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3485B - 发光装置、车辆用前照灯、照明装置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发光装置、车辆用前照灯、照明装置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63485B
CN102563485B CN201110380848.8A CN201110380848A CN102563485B CN 102563485 B CN102563485 B CN 102563485B CN 201110380848 A CN201110380848 A CN 201110380848A CN 102563485 B CN102563485 B CN 1025634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lluminating part
light
contact surface
radi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808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63485A (zh
Inventor
深井泰雄
高平宜幸
高桥幸司
前村要介
友村好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Fukuyama Las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30305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49030A/zh
Publication of CN102563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34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634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34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4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1/16Laser light sour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9/00Elements for modifying spectral properties, polarisation or intensity of the light emitted, e.g. filters
    • F21V9/30Elements containing photoluminescent material distinct from or spaced from the light sou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4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4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1/141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4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1/176Light sources where the light is generated by photoluminescent material spaced from a primary light generating el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5/00Arrangements withi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emi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light
    • F21S45/40Cooling of lighting devices
    • F21S45/47Passive cooling, e.g. using fins, thermal conductive elements or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07/0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n or in particular types of vehicles
    • F21W2107/1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n or in particular types of vehicles for lan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发光装置、车辆用前照灯、照明装置以及车辆。照明灯(1)具备:激光元件(2),其出射激光;发光部(4),其接受从激光元件(2)出射的激光从而发出荧光,并具有由无机材料构成的密封材料;和散热器(7),其经由与发光部(4)接触的接触面,对通过照射激光而在发光部(4)产生的热进行散发,受光部(4)所存在的范围被限制在以上述接触面为基准能获得期望的散热效果的范围内。

Description

发光装置、车辆用前照灯、照明装置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通过简易的构造来抑制发光部的温度上升的发光装置、车辆用前照灯、照明装置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激发光源而使用LED(发光二极管)或LD(激光二极管)等半导体发光元件,将从这些激发光源产生的激发光照射到包含荧光体的发光部,从而产生非相干的照明光的发光装置的研究正在盛行。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与这样的发光装置相关的技术的例子。
专利文献1的光源装置包括能抑制发光效率的降低并长时间维持性能的发光装置、和由多个发光装置构成的光源装置。并且,专利文献1的光源装置通过使荧光体层移动来改变激发光的照射位置,抑制了荧光体的温度上升。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86815号公报(2010年4月15日公开)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的问题。
即,在专利文献1的光源装置中,为了抑制荧光体的温度上升,使荧光体层移动来改变激发光的照射位置。因此,专利文献1的光源装置需要使光的照射位置移动的驱动部,会产生消耗功率变高的问题。进而,专利文献1的光源装置由于具备驱动部以及用于控制驱动部的控制部等,因此会产生光源装置的构造变得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通过简易的构造来抑制发光部的温度上升的发光装置、车辆用前照灯、照明装置以及车辆。
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特征在于具备:激发光源,其出射激发光;发光部,其接受从上述激发光源出射的激发光从而发出荧光,并且具有由无机材料构成的密封材料;和散热部,其经由与上述发光部接触的接触面,对由于照射上述激发光而在上述发光部产生的热进行散发,上述发光部所存在的范围被限制在以上述接触面为基准能获得期望的散热效果的范围内。
根据上述构成,散热部经由与发光部接触的接触面,将由于照射激发光而在发光部产生的热散发。并且,该发光部所存在的范围被限定在以接触面为基准能获得期望的散热效果的范围内。换言之,通过以接触面为基准将发光部所存在的范围限制在能获得期望的散热效果的范围内,散热部能经由接触面将在发光部产生的热高效地散发。在此,由于发光部的密封材料是由无机材料构成,因此不会如有机材料那样由于热而产生变性。
由此,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能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具体地,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不需要为了抑制发光部的温度上升而使发光部移动而改变激发光的照射位置。即,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不需要用于使光的照射位置移动的驱动部,而能抑制发光部的温度上升。因此,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与现有的发光装置相比,能抑制消耗功率,能减轻使用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的用户的经济负担。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不需要驱动部以及用于控制驱动部的控制部等。因此,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能以简易的构造来抑制发光部的温度上升,能抑制由于发光部的温度上升而引起的发光效率的降低。因此,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能对装置的用户以及装置提供者赋予简单的装置布局、装置的轻量化、设计、制作费用的削减、低价格化等诸多的优点。
如此,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通过具备上述构成,能以简易的构造来抑制发光部的温度上升,且能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特征在于,具备车辆用前照灯,上述车辆用前照灯具备:激发光源,其出射激发光;发光部,其接受从上述激发光源出射的激发光从而发出荧光,并具有由无机材料构成的密封材料;反射镜,其具有反射上述发光部所发出的荧光的反射曲面;和散热部,其经由与上述发光部接触的接触面,对由于照射上述激发光而在上述发光部产生的热进行散发,上述发光部所存在的范围被限制在以上述接触面为基准能获得期望的散热效果的范围内,上述车辆用前照灯按照上述反射曲面位于铅垂下侧的方式配置于上述车辆。
通过设为上述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能提供能以简易的构造来抑制发光部的温度上升,且提供了一种能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的车辆。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如上所述,构成为具备:激发光源,其出射激发光;发光部,其接受从上述激发光源出射的激发光从而发出荧光,并具有由无机材料构成的密封材料;和散热部,其经由与上述发光部接触的接触面,对由于照射上述激发光而在上述发光部产生的热进行散发,上述发光部所存在的范围被限制在以上述接触面为基准能获得期望的散热效果的范围内。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中,如上所述,上述车辆的前照灯具备:激发光源,其出射激发光;发光部,其接受从上述激发光源出射的激发光从而发出荧光,并具有由无机材料构成的密封材料;反射镜,其具有反射上述发光部所发出的荧光的反射曲面;和散热部,其经由与上述发光部接触的接触面,对通过照射上述激发光而在上述发光部产生的热进行散发,上述发光部所存在的范围被限制在以上述接触面为基准能获得期望的散热效果的范围内,上述车辆用前照灯按照上述反射曲面位于铅垂下侧的方式配置于上述车辆。
由此,起到了能提供一种能以简易的构造来抑制发光部的温度上升的发光装置、车辆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灯(headlamp)的概略构成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抛物面镜的旋转抛物面的概念图。
图3的(a)是表示抛物面镜的顶视图,(b)是抛物面镜的正视图,(c)是抛物面镜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汽车中的照明灯的配置方向的概念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发光部以及散热器的概略图,(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
