性体可以实现所述维持手段,在本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可充分地预测实施,由此不应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解释。
接着,在重要概略图图3[A]中,在第1或第2侧盖Sc,Sc’两侧分别具备第1及第2锁止杆53A,53A’,其构成使得拉起任一锁钮的把持部53C就可开放第1侧盖Sc,即显示大幅度增进便利性的变形渔线轮。
这种变形渔线轮在第1侧盖Sc具备第1安装部51,在第2侧盖Sc’具备第2安装部52,在各安装部具备进退孔51b。
具有结合于各安装部51,52的进退孔51b做进退的第1及第2锁止杆53A,53A’的锁钮53,具有与各锁止杆连接的把持部53C,并且如图1的基本型渔线轮所示分别具备钩住体53b,对应钩住体的钩住部51a具备在第1及第2侧盖上。
还有,具备在第1锁止杆(能替代地具备在第2锁止杆)端部的锁住前端54和具备在第2锁止杆(也能替代地具备在第1锁止杆)的锁紧孔55m结合的方向上发挥弹性的弹性手段分别采用在第1及第2锁止杆53A,53A’上。
此弹性手段也和图1的基本型渔线轮一样由螺旋弹簧57构成,使其一端结合于锁止杆53A,53A’的各连接槽,渐渐缩小形成连接环,另一端被具备在安装部51,52的第1及第2侧盖Sc,Sc’的内侧壁支持。
这种变形快开系统Q的操作与图1的基本型渔线轮的快开系统大同小异,故省略(图3[A]的变形例可以说是将具有锁紧孔的孔部件变形构成第2锁止杆,因此第2锁止杆兼备孔部件的功能)。只是在图3[A]的变形例,安装部的钩住部和锁钮的钩住体根据需要可以省略,把持部的形象亦可采取多种变形。
而且所述第1锁止杆和所述第2锁止杆的结合体是相互结合的复数个分体构成,是一种伸缩(telescopic)型可以伸缩,可滑动结合于所述框架10。
接着在图3也是以重要概略图连续显示动作状态的[B1],[B2]及[B3]是
渔线轮快开系统Q的另一变形例,能容易确认解锁状态,在钓鱼等多种状态下用于防止第1侧盖的任意开放。
在此变形快开系统Q,锁钮53可说是图1的上部中央点划线圆内锁钮53m的改良。
锁紧孔55M具备在第1侧盖Sc(根据需要锁紧孔能具备在第2侧盖Sc’),锁止杆53A的端部,即锁住前端54结合在此锁紧孔,
具有进退孔51d的安装部51具备在第2侧盖Sc’(根据需要安装部也能具备在第1侧盖Sc)。
锁钮53的把持部53C形态是为使旋转容易,经滚花(knurling)处理防滑的变形形态,
在第2侧盖Sc’内部空间,在锁止杆53A的端部锁住前端54结合于锁紧孔55M的方向上结合配置弹性手段,尤其是螺旋弹簧57。
为此,螺旋弹簧57的右侧端部结合于锁止杆(可以采用图1的连接槽方式),螺旋弹簧左侧端部结合于安装部51领域内第2侧盖上。
根据需要,所述弹性手段可以采用锁止杆的端部锁住前端54从锁紧孔55M分离的方向上发挥弹性的形态。例如,此是将螺旋弹簧57的右侧端部结合在锁止杆,螺旋弹簧的左侧端部受安装部51领域内第2侧盖的支持,以向右侧推动锁止杆的方式可以发挥弹性。
前者的情况,即使旋转锁止杆53A将具备在把持部53C左侧的公螺丝部53d从第2侧盖Sc’的母螺丝部51d解开分离,锁止杆的左侧端部的锁住前端54还是如图3[B2]的状态一样不会从锁紧孔55M分离,
再拉起把持部53C以图3[B3]的状态才能将锁住前端54从锁紧孔(55M)分离。
可是后者的情况,旋转锁止杆53A将具备在把持部53C左侧的公螺丝部53d从第2侧盖Sc’的母螺丝部51d解开分离时,由于弹性手段57的反弹锁止杆的左侧端部的锁住前端54从如图3[B2]一样锁紧孔55M结合的状态,自然地不需加额外的外力(不需拉起把持部53C)如图3[B3]的状态一样锁住前端54从锁紧孔(55M)分离。
这种关于锁止杆根据弹性手段的弹性力发挥的方向,锁住前端和锁紧孔的分离形式是大同小异的可以变形适用在未显示的结构,即安装部具备在第1侧盖,锁钮的把持部露出在第1侧盖外侧,即左侧,锁紧孔具备在第1侧盖(或是框架)(锁止杆如图1一样相对地短)或是具备在第2侧盖(锁止杆如图3一样相对地长)的情形。
在图3的[B1],[B2]及[B3],关于锁止杆弹性手段的弹性力发挥方向并不是特别指定的。
如此在锁止杆和第1侧盖(第2侧盖或是框架)采用螺丝接合部,解开公母螺丝部,拉起锁止杆能使开放第1侧盖,即使锁住时锁紧孔和锁住前端结合在一起(关于锁止杆弹性手段的弹性力在锁紧孔和锁住前端`结合的方向上发挥时),旋转锁止杆(或是把持部)不结合公母螺丝部时锁钮的把持部露出在侧盖外侧,由此钓鱼人确认此事可以完全结合,所以本变形例可以防止第1侧盖的任意开放及可以显示解锁状态。
在以上的说明中虽然省略了与多种渔线轮的具体结构等相关的通常公知的技术,若是本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对此可容易地推测及推论并可以实施。
另外,以上对本发明的说明而言,虽然结合附图并以具有特定形象和结构的渔线轮及快开系统为主进行了说明,但由本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可以实施多种修正、变更及置换,理所当然,这种修正、变更及置换应解释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03307398300151

Claims (10)

1.一种渔线轮,其特征是包含:
框架;
安装在所述框架的主轴;
设置在所述主轴并缠绕鱼线的线轴;
