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2324A - 数字行驶记录仪 - Google Patents

数字行驶记录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2324A
CN102652324A CN2010800560145A CN201080056014A CN102652324A CN 102652324 A CN102652324 A CN 102652324A CN 2010800560145 A CN2010800560145 A CN 2010800560145A CN 201080056014 A CN201080056014 A CN 201080056014A CN 102652324 A CN102652324 A CN 1026523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labour
standard law
work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60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菱木博一
关三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hiki Transpor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hiki Transpor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395273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2652324(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hiki Transpor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hiki Transpor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52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23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5/00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vehicles
    • G07C5/08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performance data other than driving, working, idle, or waiting time, with or without registering driving, working, idle or waiting time
    • G07C5/10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performance data other than driving, working, idle, or waiting time, with or without registering driving, working, idle or waiting time using counting means or digital cl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3/00Combined instruments indicating more than one navigational value, e.g. for aircraft; Combined measuring device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of movement, e.g. distance, speed or acceleration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5/00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vehicles
    • G07C5/02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driving, working, idle, or waiting time only
    • G07C5/04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driving, working, idle, or waiting time only using counting means or digital clock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me Recorders, Dirve Recorders, Access Control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数字行驶记录仪,其在显示装置进行显示使得驾驶员能够进行满足劳动基准法的条件的驾驶,并遵守安全驾驶、显示装置的内容,使得驾驶员能够进行满足劳动基准法的条件的驾驶。数字行驶记录仪包括: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其安装在运输公司的车辆;劳动状态计算装置,其与上述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连接,计算劳动状态数据;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其与上述劳动状态计算装置连接,根据由劳动状态计算装置计算出的劳动状态数据来判定车辆的驾驶员的劳动条件是否满足劳动基准法的条件;存储装置,其记录由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判定的判定结果、劳动状态计算装置的劳动状态数据;显示装置,其与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连接,并显示成向驾驶员通知由上述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判定的判定结果。

Description

数字行驶记录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负有设置行驶记录仪(tachograph)的义务的出租车、公交车、卡车等运输公司的车辆中安装的数字行驶记录仪。
背景技术
以往的数字行驶记录仪以数值的方式将所有运行数据(时间、距离、速度这法定三要素)记录到存储卡,在业务结束后,将运行数据读取到个人计算机,运行管理者用解析软件解析驾驶的安全性或经济性。
像这样,出于运输的经济性或安全性的观点,正在普及、改良数字行驶记录仪,但对于汽车驾驶员的劳动时间及其他劳动条件,这些成为交通事故的原因的情况多,因而作为事故防范措施的一个环节,于日本平成元年2月公布了“用于改善汽车驾驶员的劳动时间等的基准(劳动省告示第7号)(以下,称作劳动基准法)”,之后经过日本平成3年、日本平成4年的修正通过日本平成9年1月30日的劳动省告示第4号进行了部分修正,并通过日本平成13年8月20日日本国土交通省大臣告示第1365号得以确定。本申请当时的概要在图35及下面示出。
拘束时间(on-duty time)
拘束时间是指从出库时刻到归库时刻为止的时间,包括休息时间。休息时间是指车速为0km/h的状态持续10分钟以上的时间的合计。拘束时间为一天13小时(最多16小时,超过15小时最多每周两次)、一个月293小时(如果有劳务合同,在一年的拘束时间不超过3516小时的范围内,一年中最多6个月可延长到320小时)。
休息期间
休息期间是指从归库时刻到下一次出库时刻为止的期间。让休息期间持续8小时以上,并尽力使驾驶员在住所地的休息期间比在住所地以外的地点的休息期间长(一天的定义为自出库时刻起的24小时)。
休息日
休息日为休息期间+24小时的持续时间(无论如何都不能低于30小时),两周内至少要取得一次休息日。
驾驶时间
一天的驾驶时间为9小时(两天的平均),一周的驾驶时间为44小时(两周的平均)。一次的持续驾驶时间为4小时以内(中断驾驶时,非驾驶时间需要一次持续10分钟以上,且合计30分钟以上)。
休息日劳动
休息日劳动在两周一次以内。
加班劳动
加班劳动通过劳务合同来签定一天、两周、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一年这些上限。其中,有关紧急输送、危险品输送等业务,由厚生劳动省劳动基准局长的规定适用除外。
并且,作为拘束时间、休息期间的特例,存在以下特例。
休息期间的特例
仅限于因业务需要而无法休息的情况下,暂时可按一次4小时以上分割休息,合计时间也可达10小时以上(在规定期间的整个工作次数的1/2为上限)。
2人乘务的特例
为2人乘务(附带床)的情况下,最大拘束时间可延长至一天20小时,休息时间可缩短至一天4小时。
隔日工作的特例
两周内最多3次是拘束时间为24小时(夜间需要4小时的小睡)。只是,两周内的总拘束时间最多为126小时。工作结束后,需要持续20小时以上的休息期间。
轮渡乘船情况下的特例
乘船中的两小时视为拘束时间,除此之外视为休息期间。减算后的休息期间不得少于从轮渡下船到工作结束时为止的时间的1/2。
有关特例的组合,2人乘务时的分割休息和轮渡乘船时的分割休息不同时适用。
货物汽车运输公司的劳动基准法的遵守状况如图36所示并不严格,由此如图37所示,会受到书面警告、车辆停运处罚或业务停止处罚的状况。
尤其是,在日本平成17年,就像作为代表性事故例子的JR西日本福知山线脱轨事故一样,航空、海运公司也频频发生人为失误引起的重大事故或事件,因此,日本国土交通省为了确保运输的进一步安全,而从日本平成18年10月起开始进行运输安全管理制度,并于日本平成21年3月公布了“事业用汽车综合安全计划2009”,作为一个重点措施,将重点放在了基于利用数字行驶记录仪的运行管理的高度化。
但是,当前的数字行驶记录仪不具有在驾驶员进行驾驶操作的过程中监视劳动基准法的遵守状况并实时敦促驾驶员遵守劳动基准法的技术性结构。
由此,如图37所示,可以说货物汽车运输公司在遵守劳动基准法的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困难。尤其是,劳动基准法虽然对与驾驶员的拘束时间、休息期间、驾驶时间、持续驾驶时间、休息日劳动、休息日待遇等有关的条件、例外条件的时间或次数进行了规定,但这些条件的时间或次数根据驾驶员的每日劳动进行更新。
由此,运行管理者很难可靠地掌握驾驶员的每日劳动成绩,并在准确遵守劳动基准法的前提下建立驾驶员的次日运行计划。
