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28198B - 冲压机 - Google Patents

冲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28198B
CN103328198B CN201080071125.3A CN201080071125A CN103328198B CN 103328198 B CN103328198 B CN 103328198B CN 201080071125 A CN201080071125 A CN 201080071125A CN 103328198 B CN103328198 B CN 1033281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workpiece
carrying
circulator
mou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7112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28198A (zh
Inventor
北井英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jima Stamping Kogyo K K
Original Assignee
Kojima Stamping Kogyo K 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jima Stamping Kogyo K K filed Critical Kojima Stamping Kogyo K K
Publication of CN1033281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81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281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81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2/00Shaping without cutting, by stamping, spinning, or deep-drawing
    • B21D22/02Stamping using rigid devices or tools
    • B21D22/08Stamping using rigid devices or tools with die parts on rotating carr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4/00Special deep-drawing arrangements in, or in connection with, presses
    • B21D24/005Multi-stage pr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5/00Combined processes according to or processes combined with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B21D1/00 - B21D31/00
    • B21D35/002Processes combined with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B21D1/00 - B21D31/00
    • B21D35/003Simultaneous forming, e.g. making more than one part per stro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0PRESSES
    • B30BPRESSES IN GENERAL
    • B30B15/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resses; Auxiliary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pressing
    • B30B15/02Dies; Inserts therefor; Mounting thereof; Moulds
    • B30B15/028Loading or unloading of dies, platens or press r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0PRESSES
    • B30BPRESSES IN GENERAL
    • B30B7/00Presses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arrangement of the pressing members
    • B30B7/02Presses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arrangement of the pressing members having several platens arranged one above the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0PRESSES
    • B30BPRESSES IN GENERAL
