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24073B - 处理盒和静电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处理盒和静电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24073B
CN103324073B CN201310245694.0A CN201310245694A CN103324073B CN 103324073 B CN103324073 B CN 103324073B CN 201310245694 A CN201310245694 A CN 201310245694A CN 103324073 B CN103324073 B CN 1033240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drum
unitor
master component
photographic sensi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456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24073A (zh
Inventor
阿部大辅
森冈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056847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3324073(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324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40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24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40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7Drive mechanisms for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gea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1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relating to dr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4Details of parts of process cartridge, e.g. for charging, transfer, cleaning,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7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1/1821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mean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rocess cartridge, e.g. attachment, positioning of parts with each other, pressure/distance regul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03G21/186Axial coupl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03G21/1864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associated with a positioning fun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4Locks and means for positioning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7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ischarg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Shape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的处理盒,包括:感光鼓;显影辊;第一和第二框架单元;要被定位的第一和第二盒侧部分,其被设置为与所述鼓的轴线共轴;要被定位的第三盒侧部分,其被设置为在第一框架单元的另一纵向端部处与所述鼓的轴线共轴;和被设置在所述鼓上以接触第一单元侧管制部分的第一鼓侧管制部分。

Description

处理盒和静电成像设备
本申请是名称为“处理盒和静电成像设备”、国际申请日为2008年9月30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08/068130、国家申请号为200880129816.7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处理盒和处理盒能够可去除地安装在其中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在本发明的情况下,处理盒是指一体化设置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和用于处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装置以使得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和处理装置被可去除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盒。例如,它意味着一体化设置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与显影装置、充电装置和清洁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处理装置的盒、一体化设置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和上述的处理装置中的充电装置和清洁装置的盒或一体化设置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和显影装置即上述的处理装置中的一个的盒。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意味着通过使用电子照相成像方法在记录装置上形成图像的设备。作为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例子,可包括电子照相打印机(LED打印机、激光束打印机等)、传真设备、文字处理器等。
并且,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意味着在去除成像设备中的所有处理盒之后剩余的成像设备的部分。
背景技术
处理盒系统被长期用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即使用电子照相成像方法的成像设备的领域中。处理盒系统使得用户能够在完全不依赖于服务人员的情况下维护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因此,它大大提高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可维护性。
众所周知,根据本发明之前的现有技术的处理盒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用于旋转其电子照相感光鼓(以下,可被简称为感光鼓)的驱动力。同样,众所周知,使处理盒从主组件接收驱动力的结构配置如下:
成像设备的主组件具有用于向处理盒传递马达的驱动的可旋转部件。可旋转部件具有断面为非圆形的孔。具体而言,孔具有扭曲的多棱柱形状并因而具有多个顶点,并且,其轴线与可旋转部件的轴线一致。
处理盒具有断面为非圆形并因而具有多个顶点的突起。突起被附接到感光鼓的纵向端部中的一个上,并且装配到设备主组件的可旋转部件的上述的孔中。
当在将处理盒安装到设备主组件中,即将处理盒的上述的突起装配到设备主组件的可旋转部件的孔中之后使设备主组件的可旋转部件旋转时,突起经受沿将突起拉入设备主组件的可旋转部件的孔中的方向作用的力,并且,在突起保持在上述力的作用下的情况下,可旋转部件施加的旋转力被传递到感光鼓。即,用于使感光鼓旋转的旋转力从设备主组件被传递到感光鼓(美国专利No.2875203)。
这种关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结构的技术对于向感光鼓传递旋转力是非常有效的。
本发明是上述的现有技术的进一步的改进结果中的一个。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其能够以明显地比根据在本发明之前的现有技术的处理盒高的精度水平关于旋转力传递部分的轴线相对于设备主组件的旋转力传递部分定位其用于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旋转力的联接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其可被安装在不具有用于移动用于向电子照相感光鼓传递旋转力的设备主组件的旋转部件(即设备主组件的驱动力传递部分)的机构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其电子照相感光鼓以明显地比只是使用齿轮以从设备主组件向处理盒传递旋转力的处理盒高的精度水平旋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能够可去除地安装上述的处理盒中的任一个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能够精确地使其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轴线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对应部分的轴线对准的处理盒。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能够精确地使其联接器的轴线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对应部分的轴线对准的处理盒。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能够可去除地安装上述的处理盒中的任一个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的处理盒,其中,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旋转力施加部分,所述处理盒包括:电子照相感光鼓;用于显影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的显影辊;支撑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第一框架单元;支撑所述显影辊并能摆动地与所述第一框架单元连接的第二框架单元;联接器,所述联接器安装到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一个端部上,用于在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主组件上的状态下从所述旋转力施加部分接收用于旋转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旋转力;要被定位的第一盒侧部分,所述第一盒侧部分能与设置在所述设备的主组件中的第一主组件侧定位部分接合,以便在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到所述设备的主组件上的状态下管制所述第一框架单元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纵向的运动;要被定位的第二盒侧部分,所述第二盒侧部分被设置为在所述第一框架单元的一个纵向端部处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共轴,并且能与设置在所述设备的所述主组件中的第二主组件侧定位部分接合,以便在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主组件上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设备的主组件沿径向定位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要被定位的第三盒侧部分,所述第三盒侧部分被设置为在所述第一框架单元的另一纵向端部处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共轴,并且能与设置在所述设备的所述主组件中的第三主组件侧定位部分接合,以便在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主组件上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设备的主组件沿径向定位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第一单元侧管制部分,所述第一单元侧管制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单元中,以便管制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沿所述第一框架单元的纵向的运动;和第一鼓侧管制部分,所述第一鼓侧管制部分设置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以便接触所述第一单元侧管制部分,由此管制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沿所述第一框架单元的纵向的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的处理盒,其中,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旋转力施加部分,所述处理盒包括:电子照相感光鼓;设置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一端处的鼓凸缘,所述鼓凸缘包括齿轮和一端侧鼓轴;安装到所述鼓凸缘上的联接器,所述联接器用于在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到所述设备的主组件上的状态下从所述旋转力施加部分接收用于旋转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旋转力;显影辊,能在由所述联接器从所述旋转力施加部分接收的旋转力的作用下旋转,以便显影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第一框架单元,用于通过支撑所述一端侧鼓轴的轴承部件来支撑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所述一端,并用于通过支撑另一端侧鼓轴的轴承部件来支撑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另一端;支撑所述显影辊并能摆动地与所述第一框架单元连接的第二框架单元;要被定位的第一盒侧部分,所述第一盒侧部分设置在所述轴承部件上,用于与设置在所述设备的主组件中的第一主组件侧定位部分接合,以便在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到所述设备的主组件上的状态下管制所述第一框架单元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纵向的运动;要被定位的第二盒侧部分,所述第二盒侧部分被设置为在所述第一框架单元的一个纵向端部处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共轴,并且能与设置在所述设备的所述主组件中的第二主组件侧定位部分接合,以便在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主组件上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设备的主组件沿径向定位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要被定位的第三盒侧部分,所述第三盒侧部分被设置为在所述第一框架单元的另一个纵向端部处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共轴,并且能与设置在所述设备的所述主组件中的第三主组件侧定位部分接合,以便在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主组件上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设备的主组件沿径向定位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第一单元侧管制部分,所述第一单元侧管制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单元的所述一个纵向端部处,用于管制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沿从所述一端向另一端的方向的运动;第二单元侧管制部分,设置在所述轴承部件上,用于管制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沿从所述另一端向所述一端的方向的运动;第一鼓侧管制部分,设置在所述鼓凸缘上,以便接触所述第一单元侧管制部分,由此管制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沿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所述一端到另一端的方向的运动;第二鼓侧管制部分,设置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所述鼓凸缘上,以便接触所述第二单元侧管制部分,由此管制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沿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另一端到所述一端的方向的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包括设备的主组件,处理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设备的主组件上,所述设备包括:
