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98947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98947A
CN102998947A CN2012103253648A CN201210325364A CN102998947A CN 102998947 A CN102998947 A CN 102998947A CN 2012103253648 A CN2012103253648 A CN 2012103253648A CN 201210325364 A CN201210325364 A CN 201210325364A CN 102998947 A CN102998947 A CN 1029989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as voltage
voltage
paper
transfer printing
bi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253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98947B (zh
Inventor
中村圭吾
石井宏一
清水保伸
荻山宏美
田中真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989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89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989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89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7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ias applied in the transfer nip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32Removing a copy sheet form a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32Removing a copy sheet form a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 G03G15/6535Removing a copy sheet form a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using electrostatic means, e.g. a separating corona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717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G03G2215/00772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emperature influencing copy sheet handl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717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G03G2215/00776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humidity or moisture influencing copy sheet handl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不会发生横纹状行间距不均等的异常图像,并与通过纸张无关地进行良好的图像转印。通过背面辊(53)和夹持形成辊(56)来构成二次转印部。在二次转印部的下游侧(通过纸张方向)里配设分离机构(200)。作为二次转印偏压从高压电源(110)来施加重叠转印偏压时,使得从高压电源(210)施加到分离机构(200)里的分离偏压的交流成分的电压值小于作为二次转印偏压施加直流转印偏压时的分离偏压的交流成分的电压值。由此来抑制转印偏压和分离偏压的干涉,并防止横纹状行间距不均等的异常图像的发生。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复印机、打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是将通过在事先被均匀带电的感光体等的像载置体上形成光学的图像情报而得到的带电潜像由显影装置来的调色剂可视化,并将该可视像直接或借助于中间转印带等的中间转印体来转印到转印纸等的记录媒介里后,通过定影在记录媒介上来进行图像形成的。
近年来,作为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记录媒介,采用的是多种多样的用纸,市场上也出现了模仿具有高级感的皮革模样或日本和纸等的用纸。在这些用纸中,为了显出高级感,通过压花(emboss)加工等在表面里产生凹凸。凹部的调色剂转印要比凸部困难,尤其是在凹凸较大的记录用纸里转印调色剂时,有时会产生调色剂没有充分地转印到凹部里而发生图像遗漏的情况。
关于对用纸凹部的转印不良,在例如专利文献1(特开2008-185890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6-267486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2008-058585号公报)、专利文献4(特开平09-146381号公报)、专利文献5(特开平04-086878号公报)等里已经提案有提高对用纸凹部的转印率的技术。
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是,在快要对记录用纸进行调色剂像的转印之前先加热记录用纸,并使其带电为与调色剂相反的极性,通过增强转印时的转印电场来将调色剂转印到凹部里。但是,在这种方法中,在凹凸纸中的较大凹凸的部分中得不到足够的转印性。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5中,作为转印偏压是通过在直流电压里重叠交流电压后来提高转印率或改善中空等异常图像的。
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特征是,作为转印偏压使用的是在直流电压里重叠交流电压,并通过在转印前根据凹凸情况使得记录用纸的表面带电为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极性后,来进行控制以使得调色剂转印到凹部里。
专利文献3记载的技术特征是,作为转印偏压使用的是在直流电压里重叠交流电压,并且,重叠交流电压后使得交流电压的峰间电压在直流电压的两倍以下。
专利文献4记载的技术特征是,在中间转印体的表面里采用氟素树脂,作为转印偏压使用的是在直流电压里重叠交流电压,并且,重叠交流电压后使得交流电压的峰间电压在直流电压的2.05倍以上。
专利文献5记载的技术特征是,作为转印偏压使用的是在直流电压里重叠交流电压,并在重叠交流电压后使得交流电压的频率在4kHz以下时的转印夹持中的周期次数在20次以上。
但是,经过本发明的技术人员的确认,在上述专利文献2-5所提案的方法中,所重叠的交流电压都较小,在凹凸较大的用纸中,即使如各文献所记载地进行电压的印加,调色剂也基本上不转印到用纸凹部里,可以明确是没有效果的。
