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6314B - 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6314B
CN103226314B CN201310021675.XA CN201310021675A CN103226314B CN 103226314 B CN103226314 B CN 103226314B CN 201310021675 A CN201310021675 A CN 201310021675A CN 103226314 B CN103226314 B CN 1032263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interdependent
transfer
image
slip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216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6314A (zh
Inventor
清水保伸
田中真也
荻山宏美
石井宏一
中村圭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26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63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63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63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the force produced by an electrostatic transfer field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base and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transfer through an air gap
    • G03G15/163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the force produced by an electrostatic transfer field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base and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transfer through an air gap the field being produced by laying down an electrostatic charge behind the base or the recording member, e.g. by a corona device
    • G03G15/1645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char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89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29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e.g. weight, thicknes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717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G03G2215/00751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heet type, e.g. OHP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转印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纸数据库(303)存储纸信息,其包含对于图像形成对象的每种纸预先设定的在叠合转印模式下的多个依存纸条件,从纸数据库(303)读出图像形成对象的纸的纸信息。将读出的包含在纸信息的依存纸条件照原样作为用户设定纸的依存纸条件,通过依存纸条件登录装置(306)登录存储在依存纸条件存储装置(305)。或将依存纸条件表示在显示装置(304),使用操作装置(307)变更至少一个依存纸条件。将变更的依存纸条件通过依存纸条件登录装置登录存储在依存纸条件存储装置。根据由依存纸条件存储装置存储的纸数据的依存纸条件,在叠合转印模式下进行图像转印,在纸上形成图像。能形成不会发生异常图像的高品质图像。

Description

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载置在像载置体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在记录纸的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设有这种转印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为人们所公知。该图像形成装置包含调色剂像形成装置,像载置体,以及转印装置构成。在调色剂像形成装置中,在鼓状的感光体表面形成调色剂像。使得感光体与作为像载置体的环状的中间转印带相接,形成一次转印夹持部。并且,通过转印装置在一次转印夹持部将形成在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上。由此,在作为像载置体的中间转印带上形成调色剂像。使得作为夹持部形成部件的二次转印辊相对中间转印带相接,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又,在中间转印带的环内,配设二次转印对向辊,在该二次转印对向辊和上述二次转印辊之间夹入中间转印带。对环内侧的二次转印对向辊,使其接地,对环外的二次转印辊施加二次转印偏压。由此,在二次转印对向辊和二次转印辊之间,形成使得调色剂像从前者侧静电移动到后者侧的二次转印电场。并且,对于在与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像同步时间送入二次转印夹持部内的记录纸,通过二次转印电场的作用,二次转印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像。
近年,作为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记录介质,使用多种多样纸,例如市场上销售具有高级感的皮革花纹样和日本纸风格等。在这种纸中,为了呈现高级感,通过压花加工等在纸表面存在凹凸。下面,将具有凹凸的纸称为“纹理(texture)纸”。该纹理纸的凹部与凸部相比,难以转印调色剂,尤其将调色剂转印在凹凸大的记录纸场合,有时调色剂不能充分转印在纸表面的凹部,发生图像脱落。
关于向纸表面凹部的转印不良,通过将交流成份电压叠合在直流成份电压(以下称为“叠合转印模式”),能提高转印率,改善图像脱落等异常图像,这为人们所公知,例如,记载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装置为人们所公知。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根据通纸的纸不同,将转印模式切换为将直流成份电压施加在转印装置的直流转印模式或叠合转印模式。并且,当切换为叠合转印模式时,转印偏压将预先设定的交流成份电压叠合在预先设定的直流成份电压值,将该转印偏压施加在转印装置的转印辊的心材。由此,即使对于纸表面有凹凸的纸也能得到良好的转印性。
但是,市场上销售的纹理纸的凹部深度或宽度多种多样,对于每种纸来说,图像形成参数之中,直流成份电压值、交流成份电压值、定影温度、纸输送速度等依存纸的参数(以下称为“依存纸条件”)不同。因此,如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在叠合转印模式中,很难唯一地设定包括全部纸的依存纸条件。尤其,交流成份电压对调色剂向凹部充填状态有影响,直流成份电压对凸部的转印性有影响。其结果,根据预先设定的依存纸条件进行图像转印场合,因纸不同,该纸最合适的依存纸条件和预先设定的依存纸条件不同。因此,担心调色剂不能充分转印在纸表面的凹部,发生图像脱落的异常图像。
上面说明了在二次转印夹持部将调色剂像转印在记录纸的图像形成装置,但是即使在通过感光体和转印辊等相接的转印夹持部使得调色剂像从感光体转印到记录纸的构成中,也同样担心发生异常图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674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抑制发生因叠合转印模式的依存纸条件不是最优为起因的图像脱落的异常图像、能形成高品质图像的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转印装置,包括:
转印部件,将形成在像载置体的调色剂像转印在记录介质;
转印偏压电源,根据将转印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的依存纸条件,对上述转印部件施加直流(DC)偏压及叠合转印偏压之一,所述直流(DC)转印偏压包括直流成份,所述叠合转印偏压系在DC成份上叠合交流成份(AC);
切换装置,在DC转印模式和叠合转印模式之间切换转印模式,在所述DC转印模式中,DC转印偏压施加到转印装置,以便将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在所述叠合转印模式中,叠合转印偏压施加到转印装置,以便将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以及
依存纸条件设定装置,在叠合转印模式中,任意设定至少一个记录介质的依存纸条件;