同样,虽然驾驶员大体上掌握了本人的劳动,但很难准确掌握每日的劳动时间或次数,很难据此进行复杂的计算并判断是否满足劳动基准法的规定条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24454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以往的缺陷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数字行驶记录仪:在显示装置进行显示使得驾驶员进行满足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条件的驾驶,不仅遵守安全驾驶还遵守在显示装置显示的内容,从而能够使驾驶员进行满足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条件的驾驶。
参照附图参看以下说明,会更加完整地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和新的特征。
只是,附图仅用于解说,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数字行驶记录仪,该数字行驶记录仪包括: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其安装在负有设置行驶记录仪的义务的运输公司的车辆;劳动状态计算装置,其与上述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连接,计算劳动状态数据;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其与上述劳动状态计算装置连接,根据由上述劳动状态计算装置计算出的劳动状态数据来判定运输公司的车辆的驾驶员的劳动条件是否满足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条件;存储装置,其记录由上述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判定的判定结果、上述劳动状态计算装置的劳动状态数据;显示装置,其与上述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连接,并在违反劳动基准法之前自动显示由上述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判定的拘束时间、拘束时间剩余、休息期间、休息期间剩余、驾驶时间、驾驶时间剩余、持续驾驶时间、持续驾驶时间剩余、休息时间、休息时间剩余、累积休息时间、中断驾驶所需的休息时间剩余、加班劳动时间、加班劳动时间剩余之中的至少一项以上的判定结果。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所明示,就本发明而言,能够列举以下效果。
(1)根据技术方案1,能够知晓用于满足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条件的驾驶条件。
由此,驾驶员能够通过显示装置的显示知晓出库后根据交通状态等而逐次变化的运行计划,不需要进行难的对于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条件的计算,不会对驾驶员造成负担,敦促驾驶员遵守劳动基准法。
(2)根据上述(1),由于驾驶员能够通过显示装置容易确认由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计算出的数据,因而能够防止驾驶员根据自行判断来变更运行计划,并能够敦促驾驶员遵守由运行公司依法制定的运行计划。
(3)根据上述(1),能够在存储装置记录劳动状态数据和由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计算出的数据。
由此,利用该存储装置,容易生成运行管理者遵守劳动基准法的下一次的运行指示书并进行指示。
(4)技术方案2也能够得到与上述(1)~(3)相同的效果。
(5)技术方案3也能够得到与上述(1)~(3)相同的效果,并且由于在显示装置还显示驾驶时间、休息时间、拘束时间、下一次出库时刻等针对驾驶员的当前状态的判定结果,因而驾驶员能够一目了然地正确知晓次日何时出库或剩余的几小时拘束时间等。
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遵守劳动基准法的驾驶。
(6)由于利用与劳动状态计算装置连接的、监视驾驶员的状态并将驾驶员的当前状态通知给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的劳动状态监视控制装置,因而仅通过修正劳动状态监视控制装置就能够进行由功能拓展或法律修正引起的数值变更等。
由此,还能够容易应对随着法律修正而变化的拘束时间等数值或管理项目。
(7)技术方案4、5也能够得到与上述(1)~(6)相同的效果。
(8)技术方案6也能够得到与上述(1)~(6)相同的效果,并且通过显示装置的监视器和声音显示器,能够用耳朵和眼睛可靠地知晓运输公司的车辆的驾驶员的用于满足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条件。
(9)技术方案7也能够得到与上述(1)~(6)相同的效果,并且能够对运输公司的车辆的驾驶员个别地设定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说明图。
图2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框图。
图3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的说明图。
图4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劳动信息输入装置的说明图。
图5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通常工作的状态转换图。
图6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程序流程图。
图7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休息取得判定流程图。
图8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隔日工作的休息取得判定流程图。
图9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2人乘务的休息取得判定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对休息取得的警告例的图。
图11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休息日取得判定流程图。
图12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对休息日取得的警告例的图。
图13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拘束时间判定流程图。
图14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隔日工作的拘束时间判定流程图。
图15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拘束时间计算流程图。
图16是表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对拘束时间的警告例的图。
图17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驾驶时间判定流程图。
图18是表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对驾驶时间的警告例的图。
图19是表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显示状态的说明图。
图20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说明图。
图21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框图。
图22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劳动信息输入装置的说明图。
图23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说明图。
图24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框图。
图25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说明图。
图26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框图。
图27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说明图。
图28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框图。
图29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说明图。
图30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框图。
图31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说明图。
图32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框图。
图33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说明图。
图34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框图。
图35是表示用于改善汽车驾驶员的劳动时间的基准的概要的图。
图36是表示改善基准中的监督指导实施状况(道路货物运输业)的图。
图37是表示对货物汽车运输公司的监查及处罚状况的图。
标号说明
1、1A、1B、1C、1D、1E、1F、1G:数字行驶记录仪、
2:负有设置行驶记录仪的义务的运输公司的车辆、
3:驾驶席、              4:控制板、
5、5A、5B: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
6、6A:劳动信息输入装置、        7、7A:显示装置、
8、8A:劳动状态计算装置、        9、9A: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
10、10A:存储装置、              11:监视器、
12:声音显示器、                 13:无线通信网络、
14:网络服务器、                15:存储装置连接部、
16:软连接部、                  17:记录部、
18:内部时钟、                  19:计时器、
20:通常工作按钮、              21:隔日工作按钮、
22:1人乘务按钮、               23:2人乘务按钮、
24:出库按钮、                  25:归库按钮、
26:分割休息开始按钮、          27:分割休息结束按钮、
