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20562A - 摄像装置以及应用于该摄像装置的抖动校正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以及应用于该摄像装置的抖动校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20562A
CN102520562A CN201110429547XA CN201110429547A CN102520562A CN 102520562 A CN102520562 A CN 102520562A CN 201110429547X A CN201110429547X A CN 201110429547XA CN 201110429547 A CN201110429547 A CN 201110429547A CN 102520562 A CN102520562 A CN 1025205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oving
picture frame
unit
cc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295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20562B (zh
Inventor
高桥敬太
金子周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Imag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0173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17796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0173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4243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Imaging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Imaging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20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05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205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05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能使摄像元件二维移动的抖动校正装置的摄像装置,具有:镜框单元(20),其具有摄影光学系统;摄像单元(88),进行二维(在XY平面上)位移来校正抖动;摄像元件连接用FPC(65),其具有第1延伸部(65a)和第2延伸部(65b),第1延伸部与配置在摄像单元(88)上的摄像元件连接,并在镜框单元(20)的外表面上延伸,第2延伸部在延伸部的端部折弯而延伸,并固定在镜框单元(20)的外表面上;以及FPC引导板(66),其在镜框单元(20)的外表面上引导第1延伸部,在摄像单元向X方向移动时,折弯部挠曲以吸收向X方向的移动量,在摄像单元朝Y方向移动时,第1延伸部挠曲以吸收朝Y方向的移动量。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以及应用于该摄像装置的抖动校正装置
本申请是原案申请号为No.200910207093.4的发明专利申请(申请日:2009年10月30日,发明名称:摄像装置以及应用于该摄像装置的抖动校正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抖动校正装置的摄像装置,该抖动校正装置能驱动保持摄像元件的框部件使其在二维平面内进行位移。
背景技术
以往,在应用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即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数码相机等摄像装置中,安装有CCD等摄像元件的摄像单元装入有抖动校正装置,该抖动校正装置以在与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内能位移移动的状态被装入在镜框内,并驱动上述摄像单元使其在上述平面内进行位移,以便校正检测出的抖动。
上述摄像元件有这样的结构:在其安装于摄像元件连接用挠性印刷基板(以下记载为CCD连接用FPC)上的状态下配设在摄像单元内。因此,上述CCD连接用FPC需要在这样的状态下被支撑,即:能进行弯曲变形,以便当上述摄像单元在上述平面上移动时不会产生阻力,能实现上述摄像单元的上述位移移动。
图19是在日本特开2008-048220号公报所公开的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摄像装置内装入的镜框装置101从摄影光轴O方向观察到的示意性平面图,图20是上述镜框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在上述现有的摄像装置中的镜框装置101内具有:固定框102;装入有抖动校正装置的摄像单元,即,相对于固定框102朝Y方向能滑移地被支撑的第1移动框103,相对于第1移动框103朝X方向能滑移地被支撑的第2移动框104,和安装在该第2移动框104上的CCD连接用FPC(挠性印刷基板)113上的摄像元件即CCD 105;以及包含进给螺纹部的X、Y驱动电动机部111、112,而且,在CCD 105的光轴O方向前方配设有摄影光学系统115。
在该镜框装置101中,通过抖动校正装置保持作为摄像元件的CCD 105的第2移动框104在与光轴O正交的XY平面上能位移地被支撑。
安装有CCD 105的CCD连接用FPC 113从镜框装置101被导出到外部,通过连接器与作为摄像装置的相机的控制部(未作图示)连接。因此,为了在镜框装置101的能弯曲的状态下导出到外部,在从第2移动框104导出的CCD连接用FPC 113的延伸部113a上设有折叠弯曲部113b。在该折叠弯曲部113b上形成有两处U字状折叠部,弯曲部113b在包含扭转的状态下进行变形,从而能使第2移动框104在XY平面上的位移移动在不受到上述CCD连接用FPC的阻力的情况下进行。
并且,在固定框102上固定有沿着Y方向的2根引导轴106、107。在第1移动框103上固定有:能滑动地嵌入引导轴106的轴孔部103a、103b;与引导轴107卡合的U字状止转部103c;以及2根引导轴108、109。在第2移动框104上固定有:能滑动地嵌入引导轴108的轴孔部104a、104b;与引导轴109卡合的U字状止转部104c;以及安装在CCD连接用FPC 113上的CCD 105。
在上述现有的摄像装置中,在检测出抖动的情况下,驱动X、Y驱动电动机部111、112,为了校正检测出的抖动,第1移动框103与第2移动框104一起朝Y方向位移,而且,第2移动框104朝X方向位移移动。结果,第2移动框104在XY平面上移动,以便校正上述抖动。
然而,在由上述日本特开2008-048220号公报所公开的现有的摄像装置的镜框装置101中,需要将弯曲部113b配置在CCD连接用FPC 113的延伸部113a上的空间。因此,镜框装置101的外形尺寸按该空间的量而增大,对摄像装置的小型化不利。