具备在所述框架的侧面,用于分离所述线轴并能开放的第1侧盖;
配置在所述第1侧盖的相对边并结合于所述框架的第2侧盖;以及包含
形成在所述第1侧盖并包含钩住部和进退孔的安装部、
沿着所述安装部的进退孔做进退的锁止杆、与所述锁止杆连接并包含在第1侧盖开放时结合于钩住部的钩住体的锁钮、
与所述锁止杆的端部结合并具备在所述框架或第2侧盖的锁紧孔、和
使所述锁钮的锁止杆在结合于所述锁紧孔的方向发挥弹性而结合于所述锁钮的弹性手段
的快开系统所构成。
2.一种渔线轮,其特征是包含:
框架;
安装在所述框架的主轴;
设置在所述主轴并缠绕鱼线的线轴;
具备在所述框架的侧面,用于分离所述线轴并能开放的第1侧盖;
配置在所述第1侧盖的相对边并结合于所述框架的第2侧盖;以及包含
形成在所述第2侧盖并包含钩住部和进退孔的安装部、
沿着所述安装部的进退孔做进退的锁止杆、与所述锁止杆连接并包含在第1侧盖开放时结合于钩住部的钩住体的锁钮、
与所述锁止杆的端部结合并具备在所述第1侧盖的锁紧孔、和
使所述锁钮的锁止杆在结合于所述锁紧孔的方向发挥弹性而结合于所述锁钮的弹性手段
的快开系统所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渔线轮,其特征是所述锁钮的钩住体具有上升下降的变位手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渔线轮,其特征是所述锁钮包含把持部,
所述安装部具有确保手指投入把持部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渔线轮,其特征是包含旋转所述锁钮使所述第1侧盖开关所述框架侧面的锁住手段而构成,
所述锁住手段包含:结合于所述锁钮并做横方向摇摆运动的把持部;以及
内置在所述锁钮,在所述把持部完成一方向的摇摆运动时,强制其完成状态,使把持部的摇摆运动以一步完成的方式形成的弹性支持手段而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渔线轮,其特征是所述把持部是由握紧部,连接于握紧部的头部,在头部的两侧端部突出形成的摇摆轴,和所述头部的内侧面突出形成的钩住突起所构成,
所述弹性支持手段包含接触所述钩住突起并具备向外侧方向发挥弹性力的接触部的板弹簧而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渔线轮,其特征是所述弹性支持手段包含结合于与所述板弹簧的接触部连接的支持部并向外侧方向弹性支持的螺旋弹簧所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渔线轮,其特征是所述锁钮及所述第1侧盖包含可以收容所述把持部的陷入形态收容槽而构成,
所述把持部被收容在所述收容槽时防止所述锁钮的旋转构成锁住状态。
9.一种渔线轮,其特征是包含:
框架;
安装在所述框架的主轴;
设置在所述主轴并缠绕鱼线的线轴;
具备在所述框架的侧面,用于分离所述线轴并能开放的第1侧盖;
配置在所述第1侧盖的相对边并结合于所述框架的第2侧盖;以及包含
形成在所述第1侧盖并包含进退孔的第1安装部、
形成在所述第2侧盖并包含进退孔的第2安装部、
沿着所述第1安装部的进退孔做进退的第1锁止杆和沿着所述第2安装部的进退孔做进退的第2锁止杆所构成的锁钮、
具备在第1锁止杆或第2锁止杆端部的锁住前端、
具备在第2锁止杆或第1锁止杆的锁紧孔、和
使所述锁住前端和所述锁紧孔结合的方向发挥弹性而结合于所述锁钮的第1及第2锁止杆的弹性手段
的快开系统所构成。
10.一种渔线轮,其特征是包含:
框架;
安装在所述框架的主轴;
设置在所述主轴并缠绕鱼线的线轴;
具备在所述框架的侧面,用于分离所述线轴并能开放的第1侧盖;
配置在所述第1侧盖的相对边并结合于所述框架的第2侧盖;以及包含
形成在第1侧盖或第2侧盖并包含进退孔及进退孔周面的母螺丝部的安装部、
沿着所述安装部的进退孔做进退,并具有结合于所述安装部的母螺丝部的公螺丝部,具有在第1或第2侧盖外侧露出的把持部的锁止杆所构成的锁钮、
具备在所述锁止杆端部的锁住前端、
具备在第2或第1侧盖并与所述锁住前端结合的锁紧孔、和
使所述锁住前端和所述锁紧孔结合的方向或是分离的方向发挥弹性而结合于所述锁止杆的弹性手段
的快开系统所构成。
CN201310221323.9A 2012-06-05 2013-06-05 具有快开侧盖的渔线轮 Active CN1034612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60116A KR101366085B1 (ko) 2012-06-05 2012-06-05 퀵오프닝 사이드커버를 구비한 낚시릴
KR10-2012-0060116 2012-06-05
KR10-2013-0046958 2013-04-26
KR20130046958A KR101492199B1 (ko) 2013-04-26 2013-04-26 사이드 커버의 개폐가 용이한 낚시용 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61291A true CN103461291A (zh) 2013-12-25
CN103461291B CN103461291B (zh) 2015-12-09

Family

