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6427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56427B
CN104956427B CN201480005103.5A CN201480005103A CN104956427B CN 104956427 B CN104956427 B CN 104956427B CN 201480005103 A CN201480005103 A CN 201480005103A CN 104956427 B CN104956427 B CN 1049564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branch
electrode
display devic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510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56427A (zh
Inventor
山口尚宏
村上祐郎
村上祐一郎
佐佐木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56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64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564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64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85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 G09G3/3688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suitable for active matrice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4Drivers integrated on the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48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2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set of electrodes
    • G09G2300/0426Layout of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39Pixel structures
    • G09G2300/0452Details of colour pixel setup, e.g. pixel composed of a red, a blue and two green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35Field-sequential colour displa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97Special arrangements with multiplexing or demultiplexing of display data in the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in a pre-processing circuitry delivering display data to said drivers or in the matrix panel, e.g. multiplexing plural data signals to one D/A converter or demultiplexing the D/A converter output to multiple colum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多路分配器电路(12)包括信号输入线(Vn)、控制线(BSW、GSW、RSW)、以及采样用晶体管(13R2、13G2、13B1)。与一根信号输入线相连接的采样用晶体管包含第一、第二采样用晶体管,第一采样用晶体管(13B1)包括:分叉成第一支部(17a)和第二支部(17b)的控制电极(17);配置在第一支部(17a)和第二支部(17b)之间的输入电极(15)和输出电极(18)中的某一方、以及配置在第一支部(17a)和第二支部(17b)的外侧的输入电极(15)和输出电极(18)中的另一方。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3年1月18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3-007476号要求优先权,在此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中,已知有包括向构成显示部的多根数据线提供影像信号的数据驱动器IC的显示装置。例如,在数据驱动器IC的输出端子的数量比数据线的根数少的情况下,使用对多根数据线以时分的方式分配从数据驱动器IC的一个端子输出的影像信号的多路分配器电路。下述专利文献1、2中披露了包括多路分配器电路的显示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昭64-842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9-2248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专利文献2中披露了多路分配器电路的一个示例,其包括1个输入端子、7个输出端子、以及连接在输入端子和各输出端子之间且由提供给3个控制端子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的12个晶体管。12个晶体管包含相对于同一输出端子在纵向上排列的2~3个晶体管、或者相对于同一控制端子在横向上排列的4个晶体管。
