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7070A - 铰链 - Google Patents

铰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7070A
CN102687070A CN2010800537685A CN201080053768A CN102687070A CN 102687070 A CN102687070 A CN 102687070A CN 2010800537685 A CN2010800537685 A CN 2010800537685A CN 201080053768 A CN201080053768 A CN 201080053768A CN 102687070 A CN102687070 A CN 1026870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ommodating chamber
peristome
slider component
connection thing
hi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37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87070B (zh
Inventor
冈本宪一
胜又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ONISHI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ONISHI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ONISHI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MONISHI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9885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398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87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70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87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70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1Top covers or the like
    • H04N1/00554Latches or hing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7Connection or assembly of components or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9Mounting or support of components or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00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E05F1/08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 E05F1/10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for swinging wings, e.g. counterbalance
    • E05F1/12Mechanisms in the shape of hinges or pivots, operated by springs
    • E05F1/1246Mechanisms in the shape of hinges or pivots, operated by springs with a coil spr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pivot axis
    • E05F1/1253Mechanisms in the shape of hinges or pivots, operated by springs with a coil spr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pivot axis with a compression spring
    • E05F1/1261Mechanisms in the shape of hinges or pivots, operated by springs with a coil spr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pivot axis with a compression spring for counterbalanc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99/00Subject-matt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Holders For Sensitive Materials And Original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相对于第一连结对象物能够缓慢而且可靠地闭合第二连结对象物的铰链。在铰链(100)上,具备:固定于相当于第一连结对象物的主体的滑块构件(110);固定于相当于第二连结对象物的原稿压盖板并且可转动地连结于箱体构件(110)的转动构件(120);可滑动地支撑于箱体构件(110)的第一滑块(140);对第一滑块(140)施力的第一弹簧(150);可滑动地支撑于箱体构件(110)的第二滑块(160);对第二滑块(160)施力的第二弹簧(170);在转动构件(120)上形成有接触于第一滑块(140)的第一凸轮部(121b)以及接触于第二滑块(160)的第二凸轮部(121c),在第二滑块(160)与箱体构件(110)之间的间隙中配置有油脂。

Description

铰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可开闭地将办公设备的原稿压盖板连结于办公设备的主体上等、可开闭地将第二连结对象物连结于第一连结对象物的铰链。更为详细的是涉及相对于第一连结对象物缓慢并且可靠地闭合第二连结对象物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复印机、传真、扫描机等办公室中所使用的办公设备多是在其主体的上面设置有原稿读取部(接触玻璃,contact glass),并且设置覆盖该原稿读取部的原稿压盖板。
原稿压盖板是使载置于原稿读取部的原稿紧贴于原稿读取部并且保持相对于原稿读取部的原稿的位置的原稿压盖板,一般来说,原稿压盖板的端部由铰链而可转动地连结于办公设备的主体的上面的端部。
这样的原稿压盖板为了使原稿紧贴于原稿读取部而需要一定程度的重量。另外,在原稿自动输送装置(Auto Document Feeder:ADF)被设置于原稿压盖板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增大原稿压盖板的重量。
因此,现有的连结办公设备的主体和原稿压盖板的铰链通过将弹簧安装于固定于办公设备的主体的安装构件与固定于原稿压盖板的支撑构件之间并由该弹簧的作用力支撑原稿压盖板的重量,从而以任意的角度保持相对于办公设备的主体的原稿压盖板的转动角度(开闭角度),以至于操作者能够容易地进行使原稿压盖板转动(开闭)并将原稿载置到原稿读取部的操作。例如,如以下所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内容。
另外,上述铰链多是通过以在相对于办公设备的主体的原稿压盖板的转动角度为规定的阈值以下时弹簧的压缩量即使转动角度发生变化也成为相同的方式对铰链上的与弹簧的接触部(凸轮)的形状下功夫,从而使完全闭合原稿压盖板(使原稿压盖板接触于主体的上面)成为可能。
但是,在原稿压盖板的重量较大的情况下,会有一种担忧即原稿压盖板在相对于办公设备的主体的原稿压盖板的转动角度成为规定的值以下的时候强势地掉落而与办公设备的主体发生碰撞。
作为解决如以上所述的问题的铰链(原稿压盖板开闭装置),众所周知的是在相对于办公设备的主体的原稿压盖板的转动角度成为规定的角度以下的情况下通过流体阻尼器(damper)发生作用从而使原稿压盖板的掉落变得缓慢的铰链。例如,如以下所述的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发明内容。
但是,设置于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铰链的流体阻尼器的构造较为复杂,部件数量也较多,从制造成本的观点出发不优选。
作为不使用如以上所述的流体阻尼器而在相对于办公设备的主体的原稿压盖板的转动角度为规定的角度以下的时候使原稿压盖板的掉落变得缓慢的铰链(原稿压盖板开闭装置),众所周知的是以下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铰链。
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铰链具备固定于办公设备的主体的安装构件、可转动地连结于安装构件并且固定于办公设备的原稿压盖板的支撑构件、一个端部固定于支撑构件的弹簧、固定于弹簧的另一个端部并且可滑动地支撑于支撑构件上、且与设置于安装构件的凸轮相接触的滑块(slider);在滑块上的与支撑构件相对的部分上交替地形成凸条以及沟槽并且在支撑构件上的与滑块相对的部分上交替地形成凸条以及槽,将形成于滑块的凸条容纳于形成于支撑构件的沟槽,将形成于支撑构件的凸条容纳于形成于滑块的沟槽,通过将油脂填充于这些凸条与沟槽的间隙中从而利用油脂的粘性阻力而使原稿压盖板的掉落变得缓慢。
但是,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铰链因为在相对于办公设备的主体的原稿压盖板的转动角度为规定的角度以下的时候相对于支撑构件的滑块的移动量(滑动量)成为零或者成为非常小,所以为了使原稿压盖板的掉落缓慢而有效地使用油脂的粘性阻力是困难的。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7-2129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6-13353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3-2953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有鉴于以上所述的状况而完成的发明,提供一种相对于第一连结对象物可以缓慢并且可靠地闭合第二连结对象物的铰链。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如以上所述,接着,说明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手段。
即,在权利要求1中,是可开闭地将第二连结对象物连结于第一连结对象物的铰链,具备:第一翼构件,形成有具有第一开口部的第一容纳室以及具有第二开口部的第二容纳室,且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一方;第二翼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另一方,且可转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一翼构件;第一滑块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一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一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第一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第一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室,在从所述第一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滑块构件施力;第二滑块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二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第二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室,在从所述第二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二滑块构件施力;在所述第二翼构件上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第一凸轮部并且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第二凸轮部,在所述第二滑块构件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配置有粘性体。
在权利要求2中,当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在掉落区域内转动的时候,相对于所述第一翼构件的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大于相对于所述第一翼构件的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
在权利要求3中,所述第一开口部以及所述第二开口部在相对于所述第一翼构件的所述第二翼构件的转动轴的圆周方向上并列配置,所述第一凸轮部以及所述第二凸轮部在所述转动轴的圆周方向上并列配置。
在权利要求4中,所述第一开口部以及所述第二开口部在相对于所述第一翼构件的所述第二翼构件的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上并列配置,所述第一凸轮部以及所述第二凸轮部在所述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上并列配置。
在权利要求5中,是可开闭地将第二连结对象物连结于第一连结对象物的铰链,具备:第一翼构件,形成有具有主开口部的主容纳室,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一方;第二翼构件,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另一方,可转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一翼构件;第一滑块构件,形成有具有副开口部的副容纳室,被容纳于所述主容纳室,与所述主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主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主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第一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主容纳室,在从所述主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滑块构件施力;第二滑块构件,被容纳于所述副容纳室,与所述副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副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副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第二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副容纳室,在从所述副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二滑块构件施力;在所述第二翼构件上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第一凸轮部并且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第二凸轮部,在所述第二滑块构件与所述副容纳室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配置有粘性体。
在权利要求6中,当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在掉落区域内转动的时候,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大于相对于所述第一翼构件的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
在权利要求7中,是可开闭地将第二连结对象物连结于第一连结对象物的铰链,具备:第一翼构件,形成有具有第一开口部的第一容纳室,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一方;第二翼构件,形成有具有第二开口部的第二容纳室,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另一方,且可转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一翼构件;第一滑块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一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一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第一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第一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室,在从所述第一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滑块构件施力;第二滑块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二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第二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室,在从所述第二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二滑块构件施力;在所述第二翼构件上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第一凸轮部,在所述第一翼构件上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第二凸轮部,在所述第二滑块构件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配置有粘性体。
在权利要求8中,当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在掉落区域内转动的时候,相对于所述第二翼构件的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大于相对于所述第一翼构件的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
在权利要求9中,是可开闭地将第二连结对象物连结于第一连结对象物的铰链,具备:主铰链构件;相对于所述主铰链构件成为另一个体的副铰链构件;所述主铰链构件具备:第一主翼构件,形成有具有第一开口部的第一容纳室,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一方;第二主翼构件,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另一方,可转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一主翼构件;第一滑块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一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一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第一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第一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室,在从所述第一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滑块构件施力;在所述第二主翼构件上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第一凸轮部,所述副铰链构件具备:第一副翼构件,形成有具有第二开口部的第二容纳室,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一方;第二副翼构件,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另一方,可转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一副翼构件;第二滑块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二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第二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室,在从所述第二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二滑块构件施力;在所述第二副翼构件上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第二凸轮部,在所述第二滑块构件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配置有粘性体。
在权利要求10中,当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在掉落区域内转动的时候,相对于所述第一副翼构件的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大于相对于所述第一主翼构件的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
在权利要求11中,是可开闭地将第二连结对象物连结于第一连结对象物的铰链,具备:第一翼构件,形成有具有第一开口部的第一容纳室以及具有第二开口部的第二容纳室,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一方;第二翼构件,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另一方,可转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一翼构件;第一滑块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一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一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第一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第一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室,在从所述第一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滑块构件施力;第二滑块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二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第二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室,在从所述第二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二滑块构件施力;在所述第二翼构件上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第一凸轮部并且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第二凸轮部,在所述第二滑块构件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周面相接触的部分产生摩擦力。
在权利要求12中,当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在掉落区域内转动的时候,相对于所述第一翼构件的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大于相对于所述第一翼构件的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
在权利要求13中,所述第一开口部以及所述第二开口部在相对于所述第一翼构件的所述第二翼构件的转动轴的圆周方向上并列配置,所述第一凸轮部以及所述第二凸轮部在所述转动轴的圆周方向上并列配置。
在权利要求14中,所述第一开口部以及所述第二开口部在相对于所述第一翼构件的所述第二翼构件的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上并列配置,所述第一凸轮部以及所述第二凸轮部在所述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上并列配置。
在权利要求15中,是可开闭地将第二连结对象物连结于第一连结对象物的铰链,具备:第一翼构件,形成有具有主开口部的主容纳室,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一方;第二翼构件,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另一方,可转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一翼构件;第一滑块构件,形成有具有副开口部的副容纳室,被容纳于所述主容纳室,与所述主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主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主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第一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主容纳室,在从所述主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滑块构件施力;第二滑块构件,被容纳于所述副容纳室,与所述副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副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副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第二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副容纳室,在从所述副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二滑块构件施力;在所述第二翼构件上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第一凸轮部并且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第二凸轮部,在所述第二滑块构件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周面相接触的部分产生摩擦力。
在权利要求16中,当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在掉落区域内转动的时候,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大于相对于所述第一翼构件的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
