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7034A - 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7034A
CN102467034A CN2011101592313A CN201110159231A CN102467034A CN 102467034 A CN102467034 A CN 102467034A CN 2011101592313 A CN2011101592313 A CN 2011101592313A CN 201110159231 A CN201110159231 A CN 201110159231A CN 102467034 A CN102467034 A CN 1024670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marker
detecting device
transfer member
transfer
process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592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7034B (zh
Inventor
中尾祥昌
榎本嘉博
菊地原克则
竹野内胜也
真下佳也
小出弘行
山田昌利
辐形和幸
金山清俊
铃木健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67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70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70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70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21Details of unit for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31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47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015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onto which the monocolour toner images are superposed before common transfer from the recording memb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47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015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onto which the monocolour toner images are superposed before common transfer from the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0173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onto which the monocolour toner images are superposed before common transfer from the recording member plural rotations of recording member to produce multicoloured copy, e.g. rotating set of developing uni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54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67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2215/0187Multicoloured toner image formed on the recording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方法。该装置包括:转印部件,其构造成循环移动;旋转部件,其上缠绕转印部件;引导部件,其置于旋转部件的轴向端部;限制部件,其在轴向端部布置在转印部件的背面且通过与引导部件接触限制转印部件偏斜;第一参考标记,其在旋转部件的轴向上置于转印部件的一缘侧;第二参考标记,其在轴向上置于另一缘侧;第一检测器,其检测第一参考标记;第二检测器,其检测第二参考标记;和控制器,其根据第一和第二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转印部件上的图像对准,第一和第二参考标记布置成,当限制部件和引导部件接触时,仅第一和第二检测器之一检测到对应参考标记,当不接触时,第一和第二检测器分别检测到第一和第二参考标记。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已经存在诸如复印机和打印机等以电子照相的方式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该装置构造成将形成在感光体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体上,接着将色调剂图像再次转印(二次转印)在诸如打印纸张等记录介质上,从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在包括中间转印体的构造中形成全彩色图像的方法的实例包括所谓的四循环方法,在该四循环方法中利用单个图像形成单元来依次形成与全彩色的同一图像对应的诸如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和黑色(K)组分等各种颜色组分的色调剂图像,并且将各种颜色组分的色调剂图像依次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体上,以使各种颜色组分的色调剂图像在中间转印体上彼此叠加。
四循环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例如,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在中间转印体上的一次转印不受记录介质的材料影响的特征,因此可适于形成图像质量得到改善的全彩色图像。
在使用四循环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全彩色图像的过程中,使用非接触式光敏器件来检测用作中间转印体的转印带的一个轴向端部的参考标记(诸如反光密封件),并且检测到参考标记会启动图像处理的写入操作,从而使副扫描方向上的颜色之间的像素对准。该处理也称为配准控制。
此处,可以基于参考标记的稳定姿态以及光敏器件的稳定操作距离来进行高精度检测。
