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72640A - 减少升力的汽车 - Google Patents

减少升力的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72640A
CN103072640A CN2013100214701A CN201310021470A CN103072640A CN 103072640 A CN103072640 A CN 103072640A CN 2013100214701 A CN2013100214701 A CN 2013100214701A CN 201310021470 A CN201310021470 A CN 201310021470A CN 103072640 A CN103072640 A CN 1030726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omobile
disturbing
fluid
path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2147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晓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02147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72640A/zh
Publication of CN103072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26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减少升力的汽车,包括汽车壳体,在汽车壳体下部设置有延长流体通过路径的扰流装置,使流体经过的路径至少等于经过汽车上部的路径,使流体产生围绕汽车周围壳体从上向下整体的,均匀的流体压力,使得汽车四轮同时均匀的增加附地力,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可靠性大大提高,本发明不但适用汽车的生产,也很适用现有汽车的改造,本发明不同于现有汽车以重量来克服升力的结构,使汽车行驶中产生的从下向上的压力—升力,改变为从上向下的流体分布产生的压力来减少或消除升力,由此大大减少能源消耗。

Description

减少升力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尤其涉及一种减少升力的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快速行驶时,由于汽车底部和侧部流体经过路径小于对应的上部壳体表面经过路径而产生升力,给汽车行驶带来不安全因素。现在汽车为减少汽车行驶中的升力,都是以重量来克服升力,认为自重越重,汽车越平稳,但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克服升力,由此还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另外现在汽车还广泛使用尾翼来增加汽车的后部的下压力,但效果也不理想。
申请人在专利号:201010111795.5,名称为:“充气汽车”中提出:在汽车底部设凹凸波浪形,以增加流体经过的路径,使之大于汽车上部壳体表面流体经过的路径,来减少升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减少汽车升力的方法和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减少升力的汽车,包括汽车壳体,在汽车壳体下部设置有延长流体通过路径的扰流装置,使流体经过的路径至少等于经过汽车上部的路径。
其中,所述扰流装置为扰流板、扰流条、扰流块、扰流曲线、螺旋形中的一种或任意的组合。
其中,所述扰流装置分别设置在汽车壳体左右两侧的下部;或围绕汽车壳体下部四周;或汽车壳体下部向上延伸的中部。
其中,所述的扰流装置在汽车壳体下部凹入或凸出或凹凸相间设置。
其中,还包括车轮档板,该车轮档板对应设置在车轮上方且设置有所述扰流装置。
其中,所述车轮档板上设有开口与汽车壳体下部设置的扰流装置相通。
其中,所述汽车壳体下部对应设置有外侧板,所述外侧板和汽车壳体下部之间形成通道,通过外侧板上设多个开口与通道相通。
其中,所述通道与所述车轮挡板上的开口相通。
其中,所述外侧板的外表面上设有所述扰流装置。
