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12671A - 无升力节能汽车 - Google Patents

无升力节能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12671A
CN103612671A CN201310690179.3A CN201310690179A CN103612671A CN 103612671 A CN103612671 A CN 103612671A CN 201310690179 A CN201310690179 A CN 201310690179A CN 103612671 A CN103612671 A CN 1036126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iler
flow
car
automobile
ze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9017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12671B (zh
Inventor
朱晓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69017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126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12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126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126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126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升力节能汽车,包括汽车主体,汽车主体的底部横向设有多个扰流板,扰流板为弧形或直线形构成的凹入或/和凸出汽车底部表面的形状来沿长流体通过的路径,扰流板的前后面为封闭空间,扰流板具有中空的结构,扰流板外表面开有压力口以连通扰流板内外的空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延长流体经过汽车底部的路径来彻底消除升力的同时,使汽车前后轮均匀产生附地使汽车更平稳更安全,同时从汽车底部经过的流体的流速更快、密度更大,从而有利于汽车行驶。

Description

无升力节能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升力节能汽车。
背景技术
自从汽车出现后的一百多年来,无一例外都是以重量来克服行驶中的升力,汽车越来越重,能耗越来越高,排碳及pm2.5污染严重。本人已获授权的专利号201010111795的发明专利《充气汽车》提出流体从汽车顶部经过的路径小于其从汽车底部经过的路径,所以设计了一种能够用压力差来减少升力的装置。如今,发明人经多年的试验和研究,进一步提出另一种更简单方便的方法来彻底消除升力,设计出一种更节能的汽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升力节能汽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升力节能汽车,包括汽车主体,所述汽车主体的底部横向设有多个扰流板,所述扰流板为弧形或直线形构成的凹入或/和凸出汽车主体的底部的表面的形状来沿长流体通过的路径,扰流板的前后面为封闭空间,扰流板具有中空的结构,扰流板外表面开有压力口以连通扰流板内外的空间。
其中,所述扰流板为弧形、三角形、梯形、多边形的一种或多种构成。
其中,还包括扰流面,所述扰流板由扰流面构成,所述扰流面上设有多个扰流体,所述扰流体为弧形或直线形构成凹入或凸出扰流面表面来延长流体经过的路径。
其中,所述扰流面上的多个扰流体由弧形或直线型凹入或凸出表面在纵横方向上形成的对称或不对称的波浪形水波面。
其中,所述汽车主体的底部与所述扰流面之间设有封闭的流体通道,在扰流面外表面上设有多个压力口与封闭的流体通道相通,扰流面外表面还设有多个所述扰流体,扰流体在纵横方向上对称或/和不对称地排列。
其中,所述扰流板与所述汽车主体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为附加流体通道,所述附加流体通道通过多个压力口与车底部与路面之间形成的流体通道相通。
其中,所述扰流板与所述车体底部之间通过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可改变扰流板与车体底部的间隙大小,从而改变车底部与路面之间的距离。
其中,所述扰流板设有多个,各扰流板之间设有连接件相互连接,扰流板在车底部的局部或整体设置,扰流板上设有多个连接孔与汽车主体的底部相通。
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升力节能汽车,包括汽车主体,所述汽车主体周围设有多个扰流板,所述扰流板设有或不设有扰流面,其中车底部扰流板使流体经过路径大于车周围。