ID=49669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21323.9A Active CN103461291B (zh) 2012-06-05 2013-06-05 具有快开侧盖的渔线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72284B2 (zh)
JP (1) JP5736004B2 (zh)
CN (1) CN10346129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60387A (zh) * 2017-12-25 2018-04-27 宁波海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能快速打开侧盖的鼓轮
CN108669015A (zh) * 2018-07-06 2018-10-19 威海吉泰精工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渔线轮侧盖快拆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渔线轮
CN109380192A (zh) * 2017-08-10 2019-02-26 Doyo工程有限公司 配备手掌侧第1侧盖用出没式锁定杆的鱼线轮
CN110214762A (zh) * 2018-03-02 2019-09-10 Doyo工程有限公司 具有开闭设于手柄相反侧的掌侧第一侧盖的锁杆的鱼线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18029B1 (ko) * 2012-12-07 2014-07-09 주식회사 도요엔지니어링 사이드커버 분실 방지용 낚시용 릴
JP6166558B2 (ja) * 2013-03-13 2017-07-19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KR101781030B1 (ko) * 2015-03-16 2017-09-25 유한책임회사 도요엔지니어링 은폐형 라인스토퍼를 구비한 낚시릴
US9763434B2 (en) * 2015-05-28 2017-09-19 DQC International Corp., Inc. Fishing reel having openable side cover
KR101887510B1 (ko) * 2015-06-18 2018-08-10 주식회사 코커스 베이트 캐스팅 릴의 커버 착탈장치
JP6599776B2 (ja) * 2016-01-13 2019-10-30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両軸受型リール
JP6691343B2 (ja) * 2016-10-31 2020-04-28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両軸受型リール
JP6941558B2 (ja) * 2017-12-27 2021-09-29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US11058100B1 (en) 2018-06-01 2021-07-13 Jeff Crawford, Jr. Open face fishing reel with quick-release spool
JP7094169B2 (ja) * 2018-07-13 2022-07-01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7202877B2 (ja) * 2018-12-25 2023-01-12 シマノコンポネンツ マレーシア エスディーエヌ.ビーエッチディー. 両軸受リール
US11363806B1 (en) 2020-11-30 2022-06-21 Allen Fly Fishing, LLC Fishing reel with braking assembly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453876B (sv) * 1986-07-31 1988-03-14 Abu Garcia Produktion Ab Fiskerulle med en medelst vev roterbar linspole
US5370331A (en) * 1992-02-18 1994-12-06 Shimano Inc. Baitcasting reel having openable and closable lid
CN1170500A (zh) * 1996-07-12 1998-01-21 泽布科交织公司分公司 具有可移动的侧盖组件的渔具卷线轮
JPH1052196A (ja) * 1996-06-11 1998-02-24 Bando Reports Ltd ベイトキャストリールのカバーロック装置
KR0148673B1 (ko) * 1996-01-22 1998-10-15 이기동 낚시용 양축수릴의 커버 개폐구조
CN1198299A (zh) * 1997-04-25 1998-11-11 布伦斯威克公司泽布科分公司 用于把盖子固定在钓鱼竿绕线轮上的装置
US6293484B1 (en) * 1999-05-21 2001-09-25 Shin A Sports Co., Ltd. Bait casting reel having spool detaching mechanism
