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26676A -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制备方法及给药方式 - Google Patents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制备方法及给药方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26676A
CN102526676A CN2012100276544A CN201210027654A CN102526676A CN 102526676 A CN102526676 A CN 102526676A CN 2012100276544 A CN2012100276544 A CN 2012100276544A CN 201210027654 A CN201210027654 A CN 201210027654A CN 102526676 A CN102526676 A CN 1025266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ortions
chinese medicine
hours
mastic
rad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276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26676B (zh
Inventor
刘思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Donghu International Travel Agenc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刘思娟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刘思娟 filed Critical 刘思娟
Priority to CN 20121002765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266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26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6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266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66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其包括:人参、黄芪、黄精、五味子、甘草、泽兰、益母草、丹参、川贝母、茯苓、泽泻、丁香、干姜、麻黄、鸡血藤、枸杞子和山茱萸。采用这种中药克服克服现有中药和西药治疗的不足,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成本低、治愈率高、无耐药性、质量稳定可靠等优点。

Description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制备方法及给药方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
背景技术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心力衰竭通常分为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和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 failure,CHF)。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多种病因所致心脏泵血功能降低,不能排出足够血液以满足全身组织器官代谢需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为大多数器质性心脏病进展的结局。在发达国家,慢性心力衰竭病死率仍很高,不亚于恶性肿瘤。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慢性心力衰竭确诊后,男性的平均生存期为1.7年,女性为3.2年;只有25%的男性及38%的女性患者生存期可超过5年。我国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约为0.8%~1.1%,城市人群心衰患病率高于农村,慢性心力衰竭正在成为我国心血管病领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甚则不能平卧,乏力,口唇紫绀,末梢循环差,颈静脉怒张,肝脾重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水肿等症。
患有慢性心力衰竭时,血流动力学参数会有改变,如心输出量、射血分数等降低,同时左心室舒张末压、右心房压和右心室舒张末压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根据Frank-Starling定律,早期随着心室充盈压的增高与舒张末期心肌纤维长度的增加,心搏量可相应增加。但这种心搏量的增加有一定限度,当左心室舒张末期压达15~18mmHg时,Frank2Starling机制达最大效应。此后随着心室充盈压的继续增高,心搏量不再增加,甚至反而降低。当右心室舒张末期压和右心房压升高至中心静脉压>12mmHg时,即出现体循环淤血征。随着心排血量的减少和动脉血液的充盈不足,各种神经内分泌的调节机制被激活,首先是交感神经的激活,使外周循环阻力增加,血液重新分配,如肾和骨骼肌血流减少,导致终末器官的异常。
近20年来,心肌重塑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得到高度重视,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策略以改善肾经激素异常,防止心肌重塑为主的生物学治疗模式,治疗药物以利尿剂、RASS阻断剂和β-受体阻滞剂为主,辅以洋地黄制剂的综合治疗,目前产用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西药主要有: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2、β-受体阻滞剂;3、利尿剂;4、洋地黄类;5、醛固酮拮抗剂;6、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7、血管扩张剂等,采用这些药物能够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但是这些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均在毒副作用多,患者不宜耐受等确定,因此,如何更好保护衰竭的心肌,修复衰竭心肌生物学性质,抑制心肌重构,纠正和改善血流动学,缓解临床症状,防止慢性心力衰竭恶化,提高耐药性,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毒副作用发生,是现代医学的难题。
随着心衰发病率逐年增长,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传统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具有多环节、多靶点的整体调节的优势,目前所应用的大多数中药制剂都能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且在长期地应用中大多不会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
目前治疗慢性心衰的中药主要有麝香保心丸、芪苈强心胶囊、冠心苏合丸、复方丹参片、天王补心丹、金匮肾气丸等,并且中药注射液如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在临床上应用也较多,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疗效并不太理想。
另外,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进一步发展,如心衰的辨证分型不够规范标准,各医家以具体症状为辨证分型依据,药物和剂量的选择缺乏客观依据,需要制定心力衰竭的中医药防治方案,以便于进行前瞻性、多中心、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中药和西药治疗的不足,提供一种副作用小、疗效好、成本低、治愈率高、无耐药性、质量稳定可靠的中药制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其包括:人参、黄芪、黄精、五味子、甘草、泽兰、益母草、丹参、川贝母、茯苓、泽泻、丁香、干姜、麻黄、鸡血藤、枸杞子和山茱萸。
其中,所述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的剂型可以为:蜜炼丸剂、水合丸剂、滴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煎剂、口服液、酊剂等。
其中,所述中药中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人参30~40重量份、黄芪40~50重量份、黄精20~26重量份、五味子9~13重量份、甘草15~25重量份、泽兰17~21重量份、益母草15~19重量份、丹参13~17重量份、川贝母8~12重量份、茯苓11~15重量份、泽泻13~17重量份、丁香10~15重量份、干姜14~18重量份、麻黄12~16重量份、鸡血藤10~15重量份、枸杞子8~13重量份和山茱萸6~10重量份。
其中,所述中药中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人参35~40重量份、黄芪45~50重量份、黄精23~26重量份、五味子11~13重量份、甘草20~25重量份、泽兰19~21重量份、益母草17~19重量份、丹参15~17重量份、川贝母10~12重量份、茯苓13~15重量份、泽泻15~17重量份、丁香12~15重量份、干姜16~18重量份、麻黄14~16重量份、鸡血藤13~15重量份、枸杞子10~13重量份和山茱萸8~10重量份。
其中,所述中药的剂型为片剂,其制备方法包括:
第一步,将人参、黄芪、黄精、五味子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粉碎成粉末,用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作为溶剂,浸渍24小时~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2~4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27(80℃)的膏体,所加入的乙醇的质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质量的3~5倍;
第二步,将泽兰、益母草、丹参、鸡血藤、枸杞子和山茱萸按比例混合,加相对混合物3~5倍质量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浸泡20小时~30小时,滤过,滤液蒸发、干燥、粉碎并过筛成100目~150目的细粉;
第三步,将川贝母、茯苓、泽泻、丁香、干姜和麻黄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6~8倍量水,煮沸2~4小时,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23~1.25(80℃)的膏体;
第四步,将第一步获得的膏体、第二步获得的细粉和第三步获得的膏体混合,干燥后粉碎并过筛成50目~75目的细粉,加入淀粉和醇浓度为60%~75%乙醇,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控制在70℃~90℃,烘干后冷却,制片、干燥、成型,加入的乙醇的质量与第四步获得的混合细分的质量比为1∶1~1∶3,加入的淀粉的质量与第四步获得的混合细分的质量比为1∶3~1∶5。
其中,所述中药的剂型为滴丸剂,其制备方法包括:
第一步,将人参、黄芪、黄精、五味子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粉碎成粉末,用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作为溶剂,浸渍24小时~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2~4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27(80℃)的膏体,所加入的乙醇的质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质量的3~5倍;
第二步,将泽兰、益母草、丹参、鸡血藤、枸杞子和山茱萸按比例混合,加相对混合物3~5倍质量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浸泡20小时~30小时,滤过,滤液蒸发、干燥、粉碎并过筛成100目~150目的细粉;
第三步,将川贝母、茯苓、泽泻、丁香、干姜和麻黄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6~8倍量水,煮沸2~4小时,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23~1.25(80℃)的膏体;
第四步,取相对于所述中药各添加组分质量之和的3~5倍质量的聚乙二醇加热熔融,待完全熔融后加入第一步获得的膏体、第二步获得的细粉和第三步获得的膏体,搅拌使混均制成药料,控温在40~90℃,保温静置消泡,将药料置于滴丸机的滴头罐内制丸,控制滴头温度在40~90℃,以二甲基硅油或液体石蜡冷却液冷却,二甲基硅油或液体石蜡的温度控制在0~20℃,收集半成品滴丸,除去表面的冷却液,制得滴丸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
当所述中药的剂型为片剂时,其包括,
第一步,将人参、黄芪、黄精、五味子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粉碎成粉末,用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作为溶剂,浸渍24小时~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2~4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27(80℃)的膏体,所加入的乙醇的质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质量的3~5倍;
第二步,将泽兰、益母草、丹参、鸡血藤、枸杞子和山茱萸按比例混合,加相对混合物3~5倍质量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浸泡20小时~30小时,滤过,滤液蒸发、干燥、粉碎并过筛成100目~150目的细粉;
第三步,将川贝母、茯苓、泽泻、丁香、干姜和麻黄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6~8倍量水,煮沸2~4小时,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23~1.25(80℃)的膏体;
第四步,将第一步获得的膏体、第二步获得的细粉和第三步获得的膏体混合,干燥后粉碎并过筛成50目~75目的细粉,加入淀粉和醇浓度为60%~75%乙醇,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控制在70℃~90℃,烘干后冷却,制片、干燥、成型,加入的乙醇的质量与第四步获得的混合细分的质量比为1∶1~1∶3,加入的淀粉的质量与第四步获得的混合细分的质量比为1∶3~1∶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
当所述中药的剂型为滴丸剂时,其包括,
第一步,将人参、黄芪、黄精、五味子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粉碎成粉末,用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作为溶剂,浸渍24小时~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2~4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27(80℃)的膏体,所加入的乙醇的质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质量的3~5倍;
第二步,将泽兰、益母草、丹参、鸡血藤、枸杞子和山茱萸按比例混合,加相对混合物3~5倍质量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浸泡20小时~30小时,滤过,滤液蒸发、干燥、粉碎并过筛成100目~150目的细粉;
第三步,将川贝母、茯苓、泽泻、丁香、干姜和麻黄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6~8倍量水,煮沸2~4小时,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23~1.25(80℃)的膏体;
第四步,取相对于所述中药各添加组分质量之和的3~5倍质量的聚乙二醇加热熔融,待完全熔融后加入第一步获得的膏体、第二步获得的细粉和第三步获得的膏体,搅拌使混均制成药料,控温在40~90℃,保温静置消泡,将药料置于滴丸机的滴头罐内制丸,控制滴头温度在40~90℃,以二甲基硅油或液体石蜡冷却液冷却,二甲基硅油或液体石蜡的温度控制在0~20℃,收集半成品滴丸,除去表面的冷却液,制得滴丸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中药的给药方式为口服或注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采用这种中药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成本低、治愈率高、无耐药性、服用方便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中医学无明确心力衰竭病名,但从其不同发展阶段的临床表现来看,心力衰竭一般归属于中医“心悸”、“喘证”、“心痹”、“痰饮”“水肿”“胸痹”等范畴。中医心衰病名始见于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篇云:“心衰则伏。”后历代医家陆续提及,如《圣济总录·心脏门》中有“心衰则健忘,不足则胸腹胁下与腰背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医述·脏腑》:“心主脉,爪甲色不华,则心衰矣。”《医方辨难大成》:“人身主宰者心......心之气尤贵充足......人身运用者心,心之血固贵滋荣......否则,心先受病......即如怔忡之证......而心系悬悬者,即心脏之衰败也。”可见诸医家所提及的心衰于今天之心衰本质是一样的。
对于心衰病机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味过于成,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是故多食成,则脉凝泣而色变。”、“味过于甘,心气喘满”、“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说明了心衰的病因是过劳,过食等。提示心衰的病机主要为心气虚。心主血脉,心气是维持血液正常运行的主要动力。而心气虚则血流瘀滞。《内经》云:“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金匮要略》则开创性地提出“血不利则为水”的论点,《血证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血积既久,其水乃成”、“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也”。
在临证中发现,慢性心衰病人由于外邪反复侵袭、思虑过度、饮食所伤为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多表现心悸,气短,动则尤甚,胸胁满闷,夜间憋醒,双下肢浮肿,口唇青紫,舌质淡红或舌质青紫有瘀斑,瘀点,脉沉细或沉涩等。据此我们提出心气虚,心血瘀阻,水饮内停是慢性心衰的主要病理机制。气虚进一步发展可为心阳虚“有一份阳气便有一份生气”,“瘀血乃一身之大敌”提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衰。
