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1189A - 缓冲部件、电子设备的冲击缓冲结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缓冲部件、电子设备的冲击缓冲结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91189A
CN102591189A CN2012100062530A CN201210006253A CN102591189A CN 102591189 A CN102591189 A CN 102591189A CN 2012100062530 A CN2012100062530 A CN 2012100062530A CN 201210006253 A CN201210006253 A CN 201210006253A CN 102591189 A CN102591189 A CN 1025911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lpha
module
viscoelasticity
g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0625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91189B (zh
Inventor
上野正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911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11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911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11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37/00Cases
    • G04B37/04Mounting the clockwork in the case; Shock absorbing mountings
    • G04B37/05Fixed mountings for pocket or wrist watches
    • G04B37/052Fixed mountings for pocket or wrist watches with shock damping means not related to the winding 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3/00Spring units consisting of several springs, e.g.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spring characteristic
    • F16F3/08Spring units consisting of several springs, e.g.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spring characteristic with springs made of a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rubber
    • F16F3/087Units comprising several springs made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material
    • F16F3/093Units comprising several springs made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material the springs being of different materials, e.g.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rub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缓冲部件、电子设备的冲击缓冲结构及电子设备。介于手表壳体与其内部的表模块之间的缓冲部件使用粘弹性体,该粘弹性体在手表壳体受到冲击时,将动能转换成热能,同时根据冲击的大小发生形状变化,从而减少传递到表模块的冲击,并且减少随着形状变化引起的从动能向弹性能的转换而迅速降低相对于表模块的弹力。该粘弹性体包括:以覆盖模块的上表面及侧面的方式形成的第一粘弹性体部;配置于第一粘弹性体部的预定部位上的第二粘弹性体部;以及沿着第一粘弹性体部的上表面的内周边配置成框状的第三粘弹性体部。

Description

缓冲部件、电子设备的冲击缓冲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缓冲部件、电子设备的冲击缓冲结构及电子设备,该缓冲部件用于手表或手机等电子设备上并缓冲冲击。
背景技术
至今已知如日本特开2000-46964号公报的手表的冲击缓冲结构,该手表的冲击缓冲结构在手表壳体与容纳于该手表壳体内的表模块之间的多处,配置橡胶等的具有弹性的缓冲部件,利用该多个缓冲部件缓冲来自外部的冲击而保护表模块。
在该情况下,多个缓冲部件其一部分环状地配置于表模块的上表面的周边部,弹性地缓冲来自手表壳体的上表面侧的冲击。另外,其他的缓冲部件平板状地配置于表模块的下表面,弹性地缓冲来自手表壳体的下表面侧的冲击。
在这种手表的冲击缓冲结构的情况下,由于多个缓冲部件分别由橡胶等的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因此在手表壳体从外部受到冲击时,通过多个缓冲部件因该冲击而弹性变形,从而缓冲冲击,所以具有回弹弹性模量高且难以吸收、衰减冲击的性质,存在不能有效地缓和冲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有效地缓和冲击的缓冲部件、电子设备的冲击缓冲结构及电子设备。
本发明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冲击缓冲结构,使缓冲部件介于设备壳体与容纳于该设备壳体内的模块之间缓冲冲击,其特征在于,上述缓冲部件使用粘弹性体,该粘弹性体在上述设备壳体受到冲击时,随着根据该冲击的大小的形状变化将动能转换成热能,从而减少传递到上述模块的上述冲击,并且减少随着上述形状变化引起的从上述动能向弹性能的转换而迅速降低相对于上述模块的弹力,该粘弹性体由第一、第二、第三各粘弹性体部构成,上述第一粘弹性体部以覆盖上述模块的上表面及侧面的方式形成为筒状,上述第二粘弹性体部隔开间隔配置于上述第一粘弹性体部的预定的部位,上述第三粘弹性体部沿着位于上述模块的上表面上的上述第一粘弹性体部的上表面的内周边配置成框状。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当设备壳体受到冲击时,由粘弹性体构成的缓冲部件根据该冲击力发生形状变化,通过该形状变化能够减少传递到模块的冲击,并且能够迅速降低相对于模块的弹力。由此,不破坏模块,而能有效地缓和冲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适用于数字式的手表上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手表的II-II向视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手表的III-III向视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在图2所示的手表的IV-IV向视中将表模块、按压部件及缓冲部件沿水平方向剖切而表示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表模块的按压部件及缓冲部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6A及图6B表示图5所示的作为粘弹性体的阿尔法凝胶(注册商标)及聚氨酯树脂的相对于外力的特性,图6A是表示在对阿尔法凝胶及聚氨酯树脂施加作为外力的冲击的情况下施加于表模块上的冲击加速度的时间变化的模式图,图6B是表示在对阿尔法凝胶及聚氨酯树脂给予谐和振动的情况下传递到表模块上的加速度的传递率的频率特性的模式图。
图7表示将本发明适用于数字式的手表上的第二实施方式,并且是将表模块的按压部件及缓冲部件沿水平方向剖切而表示的放大剖视图。
图8表示将本发明适用于模拟式的手表上的第三实施方式,并且是表示沿12点和6点的方向的纵向的剖面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在第一~第三的各实施方式中用表来表示第一~第三各阿尔法凝胶部的硬度的组合的图。
