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1415B - 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1415B
CN102681415B CN201210126334.4A CN201210126334A CN102681415B CN 102681415 B CN102681415 B CN 102681415B CN 201210126334 A CN201210126334 A CN 201210126334A CN 102681415 B CN102681415 B CN 1026814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box
pallet
main body
imaging device
retain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263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81415A (zh
Inventor
河波健男
野口富生
今泉力
樱井宏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681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1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81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14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03G21/1853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the process cartridge being mounted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photosensitive memb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94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the final recording medi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84Frame structures using extractable subframes, e.g. on rails or hing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03G2221/1853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221/1869Cartridge holders, e.g. intermediate frames for placing cartridge parts therei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两个侧板,它们构造成彼此相对并形成设备主体的框架;具有图像承载构件的处理盒;构造用于支撑和移动处理盒的移动构件;构造用于连接所述两个侧板的连接构件;和构造成由所述连接构件保持的定位构件,其中,所述移动构件能在所述两个侧板之间移动,当所述移动构件退出到设备主体外时,所述处理盒能安装到所述移动构件上和从所述移动构件上拆下,并且当移动构件移动并且处理盒容纳在设备主体中时,所述处理盒由所述定位构件定位。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申请日为2008年11月21日、申请号为200810178621.3、发明名称为“成像设备”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用电子照相方法的成像设备,例如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例如,激光束打印机和发光二极管(LED)打印机)、传真机和文字处理机。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的处理盒构造为可从设备主体上拆下。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08-220824中讨论的成像设备构造成使得处理盒可以从设备主体中退出。在这种传统的成像设备中,处理盒支撑在升降板上,通过可两级伸缩的导向构件,所述升降板与侧盖同步地前后和上下移动。当侧盖打开时,处理盒从成像位置上升到退出位置,从而允许使用者将处理盒直接从成像设备中取出。因此,通过将处理盒移动到包括停止位置在内的特定位置,各种设备的连接/脱离和被卡纸片材的移除变得可能。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因为处理盒支撑在升降板上,所以即使当位于成像位置时,处理盒也不能精确定位,使得在成像中要求处理盒相对于高刚度主体的精确定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在更换处理盒的可用性方面有改进的成像设备,其实现了处理盒在成像中的高精度定位。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两个侧板,它们构造成彼此相对并形成设备主体的框架;具有图像承载构件的处理盒;构造用于支撑和移动处理盒的移动构件;构造用于连接所述两个侧板的连接构件;和由所述连接构件保持的定位构件,其中,所述移动构件可在两个侧板之间移动,并且当所述移动构件退出到设备主体外时,所述处理盒可安装到所述移动构件上和从所述移动构件上拆下,并且当移动构件移动并且处理盒容纳在设备主体中时,所述处理盒由所述定位构件定位。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方面通过下文参照附图对示例实施例的具体描述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其一部分的附图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各方面,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透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外观。
图2是成像设备的横截面视图。
图3显示了门打开时的成像设备。
图4是图3所示成像设备的横截面视图。
图5显示了托盘退出时的成像设备。
图6是图5所示成像设备的横截面视图。
图7是从驱动侧观察的处理盒的横截面视图。
图8是由从动侧观察的处理盒的横截面视图。
图9是托盘的透视图。
图10是门和托盘保持构件的联锁机械系统的透视图。
图11A到11C显示了与门的打开旋转相关的托盘保持构件的移动。
图12是导孔单元的放大图。
图13是销和U形槽单元的放大图。
图14显示了围绕处理盒布置的接口部分,其中,接口部分与托盘保持构件相关地被释放。
图15显示了围绕处理盒布置的接口部分,其中,接口单元与托盘保持构件相关地被释放。
图16A和16B显示了围绕处理盒布置的接口部分,其中,接口部分与托盘保持构件相关地被释放。
图17显示了托盘位置控制单元。
图18显示了托盘位置控制单元。
图19A和19B显示了托盘位置控制单元。
图20A和20B显示了托盘位置控制单元。
图21A到21C显示了托盘位置控制单元。
图22显示了进给处理盒的方法。
图23显示了进给处理盒的方法。
图24A和24B显示了进给处理盒的方法。
图25A和25B显示了支撑构件和定位构件的构造。
图26显示了支撑构件的构造。
图27显示了支撑构件的构造。
图28显示了支撑构件和定位构件的构造。
图29显示了支撑构件和定位构件的构造。
图30示意性地显示了主体组装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将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下面将参考图1、2、7和8描述成像设备的总体示意构造。
图1是透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的外观。图2是其横截面视图。成像设备是应用电子照相法的四种颜色的全色激光打印机,并且根据从外部主机设备,诸如个人电脑、图像读取器或传真机,接收的电图像信号在记录介质(纸片材)上进行成像。
在下面的描述中,成像设备的前侧(正面)是布置设备的启闭门31的一侧。设备的后侧是所述前侧的相对侧。纵向方向是从设备主体的后侧朝向前侧的方向(前向)和与此相反的方向(后向)。设备的左侧或右侧是从主体前侧观察时主体的左边或右边。水平方向是从右到左的方向(左向)和与左向相反的方向(右向)。