28:休息开始按钮、              29:休息结束按钮、
30:小睡开始按钮、              31:小睡结束按钮、
32:轮渡乘船开始按钮、          33:轮渡乘船结束按钮、
34:等待开始按钮、              35:等待结束按钮、
36:装货开始按钮、              37:装货结束按钮、
38:卸货开始按钮、              39:卸货结束按钮、
40:洗车/维修/给油开始按钮、    41:洗车/维修/给油结束按钮、
42:加班劳动按钮、              43:休息日劳动按钮、
44:劳动状态监视控制装置、      45:遵守状况确认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所示的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在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中,以卡车驾驶员的劳动条件为例进行说明。
在图1至图19所示的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1为本发明的数字行驶记录仪,该数字行驶记录仪1包括: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5,其以能够读取时间、距离、速度的运行数据的方式安装在负有设置行驶记录仪的义务的运输公司的车辆2,该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5配置在驾驶席3的控制板4;劳动信息输入装置6,其与上述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5连接;显示装置7,其安装在与上述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5连接的上述控制板4。
如图3所示,上述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5包括:记录部17,其记录驾驶时间、距离、速度这法定三要素;劳动状态计算装置8,其从上述记录部17取得驾驶时间、距离、速度这法定三要素,计算出拘束时间或驾驶时间等劳动状态数据;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其与上述劳动状态计算装置8相关联,记录运输公司的车辆2的驾驶员的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劳动条件,根据由上述劳动状态计算装置8计算出的劳动状态数据判定是否满足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条件;劳动状态监视控制装置44,其与上述劳动状态计算装置8及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相关联,并监视驾驶员的当前的状态;存储装置10,其以数字记录方式记录由上述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判定的结果、上述劳动状态计算装置8的劳动状态数据,并利用能够携带的软盘、紧凑闪存、记忆棒、SD存储卡、智能介质等。
其中,能够携带的存储装置10中存储有驾驶员的信息,是各驾驶员专用的,将该存储装置10安装于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5的话,向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输出驾驶员的运行数据的历史等。
上述劳动状态计算装置8从记录部17取得驾驶时间、距离、速度这法定三要素,从劳动信息输入装置6取得驾驶员的当前的状态信息,计算出拘束时间或驾驶时间等劳动状态数据,并将其计算结果及状态发送到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劳动状态计算部的重点在于如何设定基准时间。休息期间与拘束时间的关系为24小时=休息期间+拘束时间。休息期间为工作和下一次工作之间的时间,拘束时间为工作开始时刻到工作结束时刻为止的时间。休息期间和拘束时间都能作为原始数据获得。由此,两者都能被视为基准时间,但如果依据图35的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时间的概要,休息时间才是基础期间。
其理由是,拘束时间的决定不取决于工作结束时,而是自开始工作起的24小时,例如,星期一从上午8点开始工作,星期二从上午6点开始工作的情况下,星期二的上午8点为止是星期一的拘束时间。由此,星期二的上午6点到上午8点为止的两小时的拘束时间并入星期一的拘束时间。
作为结果,从工作开始时刻到工作结束时刻为止的时间作为拘束时间的上述定义在此情况下不成立。即,从工作开始时刻到工作结束时刻为止的时间作为拘束时间的定义有时成立,有时不成立。由此,不能将拘束时间作为成为绝对的基础期间的时间。相对而言,休息期间的定义则一直成立。由此,在监视控制图35的劳动基准法的遵守情况时,将休息期间作为基础期间。本发明的数字行驶记录仪采用休息期间作为基础期间。
上述劳动状态监视控制装置44构成本发明的主要部分,重点在于,根据在所谓“驾驶员的状态的转换”的软件设计中使用的状态转换图这种技术去掌握图35的劳动基准法。
具体而言,利用软件设计的作为建模语言的UML状态转换图来表现出图35的劳动基准法。该例子示于图5。图5正确地表现出了图35的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驾驶员的劳动状态。
由此,能够用状态转换图表现出图35的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劳动时间。像这样,通过状态转换图能够表现出驾驶员的劳动状态的转换和状态的时间,因此能够监视控制驾驶员的劳动状态。
具体而言,如图6至图18的流程图所示,能够判定劳动基准法的遵守状况,并发出敦促遵守的警告消息。
该判定由劳动基准法判定装置9进行,但成为判定基础的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驾驶员的状态的掌握及监视控制则由劳动状态监视控制装置44进行。
即,劳动状态监视控制装置44根据劳动状态计算装置8的劳动状态计算数据而判定驾驶员当前处于图5所示的状态转换图的哪一状态,并使劳动基准法判定装置9判定该劳动状态是否遵守了劳动基准法。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能够进行包括特例等的判定。
像在上述的劳动状态监视控制装置44说明一样,通过驾驶员的状态转换图和视觉去掌握图35的劳动基准法,能够用流程图表现出由文章表现出的劳动基准法。
通过该流程图判定遵守状况的是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以下,将通过图6至图18进行说明,但说明之前,先说明作为本发明的重点的状态转换图和劳动状态监视控制装置44。
说明侧重于,既然能够通过流程图判定遵守状况,为何还要通过状态转换图表现出劳动基准法,并且有关劳动状态监视控制装置44,既然由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判定遵守状况,为何还要设置劳动状态监视状态控制装置44。
提前说出结论的话,原因在于,如图33所示劳动基准法非常复杂。为了解决这种复杂性,而利用了状态转换图和劳动状态监视状控制装置44。
具体说明劳动基准法的复杂程度的话,存在1.休息期间的特例2.2人乘务的特例3.隔日工作的特例4.轮渡乘船的特例这四种特例。这四种特例正是导致复杂性的原因。
具体而言,如图7、图8、图9所示的休息取得判定的流程图,休息期间为如图7所示的“休息期间=下一次出库时刻-归库时刻”,没有特例的情况下,则如图7所示,休息期间仅关系到“是否持续8小时以上的判定”,因此非常简单。但如果要考虑四种特例,在图7的基础上,还要包括图8的隔日工作的情况、图9的2人乘务的情况,并且还要在各个之中包括轮渡乘船的情况、分割休息的情况判定,因此非常复杂。
由于存在这四种特例,因而流程图变得非常复杂。因此,很难直观理解这些所有的流程图。而且,该困难程度衍生出简单而直接的疑问和担心。这些疑问、担心源于这些流程图是否准确。对于判定是否遵守了劳动基准法的本发明的数字行驶记录仪而言,这些疑问、担心意义重大,必须要提供解决方案。
该解决方案正是状态转换图。状态转换图是一种使得复杂的动作变得简单且准确的技术,如上所述,使用软件设计中作为建模语言的UML。只是,其重要性在进行简单动作时是不被人注意的。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如果没有特例,存在家庭休息和拘束这两种状态,一般而言没必要留心这两种状态。在家庭的休息是理所当然的,在日常生活中不用留心称作家庭休息的状态。并且,在工作时存在劳动和休息这两种状态,有关劳动,其中还存在作业和等待这两种状态,进而在作业中还存在驾驶、停止、停止后的装货、卸货、轮渡乘船以及如图4所示的洗车/维修/给油的状态,但这些都属于所谓拘束状态的一种状态。所谓一种状态,人们一般不会留心这种状态。即,所考虑的驾驶员的状态有驾驶、装货、卸货以及等待、休息这些状态,但并不是将这些状态都认作拘束状态。即,如果没有特例,就无需考虑状态及其转换即所谓状态转换图。但是,如果有特例,就要另当别论。最直截了当地表示特例的特征的正是状态。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从驾驶状态转换到4小时以上的分割休息状态,从轮渡乘船状态转换到轮渡休息状态,从拘束状态转换到休息状态。能够明确表示这些的正是状态转换图。状态转换图还有一个重要的优点。其如图5所示,囊括驾驶员的休息、休息日、拘束,且拘束囊括劳动和休息,进而劳动囊括作业和等待,如此囊括驾驶员的所有状态。自不必说,劳动基准法囊括驾驶员的所有状态,并决定这些状态的时间。该劳动基准法囊括驾驶员的所有状态和这些状态的时间,这与状态转换图的囊括性应当一致。着眼于该一致性,通过状态转换图表现出了劳动基准法。具体见图5。如图5所示,由状态转换图表现出的动作可作为软件的动作由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体现出或现实性地由UML的建模语言体现出。表示该软件的动作的图正是上述的流程图。即,通过从图5的状态转换图生成流程图,能够对该流程图赋予合理性。由此,能够解决对上述的流程图的疑问、担心。这就是用状态转换图表现出劳动基准法的优点。
接着对劳动状态监视控制装置44进行说明。为了让说明更加清楚,假设没有劳动状态监视状控制装置44,并以分割休息为例对劳动状态监视状控制装置44的必要性进行说明。作为例子,驾驶员按压图4所示的劳动信息输入装置6的分割休息开始按钮,进入分割休息并取得充分休息后,并认为已经过了4小时,按压分割休息结束按钮并开始驾驶。此时,劳动状态计算装置8由按压分割休息开始按钮的时刻和按压分割休息结束按钮的时刻计算出休息期间,并将该休息期间发送给劳动基准法判定装置9进行判定。
