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57405B - 液体废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废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57405B
CN103157405B CN201210544663.0A CN201210544663A CN103157405B CN 103157405 B CN103157405 B CN 103157405B CN 201210544663 A CN201210544663 A CN 201210544663A CN 103157405 B CN103157405 B CN 1031574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ular body
pipe
fluid
inner tubular
en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446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57405A (zh
Inventor
铃木章悟
宫泽秀之
冈田典晃
村田省藏
武藤敏之
山田茂
中岛牧人
宇津木绫
早川谦一
青木公生
座间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57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74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574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74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 C02F1/725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by catalytic oxid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00Processes of utilising sub-atmospheric or super-atmospheric pressure to effect chemical or physical change of matter; Apparatus therefor
    • B01J3/008Processes carried out under supercritical cond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00Processes of utilising sub-atmospheric or super-atmospheric pressure to effect chemical or physical change of matter; Apparatus therefor
    • B01J3/03Pressure vessels, or vacuum vessels, having closure members or seal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00Processes of utilising sub-atmospheric or super-atmospheric pressure to effect chemical or physical change of matter; Apparatus therefor
    • B01J3/04Pressure vessels, e.g. autoclaves
    • B01J3/042Pressure vessels, e.g. autoclaves in the form of a tub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8/00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 B01J8/0005Catalytic processes under superatmospheric press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049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 B01J2219/00051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 B01J2219/00074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by indirect heating or cooling employing heat exchange fluids
    • B01J2219/00076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by indirect heating or cooling employing heat exchange fluids with heat exchange elements inside the reactor
    • B01J2219/00085Plates; Jackets;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049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 B01J2219/00051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 B01J2219/00159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controlling multiple zones along the direction of flow, e.g. pre-heating and after-coo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8Control or steering system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subclass C02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ultrafiltration or microfilt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 C02F1/722Oxidation by per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 C02F1/7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with ai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 C02F1/7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with ozo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26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the processing of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 C02F2103/28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the processing of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from the paper or cellulose industr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2Construction details of the apparatus
    • C02F2201/003Coaxial constructions, e.g. a cartridge located coaxially within anoth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01Upstream control, i.e. monitoring for predictive contro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05Processes using a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3Press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6Pressure conditions