图10是表示在图9所示的第一~第三各阿尔法凝胶部的硬度的组合中,在对阿尔法凝胶及聚氨酯树脂施加作为外力的冲击的情况下,施加于表模块上的冲击加速度的时间变化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6B,对将本发明适用于数字式的手表上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该手表具有手表壳体1。在该手表壳体1的上部开口部,通过密封件2a安装表玻璃2,在手表壳体1的下部,通过防水环3a安装后盖3。另外,在该手表壳体1内通过缓冲部件5及缓冲材料6配置表模块4。
如图2及图3所示,手表壳体1具有由硬质的合成树脂构成的壳主体7、和设置于该壳主体7的外周面上的两层结构的表框8。在壳主体7,金属制的加强部件7a以从内侧上部向内部突出的状态通过插入成型而设置。另外,表框8包括:设置于壳主体7的外周面上的由后述的阿尔法凝胶(注册商标)构成的内侧表框8a;以及设置于该内侧表框8a的外表面上的由具有弹力的合成树脂构成的外侧表框8b。
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在该手表壳体1的12点侧和6点侧的各侧部,分别设置用于安装表带9的带安装部10。并且,如图1及图4所示,在该手表壳体1的3点侧及9点侧的各侧部,分别各设置两个按钮开关11。
如图2及图3所示,表模块4的外周被由硬质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罩壳12覆盖。在该罩壳12的上部设置以光电方式显示时刻等信息的显示板13。该显示板13由液晶显示元件或EL(电致发光)显示元件等平面型的显示元件构成。
另外,在该罩壳12的内部,装入用于驱动显示板13的电路部4a和表功能所需的各种电子部件4b。另外,如图4所示,在罩壳12的侧面设置端子部件11c。该端子部件11c在该罩壳12的外周,具有利用后述的两个按钮开关11进行压入操作的端子板11b。
如图2及图3所示,该表模块4在覆盖该表模块4的外周的罩壳12的外周面,通过后述的按压部件15覆盖缓冲部件5,并以该状态容纳于手表壳体1内。另外,该表模块4的下表面,在利用按压板14按压缓冲材料6的状态下,利用后盖3压紧到手表壳体1内而配置。在该状态下,缓冲材料6由橡胶等的弹性材料构成,且形成为平板状。
按压部件15由聚缩醛(POM)等的硬质的合成树脂或金属构成,如图2及图3所示,具有配置于表模块4的罩壳12的上表面的周边部上的环状部15a和配置于罩壳12的外周面的筒状部15b,并且这些环状部15a和筒状部15b一体形成。
该按压部件15具有如下缓和功能:在手表壳体1从外部受到冲击时,以整体承受该冲击力而缓和冲击力集中于表模块4的一部分。另外,在该按压部件15的内周面,设有在手表壳体1的预定位置定位用的突起或凹部(均未图示)。按压部件15利用定位用的突起或凹部,防止表模块4在手表壳体1内向水平方向旋转,还同时具有进行表模块4相对于手表壳体1的定位的定位功能。
另外,如图1及图5所示,在该按压部件15的筒状部15b的3点侧和9点侧,设置作为分别插入多个按钮开关11的各轴部11a时的退避部的切口部15c。在该情况下,如图2及图3所示,在位于按压部件15的上表面的环状部15a的中央部,对应于显示板13而设置显示用的开口部15d。由此,显示板13其上表面与按压部件15的上表面为一个平面,并从开口部15d向上方露出。
如图2~图5所示,缓冲部件5配置于按压部件15与手表壳体1的内周面之间,按压部件15配置于表模块4的罩壳12的外周面。该缓冲部件5由在手表壳体1从外部受到冲击时发生形状变化的粘弹性体形成,优选的是由阿尔法凝胶形成。
在此,对阿尔法凝胶进行说明。
阿尔法凝胶是以硅酮作为主要成分的凝胶状原材料,例如是在硅酮凝胶中混合作为填充材料的填充物而成的片状的凝胶。在该情况下,填充物例如由相对于硅酮凝胶的100重量部具有1~3重量部的合成树脂的外壳的微小空心体及10~30的重量部的硅石构成。
另外,就该凝胶状原材料的硬度而言,阿斯卡C硬度为15~60,其厚度为例如0.5~2.0mm左右。相对于未将该凝胶状原材料用作冲击缓冲材料的情况的冲击加速度,表示将凝胶状原材料用作冲击缓冲材料的情况的缓冲加速度的减少率的冲击缓冲率为70%以上。
一般,如手表之类的刚性的东西直接降落到刚体面上时的冲击力,以极短的时间从降落速度变为0或向上的速度,从而成为δ函数性的非常大的值。相对于此,如图6A所示,在如聚氨酯树脂之类的弹性体降落而与刚体面接触的情况下,如虚线U所示,发生与聚氨酯树脂向垂直方向的变形量、即收缩距离相对应的回弹力,向上加速度逐渐增加而手表的加速度减小。
而且,手表及聚氨酯树脂其速度从向下转换为向上而翻转。从而,在该情况下施加于手表上的冲击加速度,成为分布在从聚氨酯树脂降落并与刚体面接触直至收缩及弹回并再次从该刚体面脱离之间的范围的波形,冲击加速度的峰值与手表直接降落的情况相比大大地降低。
另一方面,在如阿尔法凝胶之类的粘弹性体降落并与刚体面接触的情况下,如图6A的实线F所示,与使用聚氨酯树脂等的弹性体的情况相比,施加于手表壳体1内的表模块4上的力的增加慢,而且其峰值低。即,阿尔法凝胶的弹性常数,与聚氨酯树脂的弹性体相比弹性常数小。
一般而言,阿尔法凝胶等的凝胶状粘弹性体与弹性体相比,弹性常数非常小(以杨氏模量小2~4位数左右)。另外,在使用弹性体的情况下,若使用弹性常数低的弹性体,则需要增加厚度以免在冲击时产生的大的歪斜超过弹性限度。
相对于此,就阿尔法凝胶而言,如图6A的实线F所示,若降落到刚体面,并从此处受到向上的力,则被来自该刚体面的冲击力和手表的惯性力从两侧压缩而变形,但此时,将从刚体面受到的作功量及从手表受到的动能迅速且有效地转换成热能而放出。即,阿尔法凝胶首先以粘性阻力使手表减速,从而使其动能迅速衰减。而且,伴随阿尔法凝胶的压缩变形的弹力的增加,通过由手表的减速引起的变形速度的降低和缓和时间的经过而钝化。
其结果,从动能向弹性能的转换少量地被抑制,手表壳体1内的表模块4不垂直向上翻转而立即停止。即,当遇到降落的冲击时,通过厚度薄的阿尔法凝胶的层传递到表模块4的向上加速度的峰值减少,而且表模块4的动能迅速成为零。在这种一连串的过程中,为了设定最佳的加速度的峰值,能够基于公知技术适当调整阿尔法凝胶的厚度、阿尔法凝胶的设置范围、以及阿尔法凝胶的材质。
图6B在纵轴表示:在对聚氨酯树脂的弹性橡胶及阿尔法凝胶的粘弹性体施加各种频率的谐和振动的情况(横轴)下,表示施加在手表上的振动加速度相对于施加在聚氨酯树脂及阿尔法凝胶上的振动加速度的比例的应答倍率(振动传递率)。在该图6B中,在频率为零的情况下,应答倍率是0dB、即一倍(振动传递率为1),在对手表直接施加加速度的情况和通过聚氨酯树脂及阿尔法凝胶施加加速度的情况下,施加于手表上的加速度相等。
在聚氨酯树脂(虚线U)及阿尔法凝胶(实线F)的任何一种情况下,应答倍率均随着振动频率的上升而逐渐上升,不久就表示峰值。表示该峰值的频率是由聚氨酯树脂或阿尔法凝胶的弹性常数和手表的质量决定的固有频率(共振频率)。若振动频率进一步上升,则这次应答倍率下降,若振动频率比预定值(固有频率的
Figure BDA0000129892250000061
倍)大,则应答倍率分别比0dB小。
即,就施加在聚氨酯树脂及阿尔法凝胶上的加速度而言,振动频率越从固有频率脱离,越被聚氨酯树脂及阿尔法凝胶更有效地吸收而转换成热。而且,施加于手表上的加速度比施加在聚氨酯树脂及阿尔法凝胶上的加速度逐渐变小。
在此,如图6B所示,基于上述的弹性常数的不同,使用阿尔法凝胶的情况的固有频率比使用聚氨酯树脂的情况的固有频率低。从而,应答倍率小于0dB的防振效果区域,也是使用阿尔法凝胶的情况从更小的频率就表现出来。具体而言,能够利用于手表上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阿尔法凝胶的防振效果区域约为140Hz以上。
在该情况下,涉及表模块4的电子部件和驱动电路的结构部件,由于该频率以上的高频振动而容易发生故障、噪音和电磁干扰。从而,通过使用如阿尔法凝胶之类的粘弹性体,能够更有效地除去引起涉及表模块4的电子部件和驱动电路的结构部件的故障、噪音和电磁干扰的这些高频振动。此外,就该防振效果区域、即固有频率的设定而言,在包含于表模块4的电子部件的结构上振动的影响少时等,能够设定成比上述设定值还高。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作为弹性体的例子而举出聚氨酯树脂,作为粘弹性体的例子而举出阿尔法凝胶,但是大部分的高分子塑料原材料包含粘弹性的性质。作为本发明的粘弹性体,能够利用粘性性质比弹性性质还强的粘弹性体,即,是指例如冲击缓冲率为50%以上的粘弹性体。