并且,由上述日本特开2008-048220号公报所公开的现有的摄像装置中的抖动校正装置需要4根X、Y方向的引导轴,固定框102和第1移动框103在与光轴O正交的面上的占有区域增大。因此,镜框装置大型化,成为对例如要求小型化的具有摄影折弯光学系统的摄像装置不利的条件。而且结构也复杂化。另外,由于第1移动框和第2移动框邻接设置,因而光轴方向上变薄,而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空间扩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的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具有配置成能二维移动的摄像元件,在该摄像装置中,能以少的空间在摄像单元的平面上配置上述摄像元件连接用FPC,能尽量减少摄像元件连接用FPC在摄像单元平面上位移时的阻力。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在使光轴方向的厚度变薄的同时能尽量减小抖动校正机构的占有空间的抖动校正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摄像装置具有:镜框单元,其具有摄影光学系统;移动单元,其具有将来自上述摄影光学系统的光束转换成电信号的摄像元件,通过在与上述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正交的面上进行二维位移来校正抖动;挠性印刷基板,其与配置在上述移动单元上的上述摄像元件连接,并具有第1延伸部和第2延伸部,第1延伸部在上述镜框单元的第1外表面上沿着上述摄影光轴延伸,第2延伸部在上述第1延伸部的端部朝与上述摄影光轴正交的方向折弯,向上述镜框单元的第2外表面延伸,并固定在上述第2外表面上;以及引导部件,其在上述镜框单元的第1外表面上引导上述挠性印刷基板的上述第1延伸部,其中,在上述移动单元向第1方向移动时,在上述挠性印刷基板的上述第2延伸部的折弯部挠曲使得吸收向上述第1方向移动的移动量,当上述移动单元向与上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移动时,上述第1延伸部在上述引导部件和上述移动单元之间挠曲来吸收向上述第2方向移动的移动量。
根据本发明的抖动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抖动校正装置具有:镜框单元,其配置有用于使来自被摄体的反射光成像在摄像元件上的摄影光学系统;第1移动部件,其在上述摄影光学系统的外侧相对于上述镜框单元向第1方向移动,该第1方向沿着与上述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垂直的平面;第1引导单元,其固定在上述镜框单元上,引导上述第1移动部件在上述摄影光学系统的外侧向上述第1方向移动;第2移动部件,其配置有上述摄像元件,连接在上述第1移动部件的一端部,上述第2移动部件向与上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在上述摄影光学系统内或其附近移动,该第2方向是沿着与上述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垂直的平面的方向;以及第2引导单元,其沿着上述第2方向配置在上述第1移动部件的一端部,该第2引导单元使上述第2移动部件相对于上述第1移动部件沿着上述第2方向能移动地连接该第2移动部件,并防止上述第1移动部件相对于上述镜框单元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抖动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抖动校正装置具有:镜框单元;第1移动部件,其配置在上述镜框单元的一端部侧的侧面,该第1移动部件的一端部侧的一部分延伸到上述镜框单元的一端部侧,并相对于上述镜框单元向第1方向移动;第1轴部件,其固定在上述镜框单元上,引导上述第1移动部件向上述第1方向移动;第2轴部件,其沿着与上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固定配置在上述第1移动部件的一端部侧的一部分上;以及第2移动部件,其配置有摄像元件,该第2移动部件在其一端部侧与上述第2轴部件连接,上述第2轴部件能使上述第2移动部件相对于上述第1移动部件沿着上述第2方向移动,并防止上述第1移动部件相对于上述镜框单元旋转。
本发明的目的和效果从随后的详细说明中将会更加明白。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这样的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具有配置成能二维移动的摄像元件,在该摄像装置中,能以少的空间在摄像单元的平面上配置上述摄像元件连接用FPC,能尽量减少上述摄像元件连接用FPC在上述摄像单元平面上位移时的阻力。
并且,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在使光轴方向的厚度变薄的同时尽量减小抖动校正机构的占有空间的抖动校正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前面侧观察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数码相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从背面侧观察图1的数码相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将图1的数码相机的后盖取下后的内部配置的后视图。
图4是示出在图3的数码相机中将前盖、镜框单元和缓冲单元分解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从前面侧下方观察图4的镜框单元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VI-VI剖视图(图5的镜框单元的沿光轴的剖视图)。
图7是从背面侧观察图4的镜框单元的立体图,是示出取下背面盖板后的状态的图。
图8是图7的镜框单元的分解立体图,是示出将第2、第3组框周边分解后的状态的图。
图9是图7的镜框单元的分解立体图,是示出将第4组框周边分解后的状态的图。
图10是示出在图7的镜框单元的分解立体图中将摄像单元和CCD框驱动部周边分解后的状态的图。
图11是示出在图7的镜框单元的分解立体图中将摄像单元的摄像元件周边分解后的状态的图。
图12是从背面侧观察图10的摄像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图7的镜框单元的镜框主体中的摄像单元和CCD框驱动部的安装部的详情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在图7的镜框单元的分解立体图中将CCD框驱动部的X驱动电动机周边分解后的状态的图。
图15是示出在图7的镜框单元的分解立体图中将X用CCD框驱动部周边分解后的状态的图。
图16是示出在图7的镜框单元的分解立体图中将Y用CCD框驱动部和Y驱动电动机周边分解后的状态的图。
图17是将图6的镜框单元的剖视图中的下方侧的摄像元件周边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图18是图5的XVIII-XVIII剖视图(示出CCD连接挠性基板的弯曲部周边的立体图)。
图19是从光轴方向观察现有的摄像装置中的镜框装置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20是图19的现有的摄像装置中的镜框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即数码相机1是小型数码相机,该数码相机内置有具有用于拍摄被摄体像的折弯光学系统的镜框单元20,并配备有使作为摄像单元的摄像元件随着抖动而移动的抖动校正装置,而且,该数码相机1应用了保护镜框免受下落等的冲击影响的缓冲结构。
上述折弯光学系统是这样构成的摄影光学系统,即:使沿着第1光轴(以下称为光轴O1)入射来的被摄体光束朝与光轴O1正交的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即第2光轴方向(以下称为光轴O2)折弯,并使光学像成像在配置于光轴O2上的摄像元件的受光面上。
