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3867A - 制动器衬片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动器衬片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33867A
CN102933867A CN2010800673533A CN201080067353A CN102933867A CN 102933867 A CN102933867 A CN 102933867A CN 2010800673533 A CN2010800673533 A CN 2010800673533A CN 201080067353 A CN201080067353 A CN 201080067353A CN 102933867 A CN102933867 A CN 1029338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facing
brake
drift
manufacture method
hard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73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33867B (zh
Inventor
太田斋
桥本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33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38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338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386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9/00Friction linings; Attachment thereof; Selection of coacting friction substances or surf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9/00Friction linings; Attachment thereof; Selection of coacting friction substances or surfaces
    • F16D2069/002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friction materi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9/00Friction linings; Attachment thereof; Selection of coacting friction substances or surfaces
    • F16D69/04Attachment of linings
    • F16D2069/0425Attachment methods or devices
    • F16D2069/0483Lining or lining carrier material shaped in situ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9/00Friction linings; Attachment thereof; Selection of coacting friction substances or surfaces
    • F16D69/04Attachment of linings
    • F16D2069/0425Attachment methods or devices
    • F16D2069/0491Tools, machines, processes

Abstract

一种制动器衬片,其设于制动装置,其抵靠制动盘或者制动轮等被制动旋转体而对被制动旋转体的旋转进行制动。制动器衬片的硬度随着从相对于被制动旋转体的相对滑动方向的端部朝向中央部而逐渐提高。在制动器衬片的中央部附近,材料的密度提高,从而硬度提高。并且,材料的密度随着从制动器衬片的中央部附近朝向端部而逐渐减小,从而硬度也逐渐降低。

Description

制动器衬片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例如电梯的曳引机制动器、电动机的制动器、及汽车的制动器等中使用的制动器衬片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制动器衬片通过混入作为多孔质的无机物质材料的硅藻土来形成多个空孔,以便抑制制动时的鸣响或冲击声音等噪声(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在现有的碳纤维强化碳复合材料中,通过将片状的纤维进行层叠并进行加热和加压成型来形成多个空孔。并且,在成型时使用间隔部件,以便能够得到预定的空孔率。另外,通过在成型后烧结层压体,能够得到高强度的复合材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在现有的盘式制动器用摩擦衬垫中,在衬片的两端部粘接有柔软的部件,使得衬片的两端部容易变形,由此防止局部的接触而抑制鸣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941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8106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211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在设有空孔的现有的制动器衬片中,虽然增大空孔率能够使噪声减小,但是有可能导致强度降低而破损。因此,用于调整空孔率的材料的选择比较困难,需要混入从确保良好的摩擦特性的方面考虑并非必要的多种材料,或者还需要混入多种作为基材的纤维,存在衬片的制造成本升高的问题。
另外,例如在电梯的曳引机中,在制动盘或转子的旋转停止后曳引机制动器进行制动动作,但是即使是在进行制动的对象静止的情况下,在与衬片接触时也会产生冲击声音。
另外,在制动器衬片与制动盘接触时,首先衬片的端部进行接触,有时会发生粘滑运动(stick-slip)等而产生鸣响。与此相对,在专利文献3公开的现有的摩擦衬垫中,虽然在衬片的两端部配置有柔软的部件,但是在衬片主体与在其两端部粘接的部件的边界处,硬度不连续地变化,因而可以认为在该部位发生粘滑运动。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器衬片及其制造方法,能够提高耐磨损性能,并抑制鸣响或冲击声音等噪声。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制动器衬片抵靠被制动旋转体而对被制动旋转体的旋转进行制动,其硬度随着从相对于被制动旋转体的相对滑动方向的端部朝向中央部而逐渐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制动器衬片抵靠被制动旋转体而对被制动旋转体的旋转进行制动,其具有衬片主体、和在衬片主体的中央部附近设置的硬度高于衬片主体的多个高硬度部。
