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98308B - 电子装置以及印刷电路板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以及印刷电路板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98308B
CN103298308B CN201210506334.7A CN201210506334A CN103298308B CN 103298308 B CN103298308 B CN 103298308B CN 201210506334 A CN201210506334 A CN 201210506334A CN 103298308 B CN103298308 B CN 1032983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printed circuit
circuit board
pcb
location div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063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98308A (zh
Inventor
桥本章平
西山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98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83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983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830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1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17Pads along the edge of rigid circuit boards, e.g. for pluggable 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015Orientation; Alignment; Pos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6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other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17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having securing means for mounting boards, plates or wiring boards
    • H05K7/1418Card guides, e.g. groov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22Printed circuit boards receptacles, e.g. stacked structures, electronic circuit modules or box like frames
    • H05K7/1424Card cages
    • H05K7/1425Card cages of standardised dimensions, e.g. 19"-subrac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24On flat or curved insulated base, e.g., printed circuit, etc.
    • Y10T29/49126Assembling ba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装置,包括:设置有第一印刷电路板的壳体,该第一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一连接器;穿过形成在壳体中的收容口插入到壳体中的单元,该单元包括具有第二连接器的第二印刷电路板;将第二连接器导向第一连接器的一对导轨;设置于所述一对导轨中的至少一个导轨的位于收容口侧的端部部分并且沿单元宽度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器定位第二连接器的宽度方向定位部;以及比宽度方向定位部被更进一步地朝向第一连接器侧定位并且沿上下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器定位第二连接器的上下方向定位部。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印刷电路板连接方法。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以及印刷电路板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文中所讨论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子装置以及一种印刷电路板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的电子装置设置有主印刷电路板并且包括架子,所述架子利用引导设置于架子上的子印刷电路板的多对导轨来容纳连接至主印刷电路板的多个子印刷电路板。所述多对导轨分别形成有能够滑动地支承子印刷电路板的上边缘部和下边缘部的凹槽部。
【相关专利文件】
日本公开实用新型公报61-173188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02-034991
然而,当例如上文所述的一对凹槽部的形状沿每个导轨的整个长度一致地延伸时,出现以下顾虑。
即,由于所述一对凹槽部中的凹槽宽度变窄,因此变得难以将子印刷电路板的上边缘部和下边缘部插入到凹槽部中的每个中,并且存在降低将子印刷电路板容纳在架子中的操作的容易程度的风险。此外,随着导轨的长度变得更长,存在连接主印刷电路板与子印刷电路板的连接器之间的上下方向位置的未对准的量增大的风险。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的目的是减小在将第二印刷电路板容纳在壳体中的操作期间位于第一印刷电路板上的第一连接器与位于第二印刷电路板上的第二连接器之间沿上下方向的位置未对准的量。