    • C02F2301/066Overpressure, high pressure

Abstract

内部管设置有突出部分,该突出部分从该管的外周表面突出,处于在管的外周表面的整个面积延伸的位置,其中管的外周表面是内部管的纵向的整个面积中位于外部管外面的区域中的部分,内部管插入外部管的出口侧壁的通孔中,并且内部管的突出部分通过出口接头沿着出口管的轴向被压向出口侧壁,并且因此,内部管由出口侧壁悬挑。

Description

液体废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废物处理装置,该液体废物处理装置用于通过将压力和热量施加至处理对象流体,同时将含有有机物的处理对象流体与氧化剂混合,来分解处理对象流体中的有机物。
背景技术
迄今,利用加菌淤泥引导生物处理的方法通常被用作净化液体废物的方法,液体废物例如人类排泄物、污水、来自居民区的生活废水、家畜排泄物和来自食品加工厂的流出物。然而,该方法不能处理含有高浓度有机溶剂的液体废物,其阻止了加菌淤泥中微生物的活性,而浓度保持不变,或者该方法不能处理含有不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微粒的液体废物。同样,加菌淤泥逐渐增加从而在液体中具有高含量的未溶解有机悬浮固体的液体废物中繁殖,因而导致通风量或过多的已处理过的淤泥量的增加,进而导致成本升高,并且因此有必要通过物理和化学处理提前去除悬浮固体,例如通过滤网或通过凝固和沉淀。
期间,最近研制了一种液体废物处理装置,该液体废物处理装置用于通过把液体废物中的水变成高温和高压的环境下的过热的蒸汽状态、超临界状态或次临界状态,在短时间分解液体废物中的有机物。在这种类型的液体废物处理装置中,例如,液体废物在反应罐中被加热到374℃或更高的温度并被加压到22MPa或更高的压力,因而转变成超临界状态,在该超临界状态下液体废物呈现出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的性能。可替换地,分别将液体废物的温度和压力设置为稍微低于374℃和22MPa,由此使液体废物变成次临界状态,在该次临界状态下液体废物呈现出稍微比超临界状态更接近液体的性能,或者使液体废物变成过热的蒸汽状态,在该过热的蒸汽状态下液体废物具有374℃或更高的温度和10MPa或更低的压力。在处于超临界状态、次临界状态或过热的蒸汽状态的液体中,有机物立即被溶解和水解,或者通过与氧化剂混合使有机物或铵态氮立即经历氧化分解。甚至含有高浓度有机溶剂的液体废物或含有塑料微粒的液体废物可以被容易地净化,而这是不可能利用生物处理的。同样,甚至在含有大量有机悬浮固体的液体废物中,大量的悬浮固体充分地经历完全的氧化分解,从而,它们中的大多数可被分解成水、氮气和二氧化碳。
在这样的液体废物处理装置中,在具有磺酰基的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的过程中形成硫磺酸,或者在具有氯基团的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的过程中形成盐酸。因此,铁、不锈钢或类似物被用作反应罐的材料,立即就在反应罐内发生腐蚀。期间,反应罐需要具有能够抵抗10MPa或更高的压力的性能,并且因此有必要使高强度的金属,而不是低强度的塑料用于反应罐。虽然能够达到高耐蚀性和高耐压性的金属包含钛和镍合金,但是这些金属都非常昂贵,因此,当将金属用作反应罐的基础材料时,反应罐变得如此昂贵,以至于不适于实际应用。同样,当钛用于反应罐时,在高温条件下,它的强度变得非常低,因此,即使增加它的厚度,反应罐也难以提供所需的耐压性。
期间,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8-207135中描述的压力平衡的反应罐被认为是常规的液体废物处理装置中的反应罐。如图1中所示,压力平衡的反应罐900具有双管结构,其包含管状形式的外部圆柱体901和布置在外部圆柱体901内部的管状形式的反应容器902。外部圆柱体901是用具有用于抵抗高压的足够厚度的不锈钢材料制造的。同样,反应容器902是用耐腐蚀的镍合金制造的。外部圆柱体901的下盖具有穿过其形成的空气供给管903,其经配置用于将作为氧化剂的空气压力供给到管间空间中,其中所述管间空间是在外部圆柱体901和反应容器902之间在外部圆柱体901内部形成的。同样,其下端部通过外部圆柱体的下盖的反应容器902由下盖悬挑(cantilever)。然后,在反应容器的上端壁中形成容纳流入管904的通孔902a,其位于反应容器902的自由末端侧。在外部圆柱体901的内部,从外部圆柱体901外面延伸通过外部圆柱体的上盖进入外部圆柱体901的流入管904的末端部分通过设置在反应容器902的上端壁中的通孔902a进入反应容器902。通过流入管904压力供给的引入的液体废物流入反应容器902,然后从外部圆柱体的上盖侧朝向外部圆柱体的下盖移动通过反应容器902。
在压力平衡的反应罐900中,液体废物以此方式移动,而作为氧化剂的空气则以下列方式移动。特别地,通过设置在外部圆柱体901的下盖中的空气供给管903压力供给到外部圆柱体901和反应容器902之间的管间空间中的空气从管间空间的下部朝向它的上部移动通过管间空间,并移动到外部圆柱体901的上盖附近。在上盖附近,在通孔902a与流入管904之间形成间隙,其中通孔902a设置在反应容器902的上端壁中,流入管904具有比通孔902a小的直径。然后,外部圆柱体901和反应容器902之间的管间空间通过间隙与反应容器902的内部空间相通。在管间空间中,已经移动到外部圆柱体901的上盖附近的空气流过通孔902a和流入管904之间的间隙并流入反应容器902,并且之后,空气与液体废物混合,并且混合物从反应容器902的上部朝向它的下部移动通过反应容器902。
通过流入管904流入反应容器902的液体废物和通过管间空间和间隙流入反应容器902的空气都通过泵(未示出)压力供给到反应容器902中。因而,在反应容器902中,液体废物和空气的混合流体承受强的压力条件。并且,如先前提及的,管间空间通过在通孔902a和流入管904之间的间隙与反应容器902的内部相通,并且因此,管间空间中的大气压力变得几乎与反应容器902中的混合流体的压力相同。以此方式,管间空间中的大气压力变得几乎与反应容器902中的混合流体的压力相同,并且由此,可将大的压力施加至反应容器902中的混合流体,在反应容器902的内部和外部之间出现的小的压力差。因此,用昂贵的镍合金制造的反应容器902可以具有薄壁、非-压力规格特征,因而实现成本降低。
然而,压力平衡的反应罐900存在不可能由外部圆柱体901的下盖悬挑的危险。特别地,不锈钢的线性膨胀系数通常比具有良好耐腐蚀性的金属(如镍合金和钛)的线性膨胀系数高。因而,用不锈钢制造的外部圆柱体901具有比用镍合金制造的反应容器902高的线性膨胀系数。在图1中,插入设置到在外部圆柱体901的下盖中的通孔中的反应容器902的下端部分与通孔紧密地接触。在这种条件下,被加热到大约374℃的外部圆柱体901和反应容器902经历对应于它们各自的线性膨胀系数和加热温度的数量的热膨胀,并且因此,外部圆柱体901和反应容器902的纵向尺寸和直径变大。即使反应容器902的纵向尺寸通过热膨胀增加,增加量由作为反应容器902的自由端的上端部与外部圆柱体901的上盖之间的间隙容纳。因而,甚至当反应容器902的纵向尺寸随着增加热量而增加时,也不发生大的问题。然而,当外部圆柱体901的直径随着增加热量而增加时,存在反应容器902不能由外部圆柱体901的下盖悬挑的危险。
下面给出关于悬挑变得不可能的原因的详细描述。被加热到大约374℃的外部圆柱体901和反应容器902的直径增加对应于加热温度和它们自己的线性膨胀系数的量。在这个时候,由于线性膨胀系数之间的差异,设置在外部圆柱体901的下盖中的通孔的内径变得比插入到通孔中的反应容器902的下端部分的外径大,并且在通孔的内壁和反应容器902的下端部分的外围表面之间形成间隙。因而,反应容器902的下端部分在外部圆柱体901的下盖的通孔中出现破旧现象(rattletrapphenomenon),这进而使得下盖不可能悬挑反应容器902。
发明内容
根据前述背景提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液体废物处理装置,其中反应罐的内部管状体(例如,反应容器902)可以长期由外部管状体(例如,外部圆柱体901)悬挑。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包含下面描述的第一构造和第二构造中的任何一个。