在对这种多路分配器电路进行图案设计时,存在多路分配器电路的占用面积较大的问题。在设计显示装置时,对显示无贡献的边框部分要求要窄。然而,多路分配器电路的占用面积的增大会导致显示装置的边框部分的增大。下面,本说明书中,将使显示装置的边框部分变窄称为“窄边框化”。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小多路分配器电路的占用面积且实现窄边框化的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部,该显示部中M(M:自然数)根数据线和N(N:自然数)根栅极线彼此交叉,与所述数据线和所述栅极线的交叉相对应地呈矩阵状地设置有M×N个点;数据驱动器,该数据驱动器输出视频信号;多路分配器电路,该多路分配器电路对于所述M根数据线以时分的方式分配从所述数据驱动器输出的视频信号;以及栅极驱动器,该栅极驱动器向所述N根栅极线输出扫描信号,所述多路分配器电路包括输入所述视频信号的m(m:自然数,m<M)根信号输入线、输入控制信号的k(k:自然数,k=M/m)根控制线、以及连接在所述信号输入线和所述数据线之间的M个采样用晶体管,与一根所述信号输入线相连接的k个所述采样用晶体管包含第一采样用晶体管和第二采样用晶体管,所述第一采样用晶体管包括:具有第一支部和第二支部的控制电极;配置在所述第一支部和所述第二支部之间的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中的某一个;以及配置在所述第一支部和所述第二支部的外侧的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中的另一个,所述输入电极与所述信号输入线相连接,所述输出电极与所述数据线相连接。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显示装置也可为,所述第二采样用晶体管包括呈直线状延伸的控制电极、配置于所述控制电极的一方的输入电极、以及配置于所述控制电极的另一方的输出电极。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显示装置也可为,所述第一采样用晶体管和所述第二采样用晶体管在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上配置在不同的位置。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显示装置也可为,所述第一采样用晶体管配置在离所述控制线相对较近的位置,所述第二采样用晶体管配置在离所述控制线相对较远的位置,所述输出电极配置在所述第一支部和所述第二支部之间,所述输入电极配置在所述第一支部和所述第二支部的外侧。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显示装置也可为,所述第二采样用晶体管由在所述控制线的延伸方向上配置的多个采样用晶体管构成。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显示装置也可为,在所述控制线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的采样用晶体管共用所述输入电极。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显示装置也可为,所述第二采样用晶体管由在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上配置的多个采样用晶体管构成。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显示装置也可为,所述第一采样用晶体管配置在离所述控制线相对较远的位置,所述第二采样用晶体管配置在离所述控制线相对较近的位置,所述输入电极配置在所述第一支部和所述第二支部之间,所述输出电极配置在所述第一支部和所述第二支部的外侧。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显示装置也可为,所述第二采样用晶体管由在所述控制线的延伸方向上配置的多个采样用晶体管构成。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显示装置也可为,所述k为3,所述k根控制线是红色点用控制线、绿色点用控制线和蓝色点用控制线,由红色点、绿色点和蓝色点来构成一个像素。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形态,能够减小多路分配器电路的占用面积,并能够实现可窄边框化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多路分配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多路分配器电路的图案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多路分配器电路的图案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多路分配器电路的图案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多路分配器电路的图案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第一比较例的多路分配器电路的图案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第二比较例的多路分配器电路的图案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使用图1~图3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列举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示例作为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多路分配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图3是表示多路分配器电路的图案的俯视图。
此外,为了在下面的各附图中容易观察各构成要素,有时根据不同的构成要素而使尺寸的比例区别示出。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阵列基板2、对向基板3、将阵列基板2和对向基板3隔开预定间隔进行贴合的密封材料(图中省略)、以及密封入由阵列基板2、对向基板3和密封材料包围的空间内的液晶层(图中省略)。除此以外,若液晶显示装置1是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则还包括背光源、一对偏振片等,但由于这些是公知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和图示。
显示区域4包括多根栅极线5和多根数据线6。多根栅极线5彼此平行配置,在一个方向(图1的x轴方向)上延伸。多根数据线6彼此平行配置,在与栅极线5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图1的y轴方向)上延伸。由相邻的栅极线5和相邻的数据线6包围的区域分别构成红色(R)的点7R、绿色(G)的点7G、蓝色(B)的点7B。