i)第一主组件侧定位部分;
ii)第二主组件侧定位部分;
iii)第三主组件侧定位部分;
iv)旋转力施加部分;
v)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电子照相感光鼓;用于显影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的显影辊;支撑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第一框架单元;支撑所述显影辊并能摆动地与所述第一框架单元连接的第二框架单元;联接器,所述联接器安装到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一个端部上,用于在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主组件上的状态下从所述旋转力施加部分接收用于旋转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旋转力;要被定位的第一盒侧部分,所述第一盒侧部分能与所述第一主组件侧定位部分接合,以便在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到所述设备的主组件上的状态下管制所述第一框架单元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纵向的运动;要被定位的第二盒侧部分,所述第二盒侧部分被设置为在所述第一框架单元的一个纵向端部处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共轴,并且能与所述第二主组件侧定位部分接合,以便在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主组件上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设备的主组件沿径向定位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要被定位的第三盒侧部分,所述第三盒侧部分被设置为在所述第一框架单元的另一纵向端部处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共轴,并且能与所述第三主组件侧定位部分接合,以便在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主组件上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设备的主组件沿径向定位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第一单元侧管制部分,所述第一单元侧管制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单元中,以便管制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沿所述第一框架单元的纵向的运动;和第一鼓侧管制部分,所述第一鼓侧管制部分设置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以便接触所述第一单元侧管制部分,由此管制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沿所述第一框架单元的纵向的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包括设备的主组件,处理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设备的主组件上,所述设备包括:
i)第一主组件侧定位部分;
ii)第二主组件侧定位部分;
iii)第三主组件侧定位部分;
iv)旋转力施加部分;
v)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电子照相感光鼓;设置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一端处的鼓凸缘,所述鼓凸缘包括齿轮和一端侧鼓轴;安装到所述鼓凸缘上的联接器,所述联接器用于在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到所述设备的主组件上的状态下从所述旋转力施加部分接收用于旋转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旋转力;显影辊,能在由所述联接器从所述旋转力施加部分接收的旋转力的作用下旋转,以便显影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第一框架单元,用于通过支撑所述一端侧鼓轴的轴承部件来支撑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所述一端,并用于通过支撑另一端侧鼓轴的轴承部件来支撑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另一端;支撑所述显影辊并能摆动地与所述第一框架单元连接的第二框架单元;要被定位的第一盒侧部分,所述第一盒侧部分设置在所述轴承部件上,用于与所述第一主组件侧定位部分接合,以便在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到所述设备的主组件上的状态下管制所述第一框架单元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纵向的运动;要被定位的第二盒侧部分,所述第二盒侧部分被设置为在所述第一框架单元的一个纵向端部处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共轴,并且能与所述第二主组件侧定位部分接合,以便在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主组件上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设备的主组件沿径向定位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要被定位的第三盒侧部分,所述第三盒侧部分被设置为在所述第一框架单元的另一个纵向端部处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共轴,并且能与所述第三主组件侧定位部分接合,以便在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主组件上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设备的主组件沿径向定位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第一单元侧管制部分,所述第一单元侧管制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单元的所述一个纵向端部处,用于管制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沿从所述一端向另一端的方向的运动;第二单元侧管制部分,设置在所述轴承部件上,用于管制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沿从所述另一端向所述一端的方向的运动;第一鼓侧管制部分,设置在所述所述鼓凸缘上以便接触所述第一单元侧管制部分,由此管制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沿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所述一端到另一端的方向的运动;第二鼓侧管制部分,设置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所述鼓凸缘上以便接触所述第二单元侧管制部分,由此管制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沿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另一端到所述一端的方向的运动。
根据本发明,能够关于旋转力传递部分的轴线相对于设备主组件的旋转力传递部分精确定位用于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旋转力的处理盒的联接器。
并且,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处理盒,其可被安装在不具有用于移动用于向电子照相感光鼓传递旋转力的设备主组件的旋转部件(即设备主组件的驱动力传递部分)的机构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处理盒,其电子照相感光鼓以明显地比只是使用齿轮以从设备主组件向处理盒传递旋转力的处理盒高的精度水平旋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能够精确地使其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轴线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对应部分的轴线对准的处理盒。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能够精确地使其联接器的轴线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对应部分的轴线对准的处理盒。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可去除地安装上述的处理盒中的任一个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结合附图考虑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断面图。
图2是优选实施例中的盒的放大断面图。
图3是处理盒的透视图,表示盒的框架结构。
图4是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透视图。
图5是设备主组件的盒驱动轴的透视图。
图6是处理盒的联接器的透视图。
图7是联接器和盒驱动轴在相互接合时的侧视图。
图8是联接器和盒驱动轴在相互接合时的断面图。
图9是联接器的透视图。
图10是球形部件的透视图。
图11是联接器、球形部件和连接销在被放在一起之后的断面图。
图12是联接器、球形部件和连接销在被放在一起之后的透视图。
图13是鼓凸缘的平面图。
图14是图13中的平面S2-S2上的鼓凸缘的断面图。
图15是图13中的平面S1-S1上的联接器、球形部件、鼓凸缘和连接销在被放在一起之后的断面图,表示用于将联接器固定到鼓凸缘上的步骤。
图16是图13中的平面S1-S1上的联接器脱离防止插头、联接器、球形部件、鼓凸缘和连接销的组合的断面图,表示用于牢固地将联接器固定到鼓凸缘上的步骤。
图17是感光鼓单元的从其驱动力接收侧观察的透视图。
图18是感光鼓单元的从其驱动力接收侧的相对侧观察的透视图。
图19是鼓单元的驱动力接收侧的感光鼓单元的端部及其附近的透视图,表示用于支撑端部的结构配置。
图20也是感光鼓单元的驱动力接收端部及其附近的透视图,表示用于支撑感光鼓单元的驱动力接收端的结构配置。
图21是感光鼓单元的力接收端部及其附近的另一透视图,表示用于支撑感光鼓单元的驱动力接收端的结构配置。
图22是感光鼓单元的驱动力接收端的相对端部及其附近的透视图,表示用于支撑感光鼓单元的相对端部的结构配置。
图23(a)和图23(b)分别是驱动力传递侧和驱动力传递侧的相对侧的设备主组件的盒导轨的透视图。
图24是用于表示用于关于与联接器的轴线平行的方向使联接器和设备主组件相互精确定位的结构配置的示意图。
图25是感光鼓和凸缘的透视图,表示用于将鼓凸缘牢固地固定到感光鼓上的方法。
图26是感光鼓和鼓凸缘的断面图,用于表示用于使它们相互牢固地固定的方法。
图27是盒框架的鼓支撑部分和鼓凸缘的沟槽的断面图,表示它们的位置关系。
图28是成像设备的示意性假想图,表示用于将处理盒安装到设备的主组件中的方法。
图29是用于描述在将盒插入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时出现的联接器的移动的示意图。
图30也是用于描述在将盒插入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时出现的联接器的移动的示意图。
图31是用于描述在将盒插入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时出现的联接器的移动的另一示意图。
图32是用于描述在将盒插入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时出现的联接器的移动的另一示意图。
图33是用于描述在将盒插入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时出现的联接器的移动的另一示意图。
图34用于描述在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提取盒时出现的联接器的移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一个。但是,除非具体注明,否则,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功能、材料、形状和它们的位置关系不是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并且,如果重新提到关于其材料、形状等描述的成像设备的给出的部件,那么,除非特别注明,否则,它在材料和形状上是相同的。
〔实施例〕
(一般结构)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典型的成像设备的断面图,该成像设备由成像设备主组件1(以下,可被简称为设备主组件1)和处理盒2(以下,可被简称为盒2)构成。图2是盒2的放大断面图。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一般结构和成像过程。
该成像设备是基于电子照相技术的激光束打印机。其使用能够可去除地安装于主组件1中的处理盒2。设备主组件1具有曝光设备3(激光扫描仪单元)和片材托盘4。曝光设备3位于用于盒2的空间之上。片材托盘4位于用于盒2的空间下面,并且存放作为上面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的片材的记录介质P的多个片材。设备主组件1还具有关于传输片材P的方向从上游侧开始列出的拾取辊5a、一对记录介质传输辊5b、一对记录介质传输辊5c、转印导引件6、转印充电辊7、记录介质传输导引件8、定影设备9、一对记录介质排出辊10、传输托盘11等。
(成像过程)
下面,描述由本发明的以下的优选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使用的成像过程。响应打印开始信号,电子照相感光鼓20(以下,称为鼓)以预设的圆周速度(处理速度)沿由箭头标记R1表示的方向被旋转驱动。鼓20的圆周表面与被施加偏电压的充电辊12接触。因此,鼓20的圆周表面由充电辊12均匀充电。
曝光设备3在用反映要形成的图像的信息的顺序电数字图片元素信号调制射束L的同时输出激光的射束L。具体而言,曝光设备3以使得射束L通过盒2的顶壁的曝光窗口进入盒2的方式投影激光的射束L,并且扫描鼓20的圆周表面。作为结果,在鼓20的圆周表面上形成反映图像的上述的信息的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由第二单元40中的显影剂T(以下,可被称为调色剂)显影成可见图像,即由调色剂形成的图像(以下,称为调色剂图像)。
更详细地说,充电辊12被定位,使得其圆周表面与鼓20的圆周表面接触以使鼓20充电。通过鼓20的旋转,充电辊12旋转。盒2的第二单元40向鼓20的圆周表面上位于显影区域中的部分供给调色剂以使在鼓20的圆周表面上形成的潜像显影。
上述的第二单元40具有调色剂室45、搅拌部件43、调色剂供给室44、显影辊41、磁性辊41a(静止磁体)和显影刮刀42。磁性辊41a处于作为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显影辊41的中空部分中。在旋转显影辊41的同时,通过搅拌部件43的旋转,第二单元40将调色剂室45中的调色剂T发送到调色剂供给室44中。随着显影辊41的旋转,利用显影刮刀42使具有预设的厚度的调色剂层在摩擦带电的同时在显影辊41的圆周表面上形成。然后,第二单元40将显影辊41上的调色剂层中的调色剂微粒转印到鼓20上的潜像的大量的曝光点上,以将潜像显影成可见图像或调色剂图像。显影刮刀42是用于管制对于鼓20的圆周表面的单位面积允许调色剂保持涂敷的量并且还用于使调色剂摩擦带电(用于给予调色剂摩擦电荷)的刮刀。