图6是将5W的光强度的激光照射到图5的发光部4(高度0.2mm)时的发光部4的厚度方向上的温度梯度的图。
图7是表示在使用低熔点的玻璃作为密封材料的情况下的发光部内部的最高温度和发光效率的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在使发光部的厚度、以及荧光体浓度发生变化时的激发功率密度(W/mm2)和发光部的最高温度(℃)的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在使激发功率密度(W/mm2)发生变化时的从接触面到发光部的距离(μm)和发光部的温度(℃)的关系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发光部以及散热器的概略图,(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发光部以及散热器的概略图,(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发光部以及散热器的概略图,(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发光部以及散热器的概略图,(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发光部以及散热器的概略图,(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发光部以及散热器的概略图,(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发光部以及散热器的概略图,(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发光部以及散热器的概略图,(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灯1等。另外,尽管下面以照明灯为主进行说明,但照明灯是应用本申请发明的照明装置的一例,能将本申请应用在任意的照明装置中,这是不言而喻的。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同一部件以及构成要素赋予同一符号。它们的名称以及功能也相同。因此,不再对它们反复进行详细的说明。
根据图1等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如下所述。
[照明灯1的构成]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灯(发光装置)1的概略构成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照明灯1具备:激光元件(激发光源、半导体激光器)2、透镜3、发光部4、抛物面镜(反射镜)5以及散热器(散热部)7。
(激光元件2)
激光元件2是作为出射激发光的激发光源而发挥功能的发光元件。该激光元件2可以设置多个。这种情况下,从多个激光元件2的每一个中振荡出作为激发光的激光。虽然也可以仅使用1个激光元件2,但为了获得高输出的激光,使用多个激光元件2会变得容易。
激光元件2既可以在1个芯片上具有1个发光点,也可以在1个芯片上具有多个发光点。激光元件2的激光的波长例如为405nm(蓝紫色)或450nm(蓝色),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按照包含于发光部4中的荧光体的种类来适当选择即可。
另外,作为激发光源(发光元件),也能代替激光元件而使用发光二极管(LED)。
(透镜3)
透镜3是用于按照使从激光元件2出射的激光适当地照射到发光部4上的方式来调节(例如扩大)该激光的照射范围的透镜,透镜3配置于每个激光元件2上。
(发光部4)
发光部4接受从激光元件2出射的激光从而发出荧光,包含接受激光而发光的荧光体。具体地,对于发光部4,在密封材料的内部分散有荧光体,或凝固了荧光体。发光部4由于将激光变换为荧光,因此可以说是波长变换元件。
该发光部4配置于散热器7上,且配置为包含抛物面镜5的焦点位置以及其周边部分。因此,从发光部4出射的荧光通过在抛物面镜5的反射曲面上反射,其光路被控制。进而,发光部4的处于抛物面镜5的焦点位置的部分被最强地激发,焦点位置的周边部分以与作为照射了激光的发光部4的面的照射面上的激光的光强度分布相对应的强度而被激发。关于其细节,在后面叙述。
作为发光部4的荧光体,例如能使用氮氧化物类荧光体(例如硅铝氧氮聚合材料荧光体)或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纳米粒子荧光体(例如磷化铟:InP)。这些荧光体相对于从激光元件2发出的高输出(以及/或光密度)的激光耐热性高,最适于激光照明光源中。但是,发光部4的荧光体并不限于上述材料,也可以是氮化物荧光体等其它的荧光体。
另外,照明灯的照明光必须是具有规定范围的色度的白色,这是法律规定的。因此,在发光部4中包含按照使照明光成为白色的方式而选择的荧光体。
例如,在发光部4中包含蓝色、绿色以及红色的荧光体,若照射405nm的激光,则产生白色光。或者,在发光部4中包含黄色的荧光体(或绿色以及红色的荧光体),通过照射450nm(蓝色)的激光(或者在440nm以上490nm以下的波长范围中具有峰值波长的所谓的蓝色附近的激光),也能获得白色光。
发光部4的密封材料例如由玻璃材料、蓝宝石、氧化锆、AlN、和TiO2等构成。由于相对于0.65W/mm2以上的激发功率密度,有机材料有可能会变质,因此不能使用有机无机混合玻璃或硅树脂等树脂材料。玻璃材料也可以使用低熔点玻璃。密封材料优选透明性高的材料,在激光为高输出的情况下,优选耐热性高的材料。
(抛物面镜5)
抛物面镜5反射使发光部4产生的荧光,形成在规定的立体角内传播的光线束(照明光)。该抛物面镜5例如既可以是在表面形成了金属薄膜的部件,也可以是金属制的部件。
图2是表示抛物面镜5的旋转抛物面的概念图,图3的(a)是抛物面镜5的顶视图,(b)是正视图,(c)是侧视图。图3的(a)~(c)为了对说明图面易于理解地进行例示,示出了通过挖通长方体的部件的内部来形成抛物面镜5的例子。
如图2所示,抛物面镜5在其反射面中包括:通过将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旋转轴来使该抛物线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抛物曲面)用包含上述旋转轴的平面切断而获得的部分曲面的至少一部分。在图3(a)以及(c)中,用符号5a所示的曲线表示抛物曲面。另外,如图3(b)所示,在从正面观察抛物面镜5的情况下,其开口部5b(照明光的出口)为半圆。
另外,激光元件2配置于抛物面镜5的外部,在抛物面镜5中形成有使激光透过或通过的窗口部6。该窗口部6既可以是开口部,也可以包含能透过激光的透明部件。例如,也可以设置设有透过激光并反射白色光(发光部4的荧光)的滤光器(filter)的透明板作为窗口部6。在该构成中,能防止发光部4的荧光从窗口部6泄漏。
窗口部6也可以对多个激光元件2只设置公用的一个,也可以设置与各激光元件2对应的多个窗口部6。
另外,也可以在抛物面镜5的一部分中包含并非抛物面的部分。另外,本发明的发光装置具有的反射镜也可以是具有封闭的圆形的开口部的抛物面镜或包含其一部分的反射镜。另外,上述反射镜并不限于抛物面镜,也可以是椭圆面镜或半球面镜。即,上述反射镜只要在其反射面上包含通过以旋转轴为中心使图形(椭圆、圆、抛物线)旋转而形成的曲面的至少一部分即可。
(散热器7)
散热器7将由于照射激光而在发光部4产生的热经由与发光部4接触的接触面而散热。尽管散热器7较多使用易于传导热的铝、铜等的金属材料,但只要是热传导性高的材料,则没有特别的限定。
其中,经由接触面与发光部4接触的散热器7的表面优选作为反射面发挥功能。通过使表面为反射面,从发光部4的上表面入射的激光在通过荧光体被变换为荧光之后,在该反射面反射并使其朝向抛物面镜5。或者,使从发光部4的上方入射的激光通过反射面反射,再次返回到发光部4的内部,通过荧光体被变换为荧光。由此,能提高照明灯1的发光效率。
另外,虽未图示,但可以通过在散热器7上安装风扇等来强制增加空气的移动量,由此提高散热效果。另外,散热器7也可以用水冷式来实现。散热器7的进一步细节通过图5等在后面详述,因此在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由于散热器7由抛物面镜5所覆盖,因此,散热器7可以说具有与抛物面镜5的反射曲面(抛物曲面)相对的面。设置散热器7的发光部4的一侧的表面与抛物面镜5的旋转抛物面的旋转轴大致平行,优选大致包含该旋转轴。
但是,散热器7以及抛物面镜5并不限于图1的位置关系,而能通过各种的位置关系来实现。
[照明灯1的配置方法]
图4是表示在汽车(车辆)10的前照灯中应用照明灯1的情况下的照明灯的配置方向的概念图。如图4所示,照明灯1按照抛物面镜5位于铅垂下侧的方式配置于汽车10的头部。在该配置方法中,通过上述抛物面镜5的光照特性来将汽车10的正面照亮,并且适度地照射汽车10的前方下侧。
另外,也可以将照明灯1应用于汽车用的行驶用前照灯(远光灯)中,也可以应用于通过用的前照灯(近光灯)。另外,在汽车10的行驶中,也可以按照行驶状态来进行照射到发光部4的照射面的激光的光强度分布的控制。由此,在汽车10的行驶中能通过任意的光照模式来进行光照,能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应用例]
本发明的发光装置并不限于车辆用前照灯,也可以在其它的照明装置中应用。作为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一例,能举出聚光灯(downlight)。聚光灯是设置于家庭、交通工具等构造物的顶棚的照明装置。此外,本发明的照明装置还能作为车辆以外的移动物体(例如人、船舶、航空器、潜水艇、火箭等)的照明灯来实现,也可以作为探照灯、投影仪、聚光灯以外的室内照明器具(台灯)来实现。
[实施例]
接下来,根据图5等来说明本发明的更具体的实施例。另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另外,在此记载的材质、形状以及各种数值都不过是一例,并不限定本发明。
进而,在下面说明多个实施例,但对于与已经说明的实施例中的记载相同的内容,则省略其说明。
[实施例1]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发光部4a以及散热器7a的概略图,图5的(a)是表示俯视图,图5的(b)表示侧视图。
在图5的(a)以及图5的(b)所示的发光部4a通过作为热传导率1Wm-1K-1以上的密封剂(粘合剂)而使用的、含铅玻璃和荧光体的混合物而形成。荧光体的浓度可以按照设为目标的色温度而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5vol%的浓度来将SiAlON的荧光体与密封材料混合,但并不限于此。发光部4a是在550℃下使装入到模具中的荧光体和含铅玻璃烧结来制作的,烧结的发光部4a被贴附在散热器7a上。进而,发光部4a具有直径2mm、高度0.2mm的圆柱形状。但是,发光部4a只要直径为0.2mm以下,则其高度并不限定于特定的数值。
散热器7a由热传导率20Wm-1K-1以上的Al2O3构成,经由与发光部4a接触的接触面70a将由于照射激光而在发光部4a产生的热散出。由于该发光部4a设于散热器7a的上表面,发光部4a的高度为0.2mm,因此,其被包含在接触面70a起的0.2mm的范围内(图5(b))。通过图6来说明如此设定发光部4a和散热器7a的相对的位置关系而产生的效果。
图6是表示对图5的发光部4a(高度0.2mm)照射5W的光强度的激光时的发光部4a的厚度方向中的温度梯度的图。另外,激光从散热器7a侧入射,透过散热器7a,激发发光部4a。
如图6所示,透过由散热器7a将在发光部4a产生的热散出,在发光部4a的厚度方向(激光照射的方向)上产生温度梯度。此时,虽然与接触面70a相对一侧的发光部4a的面上的温度成为最高温度,但其温度在280℃附近,低于包含于发光部4a中的凝固了荧光体粒子的含铅玻璃的熔点(400℃附近)。因此,发光部4a能防止粘合剂的熔解而产生的发光效率的降低、伴随着发光部4a的高温化的发光效率的降低,能获得期望的发光效率。即,发光部4a通过被包含在从接触面70a起的0.2mm的范围内,能获得期望的发光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为激光从散热器7a侧入射,透过散热器7a,激发发光部4a。因此,散热器7a也可以由作为在可视光区域透明的材料的AlN或TiO2等构成。或者,若激光是从发光部4a侧照射,则散热器7a也可以不用在可视光区域透明的材料来制作,而是使用Al、Au、Ag、Cu等导电性高的金属材料来构成。
[关于发光部4的密封材料]
发光部4的密封材料除了可以使用玻璃(热传导率为1Wm-1K-1)以外,还可以使用AlN(热传导率为250Wm-1K-1)、蓝宝石(热传导率为27.21Wm-1K-1)、TiO2(热传导率为11.7Wm-1K-1)、氧化锆(热传导率为22.7Wm-1K-1)等。但是,由于在作为发光部4的密封材料而使用的无机材料中,玻璃的热传导率最低,因此,为了抑制散热,玻璃的厚度条件也最严格。因此,作为密封材料使用玻璃时的条件范围能满足作为密封材料而使用其它的无机材料时的条件范围。
