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1081B - 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以及摄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以及摄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1081B
CN101681081B CN2008800212385A CN200880021238A CN101681081B CN 101681081 B CN101681081 B CN 101681081B CN 2008800212385 A CN2008800212385 A CN 2008800212385A CN 200880021238 A CN200880021238 A CN 200880021238A CN 101681081 B CN101681081 B CN 1016810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traight ahead
holding member
correcting lens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212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81081A (zh
Inventor
宫森健一
小西章雄
藤中广康
薮田浩次
梅田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81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10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810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10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具备: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固定摄影装置的光学系统中所包含的校正透镜(G3);透镜保持部件(408),用于保持校正透镜保持部件,以使校正透镜保持部件在入射校正透镜(G3)的光的光轴(A)正交的面内向任意方向即直线前进方向前进,并且在面内沿着以与光轴(A)大致平行的旋转轴(A3)为中心的圆弧的旋转方向移动;直线前进用驱动部(412),为了向直线前进方向驱动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对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提供驱动力;以及旋转用驱动部(413),为了向旋转方向驱动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对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提供驱动力。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提供一种在防止成像模糊校正性能的降低的同时,能够实现小型化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摄影装置。

Description

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以及摄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模糊(像振れ)校正装置以及摄影装置(カメラ)。尤其涉及通过驱动校正透镜来进行成像模糊校正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以及具备该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摄影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利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传感器等的摄像元件,将光学像变换为电信号并使电信号数字化来进行记录的数码摄影装置已经得到了普及。在这样的数码摄影装置中,不仅对于CCD、CMOS传感器的高像素化等有高性能化的需求,对于使光学像成像在这些摄像元件上的镜头镜筒也有高性能化的需求。具体地讲,存在搭载更高倍率的变焦镜头系统的镜头镜筒的需求。
另一方面,在数码摄影装置领域,为了提高便携性能而存在使主体小型化的要求。因此,存在使具有镜头镜筒和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小型化的需求,使具有镜头镜筒和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小型化被认为会对主体的小型化有很大贡献。在使这样的摄像装置小型化时,提出了在光路的途中弯折变焦镜头系统,在不改变光路长的情况下实现装置的小型化的方案,即所谓的弯曲光学系统的方案。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反射镜来弯折光路的弯曲光学系统。具体地讲,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镜头镜筒在反射镜的物体侧,从物体侧开始依次具有第1透镜组以及第2透镜组,在反射镜的摄像元件侧,从反射镜侧开始依次具有第3透镜组和第4透镜组。第1透镜组是固定的。第2透镜组以及第3透镜组分别能够在光轴方向上移动,通过各自的协作动作而构成了变焦镜头系统。第4透镜组是聚焦调整用的镜头。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使用棱镜来弯折光路的弯曲光学系统。具体地讲,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镜头镜筒在棱镜的物体侧具有透镜组。透镜组能够在使用位置和收容位置之间沿光轴方向移动。另外,棱镜能够移动,从而在透镜组处于收容位置的情况下确保该收容空间。
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弯曲光学系统中所使用的透镜组的结构。
然而,由于实现高倍率的变焦镜头系统的要求和小型化的要求都在提高,为了同时应对这两方面的要求而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具体地讲,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结构中,很难在实现装置小型化的同时,构成高倍率的变焦镜头系统。另外,即使采用专利文献3中所公开的镜头结构,但在专利文献3中没有公开实现装置小型化的结构。
此外,另一方面,一般在使摄像装置小型化的情况下,或者在具有高倍率的变焦镜头系统的情况下,需要防止主要因为手抖等而造成的摄影图像的模糊(成像模糊)。