同时,与输出激光的射束L的定时同步,通过转印导引件6,片材P被传输到作为鼓20和转印充电辊7之间的界面的转印区域,使得鼓20上的调色剂图像与片材P同时到达转印区域。在转印区域中,鼓20的圆周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如同从鼓20的圆周表面上剥离下来那样被转印到片材P上。
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P上之后,片材P与鼓20分离,并且沿记录介质传输导引件8被传输到定影设备9。然后,片材P通过构成定影设备9的定影辊9a和压力辊9b之间的压合部被传输。在片材P通过压合部被传输的同时,片材P及其上面的调色剂图像经受热压。作为结果,调色剂图像变得定影于片材P上。在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P上之后,片材P被传输到一对排出辊10,并被排出到传输托盘11中。
同时,刚刚转印调色剂图像的鼓20被清除转印残留调色剂,即在调色剂图像转印之后残留于鼓20的圆周表面上的调色剂,以被用于从鼓20的充电开始的下一成像过程。从鼓20去除的调色剂,即废弃调色剂被存放在废弃调色剂室52a中。
在以上给出的成像过程的描述中提到的充电辊12、显影辊41、清洁刮刀53等是用于处理鼓20的处理装置。
(处理盒框架的结构)
图3是处理盒2的透视图,并且表示盒框架的结构。下面参照图2和图3描述处理盒2的框架结构。
参照图2,鼓20、充电辊12和清洁刮刀52被一体化附接到构成盒2的第一单元50的盒2的框架的鼓支撑部分51上。
盒2的第二单元40由以下的部件构成:具有用于存放调色剂的调色剂存放室45和调色剂供给转变器44的调色剂存放容器40a;和盖子40b。调色剂存放容器40a和盖子40b通过焊接等手段相互连接。
下面,参照图3,通过使用诸如一对圆形连接销的一对连接部件54,将第一单元50和第二单元40相互连接,使得它们可关于所述一对连接部件54相对旋转移动。
即,参照图3,处理盒2具有(关于与显影辊41的轴线平行的方向)位于单元40的纵向端部上的一对侧盖55。各侧盖55设置有尖端部分具有孔55b并且轴线与显影辊41平行的臂部分55a。第一单元50的框架的鼓支撑部分51设置有当臂部分55a被插入鼓支撑部分51的预设部分中时与第二单元40的孔55b对准的孔51a(在图3中,左侧的孔55b没有被示出)。将连接部件54插入盒2的左侧的孔55b和51a和盒2的右侧的孔55b和51a中,使得第一单元50和第二单元40以这两个单元50和40可关于所述一对连接部件相对旋转运动的方式连接。并且,盒2设置有一对一地被附接到上述的臂部分55a的基部上的一对压缩弹簧46,使得它们接触鼓支撑部分51,以使第二单元40保持下压,从而确保显影辊41(图3)保持压向鼓20。并且,显影辊41的纵向端部以一对一的方式装配有一对间隔件(未示出),从而确保在显影辊41的圆周表面和鼓20的圆周表面之间保持预设量的间隙。
第一单元50的纵向端部中的一个设置有联接器150,通过该联接器150,驱动力从设备主组件1被传递到盒2以使鼓20旋转。顺便说一句,以下,盒2的关于与鼓20的纵向平行的方向的具有联接器150的纵向端部将被称为驱动力接收端(侧),而盒2的与驱动力接收端(侧)相对的纵向端部可被简称为相对端(侧)。
(用于向处理盒传递旋转力的方法)
图4是设备主组件1的透视图,其中,盒插入(去除)门109(主组件盖子、主组件门)被打开以表示设备主组件1的内部。图4所示的设备主组件1没有保持任何处理盒2。下面,参照图4描述用于向盒2传递旋转力的方法。
参照图4,设备主组件1设置有用于安装或拆卸盒2的盒安装装置130。因此,盒2跟随盒安装装置130(以下,可被简称为安装装置)被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中。随着盒2被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中,设备主组件1的盒驱动轴100(以下,简称为驱动轴100)与联接器部件150(以下,称为联接器,图3)接合,从而使得鼓20能够通过从设备主组件1接收旋转力而旋转。
1)驱动轴100
图5是设备主组件1的驱动轴100的透视图。驱动轴100与未示出的设备主组件1所设置的与马达连接的诸如齿轮系的驱动力传递装置连接。驱动轴100的端部100a是半球形的,并且具有旋转力传递销100b。
2)联接器150
图6是联接器150的透视图。形成联接器150的材料为诸如聚醛树脂、聚碳酸酯和PPS的树脂。但是,为了增加联接器150的刚度,可以以与联接器150将经受的扭矩量成正比的量将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等混入用于联接器150的上述材料中。并且,可以将一个或多个金属件插入联接器150中以增加联接器150的刚度。并且,整个联接器150可由金属物质形成以确保联接器150具有令人满意的刚度。
联接器150的端部设置有捕获(接收)来自驱动轴100的驱动力的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四个)驱动力捕获突起150d(150d1~150d4)。各驱动力捕获突起150d(150d1~150d4)设置有驱动力捕获表面相对于联接器150的轴线L150成角度的旋转力捕获部分150e(150e1~150e4)。并且,联接器150设置有关于联接器150的径向处于驱动力捕获突起150d1~150d4内侧的圆锥凹部150f。
3)驱动轴100与联接器150之间的接合
图7是相互接合的联接器150与驱动轴100的侧视图。图8是联接器150和驱动轴100在与联接器150的轴线和驱动轴100的轴线均一致的平面上的断面图。下面,参照图7和图8描述驱动轴100和联接器150的接合。
驱动轴100的旋转力传递销100b与联接器150的旋转力捕获部分150e(150e1~150e4)接合。虽然在图7中没有示出,但是,旋转力传递销100b的处于图的背侧的部分与同样处于图的背侧的另一旋转力捕获部分150e接合。并且,驱动轴100的端部100a与联接器150的圆锥凹部150f的表面接触。因此,随着驱动轴100旋转,驱动力从旋转力传递销100b被传递到旋转力捕获部分150e。并且,各驱动力捕获部分150e相对于联接器150的轴线L150成角度。因此,随着驱动轴100旋转,联接器150和驱动轴100相互拉动,从而确保驱动轴100的端部100a与圆锥凹部150f的表面进行接触并保持接触,使得可靠地从驱动轴100向联接器150传递驱动力。
如上所述,联接器150被附接到鼓20的纵向端部中的一个上。在设备主组件1中,在盒20处于其适于成像的位置和姿势的同时,联接器从设备主组件1接收用于使鼓20旋转的旋转力。
4)用于联接器150的连接部件
图9是联接器150的透视图,图10是球形部件160的透视图。图11是联接器150和用于联接器的连接部件的断面图。图12是联接器150及其连接部件的透视图。
参照图9,联接器150具有在联接器150的与具有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的端部相对的端部150s中的通孔150r。下面,参照图10,使联接器150的上述的相对端部150s与大致为球形的球形部件160配合。球形部件160设置有盲孔160a和通孔160b。盲孔160a是插入联接器150的端部150s的孔。通孔160b是销155(旋转力传递部分)以穿过联接器150的上述孔150r的方式穿过的孔。通孔160b与盲孔160a相交。将在后面更详细地描述销155。
参照图12和图13,联接器150的端部150s被插入球形部件160的盲孔160a中,并且,销155穿过通孔160b,使得通孔160b与联接器150的通孔150r对准。在本实施例中,联接器150、球形部件160和销155被设计,使得联接器150在盲孔160a中松配合,销155在通孔150r中松配合,而在通孔160b中紧配合。因此,在将销155装配到通孔160b中之后,销155和球形部件160在视觉上是相互一体化的。以下,该接合被称为类似于万向接头的“万向联接器”。通过从驱动轴100接收驱动力,联接器150绕其轴线L150旋转,从而导致通孔150r的壁与销155进行接触并保持接触。因此,来自设备主组件1的旋转力变成使销155绕联接器150的旋转轴线L150旋转的旋转力。
5)通过“万向联接器”向鼓20传递旋转力
图13是用于描述鼓凸缘151(以下,可被简称为凸缘151)的凸缘151的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的平面S2-S2上的凸缘151的断面图。图15是图13中的平面S1-S1上的球形部件160、联接器150和凸缘151的示意性断面图,该断面图用于描述将联接器150牢固地附接到凸缘151上的方法。图16是图13中的平面S1-S1上的球形部件160、联接器150和凸缘151的示意性断面图,该断面图用于描述将联接器150固定到凸缘151上的方法。图17是从驱动力接收侧(具有联接器150的一侧)观察的感光鼓单元21的透视图,该透视图用于描述感光鼓单元21。图18是从驱动力接收侧的相对侧(联接器150的相对侧)观察的感光鼓单元21的透视图,该透视图也用于描述感光鼓单元21。
参照图13和图14,描述附接有联接器150的凸缘151的例子。图13是从驱动轴侧观察的凸缘151的平面图。图13中的附图标记151g(151g1~151g4)表示凸缘151设置有的四个狭槽。各狭槽151g的深度方向与凸缘151的轴线平行。当联接器150被附接到凸缘151上时,使销155穿过狭槽151g1和151g3的组合或狭槽151g2和151g4的组合。并且,关于顺时针方向的狭槽151g中的每一个的上游壁用作旋转力传递表面(旋转力捕获表面)151h(151h1~151h4)。当从销151向凸缘151传递驱动力时,销155与旋转力捕获表面151h接触。并且,凸缘151的中心部分,即凸缘151上与凸缘151的轴线相邻的部分是中空的(凸缘151设置有凹部151f)。
凹部151f是由弓形壁151j(151j1~151j4)、脱离防止部分151i(151i1~151i4)和开口151k(151k1~151k4)包围的空间。弓形壁(表面)151j(151j1~151j4)与曲率与弓形壁151j相同并且轴线与凸缘151的轴线L151一致的假想的圆柱壁(表面)151a一致。假想的圆柱壁(表面)151a的直径φ是D151a。脱离防止部分151i(151i1~151i4)中的每一个也是与弓形壁151j一样大致呈弓形的部分,并且从弓形壁151j平滑延伸。即,脱离防止部分151i与半径为SR151的假想的圆柱壁一致。开口151k(151k1~151k2)中的每一个处于脱离防止部分151i的驱动轴侧,并且,其曲率与直径φ为D151b的圆的曲率相同。
球形部件160的外部尺寸(直径φ)D160和凸缘151的上述的部分的测量(图14和图15)之间的关系如下:
φD151b<φD160<φD151a<2×SR151。
球形部件160可在存在间隙G的情况下被插入凹部151f中。但是,虽然球形部件160处于凹部151f中,但是不允许它关于与轴线L151平行的方向向开口151k移动。因此,在将球形部件160装配到凸缘151中之后,在正常条件下不会出现球形部件160与凸缘151脱离的情况。
下面,参照图15和图16,描述将联接器150插入凸缘151中以及将联接器150固定到凸缘151上的过程。首先,从由箭头标记X1表示的方向将端部150s插入凸缘151中。然后,端部150s与球形部件160配合,其方式使得球形部件160从由箭头标记X2表示的方向覆盖端部150s。然后,球形部件160相对于端部150s被定位,使得其通孔160b与端部150s的通孔150r对准。然后,从由箭头标记X3表示的方向插入销151,使得销151从通孔160b的一端开始延伸,穿过通孔150r以及通孔160b的另一端。通孔160b和150r和销150被设计使得孔160b的直径比销155小。因此,当插入销151时,在销151和通孔160b的壁之间存在一定量的摩擦。顺便说一句,在本实施例中,销151的直径和通孔160b的直径之间的相差量被设为约50μm。
因此,在正常条件下,不会出现销155与球形部件160脱离的情况。即,确保联接器150保持与凸缘151接合。
然后,球形部件160和联接器150的组合156(“万向联接器”)沿由箭头标记X4表示的方向移动以使球形部件160接触或接近脱离防止部分151i。
然后,脱离防止部件157沿由箭头标记X4表示的方向被插入,以牢固地将脱离防止部件157附接到凸缘151上。在附接脱离防止部件157之后,在脱离防止部件157和球形部件160之间保持间隙(空隙)。因此,允许联接器150改变姿势。
下面,参照图17和图18,描述感光鼓单元21的结构。在组合156(“万向联接器”)被附接到凸缘151上之后,凸缘151以从凸缘151露出联接器150的驱动力接收突起150d的方式被牢固地附接到鼓20的纵向端部中的一个上。并且,鼓凸缘152从驱动力接收端被牢固地附接到鼓200的相对端上。对于用于牢固地将鼓凸缘151和152附接到鼓20上的方法,可以使用卷边、粘结或焊接等。
下面,参照图19~22,描述用于支撑感光鼓单元21的结构配置。附接到感光鼓单元21的驱动力接收端的凸缘151具有鼓齿轮151c和轴151v。鼓齿轮151c是用于向显影辊41所具有的显影齿轮41b传递凸缘151所接收的旋转力的齿轮。轴151v用作鼓轴中的一个。轴151v由轴承158所具有的支撑部分158d可旋转地支撑。齿轮151c是凸缘151的一体化部分。参照图22,感光鼓单元21的与轴151v相反的端部设置有支撑鼓20的鼓轴202。鼓轴202通过压配合等方法被牢固地附接到盒2的鼓支撑部分51上。因此,在感光鼓单元21的与驱动力接收侧相对的相对侧,感光鼓单元21通过装配到鼓凸缘152的孔152a中的鼓轴202被可旋转地支撑。
鼓齿轮151c是斜齿轮,该斜齿轮的齿部沿使得在向鼓齿轮151c传递驱动力时鼓齿轮151c向着与齿轮151c相对的相对方向被推动的方向倾斜。顺便说一句,鼓20的纵向(轴线)与盒2的纵向平行。
齿轮151c通过显影齿轮41b向显影辊41传递联接器150从驱动轴100接收的旋转力,由此使显影辊41旋转。
如上所述,驱动轴100在通过诸如设备主组件1的齿轮的驱动力传递装置(未示出)从设备主组件1的马达(未示出)向其传递的旋转力作用下旋转。然后,通过联接器150向盒2传递旋转力。然后,通过销155从联接器150向凸缘151传递驱动力。作为结果,向一体化附接凸缘151的鼓20传递驱动力。
(用于安装或拆卸盒的结构配置)
下面,描述用于允许在设备主组件1中可去除地安装盒2的结构配置。参照图23,本实施例中的设备主组件1的盒安装装置130具有分别位于设备主组件1中的盒空间的左端和右端的一对导引件130R和130L,这对导引件横过盒空间相互面对。图23(a)与盒2的驱动力接收侧对应,并且,图23(b)与盒2的驱动力接收侧的相对侧对应。沿着这些导引件130R和130L安装或拆卸盒2(在图23中未示出)。顺便说一句,为了将盒2安装在设备主组件1中,必须打开设备主组件1的门109(图4)。在安装盒2之后,门109被关闭。门109的关闭包括将盒2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中的过程。顺便说一句,为了从设备主组件1去除盒2,门109也必须被打开。要由用户(操作者)实施这些处理。
参照图19和21,盒2的第一单元50的驱动力接收端设置有沿与盒2的纵向平行的方向向盒2外面突起的一对盒导引件51R,而盒2的第一单元50的相对端设置有一对盒导引件51L,如图22所示。
当盒2被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中或从中被拆卸时,图21所示的盒导引件51R和轴承158的圆柱部分158c通过图23(a)所示的设备主组件1的导引件130R被引导。并且,一对盒导引件51L和盒2的鼓支撑部分51的圆柱部分51e通过图23(b)所示的主组件1的导引件130L被引导。通过设置上述的结构配置,盒2沿实际与驱动轴100的轴线垂直的方向被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中或从中被去除。
下面,参照图28,描述将盒2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中的操作。除了在图28中在设备中存在盒2以外,图28是图4中的平面S1-S1上的图4所示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断面图。如果用户希望将盒2安装在设备主组件1中,那么,用户要打开设备主组件1的门109,并且将盒2插入设备主组件1中,其方式使得盒导引件51R、圆柱部分158c如图28所示沿由箭头标记X5表示的方向被设备主组件1的导引件130R引导(处于驱动力接收侧的相对侧的盒导引件51L和圆柱部分51e被设备主组件1的导引件13L引导)。随着盒2被插入,盒2的联接器150与驱动轴100接合,然后,盒2被放置在预设的位置(成像位置)中。在将盒2放在预设的位置中的同时,联接器150的位置和姿势变得固定,使得旋转力可被传递到盒2(图28(b))。
随着盒2移动到上述的预设的位置中,轴承158的鼓轴轴承部分158e(图21)和鼓支撑部分51的鼓轴轴承部分51g(图22)受到来自图23(a)和图23(b)所示的压缩弹簧188R和188L的压力作用。作为结果,盒2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精确地定位。
此时,描述为什么使用“实际上垂直”而不是“垂直”。即,在盒2和设备主组件1之间设置少量的间隙,以确保盒2可被平滑地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中或从中被去除。因此,当盒2被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中或从中被去除时,整个盒2将变得以由间隙担负的范围内的角度稍微倾斜。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也是有效的。这是使用“基本上垂直”以包括整个盒2由于存在上述的少量的间隙变得稍微倾斜的情况的原因。
(联接器150的移动)