根据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设置有第一印刷电路板,第一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一连接器;单元,该单元穿过在壳体中形成的收容口插入到壳体中,该单元包括第二印刷电路板,第二印刷电路板具有连接至第一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一对导轨,所述一对导轨以彼此沿上下方向间隔开的方式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所述一对导轨能够滑动地支承穿过收容口插入的单元并且所述一对导轨朝向第一连接器引导第二连接器;宽度方向定位部,该宽度方向定位部设置于所述一对导轨中的至少一个导轨的位于收容口侧的端部部分并且该宽度方向定位部沿单元的宽度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器定位第二连接器;以及上下方向定位部,该上下方向定位部比宽度方向定位部被更进一步地朝向第一连接器侧定位并且该上下方向定位部沿上下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器定位第二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包括电子装置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架罩架式安装装置的正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2为电子装置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架式安装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图2中示出的架式安装装置的放大立体图;
图4为用于安装到图3中示出的架式安装装置的扩展单元的侧视图;
图5为用于安装到图3中示出的架式安装装置的扩展单元的正视图;
图6为图3中示出的架式安装装置的竖直截面;
图7为图3中示出的架式安装装置的支架的正视图;
图8A包括图3中示出的架式安装装置的上侧导轨的平面图、右侧视图和左侧视图;
图8B为沿图8A的线6B-6B截取的截面;
图9A为沿图8A的线7A-7A截取的截面;
图9B为沿图8A的线7B-7B截取的截面;
图10为图8A中示出的上侧导轨的放大左侧视图;
图11A为图3中示出的架式安装装置的下侧导轨的平面图;
图11B为图11A中示出的下侧导轨的侧向视图;
图11C为沿图11A的线9C-9C截取的截面;
图12为图11A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13A和图13B为图3中示出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4为与图6对应的竖直截面,并且其示出了扩展单元的前部已经插入到图3中示出的支架中的情况;并且
图15为与图6对应的竖直截面,并且其示出了扩展单元容纳在图3中示出的支架中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关于本文中所公开的电子装置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如下。注意,在这些附图中的每个附图中,根据情况,箭头X表示电子装置的宽度方向(装置宽度方向),并且箭头Y表示电子装置的深度方向(装置深度方向)。箭头Z表示电子装置的上下方向(装置上下方向)。
图1示出了其中容纳有用作电子装置的示例的多个架式安装装置10的支架RC。如图2中所示,每个架式安装装置10均包括装置主体12和能够拆装地安装到装置主体12的多个扩展单元20。装置主体12包括用作第一印刷电路板的示例的主印刷电路板14以及容纳主印刷电路板14的壳体50。注意,图2中示出了支架RC的最底层。
首先给出关于扩展单元20的构型的说明。
如图3中所示,用作单元的示例的扩展单元20形成整体立方体形状,并且沿着装置深度方向(箭头Y方向)穿过形成在壳体50中的收容口50A可移动地插入到壳体50之内。扩展单元20在扩展单元20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沿着装置深度方向定向并且扩展单元20的宽度方向沿着装置宽度方向(箭头X方向)定向的情况下容纳在壳体50之内。注意,在这些附图中的每个附图中,根据情况,箭头S表示将扩展单元20的远侧插入到壳体50的插入方向。
扩展单元20构造为插接式单元,并且设置有用作第二印刷电路板的示例的子印刷电路板22、连接印刷电路板26以及容纳子印刷电路板22与连接印刷电路板26的单元壳体30。
子印刷电路板22例如为诸如安装有多个电子部件的接口板之类的扩展板(扩展卡),并且以沿着扩展单元20的宽度方向(沿箭头X方向)定向的板厚度方向设置。子印刷电路板22也形成有电连接多个电子部件的电路。例如与从其他电子装置延伸出的线缆连接的两个连接器24设置在子印刷电路板22的前后方向后端侧处。该连接器24电连接到形成在子印刷电路板22上的电路上。
连接子印刷电路板22和设置在壳体50中的主印刷电路板14的连接印刷电路板26设置在子印刷电路板22之上。与子印刷电路板22类似,多个电气部件安装到连接印刷电路板26并且形成电连接这些电气部件的电路。连接印刷电路板26在沿着上下方向(箭头Z方向)定向的板厚度方向上设置成与子印刷电路板22正交。如图4中所示,连接印刷电路板26的下表面设置有连接器28,该连接器28通过形成于子印刷电路板22的上边缘部的连接部22A插入。
在连接印刷电路板26的前端部部分处设置有第二连接器40。第二连接器40形成为盒子形状并且电连接到形成在连接印刷电路板26上的电路。通过使第二连接器40的前端部分成斜角而形成斜面部。第二连接器40插入到随后描述的设置在壳体50的第一连接器18(见图3)中,从而通过连接印刷电路板26电连接子印刷电路板22上的电路和主印刷电路板14的电路。
如图5中所示,连接印刷电路板26的两个宽度方向端部部分沿子印刷电路板22的板宽度方向(箭头X方向)向两侧伸出。连接印刷电路板26的两个端部部分均设置有由随后描述的上侧导轨60可滑动地支承的上侧滑动部26S。
如图4中所示,单元壳体30包括后盖32和侧盖38。后盖32设置在子印刷电路板22的后侧并且形成朝向子印刷电路板22侧敞开的盒子形状。在后盖32的后面上形成连接开口32A(见图3),该连接开口32A露出连接到子印刷电路板22的两个连接器24。