US6367726B1 (en) * 1999-09-02 2002-04-09 Toyo Engineering Co., Ltd. Dual-bearing reel having detachable side cover
US20070246590A1 (en) * 2006-04-20 2007-10-25 Doyo Engineering Co., Ltd. Side cover detachable apparatus of dual bearing reel for fishing
CN201004919Y (zh) * 2007-02-06 2008-01-16 东莞宝熊渔具有限公司 渔线轮主盖旋入式固定结构
TWI315660B (en) * 2003-06-13 2009-10-11 Shimano Kk Reel unit and cover member for a spinning re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0388Y2 (ja) * 1988-12-09 1994-06-01 島野工業株式会社 両軸受けリール
JP2572104Y2 (ja) * 1992-10-15 1998-05-20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3008774U (ja) * 1994-09-09 1995-03-20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両軸受型リール
JPH09121A (ja) * 1995-06-22 1997-01-07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両軸受型リ−ル
JPH0937689A (ja) * 1995-08-02 1997-02-10 Daiwa Seiko Inc 両軸受型リール
US6032894A (en) * 1998-05-14 2000-03-07 Johnson Worldwide Assoicates, Inc. Cartridge spool system for bait cast fishing reel
JP3851731B2 (ja) * 1998-10-23 2006-11-29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の部品着脱構造
JP3840007B2 (ja) * 1999-10-05 2006-11-01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TW467718B (en) * 1999-10-05 2001-12-11 Shimano Kk Reel body of double bearing reel
JP2003230336A (ja) * 2002-02-06 2003-08-19 Daiwa Seiko Inc 両軸受型リール
KR200345067Y1 (ko) 2003-12-24 2004-03-19 주식회사 도요엔지니어링 낚시용 릴의 사이드 커버 시건장치
JP2005218401A (ja) * 2004-02-09 2005-08-18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ル
JP4572125B2 (ja) * 2004-04-13 2010-10-27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JP2007189966A (ja) * 2006-01-20 2007-08-02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ル
JP5124435B2 (ja) * 2008-12-16 2013-01-23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453876B (sv) * 1986-07-31 1988-03-14 Abu Garcia Produktion Ab Fiskerulle med en medelst vev roterbar linspole
US5370331A (en) * 1992-02-18 1994-12-06 Shimano Inc. Baitcasting reel having openable and closable lid
KR0148673B1 (ko) * 1996-01-22 1998-10-15 이기동 낚시용 양축수릴의 커버 개폐구조
JPH1052196A (ja) * 1996-06-11 1998-02-24 Bando Reports Ltd ベイトキャストリールのカバーロック装置
US5873535A (en) * 1996-06-11 1999-02-23 Bando Leports Ltd. Locking means for a cover of a bait cast reel in which a button is pressed to unlock the cover and enable its separation
CN1170500A (zh) * 1996-07-12 1998-01-21 泽布科交织公司分公司 具有可移动的侧盖组件的渔具卷线轮
