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4159A - 记录介质输出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介质输出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4159A
CN103224159A CN2013100090408A CN201310009040A CN103224159A CN 103224159 A CN103224159 A CN 103224159A CN 2013100090408 A CN2013100090408 A CN 2013100090408A CN 201310009040 A CN201310009040 A CN 201310009040A CN 103224159 A CN103224159 A CN 1032241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time
paper
output
control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0904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4159B (zh
Inventor
田口徹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2241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41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41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41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4Pile receivers with movable end support arranged to recede as pile accumulates
    • B65H31/08Pile receivers with movable end support arranged to recede as pile accumulates the articles being piled one above another
    • B65H31/10Pile receivers with movable end support arranged to recede as pile accumulates the articles being piled one above another and applied at the top of the pil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38Devices for collating sheet copy material, e.g. sorters, control, copies in staples form
    • G03G15/6541Binding sets of sheets, e.g. by stapling, glueing
    • G03G15/6544Details about the binding means or proced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5Large capacity supports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2Dista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2Distance
    • B65H2511/222Stro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30Numbers, e.g. of windings or ro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50Timing
    • B65H2513/52Age; Duration; Life time or chronology of ev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24Post -processing devices
    • B65H2801/27Devices located downstream of office-type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记录介质输出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在本发明的记录介质输出装置中,驱动控制部在使升降部将记录介质输出托盘降低之后,使记录介质输出托盘升高,直到通过上表面检测传感器检测出记录介质的上表面为止。判定部对测量部测量出的记录介质输出托盘的升高时间是否为规定的异常时间进行判定。驱动控制部当通过判定部判定为升高时间不是异常时间时,使记录介质输出部执行向记录介质输出托盘的下一次的记录介质输出。当通过判定部判定为升高时间是异常时间时,驱动控制部使记录介质输出部停止向记录介质输出托盘的下一次的记录介质输出。根据本发明的记录介质输出装置,当纸张输出托盘上的纸张变为异常的堆放状态时,无论其主要原因如何,都能够将卡纸之类的不良情况防患于未然。

Description

记录介质输出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介质输出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记录介质输出时对堆放部的升降动作进行的控制。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配备有记录介质输出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记录介质输出装置将图像形成结束之后的或者打孔处理等后处理之后的记录介质输出,记录介质输出托盘接受并堆放该输出的记录介质。在该记录介质输出装置中,如果在向记录介质输出托盘堆放记录介质的过程中,发生记录介质堆放状况的混乱,则记录介质将无法恰当地堆放在记录介质输出托盘上。为此,采用了如下技术:当通过检测传感器检测出记录介质输出托盘上所堆放的成叠记录介质的上表面相对于记录介质输出口并未处于恰当的上下方向位置时,通过使记录介质输出托盘降低固定量之后再升高,从而将记录介质输出托盘上的成叠记录介质的上表面校正到恰当的上下方向位置。
以往,例如发明了下述技术(现有技术1):尽管记录介质输出托盘降低了固定量,但是当位于记录介质输出托盘上的记录介质的上表面继续被检测出与降低前处于相同的规定位置时,使记录介质输出托盘进一步降低固定量,并将该固定量的降低执行规定次数以上,在记录介质的上表面在上述规定位置处不再被检测出的时间点,使记录介质输出托盘升高,直到上表面被再次检测出为止,以将记录介质向记录介质输出托盘的下落高度保持固定。
此外,以往发明了下述技术(现有技术2):记录介质被输出时,使记录介质输出托盘降低到规定位置,当检测出即使在该降低之后,记录介质输出托盘上的成叠记录介质的上表面依然处于规定位置时,使记录介质输出托盘进一步降低,在记录介质的上表面在规定位置处不再被检测出的时间点,将记录介质输出托盘切换到升高。
此外,以往发明了下述技术(现有技术3):在输出托盘的包含记录介质堆放面的区域内的能够遮挡光轴的位置,形成比记录介质堆放面的其他部位高的突出部,所述光轴连接光传感器的发光部与受光部之间,所述光传感器检测有无记录介质,从而即使在记录介质输出托盘上堆放的记录介质间产生间隙,也能够恰当地检测出记录介质输出托盘上的记录介质。
在上述现有技术1、2的情况下,当发生从记录介质输出口向记录介质输出托盘输出的记录介质的后端未从记录介质输出口下落到记录介质输出托盘的状态时,通过如上所述地多次执行记录介质输出托盘的降低动作,能够使记录介质后端下落到记录介质输出托盘中,而将记录介质恰当地堆放在记录介质输出托盘上。然而,无法消除如下不良状况:例如以在已经下落到记录介质输出托盘中并处于堆放状态的记录介质中,上部部分的记录介质与其他的记录介质错开堆放,使得堆放部中堆放的记录介质的上表面变得不平坦而产生高低差别等为主要原因而产生的记录介质输出口周边的卡纸等。