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报No.2006-64777提出了与四循环图像形成装置有关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地检测用于图像对准的参考部分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转印部件、旋转部件、引导部件、限制部件、第一参考标记、第二参考标记、第一检测器、第二检测器和控制器。所述转印部件构造成能循环移动,并且图像转印在所述转印部件的正面上。所述转印部件缠绕在所述旋转部件上。所述引导部件设置在所述旋转部件的轴向端部处。所述限制部件在所述旋转部件的轴向端部处布置在所述转印部件的背面。所述限制部件通过与所述引导部件接触来限制所述转印部件的偏斜。所述第一参考标记在所述旋转部件的轴向上设置在所述转印部件的缘侧的第一位置处。所述第二参考标记在所述旋转部件的轴向上设置在所述转印部件的另一缘侧的第二位置处。所述第一检测器检测所述第一参考标记。所述第二检测器检测所述第二参考标记。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转印部件上的图像的对准。所述第一参考标记的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参考标记的第二位置布置成,当所述限制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彼此接触时,所述第一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检测器中的仅一个检测器检测到所述第一参考标记或所述第二参考标记,并且当所述限制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彼此不接触时,所述第一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检测器两者分别检测到所述第一参考标记和所述第二参考标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第一参考标记和所述第二参考标记设置成,当所述限制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彼此接触时,所述第一参考标记和所述第二参考标记中的一个参考标记布置在所述第一检测器或所述第二检测器的检测区之外。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第一参考标记包括多个第一参考标记,且所述第二参考标记包括多个第二参考标记,并且所述多个第一参考和所述多个第二参考标记在所述转印部件循环移动的方向上等间距地设置,并且在所述转印部件循环移动的方向上设置在不同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计算单元,所述计算单元针对所述转印部件的平均旋转周期来计算所述第一检测器的位移标准偏差和所述第二检测器的位移标准偏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当所述第一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检测器两者能分别检测到所述第一参考标记和所述第二参考标记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检测器中标准偏差较小的一个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基于所述计算单元的计算结果来控制图像的对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所述第一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检测器中的仅一个检测器检测到所述第一参考标记或所述第二参考标记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检测器中能够检测到所述第一参考标记或所述第二参考标记的一个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图像的对准。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处理方法包括:针对转印部件的平均旋转周期来计算第一检测器的位移标准偏差和第二检测器的位移标准偏差;当所述第一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检测器两者分别检测到第一参考标记和第二参考标记时,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检测器中标准偏差较小的一个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基于所计算出的所述第一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检测器的位移标准偏差来控制所述转印部件上的图像的对准;以及当所述第一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检测器中的仅一个检测器检测到所述第一参考标记或所述第二参考标记时,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检测器中能够检测到所述第一参考标记或所述第二参考标记的一个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转印部件上的图像的对准。
根据本发明,可获得如下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未使用上述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提供以下图像形成装置:即,允许当转印部件不偏斜及转印部件偏斜时,提高用于图像对准的参考标记的检测精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未使用上述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提供以下图像形成装置:即,允许当转印部件不偏斜时,提高用于图像对准的参考标记的检测精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未使用上述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提供以下图像形成装置:即,允许当转印部件卷曲时,提高用于图像对准的参考标记的检测精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未使用上述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提供以下图像形成装置:即,允许在不增大图像形成装置的尺寸的情况下,提高用于图像对准的参考标记的检测精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未使用上述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提供以下图像形成装置:即,允许在不增大图像形成装置的尺寸的情况下,提高用于图像对准的参考标记的检测精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与未使用上述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提供以下处理方法:即,允许提高用于图像对准的参考标记的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将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造;