另外,本发明的制动器衬片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将基材和多种调合材料进行混合而形成混合材料;将混合材料投入到冲模中,利用冲头进行加热、加压而成型;以及对所成型的成型体进行研磨,在该制造方法中采用如下这样的冲模和冲头的组合:冲模内的底面与冲头的按压面之间的间隔随着从相当于制动器衬片的端部的部分朝向相当于中央部的部分逐渐减小。
另外,制动器衬片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将基材和多种调合材料进行混合而形成混合材料;将混合材料投入到冲模中,利用冲头进行加热、加压而成型;以及对所成型的成型体进行研磨,在该制造方法中采用如下这样的冲模和冲头的组合:冲模内的底面与冲头的按压面之间的间隔具有逐渐变化的区域和不连续变化的区域。
另外,在本发明的制动器衬片的制造方法中,该制动器衬片是将混入了高摩擦材料的高摩擦部和硬度高于高摩擦部的高硬度部组合而构成的,该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将高硬度部的材料投入到冲模中,利用在按压面形成有凹部的第1冲头进行加热加压而成型;将高摩擦部的材料从高硬度部的成型体的上方投入到冲模内,并利用第2冲头进行加热加压而成型;以及对将高硬度部和高摩擦部组合而得到的成型体进行研磨,使高硬度部露出于表面。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制动器衬片构成为端部的硬度降低,因而在与被制动旋转体接触的初期阶段,端部变形而能够吸收接触的冲击。因此,能够降低制动器衬片的支撑部件和被制动旋转体的振动,并抑制冲击声音和鸣响。并且,由于不需要在制动器衬片设置空孔,因而能够提高耐磨损性能。
另外,由于在中央部附近设置提高了硬度的高硬度部,因而能够提高整体的耐磨损性能,并且能够吸收与被制动旋转体接触时的冲击,降低制动器衬片的支撑部件和被制动旋转体的振动,并抑制冲击声音和鸣响。
另外,在本发明的制动器衬片的制造方法中,冲模内的底面与冲头的按压面之间的间隔随着从相当于制动器衬片的端部的部分朝向相当于中央部的部分而逐渐减小,因而不需要特意变更制造工序,即可实现如下这样的制动器衬片:即,能够使制动器衬片的硬度局部地连续变化,提高耐磨损性能,并且鸣响和冲击声音等噪声较小。
另外,由于采用冲模内的底面与冲头的按压面之间的间隔具有逐渐变化的区域和不连续变化的区域的冲模和冲头的组合,因而不需要特意变更制造工序,即可实现如下这样的制动器衬片:即,能够使制动器衬片的硬度局部地连续变化,提高耐磨损性能,并且鸣响和冲击声音等噪声较小。
另外,能够容易制造将高摩擦部和高硬度部组合而得到的制动器衬片,能够实现耐磨损性能高、而且鸣响和冲击声音等噪声较小的制动器衬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曳引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制动器衬片和制动盘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制动器衬片和制动盘的俯视图。
图4是示意性表示图2所示的制动器衬片的制造过程中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制动器衬片倾斜接触制动盘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制动器衬片振动着接触制动盘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制动器衬片的端部接触制动盘而发生了变形时的状态的放大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曳引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制动器衬片的制造过程中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制动器衬片的制造过程中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制动器衬片和制动盘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制动器衬片倾斜接触制动盘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3是示意性表示图11所示的制动器衬片的制造过程中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制动器衬片的主视图。
图15是表示图14所示的制动器衬片沿其长度方向倾斜接触制动盘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图14所示的制动器衬片沿其宽度方向倾斜接触制动盘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制动器衬片和制动盘的侧视图。
图18是沿图17的XVIII-XVIII线的剖视图。
图19是示意性表示图17所示的制动器衬片的制造过程中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制动器衬片和制动盘的侧视图。
图21是示意性表示图20所示的制动器衬片的制造过程中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制动器衬片和制动盘的侧视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制动器衬片和制动盘的侧视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制动器衬片和制动盘的侧视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制动器衬片和制动盘的侧视图。
图26是按照工序顺序示意性表示图25所示的制动器衬片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曳引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在图中,轴1被水平地固定于曳引机的机壳。在轴1的外周借助一对轴承2a、2b旋转自如地支撑着旋转体3(在图中仅示出一半)。
在旋转体3一体形成有:圆筒状的绳轮3a、圆板状的凸缘部3b、和圆筒状的转子安装部3c,凸缘部3b从绳轮3a的轴向一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转子安装部3c从凸缘部3b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轴向突出。在绳轮3a设有多个绳索槽。吊挂轿厢及对重的多个悬挂单元(绳索或者传送带)被卷绕在绳轮3a上。
