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1231A - 一种高迁移率iii-v族半导体mos场效应晶体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迁移率iii-v族半导体mos场效应晶体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31231A
CN102931231A CN2012104827298A CN201210482729A CN102931231A CN 102931231 A CN102931231 A CN 102931231A CN 2012104827298 A CN2012104827298 A CN 2012104827298A CN 201210482729 A CN201210482729 A CN 201210482729A CN 102931231 A CN102931231 A CN 1029312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iii
high mobility
semiconductor
fami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827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洪刚
常虎东
薛百清
王虹
刘桂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21048272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31231A/zh
Publication of CN102931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12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迁移率III-V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包括一单晶衬底,在单晶衬底上形成的缓冲层,在缓冲层中形成的平面掺杂层,在缓冲层上形成的高迁移率沟道层,在高迁移率沟道层上形成的掺杂界面控制层,在掺杂界面控制层上形成的高掺杂半导体层,在高掺杂半导体层上形成的窄带隙欧姆接触层,在窄带隙欧姆接触层上形成的源漏金属电极,刻蚀至掺杂界面控制层的栅槽结构位于二个源漏金属电极中间,高K栅介质均匀覆盖栅槽内表面,栅金属电极形成于高K栅介质上。本发明公开的III-V MOS器件结构不仅能降低MOS界面态密度、提高沟道迁移率,而且可以提高沟道中二维电子(空穴)气浓度,满足高速低电压工作高迁移率CMOS技术的应用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高迁移率III-V族半导体MOS场效应晶体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掺杂界面控制层、平面掺杂与重掺杂源漏等技术来实现高驱动电流、低源漏电阻的高迁移率III-V族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场效应晶体管,可应用于高性能III-V族MOS器件与电路。
背景技术
硅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技术进入到22纳米技术节点之后,依靠等比例缩小已经很难提升器件性能,采用新材料,新器件成为继续提高CMOS器件性能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III-V族半导体材料由于拥有出色的电子输运特性,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由于III-V MOS界面态密度较高,界面库仑散射使III-V反型层MOS器件中沟道迁移率依然很低。最新研究报道表明:在InGaAs沟道表面生长InP势垒层,并采用原子层沉积(ALD)技术沉积高k栅介质材料所制成的MOSFET器件已经表现出优越的沟道迁移率。然而,由于势垒层的加入,增加了MOS器件的等效氧化层厚度,并提高了MOS器件的源漏寄生电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器件的驱动电流和开关速度的提高。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在III-V族半导体材料上在降低界面态密度的同时,又使得器件的驱动电流和开关速度得以提高,以满足高性能III-V族半导体CMOS技术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公开了一种高迁移率III-V族半导体MOS场效应晶体管,以同时实现高驱动电流与低MOS界面态密度,满足高性能III-V族半导体CMOS技术的应用需求。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迁移率III-V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包括:
单晶衬底101;
在所述单晶衬底101上形成的缓冲层102;
在所述缓冲层102中形成的平面掺杂层103;
在所述缓冲层102上形成的高迁移率沟道层104;
在所述高迁移率沟道层104上形成的掺杂界面控制层105;
在所述掺杂界面控制层105上形成的高掺杂半导体层106;
在所述高掺杂半导体层106上形成的窄带隙欧姆接触层107;
在所述窄带隙欧姆接触层107上形成的源金属电极108和漏金属电极112;
在所述源金属电极108和漏金属电极112中间对所述窄带隙欧姆接触层107和所述高掺杂半导体层106进行刻蚀,并刻蚀至所述掺杂界面控制层105表面而形成的栅槽结构109;
形成于所述栅槽结构109内表面的高K栅介质110;以及
形成于高K栅介质110上的栅金属电极111。
上述方案中,所述单晶衬底101是硅衬底、锗衬底、砷化镓衬底、磷化镓衬底或磷化铟衬底。
上述方案中,所述缓冲层102用于释放所述单晶衬底101与所述高迁移率沟道层104之间晶格失配应力,所述缓冲层102由III-V族半导体及其多元合金材料构成,其电学性能为绝缘或者半绝缘材料,且所述缓冲层102的禁带宽度大于所述高迁移率沟道层104的禁带宽度。
上述方案中,所述平面掺杂层103形成于所述缓冲层102中,所述的平面掺杂层103为N型掺杂或P型掺杂,从所述平面掺杂层103到缓冲层102与高迁移率沟道层104界面处的距离为1~10纳米。
上述方案中,所述高迁移率沟道层104采用III-V族半导体薄层材料,该III-V族半导体薄层材料包括由砷化镓、磷化铟、锑化铟、砷化铟或锑化镓构成的群组中的任一种化合物,以及该群组中多个化合物的多元合金;该高迁移率沟道层104包含一种III-V族半导体或者多种III-V族半导体的多元合金,或者包含由多种III-V族半导体及其合金薄层组合而成的复合沟道。