更具体地,第一构造提供包含具有双管结构的反应罐的液体废物处理装置,其中双管结构包含管状形式的外部管状体和设置在外部管状体内部的管状形式的内部管状体,该液体废物处理装置被配置成使得,在流体被引入其中的内部管状体在流体输送方向上由在内部管状体的下游端部分中的外部管状体悬挑的条件下,在处理对象流体和氧化剂被混合在一起、加热和加压同时被引入内部管状体的过程中,处理对象流体中的有机物经历氧化分解,并且内部管状体中的处理对象流体和氧化剂沿着管的纵向朝着下游端部分输送,其中内部管状体设置有突出部,该突出部从内部管状体的下游端部分的外周表面伸出并且位于延伸穿过外周表面的整个区域的位置,并且在流体输送方向上突出部的上游端通过压紧装置沿着管的纵向在流体输送方向上贴着外部管状体的下游端,由此内部管状体由外部管状体悬挑。
此外,第二构造提供一种包括具有双管结构的反应罐的液体废物处理装置,其中双管结构包含管状形式的外部管状体和设置在外部管状体内部的管状形式的内部管状体,该液体废物处理装置被配置使得,在流体被引入其中的内部管状体在流体输送方向上由在内部管状体下游端部分中的外部管状体悬挑的条件下,在处理对象流体和氧化剂被混合在一起、加热和加压同时被引入内部管状体的过程中,处理对象流体中的有机物经历氧化分解,并且内部管状体中的处理对象流体和氧化剂沿着管的纵向朝着下游端部分输送,其中由具有比内部管状体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高的线性膨胀系数的材料制成的外部管状体被用作外部管状体,并且外部管状体设置有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用于在流体输送方向上冷却外部管状体的下游端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传统的压力平衡的反应罐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废水处理装置和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3是纵向截面视图,其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废水处理装置的反应罐。
图4是分解的截面视图,其示出图3中示出的反应罐。
图5是分解的截面视图,其示出根据第一改型的废水处理装置的反应罐。
图6是纵向截面视图,其示出根据第二改型的废水处理装置的反应罐。
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废水处理装置和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纵向截面视图,其示出根据第二个实施例的废水处理装置的反应罐。
图9是放大的纵向截面视图,其示出在流体输送方向中图8中示出的反应罐的下游端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给出关于应用本发明的废水处理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描述。
首先,给出关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废水处理装置的基本构造的描述。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废水处理装置和处理流程的流程图。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原水罐1、搅拌器2、原水供给泵3、原水压力计4、原水进给阀5、氧化剂压力供给泵6、氧化剂压力计7、氧化剂进给阀8、热交换器9、热载体罐10、热交换泵11、出口压力计12、出口阀13、气体-液体分离器14、反应罐20和控制器(未示出)。
控制器包含相应数目的电源电路,其中每一个电源电路由漏电断路器、磁力开关、热动继电器等等的组合形成,其单独地分别提供给搅拌器2、原水供给泵3、氧化剂压力供给泵6和热交换泵11。然后,在来自可编程顺序分析仪的控制信号下,开启或关闭电源电路的磁力开关,由此执行这些装置的单独的电源开关控制。
原水压力计4、氧化剂压力计7和出口压力计12输出具有根据压力探测结果的值的电压。同样,反应罐20的温度计24根据温度探测结果输出电压。来自这些测量设备的输出电压通过A-D(模拟-到-数字)转换器(未示出)被单独地将转换成数字数据,并且然后,数字数据作为感测数据被输入到可编程顺序分析仪。基于感测数据,可编程顺序分析仪在各种装置上执行驱动控制。
原水罐1存储处于未处理状态的含有相对高的分子量的有机物的液体废物W。液体废物W由有机溶剂液体废物、由纸制造过程产生的造纸液体废物和由调色液制造过程产生的调色液制造液体废物中的至少任意一种组成。造纸液体废物和调色液制造液体废物可含有不能分解的有机物。
搅拌器2搅拌作为处理目标流体的液体废物W,因此实现液体废物中含有的悬浮固体的统一分散,并且由此确保一致的有机物浓度。原水罐1中的液体废物W在高压下被由高压泵组成的原水供给泵3通过原水进给阀5连续地压力供给到反应罐20中。由原水供给泵3驱动的液体废物W的流入压力通过原水压力计4探测,并作为感测数据被输入至控制器的可编程顺序分析仪。通过调节原水供给泵3的驱动量,可编程顺序分析仪将液体废物W的流入压力维持在预定的范围内。驱动量的调节可以通过开关控制完成,或者可以通过改变原水供给泵3的泵送速度的变换器完成。
由压缩机组成的氧化剂压力供给泵6通过氧化剂进给阀8将作为氧化剂吸收的空气供给到反应罐20中,同时将空气压缩到大约与液体废物W的流入压力相同的压力上。由氧化剂压力供给泵6驱动的空气的流入压力通过氧化剂压力计7探测,并且作为感测数据被输入到控制器的可编程顺序分析仪中。通过调节氧化剂压力供给泵6的驱动量,可编程顺序分析仪将空气的流入压力维持在预定的范围内。该范围基于液体废物中的有机物的完全氧化所需的氧气的化学计量确定。更具体地,有机物的完全氧化所需的氧气量基于液体废物W中的有机物浓度、氮浓度和磷浓度以及类似量计算,如液体废物的COD(化学需氧量)、总氮(TN)和总磷(TP),并且基于计算的结果设置空气的流入压力的控制范围。
空气的流入压力的控制范围的设置由操作员完成;然而,当液体废物W中含有的有机物的类型是稳定的、不随时间变化,并且在例如浑浊度、透光率、电导率和比重的物理性能与氧气量之间存在相对良好的相关性时,基于通过传感器或探测物理性能的类似设备获得的结果,可编程顺序分析仪可以被配置用于实施处理,以便自动地补偿控制的范围。
除了空气之外,氧气、臭氧和过氧化氢中的任一种或者这些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混合物可以被用作氧化剂。
尽管在流入反应罐20之前,作为处理对象流体的液体废物W处于液体状态,但是在流入反应罐20之后,液体废物W从液体变成不同的状态,具体地是次临界的流体或临界的流体,如下文所述。然后,在液体废物W离开反应罐20之后,液体废物W通过气体液体分离器14被分离成液体和气体,同时被迅速地冷却和减压。
图3是示出反应罐20的纵向截面视图。反应罐20具有由外部管21和设置在外部管21内部的内部管22组成的双管结构。加热液体废物W的加热器23缠绕内部管22或外部管21。内部管22是用耐酸性的钛制造的管。另一方面,外部管21是用强度较好的金属材料如不锈钢制造的管。反应罐20的内部压力被控制至0.5至30MPa或期望地5至30MPa的高压。外部管21具有大的壁厚度,以便能够抵抗这样的高压。另一方面,提供较好的耐侵蚀性的钛被用作内部管22的材料,因为内部管22需要耐腐蚀性而不是耐压力性。
通过原水供给泵(图2中的3所示)压力供给至反应罐20的液体废物W流动通过原水进给阀(图2中的5所示),并且然后流入被连接至原水进给阀的出口端的供给管15。供给管15通过进口接头17被连接到设置在反应罐20的入口侧的流入管26。从供给管15压力供给到反应罐20中的液体废物W移动通过反应罐20,以便通过流入管26,并流入内部管22。然后,液体废物W沿着内部管22的纵向方向从图3中看到的示意图的左手侧向右手侧移动通过内部管22。
同时,通过氧化剂压力供给泵6压力供给到反应罐20中的空气A流入外部管21和内部管22之间的管间空间。然后,空气A沿着它的纵向方向从图3中看到的示意图的右手侧向左手侧移动通过管间空间。内部管22在如图3中看到的左手侧的末端部分中具有开口,并且被配置以允许液体废物W流入内部管22的流入管26通过开口插入内部管22。在流入管26的外壁和内部管22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并且移动到图3中看到的管间空间的最左端的空气A通过间隙进入内部管22,并且与液体废物W混合。
除了高压之外,内部管2的内部还处于高温的条件。温度处于100℃和700℃之间或期望地在200℃和550℃之间。当图示的废水处理装置的操作启动时,内部管22中的液体废物W和空气A的混合物经受压力,但是温度不是那样高。因此,在操作启动时,可编程顺序分析仪使加热器(图2中的23所示)产生热量,并且因此将内部管22中的混合物的温度增加到200℃至550℃。然后,内部管22中的液体废物W变成过热的蒸汽状态、次临界状态或超临界状态,并且液体废物中的有机物经历剧烈的水解和氧化分解,同时被迅速地溶解。如果液体废物W中的有机物浓度稍微有点高,当有机物的剧烈氧化分解以此方式开始时,处于过热的蒸汽状态、次临界状态或超临界状态的流体自然地通过氧化分解产生的热量而产生热量。这与以下现象相同,其中一旦酒精或类似物通过火柴燃烧,其后酒精继续燃烧直到酒精经历完全的氧化分解。因而,仅当必要时,基于通过温度计(24)获得的探测结果,可编程顺序分析仪使加热器(23)产生热量。