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该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5具有:配置于按压部件15的外周面的预定部位上的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除了该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部位,配置于按压部件15的外周面的其他预定部位上的第二阿尔法凝胶部17;以及配置于从按压部件15的开口部15d露出的显示板13的上表面的周边部上的第三阿尔法凝胶部18,并且这些各阿尔法凝胶部以相同的材质一体形成。
如图2~图5所示,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具有:配置于按压部件15的环状部15a的上表面的上面部16a;以及配置于按压部件15的筒状部15b的外周面的预定部位上的多个侧面部16b,整体形成为大致筒状。在该情况下,如图5所示,在上面部16a以放射状设置波纹形状的辅助缓冲部16c。
如图2所示,该辅助缓冲部16c以比上面部16a的厚度还薄的厚度形成为波纹形状,其整体的厚度形成为比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上面部16a的厚度稍厚。由此,辅助缓冲部16c被夹在按压部件15的上表面与手表壳体1的加强部件7a的下表面之间,若在该状态下被加强部件7a按压,则波纹形状随着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上面部16a的形状变化而以弹性地压扁的方式弹性变形之后发生形状变化。
另外,如图4及图5所示,在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侧面部16b,沿着上下方向设置辅助缓冲突起部16d。如图4所示,该辅助缓冲突起部16d设在按压部件15的筒状部15b的外周面的预定部位即与1点、5点、7点、11点的各附近相对应的部位。如图4所示,该辅助缓冲突起部16d通过其前端面与手表壳体1的内周面接触,使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侧面部16b从手表壳体1的内周面弹性地分离。
即,该辅助缓冲突起部16d形成为与后述的第二阿尔法凝胶部17的外表面大致相同的高度。由此,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侧面部16b,通过辅助缓冲突起部16d与手表壳体1的内周面接触,限制表模块4任意向面方向(水平方向)移动而晃动,并且若由手表壳体1的内周面按压辅助缓冲突起部16d,则与第二阿尔法凝胶部17一起发生形状变化而与手表壳体1的内周面弹性接触。
如图2~图5所示,第二阿尔法凝胶部17隔开间隔配置于按压部件15的12点、3点、6点、9点的四个部位。即,该第二阿尔法凝胶部17具有:配置于按压部件15的环状部15a的上表面的上片部17a;以及配置于按压部件15的筒状部15b的外表面的侧片部17b。
在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第二阿尔法凝胶部17的上片部17a形成为比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上面部16a的厚度还厚,且形成为与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上面部16a的波纹形状的辅助缓冲部16c整体的厚度大致相同的厚度。另外,如图2所示,第二阿尔法凝胶部17的侧片部17b形成为比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侧面部16b的厚度还厚。
如图5所示,第三阿尔法凝胶部18形成为与表模块4的显示板13对应的大致四边形的框状,如图2及图3所示,其外周部与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上面部16a的内周部连接。由此,第三阿尔法凝胶部18以横跨设置于按压部件15的环状部15a上的显示用的开口部15d的上表面的周边部和从按压部件15的开口部15d露出的显示板13的上表面的周边部这双方的状态进行配置。
如图2及图3所示,该第三阿尔法凝胶部18其周边部形成为按压显示板13的上表面的周边的分离部18a。该第三阿尔法凝胶部18形成为其厚度比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上面部16a的厚度厚相当于手表壳体1的加强部件7a的厚度的部分。另外,该第三阿尔法凝胶部18配置于比手表壳体1的壳主体7的内周面还靠内侧,在该状态下通过表玻璃2能够从外部看到。
由此,第一~第三阿尔法凝胶部16~18在冲击从外部施加于手表壳体1时,根据其冲击力而发生形状变化,并且在该形状变化时使动能转换成热能,从而使传递到表模块4上的回弹力减少。而且,之后,第一~第三阿尔法凝胶部16~18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形状。从而,第一~第三阿尔法凝胶部16~18还能够抑制由弹力引起的衰减振动。
另一方面,表框8的内侧表框8a与缓冲部件5相同,由受到冲击时发生形状变化的粘弹性体形成,优选的是由阿尔法凝胶形成。如图2及图3所示,该内侧表框8a位于手表壳体1的正面的左右方向即3点侧和9点侧的部位的厚度T1,比位于其正面的前后方向即12点侧和6点侧的部位的厚度T2还厚(T1>T2)。即,该内侧表框8a位于3点侧和9点侧的部位向上方突出而形成。另外,外侧表框8b由硬度高的聚氨酯树脂等的合成树脂形成。
由此,内装表模块4的结构之中,至少具有手表壳体1、表玻璃2、后盖3以及表框8,且该表框8具有内侧表框8a和外侧表框8b,从而构成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即手表的冲击缓冲结构。另外,通过具有还具备缓冲部件5的双重的冲击缓冲结构,该缓冲部件5具有第一~第三阿尔法凝胶部16~18,能够维持非常薄的结构,并且能够更有效地减少传递到表模块4上的冲击。
如此,根据该手表的冲击缓冲结构,具有介于手表壳体1与容纳于该手表壳体1内的表模块4之间的缓冲部件5,该缓冲部件5在手表壳体1从外部受到冲击时,在将动能转换为热能的同时,根据冲击的大小而发生形状变化,从而使传递到表模块4上的冲击减少,并且通过使用使伴随形状变化的从动能向弹性能的转换减少而使相对于表模块4的弹力迅速降低的粘弹性体,能够有效缓和对表模块4的冲击。
即,根据该手表的冲击缓冲结构,在手表壳体1从外部受到冲击时,对应于该冲击力由粘弹性体构成的缓冲部件5根据冲击的大小而发生形状变化,且随着该缓冲部件5的形状变化而将动能转换为热能,从而能够使传递到表模块4上的冲击减少,并且使随着缓冲部件5的形状变化的从动能向弹性能的转换减少而能够使相对于表模块4的弹力迅速降低,由此能够有效缓和对表模块4的冲击。
具体而言,通过利用所谓阿尔法凝胶的冲击吸收功能突出的粘弹性体,使冲击时的冲击加速度转换为热能而使动能减少,并且花费时间而减速,从而不表现翻转手表壳体1的强的回弹力,因此与不使用粘弹性体的情况、即施加于手表壳体1上的冲击直接施加于表模块4上的情况或使用橡胶等的弹性体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施加于表模块4上的冲击加速度大大地减少。
相对于未将凝胶状原材料用作冲击缓冲材料的情况的缓冲加速度,表示将凝胶状原材料用作冲击缓冲材料5的情况的冲击加速度的减少率的冲击缓冲率为70%以上。另一方面,在通过缓冲部件5从外部对表模块4给予冲击的情况下施加于表模块上的冲击加速度,与在没有缓冲部件5而从外部对该表模块4给予冲击的情况下施加于表模块4上的冲击加速度相比为50%以下、优选的是30%以下,该缓冲部件5使该冲击的一部分转换为热而吸收及发散,并且使上述冲击的剩余部分延迟及分散而传递到表模块4。
如此,通过对缓冲部件5使用阿尔法凝胶,能够使冲击加速度下降到50%以下,优选的是30%以下,因此能够利用少量的阿尔法凝胶、即厚度薄的阿尔法凝胶而使降落时的对表模块4的冲击大大地降低。由此,通过在手表壳体1与表模块4之间使用厚度薄的缓冲部件5,能够减少制造成本。另外,通过对缓冲部件5使用阿尔法凝胶,能够使手表壳体1的固有频率大大地降低,由此能够抑制由高频振动带来的内部电路的破损。
在该情况下,由于缓冲部件5的阿尔法凝胶是在受到冲击时根据该冲击而发生形状变化之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的结构,因此当受到冲击而发生形状变化时,不会引起衰减振动,所以不会因为衰减振动而对表模块4带来坏影响,能够良好地保护表模块4及搭载于该表模块4上的显示板13和各种电子部件4a、4b。
另外,在该手表的冲击缓冲结构中,以0.5~2.0mm的范围较薄地形成与表模块4的外周面对应而配置的缓冲部件5的阿尔法凝胶的各厚度,并且利用阿尔法凝胶能够得到高的冲击吸收及缓冲效果。因此,保护表模块4的缓冲部件5整体的厚度不比已有结构的厚度厚,而能够较薄地形成缓冲部件5整体的厚度,由此能够防止手表壳体1变大,所以能够实现手表整体的小型化。
