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68660A - 轨道式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轨道式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68660A
CN103068660A CN2011800387466A CN201180038746A CN103068660A CN 103068660 A CN103068660 A CN 103068660A CN 2011800387466 A CN2011800387466 A CN 2011800387466A CN 201180038746 A CN201180038746 A CN 201180038746A CN 103068660 A CN103068660 A CN 1030686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track adjusting
balanced connecting
adjusting wheel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87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68660B (zh
Inventor
兼森亨
山本浩道
片平耕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68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86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686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86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5/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ogies; Connections between bogies and vehicle underframe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adjusting or allowing self-adjustment of wheel axles or bogies when rounding curves
    • B61F5/38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adjusting or allowing self- adjustment of wheel axles or bogies when rounding curves, e.g. sliding axles, swinging ax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0/00Power and free systems
    • B61B10/04Power and free systems with vehicles rolling trackless on the grou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3/00Other railway system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式车辆,该轨道式车辆具有:引导框架(22),其被设置为能够绕垂直于车身的底面的旋转轴(23)旋转;导向轮(30),其以夹着中央导向轨道(90)的方式沿车宽度方向并列地构成夹持对,并且沿引导框架(22)的前后方向并列地设置多个;平衡连杆(40),其将沿前后方向相互相邻的两个导向轮(30)分别支承为能够绕与旋转轴(23)平行的滚动轴(31)滚动,并且将两个导向轮(30)作为连结对而相互连结,该平衡连杆(40)能够绕与旋转轴(23)平行的连杆轴(41)旋转地安装在引导框架(22)上;转向连杆机构(25),其与引导框架(22)绕旋转轴的旋转连动而改变行驶轮(3)的转向角。

Description

轨道式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沿中央导向轨道行驶的轨道式车辆。
本申请基于2010年12月20日在日本提出的特愿2010-283192号专利申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公共汽车或铁路以外的新交通手段,新交通系统备受瞩目。作为这样的新交通系统的一种,公知有,使具有由橡胶轮胎构成的行驶车轮的车辆沿中央导向轨道行驶的交通系统。
对于这种车辆而言,例如有以下的专利文献1公开的发明。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的行驶装置具有:以夹着中央导向轨道的方式沿车宽度方向并列地构成对的多个导向轮;以能够绕垂直于车身的底面的轴旋转的方式设置的框架;与框架绕旋转轴的旋转连动而改变行驶轮的转向角的转向连杆机构。各导向轮以能够绕与旋转轴平行的滚动轴滚动的方式安装在框架上。该行驶装置具有两个沿前后方向并列的夹持对。也就是说,该行驶装置具有合计四个导向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47426号公报(图5)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中,为了减轻施加在导向轮局部的负荷来实现导向轮耐久性的提高,所以增大导向轮。但是,由于增大导向轮,所以包含该导向轮在内的行驶装置的高度变高。为了确保在弯曲的道路上行驶时车身的稳定性等,优选的是,尽可能降低行驶装置的高度。
因此,考虑如下方法,即,减小导向轮,但增加导向轮的数量,从而减轻施加在一个导向轮上的负荷。但是,仅通过设置多个小的导向轮,在中央导向轨道的接缝等台阶时,由于导向轮小,所以对于该台阶反应敏感,行驶轮的转向角频繁(小刻み)地变化,导致乘坐舒适感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式车辆,即使缩小导向轮,也能够防止乘坐舒适感变差。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轨道式车辆是沿中央导向轨道行驶的轨道式车辆,其中,具有:引导框架,其被设置为能够绕垂直于车身的底面的旋转轴旋转;导向轮,其以夹着所述中央导向轨道的方式沿车宽度方向并列地构成对,并且沿所述引导框架的前后方向并列设置多个;平衡连杆,其将多个所述导向轮中的一个导向轮、和相对于该一个导向轮位于所述引导框架的前侧或后侧的另一个导向轮分别支承为,能够绕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滚动轴滚动,并且将该一个导向轮和该另一个导向轮作为连结对而相互连结,该平衡连杆能够绕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连杆轴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引导框架上;转向连杆机构,其与所述引导框架绕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连动而改变行驶轮的转向角。
在该车辆中,即使一个导向轮到达中央导向轨道的台阶部,从该台阶部承受急剧且频繁的横向负荷,未到达台阶部的剩下的导向轮此时也会从中央导向轨道承受较稳定的横向负荷。因此,经由平衡连杆与两个导向轮连结的引导框架承受被该平衡连杆均分的、两个导向轮分别承受的横向负荷的横向负荷。由此,在该车辆中,即使导向轮到达中央导向轨道的接缝等台阶部分,行驶轮的转向角也不会急剧且频繁地变化,即使缩小导向轮,也能够防止乘坐舒适感变差。
这里,在所述轨道式车辆中,所述连结对也可以沿所述前后方向并列地配置多个。
在该车辆中,因为增加导向轮的数量,所以即使缩小导向轮,每个导向轮的负荷也不会变大,而能够确保导向轮的耐久性。
另外,在所述轨道式车辆中,所述平衡连杆也可以是以所述中央导向轨道为基准在车宽度方向一侧将沿所述前后方向相互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向轮作为所述连结对而相互连结的连杆。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连结构成所述连结对的两个导向轮的所述平衡连杆的所述连杆轴与这两个导向轮中的距离所述旋转轴远的导向轮的所述滚动轴之间的间隔大于,该连杆轴与距离该旋转轴近的导向轮的所述滚动轴之间的间隔。
在该车辆中,即使最先与中央导向轨道的台阶部分接触的、距离旋转轴远的导向轮因台阶而大幅移动,也能够抑制连杆轴的位移量。因此,在该车辆中,能够使在中央导向轨道的台阶部分的行驶过程中的乘坐舒适感更好。
另外,在所述轨道式车辆中,也可以以所述引导框架的所述旋转轴为基准,在所述前后方向的所述车身的外侧,配置有三对以上构成所述夹持对的多个所述导向轮,所述轨道式车辆还具有:W平衡连杆,其作为所述平衡连杆,将配置在所述前后方向的所述车身的所述外侧的多个所述导向轮中的、位于最外侧且沿该前后方向相互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向轮作为所述连结对而相互连结;LW平衡连杆,其将配置在所述车身的所述外侧的多个导向轮中的、与被所述W平衡连杆连结的所述两个导向轮相比配置在该前后方向的更靠该车身的所述中央侧的所述导向轮支承为,能够绕该导向轮的所述滚动轴滚动,并且将该W平衡连杆支承为能够绕所述W平衡连杆的所述连杆轴旋转,从而将该导向轮和该W平衡连杆彼此连结,该LW平衡连杆以能够绕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LW连杆轴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引导框架上。
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以所述引导框架的所述旋转轴为基准,在所述前后方向的所述车身的中央侧,配置有连个以上构成所述夹持对的多个所述导向轮,配置在所述车身的所述中央侧的所述多个导向轮分别构成所述连结对中的一个,并彼此被所述平衡连杆连结。
在该车辆中,例如,在车辆前进时,即使在中央导向轨道的接缝等台阶部分,最先与该台阶部分接触的导向轮通过W平衡连杆与其他的导向轮连结,而且,该W平衡连杆通过LW平衡连杆也与其他的导向轮连结。因此,最先与台阶部分接触的导向轮从该台阶部分承受的横向负荷被W平衡连杆均分,而且还被LW平衡连杆均分。因此,在该车辆中,能够使在中央导向轨道的台阶部分的行驶过程中的乘坐舒适感更好。