上述方案中,所述掺杂界面控制层105的禁带宽度大于所述高迁移率沟道层104,其晶格为匹配或者赝配关系,并且其能带具有第一类量子阱的对准关系,电子或者空穴在所述高迁移率沟道层104中具有量子限制效应;所述掺杂界面控制层105的厚度范围介于1nm到20nm之间,所述掺杂界面控制层105的掺杂浓度在从1016到1019cm-3量级;所述掺杂界面控制层105采用III-V族半导体薄层材料,该III-V族半导体薄层材料包括由磷化铟、磷化镓、磷化铝和砷化铟构成的群组中的任一种化合物,以及该群组中多个化合物的多元合金。
上述方案中,所述高掺杂半导体层106采用重掺杂的III-V半导体材料来降低源漏寄生电阻,所述的窄带隙欧姆接触层107的禁带宽度从下至上逐渐变小,且所述窄带隙欧姆接触层107在表面处的禁带宽度最小。
上述方案中,所述栅槽结构109形成于所述源金属电极108和漏金属电极112的中间,采用选择性腐蚀技术使栅槽刻蚀自动终止于所述掺杂界面控制层105表面。
上述方案中,所述高K栅介质110形成于所述栅槽结构109的内表面,其K值高于SiO2,其材料组成包括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铪、氧化锆、氧化镧、氧化钛、氧化钽、氧化钇或氧化镥,以及上述各氧化物的任意组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栅金属电极111包括底部的功函数调节层与上部的金属导电层。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高迁移率III-V族半导体MOS场效应晶体管,利用新型掺杂界面控制层来钝化MOS界面处的悬挂键,实现了低界面态密度,并降低了沟道中载流子的散射;通过底部势垒层中的平面掺杂和顶部势垒层的掺杂,提高了沟道层中的二维电子气浓度或二维空穴气浓度;并进一步提高了器件的驱动电流,掺杂界面控制层(介电常数大于10)与高介电常数栅介质相结合来降低等效氧化层厚度(EOT),最终在高迁移率III-V族半导体上实现了低界面态密度和高驱动电流的MOS场效应晶体管,满足了高速低电压工作高迁移率CMOS技术的应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高迁移率III-V族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掺杂InGaP界面控制层对MOS场效应晶体管输出特性影响的测试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具有掺杂界面控制层的MOS场效应晶体管,采用界面控制层降低沟道中载流子的散射,实现高有效沟道迁移率;并同时采用在底部势垒层中加入平面掺杂和界面控制层掺杂的方法,提高沟道层中的载流子浓度,从而提高器件驱动电流。
如图1所示,图1是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高迁移率III-V族半导体MOS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该场效应晶体管包括:单晶衬底101;在所述单晶衬底101上形成的缓冲层102;在所述缓冲层102中形成的平面掺杂层103;在所述缓冲层102上形成的高迁移率沟道层104;在所述高迁移率沟道层104上形成的掺杂界面控制层105;在所述掺杂界面控制层105上形成的高掺杂半导体层106;在所述高掺杂半导体层106上形成的窄带隙欧姆接触层107;在所述窄带隙欧姆接触层107上形成的源金属电极108和漏金属电极112;在所述源金属电极108和漏金属电极112中间对所述窄带隙欧姆接触层107和所述高掺杂半导体层106进行刻蚀,并刻蚀至所述掺杂界面控制层105表面而形成的栅槽结构109;形成于所述栅槽结构109内表面的高K栅介质110;以及形成于高K栅介质110上的栅金属电极111。
其中,所述单晶衬底101是硅衬底、锗衬底、砷化镓衬底、磷化镓衬底或磷化铟衬底。所述缓冲层102用于释放所述单晶衬底101与所述高迁移率沟道层104之间晶格失配应力,所述缓冲层102由III-V族半导体及其多元合金材料构成,其电学性能为绝缘或者半绝缘材料,且所述缓冲层102的禁带宽度大于所述高迁移率沟道层104的禁带宽度。
所述平面掺杂层103形成于所述缓冲层102中,所述的平面掺杂层103为N型掺杂或P型掺杂,从所述平面掺杂层103到缓冲层102与高迁移率沟道层104界面处的距离为1~10纳米。
所述高迁移率沟道层104采用III-V族半导体薄层材料,该III-V族半导体薄层材料包括由砷化镓、磷化铟、锑化铟、砷化铟或锑化镓构成的群组中的任一种化合物,以及该群组中多个化合物的多元合金;该高迁移率沟道层104包含一种III-V族半导体或者多种III-V族半导体的多元合金,或者包含由多种III-V族半导体及其合金薄层组合而成的复合沟道。
所述掺杂界面控制层105的禁带宽度大于所述高迁移率沟道层104,其晶格为匹配或者赝配关系,并且其能带具有第一类量子阱的对准关系,电子或者空穴在所述高迁移率沟道层104中具有量子限制效应;所述掺杂界面控制层105的厚度范围介于1nm到20nm之间,所述掺杂界面控制层105的掺杂浓度在从1016到1019cm-3量级;所述掺杂界面控制层105采用III-V族半导体薄层材料,该III-V族半导体薄层材料包括由磷化铟、磷化镓、磷化铝和砷化铟构成的群组中的任一种化合物,以及该群组中多个化合物的多元合金。
所述高掺杂半导体层106采用重掺杂的III-V半导体材料来降低源漏寄生电阻,所述的窄带隙欧姆接触层107的禁带宽度从下至上逐渐变小,且所述窄带隙欧姆接触层107在表面处的禁带宽度最小。
所述栅槽结构109形成于所述源金属电极108和漏金属电极112的中间,采用选择性腐蚀技术使栅槽刻蚀自动终止于所述掺杂界面控制层105表面。
所述高K栅介质110形成于所述栅槽结构109的内表面,其K值高于SiO2,其材料组成包括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铪、氧化锆、氧化镧、氧化钛、氧化钽、氧化钇或氧化镥,以及上述各氧化物的任意组合。
所述栅金属电极111包括底部的功函数调节层与上部的金属导电层。
基于图1所示的高迁移率III-V族半导体MOS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对本发明提供的高迁移率III-V族半导体MOS场效应晶体管的制作方法进行详细描述,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单晶衬底101(包括硅与III-V族半导体衬底)上外延生长III-V族半导体缓冲层102,通过晶格弛豫将晶格常数调整到与高迁移率沟道层104相当,采取柔性衬底、渐变缓冲层以及超晶格过滤等技术来降低缓冲层顶部的位错密度;
步骤2:在高阻的缓冲层102中生长平面掺杂层103,通常对于N型沟道,采用平面掺杂Si,以提高沟道层中的电子浓度。
步骤3:在高阻的缓冲层102上生长高迁移率沟道层104,通常采用含铟和镓的材料(例如InGaAs)作为高电子迁移率N型沟道、含锑和镓的材料(例如InGaSb)作为高空穴迁移率P型沟道,通过在P型沟道中引入双轴压缩应力可以进一步提高空穴迁移率。