例如,在作为密封材料而使用低熔点玻璃的情况下,在发光部4的温度为300℃~400℃的温度区域,能看到发光效率急剧下降的现象。图7是表示作为密封材料而使用低熔点玻璃的情况下的发光部4内部的最高温度和发光效率的关系的图。如图所示,若发光部4内部的最高温度达到300℃~400℃的附近,则发光效率急剧减少。因此,发光部4优选使温度为300℃以下。并且,低熔点玻璃比其它的无机材料的熔点要低。因此,透过使用低熔点玻璃作为密封材料获得的结果能满足使用其它无机材料作为密封材料的情况下的条件。另外,在使用低熔点玻璃以外的无机材料作为密封材料的情况下,若发光部4的温度在300℃附近,则不会看到发光效率急剧地下降的现象。
[关于发光部的厚度、荧光体浓度、激发功率密度的关系]
接下来,通过图8来说明激发功率密度(W/mm2)和发光部4的最高温度(℃)的关系。图8是表示使发光部4的厚度、以及荧光体浓度变化时的激发功率密度(W/mm2)和发光部4的最高温度(℃)的关系。此时,使用玻璃作为密封材料。另外,图中的图例[厚度1mm]、[厚度0.1mm]分别与将激光的照射方向上的发光部4的厚度设定为1mm以及0.1mm时的数据相应。另外,厚度1mm以及0.1mm的荧光体都不使激光透过,激光全部入射到荧光体。
首先,与厚度1mm相关的数据为:发光部4中的荧光体浓度为8vol%,此时,若激发功率密度为1.2W/mm2以上,则发光部4的最高温度超过300℃。与厚度0.1mm相关的数据为:发光部4中的荧光体浓度为80vol%,此时,若激发功率密度为4.5W/mm2以下,则发光部4的最高温度为300℃以下。根据图8,通过将发光体的厚度从1mm设为0.1mm,在作为照明灯使用的功率密度区域0.94W/mm2~2.5W/mm2(图8中的阴影部)中,能使发光部的最高温度为300℃以下。
进而,根据说明使激发功率密度(W/mm2)变化时的发光部4的温度变化。图9是表示使激发功率密度(W/mm2)变化时的从接触面到发光部4为止的距离(μm)和发光部4的温度(℃)的关系的图。
如图所示,激发功率密度越高,发光部4的温度上升。因此,如在图9中关注激发功率密度最高的数据(1.06W/mm2),则从散热器7到发光部4为止的距离为300μm时的发光部4的温度达到会让发光部4的发光效率降低的300℃~400℃附近。但是,在从散热器7到发光部4为止的距离为200μm时,发光部4的温度低于300℃,能抑制发光部4的发光效率的降低。
如参照图8、图9所说明的那样,发光部4的最高温度根据发光部4的厚度、荧光体浓度、激发功率密度等各种要因而变化。但是,如图9所示,通过将从散热器7(更详细地为接触面)到发光部4为止的距离抑制在200μm以内,能将发光部4的温度抑制在300℃以下,能抑制发光部4的发光效率的降低。
另外,发光部4(或荧光体)的位置越靠近散热器7,则越能有效果地使发光部4的热释放到散热器7。由于发光部4和散热器7最大就离开200μm,因此,能有效地通过散热器7来冷却发光部4所产生的热。因此,能抑制由于发热而导致的发光部4的发光效率的降低。
另外,尽管入射到发光部4的激光中无助于荧光体的发光的能量引起荧光体内部的发热,但如上所述,由于在发光体4中能抑制荧光体的发光效率的降低,因此能减少有助于荧光体的发热的能量。
[实施例2]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发光部4b以及散热器7b的概略图,图10的(a)表示俯视图,图10的(b)表示侧视图。
发光部4b具有直径2mm、高度0.2mm的圆柱形状,在与用铝形成的散热器7b接触的一侧的底面、以及散热器7b的接触面70b上形成有凹凸图案。该凹凸图案的凸部的宽度为0.05mm。相邻的凸部间的间距为0.1mm。
更具体地,说明发光部4b以及散热器7b的制作方法。最初,通过光刻法在Al板的单面上制作凹凸的抗蚀图案,通过蚀刻对Al板形成凹凸图案。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干式蚀刻方法的一种,使用反应离子蚀刻。但是,关于蚀刻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其它的方法,例如也可以使用湿式蚀刻方法。接下来,将没有底部的圆柱状的模具(mold)安放到Al板上,并在该模具中装入玻璃和荧光体来进行烧结处理。由此,形成图10(a)、图10(b)的发光部4b以及散热器7b。
然后,作为效果举出如下的点。即,由于发光部4b的底面与散热器7b的接触面70b通过凹凸图案而接触,因此,能使其接触面积比图5的发光部4a与散热器7a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发光部4b产生的的热能易于散热到散热器7b。进而,通过适当地变更凹凸图案的凸部的宽度以及间距间隔,能进一步提高通过使用散热器7b而获得的散热效果。
[实施例3]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发光部4c以及散热器7c的概略图,图11的(a)是俯视图,图11的(b)是侧视图。
发光部4c具有直径2mm、高度0.2mm的圆柱形状,在内部,将由比发光部4c的密封材料热传导率高的材料构成的针(热传导性部件)25设置为在发光部4c的厚度方向(图11(b)的图面上下方向)上连通。在本实施例中,针25由Au构成,粗度为0.2mm。该针25设置为在接触面70c与散热器7c接触,能将针25的热传导到散热器7c。
并且,作为其效果,举出如下的点。发光部4c的热由于经由具有比密封材料高的热传导率的针25而散热到散热器7c,因此能高效率地将发光部4c整体的热散热到散热器7c。其散热效果比在内部未设置针25的图5的发光部4a更加良好。进而,发光部4c以及散热器7c由于不需要抗蚀图案的制作工序,因此,与图10的发光部4b以及散热器7b相比,制作要容易。
在此,针25优选具有比发光部4c的密封材料高的热传导率,能使用Al、Cu、AlN、TiO2等。另外,为了提高发光部4c的发光效率,针25优选使用AlN、TiO2等的可视光区域下的透明材料。进而,若针25过粗则会成为降低发光部4c的发光效率的原因。因此,针25优选如下来使用:和发光部4c的面中与接触面70c接触的面相对,并将针25在出射荧光的荧光出射面中的所占的比例设为0.4以下。进而,针25考虑到其强度,优选使用10μm以上。
[实施例4]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发光部4d以及散热器7d的概略图,图12的(a)是俯视图,图12的(b)是侧视图。
发光部4d具有直径2mm、高度0.2mm的圆柱形状,在外表面缠绕有由比发光部4d的密封材料热传导率要高的材料构成的导线(热传导部件)26。在本实施例中,导线26由Au构成,粗度为0.2mm。该导线26设置为在接触面70d与散热器7d接触,能将导线26的热向散热器7d热传导。
于是,作为其效果,能举出如下的点。由于发光部4d的热经由具有比密封材料高的热传导率的导线26散发到散热器7d,因此,能将发光部4d整体的热高效地散发到散热器7d。
其散热效果的提高与未在表面缠绕导线26的图5的发光部4a相比特别高。进而,发光部4d以及散热器7d由于不需要抗蚀图案的制作工序,因此,与图10的发光部4b以及散热器7b相比,制作更容易。此外,发光部4d与在内部设置针25的图11的发光部4c相比,由于在外表面缠绕导线26,因此,能适当地变更其缠绕方式、数量。因此,与难以变更针25的设置方式、以及数量的发光部4c相比,发光部4d能没有特别的困难地提高散热效果。
在此,导线26优选具有比发光部4d的密封材料更高的热传导率,能使用Al、Cu、AlN、TiO2。另外,为了提高发光部4d的发光效率,导线26优选使用AlN、TiO2等的可视光区域下的透明材料。进而,导线(wire)26若太粗则会成为降低发光部4d的发光效率的原因。因此,导线26优选如下来使用:在除了与接触面70d接触的面以外的发光部4d的表面中、导线26所占的比例为0.4以下。进而,导线26考虑到其强度优选为10μm以上。进而,在图10中,导线26的两端延伸到散热器7d。但是,也可以通过至少一端延伸到散热器7d的构成来实现导线26。
[实施例5]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发光部4e以及散热器7e的概略图,图13的(a)是俯视图,图13的(b)是侧视图。
发光部4e具有直径0.4mm、高度2mm的圆柱形状,按照在其底面以及侧面与由AlN构成的散热器7e的接触面70e接触的方式,设置于散热器7e上。换言之,散热器7e挖空为圆柱形状,在该挖通(くり抜く)的凹部中配置有发光部4e。另外,发光部4e的上表面(和与散热器7e接触的底面相对的面)和散热器7e的上表面形成为大致同一面状。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照射激光而在发光部4e产生的热经由与发光部4e接触的接触面70e而散发到散热器7e。此时,由于发光部4e的半径为0.2mm,因此,发光部4e被包含在从接触面起0.2mm的范围内(图13b),能将发光部4e整体的热高效地散发到散热器7e。即,不管发光部4e的高度为怎样高的值,都能将发光部4e整体的热高效地散发到散热器7e。
另外,只要是按照发光部4e存在于从接触面70e起的0.2mm的范围内的方式来制作(设计),发光部4e就能采用各种的形状,能提高发光部4e的制作、设计的自由度。
[实施例6]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发光部4f以及散热器7f的概略图,图14的(a)是俯视图,图14的(b)是侧视图。
如图所示,由AlN构成的散热器7f在宽度2.4mm×2.4mm的区域内,以0.5mm间距的间隔,具有25个用于设置发光部4f的宽度0.4mm×0.4mm×(高度)0.5mm的多个贯通孔。该多个贯通孔分别贯通散热器7f,发光部4f设置于该多个贯通孔中。即,发光部4f在各贯通孔中与散热器7f的接触面70f接触。
在此,说明发光部4f以及散热器7f的制作方法。最初,以光刻法在Al板上制作用于形成贯通孔的抗蚀图案,通过蚀刻对AlN板形成多个贯通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干式蚀刻方法的一种,使用反应离子蚀刻。但是,蚀刻方法也可以是其它的方法。例如,也可以使用湿式蚀刻方法。接下来,将玻璃和荧光体装入该贯通孔后进行烧结处理。由此,形成了图14(a)、图14(b)的发光部4f以及散热器7f。
于是,作为其效果能举出以下的点。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部4f设于贯通孔内。因此,由于散热器7f能经由接触面70f将在发光部4f产生的热散发,因此,与上述的实施例相比,可以扩大接触面的面积。而且,由于贯通孔在散热器7f上格子状地形成多个,因此能进一步扩大接触面的面积。
因此,能经由在散热器7f上格子状形成有多个的贯通孔的侧面,将在发光部4f产生的热更高效地散发到散热器7f。另外,通过适当变更贯通孔的尺寸、间距间隔等,能进一步提高基于散热器7f的散热效果。
在此,在图14(a)所示的散热器7f的宽度2.4mm×2.4mm的区域内,优选多个贯通孔的总面积比分离该多个贯通孔的区域的总面积大,特别是,优选多个贯通孔的总面积为散热器7f的上述区域的0.6以上。由此,能经由接触面70f将发光部4f产生的热高效地散热的同时,能防止从发光部4f出射的光的量的降低。另外,设上述散热器7f的上述区域为宽度2.4mm×2.4mm来说明,但并不限于该数值。
[实施例7]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发光部4g以及散热器7g的概略图,图15的(a)是俯视图,图15的(b)是侧视图。
如图所示,由AlN构成的散热器7g在宽度2.4mm×2.4mm的区域内,以间距0.5mm的间隔具有25个用于设置发光部4g的宽度0.4mm×0.4mm×(高度)0.5mm的多个凹部。即,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凹部被形成为不贯通散热器7f而具有底面,在这点上,与多个贯通孔贯通散热器7f的实施例6不同。
于是,作为其效果,能举出以下的点。即,在本实施例中,发光部4g设置于凹部内。因此,由于散热器7g能经由接触面70g将在发光部4g产生的热散发,因此与实施例1等相比,能扩大接触面的面积。并且,由于凹部是在散热器7g上格子状地形成多个,因此能进一步地扩大接触面的面积。
因此,能经由在散热器7g上格子状地形成多个的凹部的侧面,将在发光部4g产生的热更高效地散发到散热器7g。另外,通过适当地变更凹部的尺寸、间距间隔等,能进一步地提高基于散热器7g的散热效果。
在此,在散热器7g的表面(图15(a)所示的面)中,优选多个凹部的总面积比分离开该多个凹部的区域大总面积要大。由此,能经由接触面70g将发光部4g产生的热高效地散热的同时,能防止从发光部4g出射的光的量的降低。
[实施例8]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发光部4h以及散热器7h的概略图,图16的(a)是俯视图,图16的(b)是侧视图。