图2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构造的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4A至图4C示出转印带有无偏斜与检测到第一参考标记或第二参考标记之间的关系;
图5A至图5C示出转印带有无偏斜与检测到第一参考标记或第二参考标记之间的关系;
图6A至图6C示出转印带出现偏斜(斜移)与第一参考标记或第二参考标记的检测状态之间的关系;
图7是示出光敏器件选择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8A至图8D是示出使用本示例性实施例时颜色错误配准的曲线图;
图9A至图9D是示出不使用本示例性实施例时颜色错误配准的曲线图;
图10A和图10B示出了根据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构造;以及
图11A和图11B示出了根据另一个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不再赘述。可以理解到,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实例,并且本发明不限于该示例性实施例。
在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之前,将参考图10A、图10B、图11A和图11B描述根据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
通常,在利用四循环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全彩色图像的过程中,用非接触式光敏器件(未示出)来检测放置在用作中间转印体的转印带100的轴向端部上的参考标记200,诸如反光密封件,并且检测到参考标记200会启动图像处理的写入操作,从而使副扫描方向上的颜色之间的像素对准。可以基于参考标记200的稳定姿态和光敏器件的稳定操作距离来进行高精度检测。
根据图10A和图10B中所示的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构造成,转印带100中形成有参考标记200的部分由辊102从转印带100的背面提供支撑,以提高检测精度。
在图10A至图11B中,在转印带100的两轴向端部中每个端部的内侧设置有肋件(限制部件)101,并且使肋件101与设置在辊102的端部处的肋引导件103接触,以便限制转印带100的偏斜。区域300为光敏器件检测区。
图10A示出了向箭头A所指示的一侧偏斜的转印带100,而图10B示出了向箭头B所指示的一侧偏斜的转印带100。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不论转印带100是否向箭头A或B所指示的方向偏斜,根据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均使得参考标记200位于光敏器件检测区300中,从而产生参考标记200的稳定姿态和光敏元件的稳定操作距离。因此,可以提高检测精度。
然而,在上述构造中,由于转印带100中具有参考标记200的部分由辊102从转印带100的背面提供支撑,因此辊102的长度可能需要大于或等于将“待形成图像的宽度”、“参考标记200在轴向上的长度”和“转印带100因偏斜而沿其轴向移动的量”相加所得的值。因此,会使图像形成装置自身的尺寸也增大。
相比之下,在根据图11A和图11B所示的另一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参考标记200形成在转印带100上的辊102的轴向长度之外。
上述构造可以防止图像形成装置自身尺寸增大,但可能因转印带100的端部变形而使检测速率产生变化。
更具体而言,如图11A所示,在转印带100向箭头A所指示的一侧偏斜时,可能使参考标记200形成有变形部210,或者如图11B所示,在转印带100向箭头B所指示的一侧偏斜时,可能使参考标记200形成有变形部211。在该情况下,入射在光敏器件上的光的一部分在变形部210或211发生漫反射,并且入射在光敏器件上的光量可能改变。
该入射在光敏器件上的光量变化可能引起诸如图像未对准(或错误配准)等麻烦。
本发明人在深入研究了上述难点之后,研发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
将参考图1至图9D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PR1。
图1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PR1的整体构造。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PR1包括:纸张容纳单元12,在该纸张容纳单元中记录纸张P容纳成自下而上地沿竖直方向叠置;以及图像形成单元14,其设置在纸张容纳单元12上方且构造成在从纸张容纳单元12供应的记录纸张P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装置PR1还包括:文档读取单元16,其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4上方且构造成读取文档G;以及控制器20,其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4中并且构造成控制图像形成装置PR1的各个单元的操作。
纸张容纳单元12包括第一容纳单元22、第二容纳单元24和第三容纳单元26。具有不同尺寸的记录纸张P的片材容纳在第一容纳单元22、第二容纳单元24和第三容纳单元26中。
第一容纳单元22、第二容纳单元24和第三容纳单元26中的每一个均具有馈送辊32,馈送辊32构造成将内置的记录纸张P片材馈送至图像形成装置PR1中的传送路径28。
传送辊对34和36设置在传送路径28中位于馈送辊32下游的部分,以便逐页地传送记录纸张P。
此外,在第三容纳单元26的传送辊对36的下游设置有传送辊对50,以便将从反转传送路径29(稍后描述)馈送来的记录纸张P沿与反转传送路径29连接的传送路径28传送。
在传送辊对50的下游设置有配准辊对38,以便暂时阻止记录纸张P的传送,然后,在预定定时将记录纸张P馈送至二次转印位置(稍后描述)。
传送路径28的包括传送辊对50的上游部分形成为沿图1中所示的竖直方向延伸的直线路径。传送路径28的包括配准辊对38的下游部分形成为从图像形成单元14的左方向右方延伸的大致直线路径,即延伸至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PR1的主体10A的右侧表面上的纸张排出单元15。此外,在传送路径28的包括配准辊对38的下游部分设置有反转传送路径29,记录纸张P沿该反转传送路径29反转并传送。
如图1所示,反转传送路径29具有:第一引导部件31,其将记录纸张P从传送路径28引导至反转传送路径29;以及反转部30,其沿竖直方向从图像形成装置14的右下部分到纸张容纳单元12的右下部分直线地设置。反转传送路径29还具有:第二引导部件35,其将已传送至反转部30的记录纸张P从反转部30引导至传送部37(稍后描述);以及传送部37,经第二引导部件35引导的记录纸张P沿该传送部37传送。