其中,依存纸条件包括DC成份值和AC成份值。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当例如看到用户输出的图像,检测到图像脱落的异常图像场合,判断该异常图像的发生系由于叠合转印模式中的依存纸条件引起。并且,用户判断不是最优的依存纸条件是异常图像发生原因时,用户通过依存纸条件设定装置,在叠合转印模式中,任意设定至少一个记录介质的依存纸条件。根据该设定的图像形成对象的纸的最优依存纸条件,进行叠合转印模式的图像转印。能在图像形成装置侧自动检测异常图像发生以及设定依存纸条件。由此,能抑制发生图像脱落。因此,具有能形成不会发生异常图像的高品质的图像的特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形态涉及的打印机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放大表示该打印机的K用图像形成单元的放大构成图。
图3是表示切换直流偏压和叠合偏压、施加在二次转印部状态的模式图。
图4是表示由从该打印机的二次转印偏压电源输出的叠合偏压构成的二次转印偏压波形的波形图。
图5是表示二次转印偏压施加部的构成例的方框图。
图6是表示将纸信息向附属于装置主体的纸数据库登录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纸设定画面的图。
图8是表示纸数据库调用画面的图。
图9是表示用户设定纸登录/变更/消去的画面的图。
图10是表示用户设定纸登录/变更的画面的图。
图11是表示详细设定的画面的图。
图12是表示详细设定的项目变更画面的图。
图13是表示对于用户设定纸的未登录的登录/变更的画面的图。
图14是表示对于盘的用户设定纸的设定画面的图。
图15是表示对于盘的用户设定后的纸设定画面的图。
图16表示实心图像和半色调图像和线图像混在一起的试验用图。
图17是表示使用转印充电器作为二次转印装置的另一构成例的二次转印部附近的模式图。
图18是表示直接转印方式的彩色打印机概略的截面构成图。
图19是表示一鼓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概略的截面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在以下实施形态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位置,形状,数量,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作为适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说明电子照相方式的彩色打印机(以下,简记为“打印机”)的实施形态。
首先,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打印机的基本构成。图1是表示本实施形态涉及的打印机的概略构成图。在该图中,本实施形态涉及的打印机包括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调色剂像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作为转印装置的转印单元30,光写入单元80,定影装置90,供纸盒100,以及定位辊对101。
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使用互相不同色的Y调色剂、M调色剂、C调色剂、K调色剂,作为图像形成物质,除此以外构成相同,到达寿命时更换。若以用于形成K调色剂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K为例,则图像形成单元1K如图2所示,包括作为潜像载置体的鼓状感光体2K,鼓清洁装置3K,消电装置(没有图示),充电装置6K,显影装置8K等。上述装置保持在共用保持体,能相对打印机主体一体装卸,将它们同时更换。
感光体2K系在鼓基体表面上形成有机感光层的外径60mm左右的鼓形状部件,由没有图示的驱动装置驱动朝着图示顺时钟方向旋转。充电装置6K一边使得施加有充电偏压的充电辊7K与感光体2K接触或接近,一边使得在充电辊7K与感光体2K之间产生放电,使得感光体2K表面均一带电。在本实施形态中,均一带电为与调色剂的正规带电极性相同的负极性。作为充电偏压,采用将交流电压叠合在直流电压。充电辊7K系在金属制心材表面包覆由导电性弹性材料构成的导电性弹性层。也可以采用充电器方式,代替使得充电辊等的充电部件与感光体2K接触或接近的方式。
均一带电的感光体2K的表面由从后述光写入单元发出的激光进行光扫描,载置K用静电潜像。该K用静电潜像由使用没有图示的K调色剂的显影装置8K显影,成为K调色剂像。接着,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31上。
鼓清洁装置3K除去经一次转印工序(后述的一次转印夹持部)后附着在感光体2K表面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其包括被驱动旋转的清洁刷辊4K,以及以悬臂支承状态使得悬臂端(自由端)与感光体2K相接的清洁刮板5K等。用旋转的清洁刷辊4K从感光体2K表面刮落转印残留调色剂,或用清洁刮板从感光体2K表面刮落转印残留调色剂。关于清洁刮板,以使得其悬臂支承端侧朝着自由端侧的鼓旋转方向下游侧的逆向与感光体2K相接。
上述消电装置对由鼓清洁装置3K清洁后的感光体2K的残留电荷进行消电。通过该消电,使得感光体2K表面初始化,备做下次形成图像。
显影装置8K包括内包显影辊9K的显影部12K,以及搅拌输送没有图示的K显影剂的显影剂输送部13K。并且,显影剂输送部13K包括收纳第一螺旋部件10K的第一输送室,以及收纳第二螺旋部件11K的第二输送室。上述螺旋部件分别具备轴线方向两端部分别由轴承旋转自如地支承的旋转轴部件,以及螺旋状突出设置在其周面的螺旋叶片。
收纳第一螺旋部件10K的第一输送室,以及收纳第二螺旋部件11K的第二输送室由分隔壁分隔。另一方面,在分隔壁的螺旋轴线方向的两端处,分别形成使得两输送室连通的连通口。第一螺旋部件10K将保持在螺旋叶片内的没有图示的K显影剂一边伴随驱动旋转朝着旋转方向搅拌,一边从与图示纸面正交方向的里侧向前侧输送。第一螺旋部件10K和后述显影辊9K以互相相对姿势平行配设,因此,这时的K显影剂的输送方向也是沿着显影辊9K的旋转轴线方向的方向。并且,第一螺旋部件10K相对显影辊9K表面,沿着其轴线方向供给K显影剂。
输送到第一螺旋部件10K的图示前侧端部附近的K显影剂通过设在分隔壁的图示前侧端部附近的连通开口进入第二输送室后,保持在第二螺旋部件11K的螺旋叶片内。并且,伴随第二螺旋部件11K的旋转驱动,一边朝着旋转方向搅拌,一边从图示前侧向着里侧输送。
在第二输送室内,在壳体下壁,设有没有图示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检测第二输送室内的K显影剂的K调色剂浓度。作为K调色剂浓度传感器,可以使用由透磁率传感器构成的传感器。含有K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K显影剂的透磁率与K调色剂浓度相关,因此,透磁率传感器检测K调色剂浓度。
在本打印机中,在Y、M、C、K用的显影装置的第二收纳室内,分别设有用于个别补给Y、M、C、K调色剂的没有图示的Y、M、C、K调色剂补给装置。并且,打印机的控制部在RAM存储作为来自Y、M、C、K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值的目标值的Y、M、C、K用的Vtref。当来自Y、M、C、K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值和Y、M、C、K用的Vtref的差超过所定值场合,驱动Y、M、C、K调色剂补给装置仅仅与该差相对应的时间。由此,向Y、M、C、K用的显影装置的第二输送室内补给Y、M、C、K调色剂。
收纳在显影部12K内的显影辊9K与第一螺旋部件10K对向,同时,通过设在壳体的开口,也与感光体2K对向。又,显影辊9K具备由被驱动旋转的非磁性管构成的筒状显影套,以及固定在其内部、不随显影套回转的磁辊。并且,一边由磁辊发出的磁力将从第一螺旋部件10K供给的K显影剂载置在套表面,一边伴随套旋转,输送到与感光体2K对向的显影区域。
对显影套施加与调色剂相同极性、比感光体2K的静电潜像大且比感光体2K的均一带电电位小的显影偏压。由此,在显影套和感光体2K的静电潜像之间,作用使得显影套上的K调色剂向着静电潜像静电移动的显影电位。又,在显影套和感光体2K的背景部之间,作用使得显影套上的K调色剂向着套表面移动的非显影电位。通过上述显影电位及非显影电位的作用,显影套上的K调色剂选择地转移到感光体2K的静电潜像,将静电潜像显影为K调色剂像。
在图1中,即使在Y、M、C用的图像形成单元1Y、1M、1C中,也与K用图像形成单元1K相同,在感光体2Y、2M、2C上形成Y、M、C调色剂像。
在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的上方,配设作为潜像写入装置的光写入单元80。该光写入单元80根据从计算机等外部设备送来的图像信息,通过从激光二极管发出的激光,对感光体2Y、2M、2C、2K进行光扫描。通过该光扫描,在感光体2Y、2M、2C、2K上形成Y、M、C、K用的静电潜像。具体地说,感光体2Y的均一带电表面全域之中,激光照射处电位衰减。由此,激光照射处的电位成为比其它处(背景部)的电位小的静电潜像。光写入单元80一边使得从光源发出的激光L用由没有图示的多面镜电机驱动旋转的多面镜沿着主扫描方向偏转,一边通过多个光学透镜及反光镜照射到感光体。也可以采用从LED阵列的多个LED发出的LED光进行光写入的装置。
在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的下方,配设作为转印装置的转印单元30,其一边张紧架设环状中间转印带31,一边朝着图示逆时钟方向环状移动。转印单元30除了作为像载置体的中间转印带31之外,还包括驱动辊32,二次转印背面辊33,清洁背撑辊34,四个一次转印辊35Y、35M、35C、35K,夹持部形成辊36,带清洁装置37,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38等。
中间转印带31由配设在其环内侧的驱动辊32、二次转印背面辊33、清洁背撑辊34、以及四个一次转印辊35Y、35M、35C、35K张紧架设。并且,通过没有图示的驱动装置驱动上述驱动辊32朝着图示逆时钟方向旋转,通过该驱动辊32的旋转力,使得中间转印带31朝着该方向环状移动。作为中间转印带31,使用具有以下那样的特性者:即,厚度为20~200μm,优选60μm左右。又,体积电阻率为1e6~1e12Ωcm,优选约1e9Ωcm左右(使用三菱化学制ハイレスタ(商品名)-UPMCPHT45型,在施加电压100V的条件下测定)。又,材料由碳分散聚酰亚胺树脂构成。