另外,由于在该手表的冲击缓冲结构中,在手表壳体1的内周面与表模块4的外周面之间配置按压部件5,在该按压部件5的外表面配置由阿尔法凝胶构成的缓冲部件5,因此当利用由该阿尔法凝胶构成的缓冲部件5缓冲冲击时,用按压部件15的整体承受冲击,能够防止冲击集中于表模块4的一部分,由此也能良好地保护表模块4及搭载于该表模块4上的显示板13和电子部件4a、4b免受冲击的影响。
在该情况下,由于缓冲部件5具有:配置于覆盖并保护表模块4的按压部件15的上表面及侧面的预定部位上的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配置于除了该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部位的按压部件15的侧面及上表面的其他的预定部位上的第二阿尔法凝胶部17;以及位于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内周端部并配置于显示板13的上表面的外周边部的第三阿尔法凝胶部18,因此能够有效吸收、缓冲来自手表壳体1的外部的冲击。
即,由于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除了表模块4的上表面及侧面的3点、6点、9点、12点的四个部位之外形成为大致筒状,第二阿尔法凝胶部17隔开间隔配置于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与3点、6点、9点、12点的四个部位对应的部位,第三阿尔法凝胶部18沿着位于表模块4的上表面的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上表面上的内周边配置成框状,因此能够利用第一、第二阿尔法凝胶部16、17有效吸收、缓冲来自侧方的冲击,并且能够利用第三阿尔法凝胶部18有效吸收、缓冲来自上方的冲击。
在该情况下,因为第一~第三各阿尔法凝胶部16~18的厚度不同,由此还能够有效吸收、缓冲来自手表壳体1的外部的冲击。例如,由于第二阿尔法凝胶部17形成为比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厚度还厚,因此当手表壳体1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时,能够由第二阿尔法凝胶部17比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先受到该冲击。
由此,除了当手表壳体1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时,利用第二阿尔法凝胶部17能够以放掉的方式吸收冲击之外,当按压操作按钮开关11时,利用该按钮开关11的按压力能够抑制表模块4在手表壳体1内向面方向(水平方向)移动,由此能够防止表模块4的晃动,因此能够顺利且良好地进行开关操作。
另外,通过在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侧面部16b,以与第二阿尔法凝胶部17的侧片部17b的外表面大致相同的高度形成有用于使该侧面部16b从手表壳体1的内周面分离的辅助缓冲突起部16d,在手表壳体1未受到冲击时,能够抑制手表壳体1内的表模块4向面方向(水平方向)任意移动而表模块4晃动。
另外,由于当手表壳体1从其侧面侧受到冲击时,该冲击力大致同时施加于第二阿尔法凝胶部17的侧片部17b和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侧面部16b的辅助缓冲突起部16d,因此能够与第二阿尔法凝胶部17的形状变化大致同时地使辅助缓冲突起部16d发生形状变化。
即,由于辅助缓冲突起部16d以圆周方向的宽度窄且沿上下方向细长的方式设置于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侧面部16b上,因此辅助缓冲突起部16d的形状变化比侧面部16b整体的形状变化还小,比侧面部16b的整体更容易发生形状变化。由此,当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侧面部16b受到冲击力时,能够使宽度窄的辅助缓冲突起部16d与第二阿尔法凝胶部17的侧片部17b一起发生形状变化。
之后,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侧面部16b整体发生形状变化,因此利用第二阿尔法凝胶部17的侧片部17b、设置于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侧面部16b上的辅助缓冲突起部16d、以及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侧面部16b,能够有效吸收、缓冲来自手表壳体1的侧面侧的冲击。
另外,通过在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上面部16a形成厚度薄的波纹形状的辅助缓冲部16c,且该辅助缓冲部16c形成为其整体的厚度比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上面部16a的厚度还厚,从而当手表壳体1从其上面侧受到冲击时,该冲击力大致同时施加于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和辅助缓冲部16c,因此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上面部16a发生形状变化,同时能够使辅助缓冲部16c弹性变形,由此能够可靠且良好地吸收冲击。
即,由于辅助缓冲部16c以厚度薄的波纹形状形成于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上面部16a,因此辅助缓冲部16c的弹力比上面部16a的形状变化还小,比上面部16a的形状变化更容易弹性变形。由此,当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上面部16a受到冲击力时,能够在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上面部16a发生形状变化之前,使波纹形状的辅助缓冲部16c弹性变形。
之后,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上面部16a整体发生形状变化,因此当手表壳体1从其上面侧受到强的冲击时,通过辅助缓冲部16c的弹性变形,能够容易使第二阿尔法凝胶部17的上片部17a及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上面部16a发生形状变化,由此能够可靠且良好地吸收和缓冲冲击。
在该情况下,由于第三阿尔法凝胶部18形成为其厚度比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还厚,因此当手表壳体1的表玻璃2从上方受到冲击时,还能够利用第三阿尔法凝胶部18以放掉的方式吸收该冲击,之后,能够与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一起有效吸收、缓和来自上方的冲击,因此能够可靠且良好地保护显示板13。
另外,该缓冲部件5由于第一~第三各阿尔法凝胶部16~18由相同材质的阿尔法凝胶一体形成,因此能够用一个成型用的模具简单且容易地制作,并且通过第一~第三各阿尔法凝胶部16~18一体形成,能够实现部件件数的减少,并且还能够实现组装操作的简化,能够提供批量生产率高的产品。
并且,根据该手表的冲击缓冲结构,在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设置作为外装部件的表框8,该表框8包括设置于手表壳体1的外表面上的内侧外装部即内侧表框8a、和设置于该内侧表框8a的外周面上的外侧外装部即外侧表框8b,内侧表框8a由当表框8从外部受到冲击时根据该冲击力发生形状变化的阿尔法凝胶形成,由此利用由该阿尔法凝胶构成的内侧表框8a,也能够良好地吸收、缓和来自外部的冲击。
在该情况下,通过内侧表框8a还由阿尔法凝胶形成,表框8整体的外形不变大,而能够得到高的缓冲效果。另外,由于外侧表框8b由硬质的聚氨酯树脂等的具有弹力的合成树脂形成,因此不仅表框8的表面难以损伤,而且能够良好地保护由阿尔法凝胶构成的内侧表框8a。