后盖32还设置有用于将扩展单元20固定到壳体50的附接-分离杆34。该附接-分离杆34沿扩展单元20的前后方向延伸并且由设置于后盖32的转动轴36在长度方向中央部处可转动地支承。设置于后盖32的前侧的附接-分离杆34的前端部部分形成有接合部34A,该接合部34A延伸至连接印刷电路板26之上。接合部34A与随后描述的设置于壳体50的被接合部80接合(见图6)。
从后盖32朝向后侧延伸的附接-分离杆34的后端侧形成有操作人员抓握的手柄部34B。当操作人员向上拉动手柄部34B时,设置在附接-分离杆34的前端部部分处的接合部34A向下移动。因此,附接-分离杆34的接合部34A与设置于壳体50的被接合部80分离,从而释放了扩展单元20到壳体50的固定。
注意,附接-分离杆34的接合部34A通过例如弹簧沿向上的方向偏斜,并且接合部34A保持在允许与被接合部80接合的位置处。
如图5所示,侧盖38由例如板状形状的金属片制成,并且面向子印刷电路板22设置在子印刷电路板22的第一板厚度方向侧处。在侧盖38的朝向子印刷电路板22侧弯曲的上边缘部设置附接部38A。该附接部38A设置在子印刷电路板22与连接印刷电路板26之间。连接印刷电路板26通过螺钉41附接至附接部38A。
由随后描述的下侧导轨70可滑动地支承的下侧滑动部38S设置在侧盖38的下边缘部处。下侧滑动部38S通过将侧盖38朝向子印刷电路板22弯曲并在侧盖38的下边缘部处自身折回形成。
关于装置主体12的构型的说明如下。
如图3和图6中所示,装置主体12包括如上文所提到的容纳多个扩展单元20的壳体50。壳体50包括沿装置上下方向面向彼此的一对上壁部52和下壁部54,以及沿装置宽度方向面向彼此的一对侧壁部。壳体50沿装置深度方向的两侧敞开。多个扩展单元20沿着装置宽度方向成一排地容纳在上壁部52与下壁部54之间。
主印刷电路板14设置在壳体50的远侧处。该主印刷电路板14构造为例如安装有诸如中央处理器(CPU)和存储器之类的多个电气部件的母板(主板)。主印刷电路板14还形成有可电连接所述多个电气部件的电路。主印刷电路板14以沿装置上下方向定向的板厚度方向设置,并且由设置于壳体50的框架支承。
与扩展单元20的第二连接器40连接的多个第一连接器18设置于主印刷电路板14的位于收容口50A侧上的端部部分。第一连接器18中的每个均形成朝向收容口50A侧敞开的盒子形状,并且连接至形成在主印刷电路板14上的电路。第一连接器18设置在壳体50的上壁部52与下壁部54之间并设置在上壁部52侧上,并且随后描述的上侧导轨60中的一个上侧导轨附接至第一连接器18中的每个第一连接器。
如图6和图7中所示,壳体50设置有能够滑动地支承扩展单元20的上侧滑动部26S和下侧滑动部38S的成对的上侧导轨60和下侧导轨70。上侧导轨60设置于壳体50的上壁部52的下表面,并且下侧导轨70设置于壳体50的下壁部54的上表面。上侧导轨60和下侧导轨70以沿着装置深度方向定向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在装置上下方向上面向彼此设置。设置于扩展单元20的第二连接器40通过上侧导轨60和下侧导轨70导引至设置于壳体50的第一连接器18。注意,上侧导轨60中的一个和下侧导轨中70的一个是一对导轨的示例。
具体地,如图8A和图8B中所示,扩展单元20的上侧滑动部26S所插入到的插入口66形成在每个上侧导轨60的位于收容口50A侧的端部部分60F(见图6)。能够滑动地支承穿过插入口66插入的上侧滑动部26S的上侧导向凹槽部62形成在上侧导轨60的下表面。注意,通过使插入口66的周缘部成斜角而形成斜面部,从而使得扩展单元20的上侧滑动部26S容易地插入到插入口66中。
上侧导向凹槽部62形成有朝向底部开口并沿着上侧导轨60直线形延伸的槽型。如图9A中所示,上侧导向凹槽部62包括凹槽底壁部62A和沿着装置宽度方向面向彼此的一对侧壁部62B。所述一对侧壁部62B能够滑动地支承从两个装置宽度方向侧穿过插入口66(见图8A)插入的上侧滑动部26S。
如在图9B中所示,从底部能够滑动地支承扩展单元20的上侧滑动部26S的一对导向筋64设置在上侧导向凹槽部62的第一连接器18侧。所述一对导向筋64沿着上侧导向凹槽部62的侧壁部62B中的每个的下端部部分设置,并且从侧壁部62B中的每个的内表面62B1朝向彼此突出。导向筋64的上表面64A形成为水平表面。
如图8B中所示,所述一对导向筋64的上表面64A的位于插入口66侧(收容口50A侧)的端部部分形成有倾斜表面64B,该倾斜表面64B沿装置上下方向相对于壳体50的第一连接器18定位扩展单元20的第二连接器40。倾斜表面64B逐渐朝向收容口50A侧相对于导向筋64的上表面64A向下倾斜。扩展单元20的第二连接器40通过扩展单元20的滑动越过倾斜表面64B的上侧滑动部26S而沿装置上下方向相对于壳体50的第一连接器18定位。
如图8A中所示,附接凹槽部68设置在上侧导轨60的第一连接器18端部侧端部部分60R并且用作第一连接器18所附接的附接部的示例。附接凹槽部68形成在上侧导轨60的下表面上并且包括凹槽底壁部68A和沿着装置宽度方向面向彼此的一对侧壁部68B。如图10中所示,上侧导轨60附接至第一连接器18,并且上侧导轨60通过配装到附接凹槽部68中的第一连接器18的上部沿装置宽度方向和装置上下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8定位。注意,斜面部68M通过使附接凹槽部68的周缘部成斜角而形成,从而使得第一连接器18的上部容易地配装到附接凹槽部68中。
如图11A至图11C中所示,其中插入有扩展单元20的下侧滑动部38S的插入口72形成在下侧导轨70的位于收容口50A侧的端部部分70F。能够滑动地支承穿过插入口72插入的下侧滑动部38S的下侧导向凹槽部74形成于下侧导轨70的上表面。
下侧导向凹槽部74形成有朝向顶部开口并沿着下侧导轨70直线形延伸的槽型。下侧导向凹槽部74包括凹槽底壁部74A和沿着装置宽度方向面向彼此的一对侧壁部74B。所述一对侧壁部74B能够滑动地支承从两个装置宽度方向侧穿过插入口72插入的下侧滑动部38S。注意,斜面部通过使插入口72的周缘部成斜角而形成,从而使得下侧滑动部38S容易地插入到插入口72中。
在下侧导轨70的端部部分70F形成宽凹槽部76,该宽凹槽部76用作用于沿装置宽度方向相对于壳体50的第一连接器18对扩展单元20的第二连接器40进行定位的宽度方向定位部的示例。宽凹槽部76包括凹槽底壁部76A和沿装置宽度方向面向彼此的一对侧壁部76B,并且宽凹槽部76连接至下侧导向凹槽部74。宽凹槽部76中的所述一对侧壁部76B之间的凹槽宽度H1逐渐朝向插入口72(收容口50A侧)相对于下侧导凹槽部74的凹槽宽度H2加宽。