目前,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尚不统一,大多数临床研究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分7型,即心肺气虚型、气阴两亏型、心肾阳虚型、气虚血瘀型、阳虚水泛型、痰饮阻肺型和阴竭阳脱型,而本发明在临证中注意慢性心衰病人的症状、体征、舌脉进行辨证,根据慢性心衰疾病的阶段,分期和辨证相结合。我们总结慢性心衰的初期,中期,末期辨证特点,以气虚血瘀,气阴两虚,阳虚水泛为主要辨证。对慢性心衰固护阳气是其根本,活血化瘀利水治其标。
临床上,我们按慢性心衰阶段,初,中,末三期主要辨证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兼血脉瘀阻、阳虚水泛三型。三型可以互相交叉,临证中灵活辨证。
慢性心力衰竭的初期为气虚血瘀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人心悸,胸闷气短,身倦疲乏,活动后加重,夜间憋醒,面色淡白或自汗,胸痛,刺痛固定,拒按,唇甲青紫,舌质淡暗或有瘀斑,脉沉涩或结代。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期为气阴两虚兼血脉瘀阻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人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胸闷隐痛,遇劳则甚,舌偏红或有齿印,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慢性心力衰竭的末期为阳虚水泛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人心悸眩晕,胸闷气短,胸脘痞满,畏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腰酸,乏力,面色晦暗,唇甲淡白或青紫,舌淡白或紫暗,脉沉细或沉微欲绝。
基于上述理论,本发明的中药以益气、温阳、利水、化瘀为原则、包括以下组分:人参、黄芪、黄精、五味子、甘草、泽兰、益母草、丹参、川贝母、茯苓、泽泻、丁香、干姜、麻黄、鸡血藤、枸杞子和山茱萸。
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入心、肺、脾经,有大补元气,补气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既为救脱扶危之良剂,亦为疗虚劳内伤之第一要药,凡一切气血不足之证皆可应用,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等证。
黄芪:味甘,性温,入脾、肺经,有补益脾土,升举阳气、固表止汗,托疮生肌等作用,主要用于脾肺气虚所致之乏力食少便溏,心悸气短,中气下陷之脏器下垂,气不摄血之崩漏便血,久泻脱肛;表虚不固之自汗盗汗,气血不足等证。黄芪使心脏收缩能力增强,能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能扩张冠状动脉、肾血管及拳参末梢血管、使皮肤血液循环旺盛;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免疫力,有保肝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对葡萄球菌、血溶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黄芪可显著影响脾淋巴细胞信息传导,实现免疫调节作用。黄芪为治疗气虚浮肿尿少之要药,有补气之长的美称,黄芪。黄芪性温向上,益气利水,健脾补肺之功,研究发现黄芪有中等利尿作用,且利尿作用持续时间长,并能减少心肌静息电位,通过Na+-K+-ATP酶实现强心作用,且能提高LVEF,缩小心室容积,改善左室重构。黄芪有促进小肠氧化代谢作用,增强小肠(主要是空肠)运动和平滑肌紧张度,加强心肌细胞的代谢及补偿能力;对正常心脏有加强收缩的作用,对衰竭的心脏其强心作用更加显著。
黄精: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具有养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填精的作用,用于脾胃气阴亏虚,食少无力,阴虚肺燥,干咳少痰,阴虚内热之消渴,肾虚精亏、阳痿遗精、头晕耳鸣、目昏眼花等证。
五味子:性温,味酸、甘,入肺、心、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作用。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等证,五味子有强心作用.其水浸液及稀醇浸液,可加强心收缩力,增加血管张力.五味子对蛙心有强心作用.戈米辛J钠盐对豚鼠离体心脏具有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亦能使麻醉犬的冠状动脉血流增加。
甘草:味甘,性平,入十二经,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祛痰止咳的作用,并能健脾和中,缓急止痛,主要用于脾胃虚弱之腹胀纳呆,乏力;能缓解腹中拘挛性疼痛,缓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和毒性,减轻药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或对胃肠道的刺激,通过加入甘草能起到补气中和,调和各组分的作用,甘草益气复脉,与人参等共用用于平心悸。
泽兰:味苦、辛,性微温,入肝、脾经,具有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的作用,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水肿等证。
益母草:味苦、辛,性微寒,入肝、心包经,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的作用。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益母草有强心、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营养血流量的作用.益母草对在位兔心有轻度兴奋作用;对离体兔心则先有轻度抑制,以后轻度兴奋,大剂量则抑制.其水苏碱可减慢心率.益母草碱对离体蛙心的收缩力小剂量有增强作用,大剂量则呈现抑制。此种抑制可能与兴奋迷走神经有关。实验证明:益母草有显著增加冠脉流量及相当显著地减慢心率的作用。益母草1ml/kg给麻醉犬静脉注射,亦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冠脉阻力、减慢心率及减少心输出量和左室作功的作用.益母草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或心律失常等动物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益母草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大鼠心肌缺血有改善或恢复缺血性心电图、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微循环、减慢心率等作用、益母草制剂对垂体后叶素诱发的兔心肌缺血及冠状动脉结扎引起的犬心肌梗死,能使其病变程度减轻、梗死范围减小,心肌超微结构得到保护。
丹参:味苦,性微寒,入心、肝经,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作用,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等证。本草汇言》:丹参,善治血分,去滞生新,调经川顺脉之药也。主男妇吐衄、淋溺、崩血之证,或冲任不和而胎动欠安,或产后失调而血室乖戾,或瘀血壅滞而百节攻疼,或经闭不通而小腹作痛,或肝脾郁结而寒热无时,或症瘕积聚而胀闷痞塞,或疝气攻冲而止作无常,或脚膝痹痿而痛重难履,或心腹留气而肠鸣幽幽,或血脉外障而两目痛赤,故《明理论》以丹参一物,而有四物之功。补血生血,功过归、地,调血敛血,力堪芍药,逐瘀生新,性倍芎劳,妇人诸病,不论胎前产后,皆可常用。丹参能改善血液刘辩及微循环,抑制血小板,抗血栓形成,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冠状循环,并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本品为活血化瘀要药,广泛用于各种瘀血证,既善活血化瘀而散结止痛,治心腹刺痛,又善凉血清心除烦安神。
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入肺、心经,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肺痈、喉痹、乳痈等证。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膀胱、心经,有渗湿利水、健脾宁心的作用,主要用于水湿停滞之水肿,小便不利;湿热蕴结之热淋,脾虚湿困之食少便溏、痰饮停滞、癫痫等证,茯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泽泻:味甘、淡,性寒,入肾、膀胱经,有利水渗湿、泻热通淋,清心肺、泻肾火的作用,主要用于脾虚水湿停滞、水湿泛滥之全身水肿;水饮痰湿之邪困阻,致清阳不升浊音不降之眩晕;湿热下注之小便不利,赤短涩痛,以及湿热黄疸等证,对结核杆菌、肺炎双球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丁香:味甘、辛、性大热,具有暖胃,温肾的作用,用于胃寒痛胀、呃逆、吐泻、痹痛、疝痛、口臭、牙痛等证。
干姜:味辛,性热,入脾、胃、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的作用,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等证。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入肺、膀胱经,具有发寒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主要用于外感风寒之发热无汗等表实证;风湿性痹痛;寒邪犯肺或热邪壅肺至咳喘气逆,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鸡血藤:味苦、甘,性温,入肝、肾经,有扩张血管,补血活血,调经,舒筋活络的作用,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促进动物肾脏及子宫总磷代谢,主要用于治疗血虚有淤之月经不调,四肢疼痛不仁,腰膝酸软、疼痛等症状。