另外,在所述轨道式车辆中,还可以具有:第一W平衡连杆,其作为连结构成所述连结对的两个导向轮的所述平衡连杆;第二W平衡连杆,其作为将沿所述前后方向配置的构成所述连结对的两个导向轮连结到所述第一W平衡连杆的所述平衡连杆;LL平衡连杆,其将该第一W平衡连杆支承为能够绕所述第一W平衡连杆的所述连杆轴旋转,并且将该第二W平衡连杆支承为能够绕所述第二W平衡连杆的所述连杆轴旋转,从而将该第一W平衡连杆和该第二W平衡连杆连结,该LL平衡连杆以能够绕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LL连杆轴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引导框架上。
在该车辆中,即使在中央导向轨道的接缝等台阶部分,与该台阶部分接触的导向轮通过第一W平衡连杆与其他的导向轮连结,而且,该第一W平衡连杆通过LL平衡连杆与第二W平衡连杆连结。因此,该导向轮从该台阶部分承受的横向负荷被W平衡连杆均分,而且还被LL平衡连杆均分。因此,在该车辆中,也能够使在中央导向轨道的台阶部分的行驶过程中的乘坐舒适感更好。
另外,在所述轨道式车辆中,作为所述平衡连杆也可以具有:作为所述平衡连杆,具有:第一交叉平衡连杆,其将构成一个夹持对的两个导向轮中的以所述中央导向轨道为基准配置在车宽度方向一侧的导向轮、和与这一个夹持对沿所述前后方向相邻的构成另一个夹持对的两个导向轮中的配置在该车宽度方向另一侧的导向轮作为所述连结对而相互连结;第二交叉平衡连杆,其将构成所述一个夹持对的两个导向轮中的配置在所述车宽度方向的所述另一侧的导向轮、和构成所述另一个夹持对的两个导向轮中的配置在该车宽度方向的所述一侧的导向轮作为所述连结对而相互连结,所述轨道式车辆还具有:间隔确保杆,其分别与所述第一交叉平衡连杆和所述第二交叉平衡连杆销结合,并确保构成所述夹持对的两个所述导向轮的间隔。
在该车辆中,即使一个导向轮到达中央导向轨道的台阶部,从该台阶部承受急剧且频繁的横向负荷,未到达台阶部的剩下的导向轮此时也会从中央导向轨道承受较稳定的横向负荷。因此,经由交叉平衡连杆与两个导向轮连结的引导框架承受被该交叉平衡连杆均分的两个导向轮分别承受的横向负荷的横向负荷。因此,在该车辆中,即使导向轮到达中央导向轨道的接缝等台阶部分,行驶轮的转向角也不会急剧且频繁地变化,即使缩小导向轮,也能够防止乘坐舒适感变差。
另外,在所述轨道式车辆中,所述间隔确保杆也可以具有调整自身长度的长度调整件。
在该车辆中,通过改变间隔确保杆的长度,能够改变构成夹持对的两个导向轮的相互间隔。因此,即使导向轮磨损,也能够容易地应对该磨损。
另外,在所述轨道式车辆中,也可以在所述第一交叉平衡连杆和所述第二交叉平衡连杆中的至少一个交叉平衡连杆上预先形成有多个与所述间隔确保杆销结合的孔。
在该车辆中,由于能够改变间隔确保杆与交叉平衡连杆销结合的位置,所以能够改变构成夹持对的两个导向轮的相互间隔。因此,即使导向轮磨损,也能够容易地应对该磨损。
另外,在所述轨道式车辆中,所述间隔确保杆也可以具有能够沿自身长度方向弹性变形的弹性体。
在该车辆中,在导向轮承受急剧的横向负荷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改变间隔确保杆的长度来吸收该冲击性的横向负荷,并且能够使乘坐舒适感良好。
另外,在所述轨道式车辆中,还可以具有:间隔调整器,其调节构成所述夹持对的两个所述导向轮的间隔。
在该车辆中,由于能够改变构成夹持对的两个导向轮的相互间隔,所以即使导向轮磨损,也能够容易地应对该磨损。
另外,在所述轨道式车辆中,所述平衡连杆也可以具有能够沿构成所述夹持对的两个所述导向轮并列的方向弹性变形的弹性体。
在该车辆中,在导向轮承受急剧的横向负荷的情况下,支承该导向轮的平衡连杆弹性变形。因此,能够吸收急剧的横向负荷,并能够使乘坐舒适感良好。
另外,在所述轨道式车辆中,还可以具有:旋转抑制器,其用于抑制所述平衡连杆绕所述连杆轴旋转。
在该车辆中,在导向轮承受急剧的横向负荷的情况下,抑制支承该导向轮的平衡连杆的旋转。因此,能够抑制急剧的行驶轮的转向,其结果是,能够使乘坐舒适感良好。
另外,在所述轨道式车辆中,所述导向轮也可以具有:以所述滚动轴为中心形成周面的主体;凸缘,其以所述主体为基准配置在该滚动轴延伸方向的两侧,凸缘的外径比该主体的外径大。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连杆轴能够沿该连杆轴延伸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引导框架上。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经由平衡连杆与构成连结对的两个导向轮连结的引导框架承受被该平衡连杆均分的两个导向轮分别承受的横向负荷的横向负荷。因此,根据本发明,即使导向轮到达中央导向轨道的接缝等台阶部分,行驶轮的转向角也不会急剧且频繁地变化,即使缩小导向轮,也能够防止乘坐舒适感变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轨道式车辆的行驶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的II向视图。
图3是图1中的III向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轨道式车辆的行驶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轨道式车辆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向轮及间隔调整器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轨道式车辆的行驶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轨道式车辆的行驶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轨道式车辆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轨道式车辆的行驶装置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间隔确保杆的第一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间隔确保杆的第二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导向轮的主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导向轮及连杆支承机构的侧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导向轮及其他连杆支承机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轨道式车辆的各种实施方式。此外,以下各实施方式的轨道式车辆都是中央导向轨道式的新交通系统的车辆。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图6说明本发明的轨道式车辆的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具有:车身1;配置在该车身1的下部前侧的前侧行驶装置10f;配置在该车身1的下部后侧的后侧行驶装置10b。
如图1~图3所示,各行驶装置10(10f、10b)具有:左右一对行驶轮3;连结该一对行驶轮3的车轴5;支承车轴5及一对行驶轮3的左右一对悬挂装置11;使行驶轮3朝向沿中央导向轨道90的方向的转向引导装置20。此外,前侧行驶装置10f和后侧行驶装置10b除了前后方向相反以外,是相同的结构,以下,只要没有特别地说明,就是对前侧行驶装置10f进行说明。
悬挂装置11具有:支承车轴5的车轴支承体12;配置在车轴支承体12与车身1的底架2之间的左右一对空气弹簧19;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地支承车轴支承体12的多个连杆14及悬架15。
悬架15以位于车轴支承体12的后侧的方式固定在车身1的底架2上。此外,由于后侧行驶装置10b如上所述地与前侧行驶装置10f的前后方向相反,所以在后侧行驶装置10b,悬架15位于车轴支承体12的前侧。
悬架15和车轴支承体12通过上下并列且相互平行的两根连杆14连结。这些连杆14的一个端部与悬架15销结合,这些连杆14的另一个端部与车轴支承体12销结合。悬架15、车轴支承体12和两根连杆14构成平行四连杆机构。因此,车轴支承体12能够不改变相对于悬架15的朝向地上下移动。另外,两根连杆14还作为由于将行驶轮3的驱动力或减速力传递到车身1的牵引杆而起作用。
空气弹簧19的上端部安装在车身1的底架2上,其下端部安装在车轴支承体12的上端。通过该空气弹簧19,缓解行驶轮3及车轴5相对于车身1的相对上下振动。
转向引导装置20具有:作为行驶轮3的转向轴的转向销21;配置在车轴支承体12的下部的引导框架22;支承引导框架22使其能够绕垂直于车身1的底面的旋转轴23旋转的旋转轴承24;与引导框架22绕旋转轴23旋转连动而改变行驶轮3的转向角的转向连杆机构25;导向轮30,其以夹着中央导向轨道90的方式沿车宽度方向并列地构成夹持对,并且在引导框架22的前后方向并列设置有多个;连结两个导向轮30的平衡连杆40。此外,在图2及图3中,为了容易观察这些附图,省略了转向连杆机构25。
引导框架22形成为矩形的框,一对短边面对的方向是该引导框架22的前后方向。
如上所述,旋转轴承24的旋转轴23是与车身1的底面垂直的轴,是穿过车轴5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即左右一对行驶轮3的中间位置的轴。
旋转轴承24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一对车轴支承体12与引导框架22之间。该旋转轴承24具有内环和外环,内环和外环中的一方固定在一对车轴支承体12的下部,另一方固定在引导框架22的上部。该引导框架22的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中心位于旋转轴23上。
转向连杆机构25(图1)具有:以行驶轮3的转向销21为基准与行驶轮3一体地摆动的转向臂26;与该转向臂26和引导框架22连结的转向拉杆27。转向拉杆27的一个端部与转向臂26的端部销结合,另一个端部与引导框架22销结合。因此,在引导框架22以旋转轴23为中心旋转时,伴随该旋转,转向拉杆27移动,通过该移动,转向臂26及行驶轮3以转向销21为中心旋转。也就是说,行驶轮3被操纵转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夹着中央导向轨道90的两个导向轮30构成的夹持对的数量是,一台行驶装置具有四个,所述夹持对沿引导框架22的前后方向并列。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台行驶装置10中,具有合计八(=4×2)个导向轮30。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中央导向轨道90是具有头部、底部、连结头部和底部的腹部的铁路轨道。导向轮30与该铁路轨道的腹部接触,与该腹部接触的部分由例如聚氨酯橡胶(ウレタンゴム)等弹性体形成。