更具体地,如图12中所示,当下侧滑动部38S插入到宽凹槽部76中时,侧壁部76B中的定位在子印刷电路板22侧的第一侧壁部76B的内表面76B1如下文所述逐渐朝向插入口72(收容口50A)倾斜。即,侧壁部76B中的所述第一侧壁部76B的内表面76B1倾斜,以便逐渐朝向插入口72(收容口50A)进一步远离侧壁部76B的定位在下侧滑动部38S侧的另一个侧壁部76B的内表面76B2。换言之,宽凹槽部76的凹槽宽度H1逐渐从下侧导向凹槽部74朝向插入口72(收容口50A侧)向子印刷电路板22侧加宽。而且,如图11C中所示,宽凹槽部76的凹槽底壁部76A的上表面76A1形成为逐渐朝插入口72(收容口50A)向下倾斜的倾斜表面。
如图6中所示,宽凹槽部76定位成使得延伸至比上侧导轨60的插入口66更远的外壳口50A侧。因此,当将扩展单元20插入到壳体50中时,扩展单元20在由上侧导轨60引导之前由下侧导轨70的宽凹槽部76引导。
与设置在扩展单元20的附接-分离杆34的接合部34A接合的被接合部80设置在壳体50的上壁部52的底面。被接合部80由具有L形横截面的成角度的材料制成,并且设置在比上侧导轨60更远的支架RC的收容口50A侧。扩展单元20通过附接-分离杆34的与被接合部80接合的接合部34A固定至壳体50。
如图13A中所示,第一连接器18设置有其中插入有第二连接器40的插入部44的连接口19。连接口19的内周缘部设置有围绕内周缘部的整个周缘延伸的第一渐缩部19A。第一渐缩部19A通过使连接口19的内周缘部成斜角而形成。当第二连接器40的插入部44插入到第一连接器18的连接口19中时,第二连接器40的插入部44通过第一渐缩部19A沿装置上下方向和装置宽度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8的连接口19定位。
如图13B中所示,第二连接器40的插入部44的前端部部分的外周缘部设置有围绕外周缘部的整个周缘延伸的第二渐缩部44A。第二渐缩部44A通过使插入口44的外周缘部成斜角而形成。当第二连接器40的插入部44插入到第一连接器18的连接口19中时,第二连接器40的插入部44通过第二渐缩部44A沿装置上下方向和装置宽度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8的连接口19定位。
关于将扩展单元20安装至壳体50的方法的说明如下。
首先,如图6中所示,将扩展单元20穿过形成在壳体50中的收容口50A插入以作为插入的示例。然后将扩展单元20的下侧滑动部38S插入到设置在壳体50的下壁部54的下侧导轨70的插入口72中以作为滑动的示例。将已经穿过插入口插入到下侧导轨70中的下侧滑动部38S通过宽凹槽部76引导至下侧导向凹槽部74。当这些完成后,如图14中所示,将扩展单元20的上侧滑动部26S插入到设置在壳体50上壁部52的上侧导轨60的插入口66中。已经穿过插入口66插入到上侧导轨60中的上侧滑动部26S随后沿着上侧导向凹槽部62滑动。设置在扩展单元20上的第二连接器40因此沿装置宽度方向相对于设置在壳体50上的第一连接器18定位。
当将扩展单元20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插入到壳体50中时,扩展单元20的上侧滑动部26S沿形成在导向筋64的倾斜面64B滑动以作为进一步滑动的示例。扩展单元20的第二连接器40因此沿装置上下方向相对于壳体50的第一连接器18定位。
如图15中所示,当将扩展单元20插入到壳体50中时,扩展单元20的第二连接器40连接至壳体50的第一连接器18。当这些完成时,如图13A和图13B中所示,第二连接器40的插入部44由于设置在第二连接器40的插入部44的第二渐缩部44A沿设置在第一连接器18的连接口19的第一渐缩部19A滑动而被引导至第一连接器18的连接口19。第二连接器40因此沿装置上下方向和装置宽度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8定位,并且第二连接器40连接至第一连接器18。因此,扩展单元20的子印刷电路板22通过第一连接器18和第二连接器40电连接至壳体50的主印刷电路板14。
当第二连接器40已经连接至第一连接器18时,设置于扩展单元20的附接-分离杆34的接合部34A与设置于壳体50的上壁部52的被接合部80接合。扩展单元20因此被固定至壳体50。
关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架式安装装置的操作的说明如下。
如图6中所示,下侧导轨70的位于收容口50侧的端部部分70F设置有宽凹槽部76。扩展单元20的第二连接器40通过扩展单元20的下侧滑动部38S沿装置宽度方向相对于壳体50的第一连接器18定位,该扩展单元20的下侧滑动部38S由宽凹槽部76沿板厚度方向从两侧能够滑动地支承。
如图12中所示,宽凹槽部76的凹槽宽度H1逐渐朝向插入口72(收容口50A侧)加宽。由于扩展单元20的下侧滑动部38S能够容易地插入到下侧导轨70的插入口72中,因而提高了将扩展单元20容纳在壳体50中的操作期间的操作容易度。即,提高了将子印刷电路板22容纳在壳体50中的操作期间的操作容易度。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这在支架RC的不易观察到上侧导轨60和下侧导轨70的最底层架子的情况下是特别有帮助的。
宽凹槽部76的侧壁部76B中的第一侧壁部76B的内表面76B1同样倾斜,以便逐渐朝向插入口72(收容口50A)进一步远离侧壁部76B中的另一个侧壁部76B的内表面76B2。换言之,宽凹槽部76的凹槽宽度H1逐渐从下侧导向凹槽部74朝向插入口72(收容口50A侧)向子印刷电路板22侧加宽。扩展单元20的装置宽度因而比在宽凹槽部76的凹槽宽度H1从下侧导向凹槽部74朝向插入口72(收容口50A侧)逐渐朝向下侧滑动部38S侧加宽的构型中更窄。即,对于扩展单元20能够实现沿宽度方向的尺寸的减小。因而能够增大能够安装到壳体50的扩展单元20的数量。
如图6中所示,所述一对导向筋64在第一连接器18侧处设置于上侧导轨60的上侧导向凹槽部62。所述一对导向筋64的上表面64A的位于插入口66侧(收容口50A侧)的端部部分分别形成有倾斜表面64B,该倾斜表面64B朝收容口50A侧相对于上表面64A向下倾斜。扩展单元20的上侧滑动部26S因此由倾斜表面64B从下面能够滑动地支承,从而沿装置上下方向相对于壳体50的第一连接器18对扩展单元20的第二连接器40进行定位。