假设判定结果是,休息期间为3小时59分钟而不符合分割休息,且合计的休息期间为9小时59分钟而未遵守劳动基准法。在此情况下,尽管只少一分钟,但也视为未遵守劳动基准法。因此,驾驶员可能会抗议为什么只给休息3小时59分钟。解决这种问题的正是劳动状态监视状控制装置44。即,监视分割休息的状态并计量分割休息时间,通知驾驶员使得休息期间遵守劳动基准法。由此,能够解决这种问题。其中,因差一分钟而被监督机关指出未遵守劳动基准法是现实存在的情况。在这里重要的是,数字行驶记录仪1识别驾驶员的劳动状态,并通知驾驶员使其状态遵守劳动基准法,简单地说就是控制驾驶员的状态。这样一来需要劳动状态监视控制装置44正确理解劳动基准法,具体而言,以图5的状态转换图为基础。劳动监视控制装置44以图5的状态转换图为基础。因此,也能够适当地应对上述分割休息的特例,不会发生差一分钟的问题。需要劳动监视控制装置44的第二个理由是,在按压图4的遵守状况确认按钮时需要劳动监视控制装置44。驾驶员为了预先计划今后的事宜,而需要知道剩余的拘束时间或持续驾驶时间、必须要取得的剩余的分割休息期间或下一次出库可能时刻。尤其是,对于驾驶员来说,剩余的分割休息期间或下一次出库可能时刻在制定工作计划或决定次日出勤时刻的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如果没有特例,家庭休息时间为8小时,因而很容易计算出下一次出库时刻,但如果存在特例,例如轮渡乘船的情况下,从8时间减去轮渡休息期间,并且由于减算后的休息期间不得少于从轮渡下船到工作结束为止的时间的1/2,因而需要进行这些计算,但在这里重要的是,需要识别所谓轮渡乘船的状态。由此,需要劳动状态监视控制装置44。接着,对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的判定流程进行说明。
图6为整体流程图。在这里重要的是要在出库时进行判断。其理由是,如在说明上述的劳动状态计算装置8时进行的说明一样,劳动基准法的判断是在开始工作时进行,而不是在工作结束时进行。
具体而言,经过如下流程:出库时计算出成为基础的休息期间,并判定遵守状况,接着计算和判定休息日时间,接着计算和判定拘束时间,驾驶中计算和判定驾驶时间或拘束时间,在停止中计算和判定载货时间或卸货时间。
以上为整体流程。接着,有关休息期间、休息日取得、拘束时间、驾驶时间这四项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重要项目,对基于流程图的敦促驾驶员遵守劳动基准法的流程进行说明。
判定休息期间的流程
当驾驶员通过劳动信息输入装置6输入出库信息时,劳动状态计算装置8从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5的内部时钟18提取出库时刻。并且,劳动状态计算装置8向存储装置10请求上一次的归库时刻,由上一次的归库时刻及出库时刻计算出休息期间并发送给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进行判定。如图7所示,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首先判定是隔日工作还是1人乘务。隔日工作、不是1人乘务情况下的流程将在下面进行说明。接着,判定驾驶员是否轮渡乘船。不是轮渡乘船的情况下,判定是否取得了分割休息。尚未取得分割休息的情况下,判定所计算出的休息期间是否为8小时以上。其结果,如果休息期间为8小时以上,则判定为休息期间遵守了劳动基准法。如果休息期间低于8小时,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在显示装置7显示“休息期间的警告1”,判定休息期间未遵守劳动基准法。取得了分割休息的情况下,判定是否存在一次4小时以上的分割休息且合计10小时以上的休息期间。结果,存在一次4小时以上的分割休息且合计10小时以上的休息期间的情况下,判定为休息期间遵守了劳动基准法。在不存在一次4小时以上的分割休息且合计10时间以上的休息期间的情况下,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在显示装置7显示“休息期间的警告2”,并判定为休息期间未遵守劳动基准法。当驾驶员轮渡乘船的情况下,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判定休息期间的持续时间是否为从8小时减去轮渡休息期间的时间以上。在持续时间为从8小时减去轮渡休息期间的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休息期间遵守了劳动基准法,在持续时间低于从8小时减去轮渡休息期间的时间的情况下,在显示装置7显示“休息期间的警告3”,判定为休息期间未遵守劳动基准法,并结束休息期间的判定。
警告的内容如图10所示,显示“休息期间不符合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8小时以上,未遵守劳动基准法。请在归库后将该情况报告给运行管理者”等。
隔日工作时的休息期间的判定流程
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首先判定是否进行了轮渡乘船。未乘轮渡船的情况下,判定休息期间是否持续了20小时以上。当休息期间的持续时间为20小时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休息期间遵守了劳动基准法,在休息期间的持续时间低于20小时的情况下,在显示装置7显示“休息期间的警告5”,判定为休息期间未遵守劳动基准法,并结束休息期间的判定。在驾驶员轮渡乘船的情况下,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判定驾驶员的休息期间是否为从20小时减去轮渡休息期间的时间以上。在休息期间低于从20小时减去轮渡休息期间的时间的情况下,在显示装置7显示“休息期间的警告6”,判定为休息期间未遵守劳动基准法,并结束休息期间的判定。在休息期间为从20小时减去轮渡休息期间的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从20小时减去轮渡休息期间的时间是否低于自轮渡下船起到归库时刻为止的时间的1/2。在从20小时减去轮渡休息期间的时间低于自轮渡下船起到归库时刻为止的时间的1/2的情况下,在显示装置7显示“休息期间的警告7”,判定为休息期间未遵守劳动基准法,在从20小时减去轮渡休息期间的时间不低于自轮渡下船起到归库时刻为止的时间的1/2的情况下,判定为休息期间遵守了劳动基准法,并结束休息期间的判定。
2人乘车时的休息期间的判定流程
如图9所示,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首先判定是否进行了轮渡乘船。在未乘轮渡船的情况下,判定休息期间的持续时间是否为4小时以上。在休息期间的持续时间为4小时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休息期间遵守了劳动基准法,在休息期间的持续时间低于4小时的情况下,在显示装置7显示“休息期间的警告8”,判定为休息期间未遵守劳动基准法,并结束休息期间的判定。在驾驶员轮渡乘船的情况下,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判定驾驶员的休息期间是否为从4小时减去轮渡休息期间的时间以上。在休息期间低于从4小时减去轮渡休息期间的时间的情况下,在显示装置7显示“休息期间的警告9”,判定为休息期间未遵守劳动基准法,在休息期间为从20小时减去轮渡休息期间的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休息时间遵守了劳动基准法,并结束休息期间的判定。
休息日取得的判定流程
如图11所示,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判定休息日时间是否为30小时以上。在所计算出的时间为30小时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取得了休息日。在所计算出的时间低于30小时的情况下,判定为未取得休息日。接着,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判定驾驶员在两周内是否取得了一次休息日。在判定为驾驶员在两周内取得了一次休息日的情况下,判定为休息日取得遵守了劳动基准法,在两周内未取得一次休息日的情况下,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在显示装置7显示“休息日取得的警告3”,判定为休息日取得未遵守劳动基准法。其中,判定日为自上一次休息日起的第6天的情况下,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在显示装置7显示“休息日取得的警告1”,并敦促驾驶员取得休息日。并且,判定日为自上一次休息日起的第11天的情况下,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在显示装置7显示“休息日取得的警告2”,并敦促驾驶员取得休息日。
警告的内容如图12所示,显示“未遵照劳动基准法的规定在两周内取得一次休息日,未遵守劳动基准法。请在归库后将该情况报告给运行管理者”等。
拘束时间的判定流程
如图13所示,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对昨天的拘束时间及今天的拘束时间进行判定。昨天的拘束时间是指自昨天出库时刻起24小时的拘束时间,当天的拘束时间是指从按压当天出库按钮24的时刻起的拘束时间。只是,这些如图15所示,根据劳动状态而发生变化。因此,劳动状态监视控制装置44使劳动状态计算装置进行这种计算,并接收劳动状态计算装置的计算数据,将该计算数据发送给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进行判定。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首先判定驾驶员进行的是隔日工作还是1人乘务。其中,隔日工作情况下的拘束时间的判定将在后面进行说明。接着,对一天的拘束时间进行判定。为1人乘务的情况下,当一天的拘束时间低于13小时的情况下,不显示警告而转换到月单位的判定。当一天的拘束时间为13小时以上的情况下,在显示装置7显示“拘束时间的警告1”,接着判定驾驶员的一天的拘束时间是否低于15小时。结果,如果驾驶员的一天的拘束时间低于15小时,则不显示警告而转换到月单位的判定,如果驾驶员的一天的拘束时间为15小时以上,则在显示装置17显示“拘束时间的警告2”,并判定在一周内有几天拘束时间为15小时以上。结果,如果拘束时间为15小时以上的日子大于每周两次,则在显示装置7显示“拘束时间的警告3”,并判定为拘束时间未遵守劳动基准法。如果拘束时间为15小时以上的日子在每周两次以内,则判定拘束时间是否为16小时以上,如果拘束时间低于16小时,则转换到月单位的判定,如果拘束时间为16小时以上,则在显示装置7显示“拘束时间的警告4”,并判定为拘束时间未遵守劳动基准法。不是1人乘务的情况下,在一天的拘束时间低于20小时的情况下,不显示警告而转换到月单位的判定。在一天的拘束时间为20小时以上的情况下,在显示装置7显示“拘束时间的警告9”,判定为拘束时间未遵守劳动基准法。