此外,在上述现有技术3的情况下,当在与用于检测有无记录介质的传感器所具备的发光部与受光部之间的光轴相偏离的位置处产生上述记录介质间的间隙时,无法准确地检测出记录介质位置,以如上所述在该堆放的记录介质的上表面的高度上产生了高低差别等为主要原因而在记录介质输出口周边发生的卡纸等不良状况通过现有技术3所示的技术也无法消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记录介质输出装置包括:记录介质输出部、堆放部、升降部、上表面检测部、输出检测部、驱动控制部、测量部以及判定部。记录介质输出部使记录介质从记录介质输出口输出。堆放部堆放通过记录介质输出部从记录介质输出口输出的记录介质。升降部使堆放部在相对于记录介质输出口的上下方向上升降。上表面检测部对在通过升降部升降的堆放部中堆放的记录介质的上表面部位于预先设定的记录介质接受位置进行检测。输出检测部对记录介质从记录介质输出口输出到堆放部进行检测。驱动控制部在通过输出检测部检测到向堆放部的记录介质输出时,使升降部将堆放部降低预先设定的固定量,从堆放部降低了该固定量之后的降低位置开始,使升降部将堆放部升高,直至通过上表面检测部检测出堆放部中堆放的记录介质的上表面部的位置为止。测量部对升高时间进行测量,所述升高时间是升降部根据驱动控制部的控制使堆放部的升高动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判定部对通过测量部测量出的升高时间是否为预先设定的异常时间进行判定。驱动控制部当通过判定部判定为升高时间不是异常时间时,使记录介质输出部执行向堆放部的下一次的记录介质输出。当通过判定部判定为升高时间是异常时间时,驱动控制部使记录介质输出部停止向堆放部的下一次的记录介质输出。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上述记录介质输出装置以及对记录介质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介质输出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3是示出在后处理装置中输出记录介质时记录介质输出托盘的升降控制的流程图。
图4的(A)到(E)是分别将在该升降控制时处于降低位置的记录介质输出托盘上的记录介质上表面的位置、结束从该降低位置开始的升高动作之后的记录介质输出托盘上的记录介质上表面的位置、以及结束缘于校正的降低之后的记录介质输出托盘上的记录介质上表面的位置进行比较而示出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介质输出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介质输出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图。图像形成装置1是兼具诸如复印功能、打印机功能、扫描仪功能以及传真功能之类的多项功能的复合机。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装置主体11,装置主体11包括图像形成部12、定影部13、供纸部14、记录介质输出部15、原稿运送部6以及原稿读取部5。图像形成装置1还包括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介质输出装置(后处理装置)60。
装置主体11包括下部主体111、在下部主体111的上方配置的上部主体112、以及在上部主体112和下部主体111之间配置的连接部113。在下部主体111的上表面设置有记录介质输出部15,所述记录介质输出部15用于接受从连接部113输出的片状的记录介质T(以下,仅称为纸张T)。连接部113将下部主体111和上部主体112相互连接。上部主体112被支撑于连接部113的上端部。原稿读取部5及原稿运送部6被设置于上部主体112。
原稿读取部5包括在上部主体112的上表面安装的稿台玻璃161、开闭自如的原稿按压盖162以及读取机构163。原稿按压盖162用于按压在稿台玻璃161上放置的原稿。读取机构163用于读取稿台玻璃161上放置的原稿的图像。读取机构163使用电荷耦合器件(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等来光学读取原稿的图像,而后生成图像数据。
原稿运送部6包括用于堆放原稿的原稿堆放台61、用于对图像读取完毕的原稿进行输出的原稿输出部66以及原稿运送机构65。原稿运送机构65包括均未图示的供纸辊、运送辊以及记录介质翻转机构。原稿运送机构65通过供纸辊及运送辊的驱动,将原稿堆放台61上堆放的原稿一张张地导出。接着,原稿运送机构65将导出的原稿向着与原稿读取窄缝53对置的位置运送。在此,经由原稿读取窄缝53而由读取机构163进行原稿读取。接着,原稿运送机构65将读取后的原稿向原稿输出部66输出。
原稿运送部6以其前面侧可向上方移动的方式,相对于上部主体112转动自如地设置。通过用户使原稿运送部6的前面侧向上方移动以敞开作为原稿台的稿台玻璃161的上表面。在该状态下,用户能够将例如处于打开状态的书籍等读取原稿放置在稿台玻璃161的上表面。
图像形成部12、定影部13以及供纸部14被设置于下部主体111的内部。原稿读取部5被设置于上部主体112。供纸部14具有多个供纸盒142、143、144。供纸盒142、143、144均可相对于装置主体11装入及拆卸。纸张T被分别收纳于供纸盒142、143、144。
图像形成部12执行图像形成动作,所述图像形成动作用于在由供纸部14供纸的纸张T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图像形成部12包括使用品红色调色剂的品红色用图像形成单元12M、使用青色调色剂的青色用图像形成单元12C、使用黄色调色剂的黄色用图像形成单元12Y、使用黑色调色剂的黑色用图像形成单元12Bk、中间转印带125以及二次转印辊210。图像形成单元12M、12C、12Y以及12Bk在中间转印带125的行进方向上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配置。以下,图像形成单元12M、12C、12Y以及12Bk在不相互区分时均称为“图像形成单元120”。中间转印带125被架绕在驱动辊125a(二次转印对置辊)等多个辊上,据此,可向着图像形成时的副扫描方向环状行进。二次转印辊210在中间转印带125被架绕在驱动辊125a上的位置处,与中间转印带125的外周面抵接。
各图像形成单元120一体地具备感光鼓121、向感光鼓121供给调色剂的显影装置122、收纳调色剂的调色剂盒(未图示)、充电装置123、曝光装置124、一次转印辊126以及鼓清洁装置127。
感光鼓121能够在其周面上承载静电潜像及与静电潜像相对应的调色剂图像。显影装置122向感光鼓121供给调色剂。在各显影装置122中,从调色剂盒中适当补充调色剂。
充电装置123设置于感光鼓121的正下方。充电装置123使感光鼓121的周面均匀带电。
曝光装置124在感光鼓121的下方设置于充电装置123的更下方。曝光装置124基于从计算机等输入的图像数据或者原稿读取部5取得的图像数据,将与相应颜色对应的激光照射到感光鼓121的周面。由于感光鼓121在此之前已被充电,因此静电潜像被形成在感光鼓121的周面。曝光装置124为所谓的激光曝光装置,包括激光光源、多棱镜、以及透镜及反射镜等光学部件。激光光源输出激光束。多棱镜使激光束向感光鼓121的周面反射。光学部件将通过多棱镜反射的激光引导至感光鼓121。
显影装置122将调色剂供给到朝着箭头方向转动的感光鼓121的周面的静电潜像。被供给的调色剂附着到感光鼓121的周面。据此,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调色剂图像在感光鼓121的周面形成。
中间转印带125配置于全部的感光鼓121的上方。中间转印带125被架绕在图1中左侧的驱动辊125a和右侧的从动辊125b上。中间转印带125的下方的外周面与全部的感光鼓121的周面相抵接。从动辊125b被配置在中间转印带125的环状行进路线上与驱动辊125a相反的一侧,并伴随着中间转印带125的环状行进而从动旋转。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承载面设置于中间转印带125的外周面。中间转印带125在其图像承载面与感光鼓121的周面相抵接的状态下,通过驱动辊125a被驱动。中间转印带125以与全部的感光鼓121同步的状态,在驱动辊125a和从动辊125b之间环状行进。
一次转印辊126设置在夹着中间转印带125而与感光鼓121对置的位置。转印偏置电压通过省略图示的转印偏置施加机构被施加到一次转印辊126。一次转印辊126使在感光鼓121的外周面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5的图像承载面。
驱动辊125a通过来自于驱动电机(省略图示)的旋转驱动力使中间转印带125环状行进。驱动电机在控制部10的控制下被驱动。
控制部10(参考图2)针对每种颜色,如下所述地对一次转印辊126以及图像形成单元120进行驱动控制,以使中间转印(一次转印)执行。即,在中间转印带125的表面,首先,由品红色用图像形成单元12M形成的品红色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被执行。接着,在中间转印带125的同一位置,由青色用图像形成单元12C形成的青色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被执行。接着,在中间转印带125的同一位置,由黄色用图像形成单元12Y形成的黄色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被执行。最后,在中间转印带125的同一位置,由黑色用图像形成单元12Bk形成的黑色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被执行。这些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被执行以使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互相重叠。据此,在中间转印带125的图像承载面上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一次转印))。
