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4803A - 有源矩阵基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源矩阵基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44803A
CN102844803A CN201180019281XA CN201180019281A CN102844803A CN 102844803 A CN102844803 A CN 102844803A CN 201180019281X A CN201180019281X A CN 201180019281XA CN 201180019281 A CN201180019281 A CN 201180019281A CN 102844803 A CN102844803 A CN 1028448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istribution
contact hole
matrix substrate
branched wir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928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44803B (zh
Inventor
小笠原功
吉田昌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44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4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448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48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4Drivers integrated on the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6Cell terminals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display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在有源矩阵基板(20)的边框区域(24)设置有用于驱动开关元件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在构成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的多个电路部(36)分别设置有驱动用TFT元件(42),在边框区域(24)设置有作为向驱动用TFT元件(42)提供信号的第2配线的分支配线(43)和作为与分支配线(43)连接的第1配线的连接配线(44),连接配线(44)和分支配线(43)在连接部(60)中连接,在分支配线(43)中,规定该配线的配线宽度的两个边在俯视时配置于在第2绝缘层中设置的接触孔(61)内。

Description

有源矩阵基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绝缘基板中设置了有源元件的有源矩阵基板和使用了该有源矩阵基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以下称为“TFT”)等作为像素的开关元件的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因响应速度快,多灰度级显示容易,自电视机开始,已广泛利用于便携电话、便携式游戏机、车载用导航装置等。
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通常是有源矩阵基板和相对基板相互相对配置,在这些基板之间利用密封材料封入有显示元件(液晶、有机EL等)。
另一方面,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在有源矩阵基板中形成为单片的显示装置因能减少边框区域、提高可靠性,适合利用于便携电话、便携式游戏机等便携信息终端。
(有源矩阵基板)
以下,基于图9说明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形成为单片的有源矩阵基板的概要构成。图9是示出有源矩阵基板的主要部分的概要构成的俯视图。
如图9所示,有源矩阵基板20在包括玻璃基板等的绝缘基板21的中央部分形成有显示区域22,在该显示区域22中,像素电极、显示驱动用TFT元件(开关元件)(未图示)形成为矩阵状。扫描信号线30连接于显示驱动用TFT元件的栅极电极,数据信号线31连接于源极电极,像素电极(未图示)连接于漏极电极。扫描信号线30和数据信号线31在有源矩阵基板20的显示区域22上设置于相互正交的方向。此外,扫描信号线30和数据信号线31以不在它们正交的部分相互电连接的方式隔着绝缘层设置于有源矩阵基板20上的不同层。
在显示区域22的周围的区域并且是在有源矩阵基板20的基板端边26的附近区域形成有边框区域24,隔着显示区域22在该边框区域24的左右侧(图9所示的箭头X方向)设置有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与扫描信号线30电连接,向扫描信号线30施加扫描信号。
由于隔着显示区域22在边框区域24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因此在从两侧对1个扫描信号线30输入信号的情况下,能够使信号的波形钝化减小。因此,能够使构成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的多个驱动用TFT元件的尺寸变小,从而能够提供边框区域24窄的有源矩阵基板20。另一方面,即使是在从单侧对1个扫描信号线30输入信号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将扫描信号线30分为由右侧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驱动的组和由左侧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驱动的组,使有源矩阵基板20左右的边框区域24均等。
在边框区域24的上下侧(图9所示的箭头Y方向)中的一侧设置有驱动器33。驱动器33与数据信号线31电连接,向数据信号线31施加数据信号。
包括时钟配线等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用配线群35与已用金属薄膜等图案化的端子34连接,通过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柔性印刷电路)(未图示)等,从外部的DC/DC转换器、显示控制电路输入为了使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动作所需的信号。
此外,图9所示的有源矩阵基板20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设置于显示区域22的两侧,但也能是单侧的构成。另外,也能是将提供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用配线群35的信号从驱动器33提供的构成。
(专利文献1)
作为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的具体构成,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成。
图10是示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配置图。
如图10所示,在有源矩阵基板100的边框区域,设置有包括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400和时钟配线等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用配线122、以及连接配线172。
在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400中设置有多个驱动用TFT元件T5/T6/T10/T11/T41~T45等,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用配线122直接或者通过连接配线172向各驱动用TFT元件施加所需的信号。
此外,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用配线122和连接配线172通过2个接触孔200电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6-39524号公报(2006年2月9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5-352455号公报(2005年12月22日公开)”
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11-190857号公报(1999年7月13日公开)”
专利文献4: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0-199917号公报(2000年7月18日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成中,上述连接配线172为相对于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用配线122而突出的形状,且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用配线122和上述连接配线172通过2个接触孔200电连接,因此产生连接部的占有面积变大、边框区域变大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边框区域窄、可靠性高的有源矩阵基板和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有源矩阵基板的特征在于,是在绝缘基板上将开关元件和与该开关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设置为矩阵状而成,
