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49562A -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49562A
CN106249562A CN201610409731.0A CN201610409731A CN106249562A CN 106249562 A CN106249562 A CN 106249562A CN 201610409731 A CN201610409731 A CN 201610409731A CN 106249562 A CN106249562 A CN 1062495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bearing
clutch shaft
bearing portion
shaft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097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49562B (zh
Inventor
岩泽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249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495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495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495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29Transpor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36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50Machine elements
    • B65H2402/52Bearings, e.g. magnetic or hydrostatic bea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3Details of longitudinal profile
    • B65H2404/133Limited number of active elements on common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7Details of bea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 B65H2404/6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 B65H2404/61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and shaped for curvilinear transport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设备。片材输送装置(20)包括限制部(106)和支承第一和第二轴承部(121、122)的框架(105);框架(105)把第一和第二轴承部(121、122)支承成使第一轴承部(121)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相对于框架(105)的可移动量大于第二轴承部(122)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相对于框架(105)的可移动量;限制部(106)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与第一轴承部(121)分开预定间隙,并且构造成在第一轴承部(121)与限制部(106)抵靠时的情况中限制第一轴承部(121)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

Description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片材的片材输送装置,更具体地涉及支承输送辊轴部的轴承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地,适用于成像设备(例如复印机、打印机、包含复印与打印功能的多功能打印机、和传真机)并且适用于图像读取设备的片材输送装置包括用于沿片材输送方向传送片材的输送辊。近来,输送辊常常是由廉价材料制成的并且成形为小尺寸,这是因为需要减小尺寸并削减整个装置的成本。
如果因缩小输送辊尺寸而降低了输送辊辊轴的刚性,则当由于与输送辊对置的输送从动辊所引起的夹持压力而使比较大的压力作用于输送辊或者尤其是作用于其大致中心部上时的情况中辊轴有可能挠曲。为了防止辊轴的这种挠曲,已知的片材输送装置包括围绕一个辊轴设置两个以上辊部的输送辊,并且通过轴承在辊轴的中心部和两个端部这三个位置处将辊轴支承到框架上,如日本专利申请JP2002-284389中所公开的那样。根据该片材输送装置,因辊轴在中心部也由轴承支承而可防止辊轴挠曲。注:辊轴和输送辊轴承基本上同轴地设置。每个轴承由框架支承,并把辊轴支承成可相对于框架转动并沿垂直于轴向的方向固定不动。
然而,因为在如上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中每个轴承将辊轴相对于框架沿垂直于轴向的方向固定不动地支承,所以可能产生以下问题。也就是说,输送辊的辊轴可能会由于部件精度变动而在纵向上翘曲和扭曲。在该情况中,辊轴有可能在轴中心微小偏离的偏心状态安装至同轴设置的轴承上。如果在偏心状态驱动输送辊旋转,则转动阻力和驱动转矩增大。此外,可能在辊轴和轴承之间产生不均匀滑动。如果驱动转矩增大,则可能需要增大驱动电机的输出转矩或者尺寸。此外,如果产生不均匀滑动,则可能降低片材输送精度或者产生异常噪声。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片材输送装置包括:输送片材的输送辊部;支承输送辊部的辊轴;第一轴承部和第二轴承部,输送辊部可旋转地由第一轴承部和第二轴承部支承;支承第一轴承部和第二轴承部的框架,框架把第一轴承部支承成使得第一轴承部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相对于框架的可移动量大于第二轴承部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相对于框架的可移动量;和限制部,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与第一轴承部分开预定间隙,以允许第一轴承部在预定间隙的范围内移动,并且构造成在第一轴承部与限制部抵靠的情况中限制第一轴承部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
从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中将清楚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A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透视图。
图2B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前视图。
图3A是输送辊侧单元的前视图,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一部分。