另外,内侧表框8a的阿尔法凝胶形成为位于手表壳体1的正面的左右方向即3点侧和9点侧的部位的厚度T1比位于该正面的前后方向即12点侧和6点侧的部位的厚度T2还厚(T1>T2),当在手腕上安装手表壳体1而使用时,手表壳体1的3点侧和9点侧与物体碰撞而容易受到强的冲击,但即使受到这种强的冲击,也能够利用内侧表框8a的厚度厚的阿尔法凝胶良好地吸收冲击,由此能够良好地保护表模块4及搭载于该表模块4上的显示板13和电子部件4a、4b免受冲击的影响。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7,对将本发明适用于数字式的手表上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与图1~图6B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上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该手表的结构如下,缓冲部件5的第一~第三阿尔法凝胶部16~18之中,第二阿尔法凝胶部17以单独形成,该第二阿尔法凝胶部17隔开间隔分别配置在与3点、6点、9点、12点对应的四个部位。
即,第二阿尔法凝胶部17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是与第一、第三各阿尔法凝胶部16、18相同的材质,并且形成为比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厚度还厚。如图7所示,该第二阿尔法凝胶部17隔开间隔利用粘接剂粘接在按压部件15的外周面的与3点、6点、9点、12点对应的四个部位。
在该情况下,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在其侧面部16b的与3点、6点、9点、12点分别对应的四个部位,分别设置用于配置第二阿尔法凝胶部17的切口部16e。另外,第一、第三各阿尔法凝胶部16、18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以相同的材质一体形成,并且配置于按压部件15的外周面及表模块4的上表面。
根据这种第二实施方式的手表的冲击缓冲结构,由于缓冲部件5的第一~第三各阿尔法凝胶部16~18之中,第二阿尔法凝胶部17以单独形成,因此能够在表模块4上分别组装第一、第三各阿尔法凝胶部16、18和第二阿尔法凝胶部17,由此能够实现组装操作性的提高。
即,在该冲击缓冲结构中,能够在按压部件15的与3点、6点、9点、12点对应的四个部位,隔开间隔利用粘接剂个别地固定第二阿尔法凝胶部17,并且以从按压部件15及表模块4的上方覆盖的方式安装第一、第三各阿尔法凝胶部16、18,能够在使该第一、第三各阿尔法凝胶部16、18沿着按压部件5的外周面容易旋转移动的同时良好地进行位置调整。
例如,如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一~第三各阿尔法凝胶部16~18一体形成的情况下,当覆盖于按压部件5及表模块4上而安装第一~第三各阿尔法凝胶部16~18时,第一~第三各阿尔法凝胶部16~18由于其摩擦阻力而难以沿着按压部件5的外周面旋转移动,由此安装位置的调整变得麻烦。
对此,若第二阿尔法凝胶部17与第一、第三各阿尔法凝胶部16、18分别形成,则能够在按压部件15上单独固定第二阿尔法凝胶部17,因此当使第一、第三各阿尔法凝胶部16、18沿着按压部件5的外周面旋转移动时,不存在由第二阿尔法凝胶部17产生的摩擦阻力,能够使第一、第三各阿尔法凝胶部16、18容易旋转移动而准确地进行位置调整。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8,对将本发明适用于模拟式的手表上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在与图1~图6B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上相同的附图标记而进行说明。
该手表代替装入到表模块4的显示板13而装入表机芯20,除此之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
如图8所示,该表机芯20装入到表模块4的罩壳12的内部。该表机芯20具有:通过配置于罩壳12的上表面上的文字板21的贯通孔21a向上方突出的指针轴22;安装于该指针轴22的上端部的时针、分针等的指针23;以及用于使指针轴22运针旋转的轮系机构24。由此,该表机芯20利用轮系机构24使指针轴22旋转,通过该指针轴22的旋转使指针23在文字板21的上方运针,指示显示时刻。
在该情况下,轮系机构24具有:安装于指针轴22上并旋转的指针齿轮25、与该指针齿轮25啮合而旋转的传动齿轮26、以及使该传动齿轮26旋转的步进马达(未图示)等。这些指针齿轮25及传动齿轮26配置于与指针轴22正交的水平方向上,在该状态下外周部的齿部彼此啮合而旋转。
另外,如图8所示,文字板21与设置于按压部件15的环状部15a上的显示用的开口部15d对应而配置,通过该开口部15d向按压部件15的上方露出。另外,指针轴22位于文字板21的大致中央部,在其上端部与表玻璃2的下表面接近的状态下,向罩壳12的上方突出而配置。指针23在位于文字板21与表玻璃2之间的状态下,随着指针轴22的旋转而运针。
另外,在手表壳体1与按压部件15之间,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配置由阿尔法凝胶构成的缓冲部件5。该缓冲部件5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由第一~第三各阿尔法凝胶部16~18构成,这些第一~第三各阿尔法凝胶部16~18通过双色成型而一体形成。
在该情况下,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整体形成为大致筒状,除去按压部件15的上表面及侧面的预定部位、即与3点、6点、9点、12点对应的部位而配置。第二阿尔法凝胶部17除去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部位在按压部件15的上表面及侧面的3点、6点、9点、12点的四个部位隔开间隔而配置,并形成为比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厚度还厚。
如图8所示,第三阿尔法凝胶部18位于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上表面的内周边,并配置于文字板21的上表面的周边部,形成为比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厚度还厚。该第三阿尔法凝胶部18其凝胶状原材料的材质与第一、第二各阿尔法凝胶部16、17的材质不同。
即,该第三阿尔法凝胶部18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由其硬度比第一、第二各阿尔法凝胶部16、17的硬度还低的材质形成。由此,即使该第三阿尔法凝胶部18与第一、第二各阿尔法凝胶部16、17材质不同,也与该第一、第二各阿尔法凝胶部16、17通过双色成型而一体形成。
根据这种第三实施方式的手表的冲击缓冲结构,除了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由于缓冲部件5的第一~第三各阿尔法凝胶部16~18之中,第三阿尔法凝胶部18形成为其硬度比第一、第二各阿尔法凝胶部16、17的硬度还低且厚度厚,因此当表玻璃2从上方受到冲击时,能够在第三阿尔法凝胶部18发生形状变化之后,使第一、第二各阿尔法凝胶部16、17发生形状变化,并且能够利用第三阿尔法凝胶部18吸收、缓和冲击以免冲击传递到文字板21上。
因此,即使表玻璃2的上表面受到冲击,除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利用第一~第三各阿尔法凝胶部16~18能够良好地保护表模块4之外,还能够利用第三阿尔法凝胶部18可靠且良好地防止装入表模块4的表机芯20的指针23由于冲击而发生指针错位或者指针23从指针轴22脱落。
即,即使表玻璃2的上表面受到冲击,也能够利用第三阿尔法凝胶部18缓和装入到表模块4的表机芯20在上下方向振动,因此能够可靠且良好地防止由表机芯20向上下方向的振动所引起的指针23相对于指针轴22的脱落及轮系机构24中的齿轮25、26的啮合的脱离。
另外,在该第三实施方式的冲击缓冲结构中,通过第三阿尔法凝胶部18由硬度比第一、第二各阿尔法凝胶部16、17的硬度还低的阿尔法凝胶形成,即使第三阿尔法凝胶部18与第一、第二各阿尔法凝胶部16、17的材质不同,也能够将该第三阿尔法凝胶部18通过双色成型与第一、第二各阿尔法凝胶部16、17一体形成。因此,即使第三阿尔法凝胶部18与第一、第二各阿尔法凝胶部16、17的材质不同,也能够容易成型,由此能够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变形例
下面,参照图9及图10,对多个种类的阿尔法凝胶的硬度的组合进行说明。
该阿尔法凝胶由以硅酮为主要成分的凝胶状原材料构成,其硬度根据其材质而阿斯卡C硬度不同,例如,存在阿斯卡C硬度为15~30的低硬度的阿尔法凝胶、阿斯卡C硬度为30~45的中硬度的阿尔法凝胶、阿斯卡C硬度为45~60的高硬度的阿尔法凝胶。