在上述绝缘基板中,矩阵状地配置有上述像素电极的区域是显示区域,
上述显示区域的周边的区域是边框区域,
在上述边框区域设置有用于驱动上述开关元件的驱动电路,
在构成上述驱动电路的多个电路部分别设置有驱动元件,
在上述边框区域,在上述绝缘基板上按顺序设置有用于向上述驱动元件提供信号的第1配线和第2配线,
在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之间设置有第1绝缘层,
以覆盖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至少1个配线和上述第1绝缘层的方式设置有第2绝缘层,
在连接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的连接部中,
在上述第2绝缘层中设置有第1接触孔,
在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至少1个配线中,规定该配线的配线宽度的边中的至少1边在俯视时配置于上述第1接触孔内。
根据上述构成,能使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连接的部分的占有面积缩小,使驱动电路的占有面积变小。因此,窄边框化变得容易。
而且,能使各配线间的空间变宽,因此能够减小配线间的漏电。因此,能够谋求合格率的提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有源矩阵基板的特征在于,
是在绝缘基板上将开关元件和与该开关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设置为矩阵状而成,
在上述绝缘基板中,矩阵状地配置有上述像素电极的区域是显示区域,
上述显示区域的周边的区域是边框区域,
在上述边框区域设置有用于驱动上述开关元件的驱动电路,
在构成上述驱动电路的多个电路部分别设置有驱动元件,
在上述边框区域,在上述绝缘基板上按顺序设置有用于向上述驱动元件提供信号的第1配线和第2配线,
在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之间设置有第1绝缘层,
以覆盖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至少1个配线和上述第1绝缘层的方式设置有第2绝缘层,
在连接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的连接部中,
在上述第2绝缘层中设置有2个第1接触孔,
上述2个第1接触孔各自沿着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某一方配线所延伸的方向设置,
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另一方配线的一部分在俯视时也设置于上述2个第1接触孔中的某个接触孔内,
在上述另一方配线的一部分中,规定该配线的配线宽度的边中的至少1边在俯视时配置于上述第1接触孔内。
根据上述构成,在2个部位中,第1配线和第2配线电连接。因此,能够将第1配线和第2配线可靠地连接,能使可靠性提高。
另外,如上所述,能缩小连接部的占有面积,使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的占有面积变小。因此,窄边框化变得容易。
另外,即使在产生了例如第2配线相对于第1配线的对准偏差或者第2配线相对于接触孔的对准偏差的情况下,2个部位的连接部的面积的总和也不易变动。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有源矩阵基板是在绝缘基板上将开关元件和与该开关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设置为矩阵状而成,
在上述绝缘基板中,矩阵状地配置有上述像素电极的区域是显示区域,
上述显示区域的周边的区域是边框区域,
在上述边框区域设置有用于驱动上述开关元件的驱动电路,
在构成上述驱动电路的多个电路部分别设置有驱动元件,
在上述边框区域,在上述绝缘基板上按顺序设置有用于向上述驱动元件提供信号的第1配线和第2配线,
在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之间设置有第1绝缘层,
以覆盖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至少1个配线和上述第1绝缘层的方式设置有第2绝缘层,
在连接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的连接部中,
在上述第2绝缘层中设置有第1接触孔,
在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至少1个配线中,规定该配线的配线宽度的边中的至少1边在俯视时配置于上述第1接触孔内。
因此,能使第1配线和第2配线的连接的部分的占有面积缩小,使驱动电路的占有面积变小,窄边框化变得容易。
而且,能使各配线间的空间变宽,能够减小配线间的漏电,能够谋求合格率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配置图,图1的(b)是示出图1的(a)所示的切换部的构成的放大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3的(a)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切换部的构成的俯视图,图3的(b)是图3的(a)所示的切换部的X-X′线截面图。
图4是图3的(a)所示的切换部的X-X′线截面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配置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连接部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7的(a)~图7的(g)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切换部的构成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8的(a)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切换部的构成的俯视图,图8的(b)是图8的(a)所示的切换部的X-X′线截面图。
图9是示出现有的有源矩阵基板的主要部分的概要构成的俯视图。
图10是示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配置图。
图11的(a)是示出现有的切换部的构成的俯视图,图11的(b)是图11的(a)所示的切换部的X-X′线截面图。
图12的(a)是示出现有的切换部的构成的俯视图,图12的(b)是图11的(a)所示的切换部示出的X-X′线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基于图1~图7如下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显示装置)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要构成的侧视图。
如图2所示,在显示装置10中,有源矩阵基板20和相对基板80隔着密封材料相互相对配置。
相对基板80具备相对电极、彩色滤光片(未图示)。另一方面,有源矩阵基板20在显示区域22中以矩阵状具备像素电极、显示驱动用TFT元件(未图示),隔着显示区域22在边框区域24的两侧,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设置为单片。
此外,设置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作为其它方式,在图2中,也能在有源矩阵基板20未与相对基板80重叠的位置,作为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a/32b来设置。另外,也能一并设置图2中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和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a/32b。
为了避免外部光导致的动作不良,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以与设置于相对基板80的黑矩阵重叠的方式设置。在作为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a/32b来设置的情况下,优选实施将遮光带等遮光部件配置于32a/32b上等遮光对策。
在此,有源矩阵基板20具有与已基于图9说明的有源矩阵基板20大致同样的概要构成,因此为了便于说明,对于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附记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具体说明。
以下,详细地说明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
(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
图1的(a)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配置图,图1的(b)是示出图1的(a)所示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中的切换部的构成的局部放大图。