图18是现有技术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参照专利文献4)。在图18所示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中,第2透镜组101保持在镜头框102上。镜头框102被引导轴支撑着,并且在引导轴103的引导下能够在纵摆(pitching)方向以及横摆(yaw)方向上移动。此外,镜头框102上设有在纵摆方向、横摆方向上驱动镜头框102的线圈104a、104b。固定基座105上设有分别与线圈104a、104b相对的磁铁106a、106b。通过在线圈104a、104b中通电,在各个方向上产生驱动力。第2透镜组101借助线圈104a、104b所产生的驱动力,在纵摆方向以及横摆方向上被驱动。通过角速度传感器107a、107b来检测镜头镜筒的抖动量,与该检测信号相对应地对线圈104a、104b通电,进行成像模糊校正。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586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6923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10208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0-75338号公报(第4图)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7-5514号公报(图6、图8)
对于搭载了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摄像装置,也存在摄像装置小型化的要求。为了适应该要求,对于摄像装置中所搭载的以往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尝试着减小在入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光的光轴方向上的尺寸。
另一方面,将成像模糊校正装置搭载于各种摄像装置中的需求正在增加。在该情况下,为了提高摄像装置的设计自由度,不仅要求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光轴方向的尺寸小型化,还要求与光轴正交的某方向的尺寸小型化。例如,在具有弯曲光学系统的摄像装置中搭载上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情况下,若将以往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搭载于反射镜、棱镜的光出射侧,则会导致摄像装置在与入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光的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大型化。即,使得在入射反射镜、棱镜的光的光轴方向上的摄像装置的尺寸(摄像装置的厚度)大型化。这是因为,在以往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中,用于驱动纵摆方向、横摆方向的成像模糊校正用的校正透镜的两个驱动部配置在以校正透镜为中心且隔开90度的位置。
此外,如上所述,在以往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中设有引导轴103,以使得纵摆移动框以及横摆移动框能够在纵摆方向以及横摆方向上直线前进。因此,需要引导轴103的设置空间,这妨碍了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小型化。
此外,不仅具有这样的弯曲光学系统的摄像装置,而且搭载了与光轴正交的某方向上的尺寸较小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从而实现摄像装置的某方向上的小型化,这也成为了提高摄像装置对顾客的吸引力的原因。
因此,为了实现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更小型化,提出了以大致平行于校正透镜的光轴而配置的旋转轴为中心对校正透镜进行旋转驱动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例如参照引用文献5)。图19以及图20是现有技术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所示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主要包括:固定了校正透镜16的支撑框15;以支撑框15能够直线前进的方式保持支撑框15的支撑臂13;以及,可旋转地保持支撑臂13的镜筒11。在该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中,利用在支撑臂13上安装的永久磁石45以及在镜筒11上安装的线圈46a,相对于镜筒11沿着以轴45a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旋转驱动支撑臂13。利用在支撑框15上安装的永久磁石47a、47b以及在支撑臂13上安装的线圈49,相对于支撑臂13向与光轴正交的方向驱动支撑框15。通过这样的结构,校正透镜16在与光轴正交的面内能够向纵摆方向以及横摆方向移动。
此外,图20所示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主要包括:固定了校正透镜16的支撑框15;可旋转地保持支撑框15的支撑臂13;以及,可直线前进地保持支撑臂13的镜筒11。在该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中,利用在支撑臂13上安装的线圈62y以及在镜筒11上安装的永久磁石63y,相对于镜筒11向与光轴正交的方向驱动支撑臂13。利用在支撑框15上安装的线圈62p以及在支撑臂13上安装的永久磁石63p,相对于支撑臂13向与光轴正交的方向驱动支撑框15。通过这样的结构,在与光轴正交的面内能够向纵摆方向以及横摆方向移动校正透镜16。
在图19及图20所示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中,一个支撑框沿着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弧方向被驱动。因此,支撑框的驱动时的摩擦力減少,能够实现具有线圈及永久磁石的驱动部的小型化。此外,在与上述的专利文献1~4所记载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比较的情况下,省略了一个直线前进用的引导轴。因此,能够实现引导机构的小型化。即,图19以及图20所示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能够实现更小型化。