其中,所述汽车壳体下部设有圆形、或椭圆形、或长方形的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上设有扰流装置,所述圆形或椭圆形的扰流装置为螺旋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不同于现有汽车以重量来克服升力的结构,使汽车行驶中产生的从下向上的压力—升力,改变为从上向下的流体分布产生的压力来减少或消除升力,由此大大减少能源消耗;在汽车壳体的下部,设置有沿长流体经过路径的扰流装置,使汽车的下部流体经过的路径大于对应的上部流体经过的路径,使流体经过壳体下部的速度大于对应的上部,由于流体的连续性,汽车上部产生从上向下的整体流体压力,使汽车四轮附地力增加,升力减少,汽车行驶时更加的安全,同时本发明不但适用汽车的生产,也很适用现有汽车的改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A)、图2(B)、图2(C)是本发明图1扰流板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图1车轮档板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A)、图7(B)、图7(C)是本发明图5扰流条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另一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101-中部、102-下部、103-上部、104-外侧板、105-通道、106-开口;2-扰流板、201-车轮档板、202-扰流条、203-脚踏板、204-扰流块、205-扰流曲线、206-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减少升力的汽车,包括壳体1,在汽车壳体左右两侧面的下部102,左右对称的设置有突出壳体表面或内凹于表面的扰流装置,扰流装置为多个弧形的扰流板2排列形成,使流体经过下部102的路径不小于对应经过上部103的路径。
当汽车快速行驶时,汽车壳体左右两侧下部102均布有弧形的凹入或凸出壳体表面的扰流板2,使流体经过下部102的路径不少于经过对应上部103的路径;路径长,流速快,气压低,汽车上部103慢于下部102流速的气体,在汽车上部103到下部102之间,形成压力差转移区,产生从上向下的压力,由于流体经过汽车四周而同时到达后部的连续性,使经过汽车四周的流体形成整体,流体整体从车上部103向下部102,产生从上向下的压力差转移区,形成上部103低流速高压力向下部102高流速低压力的流体转移压力差,上部103的高压力的流体如一只无形大手,稳稳的压在上部壳体上,从上向下对汽车壳体左右两侧下部102施加流体压力,上下部之间流体相差的路径越大,产生的从上向下的压力越大,汽车附地力越大,行驶越平稳,越安全,升力阻力减少的越多。从而通过汽车下部左右两侧设置扰流板2,使汽车升力阻力减少。
进一步通过在汽车壳体的下部102,围绕在汽车四周,设置扰流板2,使汽车壳体下部102围绕汽车一周流体经过的路径。在汽车行驶的长度方向的路径大于对应上部103的路径,由于流体的连续性,汽车上部103向下部102围绕在汽车四周,使流体产生围绕汽车四周从上向下的整体均匀的压力,汽车四周均匀的压力使四轮也均匀增加附地力,行驶的升力阻力更多的减少,同时安全性增加。
进一步的,在车轮上方设有车轮档板201,车轮档板201流体经过面设有扰流装置,扰流装置为多个均布的凹或凸的弧形扰流板2、或扰流块204、或扰流曲线205或扰流条202,使流体经过车轮档板时的路径增加,可更多的减少流体阻力。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在前轮车轮档板201的后部对应车轮向外一侧,设有通口206,使车轮转动时产生的流体从通口206经过扰流板2的流速更快。
进一步的,通口206可设在前轮的车轮档板201的前部,同理,也可设在后轮车轮档板的前部和后部。
进一步的,如图2(B)所示:与以上不同是,在汽车壳体的下部102的前后轮之间左右侧对称设外侧板104,外侧板的内表面或下部102设有扰流板2,外侧板上有多个条形或椭圆形或圆形等形状的开口106,开口106与外侧板104和下部壳体1之间形成的通道105相通。
汽车行驶时,前轮档板的通口206把车轮转动产生的快速流体抛进通道105内,由于外侧板内表面,或下部壳体上,或者其中之一设有多个弧形扰流面,使通道105内路径大于通道外,所以通道内流速很快,快于通道外的流速,又通过多个开口106把外界空气吸入通道内,使之外侧板104的外部表面流速加快,快于对应上部103的流速,通道内的流体然后从后轮的车档板的通口206处,把流体排出,经后车轮转动把流体带走。
进一步的,上述的外侧板104围绕汽车四周一圈的下部设置,使下部102围绕汽车四周的流速快于对应的上部103的流速,来产生更大压力差以及更多的减少升力。
进一步的,如图2(C)所示:与以上不同是,上述的通道105内为平面,外侧板104的内表面为平面,外表面设多个弧形的扰流板2.