图3B是输送从动辊侧单元的前视图,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一部分。
图4A是总剖视图,示出在图2B中的线I-I处剖切开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状态。
图4B是局部放大剖视图,示出在图2B中的线I-I处剖切开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状态。
图5A是示出在图2B中的线II-II处剖切开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状态的总剖视图。
图5B是输送从动辊侧单元的局部放大剖视图,示出在图2B中的线II-II处剖切开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状态。
图6是示出在图2B中的线III-III处剖切开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7A是在第一实施例的输送辊中辊轴未挠曲的输送辊的侧视图。
图7B是第一实施例的输送辊的图7A中的输送辊的前视图。
图7C是在第一实施例的输送辊中辊轴挠曲的输送辊的侧视图。
图7D是第一实施例的输送辊中的图7C中的输送辊的前视图。
图8A是在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中中心部向上突出的输送辊的前视图。
图8B是局部放大剖视图,示出在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中图8A中的输送辊安装至输送从动辊侧单元上。
图8C是在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中中心部向后突出的输送辊的前视图。
图8D是局部放大剖视图,示出在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中图8C中的输送辊安装至输送从动辊侧单元上。
图9A是在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中中心部向下突出的输送辊的前视图。
图9B是局部放大剖视图,示出在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中图9A中的输送辊安装至输送从动辊侧单元上。
图9C是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中中心部向前突出的输送辊的前视图。
图9D是局部放大剖视图,示出在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中图9C中的输送辊安装至输送从动辊侧单元上。
图10A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输送辊侧单元在轴承移除状态的透视图。
图10B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输送辊侧单元在轴承安装状态的透视图。
图11A是第二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中中心部向上突出的输送辊的前视图。
图11B是局部放大前视图,示出在第二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中图11A中的输送辊安装至输送辊侧单元上。
图11C是第二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中中心部向后突出的输送辊的前视图。
图11D是局部放大前视图,示出在第二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中图11C中的输送辊安装至输送辊侧单元上。
图12A是第二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中中心部向下突出的输送辊的前视图。
图12B是局部放大前视图,示出在第二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中图12A中的输送辊安装至输送辊侧单元上。
图12C是第二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中中心部向前突出的输送辊的前视图。
图12D是局部放大前视图,示出在第二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中图12C中的输送辊安装至输送辊侧单元上。
图13是输送辊侧单元的前视图,示出另一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装置的一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以下将参照图1到图9D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注:虽然通过例举本发明应用于激光束打印机(即成像设备1的一例)时的情况来描述本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激光束打印机,可以是不同类型的成像设备。
如图1中所示,成像设备1包括设备本体10、片材进给部30、成像部40、片材输送部50、片材排出与翻转部60、控制部70和操作部(未示出)。注:片材S(即记录材料)是要在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材料,可以是普通片材、作为普通片材替代品的合成树脂片材、厚片材或者投影仪片材。注:在本实施例中,片材进给盒31从设备中所拉出的成像设备1前侧方向将表示为前方F,与前方F相反并且片材进给盒31插入设备中的方向将表示为后方B。同样地,上侧方向、下侧方向、左侧方向和右侧方向分别表示为上方U、下方D、左方L和右方R。
片材进给部30设置在设备本体10的下部,并且包括用于堆垛并储存片材S的片材进给盒31、进给辊32和分离垫33。片材进给部30把堆垛在片材进给盒31中的片材S一张一张分开地进给至成像部40。
成像部40包括成像单元41、调色剂瓶(未示出)、曝光单元42、定影单元43和转印辊44,并且可以根据图像信息在片材上形成图像。调色剂瓶设置在成像单元41上方。
成像单元41包括能与转印辊44接触的感光鼓45(即图像承载构件)、充电辊46和显影套筒47。根据从控制部70给出的成像命令和图像信息,曝光单元42利用激光束照射已由充电辊46均匀充电的感光鼓45的表面。从而,在感光鼓45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通过显影套筒47显影静电潜像而在感光鼓45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形成于感光鼓45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由稍后描述的对准辊对93传送至感光鼓45和转印辊44之间夹持部处的片材S上。然后,已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输送至定影单元43。
定影单元43包括加热辊43a和加压辊43b。对已转印到片材S上的调色剂图像加热并加压,以定影到输送通过加热辊43a和加压辊43b之间夹持部的片材S上。
片材输送部50包括转印前输送路径51、定影前输送路径52、排出输送路径53和再输送路径54。片材输送部50构造成把从片材进给部30进给的片材S输送至成像部40和片材排出与翻转部60。