在权利要求17中,是可开闭地将第二连结对象物连结于第一连结对象物的铰链,具备:第一翼构件,形成有具有第一开口部的第一容纳室,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一方;第二翼构件,形成有具有第二开口部的第二容纳室,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另一方,且可转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一翼构件;第一滑块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一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一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第一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第一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室,在从所述第一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滑块构件施力;第二滑块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二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第二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室,在从所述第二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二滑块构件施力;在所述第二翼构件上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第一凸轮部,在所述第一翼构件上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第二凸轮部,在所述第二滑块构件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周面相接触的部分产生摩擦力。
在权利要求18中,当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在掉落区域内转动的时候,相对于所述第二翼构件的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大于相对于所述第一翼构件的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
在权利要求19中,是可开闭地将第二连结对象物连结于第一连结对象物的铰链,具备:主铰链构件;相对于所述主铰链构件成为另一个体的副铰链构件;所述主铰链构件具备:第一主翼构件,形成有具有第一开口部的第一容纳室,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一方;第二主翼构件,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另一方,可转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一主翼构件;第一滑块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一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一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第一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第一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室,在从所述第一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滑块构件施力;在所述第二主翼构件上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第一凸轮部,所述副铰链构件具备:第一副翼构件,形成有具有第二开口部的第二容纳室,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一方;第二副翼构件,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另一方,可转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一副翼构件;第二滑块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二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第二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室,在从所述第二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二滑块构件施力;在所述第二副翼构件上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第二凸轮部,在所述第二滑块构件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周面之间的接触部分上产生摩擦力。
在权利要求20中,当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在掉落区域内转动的时候,相对于所述第一副翼构件的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大于相对于所述第一主翼构件的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现了相对于第一连结对象物能够缓慢并且可靠地闭合第二连结对象物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配备了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合机的右侧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正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右侧面图。
图5是表示原稿压盖板完全闭合的时候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右侧面截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箱体(case)构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动构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动销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滑块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滑块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原稿压盖板打开的时候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右侧面截面图。
图12是表示原稿压盖板从无极(Free-stop)区域向掉落区域转移的时候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右侧面截面图。
图13是表示配备了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办公设备的原稿压盖板的掉落区域以及无极区域的右侧面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动角度与第一滑块的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动角度与第二滑块的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动角度与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7是表示第二凸轮部以及第二滑块构件的有无接触与相对于第一翼构件的第二翼构件的转动角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8是表示配备了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复合机的右侧面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正面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右侧面图。
图23是图21的X-X箭头所指的截面图。
图24是图21的Y-Y箭头所指的截面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箱体构件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动构件的立体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滑块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滑块的立体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滑块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右侧面截面图。
图30是表示配备了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复合机的右侧面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32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正面图。
图33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34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右侧面图。
图35是图33的X-X箭头所指的截面图。
图36是图33的Y-Y箭头所指的截面图。
图37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箱体构件的立体图。
图38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转动构件的立体图。
图39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滑块的立体图。
图40同样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滑块的立体图。
图4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滑块的立体图。
图42是表示配备了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复合机的右侧面图。
图43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44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正面图。
图45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46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右侧面图。
图47是图45的X-X箭头所指的截面图。
图48是图45的Y-Y箭头所指的截面图。
图49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箱体构件的立体图。
图50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箱体构件的立体图。
图5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滑块的立体图。
图52是表示配备了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复合机的右侧面图。
图53是表示配备了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复合机的正面图。
图54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主铰链构件的立体图。
图55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主铰链构件的正面图。
图56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主铰链构件的平面图。
图57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主铰链构件的右侧面图。
图58是图56的X-X箭头所指的截面图。
图59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主箱体构件的立体图。
图60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主转动构件的立体图。
图6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副铰链构件的立体图。
图62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副铰链构件的正面图。
图63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副铰链构件的平面图。
图64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副铰链构件的右侧面图。
图65是图63的Y-Y箭头所指的截面图。
图66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副箱体构件的立体图。
图67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副转动构件的立体图。
符号的说明
11复合机
12主体(第一连结对象物)
13原稿压盖板(第二连结对象物)
100铰链(第一实施方式)
110箱体构件(第一翼构件)
118第一容纳室
118a第一开口部
119第二容纳室
119a第二开口部
120转动构件(第二翼构件)
121b第一凸轮部
121c第二凸轮部
130转动销(转动轴)
140第一滑块(第一滑块构件)
150第一弹簧(第一施力构件)
160第二滑块(第二滑块构件)
170第二弹簧(第二施力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17,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一实施方式即铰链100进行说明。
如图1以及图13所示,铰链100可转动地将原稿压盖板13连结于复合机11的主体12上。
复合机11为办公设备的实施方式的一种。复合机11具备主体12以及原稿压盖板13。
主体12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连结对象物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主体12具备原稿读取装置、控制装置、印刷装置、显示装置以及输入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原稿读取装置被配置于主体12的上面。原稿读取装置读取被载置于主体12的上面的原稿(生成原稿的图像信息)。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控制复合机11的各个部分的动作,更为详细的是控制原稿读取装置、后面所述的印刷装置以及后面所述的ADF的动作。
另外,控制装置能够存储原稿读取装置所生成的图像信息以及通过被连接于主体12的线路(网络线路等)取得的图像信息。
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被配置于原稿读取装置的下方。印刷装置根据控制装置所存储的图像信息将图像印刷于纸上。
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例如由液晶面板所构成,显示复合机11的动作状况等所涉及的信息。
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例如由按钮、开关等所构成,操作者在输入对于复合机11的指示等的时候进行操作。显示装置以及输入装置被配置于主体12的上面前端部。
原稿压盖板13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连结对象物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原稿压盖板13通过朝着原稿读取装置压住(压盖)被载置于原稿读取装置上的原稿,从而在原稿读取装置读取原稿的时候防止原稿移动(与原稿读取装置的相对的位置发生变化)。
本实施方式的原稿压盖板具备读取前原稿容纳盘、ADF(AutoDocument Feeder)以及读取后原稿容纳盘。
本实施方式的ADF一张一张按顺序取出以层叠状态被容纳于读取前原稿容纳盘的多张原稿并将其载置于原稿读取装置上的规定的读取位置,在由原稿读取装置进行的原稿的读取结束之后,将被载置于该读取装置的原稿传送到读取后原稿容纳盘。
“办公设备”,是指至少具备读取原稿(取得原稿的图象信息)的功能的装置。
作为办公设备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a)扫描机,具备读取原稿的功能以及将所读取的原稿所涉及的图像信息发送到其他设备(例如个人电脑)的功能;(b)传真机,具备读取原稿的功能、通过通信线路将所读取的原稿所涉及的图像信息发送到其他设备的功能以及打印出从其他设备取得的图像信息的功能;(c)复印机,具备读取原稿的功能以及打印出所读取的原稿所涉及的图像信息的功能;(d)兼备有作为上述扫描机、传真机以及复印机的功能的复合机等。
本实施方式的铰链100被用于可转动地将原稿压盖板13连结于复合机11的主体12的用途中,但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用途并不限定于此。
即,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可开闭地将另一方(第二连结对象物)连结于两个构件中的一方(第一连结对象物)的用途”。
作为应用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其他用途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可开闭地将用于更换墨粉盒的舱口(hatch)(盖)连结于办公设备的主体的用途、可开闭地将发动机罩连结到汽车的车体的用途、可开闭地将马桶座连结到马桶上的用度等。
如图2~图5所示,铰链100具备箱体(case)构件110、转动构件120、转动销130、第一滑块140、第一弹簧150、第二滑块160以及第二弹簧170。
箱体构件11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翼(wing)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箱体构件110为树脂制,由注塑成型进行制造。
如图6所示,箱体构件110具有前面部111、后面部112、左侧面部113、右侧面部114、底面部115、隔离部116以及突出部117。
前面部111、后面部112、左侧面部113、右侧面部114以及底面部115分别是构成箱体构件110的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以及底面的部分。
本实施方式的前面部111、后面部112、左侧面部113以及右侧面部114为上下长且朝着下方前端稍微变细的细长的四棱锥台形状的板,底面部115为大致正方形状的板。
前面部111的左端部连接于左侧面部113的前端部,前面部111的右端部连接于右侧面部114的前端部。
后面部112的左端部连接于左侧面部113的后端部,后面部112的右端部连接于右侧面部114的后端部。
底面部115的前端部、后端部、左端部以及右端部分别连接于前面部111的下端部、后面部112的下端部、左侧面部113的下端部以及右侧面部114的下端部。
因此,箱体构件110成为上面(顶面)开口的上下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箱,并且在箱体构件110的内部形成有空间。
左侧面部113的上端部以及右侧面部114的上端部较前面部111的上端部以及后面部112的上端部更向上方突出。
在成为左侧面部113的上端部且后端部的位置上形成有贯通孔113a,在成为右侧面部114的上端部且后端部的位置上形成有贯通孔114a。
隔离部116为被配置于箱体构件110的内部的空间(由前面部111、后面部112、左侧面部113、右侧面部114以及底面部115围起来的空间)的上下方向上长的板状的部分。
隔离部116的左端部连接于靠近左侧面部113的内侧的板面(右面)的稍后方的位置,隔离部116的右端部连接于靠近右侧面部114的内侧的板面(左面)的稍后方的位置,隔离部116的下端部连接于靠近底面部115的内侧的板面(上面)的稍后方的位置。
因此,箱体构件110的内部的空间朝着上方开口并且被隔离部116分割成前后两部分。
第一容纳室118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容纳室的实施方式的一种。第一容纳室118为被隔离部116分割成前后两部分的箱体构件110的内部的空间中的前侧的空间。
第一容纳室118的上部开口,该开口了的部分构成第一开口部118a。即,第一容纳室118具有第一开口部118a。第一开口部118a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开口部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第二容纳室119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容纳室的实施方式的一种。第二容纳室119为被隔离部116分割成前后两部分的箱体构件110的内部的空间中的后侧的空间。
第二容纳室119的上部开口,该开口了的部分构成第二开口部119a。即,第二容纳室119具有第二开口部119a。第二开口部119a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开口部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突出部117为板状的部分。突出部117的一个端部连接于后面部112的外侧的板面(后面),突出部117的另一个端部向后面部112的外侧的板面(后面)的后方突出。
在突出部117上形成有贯通突出部117的上下的板面的贯通孔117a。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箱体构件110嵌装于被形成于主体12的上面后端部的俯视为大致正方形状的孔(没有图示)中,并将被贯通安装于贯通孔117a中的螺钉(没有图示)螺接安装于被形成于主体12的螺钉孔中,从而将箱体构件110固定于主体12(参照图1)。
转动构件12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翼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转动构件120为树脂制,由注塑成型进行制造。
如图5以及图7所示,转动构件120具有躯体部121以及安装部122。
躯体部121是构成转动构件120的躯体的部分。本实施方式的躯体部121为连接从前面的上下中途部经下面直至后面的下端部为止的形成有平滑的曲面的块状的部分。
在躯体部121上形成有贯通孔121a。贯通孔121a为从躯体部121的左侧面的后部贯通到右侧面的后部的孔。
在躯体部121上形成有第一凸轮部121b以及第二凸轮部121c。
第一凸轮部121b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凸轮部的实施方式的一种,第二凸轮部121c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凸轮部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第一凸轮部121b是被形成于躯体部121的曲面中的、对应于从下面的前后中央部到下面的后端部为止的部分。
第二凸轮部121c是被形成于躯体部121的曲面中的、对应于从下面的后端部到后面的下端部为止的部分。
如图5以及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轮部121b的后端部以及第二凸轮部121c的前端部发生重复。即,第一凸轮部121b的后端部兼备有作为第二凸轮部121c的前端部的功能。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翼构件以及第二翼构件的形状,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凸轮部以及第二凸轮部即使彼此不完全分离也是可以的(第一凸轮部的一部分以及第二凸轮部的一部分即使重复也是可以的)。
如图2以及图7所示,安装部122为具有作为上面以及下面的俯视时为大致长方形状的一对板面的板状的部分。安装部122的左右中央部连接于躯体部121的上端部,安装部122的左端部以及右端部分别突出于躯体部121的左侧以及右侧。
在安装部122的四个角(左前端部、右前端部、左后端部、右后端部)上形成有贯通孔122a·122a·122a·122a。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从下方将螺钉(没有图示)贯通安装于贯通孔122a·122a·122a·122a中并将该螺钉螺接安装于被形成于原稿压盖板13的下面后端部的螺钉孔中,从而转动构件120被固定于原稿压盖板13(参照图1)。
转动销13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转动轴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转动销130为具有躯体部131以及头部132的金属制的构件。
躯体部131为构成转动销130的躯体的大致圆柱形状的部分。在躯体部131的一个端部(前端部)上形成有铆钉孔131a。
铆钉孔131a为被形成于躯体部131的一个端部(前端部)的端面的孔。通过形成铆钉孔131a,从而在躯体部131的一个端部(前端部)上形成薄壁的部分(大致圆筒形状的部分)。
头部132为连接于躯体部131的另一个端部(基端部)的大致圆盘形状的部分。头部132的直径大于躯体部131的直径。
如图2、图3以及图5所示,转动销130的躯体部131被贯通安装于形成于箱体构件110的左侧面部113的贯通孔113a中,被贯通安装于形成于转动构件120的贯通孔121a中,并被贯通安装于形成于箱体构件110的右侧面部114的贯通孔114a中。
因为贯通孔121a的直径稍大于躯体部131的直径,而且贯通孔113a以及贯通孔114a的直径稍大于躯体部131的直径,所以转动销130相对不可转动地被固定于转动构件120并且可转动地被轴支撑于箱体构件110。
因此,转动构件120通过转动销130而可转动地被连结于箱体构件110,进而,原稿压盖板13(的下面后端部)由铰链100而可转动地被连结于主体12(的上面后端部)。
通过以在转动销130的半径方向上扩张被形成于躯体部131的一个端部(前端部)的薄壁的部分的方式进行铆钉加工(使其塑性变形),从而转动销130的一个端部即被铆钉加工的部分的直径大于贯通孔114a的直径。
另外,头部132的直径大于贯通孔113a。
如以上所述,通过对躯体部131的一个端部(前端部)实施铆钉加工,从而能够相对于箱体构件110不脱落地固定转动销130。
如图5所示,在转动构件120通过转动销130而可转动地被连结于箱体构件110的时候,转动构件120的下部(结合了形成有第一凸轮部121b的部分以及形成有第二凸轮部121c的部分的部分)与被形成于箱体构件110的第一容纳室118的第一开口部118a以及第二开口部119a相对。
第一滑块14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滑块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滑块140为树脂制,由注塑成型进行制造。
如图9所示,第一滑块140具有主板141、左侧面板142以及右侧面板143。
主板141为俯视大致长方形的板状的部分。主板141具有作为上面以及下面的一对板面。在主板141上形成有接触突起141a。接触突起141a从主板141的上面向上方突出。
左侧面板142为侧视大致长方形的板状的部分。左侧面板142具有作为左侧面以及右侧面的一对板面。左侧面板142的上端部连接于主板141的左端部。
右侧面板143为侧视大致长方形的板状的部分。右侧面板143具有作为左侧面以及右侧面的一对板面。右侧面板143的上端部连接于主板141的右端部。
如图5所示,第一滑块140被容纳于箱体构件110的第一容纳室118。
被容纳于第一容纳室118的第一滑块140与第一容纳室118的内周面相接触。另外,被容纳于第一容纳室118的第一滑块140能够在从第一开口部118a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第一容纳室118的内部(里部)的方向上进行移动。
更为详细的是,主板141的前端面、左侧面板142的前端面以及右侧板面143的前端面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滑动的方式接触于前面部111的后面,主板141的后端面、左侧面板142的后端面以及右侧面板143的后端面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滑动的方式接触于隔离部116的前面,左侧面板142的左面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滑动的方式接触于左侧面部113的右面,右侧面板143的右面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滑动的方式接触于右侧面部114的左面。