例如,如图9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数字机型的手表中,在为一般的冲击吸收类型的情况下,第一~第三各阿尔法凝胶部16~18优选阿斯卡C硬度分别设定成30~45的中硬度。该情况下的冲击吸收特性成为图10中以实线F1所示的曲线,其加速度的最大值F1-a是比以虚线所示的聚氨酯树脂的曲线U的加速度的最大值U-a还小的值,且位于在时间上晚的位置。由此,能够比聚氨酯树脂更有效地缓冲冲击。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数字机型的手表中,在为高冲击吸收类型的情况下,第一~第三各阿尔法凝胶部16~18优选阿斯卡C硬度分别设定成45~60的高硬度。该情况下的冲击吸收特性成为图10中以实线F2所示的曲线,其加速度的最大值F2-a是比以虚线所示的聚氨酯树脂的曲线U的加速度的最大值U-a还小的值,且位于在时间上晚的位置。但是比以实线F1所示的加速度的最大值F1-a还大,且位于在时间上早的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比聚氨酯树脂更有效地缓冲冲击。
另外,如图9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数字机型的手表中,在为一般的冲击吸收类型的情况下,第一~第三各阿尔法凝胶部16~18优选阿斯卡C硬度也分别设定成30~45的中硬度。该情况下的冲击吸收特性成为图10中以实线F1所示的曲线,其加速度的最大值F1-a是比以虚线所示的聚氨酯树脂的曲线U的加速度的最大值U-a还小的值,且位于在时间上晚的位置。由此,能够比聚氨酯树脂更有效地缓冲冲击。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数字机型的手表中,在为高冲击吸收类型的情况下,第一~第三各阿尔法凝胶部16~18优选阿斯卡C硬度分别设定成45~60的高硬度。该情况下的冲击吸收特性成为图10中以实线F2所示的曲线,其加速度的最大值F2-a是比以虚线所示的聚氨酯树脂的曲线U的加速度的最大值U-a还小的值,且位于在时间上晚的位置。但是比以实线F1所示的加速度的最大值F1-a还大,且位于在时间上早的位置。在该情况下,也能够比聚氨酯树脂更有效地缓冲冲击。
另外,如图9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模拟机型的手表中,在为一般的冲击吸收类型的情况下,优选第一、第二各阿尔法凝胶部16、17其阿斯卡C硬度分别设定成30~45的中硬度,第三阿尔法凝胶部18其阿斯卡C硬度为比第一、第二各阿尔法凝胶部16、17还低的15~30的低硬度。
该情况下的冲击吸收特性成为图10中以实线F3所示的曲线,其加速度的最大值F3-a是比以虚线所示的聚氨酯树脂的曲线U的加速度的最大值U-a还小的值,且位于在时间上晚的位置,并且比以实线F1所示的加速度的最大值F1-a稍小,且位于在时间上稍晚的位置。由此,比以实线F1所示的情况能够更有效地缓冲冲击。
另外,在该第三实施方式的模拟机型的手表中,在为高冲击吸收类型的情况下,优选第一、第二各阿尔法凝胶部16、17其阿斯卡C硬度为45~60的高硬度,第三阿尔法凝胶部18其阿斯卡C硬度为比第一、第二各阿尔法凝胶部16、17还低的30~45的中硬度。该情况下的冲击吸收特性成为图10中以实线F4所示的曲线,其加速度的最大值F4-a位于实线F1与实线F2之间。在该情况下,能够比以实线F2所示的情况更有效地缓冲冲击。
并且,如图9所示,在其他机型的手表中,在为低冲击吸收类型的情况下,第一~第三各阿尔法凝胶部16~18优选阿斯卡C硬度分别设定成15~30的低硬度。该情况下的冲击吸收特性成为图10中以实线F5所示的曲线,其加速度的最大值F5-a是比以实线F3所示的加速度的最大值F3-a还小的值,且位于在时间上晚的位置。由此,能够比以实线F3所示的情况更有效地缓冲冲击。
如此,第一~第三各阿尔法凝胶部16~18根据表模块4的功能,其硬度既可以设定成分别相同,也可以设定成分别不同。如此,第一~第三各阿尔法凝胶部16~18通过组合高硬度和低硬度,能够更有效地吸收、缓和冲击。
此外,在上述的第一~第三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上面部16a设置辅助缓冲部16c,并在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侧面部16b设置辅助缓冲突起部16d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侧面部16b设置辅助缓冲部16c,在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上面部16a设置辅助缓冲突起部16d。
另外,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的上面部16a及侧面部16b分别设置辅助缓冲部16c及辅助缓冲突起部16d。并且,第一阿尔法凝胶部16不必一定要具有波纹形状的辅助缓冲部16c及辅助缓冲突起部16d。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第三的各实施方式中,对配置于手表壳体1的内表面与表模块4的罩壳12的外表面之间的缓冲部件5具有配置于罩壳12的外表面的按压部件5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不必一定要在罩壳12的外表面设置按压部件5,例如也可以在罩壳12的外表面直接配置由阿尔法凝胶构成的缓冲部件5。
并且,在上述的第一~第三的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对适用于具有显示板13的数字机型的手表或者具有指针23的模拟机型的手表上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除了还能够适用于具有数字功能和模拟功能这两者的组合类型的手表上之外,不必一定要适用于手表上,能够适用于旅行表、闹钟、台钟、挂钟等的各种表上。
另外,本发明不必一定要适用于手表上,能够广泛适用于手机或电子词典、便携式信息终端设备(PDA:个人数字助理)、个人计算机等的各种电子设备上。
以上,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包含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和其等同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电子设备的冲击缓冲结构,使缓冲部件(5)介于设备壳体(1)与容纳于该设备壳体内的模块(4)之间缓冲冲击,其特征在于,
上述缓冲部件使用粘弹性体,该粘弹性体在上述设备壳体受到冲击时,将动能转换成热能,同时根据该冲击的大小发生形状变化,从而减少传递到上述模块的上述冲击,并且减少随着上述形状变化引起的从上述动能向弹性能的转换而迅速降低相对于上述模块的弹力,
该粘弹性体由第一、第二、第三各粘弹性体部构成,上述第一粘弹性体部(16)以覆盖上述模块的上表面及侧面的方式形成为筒状,上述第二粘弹性体部(17)隔开间隔配置于上述第一粘弹性体部的预定的部位,上述第三粘弹性体部(18)沿着位于上述模块的上表面上的上述第一粘弹性体部的上表面的内周边配置成框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冲击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子设备是表,上述预定的部位隔开间隔配置于上述第一粘弹性体部的3点、6点、9点、12点的四个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冲击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上述缓冲部件对上述模块给予冲击的情况下施加于上述模块的冲击加速度,与在没有上述缓冲部件而对该模块给予上述冲击的情况下施加于上述模块的冲击加速度相比为50%以下或3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冲击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粘弹性体具有基于电子设备的重量而选择的材质,该材质的固有频率低于牵涉到构成上述模块(4)的电子部件(4a、4b)的破损的预先设定的振动频率。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冲击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缓冲部件(5)是以硅酮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原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冲击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粘弹性体部(17)的厚度比上述第一粘弹性体部(16)厚,在上述第一粘弹性体部形成有向其厚度方向突出的突起部(16d)。