其中,所述汽车主体周围设有上一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附属特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延长流体经过汽车底部的路径来彻底消除升力,具体地:1、经过传统汽车上部的流体的流速快于底部,必然产生升力,所以用重量来克服升力会造成汽车燃料的大量浪费,本发明的汽车的底部通过的流体的流速大于上部,通过压力差彻底消除升力,因汽车制造不考虑升力因素,所以重量可以大大减少,从而能耗减少;2、传统汽车因为升力使车轮与地面间的附地力减小,每转一圈中有一部分形成空转从而浪费能源,本发明压力差使车轮与地面附地力大大提高,车轮每转一圈没有空转,所以车轮转一圈就行走一圈路径,使汽车更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无升力的节能汽车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无升力的节能汽车的不同扰流体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无升力的节能汽车的一种扰流板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无升力的节能汽车的一种扰流板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无升力的节能汽车的一种扰流板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A向的剖面视图;
图7是一种扰流板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无升力的节能汽车的一种扰流板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无升力的节能汽车的一种扰流板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无升力的节能汽车的一种扰流板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无升力的节能汽车的一种扰流条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汽车;2、扰流板;201、椭圆形扰流体;202、圆形扰流体;203、三角形扰流体;204、长条形扰流体;205、菱形扰流体;206、多边形扰流体;207、橄榄形扰流体;208、圆孔;209、连接件;210、连接孔;211、扰流板外表面;212、扰流板内表面;213、压力口;214、扰流板内空间;215、上压力口;3、底部;301、控制装置;4、流体通道;401、附加流体通道;402、封闭的流体通道;5、路面;6、车体前端导入口;601、导入口;602、两侧导入口;7、后部导出口;701、底部导出口;8、扰流面;9、扰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汽车1,汽车1的底部3设有直线形或弧线形构成凹入或/和凸出底部的扰流板2,例如扰流板2可以为三角形,也可为如图3所示为梯形,或如图5所示的弧形,扰流板2前后两侧面为封闭结构,使汽车行驶时避免流体从前后两侧面进入车底部与扰流板之间产生不必要阻力,同时,扰流板2具有中空的结构,扰流板外表面开有压力口以连通扰流板内外的空间。具体地,该扰流板2由扰流面8构成,扰流面8上分别设有一种或综合多种如图2所示的椭圆形扰流体201、圆形扰流体202、三角形扰流体203、长条形扰流体204、菱形扰流体205、多边形扰流体206或橄榄形扰流体207、以及其它用直线或弧线构成凹凸的几何形状的扰流体,设置扰流体的目的是构成凹凸状的扰流面8使流体经过的路径延长,然后再用扰流面8构成的不同几何形状的凹凸的扰流板2,使流体经过底部3的路径又更多的延长。
如图4所示,扰流板2为水波面,其特点是扰流板2纵横方向都不对称,具体的可用弧形和/或直线形共同构成凹凸不对称的波浪,在纵横方向不对称可模拟水波面风吹浪涌的最佳扰流状态,使流体顺畅通过而减少阻力,所以扰流面8或/和扰流板2在纵横方向不对称。
当汽车行驶时,流体从汽车前端的底部3与路面5之间形成的导入口601进入车底,扰流板2和路面5构成了流体通道4。当流体经过扰流面8组成的扰流板2时,经过的路径会延长,大于车上部的流体经过的路径,同时车体前端导入口6把迎风面大量的流体导入车内为发动机散热,再从底部导出口701把流体导向流体通道4,底部3的两侧导入口602使更大面积的流体又被流体通道4内高速运动的流体吸入,此时,从车体前端导入口6、导入口601和两侧导入口602进入流体通道4内的大量流体,又随扰流面8形成的扰流板2比车体上部的流体经过更长的路径,再从后部导出口7排出大量流速快的流体,因流体连续性与周围流体同时到达车后部交汇时,流速快于周围等同汽车速度的车上部流体,汽车上部流速慢气压高的流体,向下部流速快气压低转移压力差,使升力彻底消除。
更为重要的是升力为消除后,汽车车轮与地面之间附地力大大增加,车轮转一圈就行驶一圈路径,不论高速或慢速车轮都转一圈行走一圈的路径。而传统汽车快速时产生升力,使汽车车轮与地面之间附地力减少,车轮转一圈中就有部分空转,行走不了一圈应有的路径;所以本发明比传统汽车更节省能源。
另外,传统汽车普遍使用的尾翼设在车后部,产生的下压力来减少升力,因为尾翼设在车后部,产生的下压力作用在后轮上,使前后轮受力不均,四轮附地力也不平稳,而产生不必要的阻力。而本发明底部流速大致同速,所以四轮附地力也大致相同,使汽车行驶更平稳更安全,同时也节约能源,所以本发明比尾翼更节能能源也更安全。
显而易见,扰流面8构成的扰流板2很容易延长流体通道4内流体的通过路径,速度比车周围流速更快的流体从后部导出口7高速排出,至少改变或部分改变汽车后部负压区的流体分布状态,更有利汽车行驶。