下面,参照图29和图30,描述导引件130R和130L(即设备主组件1的盒导引件)、滑动件131和联接器150之间的关系。图29是从驱动轴100的所在侧观察的被插入设备主组件1中的盒2的驱动力接收端部的侧视图。图30是图29中的平面Z-Z上的盒2的驱动力接收端部的断面图。
参照图29,当盒2被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中时,盒2的驱动力接收端部移动到设备主组件1内,使得轴承158的圆柱部分158c保持与导引表面130R1b接触。在该安装阶段中,如图30所示,在联接器150(关于纵向)的中心部分150c和导引肋部130R1c之间存在间隙n1。因此,在该状态下,联接器150不受压力。然后,参照图29,联接器150的圆周表面的左上部与管制部分158f接触。因此,允许联接器150仅沿由箭头标记X表示的方向(盒安装方向)倾斜。利用压缩弹簧132的弹性,滑动件131保持在其压力施加位置(最上面的位置)中。
图31是联接器150与滑动件131接触并且滑动件131从其压力施加位置移动到其后退位置之后的盒2的驱动力接收端部的侧视图。由于能够仅沿由箭头标记X5表示的方向倾斜的联接器150前进到设备主组件1中,因此,中心部分150c与滑动件131的突起部分的斜面131a(图32)接触。因此,随着盒2进一步被插入,滑动件131被向下压入其后退位置。
图32表示联接器150越过滑动件131的顶点131b之后的盒2的驱动力接收端部的状态。联接器150一越过顶点131b,压缩弹簧132的弹性就开始将滑动件131从后退位置压出至压力施加位置中。在盒2的该安装阶段中,联接器150的中心部分150c的一部分由滑动件131的斜面131c加压。即,斜面131c用作压力施加部分,而中心部分150c的一部分用作捕获由斜面131c施加的力F的力捕获部分150p。力F被分成两个分量,即力F1和F2。并且,在该阶段中,利用与联接器150的圆周表面的顶部接触的管制部分158f管制联接器150。因此,在力F2的作用下,联接器150沿盒安装方向X5倾斜。即,联接器150移动到联接器150的姿势变得准备好与驱动轴100接合的其驱动轴接合开始位置中。
下面,参照图33,描述联接器150如何变得与驱动轴100接合。图33是从设备主组件1下面观察的鼓20的驱动力接收端部、联接器150和驱动轴100的竖直断面图。
参照图33(a),当盒2被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中时,盒2从与驱动轴100的轴线L3实际上垂直的方向(由箭头标记X5表示)移动到设备主组件1(未示出)中。当联接器150处于上述的驱动轴接合开始位置中时,联接器150的轴线L2相对于鼓20的轴线L1倾斜,使得联接器150的驱动力接收端关于盒安装方向X5处于联接器150的相对端部的下游侧。由于联接器150如上面描述的那样倾斜,因此,关于盒安装方向X5的前端部分150A1(联接器150的一部分)关于与轴线L1平行的方向比驱动轴100的尖端部分100c3更接近鼓20,而前端部分150A2(联接器150的另一部分)比驱动轴100的尖端部分100c3更接近旋转力传递销100b。
参照图33(b),首先,前端部分150A1经过轴100的尖端部分100c3,然后,轴线与联接器150的轴线一致的驱动力捕获圆锥凹部150f或驱动力捕获突起150d的表面与驱动轴100的尖端部分100c3或旋转力传递销100b接触。在该阶段中,驱动力捕获圆锥凹部150f和/或驱动力捕获突起150d的表面是盒侧的驱动轴接触部分,并且,尖端部分100c3和/或旋转力传递销100b是主组件侧的联接器接触部分。
参照图33(c),随着盒2进一步移动到设备主组件1中,联接器150逐渐向后倾斜,使得其轴线L2最终大致与驱动轴100的轴线L3对准。
然后,参照图33(d),随着盒2变得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精确定位,联接器150变得与驱动轴100大致对准。即,鼓20的轴线L1变得与联接器150的轴线L2大致对准。同时,联接器150的姿势从驱动轴接合姿势变为也是驱动力传递姿势的旋转力接收姿势。换句话说,联接器150变得与驱动轴100接合。
总之,联接器150具有轴线与联接器150的旋转轴线一致的凹部150f。随着盒2沿与鼓20的轴线L1实际上垂直的方向移动到设备主组件1中,联接器150的姿势从其驱动轴接合姿势变为其驱动力接收(传递)姿势。在该盒移动阶段中,联接器150以允许联接器150的下游部分150A1关于盒2被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中的方向绕过驱动轴100的方式倾斜。
在联接器150移动到其旋转力传递位置(姿势)中之后,驱动轴100的尖端处于凹部150f中。并且,随着驱动轴100的旋转,旋转力捕获部分150e与驱动轴100的旋转力传递部分100b接合,旋转力传递部分100b是沿与驱动轴100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突起的驱动轴100的端部。因此,随着驱动轴100的旋转,联接器150从驱动轴100接收旋转力,并且在所接收的旋转力作用下旋转。
当联接器150处于其驱动轴接合开始位置中时,作为联接器150的一部分的端部150A1处于驱动轴尖端部分100c3的鼓20侧,而当联接器150处于其旋转力传递位置(姿势)中时,端部150A1处于驱动轴尖端部分100c3的旋转力传递销100b侧。联接器150的该运动将被表达为“联接器的一部分绕过驱动轴”。
下面,描述当从设备主组件1去除盒2时出现的联接器150的运动。图34是从设备主组件1下面观察的鼓20的驱动力接收端部、联接器150和驱动轴100的竖直断面图。
参照图34(a),紧接着在停止鼓20的驱动之后,联接器150仍处于姿势适于驱动力传递(接收)的驱动力传递(接收)位置中。即,轴线L2实际与轴线L1一致。
然后,参照图34(b),随着盒2向用户移动(沿由箭头标记X6表示的方向),鼓20向用户移动。鼓20的该移动导致联接器150的凹部150f或突起150d至少与驱动轴100的尖端部分100c3接触,从而开始导致联接器150(联接器150的轴线)沿使得联接器150的驱动力接收端关于盒去除方向X6位于联接器150的相对端部的下游侧的方向倾斜。联接器150的该倾斜方向与盒2被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中时的联接器150的倾斜方向相同。
参照图34(c),随着盒2进一步沿方向X6移动,联接器150连续倾斜,直到联接器150的端部150A3,即联接器150的驱动力接收端的下游端部关于方向X6到达轴100的尖端部分100c3。端部150A3到达轴100的尖端部分100c3时的联接器150的位置(姿势)是联接器150的驱动轴脱离位置(姿势)。
然后,参照图34(d),联接器150在保持与其接触的同时经过尖端部分100c3。轴线L1与L2形成的角度与它们在盒2被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中时形成的角度不同。但是,除了方向以外,端部150A3(即联接器150的一部分)绕过尖端部分100c3的方式在去除盒2的过程中与在安装盒2的过程中相同。
因此,联接器150的该移动也被称为“联接器的一部分绕过驱动轴”。
顺便说一句,尖端150A3的位置受联接器150的旋转相位影响;尖端150A3的位置由联接器150停止时的联接器150的旋转相位确定。也即,可能是突起150d、弓形肋部150g或这两者与轴100的尖端部分100c3接触(图9)。不管它是突起150d还是弓形肋部150g,距离鼓20最远的一个构成端部150A。
然后,可从设备主组件1去除盒2。
即,当盒2移动到设备主组件1外面时,实际与鼓20的轴线L1垂直的盒的移动导致联接器150的姿势从旋转力传递姿势变为驱动轴脱离姿势。在联接器150的该运动中,联接器150倾斜,其方式允许作为联接器150的一部分并且当从与去除盒2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观察时处于驱动轴100的后侧的部分150A3绕过驱动轴100,由此允许联接器150自身变得与驱动轴100脱离。
并且,盒2被设计,使得允许联接器150相对于鼓20的轴线L1回转至实际任何方向。因此,联接器150可在驱动轴接合姿势和旋转力传递姿势之间以及在驱动力传递姿势和驱动轴脱离姿势之间平滑地倾斜。这里,联接器150的“回转”不意味着联接器150自身关于鼓20的轴线L1旋转。它意味着联接器150回转,如同倾斜的联接器150的轴线L2绕鼓20的轴线旋转。并且,它不排除以下现象,即联接器150自身以处于与空隙量或有意设置的间隙对应的范围内的角度绕其轴线L2旋转运动。
即,允许联接器150以联接器150的端部150a(即联接器150的驱动力接收端部)描绘出中心与轴线L2重合的圆的方式回转,同时使联接器150的端部150b(即联接器150的相对端部)保持在鼓20的轴线上。
并且,当用户将盒2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中时,不管具有旋转力传递部分100a的驱动轴100的旋转相位如何,(联接器150能够回转(倾斜)的)“实际任何方向”意味着在允许联接器150倾斜到旋转力接收(传递)位置的范围中的方向。
并且,当用户将盒2移动到设备主组件1外面时,不管驱动轴100的旋转相位如何,它意味着在允许联接器150倾斜到上述的驱动轴脱离姿势的范围中的方向。
并且,为了允许联接器150相对于轴线L1沿实际任何方向倾斜,在销155(旋转传递部分)和与销155接合的旋转力传递表面151h(旋转力捕获表面)之间提供间隙。即,联接器150被附接到鼓20的端部上,使得如上面描述的那样允许它倾斜。因此,联接器150能够相对于轴线L1沿实际任何方向倾斜。
并且,根据上述的优选实施例,处理盒2可沿与驱动轴100的轴线L3实际上垂直的方向被安装到设有驱动轴100的设备主组件1中或从中被去除。
并且,根据上述的优选实施例,通过沿与驱动轴100的轴线L3实际上垂直的方向移动处理盒2,当联接器150被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中或移动到其外面时,设备主组件1所设有的盒驱动齿轮不需要沿其轴线方向前后移动。
上述的实施例中的设备主组件1和处理盒2之间的驱动力传递部分可比根据现有技术的只是由齿轮制成的驱动力传递部分更平滑地旋转鼓20。
(用于定位联接器的结构配置)
下面描述用于定位联接器150的结构配置。图19和图20是用于表示感光鼓单元21(包括联接器150)、鼓支撑部分51和轴承158的内部结构的示图。鼓支撑部分51具有作为第一单元50的鼓位移管制第一部分的肋部200。肋部200具有关于鼓20的旋转方向处于肋部200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渐缩部分200a和渐缩部分200b。将在后面描述渐缩部分的功能。顺便说一句,由用户沿与盒2的纵向实际上垂直的方向(鼓20的纵向)将盒2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中或移动到其外面。
作为第一单元50的一部分的凸缘151具有处于凸缘151的联接器侧和凸缘151的与联接器151相反的相对侧的鼓位移管制表面151s和鼓位移管制表面151t。在本实施例中,关于与凸缘151的轴线平行的方向,作为鼓位移管制装置的表面151s处于凸缘151的一端,并且,同样是鼓位移管制装置的表面151t处于凸缘151的另一端。
并且,轴承158具有作为第一单元50的鼓位移管制第二部分的表面158a。在将感光鼓单元21附接到鼓支撑部分51上,同时轴承158置于感光鼓单元21和鼓支撑部分51之间之后,鼓支撑部分51的肋部200面对凸缘151的表面151s,并且,凸缘151的表面151t面对轴承158的表面158a。
图21~23是用于描述盒2的盒定位部分和设备主组件1的定位部分的示图。参照图21,轴承158具有沟槽158b和圆柱部分158c。沟槽158b是盒的第一盒定位部分,并且,圆柱部分158c是盒的第二盒定位部分。参照图23,设备主组件1的导引部件130R具有作为设备主组件1的第一和第二盒定位部分的肋部130Ra和凹部130Rb。随着盒2被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中,设备主组件1的肋部130Ra装配到盒2的沟槽158b中,并且,盒2的圆柱部分158c装配到设备主组件1的凹部130Rb中。
即,盒2具有沟槽158b,在沟槽158b中,装配用于在将盒2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中时关于鼓20的纵向管制第一单元50的运动的设备主组件1的肋部130Ra。沟槽158b是第一单元50的一部分。并且,盒2具有装配到设备主组件1的凹部130Rb中以在将盒2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中时关于鼓20的径向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定位盒2的圆柱部分158c。圆柱部分158c位于第一单元50的纵向端部中的一个上,并且,其轴线与鼓20的轴线一致。
参照图22,鼓支撑部分51具有作为盒2的盒定位第三部分的圆柱部分51e。然后,参照图23(b),设备主组件1的导引部件130L具有作为设备主组件1的盒定位第三部分的凹部130La。当盒2被安装到主组件1中时,盒2所具有的圆柱部分51e也装配到设备主组件1的凹部130La中。
即,盒2具有圆柱部分51e,该圆柱部分51e装配到凹部130La中,以当将盒2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中时关于鼓20的径向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定位盒2。圆柱部分51e是第一单元50的与驱动力接收端相反的相对端部的一部分,并且,其轴线与鼓20的轴线一致。
如上所述,当将盒2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中时,随着盒2移动到预设的位置中,设备主组件1的肋部130Ra装配到盒2所具有的沟槽158b中,同时关于鼓20的纵向在两者(肋部130Ra和沟槽138b的壁)之间留下少量的间隙(空隙)。因此,即使当盒2移动到预设的位置时两者轻微地相互不对准,也确保前者最终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装配到后者中。
并且,图21所示的鼓支撑部分51的圆柱部分的捕获表面51f与图23所示的导引部件130R的捕获部分接合。
通过设置上述的结构配置,确保令人满意地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定位盒2。
下面,参照图23,描述设备主组件1的驱动轴100和盒2的联接器150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24(a)和图24(b)是盒2的盒定位结构和设备主组件1的盒定位结构的示意图。图24(a)表示联接器150已向驱动轴100移动的情况。如上所述,轴承158和导引件130R之间关于纵向的位置关系通过将设备主组件1的导引件130R的肋部130Ra接合到轴承158的沟槽158b中而设定。在存在少量的空隙的情况下装配到沟槽158b中的肋部130Ra处于沟槽158b的驱动轴侧。并且,通过轴承158的表面158a和凸缘151的表面151t之间的接触来管制轴承158和凸缘151之间关于纵向的位置关系。当两个表面158a和151t相互接触时,凸缘151的表面151s和鼓支撑部分51的肋部200不相互接触;在它们之间存在少量的间隙。
图24(b)表示联接器150已从驱动轴100移开的情况。即,通过将设备主组件1的导引件130R的肋部130Ra装配到轴承158的沟槽158b中,确定轴承158的位置和导引件130的位置。但是,处于沟槽158b中的肋部130Ra处于驱动轴100的相对侧。并且,轴承158的表面158a不与凸缘151的表面151t接触;在它们之间存在少量的间隙。通过凸缘151的表面151s和鼓支撑部分51的肋部200之间的接触,管制凸缘151和鼓支撑部分51之间关于纵向的位置关系。
因此,不管肋部130Ra是处于驱动轴侧还是处于驱动轴的相对侧,都确保驱动轴100的旋转力传递销100b和联接器150的旋转力捕获部分150e保持传递驱动力所需要的这种位置关系。
(渐缩部分200a和200b的描述)
如上面参照图24(b)描述的那样,当感光鼓单元21作为第一单元50的一部分被组装时,凸缘151的表面151s有时摩擦鼓支撑部分51的肋部200。如果肋部200如图25所示的那样装配到凸缘151的凹部151u中时,鼓20将不能以恒定的速度旋转,这导致形成不令人满意的图像。如果在盒2的制造过程中通过卷边接合鼓20和凸缘151,那么凸缘151的凹部151u是必要的。
此时,简要描述“卷边”的意思。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卷边”意味着用于通过切割和弯曲鼓20的端部(切割和弯曲部分20a)牢固地使鼓20和凸缘151相互附接的方法。它是用于牢固地使鼓20和凸缘151相互附接的方法中的一种,并已被长期使用。顺便说一句,为了使鼓20和凸缘151相互附接,作为“卷边”的替代,存在使用粘结(bond)或压配合等的情况。
参照图26,鼓20和凸缘151相互保持,使得鼓20压在端部表面151s上(虽然在图24中被示出,但是在图26中未示出)。然后,通过使用工具201切割和弯曲位置与凸缘151的沟槽对应的鼓20的端部部分,使得鼓20和凸缘151由鼓20的弯曲部分相互保持。这是凸缘151的端部表面151s(图25)设有用作间隙凹部的凹部151u的原因。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通过卷边相互紧固的鼓20和凸缘151制成感光鼓单元21。
下面描述凹部151u和肋部200之间的关系。参照图27,肋部200以与凸缘151的圆周表面的一部分接触的方式延伸。凸缘151从设备主组件1接收旋转力(旋转驱动力),并且沿由箭头标记表示的方向旋转。因此,随着凸缘151的旋转,肋部200可能在两个位置,即肋部200开始装配到凹部151u中的位置(图27(a)所示的状态)和肋部200开始从凹部151u中出来的位置(图27(b)所示的状态),在凹部151u中暂停。如果肋部200如上描述的那样在凹部151u中暂停,那么鼓20的旋转速度变得不稳定。在本实施例中,凸缘151具有两个凹部151u。因此,凸缘151的每转存在四次肋部200将暂停的机会。