但是,在图19及图20所示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中,存在成像模糊校正性能低下的隐患。具体地讲,在图19所示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中,虽然使校正透镜16旋转的驱动力作用在支撑臂13上,但不直接作用在固定校正透镜16的支撑框15上。此外,在图20所示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中,虽然使校正透镜16直线前进的驱动力作用在支撑臂13上,但不直接作用在固定校正透镜16的支撑框15上。因此,随着连结支撑臂13以及支撑框15的部分的尺寸精度的不同,透镜保持部件有时不会被保持在所期望的位置。由此,可能会造成校正透镜的位置精度低下。
这样,虽然实现了小型化,但另一方面可能造成成像模糊校正性能低下。
此外,在专利文献1~4所记载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中,例如引导轴是通过粘结来进行固定的。因此,在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制造过程中,粘结剂的涂敷以及干燥作业是必要的。其结果,制造作业变得繁琐,制造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摄影装置,该成像模糊校正装置能够在防止成像模糊校正性能低下的同时实现小型化,并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用于对因摄影装置的运动而引起的图像的模糊进行校正,其特征在于,具备:校正透镜保持部件,对上述摄影装置的光学系统中所包含的校正透镜进行固定,具有与入射上述校正透镜的光的光轴大致平行的旋转轴;保持部件,用于保持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以使上述旋转轴能够在与入射上述校正透镜的光的光轴正交的面内的任意方向上即直线前进方向上直线前进移动,并且能够在上述面内以上述旋转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旋转移动;直线前进用驱动部,对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提供驱动力,从而在上述直线前进方向上驱动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以及旋转用驱动部,对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提供驱动力,从而在上述旋转方向上驱动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上述保持部件具备至少3个支撑部,上述至少3个支撑部保持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以使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能够在与上述光轴正交的面内自由移动,并且限制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向沿上述光轴的方向的两侧移动,上述至少3个支撑部中的各支撑部具有:在上述保持部件上形成的第1支撑部;以及在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上形成的、能够留有规定间隙地从与上述旋转轴正交的方向嵌入上述第1支撑部的第2支撑部,在上述间隙中设有润滑脂。
本发明的摄影装置,具备:对因摄影装置的运动而引起的图像的模糊进行校正的成像模糊校正单元;以及接受通过了在上述摄影装置的光学系统中所包含的上述透镜组的光的摄像部,该摄影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成像模糊校正单元具备:校正透镜保持部件,对上述透镜组中所包含的校正透镜进行固定,具有与入射上述校正透镜的光的光轴大致平行的旋转轴;保持部件,用于保持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以使上述旋转轴能够在与入射上述校正透镜的光的光轴正交的面内的任意方向即直线前进方向上直线前进移动,并且能够在上述面内以上述旋转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旋转移动;直线前进用驱动部,对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提供驱动力,从而在上述直线前进方向上驱动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以及旋转用驱动部,对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提供驱动力,从而在上述旋转方向上驱动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上述保持部件具备至少3个支撑部,上述至少3个支撑部保持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以使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能够在与上述光轴正交的面内自由移动,并且限制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向沿上述光轴的方向的两侧移动,上述至少3个支撑部中的各支撑部具有:在上述保持部件上形成的第1支撑部;以及在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上形成的、能够留有规定间隙地从与上述旋转轴正交的方向嵌入上述第1支撑部的第2支撑部,在上述间隙中设有润滑脂。
发明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防止成像模糊校正性能低下的同时,实现小型化、低耗电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摄影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数码摄影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数码摄影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A是概略表示主体部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3B是概略表示主体部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3C是概略表示主体部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4是摄像装置的装配立体图。
图5是从摄像装置的摄像元件侧看到的向视图。
图6是摄像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8A是表示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保持部件和嵌合部的立体图。
