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09237A -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成像方法、成像设备、以及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成像方法、成像设备、以及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09237A
CN103109237A CN2011800446591A CN201180044659A CN103109237A CN 103109237 A CN103109237 A CN 103109237A CN 2011800446591 A CN2011800446591 A CN 2011800446591A CN 201180044659 A CN201180044659 A CN 201180044659A CN 103109237 A CN103109237 A CN 1031092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charge transport
electronic photography
photoelectric conductor
electric 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465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09237B (zh
Inventor
田中裕二
长山智男
永井一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09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092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092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092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43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 G03G5/047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 transport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7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57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ed bo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9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or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block polymers, reticulated polymers, molecular weight, acid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18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and nitroge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7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 G03G5/075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7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 G03G5/075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076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having a photoconductive moiety in the polymer backbone
    • G03G5/0763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having a photoconductive moiety in the polymer backbone comprising arylamine moiety
    • G03G5/0764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having a photoconductive moiety in the polymer backbone comprising arylamine moiety triarylami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7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 G03G5/075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076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having a photoconductive moiety in the polymer backbone
    • G03G5/0763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having a photoconductive moiety in the polymer backbone comprising arylamine moiety
    • G03G5/0765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having a photoconductive moiety in the polymer backbone comprising arylamine moiety alkenylarylami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4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8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side-chain substituents or end group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91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e.g. block polymers, reticulated polymers, or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by molecular weight or acid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95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其包括含有通过使化合物(i)与化合物(ii)交联而获得的固化产物的层,该化合物(i)含有电荷传输基团和三个或更多个羟甲基,该化合物(ii)含有电荷传输基团,且与所述含有电荷传输基团和三个或更多个羟甲基的化合物不同。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成像方法、成像设备、以及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光电导体(下文中也可称为“光电导体”)、以及各自使用该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成像方法、成像设备和处理盒。
背景技术
近年来,有机光电导体(OPC)已经代替无机光电导体被广泛地用于影印机、传真机、激光打印机、以及它们的复合机器中,因为有机光电导体具有优异的性质以及多个优点。赞同使用有机光电导体的原因的例子包括:(1)光学性质,例如光吸收的宽波长范围,(2)电性质,例如高灵敏性以及稳定的充电性质,(3)使用材料的宽选择范围,(4)生产的容易性,(5)低成本,以及(6)无毒性。
另外,近来已降低光电导体的直径以缩小成像设备,并且由于装置高速化和免维护的趋势,已强烈期望光电导体的高耐久性。从这点来看,有机光电导体具有如下缺点:其通常是软的,因为电荷传输层含有低分子电荷传输材料和惰性聚合物作为主要组分,并且在电子照相方法中反复使用后,容易因来自显影系统或清洁系统的机械负载而磨损。
此外,已经降低调色剂颗粒的直径以响应高图像品质的需求。为了伴随降低粒径的调色剂改善清洁能力,需要提高清洁刮板的橡胶硬度和接触压力以改善清洁能力。这是加速光电导体磨损的另一个因素。这样的光电导体磨损降低了电性质(例如灵敏性劣化),以及降低了充电能力,其是图像缺陷(例如低图像密度和背景沉积)的起因。
另外,由局部磨损形成的刮痕(scratch)由于清洁不良(cleaning failure)在图像中形成了线形的污迹(smear)。
从而,已经进行了多种尝试以改善有机光电导体的耐磨损性。其实例包括:在电荷传输层中使用可固化粘合剂的技术(参见PTL1);使用高分子电荷传输材料的技术(参见PTL2);在电荷传输层中分散无机填料的技术(参见PTL3);含有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的固化产物的技术(参见PTL4);提供利用含有具有碳双键的单体、具有碳双键的电荷传输材料、和粘合剂树脂的涂覆液形成的电荷传输层的技术(参见PTL5);含有通过使每个分子具有两个或更多个链可聚合的官能团的空穴传输化合物固化而得到的化合物的技术(参见PTL6);使用含有胶体二氧化硅的经固化的有机硅树脂的技术(参见PTL7);提供通过将有机硅改性的空穴传输化合物结合到基于可固化有机硅的聚合物中而形成的树脂层的技术(参见PTL8和9);使具有电荷传输性质施予基团的固化硅氧烷树脂以三维网络结构固化的技术(参见PTL10);含有与具有至少一个羟基的电荷传输材料三维交联的树脂,以及导电颗粒的技术(参见PTL11);含有通过使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与含有至少两个羟基的多元醇和芳族异氰酸酯化合物交联形成的经交联的树脂的技术(参见PTL12);含有与具有至少一个羟基的电荷传输材料三维交联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技术(参见PTL13);以及含有与具有羟基的电荷传输材料三维交联的甲阶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的技术(参见PTL14)。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PTL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No.56-48637
PTL2JP-A No.64-1728
PTL3JP-A No.04-281461
PTL4日本专利(JP-B)No.3262488
PTL5JP-B No.3194392
PTL6JP-A No.2000-66425
PTL7JP-A No.06-118681
PTL8JP-A No.09-124943
PTL9JP-A No.09-190004
PTL10JP-A No.2000-171990
PTL11JP-A No.2003-186223
PTL12JP-A No.2007-293197
PTL13JP-A No.2008-299327
PTL14JP-B No.4262061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已经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标在于解决本领域中的各种问题,以及实现以下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其在反复使用中具有高耐磨损性,长期保持具有较少图像缺陷的高图像品质,几乎不引起白色斑点形式的图像缺陷,在初期阶段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具有高表面平滑性,以及具有高耐久性;并且本发明还提供各自使用该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成像方法、成像设备和处理盒。
解决问题的方案
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如下:
<1>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包括:
含有通过使化合物(i)与化合物(ii)交联而获得的固化产物的层,该化合物(i)含有电荷传输基团和三个或更多个羟甲基,该化合物(ii)含有电荷传输基团,且与含有电荷传输基团和三个或更多个羟甲基的化合物不同。
<2>根据<1>所述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其中含有电荷传输基团和三个或更多个羟甲基的化合物(i)是以下结构式(1)表示的N,N,N-三羟甲基三苯基胺: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031
<3>根据<1>所述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其中含有电荷传输基团和三个或更多个羟甲基的化合物(i)是以下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041