在此,所谓上述切换部,是指将形成于不同层的配线彼此连接的连接部的一个例子,为了将以下说明的连接分支配线和连接配线的连接部区别于连接分支配线和主干配线的连接部而使用。
如图1的(a)所示,在有源矩阵基板20的边框区域24设置有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和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用配线群35。
作为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设置有多个电路部36,在各个电路部36形成有驱动用TFT元件42。
另外,作为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用配线群35,沿着有源矩阵基板20的Y方向设置有:作为主干配线的低电位电源配线40;作为主干配线的第1时钟配线41a;以及作为主干配线的第2时钟配线41b。具体地说,从基板端边26朝向显示区域22的方向设置有1个低电位电源配线40、然后是第1时钟配线41a、第2时钟配线41b。
在此,所谓显示区域22,是指作为开关元件的显示驱动用TFT元件(未图示)和与该显示驱动用TFT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未图示)按矩阵状配置的区域。
另外,为了将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用配线群35和设置于各电路部36的各驱动用TFT元件42连接,沿着有源矩阵基板20的X方向设置有作为第2配线的一个例子的分支配线43。作为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用配线群35的低电位电源配线40通过从低电位电源配线40向X方向延伸设置的分支配线43向驱动用TFT元件42提供低电位信号。在此,所谓低电位信号,是指为了使TFT元件42成为截止(OFF)状态而向TFT元件42的栅极电极提供的信号。另一方面,作为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用配线群35的第1时钟配线41a和第2时钟配线41b通过分支配线43向驱动用TFT元件42提供时钟信号。此外,在分支配线43与第1时钟配线41a及第2时钟配线41b的连接部50分别设置有2个接触孔51a/51b,通过连接导体45,第1时钟配线41a及第2时钟配线41b与分支配线43电连接。
另外,在沿着X方向设置多个电路部36而成的各级中,设置有与1个第1时钟配线41a或者第2时钟配线41b电连接的分支配线43,通过该分支配线43,从时钟配线41a/41b提供第1时钟信号和第2时钟信号中的某一方时钟信号。
此外,在相同级中,在相互相邻的电路部36之间,设置有与分支配线43电连接的作为第1配线的一个例子的连接配线44,通过该连接配线44,向一部分电路部36提供上述一方时钟信号。
另外,在不同级之间,也设置有连接配线44,通过该连接配线44,从另一级分支配线43提供另一方时钟信号。
根据上述构成,与在各级中设置了与第1时钟配线41a和第2时钟配线41b分别电连接的2个分支配线43的构成相比,分支配线43的数量被削减,因此能够抑制合格率的降低。
在分支配线43和连接配线44的切换部60设置有接触孔61,通过连接导体45,分支配线43和连接配线44电连接。此外,如图1的(b)所示,对于分支配线43,规定该配线的配线宽度的两个边在俯视时配置于接触孔61内,在切换部60中,该分支配线43的配线宽度固定,不扩大。
以下,说明各配线使用的导电性材料。
(导电性材料)
延伸于Y方向的第1时钟配线41a及第2时钟配线41b与分支配线43设置于不同层,由形成扫描信号线30(参照图9)的第1导电性材料M1形成。
另一方面,延伸于Y方向的低电位电源配线40和延伸于X方向延伸的分支配线43由形成数据信号线31(参照图9)的第2导电性材料M2形成。
另外,分支配线43和连接配线44设置于不同层,连接配线44由第1导电性材料M1形成。连接导体45由形成像素电极的第3导电性材料M3形成。
在此,能够使用包括铝合金膜(Al)的单层膜作为第1导电性材料M1,使用包括钛(Ti)膜和铝(Al)膜的层叠膜作为第2导电性材料M2,使用ITO(Indium Tin Oxide:铟锡氧化物)膜作为第3导电性材料M3,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IZO(Indium Zincoxide:铟锌氧化物)等作为第3导电性材料M3。另外,连接导体45不限于形成像素电极的材料。例如,在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边缘电场转换)模式、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模式等中,也可以在形成像素电极的基板侧形成共用电极,由形成该共用电极的导电性材料形成连接导体45。
在本实施方式中,低电位电源配线40由第2导电性材料M2形成,但也可以由第1导电性材料M 1形成。在该情况下,低电位电源配线40和由第2导电性材料M2形成的分支配线43也可以在接触孔中通过连接导体45连接。
以下,基于图3~图4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上述切换部60的构成。
(切换部)
首先,说明现有的切换部的构成。
图11的(a)是示出现有的切换部的构成的俯视图,图11的(b)是图11的(a)所示的切换部的X-X′线截面图。
如图11的(a)所示,在分支配线243和连接配线244的切换部260设置有2个接触孔261a/261b,通过连接导体245,分支配线243和连接配线244电连接。
此外,在切换部260中,分支配线243和连接配线244的配线宽度扩大。
具体地说,如图11的(b)所示,在包括玻璃基板等的绝缘基板221上,按顺序层叠有连接配线244、绝缘层247a、分支配线243、绝缘层247b、连接导体245,分支配线243和连接配线244在俯视时未重叠。此外,在绝缘层247a和分支配线243之间形成有半导体层248。
在接触孔261a中,连接导体245和分支配线243电连接。另一方面,在接触孔261b中,连接导体245和连接配线244电连接。
分支配线243和连接配线244在俯视时未重叠,分别在接触孔261a/261b中与连接导体245电连接。因此,切换部260的占有面积大。
图3的(a)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切换部的构成的俯视图,图3的(b)是图3的(a)所示的切换部的X-X′线截面图。
如图3的(a)所示,在分支配线43和连接配线44的切换部60设置有接触孔61,在该接触孔61中,通过连接导体45,分支配线43和连接配线44电连接。
此外,对于分支配线43,规定该配线的配线宽度的两个边在俯视时配置于接触孔61内。即,在切换部60中,分支配线43的配线宽度固定,不扩大。
具体地说,如图3的(b)所示,在包括玻璃基板等的绝缘基板21上,按顺序层叠有连接配线(第1配线)44、绝缘层(第1绝缘层)47a、分支配线43(第2配线)、绝缘层(第2绝缘层)47b、连接导体45,分支配线43和连接配线44在俯视时重叠。此外,为了防止连接导体45的分段,在绝缘层47a和分支配线43之间形成有半导体层48。
上述接触孔61包括设置于上述第1绝缘层47a的第2接触孔和设置上述第2绝缘层47b的第1接触孔。
详细地说,接触孔61分为3个部分接触孔61A/61B/61C,上述接触孔61A/61C相当于上述第2接触孔,其上层和上述接触孔61B相当于上述第1接触孔。
并且,在接触孔61A/61C中,连接导体45和连接配线44电连接。在形成于接触孔61A/61C之间的接触孔61B中,连接导体45和分支配线43电连接。
即,在俯视时,规定分支配线43的配线宽度的两个边设置于接触孔61内。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使本实施方式的切换部60的占有面积比以往小。
另外,由于规定分支配线43的配线宽度的两个边设置于接触孔61内,因此即使是在制造工序的光刻工序中产生了分支配线43相对于连接配线44的对准偏差的情况下,切换部60的面积也不易变动。
此外,如图4所示,也可以在从连接配线44至分支配线43的锥形部分中,将绝缘层47a形成为阶梯状。图4是图3的(a)所示的切换部的X-X′线截面图。
在此,例如,在将分支配线43和绝缘层47b作为掩模,蚀刻而除去绝缘层47a的情况下,或者,在绝缘层47b是有机膜(例如丙烯酸系树脂膜)和无机膜(例如氮化硅膜)的2层结构,将上层的有机膜的图案和分支配线43作为掩模,蚀刻而除去下层的无机膜和绝缘层47a的情况下,分支配线43成为蚀刻阻挡物,因此其下方的绝缘层47a会残存。然而,作为掩模而发挥作用的分支配线43不被蚀刻,因此有时其下方的绝缘层47a被迅速蚀刻。在该情况下,绝缘层47a成为进入分支配线43下方的倒锥形形状,连接导体45容易断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分支配线43和绝缘层47a之间配置蚀刻速度比绝缘层47a的蚀刻速度慢的半导体层48,分支配线43下的绝缘层47a不会被迅速蚀刻。即,能够将绝缘层47a的图案端部形成为正锥形,能够减少连接导体45的断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绝缘层47a和分支配线43之间形成有半导体层48的构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不形成半导体层48。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配置图。
如图5所示,在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内设置有多个接触孔61,在该接触孔61中,分支配线43和连接配线44电连接,各驱动用TFT42相互电连接。
此外,规定分支配线43的配线宽度的两个边在俯视时设置于接触孔61内,因此接触孔61的占有面积缩小,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的占有面积变小,窄边框化变得容易。