包括输送辊对90和对准辊对93的片材输送装置20沿着转印前输送路径51设置。输送辊对90设置在进给辊32的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并且包括彼此接触的输送辊部91和输送从动辊92。对准辊对93设置在输送辊对90的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并且包括彼此接触的对准辊93a和对准从动辊93b。由输送辊对90输送的片材S暂时由对准辊对93止住,以调整形成于感光鼓45上的调色剂图像的位置与片材S的位置相符。注:稍后将详述片材输送装置20。
包括定影输送辊94a和定影输送从动辊94b的定影输送辊对94沿排出输送路径53设置。已穿过定影单元43的片材S由定影输送辊对94输送至片材排出与翻转部60。
包括彼此接触的双面打印输送辊95a与双面打印输送从动辊95b的双面打印输送辊对95和包括彼此接触的再输送辊96a与再输送从动辊96b的再输送辊对96沿着再输送路径54设置。
片材排出与翻转部60设置在排出输送路径53的下游侧和再输送路径54的上游侧,并且包括用于切换输送路径的切换构件61、辊组62、排出口63和设置在设备本体10上部的排出托盘64。辊组62包括具有排出与翻转功能的驱动辊62a、排出从动辊62b和翻转从动辊62c。片材排出与翻转部60根据从控制部70给出的成像命令执行排出操作或者翻转操作。
在执行排出操作时,片材排出与翻转部60切换切换构件61以使排出输送路径53与驱动辊62a和排出从动辊62b之间的夹持部连接,并且沿正向转动驱动辊62a。因此,片材S穿过驱动辊62a和排出从动辊62b之间的排出口63而排出,并且堆垛在排出托盘64上。在执行翻转操作时,片材排出与翻转部60切换切换构件61以使排出输送路径53与驱动辊62a和翻转从动辊62c之间的夹持部连接,并且沿反向转动驱动辊62a。这样,片材S穿过驱动辊62a和翻转从动辊62c之间的排出口63暴露至外部,并且通过切换切换构件61和沿正向转动驱动辊62a而输送至再输送路径54。再输送的片材S再次穿过成像部40,并且类似于第一表面那样在片材S的第二表面上形成图像。然后,片材S由片材排出与翻转部60排出,并堆垛在排出托盘64上。
控制部70是由计算机组成的,并且包括例如CPU、储存用于控制每个部分的程序的ROM、临时储存数据的RAM、从外部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到外部的输入/输出电路(I/F)(均未示出)。CPU是管理成像设备1总体控制的微处理器,是系统控制器的主体。CPU通过输入/输出电路而与片材进给部30、成像部40、片材输送部50、片材排出与翻转部60和操作部相连,以与各部分交换信号并控制各部分的操作。此外,通过由使用者从与设备本体10相连的计算机(未示出)给出的指令或者操作操作部,能够操作或者设定控制部70。
接下来,将描述如上所述构造的成像设备1的成像操作。
随着启动成像操作,曝光单元42发射基于图像信息的激光束,以在感光鼓45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静电潜像由附着在图像上的调色剂显影,并且显现为调色剂图像。此时,电位差(即,曝光量与施加于显影套筒47的偏压之间的差值)越大,则显影的调色剂的量增加越多。
与此同时,与如上所述的调色剂图像形成操作并行地,进给辊32转动,以进给片材盒31中最上面的片材S,同时一张一张地分开。然后,通过调整成与感光鼓45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经由转印前输送路径51将片材S输送至感光鼓45。此外,将图像从感光鼓45转印到片材S上。然后,将片材S输送至定影单元43,以将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加热并加压(即定影)到片材S的表面上。然后,片材S由辊组62排出,并堆垛在排出托盘64上。
接下来,将参照图2A到图4A描述上述成像设备1的片材输送装置20的概要。注:在此片材输送装置20中,片材输送方向朝向上方,与片材传送方向平行的方向是竖直方向。此外,垂直于片材输送表面的方向表示为前后方向。
如图2A和图2B中所示,片材输送装置20包括输送辊侧单元100和输送从动辊侧单元200。输送辊侧单元100安装至设备本体10的框架(未示出)上。输送从动辊侧单元200安装至输送辊侧单元100上。片材输送装置20还包括输送辊对90,其中,输送辊部91及辊轴设置在输送辊侧单元100中,且输送从动辊92设置在输送从动辊侧单元200中。
如图3A中所示,输送辊侧单元100包括输送辊部91、辊轴111、第一轴承部121、第二轴承部122和输送辊侧框架(框架)105。第一轴承部121包括第三轴承103和第四轴承104。第二轴承部122包括第一轴承101和第二轴承102。也就是说,输送辊侧单元100包括可旋转地支承辊轴111的至少三个轴承,以支承输送辊部91。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轴承包括至少两个轴承,所述至少两个轴承是第三轴承103和第四轴承104。此外,设置至少两个轴承作为其它轴承。也就是说,所述其它轴承在本实施例中是第一轴承101和第二轴承102。
输送辊部91设置成输送片材S,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包括至少两个辊。在本实施例中输送辊部91包括第一辊112、第二辊113和第三辊114(参见图7A)。第一辊112、第二辊113和第三辊114是由例如橡胶制成的、分别围绕辊轴111压配合并且它们当辊轴111被驱动旋转时一起转动。注:辊轴111是由例如模制材料构成的,并且成形成使得其刚性弱于后述输送辊侧框架105的刚性。
第一轴承101、第二轴承102、第三轴承103和第四轴承104安装至输送辊侧框架105上,并且通过与辊轴111后方B侧的大致半圆形表面接触而可旋转地支承输送辊部91(参见图4B)。第一轴承101设置在第一辊112的外侧(右方R侧)附近。第二轴承102设置在第三辊114的外侧(左方L侧)附近。第三轴承103设置在第二辊113的右方R侧附近。第四轴承104设置在第二辊113的左方L侧附近。也就是说,第三轴承103和第四轴承104设置在第一轴承101和第二轴承102之间。
如图3B中所示,输送从动辊侧单元200包括输送从动辊92、输送从动辊保持器201、输送从动辊弹簧202和输送从动辊侧框架205。在本实施例中,各输送从动辊92同轴地设置,并且处于面向输送辊部的三个辊112、113和114的三个位置。每一个输送从动辊92各自具有输送从动辊保持器201和输送从动辊弹簧202。输送从动辊92可旋转地由输送从动辊保持器201支承,并且输送从动辊保持器201可摆动地由输送从动辊侧框架205支承。输送从动辊弹簧202包括两个扭转簧圈部,并且安装至输送从动辊保持器201上。
当输送从动辊侧单元200组装至输送辊侧单元100上时,输送从动辊92与辊112、113和114如图4A所示彼此面对地抵靠。于是,经由输送从动辊保持器201把输送从动辊92朝前方F侧压抵在输送从动辊弹簧202上。与此同时,来自输送从动辊92的反作用力朝后方B作用在输送辊部91上。也就是说,输送从动辊92沿垂直于片材输送表面的方向将输送辊部91朝输送辊侧单元100压。
在用成像设备1成像的过程中,通过电机(未示出)驱动而使辊轴和输送辊部91在预定时刻转动。此时,由输送从动辊弹簧202推压的输送从动辊92通过与输送辊部91的摩擦而同步地转动。然后,片材S在预定时刻从片材进给部30输送,并由输送辊部91和输送从动辊92之间的夹持部夹持。一旦输送辊部91转动,就向下游侧输送片材S。
接下来,将参照图4A到图6来详细描述如上所述成像设备1中的片材输送装置20的每个轴承的结构。
首先,将参照图4A和图4B描述输送辊侧框架105和第一轴承101的结构。注:第二轴承102也具有与第一轴承101相同的结构。如图4A中所示,输送辊侧框架105包括朝前方F侧突出的多个肋106。然后,如图4B中所示,围绕第一轴承101的肋106包括上部限制部107、下部限制部108和后部限制部109。注:尽管在图4B中未示出输送从动辊侧单元200,但是实际上设置有输送从动辊侧单元200,并且输送从动辊92抵靠并且朝后方B挤压各辊112、113和114。