如图4所示,平衡连杆40是以中央导向轨道90为基准配置在车宽度方向的一侧、且将沿引导框架22的前后方向相互相邻的两个导向轮30作为连结对而连结的连杆。因此,具有合计八个导向轮30的本实施方式的行驶装置10在车宽度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具有两个、合计四个平衡连杆40。
在平衡连杆40的两端部,构成连结对的两个导向轮30被支承为能够绕与旋转轴23平行的滚动轴31滚动。另外,该平衡连杆40的大致中央部分以能够绕与旋转轴23平行的连杆轴41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引导框架22的前梁22f或后梁22b上。
安装在引导框架22的前梁22f上的平衡连杆40的连杆轴41与旋转轴23之间的前后方向的距离L等于,安装在引导框架22的后梁22b上的平衡连杆40的连杆轴41与旋转轴23之间的前后方向的距离L。另外,平衡连杆40的连杆轴41与该平衡连杆40所连结的两个导向轮30中的、距离旋转轴23远的导向轮30的滚动轴31之间的前后方向的间隔La大于,其与距离旋转轴23近的导向轮30的滚动轴31之间的前后方向的间隔Lb。具体来说,间隔La和间隔Lb的比是例如间隔La:间隔Lb=5:3。
以下,对以上说明的行驶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车辆行至中央导向轨道90的弯曲部分时,以中央导向轨道90为基准,位于弯曲内侧的导向轮30滚动并与中央导向轨道90接触,从该中央导向轨道90承受车宽度方向的横向负荷。该横向负荷经由平衡连杆40传递到引导框架22,使该引导框架22绕旋转轴23旋转。
如上所述,在引导框架22绕旋转轴23旋转时,伴随该旋转,转向连杆机构25的转向拉杆27移动。通过该移动,转向臂26及行驶轮以转向销21为中心旋转。也就是说,行驶轮3被操纵转向。
这里,对于将导向轮30的滚动轴31设置在引导框架22上并且滚动轴31没有相对于引导框架22相对移动的情况进行考察。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导向轮30到达中央导向轨道90的接缝等台阶部分时,导向轮30所承受的横向负荷急剧且频繁地变化。特别是,在导向轮30的外径小的情况下,其倾向更加明显。因此,行驶轮3的转向角也急剧且频繁地变化,导致乘坐舒适感变差。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构成连结对的两个导向轮30中的一个导向轮30到达中央导向轨道90的台阶部,并且该导向轮30急剧且频繁地移动,经由平衡连杆40与该导向轮30连结的剩下的导向轮30也不会到达中央导向轨道90的台阶部,因此,能够抑制到达台阶部的导向轮30的移动。
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一个导向轮30到达中央导向轨道90的台阶部,从该台阶部承受急剧且频繁地变动的横向负荷,未到达台阶部的剩下的导向轮30此时也从中央导向轨道90承受较稳定的横向负荷,因此,经由平衡连杆40与两个导向轮30连结的引导框架22承受被该平衡连杆40均分的两个导向轮30分别承受的横向负荷的横向负荷。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导向轮30到达中央导向轨道90的接缝等台阶部分,行驶轮3的转向角也不会急剧且频繁地变化,能够使乘坐舒适感良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引导框架22的前侧平衡连杆40而言,距离旋转轴23远的前侧导向轮30的滚动轴31与连杆轴41之间的间隔La大于,距离旋转轴23近的后侧导向轮30的滚动轴31与连杆轴41之间的距离Lb。因此,在车辆向前方行驶时,即使最先与中央导向轨道90的台阶部分接触的前侧导向轮30因台阶而大幅移动,也能够抑制连杆轴41的位移量。同样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引导框架22的后侧平衡连杆40而言,距离旋转轴23远的后侧导向轮30的滚动轴31与连杆轴41之间的间隔La大于,距离旋转轴23近的前侧导向轮30的滚动轴31与连杆轴41之间的距离Lb。因此,在车辆向后方行驶时,即使最先与中央导向轨道90的台阶部分接触的后侧导向轮30因台阶而大幅移动,也能够抑制连杆轴41的位移量。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因为适当地设定平衡连杆40的各轴41、31的轴间隔,所以能够使中央导向轨道90的台阶部分的行驶过程中的乘坐舒适感更好。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导向轮30的外周由作为弹性体的聚氨酯橡胶形成。因此,在车辆的行驶距离变长时,由于聚氨酯橡胶的磨损,导向轮30的外径变小,构成夹持对的两个导向轮30的各外周面的间隔变大,与中央导向轨道90的接触性发生变化。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设置有间隔调整器43,该间隔调整器43调节构成夹持对的两个导向轮30的间隔。该间隔调整器43具有:作为平衡连杆40的旋转中心的圆柱状的连杆轴41;能够旋转地安装在引导框架22上的圆柱状的间隔调整轴42。虽然间隔调整轴42与连杆轴41平行,但相对于连杆轴41偏心。因此,在使该间隔调整器43相对于引导框架22绕间隔调整轴42旋转时,连杆轴41能够沿车宽度方向移动,并且改变构成夹持对的两个导向轮30的间隔。
此外,可以仅在调整导向轮30的间隔时,使间隔调整器43相对于引导框架22旋转,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等,不优选使间隔调整器43相对于引导框架22旋转。因此,例如,优选在间隔调整器43的间隔调整轴42上形成多个键槽,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等,实施将销插入多个键槽中任意一个等处理,限制间隔调整器43不能旋转。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一台行驶装置10上设置合计八个导向轮30,所以能够减轻每个导向轮的负荷。因此,即使缩小导向轮30的宽度(滚动轴方向的尺寸)及外径,并缩小与中央导向轨道90接触的接触面积,也不会增加施加在一个导向轮30上的局部的负荷,而能够确保导向轮30的耐久性。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维持导向轮30的耐久性,并且缩小导向轮30的宽度及外径。例如,能够将导向轮30的宽度设为30mm,将导向轮30的外径设为185mm。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缩小导向轮30,所以能够降低包含该导向轮30在内的行驶装置10的高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降低配置在行驶装置10上的车身1的重心位置,并且能够提高在弯曲的道路上行驶时车身1的稳定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缩小导向轮30,所以如上所述,能够采用容易获得的铁路轨道作为中央导向轨道90,并能够实现缩短轨道施工和削减轨道施工的成本。但是,本发明的中央导向轨道90不必须采用铁路轨道,中央导向轨道也可以采用例如I型钢或H型钢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如上所述地使导向轮30小型化,但即使导向轮30到达中央导向轨道90的接缝等台阶部分,也通过平衡连杆40使构成连结对的两个导向轮30分别承受的横向负荷均等,因此,行驶轮3的转向角也不会急剧且频繁地变化,而能够防止乘坐舒适感变差。
【第二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7说明本发明的轨道式车辆的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转向引导装置20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引导装置20相同,也具有转向销21、引导框架22、旋转轴承24、导向轮30、平衡连杆40、44和转向连杆机构25。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夹着中央导向轨道90的两个导向轮30构成的夹持对的数量是,一台行驶装置具有八个夹持对,所述夹持对沿引导框架22的前后方向并列。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台行驶装置10中具有合计十六(=8×2)个导向轮30。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平衡连杆40、44,可以采用将沿引导框架22的前后方向相互相邻的两个导向轮30作为连结对而连结的平衡连杆40(以下,称为W平衡连杆40)、连结沿引导框架22的前后方向相互相邻的两个W平衡连杆40的平衡连杆44(以下,称为LL平衡连杆44)。
在W平衡连杆40的端部,构成连结对的两个导向轮30被支承为能够绕与旋转轴23平行的滚动轴31滚动。因此,具有合计十六个导向轮30的本实施方式的行驶装置10在车宽度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具有四个、合计八个W平衡连杆40。
在LL平衡连杆44的两端部,沿引导框架22的前后方向相互相邻的两个W平衡连杆40被支承为能够绕与旋转轴23平行的W连杆轴41旋转。另外,该LL平衡连杆44的大致中央部分能够以绕与旋转轴23平行的LL连杆轴45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引导框架22的前梁22f或后梁22b。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W平衡连杆40的W连杆轴41与该W平衡连杆40所连结的两个导向轮30中的距离旋转轴23远的导向轮30的滚动轴31之间的前后方向的间隔La也大于,其与距离旋转轴23近的导向轮30的滚动轴31之间的前后方向的间隔Lb。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在一台行驶装置10上的导向轮30的数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一倍即十六个,所以能够进一步减轻每个导向轮30的负荷。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维持导向轮30的耐久性,并且进一步减小导向轮30的宽度及外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导向轮30到达中央导向轨道90的接缝等台阶部分,也能够通过W平衡连杆40使构成连结对的两个导向轮30分别承受的横向负荷均等,而且,通过LL平衡连杆44使沿前后方向相邻的两个W平衡连杆40所承受的横向负荷进一步均等,因此,能够使乘坐舒适感更好。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8及图9说明本发明的轨道式车辆的第三实施方式。