发光部4h具有直径2mm、高度0.4mm的圆柱形状,其上表面以及下表面被散热器7h所夹持。另外,2个散热器7h中照射激光的发光部4h的照射面侧的散热器由Al构成,与该散热器相对的另一散热器由TiO2构成。即,荧光出射面侧的散热器7h为了不妨碍荧光的出射而优选用TiO2等透明材料形成。另外,照射激光的照射面侧的散热器7h为了能对荧光出射面侧反射荧光,优选用反射率0.6以上的Al、或Au、Ag、Cu等高反射性材料形成。
通过上述的构成,能将发光部4h的热通过发光部4h的上下两面经由接触面70h高效地散发到接触的散热器7h。另外,此时,由于发光部4h的高度为0.4mm,因此发光部4h被包含在从接触面70h起的0.2mm的范围内,能将发光部4h的热高效地散发到2个散热器7h。
[实施例9]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发光部4i以及散热器7i、散热器7j的概略图,图17的(a)是俯视图,图17的(b)是侧视图。
发光部4i具有直径2mm、高度0.4mm的圆柱形状,在由其底面(图17(b)中的图面下侧的面)以及侧面所示的接触面70i上与由Al构成的散热器7i接触,在由与上述底面相对的上表面所示的接触面70j与由TiO2构成的散热器7j接触。换言之,在形成于散热器7i的凹部中配置发光部4i,并在发光部4i的上表面配置散热器7j,以为该凹部加盖。即,成为在散热器7i以及散热器7j所形成的空间配置发光部4i的状态。
通过上述构成,由于使发光部4i的全部的表面都经由接触面70i以及接触面70j与散热器7i以及散热器7j接触,因此,能将发光部4h的整体的热高效地散发到散热器7i以及散热器7j。
另外,发光部4i的面中照射激光的照射面侧的散热器7i为了能对荧光出射面侧反射荧光,优选用反射率0.5以上的Al、或Au、Ag、Cu等高反射性材料形成。另外,另一散热器7j为了不妨碍荧光的出射,优选用TiO2等透明材料形成。
以上,利用图5等说明了多个实施例。在此,本发明包含个别地实施上述的实施例的情形、以及组合多个上述的实施例来实施的情形这两者。进而,为了理解发明而举出上述的实施例,未在此说明的实施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畴中。
[通过本实施方式而获得的效果]
下面,说明通过本实施方式所获得的效果。
照明灯1具备:激光元件2,其出射激光;发光部4,其接受从激光元件2出射的激光并发出荧光,并且具有由无机材料构成的密封材料;和散热器7,其经由与发光部4接触的接触面,对通过照射激光而在发光部4产生的热进行散发,特征在于,发光部4所存在的范围被限制在以接触面70为基准能获得期望的散热效果的范围内。
根据上述构成,散热器7经由与发光部4接触的接触面70将由于照射激光而在发光部4产生的热进行散发。并且,该发光部4所存在的范围被限制在以接触面70为基准能获得期望的散热效果的范围内。换言之,通过以接触面70为基准将发光部4所存在的范围限定在能获得期望的散热效果的范围内,散热器7能经由接触面70将在发光部4产生的热高效地散发。
由此,照明灯1能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具体地,照明灯1不需要为了抑制发光部4的温度上升而使发光部4移动来改变激光的照射位置。即,照明灯1不再需要使照射激光的位置移动的驱动部,能抑制发光部4的温度上升。因此,照明灯1与现有的发光装置相比能抑制消耗功率,能减轻使用照明灯1的用户的经济负担。
此外,照明灯1不再需要驱动部以及用于控制驱动部的控制部等。因此,照明灯1能通过简易的构造来抑制发光部4的温度上升,能抑制由于发光部4的温度上升而引起的发光效率的降低。因此,照明灯1能对装置的用户以及装置提供者赋予简单的装置布局、装置的轻量化、设计、制作费用的削减、低价格化等诸多的优点。
如此,照明灯1通过具备上述构成,能以简易的构造来抑制发光部4的温度上升,且能解决上述的现有的课题。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汽车10具备车辆用前照灯,车辆用前照灯具备:激光元件2,其出射激光;发光部4,其接受从激光元件2出射的激光并发出荧光,并具有由无机材料构成的密封材料;抛物面镜5,其具有反射发光部4所产生的荧光的反射曲面;和散热器7,其将由于照射激光而在发光部4产生的热经由与发光部4接触的接触面70而散发,发光部4所存在的范围被限定在以接触面70为基准能获得期望的散热效果的范围内。
车辆用前照灯特征在于按照使反射曲面位于铅垂下侧的方式而配置于汽车10上。
通过上述构成,汽车10能以简易的构造来抑制发光部4的温度上升,且能提供可以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的车辆。
进而,在照明灯1中,发光部4以及散热器7优选形成为使得从发光部4内的任意的位置起到接触面70为止的距离为0.2mm以下。
现有的发光装置为了抑制发光部4的温度上升,通过使发光部4移动来改变激光的照射位置,由此抑制发光部4的温度上升。但是,据本发明的发明者们所知,不存在公开了根据发光部4和散热器7的距离来抑制发光部4的温度上升的技术思想的公知文献。
在这一点上,本发明的发明者们发现了通过按照从发光部4内的任意的位置到接触面70为止的距离为0.2mm以下的方式来形成发光部4以及散热器7,能抑制发光部4的温度上升。即,发现了通过这样来规定发光部4以及散热器7的位置关系,能使在发光部4产生的热经由接触面70高效地散发。由此,照明灯1能抑制发光部4的温度上升,能抑制由发光部4的温度上升而引起的发光效率的降低。
进而,在照明灯1中,接触面70优选具有凹凸形状。
凹凸形状与平坦的形状相比,表面积大。因此,通过接触面70b具有凹凸形状,发光部4b和散热器7b的接触面积变大,能增加发光部4b的散热量。由此,能将在发光部4b产生的热更高效地经由接触面70b进行散发。
进而,在照明灯1中,能向散热器7c进行热传导的针25优选设于发光部4c的内部。
根据上述构成,发光部4c内部的热传导到针25,进而,针25的热传导到散热器7c。由此,照明灯能经由设于发光部4c的内部的针25将在发光部4c产生的热更高效地散发到散热器7c。
进而,在照明灯1中,发光部4优选在其表面缠绕有至少一端延伸到散热器7d的导线26。
根据上述构成,发光部4d的热被传导到缠绕在发光部4d的表面的导线26。并且,导线26的至少一端延伸到散热器7d。因此,照明灯1能经由缠绕在发光部4d的表面的导线26将在发光部4d产生的热更高效地散发到散热器7d。
进而,在照明灯1中,优选在散热器7f上格子状地形成有多个贯通孔,发光部4f设于多个贯通孔内。
根据上述构成,发光部4f设于贯通孔内。因此,由于散热器7f能经由发光部4f与散热器7f接触的贯通孔的侧面(即接触面70f)将在发光部4f产生的热散发,因此,能扩大接触面70f的面积。而且,由于在散热器7上格子状地形成多个贯通孔,因此能进一步扩大接触面70f的面积。
因此,照明灯1能将在发光部4f产生的热经由在散热器7f上格子状地形成多个的贯通孔的侧面更高效地散发到散热器7f。
进而,在照明灯1中,优选在散热器7g格子状地形成有多个凹部,发光部4g设于多个凹部。
根据上述构成,发光部4g设于凹部。因此,由于散热器7g能经由发光部4g与散热器7g接触的凹部的侧面(即接触面70g)而将在发光部4g产生的热散发,因此,能扩大接触面70g的面积。并且,由于在散热器7g上格子状地形成多个凹部,因此能进一步扩大接触面70g的面积。
因此,照明灯1能经由在散热器7g上格子状地形成多个的凹部的侧面,将在发光部4g产生的热更高效地散发到散热器7g。
进而,在照明灯1中,优选接触面70e等与发光部4e等的多个面接触。
根据上述构成,从发光部4e向散热器7e等的散热从发光部4e等的多个面进行。因此,照明灯1与从发光部4e等的1个面进行散热的情况相比,能更高效地将在发光部4e产生的热散发到散热器4e等。
进而,在照明灯中,优选在接触面70h与照射激光的发光部4h的照射面接触时,散热器7h的至少接触面70h由反射发光部4h发出的荧光的高反射性材料形成。
照射到发光部4h的照射面的激光在通过发光部4h的内部时,与包含于发光部4h中的荧光体冲突。然后,荧光体在各个方向发出荧光。此时,有时候会出现荧光的一部分朝向照射面的方向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反射发光部4h所发出的荧光的高反射性材料来形成散热器7h的至少接触面70h,能通过接触面70h对该荧光进行反射。并且,由于能从和与接触面70h接触的面不同的发光部4h的面出射该荧光,因此,能进一步提高发光部4h的发光效率。
进而,在照明灯1中,优选散热器7h具有与发光部4h接触的透明材料,经由透明材料从发光部4h出射荧光。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照明灯1能经由透明材料从发光部4h出射荧光,因此与没有透明材料的其它的发光装置相比,能进一步地提高发光部4h的发光效率。
进而,在照明灯1中,优选在发光部4c的面中、和与接触面70c接触的面相对并出射荧光的荧光出射面中、针25所占的比例为0.4以下。
考虑设于发光部4c的内部的针25出现在发光部4c的面中的和与接触面70c接触的面相对并出射荧光的荧光出射面上的情况。此时,若荧光出射面中的针25所占的比例高,则由于能发出荧光的荧光出射面的区域变窄,因此会使发光部4c的发光效率降低。
因此,通过使在荧光出射面中、针25所占的比例为0.4以下,能经由接触面70c高效地散发在发光部4c产生的热的同时,防止来自发光部4c的光的取出量的降低。
进而,在照明灯1中,优选在除了与接触面70d接触的面以外的发光部4的表面中、导线26所占的比例为0.4以下。
在发光部4d的表面缠绕至少一端延伸到散热器7的导线26的情况下,由于能发出荧光的荧光出射面的区域变窄,因此会使发光部4d的发光效率降低。
因此,通过使在除了与接触面70d接触的面以外的发光部4d的表面中的导线26所占的比例为0.4以下,能经由接触面70d高效地散发在发光部4d产生的热的同时,防止来自发光部4的光的取出量的降低。
进而,在照明灯1中,优选针25(或导线26)的热传导率比用于密封包含于发光部4c(或发光部4d)中的荧光体的密封材料的热传导率高。
通过使针25(或导线26)的热传导率比用于密封包含于发光部4c(或发光部4d)中的荧光体的密封材料的热传导率高,能使发光部4c(或发光部4d)的热易于传导到针25(或导线26)。并且,由于该针25(或导线26)的热传导到散热器7,因此能经由接触面70c(或70d)将在发光部4c(或发光部4d)产生的热高效地散发。
进而,在照明灯1中,优选针25(或导线26)由透明材料构成。
根据上述构成,例如,在针25出现在出射荧光的荧光出射面的情况下,或导线26缠绕发光部4d的表面的情况下,由于从发光部4发出的荧光通过针25(或导线26),因此出射荧光的荧光出射面的区域不会变窄。因此,照明灯1与用不透过光的材料来构成针25(或导线26)的情况相比,能提高来自发光部4c(或发光部4d)的光的取出效率。
进而,在照明灯1中,优选在散热器7的表面,多个贯通孔的总面积为分离开该多个贯通孔的区域的总面积的1.5倍以上。
由于若分离开多个贯通孔的区域的面积变大则发光部4f的能发出荧光的荧光出射面的区域会变窄,因此从照明灯1出射的光的量会降低。
因此,通过在散热器7f的表面使多个贯通孔的总面积为分离开多个贯通孔的区域的总面积的1.5倍以上,能经由接触面70f高效地将在发光部4f产生的热散发的同时,防止从照明灯1出射的光的量的降低。
进而,在照明灯1中,优选在散热器7g的表面,多个凹部的总面积为分离开该多个凹部的区域的总面积的1.5倍以上。
若分离开多个凹部的区域的面积变大,则发光部4g的能发出荧光的荧光出射面的区域会变窄,因此从照明灯1出射的光的量会降低。
因此,通过在散热器7g的表面使多个凹部的总面积为分离开多个凹部的区域的总面积的1.5倍以上,能经由接触面70g将在发光部4g产生的热高效地散发的同时,防止从照明灯1出射的光的量的降低。
进而,在照明灯1中,发光部4和散热器7的相对位置关系优选设定为使得在激光的激发密度为0.94W/mm2~3.2W/mm2时,上述发光部的温度成为300℃以下。
一般,发光装置能应用于各种用途中。这些用途中,汽车照明灯(下面称为照明灯)因考虑驾驶者和步行者的安全,施加了诸多限制。因此,发光装置只要能满足应用在照明灯中的基准,就也能合适地应用在其它的用途中。即,发光装置注重满足应用在照明灯中的基准来进行设计的情况较多。
因此,将照明灯1应用在该照明灯中,进而,为了实现比现有的照明灯更小的口径,本申请的发明者们发现,必须使荧光体的荧光出射面为3.2mm2以下,且必须使激光的激发功率为3W以上。
于是,通过使激发密度的下限为0.94W/mm2(=3W/3.2mm2),使上限为能将发光部4的温度保持在300℃以下的3.2W/mm2,从而能实现比现有的口径要小、且能输出和现有的同等的光的照明灯。
因此,通过设为上述构成,照明灯1能实现比现有的口径要小、且能输出和现有的同等的光的瞄准下一代的照明灯。
进而,本发明也可以是具备照明灯1的车辆用前照灯。
进而,本发明也可以是具备照明灯1的照明装置。
照明灯1能合适地应用在车辆用前照灯和照明装置等中。由此,例如在将照明灯1应用在车辆用前照灯的情况下,能以简易的构造来抑制发光部4的温度上升,且能实现可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的车辆用前照灯。
