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1471B - 片材偏斜进给校正装置、偏斜进给校正装置和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偏斜进给校正装置、偏斜进给校正装置和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1471B
CN102951471B CN201210294717.2A CN201210294717A CN102951471B CN 102951471 B CN102951471 B CN 102951471B CN 201210294717 A CN201210294717 A CN 201210294717A CN 102951471 B CN102951471 B CN 1029514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ning unit
driven
driven turning
sheet material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947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1471A (zh
Inventor
山田幸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951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14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14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14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06Movable stops or gauges, e.g. rising and falling front sto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14Retarding or controlling the forward movement of articles as they approach sto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004Deskewing sheet by abutting against a stop, i.e. producing a buckling of the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04Fixed or adjustable stops or gau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30Orientation, displacement, position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33Modifying, selecting, changing orientation
    • B65H2301/331Skewing, correcting skew, i.e. changing slightly orientation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3Roller pairs driving roller and idler roller arrang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70Other elements in edg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e.g. registering, orientating, guiding devices
    • B65H2404/72Stops, gauge pins, e.g. stationary
    • B65H2404/722Stops, gauge pins, e.g. stationary movable in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Landscapes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片材偏斜进给校正装置,其包括:受驱动而旋转的驱动旋转部件;与驱动旋转部件压接的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可旋转地保持第一从动旋转部件的第一支架;与驱动旋转部件压接的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可旋转地保持第二从动旋转部件的第二支架;和与片材前端接触以进行偏斜进给校正的挡板部,该挡板部在其一个端部由第一支架支撑且另一个端部由第二支架支撑的状态下枢转地移动;其中,挡板部具有与片材前端接触的多个抵接部,挡板部还具有连结部,该连结部延伸成使得在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之间将所述多个抵接部连结在一起。还提供了偏斜进给校正装置和成像装置。

Description

片材偏斜进给校正装置、偏斜进给校正装置和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装置,尤其是涉及能够校正片材可能偏斜进给的偏斜进给校正部的结构。
背景技术
成像装置,诸如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通常包括成像部和使用输送辊将片材输送到成像部的片材输送装置。在传统的成像装置中,由于输送辊变形或不对准,片材在输送时会被倾斜地进给。在成像装置中,成像位置相对于片材的精度主要取决于片材相对于成像部的位置。因此,使片材与成像部精确对准是图像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传统的成像装置中,片材输送装置包括用于校正片材可能偏斜进给的偏斜进给校正部,从而提高成像位置的精度。这种偏斜进给校正部的一个实例包括被弹簧朝与片材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偏压的挡板,片材前端与该挡板抵接(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H09-183539、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0-235259以及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1-079608)。
图13是示出了传统偏斜进给校正部的结构的透视图。如图13所示,由输送单元(未在图中示出)输送的片材P被传送到由驱动辊91(91a和91b)和从动辊92(92a和92b)形成的夹持部。从动辊92由从动辊轴94可旋转地支撑。挡板部件95可枢转移动地安装在从动辊轴94上。
挡板部件95包括在与片材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位于其相对两端部处的抵接部95a和95b。抵接部95a和95b抵接被输送的片材P。抵接部95a和95b在输送方向上处于由驱动辊91和从动辊92形成的夹持部的上游。挡板部件95被其自重或弹簧部件朝与片材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偏压。
片材前端抵接挡板部件95的抵接部95a和95b。在片材P的前端与挡板部件95抵接的情况下,片材P形成环状,以顺应挡板部件95。
当片材P在形成环状的同时顺应挡板部件95时,校正了片材P的偏斜进给。当片材P的前端顺应挡板部件95时,形成环状的片材P在抵抗用于偏压挡板部件95的弹簧而枢转地移动挡板部件95的同时环状片材P的刚度随后允许片材经过挡板部件95。在片材P的后端经过了挡板后,挡板部件95在弹簧的偏压力作用下从其由输送路径缩回的位置返回到原位置。挡板部件95抵接止动部,并保持在原位置。
在传统的包括偏斜进给校正部的片材输送装置和包括该片材输送装置的成像装置中,挡板部件95需要一定时间从其由输送路径缩回的位置返回到原位置。此外,一旦返回原位置,挡板部件95碰撞止动部并由于该冲击而跳动数次。
特别地,如图13所示,如果挡板部件95可枢转移动地安装在从动辊轴94上从而局部覆盖从动辊92,则挡板部件95和从动辊轴94之间的距离比从动辊92的直径更大。在这种情况下,挡板部件95具有增大的惯性矩,这会增加跳动次数,从而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全返回原位置。
