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69613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69613B
CN102969613B CN201210315815.XA CN201210315815A CN102969613B CN 102969613 B CN102969613 B CN 102969613B CN 201210315815 A CN201210315815 A CN 201210315815A CN 102969613 B CN102969613 B CN 1029696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cking department
connector
ejection
ejecting rod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158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69613A (zh
Inventor
久米健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69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696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696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696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8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 G06K13/085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using an arrangement for locking the inserted car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8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 G06K13/0806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using an arrangement for ejection of an inserted card
    • G06K13/0825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using an arrangement for ejection of an inserted card the ejection arrangement being of the push-push kin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沿着与托盘被插入所沿的插入方向相反的弹出方向弹出托盘。连接器包括可沿着插入方向移动的弹出棒、可沿垂直于插入方向的宽度方向移动的锁定部、和止动部。当弹出棒沿着插入方向移动时,锁定部沿着插入方向移动。当沿着弹出方向拉插入的托盘时,托盘与锁定部邻接。邻接的锁定部沿宽度方向移动以被止动部止动,从而防止托盘弹出。当弹出棒沿着插入方向移动时,锁定部与托盘邻接。在这种情况下,锁定部在不被止动的情况下沿宽度方向移动,使得托盘被弹出。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连接到诸如用户识别模块(SIM)卡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常,这种类型的连接器具有弹出机构以从连接器弹出物体(例如,卡或容纳卡的托盘)。例如,在JP-A2010-129307、US 2009/0267677A或US2008/0165508A中公开了上述连接器,所述申请的内容在此并入供参考。
JP-A2010-129307的连接器包括弹出机构和接收部(参见图20)。弹出机构由移动部、凸轮从动件和螺旋弹簧构成。移动部设有心形凸轮、锁定部和被接收部。当卡插入连接器中时,移动部与卡一起移动以被保持在保持位置(图20所示的位置)处。当拉动保持在该保持位置处的移动部时,被接收部被接收部容纳并通过接收部被止动,使得防止卡被强制移除。当将卡推入到连接器中时,移动部被从保持位置释放以被螺旋弹簧推动,使得卡被弹出。
除了上述弹出机构之外,使用另一种类型的弹出机构。例如,US2009/0267677A中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连接器和弹出机构(参见图21)。电子设备和托盘形成有对应于彼此的孔。弹出机构的一部分被通过孔插入的销推动,使得插入连接器中的托盘被弹出。除了类似于US 2009/0267677A的弹出机构的弹出机构之外,US 2008/0165508A中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保持构件(参见图22)。保持构件被构造成通过弹性力保持托盘。
然而,需要相对大量的构件来形成JP-A 2010-129307中公开的弹出机构。虽然US 2009/0267677A或US 2008/0165508A中公开的弹出机构能够由相对较小数量的构件形成,但是弹出机构不是形成在连接器中,而是形成在连接器的外部。此外,US 2009/0267677A的电子设备仅通过摩擦力保持插入的托盘。因此,如果电子设备(尤其是US 2009/0267677A的电子设备)掉落到地面,则冲击可能会容易从电子设备移除托盘。当托盘插入连接器中时,US 2008/0165508A的电子设备的保持构件与形成在托盘上的切口接合。这种接合(即,保持构件的弹性力)保持托盘。因此,可以通过增加弹性力来更加牢固地保持托盘。然而,如果弹性力太强来牢固地保持托盘,则可能需要较大的力来推动销以弹出托盘。另一方面,如果弹性力弱,则可能容易通过冲击来移除托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能够通过相对小的力更加牢固地保持物体并弹出物体,同时连接器包括具有相对小数量的构件的弹出机构。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具有防弹出部的对象可沿着插入方向朝向连接器的后端插入连接器中。连接器可沿着与插入方向相反的弹出方向弹出对象。连接器包括可沿着插入方向移动的弹出棒、被构造成由弹出棒操作的弹出杆、可沿垂直于插入方向的宽度方向移动的锁定部、以及止动部。当弹出棒沿着插入方向移动时,锁定部沿着插入方向从锁定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在所述锁定位置处,锁定部在宽度方向上面对止动部,所述释放位置在插入方向上位于止动部与连接器的后端之间。当对象处于该对象插入连接器的插入状态下时,对象的防弹出部在插入方向上位于锁定部与连接器的后端之间。当在不操作弹出棒的情况下处于插入状态下的对象沿着弹出方向移动时,防弹出部与锁定部邻接,该邻接使锁定部沿宽度方向移动,并且移动的锁定部容纳在止动部中并通过止动部止动,从而防止对象被弹出。当弹出棒在插入状态下沿着插入方向移动时,弹出杆在弹出方向上推压并移动对象,同时锁定部朝向释放位置移动以与防弹出部邻接,并且与防弹出部邻接的锁定部在不被止动部止动的情况下在宽度方向上移动,使得对象被弹出。