[其它]
其也可以具有以下构成:在由热传导率20Wm-1K-1以上的材料构成的散热器上贴附热传导率1Wm-1K-1以上的密封材料和荧光体构成的发光部,仅在从散热器起的0.2mm以内的区域中存在发光部。
另外,在散热器和发光部的接触面也可以有凹凸。
另外,也可以是在发光部中存在针,针的热传导率比密封材料要高的构成。
也可以针的截面积相对于发光部的上部面积为0.4倍以下。
也可以是针由透明材料构成的构成。
也可以是导线缠绕发光部,导线的热传导率比密封材料高的构成。
也可以发光部的表面积中的导线所占的比例为0.4倍以下。
也可以是导线由透明材料构成的构成。
也可以在发光部的底面和侧面贴附散热器。
也可以在散热器上形成2个以上的发光部的嵌入孔。
也可以嵌入区域面积中的嵌入孔所占的比例为0.6倍以上。
也可以在发光部的底面和上表面贴附散热器。
也可以是在单侧面贴附的散热器是由透明材料构成的构成。
也可以是在单侧面贴附的散热器是由反射率0.5以上的材料构成的构成。
也可以以散热器来覆盖发光部。
也可以是散热器的一部分由透明材料构成的构成。
也可以是散热器的一部分由反射率0.5以上的材料构成的构成。
也可以是作为散热器的材料,使用Al2O3、TiO2、AIN等的构成。
也可以是作为密封材料,使用Al2O3、TiO2、AIN、含铅玻璃、玻璃等的构成。
特征在于,在激发密度为0.94W/mm2~3.1W/mm2的情况下,包含荧光体的发光部温度成为300℃以下。
以由无机材料构成的密封材料来形成发光部,在从散热器起0.2mm以内存在发光部。
进而,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中,上述发光部以及上述散热部优选按照使得从上述发光部内的任意的位置到上述接触面为止的距离为0.2mm以下的方式来形成。
现有的发光装置为了抑制发光部的温度上升,使发光部移动来改变激发光的照射位置,由此抑制发光部的温度上升。但是,据本发明的发明者们所知,并没有公开根据发光部和散热部的距离来抑制发光部的温度上升的技术思想的公知文献存在。
在这一点上,本发明的发明者们发现了通过按照从发光部内的任意的位置到接触面为止的距离为0.2mm以下的方式来形成发光部以及散热器,能抑制发光部的温度上升。即,发现了通过这样来规定发光部以及散热器的位置关系,能使在发光部产生的热经由接触面高效地散发。由此,本发明所涉及的照明装置能抑制发光部的温度上升,能抑制由发光部的温度上升而引起的发光效率的降低。
进而,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中,上述接触面优选具有凹凸形状。
凹凸形状与平坦的形状相比,表面积大。因此,通过接触面具有凹凸形状,发光部和散热器的接触面积变大,能增加发光部的散热量。由此,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能将在发光部产生的热更高效地经由接触面进行散发。
进而,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中,优选能向上述散热部进行热传导的热传导部件设于上述发光部的内部。
根据上述构成,能将发光部内部的热传导到热传导部件,进而使热传导部件的热传导到散热部。由此,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能经由设于发光部的内部的热传导部件,将在发光部产生的热更高效地散发到散热部。
进而,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中,上述发光部优选在其表面缠绕有至少一端延伸到上述散热部的热传导部件。
根据上述构成,发光部的热被传导到缠绕在发光部的表面的热传导部件。并且,该热传导部件的至少一端延伸到散热部。因此,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能经由缠绕在发光部的表面的热传导部件,将在发光部产生的热更高效地散发到散热部。
进而,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中,优选在上述散热部格子状地形成有多个贯通孔,上述发光部设于上述多个贯通孔内。
根据上述构成,发光部设于贯通孔内。因此,由于散热部能经由发光部与散热部接触的贯通孔的侧面(即接触面)将在发光部产生的热散发,因此,能扩大接触面的面积。而且,由于在散热部上格子状地形成多个贯通孔,因此能进一步扩大接触面的面积。
因此,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能经由在散热部上格子状地形成多个的贯通孔的侧面,将在发光部产生的更高效地散发到散热部。
进而,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中,优选在上述散热部格子状地形成有多个凹部,上述发光部设于上述多个凹部。
根据上述构成,发光部设于凹部。因此,由于散热部能经由发光部与散热部接触的凹部的侧面(即接触面),而将在发光部产生的热散发,因此,能扩大接触面的面积。并且,由于在散热部上格子状地形成多个凹部,因此能进一步扩大接触面的面积。
因此,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能经由在散热部格子状地形成多个的凹部的侧面,将在发光部产生的热更高效地散发到散热部。
进而,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中,优选上述接触面与上述发光部的多个面接触。
根据上述构成,能从发光部的多个面进行从发光部到散热部的散热。因此,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与从发光部的1个面来进行散热的情况相比,能更高效地将在发光部产生的热散发到散热部。
进而,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中,在上述接触面与照射上述激发光的上述发光部的照射面接触时,
上述散热部优选至少上述接触面由反射上述发光部所发出的荧光的高反射性材料形成。
照射到发光部的照射面的激发光在通过发光部的内部时,与包含于发光部中的荧光体冲突。然后,荧光体向各个方向发出荧光。此时,有时候会出现荧光的一部分朝向照射面的方向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反射发光部所发出的荧光的高反射性材料来形成散热部的至少接触面,能通过接触面对该荧光进行反射。并且,由于能从和与接触面接触的面不同的发光部的面出射该荧光,因此,能进一步提高发光部的发光效率。
进而,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中,优选上述散热部具有与上述发光部接触的透光部,经由上述透光部从上述发光部出射荧光。
根据上述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由于能经由透光部来从发光部出射荧光,因此与没有透光部的其它的发光装置相比,能进一步地提高发光部的发光效率。
进而,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中,优选在上述发光部的面中的和与上述接触面接触的面相对并出射荧光的荧光出射面中的上述热传导性部件所占的比例为0.4以下。
考虑设于发光部的内部的热传导部件出现在发光部的面中的和与接触面接触的面相对并出射荧光的荧光出射面上的情况。此时,若荧光出射面中的热传导部件所占的比例高,则由于能发出荧光的荧光出射面的区域变窄,因此会使发光部的发光效率降低。
因此,通过使荧光出射面中的上述热传导部件所占的比例为0.4以下,能经由接触面高效地散发在发光部产生的热的同时,防止来自发光部的光的取出量的降低。
进而,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中,优选除了与上述接触面接触的面以外的上述发光部的表面中的上述热传导部件所占的比例为0.4以下。
在发光部的表面缠绕至少一端延伸到上述散热部的上述热传导部件的情况下,由于能发出荧光的荧光出射面的区域变窄,因此会使发光部的发光效率降低。
因此,通过使除了与接触面接触的面以外的发光部的表面中的热传导部件所占的比例为0.4以下,能经由接触面高效地散发在发光部产生的热的同时,防止来自发光部的光的取出量的降低。
进而,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中,优选上述热传导部件的热传导率比用于密封包含于上述发光部中的荧光体的密封材料的热传导率高。
通过使热传导部件的热传导率比用于密封包含于发光部中的荧光体的密封材料的热传导率高,能使发光部的热易于传导到热传导部件。并且,由于该热传导部件的热传导到散热部,因此能经由接触面将在发光部产生的热高效地散发。
进而,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中,优选上述热传导部件由透明材料构成。
根据上述构成,在热传导部件出现在出射荧光的荧光出射面的情况、或缠绕在发光部的表面的情况下,使从发光部发出的荧光通过热传导部件,因此,出射荧光的荧光出射面的区域不会变窄。因此,与用不透过光的材料构成热传导部件的情况相比,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能提高来自发光部的光的取出效率。
进而,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中,优选在上述散热部的表面中,上述多个贯通孔的总面积为分离开该多个贯通孔的区域的总面积的1.5倍以上。
由于若分离开多个贯通孔的区域的面积变大则发光部的能发出荧光的荧光出射面的区域会变窄,因此从发光装置出射的光的量会降低。
因此,通过在散热部的表面使多个贯通孔的总面积为分离开多个贯通孔的区域的总面积的1.5倍以上,能经由接触面高效地将在发光部产生的热散发的同时,防止从发光装置出射的光的量的降低。
进而,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中,优选在上述散热部的表面,上述多个凹部的总面积为分离开该多个凹部的区域的总面积的1.5倍以上。
若分离开多个凹部的区域的面积变大,则发光部的能发出荧光的荧光出射面的区域会变窄,因此从发光装置出射的光的量会降低。
因此,通过在散热部的表面使多个凹部的总面积为分离开多个凹部的区域的总面积的1.5倍以上,能经由接触面将在发光部产生的热高效地散发的同时,防止从发光装置出射的光的量的降低。
进而,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中,发光部和上述散热部的相对位置关系优选设定为在上述激发光的激发密度为0.94W/mm2~3.2W/mm2时,上述发光部的温度成为300℃以下。
一般,发光装置能应用于各种用途中。这些用途中,汽车照明灯(下面称为照明灯)因考虑驾驶者和步行者的安全,施加了诸多限制。因此,发光装置只要能满足应用在照明灯中的基准,就也能合适地应用在其它的用途中。即,发光装置注重满足应用在照明灯中的基准来进行设计的情况较多。
因此,将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应用在照明灯中,进而,为了实现比现有的照明灯更小的口径,本申请的发明者们发现,必须使荧光体的荧光出射面为3.2mm2以下,且必须使激发光的激发功能为3W以上。
于是,通过使激发密度的下限为0.94W/mm2(=3W/3.2mm2),使上限为能将发光部的温度保持在300℃以下的3.2W/mm2,从而能实现比现有的口径要小、且能输出和现有的同等的光的照明灯。
因此,通过设为上述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能实现比现有的口径要小、且能输出和现有的同等的光的瞄准下一代的照明灯。
在此,在使用445nm的激发光以及YAG系荧光体的情况下,445nm的激发光的一部分透过荧光体,以原有的波长作为照明光出射,不产生在荧光体处的损失。另外,即使对于不透过的激发光,也由于YAG系荧光体的外部量子效率高达90%,因此在荧光体的损失也小。并且,这种情况下在照明灯所需要的激发功率成为3W。
另一方面,在使用紫外区域的激发光以及YAG系以外的荧光体的情况下,例如在使用氮氧化物系荧光体的情况下,紫外区域的激发光全部入射到荧光体中并被转换为荧光,产生荧光体中的损失。另外,和YAG系的荧光体比较,由于外部量子效率低至60%,因此在荧光体的损失变大。并且,这种情况下,在照明灯所需要的激发功率成为8W。
即,在下一代照明灯中,由于需要3W~8W的激发功率,因此在出射面为3.2mm2的情况下,激发功率密度的范围成为0.94W/mm2~2.5W/mm2。这一点,在本发明中,由于激发功率为0.94W/mm2~3.2W/mm2,因此能使发光体温度保持300℃,能实现瞄准下一代的照明灯。
进而,本发明也可以是具备上述发光装置的车辆用前照灯。