图8B是表示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保持部件和嵌合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8C是表示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保持部件和嵌合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8D是表示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保持部件和嵌合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8E是表示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保持部件和嵌合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9是校正透镜保持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保持部件和校正透镜保持部件的位置关系的单元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组装了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校正透镜保持部件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从校正透镜保持部件以及电子基板的Y轴方向正侧看到的平面概略图。
图13A是磁铁的可使用区域以及霍尔元件的性能保证范围的说明图。
图13B是磁铁的可使用区域以及霍尔元件的性能保证范围的说明图。
图14A是表示第1支撑部以及第2支撑部的嵌入状态的示意图。
图14B是表示第1支撑部以及第2支撑部的嵌入状态的示意图。
图14C是表示第1支撑部以及第2支撑部的嵌入状态的示意图。
图15A是表示润滑脂的减震(damping)效果的图。
图15B是表示润滑脂的减震效果的图。
图15C是表示润滑脂的减震效果的图。
图15D是表示润滑脂的减震效果的图。
图16是表示改变了驱动器的磁回路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从校正透镜保持部件以及电子基板的Y轴方向正侧看到的平面概略图(其他的实施方式)。
图18是表示以往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表示以往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表示以往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用于对因摄影装置的运动而引起的图像的模糊进行校正,其特征在于,具备:校正透镜保持部件,固定上述摄影装置的光学系统中所包含的校正透镜,具有与入射上述校正透镜的光的光轴大致平行的旋转轴;保持部件,用于保持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以使上述旋转轴能够在与入射上述校正透镜的光的光轴正交的面内的任意方向即直线前进方向上直线前进移动,并且能够在上述面内以上述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移动;直线前进用驱动部,为了在上述直线前进方向上驱动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对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提供驱动力;以及旋转用驱动部,为了在上述旋转方向上驱动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对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提供驱动力。
在该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中,校正透镜保持部件在与光轴正交的面内向任意的方向直线前进,并且以大致平行于光轴的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因此,不需要以能够在旋转方向上驱动校正透镜保持框的方式来支撑校正透镜保持框的引导用的柱身(shaft)。因此,不需要为了抑制成像模糊所需的在2个方向上进行引导的柱身。因此,不需要用于确保校正透镜保持框的安装精度(高度、位置、角度、平行度等)的工序和/或检查。由此,在该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中,能够实现与直线前进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小型化,并且能够实现装配性的提高。因此,若在弯曲光学系统中采用第1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则由于可以将校正透镜保持框配置成,使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长尺方向和校正透镜保持框的直线前进方向大致一致,因此,即使在弯曲光学系统中也能够搭载成像模糊校正装置。
此外,在该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中,对固定校正透镜的透镜保持部件直接提供来自直线前进用以及旋转用驱动部的驱动力。因此,与直线前进用驱动部以及旋转用驱动部的驱动力不直接作用在校正透镜保持部件上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校正透镜的位置精度的降低,能够防止成像模糊校正性能的降低。
通过以上可知,在该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中,在防止成像模糊校正性能低下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小型化。此外,还能够提高装配性,削减制造成本。
第2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是在第1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中,校正透镜保持部件具备在与入射光的光轴正交的面内的任意方向上设置的滑动槽。利用该滑动槽和旋转轴的外周部的滑动,使校正透镜保持部件直线前进,还通过绕旋转轴旋转,使校正透镜向2个方向移动。在此,校正透镜保持部件上安装有CCD等的光学摄像元件。另一方面,校正透镜保持部件上形成有对直接校正透镜的直线前进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槽。因此,通过将滑动槽形成为与CCD等的光学摄像元件的X~Z轴上的某一个槽平行,从而能够高精度地且简单地对准校正透镜的校正方向和CCD等的光学元件的轴。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构成高精度的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并且能够实现光轴方向的薄型结构。
