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35213U - 导向装置、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导向装置、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35213U
CN219635213U CN202321373794.7U CN202321373794U CN219635213U CN 219635213 U CN219635213 U CN 219635213U CN 202321373794 U CN202321373794 U CN 202321373794U CN 219635213 U CN219635213 U CN 2196352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steering
guide member
axis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7379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舒逢春
李伟健
江超
杨晨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7379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352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352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352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向装置、转向架及轨道车辆,轨道车辆适于行驶在轨道梁上,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架和多个导向轮组,导向架用于可枢转地连接至轨道车辆。导向轮组包括第一导向构件以及至少两个导向轮,第一导向构件可枢转地连接至导向架且位于导向架的底部。导向轮可转动地连接至第一导向构件且沿所述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装置通过导向轮组和轨道的内侧壁面接触,通过增加导向轮,降低车辆运行时单个导向轮承受的载荷,提高导向轮的使用寿命。当轨道梁的内壁面存在不平整时,导向轮受力后可以使第一导向构件相对于导向架转动,可以减小导向架及走行轮的转动角度,有利于提高轨道车辆运行的平稳性。

Description

导向装置、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地涉及轨道车辆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导向装置、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的转向架通常设置四个导向轮,车辆运行过程中,每个导向轮所承受的载荷较大,相应的导向轮的尺寸设置的较大,成本高且易于损坏,导向轮的使用寿命很难延长。并且如果轨道梁导向面出现不平顺时,导向轮通过时会受到冲击。由于导向轮和导向悬臂之间为硬连接,导向轮受到的冲击会促使导向悬臂频繁绕着回转支撑转动,影响车辆运行平稳性降低乘坐舒适度。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导向装置、转向架及轨道车辆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导向装置,用于轨道车辆,所述轨道车辆适于行驶在轨道梁上,所述导向装置包括:
导向架,所述导向架用于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轨道车辆;以及
多个导向轮组,所述导向轮组包括:
第一导向构件,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导向架且位于所述导向架的底部;以及
至少两个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一导向构件且沿所述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装置,车辆运行时,导向轮和轨道梁的内壁面滚动接触,通过增加导向轮的数量,降低单个导向轮承受的载荷,可以提高导向轮的使用寿命。并且当轨道梁的内壁面存在不平整时,导向轮受力后可以使第一导向构件相对于导向架转动,可以减小导向架及走行轮的转动角度,有利于提高轨道车辆运行的平稳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导向架,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分别转动连接有所述导向轮,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包括:
第一连接杆,位于所述连接杆的长度方向上两端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以及
第一转动轴杆,所述第一转动轴杆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方向的中部,所述第一转动轴杆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
可选地,所述导向轮组还包括第一轮轴,所述导向轮通过所述第一轮轴连接至所述第一导向构件,以使得所述导向轮能够绕所述第一轮轴的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导向构件转动。
可选地,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四组所述导向轮组,四组所述导向轮组在所述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间隔开分布,四组所述导向轮组相对于所述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呈对称分布。
可选地,所述导向架包括:
四个导向悬臂,四个所述导向悬臂在所述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间隔开分布,每个所述导向悬臂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和
回转支承,所述回转支承包括内圈和设在所述内圈外侧的外圈,所述内圈和外圈可相对转动,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中的一者与四个所述导向悬臂固定连接,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中的另一者用于连接至所述轨道车辆。
可选地,第一导向构件绕第一轴线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导向架,所述导向轮组还包括:
第二导向构件,所述第二导向构件绕第二轴线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第一导向构件,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至少两个所述导向轮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二导向构件且沿所述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导向轮组还包括第二轮轴,所述导向轮通过所述第二轮轴连接至所述第二导向构件,且能够绕所述第二轮轴的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二导向构件枢转,所述第二轮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向构件包括:
第二连接杆,至少两个所述导向轮通过所述第二轮轴转动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杆;和