设备主体包括四个处理盒PY、PM、PC、PK,即第一到第四处理盒,它们以此顺序沿水平方向从后侧向前侧布置(顺列式构造,级联式布置)。每个处理盒具有彼此相似的构造,差异仅在于内部储存的调色剂颜色不同。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每个处理盒配置为使作为第一图像承载构件的电子照相感光鼓1、作为对感光鼓1起作用的处理单元的充电装置2、显影单元3和清洁装置4一起装配在处理盒框架构件5中(参见图7和8)。换句话说,每个处理盒均包括图像承载构件。
充电装置2是接触充电型辊。显影单元3包括显影辊3a和储存显影剂(调色剂)的显影剂容器。清洁装置4为刮刀型。
第一处理盒PY包括储存黄色(Y)调色剂的显影单元3并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形成Y色调色剂图像。第二处理盒PM包括储存品红(M)调色剂的显影单元3并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形成M色调色剂图像。第三处理盒PC包括储存青色(C)调色剂的显影单元3并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形成C色调色剂图像。第四处理盒PK包括储存黑色(K)调色剂的显影单元3并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形成K色调色剂图像。
激光扫描单元11布置在处理盒PY、PM、PC和PK上方。激光扫描单元11输出根据从外部主机设备输出的每一颜色的图像信息而调制的激光束L,并且通过设置在处理盒框架构件5的顶面上的曝光窗口6来扫描每一处理盒的感光鼓1的表面(参见图7和8),从而对感光鼓1的表面进行扫描和曝光。
中间转印带单元12布置在处理盒PY、PM、PC、PK的下方。中间转印带单元12包括作为中间转印构件(第二图像承载构件)的具有介电性和柔性的环形带13、驱动辊14、转向辊15和张紧辊16。环形带13围绕驱动辊14、转向辊15和张紧辊16张紧,以围绕它们循环。驱动辊14和张紧辊16布置在设备主体的后侧。转向辊15布置在主体的前侧。处理盒PY、PM、PC和PK的感光鼓1的下表面接触环形带13的上侧带部分的上表面。四个初次转印辊17布置在环形带13内侧,每个初次转印辊通过上侧带部分与每个处理盒PY、PM、PC和PK的相应感光鼓1相对。二次转印辊22通过环形带13与驱动辊14接触。
纸片材进给单元18布置在带单元12下面。纸片材进给单元18包括纸片材进给托盘19、纸片材进给辊20和分离垫21。纸片材进给托盘19可从设备主体前侧取出(前端装载)。
定影设备23和一对纸片材排出辊24布置在设备主体中后侧的上部。主体的顶面形成为纸片材排出托盘25。定影设备23包括定影膜组件23a和加压辊23b。所述一对纸片材排出辊24包括纸片材排出辊24a和纸片材排出辊24b。
设备主体内处于装载位置的每个处理盒由下述压紧构件压紧,从而以固定状态保持在预定定位部处。位于主体侧的驱动力输出部与处理盒的驱动力输入部相联。位于主体侧的电源系统与处理盒的电触点电连接。
下面将描述形成全色图像的操作。第一到第四处理盒PY、PM、PC、PK的电子照相感光鼓1被驱动沿由箭头表示的逆时针方向以预定控制速度旋转。同样,环形带13沿由箭头表示的顺时针方向(与感光鼓旋转相同的方向)以与感光鼓速度相对应的速度被驱动旋转。同样,驱动扫描单元11。与处理盒和环形带13的驱动同步,每个处理盒的充电辊2在预定定时均匀地使感光鼓1的表面带有预定极性和电势。扫描单元11利用根据每种颜色的图像信号而调制的激光L来扫描感光鼓1的表面并且使该表面曝光。因此,使每个感光鼓1的表面具有根据相应颜色的图像信号的静电潜像。如此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单元3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根据上述电子照相成像处理操作,与全色图像的黄色分量相对应的Y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第一处理盒PY的感光鼓1上,并且调色剂图像初次转印到环形带13上。
与全色图像的品红分量相对应的M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第二处理盒PM的相应感光鼓1上,并且M色调色剂图像初次转印,即,重叠在已经转印到环形带13上的Y色调色剂图像上。
与全色图像的青色分量相对应的C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第三处理盒PC的相应感光鼓1上,并且C色调色剂图像初次转印,即,重叠在已经转印到环形带13上的Y色调色剂图像和M色调色剂图像上。
与全色图像的黑色分量相对应的K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第四处理盒PK的相应感光鼓1上,并且K色调色剂图像初次转印,即,重叠在已经转印到环形带13上的Y色调色剂图像、M色调色剂图像和C色调色剂图像上。
因此,由例如Y色、M色、C色和K色的四种颜色组成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组合并形成在环形带13。
在每个处理盒中,在调色剂图像初次转印到环形带13上之后,残留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残余转印调色剂通过清洁装置4去除。
另一方面,纸片材进给辊20在预定控制定时被驱动。因此,堆叠在纸片材进给托盘19上作为记录材料的一张纸片材P在纸片材进给辊20和分离垫21的配合下被分离。然后,被分离的纸片材P被提供并导入二次转印辊22和环形带13之间的压合部分(二次转印压合部分)中。此后,在环形带13上重叠的四色调色剂图像在纸片材P由压合部分压紧并输送的同时一次性地转印到纸片材P上。
纸片材P从环形带13的表面上分离以导入定影设备23中,并且在定影压合部分处加热、加压。因此,颜色调色剂图像混合、定影在纸片材上。然后,纸片材P离开定影设备23,借助于成对纸片材排出辊24,作为全色图像形成物排放到纸片材排出托盘25上。
在纸片材分离之后,在二次转印后残留在环形带13的表面上的调色剂通过第一处理盒PY的初次转印单元被静电恢复到感光鼓1的表面电势并且通过清洁装置4去除。
下面参考图1-10、17、19A、19B、22和23描述更换处理盒的方法。
在第一到第四处理盒PY、PM、PC和PK中的每一个中,储存在显影单元3中的显影剂在成像中使用时被消耗。当显影剂消耗到购买了处理盒的用户对形成图像的质量不满意的程度时,则处理盒丧失了其商业价值。
鉴于上述情况,例如,提供构造用于检测单个处理盒的显影剂余量的单元(未显示),以在控制单元中对检测到的余量和临界值进行比较,以便指示处理盒剩余寿命或者提醒用户注意剩余寿命。然后,如果处理盒的残留量检测为小于临界值的话,剩余寿命的通知或剩余寿命的警告显示在显示单元上。因此,督促用户准备要更换的新处理盒或者利用新的处理盒进行更换,以便保持输出图像的质量。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作为更换处理盒的方法,处理盒可以放置在托盘上退出并且通过前部入口进行更换,从而增强了可用性。
换句话说,成像设备包括位于其前表面侧的开口部分30(参见图3和4),其构造用于将处理盒插入设备主体中以及从主体中取出处理盒。
而且,成像设备具有门(启闭构件)31,其可在关闭开口部分30的闭合位置和打开开口部分30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门31可围绕位于门下侧的水平轴(铰轴)32相对于设备主体旋转以打开/关闭。更具体地,门31围绕铰轴32沿抬起门的方向旋转,使门关闭到所述主体上,这样门关闭,如图1和2所示。开口部分30通过关闭门31而关闭。另外,门31可以围绕铰轴32旋转以平放在主体前侧,从而将门31从主体上打开,如图3和4所示。因此,位于主体前表面的开口部分30被很大程度上打开。用于打开和关闭的钩部分31a设置在门31上。
一对左右托盘保持构件(移动单元)34L和34R设置在左框架80L的内侧(参见图17)和右框架80R的内侧(参见图23),左右框架作为主框架侧板,所述主框架构成设备主体的框架。左右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彼此相对,并且它们的长边沿前后方向定向。作为框架形构件的处理盒托盘(移动构件)35保持在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之间,使得处理盒托盘可以沿前后方向水平滑动。处理盒PY、PM、PC和PK由处理盒托盘35支撑。换句话说,移动构件35在其支撑处理盒的同时移动,并且可在两个侧板80L和80R之间移动,所述侧板彼此相对以形成主体的框架。
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沿前向向上移动与门31的打开旋转相关的预定距离,如下所述。因此,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的前侧部通过开口部分30退出,使得前侧部伸出到设备主体外,如图3和4所示。下面将描述位于门31和托盘保持构件34L、34R之间的联锁机械系统。