    • B30B7/00Presses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arrangement of the pressing members
    • B30B7/02Presses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arrangement of the pressing members having several platens arranged one above the other
    • B30B7/023Feeding or discharg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冲压机(10)用于通过驱动源(50)使成型模(40)在铅垂方向上合模并对所设置的工件(W)进行加压加工,具备保持多对成型模(40)并能够围绕铅垂的轴线旋转的旋转器(20),通过使旋转器(20)旋转,能够使任意的成型模(40)移动到进行加压加工的位置。

Description

冲压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压机。具体地说,涉及通过驱动源使成型模在铅垂方向上合模、对设置在成型模上的工件进行加压加工的冲压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的冲压机。该冲压机通过驱动源使一对成型模在铅垂方向上合模,对设置于成型模的工件进行加压加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1-3007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那样的现有技术中,在想通过1台冲压机进行其他加工工序的情况下,为了更换成型模而需要从冲压机拆卸成型模的操作,花费时间和劳力。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冲压机,即使在进行大量加工工序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将成型模从冲压机取下地进行更换。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一种冲压机,通过驱动源使成型模在铅垂方向上合模并对所设置的工件进行加压加工,其中,该冲压机具备保持多对成型模并能够围绕铅垂的轴线旋转的旋转器,通过使旋转器旋转,能够使任意的成型模移动到进行加压加工的位置。
根据该构成,能够使冲压机预先保持多对成型模,仅通过使旋转器旋转,就能够使任意的成型模移动到进行加压加工的位置。因此,即使在进行大量加工工序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将成型模从冲压机取下地进行更换。
并且,本发明为,每当加压加工结束时,旋转器旋转,使得保持加压加工后的工件的成型模向与进行加压加工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移动,并且其他成型模移动到进行加压加工的位置。
根据该构成,不用等待加压加工后的工件搬运结束,就能够进行使用其他成型模的加工工序。因此,能够缩短生产所需要时间,能够提供生产效率良好的冲压机。
附图说明
图1是冲压机的主视图。
图2是冲压机的俯视图。
图3是冲压机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搬送臂等待工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搬送臂将工件抬起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搬送臂将工件向支架外取出了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搬送臂将工件转放到上方一层模具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冲压机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9是对(a)开模时及(b)合模时的冲压机进行对比的、沿着图2的V-V线切断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工件搬送工序的一部分的俯视示意图。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加工工序的分配及工件搬送的流程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工件搬送工序的一部分的俯视示意图。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加工工序的分配及工件搬送的流程的图。
图1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工件搬送工序的一部分的俯视示意图。
图1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加工工序的分配及工件搬送的流程的图。
图16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加工工序的分配及工件搬送的流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2、图3分别表示冲压机10的主视图、俯视图、侧视图。如图1所示,冲压机10在下部具备台11,在上部具备作为上板的冠部12。台11和冠部12被2根支柱13、13铅垂地连结,并通过螺栓固定。此外,后述的旋转轴23也起到支柱的功能,因此实质上冠部12由支柱13、13及旋转轴23支撑。