由R、G、B的三个点7R、7G、7B来构成一个像素8。在栅极线5和数据线6的交叉点的附近,设置有像素开关用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下面简称为TFT,图中省略)。像素电极(图中省略)经由TFT而与栅极线5和数据线6相连接。显示区域4相当于权利要求书的“显示部”。
本实施方式的显示区域4中,M(M:自然数)根数据线6和N(N:自然数)根栅极线5彼此交叉,与数据线6和栅极线5的交叉相对应地呈矩阵状地设置有M×N个点。例如,若显示区域4的像素数在水平方向上为640,在垂直方向上为480,则数据线6的根数为1920根(640×3根),栅极线5的根数为480根。
阵列基板2和对向基板3的平面形状都为长方形。阵列基板2的一边(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边)的长度比对向基板3的对应的一边的长度要长。因此,阵列基板2的上端伸出到对向基板3的上端的外侧。下面,将阵列基板2中伸出到对向基板3的外侧的部分称为伸出部2h。在阵列基板2的伸出部2h安装有数据驱动器10。数据驱动器10具有向显示区域4的各数据线6提供视频信号的功能。数据驱动器10例如以IC芯片的方式安装于阵列基板2。数据驱动器10具有包含移位寄存器等的多个功能块,但由于其是公知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
在阵列基板2的右边和左边分别设置有扫描线驱动电路11(栅极驱动器)。扫描线驱动电路11具有向显示区域4的各栅极线5提供扫描信号的功能。显示区域4的多根栅极线5中例如从上方起第奇数根栅极线5与右边侧的扫描线驱动电路11相连接,从上方起第偶数根栅极线5与左边侧的扫描线驱动电路11相连接。扫描线驱动电路11包含多级的移位寄存器(图中省略),移位寄存器例如包含以单片方式形成于阵列基板上的TFT(图中省略)来构成。
多路分配器电路12设置在多根数据线6和数据驱动器10之间。多路分配器电路12具有如下功能:向多根数据线6以时分的方式分配从数据驱动器10的一个输出端子输出的视频信号。
如图2所示,多路分配器电路12包括:m(m:自然数,m<M)根信号输入线Vn、Vn+1;k(k:自然数,本实施方式中k=3,k=M/m)根控制线BSW、GSW、RSW;以及与数据线6的根数相同数量(M个)的采样用晶体管13R、13G、13B。向信号输入线Vn、Vn+1输入视频信号。向控制线BSW、GSW、RSW输入控制采样用晶体管13R、13G、13B的导通/断开动作的控制信号。采样用晶体管13R、13G、13B连接在各信号输入线Vn、Vn+1和各数据线SLRn、SLGn、SLBn、SLRn+1、SLGn+1、SLBn+1之间。
图2中,仅将多路分配器电路12的m根信号输入线中的第n根信号输入线Vn和第(n+1)根信号输入线Vn+1所涉及的电路部分提取示出。另外,为了区分各数据线6,下面,对各数据线6附加标号SLRn、SLGn、SLBn、SLRn+1、SLGn+1、SLBn+1。
例如,向信号输入线Vn串行输入要分别提供给3根数据线SLRn、SLGn、SLBn的视频信号S1、S2、S3。另一方面,向3根控制线BSW、GSW、RSW分别输入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具有分别在不同的时刻上升以使采样用晶体管13R、13G、13B成为导通状态的脉冲。此时,采样用晶体管13R、采样用晶体管13G、采样用晶体管13B依次成为导通状态,视频信号S1、S2、S3以时分的方式分别分配给三根数据线SLRn、SLGn、SLBn。关于信号输入线Vn+1也相同。
用实际的图案来实现图2的等效电路图所示的多路分配器电路12的一个示例是图3。
如图3所示,3根控制线BSW、GSW、RSW彼此平行配置,在x方向上延伸。信号输入线Vn、信号输入线Vn+1配置成与控制线BSW、GSW、RSW正交。
与信号输入线Vn相连接的电路和与信号输入线Vn+1相连接的电路是相同图案的重复,因此下面以与信号输入线Vn相连接的电路图案为代表进行说明。在各控制线BSW、GSW、RSW和各数据线SLRn、SLGn、SLBn之间连接有1个采样用晶体管13B1、13R2、13G2。
下面,为了简化说明,将“采样用晶体管”简单地称为“晶体管”。晶体管具体而言,可由单片方式形成于阵列基板2上的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下面简称为TFT)构成。另外,以下说明中使用的“控制电极”相当于TFT的“栅极”,“输入电极”相当于TFT的“源极”,“输出电极”相当于TFT的“漏极”。
与信号输入线Vn相连接的电路图案总共有3个晶体管13B1、13R2、13G2。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3个晶体管13B1、13R2、13G2包含具有分叉的控制电极的第一晶体管13B1、以及具有直线状控制电极的第二晶体管13R2、13G2。第一晶体管13B1配置在离控制线BSW、GSW、RSW相对较近的位置,第二晶体管13R2、13G2配置在离控制线BSW、GSW、RSW相对较远的位置。下面,将晶体管的位置从离控制线BSW、GSW、RSW较近的一侧朝向较远的一侧依次称为第D1级、第D2级来进行说明。
输入电极15经由触点16与信号输入线Vn相连接。输入电极15包括在各晶体管13B1、13R2、13G2的形成区域延伸的第一支部15a、第二支部15b和第三支部15c,起到3个晶体管13B1、13R2、13G2所共用的输入电极的作用。
第D1级的蓝色用第一晶体管13B1与向蓝色点提供视频信号的数据线SLBn相连接。蓝色用第一晶体管13B1包括分叉成第一支部17a和第二支部17b的控制电极17、配置在第一支部17a和第二支部17b之间的输出电极18、配置在第一支部17a和第二支部17b的外侧的输入电极15的第一支部15a和第二支部15b、以及半导体层19。
控制电极17经由触点20与蓝色点用控制线BSW相连接。半导体层19设置成跨过控制电极17的第一支部17a和第二支部17b。半导体层19经由多个触点21而与输入电极15的第一支部15a和第二支部15b相连接。半导体层19经由多个触点22与输出电极18相连接。
第D2级的绿色用第二晶体管13G2与向绿色点提供视频信号的数据线SLGn相连接。绿色用第二晶体管13G2包括呈直线状延伸的控制电极24、配置在控制电极24的一方的输出电极25、配置在控制电极24的另一方的输入电极15的第三支部15c、以及半导体层27。
控制电极24经由触点28与绿色点用控制线GSW相连接。半导体层27设置成跨过控制电极24和后述的红色用第二晶体管13R2的控制电极32。半导体层27经由多个触点29与输入电极15的第三支部15c相连接。半导体层27经由多个触点30与输出电极25相连接。