四个一次转印辊35Y、35M、35C、35K将环状移动的中间转印带31夹在与感光体2Y、2M、2C、2K之间。由此,形成中间转印带31的表面和感光体2Y、2M、2C、2K相接的Y、M、C、K用的一次转印夹持部。由没有图示的转印偏压电源分别对一次转印辊35Y、35M、35C、35K施加一次转印偏压。由此,在感光体2Y、2M、2C、2K上的Y、M、C、K调色剂像和一次转印辊35Y、35M、35C、35K之间形成转印电场。形成在Y用感光体2Y表面的Y调色剂伴随感光体2Y的旋转进入Y用的一次转印夹持部。并且,由于转印电场及夹持部压力的作用,从感光体2Y上向中间转印带31上进行一次转。这样已一次转印Y调色剂像的中间转印带31此后顺序通过M、C、K用的一次转印夹持部。并且,感光体2M、2C、2K上的M、C、K调色剂像顺序叠合在Y调色剂像上,进行一次转印。通过该叠合的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31上形成四色叠合调色剂像。
一次转印辊35Y、35M、35C、35K由具备金属制心材和固定在其表面上的导电性的海绵层的弹性辊构成,具有以下那样的特性:即,外形为16mm。又,心材直径为10mm。又,在用10N的力将接地的外径30mm的金属辊与海绵层压接状态下,从向一次转印辊心材施加1000V电压时流过的电流I,根据欧姆定律(R=V/I)计算海绵层的电阻R约为3e7Ω。对这样的一次转印辊35Y、35M、35C、35K,以定电流控制施加一次转印偏压。也可以采用转印充电器或转印刷等代替一次转印辊35Y、35M、35C、35K。
转印单元30的夹持部形成辊36配设在中间转印带31的环外侧,其与环内侧的二次转印背面辊33之间夹入中间转印带31。由此,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1的表面和夹持部形成辊36相接的二次转印夹持部。夹持部形成辊36接地,对二次转印背面辊33由二次转印偏压电源39施加二次转印偏压。由此,在二次转印背面辊33和夹持部形成辊36之间,形成使得负极性的调色剂从二次转印背面辊33侧向着夹持部形成辊36侧静电移动的二次转印电场。
在转印单元30的下方,配设以多张叠合的叠纸状态收纳记录纸P的供纸盒100。该供纸盒100使得供纸辊100a与叠纸的最上面的记录纸P相接,通过在所定时间驱动供纸辊100a旋转,将该记录纸P向着供纸通道送出。在供纸通道的末端附近,配设定位辊对101。若该定位辊对101将从供纸盒100送出的记录纸P夹入辊之间,则马上停止两辊旋转。接着,在能使得所夹入的记录纸P在二次转印夹持部内与中间转印带31上的四色叠合调色剂像同步的时间,再开始驱动定位辊对101旋转,将记录纸P向着二次转印夹持部送出。在二次转印夹持部与记录纸P密接的中间转印带31上的四色叠合调色剂像因二次转印电场及夹持部压力的作用,一下子二次转印在记录纸P上,与记录纸P的白色协同,成为全彩色调色剂像。这样在表面形成全彩色调色剂像的记录纸P若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则从夹持部形成辊36及中间转印带31曲率分离。
二次转印背面辊33系在由不锈钢或铝等构成的心材上叠层电阻层形成。电阻层是将碳或金属络合物等的导电粒子分散在聚碳酸酯、氟系橡胶、硅系橡胶等,或由NBR或EPDM等的橡胶、NBR/ECO共聚橡胶、聚氨酯的半导电性橡胶等构成。其体积电阻为106~1012Ω,优选107~109Ω。又,不管是硬度20~50度的泡沫型,还是橡胶硬度30~60度的橡胶型都行,但是,由于通过中间转印带31与夹持部形成辊36接触,因此,较好的是,即使小的接触压力也不产生非接触部分的海绵型。中间转印带31和二次转印背面辊33的接触压力越大,越容易产生文字或细线脱离,这是为了防止上述现象发生。
又,夹持部形成辊36系在由不锈钢或铝等构成的心材上叠层由导电性橡胶等构成的电阻层和表层形成。在本例中,辊外径为20mm,心材是直径16mm的不锈钢。电阻层为由NBR/ECO的共聚体构成的硬度40~60度[JISA]的橡胶。表层由含氟聚氨酯弹性体构成,其厚度优选8~24μm。作为其理由,由于辊表层大多通过涂装工序制造,因此,表层厚度在8μm以下,因涂布不匀引起的电阻不匀的影响大,在电阻低处存在发生泄漏的可能性,不合适。又,在辊表面易产生折皱,表层也易产生裂纹的问题。另一方面,若表层厚度厚至24μm以上,则电阻变大,体积电阻率高场合,有时对二次转印背面辊33的心材施加恒流时的电压上升。并且,因超过恒流电源的电压可变范围,成为目标电流以下的电流,或在电压可变范围充分大的范围场合,易发生因从恒流电源到二次转印背面辊心材的高压路径,或二次转印背面辊心材成为高压引起的泄漏。又,若夹持部形成辊36的表层厚度厚至24μm以上,则硬度变高,还存在与记录介质(纸等)或中间转印带的密接性变差的问题。夹持部形成辊36的表面电阻为106.5Ω以上,夹持部形成辊36表层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Ωcm以上,更好的是1012Ωcm以上。
调色剂检测传感器38配设在中间转印带31的环外侧。并且,中间转印带31的周向全域之中,对于相对接地的驱动辊32的卷绕处,介由约5mm的间隙对向。调色剂检测传感器38是发光受光型的光学传感器,通过将受光的输出换算成附着量,检测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的附着量。
在二次转印夹持部的图示右侧方,配设定影装置90。该定影装置90由内包卤素灯等发热源的定影辊91和一边以所定压力与定影辊91相接一边旋转的加压辊92形成定影夹持部。送入到定影装置90内的记录纸P以使得其未定影调色剂像载置面与定影辊91密接的姿势夹入定影夹持部。并且,因加热及加压的影响,调色剂像中的调色剂软化,全彩色图像得到定影。从定影装置90内排出的记录纸P经由定影后输送通道后排出到机外。
当形成黑白图像场合,可以使得支承转印单元30的Y、M、C用的一次转印辊35Y、35M、35C的没有图示的支承板移动。并且,使得一次转印辊35Y、35M、35C离开感光体2Y、2M、2C。由此,使得中间转印带31的表面从感光体2Y、2M、2C离开,仅仅使得中间转印带31与K用感光体2K相接。在该状态下,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之中,仅仅驱动K用的图像形成单元1K,在感光体2K上形成K调色剂像。
二次转印偏压电源39包括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作为二次转印偏压,可以输出将交流电压叠合在直流电压上。二次转印偏压电源39的输出端子与二次转印背面辊33的心材连接。二次转印背面辊33的心材电位与从二次转印偏压电源39的输出电压值大致相同。又,关于夹持部形成辊36,使得其心材接地(接地连接)。也可以一边将叠合偏压施加在夹持部形成辊36的心材上,一边使得二次转印背面辊33的心材接地,代替一边将叠合偏压施加在二次转印背面辊33的心材上,一边使得夹持部形成辊36的心材接地。该场合,使得直流电压极性不同。具体地说,如图所示,使用负极性的调色剂,且在使得夹持部形成辊36接地的条件下,将叠合偏压施加在二次转印背面辊33场合,作为直流电压,使用与调色剂相同的负极性,将叠合偏压的时间平均电位设为与调色剂相同的负极性。与此相反,当使得二次转印背面辊33接地,且将叠合偏压施加在夹持部形成辊36场合,作为直流电压,使用与调色剂相反的正极性,将叠合偏压的时间平均电位设为与调色剂相反的正极性。也可以将直流电压施加在某一方的辊上,同时将交流电压施加在另一方辊上。作为交流电压,采用正弦波状,但也可以使用矩形波状的波形。作为记录纸P,不使用粗糙纸那样的表面凹凸大者,使用普通纸那样的表面凹凸小者场合,仿照凹凸型式(pattern)的浓淡图形不出现。因此,作为转印偏压,也可以施加仅由直流电压构成者。但是,当使用粗糙纸那样的表面凹凸大者时,需要将转印偏压从仅由直流电压构成者切换为叠合偏压。
在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后的中间转印带31上,附着没有转印到记录纸P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其通过与中间转印带31表面相接的带清洁装置37从带表面清除。配设在中间转印带31的环内侧的清洁背撑辊34从环内侧支撑由带清洁装置37实行的对带的清洁。
图3是表示切换直流偏压和叠合偏压、施加在二次转印部状态的模式图。在该图中,二次转印偏压电源39由直流电源201和交流直流叠合电源202构成。在该图(a)中,切换开关203,从直流电源201施加直流偏压,在该图(b)中,切换开关203,从交流直流叠合电源202施加叠合偏压。为了概念地表示直流电源201和交流直流叠合电源202的切换,图示用开关203进行切换,也可以如后述图5所示,在本实施形态中,使用二个继电器进行切换。
对于直流电源201输出的直流成份的偏压进行恒流控制。对于交流直流叠合电源202输出的叠合偏压的直流成份进行恒流控制。对于交流直流叠合电源202输出的叠合偏压的交流成份进行恒压控制。
图4是表示由从二次转印偏压电源输出的叠合偏压构成的二次转印偏压波形的波形图。在该图中,二次转印偏压如上所述,施加在二次转印背面辊的心材上。作为电压输出装置的二次转印偏压电源具有施加转印偏压的转印偏压施加装置的功能。又,如上所述,若二次转印偏压施加在二次转印背面辊的心材上,则在作为第一部件的二次转印背面辊的心材和作为第二部件的夹持部形成辊的心材之间产生电位差。因此,二次转印偏压电源还具有作为电位差发生装置的功能。电位差一般作为绝对值处理,但在本说明书中作为带有极性的值处理。更详细地说,将从二次转印背面辊的心材的电位减去夹持部形成辊的心材的电位所得到的值作为电位差处理。上述电位差的时间平均值,如第一实施形态那样,在使用负极性者作为调色剂的构成中,当其极性成为负的场合,使得夹持部形成辊的电位比二次转印背面辊的电位大,即,在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侧(在本例中为正侧)大。因此,使得调色剂从二次转印背面辊侧静电移动到夹持部形成辊侧