于是,本发明的技术人员经过深入的探讨研究,发现作为转印偏压将交流电压重叠到直流电压里时,在交流电压的p-p峰值为大于所述直流电压的绝对值的4倍以上时,能够良好地实现凹凸纸的转印性。但是,该方法有时也会因用纸而发生横纹状的称之为行间距(pitch)的异常图像。在上述专利文献1-5中,对于横纹状的行间距的异常图像完全没有说起,通过各专利文献记载的技术是不能够解决该问题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858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6748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05858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09-14638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04-0868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不会发生横纹状行间距不均等的异常图像,并能够与通过纸张无关地进行良好的图像转印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转印机构,其将载置在像载置体里的可视像转印到记录媒介里;
分离机构,其使得通过所述转印机构而转印有可视像的记录媒介从所述像载置体分离,
在所述分离机构里施加了将交流成分重叠到直流成分里后的分离偏压的同时,在所述转印机构里可以施加由直流成分构成的直流转印偏压或将交流成分重叠到直流成分里后的重叠转印偏压,
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重叠转印偏压施加到所述转印机构里时,是从将所述直流转印偏压施加在所述转印机构里时的分离偏压来变更施加在所述分离机构里的分离偏压的。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将所述重叠转印偏压施加到所述转印机构里时,是通过从将所述直流转印偏压施加在所述转印机构里时的分离偏压来变更施加在所述分离机构里的分离偏压,来抑制转印偏压和分离偏压的干涉,并能够防止横纹状行间距不均等的异常图像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适用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截面构成图。
图2所示是该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组件的构成图。
图3所示是从二次转印电源输出的重叠偏压的波形的例示波形图。
图4所示是对于凹凸较大的各种用纸的电阻率的测定结果图。
【符号说明】
1      图像形成组件
11     感光体鼓(像载置体)
31     显影装置
50     转印组件
51     中间转印带(像载置体)
52     二次转印背面辊
56     夹持形成辊
80     光写入组件
90     定影装置
110    二次转印偏压电源
200    除电针(分离装置)
210    分离偏压输出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对于适用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构成进行说明。
图1所示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以下简称为“打印机”)采用的是中间转印方式,其将作为中间转印体的环状轮带(中间转印带51)配设在装置本体的大致中央部里。沿着该中间转印带51的上部移动边,并列配设了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等各色调色剂图像的4个图像形成组件1Y、1M、1C、1K,从而构成了串列型造像部。
由于4个图像形成组件1Y、1M、1C、1K仅是所使用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而构成都相同,所以就参照图2仅对其中的一个图像形成组件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组件包括有作为像载置体的感光体鼓11、通过带电辊来对感光体鼓11的表面进行带电的带电装置21、将感光体鼓11上的潜像可视化的显影装置31、作为将调色剂像从感光体鼓11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里的一次转印机构的转印辊55,以及对感光体鼓11表面进行清洁的清洁装置41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图像形成组件1Y、1M、1C、1K被设置为相对于打印机本体是可以装卸的。
本例的感光体11是在鼓本体的表面上形成有有机感光层的外径为60mm左右的鼓形状物,其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在图中的顺时针转动方向里被转动驱动。带电装置21通过将被施加有带电偏压的带电辊接触或接近感光体鼓11的同时,在带电辊和感光体11之间进行放电,来对感光体表面进行均匀带电。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和调色剂的正规带电极性相同地均匀带电为负极性。作为带电偏压,采用的是在直流电压里重叠交流电压。也可以采用通过带电充电器(charger)的方式来代替使用带电辊的方式。
显影装置31在收容了由调色剂和载体构成的双成分显影剂的收容容器31d内,设置了作为显影剂载置体的显影剂套筒31a,以及作为在搅拌的同时搬送显影剂的搅拌部件的2根螺杆部件31b、31c。对于显影装置31的详细构成将在后面叙述。还有,也可以采用使用单成分显影剂的显影装置。
清洁装置41用于除去附着在经过一次转印工序后的感光体鼓11的表面里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在本例中包括有清洁刮板41a和清洁刷41b。清洁刮板41a从相对于感光体鼓11的转动方向为逆向的方向来与感光体鼓11抵接,并从感光体鼓表面来刮落转印残留调色剂。清洁刷41b在与感光体鼓11相反的方向里一边转动一边以接触的状态来清洁感光体鼓11的表面。
另外,还设置了对通过清洁装置41清洁后的感光体鼓11的残留电荷进行除电的除电装置(省略图示),通过该除电装置的除电,感光体鼓11的表面被初始化后去准备下一次的图像形成。
回到图1,在图像形成组件1Y、1M、1C、1K的上方里配设了作为潜像写入机构的光写入组件80。该光写入组件80根据从个人计算机等外部机器送来的图像情报,通过激光二极管发出的激光来对图像形成组件1Y、1M、1C、1K进行光扫描。通过该光扫描,就在图像形成组件1Y、1M、1C、1K上形成了Y、M、C、K用的静电潜像。具体来说是,在感光体鼓11的均匀带电表面的全领域之中,被激光照射的部位的电位会衰减。由此,激光照射部位的电位就变成低于除此以外的部位(体表部)的电位的静电潜像。还有,光写入组件80将光源发射的激光L通过由未图示的多面镜马达转动驱动的多面镜在主扫描方向里偏光的同时,借助于多个光学透镜或反光镜来照射到感光体里。也可以采用通过从LED阵列的多个LED发射的LED光来进行光写入。
在图像形成组件1Y、1M、1C、1K的下方里配设了作为在张架环状的中间转印带51的同时使其在图中反时针转动方向里作环状移动的转印装置的转印组件50。转印组件50除了作为像载置体的中间转印带51以外,还包括了驱动辊52、二次转印背面辊53、清洁支持辊54、4个一次转印辊55、夹持形成辊56、轮带清洁装置57以及电位传感器58等。