第D2级的红色用第二晶体管13R2与向红色点提供视频信号的数据线SLRn相连接。红色用第二晶体管13R2包括呈直线状延伸的控制电极32、配置在控制电极32的一方的输出电极33、配置在控制电极32的另一方的输入电极15的第三支部15c、以及半导体层27。
控制电极32经由触点35与红色点用控制线RSW相连接。半导体层27设置成跨过控制电极32和控制电极24。半导体层27经由多个触点37与输出电极33相连接。
由此,第D2级的绿色用第二晶体管13G2和红色用第二晶体管13R2在控制线BSW、GSW、RSW的延伸方向(x方向)上排列配置。绿色用第二晶体管13G2和红色用第二晶体管13R2共用输入电极15(第三支部15c)和半导体层27。蓝色用第一晶体管13B1的输入电极15的第二支部15b和绿色用第二晶体管13G2的输出电极25的一部分配置在沿数据线的延伸方向(y方向)延伸的同一直线上。由此,蓝色用第一晶体管13B1在x方向上的占用部分PB和绿色用第二晶体管13G2在x方向上的占用部分PG局部重叠。
这里,考虑第一比较例的多路分配器电路。
如图7所示,第一比较例的多路分配器电路101将所有晶体管102R、102G、102B在控制线BSW、GSW、RSW的延伸方向(x方向)上呈直线状排列配置。图7中,除了晶体管102R、102G、102B以外,对与本实施方式的图3共同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标号。该配置中,控制线BSW、GSW、RSW的延伸方向(x方向)的电路整体尺寸极大,在点间的间距(数据线的间距)变窄的情况下,难以采用该配置。
接着,考虑将多个晶体管中的一部分在纵向上排列的第二比较例的多路分配器电路,以取代将晶体管排成横向一列的情况。
如图8所示,第二比较例的多路分配器电路201将多个晶体管202R、202G、202B分成第D1级、第D2级这两级进行配置。图8中,除了晶体管202R、202G、202B以外,对与本实施方式的图3共同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标号。该示例中,蓝色用晶体管202B配置在第D1级,绿色用晶体管202G和红色用晶体管202R配置在第D2级。尽管绿色用晶体管202G和红色用晶体管202R共用输入电极203和半导体层204,但蓝色用晶体管202B、绿色用晶体管202G和红色用晶体管202R全都是相同形状和相同尺寸。若将各晶体管202R、202G、202B的y方向尺寸设为例如100μm,则多路分配器电路201整体的y方向尺寸为200μm左右。
与此不同的是,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多路分配器电路12中,采用如下方式:使蓝色用第一晶体管13B1的控制电极17进行分叉,将由配置于控制电极17的第一支部17a的两侧的输入电极15的第一支部15a和输出电极18构成的晶体管、与由配置于控制电极17的第二支部17b的两侧的输入电极15的第二支部15b和输出电极18构成的晶体管进行串联连接。通过使蓝色用第一晶体管13B1采用这种方式,从而即使将y方向尺寸与其他晶体管相比变为一半,有效的沟道宽度与其他晶体管相比也没有变化,驱动能力与其他晶体管相比也没有变化。因而,能够用y方向尺寸为50μm的晶体管来实现与上述第二比较例的晶体管同等的驱动能力。
其结果是,第D1级的晶体管部分的y方向尺寸成为50μm左右,第D2级的晶体管部分的y方向尺寸成为100μm左右,多路分配器电路12整体的y方向尺寸成为150μm左右。即,图3的本实施方式的多路分配器电路12的y方向尺寸与图8的第二比较例的多路分配器电路201的y方向尺寸相比要短50μm左右。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多路分配器电路12,通过将具有分叉的控制电极17的蓝色用第一晶体管13B1、具有直线状的控制电极24的绿色用第二晶体管13G2、和具有直线状的控制电极32的红色用第二晶体管13R2进行组合,从而能够减小多路分配器电路12的占用面积,实现液晶显示装置1的窄边框化。
本实施方式中,将具有分叉的控制电极的晶体管分配给蓝色用晶体管,将具有直线状的控制电极的晶体管分配给绿色用晶体管和红色用晶体管,但并不局限于该结构。也可将具有分叉的控制电极的晶体管分配给蓝色用晶体管、绿色用晶体管、红色用晶体管中的任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将具有直线状的控制电极的晶体管分配给剩下的晶体管即可。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参照图4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多路分配器电路的晶体管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多路分配器电路的图案的俯视图。
图4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3共同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多路分配器电路42中,输入电极43经由触点16与信号输入线Vn相连接。输入电极43包括在各晶体管44B2、44R2、44G1的形成区域延伸的第一支部43a、第二支部43b和第三支部43c,起到3个晶体管44B2、44R2、44G1所共用的输入电极的作用。
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具有分叉的控制电极的晶体管配置在第D1级,将具有直线状的控制电极的晶体管配置在第D2级。而本实施方式中,将具有直线状的控制电极的晶体管配置在第D1级,将具有分叉的控制电极的晶体管配置在第D2级,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第D1级的蓝色用第二晶体管44B2与向蓝色点提供视频信号的数据线SLBn相连接。蓝色用第二晶体管44B2包括呈直线状延伸的控制电极45、配置在控制电极45的一方的输出电极46、配置在控制电极45的另一方的输入电极43的第一支部43a、以及半导体层47。
控制电极45经由触点48与蓝色点用控制线BSW相连接。半导体层47经由多个触点49与输入电极43的第三支部43a相连接。半导体层47经由多个触点50与输出电极46相连接。
第D1级的红色用第二晶体管44R2与向红色点提供视频信号的数据线SLRn相连接。红色用第二晶体管44R2包括呈直线状延伸的控制电极52、配置在控制电极52的一方的输出电极53、配置在控制电极52的另一方的输入电极43的第三支部43c、以及半导体层54。
控制电极52经由触点55与红色点用控制线RSW相连接。半导体层54经由多个触点56与输入电极43的第三支部43c相连接。半导体层54经由多个触点57与输出电极53相连接。