可以通过研究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说明并参照附图认识本发明的目的并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发明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显示在托盘被插入的插入状态下图1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是显示图1的连接器的部分分解立体图;图4是显示可插入到图1的连接器中的托盘和可安装在托盘上的卡的立体图,其中通过虚线示出了形成在卡的背面的电节点;图5是显示图1的连接器在连接器的盖被拆卸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6是显示图1的连接器的壳体的俯视图;
图7是显示图6的壳体的侧视图;
图8是图1的连接器的弹出杆的俯视图;
图9是图1的连接器的弹出棒的俯视图;
图10是显示图9的弹出棒的侧视图;
图11是显示图1的连接器的盖的立体图;
图12是显示1图的连接器在插入状态下的俯视图,其中除了盖的止动部附近之外盖没有被示出,并且其中虚线显示在弹出杆移动到弹出位置的状态下的弹出杆、弹出棒的操作部和弹出棒的锁定部;
图13是显示关于图12的连接器的弹出棒的操作部(即,由虚线A所示的部分)的部分放大立体图,其中盖没有被示出;
图14是显示关于图12的连接器的弹出棒的锁定部(即,由虚线B所示的部分)的部分放大俯视图,其中除了止动部附近之外,盖没有被示出;
图15是显示关于图12的连接器的弹出棒的锁定部(即,由虚线B所示的部分)的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16是显示图1的连接器在沿着弹出方向拉托盘的状态下的俯视图,其中除了止动部附近之外,盖没有被示出;图17是显示图1的连接器在弹出棒沿着插入方向移动的状态下的俯视图,其中除了止动部附近之外,盖没有被示出;图18是显示在弹出棒在插入方向上进一步移动的状态下关于图12的连接器的弹出棒的操作部(即,由虚线A所示的部分)的部分放大立体图,其中盖没有被示出;
图19是显示关于图16的连接器的弹出棒的锁定部(即,由虚线C所示的部分)的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20是显示现有的弹出机构的示例的俯视图;
图21是显示现有弹出机构的另一个示例的示意图;以及
图22是显示现有的弹出机构的又一个示例的剖视图。
虽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并具有可选的形式,但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在附图中以示例的方式被显示并在这里进行详细地说明。然而,应该理解的是附图和对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不旨在将本发明限制到公开的具体形式,相反,目的是涵盖落入本发明的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和保护范围内的所有变形、等效形式和可选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10能够例如安装在移动电话中。连接器10包括壳体100、由金属制成的弹出杆200、由金属制成的弹出棒300以及由金属制成的盖400。连接器10还包括容纳部12。容纳部12在Z方向(上-下方向)上形成在壳体100与盖400之间。连接器10分别在连接器10的Y方向(插入/弹出方向)上的相对端部处具有前端10f和后端10r。连接器10在连接器10的前端10f处形成有开口14。开口14与容纳部12连通。
如可以由图1、2和4可以看出,托盘(对象)800可沿着正Y方向(插入方向)朝向后端10r插入到连接器10中。托盘800当插入连接器10中时容纳在容纳部12中。换句话说,根据本实施例的容纳部12被构造成在托盘800插入连接器10中的插入状态下容纳托盘800。连接器10可沿着负Y方向(与插入方向相反的弹出方向)弹出托盘800。更具体地,根据本实施例,当弹出棒300被具有圆柱状形状的销700推压时,处于插入状态的托盘800被从连接器10弹出。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托盘800包括前壁810、卡保持部820和管状部812。前壁810在长度上沿X方向(宽度方向)延伸。卡保持部820从前壁810沿正Y方向延伸。管状部812形成在前壁810的正X侧端以沿正Y方向延伸。托盘800形成有导向孔814,所述导向孔在Y方向上贯穿前壁810和管状部812。导向孔814具有允许销700穿过导向孔814的内径。托盘800具有凹部822,所述凹部形成在托盘800的X方向上的一侧(根据本实施例为正X侧)上。凹部822沿负X方向凹入,使得托盘800形成有位于凹部822的在正Y方向上的远侧处的壁(防弹出部)823。壁823具有垂直于Y方向的平坦形状。壁823的平坦表面在Y方向上面向前壁810。因此,凹部822在Y方向上位于导向孔814与壁823之间。
如可以从图4看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卡900(例如,SIM卡)安装在卡保持部820的负Z侧(即,下侧)并由负Z侧保持。根据本实施例的卡900具有形成在卡900的下表面上的六个电节点910。
如图3、6和7所示,壳体100沿X方向和Y方向延伸以在Y方向上的相对端部处具有前端100f和后端100r。壳体100通过将一些构件嵌件成型到绝缘树脂中形成。嵌件成型的构件中的每一个都由比盖400软的金属(即,例如磷青铜)制成。详细地,壳体100包括由绝缘树脂制成的底板部102、每一个都由金属制成的六个接触件110、由金属制成的第一侧板120、由金属制成的第二侧板130、由金属制成的第一开关138以及由金属制成的第二开关140。
底板部102设有后壁104。后壁104靠近底板部102的后端100r形成。后壁104在沿正Z方向(即,向上)突出的同时在长度上沿X方向延伸以具有矩形棒状形状。后壁104在其沿X方向的中间部分处设有枢转部106。枢转部106具有向上突出的圆柱状形状。枢转部106在其上表面上形成有接合槽107。接合槽107在负Z方向上(即,向下)凹陷。后壁104具有靠近后壁104的负X侧端形成的沟槽108。沟槽108在向下凹陷的同时沿Y方向延伸以具有相对端部(即,前端和后端)。沟槽108的前端(即,靠近前端100f的端部)与容纳部12连通。沟槽108的后端(即,靠近后端100r的端部)被后壁104的一部分阻挡。