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接着对月单位的拘束时间进行判定。在一个月的拘束时间低于293小时的情况下,转换到年单位的判定。在一个月的拘束时间为293小时以上的情况下,在显示装置7显示“拘束时间的警告5”,并判断一个月的拘束时间是否低于320小时。结果,如果一个月的拘束时间为320小时以上,则在显示装置7显示“拘束时间的警告6”,判定为拘束时间未遵守劳动基准法。在一个月的拘束时间低于320时间的情况下,判定一个月的拘束时间为293小时以上且低于320小时的月份是否低于一年6次。结果,在1个月的拘束时间为293小时以上且低于320小时的月份低于一年6次的情况下,判定为拘束时间遵守了劳动基准法。在一个月的拘束时间为293小时以上且低于320小时的月份为一年6次以上的情况下,在显示装置7显示“拘束时间的警告7”,并转换到年单位的判定。
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接着对年单位的拘束时间进行判定。在一年间的拘束时间低于3516小时的情况下,判定为拘束时间遵守了劳动基准法,而在一年间的拘束时间为3516小时以上的情况下,在显示装置7显示“拘束时间的警告8”,判定为拘束时间遵守了劳动基准法,结束拘束时间的判定。
警告的内容如图16所示,显示出“拘束时间超出了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一天低于13小时的范围。请注意以后将拘束时间控制在两小时以内”等。
归库时、驾驶员通过劳动信息输入装置6输入归库信息,从而通过内部时钟18记录归库时刻。
隔日工作时的拘束时间的判定流程
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如图14所示,首先判定驾驶员的拘束时间是否在21小时/2历日以内。当拘束时间在21小时/2历日以内的情况下,判定为拘束时间遵守了劳动基准法,而转换到两周单位的判定。当拘束时间不在21小时/2历日以内的情况下,在显示装置7显示“拘束时间的警告10”,判定在夜间是否取得了4小时以上的小睡。当在夜间未取得4小时以上的小睡的情况下,显示“拘束时间的警告11”,判定为拘束时间未遵守劳动基准法。当在夜间取得了4小时以上的情况下,判定拘束时间是否在24小时/2历日以内。当拘束时间不在24小时/2历日以内的情况下,显示“拘束时间的警告12”,并判断在两周内是否为3次以内。当拘束时间在24小时/2历日以内的情况下,不显示“拘束时间的警告12”,并判定在两周内是否为3次以内。当在两周内是3次以内的情况下,判定为拘束时间遵守了劳动基准法,并转换到周单位的判定,当在两周内不是3次以内的情况下,显示“拘束时间的警告13”,并判定为拘束时间未遵守劳动基准法。接着,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对两周单位的拘束时间进行判定。当驾驶员的拘束时间在两周内是126时间以内的情况下,判定为拘束时间遵守了劳动基准法,当拘束时间在两周间不是126时间以内的情况下,显示“拘束时间的警告14”,并判定为拘束时间未遵守劳动基准法,结束隔日工作的拘束时间的判定。
驾驶时间及休息时间的判定流程
如图17所示,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将车速为0km/h以上的时间及车速0km/h的状态低于10分钟的时间判定为持续驾驶时间并进行记录。当持续驾驶时间变为3小时以上时,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在显示装置7显示“驾驶时间的警告1”。在显示出了“驾驶时间的警告1”的情况下,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判定持续驾驶时间是否低于4小时。在持续驾驶时间为4小时以上的情况下,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在显示装置7显示“驾驶时间的警告2”,判定为驾驶时间未遵守劳动基准法。在持续驾驶时间低于4小时的情况下,判定两天的平均驾驶时间是否低于9小时。在两天的平均驾驶时间低于9小时的情况下,判定为驾驶时间遵守了劳动基准法。在两天的平均驾驶时间为9小时以上的情况下,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在显示装置7显示“驾驶时间的警告3”,并判定一周内的累计驾驶时间是否低于44小时。在一周内的累计驾驶时间低于44小时的情况下,判定为驾驶时间遵守了劳动基准法,在一周内的累计驾驶时间为44小时以上的情况下,在显示装置7显示“驾驶时间的警告4”,判断为驾驶时间未遵守劳动基准法,并结束驾驶时间及休息时间的判定。这些判定逐次进行。
在车速持续10分钟以上0km/h的情况下,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判定为休息时间,并将0km/h的时间记录于存储装置10。在一次休息时间持续10分钟以上且累积30分钟以上的情况、在驾驶员通过劳动信息输入装置6输入了休息的开始/结束的情况或者在驾驶员通过劳动信息输入装置6输入了轮渡乘船的开始/结束的情况下,持续驾驶时间将被重新设定变为0小时。只是,就算输入了休息的开始/结束,但如果内部时钟18的休息的持续时间不是10分钟以上且累计30分钟以上,持续驾驶时间就不会被重新设定。
警告的内容如图18所示,显示“持续驾驶时间超过了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低于4小时,未遵守劳动基准法。归库后请将该情况报告给运行管理者”。
如图4所示,上述劳动信息输入装置6例如具有通常工作按钮20、隔日工作按钮21、1人乘务按钮22、2人乘务按钮23、出库按钮24、归库按钮25、分割休息开始按钮26、分割休息结束按钮27、休息开始按钮28、休息结束按钮29、小睡开始按钮30、小睡结束按钮31、轮渡乘船开始按钮32、轮渡乘船结束按钮33、等待开始按钮34、等待结束按钮35、装货开始按钮36、装货结束按钮37、卸货开始按钮38、卸货结束按钮39、洗车/维修/给油开始按钮40、洗车/维修/给油结束按钮41、加班劳动按钮42、休息日劳动按钮43、遵守状况确认按钮45。
驾驶员输入图35的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驾驶员的劳动状态时借助的装置就是劳动信息输入装置6。输入项目如上所述为29项。这涵盖了图35的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驾驶员的所有劳动状态。
上述的劳动状态监视控制装置44根据输入信息自动检测图35所规定的休息、休息日、拘束、驾驶等状态,并能能够由劳动状态计算装置8所计算出的时间数据获取休息期间、休息日时间、拘束时间、驾驶时间,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判定这些是否遵守了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时间、期间。
通过劳动信息输入装置6进行按压这些的按钮的操作的话,由内置于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5的内部时钟18输出其时刻并记录到存储装置10。内部时钟18可以用GPS卫星时钟随时进行时刻校正。
并且,如果按压这些的按钮并满足了状态转换的条件,如图5所示,驾驶员的状态发生变化,通过劳动状态监视控制装置44向劳动状态计算装置8通知当前的状态,并通过劳动状态计算装置8计算出该状态下的劳动状态数据。例如,按压了轮渡乘船开始按钮32的情况下,驾驶员的状态转换到“轮渡乘船”,劳动状态计算装置8将从按压了轮渡乘船开始按钮32的时刻到经过2小时为止的时间算作拘束时间。如果经过了2小时,则转换到“轮渡休息”的状态,劳动状态计算装置8将按压了轮渡乘船结束按钮33为止的时间算作分割休息期间。之后,如果按压轮渡乘船结束按钮33,则转换到“拘束”的状态。
即使驾驶员操作了劳动信息输入装置6,如果未满足条件,驾驶员的状态就不会转换。对此进行监视控制的正是状态监视控制装置44。例如,按压了分割休息开始/结束按钮26、27及小睡开始/结束按钮30、31时,首先状态转换到“休息”并算作休息时间,休息时间成为4小时以上的情况下,状态转换到“分割休息”并算作分割休息期间。
其中,上述劳动信息输入装置6可具有模拟功能。例如,在接通(ON)模拟功能的状态下按压分割休息开始按钮26的话,通过劳动状态计算装置8、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计算并判定假设当前取得了分割休息的情况下今后的运行计划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并显示给驾驶员。作为模拟功能的对象,不仅有分割休息的情况,还有已归库的情况、取得了休息期间的情况、取得了休息的情况、计划取得分割休息时继续驾驶的情况下、变更了下一次出库时刻的情况等。通过具备这些功能,驾驶员能够容易进行基于劳动基准法的模拟,因此即使驾驶员根据运行状况详细变更运行计划,也能够遵守劳动基准法的同时合理地执行运行计划。
就上述结构的数字行驶记录仪1而言,当驾驶员在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5安装存储装置10时,劳动状态计算装置8取得驾驶员的运行历史,并计算出拘束时间等后输出到劳动状态监视控制装置44。运行时,劳动状态计算装置8启动并读取运行记录的数据,而以数字记录方式记录到存储装置10,并且借助劳动状态计算装置8的启动以及存储装置10的数据,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启动而进行劳动条件的判定。这些判定的结果记录于记录装置10,在驾驶员的劳动条件未满足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劳动条件的情况下,在显示装置7显示警告。
如图19所示,上述显示装置7包括监视器11:其在由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计算出的拘束时间、拘束时间剩余、休息期间、休息期间剩余、驾驶时间、驾驶时间剩余、持续驾驶时间、持续驾驶时间剩余、休息时间、休息时间剩余、累积休息时间、中断驾驶所需的休息时间剩余、加班劳动时间、加班劳动时间剩余、休息日劳动、休息日劳动剩余等的判定结果之中的至少一项目违反劳动基准法之前自动显示警告,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所有项目;声音显示器12,其通过电子声或声音发出通知。作为在违反劳动基准法之前警告的内容,可以是“拘束时间警告1”或“驾驶时间警告1”这种经过了任意设定时间时的警告,也可以每隔规定时间显示出这些项目。并且,上述显示装置7的监视器及声音显示器通过驾驶员的劳动状态输入装置6的遵守状况确认按钮45的操作来实时地显示当前的遵守状况,即拘束时间、拘束时间剩余、休息期间、休息期间剩余、驾驶时间、驾驶时间剩余、持续驾驶时间、持续驾驶时间剩余、休息时间、休息时间剩余、累积休息时间、中断驾驶所需的休息时间剩余、加班劳动时间、加班劳动时间剩余、休息日劳动、休息日劳动剩余等判定结果的至少一个项目,因此驾驶员容易掌握自己当前持续驾驶了多久,还能够持续驾驶多久,需要取得多久的休息期间,拘束时间还剩多少等情况。