对于普通小汽车因底部与路面之间距离不大,通常为16公分左右的高度,本人经多年实验和研究,在汽车底部设扰流面增加流体的部分通过路径,扰流板又增加更多路径(车底与路面保持12公分左右的高度汽车能正常行驶),使车底部的流体路径比上部更长,除彻底消除升力,还有利于汽车行驶。
进一步地,越野车、面包车、公共汽车、小货车等的车底与路面之间的距离较大,在保证汽车正常行驶的条件下,扰流板2的高度或弧度可相对增大,又可更多的增加底部流体经过路径,消除升力,有利于汽车行驶。
进一步地,货车、大货车、货柜车等底部与路面之间的距离更大,同理,在保证汽车正常行驶前提下,车底部扰流板高度或弧度可进一步增加,延长更多流体经过车底部的路径,消除升力,保证安全外,有利于汽车行驶。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扰流面8表面均布凸出一定高度的半圆型扰流体、使流体经过路径增加,用扰流面8做成图3所示的多个梯形组成的扰流板2,设在车底部使流体经过路径更多延长。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扰流面8表面均布凸出一定高度的椭圆形扰流体201、圆形扰流体202、三角形扰流体203、长条形扰流体204、菱形扰流体205、多边形扰流体206或橄榄形扰流体207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而形成如图4所示的在车底部设置的扰流板2。例如,扰流面8在纵向大小不同凸出的为椭圆形扰流体201,横向为大小不同的菱形扰流体205构成的波浪形扰流面,同时扰流板2在纵横方向由多个大小弧线结构或/和直线结构共同形成凹凸波浪形不对称或对称、从而模拟风起浪涌的水面来更多延长车底部流体经过路径的结构。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扰流面8为平面构成扰流板2,在纵横方向分别由弧线或直线构成各种凹凸的大小不同的对称或非对称的扰流板2来延长流体经过的路径。
如图5所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扰流板2由多段均布的弧形构成,设置在离汽车的底部3具有一定距离处,在扰流板2的表面上没有均布的圆孔208,扰流板2和底部3之间形成的附加流体通道401,流体通道4和附加流体通道401彼此通过圆孔208相通。为安装方便扰流板2的长度分为前、中、后三部分设置在车底部,可根据实际情况,只在前、中、后其中之一设置,也可以整体设置。底部3与扰流板2之间设有控制装置301,控制装置301可通过液压、气动或其他本领域常见的机械控制技术来根据路面不同状况上下调节扰流板2与路面之间的距离,这样在不同路面都能减少升力,有利于汽车行驶。
如图6所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扰流板2与车底部相连接、扰流板的截面呈中间向上凸起为弧形、两边为平面的形状,或两边为向上斜面,与汽车左右两侧底部壳体连接,使汽车行驶时,汽车底部中间比两边有更多快速流体经过,从而从后部导出口7喷出的流体在中间更集中,更利于汽车行驶。
如图7所示,另一实施方式中,扰流板2为多个三角形,在各扰流板2之间设有连接件209(本领域常见技术)方便各扰流板之间相互连接,在各扰流板2上设有多个连接件209相互连接后,再通过连接孔210与车底部连接,各扰流板2的分别固定能够使本技术方便改进现有汽车。
上述多个扰流板在底部3整体或局部设置的实施方式使得对于现有汽车的改造非常方便,当然整体设置更容易彻底消除汽车行驶中的升力,同时更利于汽车行驶。针对具体情况,局部设置扰流板对车上下部流体经过路径相差不大的车能立竿见影的达到减少或消除升力的目的,也更有利于汽车行驶。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对底部3与路面之间距离非常小的跑车或赛车,扰流板2凹或凸出的高度或弧度小一些,只要流体经过底部的路径大于上部就能消除升力,利于汽车行驶。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对于底部3与路面之间距离较小的车型,在底部3设置扰流面8,扰流面8上均布的椭圆形扰流体201、圆形扰流体202、三角形扰流体203、长条形扰流体204、菱形扰流体205、多边形扰流体206或橄榄形扰流体207中的一种或多种凹或凸出的部分可更高一些,来更多延长流体从底部经过路径。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对于底部3与路面之间距离较小的车型,还可以将多个扰流条9设置在汽车底部,(图11为三角形的扰流条9的截面,也可为其它形状),在流体经过汽车底部横向均布多个多边形、或半圆形、长条形的扰流条9来延长流体经过的路径。
如图8所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在底部3与多个扰流板2之间为附加流体通道401,设有多个截面由直线或弧线构成凹凸的扰流板2,如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梯形或弧形等,流体经过扰流板外表面211的路径大于扰流板内表面212,各扰流板2之间设有压力口213使流体通道4与附加流体通道401相通。