当挡板部件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全返回原位置时,片材会在挡板部件完全返回到原位置前输送到偏斜进给校正部。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可靠地校正片材的偏斜进给,并且校正偏斜进给的能力会变化。例如,当为了防止校正偏斜进给的能力变化而在一张片材和后一片材之间设定较长的距离时,会妨碍成像装置生产率的提高。
考虑到上述情形,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缩短挡板返回时间和跳动时间的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片材偏斜进给校正装置,其包括:受驱动而旋转的驱动旋转部件;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其与驱动旋转部件压接,使得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驱动旋转部件夹持和输送片材;可旋转地保持第一从动旋转部件的第一支架;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其与驱动旋转部件压接,使得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和驱动旋转部件夹持和输送片材,其中,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沿与输送方向垂直的片材宽度方向布置;可旋转地保持第二从动旋转部件的第二支架;和挡板部,在输送片材的前端与挡板部接触而进行了片材的偏斜进给校正后,挡板部枢转地移动到允许片材经过的位置,该挡板部在片材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由第一支架支撑且另一个端部由第二支架支撑的状态下枢转地移动,其中,挡板部具有多个抵接部,片材前端与该多个抵接部接触,该多个抵接部在片材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和连结部,该连结部沿片材宽度方向延伸,以在片材宽度方向上在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之间将所述多个抵接部连结在一起,连结部布置成在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的径向方向上距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各自的旋转中心比距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各自的外周面更近。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受驱动而旋转的驱动旋转部件;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其与驱动旋转部件压接,使得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驱动旋转部件夹持和输送片材;可旋转地保持第一从动旋转部件的第一支架;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其与驱动旋转部件压接,使得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和驱动旋转部件夹持和输送片材,其中,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沿与输送方向垂直的片材宽度方向布置;可旋转地保持第二从动旋转部件的第二支架;挡板部,在输送片材的前端与挡板部接触而进行了片材的偏斜进给校正后,挡板部枢转地移动到允许片材经过的位置,该挡板部在片材宽度方向上一个端部由第一支架支撑且另一个端部由第二支架支撑的状态下枢转地移动;和在由挡板部执行了偏斜进给校正的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其中,挡板部具有多个抵接部,片材前端与该多个抵接部接触,该多个抵接部在片材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和连结部,该连结部沿片材宽度方向延伸,以在片材宽度方向上在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之间将所述多个抵接部连结在一起,连结部布置成在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的径向方向上距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各自的旋转中心比距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各自的外周面更近。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偏斜进给校正装置,用于校正片材的偏斜进给,其包括:受驱动而旋转的驱动旋转部件;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其与驱动旋转部件压接,使得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驱动旋转部件夹持和输送片材;可旋转地保持第一从动旋转部件的第一支架;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其与驱动旋转部件压接,使得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和驱动旋转部件夹持和输送片材,其中,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沿与输送方向垂直的片材宽度方向布置;独立于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地、可旋转地保持第二从动旋转部件的第二支架;挡板部,其具有在片材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多个抵接部,片材前端与该多个抵接部接触,在输送片材的前端接触所述多个抵接部后该挡板部枢转地移动到允许片材经过的位置;设置在第一支架内并可枢转移动地支撑挡板部的第一支撑部;和设置在第二支架内并可枢转移动地支撑挡板部的第二支撑部。
本发明能够减小挡板部件的惯性矩,从而能够缩短挡板部件的回程时间和跳动时间。
通过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激光打印机的总体结构,该激光打印机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具有片材输送装置的成像装置的一个实例。
图2是示出了设置在片材输送装置中的偏斜进给校正部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3是偏斜进给校正部的分解图。
图4A、4B、4C和4D是示出了偏斜进给校正部的偏斜进给校正操作的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设置在片材输送装置中的偏斜进给校正部的透视图。
图6是偏斜进给校正部的分解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设置在片材输送装置中的偏斜进给校正部的结构。
图8示出了在片材由偏斜进给校正部输送时观察到的偏斜进给校正部的状态。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设置在片材输送装置中的偏斜进给校正部的透视图。
图10是偏斜进给校正部的分解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12A、12B、12C和12D示出了偏斜进给校正部的偏斜进给校正操作和片材检测操作。
图13是示出了传统的偏斜进给校正部的结构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根据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图1示出了激光打印机的总体结构,该激光打印机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具有片材输送装置的成像装置的一个实例。