在这里,作为拘束时间剩余显示出的是,离作为一天的拘束时间13小时还剩多久或离15小时还剩多久或离16小时还剩多久等。作为休息期间剩余,需要取得多久的休息期间等。其中,分割休息的情况下,在取得分割休息之后,如果在休息时间剩余低于4小时的情况下重新驾驶,由于分割休息必须持续取得4小时以上(休息期间的特例),休息期间剩余显示4小时。当驾驶时间剩余为一天时显示出的是,离驾驶时间的上限两天平均9小时还有多久,离两周平均44小时还有多久等。作为持续驾驶时间剩余显示的是,离持续驾驶时间的上限4小时还有多久等。作为休息时间剩余显示的是,要想休满作为一次休息取得算出的10分钟还要取得几分钟的休息时间等。作为中断驾驶所需的休息时间剩余显示的是,要想取得持续驾驶时间被重新设置的30分钟的休息时间还需要几分钟等。作为加班劳动时间剩余显示的是,离一天的加班劳动时间的上限2小时还有多久或者离一个月或一年的加班劳动时间的上限还有多久等。作为休息日劳动剩余显示的是,还能进行几次休息日劳动等。通过显示这些项目,驾驶员能够容易掌握自己的劳动状态,并促进劳动基准法遵守。
对于拘束时间、休息期间、驾驶时间、持续驾驶时间、休息时间、累积休息时间、加班劳动时间及这些的剩余时间,实时地显示当前的信息。作为显示方法,如图19所示,关于拘束时间、休息期间、驾驶时间、持续驾驶时间、休息时间、累积休息时间、加班劳动时间,采用共计(count up)方式进行显示,对于剩余时间,采用从规定的时间倒计时(count down)的方式进行显示,或者像图19的下一次出库可能时刻一样以具体的时刻显示出剩余时间,或者进行“请在○点○分之前归库”、“请在○点○分之前取得休息期间”、“拘束时间的限度截止到○点○分”、“请在○点○分之前中断驾驶并取得○分钟以上的休息”、“还能持续驾驶到○点○分”等显示。并且,还可以显示这些时刻的说明,例如可以显示到达拘束时间的限度的时刻、到达持续驾驶时间的限度的时刻、持续驾驶时间被重新设置的时刻等说明。具体而言,“持续驾驶时间超过了3小时。请在58分钟之内(在10点18分前)中断驾驶并持续休息10分钟以上。10点18分将达到持续驾驶时间的上限4小时。休息时间为一次持续10分钟以上且合计30分钟以上,持续驾驶时间将被重新设置”等。在该情况下,在其警告内容消除之前持续显示,即使剩余时间的显示(上述例中为58分钟)实时地减少,也可以在警告内容消除之前每隔预定的时间(例如每隔30分钟)进行显示。可以组合这些显示,只要警告或显示不违反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基准即可。其中,通过显示劳动时间、剩余时间、时刻、时刻的说明等,因而即使驾驶员不具备劳动基准法知识,也能够遵守劳动基准法。
在按压休息开始按钮28等使驾驶员的状态转换的按钮的情况或即使未按压休息开始按钮28但0km/h的状态持续10分钟以上的情况下,状态发生转换并显示休息时间或休息期间,因此驾驶员能够可靠地取得休息。并且,还显示下一次出库时刻,因而当驾驶员当前已归库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知晓能够几点开始工作。其中,如果按压遵守状况确认按钮45,可在显示装置显示下一次出库时刻等的驾驶员的当前状态、驾驶员信息。并且,可让驾驶员选择要显示的信息。
存储装置10与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5的存储装置连接部15连接,逐次记录这些判定结果及法定三要素(时间、速度、距离)。
归库后卸下存储装置10,在事务所运行管理者确认运输公司的车辆2的驾驶员的劳动条件是否遵守了劳动基准法。当劳动条件未遵守劳动基准法的情况下,运行管理者生成遵守劳动基准法的下一次的运行指示书,并进行指示。
在如此构成的数字行驶记录仪1中,通过驾驶员将存储装置10安装于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5并驾驶,自动在显示装置7显示满足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条件的拘束时间、休息期间的确保、驾驶时间的限度等。
由此,驾驶员在出库后能够通过显示装置7知晓根据交通拥堵等逐次变化的运行计划,不需要计算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条件,不会对驾驶员造成负担,使驾驶员的驾驶遵守劳动基准法。
此外,劳动状态监视控制装置44监视驾驶员的状态,将驾驶员的状态发送给劳动状态计算装置8或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而且由劳动状态监视控制装置44本身生成分割休息期间或轮渡休息期间等劳动特例数据,将该特例数据发送给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像这样,如果劳动状态监视控制装置44囊括特例等的数值数据,则即使随法律修正等发生管理项目的增减或管理处的变更等,也能够仅仅通过修正劳动状态监视控制装置也能够容易变更。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不同的方式]
接着,对图20至图34所示的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不同的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在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不同的方式时,对与上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相同的结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图20至图22所示的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和上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主要的不同点在于,在劳动信息输入装置6A设置显示装置7A的监视器11,并利用内置有劳动状态监视控制装置44及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的劳动状态计算装置8A构成数字行驶记录仪5A,即使如此构成数字行驶记录仪1A,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图23及图24所示的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中,和上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主要的不同点在于,在劳动状态计算装置8关联计时器19,每隔5分钟~15分钟左右的预定时间将劳动状态数据发送到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每隔预定的时间计算出用于满足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条件的条件,即使如此构成数字行驶记录仪1B,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与内部时钟18分体设置计时器19的情况,但也可以在内部时钟18搭载计时器19的功能。
在图25及图26所示的第四方式中,和上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主要的不同点在于,在现有的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5B通过软连接部16外接劳动状态计算装置8及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即使如此构成数字行驶记录仪1C,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能够作为安装于当前使用中的数字行驶记录仪使驾驶员的驾驶满足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条件的数字行驶记录仪而使用。
在图27及图28所示的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五方式中,和上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主要的不同点在于,构成了运行管理者能够在劳动基准法的范围内对应每个驾驶员设定劳动条件的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A,即使如此构成数字行驶记录仪1D,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例如针对事故多的驾驶员,也能够进行将持续驾驶时间的上限设定为2小时等个别的运行管理。
在图29及图30所示的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六方式中,和上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主要的不同点在于,经由无线通信网络13设置网络服务器14作为存储装置10A,即使如此构成数字行驶记录仪1E,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其中,利用劳动信息输入装置6将驾驶员的信息发送给存储装置10A的话,驾驶员的运行历史从存储装置10A发送到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通过劳动信息输入装置6输入驾驶员的信息,但也可使用记录有驾驶员信息的ID卡或者通过密码、指纹认证、其他身体认证等去识别驾驶员。
在图31及图32所示的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七方式中,和上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主要的不同点在于,从劳动状态计算装置8将驾驶员的状态直接发送给显示装置7进行显示,即使如此构成数字行驶记录仪1F,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能够不经由劳动状态监视控制装置44或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而能够显示驾驶员的状态,因此能够进行持续驾驶时间等的显示,而不会发生时间延迟。
在图33及图34所示的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八方式中,和上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主要的不同点在于,不使用劳动状态监视控制装置44计算并判定劳动状态,即使如此构成数字行驶记录仪1G,也能够由累积时间等简单的计算数据判定驾驶员的劳动状态。其中,如果构成对劳动状态计算装置8或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9赋予劳动状态监视控制装置44的状态监视功能的数字行驶记录仪,能够得到与上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利用监视器11及声音显示器12作为显示装置7,但本申请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只利用监视器11和声音显示器12之中的一方的显示装置7。并且,说明的是拘束时间、拘束时间剩余、休息期间、休息期间剩余、驾驶时间、驾驶时间剩余、持续驾驶时间、持续驾驶时间剩余、休息时间、休息时间剩余、累积休息时间、中断驾驶所需的休息时间剩余、加班劳动时间、加班劳动时间剩余等所有项目,但也可以选择性地显示,也可以只显示一个项目。有关自动显示的项目,可以显示拘束时间剩余、当驾驶员按压遵守状况确认按钮45时显示持续驾驶时间剩余等不同的项目。