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肾经,有补益肝肾、养血补血、益精明目、润肺止咳的作用,主要用于肝肾两虚、精血不足之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耳鸣、自汗乏力;肾阳不足之阳痿、不育;阴精亏损、肝血不足之眼目昏花以及阴虚劳嗽等证,枸杞子能够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入肝、肾经,有补益肝肾、涩精止遗、敛汗固脱的作用,主要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阳痿,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崩漏下血等证。
本病因病机为阳气虚衰,或气阴两虚,血瘀水停,治疗的法则主要为“益气、温阳、利水、化瘀”的原则。温阳、益气是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措施,利水是重要环节,而活血化瘀贯穿治疗的始终。方中人参、黄芪、黄精、五味子、甘草大补元气,泽兰、益母草、丹参活血调经,川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茯苓、泽泻利水消肿,麻黄发散风寒,丁香、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鸡血藤活血补血,改善冠脉循环,枸杞子和山茱萸补益肝肾、养血补血,上述药物合用,共奏温阳益气,活血利水之功,具有强心利尿等作用。
进一步优选,所述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仅由上述组分构成。
所述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中,各种组份的重量份数比可优选为:人参30~40重量份、黄芪40~50重量份、黄精20~26重量份、五味子9~13重量份、甘草15~25重量份、泽兰17~21重量份、益母草15~19重量份、丹参13~17重量份、川贝母8~12重量份、茯苓11~15重量份、泽泻13~17重量份、丁香10~15重量份、干姜14~18重量份、麻黄12~16重量份、鸡血藤10~15重量份、枸杞子8~13重量份和山茱萸6~10重量份。
所述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中,各种组份的重量份数比也可进一步优选为:人参35~40重量份、黄芪45~50重量份、黄精23~26重量份、五味子11~13重量份、甘草20~25重量份、泽兰19~21重量份、益母草17~19重量份、丹参15~17重量份、川贝母10~12重量份、茯苓13~15重量份、泽泻15~17重量份、丁香12~15重量份、干姜16~18重量份、麻黄14~16重量份、鸡血藤13~15重量份、枸杞子10~13重量份和山茱萸8~10重量份。
所述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的剂型可以为:蜜炼丸剂、水合丸剂、滴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煎剂、口服液、酊剂等,给药方式优选为口服或注射。
当本发明中药的剂型为煎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组分按比例混合,粉碎并过筛成150目~200目的粉末;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粉末加入冷水中浸泡16小时~20小时,以文火煎煮,煎煮时间为2小时~3小时,将煎煮液过滤,获得第一滤液,所加水的质量是第一步获得的粉末质量的3~5倍;
第三步,将第二步过滤获得的滤渣再次加入冷水中,以文火煎煮两次,每次煎煮时间为1小时~2小时,过滤,合并过滤液获得第二滤液,每次所加入的水的质量和第二步中的相同;
第四步,合并两次滤液,浓缩除去部分水,获得所述煎剂,生药含量优选为0.7g/ml~1.2g/ml。
当本发明中药的剂型为滴丸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人参、黄芪、黄精、五味子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粉碎成粉末,用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作为溶剂,浸渍24小时~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2~4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27(80℃)的膏体,所加入的乙醇的质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质量的3~5倍;
第二步,将泽兰、益母草、丹参、鸡血藤、枸杞子和山茱萸按比例混合,加相对混合物3~5倍质量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浸泡20小时~30小时,滤过,滤液蒸发、干燥、粉碎并过筛成100目~150目的细粉;
第三步,将川贝母、茯苓、泽泻、丁香、干姜和麻黄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6~8倍量水,煮沸2~4小时,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23~1.25(80℃)的膏体;
第四步,取相对于所述中药各添加组分质量之和的3~5倍质量的聚乙二醇加热熔融,待完全熔融后加入第一步获得的膏体、第二步获得的细粉和第三步获得的膏体,搅拌使混均制成药料,控温在40~90℃,保温静置消泡,将药料置于滴丸机的滴头罐内制丸,控制滴头温度在40~90℃,以二甲基硅油或液体石蜡冷却液冷却,二甲基硅油或液体石蜡的温度控制在0~20℃,收集半成品滴丸,除去表面的冷却液,制得滴丸剂。
当本发明中药的剂型为片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人参、黄芪、黄精、五味子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粉碎成粉末,用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作为溶剂,浸渍24小时~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2~4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27(80℃)的膏体,所加入的乙醇的质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质量的3~5倍;
第二步,将泽兰、益母草、丹参、鸡血藤、枸杞子和山茱萸按比例混合,加相对混合物3~5倍质量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浸泡20小时~30小时,滤过,滤液蒸发、干燥、粉碎并过筛成100目~150目的细粉;
第三步,将川贝母、茯苓、泽泻、丁香、干姜和麻黄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6~8倍量水,煮沸2~4小时,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23~1.25(80℃)的膏体;
第四步,将第一步获得的膏体、第二步获得的细粉和第三步获得的膏体混合,干燥后粉碎并过筛成50目~75目的细粉,加入淀粉和醇浓度为60%~75%乙醇,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控制在70℃~90℃,烘干后冷却,制片、干燥、成型,加入的乙醇的质量与第四步获得的混合细分的质量比为1∶1~1∶3,加入的淀粉的质量与第四步获得的混合细分的质量比为1∶3~1∶5,制得的片剂的规格为0.2g/片~0.4g/片。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急性毒性实验和长期毒性实验
实验药物:
将40g人参、50g黄芪、26g黄精、13g五味子和25g甘草混合,粉碎成粉末,用醇浓度为80%的乙醇600g作为溶剂,浸渍24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7(80℃)的膏体;将21g泽兰、19g益母草、17g丹参、15g鸡血藤、13g枸杞子和10g山茱萸混合,加醇浓度为95%的乙醇380g浸泡30小时,滤过,滤液蒸发、干燥、粉碎并过筛成100目的细粉;将12g川贝母、15g茯苓、17g泽泻、15g丁香、18g干姜和16g麻黄混合,加水650g,煮沸4小时,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25(80℃)的膏体;将上面获得的膏体和粉末混合,干燥后粉碎并过筛成75目的细粉,加入淀粉150g和醇浓度为75%乙醇200g,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控制在90℃,烘干后冷却,制片、干燥、成型,制得的片剂的规格为0.3g/片。
试验方法:
应用ICR小鼠(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40只,体重在25~30克,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然后给予上述本发明的中药片剂混悬液(将片剂溶解在水中获得悬混液,浓度为5.36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4ml/kg(即单次给药剂量为21.44g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具体详见表1。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20天,小鼠全身状况、摄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胶囊LD50>21.44g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为42.88g生药/kg/日。本发明的中药临床用药量为2.3g生药/日/人,成人体重以60kg计,平均用药剂量为0.038g生药/kg/日。按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20g计)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药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1128倍。因此本发明的中药急性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