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数码相机1中光轴O1方向上的被摄体侧设定为前方侧。并且,将与光轴O2平行的方向设定为Z方向。将沿着与光轴O2正交的面的方向即与光轴O1的方向平行的方向设定为第2方向即Y方向,将与Y方向正交的方向设定为第1方向即X方向。X方向的左右只要未特别指定,就使用从背面侧观察的左右来表示。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形成为箱形状的外装体,并由以下构成:在相互对置的状态下接合的前盖2和后盖3;收容在前盖2和后盖3内的镜框单元20;以及相机控制基板18。
在前盖2的前面部配设有摄影开口窗部2d、闪光发光装置的发光用窗2e等,并在上面部配设有电源开关按钮15和释放按钮14。
在后盖3的背面部配设有用于摄影模式设定等的操作开关按钮组13和LCD监视器16。
相机控制基板18被装入在前盖2的内部右侧,并由安装有以下等的印刷基板构成,即:负责相机的全部控制的CPU;摄影模式控制部;闪光灯发光控制部;进行摄像元件的摄影图像数据的处理的图像处理部;将摄影图像数据写入到插入相机内的图像记录介质即存储卡内的记录控制部;以及抖动检测传感器。
镜框单元20具有:具有扁平的外形形状的作为镜框的镜框主体4;装入在该镜框主体4内、用于进行摄影的摄影光学系统即折弯光学系统;以及配设在镜框主体4的Z方向的下部的抖动校正装置,即装入有作为摄像元件的CCD 96的移动单元即摄像单元88和CCD驱动机构部71。另外,在镜框单元20的外表面中,假定将前面侧的外表面称为第1外表面。并且,假定将镜框单元20的右侧面的外表面称为第2外表面。
装入在镜框主体4内的上述折弯光学系统包括:第1组透镜系统,具体是指配设在光轴O1上的第1组透镜(前)35a、使被摄体光束向光轴O2折射的棱镜35b以及配设在棱镜35b的下部的第1组透镜(后)35c;沿着光轴O2配设且构成变焦透镜的第2组透镜36和第3组透镜38;配设在第2组透镜36和第3组透镜38之间的快门和/或光圈37;以及构成聚焦透镜的第4组透镜39(图6)。
作为保持上述各透镜组的透镜框部件配设有:配设在光轴O1上、且保持第1组透镜35a、35c、棱镜35b的第1组框31;配设在光轴O2上、且保持第2组透镜36的第2组框32;保持第3组透镜38的第3组框33;以及保持第4组透镜39的第4组框34。并且,快门和/或光圈37以能开闭的状态支撑在镜框主体4的光圈开口部(图6)。
装入有上述折弯光学系统的镜框单元20以在镜框主体4的前面侧设置缓冲单元21的状态安装在前盖2的收纳部2s内(图4、图5)。
缓冲单元21包括:薄板状部件22、23;粘接、夹持在薄板状部件22、23之间的由橡胶材料等制成的冲击吸收部件24;以及粘接固定在薄板状部件23的前面的由海绵等制成的弹性薄片25。
薄板状部件22固定在镜框主体4的前面。当镜框主体4被收纳在前盖2的收纳部2s内时,薄板状部件23在压缩了弹性薄片25的状态下与收纳面抵接来定位并固定。
特别是在收纳有镜框单元20的数码相机1受到光轴O2方向的冲击力的情况下,通过缓冲单元21的冲击吸收部件24的剪切弹性变形而吸收上述冲击力,对装入在镜框单元20内的构成部件特别是保护第2、第3、第4组框32、33、34进行保护。
并且,通过应用弹性薄片25,消除了镜框主体4相对于前盖2的晃动,可进行更正确的抖动校正动作。
这里,使用图7~图9来对装入在镜框单元20的镜框主体4内、且保持上述折弯光学系统的透镜框部的详情进行说明。
图7是从背面侧观察图4的镜框单元的立体图,示出取下背面盖板后的状态。图8是图7的镜框单元的分解立体图,示出将第2、第3组框周边分解后的状态。图9是图7的镜框单元的分解立体图,示出将第4组框周边分解后的状态。
在作为镜框的镜框主体4的背面侧,如图7所示安装有用于遮蔽镜框主体4的内部的背面盖板29。该背面盖板29通过使卡定孔29a、29b与镜框主体4的卡定突起卡定而固定在镜框主体4上。
第1组框31如图7所示利用螺钉固定在镜框主体4的上部。
第2组框32和第3组框33如图8所示,在使各个轴承部32a、33a可滑动地嵌入到引导轴41上的状态下由镜框主体4支撑。引导轴41嵌入并固定在镜框主体4的右方的沿着Z方向的轴孔4a、4b内。第2组框32由镜框主体4的Z方向引导部4t限制绕引导轴的旋转,第3组框33由镜框主体4的Z方向引导部4u限制绕引导轴的旋转。而且,在第2组框32和第3组框33上悬挂有拉伸弹簧43,朝相互靠近的方向被施力。
并且,在第2组框32和第3组框33的各自的轴孔附近突出设置的从动爪32b、33b与变焦凸轮57卡合抵接。
另外,变焦凸轮57沿着Z方向配设在镜框主体4的右方,该变焦凸轮57通过由直流电动机构成的变焦电动机52且经由变焦驱动机构部51被驱动旋转。
在变焦驱动时变焦电动机52驱动旋转的情况下,变焦凸轮57旋转,第2组框32和第3组框33沿着光轴O2被驱动进退,移动到各自的变焦位置。
凸轮支撑轴42连接于变焦凸轮57和未图示的齿轮系,且通过变焦凸轮57的旋转而被驱动旋转。在凸轮支撑轴42的上端部嵌入有隔板驱动机构部63(图4),该隔板驱动机构部63用于驱动打开或关闭第1组透镜35a的前面部的隔板(未图示)。
快门和/或光圈37如上所述位于第2组框32和第3组框33之间,由配设在镜框主体的上部左侧的快门和/或光圈驱动致动器(未图示)驱动开、闭。
第4组框34如图9所示,在使轴承部34a可滑动地嵌入到引导轴45上的状态下被支撑。引导轴45嵌入并固定在镜框主体4左侧的沿着Z方向的轴孔4c、4d内。在第4组框34上悬挂有拉伸弹簧48,拉伸弹簧48朝Z方向上方施力地被支撑。
并且,在引导轴45的附近配设有由步进电动机构成的聚焦电动机49,在聚焦电动机49的输出轴上固定有沿着Z方向的进给螺纹轴46。螺母47与进给螺纹轴46螺合。螺母47与横跨进给螺纹轴46的状态的第4组框34的U字状部34c的上面侧抵接,而且,螺母47的突起47a与第4组框34的切口部34b卡合,因而螺母47在被限制旋转的状态下、且在使第4组框34克服拉伸弹簧48的施力的状态下朝Z方向可移动地被支撑。
因此,在聚焦驱动时聚焦电动机49驱动旋转的情况下,第4组框34伴随进给螺纹轴46的旋转而沿着光轴O2被驱动进退,移动到聚焦位置。
另外,第4组框34在电源断开时向光轴O2方向下方的摄像单元88侧被驱动,移动到极接近摄像单元88的CCD框91的开口部的位置。随着电源接通而向上方被驱动,移动到与摄像单元88隔开的聚焦位置。
下面,使用图10~图16,对构成组装在镜框单元20的下部位置的抖动校正装置的各单元(摄像单元和CCD驱动机构部)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图10是图7的镜框单元的分解立体图,示出将摄像单元和CCD框驱动部周边分解后的状态。图11是图7的镜框单元的分解立体图,示出将摄像单元的摄像元件周边分解后的状态。图12是从背面侧观察图10的摄像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示出图7的镜框单元的镜框主体中的摄像单元和CCD框驱动部的安装部的详情的立体图。图14示出在图7的镜框单元的分解立体图中将CCD框驱动部的X驱动电动机周边分解后的状态。图15示出在图7的镜框单元的分解立体图中将CCD框驱动部(X用)周边分解后的状态。图16示出在图7的镜框单元的分解立体图中将CCD框驱动部(Y用)和Y驱动电动机周边分解后的状态。
抖动校正装置包括:搭载有摄像元件(CCD 96)的移动单元(摄像单元88);以及用于驱动该移动单元(摄像单元88)进行位移的CCD框驱动部71。该抖动校正装置配设在镜框主体4的下部、即上述折弯光学系统的下方。
如图10和图11所示,摄像单元88包括:作为第1移动部件的X滑动器89,其能相对于镜框主体4经由第1引导单元即作为第1轴部件的X引导轴86朝X方向位移;作为第2移动部件的CCD框91,其经由第2引导单元即作为第2轴部件的Y引导轴92与X滑动器89连接,并能相对于X滑动器89朝Y方向位移;CCD支撑板97,其固定在CCD框91的下侧;由CCD支撑板97保持的压板95a、光圈板95b、光学LPF 95c、橡胶框95d、和摄像元件即CCD 96;安装有CCD 96的CCD连接用FPC 65;以及挠性压板98。