并且,在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操作劳动信息输入装置6的遵守状况确认按钮45来显示这些项目,但也可以利用与劳动信息输入装置6独立地显示这些项目的遥控器或操作面板等。
在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以用于改善本申请时的汽车驾驶员的劳动时间等的基准为基础进行了说明,但如果该基准发生了变更,本申请可以以新基准为基础设定劳动条件,不仅可用于卡车,还可用于公交车、出租车等车辆。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利用于设置在公交车、卡车或出租车等使用的数字行驶记录仪的制造产业。

Claims (8)

1.一种数字行驶记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其安装在负有设置行驶记录仪的义务的运输公司的车辆;劳动状态计算装置,其与上述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连接,能够计算劳动状态数据;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其与上述劳动状态计算装置连接,根据由上述劳动状态计算装置计算出的劳动状态数据来判定运输公司的车辆的驾驶员的劳动条件是否满足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条件;存储装置,其记录由上述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判定的判定结果、上述劳动状态计算装置的劳动状态数据;以及显示装置,其与上述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连接,并显示成能够向驾驶员容易地通知由上述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判定的包括拘束时间剩余在内的判定结果。
2.一种数字行驶记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其安装在负有设置行驶记录仪的义务的运输公司的车辆;劳动状态计算装置,其与上述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连接,能够计算劳动状态数据;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其与上述劳动状态计算装置连接,根据由上述劳动状态计算装置计算出的劳动状态数据来判定运输公司的车辆的驾驶员的劳动条件是否满足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条件;存储装置,其记录由上述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判定的判定结果、上述劳动状态计算装置的劳动状态数据;以及显示装置,其与上述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连接,并在违反劳动基准法之前自动显示由上述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判定的拘束时间、拘束时间剩余、休息期间、休息期间剩余、驾驶时间、驾驶时间剩余、持续驾驶时间、持续驾驶时间剩余、休息时间、休息时间剩余、累积休息时间、中断驾驶所需的休息时间剩余、加班劳动时间、加班劳动时间剩余、休息日取得、休息日取得的期限之中的至少一项以上的判定结果。
3.一种数字行驶记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其安装在负有设置行驶记录仪的义务的运输公司的车辆;劳动状态计算装置,其与上述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连接,能够计算劳动状态数据;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其与上述劳动状态计算装置连接,根据由上述劳动状态计算装置计算出的劳动状态数据来判定运输公司的车辆的驾驶员的劳动条件是否满足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条件;劳动状态监视控制装置,其与上述劳动状态计算装置连接,监视驾驶员的状态,向上述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通知驾驶员的当前状态;存储装置,其记录由上述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判定的判定结果、上述劳动状态计算装置的劳动状态数据;以及显示装置,其与上述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连接,并在违反劳动基准法之前自动显示由上述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判定的拘束时间、拘束时间剩余、休息期间、休息期间剩余、驾驶时间、驾驶时间剩余、持续驾驶时间、持续驾驶时间剩余、休息时间、休息时间剩余、累积休息时间、中断驾驶所需的休息时间剩余、加班劳动时间、加班劳动时间剩余、休息日取得、休息日取得的期限之中的至少一项以上的判定结果。
4.一种数字行驶记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其安装在负有设置行驶记录仪的义务的运输公司的车辆;劳动状态计算装置,其与上述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连接,能够计算劳动状态数据;劳动信息输入装置,其与上述劳动状态计算装置连接,能够输入驾驶员的劳动状态;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其与上述劳动状态计算装置连接,根据由上述劳动状态计算装置计算出的劳动状态数据来判定运输公司的车辆的驾驶员的劳动条件是否满足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条件;劳动状态监视控制装置,其与上述劳动状态计算装置连接,监视驾驶员的状态,向上述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通知驾驶员的当前状态;存储装置,其记录由上述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判定的判定结果、上述劳动状态计算装置的劳动状态数据;以及显示装置,其与上述数字行驶记录仪本体连接,并在违反劳动基准法之前自动显示由上述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判定的拘束时间、拘束时间剩余、休息期间、休息期间剩余、驾驶时间、驾驶时间剩余、持续驾驶时间、持续驾驶时间剩余、休息时间、休息时间剩余、累积休息时间、中断驾驶所需的休息时间剩余、加班劳动时间、加班劳动时间剩余之中的至少一项以上的判定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数字行驶记录仪,其特征在于,逐次进行对于运输公司的车辆的驾驶员的用于满足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条件的计算。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数字行驶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每隔预定的时间进行对于运输公司的车辆的驾驶员的用于满足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条件的计算。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数字行驶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显示装置包括:监视器,其能够进行画面显示;以及声音显示器,其能够由电子声或声音进行显示。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数字行驶记录仪,其特征在于,上述劳动基准法遵守判定装置在劳动基准法所规定的范围内能够对每个运输公司的车辆的驾驶员设定劳动条件。
CN2010800560145A 2010-06-02 2010-12-14 数字行驶记录仪 Pending CN1026523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26448 2010-06-02
JP2010126448A JP4652477B1 (ja) 2010-06-02 2010-06-02 デジタルタコグラフ
PCT/JP2010/007261 WO2011151870A1 (ja) 2010-06-02 2010-12-14 デジタルタコグラ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2324A true CN102652324A (zh) 2012-08-29

Family

ID=43952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60145A Pending CN102652324A (zh) 2010-06-02 2010-12-14 数字行驶记录仪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33081A1 (zh)
EP (1) EP2579219A4 (zh)
JP (1) JP4652477B1 (zh)
KR (1) KR101839628B1 (zh)
CN (1) CN102652324A (zh)
AU (1) AU2010354662A1 (zh)
CA (1) CA2782195A1 (zh)
SG (1) SG181846A1 (zh)
WO (1) WO20111518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61710A1 (de) * 2008-12-12 2010-06-17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ensorvorrichtung und Sensorvorrichtung
DE102011015264A1 (de) * 2010-12-20 2012-06-21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Bordinformationssystem für Fahrzeuge
JP5892503B2 (ja) * 2011-04-14 2016-03-23 矢崎エナジー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アルコール測定催告装置