如可以从图2、4和5看出,六个接触件110分别对应于卡900的六个电节点910。更具体地,接触件110分别布置在使接触件110与安装在处于插入状态下的托盘800上的卡900的电节点910接触的位置处。换句话说,当托盘800处于插入状态时,连接器10和卡900互相电连接。接触件110或电节点910可以被不同地设置,只要连接器10和卡900可互相电连接即可。如图3和图6所示,第一侧板120和第二侧板130分别位于底板部102的负X侧端和正X侧端处。第一侧板120和第二侧板130中的每一个都在X方向上的端部处弯曲以向上延伸,使得壳体100形成有在X方向上彼此面对的相对侧面(即,正X侧表面和负X侧表面)。第二侧板130形成有两个导向部132、第一临时保持部(临时保持部)134和第一调节部136。详细地,第二侧板130形成有两个切割部。每一个切割部被弯曲以平行于Y方向延伸,从而形成导向部132。两个导向部132在X方向上布置在相同的位置处。导向部132平行于壳体100的正X侧表面延伸,使得壳体100形成有导向通道133。导向通道133在Y方向上在导向部132与壳体100的正X侧表面之间延伸。第一临时保持部134在负X方向上从壳体100的正X侧表面突出以阻挡导向通道133的一部分。第二侧板130的一部分被切割并弯曲,从而形成第一调节部136。第一调节部136具有垂直于Y方向的平坦形状。如图3、6和7所示,第一开关138由被固定部138s和可移动部138m构成。被固定部138s和可移动部138m布置在底板部102的正X侧端处。被固定部138s和可移动部138m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平行于Z方向的弯曲平坦形状。详细地,可移动部138m从底板部102的前端100f附近沿负Y方向(即,向前)延伸。然后,可移动部138m沿正Y方向(即,向后)延伸以具有末端(自由端),同时形成朝向壳体100的外侧凸出的凸起部。被固定部138s从与可移动部138m相比更靠近后端100r的位置延伸。被固定部138s向前延伸以具有末端部,同时朝向壳体100的外侧倾斜。可移动部138m的末端在X方向上从被固定部138s向外定位。当沿着负X方向看时,可移动部138m的末端与被固定部138s的末端部分重叠(参见图7)。
第二开关140布置在底板部102的负X侧端处。第二开关140具有平行于X方向的弯曲平坦形状。详细地,第二开关140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从后端100r的附近向前延伸以具有末端。第二部分从与第一部分相比更靠近前端100f的位置延伸。第二部分向后延伸以具有末端。当沿着负Z方向看时,第一部分的末端与第二部分的末端重叠。根据本实施例,当托盘800没有插入连接器10中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互接触。
如图3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弹出杆200连接在壳体100的后壁104上。弹出杆200具有大致沿X方向延伸的板状形状。详细地,弹出杆200具有第一臂部204和第二臂部206。第一臂部204沿X方向延伸。第二臂部206在XY平面中延伸从而以钝角与第一臂部204相交。
如图3、5和8所示,弹出杆200具有靠近第一臂部204的正X侧端形成的枢转孔(支点部)202。根据本实施例的支点部202是在Z方向上贯穿弹出杆200的圆形孔。支点部202在X方向上靠近弹出杆200的中间部分定位。支点部202与壳体100的枢转部106配合,使得弹出杆200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到壳体100。第一臂部204的负X侧端被弯曲成向下延伸,使得第一臂部204形成有推压部208。推压部208具有作用点部(作用部)209。作用点部209具有垂直于Y方向的平坦形状。弹出杆200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临时保持部(临时保持部)212。第二临时保持部212形成在支点部202与作用点部209之间。
第一臂部204和第二臂部206之间形成有阶梯部,使得第二臂部206以Z方向上高于第一臂部204的位置延伸。第二臂部206的正X侧端被弯曲成向下延伸。第二臂部206的向下延伸部分具有形成有被操作部210的前端。被操作部210具有平行于XY平面的板状形状。被操作部210具有动力点部(力施加部)211。动力点部211具有垂直于Y方向的平坦形状。
如可以从图5和图12看出,在托盘800的插入状态下,推压部208容纳在沟槽108中,使得作用点部209在Y方向上面向托盘800。换句话说,作用点部209在托盘800的插入状态下在Y方向上位于在连接器10的后端10r与容纳部12之间的容纳位置(即,位于容纳部12的在正Y方向上的后侧处)。当作用点部209位于容纳位置处时,动力点部211位于在Y方向上与作用点部209相比更靠近壳体100的前端100f(即,连接器10的前端10f)的位置处。
连接到壳体100的弹出杆200可在支点部202上枢转。详细地,动力点部211可在支点部202上枢转并可沿着正Y方向移动。当动力点部211沿着正Y方向移动时,作用点部209可从容纳位置移动到位于容纳部12的内部的弹出位置(由图12中的虚线所示的位置)。根据本实施例,支点部202与动力点部211之间的距离基本上等于支点部202与作用点部209之间的距离。因此,动力点部211沿着正Y方向的移动距离与作用点部209沿着负Y方向的移动距离大致相同。
如图3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弹出棒300从壳体100和弹出杆200的上方连接到壳体100的正X侧。弹出棒300大致具有沿Y方向延伸的棒状形状。弹出棒300具有主体部302、弹性部306、锁定部308和包围部316。
主体部302沿Y方向延伸以穿过壳体100的导向通道133。更具体地,主体部302被置于壳体100的正X侧表面与导向部132之间,使得当沿Y方向的移动被允许时沿X方向的移动被调节。换句话说,导向部132被构造成引导弹出棒300使得弹出棒300可沿着Y方向移动。
如图3、9和10所示,主体部302的负Y侧端被弯曲成从壳体100向外延伸,使得弹出棒300形成有被推压部314。被推压部314具有垂直于Y方向的平坦板状形状。主体部302的正Y侧端从壳体100向内逐渐弯曲。主体部302的向内弯曲部分具有形成有操作部312的前端。换句话说,弹出棒300包括从被推压部314的在X方向上的相对端部中的一个沿着正Y方向延伸的主体部302。操作部312设置在主体部302上。
如可以从图2和图5看出,当通过销700沿着正Y方向推压被推压部314时,弹出棒300沿着正Y方向移动。
如图3、10和13所示,操作部312具有钩状形状。详细地,操作部312具有在Y方向上面向彼此的第一推压表面312a和第二推压表面312b。当弹出棒300连接到壳体100时,操作部312与弹出杆200连接以将被操作部210置于第一推压表面312a与第二推压表面312b之间。如可以从以上说明看出,弹出杆200被构造成通过弹出棒300操作。根据本实施例,第一推压表面312a和动力点部211在弹出棒300与弹出杆200连接的状态下在Y方向上相互接触。第一推压表面312a和动力点部211可以彼此分隔开而在Y方向上面向彼此。换句话说,弹出棒300可以被布置成使得当弹出棒300沿着正Y方向移动时操作部312在正Y方向上推压动力点部211。然而,如果第一推压表面312a与动力点部211之间的间隙变大,则弹出棒300在Y方向上的位置可能变得不稳定。因此,优选的是类似于本实施例构造弹出棒300。