图1中,激光束打印机100包括作为成像装置主体的激光束打印机主体(下文称为打印机主体)101。激光束打印机100包括成像部102、进给片材P的片材进给部103和将片材进给部103送出的片材P输送到成像部102的片材输送装置104。此外,激光束打印机100包括将一面形成有图像的片材P再次输送到成像部102的再输送部105。
成像部102包括可拆卸的处理盒40,其具有一体化的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包括感光鼓(图像承载部件)41、显影辊44和充电辊43。此外,成像部102包括激光扫描仪5,用于曝光感光鼓41的表面,以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图像。
片材进给部103包括堆叠片材P的片材进给托盘10和将片材进给托盘上的片材P一张一张地进给的片材进给辊11。片材输送装置104包括对片材进行偏斜进给校正的偏斜进给校正部2。再输送部105包括双面输送辊对8,它将形成有图像的片材P翻转并且然后再次将片材P输送到成像部102。
图1中,片材排出翻转辊对7能够正转和反转,并且,如果在片材的两面都形成图像,片材排出翻转辊对7反转以将片材P输送到再输送部105。通过弹簧(未在图中示出)使分离垫12压接片材进给辊11。分离垫12从片材进给辊11送出的片材中分离一张片材。
现在,将描述激光束打印机100进行的成像操作。当开始成像操作时,利用分离垫12和在驱动马达M的操作下而旋转的片材进给辊11分离并送出堆叠并存储在片材进给托盘10内的片材P中的一张。之后,片材P被输送到偏斜进给校正部2,然后偏斜进给校正部2对片材进行偏斜进给校正。接着,将片材P输送到转印部,转印部包括感光鼓41和转印辊42。
片材检测遮光器32以突出的方式设置在从偏斜进给校正部2到转印部的输送路径R中,以便能够伸到输送路径R内和从输送路径R缩回。当进行了偏斜进给校正且已穿过偏斜进给校正部2的片材上推片材检测遮光器32,以使片材检测遮光器32从其遮挡光断路器31的光轴的状态移动到防止片材检测遮光器32遮挡光断路器31的光轴的状态时,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
然后,在检测到前端之后预定时间,根据图像信息,激光扫描仪5的激光发射部向沿着图示箭头方向旋转且表面由充电辊43均匀充电成预定极性和预定电势的感光鼓41发射激光。通过用激光照射感光鼓41,在感光鼓41上形成静电图像。然后,静电图像由显影辊44显影并显现为调色剂图像。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由转印部中的转印辊42转印到片材P上的预定位置。
然后,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P被输送到由加压辊61和加热单元62形成的定影夹持部。接着,对未定影的图像进行加热和定影。之后,把定影有图像的片材P输送到片材排出翻转辊对7,并且,如果指定单面打印为打印作业,则片材排出翻转辊对7将片材排出到设置于打印机主体上部的片材排出托盘73中。
另一方面,如果指定自动双面打印为打印作业,则用片材排出翻转辊对7输送片材P预定的时间。接着,通过驱动切换机构(未在图中示出)使片材排出翻转辊对7反转,从而使片材P翻转并将其输送到再输送部105。之后,片材P由再输送路径83引导并由设置在双面输送路径中的双面输送辊对8输送到偏斜进给校正部2。通过偏斜进给校正部2对片材P进行偏斜进给校正,然后将其输送到转印部,转印部然后把未定影的图像转印到片材上,正如第一面的情况一样。之后,片材P被输送到定影夹持部,在此对未定影的图像加热和定影。然后,通过片材排出翻转辊对7将片材P排出到片材排出托盘73中。
现在,参考图2所示的透视图和图3所示的分解图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偏斜进给校正部2的结构。在图2和图3中,用作挡板部的挡板部件25包括布置在垂直于片材输送方向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部处并与片材抵接的抵接部25a和25b,以及将抵接部25a、25b连结起来的连结部25c。也就是说,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挡板部件25成形为使得两个抵接部25a和25b以及连结部25c一体构成。
在图2和图3中,第一从动辊22a和第二从动辊22b都成形为使得辊主体与轴一体构成。用作第一从动旋转部件的第一从动辊22a和用作第二从动旋转部件的第二从动辊22b具有相同的结构,因而在下面的描述中共同称为从动辊22,除非另有说明。多个从动辊22沿与片材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驱动辊21(21a和21b)与从动辊22一起构成旋转部件对。用作第二旋转部件的从动辊22与用作第一旋转部件的驱动辊21压接,从而能够接触驱动辊21和与驱动辊21分离。
驱动辊21的驱动辊轴用数字23表示。第一承载部件26a是可枢转地支撑第一从动辊22a的第一支架,第二承载部件26b是可枢转地支撑第二从动辊22b的第二支架。第一承载部件26a和第二承载部件26b具有相同的结构,因而在下面的描述中共同称为承载部件26,除非另有说明。承载部件26a和26b分别包括圆形凸出部29a和29b,它们突出地设置在承载部件内表面上并作为支撑挡板部件25的支撑部。挡板部件25的两个抵接部25a和25b包括形成于其内的插入孔30a和30b,承载部件26a和26b的圆形凸出部29a和29b插入所述插入孔。
当可枢转地支撑两个相邻从动辊22a和22b的承载部件26a和26b的圆形凸出部29a和29b被插入到插入孔30a和30b中时,挡板部件25由承载部件26a和26b可枢转地支撑。也就是说,挡板部件25在两个相邻从动辊22a和22b之间通过承载部件26a和26b支撑枢转运动的中心。
枢转运动中心由承载部件26a和26b支撑的挡板部件25通常由安装在承载部件26b上的螺旋扭转盘簧27朝与片材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偏压。这样,挡板部件25通常处于原位置。挡板部件25的原位置是由于螺旋扭转盘簧27的偏压而使设置于承载部件26a和26b上的抵接面(未在图中示出)与设置于挡板部件25上的抵接面(未在图中示出)抵接的位置。当挡板部件25处于原位置时,抵接部25a和25b向驱动辊21和从动辊22形成的夹持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突出。
通过分别从施压弹簧28a和28b接受压力,承载部件26a和26b使从动辊22压接驱动辊21。承载部件26a和26b由框架301a和301b(参见图4A)可动地保持,从而能沿与施压弹簧28a和28b施压的方向平行的方向滑动。这样,从动辊22能够压接驱动辊21,并且,当片材穿过驱动辊21和从动辊22之间的夹持部时,从动辊22能够沿片材厚度方向移动。图13所示的传统技术不利地是需要较高的成本,这是由于沿轴向方向延伸的一个轴支撑两个从动辊并从而需要十分坚固(例如,轴需要由金属构成)。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分别由承载部件26a和26b可动支撑的两个独立从动辊22。这样就不再需要支撑多个从动辊22的长轴。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偏斜进给校正部需要的成本比图13所示的偏斜进给校正部的成本低。
承载部件26a和26b由框架(未在图中示出)保持,使得圆形凸出部29a和29b(它们作为挡板部件25的枢转运动中心支撑部)的中心的连接直线垂直于输送方向,换句话说,平行于宽度方向。将抵接部25a和25b连接起来的直线设定成平行于连接挡板部件25相对两端部处枢转运动中心的直线。这样,连接挡板部件25的抵接部25a和25b的直线大体上垂直于输送方向。
现在,参考图4A至图4D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偏斜进给校正部2的偏斜进给校正操作。如图4A所示,在通过片材进给辊11或双面输送辊对8而被输送到偏斜进给校正部2时倾斜进给的片材P首先抵接挡板部件25的两个抵接部25a和25b之一。下文为了描述方便,假定片材P首先与抵接部25b抵接。
接着,如图4B所示,片材P前端的与抵接部25b抵接的一侧停止并形成环状。在该侧形成环状的同时,片材P的另一侧与抵接部25a抵接。根据这样的系列操作,当片材P形成环状时,通过挡板部件25的抵接部25a和25b使片材前端遵从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这样,由于片材P的前端抵接两个抵接部25a和25b,因此输送片材P的力被传递给挡板部件25。
结果,由螺旋扭转盘簧27施加的用来偏压挡板部件25的偏压力不再能够克服输送片材P的输送力。这样,如图4C所示,挡板部件25以承载部件26a和26b为支撑点旋转。结果,挡板部件25的抵接部25a和25b从输送路径缩回。这样,片材P就突入驱动辊21和从动辊22之间的夹持部内。