旋转体3借助曳引机电机的驱动力以轴1为中心进行旋转。曳引机电机具有被固定于外壳的电机定子、和与电机定子对峙地安装于转子安装部3c的电机转子。通过绳轮3a的旋转,轿厢和对重在井道内升降。
在曳引机设有制动盘4(被制动旋转体)、和通过制动盘4对旋转体3的旋转进行制动的曳引机制动器5。制动盘4被固定于凸缘部3b,并与旋转体3一起旋转。
曳引机制动器5具有:轭铁6;设于轭铁6的电磁线圈7;与制动盘4的第1面(前面)对峙的第1制动靴8;与制动盘4的第2面(背面)对峙的第2制动靴9;固定于第1及第2制动靴8、9的、与制动盘4对峙的面上的一对制动器衬片10;以及设于第1制动靴8和轭铁6之间的制动弹簧11。
在绳轮3a的旋转停止、轿厢停靠于层站楼层时,对电磁线圈7的通电被切断,第1制动靴8被制动弹簧11向制动盘4侧按压,制动盘4被夹在第1制动靴8与制动器衬片10之间。由此,制动盘4及旋转体3的旋转被制动。
在轿厢开始行进时,电磁线圈7被励磁而产生电磁吸引力,第1制动靴8克服制动弹簧11的弹簧力而离开制动盘4。由此,制动器衬片10从制动盘4的两面离开,制动力被解除。
另外,当在轿厢行进的过程中安全装置进行动作而使得轿厢紧急停止时,对电磁线圈7的通电被切断,制动器衬片10抵靠旋转中的制动盘4,制动盘4被实施摩擦制动。另外,当在轿厢行进的过程中由于停电而切断了对电磁线圈7的通电时,同样地制动盘4被实施摩擦制动,轿厢停止。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制动器衬片10和制动盘4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制动器衬片10和制动盘4的俯视图。各个制动器衬片10的硬度随着从相对于制动盘4的相对滑动方向的两端部朝向中心而逐渐连续提高。
下面,对实施方式1的制动器衬片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4是示意性表示图2所示的制动器衬片10的制造过程中的状态的剖视图。制动器衬片10由作为基材的纤维12和各调合材料13构成。在调合材料13中包含摩擦调整剂、填充剂及粘合剂等。
关于纤维12,例如能够采用玻璃纤维、钢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碳纤维、或者钛酸钾等。另外,关于摩擦调整剂,例如能够采用槚如果壳粉末(cashew dust)、橡胶粉末、铜、锌、铝氧粉或者氧化锆等。另外,关于填充剂,例如能够采用碳酸钙、硫酸钡、硫酸钙或者硫化锡等。另外,关于结合剂,例如能够采用酚醛树脂、三聚氰酰胺树脂、或者聚亚酰胺等。
在冲模14中投入预定量的预先混合了纤维12和调合材料13的混合材料。并且,利用冲头15对冲模14内的混合材料进行加压、加热而成型。在进行混合材料的成型后,将成型体研磨成预定的厚度,从而能够得到制动器衬片10。
在此,冲头15的与混合材料抵接的按压面15a被弯曲成截面呈圆弧状。由此,冲头15的按压面15a与冲模14内的腔室的底面14a的间隔在中央部为最窄。因此,材料的密度在制动器衬片10的中央部提高,硬度增大。并且,材料的密度随着从制动器衬片10的中央部朝向端部而逐渐减小,硬度也逐渐降低。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制动器衬片10倾斜接触制动盘4时的状态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制动器衬片10振动着接触制动盘4时的状态的说明图。在曳引机制动器5中,能够使制动器衬片10的姿势相对于制动盘4而变化,以便稳定保持制动力。例如,即使在制动盘4的温度由于发热而上升而使得制动盘4变形时,制动器衬片10往往也被旋转自如地支撑着,以便使接触面压力均匀。
因此,如图5所示,在制动器衬片10倾斜接触制动盘4的情况下,在刚刚接触后,制动器衬片10的端部局部接触制动盘4,由此对制动器衬片10的支撑部件和制动盘4施加振动,而产生噪声。在这种初期的接触中,制动器衬片10越硬,制动器衬片10接触时的冲击力越大,因而噪声往往越大。
另外,在由于温度或湿度等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使得制动器衬片10和制动盘4的表面状态不同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制动器衬片10振动着接触制动盘4,有时使得冲击声音和鸣响等噪声进一步增大。
对此,实施方式1的制动器衬片10是以使端部的硬度降低的方式构成的,因而如图7所示,制动器衬片10在与制动盘4接触的初期阶段,其端部变形而能够吸收接触的冲击。因此,能够降低制动器衬片10的支撑部件和制动盘4的振动,抑制冲击声音和鸣响。
并且,通过制动器衬片10的端部变形,能够减小接触面压力的峰值,因而能够抑制制动器衬片10的局部性温度上升,能够稳定地保持制动力。
另外,由于制动器衬片10的硬度在连续变化,因而不存在不连续的接触面压力的变化,面压力在面内均匀分布,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降低制动器衬片10的支撑部件和制动盘4的振动。
另外,由于不需要在制动器衬片10设置空孔,因而能够提高耐磨损性能。
并且,仅通过改变冲头15的表面形状,即可得到硬度连续变化的制动器衬片10,能够得到低成本高质量的曳引机制动器5。
实施方式2
下面,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曳引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盘式制动器,而在实施方式2中示出了内胀式的圆筒式制动器。在图中,在旋转体16一体形成有:圆筒状的绳轮16a、圆板状的凸缘部16b、和圆筒状的制动轮16c(被制动旋转体),凸缘部16b从绳轮16a的轴向一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制动轮16c从凸缘部16b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轴向突出。
制动器衬片10借助制动弹簧11的弹簧力被按压在制动轮16c的内周面(制动面)上。并且,制动器衬片10借助电磁线圈7的电磁吸引力从制动轮16c的内周面离开。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这样,在将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构成的制动器衬片10应用于圆筒式制动器时,也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示出了将制动轮16c的内周面作为制动面的圆筒式制动器,然而只要是将制动器衬片10用作制动部件的制动装置,就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例如将制动轮16c的外周面作为制动面的类型的制动装置等其它各种制动装置。因此,以下的实施方式示出的制动器衬片也能够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制动装置。
实施方式3