另外,与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的移动相关,处理盒PY、PM、PC和PK的驱动力输入部和位于主体侧的驱动力输出部之间的联接解除(驱动解除)。而且,使每个处理盒定位和固定的压紧构件的压紧力解除(压力解除)。更进一步,位于主体侧的电源系统与每个处理盒的触点电断开(供电解除)。更进一步,处理盒托盘35的定位和固定解除。
然后,用户握住设置在处理盒托盘的前框架部上且通过开口部分30露出的柄部(移动控制解除单元)35a,以使处理盒托盘35的制动爪(移动控制单元)101从位于主体侧的爪钩部102上脱离(参见图19A和19B)。这样,处理盒托盘35就可退出,并且处理盒托盘35就可沿前向在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上水平滑动。因此,处理盒托盘35可以通过开口部分30充分退出到主体外的预定抽出位置,如图5和6所示。
因此,由处理盒托盘35保持的所有四个处理盒,即,第一到第四处理盒PY、PM、PC和PK通过开口部分30暴露在设备主体外,使得用户可以看到所有处理盒的顶面。当处理盒托盘35退出足够的预定距离时,制动部(未显示)防止处理盒托盘进一步退出。另外,处理盒托盘35保持在这样的状态,即,它通过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而水平退出到预定退出位置。
处理盒托盘35支撑每个处理盒,使得处理盒可以竖直从设备主体上方取出。另外,处理盒托盘35支撑每一个竖直向下移动的处理盒。随后,要更换的已用处理盒在其从处理盒托盘35上提起时被拔出,如图6中的双点线所示。然后,将新处理盒从上方插入处理盒托盘35中,以将其放在处理盒托盘35上。即,当处理盒托盘35退出到主体外时,处理盒可以安装到主体上/从主体上拆下。
在处理盒具有构造用于保护感光鼓1下表面的可启闭感光鼓盖(未显示)的情况下,在处理盒从处理盒托盘35取出时,将盖手动操作至关闭状态。另外,新处理盒在放置在处理盒托盘35上之前被手动操作至打开状态。可选地,所述盖构造成使得在从处理盒托盘35上提起和退出处理盒的过程中盖自动执行关闭操作。另一方面,所述盖构造成使得在处理盒插入并放置到处理盒托盘35上的过程中盖自动执行打开操作。
在上述说明中,处理盒托盘35可以沿与感光鼓1的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以露出处理盒。另外,处理盒托盘35可以具有三个位置。也就是说,退出位置,在该位置,处理盒穿过开口部分30并且可以在设备主体外安装到托盘上/从托盘上拆下;装载位置,用以将处理盒安装到主体内部;以及成像位置,在该位置,图像可以形成在感光鼓1上。
左右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是移动单元,其用于在处理盒移动到处理盒可以安装到托盘上/从托盘上拆下的退出位置之前使处理盒托盘35从成像位置向上移动,或者使处理盒托盘35向下移动到成像位置。换句话说,保持构件34L和34R是构造用于支撑处理盒托盘35的支撑构件,并且可以具有使处理盒托盘35在抽出位置和装载位置之间移动的第一位置和使处理盒托盘35定位在成像位置的第二位置。与门31的关闭运动相关联,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图7和8是显示处理盒外观的透视图。图7是从驱动侧观察的处理盒的透视图。图8是由从动侧观察的处理盒的透视图。
处理盒是具有水平纵向盒形形状的组件,其中,感光鼓1的轴线方向为水平方向,该水平方向为其纵向方向。感光鼓1可旋转地支撑在支承部51、52之间,所述支承部分别设置在处理盒框架构件5的右侧表面和左侧表面上。右支承部51包括作为感光鼓驱动力输入部的联接器安装单元53。另外,右侧表面包括作为用于驱动显影辊3a的显影驱动力输入部的联接器安装单元54。左侧表面设置有处理盒电触点55。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包括屋檐状部分56,每个处理盒框架构件5的顶板部分沿水平方向延伸到所述屋檐状部分,以分别从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伸出。在上述处理盒中,包括联接器安装单元53和54的右侧表面是驱动侧,与所述右侧表面相对的左侧表面是从动侧。
图9是显示了处理盒托盘35的外观的透视图。处理盒托盘35具有大矩形框架,所述大框架通过使用三个隔板35f几乎均匀地分成四个部分,从而从后部框架35c侧到前部框架35b侧依次形成第一到第四水平地纵向小框架部分35(1)到35(4)。每个小框架部分35(1)到35(4)构造用于保持四个处理盒,即,第一到第四处理盒PY、PM、PC、PK。小框架部分35(1)到35(4)的右框架35e包括孔部35g,显影驱动联接器穿过所述孔部进出。
另外,处理盒托盘35包括中间电触点72a到72d(参见图22),它们电连接到处理盒的电触点55(参见图8)。这些中间电触点可以电连接到设置在设备主体上的电触点75a到75d上(参见图22和23)。这将描述如下。
每个处理盒插入处理盒托盘35的相应小框架中,并且处理盒的左右屋檐状部分56的下侧由处理盒托盘35的左右框架35d和35e的顶面接收,使得处理盒由处理盒托盘35支撑。更具体地,处理盒托盘35支撑每个处理盒,使得它们可以从上方直接取出,并且当处理盒直接在下方移动时每个处理盒可以由处理盒托盘35支撑。处理盒托盘35大致地支撑每个处理盒。利用这种构造,处理盒可以容易地更换。
处理盒托盘35的左右框架35d和35e装配入相应的导槽部分34a中并与之接合(参见图6,10和22)。导槽部分34a设置在左右托盘保持构件34L、34R的内侧并且沿纵向延伸。因此,处理盒托盘35支撑在左右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之间并且在导槽部分34a上滑动,使得处理盒托盘35可以相对于托盘保持构件沿纵向方向水平滑动。
如图5和6所示,在处理盒托盘35退出并且更换了由处理盒托盘35保持的处理盒中要更换的处理盒之后,处理盒托盘35被沿相反方向充分推动和移动以便容纳在设备主体中,从而恢复到处理盒托盘35退出之前的状态,即,图3和4所示状态。此时,处理盒托盘35由弹簧(压紧单元)103(参见图19)从后侧向前侧偏压,从而使用户能够将处理盒托盘35可靠地推回到预定的正确位置。这将描述如下。然后,当打开的门31关闭时,如图1和2所示,设备做好形成图像的准备。
与门31的关闭旋转相关,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沿后向向下移动预定距离,使得每个处理盒位于成像位置。另外,与托盘保持构件34L、34R的移动相关,每个处理盒由压紧构件压紧以保持在固定到预定定位部分上的状态。因此,每个处理盒的感光鼓1的下表面与环形带13的预定位置相接触。设备主体侧的驱动力输出单元与处理盒的驱动力输入单元相联接。位于主体侧的电源系统与处理盒的触点电连接。
下面将参照图10-15、17、18、21A到21C以及23描述门31、托盘保持构件34L、34R的联锁机械系统以及第一托盘移动控制单元。
图10是显示门31以及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的联锁机械系统的透视图。门31的铰链部32L和32R相对于设备主体沿水平方向布置,并且铰链部的左右两端可旋转地保持在设置于主体的左右部分上的支承构件(未显示)之间。左右框架80L和80R可以作为支承构件使用(参见图23)。另外,联接臂37L和37R分别布置在靠近门31的左右端部的位置处。联接臂37L和37R的铰链部120L、120R相对于主体沿水平方向布置,并且相对于设置在主体的左右部分上的支承构件(未显示)被可旋转地支撑。左右框架80L、80R可以作为支承构件。联接臂37L、37R分别包括横向轴37a、37b。左联接臂37L的横向轴37a装配入设置在左侧托盘保持构件34L的前侧下部上的纵向长孔34A中并与之接合。另一方面,横向轴37b装配入设置在门31的左侧表面上的凹槽31B中并与之接合。另外,右联接臂37R的横向轴37a装配入设置在托盘保持构件34R的前侧下部上的纵向长孔34A中并与之接合,而横向轴37b装配入设置在门31的右侧表面上的凹槽31B中并与之接合。
如上所述,门31和托盘保持构件34L、34R通过联接臂37L和37R、横向轴37a和37b、纵向长孔34A以及凹槽31B而彼此联接。因此,当打开/关闭门31时,移动作用力沿纵向方向作用在左右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上。此时,联接臂37L和37R的铰链部120L和120R可以与门31的铰链部32L和32R处在相同的轴上。另外,门31和移动单元34L、34R可以在没有联接臂37L、37R的情况下彼此直接联接。
沿纵向方向以一定间隔插在左右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上的两个销轴34c安装到分别设置在设备主体的主框架的左右框架80L和80R上的导孔36中。根据销轴34c和导孔36之间的配合,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分别由左右框架80L和80R支撑。