传送部37的下游部布置成,与传送辊对50和第三容纳单元26的传送辊对36之间的传送路径28相连。反转部30具有在预定间隔的位置处布置的多个传送辊对42,并且传送部37具有在预定间隔的位置处布置的多个传送辊对44。
第一引导部件31可以形成为大致三棱柱,并且驱动单元(未示出)将第一引导部件31的尖部移动至传送路径28或反转传送路径29,以便将记录纸张P引导至传送路径28或反转传送路径29。
第二引导部件35也可以形成为大致三棱柱,并且驱动单元(未示出)将第二引导部件35的尖部移动至反转部30或传送部37,以便将记录纸张P引导至反转部30或传送部37。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PR1的主体10A的左侧表面上设置有可折叠的手动馈送单元46。由手动馈送单元46供应的记录纸张P通过传送辊对48传送至传送路径28中位于传送辊对50下游和配准辊对38上游的部分。
文档读取单元16包括:文档传送装置52,其逐一地自动传送文档G;以及台板玻璃54,其布置在文档传送装置52的下方,以便将一个文档G置于台板玻璃54上。文档读取单元16还包括文档读取装置56,该文档读取装置56读取由文档传送装置52传送的文档G或放置在台板玻璃54上的文档G。
文档传送装置52具有自动传送路径55,多个传送辊对58沿该自动传送路径55布置。一部分自动传送路径55布置成,允许文档G从台板玻璃54上方通过。文档读取装置56构造成,在固定在台板玻璃54的左端部时读取由文档传送装置52传送的文档G,或者构造成在向右移动时读取放置在台板玻璃54上的文档G。
图像形成单元14包括圆筒形感光体62,该感光体62以其轴向从主体10A的前方向后方延伸的方式布置在图像形成装置PR1的主体10A的大致中部处。
感光体62在驱动单元(未示出)的驱动下沿箭头R所示的方向(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构造成保持在光的照射下形成的静电潜像。在感光体62上方的位置处设置有与感光体62的表面(外周表面)对置的电晕充电部件64,以便对感光体62的表面进行充电。
在感光体62的旋转方向上在充电部件64的下游位置设置有与感光体62的表面对置的曝光装置66。曝光装置66包括发光二极管(LED)并且构造成,基于与各个色调剂颜色对应的图像信号,用光对经充电部件64充电的感光体62的表面进行照射(曝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
曝光装置66使用的曝光方法不限于LED方法,并且可以为例如用多棱镜进行激光扫描的激光扫描方法。在感光体62的旋转方向上在曝光装置66用光照射的部分的下游设置有可旋转地切换的显影装置70,以便用各种预定颜色的色调剂将形成在感光体62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可见的。
显影装置70具有与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黑色(K)、第一特殊色(E)和第二特殊色(F)各种色调剂颜色对应的显影单元(图1中未示出)。显影单元沿显影装置70的周部挨着布置,并且每次使用电动机(可用作旋转驱动源)(图1中未示出)使显影装置70旋转60°的中心角而切换显影单元,从而使显影单元与感光体62的表面对置。
第一特殊色(E)和第二特殊色(F)可以为从除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以外的特殊色(包括透明色)中选择的颜色。当使用第一特殊色(E)和第二特殊色(F)时,图像由六种颜色,即Y、M、C、K、E和F形成。
作为选择,图像可以由五种颜色形成,即Y、M、C和K四种颜色以及第一特征色(E)或第二特殊色(F),或者可以由四种颜色形成而不使用第一特殊色(E)和第二特殊色(F)。
在感光体62的旋转方向上在显影装置70的下游并且在感光体62的下方设置有作为转印装置实例的中间转印单元60,形成在感光体62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在该中间转印单元60上。
中间转印单元60具有作为图像承载部件实例的环形转印带100(中间转印带:转印部件的实例),该环形转印带100沿箭头C所示方向(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循环移动。
转印带100缠绕在以下部件上:驱动辊61,其在控制器20的驱动下旋转;张力施加辊63,其构造成对转印带100施加张力;多个传送辊(张力施加辊)65,其与转印带100的背面(内周表面)接触并且相应地旋转;以及辅助辊69,其在二次转印位置(稍后描述)与转印带100的背面接触并且相应地旋转。
在转印带100上与设置有感光体62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设置有一次转印辊67,以便将形成在感光体62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在转印带100的正面(外周表面)上。
在转印带100的移动方向上,在与感光体62和转印带100彼此接触的位置间隔开的下游位置处,一次转印辊67与转印带100的背面接触。一次转印辊67从电源(未示出)接收电能,并且在一次转印辊67与接地的感光体62之间产生电位差。从而,将感光体62上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在转印带100的表面上。
在感光体62的旋转方向上在一次转印辊67的下游设置有清洁刮板74,以便去除未被一次转印在转印带100的表面上而残留在感光体62的表面上的残余色调剂等。
在转印带100的端部设置有用作图像对准参考的第一参考标记和第二参考标记(图1中未示出),这些参考标记均可以由反光密封件等形成,并且第一光敏器件SN1和第二光敏器件SN2设置成与第一参考标记和第二参考标记经过的位置面对。
此外,如图1所示,在二次转印位置的下游设置有定影装置80,以便将由二次转印辊72转印在记录纸张P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纸张P上。定影装置80包括:热源,其通过接收电能来发出热辐射;加热辊82,其布置在记录纸张P的色调剂图像侧(或者上侧);以及加压辊84,其布置在加热辊82下方,并且构造成将记录纸张P按压在加热辊82的外周表面上。
在定影装置80的下游设置有传送辊对40,以便将记录纸张P传向纸张排出单元15或反转部30。此外,在文档读取装置56下方且在显影装置70上方沿水平方向并排地布置有以可更换方式分别容纳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黑色(K)、第一特殊色(E)和第二特殊色(F)色调剂的色调剂盒78Y、78M、78C、78K、78E和78F。
图像形成装置PR1还包括作为清洁装置实例的清洁刮板150,该清洁刮板150去除并收集二次转印之后未转印在记录纸张P上而残留在转印带100的表面上的残余色调剂。
下面,参考图2和图3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PR1的主要部分的构造。
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PR1的主要部分包括转印有图像且可以由聚酰亚胺等形成的带状转印带100(转印部件实例)。转印带100构造成可循环地移动。图像形成装置PR1的主要部分还包括:金属辊61和63等(旋转部件实例),转印带100缠绕在金属辊61和63等上;以及肋件101a和101b(限制部件实例),其在两个轴向端部处设置在转印带100的背面,并且沿转印带100循环移动的方向延伸。肋件101a和101b与设置在辊61和65等的端部处的树脂肋引导件250(引导部件实例)接触,并且限制转印带100的偏斜。