上部限制部107设置在第一轴承101的上方U侧处,并且与第一轴承101抵靠以限制第一轴承101向上移动。下部限制部108设置在第一轴承101的下方D侧处,并且与第一轴承101抵靠以限制第一轴承101向下移动。后部限制部109设置在第一轴承101的后方B侧处,以限制第一轴承101向后侧及沿第一轴承101的水平方向移动。
第一轴承101包括形成为朝向前方F的大致半圆弧截面的轴承部101a、从轴承部101a向后方B侧突出的保持部101b、上部抵靠部101c和下部抵靠部101d。轴承部101a的内周面是大致半圆形表面并且可旋转地支承输送辊部91的辊轴111。保持部101b朝后方B突出以致从作为基端的轴承部101a沿水平方向分叉,并且使得肋106的后部限制部109被夹紧并保持在分叉的保持部101b之间(参见图6)。在该状态中,保持部101b被后部限制部109限制了沿水平方向和朝后方移动,并且不被后部限制部109限制沿竖直方向的移动。上部抵靠部101c总是从下面与上部限制部107抵靠,并且下部抵靠部101d总是从上面与下部限制部108抵靠。
因此,通过保持部101b和后部限制部109的抵靠而限制第一轴承101沿水平方向移动,通过上部限制部107而限制第一轴承101朝上方U移动,并且通过下部限制部108而限制第一轴承101朝下方D移动。也就是说,第一轴承101和第二轴承102在竖直方向上固定至输送辊侧单元100上,并且几乎固定不动地由输送辊侧框架105支承。此外,当输送从动辊侧单元200组装至输送辊侧单元100上时,第一辊112由输送从动辊92朝后方B挤压,并且第一轴承101由辊轴111朝后方B挤压。因此,保持部101b的基端部接触后部限制部109的前端面,限制了第一轴承101沿前后方向移动。
此外,将参照图5A和图5B描述输送辊侧框架105和第三轴承103的结构。注:第四轴承104的构造类似于第三轴承103。如图5A中所示,向前方F侧突出的多个肋106以与如上所述结构相同方式地形成在输送辊侧框架105中。如图5B中所示,肋106也包括围绕第三轴承103的上部限制部(限制部、限制构件)107、下部限制部(限制部、限制构件)108和后部限制部(竖直限制部、支承部)109。注:虽然图5B中未示出输送从动辊侧单元200,但是实际上设置有输送从动辊侧单元200,输送从动辊92抵靠并且朝后方B挤压各辊112、113和114。也就是说,上部限制部107和下部限制部108(即,限制部)设置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离第三轴承103和第四轴承104留出预定距离,并且接触第三轴承103和第四轴承104以限制第三轴承103和第四轴承104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上部限制部107和下部限制部108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离第一轴承部121有预定间隙以允许第一轴承部121在预定间隙的范围内移动,并且上部限制部107和下部限制部108构造成在第一轴承部121与上部限制部107和下部限制部108抵靠时的情况中限制第一轴承部121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移动。此外,上部限制部107和下部限制部108(即,限制部)构成一对限制构件,设置成使得第三轴承103和第四轴承104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插置在一对限制构件之间,离第三轴承103和第四轴承104有预定间隙,以允许第三轴承103和第四轴承104在预定间隙的范围内移动。上部限制部107和下部限制部108构造成在第三轴承103和第四轴承104的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一对限制构件107、108抵靠的情况中限制第三轴承103和第四轴承104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
上部限制部107设置至第三轴承103的上方U侧以便能保持间隙G1,并且当由于第三轴承103向上移动而使间隙G1变为零时限制第三轴承103进一步向上移动。下部限制部108设置至第三轴承103的下方D侧以便能保持间隙G2,并且当由于第三轴承103向下移动而使间隙G2变为零时限制第三轴承103进一步向下移动。后部限制部109设置至第三轴承103的后方B侧,以限制第三轴承103向后侧并沿水平方向移动。也就是说,输送辊侧单元100包括限制第三轴承103沿竖直方向移动的上部限制部107与下部限制部108以及限制第三轴承103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后部限制部109。
第三轴承103包括形成为朝向前方F的大致半圆弧截面的轴承部103a、从轴承部103a向后方B侧突出的保持部103b、上部抵靠部103c和下部抵靠部103d。轴承部103a的内周面是大致半圆形表面,并且可旋转地支承输送辊部91的辊轴111。保持部103b从作为基端的轴承部103a处朝后方B突出以致沿水平方向分叉,使得肋106的后部限制部109被夹紧并保持在分叉的保持部103b之间(参见图6)。在该状态中,保持部103b被后部限制部109限制了沿水平方向和朝后方移动,并且不被后部限制部109限制沿竖直方向的移动。也就是说,后部限制部109支承第三轴承103,使其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可滑动。上部抵靠部103c可从下面抵靠上部限制部107,并且下部抵靠部103d可从上面抵靠下部限制部108。也就是说,上部限制部107和下部限制部108通过分别与第三轴承103在竖直方向上的两个端部抵靠而限制第三轴承103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此外,第三轴承103利用其朝向片材输送表面侧的半圆形管内周面侧来可旋转地支承输送辊部91的辊轴111,并且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可与上部限制部107和下部限制部108抵靠。
因此,通过保持部103b与后部限制部109抵靠而限制第三轴承103沿水平方向移动。此外,当输送从动辊侧单元200组装至输送辊侧单元100时,第二辊113被输送从动辊92朝后方B挤压并且第三轴承103被辊轴111朝后方B挤压。因此,保持部103b的基端部接触后部限制部109的前端面,限制了第三轴承103沿前后方向移动。这里,因为在上部抵靠部103c和上部限制107之间存在间隙G1并且在下部抵靠部103和下部限制部108之间存在间隙G2,所以第三轴承103可在上部限制部107和下部限制部108之间沿竖直方向移动。因此,第三轴承103设置成可在由上部限制部107和下部限制部108所限制的范围内(即,在上部限制部107和下部限制部108之间)移动。此外,第三轴承103和第四轴承104由输送辊侧框架105支承成使得与第一轴承101和第二轴承102相比,第三轴承103和第四轴承104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相对于输送辊侧单元100可移动的范围增大了。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轴承101和第二轴承102相比,第三轴承103和第四轴承104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相对于输送辊侧单元100可移动的范围较大。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不是仅指与片材输送方向严格平行的方向,而是指与片材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包括大致与片材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
接下来,将参照图7A到图9D详细描述如上所述成像设备1中的片材输送装置20的操作。