当汽车行驶时,大量流体进入流体通道4内,产生对汽车的底部3的阻力,由于流体在各扰流板外表面211通过的路径大于扰流板内表面212,所以附加流体通道401内流体的流速小于扰流板外表面211,于是附加流体通道401内低流速流体与各扰流板外表面211上的高流速之间产生压力差,通过压力口213把附加流体通道401内流体的高压力向转移,扰流板内外表面之间产生了向下的压力差,使流体与车底部的压力减少,摩擦力减少,从而流速阻力减少;同时由于阻力减少使流体通道内的流速加快,更容易彻底消除了升力,利于汽车行驶。
如图9所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扰流板2为中空结构,扰流板2可为弧形或三角形等结构,扰流板外表面211上设有多个上压力口215,多个扰流板2覆盖底部3,扰流板之间为压力口213,当流体经过多个扰流板2时,由于中空的扰流板内空间214流体流速不畅,使其流速慢于扰流板外表面211的流体,内外之间流速不同而产生压力差,从而通过多个上压力口215,把扰流板2内的高压力向外表面方向转移压力差,使扰流板外表面211上的流体阻力减少,同时附加流体通道401内高压力通过压力口213向外转移压力差,从而使车底部与流体产生压力减少,摩擦力减少,从而加快车底的流速。同理图1-8的扰流面8,扰流板2也可为中空结构,通过上压力口215把压力向外转移。
如图10所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在车体的底部3与扰流面8之间为封闭的流体通道402,扰流面8外表面上设有多个压力口213与封闭的流体通道402相通,在扰流面8上的外表面设有多个椭圆形扰流体201,在纵横方向均匀排列或不均匀排列、或大小不同,椭圆形扰流体201体积增大凹凸出一定高度,在椭圆形扰流体201周围设有压力口213。当汽车行驶时,流体从流体通道4经过扰流面8的外表面上纵横方向均布的或不均布的具有一定高度的椭圆形扰流体201时,流体由此经过的路径延长,使扰流面8的外表面对应封闭的流体通道402内流体流动不畅,同时外表面因流体经过路径增长,流速变快,扰流面内外之间因流速不同而产生由内而外的压力差转移区,从均布的多个压力口213把封闭的流体通道402内的压力向外转移,围绕扰流面外表面一定距离形成压力差转移层使流体与扰流面8外表面之间产生摩擦力减少,从而使车底部流速加快。同理扰流面8上还可设有圆形扰流体202、三角形扰流体203、长条形扰流体204、菱形扰流体205、多边形扰流体206或橄榄形扰流体207中的一种或多种。还可设有多个图5中的控制装置301连接车体的底部3与扰流面8、使扰流面根据需要调节与路面之间距离,更好消除升力。
进一步地,当扰流面8的外表面为平面时,扰流面外表面的流速也比封闭的流体通道402内的流速更快,由此产生压力差转移区来减少流体阻力。
同理,上述设在底部3的扰流面8以及扰流板2的结构分别或整体设在汽车前部、上部、两侧部、后部,和底部。优选地,扰流板、扰流面至少其一为弧形凹入或凸出表面来加快流体经过时的流速,使流体阻力减少;还可如图5、8、9、10在汽车周围设扰流面8或扰流板2与汽车壳体之间形成间隙为附加流体通道401或封闭的流体通道402,通过压力口213或上压力口215与外界相通,因扰流面或/和扰流板内外表面的流速不同而产生围绕汽车四周的压力差转移区,使汽车行驶时的流体阻力大大减少;其中车底部的流体在扰流面8和/或扰流板2上的弧形凹入或凸出表面的作用下经过的路径大于周围流体经过的路径。
由于本发明使汽车彻底消除升力,汽车自身重量因考虑升力因素而大大减少,由此产生一种更安全的无升力又节能的汽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无升力节能汽车,包括汽车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主体的底部横向设有多个扰流板,所述扰流板为弧形或直线形构成的凹入或/和凸出汽车主体的底部的表面的形状来沿长流体通过的路径,扰流板的前后面为封闭空间,扰流板具有中空的结构,扰流板外表面开有压力口以连通扰流板内外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升力节能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为弧形、三角形、梯形、多边形的一种或多种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升力节能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扰流面,所述扰流板由扰流面构成,所述扰流面上设有多个扰流体,所述扰流体为弧形或直线形构成凹入或凸出扰流面表面来延长流体经过的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升力节能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面上的多个扰流体由弧形或直线型凹入或凸出表面在纵横方向上形成的对称或不对称的波浪形水波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升力节能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主体的底部与所述扰流面之间设有封闭的流体通道,在扰流面外表面上设有多个压力口与封闭的流体通道相通,扰流面外表面还设有多个所述扰流体,扰流体在纵横方向上对称或/和不对称地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升力节能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与所