转印偏置电压通过省略图示的转印偏置施加机构被施加到二次转印辊210。二次转印辊210使在中间转印带125的图像承载面上形成的彩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从供纸部14运送来的纸张T上。在中间转印带125被架绕在驱动辊125a上的那部分的记录介质运送路190上,二次转印辊210与中间转印带125的外周面抵接。在纸张T上二次转印所述调色剂图像的辊隙部N夹着中间转印带125而形成在二次转印辊210和驱动辊125a之间。在记录介质运送路190上运送的纸张T在辊隙部N中从中间转印带125和二次转印辊210之间通过,此时,中间转印带125上的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纸张T上。
在运送辊对192对纸张T的运送方向上比二次转印辊210与驱动辊125a的辊隙部N更上游侧,配设有阻力辊对630。在辊隙部N中,为了使二次转印辊210对来自于中间转印带125的调色剂图像进行转印的时机与来自于阻力辊对630的纸张T的运送时机同步,阻力辊对630使纸张T的运送暂时待机。
鼓清洁装置127设置于感光鼓121的左侧。鼓清洁装置127对感光鼓121的周面进行清洁以去除残留调色剂。由鼓清洁装置127清洁过的感光鼓121的周面为了新的充电处理而再次朝向充电装置123。
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记录介质运送路190设置在图1中图像形成部12的左侧。在记录介质运送路190的适当位置上设置有运送辊对192。运送辊对192把从供纸部14中导出的纸张T向辊隙部N及定影部13运送。纸张T通过由在适当位置配置的运送辊对192构成的运送机构来运送。
定影部13具备加热辊132以及加压辊134。加热辊132在内部具有作为加热源的通电发热元件。加压辊134以在与加热辊132之间设置定影辊隙部的方式来配置。在纸张T通过加热辊132和加压辊134之间的定影辊隙部期间,定影部13通过加热辊132,对在图像形成部12中被转印的纸张T上的调色剂图像施加热量来实施定影处理。定影处理结束后且彩色图像形成完毕的纸张T在出纸运送路194中通过,并从连接部113向在下部主体111的顶部设置的输出托盘151输出,所述出纸运送路194设置于定影部13的上方,从下部主体111开始并遍及连接部113而设置。
清洁部22与被架绕在从动辊125b上的中间转印带125的外周面相对置地设置。
供纸部14包括手动托盘141和供纸盒142、143、144。手动托盘141开闭自如地设置于装置主体11的右侧壁。供纸盒142、143、144设置在下部主体111的内部比曝光装置124更下方处,可相对于下部主体111装入及拆卸。
手动托盘141设置于下部主体111右侧面的下方。手动托盘141是用于通过手动操作将纸张T向图像形成部12供纸的托盘。供纸盒142、143、144收纳由多张纸张T堆叠而成的成叠纸张T。取纸辊145设置于供纸盒142的上方。取纸辊145将供纸盒142、143、144中收纳的成叠纸张T中最上层的纸张T向记录介质运送路190导出。
记录介质输出部15设置于下部主体111和上部主体112之间。记录介质输出部15具备设置于下部主体111的上表面的输出托盘151。在图像形成部12中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T在定影部13中被施以定影处理之后,被输出到输出托盘151。
图像形成装置1进一步包括作为记录介质输出装置的后处理装置60。后处理装置60包括:原稿台600、打孔部601、运送辊对602、记录介质托架603、运送辊对620、输出辊对607、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以及运送分支导向件624。
后处理装置60进一步包括:装订装置625、阻挡部件626、运送辊对627、书籍装订部628以及输出托盘629。
在后处理装置60中执行后处理的原稿被堆放在原稿台600。
打孔部601对从装置主体11的输出辊对159或从原稿台600运入的纸张T,执行作为后处理之一的打孔处理。图像形成后的纸张T及原稿台600上的原稿均被包含在通过打孔部601执行打孔处理的纸张T中。
记录介质托架603将通过运送辊对602、620运送来的纸张T或者原稿暂时储存为成叠纸张T。
输出辊对607设置在从后处理装置60输出纸张T的记录介质输出口606。输出辊对607将从运送辊对602、620运送来的纸张T以及从记录介质托架603运送来的纸张T输出到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
记录介质输出托盘(堆放部)623通过升降部605的升降动作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在记录介质输出口606附近的纸张T的接受位置处接受通过输出辊对607从记录介质输出口606输出的纸张T。从记录介质输出口606输出的纸张T被堆放在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上。
通过上表面检测传感器(上表面检测部)650对从记录介质输出口606输出并被堆放于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的纸张T的上表面是否处于预先设定的基准位置进行检测。上表面检测传感器650的设置位置为记录介质输出口606的下方。因此,即使当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上堆放的纸张T的上部已经达到上表面检测传感器650的设置位置的高度时,下一次从记录介质输出口606输出的纸张T也不会干扰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上堆放的纸张T的上部。从记录介质输出口606到上表面检测传感器650的设置位置的距离由后处理装置60或图像形成装置1的制造者等预先确定。上表面检测传感器650例如由在通过外力从下方被向上推时切换为开关打开的机械式的开关机构构成。当伴随着升降部605对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的升高动作,通过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的上部或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上堆放的纸张T的上部被向上推时,上表面检测传感器650切换为开关打开。据此,使用来自上表面检测传感器650的输出而检测出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的上部或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上堆放的纸张T的上部处于上表面检测传感器650的设置位置。上表面检测传感器650将表示开关已打开的上表面检测信号输出到后述的驱动控制部611(参考图2)。
输出检测传感器(输出检测部)651具备在通路中突出并直立的突起部,并由通过该突起部的直立状态和倒伏状态之间的切换来打开和关闭开关的机械式的开关机构构成。输出检测传感器651设置在纸张T的运送方向上输出辊对607的上游侧或下游侧的规定位置。输出检测传感器651在突起部被在记录介质运送路上通过运送辊对602、620等运送来的纸张T的前端部推倒时,输出检测传感器651切换为开关打开。当纸张T的后端部离开突起部,突起部返回到直立状态时,输出检测传感器651切换为开关关闭。输出检测传感器651将开关打开信号(高电平信号)及开关关闭信号(低电平信号)输出到后述的驱动控制部611(参考图2)。从开关打开信号(高电平信号)向开关关闭信号(低电平信号)的降低沿是记录介质后端检测信号,所述记录介质后端检测信号表示纸张T的后端已通过输出检测传感器651的位置。驱动控制部611使用记录介质后端检测信号来对升降部605进行驱动控制。输出检测传感器651在设置于记录介质输出口606的输出辊对607的附近设置。因此,上述记录介质后端检测信号能够被看作表示纸张T的后端从记录介质输出口606通过并且纸张T已被输出到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的信号。
装订装置625对运入到记录介质托架603的纸张T实施作为后处理的装订处理。
阻挡部件626阻挡并保持被运入到记录介质托架603的纸张T的下端部。运送辊对627从记录介质托架603向下方运送纸张T。
书籍装订部628将从运送辊对627运送来的纸张T在中央折叠并进行书籍装订。在书籍装订部628中装订成书籍后的纸张T被输出到输出托盘629。
记录介质托架603具有使阻挡部件626在纸张T的运出方向上移动的驱动部(省略图示)。驱动部按照来自于驱动控制部611(参考图2)的控制信号进行驱动。通过驱动部的驱动,由阻挡部件626保持的纸张T被运送至输出辊对607。接着,纸张T通过输出辊对607从记录介质输出口606被输出到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
装订装置625能够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来移动,所述驱动部通过来自于驱动控制部611的控制信号进行驱动。在对运入到记录介质托架603的纸张T进行通常的装订处理时,装订装置625被移动到纸张T的端部附近,并在纸张T的端部附近实施装订处理。对纸张T进行书籍装订时,装订装置625被移动到纸张T的中央附近,并通过在纸张T的中央附近实施装订处理来进行中缝装订。