第3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是在第1或第2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中,具备对旋转方向上的校正透镜保持部件的位置进行检测的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此外,旋转用驱动部具有旋转用磁铁。此外,旋转用磁铁在旋转方向的磁通密度分布中包含磁通密度以大致一定的比例进行变化的旋转可使用区域。此外,从沿光轴的方向观察成像模糊校正装置时,在校正透镜保持部件能够移动的区域内,存在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与旋转方向上的旋转可使用区域的中心线一致的状态。另外,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或旋转用磁铁中的任一个与校正透镜保持部件一体地构成。
由此,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的可动范围容易容纳在旋转用磁铁的可使用区域内,并且通过使校正透镜保持部件、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以及旋转用磁铁中的某一个与校正透镜保持部件一体地构成,能够防止旋转方向的位置检测精度的降低。
另外,通过在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旋转可使用区域的中心线上配置校正透镜保持部件的旋转轴中心,能够实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或者校正透镜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置检测精度的提高。
第4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是在第3发明的装置中,从沿光轴的方向观察时,在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与旋转方向上的旋转可使用区域的中心线一致的状态下,旋转方向上的旋转可使用区域的中心线的方向与直线前进方向大致一致(大致平行)。
在该情况下,能够在直线前进方向上驱动透镜保持部件时,抑制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与旋转方向上的旋转可使用区域的中心线之间的位置偏离。其结果,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的可动范围变得容易容纳在旋转用磁铁的可使用区域内。由此,能够防止伴随着向直线前进方向的运动而产生的旋转方向的位置检测精度的降低。
在此,“旋转方向上的旋转可使用区域的中心线与直线前进方向大致一致(大致平行)”的情况,除了包括中心线和直线前进方向完全一致的情况之外,还包括在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的可动范围容纳在旋转用磁铁的可使用区域内的状态下,中心线和直线前进方向发生偏离的情况。
第5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是在第3或者第4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从沿光轴的方向观察时,在入射校正透镜的光的光轴与校正透镜的中心一致的状态下,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与旋转方向上的旋转可使用区域的中心线大致一致。
在该情况下,在入射校正透镜的光的轴与校正透镜的中心一致的状态下,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的可动范围变得容易容纳在旋转用磁铁的可使用区域内。因此,能够在旋转方向的位置检测精度高的范围内进行成像模糊校正,能够防止成像模糊校正性能的降低。
在此,“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与旋转方向上的旋转可使用区域的中心线大致一致”的情况,除了包括检测中心和中心线完全一致的情况之外,还包括在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的可动范围容纳在旋转用磁铁的可使用区域内的状态下,检测中心和中心线发生偏离的情况。
第6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是在第1至第5发明中的任一项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中,从沿光轴的方向观察时,旋转轴、校正透镜的中心和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大致配置在一条直线上。
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在向直线前进方向驱动透镜保持部件时,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与旋转方向上的旋转可使用区域的中心线之间的位置偏离。其结果,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的可动范围变得容易容纳在旋转用磁铁的可使用区域内。由此,能够防止旋转方向的位置检测精度的降低。
在此,“旋转轴、校正透镜的中心和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大致配置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除了包括旋转轴、光轴中心以及检测中心配置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之外,还包括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的可动范围容纳在磁铁的可使用区域内的状态下,旋转轴、光轴中心以及检测中心发生偏离的情况。
第7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是在第1至第6发明中的任一项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中,还具备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该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对直线前进方向上的校正透镜保持部件的位置进行检测。此外,从沿光轴的方向观察时,连结旋转轴和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的线段与直线前进方向大致一致。
在该情况下,在入射校正透镜的光的光轴与校正透镜的中心一致的状态下,直线前进用的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的可动范围变得容易容纳在直线前进用磁铁的可使用区域内。因此,能够在位置检测元件所进行的直线前进方向的位置检测精度高的范围内进行成像模糊校正,能够防止位置检测精度的降低。