第一弹簧15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施力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弹簧150为金属制的卷绕弹簧,且为压缩弹簧(以被压缩的状态进行使用的弹簧)。
如图5所示,第一弹簧150被容纳于箱体构件110的第一容纳室118内。
被容纳于第一容纳室118内的第一弹簧150的一个端部(下端部)接触于底面部115的上面,第一弹簧150的另一个端部(上端部)接触于第一滑块140的主板141的下面。
因此,第一弹簧150在从第一容纳室118的第一开口部118a突出的方向(本实施方式中为上方)上对第一滑块140施力,第一滑块140的接触突起141a接触于转动构件120的第一凸轮部121b。
其结果,因为第一弹簧150的作用力经过第一滑块140而被传达到转动构件120,所以转动构件120在相对于箱体构件110以右侧视时为逆时针旋转的方式进行转动的方向上被施力,原稿压盖板13在相对于主体12打开的方向上被施力(参照图1)。
第二滑块16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滑块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滑块160为树脂制,由注塑成型进行制造。
如图10所示,第二滑块160为具有作为前面以及后面的正视时为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延伸的长方形的一对板面的板状的构件。
在第二滑块160的上前端部形成有接触面160a。接触面160a为连接于第二滑块160的前面的上端部以及第二滑块160的上端面的前端部的前低后高的斜面,且相对于第二滑块160的前面以及第二滑块160的上端面倾斜(相对于第二滑块160的前面以及第二滑块160的上端面的任一个面均不平行)。
如图5所示,第二滑块160被容纳于箱体构件110的第二容纳室119。
被容纳于第二容纳室119的第二滑块160接触于第二容纳室119的内周面。另外,被容纳于第二容纳室119的第二滑块160能够在从第二开口部119a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第二容纳室119的内部(里部)的方向上进行移动。
更为详细的是,第二滑块160的前面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滑动的方式接触于隔离部116的后面,第二滑块160的后面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滑动的方式接触于后面部112的前面,第二滑块160的左端面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滑动的方式接触于左侧面部113的右面,第二滑块160的右端面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滑动的方式接触于右侧面部114的左面。
在第二滑块160的外周面(第二滑块160的前面、后面、左端面以及右端面)与第二容纳室119的内周面的接触部分上涂布油脂。换言之,在第二滑块160与第二容纳室119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配置油脂。
被配置于第二滑块160与第二容纳室119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的油脂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粘性体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粘性体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各种油脂以及液状的树脂等,但是并不限定于这些。
即,“粘性体”为能够流动的物质(流体),只要是具有“在粘性体被配置于第二滑块构件与第二容纳室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的时候,为了使第二滑块构件在从第二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第二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进行移动所需要的力”成为大于“在不将粘性体配置于第二滑块构件与第二容纳室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的时候,为了使第二滑块构件在从第二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第二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进行移动所需要的力”的程度的粘性(可以是牛顿粘性也可以是非牛顿粘性)的物体即可。
第二弹簧17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施力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弹簧170为金属制的卷绕弹簧,且是压缩弹簧(以被压缩的状态进行使用的弹簧)。
如图5所示,第二弹簧170被容纳于箱体构件110的第二容纳室119内。
被容纳于第二容纳室119内的第二弹簧170的一个端部(下端部)接触于底面部115的上面,第二弹簧170的另一个端部(上端部)接触于第二滑块160的下端面。
因此,第二弹簧170在从第二容纳室119的第二开口部119a突出的方向(本实施方式中为上方)上对第二滑块160施力。
以下,使用图5以及图11~图16,对在闭合原稿压盖板13的时候的铰链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原稿压盖板13完全闭合的时候即在原稿压盖板13的下面接触到主体12的上面的时候的原稿压盖板13的转动角度θ(相对于主体12的原稿压盖板13的转动角度θ)作为“0°”,并以在原稿压盖板13在打开的方向上进行转动的情况下转动角度θ增加(转动角度θ成为正值)的方式定义原稿压盖板13的转动角度θ。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原稿压盖板13完全打开的时候的原稿压盖板13的转动角度θ为“50°”。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原稿压盖板13的转动角度θ为6°以上(θ≥6°)的情况下原稿压盖板1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在原稿压盖板13的转动角度θ不到6°(0°≤θ<6°)的情况下原稿压盖板13属于“掉落区域”。
本实施方式中的“无极区域”为(A1)“起因于原稿压盖板13的重量而将转动销130作为中心并作用于转动构件120的转动力(力矩)”与(B1)“起因于第一弹簧150的作用力而将转动销130作为中心并作用于转动构件120的转动力(力矩)”相平衡的区域。
如图11所示,在原稿压盖板1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时候,转动构件120的第一凸轮部121b接触于第一滑块140的接触突起141a。
另外,在原稿压盖板1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时候,转动构件120的第二凸轮部121c从第二滑块160离开(不接触于第二滑块160)。
在原稿压盖板13以原稿压盖板1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状态在闭合的方向(原稿压盖板13的转动角度θ变小的方向)上转动的情况下,(A1)的转动力增大。
这取决于在将作用于原稿压盖板13的重力分解成半径方向(侧视时为连接原稿压盖板13的前端部和转动销130的方向)的成分以及圆周方向(侧视时为垂直于半径方向的方向)的成分的情况下,原稿压盖板13的转动角度θ变得越小,则圆周方向的成分即(A1)的转动力变得越大。
另一方面,在原稿压盖板13以原稿压盖板1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状态在闭合的方向上转动的情况下,转动构件120相对于箱体构件110以右侧视时为顺时针旋转的方式转动,且转动构件120的第一凸轮部121b与第一滑块140的接触突起141a的接触部位发生变化,第一滑块140被压低而向下方移动(参照图12以及图14)。
通过第一滑块140向下方移动,从而第一弹簧150被压缩(第一弹簧150的全长变短),第一弹簧150的作用力增加,(B1)的转动力增大。
其结果,当原稿压盖板1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时候,原稿压盖板13的转动角度θ即使发生变化,(A1)的转动力与(B1)的转动力仍然相平衡。更为严密的,以当原稿压盖板1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时候,原稿压盖板13的转动角度θ即使发生变化,(A1)的转动力与(B1)的转动力仍然相平衡的方式,预先设定第一凸轮部121b以及接触突起141a的形状。
因此,当原稿压盖板1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时候,操作者从原稿压盖板13放手的情况下,原稿压盖板13的转动角度θ被保持。
本实施方式中的“掉落区域”为(A1)的转动力变成大于(B1)的转动力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掉落区域被设定为从原稿压盖板13闭合的状态(θ=0°)到仅以规定的角度(本实施方式中为θ=6°)进行打开的状态为止的范围。
当原稿压盖板1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操作者从原稿压盖板13放手的情况下,原稿压盖板13由于自重(严密地来说是(A1)的转动力与(B1)的转动力的差分)而在闭合的方向上转动。
如图12所示,当原稿压盖板1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转动构件120的第一凸轮部121b接触于第一滑块140的接触突起141a。
但是,如图14所示,当原稿压盖板1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即使原稿压盖板13的转动角度θ发生变化,相对于箱体构件110的第一滑块140的位置也不会发生变化。更为严密地来说,以当原稿压盖板1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即使原稿压盖板13的转动角度θ发生变化,相对于箱体构件110的第一滑块140的位置也不发生变化的方式,预先设定第一凸轮部121b以及接触突起141a的形状。
其结果,当原稿压盖板1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B1)的转动力实质上成为零,(A1)的转动力大于(B1)的转动力。
如图12所示,当原稿压盖板1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转动构件120的第二凸轮部121c接触于第二滑块160的接触面160a。
因此,在原稿压盖板13以原稿压盖板13属于“掉落区域”的状态在闭合的方向上转动的情况下,转动构件120相对于箱体构件110以右侧视时为顺时针旋转的方式转动,且转动构件120的第二凸轮部121c与第二滑块160的接触面160a的接触部位发生变化,第二滑块160被压低而向下方移动(参照图5、图12以及图15)。
在第二滑块160向下方进行移动的时候,起因于被涂布于第二滑块160的外周面与第二容纳室119的内周面的接触部分上的油脂的粘性阻力的阻力作用于第二滑块160。
因此,当原稿压盖板1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A1)的转动力的一部分由起因于油脂的粘性阻力的阻力而被抵消,并且原稿压盖板13在闭合的方向上进行转动的速度变慢(被缓和)。
其结果,因为原稿压盖板13轻柔地接触于主体12的上面(不会伴有强烈的冲击),所以能够缓慢而且可靠地闭合原稿压盖板13。
还有,在操作者用手把持原稿压盖板13并在打开的方向上使原稿压盖板13转动的情况下,第二滑块160因为由第二弹簧170的作用力来对抗油脂的粘性阻力而向上方移动,所以当原稿压盖板1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能够保持“转动构件120的第二凸轮部121c接触于第二滑块160的接触面160a的状态”。
如以上所述,铰链100是一种可开闭地将原稿压盖板13连结于主体12的铰链,具备:箱体构件110,形成有具有第一开口部118a的第一容纳室118以及具有第二开口部119a的第二容纳室119,并且被固定于复合机11的主体12;转动构件120,被固定于复合机11的原稿压盖板13,并且可转动地被连结于箱体构件110;第一滑块140,被容纳于第一容纳室118,并且与第一容纳室118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第一开口部118a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第一容纳室118的内部的方向上进行移动;第一弹簧150,被容纳于第一容纳室118,并且在从第一开口部118a突出的方向上对第一滑块140施力;第二滑块160,被容纳于第二容纳室119,并且与第二容纳室119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第二开口部119a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第二容纳室119的内部的方向上进行移动;第二弹簧170,被容纳于第二容纳室119,并且在从第二开口部119a突出的方向上对第二滑块160施力;在转动构件120上形成有接触于第一滑块140(的接触突起141a)的第一凸轮部121并且形成有接触于第二滑块160(的接触面160a)的第二凸轮部121c,在第二滑块160与第二容纳室119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配置有油脂。
通过如以上所述方式进行构成,从而能够缓慢而且可靠地闭合原稿压盖板13。
另外,如图5、图11、图12以及图16所示,在复合机11的原稿压盖板13以属于“掉落区域”的状态(在“掉落区域”内)进行转动的时候,相对于箱体构件110的第二滑块160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参照图16中的粗实线)大于相对于箱体构件110的第一滑块140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参照图16中的粗虚线)。
通过如以上所述方式进行构成,从而在原稿压盖板13属于“掉落区域”的状态下,第二滑块160相比于第一滑块140更大幅地移动,可以将起因于被配置于第二滑块160与第二容纳室119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的油脂的粘性阻力的阻力作为抵消(A1)的转动力的一部分的力而有效地利用。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原稿压盖板13的转动角度θ以原稿压盖板13属于“掉落区域”的状态变小的时候,第二凸轮部121c向大致后方移动,但是相对于第二凸轮部121c的移动方向平缓倾斜(相对于第二凸轮部121c的移动方向不垂直,但是成为接近于垂直的角度)的接触面160a因为接触于第二凸轮部121c,所以第二滑块160向相对于第二凸轮部121c的移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即向下方移动。
通过如以上所述方式进行构成,从而在原稿压盖板13属于“掉落区域”的状态下,与第二凸轮部121c的移动量相比较,可以较大地设定第二滑块160的移动量,且可以将起因于被配置于第二滑块160与第二容纳室119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的油脂的粘性阻力的阻力作为抵消(A1)的转动力的一部分的力而进一步有效地利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原稿压盖板13从“无极(Free-stop)区域”向“掉落区域”转移的时候的原稿压盖板13的转动角度θ为“6°”,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即,通过适当设定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一滑块构件与转动构件的第一凸轮部的接触部分的形状,从而能够对应于用途等任意地设定第二连结对象物从无极(Free-stop)区域向掉落区域转移的时候的第二连结对象物的转动角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原稿压盖板1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时候,使转动构件120的第二凸轮部121c与第二滑块160不接触,而当原稿压盖板1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使转动构件120的第二凸轮部121c与第二滑块160相接触,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即,如图17所示,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以下所述的四个构成。
(i)在“无极(Free-stop)区域”以及“掉落区域”的整个区域中第二翼构件的第二凸轮部接触于第二滑块构件的构成。
(ii)在“无极(Free-stop)区域”中的靠近“掉落区域”的区域以及“掉落区域”的整个区域第二翼构件的第二凸轮部接触于第二滑块构件,并且在“无极(Free-stop)区域”中从“掉落区域”离开的区域中第二翼构件的第二凸轮部不接触于第二滑块构件的构成。
(iii)在“无极(Free-stop)区域”的整个区域第二翼构件的第二凸轮部接触于第二滑块构件,并且在“掉落区域”的整个区域第二翼构件的第二凸轮部不接触于第二滑块构件的构成(铰链100相当于该构成)。
(iv)在“掉落区域”中从“无极(Free-stop)区域”离开的区域中第二翼构件的第二凸轮部接触于第二滑块构件,并且在“无极(Free-stop)区域”的整个区域以及“掉落区域”中的靠近“无极(Free-stop)区域”的区域第二翼构件的第二凸轮部不接触于第二滑块构件的构成。
在“无极(Free-stop)区域”中为了在闭合的方向上使第二连结对象物转动,从减小操作者作用于第二连结对象物的力的观点出发,(iii)以及(iv)的构成较(i)以及(ii)的构成更优选。
另外,从缓和在第二连结对象物向“无极(Free-stop)区域”转移的时候第二连结对象物在闭合的方向上进行转动的速度的观点出发,(i)、(ii)以及(iii)的构成较(iv)的构成更优选。
因此,为了在闭合的方向上使第二连结对象物转动,在考虑了减小操作者作用于第二连结对象物的力的观点以及缓和在第二连结对象物向“无极(Free-stop)区域”转移的时候第二连结对象物在闭合的方向上进行转动的速度的观点的双方的情况下,最优选(iii)的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掉落区域”中起因于被配置于第二滑块160与第二容纳室119之间的间隙中的油脂的粘性阻力的阻力抵消作用于转动构件120的“闭合原稿压盖板13的方向的转动力((A1)的转动力”)的一部分,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也可以通过进一步缩窄第二滑块160与第二容纳室119的间隙(较配置有油脂的情况更窄),从而在“掉落区域”中使摩擦力产生于第二滑块160与第二容纳室119之间的间隙(接触部分),且该摩擦力抵消作用于转动构件120的“闭合原稿压盖板13的方向的转动力”的一部分。
以下,使用图18~图28,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二实施方式即铰链200进行说明。
如图18所示,铰链200可转动地将原稿压盖板23连结于复合机21的主体22上。
复合机21为办公设备的实施方式的一种。复合机11具备主体12以及原稿压盖板13。
复合机21、主体22以及原稿压盖板23的基本构成以及功能因为与图1所表示的复合机11、主体12以及原稿压盖板13大致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如图19~图24所示,铰链200具备箱体构件210、转动构件220、转动销230、第一滑块240、第一弹簧250、第二滑块260以及第二弹簧270。
箱体构件21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翼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箱体构件210为树脂制,由注塑成型进行制造。
如图19以及图25所示,箱体构件210为大致薄长方体形状的构件。
如图25所示,在箱体构件210的内部形成有第一容纳室211以及第二容纳室212的两个空间。
第一容纳室211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容纳室的实施方式的一种。第一容纳室211为被形成于箱体构件210的内部的两个空间中的左侧的空间(当铰链200可转动地将复合机21的原稿压盖板23连结于主体22的时候位于复合机21的左侧的空间)。
第一容纳室211在箱体构件210的基端部(接近于可转动地连结箱体构件210和转动构件220的位置的一方的端部)开口,且该开口了的部分构成第一开口部211a。即,第一容纳室211具有第一开口部211a。第一开口部211a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开口部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在第一容纳室21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导向沟槽211b·211b。导向沟槽211b·211b为从第一容纳室211的第一开口部211a向第一容纳室211的里面(从箱体构件210的基端部向前端部)进行延伸的沟槽。
第二容纳室212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容纳室的实施方式的一种。第二容纳室212为被形成于箱体构件210的内部的两个空间中的右侧的空间(当铰链200可转动地将复合机21的原稿压盖板23连结于主体22的时候位于复合机21的右侧的空间)。
第二容纳室212在箱体构件210的基端部开口,且该开口了的部分构成第二开口部212a。即,第二容纳室212具有第二开口部212a。第二开口部212a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开口部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在第二容纳室212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导向突起212b·212b……。导向突起212b·212b……为从第二容纳室212的第二开口部212a向第二容纳室212的里面(从箱体构件210的基端部向前端部)进行延伸的突起(凸条)。
在箱体构件210上形成有突出部213。突出部213为板状的部分。
突出部213的一个端部连接于箱体构件210的右侧面(当铰链200可转动地将复合机21的原稿压盖板23连结于主体22的时候朝着复合机21的右侧的面),突出部213的另一个端部突出于箱体构件210的右侧面的右侧。
在突出部213上形成有贯通孔213a·213b。贯通孔213a·213b为贯通突出部213的一对板面的孔。
在箱体构件210上形成有突出部214。突出部214为板状的部分。
突出部214的一个端部连接于箱体构件210的左侧面(当铰链200可转动地将复合机21的原稿压盖板23连结于主体22的时候朝着复合机21的左侧的面),突出部214的另一个端部突出于箱体构件210的左侧面的左侧。
在突出部214上形成有贯通孔214a。贯通孔214a为贯通突出部214的一对板面的孔。
在箱体构件210的基端部形成有贯通孔215a·215b·215c。
贯通孔215a·215b·215c以一直线并列配置,将贯通孔215a·215b·215c合起来的构件实质上从箱体构件210的左侧面贯通到右侧面。
贯通孔215a·215b·215c的长边方向(轴线方向)相对于左右方向是平行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螺钉(没有图示)贯通安装于贯通孔213a·213b以及贯通孔214a并将该螺钉螺接安装于被形成于原稿压盖板23的下面后端部的螺钉孔(没有图示)中,从而将箱体构件210固定于原稿压盖板23(参照图18)。
转动构件22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翼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转动构件220为树脂制,由注塑成型进行制造。
如图19、图22以及图26所示,转动构件220具有躯体部221以及安装部222。
躯体部221是构成转动构件220的躯体的部分。如图2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躯体部221为将一对板面作为上面以及下面的大致板状的部分。
在躯体部221上形成有第一凸轮部221a。
第一凸轮部221a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凸轮部的实施方式的一种,并且是从躯体部221的上面的左半部向上方突出的块状的部分。
在第一凸轮部221a上形成有贯通孔221c。贯通孔221c为从第一凸轮部221a的左侧面后部贯通到右侧面后部的孔。
在躯体部221上形成有第二凸轮部221b。
第二凸轮部221b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凸轮部的实施方式的一种,并且是从躯体部221的上面的右半部向上方突出的块状的部分。
在躯体部221上形成有突起部221d。突起部221d为将一对板面作为左右侧面的板状的部分,并从躯体部221的上面的右端部(较第二凸轮部221b更右侧的位置)向上方突出。
在突起部221d上形成有贯通孔221e。贯通孔221e为贯通突起部221d的左右的板面的孔。
被形成于第一凸轮部221a的贯通孔221c以及被形成于突起部221d的贯通孔221e以呈一直线并列的方式被配置,将贯通孔221c以及贯通孔221e合起来的构件的长边方向(轴线方向)相对于左右方向是平行的。
安装部222为构成转动构件220的下半部的部分。如图2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222为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延伸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部分。安装部222的上端部连接于躯体部221的下面的左半部,安装部222的下端部前端稍稍变细。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安装部222嵌装于被形成于主体22的上面后端部的俯视为大致正方形的孔(没有图示)中,从而能够将转动构件220固定于主体22上(参照图18)。
图1所表示的铰链100的情况下,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翼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即箱体构件110被固定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连结对象物的实施方式的一种即主体12上,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翼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即转动构件120被固定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连结对象物的实施方式的一种即原稿压盖板13上。
相对于此,图18所表示的铰链200的情况下,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翼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即箱体构件210被固定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连结对象物的实施方式的一种即原稿压盖板23上,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翼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即转动构件220被固定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连结对象物的实施方式的一种即主体22上。
如以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翼构件以及第二翼构件中的任意一方可以被固定于第一连结对象物,另一方可以被固定于第二连结对象物。
转动销23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转动轴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如图20以及图2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转动销230具有躯体部231以及头部232,并且是在躯体部231的一个端部(前端部)形成有铆钉孔231a的金属制的构件。