因此,肋部200关于凸缘151的旋转方向的上游边缘和下游边缘成斜角,以产生使得肋部200不太可能在凹部151u中暂停的渐缩部分200a和200b。即,如图19所示,肋部200关于凸缘151的旋转方向的上游边缘和下游边缘具有分别通过斜切这两个边缘产生的倾斜表面200b和200a。图27(a)和图27(b)中的阴影区域与肋部200的斜切边缘(渐缩部分200a和200b)对应。通过设置这些渐缩部分200a和200b,能够减少可归因于鼓20的不稳定旋转的不令人满意的图像的产生频率。
因此,如上所述,盒2高度精确地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被定位。换句话说,上述的结构配置使得不必构建设备主组件1使得设备主组件的上述的旋转部件可沿与旋转部件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移动,并且,与根据现有技术的成像设备及其处理盒相比,还使得能够分别减小成像设备及其处理盒的尺寸。
并且,与通过设备主组件的齿轮和处理盒的齿轮的啮合从设备主组件向其中的处理盒传递旋转力的成像设备相比,本发明的上述的实施例使得能够在电子照相感光鼓的可旋转精度方面改善成像设备。
顺便说一句,根据本发明,可以减少在将盒2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中时出现的咔嗒声、振动等,并且,与现有技术的对应物相比,还能够减少成像设备的主组件及其处理盒的尺寸。
以下是以上给出的处理盒2的结构的描述的概括。
(1)处理盒2能够可去除地安装到具有旋转力传递部分100a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处理盒2具有:电子照相感光鼓20;用于显影在电子照相感光鼓20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的显影辊41;和支撑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第一单元50。盒2还具有支撑显影辊41并与第一单元50连接以使得它可以以摆动的方式相对于第一单元50移动的第二单元40。并且,盒2具有联接器150,当盒2处于设备主组件1中的预设的成像位置中时,盒2通过该联接器150从设备主组件1接收用于使电子照相感光鼓20旋转的旋转力。联接器150被附接到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纵向端部中的一个上。盒2还具有与设备主组件1的盒定位第一部分130Ra接合的盒定位第一部分158b。当盒2处于设备主组件1中时,盒2的盒定位第一部分158b关于电子照相感光鼓的纵向管制第一单元50的移动。并且,盒2具有与设备主组件1的盒定位第二部分130Rb接合的盒定位第二部分158c。当盒2处于设备主组件1中时,盒2的该盒定位第二部分158c关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径向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定位电子照相感光鼓。盒2的盒定位第二部分158c被附接到第一单元50的纵向端部中的一个上,并且其轴线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一致。并且,盒2具有与设备主组件1的盒定位第三部分130La接合的盒定位第三部分51e。当盒2处于设备主组件1中时,盒2的盒定位第三部分51e关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径向相对于主组件1定位电子照相感光鼓20。盒2的盒定位第三部分51e被附接到第一单元50的另一纵向端部上,并且,其轴线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一致。并且,盒2具有作为盒2的第一单元50的一部分并且关于第一单元50的纵向管制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位移的鼓位移第一部分200。感光鼓单元21具有用于关于第一单元50的纵向管制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位移的鼓位移管制第一部分151s。第一管制部分151s通过与第一单元50的第一管制部分200接触来管制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上述位移。
通过设置上述的结构配置,盒2的从设备主组件1接收旋转力的联接器150和设备主组件1的旋转力传递部分100b可关于与旋转力传递部分100b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相互精确地定位。并且,鼓20可关于与其轴线平行的方向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被精确地定位。
(2)凸缘151的第一管制部分151s管制电子照相感光鼓20向第一单元50(盒2)的与驱动力接收端相对的端部的位移。并且,凸缘151具有管制电子照相感光鼓20向第一单元50的驱动力接收端的位移的第二管制部分151t。鼓凸缘151以使得凸缘151的第二管制部分151t通过与第一单元50的第二管制部分158a接触来管制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上述位移的方式被附接到电子照相感光鼓20上。
通过设置上述的结构配置,能够沿与其轴线平行的方向管制感光鼓20的位移。因此,能够确保鼓20关于与鼓20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被精确地定位并保持精确定位,并且,还确保联接器150关于与联接器150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被精确定位并保持精确定位。
(3)电子照相感光鼓20设有被附接到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纵向端部中的一个上的鼓凸缘151。上述的联接器150以被允许相对于鼓凸缘151倾斜的方式被附接到鼓凸缘151上。并且,用于可旋转地支撑鼓凸缘151的轴部分的轴承158被附接到鼓支撑部分51上。盒20的上述的第一定位部分158b是轴承158的一部分,并因此是第一单元50的所述第二管制部分。并且,鼓位移管制第一部分151s是鼓凸缘151的一体化部分,并因此是鼓管制第二部分151t。
通过设置上述的结构配置,能够关于与旋转力传递部分100a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相互精确地定位从设备主组件1接收旋转力的盒2的联接器150和设备主组件1的旋转力传递部分100a。
(4)凸缘151具有向显影辊41传递联接器150从设备主组件1接收的旋转力的齿轮151c。
通过使用上述的结构配置,能够将多个部件一体化成各单一部件,并因此能够降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成本。并且,上述的结构配置的使用使得能够减小齿轮的宽度,并因此能够提供尺寸明显地比根据现有技术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小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5)联接器150通过与设备主组件1的驱动轴100的旋转力传递部分100b接合来接收用于旋转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旋转力。并且,联接器150的姿势可变为它可向电子照相感光鼓20传递用于旋转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接收)姿势。联接器150的姿势还可改变,以采取驱动轴接合姿势和驱动轴脱离姿势,在驱动轴接合姿势下,联接器150沿使得联接器150的驱动力接收端关于盒安装方向位于联接器150的相对端部的下游侧的方向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倾斜,在所述驱动轴脱离姿势下,联接器150的驱动力接收端关于盒去除方向位于联接器150的所述相对端部的下游侧。当用户沿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将处理盒2插入设备主组件1中时,为了在设备主组件1中安装盒2,联接器150的姿势从驱动轴接合开始姿势变为联接器150面对驱动轴100的旋转力传递姿势。并且,当盒2沿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移动到设备主组件1外面时,联接器150的姿势从旋转力传递姿势变为驱动轴脱离开始位置,由此从驱动轴100脱离。
上述的结构配置使得能够提供可被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处理盒,通过利用设备主组件1的盖子(门)的打开或关闭移动,该处理盒不具有用于沿与旋转部件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移动设备主组件的旋转部件的机构,所述旋转部件作为旋转力传递部分,用于向电子照相感光鼓20传递旋转力。
(6)联接器150具有轴线与联接器150的轴线一致的凹部150f。随着处理盒2沿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垂直的方向被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中,联接器150的姿势从驱动轴接合开始姿势变为旋转力传递姿势。随着联接器150改变姿势,它以允许其关于处理盒2被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中的方向的下游部分倾斜,以绕过驱动轴100。然后,随着联接器150移动到驱动轴接合开始姿势中,它以用其凹部151e包围驱动轴100的尖端的方式覆盖驱动轴100的尖端。然后,随着驱动轴100在向该驱动轴传递的旋转力作用下旋转,旋转力捕获部分150e与沿与驱动轴100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从驱动轴100的端部突起的旋转力传递部分100b接合。因此,随着驱动轴100的旋转,联接器150从驱动轴100接收旋转力,并且在它从驱动轴100接收的旋转力作用下旋转。当必须从设备主组件1移动处理盒2时,用户(操作者)要沿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垂直的方向拉动处理盒2。随着盒2被拉动,联接器150以其姿势从旋转力传递姿势变为驱动轴脱离姿势的方式倾斜。即,它以允许其当从处理盒2移动到设备主组件1外面的方向的相反方向观察时处于驱动轴100后面的部分绕过驱动轴100的方式倾斜,由此使得联接器150能够与驱动轴100分离。
上述的结构配置使得能够提供可被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处理盒,该处理盒不具有用于沿与旋转部件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移动设备主组件1的旋转部件(即设备主组件1的旋转力传递部分)的机构。
(7)第一单元50的第一管制部分200具有位置关于鼓凸缘151的旋转方向与第一单元50的第一管制部分200的下游侧和上游侧对应的渐缩部分200a和200b。
与根据现有技术的处理盒相比,该结构配置使得提供具有旋转速度不规则性大大减小,即精度大大提高的电子照相感光鼓的处理盒成为可能。
(8)处理盒2能够可去除地被安装到具有旋转力传递部分100a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设备主组件1中。它还具有电子照相感光鼓20和被附接到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纵向端部中的一个上的鼓凸缘151,并且具有齿轮151c和鼓轴151v。在设备主组件1中,它还具有在其处于适于成像的位置的同时从旋转力传递部分100a接收用于旋转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旋转力的联接器150。该联接器150被附接到鼓凸缘151上。并且,盒2具有用于显影在电子照相感光鼓20上形成的静电潜像并且通过接收联接器150从设备主组件1接收的旋转力旋转的显影辊41。并且,处理盒2具有:在存在支撑鼓轴151v的相应端部的轴承153的情况下,在轴承153和鼓轴151v的纵向端部之间支撑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纵向端部中的一个的第一框架部分50;和支撑显影辊41并以被允许以摆动的方式相对于第一单元50移动的方式与第一框架单元50连接的第二框架单元40。并且,处理盒20具有作为轴承158的一体化部分并且通过与设备主组件1的盒定位第一部分130Ra接合而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定位处理盒2的盒定位第一部分158b。在处理盒2处于设备主组件1中的其成像位置中的同时,该结构配置关于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纵向平行的方向管制第一框架单元50的移动。处理盒20还具有通过当处理盒2被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中时与设备主组件1的盒定位第二部分130Rb接合来关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径向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定位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盒定位第二部分158c。盒定位第二部分158c的轴线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一致。处理盒2还具有盒定位第三部分51e,该盒定位第三部分51e处于第一单元50的与驱动力接收端相对的端部上,并且通过大致在处理盒2移动到设备主组件1中的其成像部分中的同时与设备主组件1的盒定位第三部分130La接合,来关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径向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定位电子照相感光鼓20。处理盒2的盒定位第三部分51e的轴线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一致。并且,处理盒2具有作为第一单元50的一部分的鼓位移管制第一部分200,该鼓位移管制第一部分200的位置接近第一单元50的驱动力接收端,以关于第一单元50的纵向管制电子照相感光鼓20向驱动力接收侧的相对侧的位移。并且,处理盒2具有用于关于第一单元50的纵向管制电子照相感光鼓20向第一单元50的驱动力接收端的位移的鼓位移管制第二部分158a。鼓位移管制第二部分158a是轴承158的一体化部分。并且,处理盒2具有与第一单元50的鼓位移管制第二部分接触以关于第一单元50的纵向管制向第一单元50的驱动力接收端的相对侧的鼓位移的鼓位移管制部分151t。鼓位移管制部分151t是鼓凸缘151的一体化部分。
与根据现有技术的结构配置相比,上述的结构配置使得能够关于旋转力传递部分100a的轴线相互更精确地定位从设备主组件1接收驱动的处理盒2的联接器150和设备主组件1的旋转力传递部分100a。
(9)第一鼓位移管制部分151s是鼓凸缘151的一端的一部分,并且,第二鼓位移管制部分151t是鼓凸缘151关于与鼓凸缘151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的另一端的一部分。
该结构配置使得部件一体化能够降低成本。它还使得能够减小齿轮151c的齿宽,从而使得能够提供尺寸明显地比根据现有技术的相当的设备小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10)第一框架单元50的鼓位移管制部分200关于鼓凸缘151的旋转方向的下游边缘和上游边缘成斜角,由此提供渐缩部分200a和200b。
与根据现有技术的相当的设备相比,该结构配置使得能够减少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旋转速度的不规则性,从而使得能够提供感光鼓20的旋转速度的精度明显更高的静电成像设备。