其中X为-CH2-、-O-、-CH=CH-或-CH2CH2-。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其中含有电荷传输基团,且与含有电荷传输基团和三个或更多个羟甲基的化合物不同的化合物(ii)是以下通式(2)表示的三苯基胺: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042
其中R1是氢原子或甲基;以及n为1~4,和在n为2~4的情况下,R1可相同或不同。
<5>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其中含有电荷传输基团,且与含有电荷传输基团和三个或更多个羟甲基的化合物不同的化合物(ii)是以下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043
其中R2和R3可相同或不同,且各自为氢原子或甲基;以及n为1~4和在n为2~4的情况下,R2可相同或不同和R3可相同或不同。
<6>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其中含有电荷传输基团,且与含有电荷传输基团和三个或更多个羟甲基的化合物不同的化合物(ii)是以下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051
其中X为-CH2-、-O-、-CH=CH-或-CH2CH2-。
<7>根据<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其中含有所述固化产物的层是最外层。
<8>根据<7>所述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进一步包括:
基底;
提供在所述基底上的电荷产生层;
提供在所述电荷产生层上的电荷传输层;以及
提供在所述电荷传输层上的经交联的电荷传输层,
其中所述经交联的电荷传输层是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最外层。
<9>成像方法,包括:
对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表面进行充电;
使经充电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表面曝光于光以形成静电潜像;
利用调色剂显影所述静电潜像以形成可视图像;
将所述可视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以及
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定影经转印的可视图像,
其中所述电子照相光电导体是<1>~<8>中任一项定义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
<10>根据<9>所述的成像方法,其中所述曝光包括以数字方法利用光在所述电子照相光电导体上写所述静电潜像。
<11>成像设备,包括:
<1>~<8>中任一项定义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
充电单元,其配置为对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表面进行充电;
曝光单元,其配置为使经充电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表面曝光于光以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其配置为利用调色剂对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可视图像;
转印单元,其配置为将所述可视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以及
定影单元,其配置为将经转印的所述可视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
<12>根据<1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曝光单元配置为以数字方法利用光在所述电子照相光电导体上写所述静电潜像。
<13>处理盒,包括:
<1>~<8>中任一项定义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以及
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充电单元、曝光单元、显影单元、转印单元、清洁单元、和放电单元,
其中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体中。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解决本领域中的各种问题,以及可提供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其在反复使用中具有高耐磨损性,长期保持具有较少图像缺陷的高图像品质,几乎不引起白色斑点形式的图像缺陷,在初期阶段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具有高表面平滑性,以及具有高耐久性,并且本发明还提供各自使用该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成像方法、成像设备和处理盒。
附图说明
图1是合成例1中获得的化合物的IR吸收光谱图(KBr压片技术),且横轴表示波数(cm-1),以及纵轴表示透射率(%)。
图2是合成例2中获得的化合物的IR吸收光谱图(KBr压片技术),且横轴表示波数(cm-1),以及纵轴表示透射率(%)。
图3是合成例3中获得的化合物的IR吸收光谱图(KBr压片技术),且横轴表示波数(cm-1),以及纵轴表示透射率(%)。
图4是合成例4中获得的化合物的IR吸收光谱图(KBr压片技术),且横轴表示波数(cm-1),以及纵轴表示透射率(%)。
图5是合成例5中获得的化合物的IR吸收光谱图(KBr压片技术),且横轴表示波数(cm-1),以及纵轴表示透射率(%)。
图6是合成例6中获得的化合物的IR吸收光谱图(KBr压片技术),且横轴表示波数(cm-1),以及纵轴表示透射率(%)。
图7是合成例7中获得的化合物的IR吸收光谱图(KBr压片技术),且横轴表示波数(cm-1),以及纵轴表示透射率(%)。
图8是合成例8中获得的化合物的IR吸收光谱图(KBr压片技术),且横轴表示波数(cm-1),以及纵轴表示透射率(%)。
图9是合成例9中获得的化合物的IR吸收光谱图(KBr压片技术),且横轴表示波数(cm-1),以及纵轴表示透射率(%)。
图10是合成例10中获得的化合物的IR吸收光谱图(KBr压片技术),且横轴表示波数(cm-1),以及纵轴表示透射率(%)。
图11是合成例11中获得的化合物的IR吸收光谱图(KBr压片技术),且横轴表示波数(cm-1),以及纵轴表示透射率(%)。
图12是合成例12中获得的化合物的IR吸收光谱图(KBr压片技术),且横轴表示波数(cm-1),以及纵轴表示透射率(%)。
图13是合成例13中获得的化合物的IR吸收光谱图(KBr压片技术),且横轴表示波数(cm-1),以及纵轴表示透射率(%)。
图14是合成例14中获得的化合物的IR吸收光谱图(KBr压片技术),且横轴表示波数(cm-1),以及纵轴表示透射率(%)。
图15是合成例15中获得的化合物的IR吸收光谱图(KBr压片技术),且横轴表示波数(cm-1),以及纵轴表示透射率(%)。
图16是合成例16中获得的化合物的IR吸收光谱图(KBr压片技术),且横轴表示波数(cm-1),以及纵轴表示透射率(%)。
图17是合成例17中获得的化合物的IR吸收光谱图(KBr压片技术),且横轴表示波数(cm-1),以及纵轴表示透射率(%)。
图18是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电子照相过程和成像设备的示意图。
图19是用于解释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例的使用串联系统的全色成像设备的示意图。
图20是说明本发明的处理盒的一个实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具体解释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以及各自使用该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电子照相方法(成像方法)、电子照相设备(成像设备)、和电子照相处理盒(处理盒)。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包括含有通过使如下化合物交联而获得的固化产物的层:含有电荷传输基团和三个或更多个羟甲基的化合物(下文中,也可称为“化合物A”)以及与该含有电荷传输基团和三个或更多个羟甲基的化合物不同的含有电荷传输基团的化合物(下文中,也可称为“化合物B”)。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可以防止调色剂中含有的高硬度的外添加剂(例如二氧化硅颗粒)粘到(stick)光电导体中,从而减少白色斑点形式的图像缺陷,并同时保持优异的耐磨损性和电性质。其原因考虑如下。
常规的光电导体的表面层由其中分散有低分子的电荷传输试剂的热塑性树脂形成,其比无机填料例如二氧化硅软。因此,当表面层与无机填料接触时,无机填料容易被粘到其中。因此,增加表面硬度是重要的。为此,将表面层的材料变成高分子电荷传输树脂,而不在其中分散低分子的电荷传输试剂,但是以这种方式改性的表面层没有任何改进。因此,期望将交联密度已加强的经交联的树脂用于表面层,并且使用多官能单体的经交联的层作为表面层是有利的。
为了提供具有优异电性质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期望在交联的膜中引入电荷传输物质。过去已经提出了多种方法以实现这样的交联的膜。在通过向烷氧基硅烷中添加电荷传输材料来进行固化的情况下,例如,电荷传输材料和硅氧烷组分之间的相容性常常是差的。这种相容性可以通过使用具有羟基的电荷传输材料来改善。但是,大量的羟基残留,这可能在高湿度环境中导致图像模糊(blurring)。因此,需要系统例如鼓加热器。另外,在通过向具有高极性单元的树脂(例如氨基甲酸酯树脂)中添加具有羟基的电荷传输材料来进行固化的情况下,由于介电常数低因此电荷传输材料的电荷迁移率降低,且残留电势(residual potential)增加,无法提供满意的图像品质。
在通过向酚醛树脂中添加具有羟基的电荷传输材料来进行固化的情况下,酚羟基不利地影响电性质,电性质趋向于变差。通过控制酚羟基的量或者用某些基团代替酚羟基防止电性质变差。
如上所述,通常难以满足全部期望的性质,和本发明通过利用高反应性的羟甲基进行固化实现了优异的电荷传输性质,且没有不利地影响得到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电性质。在加热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促进交联反应的进程,可添加固化催化剂,例如固化促进剂和聚合引发剂。
交联反应的具体机理尚不清楚,但是利用痕量的固化催化剂(1质量%或更少,例如,在强酸性催化剂例如对甲苯磺酸的情况下为0.5质量%或更少),具有羟甲基的三苯基胺化合物可以进行交联反应。已经发现羟甲基之间的缩合反应形成醚键,或者进一步进行的缩合反应形成亚甲基键,或者羟甲基与三苯基胺结构的苯环或稠合的多环芳族环的氢原子的缩合反应形成亚甲基键。通过分子之间的这些缩合反应可以形成具有极高的交联密度的三维固化膜。
如上所述,可以在保持优异的电性质的同时形成具有极高的交联密度的膜,并且因为这种膜,获得光电导体的各种期望的性质,以及可以防止二氧化硅颗粒等粘到光电导体中,并可以降低白色斑点形式的图像缺陷。在这种情况下,固化产物的凝胶率(gel fraction)优选为95%或更高,更优选为97%或更高。通过使用所提及的固化产物,进一步改善耐磨损性,并且可以提供给出更少图像缺陷且具有长使用寿命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
从而,通过使用具有上述构造的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可以提供各自长期实现高图像品质的成像方法、成像设备和处理盒。
在本发明中,化合物B(芳基化合物)与化合物A(羟甲基化合物)的质量比(化合物B/化合物A)优选为1/99~70/30,更优选为20/80~60/40。
当化合物B的量以质量比计小于1/99(即化合物A的量以质量比计大于99/1)时,这些化合物的量对进一步增加凝胶率没有贡献,但是存在可能损害得到的光电导体的静电性质的情况。当化合物B的量以质量比计小于70/30(即化合物A的量以质量比计大于30/70)时,可能无法充分地获得凝胶率。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包括含有通过使化合物(i)与化合物(ii)交联而获得的固化产物的层,该化合物(i)含有电荷传输基团和三个或更多个羟甲基,该化合物(ii)含有电荷传输基团,且与含有电荷传输基团和三个或更多个羟甲基的化合物(i)不同,并且如果需要可进一步包括其它层。
[含有固化产物的层]
含有固化产物的层是含有通过使化合物(i)与化合物(ii)交联而获得的固化产物的层,该化合物(i)含有电荷传输基团和三个或更多个羟甲基,该化合物(ii)含有电荷传输基团,且与该含有电荷传输基团和三个或更多个羟甲基的化合物(i)不同。
<含有电荷传输基团和三个或更多个羟甲基的化合物(化合物A)>
含有电荷传输基团和三个或更多个羟甲基的化合物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但优选为由以下结构式(1)表示的N,N,N-三羟甲基三苯基胺或由以下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101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102
在通式(1)中,X为-CH2-、-O-、C-H=CH-或-CH2CH2-。