在片材前端与抵接部25a和25b抵接的状态下挡板部件25被片材推动并枢转地移动,在此枢转运动过程中,片材前端由驱动辊21和从动辊22夹持。也就是说,当挡板部件25在与片材前端抵接的状态下枢转地移动时,片材前端保持抵接挡板部件25的抵接部25a和25b,直到片材前端夹在驱动辊21和从动辊22之间为止。通过在挡板部件25枢转地移动的同时使片材P经过挡板部件25,在片材P突入由驱动辊21和从动辊22形成的夹持部之前校正了片材P的偏斜进给。之后,在进行了偏斜进给校正的片材P上实施上述成像处理。
紧接在成像处理后,片材P的后端经过从输送路径缩回的挡板部件25。然后,如图4D所示,挡板部件25从由输送路径缩回的位置返回到原位置,即原始位置。之后,利用与上述操作相似的操作对将要在预定时间后输送的下一张片材进行偏斜进给校正。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连结部25c成形为细杆状,大体上以挡板部件25的枢转运动中心为中心。挡板部件25的重心设定成尽可能地靠近挡板部件25的枢转运动中心。连结部25c由树脂构成。此外,连结部25c定位成在从动辊22a和22b的径向方向上距各从动辊22a和22b的旋转中心的距离比距各从动辊22a和22b的外周面的距离更近。一般地,惯性矩随着枢转运动中心和重心之间的距离增大而不断增大。这样,将挡板部件25的重心设定成尽可能地靠近挡板部件25的枢转运动中心就能够减小以挡板部件25的枢转运动中心为中心的惯性矩。
由于挡板部件25可枢转移动地支撑在两个从动辊22a和22b之间,因此防止了挡板部件25覆盖从动辊22,从而能够减小挡板部件25的尺寸。这样,能够减小以挡板部件25的枢转运动中心为中心的惯性矩。这样还能够减小从输送路径缩回的挡板部件25返回到原位置所需的时间和减小挡板部件25返回原位置时的跳动时间。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邻近挡板部件25的两个从动辊22a和22b独立地设置,并且挡板部件25的连结部25c位于从动辊22a和22b之间。这样,能够使围绕挡板部件25的枢转运动中心的惯性矩最小。这能够减小从输送路径缩回的挡板部件25返回到原位置所需的时间和减小挡板部件25返回原位置时的跳动时间(跳动次数)。
因而,能够减小从前一张片材的后端经过挡板部件25起直到开始对后一张片材进行偏斜进给校正为止的时间,并且从而能提高激光束打印机100的生产率。此外,由于能够使用简单的结构减小挡板返回所需的时间和跳动时间,因此能减小装置的成本和尺寸。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挡板部件25的两个抵接部25a和25b中分别形成插入孔,以插入承载部件26a和26b的圆形凸出部29a和29b。然而,插入孔也可以形成在连结部25c中。成形为细杆状(具有圆形横截面)并沿轴向方向延伸的连结部已示出为连结部25c。但是,挡板部件25的连结部也可以成形为沿轴向方向延伸的板状。可替换地,可以使用形成为具有L形横截面并沿轴向方向延伸的部件作为挡板部件25的连结部。
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图5是设置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中的偏斜进给校正部的透视图。图6是偏斜进给校正部的分解图。图5和图6中与上面描述的图2和图3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应的元件。
在图5和图6中,圆柱形从动辊222(222a和222b)是压接驱动辊21的旋转部。从动辊222由轴229a和229b可旋转地支撑,轴229a和229b是分别穿入内径部的轴部件。也就是说,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从动辊222和轴229a、229b构成第二旋转部件。
从动辊222的各轴229a和229b的相对两端部分别由承载部件262a和262b中相应的一个可枢转地支撑。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分别安装在承载部件262a和262b中相应一个中的各轴229a和229b的安装部成形为允许双向拆卸。这样,轴229a和229b不能相对于承载部件262a和262b旋转。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轴229a和承载部件262a构成可枢转地支撑从动辊222a的第一支架。此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轴229b和承载部件262b构成可枢转地支撑从动辊222b的第二支架。
当安装在承载部件262a和262b中时,轴229a和229b分别从承载部件262a和262b的内侧面突出。轴229a和229b的突出部分别插入到在挡板部件25的抵接部25a和25b中形成的插入孔30a和30b内。这样,挡板部件25由承载部件262a和262b可枢转地并与从动辊222同轴地支撑。也就是说,挡板部件25具有由在其相对两端部的承载部件262a和262b支撑的枢转运动中心。
承载部件262a和262b由框架(未在图中示出)保持,使得连接轴229a和229b(作为挡板部件25的枢转运动中心支撑部)的中心的直线垂直于输送方向。连接抵接部25a和25b的直线设定成平行于连接挡板部件25的相对两端部的枢转运动中心的直线。这样,连接挡板部件25的抵接部25a和25b的直线大体上垂直于输送方向。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挡板部件25的旋转中心由作为从动辊222的旋转轴的轴229a和229b支撑。这样,承载部件262a和262b不直接牵涉到与从动辊222和驱动辊21形成的输送夹持部和挡板部件25的抵接部25a和25b之间的位置关系。这种结构允许更精确地定位输送夹持部和挡板部件25的抵接部。
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图7示出了设置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中的偏斜进给校正部的结构。图7中与上面描述的图2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应的元件。
图7中,承载部件263a和263b包括枢转支撑部263c至263f,它们分别枢转地支撑从动辊22的旋转轴,旋转部件和旋转轴一体构成。如上面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地,挡板部件25具有由其相对两端部的承载部件263a和263b支撑的枢转运动中心。这样,能够使围绕挡板部件25的枢转运动中心的惯性矩最小。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位于承载部件263a内侧的枢转支撑部263d布置成沿输送方向向外侧枢转支撑部263c的下游偏移。这样,当安装在承载部件263a中时,从动辊22a在片材输送方向上相对于驱动辊21倾斜。类似地,位于承载部件263b内侧的枢转支撑部263f布置成沿输送方向向外侧枢转支撑部263e的下游偏移。这样,当安装在承载部件263b中时,从动辊22b在片材输送方向上相对于驱动辊21倾斜。
图8示出了在片材由偏斜进给校正部输送时观察到的偏斜进给校正部的状态。在图8中,为了示出从动辊22a和22b的倾斜,没有示出承载部件263a和263b、挡板部件25和螺旋扭转盘簧27。每个从动辊22a和22b定向成使得宽度方向的内端相对于宽度方向的外端朝片材输送方向下游倾斜。在这种情况下,在输送过程中,相对于片材输送方向,片材P被向外拉伸。
在输送过程中向外拉伸片材P允许了稳定地输送片材P,而不会受偏斜进给校正部2上游侧的可能的反张力的影响或者不会受偏斜进给校正部2下游侧的可能输送阻力或干扰的影响。也就是说,正如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形那样,当挡板部件25具有由其相对两端部的承载部件263a和263b支撑的枢转运动中心时,从动辊22能够布置成相对于驱动辊21的输送方向倾斜。
当从动辊22布置成相对于驱动辊21的输送方向倾斜时,进行了偏斜进给校正的片材P能够更加精确和稳定地输送到成像部。因此,能够提高图像打印位置的精度。
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图9是设置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中的偏斜进给校正部的透视图。图10是偏斜进给校正部的分解图。图9和图10中与上面描述的图2和图3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应的元件。