如图8所示,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向引导装置20相同,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转向引导装置20b也具有:转向销21、引导框架22、旋转轴承24、导向轮30、平衡连杆40、46和转向连杆机构25。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夹着中央导向轨道90的两个导向轮30构成的夹持对的数量是,一台行驶装置具有五个夹持对,在前侧行驶装置10的情况下,在比旋转轴23更靠前侧的位置,沿前后方向并列设置有三个夹持对,在比旋转轴23更靠后侧的位置,沿前后方向并列设置有两个夹持对。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台行驶装置10具有合计十(=5×2)个导向轮30。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平衡连杆40、46,可以采用将沿引导框架22的前后方向相互相邻的两个导向轮30作为连结对而连结的W平衡连杆40、连结沿引导框架22的前后方向并列的导向轮30和W平衡连杆40的平衡连杆46(以下,称为LW平衡连杆46)。
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在W平衡连杆40的两端部,构成连结对的两个导向轮30被支承为能够绕与旋转轴23平行的滚动轴31滚动。
在LW平衡连杆46的一个端部,W平衡连杆40被支承为能够绕与旋转轴23平行的W连杆轴41旋转,在LW平衡连杆46的另一个端部,沿引导框架22的前后方向与该W平衡连杆40并列的导向轮30被支承为能够绕该滚动轴31滚动。另外,该LW平衡连杆46的大致中央部分以能够绕与旋转轴23平行的LW连杆轴47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引导框架22的前梁22f。
在前侧行驶装置10f中,在比旋转轴23更靠前侧的三个夹持对中的最前侧的夹持对和次前侧的夹持对中,沿前后方向相互相邻的两个导向轮30通过所述W平衡连杆40连结而作为连结对。另外,在前侧行驶装置10f中,在比旋转轴23更靠前侧的位置,最后侧即最接近旋转轴23的导向轮30通过所述LW平衡连杆46与W平衡连杆40连结。
另外,在前侧行驶装置10f中,比旋转轴23更靠后侧的构成两个夹持对的多个导向轮30将沿前后方向相邻的两个导向轮30作为连结对,通过W平衡连杆40即第一实施方式的平衡连杆40而被连结。该W平衡连杆40能够绕该连杆轴41旋转地安装在引导框架22的后梁22b。
因此,具有合计十个导向轮30的本实施方式的行驶装置10在车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具有两个、合计四个W平衡连杆40,在车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个、合计两个LW平衡连杆46。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以上各实施方式相同,W平衡连杆40的W连杆轴41与该W平衡连杆40所连结的两个导向轮30中的距离旋转轴23远的导向轮30的滚动轴31之间的前后方向的间隔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大于,其与距离旋转轴23近的导向轮30的滚动轴31之间的前后方向的间隔。另外,LW平衡连杆46的LW连杆轴47与该LW平衡连杆46所连结的W平衡连杆40的W连杆轴41之间的前后方向的间隔Lc大于,其与该LW平衡连杆46所连结的导向轮30的滚动轴31之间的前后方向的间隔Ld。
在前侧行驶装置10f中,如上所述,在以旋转轴23为基准的前侧设置有W平衡连杆40和LW平衡连杆46,在后侧设置有W平衡连杆40。另一方面,在后侧行驶装置10b中,如图9所示,在以旋转轴23为基准的后侧设置有W平衡连杆40和LW平衡连杆46,在前侧设置有W平衡连杆40。
具体来说,在后侧行驶装置10b中,在比旋转轴23更靠后侧的位置,沿前后方向并列设置有三个夹持对,在比旋转轴23更靠前侧的位置,沿前后方向并列设置有两个夹持对。在比旋转轴23更靠后侧的三个夹持对中的最后侧的夹持对和次后侧的夹持对中,沿前后方向相互相邻的两个导向轮30作为连结对通过W平衡连杆40而被连结。另外,在后侧行驶装置10中,在比旋转轴23更靠后侧的位置,最前侧即最接近旋转轴23的导向轮30通过LW平衡连杆46与W平衡连杆40连结。而且,在后侧行驶装置10中,比旋转轴23更靠前侧的构成两个夹持对的多个导向轮30将沿前后方向相邻的两个导向轮30作为连结对通过W平衡连杆40而被连结。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侧行驶装置10f和后侧行驶装置10b中,导向轮30及各种连杆40、46位于前后相反的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无论在前侧行驶装置10f还是在后侧行驶装置10b,都以引导框架22的旋转轴23为基准,在前后方向的车身1的外侧沿前后方向并列设置有三个夹持对。在构成这三个夹持对的多个导向轮30中的前后方向的车身1的最外侧,沿前后方向相互相邻的两个导向轮30通过W平衡连杆40连结,该W平衡连杆40与剩下的导向轮30通过LW平衡连杆46连结。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设置在一台行驶装置10上的导向轮30的数量比是第一实施方式多的十个,所以能够进一步减轻每个导向轮的负荷。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维持导向轮30的耐久性,并且进一步缩小导向轮30的宽度及外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导向轮30到达中央导向轨道90的接缝等台阶部分时,通过W平衡连杆40使构成连结对的两个导向轮30分别承受的横向负荷均等,因此,能够防止乘坐舒适感变差。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车辆向前方行驶时,即使存在中央导向轨道90的接缝等台阶部分,最先与该台阶部分接触的前侧行驶装置10f的导向轮30也通过W平衡连杆40与其他的导向轮30连结。而且,该W平衡连杆40通过LW平衡连杆46进一步与其他的导向轮30连结,因此,最先与台阶部分接触的导向轮30从该台阶部分承受的横向负荷被W平衡连杆40均分,而且,还被LW平衡连杆46均分。同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车辆向后方行驶时,即使存在中央导向轨道90的接缝等台阶部分,最先与该台阶部分接触的后侧行驶装置10b的导向轮30也通过W平衡连杆40与其他的导向轮30连结,而且,该W平衡连杆40通过LW平衡连杆46还与其他的导向轮30连结,因此,最先与台阶部分接触的导向轮30从该台阶部分承受的横向负荷被W平衡连杆40均分,而且,还被LW平衡连杆46均分。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乘坐舒适感比第一实施方式更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引导框架22的旋转轴23为基准,仅在前后方向的车身1的外侧设置W平衡连杆40及LW平衡连杆46,但也可以以引导框架22的旋转轴23为基准,在前后方向的车身1的中央侧也设置W平衡连杆40及LW平衡连杆46。
另外,在之前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以引导框架22的旋转轴23为基准,在前后方向的车身1的外侧及中央侧双方都设置W平衡连杆40及LL平衡连杆44。但是,也可以以引导框架22的旋转轴23为基准,仅在前后方向的车身1的外侧设置W平衡连杆40及LL平衡连杆44。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0说明本发明的轨道式车辆的第四实施方式。
与以上的各实施方式的转向引导装置20相同,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转向引导装置20也具有转向销21、引导框架22、旋转轴承24、导向轮30、平衡连杆48和转向连杆机构25。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转向引导装置20具有用于确保构成夹持对的两个导向轮30的间隔的间隔确保杆50。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夹着中央导向轨道90的两个导向轮30构成的夹持对的数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一台行驶装置具有四个夹持对。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台行驶装置10具有合计八(=4×2)个导向轮30。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平衡连杆48,可以采用将构成一个夹持对的两个导向轮30中的以中央导向轨道90为基准配置在车宽度方向的一侧的导向轮30与、沿前后方向邻接于该一个夹持对的构成另一个夹持对的两个导向轮30中的配置在车宽度方向另一侧的导向轮30作为连结对而相互连结的第一交叉平衡连杆48a。而且,作为平衡连杆48,还可以采用将构成所述一个夹持对的两个导向轮30中的配置在车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导向轮30与、构成所述另一个夹持对的两个导向轮30中的配置在车宽度方向的一侧的导向轮30作为连结对而相互连结的第二交叉平衡连杆48b。
因此,具有合计八个导向轮30的本实施方式的行驶装置10分别具有两个第一交叉平衡连杆48a及第二交叉平衡连杆48b、合计四个交叉平衡连杆48。
在各交叉平衡连杆48的两端部,构成连结对的两个导向轮30被支承为能够绕与旋转轴23平行的滚动轴31滚动。另外,各交叉平衡连杆48的中央部分以能够绕与旋转轴23平行的交叉连杆轴49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引导框架22的前梁22f或后梁22b上。但是,第一交叉平衡连杆48a的交叉连杆轴49与第二交叉平衡连杆48b的交叉连杆轴49同轴,各交叉平衡连杆48a、48b彼此共用该交叉连杆轴49。