并且,如图10和图11所示,用于驱动摄像单元88的X滑动器89和CCD框91的CCD框驱动部71配设在镜框主体4的右下方部,并包括:包含X驱动电动机72、齿轮部和进给螺纹的X驱动机构部;以及包含Y驱动电动机79、齿轮部和进给螺纹的Y驱动机构部。
CCD框91是具有光轴O2上的中央开口部91a、并在该中央开口部91a组装有光圈板95b、光学LPF 95c、CCD 96等的框部件,该CCD框91以沿着镜框主体4的下面部4q在XY平面上可滑动位移的状态进行安装。而且,在包围CCD框91的中央开口部91a的凹部91b的上面部贴附有方形框状的粘接带99(图10)。
该粘接带99在贴附于CCD框上的状态下,其上面具有粘接性,该粘接带99是用于在镜框主体4的内部产生的尘埃附着于CCD 96的受光面96a侧即光学LPF 95c上面之前将捕获该尘埃的粘接部件。
在CCD支撑板97上的上面部中央的光轴O2上配设有安装在CCD连接用FPC 65上的CCD 96,而且,从CCD 96的摄像面侧向上方将橡胶框95d、光学LPF 95c、光圈板95b、压板95a在重叠状态下插入到CCD框91的开口部91a内。在向上述CCD框插入的状态下,CCD支撑板97通过将螺钉螺紧在螺纹孔91i内来固定在CCD框91的下面侧。
如图12所示,摄像单元88的CCD框91和X滑动器89在通过Y引导轴92沿X方向相对移动地状态下相连接。并且,X滑动器89如上所述,相对于镜框主体4能通过X引导轴86朝Y方向滑移地被支撑。因此,CCD框94在相对于镜框主体4在XY平面上能二维位移地状态下被支撑。这里,在CCD框91相对于镜框主体4在XY平面上作二维位移的情况下,CCD框91的X方向或Y方向的各移动量被设定成大于在各移动方向上的最大抖动校正量。
更详细地说,在X滑动器89上设有:在X方向贯通的一对轴孔89a、89b;以及在接近轴孔89a、89b的上方位置沿Y方向贯通的一对轴孔89c、89d,在轴孔89c的下部设有弹簧悬挂用突起89e,在轴孔89a的侧方位置设有U字状切口部89f(图12)。
在CCD框91上设有:在中央开口部91a的右侧端部沿Y方向贯通的一对轴孔91d、91e;弹簧悬挂用突起91g;以及位于轴孔91e的上方位置的U字状切口部91f。而且,在中央开口部91a的左侧端部设有引导用突起91c和弹簧悬挂用突起91h。
在将CCD框91和X滑动器89连接的情况下,首先,将Y引导轴92从X滑动器89的轴孔89c插入、贯通,再使Y引导轴92交替贯通CCD框91和X滑动器89的轴孔91d、轴孔89d、轴孔91e,并粘接固定在轴孔89c、89d侧。另外,在Y引导轴92固定的状态下,该Y引导轴92的前端部从CCD框91的前端面突出到前方外部。
并且,在CCD框91的突起91g和X滑动器89的突起89e上悬挂有第1弹性部件即拉伸弹簧93。因此,CCD框91在相对于X滑动器89向Y方向后方被施力的状态下朝Y方向能相对移动地被支撑。
在镜框主体4上,在右下部向后方突出的突起部4f0上设有轴孔4f,并在突起部4f0的靠近光轴O2的侧面部设有轴孔4g,轴孔4f和4g沿着X方向配置(图13)。并且,在从轴孔4f、4g的下方位置朝Y方向前方侧隔开的位置处的镜框主体4的壁面部设有沿着X方向的长孔4k。另外,靠近光轴O2侧的侧面部的轴孔4g不是圆孔,而是由对置的二组平行突起形成,具有能可靠地进行X引导轴86的压入和粘接固定的形状。
并且,在镜框主体4的下面部4q的左侧,设有第3引导单元即引导槽4r和弹簧悬挂用突起4s,并且,配设有用于检测CCD框91的原点位置(CCD 96的受光面中心与光轴O2一致的位置)的X方向传感器69x和Y方向传感器69y(图13)。另外,X方向传感器69x和Y方向传感器69y安装在镜框控制用连接FPC 69上。
在将与CCD框91连接的X滑动器89组装在镜框主体4的右下部的情况下,如图15所示,在X滑动器89的轴孔89a和89b之间的间隙内插入镜框主体4的突起部4f0。然后,将X引导轴86从X滑动器89的轴孔89a插入,使其贯通突起部4f0的轴孔4f,之后将压缩弹簧87插入到X引导轴86上。然后,使X引导轴86贯通X滑动器89的轴孔89b,之后将其前端部压入到镜框主体4的轴孔4g内,进行粘接固定。在该组装状态下,X滑动器89处于经由X引导轴86只能相对于镜框主体4朝X方向滑动、且被压缩弹簧87朝右方施力的状态。
另一方面,与X滑动器89连接的CCD框91在与镜框主体4的下面部4q抵接的状态下,将左端部的引导用突起91c无晃动地嵌入安装在镜框主体4的引导槽4r内,在设于CCD框91的下面部的突起91h和设于镜框主体4的下面部的突起4s之间悬挂第2弹性部件即拉伸弹簧94(图11)。因此,CCD框91如上所述在由于拉伸弹簧93的施力而相对于X滑动器89被向Y方向的后方施力的状态下,由于两个拉伸弹簧93、94的施力而受到绕光轴O2的顺时针(从上方侧观察)的施力。利用该施力能消除CCD框91相对于Y引导轴92的晃动。
并且,如上所述,使从CCD框91的前端面突出的Y引导轴92的Y方向前端部无晃动且能滑动地嵌入在镜框主体4的长孔4k内(图10、图11)。
在由上述的CCD框91和X滑动器89构成的摄像单元88组装在镜框主体4上的状态下,X滑动器89通过X引导轴86相对于镜框主体4在X方向上被引导,通过压缩弹簧在受到左方的施力的状态下被支撑,通过使用后述的X进给用螺母76按压U字状切口89f,能相对于镜框主体4沿X方向位移。另一方面,CCD框91在能与X滑动器89一起沿X方向位移的状态下,通过Y引导轴92沿Y方向被引导,在受到拉伸弹簧93的向后方的施力的状态下,通过经由后述的Y进给用螺母84按压U字状切口91f,也能相对于镜框主体4沿Y方向进行位移。结果,CCD框91能相对于镜框主体4在与光轴O2正交的XY平面上作二维位移。
然后,在上述的X滑动器89的支撑状态下,由于嵌入固定在X滑动器89的轴孔89c、89d内的Y引导轴92的前端部被支撑在镜框主体4的长孔4k中,因而X滑动器89绕X引导轴86的旋转受到限制。并且,对于CCD框91,限制X滑动器89的旋转的Y引导轴92贯通CCD框91的右端侧的轴孔91d、91e,而且,CCD框91的左侧端部的突起91c嵌入在镜框主体4的引导槽4r内,因而CCD框91处于三点支撑状态,在沿着XY平面的限制状态下被支撑。并且,CCD框91的左侧通过拉伸弹簧93向Y方向的后方被施力,CCD框91的右侧通过拉伸弹簧94向Y方向的前方被施力,因而CCD框91被施力而绕光轴O2顺时针(从上侧看)转动,进行相对于Y引导轴92的嵌合固定。因此,消除了CCD框91在镜框主体中的XY平面上的旋转晃动。
驱动X滑动器89和CCD框91的CCD框驱动部71如上所述,包括驱动摄像单元88在X方向或Y方向上位移的X驱动机构部和Y驱动机构部。
在装入有上述X、Y驱动机构部的镜框主体4的右下部设有:电动机安装螺钉用螺纹孔4e、4j;进给螺纹轴用轴孔4h、4m;沿着X方向的螺母止转槽部4i;以及沿着Y方向的螺母止转槽部4n。然后,在镜框主体4的右端面部使用螺钉来固定齿轮压板77,该齿轮压板77设有进给螺纹轴用轴孔77a,并且,在镜框主体4的右下前面部使用螺钉来固定设有进给螺纹轴用轴孔85a的齿轮压板85(图13、图14)。
上述X驱动机构部包括:由步进电动机构成的带小齿轮73的X驱动电动机72;在前端部固定有齿轮74的X进给螺纹轴75;以及X进给用螺母76(图14、图15)。
上述Y驱动机构部包括:由步进电动机构成的带小齿轮81的Y驱动电动机79;在前端部固定有齿轮82的Y进给螺纹轴83;以及Y进给用螺母84(图16)。
在上述X驱动机构部中,X驱动电动机72在使输出轴沿着X方向的状态下,用螺钉拧紧在电动机安装螺钉用螺纹孔4e内来安装在镜框主体4上。X进给螺纹轴75在使齿轮74与小齿轮73啮合且使螺母76螺合的状态下与轴孔77a、4h嵌合,沿着X方向在能旋转的状态下安装。
上述组装状态的X进给螺纹轴75插通X滑动器89的U字状切口89f,螺母76在使螺母的止转突起部76i与镜框主体4的螺母止转槽4i能滑动地卡合,并通过压缩弹簧87施力的状态下抵接于X滑动器89的U字状切口89f的内侧面。
在上述Y驱动机构部中,Y驱动电动机79在使输出轴沿着Y方向的状态下,用螺钉紧固在电动机安装螺钉用螺纹孔4j内来安装在镜框主体4上。Y进给螺纹轴83在使齿轮82与小齿轮81啮合且使螺母84螺合的状态下与轴孔85b、4m嵌合,沿着X方向在能旋转的状态下安装。