下面,图9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制动器衬片的制造过程中的状态的剖视图。在图中,冲模14内的腔室的底面14a被弯曲成截面呈圆弧状。其它结构及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1或者2相同。
在使用这种冲模14制造制动器衬片10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制动器衬片10的中央部的材料的密度,能够增大中央部与端部的硬度差。
另外,按压面15a及底面14a的曲率半径也可以不同。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使按压面15a弯曲,在实施方式3中使按压面15a及底面14a双方弯曲,但也可以仅使底面14a弯曲。
实施方式4
下面,图10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制动器衬片的制造过程中的状态的剖视图。在图中,冲头15的按压面15a呈其中央部最朝向底面14a侧突出的台阶状。其它结构及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1或者2相同。
在使用这种冲头15制造制动器衬片10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大致相同的效果。
另外,也可以将实施方式4的冲头15与实施方式3的冲模14相结合。
另外,也可以使底面14a向冲头15侧呈台阶状突出。
实施方式5
下面,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制动器衬片17和制动盘4的侧视图,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制动器衬片17倾斜接触制动盘4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制动盘4正转、反转的情况,而实施方式5的制动盘4仅向图11中的箭头方向旋转。并且,实施方式5的制动器衬片17的硬度随着从相对于制动盘4的相对滑动方向的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而逐渐连续提高。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制动盘4只向一个方向旋转的电动机等中,如图12所示,在制动器衬片17的一端部最先接触制动盘4时,降低制动器衬片17的一端部的硬度,由此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制造实施方式5的制动器衬片17时,例如如图13所示,可以使冲头15的按压面15a相对于底面14a倾斜,并使按压面15a与底面14a之间的间隔在相当于制动器衬片17的一端部的一侧减小。其它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1相同。
这样,可以仅在按压面15a设置倾斜部分,因而能够低成本地制造制动器衬片17。
另外,诸如实施方式5这样的制动器衬片17也能够应用于例如诸如实施方式2所示的圆筒式制动器等其它类型的制动装置。
另外,如果使按压面15a与底面14a之间的间隔随着从相当于制动器衬片17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的部分朝向相当于另一端部的部分逐渐增大,则也可以使按压面15a及底面14a双方倾斜(相对于与冲头15的按压方向垂直的平面倾斜),或者仅使底面14a倾斜。另外,也可以使按压面15a及底面14a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弯曲或者呈台阶状突出。
实施方式6
下面,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制动器衬片18的主视图。在图中,制动器衬片18的硬度随着从制动器衬片18的长度方向(图中的左右方向)及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及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图中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朝向周缘部而逐渐连续降低。换言之,制动器衬片18的硬度随着从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朝向中央部而逐渐提高,并且随着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朝向中央部而逐渐提高。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将冲头15的按压面15a及冲模14内的底面14a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弯曲成球面状,将投入到冲模14中的混合材料加热、加压而成型,然后研磨成为预定的厚度,由此能够制造如上所述的制动器衬片18。
其中,例如在温度或湿度大幅变化的环境下、制动盘4(或者制动轮16c)容易变脏的环境下或者容易附着水分的环境下等,有时制动面处的摩擦状态容易变化。如果摩擦状态变化,则不仅产生如图15所示的朝向滑动方向(长度方向)的姿势变化,而且也产生如图16所示的朝向宽度方向的姿势变化,进而产生振动。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预计到相对于制动盘4,制动器衬片18在其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端部的局部区域反复与制动盘4接触。
对此,通过采用如图14所示的制动器衬片18,即使制动器衬片18的姿势变化时,在初期接触时也一定是硬度较小的区域与制动盘4接触,因而能够缓和冲击,抑制振动声音、冲击声音及鸣响等噪声。
另外,通过降低振动,能够稳定地保持制动力,因而能够提供即使环境变化时质量也稳定的制动装置。
另外,即使是在制动盘4附着有水分或油时,也能够由制动器衬片18的周缘部即密度较小的部分进行吸收。此时,在硬度较高的中心部难以吸收水分或油等,因而能够抑制制动器衬片18与制动盘4之间的摩擦系数的变化,确保稳定的制动力。
另外,由于能够减小因环境变化而造成的摩擦系数的变动,因而能够使制动装置小又轻。
另外,由于制造工序相对于以往没有特殊变动,因而能够抑制设备投资,能够低成本地得到高质量的制动器衬片18。
另外,诸如实施方式6这样的制动器衬片18也能够应用于例如诸如实施方式2所示的圆筒式制动器等其它类型的制动装置。
另外,在制造诸如实施方式6这样的制动器衬片18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冲头15的按压面15a及冲模14内的底面14a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以使其中央最突出的方式呈台阶状突出。
实施方式7
下面,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制动器衬片19和制动盘4的侧视图,图18是沿图17的XVIII-XVIII线的剖视图。在图中,制动器衬片19由衬片主体19a和多个(此处为两个)直线状的高硬度部19b构成,高硬度部19b被设于衬片主体19a内,且硬度高于衬片主体19a。