由结构式(1)表示的羟甲基化合物被确定为化合物No.1,但如上所述,化合物A的其它实例优选包括由通式(1)表示的羟甲基化合物。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103
化合物A(羟甲基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将在下面列出,但用于本发明中的化合物不限于下面列出的这些化合物。
表1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111
<化合物A(羟甲基化合物)的制备>
由结构式(1)或通式(1)表示的羟甲基化合物可以容易地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合成,例如通过以下述方式合成醛化合物,并使得到的醛化合物和还原剂(例如硼氢化钠)反应。
-醛化合物的合成-
如以下反应式所示,可以使用三苯基胺化合物作为原料通过本领域中已知的方法(例如Vilsmeier-Haack反应)进行甲酰化来合成醛化合物。该方法的具体实例包括日本专利(JP-B)No.3943522中公开的甲酰化。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112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121
作为用于甲酰化的具体方法,使用氯化锌/磷酰氯/二甲基甲醛的方法是有效的,但是用于获得作为化合物A的中间体的醛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不限于上述方法。在实施例中将描述具体的合成例。
-化合物A(羟甲基化合物)的合成-
可以使用醛化合物作为制备中间体通过本领域中已知的还原方法来合成化合物A,如以下反应式所示。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122
作为具体的还原,使用硼氢化钠的方法是有效的,但是用于获得化合物A(羟甲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不限于上述方法。在实施例中将描述具体合成例。
<与含有电荷传输基团和三个或更多个羟甲基的化合物不同的含有电荷传输基团的化合物(化合物B)>
下面将具体解释用于本发明的化合物B。
与含有电荷传输基团和三个或更多个羟甲基的化合物不同的含有电荷传输基团的化合物(化合物B)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且优选为以下通式(2)~(4)表示的化合物中的任何化合物。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131
在通式(2)中,R1为氢原子或甲基,以及n为1~4;和在n为2~4的情况下,R1可相同或不同。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132
在通式(3)中,R2和R3可相同或不同,且各自为氢原子或甲基;以及n为1~4的整数,且在n为2~4的情况下,R2可相同或不同以及R3可相同或不同。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133
在通式(4)中,X为-CH2-、-O-、-CH=CH-或-CH2CH2-。
化合物B的具体实例将在下面列出,但是不限于所列出的化合物。
表2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141
<固化产物的形成>
在本发明中,通过由于羟甲基与N-取代的苯环或稠合的多环芳族环而发生的固化可以形成具有优异的电荷传输性质和高交联密度的膜,所述羟甲基对电性质没有不利的影响且具有高反应性。结果,可以实现对于机械耐久性(例如耐磨损性)和耐热性的需求,并同时实现优异的电荷传输性质。
将解释用于形成含有固化产物的层的方法。
含有固化产物的层可以例如通过如下形成:制备含有化合物A和化合物B的涂覆液,将该涂覆液施加至光电导体的表面,并加热以进行干燥从而使该涂覆液聚合。
在可聚合的单体为液体形式的情况下,可以在该涂覆液中溶解其它物质之后施加该涂覆液。如果需要,涂覆液用溶剂稀释,然后施加。
溶剂的实例包括:醇溶剂例如甲醇、乙醇、丙醇和丁醇;酮溶剂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和甲基异丁基酮、和环己酮;酯溶剂例如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醚溶剂例如四氢呋喃、二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151
烷和丙基醚;卤素溶剂例如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乙烷和氯苯;芳族溶剂例如苯、甲苯和二甲苯;以及溶纤剂(注册商标)溶剂例如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和溶纤剂乙酸酯。这些溶剂可单独使用,或者这些溶剂中的两种或更多种可作为混合物使用。溶剂的稀释比取决于组合物的溶解性、涂覆方法和待形成的预期厚度变化,且因此其可以进行优化。
可以通过浸涂、喷涂、珠涂、环涂等来进行涂覆。
另外,涂覆液任选含有添加剂,例如各种增塑剂(出于应力松弛或改善粘附的目的)、流平剂以及非反应性低分子电荷传输材料。作为这些添加剂,可以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常规添加剂。作为流平剂,可以使用硅油(例如,二甲基硅油和甲基苯基硅油),或在其侧链中具有全氟烷基的聚合物或低聚物。相对于涂覆液的总固体含量,使用的添加剂的量优选为3质量%或更少。
在施加涂覆液后,在热干燥过程中进行固化。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固化产物的凝胶率优选为95%或更高,更优选为97%或更高。通过增加凝胶率可以防止二氧化硅等粘在光电导体的表面上。
在此,可以通过如下来获得凝胶率:在具有高溶解性的有机溶剂(例如四氢呋喃)中浸渍固化产物5天,测量质量损失,并基于以下数学式(1)进行计算:
凝胶率(%)=100×(浸渍和干燥后的固化产物的质量/固化产物的初始质量)
                                     数学式(1)
对于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层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优选的是含有固化产物的层为最外层。由于结构式(1)表示的化合物以及通式(1)~(4)表示的化合物的性质为空穴传输性质,因此其优选形成在带负电的系统的有机光电导体的表面上。
带负电的系统的有机光电导体的典型结构为如下结构:在基底上层叠至少底涂层、电荷产生层、电荷传输层,且固化产物可以包含在电荷传输层中。但在这种情况下,电荷传输层的厚度受固化条件的制约。因此,优选其中在电荷传输层上进一步层叠经交联的电荷传输层的光电导体结构,和更优选其中经交联的电荷传输层为含有所述固化产物的层的其结构。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包括基底,以及按照下述顺序层叠在基底上的至少电荷产生层、电荷传输层和经交联的电荷传输层,并且优选进一步包括中间层和其它层(如果需要)。在此,作为最外层的经交联的电荷传输层是含有所述固化产物的层。
<电荷产生层>
电荷产生层至少含有电荷产生材料,以及可进一步含有粘合剂树脂和其它物质(如果需要)。
作为电荷产生材料,可以使用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
无机材料的实例包括晶体硒、非晶硒、硒-碲、硒-碲-卤素、硒-砷化合物、非晶有机硅。关于非晶有机硅,其悬空键(dangling bond)被氢原子或卤素原子终止的非晶有机硅,其悬空键用硼原子、磷原子等掺杂的非晶有机硅是合适的。
有机材料根据预期目的从本领域已知的那些中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有机材料的实例包括:基于酞菁的颜料(例如,金属酞菁和非金属酞菁)、薁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161
(azulenium)盐颜料、方酸甲川(methine)颜料、具有咔唑骨架的偶氮颜料、具有三苯基胺骨架的偶氮颜料、具有二苯基胺骨架的偶氮颜料、具有二苯并噻吩骨架的偶氮颜料、具有芴酮骨架的偶氮颜料、具有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162
二唑骨架的偶氮颜料、具有双茋骨架的偶氮颜料、具有二苯乙烯基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163
二唑骨架的偶氮颜料、具有二苯乙烯基咔唑骨架的偶氮颜料、基于二萘嵌苯的颜料、基于蒽醌或基于多环醌的颜料、基于醌亚胺的颜料、基于二苯基甲烷或基于三苯基甲烷的颜料、基于苯醌或基于萘醌的颜料、基于花青或基于偶氮甲碱的颜料、基于靛的颜料、以及基于二苯并咪唑的颜料。这些可独立使用或组合使用。
粘合剂树脂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且其实例包括:聚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聚酮树脂、聚碳酸酯树脂、有机硅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聚乙烯基酮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N-乙烯基咔唑树脂、以及聚丙烯酰胺树脂。这些可独立使用或组合使用。
此外,作为在电荷产生层中使用的粘合剂树脂,除了上述粘合剂树脂之外,可以使用电荷传输高聚合材料,且其实例包括:
(1)具有芳基胺骨架、联苯胺骨架、腙骨架、咔唑骨架、茋骨架、吡唑啉骨架等的高聚合材料,例如聚碳酸酯、聚酯、聚氨酯、聚醚、聚硅氧烷、和丙烯酸类树脂;以及
(2)具有聚硅烷骨架的高聚合材料。
高聚合材料(1)的具体实例包括:公开在下述文献中的电荷传输高聚合材料:JP-A No.01-001728、01-009964、01-013061、01-019049、01-241559、04-011627、04-175337、04-183719、04-225014、04-230767、04-320420、05-232727、05-310904、06-234836、06-234837、06-234838、06-234839、06-234840、06-234841、06-239049、06-236050、06-236051、06-295077、07-056374、08-176293、08-208820、08-211640、08-253568、08-269183、09-062019、09-043883、09-71642、09-87376、09-104746、09-110974、09-110976、09-157378、09-221544、09-227669、09-235367、09-241369、09-268226、09-272735、09-302084、09-302085和09-328539。
高聚合材料(2)的具体实例包括公开在JP-A No.63-285552、05-19497、05-70595和10-73944中的聚亚甲硅基聚合物等。
此外,电荷产生层可含有低分子电荷传输材料。
低分子电荷传输材料包括空穴传输材料以及电子传输材料。
电子传输材料的实例包括:氯醌、溴醌、四氰基乙烯、四氰基醌二甲烷、2,4,7-三硝基-9-芴酮、2,4,5,7-四硝基-9-芴酮、2,4,5,7-四硝基呫吨酮、2,4,8-三硝基噻吨酮、2,6,8-三硝基-4H-茚并[1,2-b]噻吩-4-酮、1,3,7-三硝基二苯并噻吩-5,5-二氧化物以及二苯酚合苯醌衍生物。这些可独立使用或组合使用。
空穴传输材料的实例包括: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171
唑衍生物、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172
二唑衍生物、咪唑衍生物、单芳基胺衍生物、二芳基胺衍生物、三芳基胺衍生物、茋衍生物、α-苯基茋衍生物、联苯胺衍生物、二芳基甲烷衍生物、三芳基甲烷衍生物、9-苯乙烯基蒽衍生物、吡唑啉衍生物、二乙烯基苯衍生物、腙衍生物、茚衍生物、丁二烯衍生物、芘衍生物、双茋衍生物、烯胺衍生物以及本领域已知的其它常规材料。这些可独立使用或组合使用。
电荷产生层的形成方法的实例包括:真空薄膜形成法以及使用分散溶液的流延法。
对于真空薄膜形成法,使用例如真空沉积、辉光放电分解、离子镀、溅射、反应性溅射、CVD等。
对于流延法,将无机或有机电荷产生材料,任选地与粘合剂树脂一起使用溶剂(例如,四氢呋喃、二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181
烷、二氧戊环、甲苯、二氯甲烷、一氯苯、二氯乙烷、环己酮、环戊酮、苯甲醚、二甲苯、甲基乙基酮、丙酮、乙酸乙酯、以及乙酸丁酯)通过球磨机、磨碎机、砂磨机、珠磨机等分散,将制备的分散液稀释至适当的程度,并将其涂覆以形成电荷产生层。如果需要,进一步添加流平剂例如二甲基硅油和甲基苯基硅油。通过浸涂、喷涂、珠涂、环涂等进行涂覆。
电荷产生层的厚度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但优选为0.01μm~5μm,更优选为0.05μm~2μm。
<电荷传输层>
电荷传输层是意在保持带电电荷,以及传输通过曝光在电荷产生层中产生的和从电荷产生层分离的电荷以使保持在其中的带电电荷与传输的电荷结合的层。为了在其中保持带电电荷,期望电荷传输层具有高电阻。为了获得带电电荷保持在其中的高表面电位,期望电荷传输层具有低介电常数和优异的电荷传输性质。
电荷传输层至少含有电荷传输材料,并且可进一步含有粘合剂树脂和其它物质(如果需要)。
电荷传输材料的实例包括空穴传输材料、电子传输材料以及高聚合电荷传输材料。
电子传输材料(受电子材料)的实例包括:氯醌、溴醌、四氰基乙烯、四氰基对醌二甲烷、2,4,7-三硝基-9-芴酮、2,4,5,7-四硝基-9-芴酮、2,4,5,7-四硝基呫吨酮、2,4,8-三硝基噻吨酮、2,6,8-三硝基-4H-茚并[1,2-b]噻吩-4-酮、和1,3,7-三硝基二苯并噻吩-5,5-二氧化物。这些可独立使用或组合使用。