而且,能使接触孔61和各配线间的空间变宽,能够减小配线间的漏电,能够谋求合格率的提高。
以下,基于图6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作为上述主干配线35的第1时钟配线41a/第2时钟配线41b和分支配线43的连接部50的构成。
(连接部)
为了抑制高电阻化导致的信号延迟,作为主干配线35的第1时钟配线41a和第2时钟配线41b形成为比分支配线43粗。
在此,为了连接部的低电阻化和可靠性的提高,有时对线宽相对较宽的1个配线配置多个接触孔。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的构成的俯视图。
如图6所示,在作为第2配线的一个例子的分支配线43和作为第1配线的一个例子且作为主干配线的第1时钟配线41a/第2时钟配线41b的连接部50,设置有2个接触孔51a/51b,通过连接导体45,第1时钟配线41a/第2时钟配线41b和分支配线43电连接。
具体地说,2个接触孔51a/51b均沿着Y方向设置,分支配线43的一部分在俯视时也设置于上述2个接触孔51a/51b中的某个接触孔内。另外,规定分支配线43的配线宽度的边中的1边在俯视时设置于接触孔51a内,另一边在俯视时设置于接触孔51b内。
在接触孔51a中,通过连接导体45,分支配线43和第1时钟配线41a/第2时钟配线41b电连接,在接触孔51b中,也是通过连接导体45,分支配线43和第1时钟配线41a/第2时钟配线41b电连接。即,在2个部位中,分支配线43和第1时钟配线41a/第2时钟配线41b电连接。由此,分支配线43和第1时钟配线41a/第2时钟配线41b能够可靠地电连接,能提高可靠性。
另外,即使在产生了分支配线43相对于主干配线35的对准偏差或者分支配线43相对于接触孔51a/51b的对准偏差的情况下,2个部位的连接部的面积的总和也不易变动。
另外,使分支配线43分别存在于接触孔51a/51b内,由此,在设置有2个接触孔51a/51b的构成中,能缩小连接部50的占有面积,使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的占有面积变小,窄边框化变得容易。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分支配线43和第1时钟配线41a/第2时钟配线41b的连接部50分别设置有2个接触孔51a/51b,通过连接导体45,第1时钟配线41a/第2时钟配线41b和分支配线43分别电连接,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与已基于图3等说明的上述切换部60相同的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分支配线43和连接配线44的切换部60,对1个配线设置有1个接触孔,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对1个配线设置多个接触孔,也可以是例如与连接部50相同的构成。
以下,基于图7说明上述切换部60的变形例。
〔变形例1〕
基于图7的(a)如下说明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相关的变形例。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对于与已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附图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附记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本变形例是关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切换部60的其它构成的例子。
如图7的(a)所示,在分支配线43和连接配线44的切换部60设置有接触孔61,通过连接导体45,分支配线43和连接配线44电连接。
此外,在切换部60中,规定分支配线43的配线宽度的一边在俯视时设置于接触孔61内。另外,在切换部60中,分支配线43的线宽固定,不扩大。
根据上述构成,能缩小切换部60的占有面积,使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的占有面积变小,窄边框化变得容易。
而且,能使各配线间的空间变宽,能够减小配线间的漏电,能够谋求合格率的提高。
〔变形例2〕
基于图7的(b)如下说明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相关的变形例。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对于与已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附图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附记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本变形例是关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切换部60的其它构成的例子。
如图7的(b)所示,在分支配线43和连接配线44的切换部60设置有接触孔61,通过连接导体45,分支配线43和连接配线44电连接。
此外,在切换部60中,规定分支配线43的配线宽度的一边在俯视时设置于接触孔61内。
另外,分支配线43在俯视时在接触孔61内设置有突起部72,其配线宽度扩大。
通过对分支配线43设置突起部72,调整切换部60的面积变得容易。例如,在包括第2导电性材料M2的分支配线43和包括第3导电性材料M3的连接导体45的连接电阻比包括第1导电性材料M 1的连接配线44和包括第3导电性材料M3的连接导体45的连接电阻高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追加突起部72,来扩大连接面积,将整体的连接电阻最佳化。
〔变形例3〕
基于图7的(c)如下说明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相关的变形例。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对于与已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附图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附记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本变形例是关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切换部60的其它构成的例子。
如图7的(c)所示,在分支配线43和连接配线44的切换部60设置有接触孔61,通过连接导体45,分支配线43和连接配线44电连接。
此外,在切换部60中,在连接配线44中,规定该配线的配线宽度的两个边在俯视时配置于接触孔61内,在分支配线43中,规定该配线的配线宽度的边中的1边在俯视时配置于接触孔61内。另外,在切换部60中,分支配线43和连接配线44的配线宽度固定,不扩大。
根据上述构成,能缩小切换部60的占有面积,使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的占有面积变小,窄边框化变得容易。
而且,能使各配线间的空间变宽,能够减小配线间的漏电,能够谋求合格率的提高。
〔变形例4〕
基于图7的(d)如下说明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相关的变形例。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对于与已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附图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附记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本变形例是关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切换部60的其它构成的例子。
如图7的(d)所示,在分支配线43和连接配线44的切换部60设置有接触孔61a/61b,通过连接导体45,分支配线43和连接配线44电连接。此外,接触孔61a/61b沿着连接配线44的延伸方向并列设置。
在接触孔61b中,连接导体45和分支配线43电连接,在接触孔61a中,连接导体45和连接配线44电连接。此外,规定分支配线43的配线宽度的两个边在俯视时设置于接触孔61b内。即,在切换部60中,分支配线43的配线宽度固定,不扩大。
根据上述构成,能缩小切换部60的占有面积,使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的占有面积变小,窄边框化变得容易。
而且,能使各配线间的空间变宽,能够减小配线间的漏电,能够谋求合格率的提高。
〔变形例5〕
基于图7的(e)如下说明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相关的变形例。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对于与已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附图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附记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本变形例是关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切换部60的其它构成的例子。
如图7的(e)所示,在分支配线43和连接配线44的切换部60设置有接触孔61a/61b,通过连接导体45,分支配线43和连接配线44电连接。此外,接触孔61a/61b沿着分支配线43的延伸方向并列设置。