进而,本发明也可以是具备上述发光装置的照明装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能合适地应用在车辆用前照灯和照明装置等中。由此,例如在将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装置应用在车辆用前照灯的情况下,能以简易的构造来抑制发光部的温度上升,且能实现可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的车辆用前照灯。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涉及能以简易的构造来抑制发光部的温度上升的发光装置,特别是能够合适地应用于车辆用前照灯、照明装置、以及车辆中。
符号说明
1  照明灯(发光装置)
2  激光元件(激发光源)
3  透镜
4、4a~4i  发光部
5  抛物面镜(反射镜)
5a  符号
5b  开口部
6  窗口部
7、7a~7j  散热器(散热部)
10  汽车(车辆)
25  针(热传导性部件)
26  导线(热传导性部件)
70、70a~70j  接触面

Claims (19)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激发光源,其出射激发光;
发光部,其接受从上述激发光源出射的激发光从而发出荧光,并且具有由无机材料构成的密封材料;和
散热部,其经由与上述发光部接触的接触面,对通过照射上述激发光而在上述发光部中产生的热进行散发,
上述发光部所存在的范围被限制在以上述接触面为基准能获得期望的散热效果的范围内,
所述激发光源是半导体激光器,
上述发光部以及上述散热部被形成为使上述发光部被包含在从接触面起0.2mm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触面具有凹凸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能进行对上述散热部的热传导的热传导性部件设置于上述发光部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发光部的表面上缠绕有至少一端延伸到上述散热部的热传导性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散热部中格子状地形成多个贯通孔,
将上述发光部设置于上述多个贯通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散热部中格子状地形成多个凹部,
将上述发光部设置于上述多个凹部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触面与上述发光部的多个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接触面与照射上述激发光的上述发光部的照射面接触时,
上述散热部的至少上述接触面由反射由上述发光部所发出的荧光的高反射性材料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散热部具有与上述发光部接触的透光部,
经由上述透光部而从上述发光部出射荧光。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传导性部件在上述发光部中的和与上述接触面接触的面相对并出射荧光的荧光出射面中所占的比例为0.4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传导性部件在除了与上述接触面接触的面以外的上述发光部的表面中所占的比例为0.4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传导性部件的热传导率比用于密封包含于上述发光部中的荧光体的密封材料的热传导率高。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传导性部件由透明材料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散热部的表面上,上述多个贯通孔的总面积为分离开该多个贯通孔的区域的总面积的1.5倍以上。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散热部的表面上,上述多个凹部的总面积为分离开该多个凹部的区域的总面积的1.5倍以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光部和上述散热部的相对位置关系被设定为使得在上述激发光的激发密度为0.94W/mm2~3.2W/mm2时,上述发光部的温度成为300℃以下。
17.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
18.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
19.一种车辆,具备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上述车辆用前照灯具备:
激发光源,其出射激发光;
发光部,其接受从上述激发光源出射的激发光从而发出荧光,并且具有由无机材料构成的密封材料;
反射镜,其具有反射上述发光部所发出的荧光的反射曲面;和
散热部,其经由与上述发光部接触的接触面,对通过照射上述激发光而在上述发光部中产生的热进行散发,
其中,上述发光部所存在的范围被限制在以上述接触面为基准能获得期望的散热效果的范围内,
上述车辆用前照灯按照使上述反射曲面位于铅垂下侧的方式配置于上述车辆上,
所述激发光源是半导体激光器,
上述发光部以及上述散热部被形成为使上述发光部被包含在从接触面起0.2mm的范围内。
CN201110380848.8A 2010-12-01 2011-11-25 发光装置、车辆用前照灯、照明装置以及车辆 Active CN1025634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03055.4A CN104949030A (zh) 2010-12-01 2011-11-25 发光装置、车辆用前照灯、照明装置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68677 2010-12-01
JP2010268677A JP2012119193A (ja) 2010-12-01 2010-12-01 発光装置、車両用前照灯、照明装置、及び車両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03055.4A Division CN104949030A (zh) 2010-12-01 2011-11-25 发光装置、车辆用前照灯、照明装置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3485A CN102563485A (zh) 2012-07-11
CN102563485B true CN102563485B (zh) 2015-07-08

Family

ID=4616209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03055.4A Pending CN104949030A (zh) 2010-12-01 2011-11-25 发光装置、车辆用前照灯、照明装置以及车辆
CN201110380848.8A Active CN102563485B (zh) 2010-12-01 2011-11-25 发光装置、车辆用前照灯、照明装置以及车辆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03055.4A Pending CN104949030A (zh) 2010-12-01 2011-11-25 发光装置、车辆用前照灯、照明装置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25121B2 (zh)
JP (1) JP2012119193A (zh)
CN (2) CN10494903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36564B2 (ja) 2010-10-29 2013-11-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照明装置、車両用前照灯および車両
JP5259791B2 (ja) 2010-10-29 2013-08-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車両用前照灯、照明装置、及び車両
JP5487077B2 (ja) 2010-10-29 2014-05-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車両用前照灯および照明装置
JP5657357B2 (ja) * 2010-12-01 2015-01-21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JP5788194B2 (ja) 2011-03-03 2015-09-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照明装置、及び車両用前照灯
JP5722702B2 (ja) * 2011-05-19 2015-05-27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US9108568B2 (en) 2011-06-29 2015-08-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projecting device, and vehicle headlamp including light-projecting device
DE102012205435A1 (de) * 2012-04-03 2013-10-1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AT516113B1 (de) 2014-08-12 2017-12-15 Zkw Group Gmbh Scheinwerfer für Kraftfahrzeuge mit Lasereinheit
JP6604473B2 (ja) * 2015-10-09 2019-11-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及び、照明装置
JP6924923B2 (ja) * 2015-12-22 2021-08-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蛍光体ホイール装置、照明装置、及び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EP3428517A4 (en) * 2016-03-08 2019-01-1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LIGHT SOURCE DEVICE
CN109416169A (zh) * 2016-03-15 2019-03-01 飞利浦照明控股有限公司 光发射设备
JP6852976B2 (ja) * 2016-03-29 2021-03-31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部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発光装置
WO2018179477A1 (ja) 2017-03-29 2018-10-0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照明装置
WO2019203520A1 (ko) * 2018-04-17 2019-10-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형광체 모듈
WO2019230936A1 (ja) * 2018-05-31 2019-12-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車両用前照灯具、光源装置、および投影装置
EP4048942B1 (en) * 2019-10-22 2023-07-26 Signify Holding B.V. Improved heat management and efficiency for high intensity laser pumped light source
JP2023546016A (ja) * 2020-10-08 2023-11-01 シグニファイ ホールディング ビー ヴィ 改善された明るさ及び熱管理を備えるレーザ・蛍光体光源