(11)被构建为使得处理盒2能够可去除地安装到其主组件中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具有:i)盒定位第一部分130Ra;ii)盒定位第二部分130Rb;iii)盒定位第三部分130La;和iv)旋转力传递部分100a;v)如下构建的处理盒。成像设备使用构建如下的处理盒2:处理盒2具有电子照相感光鼓20和用于显影在电子照相感光鼓20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的显影辊41。处理盒2还具有支撑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第一框架单元50和支撑显影辊41并与第一框架单元50连接使得允许它以摆动的方式相对于第一框架单元50运动的第二框架单元40。处理盒2还具有当处理盒2处于设备主组件1中的其成像位置中时从旋转力传递部分100a接收用于旋转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旋转力的联接器150。联接器150被附接到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纵向端部中的一个上。处理盒2具有与设备主组件1的盒定位第一部分接合以大致在处理盒2移动到其在设备主组件1中的成像位置中的同时关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纵向管制第一单元50的位移的盒定位第一部分158b。并且,处理盒2具有与设备主组件1的盒定位第二部分接合以大致在处理盒2移动到其在设备主组件1中的成像位置中的同时关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径向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精确定位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盒定位第二部分158c。盒定位第二部分158c位于第一单元50的纵向端部中的一个上,并且,其轴线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一致。处理盒2具有与设备主组件1的鼓定位第三部分接合以大致在处理盒2移动到其在设备主组件1中的成像位置中的同时关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径向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精确定位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鼓定位第三部分51e。鼓定位第三部分51e被附接到第一单元50的另一纵向端部上,并且,其轴线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一致。并且,处理盒2具有用于沿与第一单元50的纵向平行的方向管制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位移的鼓位移管制第一部分200。鼓位移管制第一部分200是第一单元50的一体化部分。处理盒2具有鼓位移管制第一部分151s,鼓凸缘151设置有该鼓位移管制第一部分151s,以通过与第一单元50的鼓位移管制部分接触来沿与第一单元50的纵向平行的方向管制鼓位移。
上述的结构配置使得能够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能够可去除地安装处理盒,所述处理盒能够关于与旋转力传递部分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的旋转力传递部分精确定位其用于从设备主组件1接收旋转力的联接器150。
(12)鼓凸缘151的鼓位移管制第一部分151s是鼓凸缘151的用于管制电子照相感光鼓20向第一单元50的纵向端部的位移的部分,所述纵向端部与第一单元50的旋转力输入端相对。并且,轴承158设有鼓位移管制第二部分158a,并且,鼓凸缘151设有通过与第一单元50的鼓位移管制第二部分158a接合来管制电子照相感光鼓20向第一单元50的与旋转力输入端相对的纵向端部的位移的鼓位移管制第二部分151t。
该结构配置使得能够防止鼓20沿与鼓20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的位移,从而使得能够确保鼓20关于与鼓20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被精确地定位。
(13)鼓单元21设有被附接到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纵向端部中的一个上的鼓凸缘151。以不仅允许联接器150关于鼓凸缘151的轴线倾斜而且允许其关于与鼓凸缘151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相对于鼓凸缘151移动的方式,将联接器150附接到鼓凸缘151上。并且,感光鼓单元21设有用于可旋转地支撑鼓凸缘151的轴承158。轴承158被附接到第一单元50的框架的鼓支撑部分51上。盒2的鼓定位第一部分158b和盒2的鼓定位第二部分158a是轴承158的一体化部分。并且,鼓位移管制第一部分151s和鼓位移管制第二部分151t是鼓凸缘151的一体化部分。
该结构配置可以在更高水平的精度上关于与旋转力传递部分平行的方向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的旋转力传递部分精确定位用于从设备主组件1接收旋转力的处理盒2的联接器150。
(14)鼓凸缘151具有向显影辊41传递联接器150从设备主组件1接收的旋转力的齿轮151c。
该结构配置使得部件一体化,能够降低成本。它还使得能够减小齿轮的齿宽,从而使得能够提供尺寸明显地比根据现有技术的相当的成像设备小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15)联接器150是用于通过与设备主组件1的驱动轴100所设有的旋转力传递部分100b接合来接收用于旋转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旋转力的部件。联接器150能够改变姿势以呈现旋转力传递姿势、联接器150的轴线以使得联接器150的旋转力接收端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偏移的方式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倾斜的驱动轴接合姿势和联接器150的轴线也以使得联接器150的旋转力接收端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偏移的方式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倾斜的驱动轴脱离姿势。当处理盒2通过沿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移动被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中时,联接器150的姿势从驱动轴接合姿势变为旋转力传递姿势,由此使其正对驱动轴100。当处理盒2沿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移动到设备主组件1外面时,联接器150的姿势从旋转力传递姿势变为驱动轴脱离姿势,由此允许联接器150与驱动轴100脱离。
该结构配置使得能够提供可描述如下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组件没有用于沿与旋转部件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移动其旋转力传递旋转部件的机构,并且可通过利用设备主组件的盖子(门)的打开或关闭运动可去除地安装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16)联接器150具有轴线与联接器150的轴线一致的凹部150f。随着处理盒2沿与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中的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L1垂直的方向X5移动,联接器150的姿势从驱动轴接合姿势变为旋转力传递姿势。在处理盒2的这种移动中,联接器150以使得联接器150关于处理盒2被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中的方向的下游部分150A1绕过驱动轴100的方式倾斜。当联接器150处于旋转力传递位置(姿势)中时,尖端部分100c3被联接器150覆盖;尖端部分100c3处于联接器150的凹部150f中。并且,联接器150具有沿与联接器150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从联接器150的驱动力接收端突起的旋转力捕获部分150e。随着驱动轴100旋转,驱动力捕获部分150e一对一地与沿与驱动轴100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从驱动轴100的驱动力传递端突起的旋转力传递部分100b接合,因此,联接器150通过接收来自驱动轴100的旋转力旋转。当必须将处理盒2移动到设备主组件1外面时,处理盒2沿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移动。随着处理盒2移动,联接器150的姿势从旋转力传递姿势变为驱动轴脱离姿势(倾斜),并且与驱动轴100脱离。在处理盒2的这种移动中,联接器150以使得联接器150从与从设备主组件1去除处理盒2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观察的后部的一部分绕过驱动轴100的方式倾斜。
该结构配置得能够提供可描述如下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组件没有用于沿与旋转部件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移动其旋转力传递旋转部件的机构,并且可通过利用设备主组件的盖子(门)的打开或关闭运动可去除地安装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17)第一单元50的鼓位移管制部分200关于鼓凸缘151的旋转方向的上游端和下游端具有渐缩部分200a和200b。
该结构特征可减少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旋转速度的不规则性,从而,与根据现有技术的相当的感光鼓相比,使得能够提供其感光鼓20的旋转精度水平大大提高的处理盒2(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18)使用能够可去除地在其主组件中安装的处理盒2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具有:盒定位部分130Ra;ii)盒定位第二部分130Rb;盒定位第三部分130La;和旋转力传递部分100a;和v)如下构建的处理盒。处理盒2具有鼓凸缘151,该鼓凸缘151具有齿轮151c和鼓轴部分151v。鼓凸缘151被附接到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驱动力接收端上。处理盒2还具有被附接到鼓凸缘151上以在处理盒2处于其在设备主组件1中的成像位置中时从旋转力传递部分100a接收用于旋转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旋转力的联接器150。处理盒2还具有用于显影在电子照相感光鼓20上形成的静电潜像并且通过接收联接器150从设备主组件1接收的旋转力而旋转的显影辊41。并且,处理盒2具有:在鼓轴部分151v和第一单元50之间存在轴承158的情况下,支撑被附接到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驱动力接收端上的鼓凸缘151的鼓轴部分151v并且还通过鼓轴202支撑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与驱动力接收端相对的端部的第一框架单元50。
处理盒2具有支撑显影辊41的第二框架单元40。第二框架单元40以被允许以摆动的方式相对于第一框架单元50运动的方式与第一框架单元50连接。并且,处理盒2具有作为轴承158的一体化部分的盒定位第一部分158b。盒定位第一部分158b通过与设备主组件1的盒定位第一部分130Ra接合来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精确地定位处理盒2。该结构配置在处理盒2处于其在设备主组件1中的成像位置中的同时关于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纵向平行的方向管制第一框架单元50的位移。处理盒2具有与设备主组件1的盒定位第二部分130Rb接合的盒定位第二部分158c。盒定位第二部分158c是位于第一单元50的驱动力接收端的轴承158的一体化部分,并且,其轴线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一致。在处理盒2处于其在设备主组件1中的成像位置中的同时,该结构配置关于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径向平行的方向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保持精确地定位处理盒2。并且,处理盒2具有与设备主组件1的盒定位第三部分130La接合的盒定位第三部分51e。盒定位第三部分51e是第一单元50的与驱动力接收端相对的端部的鼓支撑部分51的一体化部分,并且,其轴线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一致。在将盒2安装到设备主组件1中之后,该结构配置关于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径向平行的方向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保持精确地定位处理盒2。并且,处理盒2具有用于管制向第一单元50(处理盒2)的与驱动力接收端相对的端部的鼓位移的鼓位移管制第一部分200。鼓位移管制第一部分200是第一单元50的驱动力接收端的一体化部分。处理盒2还具有用于管制向第一单元50(处理盒2)的驱动力接收端的鼓位移的鼓位移管制第二部分158a。鼓位移管制部分158a是轴承158的一体化部分。并且,处理盒2具有用于管制向第一单元50(处理盒2)的相对端的鼓位移的鼓位移管制部分151s。鼓位移管制第一部分151s是鼓凸缘151的一体化部分。处理盒2具有用于通过与轴承158的鼓位移管制第二部分158a接触来管制向第一单元50的驱动力接收端的鼓位移的鼓位移管制第二部分151t。鼓位移管制第二部分151t是鼓凸缘151的一体化部分。
这些结构配置使得能够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能够可去除地安装处理盒,处理盒能够关于与旋转部件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的旋转力传递部分精确定位其用于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1接收旋转力的联接器150。
鼓位移管制第一部分151s是鼓凸缘151关于与鼓凸缘151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的端部中的一个,并且鼓侧的鼓位移管制第二部分151t是鼓凸缘151的另一端部。
该结构配置使得能够通过部件一体化降低处理盒(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成本。它还使得能够减小齿轮151c的齿宽,从而使得能够减小处理盒(成像设备)的尺寸。
(20)第一单元50上的鼓位移管制第一部分200具有关于鼓凸缘151的旋转方向处于管制部分200的上游端和下游端的渐缩部分200a和200b。
该结构可减少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旋转速度的不规则性,并因此可提高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旋转精度水平。
〔工业适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处理盒,其能够以明显地比根据现有技术的处理盒高的精度水平关于旋转力传递部分的轴线相对于设备主组件的旋转力传递部分定位其用于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旋转力的联接器。
还能够提供处理盒,其可被安装在不具有用于移动用于向电子照相感光鼓传递旋转力的设备主组件的旋转部件(即设备主组件的驱动力传递部分)的机构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
还能够提供处理盒,其电子照相感光鼓以明显地比只是使用齿轮以从设备主组件向处理盒传递旋转力的处理盒高的精度水平旋转。
还能够提供能够可去除地安装上述的处理盒中的任一个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还能够提供能够精确地使其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轴线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对应部分的轴线对准的处理盒。
还能够提供能够精确地使其联接器的轴线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对应部分的轴线对准的处理盒。
还能够提供可去除地安装上述的处理盒中的任一个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虽然已参照这里公开的结构说明了本发明,但它不限于阐述的细节,并且,本申请意图在于覆盖出于改进目的提出的修改或变化或以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处理盒,包括:
电子照相感光鼓;
用于显影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的显影辊;
鼓凸缘,固定到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一个纵向端部上;
联接器,其接收用于旋转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旋转力,并通过所述鼓凸缘把旋转力传递到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
第一管制部分,其管制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沿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所述一个纵向端部到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另一个纵向端部的方向的运动;和