当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在内部管22中开始并且内部管22被维持在高温度时,空气A开始流入内部管22,同时在内部管22和外部管21之间的管间空间中被预热。
在内部管22中,可发生这样的情形,其中产生来源于有机氯的氯基团的盐酸或来源于磺酰基的硫磺酸,如氨基酸,并且因此,内部管22的内壁被置于强酸条件下。因此,用耐腐蚀性较好的钛制造的管被用作内部管22。然而,钛是非常昂贵的材料,并且因此,当内部管22的厚度增加到能够抵抗高压的值时,成本变得非常高。因此,外部管21安置在内部管22的外面,以便通过用不如钛昂贵的不锈钢或类似物制造的外部管21达到所需的耐压性。内部管22和外部管21之间的管间空间中的压力具有与通过压力供给至管间空间的空气A产生的内部管22中的压力基本相同的值,并且因此,用薄壁的钛制造的内部管22不经受大的压力。
已经移动到图3中看到的右手侧的内部管22的末端部分的附近的处于过热的蒸汽状态、次临界状态或超临界状态的处理对象流体处于这样的状态,其中有机物和无机化合物已经经历了基本完全的氧化分解。在流体输送方向中,用于输送在内部管22中纯化的处理对象流体的输送管16通过出口接头18被连接到内部管22的下游端部分。纯化的处理对象流体进入输送管16。
在输送管16中,纯化的处理对象流体被冷却,从而变成液体。在反应罐20中,当另外的液体废物W从流入管26流入内部管22时,内部管22的内部压力相应地增加。然后,输送管16中的液体的压力也增加。由背压阀组成的出口阀13被连接到输送管16的远端。当输送管16中的压力变得比临界值高时,出口阀13自动地打开,从而排出输送管16中的液体,并且由此使输送管16中的压力保持低于临界值。通过急剧地减压到大气压力的附近,通过出口阀13从输送管16排出的液体被分离成处理过的液体和气体。然后,液体通过气体-液体分离器14被分离成处理过的液体和气体,并且处理过的液体存储在处理过的液体罐中。同时,气体被释放到大气中。
处理过的液体处于这样的状态,其中通过使用加菌淤泥的生物处理不能完全去除的非常低分子量的有机物已经经历了基本完全的氧化分解,并且因此处理过的液体含有很少的悬浮固体和少许的有机物。处理过的液体仅仅含有还没有被完全氧化的非常微小的无机物。甚至在如是状态中,处理过的液体可重新用作工业用水,这决于使用的目的。同样,当处理过的液体通过超滤膜经历过滤过程时,处理过的液体也可被用作LSI清洁液或类似物。通过气体-液体分离器14分离的气体以二氧化碳和氮气作为主要成分。
在反应罐20中,下列所有反应在内部管22的内部空间中发生:具体地是,液体废物W被变成处于过热蒸汽状态、次临界状态或超临界状态中的处理对象流体,以及处理对象流体中含有的物质经历完全氧化分解。处理对象流体沿着管的纵向方向,从图中看到的左侧向右侧流动通过内部管22的内部空间。处理对象流体以此方式流动通过的内部管22被分成两个部分:第一分解反应器22a和第二分解反应器22b,其中两者具有相同的直径并且彼此相通。在第一分解反应器22a和第二分解反应器22b之间的连通部分没有变窄,或者具有较小的直径的管道没有被用来将第一分解反应器22a和第二分解反应器22b连接在一起。
在流体输送方向中,第一分解反应器22a位于第二分解反应器22b上游的位置。然后,第一分解反应器22a将液体废物W变成处于过热的蒸汽状态、次临界状态或超临界状态的流体,并且将流体中的有机物水解成低分子量形式。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废水处理装置中,作为氧化剂的空气被供应给第一分解反应器22a,并且因此,各种化合物的氧化分解也在第一分解反应器22a中发生。氧化剂可以仅被引入第二分解反应器22b中,以便将化合物水解成低-分子量形式的主要的水解集中地在第一分解反应器22a中发生。
没有经历完全的氧化分解的有机物或铵态氮以一定的浓度留在已经通过第一分解反应器22a的处理对象流体中。第二分解反应器22b充满作为催化剂(图2中的25所示)的钯颗粒,用于加速在第一分解反应器22a中还没有完全去除的低分子量的有机物或铵态氮的氧化分解。在第二分解反应器22b中,与空气混合的处理对象流体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开始与催化剂接触,并且因此,低分子量有机物经历基本完全的氧化分解。
在这样的构造中,在单个内部管22中,第一分解反应器22a和第二分解反应器22b彼此相通,没有变窄,并且具有较小直径的管道没有被用来将第一分解反应器22a和第二分解反应器22b连接在一起,并且因此,针对管道的清洁操作变得不必要。因此,与传统的装置比较,清洁的频率被降低并且维护特性被改进。
期望地,将含有Ru、Pd、Rh、Pt、Au、Ir、Os、Fe、Cu、Zn、Ni、Co、Ce、Ti、Mn和C中的至少任何一种元素的催化剂被用作催化剂,用于加速低分子量有机物或铵态氮的氧化分解。
附带地,专门用于低分子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的催化剂或专门用于铵态氮的氧化分解的催化剂可被用作填充到第二分解反应器22b中的催化剂(25),这取决于液体废物W中含有的化合物的类型或浓度。同样,与填充到第二分解反应器22b中的催化剂不同的催化剂可以被填充到第一分解反应器22a中。对于第一分解反应器22a和第二分解反应器22b,第一分解反应器22a也可以单独地填充催化剂。在这样的情形中,期望,将专门用于将高分子量有机物水解或氧化分解成低-分子量有机物的催化剂被用作催化剂。同样,构造可以使得仅仅将氧化剂引入第二分解反应器22b,并且在第一分解反应器22a中将有机物水解成低分子量形式之后,在第二分解反应器22b中发生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当液体废物W中的有机物的浓度相对高时,通过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产生大量的热量。因而,如上所述,通过加热器(23)的加热是操作的早期阶段必需的;然而,在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开始之后,将液体废物W变成过热的蒸汽状态、次临界状态或超临界状态所需要的温度或更高的温度可以自然地通过氧化分解产生的热量维持,这取决于有机物的浓度。因此,当通过温度计(24)获得的内部管22中的温度的探测结果变得等于或高于将液体废物W变成过热的蒸汽状态、次临界状态或超临界状态所需要的温度时,控制器的可编程顺序分析仪关闭作为加热设备的加热器(23)。因此,可抑制能量消耗的浪费。
同样,当液体废物W中的有机物浓度非常高时,通过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产生的热量可超过将流入内部管22的另外的液体废物W的温度增加到预定温度所需的热量,因而引起内部管22中的温度继续增加。因此,当通过温度计(24)获得的内部管22的温度的探测结果变得比预定的上限温度高时,控制器的可编程顺序分析仪执行用于减少原水供给泵(3)将液体废物W供给到第一分解反应器22a的供给速度或者减少氧化剂输送泵(6)将空气A供给到第一分解反应器22a的供给速度的处理。因此,可防止内部管22中的温度变得高于上限温度。此外,当被配置为不仅执行与输送管16的热交换而且执行与外部管21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器被用作随后描述的热交换器9时,可实现外部管21周围供给的热交换流体的量的增加,而不是液体废物W或空气A的供给的量的减少。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废水处理装置中,如先前描述的,在内部管22和外部管21之间的管间空间起到引入路径的作用,作为氧化剂的空气A通过其引入到内部管22中。然后,流入内部管22的空气A向设置在内部管22的左端上的入口端口移动,同时接触内部管22的外壁。此时,在内部管22的第一分解反应器22a和第二分解反应器22b中产生的热量通过内部管22的壁传递给空气A,由此预热空气A。因而,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废水处理装置中,内部管22的壁起到预热装置的作用,用于预热空气A。在这一构造中,在内部管22中产生的热量可以被利用来预热空气A,而不需要额外的能量的供应用于预热空气A。
热交换器9被连接到输送管16的外壁上,用于向气体-液体分离器14输送处理对象流体,同时冷却已经经过内部管22的第二分解反应器22b的处理对象流体。热交换器9的主体由覆盖输送管16的外壁的外部管组成,并且外部管和输送管16的外壁之间的空间充满着热交换流体,例如水。然后,执行输送管16的外壁和热交换流体之间的热交换。当反应罐20处于操作条件下时,具有非常高的温度的流体流动通过输送管16,并且因而,热量从输送管6传递给热交换器9中的热交换流体,因此加热热交换流体。热交换器9中的热交换流体的输送方向与输送管16中的液体的输送的方向相反,就如被称为逆流型热交换的情形一样。换句话说,热交换流体从出口阀13侧向反应罐20被供应。这通过热交换泵11执行,热交换泵11将热交换流体供给至热交换器9,同时吸取热载体罐10中的热交换流体。已经通过热交换器9并且已经被加热的热交换流体通过管道(未示出)被供给至发电机。在发电机中,通过当将通过加热而压力增加的热交换流体从液态变成气态时产生的空气流转动涡轮来产生电能。