中间转印带51被张架在配设在其环路内侧里的驱动辊52、二次转印背面辊53、清洁支持辊54以及4个一次转印辊55里,通过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在图中反时针转动方向里被转动驱动的驱动辊52的转动力,在相同方向里被环状移动。作为中间转印带51具有以下特性。即,厚度在20μm-200μm,优选的是为60μm左右。另外,体积电阻率在1E6Ω·cm-1E12Ω·cm,优选的是为1E9Ω·cm左右(使用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的高电阻率分析仪MCP HT45,在施加电压为100V条件下测定)。另外,其材料由碳分散聚酰亚胺树脂组成。
4个一次转印辊55将环状移动的中间转印带5夹在其与感光体11(Y、M、C、K)的之间。由此,就形成了中间转印带51的表面和感光体11(Y、M、C、K)抵接的Y、M、C、K用的一次转印夹持。在一次转印辊55里,通过未图示的转印偏压电源而分别被施加有一次转印偏压。由此,就在感光体11(Y、M、C、K)上的各色调色剂像和各色一次转印辊55之间形成了转印电场,通过转印电场或夹持压的作用,调色剂像就从感光体11上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上了。通过在Y调色剂像上被依次重叠地一次转印M、C、K调色剂像,就在中间转印带51上形成了4色重叠的调色剂像。
在形成黑白图像的时候,是将支持转印组件50中Y、M、C用的一次转印辊55Y、M、C的未图示的支持板移动后,来使得一次转印辊55Y、M、C离开感光体11Y、M、C的。由此,就将中间转印带51的表面从感光体11Y、M、C拉开,而使得中间转印带51仅与K用的感光体11K抵接。在该状态下,仅对4个图像形成组件1Y、1M、1C、1K中的K用的图像形成组件1K进行驱动后,就在感光体11K上形成了K调色剂像。
一次转印辊55由包括金属制的芯棒和固定在其表面上的导电性海绵层的弹性辊构成,具有以下的特性。即,外径为16mm,芯棒的直径为10mm。另外,在以10N的力将接地的外径为30mm的金属辊按压到海绵层里的状态下,从1000V的电压施加在一次转印辊芯棒里时的电流I根据欧姆法则(R=V/I)来算出的海绵层的电阻R大约为3E7Ω。对于这样的一次转印辊55是以稳定电流控制来施加一次转印偏压的。还有,也可以采用转印充电器或转印刷等来代替转印辊。
转印组件50的夹持形成辊56被配设在中间转印带51的环外侧里,并将中间转印带51夹在其与环内侧的二次转印背面辊53的之间。由此,就形成了中间转印带51的表面和夹持形成辊56相抵接的二次转印夹持。相对于夹持形成辊56的被接地,在二次转印背面辊53里,通过二次转印偏压电源110而被施加了二次转印偏压。由此,就在二次转印背面辊53和夹持形成辊56之间形成了使得调色剂从二次转印背面辊53侧向夹持形成辊56侧做静电移动的二次转印电场。
在转印组件50的下方里,配设了以多页重叠的纸束的状态来收容记录用纸P的供纸卡盒100。该供纸卡盒100将供纸辊101抵接在纸束的最上面的记录用纸P里,通过以规定的时机转动驱动该供纸辊,来将该记录用纸P送出到供纸路径里。在供纸路径的末端附近,配设有对位辊对102。该对位辊对102在将供纸卡盒100送出的记录用纸P夹入到辊之间里时,就立刻停止两辊的转动。然后,以使得被夹入的记录用纸P和二次转印夹持内的中间转印带51上的调色剂像同步的时机重新转动驱动后,将记录用纸P送出到二次转印夹持里。在二次转印夹持中与记录用纸P密接的中间转印带51上的调色剂像通过二次转印电场或夹持压的作用而被一起二次转印到记录用纸P上。像这样地在表面里形成全彩色调色剂像或黑白图像的记录用纸P在通过二次转印夹持后,从夹持形成辊56或中间转印带51进行曲率分离。
二次转印背面辊53具有以下特性。即,外径为24mm,芯棒的直径大约为16mm。芯棒的表面里包覆有导电性的NBR系橡胶层,其电阻R为1E6Ω-1E12Ω,优选的是为4E7Ω。电阻R是通过与一次转印辊同样的方法测定后的值。
另外,二次转印背面辊53还具有以下特性。即,外径大约为24mm,芯棒的直径大约为14mm。芯棒的表面里包覆有导电性的NBR系橡胶层,其电阻R在1E6Ω以下。电阻R是通过与一次转印辊同样的方法测定后的值。
然后,在二次转印夹持的下游侧(用纸搬送方向的下游侧=图1中的右侧)里,设置有辅助用纸分离的分离装置200。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是被延伸设置在夹持形成辊56的轴方向里的锯齿状的除电针,并从分离偏压输出电源210来施加分离偏压。分离偏压输出电源210使用的是与二次转印偏压输出电源110相同构成的高压电源。
电位传感器58被配设在中间转印带51的环外侧里。然后,在中间转印带51的环方向中的全领域之中,相对于对着被接地的驱动辊52绕回的部位,借助于大约4mm的间隙来相向而对。然后,当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上的调色剂像进入到与其相向而对的位置里时,就对该调色剂像的表面电位进行测定。还有,作为电位传感器58,使用的是TDK株式会社制的EFS-22D。
在二次转印夹持的图中右侧方里配设了定影装置90。该定影装置90通过内包有卤素灯等的发热源的定影辊91和以规定的压力一边与其抵接一边转动的加压辊92来形成定影夹持。被送入到定影装置90内的记录用纸P以将其未定影调色剂像载置面密接到定影辊91里的姿势被夹入定影夹持。然后,通过加热或加压的影响,调色剂像中的调色剂被软化后,全彩色图像就被定影了。从定影装置90内排出的记录用纸P经过定影后搬送路径之后被排出到机外。
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所具有的作为二次转印偏压输出机构的二次转印偏压电源110由输出直流成分的直流电源和输出在交流成分或直流成分里重叠交流成分的交流电源构成,作为二次转印偏压,能够输出直流电压(以下称为“直流偏压”)和在直流电压里重叠交流电压的电压(以下称为“重叠偏压”)。还有,二次转印偏压电源110也能够进行稳定电流控制。
二次转印偏压电源110的输出端子被连接在二次转印背面辊53的芯棒里。二次转印背面辊53的芯棒的电位与二次转印偏压电源110的输出电压值大致相同。另外,对于夹持形成辊56来说,其芯棒是接地(接地连接)的。还有,也可以用将重叠偏压施加在夹持形成辊56的芯棒里的同时使得二次转印背面辊53的芯棒接地,来代替将重叠偏压施加在二次转印背面辊53的芯棒里的同时使得夹持形成辊56的芯棒接地。这时,是使得直流电压的极性不同的。具体来说是,如图所示,在使用负极性的调色剂及夹持形成辊56接地的条件下来将重叠偏压施加在二次转印背面辊53里时,作为直流电压采用的是与调色剂相同的负极性后,使得重叠偏压的时间平均的电位为与调色剂相同的负极性。相对于此,在二次转印背面辊53接地并将重叠偏压施加在夹持形成辊56里时,作为直流电压采用的是与调色剂相反的正极性后,使得重叠偏压的时间平均的电位为与调色剂相反的正极性。代之以将重叠偏压施加在二次转印背面辊53或夹持形成辊56里的是,也可以在将直流电压施加在一方的辊里的同时,将交流电压施加在另一方的辊里。作为交流电压采用的是图3所示的正弦波状的波形,但也可以采用矩形波状的波形。还有,作为记录用纸P,在不使用表面具有较大凹凸的粗糙纸,而是使用表面凹凸较小的普通纸时,因为不会出现沿着凹凸图样的浓淡图样,所以,作为转印偏压也可以仅施加直流电压。但是,在使用表面凹凸较大的粗糙纸时,就需要将转印偏压从仅仅是直流电压切换到重叠偏压里。
在通过二次转印夹持后的中间转印带51里,附着有没有转印到记录用纸P里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它们将通过与中间转印带51的表面抵接的轮带清洁装置57而从轮带表面被清除。被配设在中间转印带51的环内侧里的清洁支持辊54从环内侧来支持通过轮带清洁装置57的轮带的清洁。