高硬度部19b以与相对于制动盘4的相对滑动方向(制动器衬片19的长度方向)平行地沿着制动器衬片19的长度方向全长的方式进行设置。并且,高硬度部19b在制动器衬片19的宽度方向(图17中的上下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设置。
如图19所示,使用设置了多个突起部15b的冲头15,使冲模14内的底面14a与冲头15的按压面15a之间的间隔不连续地减小,将混合材料加热加压,由此能够制造如上所述的制动器衬片19。在成型之后对成型体的表面进行研磨,由此使高硬度部19b和其它部分露出于同一个平面上。
根据这种制动器衬片19,由于局部地形成提高了硬度的高硬度部19b,因而能够提高整体的耐磨损性能。即,通常是在面压力较高的部位确保制动器衬片19的制动力,因而通过提高中央部附近的硬度、并抑制在该部位的磨损,能够降低制动器衬片19整体的磨损,而且在中央部确保制动力。因此,能够提供接触时的冲击声音和鸣响等噪声和振动较小、而且耐磨损性能较高的制动装置。
实施方式8
下面,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制动器衬片20和制动盘4的侧视图。在实施方式7中,制动器衬片19内的硬度的变化分高、低这两档,然而例如在粉尘较多的环境下等,有时还进一步要求耐磨损性能。对此,实施方式8的制动器衬片20是在实施方式1的制动器衬片10中设置诸如实施方式7的高硬度部20b而得到的。
具体地讲,制动器衬片20由衬片主体20a、和多个(此处为两个)高硬度部20b构成。衬片主体20a的硬度随着从相对于制动盘4的相对滑动方向(制动器衬片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朝向中心而逐渐连续提高。并且,高硬度部20b的硬度高于衬片主体20a的硬度。
高硬度部20b以与相对于制动盘4的相对滑动方向平行地沿着制动器衬片20的长度方向全长的方式进行设置。并且,高硬度部20b在制动器衬片20的宽度方向(图20中的上下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设置。
如图21所示,通过使用在被弯曲成圆弧状的按压面15a上设有多个突起部15b的冲头15,能够制造如上所述的制动器衬片20。
根据这种制动器衬片20,即使是在粉尘较多的环境下,也能够抑制冲击声音和鸣响等噪声、振动,能够提供高质量、长寿命的制动装置。
另外,在如图19、图21所示的制造方法中,在冲头15设置突起部15b,但也可以在冲模14内的底面14a设置突起部,在成型之后对成型体的背面进行研磨。
另外,也可以在冲头15及冲模14双方设置突起部,在成型之后对成型体的两面进行研磨。
另外,在实施方式7、8中,在制动器衬片19、2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处设置高硬度部19b、20b,但也可以在三处以上的部位设置。
另外,在实施方式7、8中设置了与滑动方向平行的高硬度部19b、20b,但也可以是与宽度方向平行。并且,也可以组合设置与滑动方向平行的高硬度部19b、20b和与宽度方向平行的高硬度部。
实施方式9
下面,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制动器衬片21和制动盘4的侧视图。在图中,制动器衬片21由衬片主体21a和硬度高于衬片主体21a的多个(此处为两个)直线状的高硬度部21b构成。
实施方式7的高硬度部19b沿着制动器衬片19的长度方向全长而设置,而实施方式9的高硬度部21b没有在制动器衬片2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而仅设置在长度方向的一部分上,此处是仅设置在中央部附近。其它结构及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7相同。
根据这种制动器衬片21,能够提供一种提高耐磨损性能、而且针对环境变化能够确保稳定的制动力的制动装置。并且,由于能够减小因环境变化而造成的摩擦系数的变动,因而能够使制动装置又小又轻。
实施方式10
下面,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制动器衬片22和制动盘4的侧视图。在图中,制动器衬片22由衬片主体22a和硬度高于衬片主体22a的多个(此处为两个)直线状的高硬度部22b构成。
实施方式8的高硬度部20b沿着制动器衬片20的长度方向全长而设置,而实施方式10的高硬度部22b没有在制动器衬片2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而仅设置在长度方向的一部分上,此处是仅设置在中央部附近。其它结构及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8相同。
根据这种制动器衬片22,能够提供一种提高耐磨损性能、而且针对环境变化能够确保稳定的制动力的制动装置。并且,由于能够减小因环境变化而造成的摩擦系数的变动,因而能够使制动装置又小又轻。
实施方式11
下面,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制动器衬片23和制动盘4的侧视图。在图中,制动器衬片23由衬片主体23a和硬度高于衬片主体23a的多个(此处为两个)直线状的高硬度部23b构成。
衬片主体23a的硬度如实施方式6示出的那样,随着从制动器衬片23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朝向周缘部而逐渐连续降低。并且,高硬度部23b没有在制动器衬片2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而仅设置在长度方向的一部分上,此处是仅设置在中央部附近。
根据这种制动器衬片23,能够提供一种提高耐磨损性能、而且针对环境变化能够确保稳定的制动力的制动装置。并且,由于能够减小因环境变化而造成的摩擦系数的变动,因而能够使制动装置又小又轻。
另外,也可以将诸如实施方式7~11所示的高硬度部与实施方式5所示的制动器衬片17进行组合。
实施方式12
下面,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制动器衬片24和制动盘4的侧视图。在上述的实施方式7~11中,制动器衬片19~23均是仅利用相同类型的材料构成,然而即使是组合多种材料,也能够得到具有硬度分布的制动器衬片。
实施方式12的制动器衬片24是将作为衬片主体的高摩擦部24a、和由硬度高于高摩擦部24a的材料构成的高硬度部24b组合而构成的,高摩擦部24a通过混入高摩擦材料而提高了相对于制动盘4的摩擦系数。关于被混入到高摩擦部24a中的高摩擦材料,例如能够采用橡胶、氨基甲酸乙酯或者软木等。
在制动器衬片24的与制动盘4相接的面的中央部附近,高硬度部24b以两条平行的直线状的方式露出。这些高硬度部24b的露出部分是与实施方式9~11的高硬度部21b、22b、23b相同的形状。
高摩擦部24a利用摩擦系数较高的树脂等构成,因而能够确保足够的制动能力,但是容易磨损。因此,通过在与制动盘4的接触面压力较高的中央部附近设置高硬度部24b,能够抑制制动器衬片24的磨损,而且能够确保制动力。因此,能够得到摩擦系数高、耐磨损性能良好的长寿命的制动装置。