如图3、5、9和10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锁定部308与弹出棒300一体形成。更具体地,弹性部306从操作部312的负Y侧端向前(即,朝向被推压部314)延伸(即,沿X方向平行于主体部302延伸)以弹性支撑锁定部308。弹性部306和锁定部308被定位于在Z方向上高于主体部302的位置处。当沿着Z方向看时,锁定部308具有朝向壳体100的内侧弯曲的形状。详细地,锁定部308在沿倾斜于Y方向的方向从弹性部306朝向壳体100的内侧延伸之后朝向壳体100的外侧延伸以形成有前端。锁定部308的前端形成有被接收部310。
如图5所示,弹性部306在壳体100的第一调节部136的上方延伸。此外,如可以从图1和图5看到,弹性部306从上面被盖400覆盖。因此,锁定部308可基本上仅沿X方向移动。
如可以从图5和图12看出,当弹出棒300沿着正Y方向移动时,锁定部308沿着正Y方向从锁定位置(由图12中的实线所示的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由图12中的虚线所示的位置)。当作用点部209位于容纳位置处时,锁定部308位于锁定位置。当作用点部209位于弹出位置处时,锁定部308位于释放位置。
如可以从图12和图17看出,当锁定部308位于释放位置时,主体部302被第一临时保持部134朝向壳体100的内侧推压,使得主体部302变形。因此,弹出棒300被主体部302与第一临时保持部134之间的摩擦力临时保持。换句话说,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包括当锁定部308位于释放位置时保持弹出棒300的临时保持部134。能够防止由临时保持部134保持的弹出棒300沿着负Y方向移动,使得锁定部308被保持在释放位置。
如图3、5、9和10所示,包围部316被设置成定位在被推压部314的前面。包围部316从上面以及从X方向上的侧部中的一个包围第一开关138。
如图9和10所示,弹出棒300设有防变形部320。详细地,防变形部320设置在被推压部314的下端处。防变形部320在沿X方向朝向主体部302延伸的同时在正Y方向上从被推压部314的在X方向上的中间部分突出。当被推压部314被过度推压时,防变形部320和主体部302互相邻接,从而防止弹出棒300变形和损坏。根据本实施例,防变形部320和主体部302沿X方向分隔开。然而,防变形部320可以与主体部302接触。
如图1、3和1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盖400从壳体100、弹出杆200和弹出棒300上方连接到壳体100。盖400沿X方向和Y方向延伸以在Y方向上的相对端部处具有前端400f和后端400r。详细地,盖400具有在XY平面中延伸的矩形上表面402、弯曲成从上表面402的后端400r附近向下延伸的后表面404、以及弯曲成分别从上表面402的相对侧部附近向下延伸的第一侧面406和第二侧面408,使得盖400具有向下并朝向前端400f开口的盒状形状。后端400r、第一侧面406和第二侧面408被放在壳体100上而包围壳体100。
盖400的上表面402被部分切掉并被弯曲成向下延伸,从而形成有接合突起410、两个第二调节部416和止动部420。另外,盖400的上表面402设有保持孔412和孔414。孔414靠近保持孔412定位。
接合突起410具有与壳体100的枢转部106的接合槽107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接合突起410配合在接合槽107中,从而能够防止弹出杆200被移除。
如可以从图1和图3看出,第二调节部416在X方向上从弹出棒300的弹性部306和操作部312向内定位,以调节弹性部306和操作312在负X方向上的移动。
如图11、12和14所示,止动部420在X方向上靠近盖400的第二侧面408形成。止动部420在Z方向上位于弹出棒300的主体部302的上方。止动部420从上表面402向下延伸以在朝向后端400r延伸的同时具有前端。止动部420的前端被部分地切掉,使得止动部420形成有接收部422。
如图12和图14所示,当锁定部308位于锁定位置时,锁定部308的被接收部310位于与止动部420的接收部422相同的位置。当锁定部308位于释放位置时,被接收部310沿正Y方向移动以被定位在后端10r与止动部420的接收部422之间。换句话说,当锁定部308位于锁定位置时,止动部420在X方向上面向锁定部308的被接收部310。当锁定部308位于释放位置时,止动部420在正Y方向上位于锁定部308的前面(即,在Y方向上位于锁定部308与连接器10的前端10f之间)。
如可以从图1和12看出,保持孔412和孔414中的每一个都被构造成临时保持第二临时保持部212。更具体地,当弹出杆200的作用点部209位于容纳位置(参见图12)时,第二临时保持部212在保持孔412中突出,使得能够防止弹出杆200意外枢转。类似地,当作用点部209位于弹出位置(参见图12中的虚线)时,第二临时保持部212在孔414中突出。
如图12所示,锁定部308在托盘800插入如上所述构造而成的连接器10中的插入状态下位于锁定位置。当锁定部308在插入状态下位于锁定位置时,锁定部308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托盘800的凹部822的内部。此外,锁定部308在Y方向上位于凹部822的壁823与连接器10的前端10f之间(即,在正Y方向上位于壁823的前面)。换句话说,当托盘800处于插入状态时,壁823在正Y方向上位于锁定部308与连接器10的后端10r之间。
如可以从图6和图7看出,第二开关140的第二部分被插入状态下的托盘800向下推压而与第二开关140的第一部分分隔开。因此,第二开关140在插入状态下处于关闭状态,使得可以检测到托盘800容纳在容纳部12中。
如图16和19所示,当在不需要操作弹出棒300的情况下拉出插入状态下的托盘800以沿着负Y方向移动时,壁823与锁定部308邻接。这种邻接使锁定部308沿正X方向移动。然后,移动的锁定部308的被接收部310被止动部420的接收部422卡住,同时锁定部308的与壁823的邻接被保持。因此,锁定部308被止动部420容纳并通过止动部420被止动,使得能够防止托盘800被弹出。如可以从以上说明看出,根据本实施例,托盘800包括壁823,所述壁823用作防弹出部823,使得可以更加牢固地保持托盘800。
如图17所示,当在插入状态下弹出棒300的被推压部314被插入通过导向孔814的销700推压时,弹出棒300沿着正Y方向移动。当在插入状态下弹出棒300沿着正Y方向移动时,弹出杆200在负Y方向上推压并移动托盘800。详细地,弹出杆200的作用点部209从容纳位置朝向弹出位置移动以在负Y方向上推压和移动托盘800。同时,锁定部308朝向释放位置移动以与托盘800的壁823邻接。与壁823邻接的锁定部308在正X方向上移动,而不会被止动部420止动,使得托盘800被弹出。根据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在正Y方向上推压弹出棒300的这种单个操作以相对较小的力弹出托盘800。