汽车行驶时,流体从下部102外侧板104上均布的多个开口106进入通道105内,由于通道内为平面,流速慢于通道外的外侧板的外表面上扰流面,所以通道105内流速慢气压高的流体,必然通过多个开口106向外表面的扰流面流速快气压低的流体转移压力差,使围绕汽车下部102四周形成一圈压力差转移区,把通道内的流体压力向外部转移,从而使通道内和壳体上的流体阻力减少,同时又在下部102和上部103之间形成更大压力差,来减少更多的升力。
进一步的在汽车中部101壳体上也设有扰流面,使流体经过时,中部、下部形成更大面积的流体经过的路径都大于对应上部流体经过的路径,从而减少更多升力。
传统理论认为:汽车产生升力的原因是车底部流速慢于上部而产生升力。
发明人经长期观察研究发现,还有另一更重要原因是:流体经过汽车壳体上部的路径,大于对应经过下部壳体的路径。
本发明在汽车下部设扰流装置,使之流体经过的路径不小于上部路径,使升力阻力大大减少。
汽车快速行驶时,流体紧紧围绕汽车周围,经过的路径不同而同时到达后部的连续性,使围绕汽车周围的流体因连续性而成为整体,本发明在汽车下部壳体上设置扰流装置使其流体经过路径大于车上部路径,所以汽车壳体四周下部其流速快于车上部流速,上部与下部之间产生压力差,车上部低流速高压力的流体必然向下部高流速低压力转移压力差,改变了现有汽车外壳上部路径大于下部而产生流体由下向上运动形成的压力,即升力;为汽车壳体周围流体产生从上向下运动形成的压力,因为流体整体形成的连续性,使围绕汽车四周经过的流体成为一整体,所以流体压力形成汽车上部流体如一只无形的大手,从上向下形成整体的流体压力,稳稳的压在整个汽车上部壳体和下部102四周,使升力减少。
如在汽车壳体下部左右两侧设扰流装置,就使汽车两侧的升力减少,如在汽车四周设扰流装置,就均匀的使汽车四周升力减少。升力产生的原因不单是汽车底部流速慢于上部流速,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汽车壳体下部周围流速慢于上部流速,本发明为减少或消除升力找到一条新的方法和装置。
广泛使用的汽车尾翼只能在后部产生下压力,从而使汽车后轮附地力增加,而本发明在汽车下部周围设扰流装置,由于流体整体连续性,产生整体均匀的从上向下的流体压力,使四轮的附地力同时均匀的增加,使汽车行驶时更加的安全、平稳,同时本发明不但适用汽车的生产,也很适用现有汽车的改造。
现在汽车减少升力的公知技术,不论尾翼或其它结构,都只能在汽车后部产生向下压力,也只能使后轮附地力增加,然后通过车自重使汽车附地力增加。
本发明同时使汽车四轮受到四周流体整体的下压力,从而使四轮都均匀的产生附地力,显而易见四轮同时产生均匀的附地力比仅后轮产生附地力更安全、平稳,同时更节能;同时用流体产生从上向下的压力来减少升力,也比传统汽车用自身增加重量来减少升力更好,因为一分重量必然耗费一分能耗,所以本发明比传统汽车更节能,同时也更安全。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由于公共汽车的壳体1上部103流体经过的路径略大于下部102,在公共汽车左右两侧壳体下部102对称设扰流板2,流体经过汽车左右两侧下部的路径大于所对应的上部路径,所以很容易使公共汽车下部路径大于,甚至整体远大于上部流体经过的路径,使升力大大减少。同理对各种面包车、越野车、吉普车、货车等,在汽车下部两侧设置扰流板2都很容易减少升力。
进一步的,在公共汽车下部102壳体表面设多个凸出的菱形、橄榄形、三角形(近似)、圆形、多边形的扰流块204,如多个橄榄形的扰流块204均匀排列,或橄榄形与菱形均匀排列,或多种形状的扰流块均匀排列。扰流块中间有一点弧形高度,四周较低,从中间向四周为弧形平滑下延的扰流块204,流体由此经过可以更好的减少流体阻力,同时流体经过每个扰流块,以及多个扰流块排列后形成的通道,使流体路径增加更多,当流体经过下部扰流块204后,使下部102流体经过路径增加,流速提高,在汽车上下部之间形成更大压力差。
进一步的,在下部还可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的扰流曲线205,扰流曲线并不宽(参阅图7(A)、图7(B)、图7(C)),流体在宽度方向经过弧面,和长度方向经过弧形曲线,使扰流曲线流体经过的流速加快,扰流曲线可在横向设置,也可为纵向设置,当流体经过凸出汽车壳体的扰流曲线205,使流体经过的路径增加,流速提高,在汽车上下部之间形成更大压力差,使升力进一步减少。扰流曲线205和扰流块204还可合理搭配使用,即美观大方,又延长其流体经过的路径。还可在下部壳体中间为内凹平面,四周壳体与汽车外表面相平,在下部壳体内凹平面位置设扰流曲线。
进一步的,在汽车中下部101、102围绕一周的周围,或左右两侧设多个扰流板2和扰流曲线205,和多种形状的扰流块204,按纵或横方向合理搭配后均匀排列,使上部103与中下部101、102之间因路径不同,流速不同,从而产生从上向下的压力差来减少升力。
实施例三
如图5-8所示:与以上不同是在汽车的壳体1的左右两侧的下部表面,或凹入、或凸出壳体表面设多个从车头向车尾按斜角线均匀排列的扰流条202,扰流条为弧面,如图7(A)、图7(B)、图7(C)三种不同的弧面,A为左右两侧为凹形,中间为弧形相交;B为弧形面;C为上大下小的弧面,在长度方向上宽下窄为弧形,也可上下同宽度,或中间大两头小为弧形或直形,不同弧面和弧形的扰流条,来更多的延长流体路径。汽车快速行驶时,使流体经多个延长流体经过路径的弧形扰流条202,更好把上方的流体向下部102引导,使流体经过的路径延长,使升力减少;还可在汽车中下部设置较长的扰流条、或扰流板,扰流曲线、扰流块、合理搭配设置。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壳体侧面下部设有脚踏板203,所述扰流装置安装在该脚踏板上,或脚踏板向上的正面和/或向下的反面上安装所述扰流装置,该扰流装置为由多个弧面形扰流板2组成。
进一步的,如图6左侧下部脚踏板203所示:脚踏板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沿长度方向,为凹入或凸出壳体表面的螺旋形,使螺旋形使流体经过的路径大大延长,流速大大加快产生更大压力差。
或脚踏板203(如图6的右侧)横截面为长方形,上下表面和右侧面,至少其中一面设多个弧面,形成扰流的脚踏板203,使流体经过的路径延长,长于所对应的上部103优选,脚踏板203的下表面的弧面大于上表面,使经过脚踏板的流体产生从上向下的压力。
进一步的,在壳体1的左右两侧的下部102或汽车四周设有扰流板2,在中部101设多条扰流条202和扰流曲线205相互搭配来减少升力。扰流板2和扰流条202和扰流曲线205为多段,也可相连;或把扰流板2和扰流曲线205缩短,在横向的方向设置,不论在纵向或横向设置的扰流装置流体经过的路径,至少等于所对应的上部路径。
如图8所示:与以上不同是:中部101由中间略大两头小的扰流条202,在汽车长度方向依照上部103形状凹或凸设置,流体由此经过的路径大约同上部路径相同,或多条上述的扰流条从上向下均匀排列设置到下部102,形成扰流面。扰流条可为前边宽后边窄,也可为扰流曲线205,或多个扰流块排列形成,或在中部101上下弧形相交的位置内,为整体凸出壳体或凹入壳体表面设置。
中部101和下部102的高度都缩小,所谓的中部101和下部102是相对汽车的位置扩大或缩小。