从各交叉平衡连杆48的交叉连杆轴49到该交叉平衡连杆48所连结的一个导向轮30的滚动轴31之间的间隔La与,其到另一个导向轮30的滚动轴31之间的间隔La相同。
第一交叉平衡连杆48a中的以中央导向轨道90为基准的车宽度方向一侧的部分与,第二交叉平衡连杆48b中的以中央导向轨道90为基准的车宽度方向一侧的部分通过所述间隔确保杆50被连结,从而确保构成夹持对的两个导向轮30的间隔。
在第一交叉平衡连杆48a及第二交叉平衡连杆48b分别与间隔确保杆50连结的部分形成有通孔50a。第一交叉平衡连杆48及第二交叉平衡连杆48通过插入该通孔50a中的销,与间隔确保杆50销结合。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设置在一台行驶装置10上的导向轮30的数量为八个,所以能够减轻每个导向轮的负荷。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能够维持导向轮30的耐久性,并且进一步缩小导向轮30的宽度及外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导向轮30到达中央导向轨道90的接缝等台阶部分时,也通过交叉平衡连杆48使构成连结对的两个导向轮30分别承受的横向负荷均等,因此,能够防止乘坐舒适感变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拆下间隔确保杆50,能够使支承于交叉平衡连杆48的导向轮30简单地离开中央导向轨道90。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导向轮30的检查或更换等作业。
然而,如之前说明的实施方式那样,在将以中央导向轨道90为基准位于车宽度方向一侧的两个导向轮30设为连结对的情况下,如图6说明的那样,为了应对导向轮30外周的磨损,设置有使作为平衡连杆40的旋转中心的连杆轴41沿车宽度方向移动的间隔调整器43。但是,如本实施方式所述,在将以中央导向轨道90为基准位于车宽度方向一侧的一个导向轮30与位于另一侧的一个导向轮30设为连结对的情况下,在使连结该连结对的交叉平衡连杆48的交叉连杆轴49沿车宽度方向移动时,即使构成连结对的两个导向轮30中的一个导向轮30接近中央导向轨道90,另一个导向轮30也会远离中央导向轨道90。因此,交叉平衡连杆48的交叉连杆轴49移动不能应对导向轮30的磨损。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应对导向轮30的磨损,作为间隔确保杆50与第一交叉平衡连杆48a及第二交叉平衡连杆48b销结合的通孔,除了初始设定时通孔50a以外,还在第一交叉平衡连杆48a及第二交叉平衡连杆48b上形成有磨损时通孔50b。
从形成在第一交叉平衡连杆48a上的磨损时用通孔50b经由交叉连杆轴49到形成在第二交叉平衡连杆48b上的磨损时用通孔50b之间的距离S2小于,从形成在第一交叉平衡连杆48a上的初始设定时通孔50a经由交叉连杆轴49到形成在第二交叉平衡连杆48b上的初始设定时通孔50a之间的距离S1。因此,在导向轮30磨损时,将销插入磨损时通孔50b,通过该销,将第一交叉平衡连杆48a及第二交叉平衡连杆48b与间隔确保杆50销结合,从而能够减小构成夹持对的两个导向轮30的间隔。
此外,这里,为了应对导向轮30的磨损,改变了间隔确保杆50与第一交叉平衡连杆48a及第二交叉平衡连杆48b销结合的位置,但也可以通过改变间隔确保杆50的长度,来改变构成夹持对的两个导向轮30的间隔。因此,作为导向轮30的磨损时用的部件,预先另外准备长度比原来的间隔确保杆50的长度长的间隔确保杆50,在导向轮30磨损时,也可以使用该磨损时用的间隔确保杆50。另外,也可以使用能够改变长度的间隔确保杆,在导向轮30磨损时,通过增长其长度来进行应对。
作为能够改变长度的间隔确保杆,可以考虑例如图11所示的间隔确保杆52。该间隔确保杆52具有:与交叉平衡连杆48销结合的两个截止部53;设置在两个截止部53之间的长度调整件(间隔调整器)55。该长度调整件55具有:从各截止部52延伸的外螺纹56;形成有与各外螺纹56螺合的内螺纹的主体部57。各外螺纹56以其长度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方式与主体部57螺合。主体部57的一个内螺纹为右旋螺纹,另一个内螺纹为左旋螺纹。因此,在使主体部57相对于各外螺纹56相对旋转时,使一个外螺纹56和另一个外螺纹56之间的相对间隔变化,并且使该间隔确保杆52的全长发生变化。
另外,如图12所示,间隔确保杆50优选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弹性变形的弹性体58。作为弹性体58,可以考虑例如盘簧。这是因为,在导向轮30到达中央导向轨道90的台阶部分时,该弹性体58弹性变形,改变构成夹持对的两个导向轮30的相互间隔,从而能够吸收导向轮30所承受的冲击性的横向负荷。
作为吸收导向轮30所承受的冲击性的横向负荷的方法,除了使用具有弹性体58的间隔确保杆50的方法以外,还可以考虑使用具有沿构成夹持对的两个导向轮30并列的方向弹性变形的弹性体的交叉平衡连杆48的方法。在该情况下,交叉平衡连杆48的至少一部分由例如板簧材料形成。而且,还可以考虑设置用于抑制交叉平衡连杆48绕交叉连杆轴49旋转的弹性体(旋转抑制器)的方法。在该情况下,将弹性体的一端安装在交叉平衡连杆48上,将另一端安装在引导框架22上。
此外,对于以上实施方式的平衡连杆40、W平衡连杆40、LL平衡连杆44、LW平衡连杆46而言,为了吸收导向轮30所承受的冲击性的横向负荷,也可以与交叉平衡连杆48相同,使至少一部分由例如板簧部件形成,并且沿构成夹持对的两个导向轮30并列的方向弹性变形。另外,对于平衡连杆40、W平衡连杆40、LL平衡连杆44、LW平衡连杆46而言,也可以设置用于抑制它们绕连杆轴旋转的弹性体(旋转抑制器)。
【第五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3~图15说明本发明的轨道式车辆的第五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转向引导装置20d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如图13所示,作为导向轮采用带凸缘的导向轮32。
该带凸缘的导向轮32具有:以其滚动轴31为中心的圆柱状的主体33;凸缘34,其以该主体33为基准配置在滚动轴31延伸的方向的两侧,并且外径比主体33的外径大。至少主体33的包含其外周面的部分由聚氨酯橡胶等弹性体形成。
与以上实施方式的中央导向轨道90相同,本实施方式的中央导向轨道90也是铁路轨道。带凸缘的导向轮32的两个凸缘34的相互间隔与铁路轨道90的头部91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大致相等,上侧凸缘34的下表面面向头部91的上表面,下侧凸缘34的上表面面向头部91的下表面。另外,两个凸缘34之间的主体33的侧面面向头部91的侧面。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通过两个凸缘34从上下方向夹持铁路轨道90的头部91,所以该带凸缘的导向轮32相对于铁路轨道90几乎不能相对地上下移动。另一方面,因为将安装有该带凸缘的导向轮32的引导框架22经由旋转轴承24设置在车轴支承体12上,所以其相对于铁路轨道90相对地上下移动,该车轴支承体12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车身1(图1)上下移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使带凸缘的导向轮32能够相对于引导框架22相对地上下移动的连杆支承机构。
如图14所示,该连杆支承机构60例如具有:连结平衡连杆40的连杆轴41和引导框架22的相互平行的两个连杆61。两个连杆61各自的一端部都与连杆轴41销结合,另一端部都与引导框架22销结合。由此,通过相互平行的两个连杆61连结平衡连杆40的连杆轴41和引导框架22,从而不改变连杆轴41的朝向,而能够相对于引导框架22上下移动地支承平衡连杆40及支承于该平衡连杆40的带凸缘的导向轮32。
另外,作为连杆支承机构,也可以考虑例如图15所示的机构。该连杆支承机构65具有:与平衡连杆40的连杆轴41同轴的安装轴66;绕安装轴66配置的弹簧67。安装轴66设置在连杆轴41的端部。在该安装轴66的轴向两端形成有法兰部66a。安装轴66插入被固定在引导框架22上的托架22c的通孔中。在安装轴66的一个法兰部66a与托架22c之间、及安装轴66的另一个法兰部66a与托架22c之间,分别配置有所述弹簧67。此外,连杆轴41和安装轴66基本上是一体成形。
以上,在该连杆支承机构65中,也能够相对于引导框架22上下移动地支承平衡连杆40及支承于该平衡连杆40的带凸缘的导向轮32。
此外,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但第二~第四实施方式当然也可以同样地变形。此时,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优选相对于LL平衡连杆44设置连杆支承机构,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优选相对于LB平衡连杆46设置连杆支承机构,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优选相对于交叉平衡连杆48设置连杆支承机构。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车身
2底架
3行驶轮
5车轴
10、10f、10b行驶装置
11悬挂装置
12车轴支承体
19空气弹簧
20、20a、20b、20c、20d转向引导装置
21转向销
22引导框架
23旋转轴
24旋转轴承
25转向连杆机构
30导向轮
31滚动轴
32带凸缘的导向轮
40平衡连杆(W平衡连杆)
41连杆轴
43间隔调整器
44LL平衡连杆
45LL连杆轴
46LW平衡连杆
47LW连杆轴
48、48a、48b交叉平衡连杆
49交叉连杆轴
50、52间隔确保杆
55长度调整件
60、65连杆支承机构
90中央导向轨道(铁路轨道)

Claims (16)

1.一种沿中央导向轨道行驶的轨道式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
引导框架,其被设置为能够绕垂直于车身的底面的旋转轴旋转;
导向轮,其以夹着所述中央导向轨道的方式沿车宽度方向并列地构成一对,并且沿所述引导框架的前后方向并列设置多个;