如可以从图1和图12看出,当作用点部209移动到弹出位置时,第二临时保持部212在盖400的上表面402下方穿过以通过孔414向上突出。因此,操作者可以获得卡嗒感觉,使得可以知道托盘800被弹出。
如可以从图12看出,当弹出棒300在正Y方向上移动预定距离(D)时,托盘800在负Y方向上移动预定距离(D)。因此,如可以从图14看出,在锁定部308与壁823邻接之前,锁定部308的被接收部310需要移动超过止动部420的接收部422,以便当邻接在壁823上的锁定部308沿正X方向移动时,被接收部310没有被接收部422接收。为了如上所述进行构造,当在插入状态下锁定部308位于锁定位置时,需要壁823与锁定部308之间在Y方向上的距离(D2)大于止动部420与锁定部308之间在Y方向上的另一个距离(D1)。换句话说,必须构造成使得D2大于D1(即,D2>D1)。此外,根据本实施例,被接收部310和壁823移动相同的距离以相互靠近。因此,D2需要大于或等于D1的两倍。换句话说,D2的最小值是D1的两倍。另一方面,对于D2的最大值没有特别的限制。然而,如果壁823与锁定部308之间的距离(D2)太大,则当托盘800被迫移除时托盘800很大程度地(或不稳定地)移动。因此,优选的是D2不过大于D1的两倍。
如从图6和图17看出,当销700推压被推压部314时,第一开关138的可移动部138m与销700邻接。被销700推压的可移动部138m在负X方向上移动以与被固定部138s接触。因此,第一开关138变成打开状态,使得可以检测到弹出操作开始。
可以从图12和图17看出,当托盘800被弹出时,弹出棒300临时由第一临时保持部134保持在弹出棒300被推入的位置。因此,锁定部308被保持在释放位置。如果托盘800再次被插入连接器10中,则与托盘800的侧部邻接的锁定部308沿正X方向移动,而不会被止动部420接收。如果托盘800继续保持被插入,则托盘800到达插入状态。同时,在被操作部210沿负Y方向移动的同时,作用点部209被托盘800推压以从弹出位置返回到容纳位置。因此,弹出棒300的第一推压表面312a被动力点部211推压(参见图13),使得弹出棒300沿负Y方向移动。因此,锁定部308移动到锁定位置。
如可以从图1和图12看出,当作用点部209移动到容纳位置时,第二临时保持部212在盖400的上表面402下方穿过以通过保持孔412向上突出。因此,操作者可以获得卡嗒感觉,使得可以知道托盘800被容纳。
如可以从图12和图13看出,当锁定部308在托盘800被弹出的状态下位于释放位置时,可以沿着负Y方向拉弹出棒300。如果沿着负Y方向拉弹出棒300,则弹出杆200的被操作部210被第二推压表面312b推压以在负Y方向上移动。因此,作用点部209移动到容纳部。因此,锁定部308位于锁定位置,使得不能将托盘800插入到连接器10中。然而,可以通过在正Y方向上推压弹出棒300而将锁定部308移动到释放位置。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施例,被接收部310和接收部422被设计成当锁定部308位于锁定位置时在被接收部310与接收部422之间具有细小间隙。然而,当锁定部308位于锁定位置时,被接收部310和接收部422可以相互接触。
如可以从以上说明看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弹出机构以相对较小数量的构件(具体地,由弹出杆200和弹出棒300)形成。换句话说,托盘800可通过相对较小数量的构件被弹出。因此,可以在不需要使用大空间的情况下构造弹出机构。
根据本实施例,弹出棒300和与弹出棒300直接有关的部分设置在连接器10的正X侧。弹出棒300可以设置在连接器10的相对侧中的一侧处。然而,为了减小连接器10在X方向上的尺寸(即,宽度),优选的是类似于本实施例,弹出棒300被布置在没有设置接触件110的侧部处。
虽然根据本实施例的防弹出部823是形成在托盘800上的凹部822的远侧壁823,但是防弹出部823也可以是托盘800的另一部分。例如,防弹出部823可以形成为从托盘800的侧部突出。然而,为了减小连接器10在X方向上的宽度,优选的是类似于本实施例进行构造。
虽然根据本实施例的锁定部308与弹出棒300一体形成,但是可以由不同的构件形成锁定部308和弹出棒300。此外,锁定部308可以与弹出杆200一体形成。例如,弹性部306可以形成为沿负Y方向从第二臂部206的靠近被操作部210定位的部分延伸。然而,考虑到制造的容易性,优选的是类似于本实施例进行构造。
根据本实施例的对象是上面可安装有卡的托盘。然而,本发明的对象不局限于托盘。对象可以例如是卡本身。换句话说,本发明可应用于卡被直接插入而不需要安装在托盘上的连接器。在这种情况下,卡可以形成有例如凹部(参见托盘800的凹部822)。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需要前壁或管状部(参见托盘800的前壁810和管状部812)。
本申请基于在2011年8月31向日本专利局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1-188672,该申请的内容在此引入供参考。
虽然已经说明了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其它以及进一步的修改,并且目的是主张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实施例。

Claims (11)

1.一种连接器,具有防弹出部的对象能够沿着插入方向朝向所述连接器的后端插入所述连接器中,所述连接器能够沿着与所述插入方向相反的弹出方向弹出所述对象,所述连接器包括:
弹出棒,所述弹出棒能够沿着所述插入方向移动;
弹出杆,所述弹出杆被构造成由所述弹出棒操作;
锁定部,所述锁定部能够沿垂直于所述插入方向的宽度方向移动;和
止动部;其中:
当所述弹出棒沿着所述插入方向移动时,所述锁定部沿着所述插入方向从锁定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在所述锁定位置处,所述锁定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面对所述止动部,而所述释放位置在所述插入方向上位于所述止动部与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后端之间;
当所述对象处于所述对象插入所述连接器的插入状态下时,所述对象的所述防弹出部在所述插入方向上位于所述锁定部与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后端之间;
当在不操作所述弹出棒的情况下,处于所述插入状态下的对象沿着所述弹出方向移动时,所述防弹出部与所述锁定部邻接,所述邻接使所述锁定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移动,并且移动的所述锁定部被容纳在所述止动部中并通过所述止动部被止动,从而防止所述对象被弹出;