扰流板2设在对应汽车前后部的下部102的壳体部位中,又分为上下部,上下部分别为凹形或凸形,前后两轮之间为凹凸相间形扰流板,中部101设凸出壳体表面的多个扰流条,扰流块204排列,使流体经过的路径不小于上部的路径,但要小于经过下部的路径,才能产生由上向下的压力差。
进一步的,,汽车的壳体左右两侧、或围绕汽车四周,在中下部101、102设多个扰流块204,或扰流板2,或扰流曲线205,或扰流条202,在纵或横方向,分别一个或多个搭配排列,使流体经过的路径增加,至少等于所对应的上部路径,从而升力更多的减少。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扰流块204的形状为菱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或圆形、或橄榄形、或三角形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减少升力的汽车,包括汽车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汽车壳体下部设置有延长流体通过路径的扰流装置,使流体经过的路径至少等于经过汽车上部的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升力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装置为扰流板、扰流条、扰流块、扰流曲线、螺旋形中的一种或任意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少升力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装置分别设置在汽车壳体左右两侧的下部;或围绕汽车壳体下部四周;或汽车壳体下部向上延伸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升力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扰流装置在汽车壳体下部凹入或凸出或凹凸相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升力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轮档板,该车轮档板对应设置在车轮上方且设置有所述扰流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少升力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档板上设有通口与汽车壳体下部设置的扰流装置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少升力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壳体下部对应设置有外侧板,所述外侧板和汽车壳体下部之间形成通道,通过外侧板上设多个开口与通道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少升力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与所述车轮挡板上的通口相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少升力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板的外表面和/或内表面上设有所述扰流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升力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壳体下部设有圆形、或椭圆形、或长方形的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上设有扰流装置,所述圆形或椭圆形的扰流装置为螺旋形。
CN2013100214701A 2013-01-21 2013-01-21 减少升力的汽车 Pending CN1030726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214701A CN103072640A (zh) 2013-01-21 2013-01-21 减少升力的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214701A CN103072640A (zh) 2013-01-21 2013-01-21 减少升力的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2640A true CN103072640A (zh) 2013-05-01

Family

ID=48149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214701A Pending CN103072640A (zh) 2013-01-21 2013-01-21 减少升力的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72640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2671A (zh) * 2013-12-16 2014-03-05 朱晓义 无升力节能汽车
CN104129443A (zh) * 2014-07-29 2014-11-05 朱晓义 节能汽车
CN105905174A (zh) * 2016-05-10 2016-08-31 朱晓义 大推动力汽车
CN106671967A (zh) * 2015-11-06 2017-05-17 朱晓义 一种悬浮行驶的汽车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69551A (en) * 1983-06-10 1986-02-11 Dr. Ing. H.C.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Panel member for an underside of an automotive vehicle, especially a passenger car
FR2863244A1 (fr) * 2003-12-09 2005-06-10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aerodynamiqu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CN101003288A (zh) * 2006-01-16 2007-07-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用空气动力装置