第D2级的绿色用第一晶体管44G1与向绿色点提供视频信号的数据线SLGn相连接。绿色用第一晶体管44G1包括分叉成第一支部59a和第二支部59b的控制电极59、配置在第一支部59a和第二支部59b之间的输入电极43的第二支部43b、配置在第一支部59a和第二支部59b的外侧的输出电极60、以及半导体层61。
控制电极59经由触点62与绿色点用控制线GSW相连接。半导体层61设置成跨过控制电极59的第一支部59a和第二支部59b。半导体层61经由多个触点63与输入电极43的第二支部43b相连接。半导体层61经由多个触点64与输出电极60相连接。
第D1级的蓝色用第二晶体管44B2和红色用第二晶体管44R2在控制线BSW、GSW、RSW的延伸方向(x方向)上排列配置。蓝色用第二晶体管44B2在x方向上的占用部分PB、和绿色用第一晶体管44G1在x方向上的占用部分PG局部重叠。红色用第二晶体管44R2在x方向上的占用部分PR和绿色用第一晶体管44G1在x方向上的占用部分PG局部重叠。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多路分配器电路42,通过将具有分叉的控制电极59的绿色用第一晶体管44G1、具有直线状的控制电极45的蓝色用第二晶体管44B2、和具有直线状的控制电极52的红色用第二晶体管44R2进行组合,从而能够减小多路分配器电路42的占用面积,实现液晶显示装置1的窄边框化。
本实施方式中,将具有分叉的控制电极的晶体管分配给绿色用晶体管,将具有直线状的控制电极的晶体管分配给蓝色用晶体管和红色用晶体管,但并不局限于该结构。也可将具有分叉的控制电极的晶体管分配给蓝色用晶体管、绿色用晶体管、红色用晶体管中的任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将具有直线状的控制电极的晶体管分配给剩下的晶体管即可。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参照图5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多路分配器电路的晶体管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多路分配器电路的图案的俯视图。
图5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3共同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多路分配器电路72中,输入电极73经由触点16与信号输入线Vn相连接。输入电极73包括在各晶体管74B1、74G2、74R2的形成区域延伸的第一支部73a和第二支部73b,起到3个晶体管74B1、74G2、74R2所共用的输入电极的作用。
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将具有分叉的控制电极的晶体管和具有直线状的控制电极的晶体管配置在第D1级、第D2级这两极。与此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将3个晶体管74B1、74G2、74R2配置成三级,这一点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不同。本实施方式中,将晶体管的位置从离控制线BSW、GSW、RSW较近的一侧朝向较远的一侧依次称为第D1级、第D2级、第D3级来进行说明。
第D1级的蓝色用第一晶体管74B1与向蓝色点提供视频信号的数据线SLBn相连接。蓝色用第一晶体管74B1包括分叉成第一支部75a和第二支部75b的控制电极75、配置在第一支部75a和第二支部75b之间的输出电极76、配置在第一支部75a和第二支部75b的外侧的输入电极73、以及半导体层77。
控制电极75经由触点78与蓝色点用控制线BSW相连接。半导体层77设置成跨过控制电极75的第一支部75a和第二支部75b。半导体层77经由多个触点79而与输入电极73的第一支部73a和第二支部73b相连接。另外,半导体层77经由多个触点80与输出电极76相连接。
第D2级的绿色用第二晶体管74G2与向绿色点提供视频信号的数据线SLGn相连接。绿色用第二晶体管74G2包括呈直线状延伸的控制电极82、配置在控制电极82的一方的输出电极83、配置在控制电极82的另一方的输入电极73的第二支部73b、以及半导体层84。
控制电极82经由触点85与绿色点用控制线GSW相连接。半导体层84经由多个触点86与输入电极73的第二支部73b相连接。半导体层84经由多个触点87与输出电极83相连接。
第D3级的红色用第二晶体管74R2与向红色点提供视频信号的数据线SLRn相连接。红色用第二晶体管74R2包括呈直线状延伸的控制电极89、配置在控制电极89的一方的输出电极90、配置在控制电极89的另一方的输入电极73的第二支部73b、以及半导体层91。
控制电极89经由触点92与红色点用控制线RSW相连接。半导体层91经由多个触点93与输入电极73的第二支部73b相连接。半导体层91经由多个触点94与输出电极90相连接。
第D2级的绿色用第二晶体管74G2和第D3级的红色用第二晶体管74R2在数据线的延伸方向(y方向)上排列配置。作为3个晶体管74B1、74G2、74R2共同的输入电极的第二支部73b呈直线状延伸。蓝色用第一晶体管74B1的输出电极76的一部分、绿色用第二晶体管74G2的输出电极83的一部分和红色用第二晶体管74R2的输出电极90的一部分配置在与数据线的延伸方向(y方向)平行延伸的同一直线上。
因而,各输出电极76、83、90与各数据线的连接部分具有弯曲成以使得不会彼此接触的形状。
根据上述配置,绿色用第二晶体管74G2的x方向上的占用部分PG、和红色用第二晶体管74R2的x方向上的占用部分PR大致完全重叠。蓝色用第一晶体管74B1的x方向上的占用面积PB、绿色用第二晶体管74G2的x方向上的占用部分PG和红色用第二晶体管74R2的x方向上的占用部分PR局部重叠。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多路分配器电路72,通过将具有分叉的控制电极75的蓝色用第一晶体管74B1、具有直线状的控制电极82的绿色用第二晶体管74G2、和具有直线状的控制电极89的红色用第二晶体管74R2进行组合,从而能够减小多路分配器电路72的占用面积,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化。