在接触孔61b中,连接导体45和分支配线43电连接,在接触孔61a中,连接导体45和连接配线44电连接。此外,在连接配线44中,规定该配线的配线宽度的两个边在俯视时设置于接触孔61b内。即,在切换部60中,连接配线44的线宽固定,不扩大。
根据上述构成,能缩小切换部60的占有面积,使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的占有面积变小,窄边框化变得容易。
而且,能使各配线间的空间变宽,能够减小配线间的漏电,能够谋求合格率的提高。
〔变形例6〕
基于图7的(f)和图7的(g)如下说明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相关的变形例。上述图7的(f)是示出本变形例的切换部60的图,上述图7的(g)是上述图7的(f)的X-X′线截面图。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对于与已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附图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附记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本变形例是关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切换部60的其它构成的例子。
如图7的(f)和图7的(g)所示,在本变形例中,规定连接配线(第1配线)44的配线宽度的两个边在俯视时配置于接触孔61内。
即,规定作为第1配线的连接配线44的配线宽度的边在俯视时配置于在第2绝缘层47b中设置的接触孔61,即第1接触孔内。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缩小切换部60的占有面积,因此,如上所述,窄边框化、合格率的提高变得容易。
〔其它构成〕
基于图8如下说明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相关联的其它构成。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对于与已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附图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附记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以下的构成示出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切换部60的其它构成。
首先,说明现有的切换部的构成。
图12的(a)是示出现有的切换部的构成的俯视图,图12的(b)是图12的(a)所示的切换部的X-X′线截面图。
如图12的(a)所示,在分支配线343和连接配线344的切换部360设置有接触孔361,通过该接触孔361,分支配线343和连接配线344直接电连接。
此外,在切换部360中,分支配线343和连接配线344的配线宽度扩大。
如图12的(b)所示,在包括玻璃基板等的绝缘基板321上按顺序层叠有连接配线344、绝缘层347a、分支配线343、绝缘层347b。分支配线343和连接配线344通过接触孔361直接电连接。
在切换部360中,分支配线343和连接配线344的配线宽度均扩大,因此切换部360的占有面积大。
图8的(a)是示出本构成的切换部的构成的俯视图,图8的(b)是图8的(a)所示的切换部的X-X′线截面图。
如图8的(a)所示,在分支配线43和连接配线44的切换部60设置有接触孔61,通过该接触孔61,分支配线43和连接配线44直接电连接。
此外,在切换部60中,规定连接配线44的配线宽度的两个边在俯视时设置于接触孔61内。即,在切换部60中,连接配线44的配线宽度固定,不扩大。
具体地说,如图8的(b)所示,在包括玻璃基板等的绝缘基板21上按顺序层叠有连接配线44、绝缘层47a、分支配线43、绝缘层47b。分支配线43和连接配线44通过接触孔61直接电连接。
此外,在切换部60中,连接配线44的配线宽度不扩大。
根据上述构成,能缩小切换部60的占有面积,使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2的占有面积变小,窄边框化变得容易。
而且,能使各配线间的空间变宽,能够减小配线间的漏电,能够谋求合格率的提高。
即,上述其它构成的有源矩阵基板,
是在绝缘基板上将开关元件和与该开关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设置为矩阵状而成,
在上述绝缘基板中,矩阵状地配置有上述像素电极的区域是显示区域,
上述显示区域的周边的区域是边框区域,
在上述边框区域设置有用于驱动上述开关元件的驱动电路,
在构成上述驱动电路的多个电路部分别设置有驱动元件,
在上述边框区域,在上述绝缘基板上按顺序设置有用于向上述驱动元件提供信号的第1配线和第2配线,
在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之间设置有第1绝缘层,
在上述第1绝缘层中设置有接触孔,
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在上述接触孔中不通过其它连接导体而直接连接,
在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至少1个配线中,规定该配线的配线宽度的边中的至少1边在俯视时配置于上述接触孔内。
根据上述构成,如上所述,除了窄边框化变得容易以外,还能够抑制电阻值在连接配线和分支配线的连接中的增加。
另外,不使用连接导体,因此能够减少连接导体导致的不良。
例如,能够减少在配线、绝缘膜的边缘部中连接导体的断线、在连接部中配置有密封材料的情况下混入到密封材料中的间隔物材料(纤维状玻璃等)导致的连接导体的断线。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能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适当组合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方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本发明的有源矩阵基板的特征在于,
是在绝缘基板上将开关元件和与该开关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设置为矩阵状而成,
在上述绝缘基板中,矩阵状地配置有上述像素电极的区域是显示区域,
上述显示区域的周边的区域是边框区域,
在上述边框区域设置有用于驱动上述开关元件的驱动电路,
在构成上述驱动电路的多个电路部分别设置有驱动元件,
在上述边框区域,在上述绝缘基板上按顺序设置有用于向上述驱动元件提供信号的第1配线和第2配线,
在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之间设置有第1绝缘层,
以覆盖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至少1个配线和上述第1绝缘层的方式设置有第2绝缘层,
在连接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的连接部中,
在上述第2绝缘层中设置有第1接触孔,
在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至少1个配线中,规定该配线的配线宽度的边中的至少1边在俯视时配置于上述第1接触孔内。
根据上述构成,能使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连接的部分的占有面积缩小,使驱动电路的占有面积变小。因此,窄边框化变得容易。
而且,能使各配线间的空间变宽,因此能够减小配线间的漏电。因此,能够谋求合格率的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有源矩阵基板优选:
在上述连接部,在上述第1绝缘层中设置有第2接触孔。
另外,本发明的有源矩阵基板优选:
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通过设置于上述第1接触孔和上述第2接触孔的连接导体电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有源矩阵基板优选:
上述连接导体包括与上述像素电极相同的材料。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对相同的导电层进行图案化来形成连接导体和像素电极,能够通过该连接导体,将第1配线和第2配线电连接。因此,能够简化工序。
另外,本发明的有源矩阵基板优选:
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一方配线是与上述驱动元件连接的分支配线,
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另一方配线是与上述分支配线连接的连接配线,
上述连接配线与同上述分支配线所连接的驱动元件为不同级的驱动元件连接。
根据上述构成,能使向各驱动元件提供信号的分支配线和连接配线连接的部分的占有面积缩小,使驱动电路的占有面积变小。因此,窄边框化变得容易。
另外,分支配线的数量被削减,因此能够抑制合格率的降低。
另外,本发明的有源矩阵基板优选:
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一方配线是与上述驱动元件连接的分支配线,
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另一方配线是与上述分支配线连接的连接配线,
上述连接配线与同上述分支配线所连接的驱动元件为相同级的不同驱动元件连接。
根据上述构成,能使向各驱动元件提供信号的分支配线和连接配线的连接的部分的占有面积缩小,使驱动电路的占有面积变小。因此,窄边框化变得容易。