在图4中,偏离(offset)电压Voff是二次转印偏压的直流成份的值。又,峰间电压Vpp是二次转印偏压的交流成份的峰间电压。在本实施形态涉及的打印机中,如上所述,二次转印偏压系将偏离电压Voff和峰间电压Vpp叠合,其时间平均值成为与偏离电压Voff相同值。又,在本实施形态涉及的打印机中,如上所述,将二次转印偏压施加在二次转印背面辊的心材上,且使得夹持部形成辊的心材接地(0V)。因此,二次转印背面辊的心材的电位保持原样地成为两心材的电位差。并且,两心材的电位差由与偏离电压Voff相同值的直流成份(Eoff)和与峰间电压Vpp相同值的交流成份(Epp)构成。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形态涉及的打印机中,作为偏离电压Voff,采用负极性者。通过将施加在二次转印背面辊33的二次转印偏压的偏离电压Voff的极性设为负值,在二次转印夹持部内,能将负极性的调色剂从二次转印背面辊33侧朝着夹持部形成辊36侧相对推出。当二次转印偏压的极性与调色剂相同成为负极性时,在二次转印夹持部内,将负极性的调色剂从二次转印背面辊33侧朝着夹持部形成辊36侧静电推出。由此,使得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转移到记录纸P上。另一方面,当二次转印偏压的极性与调色剂相反成为正极性时,在二次转印夹持部内,将负极性的调色剂从夹持部形成辊36侧向着二次转印背面辊33侧静电吸引。由此,使得已转移到记录纸P的调色剂再次吸引到中间转印带31侧。但是,二次转印偏压的时间平均值(在本例中,与偏离电压Voff相同值)为负极性,因此,相对地说,将调色剂从二次转印背面辊33侧静电地朝夹持部形成辊36侧推出。在图4中,回复电位峰值Vr表示与调色剂逆极性的正侧的峰值。
当使用日本纸风格的纸或施以压花加工的纸等、表面凹凸大的记录纸场合,通过施加叠合偏压,如上所述,使得调色剂一边往复移动一边从带侧向记录纸侧相对移动,转移到记录纸上。由此,能提高向纸凹部的转印性,提高转印率,改善图像脱落等异常图像。另一方面,当使用通常转印纸等、表面凹凸小的记录纸场合,通过施加仅由直流成份构成的二次转印偏压,能得到充分的转印性。
这样,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二次转印偏压,具有施加直流偏压进行图像转印的直流转印模式,以及施加将交流叠合在直流的叠合偏压进行图像转印的叠合转印模式,构成为可以用开关或继电器等切换两者。并且,根据通纸的纸种类,通过将转印模式切换为直流转印模式或叠合转印模式,不管是凹凸小的纸还是凹凸大的纸都能进行良好的图像转印。转印模式的切换可以设为根据纸种类设定自动地切换模式。或者也可以设为用户能指定转印模式。上述设定构成为能从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面板(后述图5的显示装置304)上进行设定。
图5是表示二次转印偏压施加部的构成例的方框图。在图示例中,构成为使用二个继电器切换施加偏压的电源。如图所示,直流电源201通过继电器301将直流偏压施加在二次转印背面辊33。又,交流电源202通过继电器302将叠合偏压施加在二次转印背面辊33。二个继电器301、302通过继电器驱动装置204由控制装置300控制连接和断开,切换作为二次转印偏压的直流偏压或叠合偏压。从直流电源201及交流直流叠合电源202输出反馈电压,输入到控制装置300。
在本实施形态中,在施加直流偏压作为二次转印偏压进行图像转印的直流转印模式中,根据来自直流电源201的反馈电压,计算在二次转印部的电阻值(包含中间转印带31及纸的电阻值),决定转印电流值进行控制。
下面,关于用户设定纸的登录及调整方法,参照表示登录流程的图6进行说明。在本例中,记载使用设置在装置主体的操作面板(图5的显示装置304)的方法,但是,也可以通过使用计算机等的设定或通过网络的遥控设定等,进行用户设定纸登录及调整。
首先,包含一般公开的纸名称及依存纸条件的纸数据的纸信息成为表形式,预先登录在附属于装置主体的图5的纸数据库(以下,称为“纸DB”)303中。从一般公开的纸信息表(以下,称为“介质表(MediaList)”)检索对象纸(步骤S101)。用户可以从海外或国内在厂家的网页上可以阅览该纸信息表,或者从厂家向用户交付纸信息表的册子。从表示在显示装置304的检索结果中选择希望登录的纸信息(步骤S102)。接着,将选择的纸信息作为设定对象的纸的纸数据,通过纸数据登录装置306保存登录在SD卡等的记录介质(依存纸条件存储装置305)。此后,将纸信息输入到装置主体的纸DB303(步骤S103,S104)。具体地说,在步骤S102、S103、S104中,用户选择纸信息后,与厂家侧联系,接受到联系的厂家侧输入到装置主体。或者用户从厂家网页上的公开软件下载输入到装置主体。接着,对于包含在所选择的纸信息的依存纸条件,进行变更或设定,将包含新的依存纸条件的纸信息作为用户设定纸,通过纸数据登录装置306保存登录在SD卡等的记录介质(依存纸条件存储装置305)。由此,新使用保存登录的用户设定纸场合,照原样使用包含在该用户设定纸的纸信息的依存纸条件,不需要设定依存纸条件。
下面,说明向用户设定纸的登录方法。
按压操作面板(相当于图5的显示装置304)上的纸设定按钮(相当于图5的操作装置307),成为图7所示的纸设定画面。在该图的“纸设定”画面中,盘1-3的纸,按纸厚区分为纸厚2,按纸区分为普通纸。盘4的纸,按纸厚区分为纸厚4,按纸区分为光泽纸。纸厚区分具体表示在表1,纸区分具体表示在表2:
表1
坪量[gsm]
纸厚1 52.3~63.0
纸厚2 63.1~80.0
纸厚3 80.1~105.0
纸厚4 105.1~163.0
纸厚5 163.1~220.0
纸厚6 220.1~256.0
纸厚7 256.1~300.0
在表1中,“坪”表示面积单位,1坪等于3.3m2
表2
纸区分
普通纸
光泽纸
粗糙纸
信封
OHP
为了从在图6流程中取入的纸DB内的纸信息登录到用户设定纸,按压图7所示的“纸数据库调用”的按钮401(相当于图5的操作装置307)。于是,切换为图8的“纸数据库调用”画面(相当于图5的显示装置304),表示取入的纸信息。对于纹理纸准备直流转印模式和叠合转印模式,在本例中,表示“LEATHAC66100kg(116gsm)特殊纸”的叠合转印模式(No.002)和直流转印模式(No.003)。在此,通过操作面板(相当于图5的操作装置307),选择希望登录在用户设定纸的纸。在本例中,选择“LEATHAC66100kg(116gsm)特殊纸(叠合转印模式)”。由此,所选择的“LEATHAC66100kg(116gsm)特殊纸(叠合转印模式)”登录在用户设定纸001,回到图7的“纸设定”画面。
下面,说明用户设定纸的依存纸条件的变更。
进行条件变更场合,按压图7的“用户设定纸登录/变更/消去”的按钮402(相当于图5的操作装置307),向图9的“用户设定纸登录/变更/消去”画面移动。在此,可以确认以前登录的“LEATHAC66100kg(116gsm)特殊纸(叠合转印模式)”设定在用户设定纸001。并且,进行条件变更场合,首先,按压图9的“登录/变更”按钮403(相当于图5的操作装置307)后,选择希望进行变更的用户设定纸。在本例中,选择用户设定纸(No.001),向图10画面移动。希望从用户设定纸消去或希望将纸信息向纸DB进行登录场合,可以按压图9的位于“登录/变更”按钮403右侧的“消去”按钮404(相当于图5的操作装置307)或“保存在纸DB”的按钮405(相当于图5的操作装置307)后,选择作为对象的用户设定纸。在图10的“用户设定纸登录/变更”的画面中,可以对纸的名称、纸尺寸、纸种类、以及详细设定进行变更。在本例中,为了进行用户设定纸(No.001)的详细设定变更,按压图10的“详细设定”按钮406(相当于图5的操作装置307),向图11的“详细设定”画面移动。在图11中,表示用户设定纸(No.001)“LEATHAC66100kg(116gsm)特殊纸(叠合转印模式)”的依存纸条件。在此,表示作为转印条件的“叠合转印接通/断开设定”、“二次转印:AC电压”、“二次转印:DC电流”、作为定影条件的“定影辊温度”、作为输送条件的“供纸辅助气体设定”、以及“印刷速度设定”。在此表示的转印条件对于调色剂向凹部充填状态或凸部的转印性有影响,因此,用户可以调整。尤其,“叠合转印接通/断开设定”是在叠合转印模式中设定是否进行印刷的项目,成为只能在用户设定纸进行设定的项目。通过将该设定设为接通,成为叠合转印模式,通过设为断开,成为直流转印模式。又,定影条件因纸厚度等不同,最合适条件不同,因此,用户可以调整。再有,输送条件因纸厚度或种类(普通纸、光泽纸)等不同,最合适条件不同,因此,用户可以调整。在此,所谓“二次转印:AC电压”即转印偏压的交流成份值,用户能以电压值单位进行调整。又,所谓“二次转印:DC电流”即转印偏压的直流成份值,用户能以电流值单位进行调整。
本例的“LEATHAC66100kg(116gsm)特殊纸(叠合转印模式)”的各条件如下:
“叠合转印接通/断开设定”:接通
“二次转印:AC电压”:5[kV]
“二次转印:DC电流”:-56[μA]
“定影辊温度”:175[℃]
“供纸辅助气体设定”:断开
“印刷速度设定”:低速
下面,说明各详细设定的变更方法。在本例中,表示变更作为转印条件之一的“二次转印:AC电压”的方法。若按压希望进行变更的002“二次转印:AC电压”的按钮407(相当于图5的操作装置307),则表示如图12那样的调整画面。在图12中,表示现在的设定值(5kV),因此,若按压“+”或“-”的按钮408(相当于图5的操作装置307)变更设定值,按压“设定”按钮409(相当于图5的操作装置307)确定变更,则回到图11画面。还希望继续变更其它条件场合,选择对象项目,在调整画面进行变更。在本例中,输入数字,但是,除此以外,也可以例如在印刷速度设定中进行“低速”、“中速”、“高速”那样的阶梯设定。又,也可以不是画面上的按钮,而是键盘等装置设有的按钮。
在本例中,将包含预先决定的依存纸条件的纸信息作为纸数据,将纸数据登录在用户设定纸,但是,用户也可以任意地登录用户设定纸。这种场合,在图7的“纸设定”画面中,按压“用户设定纸登录/变更/消去”的按钮402,向图9画面移动。接着,在图9的“用户设定纸登录/变更/消去”画面中,通过选择“未登录”的用户设定纸,向“用户设定纸登录/变更”画面移动。在本例中,选择未登录的用户设定纸(No.002)场合,如图13所示,成为用户设定纸(No.002)的登录/变更画面。这时,与图10的“用户设定纸登录/变更”画面不同,纸名称、纸尺寸、纸种类成为空栏。在此,用户输入各项目,进而,也可以对“详细设定”用上述方法设定。