肋件101a和101b可以由例如5mm宽和1mm厚的聚氨酯橡胶等构成,但不限于此。
此外,转印带100具有设置在诸如辊61和63等旋转部件的一个轴向端部的外侧处的第一参考标记200a(第一参考标记200a1、200a2、……的实例)。第一参考标记200a可以用作图像对准的参考,并且可以由反光密封件等形成。转印带100还具有设置在另一轴向端部的外侧的预定位置处的第二参考标记200b(第二参考标记200b1、200b2……的实例)。第二参考标记200b可以用作图像对准的参考,并且可以由反光密封件等形成。
第一参考标记200a和第二参考标记200b可以由例如12mm×12mm的反射带形成,但不限于此。
此外,如图3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四个第一参考标记200a和四个第二参考标记200b可以沿保持环形形状的转印带100的周部以90°的等间距设置。
此外,如图3所示,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参考标记200a1、200a2、200a3和200a4(在图2和图3中仅第一参考标记200a1和200a2可见)和第二参考标记200b1、200b2、200b3和200b4(在图2和图3中仅第二参考标记200b1和200b2可见)可以相对于彼此具有45°的相移。
相位还可以移动除45°以外的任何角度。
因此,可以提高对转印带100上的第一参考标记200a和第二参考标记200b的检测精度,在图像形成装置PR1不操作时转印带100是卷曲的。
图像形成装置PR1还包括:第一光敏器件SN1(第一检测器实例),其检测由第一参考标记200a反射的光;以及第二光敏器件SN2(第二检测器实例),其检测由第二参考标记200b反射的光。
此处,第一参考标记200a和第二参考标记200b可以设置在合适位置,使得当肋件101a或101b与辊61和65等的肋引导件250接触时(即,当转印带100向箭头A或B所指示的方向偏斜时),第一光敏器件SN1和第二光敏器件SN2中只有布置在与出现偏斜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一个光敏器件检测到第一参考标记200a或第二参考标记200b,而当肋件101a或101b与辊61和65等的肋引导件250不接触时(即,当转印带100不偏斜时),第一光敏器件SN1和第二光敏器件SN2同时分别检测到第一参考标记200a和第二参考标记200b。
更具体而言,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参考标记200a和第二参考标记200b可以设置在合适位置,使得当转印带100向箭头A所示的方向偏斜时,只有布置在与箭头A所指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第二光敏器件SN2检测到第二参考标记200b,而当转印带100向箭头B所指示的方向偏斜时,只有布置在与箭头B所指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上的第一光敏器件SN1检测到第一参考标记200a,并且当转印带100没有偏斜时,第一光敏器件SN1检测到第一参考标记200a且第二光敏器件SN2检测到第二参考标记200b。
第一参考标记200a和第二参考标记200b还可以设置在如下的位置:使得当肋件101a或101b与辊61和65等的端部接触时(即,当转印带100向箭头A或B所指示的方向偏斜时),相对于位于转印带100发生偏斜的一侧的第一光敏器件SN1或第二光敏器件SN2的检测区,上述位置在轴向上布置在上述检测区之外。
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PR1还包括标准偏差计算单元500(计算单元实例)和可以由微型计算机等形成的控制装置501(控制器实例)。标准偏差计算单元500针对转印带100的平均旋转周期计算第一光敏器件SN1和第二光敏器件SN2中每一个的位移标准偏差。平均旋转周期是根据转印带100旋转一周的平均时间得到的值。可以通过以预定次数测量旋转时间(旋转时间是转印部件或转印带100旋转一周的时间)并且对它们求平均,诸如移动平均值,或者通过对记录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存储器中的旋转时间的所有记录求平均来进行计算。当第一光敏器件SN1和第二光敏器件SN2分别检测到第一参考标记200a和第二参考标记200b时,控制装置501根据标准偏差较小的第一光敏器件SN1或第二光敏器件SN2的检测结果,基于标准偏差计算单元500的计算结果,在转印带100上执行图像对准控制。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只有第一光敏器件SN1和第二光敏器件SN2中的一个检测到第一参考标记200a或第二参考标记200b时,控制装置501根据执行检测的第一光敏器件SN1或第二光敏器件SN2的检测结果来执行图像对准控制。
与根据上述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具有上述构造的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PR1可以在不增大图像形成装置PR1的尺寸的情况下提高第一参考标记200a和第二参考标记200b的检测精度。
下面,参考图4A至图6C来描述转印带100有无偏斜与检测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参考标记200a或第二参考标记200b之间的关系。
图4A示出了肋件101a或101b与辊65等的肋引导件250不接触的状态(即,转印带100没有偏斜的状态)。
在所示实例中,第一参考标记200a和第二参考标记200b可以具有例如12mm×12mm的尺寸,但不限于此,并且第一光敏器件SN1和第二光敏器件SN2可以具有检测区(传感器区域)300,检测区的直径例如为7mm,但不限于此。辊65可以具有例如33.6mm的直径,但不限于此,并且肋件250可以具有例如2mm的宽度,但不限于此。
在上述状态下,检测区300的直径D、第一参考标记200a或第二参考标记200b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L1、能检测到反射光的最小区域600、以及检测出最小区域600之前需沿副扫描方向行进的距离L2具有如图4B所示的关系。
图4C示出了在该情况下第一光敏器件SN1和第二光敏器件SN2的输出波形(纵坐标表示电压V,并且横坐标表示时间t)。
此外,在该情况下,电压小于二值化阈值E的时间段由L1+D-2×L2获得。因此,可以获得足够的检测输出,并且可以实现基于第一光敏器件SN1和第二光敏器件SN2的检测结果的高精度颜色对准。
下面,描述选择第一光敏器件SN1还是第二光敏器件SN2的特定处理。
图5A示出了肋件101a与辊65等的肋引导件250接触的状态(即,转印带100向箭头B所指示的方向偏斜的状态)下第一参考标记200a侧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检测区300的直径D、第一参考标记200a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L1、能检测到反射光的最小区域600、以及检测出最小区域600之前需沿副扫描方向行进的距离L3具有如图5B所示的关系。