本实施方式的转动销230的基本构成因为与图8所表示的转动销130大致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如图21所示,通过从左起依次将转动销230的躯体部231贯通安装于贯通孔215a、贯通孔221c、贯通桶215b、贯通孔221e以及贯通孔215c,从而转动构件220通过转动销230而可转动地被连结于箱体构件210,进而,原稿压盖板23(的下面后端部)由铰链200而可转动地被连结于主体22(的上面后端部)。
如图23所示,在转动构件220通过转动销230而可转动地被连结于箱体构件210的时候,第一凸轮部221a与被形成于箱体构件210的第一容纳室211的第一开口部211a相对。
如图24所示,在转动构件220通过转动销230而可转动地被连结于箱体构件210的时候,第二凸轮部221b与被形成于箱体构件210的第二容纳室212的第二开口部212a相对。
第一滑块24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滑块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滑块240为树脂制,由注塑成型进行制造。
如图23以及图27所示,第一滑块240具有接触部241、导向部242·242以及筒部243。
如图27所示,接触部241具备具有一对板面的薄的长方体部分、以通过轴线的平面将圆柱分割成两部分的形状的半圆柱部分。
通过接触部241的半圆柱部分被层叠于长方体部分的一个板面上,从而构成该半圆柱部分从该薄的长方体突出的突起。相当于该半圆柱部分的外周面(曲面)的面构成接触面241a。
导向部242·242具有大致角被磨圆的长方体形状。导向部242·242连接于接触部241的左右的侧面。
筒部243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筒部243的一个端部连接于接触部241的另一个板面(被分割成两部分的圆柱形状的突起没有被层叠的一方的板面)。
如图23所示,第一滑块240被容纳于箱体构件210的第一容纳室211。
被容纳于第一容纳室211的第一滑块240接触于第一容纳室211的内周面。另外,被容纳于第一容纳室211的第一滑块240能够在从第一开口部211a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第一容纳室211的内部(里部)的方向上进行移动。
更为详细的是,在第一滑块240被容纳于第一容纳室211的时候,接触部241的薄的长方体部分的四个端面分别可滑动地接触于第一容纳室211的内周面(四个内壁面),并且导向部242·242可滑动地卡合于导向沟槽211b·211b。
第一弹簧25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施力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弹簧250为金属制的卷绕弹簧,且为压缩弹簧(以被压缩的状态进行使用的弹簧)。
如图23所示,第一弹簧250被容纳于箱体构件210的第一容纳室211内。
被容纳于第一容纳室211内的第一弹簧250一个端部接触于第一容纳室211的底面,第一弹簧250另一个端部被嵌装于第一滑块240的筒部243并且接触于接触部241的另一个板面(被分割成两个部分的圆柱形状的突起没有被层叠的一方的板面)。
因此,第一弹簧250在从第一容纳室211的第一开口部211a突出的方向上对第一滑块240施力,第一滑块240的接触部241的接触面241a接触于转动构件220的第一凸轮部221a。
其结果,因为第一弹簧250的作用力经过第一滑块240而被传达到转动构件220,所以转动构件220在相对于箱体构件210以右侧视时为顺时针旋转的方式进行转动的方向上被施力,并且原稿压盖板23在相对于主体22打开的方向上被施力(参照图18)。
第二滑块26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滑块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滑块260为树脂制,由注塑成型进行制造。
如图28所示,第二滑块260具有相对于该长方体的长边方向倾斜地切除细长的长方体的一个端部并且将在长边方向上进行延伸的沟槽形成于外周面(四个侧面)的形状。
在第二滑块260的一个端部形成有接触面261。接触面261为相对于第二滑块260的长边方向倾斜的平面(相对于第二滑块260的长边方向不垂直而且也不平行的平面)。
在第二滑块260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导向沟槽262a·262b·262c·262d·262e·262f。导向沟槽262a·262b·262c·262d·262e·262f为在第二滑块260的长边方向上进行延伸的沟槽。
在第二滑块260上形成有弹簧承受孔263。
弹簧承受孔263为在第二滑块260的另一个端部(形成有接触面261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开口的孔。
如图24所示,第二滑块260被容纳于箱体构件210的第二容纳室212。
被容纳于第二容纳室212的第二滑块260接触于第二容纳室212的内周面。另外,被容纳于第二容纳室212的第二滑块260能够在从第二开口部212a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第二容纳室212的内部(里部)的方向上进行移动。
更为详细的是,被形成于第二滑块260的外周面的导向沟槽262a·262b·262c·262d·262e·262f能够滑动地卡合于被形成于第二容纳室212的内周面的导向突起212b·212b……(参照图25以及图28)。
在第二滑块260的外周面与第二容纳室212的内周面的接触部分上涂布油脂。换言之,在第二滑块260与第二容纳室212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包含导向沟槽262a·262b·262c·262d·262e·262f与导向突起212b·212b……之间的间隙)中配置油脂。
被配置于第二滑块260与第二容纳室212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的油脂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粘性体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第二弹簧27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施力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弹簧270为金属制的卷绕弹簧,且是压缩弹簧(以被压缩的状态进行使用的弹簧)。
如图24所示,第二弹簧270被容纳于箱体构件210的第二容纳室212内。
被容纳于第二容纳室212内的第二弹簧270的一个端部接触于第二容纳室212的底面,第二弹簧270的另一个端部被容纳于第二滑块260的弹簧承受孔263并且接触于被形成于弹簧承受孔263的内部的台阶面。
因此,第二弹簧270在从第二容纳室212的第二开口部212a突出的方向上对第二滑块260施力。
以下,使用图18、图23以及图24,对在闭合原稿压盖板23的时候的铰链2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原稿压盖板23完全闭合的时候即在原稿压盖板23的下面接触到主体22的上面的时候的原稿压盖板23的转动角度θ(相对于主体22的原稿压盖板23的转动角度θ)作为“0°”,并以在原稿压盖板23在打开的方向上进行转动的情况下转动角度θ增加(转动角度θ成为正值)的方式定义原稿压盖板23的转动角度θ(参照图18)。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原稿压盖板23的转动角度θ为35°以上(θ≥35°)的情况下原稿压盖板2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在原稿压盖板23的转动角度θ不到35°(0°≤θ<35°)的情况下原稿压盖板23属于“掉落区域”。
本实施方式中的“无极(Free-stop)区域”为(A2)“起因于原稿压盖板23的重量而将转动销230作为中心并作用于转动构件220的转动力(力矩)”与(B1)“起因于第一弹簧250的作用力而将转动销230作为中心并作用于转动构件220的转动力(力矩)”相平衡的区域。
在原稿压盖板2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时候,转动构件220的第一凸轮部221a接触于第一滑块240的接触部241的接触面241a。
另外,在原稿压盖板2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时候,转动构件220的第二凸轮部221b从第二滑块260离开(不接触于第二滑块260)。
在原稿压盖板23以原稿压盖板2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状态在闭合的方向上转动的情况下,(A2)的转动力增大。
另一方面,在原稿压盖板23以原稿压盖板2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状态在闭合的方向上转动的情况下,箱体构件210相对于转动构件220以右侧视时为顺时针旋转的方式进行转动,转动构件220的第一凸轮部221a与第一滑块240的接触部241的接触面241a的接触部位发生变化,第一滑块240在没入到第一容纳室211的内部的方向上进行移动。
通过第一滑块240在没入到第一容纳室211的内部的方向上进行移动,从而第一弹簧250被压缩(第一弹簧250的全长变短)并且第一弹簧250的作用力增加,从而(B2)的转动力增大。
其结果,当原稿压盖板2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时候,原稿压盖板23的转动角度θ即使发生变化,(A2)的转动力与(B2)的转动力仍然相平衡。更为严密的是,以当原稿压盖板2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时候原稿压盖板23的转动角度θ即使发生变化,(A2)的转动力与(B2)的转动力仍然相平衡的方式预先设定第一凸轮部221a以及接触部241的形状。
因此,当原稿压盖板2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时候,在操作者从原稿压盖板23放手的情况下,原稿压盖板23的转动角度θ被保持。
本实施方式中的“掉落区域”为(A2)的转动力大于(B2)的转动力的区域。
当原稿压盖板2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在操作者从原稿压盖板23放手的情况下,原稿压盖板23由于自重(严密地来说,是(A2)的转动力与(B2)的转动力的差分)而在闭合的方向上转动。
当原稿压盖板2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转动构件220的第一凸轮部221a接触于第一滑块240的接触部241的接触面241a。
但是,当原稿压盖板2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即使原稿压盖板23的转动角度θ发生变化,相对于箱体构件210的第一滑块240的位置也不会发生变化。更为严密地来说,以当原稿压盖板2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即使原稿压盖板23的转动角度θ发生变化,相对于箱体构件210的第一滑块240的位置也不发生变化的方式预先设定第一凸轮部221a以及接触部241的形状。
其结果,当原稿压盖板2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B2)的转动力实质上成为零,(A2)的转动力大于(B2)的转动力。
当原稿压盖板2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转动构件220的第二凸轮部221b接触于第二滑块260的接触面261。
因此,在原稿压盖板23以原稿压盖板23属于“掉落区域”的状态在闭合的方向上转动的情况下,箱体构件210相对于转动构件220以右侧视时为顺时针旋转的方式转动,且转动构件220的第二凸轮部221b与第二滑块260的接触面261的接触部位发生变化,第二滑块260在没入到第二容纳室212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
在第二滑块260在没入到第二容纳室212的内部的方向上进行移动的时候,起因于被涂布于第二滑块260的外周面与第二容纳室212的内周面的接触部分上的油脂的粘性阻力的阻力作用于第二滑块260。
因此,当原稿压盖板2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A2)的转动力的一部分由起因于油脂的粘性阻力的阻力而被抵消,并且原稿压盖板23在闭合的方向上进行转动的速度变慢(被缓和)。
其结果,因为原稿压盖板23轻柔地接触于主体22的上面,所以能够缓慢而且可靠地闭合原稿压盖板23。
还有,在操作者用手把持原稿压盖板23并在打开的方向上使原稿压盖板23转动的情况下,第二滑块260因为由第二弹簧270的作用力来对抗油脂的粘性阻力而在从第二开口部212a突出的方向上移动,所以当原稿压盖板2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能够保持“转动构件220的第二凸轮部221b接触于第二滑块260的接触面261的状态”。
如以上所述,铰链200是一种可开闭地将原稿压盖板23连结于主体22的铰链,具备:箱体构件210,形成有具有第一开口部211a的第一容纳室211以及具有第二开口部212a的第二容纳室212,并且被固定于复合机21的原稿压盖板23;转动构件220,被固定于复合机21的主体22,并且可转动地被连结于箱体构件210;第一滑块240,被容纳于第一容纳室211,并且与第一容纳室211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第一开口部211a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第一容纳室211的内部的方向上进行移动;第一弹簧250,被容纳于第一容纳室211,并且在从第一开口部211a突出的方向上对第一滑块240施力;第二滑块260,被容纳于第二容纳室212,并且与第二容纳室212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第二开口部212a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第二容纳室212的内部的方向上进行移动;第二弹簧270,被容纳于第二容纳室212,并且在从第二开口部212a突出的方向上对第二滑块260施力;在转动构件220上形成有接触于第一滑块240(的接触部241的接触面241a)的第一凸轮部221a并且形成有接触于第二滑块260(的接触面261)的第二凸轮部221b,在第二滑块260与第二容纳室212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配置有油脂。
通过如以上所述方式进行构成,从而能够缓慢而且可靠地闭合原稿压盖板23。
另外,铰链200与图1所表示的铰链100相同,在复合机21的原稿压盖板23以属于“掉落区域”的状态(在“掉落区域”内)进行转动的时候,相对于箱体构件210的第二滑块260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大于相对于箱体构件210的第一滑块240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
通过如以上所述方式进行构成,从而在原稿压盖板23属于“掉落区域”的状态下第二滑块260相比于第一滑块240更大幅地移动,并且可以将起因于被配置于第二滑块260与第二容纳室212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的油脂的粘性阻力的阻力作为抵消(A2)的转动力的一部分的力而有效地利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原稿压盖板23的转动角度θ以原稿压盖板23属于“掉落区域”的状态变小的时候,第二凸轮部221b相对于箱体构件210相对地朝大致上方移动。
此时,因为与相对于箱体构件210的第二凸轮部221b的相对的移动方向平缓倾斜的(与相对于箱体构件210的第二凸轮部221b的相对的移动方向不垂直而是成为接近于垂直的角度)接触面261接触于第二凸轮部221b,所以第二滑块260向与相对于箱体构件210的第二凸轮部221b的相对的移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即前方移动。
通过如以上所述方式进行构成,从而在原稿压盖板23属于“掉落区域”的状态下能够将相对于箱体构件210的第二滑块260的移动量设定为大于相对于箱体构件210的第二凸轮部221b的相对的移动量,从而可以将起因于被配置于第二滑块260与第二容纳室212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的油脂的粘性阻力的阻力作为抵消(A2)的转动力的一部分的力而更加有效地利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滑块260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导向沟槽262a·262b·262c·262d·262e·262f并且在第二容纳室212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导向突起212b·212b……,能够滑动地使这些导向沟槽与导向突起相卡合并且在这些导向沟槽与导向突起之间的间隙中涂布油脂(配置油脂)。
通过如以上所述方式进行构成,从而能够增大第二滑块260的外周面与第二容纳室212的内周面所接触的面积,进而,能够增多在第二滑块260相对于箱体构件210进行移动的时候被剪切的油脂的量,并且可以将起因于油脂的粘性阻力的阻力作为抵消(A2)的转动力的一部分的力而更加有效地利用。
如图5所示,铰链100的情况下,由转动销130而可转动地连结于转动构件120的箱体构件110的第一开口部118a以及第二开口部119a在转动销130的圆周方向上并列(在将转动销130的轴线(中心线)作为中心的圆周上)配置。另外,由转动销130而可转动地连结于箱体构件110的转动构件120的第一凸轮部121b以及第二凸轮部121c在转动销130的圆周方向上并列配置。
相对于此,如图23以及图24所示,铰链200的情况下,由转动销230而可转动地连结于转动构件220的箱体构件210的第一开口部211a以及第二开口部212a在转动销230的轴线方向(长边方向)上并列配置。另外,由转动销230而可转动地连结于箱体构件210的转动构件220的第一凸轮部221a以及第二凸轮部221b在转动销230的轴线方向(长边方向)上并列配置。
在(α)在转动轴的圆周方向上并列配置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开口部并且在转动轴的圆周方向上并列配置第一凸轮部以及第二凸轮部的情况下和在(β)在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上并列配置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开口部并且在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上并列配置第一凸轮部以及第二凸轮部的情况下,具有如下所述的差异。
第一,(β)的情况下,相比于(α)的情况,具有以下所述优点,更加容易较大地设定相对于第一翼构件的第二翼构件的转动角度的范围(相对于第一连结对象物的第二连结对象物的转动角度的范围)、即转动角度的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差分。这是由于,在(α)的情况下,因为存在越是要较大地设定相对于第一翼构件的第二翼构件的转动角度的范围则越会增大第一凸轮部与第二凸轮部的重复部分的趋势,所以作为结果,在设计铰链上的制约变得严格,相对于此,在(β)的情况下,在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上能够容易而且明确地分离第一凸轮部和第二凸轮部。
第二,(α)的情况下,相比于(β)的情况,具有更加容易在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上使铰链小型化的优点。
因此,对应于以上所述的作用效果上的差异或者铰链的用途等,优选适当选择采用(α)的情况或者(β)的情况中的任一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导向突起212b·212b……形成于箱体构件210的第二容纳室212的内周面上并且将导向沟槽262a·262b·262c·262d·262e·262f形成于第二滑块260的外周面,从而能够增大第二滑块260的外周面与第二容纳室212的内周面的接触部分面积,进而,可以将起因于被配置于第二滑块260与第二容纳室212之间的间隙中的油脂的粘性阻力的阻力作为抵消(A2)的转动力的一部分的力而更加有效地利用。
本实施方式中,在“掉落区域”中起因于被配置于第二滑块260与第二容纳室212之间的间隙中的油脂的粘性阻力的阻力抵消作用于转动构件220的“闭合原稿压盖板23的方向的转动力((A2)的转动力)”的一部分,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也可以通过进一步缩窄第二滑块260与第二容纳室212之间的间隙(较配置有油脂的情况更窄),从而在“掉落区域”中使在第二滑块260与第二容纳室212之间的间隙(接触部分)上产生摩擦力,并且该摩擦力抵消作用于转动构件220的“闭合原稿压盖板23的方向的转动力”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凸轮部221b与第二滑块260的接触部分中,第二凸轮部221b上的接触面为向上方突出的曲面(向上凸的曲面),第二滑块260上的接触面261为大致平面,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如图29所示,在第二凸轮部221b与第二滑块260的接触部分中,第二凸轮部221b上的接触面也可以为大致平面,第二滑块260上的接触面266也可以为曲面。
即,满足所谓“在第二连结对象物以属于‘掉落区域’的状态(在‘掉落区域’内)进行转动的时候,相对于第一翼构件的第二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大于相对于第一翼构件的第一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的必要条件的第二凸轮部以及第二滑块构件的形状的组合可以存在多个,并且能够从这些组合中适当选择。
以下,使用图30~图41,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三实施方式即铰链300进行说明。
如图30所示,铰链300可转动地将原稿压盖板33连结于复合机31的主体32上。
复合机31为办公设备的实施方式的一种。复合机31具备主体32以及原稿压盖板33。
复合机31、主体32以及原稿压盖板33的基本构成以及功能因为与图1所表示的复合机11、主体12以及原稿压盖板13大致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如图31~图36所示,铰链300具备箱体构件310、转动构件320、转动销330、第一滑块340、第一弹簧350、第二滑块360以及第二弹簧370。
箱体构件31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翼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箱体构件310为树脂制,由注塑成型进行制造。
如图37所示,箱体构件310具有前面部311、后面部312、左侧面部313、右侧面部314以及底面部315。
前面部311、后面部312、左侧面部313、右侧面部314以及底面部315分别为构成箱体构件310的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以及底面的部分。
本实施方式的前面部311、后面部312、左侧面部313以及右侧面部314为上下长且朝着下方前端稍微变细的细长的四角锥台形状的板,底面部315为大致正方形状的板。
前面部311的左端部连接于左侧面部313的前端部,前面部311的右端部连接于右侧面部314的前端部。
后面部312的左端部连接于左侧面部313的后端部,后面部312的右端部连接于右侧面部314的后端部。
底面部315的前端部、后端部、左端部以及右端部分别连接于前面部311的下端部、后面部312的下端部、左侧面部313的下端部以及右侧面部314的下端部。
因此,箱体构件310形成上面(顶面)开口的上下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箱,在箱体构件310的内部形成有朝着箱体构件310的上方开口的空间。
左侧面部313的上端部以及右侧面部314的上端部较前面部311的上端部以及后面部312的上端部更向上方突出。
在成为左侧面部313的上端部而且后端部的位置上形成有贯通孔313a,并且在成为右侧面部314的上端部而且后端部的位置上形成有贯通孔314a。
主容纳室316为本发明所涉及的主容纳室的实施方式的一种。主容纳室316为被形成于箱体构件310的内部的空间(由前面部311、后面部312、左侧面部313、右侧面部314以及底面部315围起来的空间)。
主容纳室316的上部开口,该开口了的部分构成主开口部316a。即,主容纳室316具有主开口部316a。主开口部316a为本发明所涉及的主开口部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箱体构件310嵌装于被形成于主体32的上面后端部的俯视为大致正方形的孔(没有图示),从而将箱体构件310固定于主体32(参照图30)。
转动构件32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翼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转动构件320为树脂制,由注塑成型进行制造。
如图35、图36以及图38所示,转动构件320具有躯体部321以及安装部322。
躯体部321为构成转动构件320的躯体的部分。本实施方式的躯体部321为在下部、光滑的三个曲面在左右方向上并列而形成的块状的部分。
在躯体部321上形成有贯通孔321a。贯通孔321a为从躯体部321的左侧面的后部贯通到右侧面的后部的孔。
在躯体部321上形成有第一凸轮部321b·321b以及第二凸轮部321c。
第一凸轮部321b·321b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凸轮部的实施方式的一种,第二凸轮部321c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凸轮部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第一凸轮部321b·321b为被形成于躯体部321的下部的三个曲面中的对应于被配置于左端以及右端的曲面的部分。
第二凸轮部321c为被形成于躯体部321的下部的三个曲面中的对应于中央的曲面(由被配置于左端以及右端的曲面夹持的曲面)的部分。
如图31以及图38所示,安装部322为具有作为上面以及下面的俯视时为大致长方形状的一对板面的板状的部分。安装部322的左右中央部连接于躯体部321的上端部,安装部322的左端部以及右端部分别向躯体部321的左侧以及右侧突出。
在安装部322的左端部以及右端部形成有贯通孔322a·322a·322a·322a。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从下方将螺钉(没有图示)贯通安装于贯通孔322a·322a·322a·322a并且将该螺钉螺接安装于被形成于原稿压盖板33的下面后端部的螺钉孔(没有图示),从而将转动构件320固定于原稿压盖板33(参照图30)。
转动销33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转动轴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如图3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转动销330具有躯体部331以及头部332,并且是在躯体部331的一个端部(前端部)上形成有铆钉孔331a的金属制的构件。
本实施方式的转动销330的基本结构因为与图8所表示的转动销130大致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如图32所示,通过将转动销330的躯体部331从左开始按顺序贯通安装于贯通孔313a、贯通孔321a以及贯通孔314a,从而转动构件320通过转动销330而可转动地被连结于箱体构件310,进而,由铰链300将原稿压盖板33(的下面后端部)可转动地连结于主体32(的上面后端部)。
如图35所示,在转动构件320通过转动销330而可转动地被连结于箱体构件310的时候,第一凸轮部321b与被形成于箱体构件310的主容纳室316的主开口部316a相对。
第一滑块34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滑块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滑块340为树脂制,由注塑成型进行制造。
如图35、图36、图39以及图40所示,第一滑块340具有主板341、一对前面板342·342、一对后面板343·343、左侧面板344、右侧面板345以及躯体346。
主板341为俯视大致长方形的板状的部分。主板341具有作为上面以及下面的一对板面。在主板341的上面形成有一对接触突起341a·341a。一对接触突起341a·341a均从主板341的上面向上方突出。
在一对接触突起341a·341a中,一方的接触突起341a被配置于主板141的上面的成为前后中央部并且左半部的位置上,另一方的接触突起341a被配置于主板341的上面的成为前后中央部并且右半部的位置上。