SE535765C2 (sv) * 2011-04-20 2012-12-11 Scania Cv Ab Fordon med ett säkerhetssystem med prediktion av förartrötthet
US20140380494A1 (en) * 2011-10-18 2014-12-25 Xlerate Technologies Limited Driver related data storage system and method
JP6049249B2 (ja) * 2011-11-17 2016-12-21 矢崎エナジー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休憩時間記録装置及びタクシーメータ
SE536657C2 (sv) * 2012-09-20 2014-05-06 Scania Cv Ab Förfarande och system för effektuering av byte av föraraktivitet i färdskrivare hos fordon
JP2014089555A (ja) * 2012-10-30 2014-05-15 Micware Co Ltd 車載装置、危険予測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5041389A1 (ko) * 2013-09-23 2015-03-26 배문준 위험물 관리를 위한 차량 관제 시스템
WO2015079776A1 (ja) * 2013-11-28 2015-06-04 菱木運送株式会社 労働状態管理装置及び労働状態管理システム
JP5675010B1 (ja) * 2013-11-28 2015-02-25 菱木運送株式会社 労働状態管理装置及び労働状態管理システム
JP6415125B2 (ja) * 2014-06-18 2018-10-31 矢崎エナジー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運行管理システム、車載器及び運行管理装置
JP6946003B2 (ja) * 2017-01-04 2021-10-06 矢崎エナジー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車載機
US9931980B1 (en) * 2017-06-19 2018-04-03 Christopher John Albert Voice message warning device for a driver of a motor vehicle
EP3534340A1 (en) * 2018-03-02 2019-09-04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off-duty times of a driver
JP7428236B2 (ja) * 2020-03-05 2024-02-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時間管理システム、時間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33115A (ja) * 1993-05-12 1994-12-02 Mannesmann Kienzle Gmbh 自動車用のタコグラフ
JPH11507151A (ja) * 1996-03-15 1999-06-22 マンネスマン ファウ デー オー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車両におけるパルス発生器と監視ユニットからなるデータ伝送装置並びに該監視ユニット用パルス発生器
CN101002686A (zh) * 2007-01-23 2007-07-25 武汉理工大学 基于驾驶模拟器的驾驶员疲劳状态分析实验系统
CN101224113A (zh) * 2008-02-04 2008-07-23 电子科技大学 机动车驾驶员状态监控方法及系统
CN201111172Y (zh) * 2007-11-06 2008-09-03 南京安瑞通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驾驶安全限时装置
JP2010061482A (ja) * 2008-09-05 2010-03-18 Yuji Yonezawa ドライバ作業記録作成方法、運行管理方法、運行管理装置、および、運行管理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09968A (ja) * 1988-10-20 1990-04-23 Kirin Brewery Co Ltd 固定層型バイオリアクタの培地供給方法
US6317668B1 (en) * 1999-06-10 2001-11-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perless log system and method
JP2001344628A (ja) * 2000-06-01 2001-12-14 Np System Kaihatsu:Kk 自動車運転者の労働時間解析集計管理システム。
GB2372585B (en) * 2001-02-22 2004-03-24 Michael William Rosier Commercial vehicle driving hours and break time
GB2416421B (en) * 2004-07-20 2008-09-10 Francis John Steele The universal satellite key (USK)
US7117075B1 (en) * 2005-08-15 2006-10-03 Report On Board Llc Driver activity and vehicle operation logging and reporting
JP4546577B1 (ja) * 2009-12-25 2010-09-15 菱木運送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タコグラ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33115A (ja) * 1993-05-12 1994-12-02 Mannesmann Kienzle Gmbh 自動車用のタコグラフ
JPH11507151A (ja) * 1996-03-15 1999-06-22 マンネスマン ファウ デー オー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車両におけるパルス発生器と監視ユニットからなるデータ伝送装置並びに該監視ユニット用パルス発生器
CN101002686A (zh) * 2007-01-23 2007-07-25 武汉理工大学 基于驾驶模拟器的驾驶员疲劳状态分析实验系统
CN201111172Y (zh) * 2007-11-06 2008-09-03 南京安瑞通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驾驶安全限时装置
CN101224113A (zh) * 2008-02-04 2008-07-23 电子科技大学 机动车驾驶员状态监控方法及系统
JP2010061482A (ja) * 2008-09-05 2010-03-18 Yuji Yonezawa ドライバ作業記録作成方法、運行管理方法、運行管理装置、および、運行管理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51870A1 (ja) 2011-12-08
KR20130085937A (ko) 2013-07-30
AU2010354662A1 (en) 2012-07-12
SG181846A1 (en) 2012-07-30
EP2579219A4 (en) 2015-04-15
KR101839628B1 (ko) 2018-03-16
CA2782195A1 (en) 2011-12-08
JP4652477B1 (ja) 2011-03-16
EP2579219A1 (en) 2013-04-10
JP2011253336A (ja) 2011-12-15
US20120233081A1 (en) 2012-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52324A (zh) 数字行驶记录仪
JPH0512852Y2 (zh)
ES2243288T3 (es) Sistema y metodo de registro electronico.
US4338512A (en) Truck safety recorder
CN108263311A (zh) 一种车辆维护保养提醒方法及装置
JP2015232908A (ja) 労働状態管理装置及び労働状態管理システム
US4303850A (en) Real time clock using computer and separate counting means
MX2009010766A (es) Un sistema de administracion de proyectos adaptado para planeacion y administracion de proyectos.
JP4685964B1 (ja) 運行管理装置
EP2533013B1 (en) Method for route planning
JP2011131844A (ja) デジタルタコグラフ
EP1405276A1 (en) A system for remote vehicle tracking
JP6652354B2 (ja) 車両用運行情報記録装置
CN102717818A (zh) 高速铁路列车到站时车厢换乘信息提示系统及方法
CN206086392U (zh) 一种智能化车联网仪表
CN203157732U (zh) 一种车载防疲劳驾驶装置
CN103057416A (zh) 一种车载防疲劳驾驶装置
JP2007026322A (ja) 生産管理システムの端末および該端末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管理方法
JPH09145862A (ja) 列車通過告知システム
JP2012033102A (ja) 車両運行記録装置および運行記録制御方法ならびに運行記録プログラム
JP2019219474A (ja) 運送事業従事者の教育システムおよび教育プログラム
Ignall Optimal Policies for Two Product Inventory Systems with and without Setup Costs
JP2006163955A (ja) 作業工法管理システム
JP2007172364A (ja) 事故予防支援配送配車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4642923B1 (ja) デジタルタコグラ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7243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