步骤4:在N型电子高迁移率沟道层104上外延生长超薄掺杂界面控制层InGaP 105,该势垒层与沟道材料晶格匹配或者赝配,并且异质界面平滑、界面态密度低。掺杂界面控制层InGaP 105和缓冲层102的禁带宽度大于N型电子高迁移率沟道层104,第一型能带对准关系保证沟道的导带与价带存在能量差,这样的能带结构使载流子的运动被束缚在沟道薄层中。掺杂界面控制层InGaP层将高迁移率沟道层104与高K栅介质110物理隔离,高K栅介质110中的电离中心与缺陷对载流子的散射作用被大大削弱,从而在沟道中实现高迁移率。例如,如果量子阱沟道层为In0.4Ga0.6As材料,界面控制层为In0.49Ga0.51P的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导带的能量差为0.4eV,电子被束缚在In0.4Ga0.6As沟道中,高K栅介质中的电离中心散射被InGaP界面层所削弱。如图2所示,掺杂InGaP界面控制层可以将MOS器件的驱动电流提高3倍以上。
步骤5:在界面控制层105上沉积栅介质材料,通常为高介电常数氧化物,如Al2O3、HfO2、ZrO2、La2O3等,沉积的方法主要为原子层沉积(ALD)。较高的介电常数(K值大于20)允许采用较厚的栅介质层来降低栅电极的漏电流。
步骤6:最后在高K栅介质110表面沉积栅金属电极111(包括功函数金属层与低电阻栅电极)。
步骤7:高掺杂半导体层GaAs 106其功能是作为降低扩展电阻的抬高源漏结构,采用“后栅”工艺,抬高源漏结构可以采用湿法或干法选择性刻蚀形成;如果采用“前栅”工艺,重掺杂GaAs抬高源漏层可以采用选区外延的方法形成。
步骤8:窄带隙欧姆接触层InGaAs 107外延生长在高掺杂半导体层106上,该层为重掺杂层,例如In0.54Ga0.46As,其禁带宽度只有0.75eV,并且费米能级钉扎在导带附近,易与不同的金属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
步骤9:TiPtAu源漏金属电极108、112与窄带隙欧姆接触层InGaAs107可以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接触电阻率小于10-7Ωcm2,以满足高性能MOS器件的源漏电阻。
因此,本发明提供的高迁移率III-V族半导体MOS场效应晶体管,利用新型掺杂界面控制层来钝化MOS界面处的悬挂键,实现了低界面态密度,并降低了沟道中载流子的散射;通过底部势垒层中的平面掺杂和顶部势垒层的掺杂,提高了沟道层中的二维电子气浓度或二维空穴气浓度;并进一步提高了器件的驱动电流,掺杂界面控制层(介电常数大于10)与高介电常数栅介质相结合来降低等效氧化层厚度(EOT),最终在高迁移率III-V族半导体上实现了低界面态密度和高驱动电流的MOS场效应晶体管,满足了高速低电压工作高迁移率CMOS技术的应用需求。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迁移率III-V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单晶衬底(101);
在所述单晶衬底(101)上形成的缓冲层(102);
在所述缓冲层(102)中形成的平面掺杂层(103);
在所述缓冲层(102)上形成的高迁移率沟道层(104);
在所述高迁移率沟道层(104)上形成的掺杂界面控制层(105);
在所述掺杂界面控制层(105)上形成的高掺杂半导体层(106);
在所述高掺杂半导体层(106)上形成的窄带隙欧姆接触层(107);
在所述窄带隙欧姆接触层(107)上形成的源金属电极(108)和漏金属电极(112);
在所述源金属电极(108)和漏金属电极(112)中间对所述窄带隙欧姆接触层(107)和所述高掺杂半导体层(106)进行刻蚀,并刻蚀至所述掺杂界面控制层(105)表面而形成的栅槽结构(109);
形成于所述栅槽结构(109)内表面的高K栅介质(110);以及
形成于高K栅介质(110)上的栅金属电极(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迁移率III-V族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晶衬底(101)是硅衬底、锗衬底、砷化镓衬底、磷化镓衬底或磷化铟衬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迁移率III-V族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102)用于释放所述单晶衬底(101)与所述高迁移率沟道层(104)之间晶格失配应力,所述缓冲层(102)由III-V族半导体及其多元合金材料构成,其电学性能为绝缘或者半绝缘材料,且所述缓冲层(102)的禁带宽度大于所述高迁移率沟道层(104)的禁带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迁移率III-V族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掺杂层(103)形成于所述缓冲层(102)中,所述的平面掺杂层(103)为N型掺杂或P型掺杂,从所述平面掺杂层(103)到缓冲层(102)与高迁移率沟道层(104)界面处的距离为1~10纳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迁移率III-V族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迁移率沟道层(104)采用III-V族半导体薄层材料,该III-V族半导体薄层材料包括由砷化镓、磷化铟、锑化铟、砷化铟或锑化镓构成的群组中的任一种化合物,以及该群组中多个化合物的多元合金;该高迁移率沟道层(104)包含一种III-V族半导体或者多种III-V族半导体的多元合金,或者包含由多种III-V族半导体及其合金薄层组合而成的复合沟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迁移率III-V族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界面控制层(105)的禁带宽度大于所述高迁移率沟道层(104),其晶格为匹配或者赝配关系,并且其能带具有第一类量子阱的对准关系,电子或者空穴在所述高迁移率沟道层(104)中具有量子限制效应;所述掺杂界面控制层(105)的厚度范围介于1nm到20nm之间,所述掺杂界面控制层(105)的掺杂浓度在从1016到1019cm-3量级;所述掺杂界面控制层(105)采用III-V族半导体薄层材料,该III-V族半导体薄层材料包括由磷化铟、磷化镓、磷化铝和砷化铟构成的群组中的任一种化合物,以及该群组中多个化合物的多元合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迁移率III-V族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掺杂半导体层(106)采用重掺杂的III-V半导体材料来降低源漏寄生电阻,