本实施方式的多路分配器电路72中,由于将3个晶体管74B1、74G2、74R2配置成三级,因此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多路分配器电路相比y方向尺寸较大。然而,由于各晶体管74B1、74G2、74R2的x方向上的占用部分PB、PG、PR的重叠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比较多,因此多路分配器电路72整体的x方向尺寸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比较小。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多路分配器电路72能够适用于数据线的间距较窄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实施方式中,将具有分叉的控制电极的晶体管分配给第D1级的蓝色用晶体管,将具有直线状的控制电极的晶体管分配给第D2级的绿色用晶体管和第3级的红色用晶体管,但晶体管的形状和配置并不局限于此,可适当改变。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参照图6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多路分配器电路的晶体管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多路分配器电路的图案的俯视图。
图6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3共同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6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多路分配器电路66中第D1级的蓝色用第一晶体管13B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多路分配器电路12相同。第D2级的绿色用第二晶体管和红色用第二晶体管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多路分配器电路12不同。第一实施方式的多路分配器电路12中,绿色用第二晶体管、红色用第二晶体管分别由y方向的尺寸较长的一个晶体管构成。与此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多路分配器电路66中,绿色用第二晶体管、红色用第二晶体管分别由y方向上分割后的两个晶体管构成。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多路分配器电路66中,第D2级的绿色用第二晶体管具有如下结构:具有半导体层27A的晶体管13G2-1、和具有半导体层27B的晶体管13G2-2在y方向上排列。同样地,第D2级的红色用第二晶体管具有如下结构:具有半导体层27A的晶体管13R2-1、和具有半导体层27B的晶体管13R2-2在y方向上排列。晶体管13G2-1和晶体管13R2-1共用一个半导体层27A。晶体管13G2-2和晶体管13R2-2共用一个半导体层27B。除此以外,各晶体管的控制电极、输出电极、输入电极等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多路分配器电路66中,通过将具有分叉的控制电极17的蓝色用第一晶体管13B1、具有直线状的控制电极24的绿色用第二晶体管13G2-1、13G2-2、和具有直线状的控制电极32的红色用第二晶体管13R2-1、13R2-2进行组合,从而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能够减小多路分配器电路66的占用面积,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化。
本实施方式中,由分割后的两个晶体管来构成第D2级的绿色用第二晶体管和红色用第二晶体管,但晶体管的分割数并不局限于两个。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方位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施加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使用6个触点将输入电极或输出电极与半导体层进行连接的方式来设计晶体管,但并不特别局限于该方式,可适当地改变设计。另外,对于各布线的走线也可适当地改变。并不局限于从一根信号输入线向三根数据线分配视频信号的结构,例如在由四色的点构成一个像素的情况下,也可采用从一根信号输入线向四根数据线分配视频信号的结构。
另外,作为第一晶体管,示出了控制电极的前端侧分叉成两根,具有第一支部和第二支部的晶体管的示例,但控制电极的支部的根数并不局限于两根,控制电极也可具有三根以上的支部。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并不局限于液晶显示装置,可适用于包括多路分配器电路的各种显示装置。例如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也可为使用了密封入有白色带电粒子和黑色带电粒子的微胶囊的电子纸。或者,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也可为将通过注入电荷来产生发光的有机发光层作为显示介质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可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电子纸、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等各种显示装置。
标号说明
1…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4…显示区域(显示部),5…栅极线,6…数据线,10…数据驱动器,11…扫描线驱动电路(栅极驱动器),12、42、66、72…多路分配器电路,13R、13G、13B、13R2、13R2-1、13R2-2、13G2、13G2-1、13G2-2、13B1、44B2、44R2、44G1、74B1、74G2、74R2…采样用晶体管,15、43、73…输入电极,17、24、32、45、52、59、75、82、89…控制电极,17a、59a、75a…第一支部,17b、59b、75b…第二支部,18、25、33、46、53、60、76、83、90…输出电极,Vn、Vn+1…信号输入线,BSW、GSW、RSW…控制线,SLRn、SLGn、SLBn、SLRn+1、SLGn+1、SLBn+1…数据线。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部,该显示部中M根数据线和N根栅极线彼此交叉,与所述数据线和所述栅极线的交叉相对应地呈矩阵状地设置有M×N个点,其中,M、N均为自然数;
数据驱动器,该数据驱动器输出视频信号;