在冲压机10的中央部,具备能够围绕铅垂的轴线旋转的旋转器20。旋转器20上悬吊有4个支架30、30、30、30。在各支架30上作为成型模而分别串联地支撑有三对模具40a、40b、40c。如图3所示,在台11的顶板111之下,具备作为冲压加工的驱动源的液压缸50、以及作为使旋转器20旋转的驱动源的伺服马达60。如从图4至图7所示,在冲压机10上,除了以上之外,还具备作为对材料及被加工品(以下统称为工件W)进行搬送的机构的搬送装置70、以及对液压缸50、伺服马达60及搬送装置70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80。
首先,对旋转器20进行详细说明。在旋转器20的上部及下部分别设置有圆盘状的上板21及下板22,在旋转器20的中心部以贯通上板21及下板22的中心的方式设置有旋转轴23。如图3所示,旋转轴23的比上板21靠上的部分,由设置于冠部12的轴承121承受。如图3所示,旋转轴23的比下板22靠下的部分,由设置在台11的顶板111上的轴承112承受。在旋转轴23的下端设置有带轮231。旋转器20通过旋转轴23的带轮231被伺服马达60驱动,由此整体能够旋转。上板21和下板22在周边附近以避开支架30、30、30、30的场所的方式由支柱24、24、24、24支撑。
在下板22上具有多个凸轮从动件25,该多个凸轮从动件25用于使旋转器20在台11的顶板111上顺滑地旋转。图1及图3分别仅示出了4个凸轮从动件。在下板22和台11的顶板111之间,通过围绕旋转轴23而配设的隔板232,确保了凸轮从动件25起作用的程度的一定间隙。下板22中的各支架30所悬吊的正下方的部分成为抬起块26,在活塞杆51上升时能够分离而抬起。在抬起块26的下端,如图3所示,形成具有朝向内侧以L字状弯曲的剖面的一对支承爪261。抬起块26的支承爪261构成为,在与旋转器20一起旋转而来到活塞杆51正上方的情况下,从前后抱入活塞杆51的头部52。
在下板22之上,形成有承受在各支架30的连杆34、34的下端形成的脚部341的脚承受部27、27。各脚承受部27以如下形状构成:该形状使得将连杆34、34支撑成在水平方向上不摇晃但在后述的合模时不会妨碍其稍微上下动。
在上板21之下,在每隔90度的4处形成有用于悬吊各支架30的、分别各2组的悬吊爪28、28。各支架30通过将上表面所形成的2组T字棒32、32从横向插入旋转器20的悬吊爪28、28之间而被悬吊。通过该构成,使得各支架30能够更换。
接下来,对支架30、30、30、30及模具40a、40b、40c进行说明。各支架30具备4个装模板31a、31b、31c、31d。上述T字棒32、32形成在最上方的装模板31a上。如图2所示,在各装模板31a、31b、31c、31d的两端部形成有引导孔33、33,连杆34跨及4个装模板31a、31b、31c、31d地插通在各引导孔33中。除了安装在旋转器20的上板21上的最上方的装模板以外的装模板31b、31c、31d,能够被连杆34、34引导而上下滑动。如图1所示,装模板31a、31b、31c、31d将3对模具40a、40b、40c分为上模和下模地进行支撑。模具40a、40b、40c通过从横向进行滑动而能够替换。
在各装模板31a、31b、31c、31d上,在四角的孔中插通有长条的螺栓、即悬吊支柱35、35、35、35。各悬吊支柱35螺合有四个螺母(未图示)来作为用于限制装模板31b、31c、31d的下降端的限位器。最上方的限位器螺合在最上方的装模板31a的上侧,由此悬吊支柱35、35、35、35被悬吊于最上方的装模板31a。剩余的限位器螺合在装模板31a以外的各装模板31b、31c、31d的下侧,确定各装模板31b、31c、31d可最大下降的位置。通过针对各支架30、30、30、30调节限位器的位置,能够自由地改变各个模具40a、40b、40c的开模量。但是,此时,对于全部支架30、30、30、30,预先将最下方的限位器的位置统一。针对各模具40a、40b、40c,以分别为相同数目且对置的方式,在下模设置有导销41、在上模设置有导套42,用于模具的设置时的对位。
接下来,对液压缸50和伺服马达60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在台11的顶板111的下表面固定有液压缸50。传递液压缸50的动力的活塞杆51从液压缸50向上而贯通台11的顶板111地配设。在活塞杆51的前端,形成有朝向外侧伸出的凸缘状的头部52。在伺服马达60的轴上具备带轮61。伺服马达60的带轮61经由带62与旋转轴23的带轮231连结,能够向旋转轴23传递旋转力。
接下来,说明搬送装置70。如从图4至图7的示意图所示,搬送装置70在不同高度设置有4个搬送臂71、71、71、71,在各搬送臂71的前端,设置有能够对工件进行吸附而保持的保持件72。如从图4至图7所例示的那样,搬送臂71、71、71、71构成为能够向前后、上下、左右的需要方向独立地进行移动或者伸缩。图4表示搬送臂71、71、71、71保持了工件W0、W1、W2、W3的状态。图5表示搬送臂71、71、71、71将工件W0、W1、W2、W3抬起了的状态。图6表示搬送臂71、71、71将工件W0、W1、W2、W3向支架30a外取出了的状态。图7表示搬送臂71、71、71、71将工件W0、W1、W2转放到上一层模具40a、40b、40c的状态。
接下来,说明冲压机10的控制系统。图8是表示冲压机10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如图8所示,冲压机10具备控制装置80。控制装置80控制液压缸50的液压、伺服马达60的旋转位置及上述搬送装置70的搬送臂71的各动作。