CN1198299A (zh) * 1997-04-25 1998-11-11 布伦斯威克公司泽布科分公司 用于把盖子固定在钓鱼竿绕线轮上的装置
US6293484B1 (en) * 1999-05-21 2001-09-25 Shin A Sports Co., Ltd. Bait casting reel having spool detaching mechanism
US6367726B1 (en) * 1999-09-02 2002-04-09 Toyo Engineering Co., Ltd. Dual-bearing reel having detachable side cover
TWI315660B (en) * 2003-06-13 2009-10-11 Shimano Kk Reel unit and cover member for a spinning reel
US20070246590A1 (en) * 2006-04-20 2007-10-25 Doyo Engineering Co., Ltd. Side cover detachable apparatus of dual bearing reel for fishing
CN201004919Y (zh) * 2007-02-06 2008-01-16 东莞宝熊渔具有限公司 渔线轮主盖旋入式固定结构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80192A (zh) * 2017-08-10 2019-02-26 Doyo工程有限公司 配备手掌侧第1侧盖用出没式锁定杆的鱼线轮
CN109380192B (zh) * 2017-08-10 2021-08-13 Doyo工程有限公司 配备手掌侧第1侧盖用出没式锁定杆的鱼线轮
CN107960387A (zh) * 2017-12-25 2018-04-27 宁波海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能快速打开侧盖的鼓轮
CN110214762A (zh) * 2018-03-02 2019-09-10 Doyo工程有限公司 具有开闭设于手柄相反侧的掌侧第一侧盖的锁杆的鱼线轮
CN110214762B (zh) * 2018-03-02 2021-05-07 Doyo工程有限公司 具有开闭设于手柄相反侧的掌侧第一侧盖的锁杆的鱼线轮
CN108669015A (zh) * 2018-07-06 2018-10-19 威海吉泰精工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渔线轮侧盖快拆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渔线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61291B (zh) 2015-12-09
JP2013252134A (ja) 2013-12-19
US9072284B2 (en) 2015-07-07
JP5736004B2 (ja) 2015-06-17
US20130320125A1 (en) 201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61291A (zh) 具有快开侧盖的渔线轮
CN206187398U (zh) 紧固装置
CN103228184B (zh) 看护以及婴儿支撑枕
KR101247705B1 (ko) 팔꿈치 연동 기계식 의수
CN102387726A (zh) 装饰品
AU2007201460A1 (en) Environmental friendly animal excrement collector
KR20140073883A (ko) 사이드커버 분실 방지용 낚시용 릴
JP2007275203A (ja) 携帯電話用ストラップ保持具
KR101264064B1 (ko) 휴대기기용 손잡이와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기기 케이스
JPH09501501A (ja) バンドが交換可能な腕時計
KR20210025465A (ko) 장식을 용이하게 교체할 수 있는 회동 체결형 귀걸이
JP2012022175A5 (zh)
KR101366085B1 (ko) 퀵오프닝 사이드커버를 구비한 낚시릴
CN210605366U (zh) 一种便于收纳机械钟钥匙
KR102221140B1 (ko) 해제 방지 기능을 갖는 팔찌용 체결구
CN202930021U (zh) 挂绳长度可变式哨子
KR20130002421U (ko) 이동통신단말기 케이스
JP2009100815A (ja) 傘における下ロクロ固定構造
EP3766374B1 (en) Portable compact umbrella
KR101621939B1 (ko) 악세사리 밴드 체결구 및 이를 갖는 악세사리
JP2020111842A (ja) 釣り用グローブ
CN203934770U (zh) 头戴式雨伞
CN208157308U (zh) 船型开关
CN217034526U (zh) 手表
CN211764400U (zh) 一种手册封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