在此,“连结旋转轴和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的线段与直线前进方向大致一致”的情况,除了包括线段与直线前进方向完全一致的情况之外,还包括在直线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的可动范围容纳在直线前进用磁铁的可使用区域内的状态下,线段与直线前进方向发生偏离的情况。
第8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是在第1至第6发明中任一项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中,还具备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该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对直线前进方向上的校正透镜保持部件的位置进行检测。此外,直线前进用驱动部具有直线前进用磁铁。此外,直线前进用磁铁在直线前进方向的磁通密度分布中包含磁通密度以大致一定的比例进行变化的直线前进可使用区域。此外,从沿光轴的方向观察成像模糊校正装置时,在校正透镜保持部件能够移动的区域内,存在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与直线前进方向上的直线前进可使用区域的中心线一致的状态。
由此,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的可动范围变得容易容纳在直线前进用磁铁的可使用区域内,能够防止直线前进方向的位置检测精度的降低。
第9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是在第8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中,从沿光轴的方向观察时,在入射校正透镜的光的光轴与校正透镜的中心一致的状态下,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与直线前进方向上的直线前进可使用区域的中心线大致一致。
在该情况下,能够在向旋转方向驱动校正透镜保持部件时,抑制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与直线前进方向上的直线前进可使用区域的中心线之间的位置偏离。其结果,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的可动范围变得容易容纳在直线前进用磁铁的可使用区域内。由此,能够防止直线前进方向的位置检测精度的降低。
在此,“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与直线前进方向上的直线前进可使用区域的中心线大致一致”的情况,除了包括检测中心与中心线完全一致的情况之外,还包括在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的可动范围容纳在直线前进用磁铁的可使用区域内的状态下,检测中心与中心线发生偏离的情况。
第10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是在第1至第9发明中的任一项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中,旋转用驱动部具有旋转用磁铁以及与旋转用磁铁相对配置的旋转用线圈。此外,从沿光轴的方向观察成像模糊校正装置时,旋转轴与旋转用线圈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比旋转轴与校正透镜的中心之间的距离长。
一般来讲,校正透镜比校正透镜保持部件重。因此,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可动部分的重心位置位于校正透镜的中心附近。
可以将旋转用线圈的中心看做旋转用驱动部的负荷发生点。在此,旋转轴与旋转用驱动部的负荷发生点之间的距离比旋转轴与校正透镜的中心之间的距离长。因此,能够用小的驱动力来驱动透镜保持部件,能够实现旋转用驱动部的小型化以及省电力化。
第11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是在第1至第9的发明中的任一项发明的装置中,旋转用驱动部具有旋转用磁铁以及与旋转用磁铁相对配置的旋转用线圈。从沿光轴的方向观察时,旋转轴与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之间的距离比旋转轴与旋转用线圈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短。
在该情况下,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旋转方向的可动范围变小。其结果,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的可动范围变得容易容纳在旋转用磁铁的可使用区域内。由此,能够防止旋转方向的位置检测精度的降低。
第12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是在第1至第11发明中的任一项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中,在直线前进用驱动部和校正透镜之间的区域配置旋转轴。
校正透镜保持部件中的固定校正透镜的部分需要具有能够保持校正透镜的程度的强度。因此,在校正透镜周边一定存在校正透镜保持部件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若将旋转轴配置在相反侧,则从直线前进用驱动部开始装置的外形尺寸变大,多出了形成旋转轴的部分。
在此,在直线前进用驱动部和校正透镜之间的区域配置有旋转轴。因此,能够有效利用校正透镜周边的空间,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第13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是在第1至第11的发明中的任一项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中,在上述旋转轴和上述校正透镜之间的区域配置有直线前进用驱动部。
尤其是,在具有对连结旋转轴和校正透镜的直线上的直线前进方向上的校正透镜保持部件的位置进行检测的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情况下,与其他的配置相比,能够减小因旋转而产生的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的误差。由此,能够实现直线前进方向的校正精度的提高。