当所述弹出棒在所述插入状态下沿着所述插入方向移动时,所述弹出杆在所述弹出方向上推压并移动所述对象,同时所述锁定部朝向所述释放位置移动以与所述防弹出部邻接,并且与所述防弹出部邻接的所述锁定部在不被所述止动部止动的情况下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移动,使得所述对象被弹出;以及
当在插入状态下所述锁定部位于锁定位置时,所述防弹出部与所述锁定部之间在所述插入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所述止动部与所述锁定部之间在所述插入方向上的另一个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锁定部与所述弹出棒一体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还包括:
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被构造成引导所述弹出棒,使得所述弹出棒能够沿着所述插入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还包括:
临时保持部,当所述锁定部位于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临时保持部保持所述弹出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还包括:
盖,所述止动部形成在所述盖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对象具有在所述对象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侧部上形成的凹部,所述凹部沿所述宽度方向凹入,使得所述对象形成有位于所述凹部的在所述插入方向上的远侧的壁,所述壁用作所述防弹出部;以及
当所述锁定部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锁定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凹部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所述锁定部在所述插入状态下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防弹出部与所述锁定部之间在所述插入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止动部与所述锁定部之间在所述插入方向上的另一个距离的两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还包括:
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被构造成在所述插入状态下容纳所述对象;其中:
所述弹出杆具有支点部、动力点部和作用点部,所述动力点部能够在所述支点部上枢转并能够沿着所述插入方向移动,当所述动力点部沿着所述插入方向移动时,所述作用点部能够从位于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后端与所述容纳部之间的容纳位置移动到位于所述容纳部的内部的弹出位置;
所述弹出棒具有被推压部和操作部,当所述被推压部被推压时,所述弹出棒沿着所述插入方向移动,所述弹出棒被布置成使得当所述弹出棒沿着所述插入方向移动时所述操作部在所述插入方向上推压所述动力点部;以及
当所述作用点部位于所述容纳位置时,所述锁定部位于所述锁定位置,当所述作用点部位于所述弹出位置时,所述锁定部位于所述释放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弹出棒具有主体部,所述主体部沿着所述插入方向从所述被推压部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相对端部中的一个延伸,所述操作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弹出棒设有防变形部,所述防变形部在沿所述宽度方向朝向所述主体部延伸的同时沿所述插入方向从所述被推压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突出,当所述被推压部被过度推压时,所述防变形部和所述主体部互相邻接,从而防止所述弹出棒变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对象是托盘,卡能够安装在所述托盘上。
CN201210315815.XA 2011-08-31 2012-08-30 连接器 Active CN1029696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8672A JP5433653B2 (ja) 2011-08-31 2011-08-31 コネクタ
JP2011-188672 2011-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69613A CN102969613A (zh) 2013-03-13
CN102969613B true CN102969613B (zh) 2014-12-31

Family

ID=47743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15815.XA Active CN102969613B (zh) 2011-08-31 2012-08-30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11025B2 (zh)
JP (1) JP5433653B2 (zh)
CN (1) CN102969613B (zh)
TW (1) TWI5300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10681B2 (ja) * 2012-07-04 2014-06-04 Smk株式会社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5579294B1 (ja) * 2013-03-12 2014-08-27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6079965B2 (ja) * 2013-04-03 2017-02-15 Smk株式会社 取出し機構付きカードコネクタ
JP6025207B2 (ja) * 2013-05-15 2016-11-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ホルダ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JP5801347B2 (ja) * 2013-06-05 2015-10-2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JP5852056B2 (ja) * 2013-06-28 2016-02-03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カード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ンタクト