书籍装订部628包括中缝装订托架635、运送辊对631、压入部件632、对折辊对633以及输出辊对634。在中缝装订托架635上能够堆放由装订装置625进行中缝装订后的纸张T。运送辊对631将从运送辊对627运送来的纸张T运入到中缝装订托架635。压入部件632及对折辊对633被设置为相互夹入中缝装订托架635上堆放的纸张T的中央附近的表面和背面。输出辊对634将通过对折辊对633被对折从而被装订成书籍后的纸张T向输出托盘629输出。
升降部605具备均未图示出的两个滑轮、传送带以及引导部。两个滑轮通过从省略图示的驱动源中赋予的驱动力而转动。传送带被架绕在两个滑轮上,并随着滑轮的转动而转动。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的侧部被安装在传送带上。引导部用于引导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通过传送带的转动而向上下方向移动。通过由驱动控制部611对上述驱动源进行驱动控制,从而使得升降部605执行升降动作,以使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用户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操作部(后述)输入操作指示。通过由用户输入操作指示,从而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能够执行对纸张T进行后处理的设定以及对图像定影后的纸张T进行书籍装订处理的设定等。
接下来,对具备后处理装置60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电气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控制部10。控制部10由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RAM、ROM及专用的硬件电路等构成,并且执行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的动作控制。
控制部10与原稿读取部5、图像处理部31、图像存储器32、记录介质运送部411、图像形成部12、操作部47、传真通信部71、网络接口部91以及硬盘驱动器(HDD)81等连接。控制部10执行对所连接的这些机构部的动作控制以及与各机构部之间的信号或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控制部10按照由用户通过操作部47或网络连接的个人计算机等输入的作业执行指示,对为了执行关于扫描仪功能、打印机功能、复印功能以及传真功能等各项功能的动作控制而所需的各机构部的驱动及处理进行控制。
原稿读取部5具备由读取机构163构成的扫描部51。扫描部51具有图像照射灯511以及电荷耦合器件(CCD,Charge Coupled Device)传感器512。原稿读取部5通过图像照射灯511照射原稿,并利用CCD传感器512接受其反射光,从而从原稿中读取图像。
图像处理部31对于由原稿读取部5读取的图像的图像数据,根据需要执行图像处理。例如,图像处理部31为了提高由原稿读取部5读取并且通过图像形成部12形成图像后的图像的质量,执行预先设定的图像处理。由图像处理部31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被存储到图像存储器32或者被输出到图像形成部12或传真通信部71等。
图像存储器32存储由原稿读取部5读取的图像数据等。
记录介质运送部411由图1所示的取纸辊145以及运送辊对192等构成。记录介质运送部411将收纳在手动托盘141、供纸盒142、143、144中的纸张T运送至图像形成部12,然后运送至通往后处理装置60的输出辊对159,进而运送至记录介质输出口606。
图像形成部12如上所述具备图像形成单元12M、12C、12Y和12Bk,架设于驱动辊125a的中间转印带125,以及二次转印辊210。作为图像形成部12的输出对象的图像数据是由原稿读取部5读取的图像数据、或者经由网络接口部91从局部区域内的客户计算机等发送来的图像数据等。在参考图2的说明中,图像形成部12包含定影部13。图2的图像形成部12是权利要求书中的图像形成部的一个例子。
正如在图2之外还在图1中也示出的那样,操作部47具备触摸面板部以及操作键部。触摸面板部及操作键部接受来自用户的关于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执行的各种动作及处理的指示。触摸面板部具备设置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Display)等显示部473。
传真通信部71具备均省略图示的编码解码部、调制解调部以及网络控制单元(NCU,Network Control Unit),用于执行利用公共交换电话网的传真发送。传真通信部71将例如通过原稿读取部5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经由电话线向传真装置等发送。传真通信部71接收从传真装置等发送来的图像数据。
HDD81存储由原稿读取部5读取的图像数据。存储于HDD81的图像数据可用于由图像形成部12进行的图像形成。存储于HDD81的图像数据也可向与图像形成装置1网络连接的客户计算机发送。
网络接口部91由LAN卡等通信模块构成。网络接口部91经由与其自身连接的LAN等,与局部区域内的装置(个人计算机等)进行各种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控制部10与后处理装置60连接。后处理装置60具备控制单元610、上表面检测传感器650、输出检测传感器651、升降部605以及辊驱动装置652。后处理装置60具有上述各机构,但在此,关于后述的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的升降控制进行说明。
控制单元610由CPU、RAM、ROM及专用的硬件电路等构成。控制单元610包括驱动控制部611、测量部612以及判定部613。
驱动控制部611执行后处理装置60的整体的动作控制。驱动控制部611与装置主体11侧的控制部10通过通信来进行合作,用以对后处理装置60的各机构的动作进行控制或者对装置主体11侧的显示部473等动作机构进行控制。驱动控制部611还从上表面检测传感器650以及输出检测传感器651中取得各自的检测结果,根据该取得结果对升降部605的动作进行控制。
驱动控制部611在输出检测传感器651检测出纸张T已通过输出辊对607从记录介质输出口606输出到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上时,使升降部605将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降低预先设定的固定量。该预先设定的固定量是当纸张T从记录介质输出口606输出到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上时,对将该纸张T的后端从记录介质输出口606拉开或者调整纸张T在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上的堆放姿态用的纸张T的移动或姿态变更而言足够的降低量。而且,该预先设定的固定量由后处理装置60或图像形成装置1的制造者等预先确定,并被设定在驱动控制部611中。
驱动控制部611在进行使升降部605将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降低的上述控制之后,接着进行如下控制:从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结束了降低上述固定量之后的降低位置开始,使升降部605将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升高,直至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上堆放的纸张T的上表面部通过上表面检测传感器650被检测出的位置为止。
测量部612包括计时器等。测量部612根据驱动控制部611的控制,对升高时间进行测量,所述升高时间是升降部605在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的上述降低之后,从开始执行升高动作的时间点开始直到结束时间点为止的时间。
判定部613对通过测量部612测量出的上述的升高时间是否为预先设定的异常时间进行判定,并将该判定结果输出到驱动控制部611。判定部613假定通过升降部605降低了上述固定量之后的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为了从该降低位置移动到上表面检测传感器650检测出堆放在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上的纸张T的上表面的位置所需要的升高时间,并设定为正常升高时间(基准时间)。上述预先设定的异常时间是与该正常升高时间相比超过了固定时间的时间。上述的正常升高时间及异常时间由后处理装置60或图像形成装置1的制造者等,根据诸如上述驱动源之类的升降部605的性能等预先设定,并存储在判定部613中。