这里,将参照图7A到图7D描述输送辊部91。如图7A和图7B中所示,理想的输送辊部91包括辊轴111,辊轴是直的并且相对于纵向的轴向中心而言完全没有偏离。然而,由于在模制部件时的精度,实际的输送辊部91包括相对于纵向的轴向中心而言具有微小偏离的辊轴111。例如,如图7C和图7D中所示,存在这样的情况:输送辊部91的辊轴111包括有相对于轴向中心而言的微小偏离,并且围绕辊轴中心的部分相对于围绕辊轴111两个端部的轴向中心而言是凸的。注:为了便于说明,图7C和图7D中所示的输送辊部91放大了,实际上相对于轴向中心的偏离最多为大约0.5mm。以下将描述在把包括有如图7C和图7D中所示微小偏离的辊轴111的输送辊部91应用于片材输送装置20时的情况中片材输送装置20的操作。
在以下说明中,将参照图8A到图9D的每种情况描述输送辊部91转动以使输送辊部91的第二辊113所突出的方向按朝上方U、朝后方B、朝下方D和朝前方F顺序地变化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中,因为第一轴承101和第二轴承102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第三轴承103和第四轴承104对应于辊轴111的挠曲而移动。因此,虽然以下仅描述了第三轴承103,但是同样也适用于第四轴承104。此外,虽然在各图中未示出输送从动辊侧单元200,但是实际上设置了输送从动辊侧单元200,并且输送从动辊92接触各辊112、113与114并且把它们向后方B挤压。
在输送辊部91的第二辊113所突出的方向是如图8A中所示的上方U时的情况中,第三轴承103向上方U的偏离量仅为如图8B中所示辊轴111的一部分挠曲量。如果辊轴111向上方U的挠曲量较大,则第三轴承103移动直到上部抵靠部103c抵靠上部限制部107并且通过此抵靠而止动。此时,上部抵靠部103c和上部限制部107之间的间隙G1为零,并且下部抵靠部103d和下部限制部108之间的间隙G2达到最大。
接下来,在第二辊113所突出的方向由于输送辊部91的转动而变为如图8C中所示的后方B时的情况中,第三轴承103在竖直方向上未偏离并且如图8D中所示位于上部限制部107和下部限制部108的大致中心部处。此时,输送辊侧框架105经由输送辊部91和第三轴承103从输送从动辊弹簧202接收压力。这里,因为输送辊侧框架105的刚性强于辊轴111的刚性,所以朝相反方向纠正辊轴111向后方B的挠曲。因此,即使辊轴111朝后方B挠曲,但是第三轴承103停在抵靠后部限制部109的位置。
在第二辊113所突出的方向由于输送辊部91的转动而变为如图9A中所示的下方D时的情况中,第三轴承103向下方D的偏离量仅为如图9B中所示辊轴111的一部分挠曲量。如果辊轴111向下方D的挠曲量较大,则第三轴承103移动直到下部抵靠部103d抵靠下部限制部108并且通过此抵靠而止动。此时,上部抵靠部103c和上部限制部107之间的间隙G1达到最大,并且下部抵靠部103d和下部限制部108之间的间隙G2为零。
接下来,在第二辊113所突出的方向由于输送辊部91的转动而变为如图9C中所示的前方F时的情况中,第三轴承103在竖直方向上未偏离并且如图9D中所示位于上部限制部107和下部限制部108的大致中心部处。此时,输送辊侧框架105经由输送辊部91和第三轴承103从输送从动辊弹簧202接收压力。这里,因为输送辊侧框架105的刚性强于辊轴111的刚性,所以向相反方向纠正辊轴111向前方F的挠曲。因此,即使辊轴111向前方F挠曲,但是第三轴承103停在抵靠后部限制部109的位置。
从而,因为第三轴承103和第四轴承104可沿竖直方向移动地被支承,所以,即使辊轴111在凸挠曲的情况下被驱动旋转,第三轴承103和第四轴承104也能顺应挠曲地移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输送辊侧单元100包括第三轴承103和第四轴承104,第三轴承103和第四轴承104相对于框架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竖直方向上的可移动范围较大。因此,即使输送辊部91的辊轴111不是直的并且其转动是偏心的,与其它轴承101和102相比第三轴承103和第四轴承104在竖直方向上移动量较大。这种布置方式可允许偏心,抑制驱动转矩增大,并且抑制相对于轴承的不均匀滑动性和抑制产生异常噪声。也就是说,即使输送辊部91的辊轴111的形状改变,也可稳定地驱动输送辊部91旋转。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因为第三轴承103和第四轴承104设置在第一轴承101和第二轴承102之间,所以可减小辊轴111的位置变化。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通过输送辊侧框架105来把第一轴承101和第二轴承102相对于输送辊侧单元100而言在竖直方向上固定。从而,因为第一轴承101和第二轴承102可应用现有结构,所以从设计方便方面和削减部件成本方面是优选的。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辊轴111是由模制材料制成的并且就刚性而言弱于输送辊侧框架105。因此,在辊轴111的挠曲方向是前后方向时的情况中,可通过输送从动辊92向后方B的压力(参见图8D和9D)而容易纠正挠曲并且维持输送辊部91稳定的旋转驱动。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上部限制部107与下部限制部108和后部限制部109均形成为肋106的组成部分。因此,可以在不使结构复杂化的情况下提供各限制部,同时可保持输送辊侧框架105的刚性。
注:虽然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中已描述了第一轴承101和第二轴承102相对于输送辊侧单元100在竖直方向上固定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情况。例如,第一轴承101和第二轴承102可设置成在比第三轴承103和第四轴承104的竖直移动范围更窄的范围内竖直地移动。因为在该情况下第三轴承103和第四轴承104也比第一轴承101和第二轴承102的竖直移动量大,所以即使输送辊部91的辊轴111不是直的也可抑制驱动转矩的增大、抑制相对于轴承产生不均匀滑动和抑制产生异常噪声。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中已描述了第三轴承103和第四轴承104设置在第一轴承101和第二轴承102之间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情况。例如,如图13中所示,第三轴承103和第四轴承104可以设置在第一轴承101和第二轴承102的外侧。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中已描述了限制部107和108设置在竖直方向上的两个位置处并且第三轴承103和第四轴承104可在限制部107和108之间竖直地移动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情况。例如,也可把轴承和限制部构造成使得设有从轴承的上部和下部朝向输送辊侧框架105突出的突出部,并且输送辊侧框架105设置有朝向轴承突出的一个限制突出部(限制部)。于是,输送辊侧框架105的限制突出部构造成进入轴承的上下突出部之间,以使轴承在上下突出部与限制突出部相抵靠的范围内竖直地移动。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照图10A到图12D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三轴承303和第四轴承304以垂直于片材输送表面的轴线为中心可旋转地被支承。然而,因为除此之外本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是相同的,所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应部件并且这里将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10A到图12D中所示,本实施例的输送辊侧单元300包括输送辊部91、辊轴111、第一轴承部321和输送辊侧框架(框架)305。第一轴承部321包括第三轴承303和第四轴承304。在本实施例中,除了第三轴承303与第四轴承304和输送辊侧框架305之外,输送辊侧单元300的部件与第一实施例是一样的。此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输送辊侧单元300包括第一轴承101和第二轴承102(图10A到12D中未示出)。第一轴承101与第二轴承102和第三轴承303与第四轴承304的布置与第一实施例是相同的。