在本实施方式中,二次转印偏压如上所述地,是被施加在二次转印背面辊53的芯棒里的。作为电压输出机构的二次转印偏压电源110的作用是作为施加转印偏压的转印偏压施加机构。另外如上所述地,当二次转印偏压被施加在二次转印背面辊53的芯棒里时,会在第一部件的二次转印背面辊53的芯棒和第二部件的夹持形成辊56的芯棒之间产生电位差。因此,二次转印偏压电源110还具有电位差发生机构的功能。还有,电位差一般是作为绝对值来使用的,但在本发明中是以带有极性的值来使用的。更详细地说,就是将二次转印背面辊53的芯棒的电位减去夹持形成辊56的芯棒的电位之后的值作为电位差来使用的。所述电位差的时间平均值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地,在调色剂采用负极性的构成中,当其极性为负的时候,是使得夹持形成辊56的电位比起二次转印背面辊53的电位更要在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侧(本例中是“正”侧)里变大。由此,就使得调色剂从二次转印背面辊53侧向夹持形成辊56侧里静电移动了。
图3所示是从二次转印偏压电源110输出的重叠偏压的波形的一例的波形图。
在该图中,偏移(offset)电压Voff是重叠偏压中的直流成分的值。另外,p-p电压Vpp是重叠偏压中的交流成分的p-p电压。重叠偏压将偏移电压Voff和p-p电压Vpp重叠,其时间平均值是与偏移电压Voff相同的值。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中,如前所述,是将二次转印偏压施加在二次转印背面辊53的芯棒里,并且将夹持形成辊56的芯棒接地(0V)。因此,二次转印背面辊53的芯棒的电位就是两芯棒之间的电位差。然后,两芯棒之间的电位差是由与偏移电压Voff相同的值的直流成分(Eoff)和与p-p电压Vpp相同的值的交流成分(Epp)构成的。
如该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中,作为偏移电压Voff采用的是负极性。通过使得被施加在二次转印背面辊53里的二次转印偏压的偏移电压Voff为负极性,在二次转印夹持内,就可以将负极性的调色剂相对地从二次转印背面辊53侧挤压到夹持形成辊56侧里。当二次转印偏压的极性为与调色剂相同的负极性时,在二次转印夹持内,将负极性的调色剂从二次转印背面辊53侧静电地挤压到夹持形成辊56侧里。由此,就使得中间转印带51上的调色剂转移到记录用纸P上了。另一方面,当二次转印偏压的极性为与调色剂相反的正极性时,在二次转印夹持内,是将负极性的调色剂从夹持形成辊56侧向二次转印背面辊53侧静电地吸引的。由此,就将转移到记录用纸P上的调色剂再次吸引到中间转印带51侧里。但是,由于二次转印偏压的时间平均值(在本例中是与偏移电压Voff相同的值)为负极性,相对地,调色剂是从二次转印背面辊53侧被静电地挤压到夹持形成辊56侧里。还有,在该图中,返回电位峰值Vr所示的是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正侧的峰值。
然而,如上所述地,作为转印偏压采用在直流电压里重叠交流电压,并使得交流电压的p-p值大于所述直流电压的绝对值的4倍时,虽然能够使得凹凸纸的转印性良好,但根据不同的用纸,有时会发生被称为横纹状的行间距的异常图像。
作为发生横纹状的行间距的主要理由可以列举有二次转印偏压和分离偏压的交流成分的大小及用纸特性的影响等。
当二次转印偏压的交流成分或分离偏压的交流成分变大时,电荷就在记录用纸背面或轮带表面里被充电。通过电荷的充电,以一定周期发生放电后就会引起调色剂的反带电,并发生横纹状的行间距不均。
或者是,电荷以一定周期被充电后电位差变小,因为被充电的部位的转印率显著下降也可能导致横纹状的行间距不均的发生。
当二次转印偏压和分离偏压的交流成分变大时,因为与其成比例地被充电的电荷量也增大,为了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只要减小某一个交流成分即可,但由于减小二次转印偏压的交流成分会恶化对凹凸纸的转印性,所以,通过降低分离偏压的交流成分,就能够获得不发生行间距不均的良好图像。
另外,上述现象在用纸电阻率低的时候发生更为明显。这是因为,用纸电阻率低的时候,施加了交流电压后流过的电流变大的原因。
图4所示是对于凹凸较大的各种用纸来测定其电阻率后的结果显示图。如该图例所示,用纸的电阻率因用纸而大不相同,最大的可以有2次方左右的不同。
在使用这些用纸进行的实验中,当用纸的表面电阻率在大约10logΩ/□以下,体积电阻率在大约9.2logΩ·cm以下时,会发生横纹状的行间距不均。还有,表面电阻率的测定采用的是JIS测定法(JIS-K6911),并取得施加500V电压10sec后的值。所用用纸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50%的环境下放置10小时。
图4的用纸序号9的体积电阻率为9.18logΩ·cm、表面的表面电阻率为9.92logΩ/□、背面的表面电阻率为9.89logΩ/□,用纸序号10的体积电阻率为9.12logΩ·cm、表面的表面电阻率为9.75logΩ/□、背面的表面电阻率为9.71logΩ/□,在用纸序号9中没有发生行间距不均,而在用纸序号10以下中发生了行间距不均。
另外,由于该值因实施构成而变化,所以在各构成中发生行间距不均的电阻率的阈值是不同的。
因此,在电阻率低于一定的值的用纸的情况下,可以知道,通过减小分离偏压的交流成分能够获得良好的图像。
然而,单纯地减小分离偏压,在通过单位体积重量较小的薄纸时,就有可能发生用纸离开转印夹持时不能从中间转印带或二次转印辊(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夹持形成辊56)分离而导致用纸的堵纸。
另外,作为二次转印偏压,使用交流成分的目的是为了相对于凹凸较大的用纸来改善对凹部的转印性。因此,作为二次转印偏压,通过执行仅对凹凸较大的用纸施加交流成分(施加重叠偏压)并减小分离偏压的控制,就能够确保凹凸纸中有良好的图像,而其他的用纸(作为二次转印偏压通过施加直流偏压)中有良好的图像和分离性。
还有,即使是普通纸也可能发生转印偏压和分离偏压的干涉。实际上,在本发明的技术人员故意升高AC电压的实验中,即使是普通纸也发生有转印偏压和分离偏压的干涉所产生的横纹状的行间距不均。只是,对于提高普通纸的转印性来说,比起在凹凸纸里施加电压来,由于以低的电压获得效果的情况较多,所以就不需要增加到引起干涉程度的电压,因此,普通纸中发生行间距不均的可能性较低。
接着,对本发明的技术人员实施的实验进行说明。
作为打印机试验机,准备了与图1所示实施方式相同构成的装置。然后,使用该打印机试验机来进行各种打印试验。二次转印偏压及分离偏压的直流成分施加的是稳定电流,交流成分施加的是稳定电压。还有,以稳定电压来施加交流成分是因为难以对交流成分的Vpp(电压的振幅值)进行稳定电流控制(以稳定电压来控制的方法容易对振幅值进行控制)。
作为基准的直流电流及交流电压(p-p)的值使用如下。
(比较例1)
二次转印偏压:直流电流为-60μA、交流电压的Vpp为7.0kV、频率为500Hz
分离偏压:直流电流为1μA、交流电压的Vpp为9.0kV、频率为1kHz
二次转印偏压和分离偏压中的交流电压的频率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分离偏压中使用的频率较低时会出现纹状,为了不容易看到图像里的纹状而采用了较高的频率。还有,频率为1kHz的电源采用的是低价的通用品。
在实验中,根据用纸的每一种厚度来改变线速度,在单位体积重量为220gsm以下时以线速度352.8mm/s,在其以上的单位体积重量时则以246.96mm/s来进行通过纸张。