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倾斜表面64B将扩展单元20的第二连接器40沿装置上下方向相对于壳体50的第一连接器18定位在上侧导轨60的第一连接器18侧。因而相比于第二连接器40沿装置上下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8定位在上侧导轨60的收容口50A侧的构型,减小了第二连接器40在装置上下方向上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8的位置未对准的量。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一对导向筋64仅设置在上侧导轨60的第一连接器18侧处。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与所述一对导向筋64沿上侧导轨60的整个长度设置的构型相比较,因此能够节省上侧导轨60的制造成本。
如图13A和图13B中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渐缩部19A设置于第一连接器18的连接口19,并且第二渐缩部44A设置于第二连接器40的插入部44。因而通过第一渐缩部19A和第二渐缩部44A沿装置上下方向和装置宽度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8对第二连接器40进行定位。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比于未设置第一渐缩部19A和第二渐缩部44A的构型,第二连接器40在装置上下方向和装置宽度方向上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8的位置未对准的量减小了。
如图10中所示,附接凹槽部68设置于上侧导轨60的第一连接器18侧端部部分60R。第一连接器18配装到附接凹槽部68中,使得将上侧导轨60的端部部分60R附接至第一连接器18。即,上侧导轨60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8直接定位。因而提高了上侧导轨60引导扩展单元20的上侧滑动部26S的准确度。
如图5中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侧滑动部26S设置于连接印刷电路板26并且下侧滑动部38S设置于单元壳体30的侧盖38。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比于上侧滑动部26S和下侧滑动部38S设置于子印刷电路板22的构型,能够安装在子印刷电路板22上的电气部件的数量增大了。即,电气部件能够以高密度安装在子印刷电路板22上。
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将第二印刷电路板容纳在壳体中的操作期间能够减小位于第一印刷电路板上的第一连接器与位于第二印刷电路板上的第二连接器之间沿上下方向的位置未对准的量。
关于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修改示例的说明如下。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设置于下侧导轨70的宽凹槽部76的凹槽宽度H1从下侧导向凹槽部74朝收容口50A侧逐渐朝向子印刷电路板22侧加宽,然而对此没有限制。例如,宽凹槽部76的凹槽宽度H1可以从下侧导向凹槽部74朝收容口50A侧逐渐朝向下侧滑动部38S侧加宽。宽凹槽部76的凹槽宽度H1也可以从下侧导向凹槽部74朝收容口50A侧逐渐朝向子印刷电路板22侧和下侧滑动部38S侧两个方向加宽。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宽凹槽部76设置在下侧导轨70中,然而宽凹槽部76也可以设置在上侧导轨60中。在这种情况下,上侧导轨60的宽凹槽部76比下侧导轨70的插入口72被更进一步地朝收容口50A定位。因此,当扩展单元20插入到壳体50中时,扩展单元20在由下侧导轨70引导之前由设置在上侧导轨60的宽凹槽部76引导。宽凹槽部76也可以设置在上侧导轨60和下侧导轨70两者中。即,宽凹槽部76可设置在上侧导轨60中、或设置在下侧导轨70、或设置在上侧导轨60和下侧导轨70两者中。
另外,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倾斜表面64B设置在上侧导轨60的第一连接器18上,然而对此没有限制。倾斜表面64B可以比宽凹槽部76更进一步地朝向第一连接器18侧定位,并且倾斜表面64B可设置在上侧导轨60的收容口50A侧。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倾斜表面64B用作设置于上侧导轨60的上下方向定位部的示例,然而上下方向定位部可设置于上侧导轨60、或设置下侧导轨70、或设置于上侧导轨60和下侧导轨70两者。如果上下方向定位部可设置于下侧导轨70,则例如下侧导向凹槽部74的凹槽底壁部74A的上表面可以形成逐渐朝收容口50A向下倾斜的倾斜表面。上下方向定位部也可以设置于除了上侧导轨60或下侧导轨70之外的构件中。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侧导轨60的端部部分60R附接至第一连接器18,然而对此没有限制。例如,第一连接器18可以朝向壳体50的下壁部54侧设置并且下侧导轨70的第一连接器18侧端部部分70R可以附接至第一连接器18。在这种情况下,上文所述的上下方向定位部优选地设置于下侧导轨70的第一连接器18侧。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侧滑动部26S设置在扩展单元20的连接印刷电路板26,然而对此没有限制。例如,上侧滑动部可以设置成在扩展单元20的第二连接器40的两侧处朝向子印刷电路板22的板厚度方向的两侧突出。上侧滑动部也可以设置于单元壳体30或子印刷电路板22。也能够视情况而省去连接印刷电路板26。在省去连接印刷电路板26的情况下,第二连接器40可以直接连接至形成在子印刷电路板22上的电路。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渐缩部19A设置于第一连接器18并且第二渐缩部44A设置于第二连接器40,然而对此没有限制。与第一渐缩部19A或第二渐缩部44A类似的渐缩部可以设置于第一连接器18、或设置于第二连接器40、或设置于第一连接器18与第二连接器40两者。第一渐缩部19A或第二渐缩部44A也可以视情况而省去。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下侧滑动部38S设置于构造单元壳体30的侧盖38的下边缘部,然而对此没有限制。例如,下侧滑动部可以设置于构造单元壳体30的不同构件,或下侧滑动部可以设置于子印刷电路板22的下边缘部。