所述的窄带隙欧姆接触层(107)的禁带宽度从下至上逐渐变小,且所述窄带隙欧姆接触层(107)在表面处的禁带宽度最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迁移率III-V族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槽结构(109)形成于所述源金属电极(108)和漏金属电极(112)的中间,采用选择性腐蚀技术使栅槽刻蚀自动终止于所述掺杂界面控制层(105)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迁移率III-V族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高K栅介质(110)形成于所述栅槽结构(109)的内表面,其K值高于SiO2,其材料组成包括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铪、氧化锆、氧化镧、氧化钛、氧化钽、氧化钇或氧化镥,以及上述各氧化物的任意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迁移率III-V族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栅金属电极(111)包括底部的功函数调节层与上部的金属导电层。
CN2012104827298A 2012-11-23 2012-11-23 一种高迁移率iii-v族半导体mos场效应晶体管 Pending CN1029312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827298A CN102931231A (zh) 2012-11-23 2012-11-23 一种高迁移率iii-v族半导体mos场效应晶体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827298A CN102931231A (zh) 2012-11-23 2012-11-23 一种高迁移率iii-v族半导体mos场效应晶体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1231A true CN102931231A (zh) 2013-02-13

Family

ID=47645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827298A Pending CN102931231A (zh) 2012-11-23 2012-11-23 一种高迁移率iii-v族半导体mos场效应晶体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31231A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7477A (zh) * 2013-02-27 2013-06-05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在Si基上制备InP基HEMT的方法
CN103165446A (zh) * 2013-03-06 2013-06-19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一种可用于硅基集成的hem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98947A (zh) * 2016-10-12 2017-01-04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双栅InGaAs PMOS场效应晶体管
CN106531683A (zh) * 2016-12-29 2017-03-22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绝缘体上半导体材料衬底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11211A (zh) * 2016-12-29 2017-05-24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InP基MOSHEMT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83613A (zh) * 2017-01-13 2017-05-3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iii‑v族半导体moshem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83996A (zh) * 2016-12-01 2017-05-31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83619A (zh) * 2016-11-29 2017-05-31 东莞市广信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GaAs基PMOS器件制作方法
CN106784003A (zh) * 2016-11-29 2017-05-31 东莞市广信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GaAs基PMOS界面结构
CN107248535A (zh) * 2017-05-03 2017-10-13 东南大学 一种光控hemt及其控制方法
CN108565288A (zh) * 2018-06-20 2018-09-21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的陡亚阈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00443A (zh) * 2019-08-02 2019-12-20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异构集成hemt器件结构
CN110797398A (zh) * 2019-11-07 2020-02-14 中合博芯(重庆)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高k氧化物栅绝缘层mos-hem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57360A (zh) * 2018-09-27 2020-04-03 上海新微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硅基锗锡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13345960A (zh) * 2020-03-02 2021-09-03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WO2021237901A1 (zh) * 2020-05-28 2021-12-02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Iii族氮化物凹槽栅常关型p沟道hemt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2614A (ja) * 1993-07-06 1995-01-24 Hitachi Cable Ltd 化合物半導体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ェハ