平衡连杆,其将多个所述导向轮中的一个导向轮、和相对于该一个导向轮位于所述引导框架的前侧或后侧的另一个导向轮分别支承为,能够绕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滚动轴滚动,并且将该一个导向轮和该另一个导向轮作为连结对而相互连结,该平衡连杆能够绕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连杆轴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引导框架上;
转向连杆机构,其与所述引导框架绕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连动而改变行驶轮的转向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对沿所述前后方向并列地配置多个。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连杆是以所述中央导向轨道为基准,在车宽度方向一侧将沿所述前后方向相互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向轮作为所述连结对而相互连结的连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式车辆,其特征在于,连结构成所述连结对的两个导向轮的所述平衡连杆的所述连杆轴与这两个导向轮中的距离所述旋转轴远的导向轮的所述滚动轴之间的间隔大于该连杆轴与距离该旋转轴近的导向轮的所述滚动轴之间的间隔。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轨道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引导框架的所述旋转轴为基准,在所述前后方向的所述车身的外侧,配置有三对以上构成所述夹持对的多个所述导向轮,
所述轨道式车辆还具有:
W平衡连杆,其作为所述平衡连杆,将配置在所述前后方向的所述车身的所述外侧的多个所述导向轮中的、位于最外侧且沿该前后方向相互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向轮作为所述连结对而相互连结;
LW平衡连杆,其将配置在所述车身的所述外侧的多个导向轮中的、与被所述W平衡连杆连结的所述两个导向轮相比配置在该前后方向的更靠该车身的所述中央侧的所述导向轮支承为,能够绕该导向轮的所述滚动轴滚动,并且将该W平衡连杆支承为能够绕所述W平衡连杆的所述连杆轴旋转,从而将该导向轮和该W平衡连杆彼此连结,该LW平衡连杆以能够绕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LW连杆轴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引导框架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引导框架的所述旋转轴为基准,在所述前后方向的所述车身的中央侧,配置有两个以上构成所述夹持对的多个所述导向轮,
配置在所述车身的所述中央侧的所述多个导向轮分别构成所述连结对中的一个,彼此被所述平衡连杆连结。
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轨道式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第一W平衡连杆,其作为连结构成所述连结对的两个导向轮的所述平衡连杆;
第二W平衡连杆,其作为将沿所述前后方向配置的构成所述连结对的两个导向轮连结到所述第一W平衡连杆的所述平衡连杆;
LL平衡连杆,其将该第一W平衡连杆支承为能够绕所述第一W平衡连杆的所述连杆轴旋转,并且将该第二W平衡连杆支承为能够绕所述第二W平衡连杆的所述连杆轴旋转,从而将该第一W平衡连杆和该第二W平衡连杆连结,该LL平衡连杆以能够绕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LL连杆轴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引导框架上。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平衡连杆,具有:
第一交叉平衡连杆,其将构成一个夹持对的两个导向轮中的以所述中央导向轨道为基准配置在车宽度方向一侧的导向轮、和与这一个夹持对沿所述前后方向相邻的构成另一个夹持对的两个导向轮中的配置在该车宽度方向另一侧的导向轮作为所述连结对而相互连结;
第二交叉平衡连杆,其将构成所述一个夹持对的两个导向轮中的配置在所述车宽度方向的所述另一侧的导向轮、和构成所述另一个夹持对的两个导向轮中的配置在该车宽度方向的所述一侧的导向轮作为所述连结对而相互连结,
所述轨道式车辆还具有:间隔确保杆,其分别与所述第一交叉平衡连杆和所述第二交叉平衡连杆销结合,并确保构成所述夹持对的两个所述导向轮的间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确保杆具有调整自身长度的长度调整件。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式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交叉平衡连杆和所述第二交叉平衡连杆中的至少一个交叉平衡连杆上预先形成有多个与所述间隔确保杆销结合的孔。
11.如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确保杆具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弹性变形的弹性体。
12.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式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间隔调整器,其调节构成所述夹持对的两个所述导向轮的间隔。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连杆具有能够沿构成所述夹持对的两个所述导向轮并列的方向弹性变形的弹性体。
14.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式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旋转抑制器,其抑制所述平衡连杆绕所述连杆轴旋转。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具有:以所述滚动轴为中心形成周面的主体;凸缘,其以所述主体为基准配置在该滚动轴延伸方向的两侧,凸缘的外径比该主体的外径大。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轨道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轴能够沿该连杆轴延伸的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引导框架上。
CN201180038746.6A 2010-12-20 2011-07-25 轨道式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686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83192 2010-12-20
JP2010283192A JP5325199B2 (ja) 2010-12-20 2010-12-20 軌道式車両
PCT/JP2011/066834 WO2012086251A1 (ja) 2010-12-20 2011-07-25 軌道式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8660A true CN103068660A (zh) 2013-04-24
CN103068660B CN103068660B (zh) 2015-08-26

Family

ID=46313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874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68660B (zh) 2010-12-20 2011-07-25 轨道式车辆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061690B2 (zh)
JP (1) JP5325199B2 (zh)
KR (1) KR101391034B1 (zh)
CN (1) CN103068660B (zh)
HK (1) HK1182063A1 (zh)
SG (1) SG190762A1 (zh)
WO (1) WO2012086251A1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8349A (zh) * 2014-01-22 2014-04-23 深圳市远望淦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轨道车导向架装置
CN104555308A (zh) * 2014-12-03 2015-04-2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有轨输送车、轨道及控制方法
CN104760604A (zh) * 2015-03-13 2015-07-0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可沿空间轨道运动的物流车底盘及运动方法
CN109178016A (zh) * 2018-10-11 2019-01-11 同济大学 一种面向新轮轨列车的新型转向架系统
CN109263677A (zh) * 2018-08-16 2019-01-25 同济大学 一种自动对中列车转向架
CN109398400A (zh) * 2018-09-26 2019-03-01 同济大学 一种面向新轮轨列车的自动对中双轴转向架系统
CN110077422A (zh) * 2019-04-29 2019-08-02 江苏飞梭智行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个人快速运输系统的机车及个人快速运输系统
CN111204356A (zh) * 2018-11-22 2020-05-29 巴姆邦德尔运输有限公司 用于轨道车辆的行走装置和侧向减震系统及轨道车辆
CN112309930A (zh) * 2019-07-29 2021-02-02 Bns株式会社 具备行驶及引导功能的轨道转向模块及其托盘移送系统
CN113335327A (zh) * 2020-03-03 2021-09-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架以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轨道交通系统