下面,对制动器衬片24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26(a)~(d)是按照工序顺序示意地表示图25所示的制动器衬片24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首先,如图26(a)所示,将高硬度部24b的材料投入到冲模14内,利用在按压面25a上形成有多个凹部25b的第1冲头25进行加热加压。由此,如图26(b)所示,在冲模14内的底部成型高硬度部24b。
然后,如图26(c)所示,将高摩擦部24a的材料从高硬度部24b的成型体的上方投入到冲模14内,利用具有平坦的按压面26a的第2冲头26进行加热加压。由此,如图26(d)所示,能够得到将高摩擦部24a和高硬度部24b组合而成的成型体。最后,从冲模14取出制动器衬片24并进行烧结,然后进行研磨,使高硬度部24b露出于表面。
根据这种制造方法,能够使用现有的设备制造制动器衬片24,因而能够低成本地得到高质量的制动装置。
另外,通常制动装置的重量及尺寸是在制动器衬片24相对于制动盘4的摩擦系数越小时越大,但是通过设置高摩擦部24a,能够增大摩擦系数,因而能够增大制动器设计的自由度,实现小型化和轻量化。
另外,关于高硬度部24b的露出部分的形状、数量、朝向等,能够与实施方式7~11相同地进行适当变更。
另外,实施方式1~12的制动器衬片的形状不限于矩形。

Claims (14)

1.一种制动器衬片,其抵靠被制动旋转体而对所述被制动旋转体的旋转进行制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器衬片的硬度随着从相对于所述被制动旋转体的相对滑动方向的端部朝向中央部而逐渐提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器衬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衬片的硬度随着从滑动方向的两端部朝向中央部而逐渐提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器衬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衬片的硬度随着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朝向中央部而逐渐提高。
4.一种制动器衬片,其抵靠被制动旋转体而对所述被制动旋转体的旋转进行制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器衬片具有衬片主体、和在所述衬片主体的中央部附近设置的硬度高于所述衬片主体的高硬度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器衬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硬度部呈与相对于所述被制动旋转体的相对滑动方向平行的直线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动器衬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硬度部设于滑动方向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器衬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衬片主体的硬度随着从相对于所述被制动旋转体的相对滑动方向的端部朝向中央部而逐渐提高。
8.一种制动器衬片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将基材和多种调合材料进行混合而形成混合材料;将所述混合材料投入到冲模中,利用冲头进行加热、加压而成型;以及对所成型的成型体进行研磨,其特征在于,
在该制造方法中采用如下的所述冲模和所述冲头的组合:所述冲模内的底面与所述冲头的按压面之间的间隔随着从相当于所述制动器衬片的端部的部分朝向相当于中央部的部分而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动器衬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及所述按压面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被弯曲成圆弧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动器衬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及所述按压面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呈台阶状突出。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动器衬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及所述按压面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相对于与所述冲头的按压方向垂直的平面倾斜。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动器衬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及所述按压面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被弯曲成球面状。
13.一种制动器衬片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将基材和多种调合材料进行混合而形成混合材料;将所述混合材料投入到冲模中,利用冲头进行加热、加压而成型;以及对所成型的成型体进行研磨,其特征在于,
在该制造方法中采用如下的所述冲模和所述冲头的组合:所述冲模内的底面与所述冲头的按压面之间的间隔具有逐渐变化的区域和不连续变化的区域。
14.一种制动器衬片的制造方法,该制动器衬片是将混入了高摩擦材料的高摩擦部和硬度高于所述高摩擦部的高硬度部组合而构成的,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将所述高硬度部的材料投入到冲模中,利用在按压面形成有凹部的第1冲头进行加热、加压而成型;
将所述高摩擦部的材料从所述高硬度部的成型体的上方投入到所述冲模内,并利用第2冲头进行加热、加压而成型;以及
对所述高硬度部和所述高摩擦部组合而得到的成型体进行研磨,使所述高硬度部露出于表面。
CN201080067353.3A 2010-07-05 2010-07-05 一种制动器衬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338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61385 WO2012004844A1 (ja) 2010-07-05 2010-07-05 ブレーキライニン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3867A true CN102933867A (zh) 2013-02-13