第二转动轴杆,所述第二转动轴杆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长度方向的中部,所述第二转动轴杆的轴线为所述第二轴线,所述第二转动轴杆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第一导向构件;
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导向轮中的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转动轴杆的两侧。
可选地,每个所述导向轮组包括二个第二导向构件,二个所述第二导向构件的第二轴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轴线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轨道车辆的高度方向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向架,用于轨道车辆,所述转向架包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述的导向装置;
转向连接组件,所述转向连接组件转动连接至所述导向架;以及
两个走行轮,两个所述走行轮通过所述转向连接组件与所述导向装置连接。
可选地,所述转向连接组件包括:
两个转向臂,两个所述转向臂分别位于所述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的左侧和右侧;
第一转向拉杆,所述第一转向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导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向拉杆的另一端与两个所述转向臂中的其中一个的中部转动连接;
第二转向拉杆,所述第二转向拉杆与所述第一转向拉杆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转向拉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转向臂转动连接;以及
两个转向节,两个所述转向节与两个所述转向臂分别相连,每个所述转向节上适于连接有可转动的所述走行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所述轨道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所述的转向架。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转向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转向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导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导向装置沿轨道梁的内壁面运行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7至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三种不同的第一导向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导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导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2为图11中导向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导向装置 110:导向架
111:导向悬臂 112:回转支承
120:导向轮组 121:第一导向构件
121A:第一连接杆 121B:第一转动轴杆
121C:连接孔 121D:连接轴孔
122:导向轮 123:第一轮轴
124:第二轮轴 125:第二导向构件
125A:第二连接杆 125B:第二转动轴杆
200:转向架 210:转向连接组件
211:转向臂 212:第一转向拉杆
213:第二转向拉杆 214:转向节
220:走行轮 230:车轴
240:减震装置 250:安装座
300:轨道车辆 310:车体
400:轨道梁 410:内壁面
X1:第一轴线 X2:第二轴线
D1:长度方向 D2:宽度方向
D3:高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代表实施方式,并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向装置100、具有该导向装置100的转向架200和具有该转向架200的轨道车辆300。其中轨道车辆300适于行驶在轨道梁400上,轨道车辆300运行时,导向装置100和轨道梁400的内壁面410接触。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的方案,首先对导向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导向装置100包括导向架110和多个导向轮组120。其中,导向架110可枢转地连接至轨道车辆300。
导向轮组120包括第一导向构件121和至少两个导向轮122。第一导向构件121位于导向架110的底部。第一导向构件121连接至导向架110,并能够相对于导向架110转动。导向轮122可转动地连接至第一导向构件121,至少两个导向轮122沿轨道车辆300的长度方向D1间隔开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装置100,应用于轨道车辆300时,导向轮122和轨道梁400的内壁面410滚动接触。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导向构件121增加与轨道梁400接触的导向轮122的数量,能够有效地将导向装置100受到的荷载分散给各个导向轮122,从而降低单个导向轮122承受的载荷,可以有效提高导向轮122的使用寿命。
此外,如果轨道梁400的内壁面410存在不平整,当导向轮122运行至不平整的位置时,导向轮122受到的作用力方向改变,可以使第一导向构件121相对于导向架110发生转动,从而可以减小导向架110的转动角度。应用于轨道车辆300时,则对应可以减小走行轮220的转动角度,有利于提高轨道车辆300运行的平稳性,提高乘坐轨道车辆300的舒适性。
第一导向构件121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可枢转地连接至导向架110,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分别转动连接有导向轮122。优选地,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的两侧。当设置多个导向轮122时,在第一连接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轮122,能够使荷载分布更均匀,可以进一步提高轨道车辆300运行的平稳性。多个导向轮122也可以位于第一连接部的同一侧。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12所示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装置100、导向架110和轨道车辆3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参见图1至图4所示,轨道车辆300包括车体310和连接至车体310的转向架200。如图1和图2所示,转向架200包括导向装置100、转向连接组件210和两个走行轮220。其中,转向连接组件210转动连接至导向架110。两个走行轮220分别位于两个轨道梁400上,两个走行轮220通过转向连接组件210与导向装置100连接。
参见图3和图4,转向架200还包括车轴230、减震装置240和安装座250。车体310通过减震装置240和安装座250连接至车轴230,两个走行轮220位于车轴230的两端,导向架110转动连接至车轴230。