JPH0982727A (ja) * 1995-09-14 1997-03-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9260643A (ja) * 1996-03-26 1997-10-03 Hitachi Cable Ltd 高電子移動度トランジスタ
JPH1098052A (ja) * 1996-09-19 1998-04-14 Toshiba Corp ヘテロ接合バイポーラトランジスタ
CN102610640A (zh) * 2011-11-29 2012-07-25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高驱动电流的iii-v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2614A (ja) * 1993-07-06 1995-01-24 Hitachi Cable Ltd 化合物半導体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ェハ
JPH0982727A (ja) * 1995-09-14 1997-03-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9260643A (ja) * 1996-03-26 1997-10-03 Hitachi Cable Ltd 高電子移動度トランジスタ
JPH1098052A (ja) * 1996-09-19 1998-04-14 Toshiba Corp ヘテロ接合バイポーラトランジスタ
CN102610640A (zh) * 2011-11-29 2012-07-25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高驱动电流的iii-v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7477B (zh) * 2013-02-27 2016-01-13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在Si基上制备InP基HEMT的方法
CN103137477A (zh) * 2013-02-27 2013-06-05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在Si基上制备InP基HEMT的方法
CN103165446A (zh) * 2013-03-06 2013-06-19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一种可用于硅基集成的hem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65446B (zh) * 2013-03-06 2016-04-20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一种可用于硅基集成的hem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068406A1 (zh) * 2016-10-12 2018-04-19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双栅InGaAs沟道的PMOS场效应晶体管
CN106298947A (zh) * 2016-10-12 2017-01-04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双栅InGaAs PMOS场效应晶体管
US10644100B2 (en) 2016-10-12 2020-05-05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Dual-gate PMOS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with InGaAs channel
CN106298947B (zh) * 2016-10-12 2020-02-07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双栅InGaAs PMOS场效应晶体管
CN106783619A (zh) * 2016-11-29 2017-05-31 东莞市广信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GaAs基PMOS器件制作方法
CN106784003A (zh) * 2016-11-29 2017-05-31 东莞市广信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GaAs基PMOS界面结构
CN106783996A (zh) * 2016-12-01 2017-05-31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11211A (zh) * 2016-12-29 2017-05-24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InP基MOSHEMT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31683B (zh) * 2016-12-29 2019-05-31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绝缘体上半导体材料衬底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31683A (zh) * 2016-12-29 2017-03-22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绝缘体上半导体材料衬底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83613A (zh) * 2017-01-13 2017-05-3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iii‑v族半导体moshem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48535B (zh) * 2017-05-03 2019-01-29 东南大学 一种光控hemt及其控制方法