第14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是在第1至第13发明中的任一项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中,还具备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该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对直线前进方向上的校正透镜保持部件的位置进行检测。直线前进用驱动部具有直线前进用磁铁和与直线前进用磁铁相对配置的直线前进用线圈。旋转轴与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之间的距离,比旋转轴与直线前进用线圈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短。
在该情况下,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旋转方向的可动范围变小。其结果,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的可动范围变得容易容纳在磁铁的可使用区域内。由此,能够确保直线前进方向的位置检测精度。
第15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是在第1至第14发明中的任一项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中,还具备挠性印刷基板,该挠性印刷基板为了向直线前进用驱动部以及旋转用驱动部提供电压,与直线前进用驱动部以及旋转用驱动部电连接。挠性印刷基板具有:固定在校正透镜保持部件上的第1固定部;固定在保持部件上的第2固定部;以及连结第1固定部和第2固定部的可挠部。此外,可挠部配置在校正透镜的旋转轴侧。
在该情况下,透镜保持部件向旋转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的可挠部的变形量变小,能够防止挠性印刷基板的断线。此外,若可挠部的变形量变小,则向旋转方向驱动透镜保持部件时的驱动力变小。由此,能够减小该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中的电力消耗。
第16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是在第1至第15发明中的任一项发明的装置中,在旋转用驱动部和直线前进用驱动部之间的区域中配置校正透镜。
在该情况下,若从沿光轴的方向观察成像模糊校正装置,旋转用驱动部以及直线前进用驱动部配置在校正透镜的两侧。因此,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在大体上的一个方向上变长。换言之,能够缩短与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由此,即使采用了弯曲光学系统,也能够采用成像模糊校正装置。
此外,即使在通常光学系统中,由于能够将成像模糊校正装置构成为一个方向上长的结构,能够在短的方向上留有空间,因此可以在该空间中配置使快门、光圈等动作的马达,能够使镜头单元在光轴方向上成为薄的结构。
第17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是在第1至第16发明中的任一项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中,具备至少3个支撑部。支撑部能够在与光轴正交的面内以能够自由移动的方式保持校正透镜部件,并且能够限制校正透镜部件向沿光轴的方向的两侧倾斜。
这样,通过在透镜保持部件和校正透镜保持部件上设置至少3个支撑部件,透镜保持部件保持着校正透镜保持部件,因此能够减小校正透镜部件的倾斜量。
第18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是在上述第17发明中,校正透镜保持部件的重心配置在连结3组支撑部而形成的图形内,能够分散在3组支撑部上被施加的压力。因此,在校正透镜保持部件动作时必定向3组支撑部施加力。因此,能够稳定地保持校正透镜保持部件。
尤其是,如第19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装置所述,通过使校正透镜保持部件的重心与连接支撑部件而形成的图形的重心大致一致,从而使3组支撑部件上不存在偏负荷。由此,能够抑制振动发生共振,能够稳定地进行成像模糊校正。
第20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是在第17至第19发明中的任一项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中,至少3个支撑部中的每一个具有:在旋转部件上形成的第1支撑部;在旋转保持部件上形成的、能够相对于第1支撑部从与旋转轴正交的方向嵌入第1支撑部的第2支撑部。此外,第1支撑部以及第2支撑部中的一个是棒状体。此外,第1支撑部以及第2支撑部中的另一个是与棒状体之间留有规定的间隙地嵌入大致∪字体。此外,在第1支撑部和第2支撑部之间的嵌合间隙部,通过稠度310~340(JIS分类1号)的润滑脂来进行润滑。
根据上述这样的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对旋转部件相对于旋转保持部件沿光轴的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此外,通过在规定的间隙中加入稠度310~340的润滑脂,从而能够基于润滑脂的粘性而起到减震效果,能够抑制第1支撑部与第2支撑部之间的嵌合间隙部的光轴方向的振动共振。
第21发明的摄影装置是在第1至第20发明中的任一项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中,为了进行成像模糊校正,在将对光学系统中所包含的校正透镜进行保持的校正透镜保持部件装配到透镜保持部件上后,向校正透镜保持部件或透镜保持部件中的任一个上装配用于限制校正透镜保持部件的可动范围的可动范围限制部件,从而防止校正透镜保持部件从透镜保持部件脱离。此外,能够高精度地限制校正透镜保持部件的移动范围。此外,与将可动范围校正部件与校正透镜保持部件或透镜保持部件中的一个一体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装配性的提高。
第22发明的摄影装置中配置有取入沿光轴的光的透镜组、如第1至第21发明中的任一项发明中所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接收通过了透镜组的光的摄像部、透镜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以及摄像部。外壳上保持有镜头镜筒。
在此,“沿光轴”是指,例如与光轴平行。此外,作为含有该光轴的光学系统,除了直线光学系统之外,也可以是由弯曲光学系统构成的。弯曲光学系统例如包含具有反射面的部件,更详细地讲,可以是包括棱镜、反射镜等的结构。此外,摄像部例如可以由电子受光的CCD、CMOS等构成,但不仅限于此,也可以由胶片等构成。
在该摄影装置中,由于具有第1至第21的发明中的任一项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因此能够防止成像模糊校正性能的降低,能够实现小型化。尤其是,对于光轴方向的尺寸的薄型化具有显著的效果。此外,在采用了该弯曲光学系统的摄影装置中,可以搭载本发明的、与直线前进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已被小型化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由此,能够使摄影装置的尺寸(摄影装置的厚度)小型化。即,在该摄影装置中,能够实现小型化,并且能够获得校正了成像模糊的高画质的图像。