最后对印刷盘分配用户设定纸。按压图11的“关闭”按钮410、图10的“关闭”按钮411、图9的“关闭”按钮412,回到图7的“纸设定”画面。在该画面中,首先,选择希望分配用户设定纸的盘。在本例中,设为分配给盘3,因此,按压图7的“盘3”413,向图14的“纸设定盘3”画面移动。图14的画面是按压“用户设定纸调用”的按钮414时的画面。在此,选择用户设定纸(No.001):“LEATHAC66100kg(116gsm)特殊纸(叠合转印模式)”,通过按压“设定”按钮415,向盘3分配用户设定纸(No.001),成为图15的画面。在图15画面中,表示在盘3中为“LEATHAC66(叠合)100kg”。在该状态下,选择盘3开始印刷动作,使用先前设定的依存纸条件进行印刷。在图14中,若按压“纸设定画面”按钮416,则成为不使用用户设定纸的动作,这时,选择纸厚区分和纸区分。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用户在表示在操作面板的各设定画面中,设定依存纸条件,但是,也可以如图5所示,通过图像状态检测装置313例如光学检测纸上图像脱落等图像状态,根据检测到的图像状态自动设定最优的依存纸条件,设为最优图像状态。本例的各种设定项目都不过是一例,可设定的盘数有时也根据附属于装置的周边设备而增减。纸厚区分、纸区分也可以进一步细分。即使关于依存纸条件,如上所述,可以通过依存纸条件设定装置308进行一次转印电流设定,或定影速度、排纸速度、进而彩色模式及黑白模式分别设定等,从多方面进行设定/变更。经设定/变更的依存纸条件的各项目的调整值向图5的图像形成部309、定影部310、纸输送部311分别登录。
在此,表示在实施例1(在用户设定纸(No.001)登录“LEATHAC66100kg(116gsm)特殊纸(叠合转印模式)”)进行图像印刷效果的确认结果。作为比较例使用以下条件:
[比较例1]
使用设定在图15的盘4的、纸厚区分为纸厚4、纸区分为光泽纸的纸(直流转印模式)。
[比较例2]
进行纸厚区分为纸厚3、纸区分为普通纸的用户设定登录,在详细设定中,将印刷速度变更为“低速”,将定影辊温度变更为“180℃”(直流转印模式)。
以下表3表示实施例1、比较例1、比较例2的设定条件。实施例1、比较例2通过上述详细设定变更各设定值。
表3
调整项目 实施例1 比较例1 比较例2
印刷速度 低速 通常速度 低速
叠合转印接通/断开设定 接通 断开 断开
二次转印:AC电压 5[kV] - -
二次转印:DC电流 -56[μA] -70[μA] -70[μA]
定影辊温度 175[℃] 170[℃] 180[℃]
供纸辅助气体设定 断开 接通 断开
比较例1因不是用户设定纸,各设定值保持初始设定状态,不能调整。并且,确认条件如下:环境23℃、50%,纸为特殊纸,LEATHAC66,连续量为100kg(纸厚4,纹理纸),王子制纸公司,POD光泽涂层,128gsm(纸厚4,光泽纸)。在上述各条件下,输出如图16那样的实心图像(蓝色)501、半色调图像(黄色)502、线图像(蓝色)503混在一起的图,确认有无异常图像,结果如下表4所示。
表4
在该表4中,○表示“无异常图像”,×表示“有异常图像”。LEATHAC66100kg场合,在实施例的形态中,没有发生异常图像,但在比较例1的形态下,因凹部转印不足引起白点,在比较例2的形态下,因凹部转印不足引起白点,且因定影温度高,引起图像剥落。POD光泽涂层128gsm场合,虽然在比较例1的形态中,没有发生异常图像,但在实施例1形态下,在半色调图像和线图像发生调色剂飞溅。又,在比较例2中,因定影温度高,引起图像剥落。根据上述结果,对于纹理纸,通过使用用户设定纸(设为叠合转印模式),能够确认效果,同时,也能确认需要对各种纸以合适的条件进行印刷。
图17是表示使用作为非接触方式的转印装置的转印充电器作为二次转印装置的第二实施形态的二次转印部附近的模式图。如该图所示,在本第二实施形态中,构成为配置作为非接触方式的转印装置的转印充电器205,以便于架设中间转印带31的二次转印背面辊33对向。构成为可从二次转印偏压电源39对该转印充电器205切换直流偏压和叠合偏压施加。作为二次转印偏压电源,可以使用本实施形态的二次转印偏压电源39。在第二实施形态中,施加到转印充电器205的转印偏压的直流成份的极性设为与调色剂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将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吸引转印到通纸到二次转印背面辊33及中间转印带31和转印充电器205之间的纸(没有图示)上。
即使在第二实施形态中,当切换二次转印部的转印模式时,与上述本实施形态场合相同,在使得直流电源201及交流电源(叠合电源)202的输出断开的状态下,切换转印模式。由此,能防止从直流电源201向交流电源202或者从交流电源202向直流电源201发生电流逆流,能防止电源破损。又,由于对电源能防止电流逆流,因此,没有必要为了防止逆流而提高电源耐压,不会导致二次转印电源成本上升。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中间转印方式(间接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也能适用于例如图18所示那样的将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像直接转印在记录纸的直接转印方式装置。该直接转印方式的彩色打印机的记录纸由定位辊对601运送到输送带602,从各色感光体鼓2Y、2M、2C、2K将各色图像顺序直接转印到记录纸上,由定影装置90定影。作为向各转印部施加转印偏压的转印偏压电源81Y、81M、81C、81K,设有施加直流偏压的直流电源和施加交流偏压(交流直流叠合偏压)的交流电源的二个电源,构成为可切换直流偏压和叠合偏压施加。当切换转印偏压时,如上述实施形态说明那样,在将直流电源201和交流电源202的输出断开的状态下切换转印模式,能得到与上述各实施形态相同的效果。
又,如图19所示那样,所谓一鼓型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也能适用本发明。该一鼓型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在一个感光体701的周围分别设有充电装置702,曝光装置703,与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各色对应的显影单元704(704Y、704M、704C、704K)等。进行图像形成场合,首先,用充电装置702使得感光体701表面均一带电后,由曝光装置703对感光体701表面照射由Y用图像数据调制的激光L,在感光体701表面形成Y用静电潜像。接着,通过显影单元704Y用Y调色剂对该Y用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由此得到的Y用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706上。此后,残留在感光体701表面的转印残留调色剂由清洁装置713除去后,再次用充电装置702使得感光体701表面均一带电。接着,由曝光装置703对感光体701表面照射由M用图像数据调制的激光L,在感光体701表面形成M用静电潜像。接着,通过显影单元704M用M调色剂对该M用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使得由此得到的M用调色剂像与已经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706上的Y用调色剂像叠合,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706上。此后,对于C及K,同样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706上。这样互相叠合状态的中间转印带706上的各色调色剂像转印在运送到二次转印夹持部的记录纸上。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记录纸运送到定影单元712。在该定影单元712对记录纸进行加热加压,使得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纸上。定影后的记录纸排出到没有图示的排纸盘上。即使在该一鼓型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向二次转印部施加转印偏压的二次转印偏压电源718,设有施加直流偏压的直流电源和施加交流偏压(交流直流叠合偏压)的交流电源的二个电源,构成为可切换直流偏压和叠合偏压施加。当切换转印偏压时,如上述各实施形态说明那样,在将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的输出断开的状态下切换转印模式,能得到与上述各实施形态相同的效果。
在图19中,符号705表示转印辊,707表示夹持部形成辊,709表示二次转印辊,710,711表示定影夹持辊,716表示带清洁手段。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因此,本发明在不脱离其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改进、变形,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如上所述,向用户设定纸进行登录或依存纸条件的变更方法并不局限于操作面板,也可以通过使用计算机等的设定或通过网络的遥控设定等,进行登录或变更。再有,各条件设定也将一次转印电流设定、或定影速度、排纸速度、进而彩色模式及黑白模式分别设定等,从多方面能进行调整。
又,转印部的构成可采用合适的构成,可以用带构成对向部件侧。又,作为转印装置,并不局限于形成夹持部方式,也可以采用使用充电器的非接触方式。电源构成也可以在本发明范围内采用合适的构成。
再有,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也任意,串列式中各色成像单元的排列顺序是任意的。又,并不局限于四色机,使用三色调色剂的彩色机,或由二色调色剂构成的多色机,或具备四色以上的装置,或黑白装置也都能适用于本发明。当然,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并不局限于打印机,也可以是复印机,传真机,或具有多种功能的复合机。
也可以对直流电源输出的直流成份的偏压进行恒压控制。也可以对交流直流叠合电源输出的叠合偏压的直流成份进行恒压控制。也可以对交流直流叠合电源输出的叠合偏压的交流成份进行恒流控制。当恒压控制叠合偏压的直流成份场合,较好的是,依存纸条件之中,转印偏压的直流成份值能以电压值单位进行设定。当恒流控制叠合偏压的交流成份场合,较好的是,依存纸条件之中,转印偏压的交流成份值能以电流值单位进行设定。