上文已给出本申请中公开的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然而本申请中公开的技术并不受上文所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限制。可以使用示例性实施方式与上述任何修改示例的适当组合,并且不言而喻,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技术的精神的范围内,可以实施各种实施方式。

Claims (9)

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一连接器;
单元,所述单元穿过形成在所述壳体中的收容口插入到所述壳体中,所述单元包括第二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具有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
一对导轨,所述一对导轨以彼此沿上下方向间隔开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一对导轨能够滑动地支承穿过所述收容口插入的所述单元,并且所述一对导轨将所述第二连接器朝所述第一连接器引导;
宽度方向定位部,所述宽度方向定位部设置于所述一对导轨中的至少一个导轨的位于所述收容口侧的端部部分,并且所述宽度方向定位部沿所述单元的宽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定位所述第二连接器;以及
上下方向定位部,所述上下方向定位部比所述宽度方向定位部被更进一步地朝向第一连接器侧定位,并且所述上下方向定位部沿所述上下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定位所述第二连接器,
其中,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以板厚度方向沿着所述单元宽度方向定向的方式设置;
所述单元包括伸出到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的板厚度方向的两侧的上侧滑动部;
位于所述上侧的所述导轨包括:上侧导向凹槽部,所述上侧导向凹槽部沿着所述导轨延伸并且能够滑动地从板厚度方向的两侧支承所述上侧滑动部;以及一对导向筋,所述一对导向筋从所述上侧导向凹槽部的每个内表面朝向彼此突出并且能够滑动地从下面支承所述上侧滑动部;并且
所述上下方向定位部由倾斜表面构造,所述倾斜表面形成于所述一对导向筋的上表面并且朝向所述收容口侧逐渐向下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上下方向定位部设置于所述一对导轨中的至少一个导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导轨中的任一导轨的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器侧的端部部分附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导轨中的所述任一导轨构造成上侧导轨,并且所述上下方向定位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侧设置于所述上侧导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
所述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的第一板厚度方向侧处的下侧滑动部;并且
所述宽度方向定位部由宽凹槽部构造,所述宽凹槽部设置在所述下侧的所述导轨的位于所述收容口侧处的端部部分处并且能够滑动地从板厚度方向的两侧支承所述下侧滑动部,所述宽凹槽部的凹槽宽度朝向所述收容口侧逐渐加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使所述宽凹槽部在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侧的内表面倾斜,以便朝向所述收容口侧逐渐进一步远离所述宽凹槽部在所述下侧滑动部侧的内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与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的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连接口的内周缘部设置有第一渐缩部,并且所述第一渐缩部沿着所述内周缘部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插入到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连接口中的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前端部部分的外周缘部设置有第二渐缩部,并且所述第二渐缩部沿着所述外周缘部延伸。
9.一种印刷电路板连接方法,包括:
将单元插入到形成在壳体中的收容口中,所述单元包括第二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具有连接至第一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包括所述第一连接器;
滑动步骤,在所述滑动步骤中所述单元沿着一对导轨滑动,所述一对导轨以彼此沿上下方向间隔开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一对导轨能够滑动地支承穿过所述收容口插入的所述单元,并且所述一对导轨包括宽度方向定位部以沿所述单元的宽度方向定位所述第二连接器并将所述第二连接器朝所述第一连接器导向;以及
进一步滑动已经沿着所述一对导轨滑动并沿所述宽度方向定位的所述单元,以沿着上下方向定位部朝向所述第二连接器侧滑动,所述上下方向定位部比所述宽度方向定位部被更进一步地朝向所述第一连接器侧定位,并且所述上下方向定位部沿所述上下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定位所述第二连接器,
其中,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以板厚度方向沿着所述单元宽度方向定向的方式设置;