述汽车主体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为附加流体通道,所述附加流体通道通过多个压力口与车底部与路面之间形成的流体通道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升力节能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与所述车体底部之间通过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可改变扰流板与车体底部的间隙大小,从而改变车底部与路面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升力节能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设有多个,各扰流板之间设有连接件相互连接,扰流板在车底部的局部或整体设置,扰流板上设有多个连接孔与汽车主体的底部相通。
9.一种无升力节能汽车,包括汽车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主体周围设有多个扰流板,所述扰流板设有或不设有扰流面,其中车底部扰流板使流体经过路径大于车周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升力节能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主体周围设有权利要求2、3、4、5、6、8任意一项中所述的附属特征。
CN201310690179.3A 2013-12-16 2013-12-16 无升力节能汽车 Active CN1036126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90179.3A CN103612671B (zh) 2013-12-16 2013-12-16 无升力节能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90179.3A CN103612671B (zh) 2013-12-16 2013-12-16 无升力节能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12671A true CN103612671A (zh) 2014-03-05
CN103612671B CN103612671B (zh) 2016-08-24

Family

ID=50163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90179.3A Active CN103612671B (zh) 2013-12-16 2013-12-16 无升力节能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12671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9443A (zh) * 2014-07-29 2014-11-05 朱晓义 节能汽车
CN104443080A (zh) * 2014-11-17 2015-03-25 朱晓义 一种节能汽车
CN105416308A (zh) * 2015-12-10 2016-03-23 上海洲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加高速列车黏着力的装置
CN105905174A (zh) * 2016-05-10 2016-08-31 朱晓义 大推动力汽车
WO2017075861A1 (zh) * 2015-11-06 2017-05-11 朱晓义 悬浮汽车
CN106672089A (zh) * 2015-11-06 2017-05-17 朱晓义 一种悬浮火车
CN106671967A (zh) * 2015-11-06 2017-05-17 朱晓义 一种悬浮行驶的汽车
CN107303917A (zh) * 2016-04-21 2017-10-3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双列板组件
CN111186453A (zh) * 2020-01-19 2020-05-22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列车车下设备导流装置及轨道列车
CN113479150A (zh) * 2021-08-06 2021-10-08 马淑艳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涉水保护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51062A2 (de) * 2001-04-20 2002-10-23 Illbruck GmbH Unterbodenverkleidung
CN101108603A (zh) * 2006-07-18 2008-01-23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底部覆盖件
CN101920726A (zh) * 2010-08-30 2010-12-22 朱晓义 汽车或火车
CN101962043A (zh) * 2009-07-21 2011-02-02 朱晓义 汽车
CN103072640A (zh) * 2013-01-21 2013-05-01 朱晓义 减少升力的汽车