空穴传输材料(供电子材料)的实例包括: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182
唑衍生物、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183
二唑衍生物、咪唑衍生物、三苯基胺衍生物、9-(对二乙基氨基苯乙烯基蒽)、1,1-双-(4-二苄基氨基苯基)丙烷、苯乙烯基蒽、苯乙烯基吡唑啉、苯基腙、α-苯基茋衍生物、噻唑衍生物、三唑衍生物、吩嗪衍生物、吖啶衍生物、苯并呋喃衍生物、苯并咪唑衍生物以及噻吩衍生物。这些可独立使用或组合使用。
高聚合电荷传输材料包括具有以下结构的那些:
(a)含有咔唑环的聚合物的实例包括聚-N-乙烯基咔唑,以及公开在JP-ANo.50-82056、54-9632、54-11737、04-175337、04-183719和06-234841中的化合物。
(b)具有腙结构的聚合物的实例包括公开在JP-A No.57-78402、61-20953、61-296358、01-134456、01-179164、03-180851、03-180852、03-50555、05-310904和06-234840中的化合物。
(c)聚亚甲硅基聚合物的实例包括公开在JP-A No.63-285552、01-88461、04-264130、04-264131、04-264132、04-264133和04-289867中的化合物。
(d)具有三芳基胺结构的聚合物的实例包括N,N-双(4-甲基苯基)-4-氨基聚苯乙烯,以及公开在JP-A No.01-134457、02-282264、02-304456、04-133065、04-133066、05-40350和05-202135中的化合物。
(e)其它聚合物的实例包括硝基芘的甲醛缩聚产物,以及JP-A No.51-73888、56-150749、06-234836和06-234837中公开的化合物。
另外,除上述之外,高聚合电荷传输材料的实例还包括:具有三芳基胺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具有三芳基胺结构的聚氨酯树脂、具有三芳基胺结构的聚酯树脂、以及具有三芳基胺结构的聚醚树脂。电荷传输高聚合化合物的实例包括公开在JP-A No.64-1728、64-13061、64-19049、04-11627、04-225014、04-230767、04-320420、05-232727、07-56374、09-127713、09-222740、09-265197、09-211877和09-304956中的化合物。
作为具有供电子基团的聚合物,除了以上列出的聚合物之外,还可以使用与常规单体的共聚物、嵌段聚合物、接枝聚合物以及星型聚合物,例如可以使用如JP-A No.03-109406中公开的具有供电子基团的交联的聚合物。
粘合剂树脂的实例包括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甲基丙烯酰基树脂、丙烯酸类树、聚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聚偏氯乙烯树脂、醇酸树脂、有机硅树脂、聚乙烯基咔唑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聚丙烯酸酯树脂、聚丙烯酰胺树脂以及苯氧基树脂。这些可独立使用或组合使用。
注意的是电荷传输层可含有可交联的粘合剂树脂和可交联的电荷传输材料的共聚物。
电荷传输层可以如下形成:将电荷传输材料和粘合剂树脂溶解或分散在适当的溶剂中以形成涂覆液,施加并干燥该涂覆液。除了电荷传输材料和粘合剂树脂之外,如果需要,电荷传输层还可进一步含有适当量的添加剂,例如增塑剂、抗氧化剂以及流平剂。
用于涂覆电荷传输层的溶剂可与用于电荷产生层的溶剂相同,且该溶剂合适地是可以容易地溶解电荷传输材料和粘合剂树脂的溶剂。这些溶剂可以独立使用或组合使用。此外,为了形成电荷传输层,可以使用之前提及的相似的涂覆方法。
如果需要,可以添加增塑剂或流平剂。
增塑剂的实例包括用于通常的树脂的常规增塑剂,例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且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合剂树脂,增塑剂的使用量为约0质量份~约30质量份。
流平剂的实例包括:硅油,例如二甲基硅油和甲基苯基硅油;以及各自在其侧链上具有全氟烷基的聚合物和低聚物。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合剂树脂,流平剂的使用量适当地为约0质量份~约1质量份。
电荷传输层的厚度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但优选为5μm~40μm,更优选为10μm~30μm。
<基底>
基底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条件是基于体积电阻率,其具有1010Ω·cm或更低的电导率。基底的实例包括:通过真空沉积或溅射用金属(例如,铝、镍、铬、镍铬合金、铜、金、银、铂)或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锡、氧化铟)涂覆的膜形或圆柱形塑料或纸;以及通过如下形成的管:通过挤出或拉伸使铝、铝合金、镍、不锈钢中的一个或多个板形成管,然后对管进行表面处理,例如切割、超精细加工和抛光。此外,公开在JP-ANo.52-36016中的环状镍带和环状不锈钢带也可以用作基底。
除了上述基底之外,通过在前述基底上涂覆分散在适当的粘合剂树脂中的导电粉末形成的那些基底也可以用作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基底。
导电粉末的实例包括:基于导电碳的粉末,例如炭黑和乙炔黑;金属粉末例如铝、镍、铁、镍铬合金、铜、锌和银;以及金属氧化物粉末例如导电氧化锡和ITO。另外,与导电粉末一起使用的粘合剂树脂的实例包括: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以及光固化树脂,且其具体实例包括:聚苯乙烯树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聚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酸乙烯酯树脂、聚偏氯乙烯树脂、聚丙烯酸酯树脂、苯氧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乙酸纤维素树脂、乙基纤维素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聚乙烯基甲苯树脂、聚-N-乙烯基咔唑、丙烯酸类树脂、有机硅树脂、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酚醛树脂和醇酸树脂。
可以通过涂覆如下制备的涂覆液形成这样的导电层:在适当的溶剂例如四氢呋喃、二氯甲烷、甲基乙基酮和甲苯中分散上述导电粉末和粘合剂树脂。
此外,作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基底,还可合适地使用如下基底:在使用热收缩性管的适当的圆柱形基底上提供导电层,其中将前述导电粉末添加到材料例如聚氯乙烯、聚丙烯、聚酯、聚苯乙烯、聚偏氯乙烯、聚乙烯、氯化橡胶和Teflon(注册商标)。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中,可在电荷传输层和经交联的电荷传输层之间提供中间层,以防止电荷传输层的物质混入到经交联的电荷传输层中,或者改善电荷传输层和经交联的电荷传输层之间的粘附。
因此,作为中间层,对经交联的电荷传输层的涂覆液而言是不溶的或难溶的层是合适的,且中间层通常含有粘合剂树脂作为主要组分。树脂的实例包括:聚酰胺、醇溶性尼龙、水溶性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缩丁醛和聚乙烯醇。作为中间层的形成方法,采用以上提及的涂覆。中间层的厚度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但优选为0.05μm~2μm。
<底涂层>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中,可在基底和光敏层(例如,由电荷产生层和电荷传输层组成的光敏层)之间提供底涂层。底涂层通常含有树脂作为主要物质。这样的树脂优选为对普通有机溶剂具有高耐受性的树脂,因为光敏层将使用溶剂提供(即涂覆)在底涂层上。树脂的实例包括:水溶性树脂例如聚乙烯醇、酪蛋白、聚丙烯酸钠;醇溶性树脂例如共聚物尼龙和甲氧基甲基化尼龙;以及能够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的可固化树脂,例如聚氨酯、三聚氰胺树脂、酚醛树脂、醇酸-三聚氰胺树脂和环氧树脂。此外,底涂层可含有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钛、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锡、和氧化铟)的粉末状颜料以防止形成干涉条纹,以及降低残留电势。
作为底涂层,适合使用通过阳极氧化具有Al2O3的底涂层,或者通过真空薄膜形成法使用有机材料(例如聚对二甲苯(聚对亚苯基二甲基))或无机材料(例如SiO2、SnO2、TiO2、ITO和CeO2)形成的底涂层。除了上述之外,可以使用常规的底涂层作为底涂层。
可以通过适当的涂覆方法利用适当的溶剂形成底涂层。并且,在底涂层中可使用硅烷偶联剂、钛偶联剂、铬偶联剂等。
底涂层的厚度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但其优选为0μm~5μm。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中,可向经交联的电荷传输层、电荷传输层、电荷产生层、底涂层和中间层等中各自添加抗氧化剂以改善对环境的耐受性,特别是防止灵敏性的降低以及残留电势的提高。
抗氧化剂的实例包括:酚化合物、对苯二胺类、氢醌类、有机硫化合物和有机磷化合物。这些可独立使用或组合使用。
酚化合物的实例包括:2,6-二叔丁基-对甲酚、丁基化羟基苯甲醚、2,6-二叔丁基-4-乙基苯酚、硬脂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2,2’-亚甲基-二-(4-甲基-6-叔丁基苯酚)、2,2’-亚甲基-二-(4-乙基-6-叔丁基苯酚)、4,4’-硫代二-(3-甲基-6-叔丁基苯酚)、4,4’-亚丁基二-(3-甲基-6-叔丁基苯酚)、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二[3,3’-二(4’-羟基-3’-叔丁基苯基)丁酸]二醇酯和生育酚。
对苯二胺类的实例包括:N-苯基-N’-异丙基-对苯二胺、N,N’-二仲丁基-对苯二胺,N-苯基-N-仲丁基-对苯二胺、N,N’-二异丙基-对苯二胺和N,N’-二甲基-N,N’-二叔丁基-对苯二胺。
氢醌类的实例包括:2,5-二叔辛基氢醌、2,6-二-十二烷基氢醌、2-十二烷基氢醌、2-十二烷基-5-氯氢醌、2-叔辛基-5-甲基氢醌和2-(2-十八烯基)-5-甲基氢醌。
有机硫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二月桂基-3,3’-硫代二丙酸酯、二硬脂基-3,3’-硫代二丙酸酯和二-十四烷基-3,3’-硫代二丙酸酯。
有机磷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三苯基膦、三(壬基苯基)膦、三(二壬基苯基)膦、三甲苯基膦和三(2,4-二丁基苯氧基)膦。
注意的是,这些化合物已经知晓作为橡胶、塑料、油和脂肪的抗氧化剂,且其商购产品是可容易地获得的。
抗氧化剂的使用量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但相对于添加了抗氧化剂的层的总质量,优选为0.01质量%~10质量%。
(成像方法和成像设备)
本发明的成像方法至少包括:对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表面进行充电;使经充电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表面暴露于光以形成静电潜像;利用调色剂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可视图像;将可视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和将转印的可视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以及如果需要可进一步包括其它步骤。
本发明的成像设备至少包括:电子照相光电导体,配置为对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表面进行充电的充电单元,配置为使经充电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表面暴露于光以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单元,配置为利用调色剂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可视图像的显影单元,配置为将可视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的转印单元,和配置为将转印的可视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的定影单元,以及如果需要可进一步包括其它单元。
所述电子照相光电导体是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
本发明的成像方法可以适当地通过本发明的成像设备来实施,通过充电单元适当地进行充电,通过曝光单元适当地进行曝光,通过显影单元适当地进行显影,通过转印单元适当地进行转印,通过定影单元适当地进行定影,以及通过其它单元适当地进行上述其它步骤。
上述其它步骤的实例包括:清洁步骤以及放电步骤。
上述其它单元的实例包括:清洁单元以及放电单元。
曝光优选包括以数字方法在电子照相光电导体上写静电潜像。