另外,本发明的有源矩阵基板优选:
在由上述连接部连接的上述连接配线和上述分支配线中,在俯视时,该分支配线的延伸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情况下,在该分支配线的上侧、下侧或者上侧和下侧中的某一侧的区域,配置有包括与上述分支配线相同的材料的配线。
根据上述构成,能使各配线间的空间变宽。结果是,能够减小配线间的漏电,能够谋求合格率的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有源矩阵基板优选:
在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某一方配线中,规定该配线的配线宽度的两个边在俯视时配置于上述第1接触孔内。
根据上述构成,能使第1配线或者第2配线连接的部分的占有面积进一步缩小,使驱动电路的占有面积变小。因此,窄边框化变得容易。
另外,能使各配线间的空间更宽,因此能够使合格率更为提高。
另外,在例如规定第1配线的配线宽度的两个边配置于上述接触孔内的情况下,即使是在制造工序的光刻工序中产生了第1配线相对于第2配线的对准偏差或者第1配线相对于接触孔的对准偏差的情况下,连接部的面积也不易变动。
另外,本发明的有源矩阵基板优选:
在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某一方配线中,仅规定该配线的配线宽度的边中的1边在俯视时配置于上述第1接触孔内。
根据上述构成,如上所述,能够使第1配线和第2配线连接的部分的占有面积缩小,因此,窄边框化变得容易。
而且,能使各配线间的空间变宽,因此能够谋求合格率的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有源矩阵基板优选:
在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某一方配线中,规定该配线的配线宽度的边中的至少1边在俯视时配置于上述第1接触孔内。
根据上述构成,如上所述,能够谋求窄边框化和合格率的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有源矩阵基板优选:
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某一方配线在俯视时在上述第1接触孔内以扩大其配线宽度的方式设置。
根据上述构成,如上所述,能够谋求窄边框化和合格率的提高。
此外,根据上述构成,调整连接部的面积变得容易。因此,例如,即使是在包括第2导电性材料的第2配线和包括第3导电性材料的连接导体的连接电阻比包括第1导电性材料的第1配线和包括第3导电性材料的连接导体的连接电阻高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扩大配线宽度,来扩大连接面积,将整体的连接电阻最佳化。另外,能够减小在多个连接部中各连接电阻的偏差,因此显示质量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有源矩阵基板优选:
由上述连接部连接的配线中的规定该配线的配线宽度的边中的至少1边在俯视时配置于上述第1接触孔内的配线在上述第1接触孔中其配线宽度不扩大。
根据上述构成,如上所述,窄边框化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有源矩阵基板的特征在于,
是在绝缘基板上将开关元件和与该开关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设置为矩阵状而成,
在上述绝缘基板中,矩阵状地配置有上述像素电极的区域是显示区域,
上述显示区域的周边的区域是边框区域,
在上述边框区域设置有用于驱动上述开关元件的驱动电路,
在构成上述驱动电路的多个电路部分别设置有驱动元件,
在上述边框区域,在上述绝缘基板上按顺序设置有用于向上述驱动元件提供信号的第1配线和第2配线,
在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之间设置有第1绝缘层,
以覆盖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至少1个配线和上述第1绝缘层的方式设置有第2绝缘层,
在连接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的连接部中,
在上述第2绝缘层中设置有2个第1接触孔,
上述2个第1接触孔各自沿着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某一方配线所延伸的方向设置,
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另一方配线的一部分在俯视时也设置于上述2个第1接触孔中的某个接触孔内,
在上述另一方配线的一部分中,规定该配线的配线宽度的边中的至少1边在俯视时配置于上述第1接触孔内。
根据上述构成,在2个部位中,第1配线和第2配线电连接。因此,能够将第1配线和第2配线可靠地连接,能使可靠性提高。
另外,如上所述,能缩小连接部的占有面积,使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的占有面积变小。因此,窄边框化变得容易。
另外,即使在产生了例如第2配线相对于第1配线的对准偏差或者第2配线相对于接触孔的对准偏差的情况下,2个部位的连接部的面积的总和也不易变动。
另外,本发明的有源矩阵基板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连接部,在上述第1绝缘层中设置有第2接触孔。
另外,本发明的有源矩阵基板优选:
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一方配线是与上述驱动元件连接的分支配线,
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另一方配线是从外部向上述分支配线提供信号的主干配线,
多个上述分支配线共同连接于上述主干配线。
根据上述构成,如上所述,能缩小连接部的占有面积,使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的占有面积变小。因此,窄边框化变得容易。
另外,在主干配线和分支配线在2个部位中电连接的情况下,能够将主干配线和分支配线可靠地连接,能使可靠性提高。
另外,即使在产生了例如分支配线相对于主干配线的对准偏差或者分支配线相对于接触孔的对准偏差的情况下,2个部位的连接部的面积的总和也不易变动。
另外,本发明的有源矩阵基板优选:
上述开关元件和上述驱动元件是晶体管元件。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优选:上述有源矩阵基板和相对基板相互相对配置。
根据上述构成,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化变得容易。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在有源矩阵基板中使边框区域变窄,提高可靠性,因此能够适合利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Figure BPA00001624414000241
Figure BPA00001624414000251

Claims (18)

1.一种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是在绝缘基板上将开关元件和与该开关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设置为矩阵状而成,
在上述绝缘基板中,矩阵状地配置有上述像素电极的区域是显示区域,
上述显示区域的周边的区域是边框区域,
在上述边框区域设置有用于驱动上述开关元件的驱动电路,
在构成上述驱动电路的多个电路部分别设置有驱动元件,
在上述边框区域,在上述绝缘基板上按顺序设置有用于向上述驱动元件提供信号的第1配线和第2配线,
在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之间设置有第1绝缘层,
以覆盖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至少1个配线和上述第1绝缘层的方式设置有第2绝缘层,
在连接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的连接部中,
在上述第2绝缘层中设置有第1接触孔,
在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至少1个配线中,规定该配线的配线宽度的边中的至少1边在俯视时配置于上述第1接触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连接部,在上述第1绝缘层中设置有第2接触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通过设置于上述第1接触孔和上述第2接触孔的连接导体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一方配线是与上述驱动元件连接的分支配线,
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另一方配线是与上述分支配线连接的连接配线,
上述连接配线与同上述分支配线所连接的驱动元件为不同级的驱动元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一方配线是与上述驱动元件连接的分支配线,
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另一方配线是与上述分支配线连接的连接配线,