CN102933867B CN102933867B (zh) 2016-03-02

Family

ID=45440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735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33867B (zh) 2010-07-05 2010-07-05 一种制动器衬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592299A4 (zh)
JP (1) JP5442120B2 (zh)
KR (1) KR101442945B1 (zh)
CN (1) CN102933867B (zh)
WO (1) WO2012004844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32958A (zh) * 2014-12-09 2015-05-20 王华南 一种新型刹车片及制备刹车片的模具和方法
CN104632959A (zh) * 2014-12-09 2015-05-20 王华南 一种制备刹车片的新型模具和工艺
CN106255837A (zh) * 2014-04-29 2016-12-21 保罗·A·斯特凡努蒂 摩擦材料和形成摩擦材料的方法
CN104632958B (zh) * 2014-12-09 2018-02-09 厦门市双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刹车片及制备刹车片的模具和方法
CN109477534A (zh) * 2016-07-26 2019-03-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动器的衬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2567682T5 (pl) 2011-09-09 2018-06-29 Paul Hartmann Ag Opatrunek na rany jamy brzusznej z narzędziem do aplikacji
JP6562393B2 (ja) 2013-06-18 2019-08-21 曙ブレーキ工業株式会社 ブレーキパッド用摩擦材の金型、製造装置、製造方法および予備成形物
DE102015107562B4 (de) * 2015-05-13 2017-06-22 Tmd Friction Services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Bremsbacke, Presse zur Herstellung von Bremsbacken sowie Bremsbacke
WO2018229995A1 (ja) * 2017-06-16 2018-12-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ブレーキライニング
KR20230106319A (ko) 2022-01-06 2023-07-13 (주) 삼성특수브레이크 교체가능한 드릴헤드를 포함하는 브레이크 라이닝 성형장치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48424A (en) * 1983-08-20 1985-05-30 Tokico Ltd Friction pad and its manufacture
JPS61184232A (ja) * 1985-02-06 1986-08-16 Toyota Motor Corp デイスクブレ−キ
JPH0237295Y2 (zh) * 1983-01-12 1990-10-09
US5413194A (en) * 1994-07-25 1995-05-09 Pneumo Abex Corporation Brake friction pad assembly
JPH11303913A (ja) * 1998-04-22 1999-11-02 Nisshinbo Ind Inc 摩擦部材用金型、摩擦材仮成形品用金型、摩擦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摩擦材仮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1744974A (zh) * 2002-12-03 2006-03-08 尤卡碳工业有限公司 热压法制碳/碳复合材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54185A1 (de) * 1977-12-06 1979-06-07 Knorr Bremse Gmbh Bremsbelag fuer bremsbacken von scheibenbremsen
JPH02134426A (ja) * 1988-11-11 1990-05-23 Nisshinbo Ind Inc 摩擦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884745B2 (ja) * 1990-09-01 1999-04-19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用摩擦材
JPH0642944U (ja) * 1992-11-18 1994-06-07 日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摩擦材
JPH0989023A (ja) * 1995-09-29 1997-03-31 Hitachi Chem Co Ltd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パッドの製造法
JPH10274266A (ja) * 1997-03-31 1998-10-13 Hitachi Chem Co Ltd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パッドの製造法
JP2001181064A (ja) 1999-12-27 2001-07-03 Unitika Ltd 炭素繊維強化炭素複合材用成形体及び炭素繊維強化炭素複合材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181091A (ja) * 2000-12-11 2002-06-26 Sumitomo Denko Brake Systems Kk 摩擦材アセンブリ
JP2003021181A (ja) 2001-07-06 2003-01-24 Sumitomo Denko Brake Systems Kk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用摩擦パッド