曝光单元优选以数字方法在电子照相光电导体上写静电潜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具体地解释本发明的成像方法和成像设备。
图18是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成像方法和成像设备的示意图,以及以下实施方式也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光电导体(10)沿图18所示的箭头方向旋转,并且在围绕光电导体(10)的周围区域提供作为充电单元的充电部件(11),作为曝光单元的成像曝光部件(12),作为显影单元的显影部件(13),作为转印单元的转印部件(16),作为清洁单元的清洁部件(17),作为放电单元的放电部件(18)等。存在从成像设备中省去清洁部件(17)和/或放电部件(18)的情况。
成像设备的基本运行如下所述。
通过充电部件(11)均匀对光电导体(10)的表面进行充电,然后通过成像曝光部件(12)进行对应于输入信号的成像写入,从而形成静电潜像。然后,通过显影部件(13)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在光电导体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然后通过转印部件(16)转印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至作为记录介质的转印纸(15),转印纸(15)通过传送辊(14)送到转印部分。然后通过作为定影单元的定影装置(未示出)在转印纸上定影该调色剂图像。通过清洁部件(17)对未转印至转印纸的调色剂部分进行清洁。然后,通过放电部件(18)使光电导体(10)上的残留电势放电,从而移至下一循环。
如图18中所示,光电导体(10)具有鼓形状,但光电导体可为片或者环形带的形状。作为充电部件(11)和转印部件(16),使用电晕管、栅极管(scorotron)和固态充电器,以及辊形充电部件、刷形充电部件等,且可以使用任何常规的充电单元。
作为成像曝光部件(12)和放电部件(18)等的光源,可以使用所有的发光体,例如荧光灯、钨灯、卤素灯、汞灯、钠灯、发光二极管(LED)、激光二极管(LD)(即半导体激光器)以及电致发光(EL)。
其中,主要使用激光二极管(LD)和发光二极管(LED)。可使用各种滤光器以仅施加具有预设波长的光,以及这样的滤光器的实例包括:锐截止滤光器(sharp-cut filter)、带通滤光器、近IR-截止滤光器、二向色滤光器、干涉滤光器和光转换滤光器。
通过为转印步骤、放电步骤、清洁步骤或曝光步骤提供的光源向光电导体(10)施加光。但是,在放电步骤中向光电导体(10)施加光大大地导致光电导体(10)的疲劳,特别是可能降低电荷或增加残留电势。
因此,通过在充电步骤或清洁步骤中施加反向偏压而不施加光来使光电导体放电是可能的,且这样的放电方法对于改善光电导体的耐受性可为有利的。
当电子照相光电导体(10)被充正电(负电)以进行成像曝光时,在光电导体的表面上形成正(负)的静电潜像。如果利用负(正)极性的调色剂(电压检测颗粒)来对该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则获得了正图像。如果利用正极性(负极性)的调色剂对图像进行显影,则获得了负图像。
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方法进行显影单元和放电单元的操作。
在附着至光电导体表面的污染材料中,通过充电产生的放电材料、调色剂中所含的外添加剂等容易受到湿度的影响,并成为导致缺陷图像形成的因素。纸粉也是形成缺陷图像的一个因素,纸粉附着在光电导体上不仅导致缺陷图像的形成,还导致耐磨损性的劣化,以及部分磨损。因此,光电导体与纸彼此不直接接触的构造对于改善得到的图像的品质而言是优选的。
用于通过显影部件(13)对在光电导体(10)上的图像进行显影的调色剂被转印至转印纸(15)。但是,不是所有的存在于光电导体上的调色剂均被转印,且部分调色剂可能残留在光电导体(10)上。这样的残留调色剂通过清洁部件(17)从光电导体(10)除去。
作为清洁部件,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部件,例如清洁刮板和清洁刷。清洁刮板和清洁刷常常组合使用。
由于本发明的光电导体具有高光敏性和高稳定性,其可以用于小尺寸的光电导体。更有效地利用这样的光电导体的成像设备或其系统为串联成像设备。串联成像设备安装有多个光电导体,每个光电导体对应于各自的显影单元,每个显影单元含有各自颜色的调色剂,且这些光电导体和显影单元彼此同步地运行。向串联成像设备,提供对于全色印刷所必需的至少四种颜色的调色剂(黄色(C)、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和含有这些调色剂的显影单元,以及对应于这些显影单元的至少四个光电导体。与用于全色印刷的常规成像设备的印刷速度相比,具有这样的构造的这样的成像设备可以实现极高速度的印刷。
图19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全色串联电子照相设备的示意图,且下述改型的实例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在图19中,光电导体(10C(青色))、(10M(品红色))、(10Y(黄色))和(10K(黑色))均为鼓形光电导体(10),以及这些光电导体(10C、10M、10Y和10K)各自沿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在各个光电导体的周围区域,按照旋转的顺序至少提供有作为充电单元的各个充电部件(11C、11M、11Y或11K),作为显影单元的显影部件(13C、13M、13Y或13K)以及作为清洁单元的清洁部件(17C、17M、17Y或17K)。
以光施加到存在于充电部件(11C、11M、11Y和11K)和显影部件(13C、13M、13Y和13K)之间的光电导体背面上的区域的方式从曝光部件(未示出)分别向光电导体(10C、10M、10Y和10K)施加激光(12C、12M、12Y和12K),以分别在光电导体(10C、10M、10Y和10K)上形成静电潜像。
各自配置为在中心具有这样的光电导体(10C、10M、10Y或10K)的四个成像元件(20C、20M、20Y和20K)平行于转印传送带(19)排列。
提供转印传送带(19)使得其与各自提供在各成像元件(20C、20M、20Y或20K)的显影部件(13C、13M、13Y或13K)与清洁部件(17C、17M、17Y或17K)之间的部分中的光电导体(10C、10M、10Y和10K)的部分接触,以及在与提供有光电导体(10)的侧相反的转印传送带(19)的另一侧(背面)上提供用于施加转印偏压的转印部件(16C、16M、16Y和16K)。成像元件(20C、20M、20Y和20K)之间的区别在于容纳在显影单元中的调色剂的颜色,且在全部成像单元中其它构造是相同的。
具有如图19所示构造的彩色电子照相设备的成像操作以如下方式进行。首先,在各成像元件(20C、20M、20Y或20K)中,通过以与光电导体(10)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的充电部件(11C、11M、11Y或11K)对光电导体(10C、10M、10Y或10K)进行充电,通过由在光电导体(10)的外侧提供的曝光部件(未示出)施加的激光(12C、12M、12Y和12K),形成各自对应于待形成的图像的各自颜色的静电潜像。
接下来,利用显影部件(13C、13M、13Y和13K)对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显影部件(13C、13M、13Y和13K)是各自进行C(青色)、M(品红色)、Y(黄色)或K(黑色)调色剂显影的显影部件,且分别形成在四个光电导体(10C、10M、10Y和10K)上的各自具有C(青色)、M(品红色)、Y(黄色)或K(黑色)单色的调色剂图像在转印带(19)上叠加。
转印纸(15)通过进给辊(21)由盘供给,然后通过一对配准辊(22)暂时停止,使得以与在光电导体上形成图像的时机配合地将转印纸(15)送至转印部件(23)。通过施加至转印部件(23)和转印带(19)的转印偏压之间的电势差产生的电场,将保持在转印带(19)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纸(15)。转印至转印纸(15)上的调色剂图像被传送,并通过定影部件(24)定影在其上,然后承载着经定影的图像的转印纸被排出至排出单元(未示出)。通过各自提供在各自的成像元件中的清洁部件(17C、17M、17Y和17K)收集未被转印单元转印的残留在光电导体(10C、10M、10Y和10K)上的残留的调色剂。
图19所示的中间转印系统对于能够全色印刷的成像设备是特别有效的。在该系统中,由于多个调色剂图像首先形成在中间转印部件上和然后同时被转印至纸上,因此容易控制和防止颜色的移位(dislocation),且对于获得高品质图像是有利的。
作为中间转印部件,各种材料和形状(例如鼓形和带形)的中间转印部件是可利用的。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常规中间转印部件,且其使用对于改善光电导体的耐久性和改善得到的图像的品质而言是有效的和有用的。
注意的是,在用图19的图所示的实例中,相对于转印纸传送方向从上游至下游按照C(青色)、M(品红色)、Y(黄色)和K(黑色)的顺序排列成像元件。但是,成像元件的布置不必须限于这样的顺序,且颜色的顺序可以适当地布置。另外,当形成仅有黑色的文件时,提供停止除黑色以外的成像元件(20C、20M和20Y)的机构对于本发明而言是特别有效的。
如上所述的串联型的成像设备能够一次性转印多个调色剂图像,因此其可以实现高速全色印刷。
但是,这样的成像设备需要在其中安装至少四个光电导体,这导致设备的大尺寸。此外,这种类型的成像设备具有如下问题:各光电导体的磨损量取决于所使用的调色剂的量存在差异,这降低颜色再现性以及形成有缺陷的图像。
与这样的常规光电导体相比,本发明的光电导体可以用作小直径的光电导体,因为本发明的光电导体具有高光敏性和高稳定性。此外,在串联型的成像设备中使用多个本发明的光电导体的情况下,四个光电导体的使用量的差异小,因为来自残留电势的增加、灵敏性的劣化等的影响降低,并且即使在长期反复使用光电导体之后,也可以提供具有优异颜色再现性的全色图像。
可将上述成像设备固定和并入到复印装置、传真机和打印机中,或者可以处理盒的形式并入其中。
(处理盒)
本发明的处理盒含有电子照相光电导体,以及选自充电单元、曝光单元、显影单元、转印单元、清洁单元和放电单元中的至少一种,并且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体中。
所提及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为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
充电单元、曝光单元、显影单元、转印单元、清洁单元和放电单元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而没有任何限制,且其实例包括在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描述中列出的各单元。
如图20所示,处理盒是安装有光电导体(10)且除了光电导体(10)之外还含有如下的装置(组件):作为充电单元的充电部件(11),作为曝光单元的成像曝光部件(12),作为显影单元的显影部件(13),作为转印单元的转印部件(16),作为清洁单元的清洁部件(17),以及作为放电单元的放电部件。
实施例
下文中将用合成例和评价例更具体地解释本发明,但这些实施例不应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注意的是,在实施例中所有的术语“份”是指“质量份”。此外,在合成例的反应式中,“Et”表示乙基,“Bu”表示丁基,“Ac”表示乙酰基,以及“MFA”表示N-甲基甲酰苯胺。
[羟甲基化合物(化合物A)的合成例]
(合成例1)
[示例化合物1的合成]
在四颈烧瓶中装入3.29g由以上反应式的左侧示出的结构表示的中间体醛化合物,和50mL乙醇。在室温下搅拌该混合物,并向该混合物中添加1.82g硼氢化钠。持续搅拌得到的混合物12小时。将所得物用乙酸乙酯萃取,用硫酸镁脱水,并使用活性粘土和硅胶进行吸附处理。对得到的产物进行过滤、洗涤和浓缩(condense),从而生成晶体材料。将晶体材料分散在正己烷中,并对得到的分散体进行过滤、洗涤和干燥,从而生成目标化合物(由以上反应式的右侧所示的结构表示的化合物)。得到的化合物的产量为2.78g,其为白色晶体形式。其IR吸收光谱如图1所示。
(合成例2)
[示例化合物2的制备中间体醛化合物的原料(示例化合物11)的合成]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282
在四颈烧瓶中装入19.83g的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69.08g溴苯、2.24g乙酸钯、46.13g叔丁醇钠和250mL邻二甲苯。在室温在氩气氛下搅拌该混合物。向其滴加8.09g三叔丁基膦。在80℃持续搅拌所得物1小时,然后在回流下搅拌1小时。利用甲苯稀释所得物,向该溶液中添加硫酸镁、活性粘土和硅胶,然后搅拌该混合物。
在进行过滤、洗涤、以及浓缩之后,得到了晶体材料。将晶体材料分散在甲醇中,然后进行过滤、洗涤和干燥,从而生成目标化合物(具有以上反应式的右侧所示的结构的化合物)。得到的产物的产量为45.73g,其为淡黄色粉末形式。其IR吸收光谱如图2所示。
(合成例3)
[示例化合物2的制备中间体醛化合物的合成]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291
在四颈烧瓶中装入30.16g由以上反应式的左侧所示的结构表示的中间体的原料、71.36g N-甲基甲酰苯胺(MFA)、以及400mL邻二氯苯。在室温在氩气氛下搅拌该混合物。向其滴加82.01g磷酰氯。将所得物加热至80℃,并搅拌,然后滴加32.71g氯化锌。将所得物在80℃搅拌约10小时,随后在120°C搅拌约3小时。向该混合物中,添加氢氧化钾溶液从而进行水解反应。将所得物用二氯甲烷萃取,用硫酸镁脱水,并使用活性粘土进行吸附处理。对得到的产物进行过滤、洗涤和浓缩从而生成晶体材料。