表1:小鼠口服灌服本发明中药胶囊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Figure BSA00000667207100141
本发明的中药的长期毒性实验
选用雌性SD大鼠132只,SPF级,体重80~100g,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本发明的中药片剂混悬液低、中、高剂量组(7.6、25.8、63.6g生药/kg),每组33只。给药组每天予以受试药一次,连续给药3个月、6个月及恢复期(停药1个月)后分别处死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各11只,共44只。试验期间观察动物的外观、一般行为、体重变化、摄食饮水量,给药后3、6个月和停药1个月(恢复期)进行血液学(RBC、HCT、MCV、MCH、MCHC、HB、PLT、CT、WBC及分类、网织红细胞、凝血时间等)和血清生化(AST、ALT、ALP、Glu、BUN、Crea、TP、T.BIL、ALB、GLOB、A/G、TG、CHOL等)、脏器系数、病理组织学等指标检查。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动物一般状态良好,外观体征、行为活动、体重增长均无异常变化;三个剂量组及对照组在给药3、6个月以及停药1个月后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学检查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无显著差异;各组主要脏器组织未见与药物相关的病理学变化。根据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中药低、中、高三个剂量(7.6、25.8、63.6g生药/kg)连续3、6个月给药对大鼠无明显影响,无明确的毒性靶器官和敏感指标,恢复期观察也未见延迟性毒性反应,因此本发明中药的长期毒性低,临床应用的剂量安全性高。
实施例2本发明中药制备的煎剂
将人参35g、黄芪45g、黄精23g、五味子11g、甘草20g、泽兰19g、益母草17g、丹参15g、川贝母10g、茯苓13g、泽泻15g、丁香12g、干姜16g、麻黄14g、鸡血藤13g、枸杞子10g和山茱萸8g混合,粉碎并过筛成150目的粉末;将获得粉末加入1200g冷水中浸泡20小时,以文火煎煮,煎煮时间为3小时,将煎煮液过滤,获得第一滤液;将过滤获得的滤渣再次加入1200g冷水中,以文火煎煮两次,每次煎煮时间为2小时,过滤,合并过滤液获得第二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浓缩除去部分水,获得所述煎剂,生药含量为0.9g/ml。
实施例3本发明中药制备的片剂
将40g人参、50g黄芪、26g黄精、13g五味子和25g甘草混合,粉碎成粉末,用醇浓度为80%的乙醇600g作为溶剂,浸渍24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7(80℃)的膏体;将21g泽兰、19g益母草、17g丹参、15g鸡血藤、13g枸杞子和10g山茱萸混合,加醇浓度为95%的乙醇380g浸泡30小时,滤过,滤液蒸发、干燥、粉碎并过筛成100目的细粉;将12g川贝母、15g茯苓、17g泽泻、15g丁香、18g干姜和16g麻黄混合,加水650g,煮沸4小时,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25(80℃)的膏体;将上面获得的膏体和粉末混合,干燥后粉碎并过筛成75目的细粉,加入淀粉150g和醇浓度为75%乙醇200g,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控制在90℃,烘干后冷却,制片、干燥、成型,制得的片剂的规格为0.3g/片。
实施例4本发明中药制备的滴丸剂
将40g人参、50g黄芪、26g黄精、13g五味子和25g甘草混合,粉碎成粉末,用醇浓度为80%的乙醇600g作为溶剂,浸渍24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7(80℃)的膏体;将21g泽兰、19g益母草、17g丹参、15g鸡血藤、13g枸杞子和10g山茱萸混合,加醇浓度为95%的乙醇380g浸泡30小时,滤过,滤液蒸发、干燥、粉碎并过筛成100目的细粉;将12g川贝母、15g茯苓、17g泽泻、15g丁香、18g干姜和16g麻黄混合,加水650g,煮沸4小时,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25(80℃)的膏体;取1300g聚乙二醇加热熔融,待完全熔融后加入前面获得的膏体和细粉,搅拌使混均制成药料,控温在70℃,保温静置消泡,将药料置于滴丸机的滴头罐内制丸,控制滴头温度在70℃,以二甲基硅油冷却液冷却,二甲基硅油的温度控制在0~20℃,收集半成品滴丸,除去表面的冷却液,制得滴丸剂。
动物实验
1材料与方法
1.1动物
Sprague-Dawley(SD)大鼠,SPF级,体质量200~250g,雌雄各半,3~4周龄,共36只,购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合格证号:0019429。
1.2主要试剂与仪器
BNP、Ang II、IL-6酶联免疫试剂盒均由USCN LIFE SCIENCE&TECHNOLOGY公司提供。ADVIA Centaur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Bayer公司),VECTORX-5多功能免疫分析仪(PE公司),E600生物显微镜(日本Nikon公司)。
1.3药物
将人参35g、黄芪45g、黄精23g、五味子11g、甘草20g、泽兰19g、益母草17g、丹参15g、川贝母10g、茯苓13g、泽泻15g、丁香12g、干姜16g、麻黄14g、鸡血藤13g、枸杞子10g和山茱萸8g混合,粉碎并过筛成150目的粉末;将获得粉末加入1200g冷水中浸泡20小时,以文火煎煮,煎煮时间为3小时,将煎煮液过滤,获得第一滤液;将过滤获得的滤渣再次加入1200g冷水中,以文火煎煮两次,每次煎煮时间为2小时,过滤,合并过滤液获得第二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浓缩除去部分水,获得所述煎剂,生药含量为0.9g/ml。
1.4模型复制
随机取26只SD大鼠,雌雄各半,首先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复制慢性心力衰竭模型:100mg/L水合氯醛按3.5mL/kg腹腔注射麻醉,于剑突下腹正中切口,分层打开腹腔,在肾动脉分支以上钝性游离腹主动脉,将注射器针头平行置于腹主动脉上,用手术丝线将腹主动脉和注射器一同结扎,使大鼠腹主动脉直径缩窄为0.8mm,然后缓慢将注射器撤出,关腹,分层缝合。术后给予青霉素4×105U/只腹腔注射3天,预防感染。正常喂养1周后进行造模,将大鼠每天置于-2℃~-4℃冰柜中2小时,持续4周,即可完成慢性心力衰竭的模型复制。其中有2只大鼠造模失败。
另设假手术组8只,100mg/L水合氯醛按3.5mL/kg腹腔注射麻醉,于剑突下腹正中切口,分层打开腹腔,再分层缝合。
1.5分组及给药
将造模成功的34只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8只)、本发明中药煎剂治疗组(16只),治疗组大鼠于成功完成动物模型复制后,给予本发明中药煎剂灌胃治疗,共4周。具体给药剂量,确定为3.24g·kg-1·d-1
1.6标本采集与检测
于各组大鼠心脏穿刺抽血约5mL,用高速离心机离心,取血清约1~2mL,-20℃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BNP(脑钠素)、AngII(血清血管紧张素II)、IL-6(白细胞介素-6)含量。将各组大鼠处死后,立即在左室冠状面中部切取环状心肌组织块,用40g/L多聚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
1.7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运用SPSS 17.0版软件分析,采用组间对照,两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组间样本均数用ONE WAY-ANOVA分析后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平α=0.05。
1.8结果
1.8.1各组大鼠存活率比较表1结果显示:治疗组大鼠死亡率较模型组有显著下降。
表1各组大鼠存活率比较
  组别   Nrats/只   N存活/只   P死亡/%
  治疗组   16   15   6.25
  模型组   8   3   62.5
  假手术组   8   8   100
1.8.2各组大鼠血清Ang II、IL-6、BNP含量比较表2结果显示: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BNP、Ang II、IL-6含量均显著下降。
表2各组大鼠血清Ang II、IL-6、BNP含量比较
Figure BSA00000667207100181
pg·mL-1
  组别   数量   Ang II(pg·mL-1)   IL-6(pg·mL-1)   BNP(pg·mL-1)
  治疗组   15   110.36±10.26   149.82±12.86   4920±1797
  模型组   3   169.12±26.61   197.02±36.91   7998±1246
  假手术组   8   27.40±22.62   125.07±17.26   5080±2086
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大鼠慢性心衰时血清BNP、Ang II、IL-6含量均明显升高,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BNP、Ang II、IL-6含量均显著降低,并可见心肌纤维断裂、变性现象明显改善,炎症细胞浸润减少,抑制了间质出血,心肌细胞呈修复性改变,改善了心肌结构。