图5C示出了在该情况下的第一光敏器件SN1的输出波形(纵坐标表示电压V,而横坐标表示时间t)。
此外,在该情况下,电压小于二值化阈值E的时间段由L1+D-2×L3得到。因此,可以获得足够的检测输出。
相比之下,图6A示出了图5A中所示肋件101a与辊65等的肋引导件250接触的状态(即,转印带100向箭头B所指示的方向偏斜的状态)下第二参考标记200b侧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检测区300的直径D、第二参考标记200b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L1、能检测到反射光的最小区域600、以及检测出最小区域600之前需沿副扫描方向行进的距离L3(在该情况下,最小区域600不易检测,并且在图6B中未示出距离L3)具有如图6B所示的关系。
图6C示出了在该情况下的第二光敏器件SN2的输出波形(纵坐标表示电压V,而横坐标表示时间t)。由于不存在小于二值化阈值E的区域,因此第二光敏器件SN2没有检测出第二参考标记200b。
因此,在图5A至图5C、以及图6A至图6C所示的情况中,可以基于第一光敏器件SN1的检测结果来执行高精度的颜色对准。
当肋件101b与辊65等的肋引导件250接触时(即,转印带100向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偏斜时),第二光敏器件SN2显示出图5C所示的输出波形,而第一光敏器件SN1显示出图6C所示的输出波形。
在该情况下,可以基于第二光敏器件SN2的检测结果来执行高精度的颜色对准。
下面,参考流程图7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PR1执行光敏器件选择处理的处理步骤。
在开始处理时,首先,在步骤S10中,处理等待转印带100的速度保持稳定在预定值。在转印带100的速度保持稳定时,处理转入步骤S11。
在步骤S11中,判断第一光敏器件SN1是否检测出第一参考标记200a。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处理转入步骤S16,以便选择第二光敏器件SN2来进行图像对准。然后,结束处理。
如果在步骤S11中判断结果为“是”,则处理转入步骤S12,以判断第二光敏器件SN2是否检测出第二参考标记200b。
如果在步骤S12中判断结果为“否”,则处理转入步骤S15,以便选择第一光敏器件SN1来进行图像对准。然后,结束处理。
如果在步骤S12中判断结果为“是”,则处理转入步骤S13,以便测量第一光敏器件SN1的检测精度和第二光敏器件SN2的检测精度。
具体而言,标准偏差计算单元500针对转印带100的平均旋转周期来计算第一光敏器件SN1和第二光敏器件SN2中每一个的位移标准偏差。
接着,在步骤S14中,基于所计算出的位移标准偏差来判断是否第一光敏器件SN1的检测精度更高。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处理转入步骤S16,以便选择第二光敏器件SN2来进行图像对准。然后,结束处理。
如果在步骤S14中判断结果为“是”,则处理转入步骤S15,以便选择第一光敏器件SN1来进行图像对准。然后,结束处理。
图8A至图8D示出了使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时的颜色错误配准(或未对准)的实例,并且图9A至图9D示出了不使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时颜色错误配准(或未对准)的实例。
如图8B和图8C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YMCK四种颜色的颜色错误配准量相对较小。另外,如图8D所示,Y和K颜色之间(Y-K)、M和K颜色之间(M-K)、以及C和K颜色之间(C-K)的颜色错误配准量减小至10μm或更小。
相比之下,如图9B和图9C所示,在不使用本实施例时,YMCK四种颜色的颜色错误配准量相对较大。另外,如图9D所示,Y和K颜色之间(Y-K)、M和K颜色之间(M-K)、以及C和K颜色之间(C-K)的颜色错误配准量接近60μm。
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PR1可以在不增加图像形成装置PR1自身尺寸的情况下减小颜色错误配准。
虽然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人所做出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本文所披露的示例性实施例仅仅作为实例,并且不用于限制本文所披露的技术范围。不应该基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来限定性地解释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换句话说,应该根据所附权利要求书来解释本发明。与权利要求书中所描述技术等同的技术以及根据权利要求书可能进行的修改都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此外,程序可以经由网络提供,或者可以通过存储在诸如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等记录介质中来提供。
也就是说,包括图像处理程序的某些程序可以记录在诸如硬盘等用作记录介质的存储装置中,并且可以由以下方式提供。
例如,某些程序可以存储在ROM中,并且中央处理器(CPU)可以将某些程序从ROM加载到主存储器中,并且可以执行该程序。
某些程序还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诸如数字通用只读光盘(DVD-ROM)、CD-ROM、磁光(MO)盘或软磁盘,并且该程序可以被分配。
此外,经由通信线路(诸如,因特网)与服务器装置或主机连接的图像形成装置等可以从服务器装置或主机下载上述某些程序,并且可以执行这些程序。在该情况下,某些程序可以下载至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等存储器中,或者诸如硬盘等存储装置(或记录介质)中。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程序可以应用于打印机、多功能装置和其它合适的装置。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转印部件,图像转印在所述转印部件的正面上,所述转印部件构造成能循环地移动;
旋转部件,所述转印部件缠绕在所述旋转部件上;
引导部件,其设置在所述旋转部件的轴向端部;
限制部件,其在所述旋转部件的轴向端部处布置在所述转印部件的背面,所述限制部件通过与所述引导部件接触来限制所述转印部件的偏斜;
第一参考标记,其在所述旋转部件的轴向上设置在所述转印部件的缘侧的第一位置处;
第二参考标记,其在所述旋转部件的轴向上设置在所述转印部件的另一缘侧的第二位置处;
第一检测器,其检测所述第一参考标记;
第二检测器,其检测所述第二参考标记;
控制器,其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转印部件上的图像的对准,