如图10A中所示,第三轴承303和第四轴承304分别包括沿垂直于片材输送表面的方向(后方B)朝向输送辊侧框架305突出的完整圆柱形的装配凸起部(轴部)303b和304b。此外,输送辊侧框架305包括向前方F侧突出的多个肋306。肋306包括围绕各轴承303与304的上部限制部(限制部、限制构件)307、下部限制部(限制部、限制构件)308、和后部限制部(竖直方向限制部、支承部)309。
此外,后部限制部309包括形成于后部限制部309的前端面处的竖向较长的卵形装配孔(孔部)309a。装配凸起部303b和304b形成为整圆形截面、分别插入到装配孔309a中并且可竖直移动且可旋转地由装配孔309a支承。也就是说,输送辊侧框架305具有支承各装配凸起部303b和304b的装配孔309a,使得装配凸起部303b和304b能够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可移动且可旋转。也就是说,装配孔309a支承第三轴承303和第四轴承304,使得它们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可滑动。该布置方式使得能够以垂直于片材运输表面的轴线为中心可旋转地支承第三轴承303和第四轴承304。
此外,如图10B中所示,在保持与上部限制部307分开的间隙G3和与下部限制部308分开的间隙G4的情况下安装第三轴承303。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第三轴承303经由输送辊部91在前后方向上接收输送从动辊弹簧202的压力,并且抵靠输送辊侧框架305的后部限制部309。此外,因为装配凸起部303b插入到输送辊侧框架305的装配孔309a中,所以第三轴承303就水平方向而言相对于输送辊侧框架305固定。注:相同的结构也适用于第四轴承304。
在以下说明中,将参照图11A到12D的每种情况描述输送辊部91转动以使输送辊部91的第二辊113所突出的方向按上方U、后方B、下方D和前方F顺序地变化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中,因为第一轴承101和第二轴承102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第三轴承303和第四轴承304对应于辊轴111的挠曲而移动。因此,虽然以下仅描述了第三轴承303,但是同样也适用于第四轴承304。此外,虽然在各图中未示出输送从动辊侧单元200,但是实际上设置了输送从动辊侧单元200,并且输送从动辊92接触各辊112、113与114并且把它们向后方B挤压。
在输送辊部91的第二辊113所突出的方向是如图11A中所示的上方U时的情况中,第三轴承303向上方U的偏离量仅为图11B中所示的辊轴111的一部分挠曲量。如果辊轴111向上方U的挠曲量较大,则第三轴承303移动直到上部抵靠部303c抵靠上部限制部307。同时,因为第三轴承303以装配凸起部303b的轴线为中心可旋转地被支承,所以第三轴承303停止,以与在竖直方向上挠曲的辊轴111接触地倾斜。此时,上部抵靠部303c和上部限制部307之间的间隙G3减到最小(几乎为零),并且下部抵靠部303d和下部限制部308之间的间隙G4达到最大。
接下来,将描述由于输送辊部91的转动而使第二辊113突出的方向是如图11C中所示的后方B的情况。在该情况中,如图11D中所示,第三轴承303未在竖直方向上偏离,并且位于上部限制部307和下部限制部308的大致中心部处。此时,输送辊侧框架305经由输送辊部91和第三轴承303从输送从动辊弹簧202接收压力。这里,因为输送辊侧框架305的刚性强于辊轴111的刚性,所以向相反方向纠正辊轴111向后方F的挠曲。因此,即使辊轴111向后方B挠曲,但是第三轴承303停在抵靠后部限制部309的位置处。
在由于输送辊部91的转动而使第二辊113突出的方向是如图12A中所示的下方D时的情况中,第三轴承303向下方D的偏离量仅为如图12B中所示辊轴111的一部分挠曲量。如果辊轴111向下方D的挠曲量较大,则第三轴承移动直到下部抵靠部303d抵靠下部限制部308。同时,因为第三轴承303以装配凸起部303b的轴线为中心可旋转地被支承,所以第三轴承303停止,以与在竖直方向上挠曲的辊轴111接触地倾斜。在该情况中,上部抵靠部303c和上部限制部307之间的间隙G3达到最大,并且下部抵靠部303d和下部限制部308之间的间隙G4减到最小(几乎零)。
接下来,将描述由于输送辊部91的转动而使第二辊113所突出的方向是如图12C中所示的前方F的情况。在该情况中,如图12D中所示,第三轴承303未在竖直方向上偏离,并且位于上部限制部307和下部限制部308的大致中心部处。此时,输送辊侧框架305经由输送辊部91和第三轴承303从输送从动辊弹簧202接收压力。这里,因为输送辊侧框架305的刚性强于辊轴111的刚性,所以向相反方向纠正辊轴111向前方F的挠曲。因此,即使辊轴111向前方F挠曲,第三轴承303也停在抵靠后部限制部309的位置处。
因此,即使辊轴111在凸挠曲的情况下被驱动旋转,第三轴承303和第四轴承304也可顺应挠曲量地移动,因为第三轴承303和第四轴承304在竖直方向上可移动并且可转动地被支承。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输送辊侧单元300包括第三轴承303和第四轴承304,第三轴承303和第四轴承304相对于框架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竖直方向上的可移动范围较大。因此,即使输送辊部91的辊轴111不是直的并且其转动是偏心的,与其它轴承101和102相比第三轴承303和第四轴承304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量更大。该布置方式允许偏心,抑制驱动转矩增大,并且抑制不均匀滑动和抑制产生异常噪声。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第三轴承303和第四轴承304被支承成在竖直方向上可移动并且能够以装配凸起部303b和304b的轴线为中心而转动。从而,因为第三轴承303和第四轴承304顺应辊轴111的挠曲量而移动和转动,所以与轴承不转动的情况相比可更有效地抑制驱动转矩的增大、相对于轴承的不均匀滑动和产生异常噪声。
虽然已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给予最宽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的变型以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7)

1.一种片材输送装置,包括:
输送片材的输送辊部;
支承输送辊部的辊轴;
第一轴承部和第二轴承部,输送辊部可旋转地由第一轴承部和第二轴承部支承;