临床实验
2临床资料
2.1病例选择
所选205例患者为2008年9月~2010年9月门诊或住院的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住院病例,排除近期发生急性冠脉疾病和严重心率失常及严重瓣膜病。西医诊断参照1971年Framingham心衰定性诊断标准和1994年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准。病例入选标准: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西医诊断标准;年龄在18~75岁心功能为II~IV级(NYHA)的轻、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符合心力衰竭中医辨证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兼血脉瘀阻、阳虚水泛证者;血浆BNP>400pg/mL者;超声显示心功能不全者;停服之前所服其它中药2周以上;病情稳定,病史至少3个月;签署进入该研究知情同意书者。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1997年发布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2分组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依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0例,对照组55例,其中男107例,女98例;年龄45~75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30年;病因包括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等;治疗组中,NYHA心功能IV级21例,III级53例,II级76例,对照组,NYHA心功能IV级10例,III级23例,II级2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病种等分布上,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3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西医基础抗心衰治疗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3的片剂,每日3次,早中晚各一次,每次2片,每7天为一疗程。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仅给予西药基础治疗,包括利尿剂(呋塞米20mg、螺内酯20mg,1次/d,口服)、ACEI(福辛普利钠片10mg,1次/d,口服)、强心药(地高辛片0.125mg。1次/d,口服)、硝酸酯类(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60mg,1次/d,口服)。疗程为9周。治疗前2周停用一切影响心功能的中药,在临床试验过程中,若病人出现病情加重者,可以按照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积极处理,注明加用药物和剂量,并作为剔除病例统计。
2.4观察指标和检测方法
(1)、对患者进行NYHA心功能分级并进行疗效评价,疗效判定标准,显效:NYHA心功能分级上调大于1级,症状基本消失;有效:NYHA心功能分级上调大于1级,症状明显改善;无效NYHA心功能分级无变化或症状无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下调1级或症状恶化、死亡;
(2)、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心功能检查(专人操作),超声波检测指标:射血分数(EF值)、左室短轴缩短率(FS%)。采用Aloca1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同一患者治疗前后请同一专人操作。
(3)、测定血浆BNP水平,晨起抽取静脉血2mL,注入非抗凝管,可在-20℃低温下保存1年。利用罗氏170机器,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
2.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版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且服从正态分布、方差齐者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方差不齐者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6治疗结果
2.6.1表3显示了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无论是显效率还是总有效率都好。
表3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Figure BSA00000667207100201
注:与对照组比较,显效率和有效率均为P<0.05
2.6.2表4显示了治疗组和对照组心功能不同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浓度变化,治疗组的3组结果都有显著性差别,P<0.01,见表4。
表4治疗组和对照组心功能不同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浓度的变化(pg/mL)
注: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II级、III级、IV级P<0.01
2.6.3表5显示了表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功能比较,如表中所示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EF值及FS值的改变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说明治疗组在改善EF值及FS方面较对照组更有优势,尤其在EF值的改善上。
表5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功能比较
Figure BSA00000667207100212
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男,57岁,因外感风寒而致身肿尿少,畏寒肢冷,喘促不能平卧,端坐呼吸,乏力气短,动则尤甚,查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沉细数;查体:HR 110bpm,律尚齐,未闻及期前收缩,双肺听诊可闻及细小湿啰音,双下肢呈指凹性水肿。既往有“水肿病”“喘证”八年余。西医诊断:肺心病并感染,心功能IV级;中医诊断: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西医予以利尿、强心、抗感染、血管扩张剂、吸氧等基础治疗,效果并不明显,随后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中药片剂,每日3次,早中晚各一次,每次2片,每7天为一疗程,服用3个疗程后复查,病情明显好转,继续服用5个疗程治愈,随访半年无复发。
所有上述的首要实施这一知识产权,并没有设定限制其他形式的实施这种新产品和/或新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利用这一重要信息,上述内容修改,以实现类似的执行情况。但是,所有修改或改造基于本发明新产品属于保留的权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参、黄芪、黄精、五味子、甘草、泽兰、益母草、丹参、川贝母、茯苓、泽泻、丁香、干姜、麻黄、鸡血藤、枸杞子和山茱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可以为:蜜炼丸剂、水合丸剂、滴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煎剂、口服液、酊剂等。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中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人参30~40重量份、黄芪40~50重量份、黄精20~26重量份、五味子9~13重量份、甘草15~25重量份、泽兰17~21重量份、益母草15~19重量份、丹参13~17重量份、川贝母8~12重量份、茯苓11~15重量份、泽泻13~17重量份、丁香10~15重量份、干姜14~18重量份、麻黄12~16重量份、鸡血藤10~15重量份、枸杞子8~13重量份和山茱萸6~10重量份。
4.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中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人参35~40重量份、黄芪45~50重量份、黄精23~26重量份、五味子11~13重量份、甘草20~25重量份、泽兰19~21重量份、益母草17~19重量份、丹参15~17重量份、川贝母10~12重量份、茯苓13~15重量份、泽泻15~17重量份、丁香12~15重量份、干姜16~18重量份、麻黄14~16重量份、鸡血藤13~15重量份、枸杞子10~13重量份和山茱萸8~10重量份。
5.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片剂,其制备方法包括,
第一步,将人参、黄芪、黄精、五味子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粉碎成粉末,用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作为溶剂,浸渍24小时~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2~4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27(80℃)的膏体,所加入的乙醇的质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质量的3~5倍;