附带地,已经通过热交换器9的部分热交换流体可以通过支管输送至流入管26或原水罐1中,并且是可以用于预热液体废物W。
用于探测输送管16中的液体的温度的出口温度计(未示出)设置在输送管16的出口阀13附近。控制器的可编程顺序分析仪控制热交换泵11的致动,以便通过出口温度计获得的探测结果被维持在预定的数值范围内。具体地,当通过出口温度计获得的探测结果达到预定的上限温度时,热交换泵11的致动量被增加,从而增加到热交换器9的热交换流体的供应量,并且因此增强热交换器9的冷却功能。另一方面,当通过出口温度计获得的探测结果达到预定的下限温度时,热交换泵11的致动量被减少,从而减少到热交换器9的热交换流体的供应量,并且因此减弱热交换器9的冷却功能。在这一构造中,可适当地调整热交换的量,从而将输送管16中的流体的温度维持在某一范围内。
附带地,除了安装到输送管16上之外,或者代替安装到输送管16上,可将热交换器9安装到反应罐20的外部管21上。在这样的情形中,调整到外部管21的周围的热交换流体的输送量,以便通过温度计(24)探测的结果落入预定的范围,并且因此,可避免内部管22中的温度的过度降低,同时避免内部管22中的温度的过度上升。
接下来,将给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废水处理装置的特征配置的描述。
图4是示出反应罐(20)的分解透视图。在图4中,在它的纵向方向中,在作为外部圆柱体的外部管21的处理对象流体接收侧上,在外部管21的横截面的方向(例如,如图4中看到的,垂直于图的平面方向)延伸的位置中设置接收侧壁。接收侧壁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中通过那里形成的管插入通孔21c,其被配置用于使流入管26穿过那里从管的外面向它的内部通过。流入管26从外部管21的外部被插入管插入通孔21c中,并且,在外部管21的内部,流入管26的最末端部分通过接收开口进入内部管22,其中在纵向方向中,该接收开口设置在处理对象流体接收侧上的内部管22的末端中(参考图3)。然后,引起由流体废物组成的处理对象流体流入内部管22。
外部管21的圆柱壁设置有氧化剂接收开口21e,以便在外部管21和内部管22之间的管间空间接收作为氧化剂的空气。如上述描述的,在纵向方向中,通过氧化剂接收开口21e压力-供给的引入空气从出口壁侧向接收壁侧移动通过管间空间。然后,空气通过设置在处理对象流体接收侧上内部管22的末端中的装料孔与流入管之间的间隙进入内部管22。
在纵向方向上处理对象流体出口侧上的外部管21的末端部分设置有在管横截面方向延伸的位置中的出口侧壁。然后,在厚度方向中,出口侧壁设置有通过那里形成的内部管插入通孔21d,其被配置用于将内部管22插入其中。同样,在纵向方向,内部管22的整部区域中位于外部管21外面的区域设置有突出部分22a,突出部分22a从管外周上突出,位于在整个管外周上延伸的位置。通过将突出部分22a挤压在外部管21外面的外部管21的出口侧壁上,插入内部管插入通孔21d中的内部管22被悬挑在外部管21的出口侧。
在这一构造中,在用不锈钢制造的外部管21和用钛制造的内部管22被加热的条件下,由于线性膨胀系数之间的差异,即使内部管插入通孔21d的内壁与内部管22的后端部分的外周相互分离,从而在其间形成间隙,内部管22的突出部分22a通过加压设备沿着外部管的轴向被挤压到外部管21的出口侧壁,在外部管21的外面。因而,不管内部管22的直径的改变或者设置在外部管21的出口侧壁中的内部管插入通孔21d的直径的改变,在热膨胀下的内部管22或者在热膨胀之后的内部管22通过加压设备被连续地挤压到外部管21的出口侧壁,并且因此,内部管22可以被连续地悬挑在出口侧壁上。因此,内部管22可以长期被悬挑在外部管21的出口侧壁上。
在纵向方向,在处理对象流体出口侧上的外部管21的末端部分中,用于将在内部管22中处理过的处理对象流体从反应罐(20)排放的出口管部分21b从外部管21的出口侧壁的外表面突出,并且与内部管插入通孔21d相通。然后,在插入出口管部分21b和内部管插入通孔21d的内部的内部管22的突出部分22a邻接外部管21外面的出口管部分21b的边缘时,突出部分22a通过出口接头18被挤压到出口管部分21b的边缘,其中所述出口接头连接用于输送处理对象流体的输送管16和出口管部分21b。因此,出口接头18起到加压设备的作用,用于将突出部分22a挤压到出口侧壁的出口管部分21b的边缘。在这一构造中,出口接头18被松开,因此允许出口管部分21b和输送管16彼此分离,并且也允许从外部管21去除内部管22。
在法线方向上从管外周表面突出的突出部分26a设置在完全延伸在流入管26的整个纵向面积的位于外部管21外部区域中的管外周表面周围的位置,其中流入管26插入设置在外部管21的接收侧壁中的管插入通孔21c中,以便允许处理-目标流体流入内部管22。通过将突出部分26a压向外部管21外面的外部管21的接收侧壁,插入外部管21的接收侧壁的管插入通孔21c的流入管26被悬挑在外部管21的接收侧壁上。在这一构造中,由于在用不锈钢制造的外部管21和用耐腐蚀金属如钛制造的流入管26之间的线性膨胀系数的差异,即使外部管21的外周表面和管插入通孔21c的内壁彼此分离,并且在它们之间形成间隙,流入管26的突出部分26a也被连续地挤压到外部管21外面的外部管21的接收侧壁。因此,流入管26可长期被悬挑在外部管21的接收侧壁上。
外部管21的接收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有进口管部分21a,其以与管插入通孔21c相通的方式突出。通过插入入口管部分21a和管插入通孔21c中的流入管26,突出部分26a邻接入口管部分21a的边缘。然后,在第一实施例中,流入管26的突出部分26a通过入口接头17被挤压到入口管部分21a的边缘,其中所述入口接头17将用于将处理对象流体供给入口管部分21a的供给管15与入口管部分21a连接,并且因此,入口接头17起到第二加压设备的作用。在这一构造中,入口接头17被松开,由此允许供给管15和入口管部分21a彼此分离,并且也允许从外部管21移除流入管26。
连接出口管部分21b与输送管16的出口接头18和连接供给管15与入口管部分21a的入口接头17分别设有耐腐蚀层(18a,17a),在接触液体的内壁上形成所述耐腐蚀层。因此,可避免由于接头的基础材料与液体废物或处理过的液体的直接接触引起的接头腐蚀。
附带地,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作为氧化剂压力供给装置的压力供给泵6供给作为氧化剂的空气;然而,可压力供给氧气、氮气、过氧化氢、或这些物质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混合物,代替空气。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改型的废水处理装置的反应罐20的分解截面视图。在第一实施例中,螺旋耦联类型被用作出口接头(18);然而,在第一改型中,凸缘类型(19a,19b)被用作出口接头。
图6是示出根据第二改型的废水处理装置的反应罐20的纵截面视图。反应罐20被配置使得,压力供给到内部管22和外部管21之间的管间空间中的空气A仅被供给到内部管22的第一分解反应器22a和第二分解反应器22b中的第二分解反应器22b。在这一构造中,第一分解反应器22a通过不需要氧气的水解集中地将有机物加工成低分子量形式,并且其后,第二分解反应器22b可集中地使低分子量有机物或铵态氮经受氧化分解。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废水处理装置。附带地,除非下面另作特殊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废水处理装置的构造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废水处理装置的构造是相同的。
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废水处理装置和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废水处理装置中,反应罐20设置在垂直地延伸的位置。反应罐20处于其入口侧垂直向上取向和出口侧垂直向下取向的位置。在反应罐20中,液体废物和空气的混合流体垂直地从上游部分被输送向下游部分。
在流体输送方向中,热交换器9设置在反应罐20的下游端部分,而不是用于输送从反应罐20排出的处理过的流体的输送管。然后,从容纳在反应罐20的下游端部分中的混合流体传递到外部管21的下游端部分的侧壁的热量被传递至热交换流体,由此冷却外部管21的下游端部分。