支承第一轴承部和第二轴承部的框架,框架把第一轴承部支承成使得第一轴承部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相对于框架的可移动量大于第二轴承部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相对于框架的可移动量;和
限制部,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与第一轴承部分开预定间隙,以允许第一轴承部在预定间隙的范围内移动,并且构造成在第一轴承部与限制部抵靠的情况中限制第一轴承部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第一轴承部包括至少一个轴承,第二轴承部包括至少一个轴承,并且第一轴承部和第二轴承部总共包括至少三个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第二轴承部包括至少两个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第一轴承部设置在第二轴承部的所述至少两个轴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
第一轴承部包括至少两个轴承,第一轴承部的所述至少两个轴承设置成使得第二轴承部在轴向上处于第一轴承部的所述至少两个轴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通过框架来使第二轴承部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相对于框架固定不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
第一轴承部包括至少一个轴承,和
框架包括支承部,其将第一轴承部的所述至少一个轴承支承成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可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
限制部包括一对限制构件,设置成使得第一轴承部的所述至少一个轴承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处于所述一对限制构件之间,与第一轴承部的所述至少一个轴承分开预定间隙,以允许第一轴承部的所述至少一个轴承在预定间隙的范围内移动,和
所述一对限制构件构造成使得:在第一轴承部的所述至少一个轴承的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一对限制构件抵靠时的情况中,所述一对限制构件限制第一轴承部的所述至少一个轴承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第一轴承部的所述至少一个轴承形成为朝片材输送表面侧敞开的半圆形管,其内周面可旋转地支承辊轴,和
其中,第一轴承部的所述至少一个轴承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的两个端部能够与所述一对限制构件抵靠。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支承部是形成于框架上的肋,和
其中,第一轴承部的所述至少一个轴承通过与肋接合而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可滑动地被支承。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支承部是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较长的长孔部,和
其中,第一轴承部的所述至少一个轴承通过插入长孔部中而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可滑动地被支承。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
第一轴承部包括至少一个轴承,第一轴承部的所述至少一个轴承以垂直于片材输送表面的轴线为中心可旋转地被支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第一轴承部的所述至少一个轴承包括在垂直于片材输送表面的方向上朝向框架突出的轴部,和
其中,框架包括孔部,该孔部支承轴部使轴部可旋转并且在沿片材输送方向的方向上可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输送辊部是多个输送辊部中的一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还包括
输送从动辊,其在垂直于片材输送表面的方向上相对于框架挤压输送辊部,
其中,框架包括竖直方向限制部,通过使用于支承被输送从动辊挤压的输送辊部的第一轴承部与竖直方向限制部抵靠来限制第一轴承部在垂直于片材输送表面的方向上的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中,辊轴是由刚性比框架弱的模制构件制成的。
17.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和
成像部,其构造成在从片材输送装置所输送的片材上形成图像。
CN201610409731.0A 2015-06-15 2016-06-13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Active CN1062495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20241A JP6548473B2 (ja) 2015-06-15 2015-06-15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2015-120241 2015-06-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49562A true CN106249562A (zh) 2016-12-21
CN106249562B CN106249562B (zh) 2019-03-01

Family

ID=57516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09731.0A Active CN106249562B (zh) 2015-06-15 2016-06-13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90042B2 (zh)
JP (1) JP6548473B2 (zh)
CN (1) CN1062495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00680B2 (ja) * 2015-07-30 2019-04-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6907644B2 (ja) * 2017-03-30 2021-07-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CN109436876A (zh) * 2018-11-19 2019-03-08 湖州恒胜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广告面板传输装置
JP7409083B2 (ja) * 2019-12-27 2024-01-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89701A1 (en) * 2003-12-12 2005-09-01 Nec Corporation Sheet convey apparatus