辊驱动装置652是诸如对输出辊对607赋予旋转驱动力的电机之类的动力发生装置。辊驱动装置652通过驱动控制部611被驱动控制。辊驱动装置652也对其他的辊(例如,运送辊对602、620等)赋予旋转驱动力。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辊驱动装置652、输出辊对607以及运送辊对602、620是权利要求书中的记录介质输出部的一个例子。
当通过判定部613判定为上述的升高时间是上述正常升高时间时,驱动控制部611对辊驱动装置652进行驱动,使输出辊对607执行向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的下一次的记录介质输出。当通过判定部613判定为升高时间不是正常升高时间时,驱动控制部611不对辊驱动装置652进行驱动,而使输出辊对607停止向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的下一次的纸张T的输出。该停止也包含暂停或待机。
接下来,对在后处理装置60中输出纸张T时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的升降控制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在后处理装置60中输出纸张T时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的升降控制的流程图。图4的(A)到(E)是分别将在该升降控制时处于降低位置的记录介质输出托盘上的纸张T的上表面的位置、结束从该降低位置开始的升高动作之后的记录介质输出托盘上的纸张T的上表面的位置、以及结束缘于校正的降低之后的记录介质输出托盘上的纸张T的上表面的位置进行比较而示出的图。
不输出纸张T时的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的待机位置为记录介质输出口606的下方。驱动控制部611例如按照装置主体11侧的控制部10的要求而执行纸张T的输出时,对升降部605进行驱动以对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执行初始动作,所述初始动作是使升降部605将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升高至通过上表面检测传感器650检测出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当纸张T已被堆放于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时,该被堆放的纸张T的上表面部)的位置的动作。驱动控制部611通过在上一次的纸张T的输出动作结束时,使升降部605预先将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升高至通过上表面检测传感器650检测出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的位置,从而也可不执行该初始动作。
驱动控制部611通过升降部605使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移动到上述位置后,对辊驱动装置652进行驱动,以使运送辊对602、620及输出辊对607等旋转,从而使从装置主体11、记录介质托架603或原稿台600接受到的纸张T从记录介质输出口606输出(S1)。
当驱动控制部611从输出检测传感器651中取得表示纸张T输出结束的上述检测信号时(S2中的“是”),驱动控制部611对升降部605进行驱动,以使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降低上述的固定量(S3)。驱动控制部611直到从输出检测传感器651中取得上述检测信号为止,使辊驱动装置652等继续上述S1的输出动作(S2中的“否”)。即,当纸张T从记录介质输出口606输出到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时,驱动控制部611使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降低固定量。据此,使纸张T的后端切实地从记录介质输出口606脱离,而且对纸张T在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上的姿态进行调整。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上述固定量,在将升降部605使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降低的速度设为11.5mm/s时,将升降部605的驱动时间设为2000ms并存储在驱动控制部611。此时,作为降低距离的上述固定量为降低距离23mm。
驱动控制部611使升降部605将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降低上述固定量之后,从该降低后的位置开始,使升降部605将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升高(S4)。此时,驱动控制部611使测量部612开始对从该升高动作的开始时间点开始所经过的时间进行测量(S5)。
上述升高动作开始后,通过上表面检测传感器650检测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上堆放的纸张T的上表面,当驱动控制部611从上表面检测传感器650接受到上表面检测信号时(S6中的“是”),驱动控制部611使升降部605停止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的升高动作(S7)。
接着,判定部613从测量部612中取得在该升高动作的停止时间点通过该测量部612测量出的时间,并判定该测量时间是否为上述的异常时间(S8)。即,判定部613对升高动作所需要的时间与上述正常升高时间相比是否经过了固定时间以上进行判定。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升降部605使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升高的速度设为25mm/s(降低速度与上述同样地设为11.5mm/s)时,将正常升高时间设为680ms,将上述固定时间设为170ms以上且不足2000ms的时间宽度,将上述异常时间设为850ms以上且不足2850ms的时间宽度。对异常时间设置上限的理由是因为在升降部605及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的结构方面,升高只限于可能的范围。
在此,当判定部613判定为在该升高动作的停止时间点通过测量部612测量出的测量时间t1不是上述异常时间时(S8中的“否”),驱动控制部611不使升降部605移动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而使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维持在通过该上表面检测传感器650检测出记录介质上表面的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的高度位置(S9)。即,在本实施方式的设定下,当判定部613判断为上述测量时间t1<异常时间的下限值850ms时,驱动控制部611在通过上表面检测传感器650检测出记录介质上表面的位置处停止驱动升降部605,以使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停留在该位置。
使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位于通过上表面检测传感器650检测出纸张T的上表面的上述高度位置之后,处理返回S1,驱动控制部611对辊驱动装置652进行驱动控制,使下一次对纸张T的输出动作执行。即,驱动控制部611继续执行该纸张T的输出作业。
另一方面,当判定部613判定为在上述升高动作的停止时间点通过测量部612测量出的测量时间t1是上述异常时间时(S8中的“是”),驱动控制部611使辊驱动装置652、运送辊对602、620以及输出辊对607停止(使纸张T的输出停止),以使纸张T的输出作业暂时中断(S10)。然后,驱动控制部611计算出为了校正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的高度位置而使升降部605将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降低的移动量(移动时间)(S11)。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设定下,当判定部613判定为异常时间的下限值850ms≤测量时间t1<异常时间的上限值2850ms时,根据测量时间t1与正常升高时间680ms之间的时间差,计算出上述移动量m。例如,与上述同样地,由于升降部605使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升高的速度为25mm/s,降低速度为11.5mm/s,因此驱动控制部611根据下述公式(1)计算出移动量m。