因此,一对接触突起341a·341a在主板341的上面上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进行配置。
一对前面板342·342均为俯视大致长方形的板状的部分。一对前面板342·342均具有作为前面以及后面的一对板面。
在一对前面板342·342中,一方的前面板342(左侧的前面板342)的上端部连接于主板341的成为前端部并且左半部的部分,另一方的前面板342(右侧的前面板342)的上端部连接于主板341的成为前端部并且右半部的部分。
一对后面板343·343均为俯视大致长方形的板状的部分。一对后面板343·343均具有作为前面以及后面的一对板面。
在一对后面板343·343中,一方的后面板343(左侧的后面板343)的上端部连接于主板141的成为后端部并且左半部的部分,另一方的后面板343(右侧的后面板343)的上端部连接于主板341的成为后端部并且右半部的部分。
左侧面板344为侧视大致长方形的板状的部分。左侧面板344具有作为左面以及右面的一对板面。
左侧面板344的上端部连接于主板341的左端部,左侧面板344的前端部连接于一方的前面板342的左端部,左侧面板344的后端部连接于一方的后面板343的左端部。
右侧面板345为侧视大致长方形的板状的部分。右侧面板345具有作为左面以及右面的一对板面。
右侧面板345的上端部连接于主板341的右端部,右侧面板345的前端部连接于另一方的前面板342的右端部,右侧面板345的后端部连接于另一方的后面板343的右端部。
躯体346为大致圆柱形状的部分。躯体346的上半部被配置于由一对前面板342·342、一对后面板343·343、左侧面板344以及右侧面板345围起来的空间中,躯体346的上端部连接于主板341的下面中央部。
躯体346的下半部从由一对前面板342·342、一对后面板343·343、左侧面板344以及右侧面板345围起来的空间向下方突出。
如图36以及图39所示,在第一滑块340上形成有副容纳室347。
副容纳室347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副容纳室的实施方式的一种。本实施方式的副容纳室347为横跨躯体346以及主板341而形成的上下方向上长的空间。
副容纳室347在主板341的上面中央部(由一对接触突起341a·341a进行夹持的部分)开口,该开口了的部分构成副开口部347a。即,副容纳室347具有副开口部347a。副开口部347a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副开口部的实施方式的一种。本实施方式的副容纳室347的俯视截面形状为在前后方向上长的长方形。
如图36所示,第一滑块340被容纳于箱体构件310的主容纳室316中。
被容纳于主容纳室316中的第一滑块340接触于主容纳室316的内周面。
另外,被容纳于主容纳室316中的第一滑块340能够在从主开口部316a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主容纳室316的内部(里部)的方向上进行移动。
更为详细的是,前面板342·342的前面在上下方向上可滑动地接触于前面部311的后面,后面板343·343的后面在上下方向上可滑动地接触于后面部312的前面,左侧面板344的左面在上下方向上可滑动地接触于左侧面部313的右面,右侧面板345的右面在上下方向上可滑动地接触于右侧面部314的左面。
如图36所示,因为本实施方式的副开口部347a被配置于第一滑块340的主板341的上面中央部,所以在第一滑块340被容纳于箱体构件310的主容纳室316的时候副开口部347a与主开口部316a相同向上方开口。
第一弹簧35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施力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弹簧350为金属制的卷绕弹簧,且为压缩弹簧(以被压缩的状态进行使用的弹簧)。
如图35以及图36所示,第一弹簧350被容纳于箱体构件310的主容纳室316内。
被容纳于主容纳室316内的第一弹簧350的一个端部(下端部)接触于底面部315的上面,第一弹簧350的另一个端部(上端部)被嵌装于第一滑块340的躯体346并且接触于主板341的下面。
因此,第一弹簧350在从主容纳室316的主开口部316a突出的方向(本实施方式中为上方)上对第一滑块340施力,第一滑块340的一对接触突起341a·314a分别接触于转动构件320的第一凸轮部321b·321b。
其结果,因为第一弹簧350的作用力经过第一滑块340而被传达到转动构件320,所以转动构件320在相对于箱体构件310以右侧视时为逆时针旋转的方式进行转动的方向上被施力,并且原稿压盖板33在相对于主体32打开的方向上被施力(参照图30)。
第二滑块36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滑块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滑块360为树脂制,由注塑成型进行制造。
如图41所示,第二滑块360为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延伸的板状的构件。
在第二滑块360的上前端部形成有接触面361。接触面361为连接于第二滑块360的前面的上端部以及第二滑块360的后面的上端部的前低后高的斜面,并且相对于第二滑块360的前面以及第二滑块360的下端面倾斜(相对于第二滑块360的前面以及第二滑块360的下端面的任一个面均不平行)。
在第二滑块360上形成有弹簧承受孔362。弹簧承受孔362为在第二滑块360的下面进行开口的平面剖面视圆形的孔。
如图36所示,第二滑块360被容纳于第一滑块340的副容纳室347。
被容纳于副容纳室347的第二滑块360接触于副容纳室347的内周面。
另外,被容纳于副容纳室347的第二滑块360能够在从副开口部347a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副容纳室347的内部(里部)的方向上进行移动。
在第二滑块360的外周面(第二滑块360的前面、后面、左面以及右面)与副容纳室347的内周面的接触部分上涂布油脂。换言之,在第二滑块360与副容纳室347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配置油脂。
被配置于第二滑块360与副容纳室347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的油脂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粘性体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第二弹簧37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施力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弹簧370为金属制的卷绕弹簧,且为压缩弹簧(以被压缩的状态进行使用的弹簧)。
如图36所示,第二弹簧370被容纳于第一滑块340的副容纳室347内。
被容纳于副容纳室347内的第二弹簧370的一个端部(下端部)接触于副容纳室347的底面,第二弹簧370的另一个端部(上端部)被容纳于弹簧承受孔362中并且接触于弹簧承受孔362的里面(顶面)。
因此,第二弹簧370在从副容纳室347的副开口部347a突出的方向(本实施方式中为上方)上对第二滑块360施力。
以下,使用图30、图35以及图36,对在闭合原稿压盖板33的时候的铰链3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原稿压盖板33完全闭合的时候即在原稿压盖板33的下面接触到主体32的上面的时候的原稿压盖板33的转动角度θ(相对于主体32的原稿压盖板33的转动角度θ)作为“0°”,并以在原稿压盖板33在打开的方向上进行转动的情况下转动角度θ增加(转动角度θ成为正值)的方式定义原稿压盖板33的转动角度θ(参照图30)。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原稿压盖板33的转动角度θ为18°以上(θ≥18°)的情况下原稿压盖板3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在原稿压盖板33的转动角度θ不到18°(0°≤θ<18°)的情况下原稿压盖板33属于“掉落区域”。
本实施方式中的“无极(Free-stop)区域”为(A3)“起因于原稿压盖板33的重量而将转动销330作为中心并作用于转动构件320的转动力(力矩)”与(B3)“起因于第一弹簧350的作用力而将转动销330作为中心并作用于转动构件320的转动力(力矩)”相平衡的区域。
在原稿压盖板3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时候,转动构件320的第一凸轮部321b·321a接触于第一滑块340的主板341的接触突起341a·341a。
另外,在原稿压盖板3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时候,转动构件320的第二凸轮部321c从第二滑块360离开(不接触于第二滑块360)。
在原稿压盖板33以原稿压盖板3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状态在闭合的方向上转动的情况下,(A3)的转动力增大。
另一方面,在原稿压盖板33以原稿压盖板3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状态在闭合的方向上转动的情况下,转动构件320相对于箱体构件310以右侧视时为顺时针旋转的方式进行转动,转动构件320的第一凸轮部321b·321b与第一滑块340的主板341的接触突起341a·341a的接触部位发生变化,第一滑块340在没入到主容纳室316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
通过第一滑块340在没入到主容纳室316的内部的方向上进行移动,从而第一弹簧350被压缩(第一弹簧350的全长变小),因而第一弹簧350的作用力增大,且(B3)的转动力增大。
其结果,当原稿压盖板3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时候,原稿压盖板33的转动角度θ即使发生变化,(A3)的转动力与(B3)的转动力仍然相平衡。更为严密的是,以当原稿压盖板3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时候原稿压盖板33的转动角度θ即使发生变化,(A3)的转动力与(B3)的转动力仍然相平衡的方式预先设定第一凸轮部321b·321b以及接触突起341a·341a的形状。
因此,当原稿压盖板3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时候,在操作者从原稿压盖板33放手的情况下,原稿压盖板33的转动角度θ被保持。
本实施方式中的“掉落区域”为(A3)的转动力大于(B3)的转动力的区域。
当原稿压盖板3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在操作者从原稿压盖板33放手的情况下,原稿压盖板33由于自重(严密地来说是(A3)的转动力与(B3)的转动力的差分)而在闭合的方向上转动。
当原稿压盖板3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转动构件320的第一凸轮部321b·321b接触于第一滑块340的主板341的接触突起341a·341a。
但是,当原稿压盖板3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即使原稿压盖板33的转动角度θ发生变化,相对于箱体构件310的第一滑块340的位置也不会发生变化。更为严密地来说,以当原稿压盖板3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即使原稿压盖板33的转动角度θ发生变化,相对于箱体构件310的第一滑块340的位置也不发生变化的方式预先设定第一凸轮部321b·321b以及接触突起341a·341a的形状。
其结果,当原稿压盖板3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B3)的转动力实质上成为零,(A3)的转动力大于(B3)的转动力。
当原稿压盖板3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转动构件320的第二凸轮部321c接触于第二滑块360的接触面361。
因此,在原稿压盖板33以原稿压盖板33属于“掉落区域”的状态在闭合的方向上转动的情况下,转动构件320相对于箱体构件310以右侧视时为顺时针旋转的方式进行转动,且转动构件320的第二凸轮部321c与第二滑块360的接触面361的接触部位发生变化,第二滑块360在没入到副容纳室347的内部的方向(本实施方式中为下方)上进行移动。
在第二滑块360在没入到副容纳室347的内部的方向上进行移动的时候,起因于被涂布于第二滑块360的外周面与副容纳室347的内周面的接触部分上的油脂的粘性阻力的阻力作用于第二滑块360。
因此,当原稿压盖板3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A3)的转动力的一部分由起因于油脂的粘性阻力的阻力而被抵消,并且原稿压盖板33在闭合的方向上进行转动的速度变慢(被缓和)。
其结果,因为原稿压盖板33轻柔地接触于主体32的上面,所以能够缓慢而且可靠地闭合原稿压盖板33。
还有,在操作者用手把持原稿压盖板33并在打开的方向上使原稿压盖板33转动的情况下,第二滑块360因为由第二弹簧370的作用力来对抗油脂的粘性阻力而在从副开口部347a突出的方向(本实施方式中为上方)上移动,所以当原稿压盖板3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能够保持“转动构件320的第二凸轮部321c接触于第二滑块360的接触面361的状态”。
如以上所述,铰链300是一种可开闭地将原稿压盖板33连结于主体32的铰链,具备:箱体构件310,形成有具有主开口部316a的主容纳室316并且被固定于复合机31的主体32;转动构件320,被固定于复合机31的原稿压盖板33并且可转动地被连结于箱体构件310;第一滑块340,形成有具有副开口部347a的副容纳室347并且被容纳于主容纳室316,与主容纳室316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主开口部316a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主容纳室316的内部的方向上进行移动;第一弹簧350,被容纳于主容纳室316并且在从主开口部316a突出的方向上对第一滑块340施力;第二滑块360,被容纳于副容纳室347并且与副容纳室347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副开口部347a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副容纳室347的内部的方向上进行移动;第二弹簧370,被容纳于副容纳室347并且在从副开口部347a突出的方向上对第二滑块360施力;在转动构件320上形成有接触于第一滑块340的第一凸轮部321b·321b并且形成有接触于第二滑块360的第二凸轮部321c,在第二滑块360与副容纳室347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配置有油脂。
通过如以上所述方式进行构成,从而能够缓慢而且可靠地闭合原稿压盖板33。
另外,铰链300在以复合机31的原稿压盖板33属于“掉落区域”的状态(在“掉落区域”内)进行转动的时候,相对于第一滑块340的第二滑块360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大于相对于箱体构件310的第一滑块340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
通过如以上所述方式进行构成,从而在原稿压盖板33属于“掉落区域”的状态下第二滑块360相比于第一滑块340更大幅地移动,并且可以将起因于被配置于第二滑块360与副容纳室347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的油脂的粘性阻力的阻力作为抵消(A3)的转动力的一部分的力而有效地利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箱体构件310固定于主体32并且将转动构件320固定于原稿压盖板33,从而铰链300可转动地将原稿压盖板33连结于主体32,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也可以通过将箱体构件310固定于原稿压盖板33并且将转动构件320固定于主体32,从而铰链300可转动地将原稿压盖板33连结于主体32。即,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翼构件以及第二翼构件中,任意一方也可以被固定于第一连结对象物,另一方也可以被固定于第二连结对象物。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掉落区域”中起因于被配置于第二滑块360与副容纳室347之间的间隙中的油脂的粘性阻力的阻力抵消作用于转动构件320的“闭合原稿压盖板33的方向的转动力((A3)的转动力)”的一部分,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也可以通过进一步缩窄第二滑块360与副容纳室347的间隙(较配置有油脂的情况更窄),从而在“掉落区域”中使摩擦力产生于第二滑块360与副容纳室347之间的间隙(接触部分),且该摩擦力抵消作用于转动构件320的“闭合原稿压盖板33的方向的转动力”的一部分。
以下,使用图42~图51,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四实施方式即铰链400进行说明。
如图42所示,铰链400可转动地将原稿压盖板43连结于复合机41的主体42上。
复合机41为办公设备的实施方式的一种。复合机41具备主体42以及原稿压盖板43。
复合机41、主体42以及原稿压盖板43的基本构成以及功能因为与图1所表示的复合机11、主体12以及原稿压盖板13大致相同,所以在此省略说明。
如图43~图48所示,铰链400具备第一箱体构件410、第二箱体构件420、转动销430、第一滑块440、第一弹簧450、第二滑块460以及第二弹簧470。
第一箱体构件41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翼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箱体构件410为树脂制,由注塑成型进行制造。
如图43、图44以及图49所示,第一箱体构件410为大致薄长方体形状的构件。
如图49所示,在第一箱体构件410的内部形成有第一容纳室411。
第一容纳室411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容纳室的实施方式的一种。第一容纳室411为形成于成为第一箱体构件410的内部而且右半部的位置上的空间。
第一容纳室411在第一箱体构件410的基端部(接近于可转动地连结第一箱体构件410和第二箱体构件420的位置的一方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当于上端部)开口,且该开口了的部分构成第一开口部411a。即,第一容纳室411具有第一开口部411a。第一开口部411a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开口部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在第一容纳室41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导向沟槽411b·411b。导向沟槽411b·411b为从第一容纳室411的第一开口部411a向第一容纳室411的里面(从第一箱体构件410的基端部向前端部(下端部))进行延伸的沟槽。
在第一箱体构件410上形成有第二凸轮部412。
第二凸轮部412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凸轮部的实施方式的一种。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凸轮部412是从第一箱体构件410的基端部(上端部)的成为左半部而且前端部的位置向上方突出的块状的部分。
在第一箱体构件410的基端部上形成有突起部413·414·415·416。
本实施方式的突起部413·414·415·416均是从第一箱体构件410的基端部突出的突起。突起部413被配置于第一容纳室411的第一开口部411a的右侧。突起部414被配置于第一容纳室411的第一开口部411a的左侧。突起部415被配置于成为突起部414的左侧而且第二凸轮部412的右后方的位置。突起部416被配置于成为突起部415的左侧而且第二凸轮部412的左后方的位置。
在突起部413上形成有贯通孔413a,在突起部414上形成有贯通孔414a,在突起部415上形成有贯通孔415a,在突起部416上形成有贯通孔416a。
贯通孔413a·414a·415a·416a被并列配置成一直线,将贯通孔413a·414a·415a·416a合起来的构件实质上从第一箱体构件410的左侧面贯通到右侧面。
贯通孔413a·414a·415a·416a的长边方向(轴线方向)相对于左右方向是平行的。
在第一箱体构件410上形成有突出部417。突出部417为板状的部分。
本实施方式的突出部417的一个端部连接于第一箱体构件410的右侧面,突出部417的另一个端部连接于第一箱体构件410的右侧面的右侧。
在突出部417上形成有贯通孔417a。贯通孔417a是贯通突出部417的一对板面的孔。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螺钉(没有图示)贯通安装于贯通孔417a并且将该螺钉螺接安装于被形成于主体42的螺钉孔(没有图示),从而将第一箱体构件410固定于主体42(参照图42)。
第二箱体构件42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翼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发明的第二箱体构件420为树脂制,由注塑成型进行制造。
如图43、图46以及图50所示,第二箱体构件420为大致薄长方体形状的构件。
如图50所示,在第二箱体构件420的内部形成有第二容纳室421。
第二容纳室421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容纳室的实施方式的一种。第二容纳室421为形成于第二箱体构件420的成为内部而且右半部(在第二箱体构件420可转动地被连结于第一箱体构件410的时候,对应于第一箱体构件410的右半部的部分)的位置上的空间。
第二容纳室421在第二箱体构件420的基端部(接近于可转动地连结第一箱体构件410和第二箱体构件420的位置的一方的端部)开口,且该开口了的部分构成第二开口部421a。即,第二容纳室421具有第二开口部421a。第二开口部421a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开口部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在第二容纳室42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导向沟槽421b·421b。导向沟槽421b·421b为从第二容纳室421的第二开口部421a向第二容纳室421的里面(从第二箱体构件420的基端部向前端部)进行延伸的沟槽。
在第二箱体构件420上形成有第一凸轮部422。
第一凸轮部422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凸轮部的实施方式的一种。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凸轮部422是从第二箱体构件420的基端部的右半部突出的块状的部分。
在第一凸轮部422上形成有贯通孔422a。贯通孔422a为从第一凸轮部422的左端面贯通到右端面的孔。
在第二箱体构件420的基端部上形成有突起部423·424·425·426。
本实施方式的突起部423·424·425·426均是从第二箱体构件420的基端部突出的突起。
更为详细的是,突起部423被配置于成为第一凸轮部422的左侧的位置。突起部424被配置于成为突起部423的左侧而且第二容纳室421的第二开口部421a的右侧的位置。突起部425被配置于成为第二容纳室421的第二开口部421a的左侧的位置。突起部426被配置于成为突起部425的左侧的位置(成为第二箱体构件420的基端部而且左端部的位置)。
在突起部423上形成有贯通孔423a,在突起部424上形成有贯通孔424a,在突起部425上形成有贯通孔425a,在突起部416上形成有贯通孔426a。
贯通孔422a·423a·424a·425a·426a被并列配置成一直线,将贯通孔422a·423a·424a·425a·426a合起来的构件实质上从第二箱体构件420的左侧面贯通到右侧面。
贯通孔422a·423a·424a·425a·426a的长边方向(轴线方向)相对于左右方向是平行的。
在第二箱体构件420上形成有突出部427。突出部427为板状的部分。
本实施方式的突出部427的一个端部连接于第二箱体构件420的左侧面,突出部427的另一个端部向第二箱体构件420的左侧面的左侧突出。
在突出部427上形成有贯通孔427a·427b·427c。贯通孔427a·427b·427c是贯通突出部427的一对板面的孔。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螺钉(没有图示)贯通安装于贯通孔427a·427b·427c并且将该螺钉螺接安装于被形成于原稿压盖板43的螺钉孔(没有图示),从而将第二箱体构件420固定于原稿压盖板43(参照图42)。
转动销43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转动轴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如图44以及图4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转动销430具有躯体部431以及头部432,并且是在躯体部431的一个端部(前端部)形成有铆钉孔431a的金属制的构件。
本实施方式的转动销430的基本构成因为与图8所表示的转动销130大致相同,所以在此省略对其说明。
如图43、图45、图49以及图50所示,通过自左起按顺序将转动销430的躯体部431贯通安装于贯通孔426a、贯通孔416a、贯通孔425a、贯通孔424a、贯通孔415a、贯通孔423a、贯通孔414a、贯通孔422a以及贯通孔413a,从而第二箱体构件420通过转动销430而可转动地连结于第一箱体构件410,进一步由铰链400将原稿压盖板43(的下面后端部)可转动地连结于主体42(的上面后端部)。
如图47所示,在第二箱体构件420通过转动销430而可转动地连结于第一箱体构件410上的时候,第一凸轮部422与被形成于第一箱体构件410的第一容纳室411的第一开口部411a相对。
如图48所示,在第二箱体构件420通过转动销430而可转动地连结于第一箱体构件410时候,第二凸轮部412与被形成于第二箱体构件420的第二容纳室421的第二开口部421a相对。
第一滑块44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滑块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滑块440为树脂制,由注塑成型进行制造。
如图47所示,第一滑块440具有接触部441、导向部442·442以及筒部443,在接触部441上形成有接触面441a。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滑块440的基本构成因为与图27所表示的第一滑块240大致相同,所以在此省略对其说明。
如图47所示,第一滑块440被容纳于第一箱体构件410的第一容纳室411。
被容纳于第一容纳室411的第一滑块440接触于第一容纳室411的内周面。另外,被容纳于第一容纳室411的第一滑块440可以在从第一开口部411a突出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上方)以及没入到第一容纳室411的内部(里部)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下方)上进行移动。
更为详细的是,在第一滑块440被容纳于第一容纳室411的时候,接触部441的薄的长方体部分的四个端面分别以在上下方向上可以滑动的方式接触于第一容纳室411的内周面(四个内壁面),并且导向部442·442以在上下方向上可以滑动的方式卡合于导向沟槽411b·411b。
第一弹簧45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施力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弹簧450为金属制的卷绕弹簧,且为压缩弹簧(以被压缩的状态进行使用的弹簧)。
如图47所示,第一弹簧450被容纳于第一箱体构件410的第一容纳室411内。
被容纳于第一容纳室411内的第一弹簧450的一个端部接触于第一容纳室411的底面,第一弹簧450的另一个端部被嵌装于第一滑块440的筒部443并且接触于接触部441的另一个板面(被分割成两个部分的圆柱形状的突起没有被层叠的一方的板面)。
因此,第一弹簧450在从第一容纳室411的第一开口部411a突出的方向(上方)上对第一滑块440施力,第一滑块440的接触部441的接触面441a接触于第二箱体构件420的第一凸轮部422。
其结果,因为第一弹簧450的作用力经过第一滑块440而被传达到第二箱体构件420,所以第二箱体构件420在相对于第一箱体构件410以右侧视时为逆时针旋转的方式进行转动的方向上被施力,并且原稿压盖板43在相对于主体42打开的方向上被施力(参照图42)。