图11A到11C显示了与左托盘保持构件34L相关的两个销轴34c和导孔36。虽然这里没有显示右托盘保持构件34R,但它具有与左托盘保持构件34L相同的构造,保持构件34R的销轴34c和导孔36与左托盘保持构件34L对称地形成。
因此,每个左右托盘保持构件34L、34R可以相对于左框架80L和右框架80R在导孔36的导向范围内自由移动。
图12是导孔36的放大图。每个导孔36具有沿纵向方向的水平的第一导向区域36a,和沿销轴前进方向与所述第一导向区域36a连续的倾斜的第二导向区域36b。另外,每个导孔36具有与第二导向区域36b的顶部连续并接收销轴34c以使其牢固保持的第三导向区域36c。
在销轴34c,即左右托盘保持构件34L、34R,根据第一导向区域36a沿水平方向与门31的打开旋转相关地移动距离a1之后,销轴34c根据第二导向区域36b进一步倾斜向上移动(沿水平方向距离a2,沿竖直方向距离b)。然后,销轴34c最后根据第三导向区域36c沿水平方向移动距离a3。
图11A显示了门31相对于设备主体完全关闭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左右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通过铰轴32、联接臂37L和37R、横向轴37a以及纵向长孔34A沿后向在主体内移动。销轴34c位于导孔36的第一导向区域36a的后端。因此,左右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相对于左框架80L和右框架80R相应地保持在预定下降位置(第二位置)。因此,由托盘保持构件34L、34R保持的处理盒托盘35也保持在预定下降位置(成像位置)。
由处理盒托盘35保持的处理盒PY、PM、PC和PK由位于其左右顶面处的压紧构件压紧。因此,位于驱动侧的支承部51和位于从动侧的支承部52的下表面(要定位的部分)固定到设置于设备主体的定位部构件(内侧板)上的定位部上。因此,每个处理盒相对于主体保持在预定定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每个处理盒的下表面与带单元12的上游侧带部分的顶面稳定接触。此时,位于主体侧的感光鼓驱动联接器和显影驱动联接器分别安装到每个处理盒的联接器安装单元53、54中。另外,电触点55处于可以从主体侧通过中间电触点供电的状态。
处理盒托盘35的右侧包括设置在处理盒托盘35上的U形凹槽110的面向下方的下端。U形凹槽110与销111接合并由其定位,所述销111是设置在设备主体的右框架80R上的稳定构件(参见图23)。处理盒托盘35的左侧包括设置在处理盒托盘35上的向下延伸的突出部分67(参见图17、18和21)。突出部分67的下端与设置在主体侧的稳定构件68中的孔69接合并由其定位。处理盒托盘35的定位单元可以是上述单元中的左右单元之一。
图11B显示了门31半开的状态。当门31从图11A所示的关闭状态逐渐打开时,左右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与门31的打开运动相关地沿前向在设备主体内被拉动。因此,当销轴34c由导孔36的第一导向区域36a引导时,托盘保持构件34L、34R首先沿前向水平移动距离a1。图11B显示了上述状态。在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移动距离a1的过程中,与每个处理盒相关的感光鼓驱动联接器和显影驱动联接器松开。另外,由每个处理盒的压紧构件进行的定位也被解除。这里,设置在右框架80R上的销111装入设置在处理盒托盘35上的U形凹槽110中以定位在其中,使得处理盒托盘35不会跟随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的移动而移动。另外,设置在托盘35上的面向下方的突出部分67的下端装入设置在主体侧的稳定构件68上的孔69中以定位在其中。
与门31的连续打开旋转相关,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沿前向在设备主体内被进一步拉动。因此,当销轴34c在导孔36的第二导向区域36b中引导时,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倾斜向上移动。在托盘保持构件34L、34R的倾斜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每个处理盒的电触点55与主体断开。
这里,销111进入U形凹槽110中的前进量由如图13中所示的距离c表示。另外,与保持处理盒托盘35的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的倾斜向上移动相关的U形凹槽110向上抬起的移动量由距离b表示。当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倾斜向上移动时,处理盒托盘35的U形凹槽110只在竖直方向上跟随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的移动而移动,而销111与托盘35的U形凹槽110接合(c>b)。然后,当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抬起到一定程度(c≤b)时,销111与U形凹槽110脱离。利用这种构造,当由处理盒托盘35保持的处理盒PY、PM、PC和PK的感光鼓的下表面与环形带13接触时,处理盒托盘35不沿水平方向移动。因此,防止了感光鼓1和环形带13由于摩擦而受损,或者防止产生电势记忆。位于处理盒托盘35的左侧的突出部分67和在稳定构件68中限定的孔69的前进距离可以构造为与如上所述的情况类似。
图11C显示了门31完全打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已经完成根据第二导向区域36b沿倾斜向上方向的移动,销轴34c定位在水平的第三导向区域36c中。换句话说,在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倾斜向上移动之后,它们沿水平方向移动。进行这种移动以使处理盒和托盘保持构件的位置在高度方向保持稳定,以及防止在以后通过将处理盒托盘35从托盘保持构件34L、34R取出而更换处理盒时托盘保持构件缩回到原始位置。
在图11C所示的状态下,销111从U形凹槽110中掉出,并且突出部分67也离开孔69,从而使处理盒托盘35解除定位状态。因此,处理盒托盘35可以相对于托盘保持构件34L、34R沿纵向方向水平滑动。
在上述构造中,凹槽110、销111、突出部分67和孔69组成第一移动控制单元,其配置成用于执行控制,以使作为移动构件的托盘35不会沿与处理盒的感光鼓1和环形带13在设备主体内的装载位置处彼此接触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在处理盒托盘35跟随作为移动单元的左右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与环形带13接触的方向分量的移动而移动之后,通过移动控制单元110、111、67和69进行的处理盒托盘35的移动控制解除。
作为移动单元的左右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由第一导向区域36a引导,以便沿与处理盒的感光鼓1与环形带13接触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第一移动)。然后,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由第二导向区域36b引导,以便沿具有两个方向分量的倾斜方向移动。也就是说,感光鼓1与环形带13接触的方向和与所述接触方向垂直的方向(第二移动)。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随后沿与感光鼓1和环形带13接触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第三移动)。之后,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切断处理盒沿第一移动的驱动,并且在处理盒托盘35跟随感光鼓1与环形带13接触的方向分量的移动而移动之后,第一移动控制单元110、111、67和69解除控制。
在这种状态下,处理盒托盘35沿相对于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而言的纵向方向水平滑动,并且具有可更换处理盒的退出位置和用于将处理盒安装到设备主体内部的装载位置。下面将描述构造用于使处理盒托盘35定位在装载位置的第二移动控制单元。
图15是透视图,显示了处理盒托盘35退出到可更换处理盒的位置的状态。此时,从成像设备100的主体大量伸出的处理盒托盘35可以由联接臂37L和37R的支撑部121L和121R支撑。利用上述构造,防止了处理盒托盘35的主体前侧由于处理盒托盘35或处理盒的自重而过度向下弯曲。因此,防止了感光鼓1的表面被托盘刮伤。另外,防止了由于处理盒托盘35的退出而变得不平衡的主体落下。