上述组装状态的Y进给螺纹轴83插通CCD框91的U字状切口91f,螺母84在使螺母的止转突起部84n与镜框主体4的螺母止转槽4n能滑动地卡合的状态下,且在被拉伸弹簧93施力的状态下抵接于CCD框91的U字状切口91f的后面。
在如上所述装入有包括摄像单元88和CCD框驱动部71的抖动校正装置的镜框单元20中,在X驱动电动机72驱动旋转的情况下,X滑动器89朝X方向位移,CCD框91也一体地朝X方向位移。并且,在Y驱动电动机79驱动旋转的情况下,CCD框91朝Y方向位移。结果,通过X驱动电动机72和Y驱动电动机79的旋转驱动控制,CCD框91在与光轴O2正交的XY平面上作二维位移,能进行抖动校正。
这里,使用图17和图18来对上述的镜框单元20中的CCD连接用FPC 65的弯曲结构进行说明。
图17是将图6的剖视图中的下方侧的摄像元件周边放大示出的剖视图。图18是图5的XVIII-XVIII剖视图,示出使CCD连接用FPC的弯曲部周边相对于光轴O2具有角度来倾斜地切断的剖面。在该情况下的相对于光轴O2的倾斜方向由图5的箭头所示。
如图17和图18所示,CCD连接用FPC 65在构成摄像单元88的CCD框91的底面部通过固定在CCD框91上的挠性压板98进行引导,从CCD框91的侧面,作为沿着光轴O2的Z方向向上的第1延伸部即Z方向延伸部65a而延伸出。
即,Z方向延伸部65a从底面部朝Z方向向上延伸,经过在用螺钉紧固在镜框主体4的前面部上的引导部件即FPC引导板66与镜框主体4的前面部之间存在的间隙Ca,朝Z方向向上插通FPC引导板66与镜框主体4的前面部(缓冲单元21的薄板状部件22)之间的间隙Cb,之后作为与光轴O2正交的X方向的第2延伸部即X方向延伸部65b(参照图18)而延伸,朝向镜框主体4的左侧面(在图18的纸面上是下侧)被导出。
上述X方向延伸部65b在镜框主体4的左侧棱部4x(在图18的纸面上是下侧)以直角向后方折弯。该直角折弯部65c是折弯部,在该部位形成有由折弯产生的交线。
将在从直角折弯部65c朝后方侧折弯的方向上隔开规定距离的部位、即带粘接部65d,利用双面粘接带67固定在镜框主体4的(从背面观察)右侧面部位4z。在经过该带粘接部65d之后,形成在CCD连接用FPC 65的前端部的连接器部65e与相机控制基板18连接。
另外,FPC引导板66具有突起部66a、66b和按压突起部66c,并使用螺钉固定在镜框主体4的前面部。突起部66a与齿轮压板85抵接,突起部66b与镜框主体4的前面部抵接来确保FPC引导板66相对于镜框主体4的前面部(缓冲单元21)的间隙Cb。并且,按压突起部66c按压镜框控制用连接FPC 69。
如上所述,从CCD框91下部导出的CCD连接用FPC 65在从Z方向延伸部65a到带粘接部65d之间朝Y方向和X方向挠曲,从而不会妨碍在进行抖动校正动作时CCD框91相对于镜框主体4的XY平面上的二维位移。
即,针对CCD框91的二维位移时的Y方向的移动分量,Z方向延伸部65a在FPC引导板66与镜框主体4的前面之间的间隙Ca(参照图17)朝Y方向挠曲,从而不受FPC的阻力,允许上述CCD框91的位移。
即,在CCD框91朝Y方向(第2方向)移动时,由于Z方向延伸部65a在间隙Ca处朝Y方向挠曲,因而吸收朝该Y方向的移动量。
并且,针对CCD框91的X方向的移动分量,X方向延伸部65b在FPC引导板66与镜框主体4的前面部之间的间隙Cb中朝X方向移动、且直角折弯部65c的Y方向侧朝X方向弯曲(图18的虚线所示的变形),从而不受FPC的阻力,允许上述CCD框91的位移,结果可无阻力地进行CCD框91的二维位移。
即,在CCD框91朝X方向(第1方向)移动时,X方向延伸部65b在间隙Cb中朝X方向移动,且直角折弯部65c朝X方向弯曲并挠曲,从而吸收朝该X方向的移动量。
并且,在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中,首先,伴随相机的电源开关的接通,在相机控制部的控制下,根据X方向传感器69x、Y方向传感器69y的输出,通过CCD框驱动部71一起驱动摄像单元88的CCD框91与X滑动器89,使得CCD96的受光面中心位于原点位置、即光轴O2上。
在相机1被设定为抖动校正模式的情况下,当输出了释放开关14的摄影开始信号时,由上述抖动检测传感器来检测抖动,根据该抖动信号执行抖动校正动作。即,为了消除上述抖动,应使CCD框91上的CCD 96位移,使X、Y驱动电动机72、79分别进行旋转驱动,按照与上述抖动的检测速度对应的速度,使CCD框91的XY平面上的位置朝校正上述抖动的方向位移。同时执行CCD 96的曝光,从CCD 96输出无抖动的被摄体像信号。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由于将上述的弯曲结构应用于CCD连接用FPC 65,因而通过CCD连接用FPC 65的上述挠曲动作,可获得在抖动校正动作时搭载有摄像单元88的CCD框91在XY平面上的平稳位移。
然后,如上所述在CCD连接用FPC 65的弯曲结构中,不象现有的摄像装置那样需要设置FPC的折叠部,不需要为此使用的宽广空间,因而可节省镜框单元配置的空间,从而可实现摄像装置的小型化。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由摄像单元88和CCD框驱动部71构成的抖动校正装置的结构极其简单,构成部件数量也少,占有空间也少。即,构成为:作为使摄像单元88二维位移的引导轴采用了2根引导轴86、92,X滑动器89的X方向的绕轴旋转的限制、以及CCD框91的XY平面上的倾斜限制(包含XY平面上的晃动限制)可利用上述引导轴的保持和施力结构来分别限制。因此,能进行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数码相机的高精度抖动校正,并能实现相机自身的小型化,还可以抑制部件成本。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可用作这样的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具有能二维移动的摄像元件,在该摄像装置中,摄像元件连接用FPC的延伸部的占有空间少,能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并且,本发明的抖动校正装置可用作一种结构简单、可在使光轴方向的厚度变薄的同时极力减小抖动校正机构的占有空间的抖动校正装置。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可在不背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和应用。而且,上述实施方式包含有各种阶段的发明,通过对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件适当组合,可提取各种发明。例如,即使从上述一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件中删除若干构成要件,但在能解决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并能取得发明效果的情况下,可将删除了该构成要件后的结构作为发明来提取。本发明除了通过请求保护的范围限定以外,不受特定实施方式的制约。

Claims (4)

1.一种抖动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抖动校正装置具有:
镜框单元,其配置有用于使来自被摄体的反射光成像在摄像元件上的摄影光学系统;
第1移动部件,其在上述摄影光学系统的外侧相对于上述镜框单元向第1方向移动,该第1方向沿着与上述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垂直的平面;
第1引导单元,其固定在上述镜框单元上,引导上述第1移动部件在上述摄影光学系统的外侧向上述第1方向移动;