其中,所述第一参考标记的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参考标记的第二位置布置成,当所述限制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彼此接触时,所述第一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检测器中的仅一个检测器检测到所述第一参考标记或所述第二参考标记,并且当所述限制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彼此不接触时,所述第一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检测器两者分别检测到所述第一参考标记和所述第二参考标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参考标记和所述第二参考标记设置成,当所述限制部件和所述引导部件彼此接触时,所述第一参考标记和所述第二参考标记中的一个参考标记布置在所述第一检测器或所述第二检测器的检测区之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参考标记包括多个第一参考标记,并且所述第二参考标记包括多个第二参考标记,并且
所述多个第一参考标记和所述多个第二参考标记在所述转印部件循环移动的方向上等间距地设置,并且在所述转印部件循环移动的方向上设置在不同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参考标记包括多个第一参考标记,并且所述第二参考标记包括多个第二参考标记,并且
所述多个第一参考标记和所述多个第二参考标记在所述转印部件循环移动的方向上等间距地设置,并且在所述转印部件循环移动的方向上设置在不同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计算单元,其针对所述转印部件的平均旋转周期来计算所述第一检测器的位移标准偏差和所述第二检测器的位移标准偏差,
当所述第一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检测器两者能分别检测到所述第一参考标记和所述第二参考标记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检测器中标准偏差较小的一个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基于所述计算单元的计算结果来控制图像的对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当所述第一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检测器中的仅一个检测器检测到所述第一参考标记或所述第二参考标记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检测器中能够检测到所述第一参考标记或所述第二参考标记的一个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图像的对准。
7.一种处理方法,包括:
针对转印部件的平均旋转周期来计算第一检测器的位移标准偏差和第二检测器的位移标准偏差;
当所述第一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检测器两者分别检测到第一参考标记和第二参考标记时,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检测器中标准偏差较小的一个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基于所计算出的所述第一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检测器的位移标准偏差来控制所述转印部件上的图像的对准;以及
当所述第一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检测器中的仅一个检测器检测到所述第一参考标记或所述第二参考标记时,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检测器中能够检测到所述第一参考标记或所述第二参考标记的一个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转印部件上的图像的对准。
CN201110159231.3A 2010-11-05 2011-06-09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对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670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8725A JP2012098680A (ja) 2010-11-05 2010-11-05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10-248725 2010-11-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7034A true CN102467034A (zh) 2012-05-23
CN102467034B CN102467034B (zh) 2016-08-17

Family

ID=46019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5923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67034B (zh) 2010-11-05 2011-06-09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对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54120B2 (zh)
JP (1) JP2012098680A (zh)
CN (1) CN10246703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4400A (zh) * 2016-08-25 2019-04-02 罗思 + 韦伯有限责任公司 带有控制装置和用于每个颜色的相应一个印刷工位的彩色印刷设备
CN111736440A (zh) * 2019-03-25 2020-10-0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72295B2 (ja) 2018-08-30 2022-11-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マネージャ、制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車両
JP7251363B2 (ja) * 2019-07-01 2023-04-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投射装置及び画像投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72609A (ja) * 2000-08-31 2002-03-1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690877A (zh) * 2004-04-22 2005-11-0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中间转印带、图像形成装置、转印片材、标记形成方法及转印装置