JP5923075B2 (ja) * 2013-10-07 2016-05-24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5861842B2 (ja) * 2013-12-03 2016-02-16 Smk株式会社 トレイ式カードコネクタ
JP6227436B2 (ja) * 2014-02-14 2017-11-0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トレイ付きコネクタ
DE202014100895U1 (de) * 2014-02-27 2015-05-29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Elektrisches Gerät
JP5967384B2 (ja) * 2014-07-23 2016-08-10 Smk株式会社 トレイ式カードコネクタ
JP2016031835A (ja) * 2014-07-29 2016-03-07 Smk株式会社 カードコネクタ
US9948015B2 (en) 2014-07-31 2018-04-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hree-in-two card connector and mobile terminal including three-in-two card connector
JP6295159B2 (ja) * 2014-08-01 2018-03-14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カード保持部材及び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104201493B (zh) * 2014-09-09 2017-07-07 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识别卡连接器
CN104466527B (zh) * 2014-11-25 2017-04-1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Sim卡取送机构
JP6435178B2 (ja) * 2014-12-04 2018-12-05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6124030B2 (ja) 2015-03-30 2017-05-10 Smk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の防水構造
CN106159496A (zh) * 2015-04-13 2016-11-23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卡用连接器
JP1553611S (zh) * 2015-11-03 2016-07-11
JP1552812S (zh) * 2015-11-03 2016-06-27
JP1553879S (zh) * 2015-11-03 2016-07-11
JP1552813S (zh) * 2015-11-04 2016-06-27
JP1552814S (zh) * 2015-11-04 2016-06-27
JP1552815S (zh) * 2015-11-06 2016-06-27
JP6636353B2 (ja) * 2016-02-10 2020-01-29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KR102635467B1 (ko) * 2019-08-08 2024-02-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트레이 장치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JP1680768S (zh) * 2020-05-14 2021-03-08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7054A (zh) * 2004-08-04 2006-03-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弹射器,单元及具有该弹射器和单元的电子装置
CN101212102A (zh) * 2006-12-27 2008-07-02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卡用连接器
CN101740904A (zh) * 2008-11-26 2010-06-16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10165139A (ja) * 2009-01-15 2010-07-29 Smk Corp カードコネクタにおけるロッ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33539B2 (zh) 1973-11-02 1980-09-01
JPS5917570U (ja) 1982-07-23 1984-02-02 ケル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S63232280A (ja) 1987-03-20 1988-09-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そのコンタクトピン構造
JPH02126247U (zh) * 1989-03-25 1990-10-17
JPH08124633A (ja) 1994-10-24 1996-05-17 Nec Corp コネクタ
JPH08162194A (ja) 1994-11-30 1996-06-21 Hitachi Ltd ピンコンタクト
JP2000021516A (ja) 1998-07-02 2000-01-2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分岐接続箱のオス端子とコネクタのメス端子との接続構造
JP2002063961A (ja) * 2000-06-07 2002-02-28 Yazaki Corp 雌端子、及び、雌端子と雄端子との接続構造
JP2001351735A (ja) * 2000-06-08 2001-12-21 Hirose Electric Co Ltd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2002298964A (ja) 2001-03-30 2002-10-11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アーク低減端子構造