第二管制部分,其管制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沿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所述另一个纵向端部到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所述一个纵向端部的方向的运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鼓凸缘支撑所述联接器,使得所述联接器的旋转轴线能相对于所述鼓凸缘的旋转轴线倾斜,并且所述鼓凸缘具有:(i)第一被管制部分,其能够被所述第一管制部分管制;(ii)第二被管制部分,其能够被所述第二管制部分管制;(iii)齿轮部分,其把旋转力从所述联接器传递到所述显影辊。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处理盒,其中,所述第一被管制部分设在所述鼓凸缘的一个端部处,并且所述第二被管制部分设在所述鼓凸缘的另一个端部处。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处理盒,还包括可旋转地支撑所述鼓凸缘的轴承部件,其中,所述轴承部件包括所述第二管制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处理盒,还包括所述轴承部件固定于之上的框架,其中,所述框架包括所述第一管制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的处理盒,其中,所述齿轮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被管制部分和所述第二被管制部分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处理盒,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一管制部分的相对于所述鼓凸缘旋转方向的两端的每一端处的渐缩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5的处理盒,其中,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纵向上,所述第一被管制部分和所述第二被管制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管制部分和所述第二管制部分之间。
CN201310245694.0A 2008-06-20 2008-09-30 处理盒和静电成像设备 Active CN1033240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61529 2008-06-20
JP2008161529A JP5288900B2 (ja) 2008-06-20 2008-06-20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2008801298167A CN102067042B (zh) 2008-06-20 2008-09-30 处理盒和静电成像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98167A Division CN102067042B (zh) 2008-06-20 2008-09-30 处理盒和静电成像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24073A CN103324073A (zh) 2013-09-25
CN103324073B true CN103324073B (zh) 2015-11-18

Family

ID=4056847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98167A Active CN102067042B (zh) 2008-06-20 2008-09-30 处理盒和静电成像设备
CN201310245694.0A Active CN103324073B (zh) 2008-06-20 2008-09-30 处理盒和静电成像设备
CN201210423984.5A Active CN102880035B (zh) 2008-06-20 2008-09-30 处理盒和静电成像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98167A Active CN102067042B (zh) 2008-06-20 2008-09-30 处理盒和静电成像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23984.5A Active CN102880035B (zh) 2008-06-20 2008-09-30 处理盒和静电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8135304B2 (zh)
JP (1) JP5288900B2 (zh)
KR (5) KR101783018B1 (zh)
CN (3) CN102067042B (zh)
RU (6) RU2488870C2 (zh)
WO (1) WO20091538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88900B2 (ja) * 2008-06-20 2013-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127584B2 (ja) 2008-06-20 2013-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ドラムユニット、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306050B2 (ja) 2008-06-20 2013-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カップリング部材の取り付け方法、及び、カップリング部材の取り外し方法
JP4803267B2 (ja) * 2009-02-17 2011-10-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667927B1 (ko) * 2009-05-29 2016-10-2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 동력전달유닛
JP5029664B2 (ja) * 2009-09-09 2012-09-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JP5284341B2 (ja) * 2010-01-14 2013-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83281B2 (ja) 2010-02-02 2015-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ドラムユニット
CN102478769B (zh) * 2010-11-19 2014-08-27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鼓驱动组件
US8892004B2 (en) 2011-03-29 2014-11-18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Drive gear for extended drive shaft
US8644733B2 (en) 2011-03-29 2014-02-04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Cartridge drive shaft gear
JP5857541B2 (ja) * 2011-08-31 2016-02-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12698561B (zh) * 2011-12-06 2023-11-28 佳能株式会社 盒、感光鼓传动装置组装方法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JP5355679B2 (ja) 2011-12-27 2013-1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01327B2 (ja) 2012-02-09 2016-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12783B2 (ja) 2012-06-08 2017-04-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梱包体
JP6108728B2 (ja) 2012-08-31 2017-04-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梱包材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JP5631443B2 (ja) * 2013-05-27 2014-11-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299446B2 (ja) * 2013-07-12 2018-03-28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軸受部材、端部部材、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現像ローラ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中間部材、及び軸受部材の本体
JP6415198B2 (ja) 2013-09-12 2018-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US9286514B1 (en) 2013-10-17 2016-03-15 United Services Automobile Association (Usaa) Character count determination for a digital image
JP2015121776A (ja) 2013-11-19 2015-07-02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及び一組の端部部材
JP6292077B2 (ja) * 2014-03-06 2018-03-14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端部部材、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現像ローラユニット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376782B2 (ja) 2014-03-10 2018-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65080B2 (ja) 2014-07-10 2018-01-24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端部部材、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現像ローラユニット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9329517B2 (en) 2014-09-30 2016-05-03 Clover Technologies Group, Llc Drive receiving member for an imaging cartridge
EP3951509B1 (en) 2014-11-28 2024-05-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member constituting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WI709008B (zh) 2014-11-28 2020-11-01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卡匣及電子照片畫像形成裝置
JP6643052B2 (ja) * 2014-11-28 2020-0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59083B2 (ja) * 2014-12-12 2020-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駆動力伝達装置
JP6511828B2 (ja) * 2015-01-29 2019-05-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駆動伝達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CA3028577C (en) 2015-02-27 2023-01-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rum unit, cartridge and coupling member
CN106773584B (zh) * 2015-05-13 2018-05-22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JP1543378S (zh) * 2015-07-22 2016-02-08
BR122019018152B1 (pt) 2015-09-30 2023-11-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Unidade de tambor, cartucho de processo e aparelho de formação de imagem
JP6833402B2 (ja) * 2015-10-14 2021-0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170060412A (ko) 2015-11-24 2017-06-01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JP6697707B2 (ja) * 2015-12-09 2020-05-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駆動伝達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964919B2 (en) 2015-12-18 2018-05-08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Shipping cap for drum assembly
JP6797571B2 (ja) * 2016-06-14 2020-1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枠体、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枠体の製造方法
JP6884788B2 (ja) 2016-08-26 2021-06-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ドラムユニット、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ップリング部材
CA3080757C (en) 2016-08-26 2023-01-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rum unit,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upling member
JP7091096B2 (ja) 2017-03-15 2022-06-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ドラムユニット、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584462B2 (ja) * 2017-09-04 2019-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921699B2 (ja) * 2017-09-29 2021-08-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RU2745019C1 (ru) 2017-12-13 2021-03-18 Кэнон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Картридж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й
JP7080678B2 (ja) 2018-03-13 2022-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7366599B2 (ja) 2018-06-25 2023-10-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7262983B2 (ja) 2018-11-30 2023-04-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3574469A (zh) * 2019-03-18 2021-10-29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盒和鼓单元