第二步,将泽兰、益母草、丹参、鸡血藤、枸杞子和山茱萸按比例混合,加相对混合物3~5倍质量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浸泡20小时~30小时,滤过,滤液蒸发、干燥、粉碎并过筛成100目~150目的细粉;
第三步,将川贝母、茯苓、泽泻、丁香、干姜和麻黄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6~8倍量水,煮沸2~4小时,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23~1.25(80℃)的膏体;
第四步,将第一步获得的膏体、第二步获得的细粉和第三步获得的膏体混合,干燥后粉碎并过筛成50目~75目的细粉,加入淀粉和醇浓度为60%~75%乙醇,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控制在70℃~90℃,烘干后冷却,制片、干燥、成型,加入的乙醇的质量与第四步获得的混合细分的质量比为1∶1~1∶3,加入的淀粉的质量与第四步获得的混合细分的质量比为1∶3~1∶5。
6.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滴丸剂,其制备方法包括,
第一步,将人参、黄芪、黄精、五味子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粉碎成粉末,用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作为溶剂,浸渍24小时~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2~4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27(80℃)的膏体,所加入的乙醇的质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质量的3~5倍;
第二步,将泽兰、益母草、丹参、鸡血藤、枸杞子和山茱萸按比例混合,加相对混合物3~5倍质量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浸泡20小时~30小时,滤过,滤液蒸发、干燥、粉碎并过筛成100目~150目的细粉;
第三步,将川贝母、茯苓、泽泻、丁香、干姜和麻黄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6~8倍量水,煮沸2~4小时,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23~1.25(80℃)的膏体;
第四步,取相对于所述中药各添加组分质量之和的3~5倍质量的聚乙二醇加热熔融,待完全熔融后加入第一步获得的膏体、第二步获得的细粉和第三步获得的膏体,搅拌使混均制成药料,控温在40~90℃,保温静置消泡,将药料置于滴丸机的滴头罐内制丸,控制滴头温度在40~90℃,以二甲基硅油或液体石蜡冷却液冷却,二甲基硅油或液体石蜡的温度控制在0~20℃,收集半成品滴丸,除去表面的冷却液,制得滴丸剂。
7.权利要求1至4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中药的剂型为片剂时,其包括,
第一步,将人参、黄芪、黄精、五味子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粉碎成粉末,用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作为溶剂,浸渍24小时~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2~4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27(80℃)的膏体,所加入的乙醇的质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质量的3~5倍;
第二步,将泽兰、益母草、丹参、鸡血藤、枸杞子和山茱萸按比例混合,加相对混合物3~5倍质量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浸泡20小时~30小时,滤过,滤液蒸发、干燥、粉碎并过筛成100目~150目的细粉;
第三步,将川贝母、茯苓、泽泻、丁香、干姜和麻黄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6~8倍量水,煮沸2~4小时,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23~1.25(80℃)的膏体;
第四步,将第一步获得的膏体、第二步获得的细粉和第三步获得的膏体混合,干燥后粉碎并过筛成50目~75目的细粉,加入淀粉和醇浓度为60%~75%乙醇,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控制在70℃~90℃,烘干后冷却,制片、干燥、成型,加入的乙醇的质量与第四步获得的混合细分的质量比为1∶1~1∶3,加入的淀粉的质量与第四步获得的混合细分的质量比为1∶3~1∶5。
8.权利要求1至4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中药的剂型为滴丸剂时,其包括,
第一步,将人参、黄芪、黄精、五味子和甘草按比例混合,粉碎成粉末,用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作为溶剂,浸渍24小时~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2~4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27(80℃)的膏体,所加入的乙醇的质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质量的3~5倍;
第二步,将泽兰、益母草、丹参、鸡血藤、枸杞子和山茱萸按比例混合,加相对混合物3~5倍质量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浸泡20小时~30小时,滤过,滤液蒸发、干燥、粉碎并过筛成100目~150目的细粉;
第三步,将川贝母、茯苓、泽泻、丁香、干姜和麻黄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6~8倍量水,煮沸2~4小时,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1.23~1.25(80℃)的膏体;
第四步,取相对于所述中药各添加组分质量之和的3~5倍质量的聚乙二醇加热熔融,待完全熔融后加入第一步获得的膏体、第二步获得的细粉和第三步获得的膏体,搅拌使混均制成药料,控温在40~90℃,保温静置消泡,将药料置于滴丸机的滴头罐内制丸,控制滴头温度在40~90℃,以二甲基硅油或液体石蜡冷却液冷却,二甲基硅油或液体石蜡的温度控制在0~20℃,收集半成品滴丸,除去表面的冷却液,制得滴丸剂。
9.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的给药方式为口服或注射。
CN 201210027654 2012-02-09 2012-02-09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制备方法及给药方式 Active CN1025266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027654 CN102526676B (zh) 2012-02-09 2012-02-09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制备方法及给药方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027654 CN102526676B (zh) 2012-02-09 2012-02-09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制备方法及给药方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6676A true CN102526676A (zh) 2012-07-04
CN102526676B CN102526676B (zh) 2013-09-25

Family

ID=46335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10027654 Active CN102526676B (zh) 2012-02-09 2012-02-09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制备方法及给药方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2667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0877A (zh) * 2012-12-10 2013-05-22 宋爱民 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制剂
CN104758572A (zh) * 2015-04-29 2015-07-08 赵振荣 一种治疗痰饮阻肺型心功能不全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93869A (zh) * 2015-10-29 2015-12-30 北京岐黄制药有限公司 骨碎补及其提取物用于预防或治疗心衰的用途
CN105535504A (zh) * 2016-01-22 2016-05-04 贾旭升 一种治疗心肺气虚型心功能衰竭的药物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5844A (zh) * 2001-01-14 2001-08-01 刘红 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CN101322801A (zh) * 2007-06-15 2008-12-17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药物中的应用