上述连接配线与同上述分支配线所连接的驱动元件为相同级的不同驱动元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在由上述连接部连接的上述连接配线和上述分支配线中,在俯视时该分支配线的延伸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情况下,在该分支配线的上侧、下侧或者上侧和下侧中的某一侧的区域,配置有包括与上述分支配线相同的材料的配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某一方配线中,规定该配线的配线宽度的两个边在俯视时配置于上述第1接触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某一方配线中,仅规定该配线的配线宽度的边中的1边在俯视时配置于上述第1接触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某一方配线中,规定该配线的配线宽度的边中的至少1边在俯视时配置于上述第1接触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某一方配线在俯视时在上述第1接触孔内以扩大其配线宽度的方式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由上述连接部连接的配线中的规定该配线的配线宽度的边中的至少1边在俯视时配置于上述第1接触孔内的配线在上述第1接触孔中其配线宽度不扩大。
12.一种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是在绝缘基板上将开关元件和与该开关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设置为矩阵状而成,
在上述绝缘基板中,矩阵状地配置有上述像素电极的区域是显示区域,
上述显示区域的周边的区域是边框区域,
在上述边框区域设置有用于驱动上述开关元件的驱动电路,
在构成上述驱动电路的多个电路部分别设置有驱动元件,
在上述边框区域,在上述绝缘基板上按顺序设置有用于向上述驱动元件提供信号的第1配线和第2配线,
在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之间设置有第1绝缘层,
以覆盖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至少1个配线和上述第1绝缘层的方式设置有第2绝缘层,
在连接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的连接部中,
在上述第2绝缘层中设置有2个第1接触孔,
上述2个第1接触孔各自沿着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某一方配线所延伸的方向设置,
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另一方配线的一部分在俯视时也设置于上述2个第1接触孔中的某个接触孔内,
在上述另一方配线的一部分中,规定该配线的配线宽度的边中的至少1边在俯视时配置于上述第1接触孔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连接部,在上述第1绝缘层中设置有第2接触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通过设置于上述第1接触孔和上述第2接触孔的连接导体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一方配线是与上述驱动元件连接的分支配线,
上述第1配线和上述第2配线中的另一方配线是从外部向上述分支配线提供信号的主干配线,
多个上述分支配线共同连接于上述主干配线。
16.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导体包括与上述像素电极相同的材料。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关元件和上述驱动元件是晶体管元件。
1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和相对基板相互相对配置。
CN201180019281.XA 2010-04-22 2011-01-25 有源矩阵基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028448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98920 2010-04-22
JP2010098920 2010-04-22
PCT/JP2011/051333 WO2011132440A1 (ja) 2010-04-22 2011-01-25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4803A true CN102844803A (zh) 2012-12-26
CN102844803B CN102844803B (zh) 2015-04-01

Family

ID=44833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9281.XA Active CN102844803B (zh) 2010-04-22 2011-01-25 有源矩阵基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44317B2 (zh)
EP (1) EP2562739B1 (zh)
JP (1) JP5420760B2 (zh)
CN (1) CN102844803B (zh)
WO (1) WO2011132440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6427A (zh) * 2013-01-18 2015-09-30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6338867A (zh) * 2016-10-31 2017-01-18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Vcom走线结构、显示面板及vcom走线结构制作方法
CN110268460A (zh) * 2017-02-23 2019-09-20 夏普株式会社 驱动电路、矩阵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0326037A (zh) * 2017-02-23 2019-10-11 夏普株式会社 驱动电路、矩阵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0658658A (zh) * 2018-06-29 2020-01-07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12547B2 (en) * 2012-01-20 2014-12-1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CN202816322U (zh) * 2012-09-19 2013-03-20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
US20150316804A1 (en) * 2012-12-28 2015-11-0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nductive structure, method for producing conductive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JP6105459B2 (ja) * 2013-12-17 2017-03-2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5590601B (zh) * 2015-12-18 2018-06-26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205263423U (zh) * 2015-12-30 2016-05-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板及显示装置
CN208488633U (zh) * 2018-05-14 2019-02-12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969935B (zh) * 2019-12-20 2022-02-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KR20210148534A (ko) * 2020-05-29 2021-12-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6779616A (zh) * 2022-03-07 2023-09-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22311A1 (en) * 2002-05-28 2003-12-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morphous silicon 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50104070A1 (en) * 2003-10-20 2005-05-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ower substrate,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90289882A1 (en) * 2008-05-23 2009-11-2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29443B2 (ja) 1997-12-25 2003-07-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3463006B2 (ja) 1998-10-26 2003-11-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3758503B2 (ja) 2001-01-15 