第2移动部件,其配置有上述摄像元件,连接在上述第1移动部件的一端部,上述第2移动部件向与上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在上述摄影光学系统内或其附近移动,该第2方向是沿着与上述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垂直的平面的方向;以及
第2引导单元,其沿着上述第2方向配置在上述第1移动部件的一端部,该第2引导单元使上述第2移动部件相对于上述第1移动部件沿着上述第2方向能移动地连接该第2移动部件,并防止上述第1移动部件相对于上述镜框单元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抖动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镜框单元上形成有第3引导单元,当上述第2移动部件沿着上述第2方向移动时,该第3引导单元引导上述第2移动部件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抖动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移动部件的一端部和上述第2引导单元的附近配置有第1弹性部件,该第1弹性部件使上述第2移动部件对上述第1移动部件施力,
在上述第3引导单元的附近配置有第2弹性部件,该第2弹性部件使上述第2移动部件对上述第1移动部件施力,
利用上述第1弹性部件和第2弹性部件来校正上述第2移动部件相对于上述第1移动部件的晃动。
4.一种抖动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抖动校正装置具有:
镜框单元;
第1移动部件,其配置在上述镜框单元的一端部侧的侧面,该第1移动部件的一端部侧的一部分延伸到上述镜框单元的一端部侧,并相对于上述镜框单元向第1方向移动;
第1轴部件,其固定在上述镜框单元上,引导上述第1移动部件向上述第1方向移动;
第2轴部件,其沿着与上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固定配置在上述第1移动部件的一端部侧的一部分上;以及
第2移动部件,其配置有摄像元件,该第2移动部件在其一端部侧与上述第2轴部件连接,
上述第2轴部件能使上述第2移动部件相对于上述第1移动部件沿着上述第2方向移动,并防止上述第1移动部件相对于上述镜框单元旋转。
CN201110429547.XA 2009-01-28 2009-10-30 应用于摄像装置的抖动校正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205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17360 2009-01-28
JP2009017357A JP2010177964A (ja) 2009-01-28 2009-01-28 撮像装置
JP2009-017357 2009-01-28
JP2009017360A JP5242432B2 (ja) 2009-01-28 2009-01-28 ブレ補正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7093.4A Division CN101790033B (zh) 2009-01-28 2009-10-30 摄像装置以及应用于该摄像装置的抖动校正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0562A true CN102520562A (zh) 2012-06-27
CN102520562B CN102520562B (zh) 2014-09-10

Family

ID=4210210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2954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20562B (zh) 2009-01-28 2009-10-30 应用于摄像装置的抖动校正装置
CN20091020709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90033B (zh) 2009-01-28 2009-10-30 摄像装置以及应用于该摄像装置的抖动校正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709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90033B (zh) 2009-01-28 2009-10-30 摄像装置以及应用于该摄像装置的抖动校正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88008B2 (zh)
EP (2) EP2214054A3 (zh)
CN (2) CN10252056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8309A (zh) * 2015-09-29 2017-08-04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和摄像装置的像抖动校正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47762B2 (ja) * 2007-11-22 2012-10-10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11176443A (ja) * 2010-02-23 2011-09-08 Fujifilm Corp 撮影装置
JP5636915B2 (ja) * 2010-11-29 2014-12-10 株式会社ニコン 電子機器および撮像装置
KR101753608B1 (ko) * 2010-12-03 2017-07-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3차원 영상 촬상 장치
JP5909877B2 (ja) * 2011-05-24 2016-04-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装置
JP2013033234A (ja) * 2011-07-01 2013-02-14 Panasonic Corp 筐体構造及び撮像装置
JP5984378B2 (ja) * 2011-12-22 2016-09-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13167818A (ja) * 2012-02-16 2013-08-29 Olympus Imaging Corp 撮像装置
CN103257513B (zh) * 2012-02-16 2016-01-2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JP6063676B2 (ja) * 2012-09-05 2017-01-1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D742952S1 (en) * 2014-02-06 2015-11-10 Nikon Corporation Digital camera
USD753749S1 (en) * 2014-08-29 2016-04-12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Sport video camera
JP6672696B2 (ja) * 2015-10-22 2020-03-25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レンズ鏡筒及びカメラボディ
CN106125453A (zh) * 2016-08-24 2016-11-16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镜头防抖机构