CN112856321B (zh) * 2021-01-20 2022-05-27 浏阳中铁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高度稳定的轨道机车激光照明灯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9689A (zh) * 2008-07-14 2010-01-20 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灯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8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96709B2 (ja) 1994-04-06 1997-04-02 都築 省吾 半導体レーザ素子を用いた照明用光源装置
JPH07318998A (ja) 1994-05-19 1995-12-08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可視光光源装置
US5962971A (en) 1997-08-29 1999-10-05 Chen; Hsing LED structure with ultraviolet-light emission chip and multilayered resins to generate various colored lights
US6412971B1 (en) * 1998-01-02 2002-07-0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Light source including an array of light 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control method
JP2001270383A (ja) 2000-03-28 2001-10-02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前照灯システム
JP2002087153A (ja) 2000-07-11 2002-03-26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コーナリングランプ
US7019335B2 (en) * 2001-04-17 2006-03-28 Nichia Corporation Light-emitting apparatus
TW552726B (en) 2001-07-26 2003-09-1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in use of LED
US6794801B2 (en) 2001-10-31 2004-09-21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ompact selfballasted fluorescent lamp and luminaire
JP4421177B2 (ja) 2001-12-27 2010-02-24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電球形蛍光ランプおよび照明器具
JP4054594B2 (ja) 2002-04-04 2008-02-27 日東光学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US7312560B2 (en) * 2003-01-27 2007-12-2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Phosphor based light sources having a non-planar long pass refl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US7118438B2 (en) * 2003-01-27 2006-10-1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s of making phosphor based light sources having an interference reflector
FR2850617B1 (fr) 2003-01-31 2006-03-17 Valeo Vision Dispositif d'eclairage comportant des moyens pour compenser la defaillance d'un code virage
JP4124445B2 (ja) 2003-02-03 2008-07-23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光源及び車両用前照灯
JP2004311101A (ja) 2003-04-03 2004-11-04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前照灯及び半導体発光素子
JP4245968B2 (ja) 2003-04-23 2009-04-02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前照灯
JP4182804B2 (ja) 2003-04-28 2008-11-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JP4024721B2 (ja) 2003-06-20 2007-12-19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及び光源モジュール
JP4140042B2 (ja) * 2003-09-17 2008-08-27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蛍光体を用いたled光源装置及びled光源装置を用いた車両前照灯
JP4402425B2 (ja) 2003-10-24 2010-01-20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前照灯
JP4590905B2 (ja) 2003-10-31 2010-12-0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および発光装置
JP4047266B2 (ja) 2003-11-19 2008-02-13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灯具
JP5302491B2 (ja) 2003-12-22 2013-10-02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内視鏡装置
JP2005209794A (ja) 2004-01-21 2005-08-04 Koito Mfg Co Ltd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灯具
JP2005209795A (ja) 2004-01-21 2005-08-04 Koito Mfg Co Ltd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灯具
JP4365253B2 (ja) 2004-04-02 2009-11-18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前照灯および自動車用前照灯
US7070300B2 (en) 2004-06-04 2006-07-04 Philips Lumileds Lighting Company, Llc Remote wavelength conversion in an illumination device
US7144131B2 (en) * 2004-09-29 2006-12-05 Advanced Optical Technologies, Llc Optical system using LED coupled with phosphor-doped reflective materials
JP4401348B2 (ja) 2004-12-28 2010-01-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発光デバイス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照明機器および表示機器
JP2006253019A (ja) * 2005-03-11 2006-09-21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灯具
JP5124978B2 (ja) 2005-06-13 2013-01-23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JP4895541B2 (ja) 2005-07-08 2012-03-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部材、発光装置及び波長変換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07030570A (ja) 2005-07-22 2007-02-08 Arumo Technos Kk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車輌用ヘッドランプ
US7382091B2 (en) 2005-07-27 2008-06-03 Lung-Chien Chen White light emitting diode using phosphor excitation
DE102005041234A1 (de) 2005-08-31 2007-03-01 Hella Kgaa Hueck & Co. Scheinwerfer für Fahrzeuge
EP1932188A4 (en) * 2005-10-07 2011-06-22 Osram Sylvania Inc THERMAL DISSIPATOR LED LIGHT TRANSMITTER
JP2007142173A (ja) * 2005-11-18 2007-06-07 Koha Co Ltd 照明装置
JP2007200782A (ja) 2006-01-27 2007-08-09 Ricoh Opt Ind Co Ltd 蛍光体光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源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JP4663548B2 (ja) 2006-02-24 2011-04-06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前照灯の灯具ユニット
EP3540794B1 (en) 2006-03-10 2022-03-30 Nichia Corporation Light-emitting device
JP4694427B2 (ja) 2006-07-05 2011-06-08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前照灯
JP4752795B2 (ja) 2007-03-12 2011-08-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用の光源装置
JP5601556B2 (ja) * 2007-06-29 2014-10-08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JP4881255B2 (ja) 2007-08-13 2012-02-22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前照灯
JP2009067083A (ja) 2007-09-10 2009-04-02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前照灯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9096250A (ja) 2007-10-15 2009-05-07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照明装置
JP4884354B2 (ja) 2007-11-22 2012-02-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載用ヘッドランプ
US7810954B2 (en) * 2007-12-03 2010-10-12 Lumination Llc LED-based changeable color light lamp
JP5255301B2 (ja) 2008-03-12 2013-08-07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前照灯装置