作为记录用纸准备了A-E等5种,并在比较例1及实施例中分别输出半色调(half-tone)图像后,通过目视来对是否发生横纹状的行间距不均等的异常图像进行图像评价。还有,记录用纸A-E是从图4所示用纸中摘录的。
作为施加的二次转印偏压及分离偏压,以上述的《比较例1》、二次转印偏压与上述比较例1相同但分离偏压的交流电压的Vpp为3.0kV的《实施例1》以及二次转印偏压与上述比较例1相同但分离偏压的交流电压切断(Vpp=0kV)的《实施例2》,在常温常湿环境下分别进行通过纸张。
对于评价样本,为了保持显影剂的状态的均匀,是在对图像面积率由各色9%左右构成的图像印刷了250张之后,输出5张半色调图像并进行图像评价的。还有,关于评价标准,以不发生异常图像为○,以发生横纹状行间距不均等的异常图像为×来表示。评价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比较例1   实施例1   实施例2
  记录用纸A   ○   ○   ○
  记录用纸B   ○   ○   ○
  记录用纸C   ×   ○   ○
  记录用纸D   ×   ○   ○
  记录用纸E   ×   ×   ○
由表1可知,与比较例1相比,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及实施例2中,发生行间距不均等的异常图像的用纸分别减少,显示了本发明是具有效果的。
接着,通过普通纸的薄纸F,来进行是否能够不发生用纸堵纸而输出的评价。
所使用的用纸采用的是作为薄纸的52.3gsm的标准纸(普通纸A),电阻率较高(表面电阻率在9.75logΩ/□以上)的具有较大凹凸(最大凹凸深度在60-200μm以上)的用纸的记录用纸A,和电阻率较小的具有较大凹凸的用纸的记录用纸E。这里的普通纸A和记录用纸A是不同的纸。
作为施加的二次转印偏压及分离偏压,以上述的《比较例1》,二次转印偏压为直流偏压(仅为直流成分)、分离偏压与上述比较例1相同的《比较例2》,通过凹凸纸时二次转印偏压与上述比较例1相同而分离偏压为切断上述比较例1的交流电压(Vpp=0kV)、通过普通纸时二次转印偏压为直流偏压(仅为直流成分)而分离偏压与比较例2相同为切断上述比较例1的交流电压(Vpp=0kV)的《实施例3》,在常温常湿环境下分别进行通过纸张。
对于评价样本,对于通过白纸25张且没有发生用纸堵纸的以○,对发生的以×,对没有发生用纸堵纸但发生异常图像或浓度不足的以△来表示。评价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比较例1   比较例2   比较例3
  普通纸A   ○   ○   ×
  记录用纸A   △   ○   ○
  记录用纸E   △   △   ○
由该表2可知,在通过普通纸时,降低分离偏压的交流电压会发生用纸堵纸。另一方面,如果不降低分离偏压的交流电压就有可能在凹凸纸中发生异常图像。因此,通过根据用纸的形态来设定条件,就能够进行不发生用纸堵纸且异常图像不会发生的良好的输出。
根据以上所述,作为转印偏压在施加将直流成分和交流成分重叠后的重叠偏压时,通过变化(控制)分离偏压,就能够获得不发生行间距不均等的异常图像而总是为良好的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在通过普通纸时,作为二次转印偏压通过施加直流偏压,作为分离偏压通过施加重叠偏压后,在获得必要充分的转印性的同时通过切实的分离就可以防止堵纸。另外,在通过凹凸纸(凹凸较大的用纸)时,作为二次转印偏压通过施加重叠偏压(在直流成分里重叠交流成分),分离偏压通过降低交流电压后,在良好地维持凹凸纸中的转印性的同时,还能够防止行间距不均等的异常图像的发生。还有,因为凹凸纸本来的分离性就好,即使降低分离偏压的交流电压,发生堵纸的可能性也小。
接着,本发明的技术人员以不同的分离偏压的交流成分(Vpp的不同值)来进行评价实验。
使用上述的记录用纸C、D以及普通纸A,并以不同的分离偏压的交流成分来输出图像。还有,关于二次转印偏压,是固定为与上述比较例1相同的值并输出图像的。对于记录用纸C、D是评价其有无横纹状行间距不均等的异常图像的发生,而对于普通纸A是在评价横纹状行间距不均等的异常图像之外,还增加了分离性的评价。
关于输出图像,与上述相同地,以半色调图像来对横纹状行间距不均等的异常图像进行评价,以通过白纸来对分离性进行评价。其评价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
由表3可知,在记录用纸C、D中,发生横纹状行间距不均的分离偏压的下限值是不同的。另外,关于普通纸A,当分离偏压低于一定的值(本例中是6kV以下)时就会发生分离异常(堵纸)。另外,在提高分离偏压时,能够确认到与记录用纸C、D同样地发生有横纹状行间距不均。从中可知,在采用重叠偏压作为转印偏压时,比起使用直流偏压来,能够确认到通过降低分离偏压就可以获得没有横纹状行间距不均的良好的图像。另外,通过进行根据用纸来设定适当的分离偏压的控制,能够确认到对于各种用纸,在切实的分离性的基础上可以获得良好的图像。
接着,对根据环境变化来增加控制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环境的变化可以列举有部件或用纸的电阻率作为变动的要因的情况。因此,通过检测温度湿度,并根据该检测结果来补正分离偏压,就能够获得不因环境变化而改变的良好的图像。
在进行本控制的时候,是在夹持形成辊56(图1)附近设置检测温度及湿度的温湿度检测传感器112,来检测二次转印部周围的温度和湿度的。该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被送到未图示的控制部(例如打印机的控制部)里后,来判断环境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温湿度的水准采用的是绝对湿度。绝对湿度可以由温度和相对湿度来求得,由下式表示。
绝对湿度
Figure BDA00002100174500151
标准环境(23℃50%)时的绝对湿度为10.30。
在本实施例中,将23℃50%时的绝对湿度作为基准值,并根据实施时的绝对湿度来进行分离偏压的控制。还有,根据环境变化的控制并不局限于这里的说明,例如,也可以是温度、相对湿度分别在一定以上变动时才进行控制。
以下,对于前述的记录用纸D,在实施环境为常温常湿环境(23℃50%)、低温低湿环境(10℃15%)、高温高湿环境(27℃80%)下分别进行通过纸张。通过纸张条件和前述实施例同样地,为了保持显影剂的状态的均匀,是在对图像面积率由各色9%左右构成的图像印刷了250张之后,输出5张半色调图像并进行图像评价的。
作为转印偏压、分离偏压,使用与上述比较例1相同的值,并且,分离偏压是以不同的交流成分的电压来输出图像并进行评价的。其结果如下表4所示。还有,表中的MM代表常温常湿环境、HH代表高温高湿环境、LL代表低温低湿环境。
表4
Figure BDA00002100174500152
Figure BDA00002100174500161
由表4可知,相对于常温常湿环境(MM),低温低湿环境(LL)中发生横纹状行间距不均的分离偏压的交流成分(Vpp)较大。另一方面,在高温高湿环境(HH)中,即使分离偏压的交流成分(Vpp)较小,也会发生横纹状行间距不均,各种环境下所需(最佳)的分离偏压是不同的。根据该结果可知,通过根据检测到的环境条件来控制分离偏压,就能够获得不因环境变化而改变的良好的图像。
还有,实际的分离偏压补正量(根据检测到的环境条件而决定的分离偏压的值)只要根据实际的机器中使用的部件及偏压值等的条件来进行适当的设定即可。
最后,对于图2所示显影装置31的详细构成等进行说明。还有,由于4个图像形成组件中的显影装置仅是使用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而构成及动作都相同,所以这里的说明是不对Y、M、C、K的各色作区别的。