接下来,说明冲压动作。图9(a)是将开模时的冲压机10以图2的V-V面切断的剖视图,图9(b)是将合模时的冲压机10以图2的V-V面切断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冲压动作是以4个支架当中的、在该时刻处于液压缸50正上方位置(以下称为冲压位置)的一个支架30为对象来进行的。首先,液压缸50由控制装置80控制,活塞杆51从图9(a)的状态开始上升。通过上升的活塞杆51,旋转器20的下板22的抬起块26被抬起,接着,最下方的装模板31d被抬起。抬起块26与活塞杆51相比,上表面更大地构成,由此,相比于活塞杆51直接使装模板31d上升的情况,能够使其更稳定地上升。接着,装模板31c、31b依次上升,各对模具40c、40b、40a依次夹住工件W、W、W。
在此,在由旋转器20的上板21的悬吊爪28和支架30的T字棒32构成的悬吊构造中,如图9(a)所示,在上下方向存在一些游隙。此外,冠部12与旋转器20的上板21之间在开模时隔开1毫米程度的间隙。通过这些构成,在全部工件W、W、W由模具40a、40b、40c夹住之后,支架30整体稍微上升,并且旋转器20整体也稍微上升。因此,模具40a、40b、40c还被施加旋转器20及全部支架30、30、30、30的重量,通过该力,工件W、W、W被加压加工。但是,在成为冲压动作的对象的、被支撑于支架30的模具40a、40b、40c各自所需要的加工力中最大的加工力超过上述模具40a、40b、40c所支撑的全部重量时,旋转器20上升到与冠部12紧贴,来自冠部12的反作用力也帮助对工件W、W、W进行加压加工。
接着,活塞杆51从图9(b)的状态开始下降。若活塞杆51下降,则旋转器20及支架30、30、30、30通过自重而下降。接着,装模板31b、31c、31d也依次下降,在与悬吊支柱的限位器接近之处停止。由此,各模具40a、40b、40c打开到所设定的开模量,对于该支架30的冲压动作结束。
接下来,对第一实施方式的零件制造的流程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工件搬送工序的一部分的俯视示意图。如从图10(a)至(d)所示,搬送装置70配置在冲压机10的正面。即,成为搬送对象的支架30的位置(以下称为搬送位置),与冲压位置相同。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加工工序的分配及工件搬送的流程的工序图。从铝板等板状材料到制造一种零件为止,通常依次经过拉深、成型、开孔、外周修整这样的多个加工工序。在图11中,在模具的位置标注的A1、A2等符号,表示对该模具分配的加工工序的种类。例如,A1意思指用于制造A这种零件的1次加工。在支架30a的右侧表示的箭头,表示工件W0、W1、W2、W3的流程。例如,W1表示是到制造零件A的1次加工为止结束了的工件。此外,W0表示加工前的材料。
对使用冲压机10制造零件A的流程进行说明。图10(a)为支架30a处于冲压位置,按照逆时针方向依次为支架30b、支架30c、支架30d的状态。零件A是需要3个工序的零件,如图11所示,支架30a的模具从下方依次被分配有A1、A2、A3的加工工序。首先,液压缸由控制装置控制,对处于图10(a)的冲压位置的支架30a进行上述的冲压动作。由此,工件W0、W1、W2分别经由加工工序A1、A2、A3,如图11所示,成为工件W1、W2、W3。在此,搬送臂71、71、71、71由控制装置驱动,进行以下那样的动作。首先,如图4及图10(b)所示,上方的3个搬送臂71、71、71插入支架30a内,保持加工后的工件W1、W2、W3。与此同时,最下方的搬送臂71保持材料放置场M所堆积的作为材料的工件W0。接着,搬送臂71、71、71、71在保持了工件W0、W1、W2、W3的状态下抬起,如图6及图10(c)所示,暂时出到支架30a之外。接着,下方的3个搬送臂71、71、71如图7及图10(d)所示那样再次插入支架30a之中,将工件W0、W1、W2设置于模具40c、40b、40a。与此同时,最上方的搬送臂71将结束了全部加工工序的工件W3向冲压机之外搬送。由此,用于制造零件A的1个循环结束。通过反复该循环,支架30a单独不断地制造零件A。
接下来,对制造零件B、C、D的情况下的流程进行说明。零件B、C、D与零件A同样,分别是需要3个工序的零件。在图10(a)至图10(d)的状态下,不处于冲压位置的支架30b、30c、30d的模具,分别单独被分配零件B、C、D的生产线。因此,如图11所示,在支架30b、30c、30d上,与支架30a同样,以从下向上依次进行3个工序的方式排列有模具。由控制装置控制伺服马达而使旋转器20旋转,由此能够使所希望的支架30b、30c、30d移动到冲压位置。对于移动到冲压位置的支架30b、30c、30d,如果进行与上述零件A的制造同样的控制,则制造出与该支架对应的零件B、C、D。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如以上那样构成。根据该构成,在可旋转的旋转器的旋转方向上预先支撑有4个支架30a、30b、30c、30d,仅通过使旋转器旋转,就能够使任意的支架移动到冲压位置。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冲压机10,即使在进行大量加工工序的情况下,仅通过使旋转器20旋转,就能够不将成型模从冲压机10取下地容易更换模具40,适合于多品种生产。
此外,根据该构成,各支架在加压方向上串联地连接有3对模具。由此,通过一次冲压动作能够同时进行3种加压加工。因此,能够将需要3个工序的零件的生产线集中到1台冲压机10。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从图1至图8所示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共通的,因此省略说明。对第二实施方式的零件制造的流程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工件搬送工序的一部分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2(a)至(d)所示,搬送装置70配置在冲压机10的左侧。即是冲压位置与搬送位置不同的构成。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加工工序的分配及工件搬送的流程的工序图。工件W、X、Y、Z分别表示处于零件A、B、C、D的生产线的工件。