因为联接臂37L和37R与门31相关地旋转,因此就可当门关闭时将联接臂37L和37R的支撑部121L和121R定位在设备主体内,以及当门31打开时将联接臂37L和37R的支撑部121L和121R定位在主体外。因此,处理盒托盘35可以稳定地保持在退出位置,因此,在不增大主体尺寸的情况下可以加强更换处理盒时的可用性。
此时,构造用于将处理盒托盘35支撑在退出位置的支撑部121L和121R的支点形状和数量不限于图15所示情形。另外,处理盒托盘35的支撑部可以一体地设置在门31上。
如上所述,处理盒放置在移动构件(托盘)上以增强可用性,以便更换处理盒和使移动构件与移动单元(托盘保持构件)沿竖直方向分量的移动相关地沿上下方向移动。移动单元与门的打开/关闭旋转相关地移动,并且通过联接部分(联接臂)将移动构件支撑在位于主体前面的退出位置处。因此,就可提供构造用于通过退出方法更换处理盒的成像设备。在该成像设备中,在不增大成本和主体尺寸的情况下,可以避免由带和处理盒之间的摩擦引起的刮伤,或防止产生电势记忆。
下面将参考图1、2、5-7、14-16A和16B、25A和25B描述接口单元。
图14-16A和16B显示了围绕处理盒的接口单元,其与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相关联地移动和松开。
图14显示了图1和2所示门31关闭的状态,其中没有处理盒。图15显示了处理盒托盘35退出同时图5和6所示门31打开的状态。
显影辊3a、感光鼓驱动联接器39和显影驱动联接器40设置在作为驱动力输出部的设备主体右侧处,所述驱动力输出部与处理盒侧的驱动力输入单元53和54相联(见图7)。显影辊3a、感光鼓驱动联接器39和显影驱动联接器40构造用于驱动每个处理盒的感光鼓1旋转。
另外,在设备主体的左右两侧,构造用于接收位于每个处理盒驱动侧处的支承部51的下表面部分和接收位于每个处理盒的从动侧处的支承部52的下表面部分的定位部41设置在左右定位构件81L和81R上(参见图25A和25B)。在主体的右侧和左侧,设置压紧构件42,其构造用于压紧处理盒的左侧顶面和右侧顶面中的每一个。压紧构件42由构件150R和150L支撑。驱动侧的支承部51和从动侧的支承部52通过压紧构件42而安装到定位部41中以便固定于其中。在压紧构件42中,设置压紧弹簧43以产生压紧力。
图16A是放大图,显示了图14中的压紧构件42、感光鼓驱动联接器39和显影驱动联接器40的一些部分。图16B是放大图,显示了图15中的压紧构件42、感光鼓驱动联接器39和显影驱动联接器40的一些部分。
每个压紧构件42设置在设备主体中以便可围绕支撑点44旋转,并利用压紧构件杠杆45通过压紧弹簧43的弹簧力压紧处理盒的左右侧端的顶面。在图16B的压力解除状态下,设置在托盘保持构件34R上的压紧构件推动部46向上压压紧构件杠杆45,以根据托盘保持构件34R的移动释放施加于处理盒上的压力。
另外,释放杠杆销47设置在每个释放杠杆48(构造用于切断处理盒的驱动的驱动切断单元)上,所述释放杠杆布置在联接器的中心处,以便使感光鼓驱动联接器39向后移动。然后,与托盘保持构件34R的移动关联,释放杠杆销47从图16A的位置移动到图16B的位置。根据释放杠杆48的操作,感光鼓驱动联接器39和显影驱动联接器40向后移动到图16B的位置。更具体地,感光鼓驱动联接器和显影驱动联接器相对于每个处理盒松开。
在图15的状态下,即,在感光鼓驱动联接器39、显影驱动联接器40和压紧构件42根据托盘保持构件34R和34L的移动而松开的状态下,处理盒托盘35变得可自由滑动。因此,在处理盒放置在处理盒托盘35上的情况下,处理盒托盘35可以从设备主体中退出,因此处理盒托盘准备容纳在主体内。
因此,左右托盘保持构件34R、34L与门31的打开/关闭运动相关地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有利地是,压紧和驱动的解除定时略有差异以便减轻门31的打开和关闭作用力。也就是说,感光鼓驱动联接器39、显影驱动联接器40和压紧构件42的解除定时彼此略有差异。更具体地,释放杠杆销47和压紧构件推动部46的位置移动,以使驱动力的解除定时和压力的解除定时略有差异,进一步地使处理盒之间的驱动力解除定时和压力解除定时略有差异,从而分散门31上的载荷。因此,峰值力减小,因此,当用户操作门31时,可以减轻用户的操作负荷。
如上所述,托盘保持构件34R和34L的移动导致驱动单元(联接器39和40)的向后移动和托盘的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实现机构集约和主体尺寸减小。
下面参考图11A-11C、13、17-21C描述第二托盘位置控制单元。
图17显示了处理盒托盘35完全缩回到设备主体的装载位置的状态。图18显示了门31打开并且托盘保持构件34R和34L以及处理盒托盘35被上推的状态,即,处理盒托盘35不是完全容纳在主体内的状态。图19A和19B显示了第二移动控制单元的操作,其构造用于将处理盒托盘35引导至完全装载位置。
在图18中处理盒托盘35没有充分推入正确位置的状态下,当联接臂37L和37R与门31的关闭旋转关联地旋转时,联接臂37L和37R的突出部分122L、122R与处理盒托盘35的下表面接触,如图20A所示。因此,不可能关闭门31和沿主体后向将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压下。
相反,在图17中处理盒托盘35充分推入正确位置的状态下,当联接臂37L和37R与门31的关闭旋转关联地旋转时,联接臂37L和37R的突出部分122L、122R不会干涉处理盒托盘35,如图20B所示。因此,在关闭门31之后,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可以朝向设备主体的下部后侧压下。
如图19所示,因为处理盒托盘35由弹簧103通过压紧构件104、105从后面偏压,所以如果用户没有将处理盒托盘35充分推到正确位置的话,如图19B所示,处理盒托盘35根据弹簧103的行程量以大于预定量的程度伸出。此时,图18和20A显示了处理盒托盘35的位置。
因此,如果用户在将处理盒托盘35完全装到装载位置之前错误地关闭门31的话,联接臂37L、37R的突出部分122L和122R总是干涉处理盒托盘35,这有助于用户纠正错误操作。相反,在处理盒托盘35充分推到如图17和20B所示正确位置的状态下,因为制动爪101与主体侧配合单元102接合,使得处理盒托盘35可以相对于设备主体定位,如图19A所示。
因此,当用户将处理盒托盘35放置在设备中达到制动爪101与主体侧配合单元102接合的程度时,在关闭门31后,处理盒托盘35的U形凹槽110与销111接合,并且突出部分67可以可靠地定位在定位孔69中。
处理盒托盘35的制动爪101和主体侧配合单元102的数量和形状不限于图19所示情形。另外,处理盒托盘35的压紧单元103到105的数量和形状不限于图19A和19B所示情形。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处理盒可以通过前部入口容易地更换。本示例性实施例构造用于通过将处理盒退出和将处理盒放置到托盘上来更换处理盒,当安装处理盒时,利用主体的部件使处理盒定位。另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处理盒托盘大致保持处理盒并使处理盒只在主体的退出位置和装载位置之间移动。因此,用户将处理盒设置在处理盒托盘中,其中,在托盘退出位置处处理盒沿重力方向直接面向下方,而不用担心处理盒的定位。然后,托盘推到装载位置,并且处于主体前表面处的门关闭,用户可以将托盘可靠地保持在定位位置。因此,提供了一种用户可以方便地操作且可以精确定位处理盒的成像设备。
另外,如果用户在托盘完全抬起之前,即在门半开的状态下操作托盘的话,处理盒的感光鼓会被带摩擦,从而导致图像问题。然而,可通过使门与托盘关联地移动,提供用于控制前侧门的移动的构件以及用于通过打开/关闭门来控制托盘的移动的部件,来使托盘停止移动,除非门完全打开。
另外,如果托盘没有被完全容纳的话,托盘可以构造为以预定量伸出。因此,用户可以认识到,如果托盘未完全被容纳的话,门不会关闭,因此防止了由于用户误操作导致的故障。
这里,当不使用如图19A和19B显示的处理盒托盘35的位置控制单元时,上述突出部分67和孔69(参见图11A-11C和13)可以作为可选方案。这将在下面参考图17、18和21A-21C进行详细描述。
在图18中处理盒托盘35未充分推到正确位置的状态下,设置在处理盒托盘35上的突出部分67不与设置在作为稳定单元的中间转印带托盘保持构件68上的孔69配合。如果用户试图在这种情况下将门31关闭的话,托盘保持构件34R、34L将通过联接臂37L、37R被压下,并且在处理盒托盘35同样也被压下时突出部分67撞击中间转印带托盘保持构件68。因此,门31不能关闭。
相反,在图17中处理盒托盘35充分推到正确位置的状态下,门31可以关闭,以压下托盘保持构件34R和34L以及处理盒托盘35,如图21B和21C所示,这是因为当处理盒托盘35被压下时突出部分67进入相应的孔69中。
因此,处理盒托盘35只在处理盒托盘35沿设备水平方向定位在设备主体内的装载位置时被压下,因此每个处理盒可靠地定位在定位部分41处。