CN109691085B (zh) * 2016-09-14 2021-03-0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摄像控制方法
CN106405989A (zh) * 2016-10-20 2017-02-15 安徽协创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碰撞式全景相机
KR102618376B1 (ko) * 2016-12-28 2023-12-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학 이미지 안정화 기능을 제공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JP6921579B2 (ja) * 2017-03-30 2021-08-1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6997370B2 (ja) * 2017-05-25 2022-01-17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アクチュエータ、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6922706B2 (ja) * 2017-12-06 2021-08-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センサー搭載構造
CN109199321A (zh) * 2018-07-01 2019-01-15 高波 一种医用眼动仪
JP7068581B2 (ja) * 2018-07-04 2022-05-17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アクチュエータ、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108989644B (zh) * 2018-08-10 2020-06-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控制方法及终端
JP7186047B2 (ja) 2018-09-27 2022-12-0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ユニット
JP7187236B2 (ja) * 2018-10-03 202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観察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US11962883B2 (en) * 2018-12-14 2024-04-16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 mounting device
KR20210090527A (ko) * 2020-01-10 2021-07-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55787A1 (en) * 2004-09-10 2006-03-16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Shake correcting mechanism and camera having same shake correcting mechanism
US20060146400A1 (en) * 2005-01-05 2006-07-06 Pentax Corporation Stage apparatus and camera shake correct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tage apparatus
CN1808258A (zh) * 2004-12-01 2006-07-26 宾得株式会社 具有柔性印制板的成像装置
US20070182824A1 (en) * 2006-02-03 2007-08-09 Pentax Corporation Image stabilizer
CN101042460A (zh) * 2006-03-23 2007-09-26 富士能株式会社 成像光学单元
JP2008048220A (ja) * 2006-08-17 2008-02-28 Olympus Imaging Corp 像ブレ補正装置
JP2008191267A (ja) * 2007-02-01 2008-08-21 Sony Corp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CN101310218A (zh) * 2005-11-14 2008-11-19 株式会社尼康 图像模糊修正装置和相机
CN101320192A (zh) * 2007-06-07 2008-12-10 三星Techwin株式会社 用于摄影设备的摇晃校正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4993A (en) * 1991-09-24 1993-03-16 Eastman Kodak Company Adjustable mount for cylindrical lens
US6332060B1 (en) * 1994-02-04 2001-12-18 Nikon Corporation Camera with vibration compensation device varying the compensating ac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cal length of a lens and the distance to the subject
US5684640A (en) * 1994-04-27 1997-11-04 Nikon Corporation Camera with vibration compensation device having anti-vibration lens urging mechanism and feed screw mechanism
JP3414522B2 (ja) * 1994-09-29 2003-06-09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ぶれ補正装置
US5546147A (en) * 1994-11-30 1996-08-13 Eastman Kodak Company Lens deployment mechanism for compact camera
JPH1026785A (ja) 1996-07-10 1998-01-27 Canon Inc 像振れ防止装置及び駆動装置
US5842053A (en) * 1996-07-24 1998-11-24 Minolta Co., Ltd. Image shake correction device for optical system and apparatus having image shake correction device optical system
JP4339552B2 (ja) * 2001-08-20 2009-10-0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2005176293A (ja) * 2003-11-21 2005-06-30 Pentax Corp 撮像装置
KR100594150B1 (ko) * 2004-10-18 2006-06-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의 떨림 보정 장치