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废水处理装置的反应罐20的纵截面视图。在流体输送方向上反应罐20的外部管21的下游端部分具有厚的壁厚度,并且作为冷却装置的热交换器9由厚的壁厚度部分整体地形成。供给至热交换器9的热交换流体H与外部管21直接接触,由此有效地冷却外部管21。热膨胀系数比用于内部管22的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高的不锈钢被用作外部管21的材料。同样,热膨胀系数比不锈钢的热膨胀系数低的钛被用作内部管22的材料。
图9是示出在流体输送方向上反应罐20的下游端部分的放大的纵截面视图。在流体输送方向上外部管21的下游端部分的内径小于它的上游部分的内径,从而内部管22可以被悬挑。然而,即使内径较小,在流体输送方向外部管21的下游端部分的内周表面与在流体输送方向内部管22的下游端部分的外周表面之间形成间隙,尽管微小。在这种条件下,压力供给到管间空间中的空气A流动通过间隙,并流入输送管16中。
在流体输送方向内部管22的下游端部分的外周表面装配环形密封圈40。密封圈40的内径基本与外部管21的内径相同。密封圈40用碳氟树脂制造,其中所述树脂具有比用于外部管21的材料(不锈钢)低的线性膨胀系数和具有比用于内部管22的材料(钛)高的线性膨胀系数。然后,密封圈40紧紧地配合在内部管22的外周表面与外部管21的内周表面之间的微小的间隙,由此完全地封闭间隙。密封圈以此方式封闭间隙,并且因此,可防止空气A从管间空间泄露到输送管16中。另外,内部管22被限制在外部管21中,以便不能移动,并且因此,内部管22可以被悬挑至外部管21。
供给到热交换器9中的热交换流体H直接地冷却在流体输送方向中的外部管21的下游端部分,以便使得下游端部分的温度低于内部管22的温度。因此,外部管21的下游端部分的热膨胀量与内部管22的热膨胀量之间的差异被减少从而能够使间隙保持基本固定的大小,其中外部管21用具有比内部管22高的线性膨胀系数的不锈钢制造。因而,不管反应罐20是在操作条件下还是停止条件下,甚至如密封圈40的小元件可以继续完全地封闭间隙。同样,密封圈40的线性膨胀系数具有介于外部管21和内部管22的线性膨胀系数之间的值,并且因此,密封圈40的宽度可以被保持基本与间隙的尺寸相同的尺寸。因此,即使在反应罐20中的温度被增加的操作期间,附接到内部管22的下游端部分的外周表面上的密封圈40也连续地与外部管21的内周表面紧密接触,并且内部管22可以被连续地悬挑在外部管21上。因此,内部管22可以长期地被悬挑在外部管21上。
附带地,当在用于外部管21的材料与用于内部管22的材料之间存在相对小的线性膨胀系数差异时,在操作期间,甚至在它们之间没有插入密封圈40的情况下,内部管22的外周表面可以连续地与外部管21的内周表面紧密接触,并且内部管22可被连续地悬挑在外部管21上。
前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且本发明实现下面给出的方面的有利的效果特征。
(方面A)
方面A提供液体废物处理装置,其包含具有双管结构的反应罐,其中所述双管结构包含管状形式的外部管状体(例如,外部管21)和设置在外部管状体内部的管状形式的内部管状体(例如,内部管22),该液体废物处理装置被配置成使得,在流体被引入其中的内部管状体由在流体输送方向中的在内部管状体的下游端部分中的外部管状体悬挑的条件下,在处理对象流体(例如,液体废物W)和氧化剂(例如,空气A)混合在一起、加热和加压同时引入到内部管状体中的过程中,处理对象流体中的有机物经历氧化分解,并且内部管状体中的处理对象流体和氧化剂沿着管的纵向向下游端部分输送,其中内部管状体设置有突出部分(例如,22a),该突出部分从内部管状体的下游端部分的外周表面突出并在外周表面的整个外围延伸,并且在流体输送方向中的突出部分的上游端通过加压设备沿着管纵向方向被压向流体输送方向中的外部管状体的下游端,由此内部管状体由外部管状体悬挑。
(方面B)
方面B提供液体废物处理装置,其包含具有双管结构的反应罐,其中所述双管结构包含管状形式的外部管状体和设置在外部管状体内部的管状形式的内部管状体,该液体废物处理装置被配置成使得,在流体被引入其中的内部管状体由在流体输送方向中的内部管状体的下游端部分中的外部管状体悬挑的条件下,在处理对象流体和氧化剂混合在一起、加热和加压同时被引入内部管状体的过程中,处理对象流体中的有机物经历氧化分解,并且内部管状体中的处理对象流体和氧化剂沿着管纵向方向被输送向下游端部分,其中用具有比用于内部管状体的材料(例如,钛)的线性膨胀系数高的材料(例如,不锈钢)制造的外部管状体被用作外部管状体,并且外部管状体设置有冷却装置(例如,热交换器9),其用于冷却流体输送方向中的外部管状体的下游端部分。
(方面C)
根据方面C,在方面B中,填充间隙的密封圈(例如,密封圈40)被插入在流体的输送方向中的内部管状体的下游端部分的外周表面与外部管状体的内周表面之间的间隙中,并且外周表面和内周表面通过其间的密封圈组合在一起,由此内部管状体由外部管状体悬挑。在这样的构造中,将具有介于用于内部管状体的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和用于外部管状体的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中间的线性膨胀系数的密封圈采用为用于密封圈的材料,并且因此,内部管状体可更加可靠地与外部管状体配合。
(方面D)
根据方面D,在方面A中,沿着管纵向方向,与外部管状体并排设置输送管(例如,输送管16),输送管经配置用于接收在那里已经被处理过的从内部管状体的下游端部分排出的处理对象流体,和输送处理对象流体,并且突出部分通过接头(例如,出口接头18)被挤压到在流体输送方向中的外部管状体的下游端,其中该接头插入在内部管状体的下游端部分和流体输送方向中的输送管的上游端部分之间,并被配置成将内部管状体和输送管道连接在一起,由此该接头起到加压设备的作用。在这个构造中,如先前描述的,接头被松开,从而允许出口管部分和输送管彼此解除连接,并且也允许从外部管状体移除内部管状体。
(方面E)
根据方面E,在方面D中,沿着管纵向方向,被配置用于允许处理对象流体流入内部管状体的流入管插入在流体输送方向中的外部管状体的上游端部分中,并且流入管的末端插入内部管状体中。在这样的构造中,在流体输送方向上,插入内部管状体的上游端部分中的流入管的外周表面部分地与内部管状体的作为自由端的上游端部分密切接触,并且因此,上游端部分可由流入管支撑。这能够避免内部管状体的被悬挑的部分周围的内部管状体的振动的发生。
(方面F)
根据方面F,在方面E中,流入管设置有从流入管的最末端部分的外周表面突出的管道突出部分(例如,突出部分26a),并且在流体输送方向中的管道突出部分的上游端通过第二加压设备被挤压到在流体输送方向中的外部管状体的上游端,由此内部管状体由外部管状体悬挑。在这样的构造中,如先前描述的,流入管可长期由外部管状体的接收侧壁悬挑。
(方面G)
根据方面G,在方面F中,沿着管纵向方向,经配置用于将处理对象流体供给到流入管的供给管(例如,供给管15)与外部管状体并排设置,并且管突出部分通过接头(例如,进口接头)被挤压到在流体输送方向中的外部管状体的上游端,该接头插入在流体输送方向的供给管的下游端部分与在流体输送方向中的流入管的上游端部分之间,并且经配置用于将供给管和流入管连接在一起,由此该接头起到第二加压设备的作用。在这种构造中,如先前描述的,接头被松开,以便允许供给管从反应罐去连接,和也允许从外部管状体移除流入管。
(方面H)
根据方面H,在方面D和G的任何一个中,将用Ti、Ta、Au、Pt、Ir、Rh、Pd或这些中的两个或更多种类的组合的合金制造的内部管状体用作内部管状体,将用不锈钢和镍合金中的任一种制造的外部管状体用作外部管状体,和将各自具有在接触液体的内壁上形成的耐腐蚀层的接头用作将内部管状体和输送管连接在一起的接头和将供给管和流入管连接在一起的接头。在这种构造中,直接地接触已处理过的液体的内部管状体可达到高的耐腐蚀性,并且,不接触已处理过的液体的外部管状体可达到高的耐压性。进一步地,可避免通过用于接头的基础材料与液体废物或处理过的液体的直接接触引起的接头的腐蚀。
(方面I)
根据方面I,在方面A至H的任何一个中,在内部管状体中提供加速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的催化剂。在这种构造中,当在内部管状体中处理对象流体开始与催化剂接触时,处理对象流体中的有机物可经历良好的氧化分解。
(方面J)
根据方面J,在方面A至I的任何一个中,内部管状体中的处理对象流体通过加热设备被加热到100℃至700℃。在这种构造中,在内部管状体中,处理对象流体可以被加热到高温以加速处理对象流体中的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方面K)
根据方面K,在方面A至J的任何一个中,在0.5至30MPa的范围中加压内部管状体中的处理对象流体。在这种构造中,在内部管状体中,处理对象流体可以被加压到高压以加速处理对象流体中的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方面L)
根据方面L,在方面A至K的任何一个中,提供用于将作为氧化剂的氧气、空气、臭氧、过氧化氢或这些中的两个或更多种类的混合物压力供给到间隙中的氧化剂压力供给装置。在这种构造中,氧化剂可以与处理对象流体混合,以便引起处理对象流体中的氧化分解的发生。