在图17和18中,处理盒托盘35的突出部分67和中间转印带托盘保持构件68的孔69设置在两个部分,突出部分67和孔69具有相似形状。然而,突出部分67和孔69的数量或形状不局限于图17、18和21所示情形。而且,如果设置多个突出部分或孔的话,它们的形状不是必须彼此相似。另外,突出部分67和相应孔69之间的配合不局限于图17、18和21A-21C所示情形。另外,孔69不是必须设置在中间转印带托盘保持构件中。
就如图11A-11C所示设置在右框架80R上的销111和设置在处理盒托盘35上的U形凹槽110而言,可以产生相同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配合的数量或形状不局限于图11A-11C所示情形。
图22-24B显示了从设备主体给每个处理盒供电的方法。
图22和23显示了门31打开且处理盒托盘35退出的状态。处理盒托盘35设置有多个中间电接触弹簧72a到72d,使得它们沿设备主体的水平方向排列并且沿主体的竖直方向处于相同位置上,中间电接触弹簧72a到72d的一端电连接到处理盒的相应电触点55上(参见图8)。更具体地,作为移动构件的处理盒托盘35设置有中间电触点72a到72d。中间电触点72a到72d与处理盒的电触点55接触。
设备主体的主框架设置有多个主体电接触弹簧75a到75d,它们电连接到布置在左框架80L外的主体侧电源部分74上,所述主体电接触弹簧75a到75d沿设备的水平方向布置并且沿设备的竖直方向处于相同位置。主体电接触弹簧75a到75d通过设置在左框架80L和左托盘保持构件34L中的孔伸向处理盒托盘35侧。
图24A和24B显示了设置在处理盒托盘35上的中间电接触弹簧72与主体电接触弹簧75之间的电连接和电断开。更具体地,图24A和24B均显示了从设备主体前面观察的处理盒托盘35、中间电触点72、左托盘保持构件34L、左框架80L、主体电接触弹簧75、主体电接触弹簧支架76和主体侧电源部分74的局部透视图。
参考图24A,左保持构件34L和处理盒托盘35在门31关闭时下降到成像位置。此时,主体电接触弹簧75和中间电接触弹簧72彼此电连接。
参考图24B,当门31打开时,左托盘保持构件34L和处理盒托盘35处于从成像位置升起的上升位置。此时,主体电接触弹簧75和中间电接触弹簧72形成电断开状态。另外,处理盒托盘35具有沿设备主体纵向方向的凹槽77,以便不与从左托盘保持构件34L伸向处理盒托盘35侧的主体电接触弹簧75的一部分相接触。因此,处理盒托盘35可以在不接触主体电接触弹簧75的情况下退出。
设备主体包括远离处理盒托盘35的中间电触点72a到72d的移动路径设置的主体电触点75a到75d。
采用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通过使处理盒托盘35从成像位置向上移动(上升)而使中间电触点和主体电触点彼此断开,通过使处理盒托盘35向下朝向成像位置移动(下降)而使中间电触点和主体电触点彼此电连接。
在图22到24B中,一个主体电接触弹簧和一个中间电接触弹簧用以给每个处理盒的一个供电接收部供电。然而,这种构造在每个处理盒包括多个供电接收部时同样可用。另外,在多个供电接收部沿设备主体的竖直方向设置在不同高度的情况下,如果主体电接触弹簧设置在不同高度,并且多个凹槽布置在与托盘的主体电触点高度相对应的位置上的话,类似的构造同样可用。
另外,在给多个处理盒施加相同的偏压的情况下,在托盘上设置作为一个中间电触点的导体,其可与一个主体电接触弹簧电连接/断开。然后,多个中间接触弹簧设置在托盘上,使得中间接触弹簧的一端电连接到所述导体上,另一端可与处理盒的多个供电接收部电连接/断开。利用这种构造,可以减少中间接触弹簧和主体电接触弹簧之间连接点的数量。另外,主体电接触弹簧和中间接触弹簧的形状或者每一电接触部分处接触压力的方向不局限于图22到24B所示情形。
本示例性实施例包括用于分割处理盒托盘35中电连接的导体,并且中间电触点和处理盒的电触点之间的电接触部分设置得多于中间电触点和主体电触点之间的电接触部分。因此,在对于每种颜色施加相同电势的情况下,可以减少零件数量,从而可降低成本。
如上所述,处理盒放在移动构件(托盘)上,处理盒通过前部入口进行更换,并且移动构件设置有中间电触点。另外,电触点根据移动构件的上下移动而连接/断开。因此,在不增加成本和尺寸的情况下可以提供这样一种成像设备,其中,处理盒可以通过易于退出的方法进行更换。
另外,因为移动构件与打开/关闭开口的构件相关联地沿上下方向移动,所以处理盒可以利用用户易于想到的操作进行更换。更进一步,可以节约竖直方向的空间,并且可以减小主体的尺寸,这是因为多个电触点沿竖直方向水平布置在相同的位置上。
图25A、25B、26和27是透视图,显示了组成成像设备主体构架的框架构造。左框架80L(参见图17)和右框架80R即设备主体的第一和第二主框架通过支撑构件130F、130R、131、132即连接构件而彼此紧固在一起。换句话说,连接构件130F、130R、131和132连接两个侧板80L和80R。
保持处理盒和带单元的定位构件81L和81R设置在支撑构件131和132上。换句话说,定位构件81L、81R由连接构件131和132保持。
定位构件81L和81R使处理盒PY、PM、PC和PK和带单元12定位。每个定位构件81L和81R设置有四个定位部41Y、41M、41C和41K,它们与处理盒PY、PM、PC和PK的相应支承部51、52接合,以确定处理盒的位置。换句话说,当移动构件35移动到将处理盒容纳在设备主体内时,即,当处理盒到达成像位置时,处理盒的位置由定位构件81L和81R确定。
定位部41Y、41M、41C和41K形成面向上方的浅V形,如上所述,处理盒PY、PM、PC和PK在由压紧构件42压下时定位。换句话说,定位构件81L和81R沿移动构件35移动的方向设置,并且处理盒沿与移动构件35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压紧以便定位。因为定位部很浅,只需略微提起处理盒,处理盒PY、PM、PC和PK就可以沿水平方向退出而不会干涉定位构件81L和81R。
另一方面,带单元12设置在两个定位构件81L、81R之间,并且通过将定位突起143、144装配入定位构件81L、81R的定位部83D、83T中而使带单元12定位。
定位构件81L和81R设计成具有相同的形状,并因此可以利用相同的模具加工。因此,定位构件81L和81R之间的相对尺寸差异较小,这对于处理盒PY、PM、PC和PK和带单元12的精确定位是有利的。定位构件81L和81R弯成L形并且通过螺钉紧固到支撑构件131和132上。更具体地,定位构件81L和81R由两个构件组成,两个定位构件81L和81R具有相同的形状。
支撑构件130F和130R调节扫描单元11的位置。扫描单元11的支腿11a、11b和11c支撑在支撑构件130F和130R上,以确定扫描单元11沿高度方向的位置。支腿11a装入支撑构件130R的切口部分82R中,并且支腿11b、11c装入支撑构件130F的切口部分82a、82b中。另外,扫描单元11的定位突起11d和11e装入支撑构件130F的定位孔82c和82d中,从而确定扫描单元11的水平位置。如上所述,当处理盒更换时,可以通过略微提起处理盒使处理盒退出。因此,在扫描单元下方无需为更换处理盒准备大空间。
图30是显示成像设备的主体框架的组装的示意图。
定位构件和支撑构件通过螺钉紧固,同时,处理盒定位部41Y和41K以及扫描单元定位部82与组装工具400接触。因此,保证了主体框架的定位精度。
定位构件81L和81R由支撑构件131和支撑构件132保持。支撑构件131的接触部分147、148和149通过半冲切(half-blanking)在上面加工,另一部分包括位于支撑构件131和定位构件81L、81R之间的空间。支撑构件131通过螺钉紧固,而接触部分147、148和149的三个点压靠组装工具400和定位构件81L和81R。
另外,支撑构件132通过螺钉紧固,同时它压靠定位构件81L和81R。虽然在主体框架构造中通常使用例如冷轧钢板的金属板材零件,但是其零件精度例如平面弯曲或扭曲会根据尺寸而下降。
另外,难以校正具有高刚度的金属板材的零件精度。虽然定位构件81L、81R也可以只紧固到支撑构件131上,但在支撑构件131的零件精度的影响下,不能获得定位构件81L和81R的希望的定位精度。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定位构件81L和81R由两个支撑构件131和132保持,并且它们的接触面积减小,从而可以消除支撑构件131和132的零件精度的影响。因此,主体框架可以高精度进行组装。
支撑构件131和132具有简单的梁式结构,其中,支撑构件131和132的两端紧固到左框架80L和右框架80R上。因此,支撑构件131和132可以保证足够的强度,以抵抗例如处理盒自重的静载或者根据分布而定的压紧力以及冲击载荷。
如图28和29所示,定位构件81L和81R设置在处理盒托盘35的移动范围下方。如果定位构件81L和81R直接紧固到侧板上,它们会妨碍设置在侧板内侧的处理盒托盘35以及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的移动,并且会增大设备主体的尺寸。然而,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有效利用侧板之间的空间。支撑构件130F设置在处理盒托盘35的移动范围上方,因此在主体前部可以设置大开口部分。因此,处理盒托盘35可以在不增加主体尺寸的情况下移动。