在图9和图10中,挡板部件254包括在其沿宽度方向的相对两端部的抵接部件254A和254B。抵接部件254A包括在宽度方向彼此相隔预定距离布置的两个肋257a和257a′。抵接部件254B包括在宽度方向彼此相隔预定距离布置的两个肋257b和257b′。肋257a、257a′、257b和257b′的前端构成抵接部254a、254a′、254b和254b′。
挡板部件254的连结部254c固定成穿过抵接部件254A和254B的内侧肋257a′和257b′并向内突出。在宽度方向设置在两个抵接部件254A和254B中的四个抵接部254a、254a′、254b和254b′由连结部254c连结在一起。抵接部件254A和254B的外侧肋257a和257b分别包括在其内形成的与连结部254c同轴的通孔256a和256b。
在图9和图10中,旋转部件和旋转轴是一体构成的从动辊22(22a和22b)由承载部件264a和264b可旋转地支撑。承载部件264a和264b包括圆形凸出部266a和266b,它们突出地设置在承载部件的外侧面并插入挡板部件254的抵接部件254A和254B的外侧肋257a和257b中形成的通孔256a和256b。通孔265a和265b分别形成在承载部件264a和264b的内侧面中,使得从挡板部件254的抵接部件254A和254B的内侧肋257a′和257b′突出的连结部254c的相对两端部分别插入通孔265a和265b。
承载部件264a和264b的圆形凸出部266a和266b插入到抵接部件254A和254B中的通孔265a和265b内。此外,连结部254c的相对两端部插入抵接部件254A和254B中的通孔265a和265b。这样,承载部件264a和264b支撑处于从动辊22外侧的挡板部件254的枢转运动中心。
连结部254c成形为杆状,其中心与挡板部件254的枢转运动中心大体上一致。挡板部件254的重心设定成尽可能地靠近挡板部件254的枢转运动中心。这样,以挡板部件254的枢转运动中心为中心的惯性矩最小。枢转运动中心由承载部件264a和264b支撑的挡板部件254由安装在承载部件264b中的螺旋扭转盘簧274朝与片材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偏压。因此,当挡板部件254处于原位置时,抵接部254a、254a′、254b和254b′沿输送方向朝驱动辊21和从动辊22形成的输送夹持部的上游突出。
承载部件264a和264b由框架(未在图中示出)保持,使得连接通孔265a、265b(用作挡板部件254的枢转运动中心支撑部)的中心和圆形凸出部266a、266b的中心的直线垂直于输送方向。将抵接部254a、254a′、254b和254b′连接起来的直线设定成平行于将挡板部件25相对两端部的枢转运动中心连接起来的直线。这样,将挡板部件254的抵接部254a、254a′、254b和254b′连接起来的直线大体上垂直于输送方向。
通过从施压的螺旋扭转盘簧284a和284b接受压力,承载部件264a和264b使从动辊22压接驱动辊21。螺旋扭转盘簧284a和284b布置成避开挡板部件254的枢转运动轨迹并且固定端通过框架(未在图中示出)支撑。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抵接部254a、254a′、254b和254b′设置在从动辊22的内侧和外侧。在从动辊22的相对两侧设置抵接部254a、254a′、254b和254b′增大了偏斜进给校正过程中片材前端的接触面积。这就减小了向片材前端施加的力,从而减小片材前端折叠或卷曲的可能性。因此,能够在不损坏片材的情况下实现偏斜进给校正。
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图11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11中与上面描述的图1和图2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应的元件。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偏斜进给校正部2中设置有检测片材P的前端的检测部。在图11中,挡板部件255的连结部255c与作为传感器遮光器的片材检测遮光器255d一体构成。此外,在图11中,光断路器31是检测片材通过的检测部。光断路器31设定成使得当挡板部件255处于原位置时,片材检测遮光器255d遮挡光断路器31的光轴。
挡板部件255(的连结部255c)由承载部件26a和26b可枢转地支撑,承载部件26a和26b由框架(未在图中示出)支撑成能在与施压弹簧28a和28b的施压方向平行的方向滑动。当挡板部件255被片材挤压并枢转地移动时,片材检测遮光器255d从其遮挡光断路器31的光轴的状态移动到其不遮挡光断路器31的光轴的状态。这样就可以检测片材的前端。
现在,将参考图12A至12D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偏斜进给校正部的偏斜进给校正操作和片材检测操作。如图12A所示,在通过片材进给辊11和双面输送辊对8中的一个输送到偏斜进给校正部2时被倾斜进给的片材P首先抵接挡板部件25的两个抵接部25a和25b中的一个。后面假定片材P首先接触抵接部255b。
然后,如图12B所示,片材P前端的与抵接部255b相抵接的一侧停止和形成环状。在该侧形成环状时,片材P的另一侧与抵接部255a相抵接。根据这样的系列操作,当形成环状时,通过挡板部件255的抵接部255a和255b而使片材P的前端遵从与片材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此时,片材检测遮光器255d遮挡光断路器31的光轴。
由于片材P的前端接触两个抵接部255a和255b,输送片材P的输送力被传递给挡板部件255。结果,对挡板部件255的偏压力不再能够克服输送片材P的输送力。如图12C所示,挡板部件255旋转而使挡板部件255的抵接部255a和255b从输送路径缩回。片材P突入驱动辊21和从动辊22之间的夹持部内。片材P经过枢转移动的挡板部件255,这样可以在片材P突入驱动辊21和从动辊22之间的夹持部内之前完成对片材P进行的偏斜进给校正。
此时,片材检测遮光器255d与挡板部件255一起枢转地移动,并处于片材检测遮光器255d没有遮挡光断路器31的光轴的状态。该操作对片材P进行偏斜进给校正,并检测到片材P的前端突入驱动辊21和从动辊22之间的夹持部。因此,在进行了偏斜进给校正的片材P上实施上述成像处理。
紧接在成像处理后,当片材P的后端经过了从输送路径缩回的挡板部件255时,如图12D所示,挡板部件255从其由输送路径缩回的位置返回原位置,即原始位置。之后,使用与上述操作相似的操作对预定时间后被输送的下一张片材进行偏斜进给校正。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与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形一样,挡板部件255布置成具有通过在其相对两端部处的承载部件26a和26b支撑的枢转运动中心。这样,挡板部件255能够在很短时间内从其由输送路径缩回的位置返回原位置。此外,片材检测遮光器255d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返回到其遮挡光断路器31的光轴的位置。
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片材检测遮光器255d设置在挡板部件255中,挡板部件的枢转运动中心位于保持从动辊22的承载部件26处。这样,片材检测遮光器255d的位置精度不可能受零件公差的影响,从而提高了片材检测的精度。本示例性实施例还消除了单独片材检测遮光器的需要,从而减小了装置的尺寸和成本。
在上面的描述中,为了使惯性矩最小,挡板部件25的连结部25c成形为杆状。然而,连结部25c可以成形为扁平梁状或半圆柱状,只要该形状能够减小惯性矩即可。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连结部25c可以具有传统上未使用过的任意横截面形状,以使用从动辊的横截面积。
在上面的描述中,如图1所示,偏斜进给校正部布置在片材进给辊11的下游。然而,偏斜进给校正部可应用于装置的任何部分,只要该部分提供输送片材的功能即可。例如,偏斜进给校正部可应用于各个装置,例如具有输送片材功能的转印部、加热定影部和片材排出部,例如设有双面输送辊对8的双面输送路径。
例如,在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描述的结构中,承载部件26保持从动辊22,并通过施压弹簧28向承载部件26施加压力。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结构。例如,下面的结构也是可以的。从动辊包括圆柱形旋转部件和成形为轴状用以在固定的承载部件26和从动辊22之间产生压力的压缩弹簧。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随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给予最宽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修改、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7)