第二滑块46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滑块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滑块460为树脂制,由注塑成型进行制造。
如图51所示,第二滑块460具有相对于该长方体的长边方向倾斜地切除细长的长方体的一个端部并且将在该长方体的长边方向上进行延伸的突起(凸条)形成于四个侧面中的一个的形状。
在第二滑块460的一个端部形成有接触面461。接触面461为相对于第二滑块460的长边方向倾斜的平面(相对于第二滑块460的长边方向不垂直而且也不平行的平面)。
在第二滑块460的四个侧面中的一个上形成有导向突起462·462。导向突起462·462为在第二滑块460的长边方向上进行延伸的突起(凸条)。
在第二滑块460上形成有弹簧承受孔463。
弹簧承受孔463为在第二滑块460的另一个端部(形成接触面461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开口的孔。
如图48所示,第二滑块460被容纳于第二箱体构件420的第二容纳室421。
被容纳于第二容纳室421的第二滑块460接触于第二容纳室421的内周面。另外,被容纳于第二容纳室421的第二滑块460可以在从第二开口部421a突出的方向以及在没入到第二容纳室421的内部(里部)的方向上进行移动。
更为详细的是,被形成于第二滑块460的四个侧面中的一个的导向突起462·462可滑动地卡合于被形成于第二容纳室421的内周面的导向沟槽421b·421b(参照图43)。
在第二滑块460的外周面与第二容纳室421的内周面的接触部分上涂布油脂。换言之,在第二滑块460与第二容纳室421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包含导向突起462·462与导向沟槽421b·421b之间的间隙)配置油脂。
被配置于第二滑块460与第二容纳室421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的油脂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粘性体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第二弹簧47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施力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弹簧470为金属制的卷绕弹簧,且是压缩弹簧(以被压缩的状态进行使用的弹簧)。
如图48所示,第二弹簧470被容纳于第二滑块构件420的第二容纳室421内。
被容纳于第二容纳室421内的第二弹簧470的一个端部接触于第二容纳室421的底面,第二弹簧470的另一个端部被容纳于第二滑块460的弹簧承受孔463并且接触于被形成于弹簧承受孔463的内部的台阶面。
因此,第二弹簧470在从第二容纳室421的第二开口部421a突出的方向上对第二滑块460施力。
以下,使用图42、图47以及图48,对在闭合原稿压盖板43的时候的铰链4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原稿压盖板43完全闭合的时候即在原稿压盖板43的下面接触到主体42的上面的时候的原稿压盖板43的转动角度θ(相对于主体42的原稿压盖板43的转动角度θ)作为“0°”,并以在原稿压盖板43在打开的方向上进行转动的情况下转动角度θ增加(转动角度θ成为正值)的方式定义原稿压盖板43的转动角度θ(参照图4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原稿压盖板43的转动角度θ为18°以上(θ≥18°)的情况下原稿压盖板4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在原稿压盖板43的转动角度θ不到18°(0°≤θ<18°)的情况下原稿压盖板43属于“掉落区域”。
本实施方式中的“无极(Free-stop)区域”为(A4)“起因于原稿压盖板43的重量而将转动销430作为中心并作用于第二箱体构件420的转动力(力矩)”与(B4)“起因于第一弹簧450的作用力而将转动销430作为中心并作用于第二箱体构件420的转动力(力矩)”相平衡的区域。
在原稿压盖板4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时候,第二箱体构件420的第一凸轮部422接触于第一滑块440的接触部441的接触面441a(参照图47)。
另外,在原稿压盖板4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时候,第一箱体构件410的第二凸轮部412从第二滑块460离开,不接触于第二滑块460(参照图48)。
在原稿压盖板43以原稿压盖板4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状态在闭合的方向上转动的情况下,(A4)的转动力增大。
另一方面,在原稿压盖板43以原稿压盖板3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状态在闭合的方向上转动的情况下,第二箱体构件420相对于第一箱体构件410以右侧视时为顺时针旋转的方式进行转动,第二箱体构件420的第一凸轮部422与第一滑块440的接触部441的接触面441a的接触部位发生变化,第一滑块440在没入到第一容纳室411的内部的方向(下方)上移动。
通过第一滑块440在没入到第一容纳室411的内部的方向上进行移动,从而第一弹簧450被压缩(第一弹簧450的全长变小),因而第一弹簧450的作用力增大,且(B4)的转动力增大。
其结果,当原稿压盖板4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时候,原稿压盖板43的转动角度θ即使发生变化,(A4)的转动力与(B4)的转动力仍然相平衡。更为严密的是,以当原稿压盖板4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时候原稿压盖板43的转动角度θ即使发生变化,(A4)的转动力与(B4)的转动力仍然相平衡的方式预先设定第一凸轮部422以及接触部441的形状。
因此,当原稿压盖板4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时候,在操作者从原稿压盖板43放手的情况下,原稿压盖板43的转动角度θ被保持。
本实施方式中的“掉落区域”为(A4)的转动力大于(B4)的转动力的区域。
当原稿压盖板4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在操作者从原稿压盖板43放手的情况下,原稿压盖板43由于自重(严密地来说是(A4)的转动力与(B4)的转动力的差分)而在闭合的方向上转动。
当原稿压盖板4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第二箱体构件420的第一凸轮部422接触于第一滑块440的接触部441的接触面441a。
但是,当原稿压盖板4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即使原稿压盖板43的转动角度θ发生变化,相对于第一箱体构件410的第一滑块440的位置也不会发生变化。更为严密地来说,以当原稿压盖板4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即使原稿压盖板43的转动角度θ发生变化,相对于第一箱体构件410的第一滑块440的位置也不发生变化的方式预先设定第一凸轮部422以及接触部441的形状。
其结果,当原稿压盖板4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B4)的转动力实质上成为零,(A4)的转动力大于(B4)的转动力。
当原稿压盖板4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第一箱体构件410的第二凸轮部412接触于第二滑块460的接触面461。
因此,在原稿压盖板43以原稿压盖板43属于“掉落区域”的状态在闭合的方向上转动的情况下,第二箱体构件420相对于第一箱体构件410以右侧视时为顺时针旋转的方式转动,且第一箱体构件410的第二凸轮部412与第二滑块460的接触面461的接触部位发生变化,第二滑块460在没入到第二容纳室421的内部的方向上进行移动。
在第二滑块460在没入到第二容纳室421的内部的方向上进行移动的时候,起因于被涂布于第二滑块460的外周面(四个侧面)与第二容纳室421的内周面的接触部分上的油脂的粘性阻力的阻力作用于第二滑块460。
因此,当原稿压盖板4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A4)的转动力的一部分由起因于油脂的粘性阻力的阻力而被抵消,并且原稿压盖板43在闭合的方向上进行转动的速度变慢(被缓和)。
其结果,因为原稿压盖板43轻柔地接触于主体42的上面,所以能够缓慢而且可靠地闭合原稿压盖板43。
还有,在操作者用手把持原稿压盖板43并在打开的方向上使原稿压盖板43转动的情况下,第二滑块460因为由第二弹簧470的作用力来对抗油脂的粘性阻力而在从第二开口部421a突出的方向上移动,所以当原稿压盖板4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能够保持“第一箱体构件410的第二凸轮部412接触于第二滑块460的接触面461的状态”。
如以上所述,铰链400是一种可开闭地将原稿压盖板43连结于主体42的铰链,具备:第一箱体构件410,形成有具有第一开口部411a的第一容纳室411并且被固定于主体42;第二箱体构件420,形成有具有第二开口部421a的第二容纳室421并且被固定于原稿压盖板43,可转动地被连结于第一箱体构件410;第一滑块440,被容纳于第一容纳室411并且与第一容纳室411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第一开口部411a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第一容纳室411的内部的方向上进行移动;第一弹簧450,被容纳于第一容纳室411并且在从第一开口部411a突出的方向上对第一滑块440施力;第二滑块460,被容纳于第二容纳室421并且与第二容纳室421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第二开口部421a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第二容纳室421的内部的方向上进行移动;第二弹簧470,被容纳于第二容纳室421并且在从第二开口部421a突出的方向上对第二滑块460施力;在第二箱体构件420上形成有接触于第一滑块440的第一凸轮部422,在第一箱体构件410上形成有接触于第二滑块460的第二凸轮部412,在第二滑块460与第二容纳室421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配置有油脂。
通过如以上所述方式进行构成,从而能够缓慢而且可靠地闭合原稿压盖板43。
另外,铰链400在以复合机41的原稿压盖板43属于“掉落区域”的状态(在“掉落区域”内)进行转动的时候,相对于第二箱体构件420的第二滑块460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大于相对于第一箱体构件410的第一滑块440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
通过如以上所述方式进行构成,从而在原稿压盖板43属于“掉落区域”的状态下,第二滑块460相比于第一滑块440更大幅地移动,并且可以将起因于被配置于第二滑块460与第二容纳室421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的油脂的粘性阻力的阻力作为抵消(A4)的转动力的一部分的力而有效地利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原稿压盖板43的转动角度θ以原稿压盖板43属于“掉落区域”的状态变小的时候,第二凸轮部412相对于第二箱体构件420相对地朝大致上方移动。
此时,因为与相对于第二箱体构件420的第二凸轮部412的相对的移动方向平缓地倾斜(与相对于第二箱体构件420的第二凸轮部412的相对的移动方向不垂直而是成为接近于垂直的角度)的接触面461接触于第二凸轮部412,所以第二滑块460在与相对于第二箱体构件420的第二凸轮部412的相对的移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即向前方移动。
通过如以上所述方式进行构成,从而能够将相对于第二箱体构件420的第二滑块460的移动量设定成大于相对于第二箱体构件420的第二凸轮部412的相对的移动量,并且将可以起因于被配置于第二滑块460与第二容纳室421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的油脂的粘性阻力的阻力作为抵消(A4)的转动力的一部分的力而更加有效地利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箱体构件410固定于主体42并且将第二箱体构件420固定于原稿压盖板43,从而铰链400可转动地将原稿压盖板43连结于主体42,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也可以通过将第一箱体构件410固定于原稿压盖板43并且将第二箱体构件420固定于主体42,从而铰链400可转动地将原稿压盖板43连结于主体42。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导向沟槽421b·421b形成于第二箱体构件420的第二容纳室421的内周面并且将导向突起462·462形成于第二滑块460的外周面,从而能够增大第二滑块460的外周面与第二容纳室421的内周面的接触部分的面积,进而,可以将起因于被配置于第二滑块460与第二容纳室421之间的间隙的油脂的粘性阻力的阻力作为抵消(A4)的转动力的一部分的力而进一步有效地利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掉落区域”中起因于被配置于第二滑块460与第二容纳室421之间的间隙的油脂的粘性阻力的阻力抵消作用于第二箱体构件420的“闭合原稿压盖板43的方向的转动力((A4)的转动力”)的一部分,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也可以通过进一步缩窄第二滑块460与第二容纳室421的间隙(较配置有油脂的情况更窄),从而在“掉落区域”中使摩擦力产生于第二滑块460与第二容纳室421之间的间隙(接触部分),且该摩擦力抵消作用于第二箱体构件间420的“闭合原稿压盖板43的方向的转动力”的一部分。
以下,使用图52~图67,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的第五实施方式即铰链500进行说明。
如图52以及图53所示,铰链500可转动地将原稿压盖板53连结于复合机51的主体52。
复合机51为办公设备的实施方式的一种。复合机51具备主体52以及原稿压盖板53。
复合机51、主体52以及原稿压盖板53的基本构成以及功能因为与图1所表示的复合机11、主体12以及原稿压盖板13大致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如图5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铰链500在具备成为另一个体的(被分离的)两个部件即主铰链构件501以及副铰链构件502的这一点上与到此为止所说明的四个实施方式(铰链100、铰链200、铰链300以及铰链400)不同。
主铰链构件501以及副铰链构件502彼此隔开规定的间隔地被固定于主体52以及原稿压盖板53。
以下,使用图52~图60,对主铰链构件501进行说明。
主铰链501为本发明所涉及的主铰链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如图54~图58所示,主铰链构件501具备主箱体构件510、主转动构件520、转动销530、第一滑块540以及第一弹簧549。
主箱体构件51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主翼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主箱体构件510为树脂制,由注塑成型进行制造。
如图54、图57以及图59所示,主箱体构件510为大致薄长方体形状的构件。
如图58以及图59所示,在主箱体构件510的内部形成有第一容纳室511。
第一容纳室511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容纳室的实施方式的一种。第一容纳室511为被形成于主箱体构件510的内部的空间。
第一容纳室511在主箱体构件510的基端部(接近于可转动地连结主箱体构件510和主转动构件520的位置的一方的端部)开口,该开口了的部分构成第一开口部511a。即,第一容纳室511具有第一开口部511a。第一开口部511a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开口部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在第一容纳室51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导向沟槽511b·511b。导向沟槽511b·511b为从第一容纳室511的第一开口部511a向第一容纳室511的里面(从主箱体构件510的基端部向前端部)进行延伸的沟槽。
如图54所示,在主箱体构件510上形成有突出部512。突出部512为板状的部分。
突出部512的一个端部连接于主箱体构件510的左侧面(在主铰链构件501可转动地将复合机51的原稿压盖板53连结于主体52的时候朝着复合机51的左侧的面),突出部512的另一个端部向主箱体构件510的左侧面的左侧突出。
如图54以及图56所示,在突出部512上形成有贯通孔512a·512b·512c。贯通孔512a·512b·512c为贯通突出部512的一对板面的孔。
如图54所示,在主箱体构件510上形成有突出部513。突出部513为板状的部分。
突出部513的一个端部连接于主箱体构件510的右侧面(在主铰链构件501可转动地将复合机51的原稿压盖板53连结于主体52的时候朝着复合机51的右侧的面),突出部513的另一个端部向主箱体构件510的右侧面的右侧突出。
如图54以及图56所示,在突出部513上形成有贯通孔513a·513b·513c。贯通孔513a·513b·513c为贯通突出部513的一对板面的孔。
如图54以及图59所示,在主箱体构件510的基端部形成有突起部514以及突起部515。
突起部514是被配置于主箱体构件510的基端部而且第一开口部511a的左侧的突起,突起部515是被配置于主箱体构件510的基端部而且第一开口部511a的右侧的突起。
在突起部514上形成有贯通孔514a,在突起部515上形成有贯通孔515a。
贯通孔514a以及贯通孔515a被并列配置成一直线,将贯通孔514a以及贯通孔515a合起来的构件实质上从主箱体构件510的左侧面贯通到右侧面。
贯通孔514a以及贯通孔515a的长边方向(轴线方向)相对于左右方向平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螺钉(没有图示)贯通安装于贯通孔512a·512b·512c以及贯通孔513a·513b·513c,并将该螺钉螺接安装于被形成于原稿压盖板53的下面的后右端部的螺钉孔(没有图示)中,从而将主箱体构件510固定于原稿压盖板53的下面上的成为后右端部的位置(参照图52以及图53)。
主转动构件52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主翼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主转动构件520为树脂制,由注塑成型进行制造。
如图54、图57以及图60所示,主转动构件520具有躯体部521以及安装部522。
躯体部521为构成主转动构件520的上半部的部分。如图6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躯体部521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的部分。
在躯体部521上形成有第一凸轮部521a。
第一凸轮部521a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凸轮部的实施方式的一种,是从躯体部521的上面向上方突出的块状的部分。
在第一凸轮部521a上形成有贯通孔521b。贯通孔521b为从第一凸轮部521a的左侧面后部贯通到右侧面后部的孔。
安装部522为构成主转动构件520的下半部的部分。
如图6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522为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延伸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部分。安装部522的上端部连接于躯体部521的下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安装部522嵌装于被形成于主体52的上面的成为右后端部的位置的俯视为大致正方形状的孔(没有图示)中,从而将主转动构件520固定于主体52(参照图52以及图53)。
转动销53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转动轴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如图54以及图5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转动销530具有躯体部531以及头部532,并且是在躯体部531的一个端部(前端部)形成有铆钉孔531a的金属制的构件。
本实施方式的转动销530的基本构成因为与图8所表示的转动销130大致相同,所以在此省略对其说明。
如图56所示,通过自左起依次将转动销530的躯体部531贯通安装于贯通孔514a、贯通孔521b以及贯通孔515a,从而主转动构件520通过转动销530而可转动地连结于主箱体构件510,进而,原稿压盖板53(的下面的成为后右端部的部分)由主铰链构件501而可转动地连接于主体52(的上面的成为后右端部的部分)。
如图54以及图58所示,在主转动构件520通过转动销530而可转动地连结于主箱体构件510的时候,第一凸轮部521a与被形成于主箱体构件510的第一容纳室511的第一开口部511a相对。
第一滑块54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滑块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滑块540为树脂制,由注塑成型进行制造。
如图58所示,第一滑块540具有接触部541、导向部542·542以及筒部,在接触部541上形成有接触面541a。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滑块540的基本构成因为与图27所表示的第一滑块240大致相同,所以在此省略对其说明。
如图58所示,第一滑块540被容纳于主箱体构件51的第一容室511。
被容纳于第一容纳室511的第一滑块540接触于第一容纳室511的内周面。另外,被容纳于第一容纳室511的第一滑块540能够在从第一开口部511a突出的方向(本实施方式中为上方)以及没入到第一容纳室511的内部(里部)的方向(本实施方式中为下方)上进行移动。
更为详细的是,在第一滑块540被容纳于第一容纳室511的时候,接触部541的薄的长方体部分的四个端面分别可滑动地接触于第一容纳室511的内周面(四个内壁面),并且导向部542·542可滑动地卡合于导向沟槽511b·511b。
第一弹簧549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施力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弹簧549为金属制的卷绕弹簧,且为压缩弹簧(以被压缩的状态进行使用的弹簧)。
如图58所示,第一弹簧549被容纳于主箱体构件510的第一容纳室511内。
被容纳于第一容纳室511内的第一弹簧549的一个端部接触于第一容纳室511的底面,第一弹簧549的另一个端部被嵌装于第一滑块540的筒部543并且接触于接触部541的另一个板面(被分割成两个部分的圆柱形状的突起没有被层叠的一方的板面)。
因此,第一弹簧549在从第一容纳室511的第一开口部511a突出的方向上对第一滑块540施力,第一滑块540的接触部541的接触面541a接触于主转动构件520的第一凸轮部521a。
其结果,因为第一弹簧549的作用力经过第一滑块540而被传达到主转动构件520,所以主箱体构件510在相对于主转动构件520以右侧视时为逆时针旋转的方式进行转动的方向上被施力,并且原稿压盖板53在相对于主体52打开的方向上被施力(参照图52)。
以下,使用图52、图53以及图61~图67,对副铰链构件502进行说明。
副铰链构件502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副铰链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如图53所示,副铰链构件502是相对于主铰链构件501成为另一个体的构件(与主铰链构件不成为一体且是从主铰链构件501分离的构件)。
如图61~图65所示,副铰链构件502具备副箱体构件560、副转动构件570、转动销580、第二滑块590以及第二弹簧599。
副箱体构件56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副翼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副箱体构件560为树脂制,由注塑成型进行制造。
如图61、图64以及图66所示,副箱体构件560为大致薄长方体形状的构件。
如图65以及图66所示,在副箱体构件560的内部形成有第二容纳室561。
第二容纳室561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容纳室的实施方式的一种。第二容纳室561是被形成于副箱体构件560的内部的空间。
第二容纳室561在副箱体构件560的基端部(接近于可转动地连结副箱体构件560和副转动构件570的位置的一方的端部)开口,该开口了的部分构成第二开口部561a,即,第二容纳室561具有第二开口部561a。第二开口部561a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开口部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如图66所示,在第二容纳室56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导向沟槽561b·561b。导向沟槽561b·561b为从第二容纳室561的第二开口部561a向第二容纳室561的里面(从副箱体构件560的基端部向前端部)进行延伸的沟槽。
如图61所示,在副箱体构件560上形成有突出部562。突出部562为板状的部分。
突出部562的一个端部连接于副箱体构件560的左端面(在副铰链构件502可转动地将复合机51的原稿压盖板53连结于主体52的时候朝着复合机51的左侧的面),突出部562的另一个端部向副箱体构件560的左侧面的左侧突出。
如图61以及图63所示,在突出部562上形成有贯通孔562a·562b·562c。贯通孔562a·562b·562c为贯通突出部562的一对板面的孔。
如图61所示,在副箱体构件560上形成有突出部563。突出部563为板状的部分。
突出部563的一个端部连接于副箱体构件560的右侧面(在副铰链构件502可转动地将复合机51的原稿压盖板53连结于主体52的时候朝着复合机51的右侧的面),突出部563的另一个端部向副箱体构件560右侧面的右侧突出。
如图61以及图63所示,在突出部563上形成有贯通孔563a·563b·563c。贯通孔563a·563b·563c为贯通突出部563的一对板面的孔。
如图61以及图66所示,在副箱体构件560的基端部上形成有突起部564、突起部565、突起部566以及突起部567。
突起部564为被配置于成为副箱体构件560的基端部而且左端部的位置的突起,突起部565为在副箱体构件560的基端部上被配置于成为突起部564的右侧而且第二开口部561a的左侧的位置的突起,突起部566为在副箱体构件560的基端部上被配置于成为第二开口部561a的右侧的位置的突起,突起部567为被配置于成为副箱体构件510的基端部而且右端部的位置(突起部566的右侧)的突起。
在突起部564上形成有贯通孔564a,在突起部565上形成有贯通孔565a,在突起部566上形成有贯通孔566a,在突起部567上形成有贯通孔567a。
贯通孔564a、贯通孔565a、贯通孔566a以及贯通孔567a被并列配置成一直线,将贯通孔564a、贯通孔565a、贯通孔566a以及贯通孔567a合起来的构件实质上从副箱体构件560的左侧面贯通到右侧面。
贯通孔564a、贯通孔565a、贯通孔566a以及贯通孔567a的长边方向(轴线方向)相对于左右方向是平行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螺钉(没有图示)贯通安装于贯通孔562a·562b·562c以及贯通孔563a·563b·563c并将该螺钉螺接安装于被形成于原稿压盖板53的下面的后左端部的螺钉孔(没有图示)中,从而将副箱体构件560固定于原稿压盖板53的下面上的成为后左端部的位置(参照图53)。
副转动构件57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副翼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副转动构件570为树脂制,由注塑成型进行制造。
如图61、图64以及图67所示,副转动构件570具有躯体部571、突起部572、突起部573以及安装部574。
躯体部571是构成副转动构件570的上半部的块状的部分。