如上所述,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设备能够通过托盘的移动操作来方便地更换处理盒,从而可以提高更换处理盒的可用性,并且可以在高精度成像的情况下定位处理盒。
尽管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下列权利要求的范围应理解为最广义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变型、等同结构及功能。

Claims (7)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两个侧板,它们构造成彼此相对并形成设备主体的框架;
多个处理盒,所述多个处理盒中的每个处理盒包括图像承载构件;
移动构件,其构造用于支撑和移动所述多个处理盒,其中,所述移动构件能在所述两个侧板之间移动,并且当所述移动构件退出到设备主体外时,所述多个处理盒能安装到所述移动构件上和从所述移动构件上拆下;
连接构件,其构造用于连接所述两个侧板;和
由所述连接构件保持的两个定位构件;
其中,当移动构件移动并且所述多个处理盒容纳在设备主体中时,所述多个处理盒被压向所述两个定位构件并由所述两个定位构件定位,
其中,所述两个定位构件中的每一个沿所述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设置,并且,所述多个处理盒从与所述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被压紧和定位,并且
其中,所述两个定位构件从所述连接构件突出的方向与所述多个处理盒被压向所述两个定位构件的方向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两个定位构件具有相同的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沿着所述多个处理盒的布置方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所述两个定位构件中的每一个由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保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多个处理盒与所述两个定位构件中的每个定位构件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
移动单元,其设置在所述两个侧板和所述移动构件之间,并且配置成以使所述移动构件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方式保持所述移动构件,
其中,所述移动单元沿着所述多个处理盒被压向所述两个定位构件的方向移动。
7.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所述多个处理盒的每个处理盒中所包括的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颜色不同的图像。
CN201210126334.4A 2007-11-21 2008-11-21 成像设备 Active CN1026814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01816A JP5414171B2 (ja) 2007-11-21 2007-11-21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01816 2007-11-21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86213A Division CN101441430B (zh) 2007-11-21 2008-11-21 成像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1415A CN102681415A (zh) 2012-09-19
CN102681415B true CN102681415B (zh) 2014-07-09

Family

ID=4064209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26334.4A Active CN102681415B (zh) 2007-11-21 2008-11-21 成像设备
CN20081017862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41430B (zh) 2007-11-21 2008-11-21 成像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862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41430B (zh) 2007-11-21 2008-11-21 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145096B2 (zh)
JP (1) JP5414171B2 (zh)
CN (2) CN1026814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04833B2 (ja) * 2007-05-23 2012-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666032B2 (ja) * 2008-09-09 2011-04-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59295B1 (ja) 2008-09-29 2010-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22465A (ja) 2008-11-19 2010-06-0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592114B2 (ja) * 2009-03-19 2010-1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515916B2 (ja) * 2009-07-16 2014-06-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引き込み装置、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78889B2 (ja) 2009-08-27 2011-04-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286241B2 (ja) * 2009-12-17 2013-09-1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78705B2 (ja) 2010-02-26 2012-07-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720345B2 (en) 2010-06-02 2017-08-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768202B2 (en) 2010-06-02 2014-07-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20120064766A (ko) * 2010-12-10 2012-06-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JP5566339B2 (ja) * 2011-05-30 2014-08-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51048B2 (ja) 2011-06-30 2015-07-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41255B2 (ja) 2011-06-30 2015-07-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520259B1 (ko) * 2011-12-15 2015-05-1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KR101860028B1 (ko) * 2011-12-16 2018-07-06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JP5949226B2 (ja) 2012-07-03 