CN113830125A (zh) * 2020-06-24 2021-12-2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导向轮安装座及具有其的导向装置和轨道车辆
CN114074504A (zh) * 2020-08-14 2022-02-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架、轨道车辆及轨道交通系统
CN115416712A (zh) * 2022-10-09 2022-12-02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导向轮装置和使用导向轮的轨道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38165B2 (ja) * 2011-12-19 2015-06-1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交通システム
US9821824B2 (en) * 2013-01-29 2017-11-21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Vehicle and track transportation system
JP6077135B2 (ja) * 2013-11-22 2017-02-08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走行台車、及び車両
RU182916U1 (ru) * 2017-11-08 2018-09-05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казенное во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О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МАТЕРИАЛЬ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имени генерала армии А.В. Хрулев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и звена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го пути
CN109795523B (zh) * 2019-02-21 2023-12-22 路仁电子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轨道多元数据一体化检测机构的轨道车
US10807617B1 (en) * 2020-04-28 2020-10-20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Anti-seismic retaining system for a mass transit vehicle
CN114379603B (zh) * 2020-10-22 2023-10-1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AU2020484150A1 (en) 2020-12-29 2023-06-29 Riino Inc. Track structure with hollow center rail usable as ventilation duct
CN114475686B (zh) * 2021-10-28 2023-07-28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钢板运输车及钢板运输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54608A (zh) * 1971-11-10 1973-08-01
US3921532A (en) * 1974-05-16 1975-11-25 Ltv Aerospace Corp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vehicle thereof
JPS5241313A (en) * 1975-09-29 1977-03-30 Nippon Sharyo Seizo Kaisha Ltd Guide wheels for three rail track type vehicles
CN2328557Y (zh) * 1998-01-20 1999-07-14 马春东 单轨高速列车动力台车
JP2004268700A (ja) * 2003-03-07 2004-09-30 Nippon Steel Corp ループカーの横ぶれ防止装置および横ぶれ防止方法
JP2010195310A (ja) * 2009-02-26 2010-09-0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軌道系車両用台車
JP2010221949A (ja) * 2009-03-25 2010-10-0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軌道系車両用台車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514718A (fr) 1920-04-29 1921-03-17 Louis Georges Edouard Lefranc Dispositif destiné à assurer automatiquement la direction des véhicules automobiles ou remorqués et système de voie pour son application
DE1004216B (de) * 1955-10-03 1957-03-14 Heiner Kuch Radsatz fuer Fahrzeuge, insbesondere Schnellbahnfahrzeuge, die laengs einer mittleren Leitschiene durch Drehgestelle gefuehrt sind
US3077165A (en) * 1959-04-11 1963-02-12 Pirelli Vehicle guide means
JPS5247206B2 (zh) * 1971-10-30 1977-12-01
JPS49109312U (zh) * 1973-01-17 1974-09-18
JPS49109312A (zh) 1973-03-02 1974-10-17
JPS5811341B2 (ja) * 1976-05-21 1983-03-02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案内軌道車輛
JPS52143607A (en) * 1976-05-25 1977-11-30 Tokyu Car Corp Steering mechanism for track vehicle
FR2449017A2 (fr) * 1978-10-13 1980-09-12 Daimler Benz Ag Vehicule routier pouvant etre guide mecaniquement sur une voie
JPS5929559A (ja) * 1982-08-10 1984-02-16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案内軌道車の走行装置
JPS59139456A (ja) 1983-01-29 1984-08-10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実時間タイマ割込み制御方式
JPS59139456U (ja) * 1983-03-09 1984-09-18 日本車輌製造株式会社 中央案内軌条走行車両の操向装置
JPH04185577A (ja) * 1990-11-20 1992-07-02 East Japan Railway Co 車両案内用の磁石付鉄輪
JP3357167B2 (ja) 1993-05-26 2002-12-16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繊維強化プラスチックの製造方法
JP2582980Y2 (ja) * 1993-12-27 1998-10-15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デュアルモード車両等の案内装置における案内輪支持装置
FR2781823B1 (fr) 1998-07-29 2005-08-26 Lohr Ind Rail de guidage a encoches d'engagement-degagement pour un ensemble de guidage a galets notamment inclines
CA2312422C (en) * 1998-10-02 2002-12-17 Daimler-Chrysler Ag Guide wheel assembly
DK1169205T3 (da) * 1999-03-12 2008-03-31 Bombardier Transp Gmbh Indretning og fremgangsmåde til styring af et sporfört köretöj
JP3181896B2 (ja) 1999-08-10 2001-07-03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案内軌道式車両用台車及びそれに用いる案内車輪の配置設定方法
JP3188939B2 (ja) 1999-08-11 2001-07-16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案内軌道式車両用台車
JP2002019603A (ja) 2000-07-10 2002-01-23 Toyota Motor Corp 自動走行車両の走行ガイド装置
JP4125508B2 (ja) * 2001-11-13 2008-07-30 新潟トランシス株式会社 案内軌条式車両用台車の案内輪支持装置
JP4370285B2 (ja) 2005-06-17 2009-11-2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軌道系車両の操舵案内装置
US8234022B2 (en) * 2006-11-01 2012-07-31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Track transportation system