CN101653549A (zh) * 2008-08-22 2010-02-24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5844A (zh) * 2001-01-14 2001-08-01 刘红 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CN101322801A (zh) * 2007-06-15 2008-12-17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药物中的应用
CN101653549A (zh) * 2008-08-22 2010-02-24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中的应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0877A (zh) * 2012-12-10 2013-05-22 宋爱民 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制剂
CN103110877B (zh) * 2012-12-10 2014-08-13 宋爱民 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制剂
CN104758572A (zh) * 2015-04-29 2015-07-08 赵振荣 一种治疗痰饮阻肺型心功能不全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93869A (zh) * 2015-10-29 2015-12-30 北京岐黄制药有限公司 骨碎补及其提取物用于预防或治疗心衰的用途
CN105535504A (zh) * 2016-01-22 2016-05-04 贾旭升 一种治疗心肺气虚型心功能衰竭的药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6676B (zh) 2013-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5107B (zh) 一种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72748B (zh)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0694B (zh)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24469B (zh) 一种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02879B (zh) 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2526676B (zh)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制备方法及给药方式
CN111643591A (zh) 一种健脾益肾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1729064A (zh) 一种健脾通阳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147345B (zh) 一种治疗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
CN102120020A (zh)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病和子宫肌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37159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182012A (zh) 一种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77362A (zh) 治疗乳腺增生及早期乳腺癌的中药组方
CN101670090A (zh) 一种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83728B (zh) 抗癌消瘤浓缩丸的加工方法
CN103655786B (zh) 一种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中药组合物
CN104707090A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方
CN101214314A (zh) 治疗脑中风的中药
CN105055967B (zh) 一种具有辅助降血糖功能的复方保健品及制备方法
CN103191399A (zh) 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中药组合物
CN106421559A (zh) 一种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93985A (zh) 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74357B (zh) 一种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98789A (zh) 一种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中药汤剂
CN101249145B (zh) 一种安神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更年期综合症药物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QINGDAO HUAREN TECHNOLOGY INCUBATOR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U SIJUAN

Effective date: 2013083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37221 LU'AN, ANHUI PROVINCE TO: 266071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830

Address after: 266071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Hongkong City Road No. 32 floor 801-A room 8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Huaren Technology Incubator Co., Ltd.

Address before: 237221, No. 35, Xia Jie Qiao street, Mount Holyoke County, Anhui

Applicant before: Liu Sijua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RUDONG TECHNOLOGY CENTER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QINGDAO HUAREN TECHNOLOGY INCUBATOR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123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66071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TO: 226400 NANTONG, JIANGSU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231

Address after: 226400 No. 66 Youyi West Road, dug Town, Rudong County, Jiangsu, Nantong

Patentee after: Ru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

Address before: 266071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Hongkong City Road No. 32 floor 801-A room 8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uaren Technology Incubator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10

Address after: No. 10, Fandi South Road, juegang Town, Rudong County,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Rudong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information consulting service center

Address before: 226400 No. 66 Youyi West Road, dug Town, Rudong County, Jiangsu, Nantong

Patentee before: Ru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20

Address after: 226400 No.8, wisdom Avenue, Donghu scenic area, Dayu Town, Rudong County,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tong Donghu International Travel Agenc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26400 No.10 Fandi South Road, juegang Town, Rudong County,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Rudong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information consulting service cent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