2016-07-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10359B2 (ja) 2012-07-03 2016-04-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GB2522520B (en) 2012-11-28 2016-02-24 Canon Kk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021611B2 (ja) * 2012-11-28 2016-1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12839B2 (ja) * 2012-11-28 2017-04-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12840B2 (ja) * 2012-11-29 2017-04-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40147167A1 (en) * 2012-11-29 2014-05-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112841B2 (ja) * 2012-11-29 2017-04-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541403B2 (ja) * 2014-05-14 2019-07-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24019B2 (ja) * 2014-06-16 2015-05-2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367019B2 (en) * 2014-06-30 2016-06-14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Electric wire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6020932A (ja) 2014-07-11 2016-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11518B2 (ja) * 2014-07-31 2018-04-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02051B2 (ja) * 2015-05-27 2019-1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70000B2 (ja) * 2016-05-24 2020-03-18 株式会社タツノ ガス充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28659B2 (ja) * 1989-04-28 1998-1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H04121757A (ja) 1990-09-12 1992-04-22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05232750A (ja) * 1992-02-20 1993-09-10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
JP3293718B2 (ja) * 1994-09-30 2002-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像担持体への駆動力伝達装置
US5608498A (en) 1995-02-03 1997-03-04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 which at least an image carrying member and plural exposure means are constructed in a single body
JPH08220824A (ja) 1995-02-17 1996-08-30 Konica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42274A (ja) * 1999-08-27 2001-05-2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69353A (ja) * 2000-12-05 2002-06-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259074B2 (ja) * 2002-09-17 2009-04-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22444A (ja) * 2002-09-30 2004-04-2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の枠体
JP2005004161A (ja) * 2003-05-20 2005-01-0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37584A (ja) 2003-07-18 2005-02-1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15123A (ja) * 2004-01-28 2005-08-11 Canon Finetech Inc 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60264B2 (ja) 2005-09-28 2011-08-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241819B2 (ja) * 2006-01-11 2009-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175660B1 (ja) * 2007-05-07 2008-1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142274A 2001.05.2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14171B2 (ja) 2014-02-12
US20090129812A1 (en) 2009-05-21
CN101441430B (zh) 2012-06-27
CN101441430A (zh) 2009-05-27
CN102681415A (zh) 2012-09-19
US8145096B2 (en) 2012-03-27
JP2009128506A (ja) 2009-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1415B (zh) 成像设备
US10620580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cover
CN101542398B (zh)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KR101721013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CN101361025B (zh)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03853023B (zh) 成像装置
KR101494500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카트리지
CN101479672B (zh) 处理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JP631238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70343957A1 (e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developing cartridge
EP2202586B1 (en) Colou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241138B2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80515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816344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