对使用冲压机10制造零件A、B、C、D的流程进行说明。图12(a)为如下状态:支架30a处于冲压位置,逆时针依次存在支架30b、支架30c、支架30d。零件A、B、C、D分别是需要3个工序的零件。各个零件的生产线如图11所示那样分配给不同的支架。支架30a的模具从下方开始依次被分配有A1、A2、A3的工序,其他支架30b、30c、30d的模具也同样地被从下方依次分配了零件B、C、D的加工工序。
首先,液压缸由控制装置控制,在图12(a)的状态下,对于处于冲压位置的支架30a进行上述的冲压动作。由此,工件W0、W1、W2分别经由加工工序A1、A2、A3,而如图11所示那样成为工件W1、W2、W3。在该冲压动作期间,对图12(a)的支架30d进行搬送操作。在支架30d上保持有已经经过了工序D1、D2、D3的工件Z1、Z2、Z3。在此,未结束全部加工工序的工件Z1、Z2分别被向各上一层的模具40b、40a搬送,结束了全部加工工序的工件Z3被从支架30d向冲压机10外部搬出,加工前的材料即工件Z0被从冲压机10外部的材料放置场M搬入到支架30d的最下方的模具40c。此时,搬送臂71、71、71、71由控制装置驱动,进行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搬送臂同样的动作。接着,伺服马达由控制装置控制,旋转器20顺时针旋转90度。由此,用于制造零件A、B、C、D的1个循环结束。
如以上那样,通过反复进行如在冲压位置进行加工工序的期间在其他位置进行搬送工序、使旋转器旋转90度这样的循环,由此依次制造出零件A、B、C、D。通过反复该循环,使用在全部支架30a、30b、30c、30d的同时依次制造零件A、B、C、D。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如以上那样构成。根据该构成,每当一次加压加工结束时,旋转器20旋转,保持所加压加工的工件的成型模向与冲压位置不同的位置移动,其他支架向冲压位置移动。因此,不用等待加压加工后的工件搬送结束,就能够通过其他支架的成型模来进行加工工序。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缩短生产所需要的时间且生产效率良好的冲压机。此外,根据该构成,A、B、C、D各零件的加工工序每次各一个地依次结束。由此,能够在各零件分别准备了一个的阶段,立即转移到这些零件彼此的组装工序,能够有助于生产线的高效化。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从图1至图8所示的构成是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因此省略说明。图1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工件搬送工序的一部分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4(a)至(d)所示,搬送装置70配置在冲压机10的左侧。此外,搬送装置70具有与图4至图7所示同样的搬送臂。但是,与实施方式1不同,如图14(a)至(d)所示,在3层的各高度具有各左右2个的搬送臂71a、71b。合计6个搬送臂通过在前端具有的保持件72、72能够独立地保持工件。图1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加工工序的分配及工件搬送的流程的工序图。工件W、X、Y分别表示处于零件A、B、C的加工工序的零件。
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制造零件A、B、C的流程进行说明。图14(a)为如下状态:支架30a处于冲压位置,逆时针依次存在支架30b、支架30c、支架30d。零件A、B、C分别为需要4个工序的零件。以最终工序属于不同支架方式,各零件的生产线分别被分配给从下方起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的模具。如图15所示,零件A、B、C在各个支架b、c、d中成为最终工序。
首先,液压缸由控制装置控制,在图14(a)的状态下,对处于冲压位置的支架30a进行上述的冲压动作。由此,工件Y0、X1、W2分别经由加工工序C1、B2、A3,而如图14(c)所示那样成为工件Y1、X2、W3。在该冲压动作的期间,搬送装置由控制装置控制,对支架30d进行搬送工序。如图14(a)所示,在支架30d上保持有在前次经过了工序C4、B1、A2的工件Y4、X1、W2。此外,搬送装置70的单侧的搬送臂71b、71b、71b,保持接下来要载置的工件Y3、X0、W1。其中,工件X0是从处于冲压机10外部的材料放置场搬入的未加工的材料。搬送装置70的搬送臂71a、71a、71a如图14(b)所示那样插入旋转器20内,对处于支架30d的模具内的工件Y4、X1、W2进行保持并将其抬起。接着,如图14(c)所示,将搬送臂71b、71b、71b保持过的工件Y3、X0、W1载置并设置到支架30d的模具上。从图14(c)的状态,搬送臂71a、71a、71a在保持了工件Y4、X1、W2的状态下暂时出到旋转器20之外。与此同时,旋转器20通过控制装置而顺时针旋转90度,成为图14(d)的状态。由于所取出的工件Y4已经结束了全部加工工序,因此通过搬送臂将其直接向冲压机10之外搬出。由此,用于制造零件A、B、C的1个循环结束。