显影装置31包括了内包有显影辊31a的显影部,和对未图示的显影剂进行搅拌搬送的显影剂搬送部。然后,显影剂搬送部包括了收容有第一螺杆部件31b的第一搬送室,和收容有第二螺杆部件31c的第二搬送室。这些螺杆部件分别具有轴线方向的两端部通过各自的轴承被支持为自由转动的转动轴部件,和被螺旋状地突出设置在其表面里的螺旋翼片。
收容有第一螺杆部件31b的第一搬送室和收容有第二螺杆部件31c的第二搬送室虽然通过隔离板被隔开,但在隔离板中的螺杆轴线方向的两端部位里,分别形成有连通两搬送室的连通口。第一螺杆部件31b随着转动驱动而将保持在螺旋翼片内的未图示的显影剂在转动方向里搅拌的同时,从垂直于图中的纸面的方向的里侧向跟前侧搬送。第一螺杆部件31b因为与后述的显影辊31a以相互相向而对的姿势被平行配设,所以,这时候的显影剂的搬送方向也是沿着显影辊31a的转动轴线方向的方向。然后,第一螺杆部件31b相对于显影辊31a的表面是沿着其轴线方向来供给显影剂的。
被搬送到第一螺杆部件31b的图中跟前侧端部附近的显影剂通过设置在隔离板的图中跟前侧端部附近的连通开口进入第二搬送室后,被保持在第二螺杆部件31c的螺旋翼片内。然后,随着第二螺杆部件31c的转动驱动,在转动方向里被搅拌的同时,从图中的跟前侧向里侧被搬送。
在第二搬送室里,在盒体的下壁里设置有未图示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以用来检测第二搬送室内的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作为调色剂浓度传感器,使用的是由导磁率传感器构成的磁导计。由于含有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显影剂的导磁率与调色剂浓度具有相关关系,所以导磁率传感器就可以检测调色剂浓度。
在本打印机的Y、M、C、K用的显影装置的第二搬送室里,设置了用于对Y、M、C、K调色剂进行个别地补给的未图示的Y、M、C、K调色剂补给机构。然后,打印机的控制部在RAM里存储了Y、M、C、K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输出的作为输出电压值的目标值的Y、M、C、K用的Vtref。当通过Y、M、C、K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输出的输出电压值和Y、M、C、K用的Vtref的差超过规定值时,就对Y、M、C、K调色剂补给机构驱动仅对应于该差的时间。由此,Y、M、C、K调色剂就被补给到Y、M、C、K用的显影装置中的第二搬送室里了。
被收容在显影部内的显影辊31a在与第一螺杆部件31b相向而对的同时,通过设置在盒体里的开口也与感光体鼓11相向而对。另外,显影辊31a包括了由被转动驱动的非磁性管构成的筒状的显影套筒,和在其内部里被固定为不随着套筒转动的磁辊。然后,通过磁辊产生的磁力,在将第一螺杆部件31b供给来的显影剂载置到套筒表面里的同时,随着套筒的转动而搬送到与感光体11相向而对的显影领域里。在显影套筒里施加有与调色剂相同极性的显影偏压,其比感光体11的静电潜像要大,而比感光体11的均匀带电电位要小。由此,就在显影套筒和感光体11的静电潜像之间,作用了使得显影套筒的调色剂朝向静电潜像作静电移动的显影电势。另外,在显影套筒和感光体11的本底部之间,作用有使得显影套筒的调色剂朝向套筒表面移动的非显影电势。通过这些显影电势及非显影电势的作用,显影套筒上的调色剂在有选择地转移到了感光体11的静电潜像里后,将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像。
以上,通过图示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转印部的构成也可以采用适当的构成,相对部件侧也可以以轮带来构成。另外,作为转印机构不局限于形成夹持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充电的非接触方式。电源的构成也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采用适当的构成。另外,在采用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方式以外,也可以采用使得转印部件和感光体接触,并将转印偏压施加到该转印部件里后来将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媒介上的方式,即所谓的直接转印方式。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也是任意的,串列式中的各色的造像组件的排列顺序等是任意的。另外,本发明不限于四色的机器,也能够适用于使用三色的调色剂的全彩色机器,或二色的调色剂的多色机器,或者是黑白装置。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当然不局限于打印机,也可以是复印机或传真机,或者是具有多种功能的复合机。
本专利申请的基础和优先权要求是2011年09月13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1-199245,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结合。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转印机构,其将载置在像载置体里的可视像转印到记录媒介里;
分离机构,其使得通过所述转印机构而转印有可视像的记录媒介从所述像载置体分离,
在所述分离机构里施加了将交流成分重叠到直流成分里后的分离偏压的同时,在所述转印机构里可以施加由直流成分构成的直流转印偏压或将交流成分重叠到直流成分里后的重叠转印偏压,
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重叠转印偏压施加到所述转印机构里时,是从将所述直流转印偏压施加在所述转印机构里时的分离偏压来变更施加在所述分离机构里的分离偏压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重叠转印偏压施加到所述转印机构里时,使得施加在所述分离机构里的分离偏压的交流成分的电压值小于将所述直流转印偏压施加在所述转印机构里时的分离偏压的交流成分的电压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重叠转印偏压施加到所述转印机构里时,使得施加在所述分离机构里的分离偏压的交流成分的电压值为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通过纸张的记录媒介的电阻率值低于规定值时,实施所述分离偏压变更的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通过纸张的记录媒介为凹凸纸时,就在将所述重叠转印偏压施加到所述转印机构里的同时,实施所述分离偏压变更的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偏压的交流成分被稳定电压控制,直流成分被稳定电流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对所述可视像被转印到记录媒介里的转印部附近的环境条件进行检测的检测机构,并根据该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分离偏压的值。
CN201210325364.8A 2011-09-13 2012-09-05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29989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99245 2011-09-13