JP4617367B2 (ja) 2008-03-13 2011-01-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前照灯およびそれを光源として用いた車両用赤外線暗視装置
WO2009122339A1 (en) 2008-04-03 2009-10-0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Improved white light-emitting device
JP5271590B2 (ja) * 2008-04-22 2013-08-21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US8016443B2 (en) 2008-05-02 2011-09-13 Light Prescriptions Innovators, Llc Remote-phosphor LED downlight
BRPI0913195A2 (pt) 2008-05-30 2016-01-12 Sharp Kk dispostivo emissor de luz, fonte de luz de superfície, dispositivo de vídeo de cristal líquido e método para a fabricação de dispositivo emissor de luz
JP2009302186A (ja) * 2008-06-11 2009-12-24 Nec Lighting Ltd 発光装置
JP5527571B2 (ja) 2008-09-30 2014-06-1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光源装置並びにこの光源装置を用いたプロジェクタ
US8342720B2 (en) 2008-10-10 2013-01-01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Vehicle light and road illumination device
US8445824B2 (en) 2008-10-24 2013-05-21 Cree, Inc. Lighting device
JP5028466B2 (ja) * 2008-11-27 2012-09-19 サムソン エルイーディー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車用ヘッドライト
JP2010140663A (ja) 2008-12-09 2010-06-24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照明灯具
JP5229477B2 (ja) 2008-12-25 2013-07-03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JP5257687B2 (ja) 2009-02-23 2013-08-0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5406566B2 (ja) 2009-03-11 2014-02-05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前照灯
JP2010212615A (ja) * 2009-03-12 2010-09-24 Kyocera Corp 基地局装置の放熱構造
JP5266605B2 (ja) * 2009-03-27 2013-08-21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KR101834893B1 (ko) * 2009-04-09 2018-03-08 필립스 라이팅 홀딩 비.브이. 레이저 응용을 위한 램프
CN101893204B (zh) * 2009-05-20 2012-03-07 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深圳)有限公司 光源及其光转换方法、光转换装置及该光源的应用系统
JP2011021062A (ja) 2009-07-13 2011-02-03 Koito Mfg Co Ltd 蛍光体、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車両用灯具
AT508604B1 (de) 2009-07-31 2012-07-15 Zizala Lichtsysteme Gmbh Led-kraftfahrzeugscheinwerfer zur erzeugung einer dynamischen lichtverteilung
DE102009053581B3 (de) 2009-10-05 2011-03-03 Automotive Lighting Reutlingen Gmbh Lichtmodul für eine Beleuchtungseinricht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JP5481764B2 (ja) 2009-10-08 2014-04-23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JP5530171B2 (ja) * 2009-12-25 2014-06-25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US9500325B2 (en) * 2010-03-03 2016-11-22 Cree, Inc. LED lamp incorporating remote phosphor with heat dissipation features
JP5059208B2 (ja) * 2010-04-07 2012-10-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車両用前照灯
EP2386792B1 (de) * 2010-05-12 2013-09-11 Zizala Lichtsysteme GmbH LED-Lichtmodul
JP5487077B2 (ja) 2010-10-29 2014-05-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車両用前照灯および照明装置
JP5255040B2 (ja) * 2010-10-29 2013-08-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車両用前照灯、照明装置および車両、ならびに、発光装置の組立方法
JP5259791B2 (ja) 2010-10-29 2013-08-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車両用前照灯、照明装置、及び車両
JP5336564B2 (ja) 2010-10-29 2013-11-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照明装置、車両用前照灯および車両
EP2461090B1 (en) 2010-12-01 2020-07-01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Vehicle light
JP5788194B2 (ja) 2011-03-03 2015-09-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照明装置、及び車両用前照灯
US9108568B2 (en) 2011-06-29 2015-08-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projecting device, and vehicle headlamp including light-projec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9689A (zh) * 2008-07-14 2010-01-20 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灯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40504A1 (en) 2012-06-07
JP2012119193A (ja) 2012-06-21
CN102563485A (zh) 2012-07-11
US9625121B2 (en) 2017-04-18
CN104949030A (zh) 2015-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3485B (zh) 发光装置、车辆用前照灯、照明装置以及车辆
JP5589007B2 (ja) 発光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車両用前照灯
US8890401B2 (en) Solid-state luminescent filament lamps
US9816677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vehicle headlamp,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laser element
US20140126178A1 (en) Light emitting element and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6067629B2 (ja) 発光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車両用前照灯
JP6258083B2 (ja) 発光ユニット、発光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車両用前照灯
CN104995453B (zh) 车辆用灯具
JP2012109201A (ja) 発光装置、車両用前照灯、照明装置およびレーザ素子
JP2012185939A (ja) 発光装置、照明装置、及び車両用前照灯
JP2013519185A (ja) 蛍光体、励起光源、光学システム、およびヒートシンクを備えた照明器具
JP2012099280A (ja) 発光装置、車両用前照灯および照明装置
JP6271216B2 (ja) 発光ユニットおよび照明装置
JP5990065B2 (ja) 発光装置、車両用前照灯及び照明装置
WO2013039418A1 (ru) Светодиодный источник белого света с удаленным фотолюминесцентным отражающим конвертером
JP5059166B2 (ja) 発光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車両用前照灯
JP2012053995A (ja) 投光構造体および照明装置
JP2014022472A (ja) 発光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発光方法
JP2014060164A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JP6109521B2 (ja) 発光装置、車両用前照灯、照明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7231795B1 (ja) コンパクトなレーザベース光生成デバイス
JP2012142188A (ja) 発光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車両用前照灯、ならびに、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250594B2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WO2013018503A1 (ja) 発光装置
JP6305967B2 (ja) 発光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車両用前照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23

Address after: Asahi 1, Damen Machi, Fukuyama, Hiroshima, Japan

Patentee after: Sharp Fukuyama laser Co.,Ltd.

Address before: Japan Osaka

Patentee before: Sharp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