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冲击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粘弹性体部(18)的厚度比上述第一粘弹性体部(16)厚。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冲击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设备壳体(1)具有显示用的保护玻璃(2),上述模块(4)具有与上述保护玻璃对应而指示显示时刻的指针(23),上述第三粘弹性体部(18)与位于上述保护玻璃的内表面的部位对应而配置,上述第三粘弹性体部(18)的硬度设定成比上述第一、第二各粘弹性体部(16、17)的硬度低。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冲击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第三各粘弹性体部(16~18)由相同的材质一体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冲击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第三各粘弹性体部(16~18)由不同的材质通过多色成型而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冲击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设备壳体(1)在外表面设有外装部件(8),该外装部件包括设置于上述设备壳体的外表面的内侧外装部(8a)和设置于该内侧外装部的外周面的外侧外装部(8b),
上述内侧外装部由在上述外装部件受到冲击时根据该冲击力发生形状变化的粘弹性体形成,上述外侧外装部由具有弹力的合成树脂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冲击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
就上述内侧外装部(8a)的上述粘弹性体而言,位于上述设备壳体(1)的正面的左右方向上的部位的厚度(T1)比位于该正面的前后方向上的部位的厚度(T2)厚(T1>T2)。
13.一种电子设备,具有:设备壳体(1);容纳于该设备壳体内且搭载电子部件(4a、4b、显示板13、表机芯20的指针23)的模块(4);以及介于上述设备壳体与上述模块之间缓冲冲击的缓冲部件(5),其特征在于,
上述缓冲部件使用粘弹性体,该粘弹性体在上述设备壳体受到冲击时,将动能转换成热能,同时根据该冲击的大小发生形状变化,从而减少传递到上述模块的上述冲击,并且减少随着上述形状变化引起的从上述动能向弹性能的转换而迅速降低相对于上述模块的弹力,
该粘弹性体由第一、第二、第三各粘弹性体部构成,上述第一粘弹性体部以覆盖上述模块的上表面及侧面的方式形成为筒状,上述第二粘弹性体部隔开间隔配置于上述第一粘弹性体部的预定的部位,上述第三粘弹性体部沿着位于上述模块的上表面上的上述第一粘弹性体部的上表面的内周边配置成框状。
14.一种缓冲部件(5),配置于设备壳体(1)与容纳于该设备壳体内的模块(4)之间缓冲冲击,其特征在于,
在该缓冲部件使用粘弹性体,该粘弹性体在上述设备壳体受到冲击时,将动能转换成热能,同时根据该冲击的大小发生形状变化,从而减少传递到上述模块的上述冲击,并且减少随着上述形状变化引起的从上述动能向弹性能的转换而迅速降低相对于上述模块的弹力,
该粘弹性体由第一、第二、第三各粘弹性体部构成,上述第一粘弹性体部以覆盖上述模块的上表面及侧面的方式形成为筒状,上述第二粘弹性体部隔开间隔配置于上述第一粘弹性体部的预定的部位,上述第三粘弹性体部沿着位于上述模块的上表面上的上述第一粘弹性体部的上表面的内周边配置成框状。
CN201210006253.0A 2011-01-11 2012-01-10 缓冲部件、电子设备的冲击缓冲结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25911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02838 2011-01-11
JP2011-002838 2011-01-11
JP2011240979A JP5899817B2 (ja) 2011-01-11 2011-11-02 緩衝部材、電子機器の衝撃緩衝構造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1-240979 2011-11-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1189A true CN102591189A (zh) 2012-07-18
CN102591189B CN102591189B (zh) 2015-04-01

Family

ID=46455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06253.0A Active CN102591189B (zh) 2011-01-11 2012-01-10 缓冲部件、电子设备的冲击缓冲结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00325B2 (zh)
JP (1) JP5899817B2 (zh)
CN (1) CN10259118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7277A (zh) * 2014-11-28 2015-04-08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穿戴式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75887A1 (en) * 2011-10-05 2019-12-04 Suunto Oy Watch case and wrist watch device
JP5910999B2 (ja) * 2012-02-17 2016-04-2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緩衝構造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274597B2 (ja) * 2013-07-24 2018-02-0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腕時計
JP6132162B2 (ja) * 2014-03-24 2017-05-2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計時装置および腕時計
WO2016016828A1 (en) * 2014-07-30 2016-02-04 Zero S.A. Watch or the like
CN107408158A (zh) * 2015-03-20 2017-11-28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使用智能能量收获的健康可穿戴物
EP3076245B1 (fr) * 2015-04-02 2021-03-17 CSEM Centre Suisse D'electronique Et De Microtechnique SA Dispositif amortisseur notamment pour composant micromécanique horloger
JP7169738B2 (ja) 2016-08-24 2022-11-11 東芝産業機器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静止誘導機器
EP3306419B1 (fr) * 2016-10-05 2019-11-27 The Swatch Grou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td Joint horloger
JP6740893B2 (ja) * 2016-12-26 2020-08-1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H713666A1 (it) * 2017-04-03 2018-10-15 Maura Wasescha Gentilini Orologio con sistema di sospensione antivibrazione del movimento.