上述说明是一例,本发明在以下各形态具有特有的效果:
[形态1]
一种转印装置,包括:
转印部件,将形成在像载置体的调色剂像转印在记录介质;
转印偏压电源,根据将转印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的依存纸条件,对上述转印部件施加直流(DC)偏压及叠合转印偏压之一,所述直流(DC)转印偏压包括直流成份,所述叠合转印偏压系在DC成份上叠合交流成份(AC);
切换装置,在DC转印模式和叠合转印模式之间切换转印模式,在所述DC转印模式中,DC转印偏压施加到转印装置,以便将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在所述叠合转印模式中,叠合转印偏压施加到转印装置,以便将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以及
依存纸条件设定装置,在叠合转印模式中,任意设定至少一个记录介质的依存纸条件;
其中,依存纸条件包括DC成份值和AC成份值。
由于本发明的转印装置设有依存纸条件设定装置,在叠合转印模式中,能任意设定至少一个记录介质的依存纸条件。由此,如上述实施形态所说明那样,看到用户输出的图像,检测到图像脱落的异常图像场合,用户判断该异常图像的发生系由于叠合转印模式中的依存纸条件不是最优的依存纸条件而发生时,用户通过依存纸条件设定装置308,在叠合转印模式中,任意设定至少一个记录介质的依存纸条件。具体地说,有时包含在存储在纸DB303的纸信息的依存纸条件和最优依存纸条件(即使纸种类相同)不同。这时,通过依存纸条件设定装置308任意设定各种纸设定的纸信息的至少一个依存纸条件,使其成为最优的各依存纸条件。根据该设定的最优的各依存纸条件,进行叠合转印模式的图像转印。由此,对作为图像形成对象的纸进行叠合转印模式时能实行最优图像转印,抑制发生图像脱落。因此,能形成不会发生异常图像的高品质的图像。
[形态2]
在[形态1]中,上述依存纸条件设定装置包括:
显示装置,显示用于设定至少一个记录介质的依存纸条件的信息;以及
操作装置,进行依存纸条件设定操作。
由此,如上述实施形态所说明那样,从包含在存储在纸DB303的纸信息的依存纸条件,读取与欲形成图像的纸对应的依存纸条件。并且,在操作面板的画面上表示读出的依存纸条件或用于进行设定的信息。用户通过按压作为操作装置一例的表示在画面上的数值增减按钮或数字输入按钮,输入包含在设定画面或依存纸条件的例如直流成份电压值或交流成份电压值,或阶梯地进行设定,可以设为最优依存纸条件。由此,对作为图像形成对象的纸进行最优图像转印,抑制发生图像脱落。
[形态3]
在[形态2]中,进一步包括依存纸条件存储装置,存储成为图像形成对象的各种纸种类预先设定的叠合转印模式中的依存纸条件;将从该依存纸条件存储装置读取的依存纸条件表示在上述显示装置,通过上述操作装置进行对于表示的依存纸条件的变更操作。
由此,如上述实施形态所说明那样,从依存纸条件存储装置读取的依存纸条件表示在显示装置画面上。用户通过操作装置对于表示的依存纸条件进行变更操作。由此,可以仅仅从表示的所定依存纸条件进行变更,因此,依存纸条件的设定操作变得简单。
[形态4]
在[形态1]至[形态3]的任一个形态中,将由上述依存纸条件设定装置设定的依存纸条件作为新设定的依存纸条件,存储在上述依存纸条件存储装置。
由此,如上述实施形态所说明那样,例如,用户通过操作装置对于设定画面的依存纸条件进行变更操作,设定为最优依存纸条件。将该设定的最优依存纸条件作为用户设定纸的依存纸条件存储在SD等的依存纸条件存储装置305或纸DB303。由此,使用存储的用户设定纸进行图像形成场合,可以读出存储在依存纸条件存储装置305或纸DB303的用户设定纸的依存纸条件,不变更读出的依存纸条件使用,因此,依存纸条件的设定操作变得简单。
[形态5]
在[形态1]至[形态4]的任一个形态中,上述依存纸条件包含可选择通过上述切换装置切换的DC转印模式或叠合转印模式中某一模式的条件。
由此,如上述实施形态所说明那样,对各纸分为直流转印模式和叠合转印模式,对各纸进行最优转印,能形成不发生异常图像的高品质图像。
[形态6]
在[形态1]中,进一步包括图像状态检测装置,检测使用叠合转印模式中成为图像形成对象的纸转印图像后在该纸上的图像状态,根据上述图像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由上述依存纸条件设定装置设定该纸的依存纸条件。
由此,如上述实施形态所说明那样,当检测到装置输出图像脱落的异常图像,判断为叠合转印模式的依存纸条件不是最优依存纸条件时,自动设定按各纸种类设定的纸信息的至少一个依存纸条件,使其成为最优依存纸条件。根据该设定的最优的各依存纸条件,进行叠合转印模式的图像转印。由此,对作为图像形成对象的纸进行叠合转印模式时能实行最优图像转印,抑制发生图像脱落。因此,能形成不会发生异常图像的高品质的图像。
[形态7]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像载置体和夹持部形成部件相接形成转印夹持部,转印装置对于夹入到上述转印夹持部的记录介质,转印载置在上述像载置体表面的调色剂像,使用上述形态1至形态6中任一个所述的转印装置作为上述转印装置,依存纸条件包括DC成份电压值和AC成份电压值,将DC转印模式或叠合转印模式中的根据上述依存纸条件的转印偏压施加在上述转印装置,进行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形成图像。
由此,如上述实施形态所说明那样,能对作为图像形成对象的纸在最优依存纸条件下进行叠合转印模式的图像转印,因此,能提供形成高品质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形态8]
在[形态7]中,上述依存纸条件包括定影条件或记录介质输送条件。
由此,如上述实施形态所说明那样,当叠合转印模式场合,根据设定纸的纸数据的各依存纸条件进行图像转印。通过对各种纸使用最优定影条件或纸输送条件,能形成不会发生异常图像的高品质的图像。
[形态9]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像载置体,在表面载置调色剂像;
转印部件,将形成在所述像载置体的调色剂像转印在记录介质;
转印偏压电源,根据将转印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的依存纸条件,对上述转印部件施加在DC成份上叠合交流成份(AC)的叠合转印偏压;以及
依存纸条件设定装置,任意设定至少一个记录介质的依存纸条件;
其中,依存纸条件包括DC成份值和AC成份值。
由此,如上述实施形态所说明那样,即使在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能根据登录的设定纸的纸数据的各依存纸条件进行叠合转印模式的图像转印。由此,能以与作为图像形成对象的纸表面状态相对应的最优依存纸条件进行转印,能抑制发生图像脱落。
[形态10]
在[形态9]中,上述转印部件配置为与所述像载置体对向,与像载置体相接,在上述转印部件和像载置体之间夹入记录介质,形成转印夹持部。
[形态11]
在[形态9]中,进一步包括夹持部形成部件,配置为与所述像载置体对向,与像载置体相接,在上述夹持部形成部件和像载置体之间夹入记录介质,形成转印夹持部;上述转印部件配置为通过所述像载置体与所述夹持部形成部件对向。
由此,如上述实施形态所说明那样,即使串列型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能根据登录的设定纸的纸数据的各依存纸条件进行叠合转印模式的图像转印。由此,能以与作为图像形成对象的纸表面状态相对应的最优的各依存纸条件进行转印,能抑制发生图像脱落。

Claims (11)

1.一种转印装置,包括:
转印部件,将形成在像载置体的调色剂像转印在记录介质;
转印偏压电源,根据将转印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的依存纸条件,对上述转印部件施加直流偏压及叠合转印偏压之一,所述直流转印偏压包括直流成份,所述叠合转印偏压系在直流成份上叠合交流成份;
切换装置,在直流转印模式和叠合转印模式之间切换转印模式,在所述直流转印模式中,直流转印偏压施加到转印装置,以便将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在所述叠合转印模式中,叠合转印偏压施加到转印装置,以便将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以及
依存纸条件设定装置,在叠合转印模式中,能够由用户任意设定至少一个记录介质的依存纸条件;
其中,依存纸条件包括直流成份值和交流成份值,并且
其中,依存纸条件包括“叠合转印接通/断开设定”,“叠合转印接通/断开设定”是在叠合转印模式中设定是否进行印刷的项目,通过将该“叠合转印接通/断开设定”设为接通,成为叠合转印模式,通过将该“叠合转印接通/断开设定”设为断开,成为直流转印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依存纸条件设定装置包括:
显示装置,显示用于设定至少一个记录介质的依存纸条件的信息;以及
操作装置,进行依存纸条件设定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依存纸条件存储装置,存储成为图像形成对象的各种纸种类预先设定的叠合转印模式中的依存纸条件;