在躯体部571上形成有第二凸轮部571a。
第二凸轮部571a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凸轮部的实施方式的一种,并且是从躯体部571的上面的前端部向上方突出的块状的部分。
突起部572·573为被形成于躯体部571的基端部的突起状的部分。
更为详细的是,突起部572为从躯体部571的上面的左端部向上方突出的板状的部分,突起部573为从躯体部571的上面的右端部向上方突出的板状的部分。
如图67所示,在突起部572上形成有贯通孔572a,在突起部573上形成有贯通孔573a。
贯通孔572a以及贯通孔573a被并列配置成一直线,并且将贯通孔572a以及贯通孔573a合起来的构件实质上从副转动构件570的左侧面贯通到右侧面。
贯通孔572a以及贯通孔573a的长边方向(轴线方向)相对于左右方向是平行的。
安装部574为构成副转动构件570的下半部的部分。
如图6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574为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延伸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部分。安装部574的上端部连接于躯体部571的下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安装部574嵌装于被形成于主体52的上面上的成为左后端部的位置的俯视为大致正方形的孔(没有图示)中,从而将副转动构件570固定于主体52(参照图53)。
转动销58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转动轴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如图61以及图6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转动销580具有躯体部581以及头部582,并且是在躯体部581的一个端部(前端部)形成有铆钉孔581a的金属制的构件。
本实施方式的转动销580的基本结构因为与图8所表示的转动销130大致相同,所以在此省略对其说明。
如图63所示,通过将转动销580的躯体部531从左开始按顺序贯通安装于贯通孔564a、贯通孔572a、贯通孔565a、贯通孔566a、贯通孔573a以及贯通孔567a,从而副转动构件570通过转动销580而可转动地被连结于副箱体构件560,进而,由副铰链构件502将原稿压盖板53(的下面上的成为后左端部的部分)可转动地连结于主体52(的上面上的成为后左端部的部分)。
还有,在主铰链构件501以及副铰链构件502可转动地将原稿压盖板53连结于主体52的时候,主铰链构件501的转动销530的轴线以及副铰链构件502的转动销580的轴线成为一直线。
如图62以及图65所示,在副转动构件570通过转动销580而可转动地连结于副箱体构件560的时候,第二凸轮部571a与被形成于副箱体构件560的第二容纳室561的第二开口部561a相对。
第二滑块59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滑块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滑块590为树脂制,由注塑成型进行制造。
如图61以及图65所示,在第二滑块590上形成有接触面591、导向突起592·592以及弹簧承受孔593。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滑块590的基本构成因为与图51所表示的第二滑块460大致相同,所以在此省略对其说明。
如图65所示,第二滑块590被容纳于副箱体构件560的第二容纳室561中。
被容纳于第二容纳室561的第二滑块590接触于第二容纳室561的内周面。另外,被容纳于第二容纳室561的第二滑块590能够在从第二开口部561a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第二容纳室561的内部(里部)的方向上进行移动。
更为详细的是,被形成于第二滑块590的四个侧面中的一个的导向突起592·592可滑动地卡合于被形成于第二容纳室561的内周面的导向沟槽561b·561b(参照图61以及图66)。
在第二滑块590的外周面与第二容纳室561的内周面的接触部分上涂布油脂。换言之,在第二滑块590与第二容纳室561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包括导向突起592·592与导向沟槽561b·561b之间的间隙)配置油脂。
被配置于第二滑块590与第二容纳室561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的油脂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粘性体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第二弹簧599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施力构件的实施方式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弹簧599为金属制的卷绕弹簧,且是压缩弹簧(以被压缩的状态进行使用的弹簧)。
如图65所示,第二弹簧599被容纳于副箱体构件560的第二容纳室561内。
被容纳于第二容纳室561内的第二弹簧599的一个端部接触于第二容纳室561的底面,第二弹簧599的另一个端部被容纳于第二滑块590的弹簧承受孔593并且接触于被形成于弹簧承受孔593的内部的台阶面。
因此,第二弹簧599在从第二容纳室561的第二开口部561a突出的方向上对第二滑块590施力。
以下,使用图52、图58以及图65,对在闭合原稿压盖板53的时候的铰链5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原稿压盖板53完全闭合的时候即在原稿压盖板53的下面接触到主体52的上面的时候的原稿压盖板53的转动角度θ(相对于主体52的原稿压盖板53的转动角度θ)作为“0°”,并以在原稿压盖板53在打开的方向上进行转动的情况下转动角度θ增加(转动角度θ成为正值)的方式定义原稿压盖板53的转动角度θ(参照图5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原稿压盖板53的转动角度θ为18°以上(θ≥18°)的情况下原稿压盖板5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在原稿压盖板53的转动角度θ不到18°(0°≤θ<18°)的情况下原稿压盖板53属于“掉落区域”。
本实施方式中的“无极(Free-stop)区域”为(A5)“起因于原稿压盖板53的重量而将转动销530作为中心并作用于主箱体构件510的转动力(力矩)”与(B5)“起因于第一弹簧549的作用力而将转动销530作为中心并作用于主箱体构件510的转动力(力矩)”相平衡的区域。
在原稿压盖板5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时候,主转动构件520的第一凸轮部521a接触于第一滑块540的接触部541的接触面541a(参照图58)。
另外,在原稿压盖板5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时候,副转动构件570的第二凸轮部571a从第二滑块590离开,不接触于第二滑块590(参照图65)。
在原稿压盖板53以原稿压盖板5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状态在闭合的方向上转动的情况下,(A5)的转动力增大。
另一方面,在原稿压盖板53以原稿压盖板5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状态在闭合的方向上转动的情况下,主箱体构件510相对于主转动构件520(副箱体构件560相对于副转动构件570)以右侧视时为顺时针旋转的方式进行转动,主转动构件520的第一凸轮部521a与第一滑块540的接触部541的接触面541a的接触部位发生变化,因而第一滑块540在没入到第一容纳室511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
通过第一滑块540在没入到第一容纳室511的内部的方向上进行移动,从而第一弹簧549被压缩(第一弹簧549的全长变短),并且第一弹簧549的作用力增加,从而(B5)的转动力增大。
其结果,当原稿压盖板5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时候,原稿压盖板53的转动角度θ即使发生变化,(A5)的转动力与(B5)的转动力仍然相平衡。更为严密的是,以当原稿压盖板5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时候原稿压盖板53的转动角度θ即使发生变化,(A5)的转动力与(B5)的转动力仍然相平衡的方式预先设定第一凸轮部521a以及接触部541的形状。
因此,当原稿压盖板53属于“无极(Free-stop)区域”的时候,在操作者从原稿压盖板53放手的情况下,原稿压盖板53的转动角度θ被保持。
本实施方式中的“掉落区域”为(A5)的转动力大于(B5)的转动力的区域。
当原稿压盖板5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在操作者从原稿压盖板53放手的情况下,原稿压盖板53由于自重(严密地来说,是(A5)的转动力与(B5)的转动力的差分)而在闭合的方向上转动。
当原稿压盖板5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主转动构件520的第一凸轮部521a接触于第一滑块540的接触部541的接触面541a。
但是,当原稿压盖板5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即使原稿压盖板53的转动角度θ发生变化,相对于主箱体构件510的第一滑块540的位置也不会发生变化。更为严密地来说,以当原稿压盖板5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即使原稿压盖板53的转动角度θ发生变化,相对于主箱体构件510的第一滑块540的位置也不发生变化的方式预先设定第一凸轮部521a以及接触部541的形状。
其结果,当原稿压盖板5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B5)的转动力实质上成为零,(A5)的转动力大于(B5)的转动力。
当原稿压盖板5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副转动构件570的第二凸轮部571a接触于第二滑块590的接触面591。
因此,在原稿压盖板53以原稿压盖板53属于“掉落区域”的状态在闭合的方向上转动的情况下,副箱体构件560相对于副转动构件570以右侧视时为顺时针旋转的方式转动,且副转动构件570的第二凸轮部571a与第二滑块590的接触面591的接触部位发生变化,因而第二滑块590在没入到第二容纳室561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
在第二滑块590在没入到第二容纳室561的内部的方向上进行移动的时候,起因于被涂布于第二滑块590的外周面(四个侧面)与第二容纳室561的内周面的接触部分的油脂的粘性阻力的阻力作用于第二滑块590。
因此,当原稿压盖板5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A5)的转动力的一部分由起因于油脂的粘性阻力的阻力而被抵消,因而原稿压盖板53在闭合的方向上进行转动的速度变慢(被缓和)。
其结果,因为原稿压盖板53轻柔地接触于主体52的上面,所以能够缓慢而且可靠地闭合原稿压盖板53。
还有,在操作者用手把持原稿压盖板53并在打开的方向上使原稿压盖板53转动的情况下,第二滑块590因为由第二弹簧599的作用力来对抗油脂的粘性阻力而在从第二开口部561a突出的方向上移动,所以当原稿压盖板53属于“掉落区域”的时候能够保持“副转动构件570的第二凸轮部571a接触于第二滑块590的接触面591的状态”。
如以上所述,铰链500是一种可开闭地将原稿压盖板53连结于主体52的铰链,具备:主铰链构件501;相对于主铰链构件501成为另一个体的副铰链构件502;主铰链构件501具备:主箱体构件510,形成有具有第一开口部511a的第一容纳室511并且被固定于原稿压盖板53;主转动构件520,被固定于主体52并且可转动地被连结于主箱体构件510;第一滑块540,被容纳于第一容纳室511并且与第一容纳室511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第一开口部511a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第一容纳室511的内部的方向上进行移动;第一弹簧549,被容纳于第一容纳室511并且在从第一开口部511a突出的方向上对第一滑块540施力;在主转动构件520上形成有接触于第一滑块540的第一凸轮部521a,副铰链构件502具备:副箱体构件560,形成有具有第二开口部561a的第二容纳室561并且被固定于原稿压盖板53;副转动构件570,被固定于主体52并且可转动地被连结于副箱体构件560;第二滑块590,被容纳于第二容纳室561并且与第二容纳室561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第二开口部561a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第二容纳室561的内部的方向上进行移动;第二弹簧599,被容纳于第二容纳室561并且在从第二开口部561a突出的方向上对第二滑块590施力;在副转动构件570上形成有接触于第二滑块590的第二凸轮部571a,在第二滑块590与第二容纳室561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配置有油脂。
通过如以上所述方式进行构成,从而能够缓慢而且可靠地闭合原稿压盖板53。
另外,铰链500在以复合机51的原稿压盖板53属于“掉落区域”的状态(在“掉落区域”内)进行转动的时候,相对于副箱体构件560的第二滑块590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大于相对于主箱体构件510的第一滑块540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
通过如以上所述方式进行构成,从而在原稿压盖板53属于“掉落区域”的状态下,第二滑块590相比于第一滑块540更大幅地移动,并且可以将起因于被配置于第二滑块590与第二容纳室561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的油脂的粘性阻力的阻力作为抵消(A5)的转动力的一部分的力而有效地利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原稿压盖板53的转动角度θ以原稿压盖板53属于“掉落区域”的状态变小的时候,第二凸轮部571a相对于副箱体构件560相对地向大致上方移动。
此时,因为与相对于副箱体构件560的第二凸轮部571a的相对的移动方向平缓地倾斜(与相对于副箱体构件560的第二凸轮部571a的相对的移动方向不垂直而是成为接近于垂直的角度)的接触面591接触第二凸轮部571a,所以第二滑块590在与相对于副箱体构件560的第二凸轮部571a的相对的移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即向前方移动。
通过如以上所述方式进行构成,从而能够将相对于副箱体构件560的第二滑块590的移动量设定成大于相对于副箱体构件560的第二凸轮部571a的相对的移动量,并且可以将起因于被配置于第二滑块590与第二容纳室561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的油脂的粘性阻力的阻力作为抵消(A5)的转动力的一部分的力而更加有效地利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主铰链构件501的主箱体构件510固定于原稿压盖板53并且将主转动构件520固定于主体52,而且,将副铰链构件502的副箱体构件560固定于原稿压盖板53并且将副转动构件570固定于主体52,从而铰链500可转动地将原稿压盖板53连结于主体52,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也可以通过将主铰链构件501的主箱体构件510固定于原稿压盖板53并且将主转动构件520固定于主体52,而且,将副铰链构件502的副箱体构件560固定于主体52并且将副转动构件570固定于原稿压盖板53,从而铰链500可转动地将原稿压盖板53固定于主体52。
另外,也可以通过将主铰链构件501的主箱体构件510固定于主体52并且将主转动构件520固定于原稿压盖板53,而且,将副铰链构件502的副箱体构件560固定于原稿压盖板53并且将副转动构件570固定于主体52,从而铰链500可转动地将原稿压盖板53连结于主体52。
另外,也可以通过将主铰链构件501的主箱体构件510固定于主体52并且将主转动构件520固定于原稿压盖板53,而且,将副铰链构件502的副箱体构件560固定于主体52并且将副转动构件570固定于原稿压盖板53,从而铰链500可转动地将原稿压盖板53固定于主体52。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导向沟槽561b·561b形成于副箱体构件560的第二容纳室561的内周面并且将导向突起592·592形成于第二滑块590的外周面,从而能够增大第二滑块590的外周面与第二容纳室561的内周面的接触部分的面积,进而,能够将起因于被配置于第二滑块590与第二容纳室561之间的间隙的油脂的粘性阻力的阻力作为抵消(A5)的转动力的一部分的力而更有效地利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掉落区域”中起因于被配置于第二滑块590与第二容纳室561之间的间隙的油脂的粘性阻力的阻力抵消作用于主箱体构件510的“闭合原稿压盖板53的方向的转动力((A5)的转动力”)的一部分,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也可以通过进一步缩窄第二滑块590与第二容纳室561的间隙(较配置有油脂的情况更窄),从而在“掉落区域”中使摩擦力产生于第二滑块590与第二容纳室561之间的间隙(接触部分),且该摩擦力抵消作用于主箱体构件510的“闭合原稿压盖板53的方向的转动力”的一部分。
本实施方式的铰链500具备一个主铰链构件501以及一个副铰链构件502,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铰链500可以具备两个主铰链构件501·501以及一个副铰链构件502,铰链500也可以具备一个主铰链构件501以及两个副铰链构件502·502。即,本发明所涉及的铰链只要是至少具备一个(一个以上)的主铰链构件并且至少具备一个(一个以上)的副铰链构件即可。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例如可开闭地将办公设备的原稿压盖板连接于办公设备的主体等、可开闭地将第二连结对象物连结于第一连结对象物的铰链中。

Claims (20)

1.一种铰链,其特征在于:
可开闭地将第二连结对象物连结于第一连结对象物,
具备:
第一翼构件,形成有具有第一开口部的第一容纳室以及具有第二开口部的第二容纳室,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一方;
第二翼构件,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另一方,可转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一翼构件;
第一滑块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一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一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第一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
第一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室,在从所述第一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滑块构件施力;
第二滑块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二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以及
第二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室,在从所述第二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二滑块构件施力,
在所述第二翼构件上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第一凸轮部并且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第二凸轮部,
在所述第二滑块构件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配置有粘性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在掉落区域内转动的时候,相对于所述第一翼构件的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大于相对于所述第一翼构件的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
3.如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口部以及所述第二开口部在相对于所述第一翼构件的所述第二翼构件的转动轴的圆周方向上并列配置,
所述第一凸轮部以及所述第二凸轮部在所述转动轴的圆周方向上并列配置。
4.如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口部以及所述第二开口部在相对于所述第一翼构件的所述第二翼构件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上并列配置,
所述第一凸轮部以及所述第二凸轮部在所述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上并列配置。
5.一种铰链,其特征在于:
可开闭地将第二连结对象物连结于第一连结对象物,
具备:
第一翼构件,形成有具有主开口部的主容纳室,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一方;
第二翼构件,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另一方,可转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一翼构件;
第一滑块构件,形成有具有副开口部的副容纳室,被容纳于所述主容纳室,与所述主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主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主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
第一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主容纳室,在从所述主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滑块构件施力;
第二滑块构件,被容纳于所述副容纳室,与所述副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副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副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以及
第二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副容纳室,在从所述副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二滑块构件施力,
在所述第二翼构件上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第一凸轮部并且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第二凸轮部,
在所述第二滑块构件与所述副容纳室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配置有粘性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在掉落区域内转动的时候,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大于相对于所述第一翼构件的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
7.一种铰链,其特征在于:
可开闭地将第二连结对象物连结于第一连结对象物,
具备:
第一翼构件,形成有具有第一开口部的第一容纳室,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一方;
第二翼构件,形成有具有第二开口部的第二容纳室,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另一方,可转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一翼构件;
第一滑块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一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一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第一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
第一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室,在从所述第一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滑块构件施力;
第二滑块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二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以及
第二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室,在从所述第二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二滑块构件施力,
在所述第二翼构件上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第一凸轮部,
在所述第一翼构件上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第二凸轮部,
在所述第二滑块构件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配置有粘性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在掉落区域内转动的时候,相对于所述第二翼构件的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大于相对于所述第一翼构件的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
9.一种铰链,其特征在于:
可开闭地将第二连结对象物连结于第一连结对象物,
具备:
主铰链构件;以及
相对于所述主铰链构件成为另一个体的副铰链构件,
所述主铰链构件具备:
第一主翼构件,形成有具有第一开口部的第一容纳室,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一方;
第二主翼构件,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另一方,可转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一主翼构件;
第一滑块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一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一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第一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以及
第一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室,在从所述第一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滑块构件施力,
在所述第二主翼构件上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第一凸轮部,
所述副铰链构件具备:
第一副翼构件,形成有具有第二开口部的第二容纳室,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一方;