CN103072641A (zh) * 2013-01-21 2013-05-01 朱晓义 扰流设备及无升力汽车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51062A2 (de) * 2001-04-20 2002-10-23 Illbruck GmbH Unterbodenverkleidung
CN101108603A (zh) * 2006-07-18 2008-01-23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底部覆盖件
CN101962043A (zh) * 2009-07-21 2011-02-02 朱晓义 汽车
CN101920726A (zh) * 2010-08-30 2010-12-22 朱晓义 汽车或火车
CN103072640A (zh) * 2013-01-21 2013-05-01 朱晓义 减少升力的汽车
CN103072641A (zh) * 2013-01-21 2013-05-01 朱晓义 扰流设备及无升力汽车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9443A (zh) * 2014-07-29 2014-11-05 朱晓义 节能汽车
CN104129443B (zh) * 2014-07-29 2021-06-22 朱晓义 节能汽车
CN104443080A (zh) * 2014-11-17 2015-03-25 朱晓义 一种节能汽车
WO2017075861A1 (zh) * 2015-11-06 2017-05-11 朱晓义 悬浮汽车
CN106672089A (zh) * 2015-11-06 2017-05-17 朱晓义 一种悬浮火车
CN106671967A (zh) * 2015-11-06 2017-05-17 朱晓义 一种悬浮行驶的汽车
CN105416308A (zh) * 2015-12-10 2016-03-23 上海洲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加高速列车黏着力的装置
CN107303917A (zh) * 2016-04-21 2017-10-3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双列板组件
CN105905174A (zh) * 2016-05-10 2016-08-31 朱晓义 大推动力汽车
CN111186453A (zh) * 2020-01-19 2020-05-22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列车车下设备导流装置及轨道列车
CN113479150A (zh) * 2021-08-06 2021-10-08 马淑艳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涉水保护装置
CN113479150B (zh) * 2021-08-06 2023-02-17 上海千发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涉水保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12671B (zh) 201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12671A (zh) 无升力节能汽车
CN103723205B (zh) 节能汽车
CN206394726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多功能自动调节导流罩
CN101920726B (zh) 汽车或火车
CN104129443A (zh) 节能汽车
CN104149863A (zh) 节能汽车
CN102826123B (zh) 一种汽车底部结构
CN206243284U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高效节能汽车导流罩
CN205034192U (zh) 一种赛车双层扩散器
CN103072641B (zh) 扰流设备及无升力汽车
CN105416416A (zh) 一种地板导流板及车辆
CN103072640A (zh) 减少升力的汽车
CN204309916U (zh) 一种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的通用尾翼
CN101941469A (zh) 安装在厢式货车或者集装箱货运卡车箱体尾部的减阻罩体
CN205930049U (zh) 轮胎花纹
CN108482542A (zh) 摩托车尾部导风翼
CN203844549U (zh) 电动两轮车用轮胎胎面花纹
CN208198670U (zh) 摩托车尾部导风翼
CN101973318A (zh) 高速车辆低风阻节能外壳结构
CN207191017U (zh) 车辆防托底装置和车辆
CN102514636B (zh) 一种负升力翅扰流器
CN205930007U (zh) 一种汽车轮毂
CN203046800U (zh) 水陆两用车升降和方向系统
CN214138731U (zh) 一种导流装置和箱式货车
CN204978911U (zh) 货车箱体后部的复合式导流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