1.一种片材偏斜进给校正装置,包括:
受驱动而旋转的驱动旋转部件;
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其与驱动旋转部件压接,使得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驱动旋转部件夹持和输送片材;
第一支架,其可旋转地保持第一从动旋转部件;
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其与驱动旋转部件压接,使得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和驱动旋转部件夹持和输送片材,其中,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沿与输送方向垂直的片材宽度方向布置;
第二支架,其可旋转地保持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和
挡板部,在输送片材的前端接触挡板部而进行片材的偏斜进给校正后,挡板部枢转地移动到允许片材经过的位置,该挡板部在片材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由第一支架支撑且另一个端部由第二支架支撑的状态下枢转地移动,
其中,挡板部具有:
多个抵接部,片材前端与该多个抵接部接触,该多个抵接部在片材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和
连结部,该连结部沿片材宽度方向延伸,以在片材宽度方向上在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之间将所述多个抵接部连结在一起,连结部布置成在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的径向方向上距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各自的旋转中心比距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各自的外周面更近;
其中,在挡板部随着与所述多个抵接部接触的输送片材前端而枢转地移动时,片材前端由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驱动旋转部件夹持以及由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和驱动旋转部件夹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偏斜进给校正装置,其中,挡板部由第一和第二支架支撑,从而能围绕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各自的旋转中心枢转地移动,以及
连结部位于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各自的旋转中心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偏斜进给校正装置,其中,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分别由第一和第二支架可枢转地支撑,使得在片材宽度方向的内侧端部相对于在片材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位于输送方向的下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偏斜进给校正装置,其中,第一支架支撑设置在第一从动旋转部件中并沿轴向方向突出的轴,以及
第二支架支撑设置在第二从动旋转部件中并沿轴向方向突出的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偏斜进给校正装置,其中,第一支架具有沿轴向方向延伸并插入第一从动旋转部件中的第一轴,以及
第二支架具有沿轴向方向延伸并插入第二从动旋转部件中的第二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偏斜进给校正装置,其中,设置在第一支架中的第一支撑部支撑挡板部,并布置在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之间,
设置在第二支架内的第二支撑部支撑挡板部,并布置在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之间,以及
所述多个抵接部布置在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偏斜进给校正装置,其中,第一支架可移动地由框架保持,并且在第一支架和该框架之间设置有用于使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压接驱动旋转部件的第一弹簧,以及
第二支架可移动地由所述框架保持,在第二支架和所述框架之间设置有用于使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压接驱动旋转部件的第二弹簧。
8.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受驱动而旋转的驱动旋转部件;
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其与驱动旋转部件压接,使得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驱动旋转部件夹持和输送片材;
第一支架,其可旋转地保持第一从动旋转部件;
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其与驱动旋转部件压接,使得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和驱动旋转部件夹持和输送片材,其中,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沿与输送方向垂直的片材宽度方向布置;
第二支架,其可旋转地保持第二从动旋转部件;
挡板部,在输送片材的前端接触挡板部而进行了片材的偏斜进给校正后,挡板部枢转地移动到允许片材经过的位置,该挡板部在片材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由第一支架支撑且另一个端部由第二支架支撑的状态下枢转地移动;和
成像部,该成像部在由挡板部执行了偏斜进给校正的片材上形成图像,
其中,挡板部具有:
多个抵接部,片材前端与该多个抵接部接触,该多个抵接部在片材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和
连结部,该连结部沿片材宽度方向延伸,以在片材宽度方向上在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之间将所述多个抵接部连结在一起,连结部布置成在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的径向方向上距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各自的旋转中心比距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各自的外周面更近;
其中,当挡板部随着与所述多个抵接部接触的输送片材的前端而枢转地移动时,片材前端由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驱动旋转部件夹持以及由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和驱动旋转部件夹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挡板部由第一和第二支架支撑,从而能够围绕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各自的旋转中心枢转地移动,以及
连结部位于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各自的旋转中心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分别由第一和第二支架可枢转地支撑,使得在片材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端部相对于在片材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位于输送方向的下游。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第一支架支撑设置在第一从动旋转部件中并沿轴向方向突出的轴,以及