CN101415600A (zh) * 2006-03-22 2009-04-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
CN201291924Y (zh) * 2008-10-31 2009-08-19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导流板装置
CN101758865A (zh) * 2010-02-08 2010-06-30 朱晓义 充气汽车
CN101801768A (zh) * 2007-09-11 2010-08-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
CN101801770A (zh) * 2007-09-19 2010-08-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
CN101801769A (zh) * 2007-09-11 2010-08-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
CN101905714A (zh) * 2009-06-02 2010-12-08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 可升降汽车底盘
CN102336226A (zh) * 2010-07-16 2012-02-01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空气引导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69551A (en) * 1983-06-10 1986-02-11 Dr. Ing. H.C.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Panel member for an underside of an automotive vehicle, especially a passenger car
FR2863244A1 (fr) * 2003-12-09 2005-06-10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aerodynamiqu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CN101003288A (zh) * 2006-01-16 2007-07-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用空气动力装置
CN101415600A (zh) * 2006-03-22 2009-04-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
CN101801768A (zh) * 2007-09-11 2010-08-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
CN101801769A (zh) * 2007-09-11 2010-08-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
CN101801770A (zh) * 2007-09-19 2010-08-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
CN201291924Y (zh) * 2008-10-31 2009-08-19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导流板装置
CN101905714A (zh) * 2009-06-02 2010-12-08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 可升降汽车底盘
CN101758865A (zh) * 2010-02-08 2010-06-30 朱晓义 充气汽车
CN102336226A (zh) * 2010-07-16 2012-02-01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空气引导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2671A (zh) * 2013-12-16 2014-03-05 朱晓义 无升力节能汽车
CN103612671B (zh) * 2013-12-16 2016-08-24 朱晓义 无升力节能汽车
CN104129443A (zh) * 2014-07-29 2014-11-05 朱晓义 节能汽车
CN106671967A (zh) * 2015-11-06 2017-05-17 朱晓义 一种悬浮行驶的汽车
CN105905174A (zh) * 2016-05-10 2016-08-31 朱晓义 大推动力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23205B (zh) 节能汽车
CN103612671B (zh) 无升力节能汽车
CN103072640A (zh) 减少升力的汽车
CN103072641A (zh) 扰流设备及无升力汽车
CN209159815U (zh) 一种消除视野盲区的汽车a柱及汽车
CN105460087A (zh) 一种一体化附加侧翼的方程式赛车扩散器
CN204309916U (zh) 一种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的通用尾翼
CN203047086U (zh) 一种汽车车顶横杆
CN205097921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电池包安装点结构
CN202896874U (zh) 轻量化、高强度、中空螺旋桨
CN207191017U (zh) 车辆防托底装置和车辆
CN204020925U (zh) 一种羽绒周转手推车
CN106672092A (zh) 一种在行驶中减轻自重的节能汽车
CN208530211U (zh) 汽车后扭力梁横梁
CN106379345A (zh) 高速列车及其减阻方法
CN203844847U (zh) 汽车挡泥板
CN203110797U (zh) 一种安全轮毂
CN215706722U (zh) 一种货车的导流货箱
CN207120634U (zh) 汽车车门横梁结构
CN107364500A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尾翼
CN205044444U (zh) 一种带v字形花纹块的全地形车辆轮胎
CN202944146U (zh) 具旋转吸气的轮框结构
CN208324755U (zh) 一种电动车的空心轮毂结构
CN209510442U (zh) 一种经济实用的大款双体冷却液壶结构
CN203158078U (zh) 重型汽车前轴工字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