(方面M)
根据方面M,在方面I中,将含有Ru、Pd、Rh、Pt、Au、Ir、Os、Fe、Cu、Zn、Ni、Co、Ce、Ti和Mn中的任一元素的催化剂用作催化剂。在这个构造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可通过催化剂加速。
在包含上述第一构造的本发明中,在流体输送方向中的内部管状体的下游端部分中设置的突出部分沿着管纵向方向通过加压设备被压向在流体输送方向中的外部管状体的下游端,并且因此,内部管状体由外部管状体悬挑。在这种条件下,即使当外部管状体和内部管状体随着增加的热量以不同的线性膨胀系数经历热膨胀时,内部管状体的突出部分也可连续地通过加压设备被挤压到在流体输送方向中的外部管状体的下游端。因而,不管存在或不存在内部管状体和外部管状体的热膨胀,内部管状体的突出部分通过加压设备被连续地挤压到外部管状体的下游端,因此能够使外部管状体继续悬挑内部管状体。因此,内部管状体可长期由外部管状体悬挑。
同样,在包含上述第二构造的本发明中,在流体输送方向中的外部管状体的下游端部分通过冷却装置冷却,并且因此,外部管状体的下游端部分的温度变得低于内部管状体的温度。这减少了外部管状体的下游侧末端部分的热膨胀量与内部管状体的热膨胀量之间的差异,其中所述外部管状体是用具有比用于内部管状体的材料高的线性膨胀系数的材料制造,并且因此,使得内部管状体的下游端部分的外周表面连续地与外部管状体的内周表面密切接触,以便内部管状体可连续地由外部管状体悬挑。因此,内部管状体可长期由外部管状体悬挑。
附带地,应该理解,在本发明中,外部管状体和内部管状体的构造不限于圆柱型构造,但是可以包含任何配置,假如它是具有空心的构造,例如空心多边形棱柱构造。
尽管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对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和改变,只要这样的修改和改变是在如通过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范畴内。

Claims (10)

1.一种液体废物处理装置,其包括:
具有双管结构的反应罐,其中所述双管结构包含管状形式的外部管状体和设置在所述外部管状体内部的管状形式的内部管状体,所述液体废物处理装置被配置使得,在流体被引入其中的所述内部管状体在流体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内部管状体的下游端部分中由所述外部管状体悬挑的条件下,在处理对象流体和氧化剂被混合在一起、加热和加压同时被引入所述内部管状体的过程中,处理对象流体中的有机物经历氧化分解,并且所述内部管状体中的处理对象流体和所述氧化剂沿着管纵向方向被输送向所述下游端部分,
其中所述内部管状体设置有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从所述内部管状体的所述下游端部分的外周表面突出,并在所述外周表面的整个外围周围延伸,并且在所述流体输送方向中的所述突出部分的上游端沿着所述管纵向方向通过加压设备被压向在所述流体输送方向中的所述外部管状体的下游端,由此所述内部管状体由所述外部管状体悬挑,
其中沿着所述管纵向方向,输送管与所述外部管状体并排设置,所述输送管经配置用于将已经处理过的从所述内部管状体的所述下游端部分排出的所述处理对象流体接收在其中,并且输送所述处理对象流体,和
所述突出部分通过接头被挤压到在所述流体输送方向中的所述外部管状体的所述下游端,所述接头插入所述内部管状体的所述下游端部分与在流体输送方向中的所述输送管的上游端部分之间,并且经配置用于将所述内部管状体和所述输送管连接在一起,由此所述接头起到所述加压设备的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废物处理装置,其中
经配置用于允许所述处理对象流体流入所述内部管状体的流入管沿着所述管纵向方向被插入在所述流体输送方向中的所述外部管状体的上游端部分中,并且所述流入管的最末端被插入所述内部管状体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废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流入管设置有从所述流入管的最末端部分的外周表面突出的管突出部分,并且
在所述流体输送方向中的所述管突出部分的上游端通过第二加压设备被挤压到在所述流体输送方向中的所述外部管状体的上游端,由此所述内部管状体由所述外部管状体悬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废物处理装置,其中
沿着所述管纵向方向,经配置用于将所述处理对象流体供给至所述流入管的供给管与所述外部管状体并排设置,并且
所述管突出部分通过接头被挤压到在所述流体输送方向中的所述外部管状体的所述上游端,所述接头被插入在所述流体输送方向中的所述供给管的下游端部分与在所述流体输送方向中的所述流入管的上游端部分之间,并且经配置用于将所述供给管和所述流入管连接在一起,由此所述接头起到所述第二加压设备的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废物处理装置,其中
将用Ti、Ta、Au、Pt、Ir、Rh、Pd或这些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的合金制造的内部管状体用作所述内部管状体,
将用不锈钢和镍合金中的任一种制造的外部管状体用作所述外部管状体,并且
将每一个具有在接触液体的内壁上形成的耐腐蚀层的接头用作将所述内部管状体和所述输送管连接在一起的所述接头和将所述供给管和所述流入管连接在一起的所述接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废物处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内部管状体中提供加速所述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的催化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废物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内部管状体中的所述处理对象流体通过加热设备被加热到100℃至7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废物处理装置,其中
在0.5至30MPa的范围中加压所述内部管状体中的所述处理对象流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废物处理装置,其中
氧化剂压力供给设备设置在所述内部管状体和所述外部管状体之间,所述氧化剂压力供给设备用于压力供给作为所述氧化剂的氧气、空气、臭氧、过氧化氢或这些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混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废物处理装置,其中
使用含有Ru、Pd、Rh、Pt、Au、Ir、Os、Fe、Cu、Zn、Ni、Co、Ce、Ti和Mn中任一元素的催化剂。
CN201210544663.0A 2011-12-15 2012-12-14 液体废物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574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74592 2011-12-15
JP2011274592 2011-12-15
JP2012-227258 2012-10-12
JP2012227258A JP5988155B2 (ja) 2011-12-15 2012-10-12 廃液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7405A CN103157405A (zh) 2013-06-19
CN103157405B true CN103157405B (zh) 2015-04-22

Family

ID=47226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4466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57405B (zh) 2011-12-15 2012-12-14 液体废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53477A1 (zh)
EP (1) EP2604334B1 (zh)
JP (1) JP5988155B2 (zh)
CN (1) CN1031574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87858B2 (ja) 2012-08-17 2017-08-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流体浄化装置