上述为制造流程的一部分。搬送装置基本上反复如下动作:通过一方搬送臂将载置在模具上的工件取出,代之将另一方搬送臂所保持的工件设置在相同模具上。此时,左右的搬送臂的作用按照1个循环进行交替。由此,如图15所示,工件逐次被搬送到相邻支架的模具上。但是,在将未加工的工件W0、X0、Y0从冲压机外部的材料放置场搬入、并将全部加工结束了的工件W4、X4、Y4向冲压机外部搬出时,仅其搬送臂进行不同动作。如以上那样,通过反复进行如在冲压位置进行加工工序的期间在其他位置进行搬送工序、旋转器旋转90度这样的循环,由此依次制造零件A、B、C。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如以上那样构成。根据该构成,对各个零件A、B、C进行加工的最终工序被分配到不同支架30b、30c、30d的模具,因此各零件A、B、C的加工工序每次结束一个地按顺序结束。因此,能够在各零件各准备了一个的阶段,立即转移到这些零件彼此的组装工序,有助于生产线的高效化。此外,根据该构成,不需要将工件向上下的模具转放的搬送。由此,在将加工后的工件从模具取出之后、将接下来要加工的工件设置到模具为止的期间,能够维持将搬送臂放入支架中的状态。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从图1至图8为止所示的构成是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因此省略说明。搬送装置70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配置在冲压机10的左侧。在搬送装置70上,在4层的各高度具有各左右2个、合计8个搬送臂71a、71b。图16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加工工序的分配及工件搬送的流程的工序图。工件W表示处于零件A的加工工序的工件。
对第四实施方式的制造零件A的流程进行说明。零件A是需要12个工序的零件,如图16所示,从下层的模具依次各分配4个工序。冲压机与实施方式3同样,反复进行如在冲压位置进行加工工序的期间在其他位置进行搬送工序、旋转器旋转90度这样的循环。搬送装置基本与实施方式3同样,反复进行如下动作:通过一方搬送臂将载置在模具上的工件取出、代之将另一方搬送臂所保持的工件设置到相同的模具。但是,在将未加工的工件W0从冲压机外部向支架30a的最下层搬入、将全部加工结束了的支架30d的最上层的工件W12向冲压机外部搬出时,搬送装置与实施方式1同样进行伴随有向上一层上升的动作。此外,支架30d上的工件W4、W8分别被载置到支架30a的上一层的模具上。如上所述那样,由此制造出零件A。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如以上那样构成。根据该构成,12种工序全部被分配给12对模具,因此能够将一个零件所需的12个工序的生产线集中到1台冲压机。
上述内容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例子,本发明不限定于该内容。旋转器20上悬吊的支架30的数量不限于4个,是多个即可。此外,一个支架30保持的模具40不限定于3对,至少存在1对即可。此外,每个支架30保持的模具的数量也可以不同。此外,加工工序向模具的分配方法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考虑到各种变更。与此相对应地,控制装置80对旋转器及搬送装置的动作进行适当的控制。根据这些构成,能够将包含大量加工工序的生产线集中到1台冲压机10。
特别是,对于保持多对模具40的支架30,能够调节悬吊支柱的限位器以使该支架30所保持的各个模具40的开模量不同。因此,即使在工件W的高度分别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利用有限的铅垂方向的空间来分配加工工序。并且,对于保持多对模具40的支架30,冲压动作时所需要的力能够抑制为各个模具所需要的加工力中最大的加工力的程度。因此,与对各个模具分别进行合模的情况相比,能够节约所需要的能量。
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液压缸50为1台,但也可以设置有多个。换言之,成为冲压动作的对象的冲压位置也可以存在多处。根据该构成,能够在多处位置同时进行加压加工,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在第二至第四实施方式中采用该构成的情况下,冲压位置的配置及控制装置80的控制被适当地设计为,在一个冲压位置受到冲压动作的支架30,在经过搬送工序之前不会再次在其他冲压位置受到冲压动作。例如,在图2中,在液压缸50的对面侧,还能够安装另一台液压缸。由此,如果在非冲压位置的2个位置处进行搬送,则每当通过控制装置使旋转器20旋转90度时,都能够对各个支架30交替地进行冲压动作和搬送。
在上述第二至第四实施方式中,进行工件W的搬送的场所不限定于冲压位置的左邻处,也可以是对面侧或者右邻处。或者,也可以在这些中的多处分别设置搬送装置70来分担搬送工序。根据该后者的构成,能够简化各个搬送装置70中的搬送臂71的动作。此外,关于搬送臂的个数、形状、可进行的动作,能够与实施方式的目的相对应地适当进行设计变更。在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通过由控制装置控制搬送装置来进行搬送工序,也可以通过操作员的手动操作来进行。
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液压缸50将模具40从下方合模,但也可以是从上方进行合模的构成。在从上方进行合模的构成的情况下,需要构成为,通过另外的弹簧等发挥恢复力的部件来强制地使上模打开。此外,凸轮从动件25构成为设置于旋转器20,但也可以构成为设置于台11的顶板111。