多路分配器电路,该多路分配器电路对于所述M根数据线以时分的方式分配从所述数据驱动器输出的视频信号;以及
栅极驱动器,该栅极驱动器向所述N根栅极线输出扫描信号,
所述多路分配器电路包括输入所述视频信号的m根信号输入线、输入控制信号的k根控制线、以及连接在所述信号输入线和所述数据线之间的M个采样用晶体管,其中,m、k均为自然数,且m<M,k=M/m,
与一根所述信号输入线相连接的k个所述采样用晶体管包含第一采样用晶体管和第二采样用晶体管,
所述第一采样用晶体管包括:具有第一支部和第二支部的控制电极;配置在所述第一支部和所述第二支部之间的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中的某一个;以及配置在所述第一支部和所述第二支部的外侧的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中的另一个,
所述输入电极与所述信号输入线相连接,所述输出电极与所述数据线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采样用晶体管包括呈直线状延伸的控制电极、配置于所述控制电极的一方的输入电极、以及配置于所述栅极线的另一方的输出电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采样用晶体管和所述第二采样用晶体管在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上配置在不同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采样用晶体管配置在离所述控制线相对较近的位置,所述第二采样用晶体管配置在离所述控制线相对较远的位置,
所述输出电极配置在所述第一支部和所述第二支部之间,所述输入电极配置在所述第一支部和所述第二支部的外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采样用晶体管由在所述控制线的延伸方向上配置的多个采样用晶体管构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线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的采样用晶体管共用所述输入电极。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采样用晶体管由在所述数据线的延伸方向上配置的多个采样用晶体管构成。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采样用晶体管配置在离所述控制线相对较远的位置,所述第二采样用晶体管配置在离所述控制线相对较近的位置,
所述输入电极配置在所述第一支部和所述第二支部之间,所述输出电极配置在所述第一支部和所述第二支部的外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采样用晶体管由在所述控制线的延伸方向上配置的多个采样用晶体管构成。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k为3,
所述k根控制线是红色点用控制线、绿色点用控制线和蓝色点用控制线,
由红色点、绿色点和蓝色点来构成一个像素。
CN201480005103.5A 2013-01-18 2014-01-14 显示装置 Active CN1049564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07476 2013-01-18
JP2013007476 2013-01-18
PCT/JP2014/050412 WO2014112459A1 (ja) 2013-01-18 2014-01-14 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6427A CN104956427A (zh) 2015-09-30
CN104956427B true CN104956427B (zh) 2017-07-07

Family

ID=51209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5103.5A Active CN104956427B (zh) 2013-01-18 2014-01-14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42559B2 (zh)
JP (1) JP6005184B2 (zh)
CN (1) CN104956427B (zh)
WO (1) WO20141124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09845A (ja) * 2014-12-05 2016-06-2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6639866B2 (ja) 2015-10-30 2020-02-0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CN205336415U (zh) * 2016-02-06 2016-06-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路分配器电路、信号线电路及相应的输出电路和显示装置
CN107644616B (zh) 2016-07-22 2020-01-07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JP6773277B2 (ja) * 2016-08-05 2020-10-21 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 表示装置
WO2018190396A1 (ja) * 2017-04-13 2018-10-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
CN110692125B (zh) * 2017-05-31 2023-10-27 夏普株式会社 有源矩阵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JP6531787B2 (ja) * 2017-06-26 2019-06-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0189725A (zh) * 2019-06-28 2019-08-3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197636A (zh) * 2019-06-28 2019-09-0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7438044B2 (ja) 2020-07-10 2024-02-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JP2022085123A (ja) * 2020-11-27 2022-06-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回路装置及び電気光学装置