JP2006064777A (ja) * 2004-08-24 2006-03-09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22389A (ja) * 2007-11-14 2009-06-0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00232819A1 (en) * 2009-03-13 2010-09-16 Ricoh Company, Limited Belt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43329B1 (ko) * 2005-07-21 2006-1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사벨트의 홈포지션 감지구조가 개선된 화상형성장치 및화상형성장치용 전사벨트의 홈포지션 감지장치 설치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72609A (ja) * 2000-08-31 2002-03-1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690877A (zh) * 2004-04-22 2005-11-0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中间转印带、图像形成装置、转印片材、标记形成方法及转印装置
JP2006064777A (ja) * 2004-08-24 2006-03-09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22389A (ja) * 2007-11-14 2009-06-0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00232819A1 (en) * 2009-03-13 2010-09-16 Ricoh Company, Limited Belt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4400A (zh) * 2016-08-25 2019-04-02 罗思 + 韦伯有限责任公司 带有控制装置和用于每个颜色的相应一个印刷工位的彩色印刷设备
CN111736440A (zh) * 2019-03-25 2020-10-0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1736440B (zh) * 2019-03-25 2024-04-05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98680A (ja) 2012-05-24
US20120114395A1 (en) 2012-05-10
CN102467034B (zh) 2016-08-17
US8554120B2 (en) 2013-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9293C (zh) 纸张供应装置及控制方法、成像装置
US9024984B2 (en) Sheet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02387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control section which corrects deviation of a belt
US8764008B2 (en) Medium transpor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02436165B (zh) 成像装置
US931695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80003019A1 (en) Develop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ing unit holding method
CN102163024A (zh) 成像设备
US992153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density sensor movable in a main scanning direction
US950098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467034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方法
JP2015013719A (ja) シート材厚み検出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6941083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age deviation correction function
US813999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aining color shading correction and bias correction of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US7671877B2 (en) Multi-imager system using reflex writing and lateral image registration
JP2006154289A (ja)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467041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607128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6651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06932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image
JP200625680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20130067013A (ko) 멀티패스 컬러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JP7135784B2 (ja) 媒体厚検出装置、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237746B (zh) 记录材料端部位置检测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246704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Termination date: 2017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