所述单元包括伸出到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的板厚度方向的两侧的上侧滑动部;
位于所述上侧的所述导轨包括:上侧导向凹槽部,所述上侧导向凹槽部沿着所述导轨延伸并且能够滑动地从板厚度方向的两侧支承所述上侧滑动部;以及一对导向筋,所述一对导向筋从所述上侧导向凹槽部的每个内表面朝向彼此突出并且能够滑动地从下面支承所述上侧滑动部;并且
所述上下方向定位部由倾斜表面构造,所述倾斜表面形成于所述一对导向筋的上表面并且朝向所述收容口侧逐渐向下倾斜。
CN201210506334.7A 2012-02-29 2012-11-30 电子装置以及印刷电路板连接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983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44591 2012-02-29
JP2012044591A JP5924028B2 (ja) 2012-02-29 2012-02-29 電子機器、及びプリント基板の接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98308A CN103298308A (zh) 2013-09-11
CN103298308B true CN103298308B (zh) 2016-02-24

Family

ID=47562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0633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98308B (zh) 2012-02-29 2012-11-30 电子装置以及印刷电路板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13566B2 (zh)
EP (1) EP2635099B1 (zh)
JP (1) JP5924028B2 (zh)
KR (1) KR101408543B1 (zh)
CN (1) CN1032983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52000B1 (en) * 2015-11-05 2017-05-16 Super Micro Computer Inc. Converter
JP6308694B2 (ja) * 2016-01-29 2018-04-11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テーピング装置、並びに、テーピング装置用部品供給ユニット
JP6848587B2 (ja) * 2017-03-27 2021-03-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挿抜装置、交換ユニット、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CN107592731A (zh) * 2017-09-19 2018-01-1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板的制备方法、电路板拼板及电子设备
CN108463082B (zh) * 2018-04-25 2024-01-16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电路板组件
TWI745951B (zh) * 2020-05-06 2021-11-11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路板的固定結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99721A (en) * 1974-03-20 1975-08-12 Bell Telephone Labor Inc Printed circuit card guide
JPS61173188U (zh) 1985-04-16 1986-10-28
JPH0731596Y2 (ja) * 1986-09-18 1995-07-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基板収納ケース
JPH0234991A (ja) 1988-07-25 1990-02-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リント基板取付装置
JPH0227790U (zh) * 1988-08-11 1990-02-22
JPH0719188Y2 (ja) * 1989-06-02 1995-05-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基板の挿脱構造
US5019948A (en) * 1989-11-10 1991-05-2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T-rail printed circuit board guide and support
JPH0518081U (ja) * 1991-08-13 1993-03-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板
GB9205087D0 (en) * 1992-03-09 1992-04-22 Amp Holland Sheilded back plane connector
SE503000C2 (sv) * 1994-06-10 1996-03-1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kenarrangemang
KR19990007707U (ko) * 1997-07-31 1999-02-25 윤종용 오디오/비디오의 인쇄회로기판 록킹구조
JP3432712B2 (ja) * 1997-08-28 2003-08-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シェルフユニットのガイドプレート構造
US6359788B1 (en) * 1998-07-02 2002-03-19 Ap Labs Circuit board card cage with one-piece, integral card guide units