将从该依存纸条件存储装置读取的依存纸条件表示在上述显示装置,通过上述操作装置进行对于表示的依存纸条件的变更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由上述依存纸条件设定装置设定的依存纸条件作为新设定的依存纸条件,存储在上述依存纸条件存储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依存纸条件包含可选择通过上述切换装置切换的直流转印模式或叠合转印模式中某一模式的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图像状态检测装置,检测使用叠合转印模式中成为图像形成对象的纸转印图像后在该纸上的图像状态,根据上述图像状态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由上述依存纸条件设定装置设定该纸的依存纸条件。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像载置体和夹持部形成部件相接形成转印夹持部,转印装置对于夹入到上述转印夹持部的记录介质,转印载置在上述像载置体表面的调色剂像,使用上述权利要求1-6中任一个所述的转印装置作为上述转印装置,依存纸条件包括直流成份电压值和交流成份电压值,将直流转印模式或叠合转印模式中的根据上述依存纸条件的转印偏压施加在上述转印装置,进行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形成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依存纸条件包括定影条件或记录介质输送条件。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像载置体,在表面载置调色剂像;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个所述的转印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印部件配置为与所述像载置体对向,与像载置体相接,在上述转印部件和像载置体之间夹入记录介质,形成转印夹持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夹持部形成部件,配置为与所述像载置体对向,与像载置体相接,在上述夹持部形成部件和像载置体之间夹入记录介质,形成转印夹持部;
上述转印部件配置为通过所述像载置体与所述夹持部形成部件对向。
CN201310021675.XA 2012-01-26 2013-01-21 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263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14204 2012-01-26
JP2012-014204 2012-0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6314A CN103226314A (zh) 2013-07-31
CN103226314B true CN103226314B (zh) 2016-04-13

Family

ID=48836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2167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26314B (zh) 2012-01-26 2013-01-21 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95179B2 (zh)
JP (2) JP2013174875A (zh)
CN (1) CN1032263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24123B2 (ja) * 2010-03-16 2014-0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209312B2 (ja) 2011-03-18 2017-10-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729227B2 (ja) 2011-09-13 2015-06-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721005B2 (ja) 2011-12-26 2015-05-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222542B2 (ja) 2012-05-18 2017-11-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77982A (ja) 2012-09-18 2014-05-01 Ricoh Co Ltd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77998A (ja) 2012-09-18 2014-05-01 Ricoh Co Ltd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電源制御方法
JP6102490B2 (ja) 2012-09-18 2017-03-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70116A (ja) 2013-03-04 2014-09-1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6369060B2 (ja) 2013-03-15 2018-08-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60907B2 (ja) 2013-04-17 2017-07-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86868B2 (ja) * 2013-05-01 2018-03-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9395659B2 (en) 2013-05-01 2016-07-19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476739B2 (ja) 2014-01-24 2019-03-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278270B2 (ja) 2014-05-23 2018-02-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300088B2 (ja) 2014-05-27 2018-03-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89409B2 (ja) 2014-10-15 2019-03-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80812A (ja) 2014-10-15 2016-05-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56958A (ja) 2015-02-24 2016-09-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435916B2 (ja) 2015-02-24 2018-12-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10234797B2 (en) 2016-07-13 2019-03-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929062B2 (ja) 2016-12-28 2021-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143989B2 (en) * 2018-08-09 2021-10-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483402B2 (ja) * 2020-02-20 2024-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908862B1 (en) 2020-03-12 2021-02-02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voltage adjustment method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70872A (ja) * 2002-03-15 2003-09-2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295150A (zh) * 2007-04-27 2008-10-29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印刷条件设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57042A (en) * 1976-11-02 1978-05-24 Fuji Xerox Co Ltd Trasfer control device
JPH0486878A (ja) 1990-07-31 1992-03-19 Toshiba Corp 記録装置
JPH0736233A (ja) * 1993-07-16 1995-02-0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6878A (ja) 1994-06-17 1996-01-12 Toshiba Corp データ放送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09146381A (ja) 1995-11-16 1997-06-0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
JP3186610B2 (ja) * 1996-07-08 2001-07-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15816A (ja) * 2000-02-04 2001-08-10 Hitachi Koki Co Ltd 印刷装置
US6636708B2 (en) * 2001-08-21 2003-10-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ystem with a transfer device having an adjustable transfer bias