JP5249509B2 (ja) * 2006-11-10 2013-07-3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軌道系交通システムの分岐装置
FR2909061B1 (fr) 2006-11-29 2009-01-09 Lohr Ind Dispositif de detection du risque de deraillement et d'evacuation de debris ou d'objets sur la voie de guidage par rail d'un vehicule.
JP4486696B1 (ja) * 2009-02-20 2010-06-2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ガイドレール式車両用台車
JP2010202164A (ja) * 2009-03-06 2010-09-1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軌道系車両の案内装置
JP5291503B2 (ja) * 2009-03-17 2013-09-18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軌道系車両用台車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54608A (zh) * 1971-11-10 1973-08-01
US3921532A (en) * 1974-05-16 1975-11-25 Ltv Aerospace Corp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vehicle thereof
JPS5241313A (en) * 1975-09-29 1977-03-30 Nippon Sharyo Seizo Kaisha Ltd Guide wheels for three rail track type vehicles
CN2328557Y (zh) * 1998-01-20 1999-07-14 马春东 单轨高速列车动力台车
JP2004268700A (ja) * 2003-03-07 2004-09-30 Nippon Steel Corp ループカーの横ぶれ防止装置および横ぶれ防止方法
JP2010195310A (ja) * 2009-02-26 2010-09-0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軌道系車両用台車
JP2010221949A (ja) * 2009-03-25 2010-10-0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軌道系車両用台車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8349B (zh) * 2014-01-22 2016-05-11 深圳市远望淦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轨道车导向架装置
CN103738349A (zh) * 2014-01-22 2014-04-23 深圳市远望淦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轨道车导向架装置
CN104555308A (zh) * 2014-12-03 2015-04-2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有轨输送车、轨道及控制方法
CN104760604A (zh) * 2015-03-13 2015-07-0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可沿空间轨道运动的物流车底盘及运动方法
CN109263677A (zh) * 2018-08-16 2019-01-25 同济大学 一种自动对中列车转向架
CN109398400A (zh) * 2018-09-26 2019-03-01 同济大学 一种面向新轮轨列车的自动对中双轴转向架系统
CN109178016A (zh) * 2018-10-11 2019-01-11 同济大学 一种面向新轮轨列车的新型转向架系统
CN109178016B (zh) * 2018-10-11 2024-02-06 同济大学 一种面向新轮轨列车的新型转向架系统
CN111204356B (zh) * 2018-11-22 2022-07-08 巴姆邦德尔运输有限公司 用于轨道车辆的行走装置和侧向减震系统及轨道车辆
CN111204356A (zh) * 2018-11-22 2020-05-29 巴姆邦德尔运输有限公司 用于轨道车辆的行走装置和侧向减震系统及轨道车辆
CN110077422A (zh) * 2019-04-29 2019-08-02 江苏飞梭智行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个人快速运输系统的机车及个人快速运输系统
CN110077422B (zh) * 2019-04-29 2024-01-30 江苏飞梭智行设备有限公司 个人快速运输系统
CN112309930A (zh) * 2019-07-29 2021-02-02 Bns株式会社 具备行驶及引导功能的轨道转向模块及其托盘移送系统
CN113335327A (zh) * 2020-03-03 2021-09-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架以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轨道交通系统
CN113335327B (zh) * 2020-03-03 2023-06-1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架以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轨道交通系统
CN113830125B (zh) * 2020-06-24 2022-11-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导向轮安装座及具有其的导向装置和轨道车辆
CN113830125A (zh) * 2020-06-24 2021-12-2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导向轮安装座及具有其的导向装置和轨道车辆
CN114074504B (zh) * 2020-08-14 2023-07-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架、轨道车辆及轨道交通系统
CN114074504A (zh) * 2020-08-14 2022-02-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架、轨道车辆及轨道交通系统
CN115416712A (zh) * 2022-10-09 2022-12-02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导向轮装置和使用导向轮的轨道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029113A (ko) 2013-03-21
JP5325199B2 (ja) 2013-10-23
SG190762A1 (en) 2013-07-31
CN103068660B (zh) 2015-08-26
JP2012131266A (ja) 2012-07-12
US20130133546A1 (en) 2013-05-30
WO2012086251A1 (ja) 2012-06-28
KR101391034B1 (ko) 2014-05-28
US9061690B2 (en) 2015-06-23
HK1182063A1 (zh) 2013-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8660B (zh) 轨道式车辆
US10131367B2 (en) Steering bogie, and vehicle for track-based transportation system
JP4486695B1 (ja) ガイドレール式車両用台車
CN102365196B (zh) 轨道车辆用转向架
JP6077135B2 (ja) 走行台車、及び車両
CN102307770B (zh) 轨道系车辆用转向架
KR101334414B1 (ko) 가이드 레일식 차량용 대차
US7784806B2 (en) Independent wheel suspension for the rear wheels of motor vehicles
JP5291507B2 (ja) 軌道系車両用台車
CN210149098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后悬架系统
JP5868930B2 (ja) 車両用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走行台車、及び車両
WO2008059604A1 (fr) Structure de bogie de véhicule de type sur rail
CN102292251A (zh) 轨道系车辆用转向架
JP4317836B2 (ja) 軌道系車両の台車構造
CN112550337B (zh) 一种具有抗点头与抗侧滚的单轴转向架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JP2014144710A (ja) 軌道式車両
JP2001048007A (ja) 案内軌道式車両用台車
KR20130056642A (ko) 스테빌라이져 바 링크의 가변조절장치
CN219635213U (zh) 导向装置、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KR100765647B1 (ko) 자동차용 언더스티어 유도장치
IL178060A (en) Vertical non- guided vehicle suspension
KR20000016545U (ko) 자동차용 차축 현가 장치
JPH0536270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206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8206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14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