得到的晶体材料通过硅胶柱纯化(甲苯/乙酸乙酯=8/2(质量比))进行纯化,然后分离。通过纯化获得的晶体材料在甲醇/乙酸乙酯中重结晶,从而生成目标化合物(由以上反应式的右侧所示的结构表示的化合物)。得到的化合物的产量为27.80g,其为黄色粉末形式。其IR吸收光谱如图3所示。
(合成例4)
[示例化合物2的合成]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292
在四颈烧瓶中装入12.30g由以上反应式左侧所示的结构表示的中间体醛化合物以及150mL乙醇。在室温下搅拌该混合物,向该混合物中添加3.63g硼氢化钠。持续搅拌得到的混合物4小时。将所得物用乙酸乙酯萃取,用硫酸镁脱水,并使用活性粘土和硅胶进行吸附处理。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和浓缩从而生成非晶材料。
将得到的非晶材料分散在正己烷中,对得到的分散体进行过滤、洗涤和干燥,从而生成目标化合物(由以上反应式的右侧所示的结构表示的化合物)。得到的化合物的产量为12.0g,其为浅黄色非晶形式。其IR吸收光谱如图4所示。
(合成例5)
[示例化合物3的制备中间体醛化合物的原料(示例化合物12)的合成]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301
在四颈烧瓶中装入20.02g的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69.08g溴苯、0.56g乙酸钯、46.13g叔丁醇钠和250mL邻二甲苯。在室温在氩气氛下搅拌该混合物。向其滴加2.02g三叔丁基膦。在80℃持续搅拌所得物1小时,然后在回流下搅拌1小时。利用甲苯稀释所得物,向该溶液中添加硫酸镁、活性粘土和硅胶,然后搅拌该混合物。在进行过滤、洗涤、以及浓缩之后,得到了晶体材料。将得到的晶体材料分散在甲醇中,然后进行过滤、洗涤和干燥,从而生成目标化合物(具有以上反应式的右侧所示的结构的化合物)。得到的化合物的产量为43.13g,其为浅棕色粉末形式。其IR吸收光谱如图5所示。
(合成例6)
[示例化合物3的制备中间体醛化合物的合成]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302
在四颈烧瓶中装入30.27g由以上反应式的左侧所示的结构表示的中间体的原料、71.36g N-甲基甲酰苯胺、以及300mL邻二氯苯。在室温在氩气氛下搅拌该混合物。向其滴加82.01g磷酰氯。将所得物加热至80℃,并搅拌,然后滴加16.36g氯化锌。将所得物在80℃搅拌1小时,然后在120°C搅拌4小时,并在140°C搅拌3小时。向该混合物中,添加氢氧化钾溶液从而进行水解反应。将所得物用甲苯溶剂萃取,并向其添加硫酸镁,然后进行过滤、洗涤和浓缩。所得物通过柱纯化用甲苯/乙酸乙酯纯化,然后浓缩,从而生成晶体材料。将得到的晶体材料分散在甲醇中,然后进行过滤、洗涤和干燥,从而生成目标化合物(具有以上反应式的右侧所示的结构的化合物)。得到的化合物的产量为14.17g,其为浅黄色粉末形式。其IR吸收光谱如图6所示。
(合成例7)
[示例化合物3的合成]
在四颈烧瓶中装入6.14g由以上反应式左侧所示的结构表示的中间体醛化合物以及75mL乙醇。在室温下搅拌该混合物,并向该混合物中添加1.82g硼氢化钠。持续搅拌得到的混合物7小时。将所得物用乙酸乙酯萃取,用硫酸镁脱水,并使用活性粘土和硅胶进行吸附处理。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和浓缩从而生成非晶材料。将得到的非晶材料分散在正己烷中,对得到的分散体进行过滤、洗涤和干燥,从而生成目标化合物(由以上反应式的右侧所示的结构表示的化合物)。得到的化合物的产量为5.25g,其为白色非晶形式。其IR吸收光谱如图7所示。
(合成例8)
[示例化合物4的制备中间体醛化合物的原料(示例化合物13)的合成]
在四颈烧瓶中装入22.33g二苯基胺、20.28g二溴茋、0.336g乙酸钯、13.84g叔丁醇钠和150mL邻二甲苯。在室温在氩气氛下搅拌该混合物。向其滴加1.22g三叔丁基膦。在80℃持续搅拌所得物1小时,然后在回流下搅拌2小时。利用甲苯稀释所得物,向该溶液中添加硫酸镁、活性粘土和硅胶,然后搅拌该混合物。在进行过滤、洗涤、以及浓缩之后,得到了晶体材料。将晶体材料分散在甲醇中,然后进行过滤、洗涤和干燥,从而生成目标化合物(具有以上反应式的右侧所示的结构的化合物)。得到的产物的产量为29.7g,其为浅黄色粉末形式。其IR吸收光谱如图8所示。
(合成例9)
[示例化合物4的制备中间体醛化合物的合成]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321
在四颈烧瓶中装入33.44g脱水的二甲基甲醛、以及84.53g脱水的甲苯。在氩气氛下在冰水浴中搅拌该混合物。向其缓慢滴加63.8g磷酰氯。在相同的情况下持续搅拌所得物约1小时。向其中,缓慢地滴加由以上反应式左侧所示的结构表示的中间体的原料(26.76g)的脱水甲苯(106g)溶液。在80℃持续搅拌所得物1小时,然后在回流下搅拌5小时。向该混合物中,添加氢氧化钾溶液从而进行水解反应。将所得物用甲苯萃取,用硫酸镁脱水并浓缩。通过柱纯化(甲苯/乙酸乙酯=8/2(质量比))分离得到的产物。将纯化的材料分散在甲醇中,然后进行过滤、洗涤和干燥,从而生成目标化合物(具有以上反应式的右侧所示的结构的化合物)。得到的产物的产量为16.66g,其为橙色粉末形式。其IR吸收光谱如图9所示。
(合成例10)
[示例化合物4的合成]
在四颈烧瓶中装入6.54g由以上反应式左侧所示的结构表示的中间体醛化合物以及75mL乙醇。在室温下搅拌该混合物,并向该混合物中添加1.82g硼氢化钠。持续搅拌得到的混合物4小时。将所得物用乙酸乙酯萃取,用硫酸镁脱水,并使用活性粘土和硅胶进行吸附处理。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和浓缩从而生成非晶材料。将得到的非晶材料分散在正己烷中,对得到的分散体进行过滤、洗涤和干燥,从而生成目标化合物(由以上反应式的右侧所示的结构表示的化合物)。得到的化合物的产量为2.30g,其为黄色非晶形式。其IR吸收光谱如图10所示。
(合成例11)
[示例化合物5的制备中间体醛化合物的原料(示例化合物14)的合成]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331
在四颈烧瓶中装入21.23g的2,2’-亚乙基二苯胺、75.36g溴苯、0.56g乙酸钯、6.13g叔丁醇钠和250mL邻二甲苯。在室温在氩气氛下搅拌该混合物。向其滴加2.03g三叔丁基膦。在回流下持续地搅拌所得物8小时。利用甲苯稀释所得物,向该溶液中添加硫酸镁和活性粘土,然后在室温下搅拌该混合物。在进行过滤、洗涤、以及浓缩之后,得到了晶体材料。将得到的晶体材料分散在甲醇中,然后进行过滤、洗涤和干燥,从而生成目标化合物(具有以上反应式的右侧所示的结构的化合物)。得到的化合物的产量为47.65g,其为浅棕色粉末形式。其IR吸收光谱如图11所示。
(合成例12)
[示例化合物5的制备中间体醛化合物的合成]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332
在四颈烧瓶中装入31.0g由以上反应式的左侧所示的结构表示的中间体的原料供体、71.36g N-甲基甲酰苯胺,以及400mL邻氯苯。在室温在氩气氛下搅拌该混合物。向其缓慢滴加82.01g磷酰氯,并将混合物加热至80℃。向其中添加32.71g氯化锌,然后使该混合物在80℃进行反应1小时,然后在120°C反应约24小时。向得到的反应溶液中,添加氢氧化钾溶液从而进行水解反应。所得物用甲苯稀释,然后用水洗涤。其油相用氯化镁脱水,通过活性粘土和硅胶吸附,然后进行过滤、洗涤和浓缩,从而生成目标化合物(由以上反应式的右侧所示的结构表示的化合物)。得到的化合物的产量为22.33g,其为黄色液体形式。其IR吸收光谱如图12所示。
(合成例13)
[示例化合物5的合成]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341
在四颈烧瓶中装入9.43g由以上反应式左侧所示的结构表示的中间体醛化合物以及100mL乙醇。在室温下搅拌该混合物,并向该混合物中添加2.72g硼氢化钠。持续搅拌得到的混合物7小时。将所得物用乙酸乙酯萃取,用硫酸镁脱水,并使用活性粘土和硅胶进行吸附处理。对得到的材料进行过滤、洗涤和浓缩从而生成非晶材料。将得到的非晶材料分散在正己烷中,对得到的分散体进行过滤、洗涤和干燥,从而生成目标化合物(由以上反应式的右侧所示的结构表示的化合物)。得到的化合物的产量为8.53g,其为白色非晶形式。其IR吸收光谱如图13所示。
如以上关于合成例1~13所描述的,可以清楚地看出能够容易地制备出制备中间体的醛化合物,并且通过进行醛化合物(其用作制备中间体)的还原反应能够容易地制备化合物A(羟甲基化合物)。
(合成例14)
[示例化合物7的合成]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342
在四颈烧瓶中装入5g的1-氨基芘、10g的溴苯、0.15g的乙酸钯、12.5g的叔丁醇钠,以及50mL邻二甲苯。在室温在氩气氛下搅拌该混合物。向其滴加0.55g三叔丁基膦。在回流下持续搅拌所得物8小时。所得物用甲苯稀释,向该溶液中添加硫酸镁和活性粘土,然后在室温下搅拌该混合物、过滤、洗涤并浓缩,从而生成晶体材料。将得到的晶体材料分散在甲醇中,对得到的分散体进行过滤、洗涤和干燥,从而生成目标化合物(由以上反应式的右侧所示的结构表示的化合物)。得到的化合物的产量为6.85g,其为浅黄色晶体形式。其IR吸收光谱如图14所示。
(合成例15)
[示例化合物8的合成]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351
在四颈烧瓶中装入5g的1-氨基芘、10g的4-溴甲苯、0.15g的乙酸钯、12.5g的叔丁醇钠,以及50mL的邻二甲苯。在室温在氩气氛下搅拌该混合物。向其滴加0.55g三叔丁基膦。在回流下持续搅拌所得物8小时。所得物用甲苯稀释,向该溶液中添加硫酸镁和活性粘土,然后在室温下搅拌该混合物、过滤、洗涤并浓缩,从而生成晶体材料。将得到的晶体材料分散在甲醇中,对得到的分散体进行过滤、洗涤和干燥,从而生成目标化合物(由以上反应式的右侧所示的结构表示的化合物)。得到的化合物的产量为7.02g,其为浅黄色晶体形式。其IR吸收光谱如图15所示。
(合成例16)
[示例化合物9的合成]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352
在四颈烧瓶中装入5g的1-氨基芘、10g的3-溴甲苯、0.15g的乙酸钯、12.5g的叔丁醇钠,以及50mL的邻二甲苯。在室温在氩气氛下搅拌该混合物。向其滴加0.55g三叔丁基膦。在回流下持续搅拌所得物8小时。所得物用甲苯稀释,向该溶液中添加硫酸镁和活性粘土,然后在室温下搅拌该混合物、过滤、洗涤并浓缩,从而生成晶体材料。将得到的晶体材料分散在甲醇中,对得到的分散体进行过滤、洗涤和干燥,从而生成目标化合物(由以上反应式的右侧所示的结构表示的化合物)。得到的化合物的产量为7.12g,以及其为浅黄色晶体形式。其IR吸收光谱如图16所示。
(合成例17)
[示例化合物10的合成]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361
在四颈烧瓶中装入5g的1-氨基芘、10g的2-溴甲苯、0.15g的乙酸钯、12.5g的叔丁醇钠,以及50mL的邻二甲苯。在室温在氩气氛下搅拌该混合物。向其滴加0.55g三叔丁基膦。在回流下持续搅拌所得物8小时。所得物用甲苯稀释,向该溶液中添加硫酸镁和活性粘土,然后在室温下搅拌该混合物、过滤、洗涤并浓缩,从而生成晶体材料。将得到的晶体材料分散在甲醇中,对得到的分散体进行过滤、洗涤和干燥,从而生成目标化合物(由以上反应式的右侧所示的结构表示的化合物)。得到的化合物的产量为6.81g,其为浅黄色晶体形式。其IR吸收光谱如图17所示。
(实施例1)
在直径30mm的铝筒上,依次施加以下配方的底涂层涂覆液、以下配方的电荷产生层涂覆液、和以下配方的电荷传输层涂覆液,并干燥,从而分别形成厚度3.5μm的底涂层、厚度0.2μm的电荷产生层、和厚度18μm的电荷传输层。
在获得的电荷传输层上,通过旋涂施加以下配方的经交联的电荷传输层涂覆液,并在135°C干燥30分钟,从而形成厚度5.0μm的经交联的电荷传输层。按照上述方式,制备了实施例1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
[底涂层涂覆液的配方]
·醇酸树脂(BECKOZOLE1307-60-EL,         6份
由DIC CORPORATION制造)
·三聚氰胺树脂(SUPERBECKAMINE            4份
G-821-60,由DIC CORPORATION制造)
·氧化钛                                 40份
·甲基乙基酮                             50份
[电荷产生层涂覆液的配方]
·聚乙烯醇缩丁醛(XYHL,                  0.5份
由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制造)
·环己酮                                 200份
·甲基乙基酮                             80份
·由以下结构式表示的双偶氮颜料           2.4份
[电荷传输层涂覆液的配方]
·双酚Z聚碳酸酯(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372
TS-2050,          10份
由TEIJIN CHEMICALS LTD.制造)
·四氢呋喃                                  100份
·1质量%硅油四氢呋喃溶液(KF50-100CS,       0.2份
由Shin-Etsu Chemical Co.,Ltd.制造)
·由以下结构式表示的低分子电荷传输材料      7份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373
[经交联的电荷传输层涂覆液的配方]
·化合物A:示例化合物No.1                10份
·化合物B:示例化合物No.6                10份
·对甲苯磺酸                             0.02份
·四氢呋喃                               100份
(实施例2)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光电导体,条件是对于化合物B用示例化合物No.9代替示例化合物No.6。