JP2004029304A (ja) * 2002-06-25 2004-01-2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7149449B2 (en) * 2004-05-13 2006-12-12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of determining a relative speed between independently driven members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267486A (ja) 2005-03-23 2006-10-0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17563A (ja) * 2005-07-06 2007-01-25 Ricoh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92932B2 (ja) * 2005-11-07 2012-03-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58585A (ja) 2006-08-31 2008-03-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8027603B2 (en) * 2008-05-27 2011-09-27 Xerox Corporation Fuser apparatus having fuser cleaner web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JP4935805B2 (ja) * 2008-12-22 2012-05-2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489556B2 (ja) * 2009-06-30 2014-05-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424123B2 (ja) 2010-03-16 2014-0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189577B2 (ja) 2010-08-18 2017-08-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転写方法
JP5522538B2 (ja) * 2010-08-20 2014-06-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転写方法、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585870B2 (ja) 2010-08-20 2014-09-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810684B2 (ja) * 2010-11-04 2015-1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799783B2 (ja) 2011-03-09 2015-10-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787207B2 (ja) 2011-03-18 2015-09-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209312B2 (ja) * 2011-03-18 2017-10-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8712267B2 (en) * 2011-03-18 2014-04-29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6012929B2 (ja) 2011-03-22 2016-10-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678841B2 (ja) 2011-06-02 2015-03-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900056B2 (ja) 2011-06-08 2016-04-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765073B2 (ja) 2011-06-16 2015-08-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830956B2 (ja) 2011-06-21 2015-12-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900794B2 (ja) 2011-06-22 2016-04-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003206B2 (ja) 2011-06-24 2016-10-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電源制御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転写方法及び転写プログラム
JP6003205B2 (ja) 2011-06-24 2016-10-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電源制御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転写方法及び転写プログラム
JP5696678B2 (ja) 2011-06-28 2015-04-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891628B2 (ja) 2011-07-15 2016-03-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70872A (ja) * 2002-03-15 2003-09-2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295150A (zh) * 2007-04-27 2008-10-29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印刷条件设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74875A (ja) 2013-09-05
US20130195483A1 (en) 2013-08-01
US9195179B2 (en) 2015-11-24
CN103226314A (zh) 2013-07-31
JP2017138627A (ja) 2017-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26314B (zh) 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99894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EP2664967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96522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forced toner consumption control
EP2821858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533108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888588B2 (ja)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3193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99005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outputting plural test toner images for use in adjusting transfer voltage
JP201325403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0824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784043B2 (ja) 転写装置、転写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9491225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1182908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double-sided test chart
JP201512784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6326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3265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61289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4016841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4178587A (ja)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4006136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14399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74775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6009368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601606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