US20070000966A1 (en) * 2005-05-31 2007-01-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heet discharg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472033A (zh) * 2007-12-28 2009-07-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纸张传送装置
CN101863389A (zh) * 2009-04-15 2010-10-20 夏普株式会社 纸张馈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3373620A (zh) * 2012-04-26 2013-10-30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设备和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30352U (zh) * 1989-04-03 1990-10-26
JPH0388751U (zh) * 1989-12-25 1991-09-10
JP2748254B2 (ja) * 1990-07-09 1998-05-06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紙送り装置
JP3442491B2 (ja) * 1994-08-19 2003-09-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2284389A (ja) 2001-03-23 2002-10-03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023941B2 (ja) 2006-11-30 2012-09-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被記録媒体送り装置、記録装置、液体噴射装置
JP6012410B2 (ja) 2012-11-05 2016-10-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23381B2 (ja) * 2015-04-03 2018-05-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シート搬送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89701A1 (en) * 2003-12-12 2005-09-01 Nec Corporation Sheet convey apparatus
US20070000966A1 (en) * 2005-05-31 2007-01-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heet discharg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472033A (zh) * 2007-12-28 2009-07-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纸张传送装置
CN101863389A (zh) * 2009-04-15 2010-10-20 夏普株式会社 纸张馈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3373620A (zh) * 2012-04-26 2013-10-30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设备和成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362266A1 (en) 2016-12-15
JP2017001865A (ja) 2017-01-05
CN106249562B (zh) 2019-03-01
US9790042B2 (en) 2017-10-17
JP6548473B2 (ja) 2019-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5451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aper guide unit thereof
CN106249562A (zh)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JP5109707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986908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711304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374535B2 (en) Pivoting end cap for a fuser module of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US9310734B2 (en) Fixing roll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8029887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4024177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007844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21179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734239B2 (en)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heet conveying device
JP2019064769A (ja) シート排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389076B2 (en) Belt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14191039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231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547265B2 (en) Fixing device
US8301072B2 (en) Guide roller unit, gui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352425A (ja) シート排出装置
JP591585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55853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装置
JP202100499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03068A (ja) 滑り軸受、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1828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61636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