移动量m=((测量时间t1-680)*25/11.5)ms   (1)
计算出上述移动量之后,驱动控制部611采用该计算出的移动量来使升降部605执行将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降低的校正动作。
在此,使用图4对该校正动作进行说明。如图4的(A)所示,在纸张T的输出动作的执行过程中,假设第五份的纸张T从记录介质输出口606输出到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驱动控制部611使升降部605将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降低固定时间2000ms。该降低之后,驱动控制部611在使升降部605将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升高至通过上表面检测传感器650检测出纸张T的上表面的位置的时间点的测量时间t1为680ms时,满足测量时间t1<异常时间下限值850ms。因此,驱动控制部611不使上述校正动作执行,而使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停留在从上述降低位置开始升高了680ms后的位置,以准备下一次的纸张T的输出。
接着,在第六份的纸张T从记录介质输出口606输出到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时,与上述同样地,驱动控制部611使升降部605执行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的降低及升高。此时,如图4的(B)所示,第六份的纸张T的位置相对于下方的纸张T错开,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上的纸张T的上表面成为两级,上表面检测传感器650的设置位置处的高度面比其他部分的高度面低时,上表面检测传感器650对于上述升高动作的测量时间t1因升高动作时间比预定的正常升高时间680ms长而成为920ms。此时,由于异常时间的下限值850ms≤测量时间t1<异常时间的上限值2850ms,因此驱动控制部611根据移动量m=((测量时间t1-680)*25/11.5)ms的公式(1)计算出移动量m≈520ms,并使升降部605将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降低该移动量。
此外,当第七份的纸张T从记录介质输出口606输出到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时,如图4的(C)所示,第七份的纸张T被堆叠在第六份的纸张T上,相对于第五份以前的纸张T的位置错开,上表面检测传感器650的设置位置处的第七份的纸张T的高度面比其他部分的高度面高时,上表面检测传感器650对于上述升高动作的测量时间t1比正常升高时间680ms长而成为1160ms。此时,由于异常时间的下限值850ms≤测量时间t1<异常时间的上限值2850ms,因此驱动控制部611根据公式(1)计算出移
动量m≈1040ms,并使升降部605将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降低该移动量。
之后,同样地,在第八份的纸张T从记录介质输出口606输出到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时,如图4的(D)所示,假定第八份的纸张T被堆叠在第六、七份的纸张T上,相对于第五份以前的纸张T的位置错开,测量时间t1为1400ms。此时,驱动控制部611计算出移动量m≈1560ms,并使升降部605将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降低该移动量。
返回使用图3进行的说明。接在上述S12之后,驱动控制部611将如上所述执行校正动作的日志保存于内置存储器等(S13)。
保存上述日志后,驱动控制部611根据该日志以及过去的日志记录所示出的过去的历史信息,判断包含本次的校正动作在内,该校正动作是否连续执行了预先设定的n次(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n=3)(S14)。
当驱动控制部611判断为连续执行该校正动作的次数未满上述n次时(S14中的“是”),处理返回S1,驱动控制部611对辊驱动装置652进行驱动控制,以使下一次的对纸张T的输出动作执行。即,驱动控制部611重新开始该纸张T的输出作业。此外,图3中未示出,但是在该S14之后以及上述S9之后重新开始的纸张T的输出动作通过该纸张T的输出作业完成而结束。
另一方面,驱动控制部611在判断为连续执行该校正动作的次数达到上述n次时(S14中的“否”),对升降部605进行驱动以使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降低上述固定量之后(S15),将请求显示部(报告部)473执行显示的指示送至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部10(S16)。接受该请求后,控制部10使显示部473显示意在警告纸张T向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的堆放为堆满状态的信息。该警告也可以通过在后处理装置60中设置灯等照明装置,由驱动控制部611对该照明装置进行驱动控制使其点亮等来执行。
例如,如使用图4的(A)~(D)进行说明的那样,上述校正动作的执行连续三次时,如图4的(D)所示,成为连续第三次的第八份的纸张T被输出后,驱动控制部611使升降部605在将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降低固定时间2000ms后的时间点停止(图4的(E)),并将上述的显示执行请求发送到装置主体11的控制部10。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驱动控制部611通过升降部605使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暂时降低之后,使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升高至通过上表面检测传感器650检测出纸张T的上表面的位置。此时,判定部613对通过测量部612测量出的该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的升高动作从开始到结束所需要的升高时间是否为上述的异常时间进行判定。从而,驱动控制部611根据基于时间因素而判断出的上述判定结果,对是否使辊驱动装置652、运送辊对602、620以及输出辊对607等记录介质输出部执行向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的下一次的纸张T的输出进行控制。
例如,在堆放于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上的纸张T中,上方部分的纸张T与其他的纸张T错开堆放,使得在堆放于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上的纸张T的上表面变得不平坦而产生高低差别,导致该纸张T的上表面具有多个高度面时,在通过机械式或光学式传感器进行的检测中,根据对该多个高度面中的哪个高度部分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会不同。因此,难以检测出该纸张T的上表面的位置已移动到恰当的纸张T的接受位置,难以使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移动到恰当的纸张T的接受位置并执行纸张T的输出。对此,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根据基于时间因素而判断出的上述判定结果来控制上述纸张T的输出时,无论上表面检测传感器650检测纸张T的上表面中的哪个高度部分,都能够准确地判定出结束了上述升高动作后的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是否处于恰当位置,从而能够准确无误地对是否使上述记录介质输出部执行向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上的纸张T的输出进行控制。