JP2011199245A JP5729227B2 (ja) 2011-09-13 2011-09-13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98947A true CN102998947A (zh) 2013-03-27
CN102998947B CN102998947B (zh) 2015-09-09

Family

ID=46727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25364.8A Active CN102998947B (zh) 2011-09-13 2012-09-05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8787806B2 (zh)
EP (1) EP2570859B1 (zh)
JP (1) JP5729227B2 (zh)
CN (1) CN1029989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89577B2 (ja) * 2010-08-18 2017-08-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転写方法
JP6209312B2 (ja) * 2011-03-18 2017-10-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8755723B2 (en) 2011-09-28 2014-06-1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eliminating a charge on a recording medium by applying an AC voltage
JP5721005B2 (ja) 2011-12-26 2015-05-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222542B2 (ja) 2012-05-18 2017-11-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729403B2 (ja) 2012-07-25 2015-06-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77982A (ja) 2012-09-18 2014-05-01 Ricoh Co Ltd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77998A (ja) 2012-09-18 2014-05-01 Ricoh Co Ltd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電源制御方法
JP6102490B2 (ja) 2012-09-18 2017-03-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70116A (ja) 2013-03-04 2014-09-1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9465348B2 (en) 2013-03-15 2016-10-11 Ricoh Company, Ltd. Power supply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voltage output method
JP6160907B2 (ja) 2013-04-17 2017-07-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86868B2 (ja) 2013-05-01 2018-03-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EP2821858B1 (en) 2013-05-01 2020-06-0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118674B2 (ja) * 2013-07-19 2017-04-19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6476739B2 (ja) 2014-01-24 2019-03-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278270B2 (ja) 2014-05-23 2018-02-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300088B2 (ja) 2014-05-27 2018-03-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89409B2 (ja) 2014-10-15 2019-03-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80812A (ja) 2014-10-15 2016-05-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519158B2 (ja) 2014-11-28 2019-05-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414544B2 (ja) * 2015-12-07 2018-10-3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663581B2 (ja) 2015-12-25 2020-03-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79000A (en) * 1988-09-20 1990-12-18 Konica Corporation Paper separating charger capable of discharging currents of various duty factors and frequencies
JPH1078705A (ja) * 1996-09-02 1998-03-24 Canon Inc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63042A (ja) * 2002-03-12 2003-09-19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759353A (zh) * 2003-03-11 2006-04-12 夏普株式会社 带转印设备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267486A (ja) * 2005-03-23 2006-10-0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58674B2 (ja) * 1987-01-30 1996-11-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多重複写装置
DE68928931T2 (de) * 1988-05-16 1999-08-12 Canon Kk Bildaufzeichnungsgerät mit Ablösemitteln für das Übertragungsmaterial
DE69020961T2 (de) * 1989-05-31 1995-11-23 Canon Kk Bilderzeugungsgerät.