TW563844U (en) * 2003-03-05 2003-11-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xpansion card mounting device
JP3763574B2 (ja) 2003-03-14 2006-04-0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7023704B1 (en) * 2004-01-09 2006-04-04 Ciena Corporation Ejector latch
JP4503465B2 (ja) * 2004-07-20 2010-07-14 株式会社ユーバー 基板ユニット
JP4311569B2 (ja) * 2004-08-04 2009-08-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着脱機構、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JP4259472B2 (ja) * 2005-02-02 2009-04-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
JP2007184156A (ja) 2006-01-06 2007-07-1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気接続箱
US7865210B2 (en) 2007-01-05 2011-01-04 Apple Inc. Ejectable component assemblies in electronic devices
JP4986807B2 (ja) 2007-10-25 2012-07-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8462514B2 (en) 2008-04-25 2013-06-11 Apple Inc. Compact ejectable component assemblies in electronic devices
JP5161004B2 (ja) 2008-08-27 2013-03-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及びコネクタ
US9064200B2 (en) * 2011-01-31 2015-06-23 Apple Inc. Flat object ejector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7054A (zh) * 2004-08-04 2006-03-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弹射器,单元及具有该弹射器和单元的电子装置
CN101212102A (zh) * 2006-12-27 2008-07-02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卡用连接器
CN101740904A (zh) * 2008-11-26 2010-06-16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10165139A (ja) * 2009-01-15 2010-07-29 Smk Corp カードコネクタにおけるロッ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69613A (zh) 2013-03-13
TWI530032B (zh) 2016-04-11
US20130050964A1 (en) 2013-02-28
JP5433653B2 (ja) 2014-03-05
JP2013051134A (ja) 2013-03-14
US8811025B2 (en) 2014-08-19
TW201334310A (zh) 2013-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69613B (zh) 连接器
US8308495B2 (en) Push-push card connector
US6827596B2 (en) Connector
KR101110383B1 (ko) 카드용 커넥터
US8382498B2 (en) Card connector with ejector
US8870584B2 (en) Card connector with buffering member for preventing card from quickly ejecting
US7070430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having an eject mechanism
US8157577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US7927117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US20130337672A1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US9142918B2 (en) Card connector with ejector
US7484977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lock device
CN103296529B (zh) 盘式卡插件
CN103280664A (zh) 卡用连接器
US9490559B2 (en) Connector having easily unfastened lock lever from a flat conductor
US20050282440A1 (en) Card connector
US20130005168A1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US20070099463A1 (en) Card connector with ejector
US8096821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CN104868311A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装件
JP2012142130A (ja) コネクタ
US20120231647A1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JP2008277293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08277194A (ja) 手差しコネクタ
US20150099399A1 (en)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