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以堆放在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上的纸张T的后端部处于一直挂在记录介质输出口606的状态,或在堆放的纸张T的上表面产生多个高度面为主要原因,而导致纸张T的上表面的高度为意想之外时,也能够准确地判定出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是否位于纸张T的接受位置。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上的纸张T变为异常的堆放状态时,不管其主要原因如何,都能够将卡纸之类的不良情况防患于未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控制部611根据上述的正常升高时间(基准时间)与通过上述测量部612测量出的升高时间之间的时间差,使升降部605将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升降与该时间差相对应的量。从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通过利用时间因素而进行的校正而非基于机械式或光学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而进行的校正,来对为下一次的纸张T的输出而准备的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整,因此能够为了下一次的纸张T的输出,使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准确地移动到恰当的纸张T的接受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升高时间为上述异常时间的判定通过判定部613连续多次被执行时,采用在驱动控制部611的控制下的升降部605对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的升降动作无法继续进行恰当的纸张T的输出的可能性高,因此由显示部473执行上述显示(警告)。据此,能够使用户认识到,记录介质输出部对纸张T的输出动作及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的升降动作被停止,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上的纸张T不会被输出。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判定部613判定为在升高动作的停止时间点通过测量部612测量出的时间t1是异常时间时,驱动控制部611除了暂时中断纸张T的输出作业之外,还对校正动作用的移动量进行计算。然而,即使不执行移动量的计算及校正动作而执行纸张T的输出作业的暂时中断,也能成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判定部613对升高时间为异常时间的判定连续多次被执行时,通过显示部473的显示进行警告。然而,不执行该警告的控制也可成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此外,在图4的(A)~(E)中,示出了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上堆放的第六份以后的纸张T被堆放在相同位置的例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例子,在堆放于记录介质输出托盘623上的纸张T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高度面的情况下,能够广泛适用。
此外,使用图1至图4的(A)~(E)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结构及处理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结构及处理并不限定于此。

Claims (5)

1.一种记录介质输出装置,包括:
记录介质输出部,使记录介质从记录介质输出口输出;
堆放部,堆放通过所述记录介质输出部从所述记录介质输出口输出的记录介质;
升降部,使所述堆放部在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输出口的上下方向上升降;
上表面检测部,对通过所述升降部升降的所述堆放部中堆放的记录介质的上表面部位于预先设定的记录介质接受位置进行检测;
输出检测部,对记录介质从所述记录介质输出口输出到所述堆放部进行检测;以及
驱动控制部,在通过所述输出检测部检测到向所述堆放部的记录介质输出时,使所述升降部将所述堆放部降低预先设定的固定量,从所述堆放部降低了该固定量之后的降低位置开始,使所述升降部将所述堆放部升高,直至通过所述上表面检测部检测出所述堆放部中堆放的记录介质的上表面部的位置为止,
所述记录介质输出装置进一步包括:
测量部,对升高时间进行测量,所述升高时间是所述升降部根据所述驱动控制部的控制使所述堆放部的升高动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以及
判定部,对通过所述测量部测量出的所述升高时间是否为预先设定的异常时间进行判定,
所述驱动控制部当通过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升高时间不是所述异常时间时,使所述记录介质输出部执行向所述堆放部的下一次的记录介质输出,
当通过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升高时间是所述异常时间时,使所述记录介质输出部停止向所述堆放部的下一次的记录介质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输出装置,
所述驱动控制部当通过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升高时间是所述异常时间而使所述记录介质输出部停止所述下一次的记录介质输出时,在使所述升降部将所述堆放部降低与所述升高时间和预先设定的基准时间之间的时间差相对应的量之后,使所述记录介质输出部重新开始所述下一次的记录介质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介质输出装置,
进一步包括向用户进行报告的报告部,所述驱动控制部当通过所述判定部以预先设定的次数连续多次判定为所述升高时间是所述异常时间时,使所述报告部向用户报告警告。
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输出装置以及对记录介质执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进一步包括向用户进行报告的报告部,所述驱动控制部在使所述记录介质输出部对记录介质的输出动作以及所述升降部对所述堆放部的升降动作中止时,使所述报告部向用户报告警告。
CN201310009040.8A 2012-01-31 2013-01-10 记录介质输出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241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18876 2012-01-31
JP2012018876A JP5376692B2 (ja) 2012-01-31 2012-01-31 用紙排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4159A true CN103224159A (zh) 2013-07-31
CN103224159B CN103224159B (zh) 2015-10-28

Family

ID=47749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0904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24159B (zh) 2012-01-31 2013-01-10 记录介质输出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08336B2 (zh)
EP (1) EP2624057B1 (zh)
JP (1) JP5376692B2 (zh)
CN (1) CN10322415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1212A (zh) * 2019-09-25 2021-03-26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介质供给装置
CN115601735A (zh) * 2021-07-07 2023-01-13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n) 空盘识别装置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84843B2 (ja) * 2012-12-27 2017-02-22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排紙装置