(实施例3)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光电导体,条件是对于化合物B用示例化合物No.12代替示例化合物No.6。
(实施例4)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光电导体,条件是对于化合物A用示例化合物No.2代替示例化合物No.1。
(实施例5)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光电导体,条件是对于化合物A用示例化合物No.4代替示例化合物No.1。
(实施例6)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光电导体,条件是对于化合物A用示例化合物No.2代替示例化合物No.1,以及对于化合物B用示例化合物No.7代替示例化合物No.6。
(实施例7)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光电导体,条件是对于化合物A用示例化合物No.2代替示例化合物No.1,以及对于化合物B用示例化合物No.8代替示例化合物No.6。
(实施例8)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光电导体,条件是对于化合物A用示例化合物No.2代替示例化合物No.1,以及对于化合物B用示例化合物No.11代替示例化合物No.6。
(实施例9)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光电导体,条件是对于化合物A用示例化合物No.2代替示例化合物No.1,以及对于化合物B用示例化合物No.12代替示例化合物No.6。
(实施例10)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光电导体,条件是对于化合物A用示例化合物No.2代替示例化合物No.1,以及对于化合物B用示例化合物No.14代替示例化合物No.6。
(实施例11)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光电导体,条件是对于化合物A用示例化合物No.3代替示例化合物No.1,以及对于化合物B用示例化合物No.13代替示例化合物No.6。
(实施例12)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光电导体,条件是对于化合物A用示例化合物No.5代替示例化合物No.1,以及对于化合物B用示例化合物No.10代替示例化合物No.6。
(对比例1)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光电导体,条件是对于化合物A用以下结构表示的化合物(I)代替示例化合物No.1。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391
(对比例2)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电子照相光电导体,条件是对于化合物B用以下结构表示的化合物(II)代替示例化合物No.6。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392
<经交联的电荷传输层的凝胶率的测量>
对经交联的电荷传输层的凝胶率进行测量。以与实施例1~12和对比例1~2中相同的方式将经交联的电荷传输层涂覆液直接施加至铝基底,然后热干燥从而形成膜。将形成的膜在25°C在四氢呋喃溶液中浸渍5天。由浸渍之后的经交联的电荷传输层的凝胶成分的质量保留率,通过以下示出的数学式(1)计算凝胶率。结果如表3所示。
凝胶率(%)=100×(浸渍和干燥之后的固化产物的质量/固化产物的初始质量)
                                        数学式(1)
表3
化合物A 化合物B 凝胶率(%)
实施例1 示例化合物1 示例化合物6 90
实施例2 示例化合物1 示例化合物9 88
实施例3 示例化合物1 示例化合物12 89
实施例4 示例化合物2 示例化合物6 98
实施例5 示例化合物4 示例化合物6 95
实施例6 示例化合物2 示例化合物7 98
实施例7 示例化合物2 示例化合物8 96
实施例8 示例化合物2 示例化合物11 99
实施例9 示例化合物2 示例化合物12 98
实施例10 示例化合物2 示例化合物14 99
实施例11 示例化合物3 示例化合物13 96
实施例12 示例化合物5 示例化合物10 95
对比例1 (I) 示例化合物6 0
对比例2 示例化合物1 (II) 28
<进纸测试>
接下来,使用实施例1~12和对比例1~2的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和包括二氧化硅外添加剂的调色剂(体积平均粒径为9.5μm,平均圆度为0.91)进行100000张A4尺寸纸的进纸测试。
首先,将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安装在处理盒中,并使用利用655nm半导体激光作为用于图像曝光的光源的成像设备(imagioNeo270,由RicohCompany Limited制造)的改型装置,且将曝光的光电导体的暗区域上的电势设定为900(-V)。然后总共在100000张纸上连续进行印刷,并对初始印刷的图像和印刷100000张之后得到的图像进行评价。此外,在初始印刷和在印刷100000张之后,测量明区域的电势,其中图像曝光光源的发光功率为约0.4μJ/cm2。而且,基于初始印刷时的膜厚和印刷100000张之后的膜厚之间的差值对磨损量进行评价。此外,观察印刷100000张之后的图像,并对在实地图像区域中的白色斑点的数量进行计数。结果如表4-1和4-2所示。表4-1
Figure BDA00002924863600411
表4-2
由表4-1和4-2中所示的结果,发现与通常具有高耐磨损性的有机光电导体相比,实施例1~12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具有优异的耐磨损性,并且能够输出缺陷较少的图像。尤其是,实施例1~12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不易形成白色斑点(由二氧化硅粘在光电导体上导致),并且长期使用时能够保持充分的图像稳定性。
附图标记列表
10   光电导体
11   充电部件
12   成像曝光单元
13   显影部件
14   转印辊
15   转印纸
16   转印部件
17   清洁部件
18   放电部件
10Y、10M、10C、10K   光电导体
11Y、11M、11C、11K   充电部件
12Y、12M、12C、13K   成像曝光单元(激光)
13Y、13M、13C、13K   显影部件
16Y、16M、16C、16K   转印部件
17Y、17M、17C、17K   清洁部件
19   转印传送带
20Y、20M、20C、20K   成像元件
21   进纸辊
22   配准辊
23   转印部件(二次转印部件)
24   定影部件

Claims (13)

1.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包括:
含有通过使化合物(i)与化合物(ii)交联而获得的固化产物的层,该化合物(i)含有电荷传输基团和三个或更多个羟甲基,该化合物(ii)含有电荷传输基团,且与所述含有电荷传输基团和三个或更多个羟甲基的化合物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其中含有电荷传输基团和三个或更多个羟甲基的化合物(i)是以下结构式(1)表示的N,N,N-三羟甲基三苯基胺:
Figure FDA000029248635000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其中含有电荷传输基团和三个或更多个羟甲基的化合物(i)是以下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FDA00002924863500012
其中X为-CH2-、-O-、-CH=CH-或-CH2CH2-。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其中含有电荷传输基团,且与所述含有电荷传输基团和三个或更多个羟甲基的化合物不同的化合物(ii)是以下通式(2)表示的三苯基胺:
Figure FDA00002924863500021
其中R1是氢原子或甲基;以及n为1~4,和在n为2~4的情况下,R1可相同或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其中含有电荷传输基团,且与所述含有电荷传输基团和三个或更多个羟甲基的化合物不同的化合物(ii)是以下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FDA00002924863500022
其中R2和R3可相同或不同,且各自为氢原子或甲基;以及n为1~4和在n为2~4的情况下,R2可相同或不同且R3可相同或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其中含有电荷传输基团,且与所述含有电荷传输基团和三个或更多个羟甲基的化合物不同的化合物(ii)是以下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FDA00002924863500023
其中X为-CH2-、-O-、-CH=CH-或-CH2CH2-。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其中含有所述固化产物的层是所述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最外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进一步包括:
基底;
提供在所述基底上的电荷产生层;
提供在所述电荷产生层上的电荷传输层;以及
提供在所述电荷传输层上的经交联的电荷传输层,
其中所述经交联的电荷传输层是最外层。
9.成像方法,包括:
对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表面进行充电;
使经充电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表面曝光于光以形成静电潜像;
利用调色剂显影所述静电潜像以形成可视图像;
将所述可视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以及
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定影经转印的可视图像,
其中所述电子照相光电导体是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定义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方法,其中所述曝光包括以数字方法利用光在所述电子照相光电导体上写所述静电潜像。
11.成像设备,包括:
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定义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
充电单元,其配置为对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表面进行充电;
曝光单元,其配置为使经充电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表面曝光于光以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其配置为利用调色剂对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可视图像;
转印单元,其配置为将所述可视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以及
定影单元,其配置为将经转印的所述可视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曝光单元配置为以数字方法利用光在所述电子照相光电导体上写所述静电潜像。
13.处理盒,包括:
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定义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以及
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充电单元、曝光单元、显影单元、转印单元、清洁单元、和放电单元,
其中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体中。
CN201180044659.1A 2010-09-15 2011-09-13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成像方法、成像设备、以及处理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092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06681 2010-09-15
JP2010-206681 2010-09-15
PCT/JP2011/071290 WO2012036295A1 (en) 2010-09-15 2011-09-13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09237A true CN103109237A (zh) 2013-05-15
CN103109237B CN103109237B (zh) 2015-09-02

Family