JPH0486878A (ja) 1990-07-31 1992-03-19 Toshiba Corp 記録装置
JPH05107935A (ja) * 1991-10-18 1993-04-30 Mita Ind Co Ltd 転写分離装置
JP3200179B2 (ja) 1991-10-24 2001-08-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の転写装置
JP2737036B2 (ja) * 1991-10-25 1998-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材分離装置
US5633703A (en) * 1993-09-16 1997-05-27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ransfer roller and separation brush
JP3414514B2 (ja) 1993-09-28 2003-06-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
US5557389A (en) * 1993-10-29 1996-09-17 Mita Industrial Co., Ltd. Device for separating a transfer paper utilizing a separation voltage
JP3067497B2 (ja) * 1993-12-21 2000-07-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子写真装置
JPH086878A (ja) 1994-06-17 1996-01-12 Toshiba Corp データ放送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3484249B2 (ja) 1994-06-29 2004-01-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GB9426174D0 (en) * 1994-12-23 1995-02-22 Xerox Corp Electrically biassed sheet stripping apparatus
JPH08278707A (ja) 1995-02-10 1996-10-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3455347B2 (ja) 1995-07-03 2003-10-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分離装置
JPH09146381A (ja) 1995-11-16 1997-06-0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
US5923935A (en) * 1995-12-29 1999-07-1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folding transfer device support member
JPH1184905A (ja) 1997-09-02 1999-03-3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5930573A (en) 1997-10-06 1999-07-2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transferring device thereof having conveying member with selected surface resistivity
JP3810936B2 (ja) 1999-02-15 2006-08-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搬送装置
JP2000310912A (ja) 1999-02-23 2000-11-0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963638B2 (ja) 2000-09-07 2007-08-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EP1271259B1 (en) 2001-06-26 2013-11-20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therefor
JP2003029541A (ja) 2001-07-13 2003-01-3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004020B2 (ja) 2001-07-23 2007-11-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バイアス印加方法、バイアス印加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4718057B2 (ja) 2001-08-17 2011-07-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31497A (ja) 2001-10-29 2003-05-09 Ricoh Co Ltd 転写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6901234B2 (en) 2002-03-18 2005-05-3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n intermediate image transfer belt and high resistance contact member
US6778802B2 (en) 2002-03-20 2004-08-1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transferring and sheet separa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EP1424608B1 (en) 2002-11-05 2015-07-22 Ricoh Company, Ltd. Colou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778671B2 (ja) 2003-07-02 2011-09-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に用いる転写用部材の抵抗変化判定方法
US7184678B2 (en) 2003-12-19 2007-02-27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separatability of transfer material
JP4846452B2 (ja) 2005-06-30 2011-12-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ブラシ部材、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る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15386B2 (ja) 2005-07-15 2011-0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28317A (ja) 2006-05-08 2007-12-20 Ricoh Co Ltd 転写分離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58585A (ja) 2006-08-31 2008-03-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003181B2 (ja) 2007-01-31 2012-08-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記録材帯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33357A (ja) 2007-03-19 2008-10-02 Ricoh Co Ltd 転写ニップローラ、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65370A (ja) * 2008-04-25 2009-11-12 Toshiba Corp 防止爪、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74213B2 (ja) 2008-07-09 2014-08-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423155B2 (ja) 2008-10-01 2014-02-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424123B2 (ja) 2010-03-16 2014-0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707787B2 (ja) 2010-06-10 2015-04-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189577B2 (ja) 2010-08-18 2017-08-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転写方法
JP5522538B2 (ja) 2010-08-20 2014-06-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転写方法、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585870B2 (ja) 2010-08-20 2014-09-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729362B2 (ja) 2011-11-28 2015-06-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920649B2 (ja) 2011-12-13 2016-05-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721005B2 (ja) 2011-12-26 2015-05-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226314B (zh) 2012-01-26 2016-04-13 株式会社理光 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967469B2 (ja) 2012-03-12 2016-08-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79000A (en) * 1988-09-20 1990-12-18 Konica Corporation Paper separating charger capable of discharging currents of various duty factors and frequencies
JPH1078705A (ja) * 1996-09-02 1998-03-24 Canon Inc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63042A (ja) * 2002-03-12 2003-09-19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759353A (zh) * 2003-03-11 2006-04-12 夏普株式会社 带转印设备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267486A (ja) * 2005-03-23 2006-10-0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70859B1 (en) 2022-03-09
EP2570859A3 (en) 2017-10-04
US20130064559A1 (en) 2013-03-14
US8787806B2 (en) 2014-07-22
JP2013061453A (ja) 2013-04-04
JP5729227B2 (ja) 2015-06-03
EP2570859A2 (en) 2013-03-20
US9164462B2 (en) 2015-10-20
CN102998947B (zh) 2015-09-09
US20140270830A1 (en) 2014-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9894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96522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forced toner consumption control
EP2530531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07538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29195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ransfer bias application device therein
EP2533108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90907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503401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13465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420898B1 (en) Transfer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ransfer method
US809503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leaning member
US2014002998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70258737A1 (en) Transfer-separa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1571502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09424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4893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14943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7113726B2 (en) Charg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charging device
JP51833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06667A (ja)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1176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8900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110190B2 (ja)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3889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98540A (ja) 帯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