CN107248535A (zh) * 2017-05-03 2017-10-13 东南大学 一种光控hemt及其控制方法
CN108565288A (zh) * 2018-06-20 2018-09-21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的陡亚阈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57360A (zh) * 2018-09-27 2020-04-03 上海新微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硅基锗锡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10600443B (zh) * 2019-08-02 2021-07-20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异构集成hemt器件结构
CN110600443A (zh) * 2019-08-02 2019-12-20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异构集成hemt器件结构
CN110797398A (zh) * 2019-11-07 2020-02-14 中合博芯(重庆)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高k氧化物栅绝缘层mos-hem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97398B (zh) * 2019-11-07 2024-03-26 中合博芯(重庆)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高k氧化物栅绝缘层mos-hem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45960A (zh) * 2020-03-02 2021-09-03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WO2021237901A1 (zh) * 2020-05-28 2021-12-02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Iii族氮化物凹槽栅常关型p沟道hemt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1231A (zh) 一种高迁移率iii-v族半导体mos场效应晶体管
CN110034186B (zh) 基于复合势垒层结构的iii族氮化物增强型hemt及其制作方法
CN102610640A (zh) 一种高驱动电流的iii-v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
US20110260173A1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TWI644436B (zh) 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奈米線、場效電晶體以及開關元件
CN103311306A (zh) 带有InAlP盖层的GeS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CN103811542B (zh) 一种锡化物超晶格势垒半导体晶体管
CN102054870A (zh)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02244094A (zh) 一种iii-v族半导体mos界面结构
CN102969360A (zh) 一种iii-v族半导体纳米线阵列场效应晶体管
Sun et al. Scaling of In 0.7 Ga 0.3 As buried-channel MOSFETs
CN110634950A (zh) 氧化镓垂直结构半导体电子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Liu et al. First highly stacked Ge 0.95 Si 0.05 nGAAFETs with record I ON= 110 μA (4100 μA/μm) at V OV= V DS= 0.5 V and high G m, max= 340 μS (13000 μS/μm) at V DS= 0.5 V by wet etching
US10644100B2 (en) Dual-gate PMOS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with InGaAs channel
CN105118858B (zh) 纵向隧穿场效应晶体管
CN102194859B (zh) 高迁移率ⅲ-ⅴ族半导体mos界面结构
TWI546958B (zh) Gold and oxygen semi -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
Divya et al. Effects of SiNX passivation on GaN-HEMT DC characteristics
CN106098765A (zh) 一种增加电流开关比的隧穿场效应晶体管
CN103681868B (zh) 带有源漏应变源的GeSn 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CN115207086A (zh) 磷化铟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28522B (zh) 一种类Fin结构III-V族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Wang et al. High-uniformity and high drain current density enhancement-mode AlGaN/GaN gates-seperating groove HFET
Zhou et al. Threshold voltage modulation by interface charge engineering for high performance normally-off GaN MOSFETs with high faulty turn-on immunity
CN102983172A (zh) GaAs基垂直结构MOS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5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