本实施方式中,转向连接组件210包括两个转向臂211、第一转向拉杆212、第二转向拉杆213和两个转向节214。参见图1、图2和图4,两个转向臂211分别位于轨道车辆300的长度方向D1的左侧和右侧。第一转向拉杆212的一端与导向架110转动连接,第一转向拉杆212的另一端与两个转向臂211中的其中一个的中部转动连接。第二转向拉杆213与第一转向拉杆212间隔设置,第二转向拉杆2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向臂211转动连接,且第二转向拉杆213的两端连接至两个转向臂211的端部。两个转向节214与两个转向臂211分别相连,且每个转向节214上连接有可绕转向节214转动的走行轮220。
参见图1至图6,导向装置100包括四组导向轮组120,四组导向轮组120在轨道车辆300的长度方向D1和宽度方向D2间隔开设置,且导向轮组120相对于轨道车辆300的长度方向D1呈对称分布。
图1至图6所示实施方式中,导向轮组120的第一导向构件121绕第一轴线X1可枢转地连接至导向悬臂111。第一导向构件121转动连接有两个导向轮122,四组导向轮组120包括8个导向轮122。具体地,导向轮组120还包括第一轮轴123,导向轮122通过第一轮轴123连接至第一导向构件121,以使得导向轮122能够绕第一轮轴123的轴线相对于第一导向构件121转动。
参见图7,第一导向构件121包括第一连接杆121A和第一转动轴杆121B。第一转动轴杆121B形成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杆121A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杆121A的长度方向上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轮轴123的连接孔121C。第一转动轴杆121B连接至第一连接杆121A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可以理解,第一连接杆121A也可以通过第一轮轴123转动连接多个导向轮122。
参见图8和图10,在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装置10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向构件121的第一连接杆121A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孔121C,第一连接杆121A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后文所述的第二导向构件125的连接轴孔121D。
第一导向构件121绕第一轴线X1可枢转地连接至导向悬臂111。第二导向构件125绕第二轴线X2可枢转地连接至第一导向构件121。其中,第一轴线X1平行于轨道车辆300的高度方向D3,第二轴线X2与第一轴线X1平行。至少两个导向轮122可转动地连接至第二导向构件125且沿轨道车辆300的长度方向D1间隔设置。
具体地,图10所示实施方式中的导向装置100包括四组导向轮组120,四组导向轮组120呈左右对称分布。四组导向轮组120中的两个导向轮组120的包括如图8所示的第一导向构件121。四组导向轮组120包括12个导向轮122。
参见图10,第二导向构件125包括第二连接杆125A和第二转动轴杆125B,两个导向轮122通过第二轮轴124转动连接至第二连接杆125A。导向轮122绕第二轮轴124的轴线可枢转地连接至第二导向构件125,第二轮轴124的轴线与第一轴线X1平行。
第二转动轴杆125B位于第二连接杆125A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两个导向轮122分别位于第二连接杆125A的两端。第二转动轴杆125B的轴线为第二轴线X2,同时也是连接轴孔121D的轴线,第二转动轴杆125B可枢转地连接至第一导向构件121。第二导向构件125的构造与图7所示的第一导向构件121的结构大致相同。
参见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装置100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向构件121的第一连接杆121A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轴孔121D。每个连接轴孔121D通过第二导向构件125连接导向轮122。
如图11和图12所示,导向装置100的四组导向轮组120均包括如图9所示的第一导向构件121。每组导向轮组120包括4个导向轮122,四组导向轮组120包括16个导向轮122。如图12中所示,每个导向轮组120的第一导向构件121连接有两个第二导向构件125,两个第二导向构件125对应的第二轴线X2位于第一轴线X1的两侧。
图示实施方式中,连接至第二导向构件125的导向轮122的尺寸稍小于直接连接至第一导向构件121的导向轮122。在导向装置100的整体体积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导向装置100的导向轮122的尺寸更小,降低生产难度和生产成本。
参见图1~图6和图10~图12,本实施方式中,导向架110包括四个导向悬臂111和回转支承112。具体地,四个导向悬臂111在轨道车辆300的长度方向D1和宽度方向D2间隔开分布,每个导向悬臂111转动连接有第一导向构件121。可以理解,四个第一导向构件121的转动轴线位于不同的位置。
回转支承112包括内圈和设在内圈外侧的外圈,内圈和外圈可相对转动,内圈和外圈中的一者与四个导向悬臂111固定连接,内圈和外圈中的另一者连接至车轴230。
可以理解,导向架110也可以采用常规的导向框。采用导向悬臂111的形式可以降低转向架200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轨道车辆300和转向架200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装置100,具有本实用的导向装置100同样的优点,在此不作赘述。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4)

1.一种导向装置,用于轨道车辆,所述轨道车辆适于行驶在轨道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包括:
导向架,所述导向架用于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轨道车辆;以及
多个导向轮组,所述导向轮组包括:
第一导向构件,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导向架且位于所述导向架的底部;以及
至少两个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一导向构件且沿所述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导向架,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分别转动连接有所述导向轮,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包括:
第一连接杆,位于所述连接杆的长度方向上两端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以及
第一转动轴杆,所述第一转动轴杆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方向的中部,所述第一转动轴杆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组还包括第一轮轴,所述导向轮通过所述第一轮轴连接至所述第一导向构件,以使得所述导向轮能够绕所述第一轮轴的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导向构件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四组所述导向轮组,四组所述导向轮组在所述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间隔开分布,四组所述导向轮组相对于所述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呈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架包括:
四个导向悬臂,四个所述导向悬臂在所述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间隔开分布,每个所述导向悬臂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和
回转支承,所述回转支承包括内圈和设在所述内圈外侧的外圈,所述内圈和外圈可相对转动,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中的一者与四个所述导向悬臂固定连接,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中的另一者用于连接至所述轨道车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导向构件绕第一轴线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导向架,所述导向轮组还包括:
第二导向构件,所述第二导向构件绕第二轴线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第一导向构件,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至少两个所述导向轮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二导向构件且沿所述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组还包括第二轮轴,所述导向轮通过所述第二轮轴连接至所述第二导向构件,且能够绕所述第二轮轴的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二导向构件枢转,所述第二轮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构件包括:
第二连接杆,至少两个所述导向轮通过所述第二轮轴转动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杆;和
第二转动轴杆,所述第二转动轴杆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长度方向的中部,所述第二转动轴杆的轴线为所述第二轴线,所述第二转动轴杆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第一导向构件;
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导向轮中的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转动轴杆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向轮组包括二个第二导向构件,二个所述第二导向构件的第二轴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轴线的两侧。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轨道车辆的高度方向平行。
12.一种转向架,用于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向装置;
转向连接组件,所述转向连接组件转动连接至所述导向架;以及
两个走行轮,两个所述走行轮通过所述转向连接组件与所述导向装置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连接组件包括:
两个转向臂,两个所述转向臂分别位于所述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的左侧和右侧;
第一转向拉杆,所述第一转向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导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向拉杆的另一端与两个所述转向臂中的其中一个的中部转动连接;
第二转向拉杆,所述第二转向拉杆与所述第一转向拉杆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转向拉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转向臂转动连接;以及
两个转向节,两个所述转向节与两个所述转向臂分别相连,每个所述转向节上适于连接有可转动的所述走行轮。
14.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转向架。
CN202321373794.7U 2023-05-31 2023-05-31 导向装置、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Active CN2196352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3794.7U CN219635213U (zh) 2023-05-31 2023-05-31 导向装置、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3794.7U CN219635213U (zh) 2023-05-31 2023-05-31 导向装置、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35213U true CN219635213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5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73794.7U Active CN219635213U (zh) 2023-05-31 2023-05-31 导向装置、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352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8660B (zh) 轨道式车辆
KR100657622B1 (ko) 철도차량용 조향대차
DE19832384C1 (de) Einzelradaufhängung in Schräg-, Längs- oder Verbundlenkerbauweise mit einem abgekoppelten Radträger
CN107351862B (zh) 轨道车辆
FI71274C (fi) Foerbaettring vid en jaernvaegsvagns upphaengning
US4953472A (en) Rail vehicle, particularly monorail
JPH0354071A (ja) 鉄道車両のヒンジ式台車
JPH04503786A (ja) 大型ダンプトラック
JPH0648299A (ja) 貨車を支持するための台車
CN219635213U (zh) 导向装置、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JP3524511B2 (ja) 鉄道車両用一軸台車
JP3188939B2 (ja) 案内軌道式車両用台車
CN216034392U (zh) 一种车辆的转向架、车辆及轨道交通系统
CN203005448U (zh) 无摇枕城际轨道车辆转向架
JP4142760B2 (ja) 鉄道車両用台車
JP2002211394A (ja) 鉄道車両用台車
CN211335988U (zh) 转向架牵引装置
CN103895664A (zh) 无摇枕城际轨道车辆转向架
JP3679063B2 (ja) 鉄道車両用一軸台車
CN217598571U (zh) 转向架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CN115520238B (zh) 一种低地板有轨电车转向架一系悬挂系统
JPS63279967A (ja) 軌道車両
JP2002234434A (ja) 鉄道車両用一軸台車
JP4297567B2 (ja) 鉄道車両用一軸台車
CN115465314B (zh) 一种低地板有轨电车转向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