第二支架支撑设置在第二从动旋转部件中并沿轴向方向突出的轴。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第一支架具有沿轴向方向延伸并插入第一从动旋转部件中的第一支撑轴,以及
第二支架具有沿轴向方向延伸并插入第二从动旋转部件中的第二支撑轴。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设置在第一支架内的第一支撑部支撑挡板部,并布置在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之间,
设置在第二支架内的第二支撑部支撑挡板部,并布置在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之间,以及
所述多个抵接部布置在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第一支架可移动地由框架保持,在第一支架和该框架之间设置有用于使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压接驱动旋转部件的第一弹簧,以及
第二支架可移动地由所述框架保持,在第二支架和所述框架之间设置有用于使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压接驱动旋转部件的第二弹簧。
15.一种偏斜进给校正装置,用于校正片材的偏斜进给,该偏斜进给校正装置包括:
受驱动而旋转的驱动旋转部件;
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其与驱动旋转部件压接,使得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驱动旋转部件夹持和输送片材;
第一支架,其可旋转地保持第一从动旋转部件;
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其与驱动旋转部件压接,使得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和驱动旋转部件夹持和输送片材,其中,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沿与输送方向垂直的片材宽度方向布置;
第二支架,其与第一从动旋转部件独立地、可旋转地保持第二从动旋转部件;
挡板部,其具有在片材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多个抵接部,片材前端与该多个抵接部接触,在输送片材的前端接触所述多个抵接部后该挡板部枢转地移动到允许片材经过的位置;
第一支撑部,其设置在第一支架内并可枢转移动地支撑挡板部;和
第二支撑部,其设置在第二支架内并可枢转移动地支撑挡板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偏斜进给校正装置,其中,挡板部具有连结部,该连结部沿片材宽度方向延伸,以在片材宽度方向上在第一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之间将所述多个抵接部连结在一起,以及
挡板部由第一和第二支架支撑,从而能够围绕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各自的旋转中心枢转地移动,以及
连结部位于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和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各自的旋转中心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偏斜进给校正装置,其中,第一支架可移动地由框架保持,并且在第一支架和该框架之间设置有用于使第一从动旋转部件压接驱动旋转部件的第一弹簧,以及
第二支架可移动地由所述框架保持,并且在第二支架和所述框架之间设置有用于使第二从动旋转部件压接驱动旋转部件的第二弹簧。
CN201210294717.2A 2011-08-22 2012-08-17 片材偏斜进给校正装置、偏斜进给校正装置和成像装置 Active CN1029514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0630 2011-08-22
JP2011180630 2011-08-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1471A CN102951471A (zh) 2013-03-06
CN102951471B true CN102951471B (zh) 2015-08-12

Family

ID=47743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94717.2A Active CN102951471B (zh) 2011-08-22 2012-08-17 片材偏斜进给校正装置、偏斜进给校正装置和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428356B2 (zh)
JP (1) JP6029377B2 (zh)
KR (1) KR101456334B1 (zh)
CN (1) CN1029514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03649B (zh) * 2013-06-18 2016-04-06 宁波天弘电力器具有限公司 印花机械自动差速纠偏装置
JP6071971B2 (ja) 2013-10-18 2017-0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197961B2 (en) * 2016-02-16 2019-02-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922233B2 (ja) * 2017-01-31 2021-08-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7171329B2 (ja) * 2018-09-13 2022-1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44443A (en) * 1987-10-16 1989-07-04 Eastman Kodak Company Simplified registration gate
EP0782967A1 (en) * 1996-01-08 1997-07-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kew correc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2265100A (ja) * 2001-03-08 2002-09-1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96433A (ja) * 2004-09-28 2006-04-1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12543A (ja) * 2005-05-09 2006-11-16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205024A (zh) * 2006-12-22 2008-06-25 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校正记录媒体歪斜状况的馈纸机构
CN101412478A (zh) * 2007-10-19 2009-04-22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介质偏斜纠正机构
JP2010235259A (ja) * 2009-03-31 2010-10-21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装備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034997B (it) * 1974-04-27 1979-10-10 Kloeckner Werke Ag Rullo di guida suddiviso in sezioni supportato in una pluralita di punti per impianti di colaggio continuo