US10054895B2 (en) * 2015-05-14 2018-08-2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6443386B2 (ja) * 2016-04-25 2018-12-2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用紙排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93289B2 (ja) * 2016-04-26 2019-04-0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シート後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6489323B2 (ja) * 2016-06-16 2019-03-2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96419B2 (ja) 2016-12-27 2020-05-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排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96496A (ja) * 2004-09-29 2006-04-13 Ricoh Elemex Corp 用紙積載装置
CN1781727A (zh) * 2004-12-03 2006-06-0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输出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01205030A (zh) * 2006-12-19 2008-06-25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记录介质收集装置及方法
CN101676808A (zh) * 2008-09-16 2010-03-24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02315B2 (ja) * 1997-10-29 2004-1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排出装置
JP4489735B2 (ja) * 2001-05-23 2010-06-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用紙積載装置
JP2004284790A (ja) * 2003-03-24 2004-10-14 Fuji Xerox Co Ltd シート積載装置
JP4496822B2 (ja) * 2004-03-31 2010-07-0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662551B2 (ja) * 2006-01-30 2011-03-30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96496A (ja) * 2004-09-29 2006-04-13 Ricoh Elemex Corp 用紙積載装置
CN1781727A (zh) * 2004-12-03 2006-06-0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输出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01205030A (zh) * 2006-12-19 2008-06-25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记录介质收集装置及方法
CN101676808A (zh) * 2008-09-16 2010-03-24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1212A (zh) * 2019-09-25 2021-03-26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介质供给装置
CN115601735A (zh) * 2021-07-07 2023-01-13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n) 空盘识别装置和方法
CN115601735B (zh) * 2021-07-07 2024-02-02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空盘识别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4159B (zh) 2015-10-28
JP2013155034A (ja) 2013-08-15
EP2624057A3 (en) 2016-12-07
EP2624057A2 (en) 2013-08-07
EP2624057B1 (en) 2017-12-06
JP5376692B2 (ja) 2013-12-25
US20130193637A1 (en) 2013-08-01
US8708336B2 (en) 2014-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24159A (zh) 记录介质输出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7413177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program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the control program
CN100559293C (zh) 纸张供应装置及控制方法、成像装置
EP2345608B1 (en) Sheet adjusting device, sheet holding receptacle incorporating sam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8764008B2 (en) Medium transpor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US2006015360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image forming
US8976421B2 (en) Documen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02616586A (zh) 片材对位装置,片材载置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US7954817B2 (en) Sheet stack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equipped with a conveyance path change button
CN103663001A (zh) 记录介质运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93468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12844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US804753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006651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873186B2 (en) Document conveyance device,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37619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62127A (ja) 用紙収納装置
CN102467034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方法
EP2933214B1 (en) Sheet discharge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0414444C (zh) 纸张传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3123093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5418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909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653530B2 (ja) 紙葉類測定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33771A (ja)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8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