ID=45831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465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09237B (zh) 2010-09-15 2011-09-13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成像方法、成像设备、以及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871412B2 (zh)
EP (1) EP2616883B1 (zh)
JP (1) JP5862134B2 (zh)
KR (1) KR101483894B1 (zh)
CN (1) CN103109237B (zh)
BR (1) BR112013006312A2 (zh)
CA (1) CA2812064C (zh)
WO (1) WO20120362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70916B2 (ja) * 2012-03-30 2016-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KR20230000301U (ko) * 2021-08-02 2023-02-09 임명재 골프공 에이밍 라인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00447A (ja) * 1999-09-28 2001-04-13 Konica Corp 電子写真感光体と、該感光体を用いた電子写真画像形成方法、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6406825B1 (en) * 1998-09-29 2002-06-18 Konica Corporatio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CN1834795A (zh) * 2005-03-16 2006-09-20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容器、处理盒、成像设备和方法
CN101013277A (zh) * 2005-11-21 2007-08-08 株式会社理光 静电潜像承载元件和用其的成像设备、处理盒和成像方法
CN101025591A (zh) * 2006-01-24 2007-08-29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设备及成像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48637A (en) 1979-09-28 1981-05-01 Canon Inc Electrophotographic receptor
US4818650A (en) 1987-06-10 1989-04-04 Xerox Corporation Arylamine containing polyhydroxy ether resins and system utilizing arylamine containing polyhydroxyl ether resins
JP3030782B2 (ja) 1990-03-14 2000-04-10 日石三菱株式会社 ポドフィロトキシン類化合物の製造法
JPH03194392A (ja) 1989-12-21 1991-08-26 Sumitomo Metal Ind Ltd 不定形耐火物流し込み型枠施工法
JPH04262061A (ja) 1991-02-18 1992-09-17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エンジンの燃料噴射装置
JP3286711B2 (ja) 1991-03-08 2002-05-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3194392B2 (ja) 1992-01-31 2001-07-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3258397B2 (ja) 1992-10-05 2002-02-18 コニカ株式会社 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
JP3640444B2 (ja) 1995-11-06 2005-04-20 ダウ コーニング アジア株式会社 ポリシロキサン系正孔輸送材料の製造方法
JP3267519B2 (ja) 1995-11-06 2002-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262488B2 (ja) 1996-02-19 2002-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装置ユニット
JP4011791B2 (ja) 1998-06-12 2007-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2000171990A (ja) 1998-09-29 2000-06-23 Konica Corp 電子写真感光体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前記感光体を用いたプロセスカ―トリッジと画像形成装置
JP4356228B2 (ja) * 1999-10-20 2009-11-0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と、該感光体を用いた電子写真画像形成方法、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3186223A (ja) 2001-12-21 2003-07-03 Canon Inc 電子写真装置
JP4262061B2 (ja) 2002-11-18 2009-05-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2007010759A (ja) * 2005-06-28 2007-01-1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796433B2 (ja) 2006-04-27 2011-10-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潜像担持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872601B2 (ja) * 2006-10-27 2012-02-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932006B2 (en) 2007-05-31 2011-04-26 Xerox Corporation Photoconductors
JP2009098199A (ja) * 2007-10-12 2009-05-07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29739A (ja) * 2008-03-21 2009-10-0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541496B2 (ja) * 2010-02-08 2014-07-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方法、電子写真装置、電子写真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1191744A (ja) 2010-02-17 2011-09-29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6825B1 (en) * 1998-09-29 2002-06-18 Konica Corporatio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JP2001100447A (ja) * 1999-09-28 2001-04-13 Konica Corp 電子写真感光体と、該感光体を用いた電子写真画像形成方法、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834795A (zh) * 2005-03-16 2006-09-20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容器、处理盒、成像设备和方法
CN101013277A (zh) * 2005-11-21 2007-08-08 株式会社理光 静电潜像承载元件和用其的成像设备、处理盒和成像方法
CN101025591A (zh) * 2006-01-24 2007-08-29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设备及成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16883A1 (en) 2013-07-24
US20130177842A1 (en) 2013-07-11
CN103109237B (zh) 2015-09-02
JP2012083732A (ja) 2012-04-26
CA2812064C (en) 2015-04-07
CA2812064A1 (en) 2012-03-22
BR112013006312A2 (pt) 2020-10-13
EP2616883B1 (en) 2017-09-06
KR101483894B1 (ko) 2015-01-16
WO2012036295A1 (en) 2012-03-22
US8871412B2 (en) 2014-10-28
JP5862134B2 (ja) 2016-02-16
EP2616883A4 (en) 2015-12-09
KR20130052684A (ko) 2013-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30098B1 (en) Photoconduct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process, and process cartridge
EP2397907B1 (e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3913148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CN102163016B (zh) 电子照相光导体、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墨盒
CN103329047B (zh)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和利用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盒
CN103038709A (zh)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以及利用该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处理盒
JP5614650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977207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6066448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392457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成形装置、フル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3109237B (zh)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成像方法、成像设备、以及处理盒
JP5151536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成形装置、フル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737052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737051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614648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451220B2 (ja) 感光性デバイスのオーバーコート層
JP2007286306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とそ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2150401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772451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86839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051685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854195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H1115185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69258A (ja) フラン誘導体及び該誘導体化合物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001265045A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と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