CN114115606B (zh) * 2021-11-30 2023-07-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1246A (zh) * 2009-12-01 2011-06-01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844803A (zh) * 2010-04-22 2012-12-26 夏普株式会社 有源矩阵基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84297A (en) 1987-09-28 1989-03-29 Toshiba Corp Display device
KR100578914B1 (ko) * 2003-11-27 2006-05-1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역다중화기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
JP2005227513A (ja) * 2004-02-12 2005-08-25 Casio Comput Co Ltd 表示装置
JP2006106584A (ja) * 2004-10-08 2006-04-20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041229A (ja) * 2005-08-02 2007-02-15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JP4466710B2 (ja) * 2007-10-04 2010-05-26 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1407302B1 (ko) * 2007-12-27 2014-06-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JP4674280B2 (ja) * 2008-03-13 2011-04-20 奇美電子股▲ふん▼有限公司 デマルチプレクサ、それを用いた電子装置、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227316A (ja) * 2011-04-19 2012-11-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フォトセンサ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1246A (zh) * 2009-12-01 2011-06-01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844803A (zh) * 2010-04-22 2012-12-26 夏普株式会社 有源矩阵基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12459A1 (ja) 2014-07-24
US9842559B2 (en) 2017-12-12
JPWO2014112459A1 (ja) 2017-01-19
CN104956427A (zh) 2015-09-30
JP6005184B2 (ja) 2016-10-12
US20150356940A1 (en) 2015-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56427B (zh) 显示装置
CN104425554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
CN104956429B (zh) 显示装置
CN104516141B (zh) 显示装置
KR100915238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7526201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5068344B (zh) 显示面板及其像素阵列
WO2014132799A1 (ja) 表示装置
US10223954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9634012A (zh) 显示面板
CN101364020B (zh) 显示面板及其像素结构
CN10849276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KR102164308B1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및 그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03869567B (zh) 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KR20120049322A (ko) 디바이스 기판
CN107045835A (zh) 显示装置
US2015000249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5074550A (zh) 具有集成的触摸和改进的图像像素孔的显示器
CN106556944A (zh) 显示装置以及其制造方法
KR100825105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10473487A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08287444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US8593210B2 (en) Signal distribu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0925454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180180950A1 (en)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