JP6723522B2 (ja) * 2017-07-27 2020-07-1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ケースおよび時計
JP2019086414A (ja) * 2017-11-07 2019-06-0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時計
JP7148897B2 (ja) * 2020-08-05 2022-10-0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外装部材、ケースおよび時計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448172A1 (fr) * 1979-02-02 1980-08-29 Junghans Gmbh Geb Montre-bracelet comportant un anneau support du mouvement et un anneau d'etancheite pour recevoir un mouvement d'horlogerie
CN1104344A (zh) * 1993-08-25 1995-06-28 卡西欧计算机公司 手表壳
JP2000046459A (ja) * 1998-07-31 2000-02-18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蔵庫等の扉装置
JP2000046964A (ja) * 1998-07-24 2000-02-18 Casio Comput Co Ltd リスト装置
CN1380994A (zh) * 2000-05-31 2002-11-20 时至准钟表股份有限公司 热发电钟表及其所用的后盖
CN101463167A (zh) * 2007-12-20 2009-06-24 天津市振海橡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粘弹性阻尼材料
CN101609708A (zh) * 2008-06-18 2009-12-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减振装置和系统以及硬盘减振系统
EP2144126A1 (fr) * 2008-07-10 2010-01-13 Breitling AG Navette pour porte-pièce, système et procédé de transport d'au moins une pièce, notamment d'horlogerie
CN102117043A (zh) * 2009-10-28 2011-07-06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缓冲部件、电子设备的冲击缓冲结构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47486A (ja) * 1998-11-06 2000-05-26 Fuji Xerox Co Ltd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入出力装置、並びに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4805437B2 (ja) * 1999-05-17 2011-11-02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腕時計ケース
JP4415431B2 (ja) * 1999-09-28 2010-02-1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リスト装置
JP3698091B2 (ja) * 2001-11-09 2005-09-2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基板保持構造
JP2003272371A (ja) * 2002-03-14 2003-09-26 Sony Corp 情報記憶装置
US7431495B2 (en) * 2005-02-18 2008-10-07 Richemont International S.A. Damping device, particularly for a wrist-watch
EP1950632B1 (fr) * 2007-01-29 2009-12-23 Tissot S.A. Montre à lunette polygonal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448172A1 (fr) * 1979-02-02 1980-08-29 Junghans Gmbh Geb Montre-bracelet comportant un anneau support du mouvement et un anneau d'etancheite pour recevoir un mouvement d'horlogerie
CN1104344A (zh) * 1993-08-25 1995-06-28 卡西欧计算机公司 手表壳
JP2000046964A (ja) * 1998-07-24 2000-02-18 Casio Comput Co Ltd リスト装置
JP2000046459A (ja) * 1998-07-31 2000-02-18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蔵庫等の扉装置
CN1380994A (zh) * 2000-05-31 2002-11-20 时至准钟表股份有限公司 热发电钟表及其所用的后盖
CN101463167A (zh) * 2007-12-20 2009-06-24 天津市振海橡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粘弹性阻尼材料
CN101609708A (zh) * 2008-06-18 2009-12-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减振装置和系统以及硬盘减振系统
EP2144126A1 (fr) * 2008-07-10 2010-01-13 Breitling AG Navette pour porte-pièce, système et procédé de transport d'au moins une pièce, notamment d'horlogerie
CN102117043A (zh) * 2009-10-28 2011-07-06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缓冲部件、电子设备的冲击缓冲结构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7277A (zh) * 2014-11-28 2015-04-08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穿戴式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59492A (ja) 2012-08-23
JP5899817B2 (ja) 2016-04-06
US8500325B2 (en) 2013-08-06
CN102591189B (zh) 2015-04-01
US20120176871A1 (en) 201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91189B (zh) 缓冲部件、电子设备的冲击缓冲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2117043B (zh) 缓冲部件、电子设备的冲击缓冲结构和电子设备
JP6168186B2 (ja) 緩衝構造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007751B2 (ja) 腕時計
US9086684B2 (en)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vibrating mo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7157926B2 (ja)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時計
JP7110747B2 (ja)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時計
JP2013040805A (ja) 電子機器の衝撃緩衝構造
JP3633146B2 (ja) 腕時計
JP6987354B2 (ja) ケースおよび時計
JP2000277935A (ja) 衝撃緩衝構造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JP5032167B2 (ja) 電子機器
EP2918150B1 (en) Package system with cover strucur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JP7282318B2 (ja) ケー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時計の製造方法
CN108141486B (zh) 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玻璃套筒组件及保护玻璃套筒的方法
JP6270105B2 (ja) 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時計
CN216599692U (zh) 防摔结构及电子设备
JP2008298725A (ja) 時計
JP2011109305A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電波受信機器
JP2023086384A (ja) ケース及び時計
JP2011109304A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電波受信機器
CN114637178A (zh) 用于带有旋转柔性引导件的谐振器机构的设有粘性物质的抗震保护
JP2010281663A (ja) 時計
JP2000056041A (ja) リスト装置
JP2017227449A (ja) 緩衝装置、部品保護装置、および時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