第二副翼构件,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另一方,可转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一副翼构件;
第二滑块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二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以及
第二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室,在从所述第二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二滑块构件施力,
在所述第二副翼构件上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第二凸轮部,
在所述第二滑块构件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配置有粘性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在掉落区域内转动的时候,相对于所述第一副翼构件的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大于相对于所述第一主翼构件的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
11.一种铰链,其特征在于:
可开闭地将第二连结对象物连结于第一连结对象物,
具备:
第一翼构件,形成有具有第一开口部的第一容纳室以及具有第二开口部的第二容纳室,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一方;
第二翼构件,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另一方,可转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一翼构件;
第一滑块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一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一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第一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
第一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室,在从所述第一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滑块构件施力;
第二滑块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二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以及
第二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室,在从所述第二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二滑块构件施力,
在所述第二翼构件上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第一凸轮部并且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第二凸轮部,
在所述第二滑块构件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周面相接触的部分上产生摩擦力。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在掉落区域内转动的时候,相对于所述第一翼构件的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大于相对于所述第一翼构件的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
13.如权利要求11或者权利要求12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口部以及所述第二开口部在相对于所述第一翼构件的所述第二翼构件的转动轴的圆周方向上并列配置,
所述第一凸轮部以及所述第二凸轮部在所述转动轴的圆周方向上并列配置。
14.如权利要求11或者权利要求12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口部以及所述第二开口部在相对于所述第一翼构件的所述第二翼构件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上并列配置,
所述第一凸轮部以及所述第二凸轮部在所述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上并列配置。
15.一种铰链,其特征在于:
可开闭地将第二连结对象物连结于第一连结对象物,
具备:
第一翼构件,形成有具有主开口部的主容纳室,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一方;
第二翼构件,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另一方,可转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一翼构件;
第一滑块构件,形成有具有副开口部的副容纳室,被容纳于所述主容纳室,与所述主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主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主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
第一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主容纳室,在从所述主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滑块构件施力;
第二滑块构件,被容纳于所述副容纳室,与所述副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副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副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以及
第二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副容纳室,在从所述副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二滑块构件施力,
在所述第二翼构件上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第一凸轮部并且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第二凸轮部,
在所述第二滑块构件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周面相接触的部分上产生摩擦力。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在掉落区域内转动的时候,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大于相对于所述第一翼构件的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
17.一种铰链,其特征在于:
可开闭地将第二连结对象物连结于第一连结对象物,
具备:
第一翼构件,形成有具有第一开口部的第一容纳室,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一方;
第二翼构件,形成有具有第二开口部的第二容纳室,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另一方,并可转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一翼构件;
第一滑块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一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一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第一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
第一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室,在从所述第一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滑块构件施力;
第二滑块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二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以及
第二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室,在从所述第二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二滑块构件施力,
在所述第二翼构件上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第一凸轮部,
在所述第一翼构件上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第二凸轮部,
在所述第二滑块构件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周面相接触的部分上产生摩擦力。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在掉落区域内转动的时候,相对于所述第二翼构件的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大于相对于所述第一翼构件的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
19.一种铰链,其特征在于:
可开闭地将第二连结对象物连结于第一连结对象物,
具备:
主铰链构件;以及
相对于所述主铰链构件成为另一个体的副铰链构件,
所述主铰链构件具备:
第一主翼构件,形成有具有第一开口部的第一容纳室,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一方;
第二主翼构件,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另一方,可转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一主翼构件;
第一滑块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一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一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第一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以及
第一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室,在从所述第一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滑块构件施力,
在所述第二主翼构件上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第一凸轮部,
所述副铰链构件具备:
第一副翼构件,形成有具有第二开口部的第二容纳室,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一方;
第二副翼构件,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结对象物以及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中的另一方,可转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一副翼构件;
第二滑块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周面接触并能够在从所述第二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以及没入到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以及
第二施力构件,被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室,在从所述第二开口部突出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二滑块构件施力,
在所述第二副翼构件上形成有接触于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第二凸轮部,
在所述第二滑块构件与所述第二容纳室的内周面之间的接触部分上产生摩擦力。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连结对象物在掉落区域内转动的时候,相对于所述第一副翼构件的所述第二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大于相对于所述第一主翼构件的所述第一滑块构件的每个转动角度的移动量。
CN201080053768.5A 2009-11-27 2010-11-24 铰链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870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98855.6A CN104539822B (zh) 2009-11-27 2010-11-24 铰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70780A JP5336334B2 (ja) 2009-11-27 2009-11-27 ヒンジ
JP2009-270780 2009-11-27
PCT/JP2010/070885 WO2011065360A1 (ja) 2009-11-27 2010-11-24 ヒンジ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98855.6A Division CN104539822B (zh) 2009-11-27 2010-11-24 铰链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7070A true CN102687070A (zh) 2012-09-19
CN102687070B CN102687070B (zh) 2014-12-31

Family

ID=4406646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9885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39822B (zh) 2009-11-27 2010-11-24 铰链
CN20108005376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87070B (zh) 2009-11-27 2010-11-24 铰链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9885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39822B (zh) 2009-11-27 2010-11-24 铰链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336334B2 (zh)
CN (2) CN104539822B (zh)
WO (1) WO2011065360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66031A1 (zh) * 2013-04-07 2014-10-16 吉瑞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烟的烟盒、led 导光件及盒体
CN107605931A (zh) * 2016-07-11 2018-01-19 德达金属有限公司 连杆式翻掀机构
CN108979383A (zh) * 2017-05-30 2018-12-11 加藤电机(香港)有限公司 铰链装置及使用铰链装置的办公机器
CN109812492A (zh) * 2017-11-20 2019-05-28 加藤电机(香港)有限公司 铰链及使用此铰链的各种机器
TWI663867B (zh) * 2013-09-12 2019-06-21 南韓商惠普打印韓國股份有限公司 鉸鍊組件以及具有該鉸鍊組件的影像形成裝置
TWI704294B (zh) * 2018-06-26 2020-09-11 香港商加藤電機(香港)有限公司 鉸鏈及使用此鉸鏈的事務機器
TWI782527B (zh) * 2020-05-15 2022-11-01 香港商加藤電機(香港)有限公司 鉸鏈裝置及具備此鉸鏈裝置的各種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12389B2 (ja) * 2010-05-24 2014-06-04 下西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
JP5859247B2 (ja) * 2011-08-29 2016-02-10 下西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
JP2015001619A (ja) * 2013-06-14 2015-01-05 下西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
JP6492344B2 (ja) * 2015-01-26 2019-04-03 下西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
JP6690086B2 (ja) * 2015-02-13 2020-04-28 下西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
JP6579321B2 (ja) 2015-12-01 2019-09-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838449B2 (ja) * 2017-03-23 2021-03-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装置
JP6916516B2 (ja) * 2017-06-29 2021-08-11 下西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
KR20220039047A (ko) * 2020-09-21 2022-03-29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용 글로브 박스 어셈블리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9214A (zh) * 1997-03-04 1999-06-09 禹生允 门关闭器组件
CN1369608A (zh) * 2001-02-09 2002-09-18 万都空调株式会社 腌菜储藏箱的门用的铰链组件
JP2006039440A (ja) * 2004-07-30 2006-02-09 Shimonishi Giken Kogyo Kk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
CN1991607A (zh) * 2005-12-27 2007-07-04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和办公设备
CN101000476A (zh) * 2006-01-12 2007-07-18 下西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铰链
JP2007221335A (ja) * 2006-02-15 2007-08-30 Canon Finetech Inc 開閉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76042A (zh) * 2006-05-17 2007-11-21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铰链装置以及便携式设备
CN101290487A (zh) * 2007-04-19 2008-10-22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以及具有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
WO2008129279A1 (en) * 2007-04-19 2008-10-30 Ionoptika Limi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fluid bearing materials for surface analysis in a vacuu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48228B2 (ja) * 2007-03-15 2013-02-20 加藤電機株式会社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及び原稿圧着板を備えた事務機器
JP5104353B2 (ja) * 2008-02-01 2012-12-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ヒンジ機構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5312832B2 (ja) * 2008-03-26 2013-10-09 下西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9214A (zh) * 1997-03-04 1999-06-09 禹生允 门关闭器组件
CN1369608A (zh) * 2001-02-09 2002-09-18 万都空调株式会社 腌菜储藏箱的门用的铰链组件
JP2006039440A (ja) * 2004-07-30 2006-02-09 Shimonishi Giken Kogyo Kk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
CN1991607A (zh) * 2005-12-27 2007-07-04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和办公设备
CN101000476A (zh) * 2006-01-12 2007-07-18 下西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铰链
JP2007221335A (ja) * 2006-02-15 2007-08-30 Canon Finetech Inc 開閉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76042A (zh) * 2006-05-17 2007-11-21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铰链装置以及便携式设备
CN101290487A (zh) * 2007-04-19 2008-10-22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以及具有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
WO2008129279A1 (en) * 2007-04-19 2008-10-30 Ionoptika Limi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fluid bearing materials for surface analysis in a vacuum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66031A1 (zh) * 2013-04-07 2014-10-16 吉瑞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烟的烟盒、led 导光件及盒体
US10036548B2 (en) 2013-04-07 2018-07-31 Huizhou Kimre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Branch Electronic-cigarette box, LED light guide piece and box body
TWI663867B (zh) * 2013-09-12 2019-06-21 南韓商惠普打印韓國股份有限公司 鉸鍊組件以及具有該鉸鍊組件的影像形成裝置
CN107605931A (zh) * 2016-07-11 2018-01-19 德达金属有限公司 连杆式翻掀机构
CN107605931B (zh) * 2016-07-11 2019-08-06 德达金属有限公司 连杆式翻掀机构
CN108979383A (zh) * 2017-05-30 2018-12-11 加藤电机(香港)有限公司 铰链装置及使用铰链装置的办公机器
CN109812492A (zh) * 2017-11-20 2019-05-28 加藤电机(香港)有限公司 铰链及使用此铰链的各种机器
TWI682094B (zh) * 2017-11-20 2020-01-11 香港商加藤電機(香港)有限公司 鉸鏈及使用此鉸鏈的各種機器
TWI704294B (zh) * 2018-06-26 2020-09-11 香港商加藤電機(香港)有限公司 鉸鏈及使用此鉸鏈的事務機器
TWI782527B (zh) * 2020-05-15 2022-11-01 香港商加藤電機(香港)有限公司 鉸鏈裝置及具備此鉸鏈裝置的各種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7070B (zh) 2014-12-31
WO2011065360A1 (ja) 2011-06-03
CN104539822A (zh) 2015-04-22
JP5336334B2 (ja) 2013-11-06
JP2011112967A (ja) 2011-06-09
CN104539822B (zh) 2017-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7070A (zh) 铰链
EP1559859B1 (en) Rotary-type hinge device for a portable terminal
CN101753762B (zh) 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事务机
CN1612682A (zh) 用于滑盖式便携式终端的弹簧组件
CN209265149U (zh) 光圈切换装置及其照相装置、电子设备
CN105611097B (zh) 铰链
US20070097607A1 (en) Sliding mechanism with variable sliding range thereof
US887400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shock absorber
CN106062623A (zh) 透镜驱动组件以及具有该透镜驱动组件的电子装置
CN106257903A (zh) 合叶机构和具备其的原稿输送装置
CN1740840A (zh) 光学变焦距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便携式通信装置
CN102621844A (zh) 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办公机器
CN109812492A (zh) 铰链及使用此铰链的各种机器
CN1708067A (zh) 便携式数字通信设备
CN209642809U (zh) 电子设备
CN102540392A (zh) 镜头筒及光学设备
KR102126768B1 (ko) 회전 도어용 힌지모듈
CN210766767U (zh) 一种静压桩机的夹桩装置
CN207908796U (zh) 一种ar眼镜
JP2010128251A (ja) 原稿圧着板の開閉装置
US20220094803A1 (en) Hinge assemblies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es
US5355195A (en) Copying machine
CN205787387U (zh) 一种折叠式vr眼镜
CN117420890B (zh) 一种屏幕外折叠的笔记本电脑的转轴套件
JP2005164804A (ja) 開閉体のヒン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31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