US6421245B1 (en) * 1998-08-05 2002-07-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C card read/write apparatus
US6317329B1 (en) * 1998-11-13 2001-11-1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Data storage module alignment system and method
JP3732727B2 (ja) * 2000-08-15 2006-01-1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5019861A (ja) * 2003-06-27 2005-01-20 Kyocera Corp プラグイン式電子機器
JP2006237487A (ja) 2005-02-28 2006-09-07 Yaskawa Electric Corp ユニット位置決め装置
US7324349B2 (en) * 2005-04-26 2008-01-29 Dell Products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upling a modular component to a chassis
CN2809949Y (zh) * 2005-06-10 2006-08-2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背板连接器
US7679924B2 (en) * 2005-10-17 2010-03-16 Alcatel Lucent Configurable chassis guidance system and method
JP5146278B2 (ja) * 2008-11-18 2013-02-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基板およびプリント基板搭載構造
WO2011050277A2 (en) * 2009-10-23 2011-04-28 Molex Incorporated Right angle adaptor
US8062075B2 (en) * 2009-11-24 2011-11-22 Delta Electronics, Inc. Power connector having a signal detecting terminal on a separation member
JP2011155163A (ja) * 2010-01-28 2011-08-11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通信機器の配線基板実装構造
JP2011254052A (ja) * 2010-06-04 2011-12-15 Fujitsu Ltd 基板ユニットの挿入緩衝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408543B1 (ko) 2014-06-17
US20130223027A1 (en) 2013-08-29
KR20130100043A (ko) 2013-09-09
EP2635099A3 (en) 2017-08-02
EP2635099B1 (en) 2018-10-31
JP2013182953A (ja) 2013-09-12
US9113566B2 (en) 2015-08-18
EP2635099A2 (en) 2013-09-04
JP5924028B2 (ja) 2016-05-25
CN103298308A (zh) 2013-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8308B (zh) 电子装置以及印刷电路板连接方法
CN103633471B (zh)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US7927114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having additional ground contact facilitating grounding of inserted memory module
CN201498654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3378449B (zh) 连接器
CN202434747U (zh) 电连接器
CN107275842A (zh) 电源连接器装置
US20130045619A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board-retaining member and assembly of the same
CN201576788U (zh) 卡缘连接器
US792254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s each with free guiding end
CN103138110B (zh) 连接器
CN107799932A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CN204834938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1222096B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4391402U (zh) 卡连接器
CN106356659A (zh) 卡缘连接器
CN103715571A (zh) 电连接器组装体
CN201181774Y (zh) 电连接器
TWM393060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P2096722A1 (en) Card connector
CN203983567U (zh) 电连接器
US8231407B1 (en) Cable assembly with improved grounding bar
CN202695823U (zh) 卡连接器
US9426923B2 (en) Device with optimized placement of connectors
CN110867702A (zh) 屏蔽笼子与收容于屏蔽笼子内的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