JP6446861B2 (ja) 2014-06-30 2019-01-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流体処理装置
JP6327993B2 (ja) * 2014-07-24 2018-05-23 株式会社ピーシーエス 亜臨界水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JP2016112505A (ja) * 2014-12-15 2016-06-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流体処理装置及び流体処理方法
JP2016209850A (ja) * 2015-05-13 2016-12-1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有機物分解装置及び有機物分解方法
JP6377087B2 (ja) * 2016-01-22 2018-08-22 株式会社ピーシーエス 亜臨界水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CN109650517A (zh) * 2019-01-30 2019-04-19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利用超临界水氧化处理有机废液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JP7380264B2 (ja) 2020-01-29 2023-11-15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オートクレーブの冷却器具及び冷却方法
ES2967130A1 (es) * 2023-09-04 2024-04-26 Biomodil Srl Sistema bioxidativo de tipo mecánico motorizado CLF MODIL para la transformación de las aguas residuales líquidas y sólida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01664A (en) * 1992-03-06 1994-04-12 Sievers Robert E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rug delivery using supercritical solutions
US5358646A (en) * 1993-01-11 1994-10-25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stage and recycle wet oxidation
US5591415A (en) * 1994-01-27 1997-01-07 Rpc Waste Management Services, Inc. Reactor for 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 of waste
US5552039A (en) * 1994-07-13 1996-09-03 Rpc Waste Management Services, Inc. Turbulent flow cold-wall reactor
JP3333699B2 (ja) * 1996-11-22 2002-10-15 仲道 山崎 連続水熱反応における原料粒子噴霧方法および装置
FR2814967B1 (fr) * 2000-10-10 2003-11-14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Procede et dispositif pour l'oxydation en eau supercritique de matieres
NL1018284C2 (nl) * 2001-06-13 2002-12-16 Univ Eindhoven Tech Werkwijze voor het in een reactor uitvoeren van een homogeen gekatalyseerde reactie alsmede een daarvoor geschikte inrichting.
JP2004081912A (ja) * 2002-08-23 2004-03-18 Kurita Water Ind Ltd 水熱反応装置
JP4334298B2 (ja) * 2003-08-19 2009-09-30 株式会社東芝 有機廃棄物の処理装置および処理方法
FR2891161B1 (fr) * 2005-09-28 2007-11-16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Reacteur et procede pour le traitement en anoxie d'une matiere dans un milieu reactionnel fluide
JP4932547B2 (ja) * 2006-03-10 2012-05-16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排水処理用触媒及び該触媒を用いた排水の処理方法
BRPI0602962A (pt) * 2006-07-06 2008-02-26 Whirlpool Sa abafador acústico para compressor de refrigeração
JP2008207135A (ja) 2007-02-27 2008-09-11 National Univ Corp Shizuoka Univ 水熱酸化分解処理装置
JP2011056338A (ja) * 2009-09-07 2011-03-24 Ricoh Co Ltd 有機廃棄物などの処理装置
JP2011121052A (ja) * 2009-11-16 2011-06-23 Ricoh Co Ltd 酸化分解処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44290A (ja) 2013-07-25
EP2604334A1 (en) 2013-06-19
US20130153477A1 (en) 2013-06-20
EP2604334B1 (en) 2015-04-08
CN103157405A (zh) 2013-06-19
JP5988155B2 (ja) 2016-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7405B (zh) 液体废物处理装置
JP3273118B2 (ja) 高圧処理装置
CN103130356B (zh) 废液处理装置和废液处理方法
CN101987750B (zh) 废有机物的超临界水处理用预脱盐器
JP2009509740A (ja) 流体の反応媒体内の材料の処理のためのリアクタ及び方法
US7988869B2 (en) Reactor and method for anoxic treatment of a material in a fluid reaction medium
US9260330B2 (en) Fluid purifying apparatus
US10087093B2 (en) Fluid treatment apparatus
WO2000047519A1 (fr) Procede et appareil de traitement de milieu aqueux
CN102557229B (zh) 定容内燃式超临界流体氧化装置及其氧化方法
JP2013255905A (ja) 流体浄化装置
JP6090658B2 (ja) 廃液処理装置
JP4334162B2 (ja) 反応容器
JP2014000527A (ja) 流体浄化装置
JP6029005B2 (ja) 流体浄化装置
JP6048793B2 (ja) 流体浄化装置
JP5850328B2 (ja) 流体浄化装置
JP5888596B2 (ja) 流体浄化装置
JP2004313936A (ja) 高温高圧処理装置用予熱装置
JP5850329B2 (ja) 流体浄化装置
CN109650516A (zh) 利用超临界水氧化处理闪烁液的方法
JP2016112505A (ja) 流体処理装置及び流体処理方法
JP2016117049A (ja) 流体処理装置及び流体処理装置の起動方法
JP2015016401A (ja) 廃液処理装置
CN117756265A (zh) 一种基于硫化物生成硫代硫酸盐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2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