JP7305417B2 (ja) 2019-04-25 2023-07-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23134646A1 (zh) * 2022-01-12 2023-07-20 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0562A (en) * 1996-08-30 1999-07-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vered gear
US6226478B1 (en) * 1996-03-21 2001-05-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drive mount for photosensitive drum
CN1188266C (zh) * 2000-11-23 2005-02-09 赖铭晓 卫浴挂架接头成型模具及其方法
CN1851282B (zh) * 2005-04-21 2012-06-27 Ntn株式会社 等速联轴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80795B (en) * 1985-09-17 1990-08-29 Canon Kk Image bearing member and driving mechanism therefor
JPH02238469A (ja) * 1989-03-10 1990-09-2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DE69218890T2 (de) * 1991-11-20 1997-08-28 Canon Kk Zylindrisches Element und damit ausgestattetes elektrophotographisches Gerät
EP0625729B1 (en) * 1993-05-20 1998-11-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 process cartridge
US5816720A (en) * 1994-03-15 1998-10-06 Interbold Printer mechanism for automated teller machine
JP3839932B2 (ja) * 1996-09-26 2006-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及びカップリング
JP2875203B2 (ja) * 1995-03-27 1999-03-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駆動力伝達部品、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
US6240266B1 (en) * 1996-03-21 2001-05-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drum mount for photosensitive drum
JP4235649B2 (ja) 1996-09-26 2009-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
DE69713236T2 (de) * 1996-09-26 2002-12-05 Canon Kk Arbeitseinheit, Antriebkupplungsteil für elektrophotographisches Bilderzeugungsgerät und elektrophotographische photoempfindliche Trommel
JP3780059B2 (ja) 1997-03-10 2006-05-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34055A (ja) * 1999-02-18 2001-02-09 Canon Inc 現像剤収納容器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EP1083464A3 (en) * 1999-09-09 2003-02-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feeding member and an elastic sheet
JP2001092335A (ja) * 1999-09-17 2001-04-06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剤量検出部材
JP4365969B2 (ja) * 2000-01-20 2009-1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90359A (ja) * 2000-04-07 2001-10-19 Canon Inc 現像剤容器、現像剤量検知システム、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90360A (ja) * 2000-04-07 2001-10-19 Canon Inc 現像剤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46933B2 (ja) * 2000-08-02 2008-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駆動伝達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3442047B2 (ja) * 2000-11-17 2003-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714746B2 (en) * 2001-01-23 2004-03-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rotationally driving image bearing member and contact electrifying member of process cartridge and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ing image bearing member and contact electrifying member
JP2002258551A (ja) * 2001-02-28 2002-09-11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840063B2 (ja) * 2001-04-27 2006-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3307992A (ja) * 2002-04-17 2003-10-31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07993A (ja) * 2002-04-17 2003-10-31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07931A (ja) * 2002-04-17 2003-10-31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45603A (ja) * 2002-07-10 2004-02-12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018517B2 (ja) * 2002-11-29 2007-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部品
JP2004177835A (ja) * 2002-11-29 2004-06-24 Canon Inc 部品及び部品の供給方法
JP3673793B2 (ja) * 2003-08-29 2005-07-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装着機構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77743A (ja) * 2003-08-29 2005-03-24 Canon Inc 現像フレーム、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625470B1 (ja) * 2003-09-30 2005-03-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48445A (ja) * 2003-11-17 2005-06-09 Canon Inc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端部規制部材
JP3782807B2 (ja) * 2003-11-28 2006-06-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の取り付け方法
JP4250555B2 (ja) * 2004-03-09 2009-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離間部材
US7050736B2 (en) * 2004-03-24 2006-05-23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a photoconductive member to an operating voltage while isolating a conductive shaft
JP4455124B2 (ja) * 2004-03-31 2010-04-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7366443B2 (en) * 2004-06-22 2008-04-29 Ntn Corporation Constant-velocity joint and image-forming device
JP4431467B2 (ja) * 2004-09-03 2010-03-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7877043B2 (en) * 2004-09-22 2011-01-25 Ntn Corporation Constant-velocity joint and image-forming device
US7289752B2 (en) * 2004-09-24 2007-10-30 Ntn Corporation Tripod type constant-velocity joint and image-forming device
JP4630634B2 (ja) * 2004-11-05 2011-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08808A (ja) 2005-01-28 2006-08-10 Casio Electronics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455360B2 (ja) 2005-02-09 2010-04-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ユニット及びそのユニット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52185A (ja) * 2005-08-17 2007-03-01 Nt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22613A (ja) * 2005-04-21 2006-11-30 Ntn Corp 等速ジョイント
JP2007147881A (ja) 2005-11-25 2007-06-14 Brother Ind Ltd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36240B2 (ja) * 2006-07-21 2012-09-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帯電ローラ軸受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58458A (ja) * 2006-08-30 2008-03-13 Kyocera Mita Corp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498407B2 (ja) * 2006-12-22 2010-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
JP4948382B2 (ja) * 2006-12-22 2012-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感光ドラム取り付け用カップリング部材
JP5053743B2 (ja) * 2007-07-23 2012-10-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288900B2 (ja) * 2008-06-20 2013-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26478B1 (en) * 1996-03-21 2001-05-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drive mount for photosensitive drum
US5930562A (en) * 1996-08-30 1999-07-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vered gear
CN1188266C (zh) * 2000-11-23 2005-02-09 赖铭晓 卫浴挂架接头成型模具及其方法
CN1851282B (zh) * 2005-04-21 2012-06-27 Ntn株式会社 等速联轴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88900B2 (ja) 2013-09-11
US20090317129A1 (en) 2009-12-24
US20130336674A1 (en) 2013-12-19
RU2539724C2 (ru) 2015-01-27
RU2660039C1 (ru) 2018-07-04
RU2690046C1 (ru) 2019-05-30
KR101280632B1 (ko) 2013-07-01
KR20170115104A (ko) 2017-10-16
CN102880035A (zh) 2013-01-16
KR101923338B1 (ko) 2018-11-28
KR101783018B1 (ko) 2017-09-28
WO2009153890A1 (en) 2009-12-23
RU2014144278A (ru) 2016-05-20
KR102061994B1 (ko) 2020-01-02
CN102880035B (zh) 2015-07-01
KR20110015701A (ko) 2011-02-16
KR20180128092A (ko) 2018-11-30
KR101379589B1 (ko) 2014-04-01
CN102067042A (zh) 2011-05-18
CN103324073A (zh) 2013-09-25
US8472840B2 (en) 2013-06-25
US20120201566A1 (en) 2012-08-09
RU2013121832A (ru) 2014-11-20
US8135304B2 (en) 2012-03-13
RU2488870C2 (ru) 2013-07-27
CN102067042B (zh) 2013-07-10
RU2712779C1 (ru) 2020-01-31
JP2010002688A (ja) 2010-01-07
RU2011101932A (ru) 2012-07-27
RU2621610C2 (ru) 2017-06-06
KR20120132583A (ko) 2012-12-05
KR20130119005A (ko) 2013-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4073B (zh) 处理盒和静电成像设备
JP5127584B2 (ja) ドラムユニット、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283986B2 (ja) ドラムユニット、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02689A5 (zh)
JP2010002690A5 (zh)
JP5631443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868469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584462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207702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017071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882393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