Claims (2)

1.一种冲压机,通过驱动源使成型模在铅垂方向上合模并对所设置的工件进行加压加工,其中,
具备能够围绕铅垂的轴线旋转的旋转器,在该旋转器上绕着轴线排列安装有多个支架,
在各支架上至少支撑有一对成型模,在至少一个支架上串联地支撑有多对成型模,
通过使旋转器旋转,能够使任意的支架移动到进行加压加工的位置,在来到该位置的支架所支撑的所有成型模中同时进行加压加工,
各支架上所支撑的多对成型模对不同的工件分别执行不同的加工工序,
冲压动作是对多个支架当中的移动到了进行加压加工的位置的一个支架进行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机,其中
每当加压加工结束时,旋转器旋转,使得对加压加工后的工件进行保持的支架向与进行加压加工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移动,并且其他支架移动到进行加压加工的位置。
CN201080071125.3A 2010-11-30 2010-11-30 冲压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281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71391 WO2012073337A1 (ja) 2010-11-30 2010-11-30 プレス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28198A CN103328198A (zh) 2013-09-25
CN103328198B true CN103328198B (zh) 2015-12-16

Family

ID=46171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7112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28198B (zh) 2010-11-30 2010-11-30 冲压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76505A1 (zh)
JP (1) JP5808755B2 (zh)
CN (1) CN103328198B (zh)
TW (1) TW201221346A (zh)
WO (1) WO20120733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31669B2 (ja) * 2010-09-03 2014-11-26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多重プレス成形装置
DE102010037533A1 (de) * 2010-09-14 2012-03-15 Thyssenkrupp Steel Europe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zumindest teilweise geschlossener Hohlprofile mit geringer Taktzeit
US9091298B2 (en) 2011-08-19 2015-07-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inion assembly preloading system
JP5967049B2 (ja) 2013-10-16 2016-08-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プレス装置、製造ライン
JP2015080798A (ja) * 2013-10-23 2015-04-27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多重プレス成形装置
CN104942134A (zh) * 2015-06-29 2015-09-30 柳州市旭臻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驾驶侧膝部挡板支架冲孔的模具
CN106799420A (zh) * 2015-11-26 2017-06-06 刘创 一种新型多模冲压机
CN105834269B (zh) * 2016-06-08 2017-12-01 黄少权 一种改进的冲压装置
TWI602688B (zh) * 2016-08-04 2017-10-21 無錫明芳汽車部件工業有限公司 沖壓機換模用的夾具
CN107379601A (zh) * 2017-09-04 2017-11-24 董祥义 一种串联压机
CN109807552B (zh) * 2018-12-07 2021-01-12 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一种热冲压成型工艺
US11407021B2 (en) * 2019-08-14 2022-08-09 The Boeing Company Forming finished parts using a movable gantry press and a plurality of die assemblie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1981A (en) * 1924-07-26 1925-10-26 Fred Stuart Carver Improvement in self-contained pot presses
JPH05329564A (ja) * 1991-07-17 1993-12-14 Nisshinbo Ind Inc 金型移動型プレス加工機