2006-03-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駆動回路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020083249A (ko) * 2001-04-26 2002-11-0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배선의 접촉 구조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과 이를 포함하는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4296665A (ja) 2003-03-26 2004-10-21 Seiko Epson Corp 半導体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321094B2 (ja) 2003-04-08 2009-08-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I366054B (en) 2003-06-27 2012-06-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tact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films and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panel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026807B1 (ko) 2004-06-09 2011-04-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용 구동 장치 및 표시판
TWI382264B (zh) * 2004-07-27 2013-01-1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薄膜電晶體陣列面板及包括此面板之顯示器裝置
KR101261450B1 (ko) * 2006-02-06 2013-05-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와 그 제조 방법
JP5278729B2 (ja) * 2007-04-27 2013-09-04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非矩形表示装置
US8638280B2 (en) * 2007-04-27 2014-01-28 Nlt Technologies, Ltd. Non-rectangular display apparatus
US20100283931A1 (en) 2008-04-17 2010-11-11 Satoshi Horiuchi Tft array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22311A1 (en) * 2002-05-28 2003-12-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morphous silicon 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50104070A1 (en) * 2003-10-20 2005-05-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ower substrate,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90289882A1 (en) * 2008-05-23 2009-11-2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6427A (zh) * 2013-01-18 2015-09-30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4956427B (zh) * 2013-01-18 2017-07-07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6338867A (zh) * 2016-10-31 2017-01-18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Vcom走线结构、显示面板及vcom走线结构制作方法
CN106338867B (zh) * 2016-10-31 2019-04-05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Vcom走线结构、显示面板及vcom走线结构制作方法
CN110268460A (zh) * 2017-02-23 2019-09-20 夏普株式会社 驱动电路、矩阵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0326037A (zh) * 2017-02-23 2019-10-11 夏普株式会社 驱动电路、矩阵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0326037B (zh) * 2017-02-23 2021-08-03 夏普株式会社 驱动电路、矩阵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0268460B (zh) * 2017-02-23 2021-08-10 夏普株式会社 驱动电路、矩阵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0658658A (zh) * 2018-06-29 2020-01-07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
CN110658658B (zh) * 2018-06-29 2022-03-22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244317B2 (en) 2016-01-26
CN102844803B (zh) 2015-04-01
US20130027280A1 (en) 2013-01-31
EP2562739A4 (en) 2014-03-26
EP2562739A1 (en) 2013-02-27
EP2562739B1 (en) 2016-11-23
JPWO2011132440A1 (ja) 2013-07-18
WO2011132440A1 (ja) 2011-10-27
JP5420760B2 (ja) 2014-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44803B (zh) 有源矩阵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8445686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US10312263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6959560B (zh)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KR102007831B1 (ko) 네로우 베젤 타입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 기판
JP580928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7340623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519294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8405809B2 (en) Lead line structure and display panel having the same
JP2008122913A (ja) タッチパネル一体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032920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0088724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ing device
CN110045881B (zh) 触控显示面板
CN109313371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725450B (zh) 显示面板与其制造方法
CN102713998A (zh) 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面板
CN108508661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US11586088B2 (en)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20090033809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JP2008064961A (ja) 配線構造、及び表示装置
CN109061972B (zh) 一种显示面板
US10056496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CN110068971B (zh) 显示面板
JP529027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2314029A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