IT1122891B (it) * 1979-08-30 1986-04-30 Honeywell Inf Systems Italia Dispositivo di trascinamento per supporto di stampa
JPS63110433U (zh) 1987-01-12 1988-07-15
JP3647247B2 (ja) * 1998-03-10 2005-05-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667577B2 (ja) 1999-11-17 2005-07-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ローラ構造及びそのローラ構造を備えたシート搬送装置
US6493534B2 (en) * 2000-02-01 2002-12-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029850B2 (ja) * 2004-03-12 2008-01-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の排紙機構
US8478182B2 (en) * 2007-06-15 2013-07-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nting medium alignment device with rollers attache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10079608A (ja) 2008-09-26 2010-04-08 Nec Corp 情報配信システム、情報配信サーバ、情報配信方法および情報配信プログラム
JP5393261B2 (ja) 2009-05-29 2014-0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93384B2 (ja) 2009-10-05 2014-0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574649B (zh) 2009-10-20 2015-11-25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JP5506416B2 (ja) * 2010-01-14 2014-05-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44443A (en) * 1987-10-16 1989-07-04 Eastman Kodak Company Simplified registration gate
EP0782967A1 (en) * 1996-01-08 1997-07-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kew correc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2265100A (ja) * 2001-03-08 2002-09-1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96433A (ja) * 2004-09-28 2006-04-1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12543A (ja) * 2005-05-09 2006-11-16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205024A (zh) * 2006-12-22 2008-06-25 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校正记录媒体歪斜状况的馈纸机构
CN101412478A (zh) * 2007-10-19 2009-04-22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介质偏斜纠正机构
JP2010235259A (ja) * 2009-03-31 2010-10-21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装備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325956A1 (en) 2016-11-10
KR101456334B1 (ko) 2014-11-03
US9428356B2 (en) 2016-08-30
JP6029377B2 (ja) 2016-11-24
JP2013060305A (ja) 2013-04-04
CN102951471A (zh) 2013-03-06
KR20130021329A (ko) 2013-03-05
US9815650B2 (en) 2017-11-14
US20130051884A1 (en) 2013-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1471B (zh) 片材偏斜进给校正装置、偏斜进给校正装置和成像装置
US8459640B2 (en) Transpor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8485523B2 (en) Sheet sort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572955B2 (ja) ベルト蛇行補正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988792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0496398B1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CN102689525A (zh)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JP3480834B2 (ja) 排紙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6249562A (zh)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3101780B (zh) 供纸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1198581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230305469A1 (en) Recording-material-transpor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US20160244281A1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925552A (zh)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JP6900718B2 (ja) 定着装置
JP4277221B2 (ja) 排出ローラ装置
KR101523981B1 (ko) 제본유닛 및 이를 갖춘 화상형성장치
CN102650840B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保持构件
JP4887891B2 (ja) シート排出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シート処理装置、シート整合機構
JP4116973B2 (ja) 用紙整合装置およびこの装置が適用され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52425A (ja) シート排出装置
CN102346422B (zh) 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安装结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JP5219862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07356B2 (ja) 用紙排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19091A (ja) 記録媒体排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