KR100594121B1 (ko) * 2004-12-17 2006-06-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메라 렌즈 어셈블리의 손떨림 보정 장치
US8031240B2 (en) * 2005-03-18 2011-10-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Imaging device
JP4449880B2 (ja) * 2005-10-12 2010-04-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4892918B2 (ja) * 2005-10-12 2012-03-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09517708A (ja) * 2005-11-30 2009-04-30 ノキア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画像安定化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5284605B2 (ja) * 2007-06-28 2013-09-11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及びぶれ補正装置
US20090027507A1 (en) * 2007-07-27 2009-01-29 Fujinon Corporation XY stage and image-taking apparatus
JP2009047842A (ja) * 2007-08-17 2009-03-05 Sony Corp 駆動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TW200914985A (en) * 2007-09-28 2009-04-01 Asia Optical Co Inc Holding rod unit for preventing hand shake in optical equipments
JP4924351B2 (ja) * 2007-10-09 2012-04-25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55787A1 (en) * 2004-09-10 2006-03-16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Shake correcting mechanism and camera having same shake correcting mechanism
CN1808258A (zh) * 2004-12-01 2006-07-26 宾得株式会社 具有柔性印制板的成像装置
US20060146400A1 (en) * 2005-01-05 2006-07-06 Pentax Corporation Stage apparatus and camera shake correct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tage apparatus
CN101310218A (zh) * 2005-11-14 2008-11-19 株式会社尼康 图像模糊修正装置和相机
US20070182824A1 (en) * 2006-02-03 2007-08-09 Pentax Corporation Image stabilizer
CN101042460A (zh) * 2006-03-23 2007-09-26 富士能株式会社 成像光学单元
JP2008048220A (ja) * 2006-08-17 2008-02-28 Olympus Imaging Corp 像ブレ補正装置
JP2008191267A (ja) * 2007-02-01 2008-08-21 Sony Corp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CN101320192A (zh) * 2007-06-07 2008-12-10 三星Techwin株式会社 用于摄影设备的摇晃校正模块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8309A (zh) * 2015-09-29 2017-08-04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和摄像装置的像抖动校正方法
CN107018309B (zh) * 2015-09-29 2020-03-2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和摄像装置的像抖动校正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90033B (zh) 2014-04-16
EP2214054A3 (en) 2010-09-15
EP2317378A1 (en) 2011-05-04
CN102520562B (zh) 2014-09-10
EP2214054A2 (en) 2010-08-04
US20100188516A1 (en) 2010-07-29
CN101790033A (zh) 2010-07-28
US8488008B2 (en) 2013-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20562B (zh) 应用于摄像装置的抖动校正装置
JP3861815B2 (ja) 手振れ補正機能付きカメラ
US8275249B2 (en) Lens barrel, camera and lens barrel adjustment device
CN101681081B (zh) 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以及摄影装置
TWI483055B (zh) 相機模組
JP2006259247A (ja) 像ぶれ補正装置
CN117270141A (zh) 光学系统
US7471471B2 (en) Refractive optical unit
JP4543677B2 (ja) レンズ鏡筒ユニット
US7454130B2 (en) Anti-vibration apparatus for image pickup system and image pickup system having the same
JP4973219B2 (ja) 光学機器
JP5242432B2 (ja) ブレ補正装置
JP2009230091A (ja) 撮像ユニット及び電子カメラ
JP2010177964A (ja) 撮像装置
JPH11305278A (ja) 像振れ補正カメラ及び像振れ補正カメラの制御方法
JP6429506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3222174B2 (ja) 撮像装置
JP6063676B2 (ja) 撮像装置
JP2008089995A (ja) 像ぶれ補正撮影レンズと、これを具備する光学機器
JP2012141427A (ja) 撮像装置
CN101995729A (zh) 光学设备
KR101612445B1 (ko) 렌즈 경통 및 이를 구비한 촬상 장치
JP4751433B2 (ja) レンズ鏡胴、沈胴式レンズ鏡胴、及びズームレンズ鏡胴
US10666867B2 (en) Lens barrel,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2014045277A (ja) 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21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Imaging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