JP2000141320A (ja) * 1998-11-11 2000-05-23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軟質材強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06296A (en) * 1970-08-29 1974-04-23 K Aoki Rotary type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JPH02281000A (ja) * 1989-04-21 1990-11-16 Enami Seiki:Kk プレス機械
US5229145A (en) * 1990-06-27 1993-07-20 David Brown Multi-level stacked mold system
JPH05237565A (ja) * 1992-02-25 1993-09-17 Hitachi Ltd 重負荷用インデックステーブル
JPH08142078A (ja) * 1994-11-24 1996-06-04 Kobe Steel Ltd ロータリー式成形プレス
JP2000015496A (ja) * 1998-06-26 2000-01-18 Kiso Kogyo Kk プレス成形型装置とプレス成形方法
JP2007029960A (ja) * 2005-07-22 2007-02-08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プレス装置
US8024955B2 (en) * 2007-11-20 2011-09-27 Hirotec America, Inc. Part in die, die change proces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1981A (en) * 1924-07-26 1925-10-26 Fred Stuart Carver Improvement in self-contained pot presses
JPH05329564A (ja) * 1991-07-17 1993-12-14 Nisshinbo Ind Inc 金型移動型プレス加工機
JP2000141320A (ja) * 1998-11-11 2000-05-23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軟質材強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73337A1 (ja) 2012-06-07
JP5808755B2 (ja) 2015-11-10
US20130276505A1 (en) 2013-10-24
CN103328198A (zh) 2013-09-25
TW201221346A (en) 2012-06-01
JPWO2012073337A1 (ja) 2014-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8198B (zh) 冲压机
CN104684855A (zh) 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
JP5904385B2 (ja) タンデムプレスライン用ダブルロボットラインを用いたプレス成形品自動製造システム
CN105382918B (zh) 一种陶瓷坯件自动成型生产线
WO2014193504A1 (en) Automatic multi-station integrated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forming waste-paper-based packaging products
CN102989976A (zh) 锻造装置
CN201352508Y (zh) 用于电容器制造的铆合装置
CN107030219B (zh) 一种板料渐进成形自动夹持装置
CN102336017B (zh) 加压机构及接合装置
CN107999599A (zh) 一种产品铭牌加工用冲裁机械
CN204770075U (zh) 全自动模内移料冲压机
CN100429017C (zh) 压力机械的工件搬送装置
CN204770328U (zh) 钥匙自动冲压机
CN103476518A (zh) 冲压成形装置的模具更换方法
CN109340202B (zh) 一种大吨位龙门框架式油压机的液压系统及其控制工艺
CN104229459B (zh) 车门柱板工件供应装置及其台板装置
CN109807218A (zh) 一种多工位旋压机
CN100553819C (zh) 工件输送装置及压力机械
CN209830045U (zh) 易于拆装模具的冲压设备
CN104551546A (zh) 一种钓鱼用绕线轮部件的离合器杆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CN114393169A (zh) 一种模压成型刀具刃口锻压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CN203610617U (zh) 一种升降型摇臂装配机
CN203484596U (zh) 适用于多工位冷镦机离线快速换模的机构
EP3272441B1 (en) Sand core making machine
CN104368691A (zh) 杠杆倒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16

Termination date: 201911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