JP3810684B2 (ja) 2001-12-27 2006-08-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ブレーキ摩擦材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37295Y2 (zh) * 1983-01-12 1990-10-09
GB2148424A (en) * 1983-08-20 1985-05-30 Tokico Ltd Friction pad and its manufacture
JPS61184232A (ja) * 1985-02-06 1986-08-16 Toyota Motor Corp デイスクブレ−キ
US5413194A (en) * 1994-07-25 1995-05-09 Pneumo Abex Corporation Brake friction pad assembly
JPH11303913A (ja) * 1998-04-22 1999-11-02 Nisshinbo Ind Inc 摩擦部材用金型、摩擦材仮成形品用金型、摩擦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摩擦材仮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1744974A (zh) * 2002-12-03 2006-03-08 尤卡碳工业有限公司 热压法制碳/碳复合材料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5837A (zh) * 2014-04-29 2016-12-21 保罗·A·斯特凡努蒂 摩擦材料和形成摩擦材料的方法
CN106255837B (zh) * 2014-04-29 2019-09-13 保罗·A·斯特凡努蒂 摩擦材料和形成摩擦材料的方法
US10427186B2 (en) 2014-04-29 2019-10-01 National Coating Corporation Friction material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CN104632958A (zh) * 2014-12-09 2015-05-20 王华南 一种新型刹车片及制备刹车片的模具和方法
CN104632959A (zh) * 2014-12-09 2015-05-20 王华南 一种制备刹车片的新型模具和工艺
CN104632959B (zh) * 2014-12-09 2017-12-19 厦门市双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刹车片的新型模具和工艺
CN104632958B (zh) * 2014-12-09 2018-02-09 厦门市双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刹车片及制备刹车片的模具和方法
CN109477534A (zh) * 2016-07-26 2019-03-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动器的衬片
CN109477534B (zh) * 2016-07-26 2020-10-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动器的衬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42120B2 (ja) 2014-03-12
KR20130018319A (ko) 2013-02-20
WO2012004844A1 (ja) 2012-01-12
EP2592299A4 (en) 2018-06-13
EP2592299A1 (en) 2013-05-15
KR101442945B1 (ko) 2014-09-23
JPWO2012004844A1 (ja) 2013-09-02
CN102933867B (zh) 2016-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3867A (zh) 制动器衬片及其制造方法
JP5627042B2 (ja) ブレーキライニン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60076200A1 (en) Coulomb friction damped disc brake rotors
US6851527B2 (en) Brake shoe with grooved friction lining
JP2007045860A (ja) 湿式摩擦材の製造方法
JP4766925B2 (ja) 摩擦材の製造方法
JP5436684B2 (ja) ブレーキ装置、ブレーキライニング、ブレーキライニングの製造方法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GB2071795A (en) Friction element such as a brake pad
CN101970898A (zh) 摩擦片衬
CN106523553A (zh) 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装置
US20170030425A1 (en) Friction lining for industrial brakes and drive element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friction lining for industrial brakes and drive elements
CN207454613U (zh) 一种多功能刹车片
JP2010255773A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用パッ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0318282U (zh) 刹车片安装结构
JPWO2010146646A1 (ja) 摩擦材の製造方法、摩擦材及び制動装置
JP2013103832A (ja) エレベータ制動装置
JPH11303913A (ja) 摩擦部材用金型、摩擦材仮成形品用金型、摩擦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摩擦材仮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5765944B2 (ja) ブレーキライニング、及びブレーキライニングの製造方法
JP6732125B2 (ja) ブレーキライニング
JP2003146564A (ja) エレベータ用ブレーキ
JP2011132991A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パッド
JPS62106132A (ja) デイスクブレ−キ用パツド
JPH0517454Y2 (zh)
KR20220011411A (ko) 브레이크 디스크
CN115949682A (zh) 一种具有摩擦材料复合结构的刹车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