第23发明的摄影装置是在搭载了第10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装置的第22的发明的摄影装置中,通过使上述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保持部件的直线前进移动方向是与重力方向大致垂直方向,从而在通常摄影时,主要使用旋转方向的驱动器,因此通过杠杆原理,能够削减驱动器的电力消耗。尤其是,在能够进行动画摄影的摄影装置中,能够很大程度地起到电力消耗削減的效果。
另外,对以上使用的表述的说明如下。
“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是指,在位置检测时假设将位置检测元件配置在1个点上来考虑的假想点。作为检测中心,可以举出例如在位置检测元件中检测感度最大的点等。一般来讲,检测中心可以假设为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面的中心点。
“可使用区域”是指,例如在磁铁的2极被磁化的情况下,以N极和S极之间的分极线为中心的、磁通密度以大致一定的比例进行变化的性能保证范围。因此,“可使用区域的中心线”是指,例如在磁铁的2极被磁化的情况下,N极和S极之间极性发生变化的边界线。对于磁铁的状态,除了N极的部分和S极的部分在物理上成为一体的情况之外,还包括N极的部分与S极的部分在物理上分开的情况。
“线圈的中心”是指,根据线圈的外形而求出的中心,例如在线圈为大致四角形的情况下,是指该四角形的重心。
另外,作为位置检测元件,可以举出例如利用霍尔效应的磁传感器(霍尔元件)、PSD(Position Sensitive Detector:位置敏感探测器)等。
(实施方式)
〔1.本实施方式的概要〕
参照图1~图15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数码摄影装置具有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结构的主要特征。本实施方式的数码摄影装置是不具有弯曲光学系统的摄影装置,但也可以在光学系统中采用弯曲光学系统。即,本实施方式的数码摄影装置不论是光学系统弯曲的结构还是不弯曲的结构,都能够实现装置的薄型化、小型化和低耗电。
〔2.数码摄影装置的结构〕
参照图1~图3,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数码摄影装置进行说明。
〔2-1.数码摄影装置的具体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数码摄影装置1的外观的立体图。
数码摄影装置1具有摄像装置2和主体部3。摄像装置2具有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能够以固定倍率或自由的变动倍率将沿光轴A入射的光束导向摄像元件。主体部3收容了摄像装置2,并且进行对摄像装置2的控制等。
首先,在对摄像装置2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之前,对主体部3的结构进行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如下定义了数码摄影装置1的6个面。
首先,“前面”是用数码摄影装置1进行摄影时朝向物体侧的面。“背面”是前面的相反侧的面。“上面”是通过物体的铅垂方向上下与用数码摄影装置1拍摄的长方形的像(一般来讲,长宽比(长边对短边的比)是3∶2、4∶3、16∶9等)的短边方向上下一致的姿势来摄影时朝向铅垂方向上侧的面。“底面”是上面的相反侧的面。“左侧面”是通过物体的铅垂方向上下与用数码摄影装置1拍摄的长方形的像的短边方向上下一致的姿势来摄影时从物体侧看到的位于左侧的面。“右侧面”是左侧面的相反侧的面。另外,以上的定义并不是用来限定数码摄影装置1的使用姿势的内容。
根据以上的定义,图1是表示前面、上面以及左侧面的立体图。
另外,不仅数码摄影装置1的6个面如此,配置在数码摄影装置1中的各结构部件的6个面也是相同的定义。即,对于配置在数码摄影装置1中的状态的各结构部件的6个面,也使用上述的定义。
此外,如图1所示,对于与光轴A平行的Y轴和数码摄影装置1的正姿势而言,将水平方向作为X轴,将垂直方向作为Z轴。另外,如图1所示,沿光轴A从背面侧向前面侧的方向是Y轴正方向,从数码摄影装置1的右侧面侧向左侧面侧的方向是X轴正方向,沿着与上述X轴、Y轴正交的正交轴从数码摄影装置1的底面侧朝向上面侧的方向是Z轴正方向。
以下,在各附图中,以该XYZ坐标系为基准进行说明。即,各附图中的X轴正方向、Y轴正方向、Z轴正方向分别表示相同的方向。
〔2-2.主体部的结构〕
参照图1、图2、图3A、图3B、图3C,对主体部3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数码摄影装置1的背面、上面以及右侧面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A~图3C是概略表示主体部3的结构的透视图。图3A表示配置在Y轴方向正侧(前面侧)的部件的结构的透视图。图3B是表示配置在Z轴方向负侧(底面侧)的部件的结构的透视图。图3C是表示配置在Y轴方向负侧(背面侧)的部件的结构的透视图。
如图1~图3所示,主体部3具备外装部11、把持(grip)部12、闪光灯15、释放按钮(release button)16、操作盘(操作ダイアル)17、图像显示部18、主电容器20、副基板21、电池22、主基板23。外装部11以及把持部12构成了收容摄像装置2的放置体。闪光灯15、释放按钮16、操作盘17以及图像显示部18配置在外装部11的表面。主电容器20、副基板21、电池22以及主基板23配置在由外装部11以及把持部12构成的放置体的内部。此外,主体部3与存储卡24是可拆装的结构。另外,存储卡24等的存储介质不仅限于相对于主体部3可拆装的结构,也可以是固定在主体部3内部的结构。
如图1所示,外装部11是大致直方体形状的外壳。在外装部11的X轴方向正侧配置有把持部12,该把持部12用于摄影者进行摄影时把持相机,该把持部12被设置成从外装部11向Y轴方向突出。由此,外装部11以及把持部12构成了大致“L”字状的中空的放置体。此外,在外装部11的前面配置有闪光灯15。闪光灯15在物体暗时等情况下根据需要进行闪光,照射物体从而进行辅助曝光。此外,在外装部11的上面的把持部12侧配置有释放按钮16和操作盘17。释放按钮16接受使用者向Z轴方向负侧的按下操作。操作盘17能够进行摄影动作的设定等的各种设定。
另外,如图2所示,在外装部11的背面设有图像显示部18(视认部),该图像显示部18用于摄影者等对摄像装置2所拍摄的像进行视认。图像显示部18具有例如长宽比(长边对短边的比)为3∶2、4∶3、16∶9等的长方形的外形。
另外,为了明确地图示,图1、图2中仅示出了配置在外装部11的表面的主要部件。因此,图1及图2中也可以设置下述说明的部件以外的部件。
接着,参照图3A~图3C,对主体部3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A所示,摄像装置2保持着朝向物体的透镜组G1。
另外,在摄像装置2的Z轴方向正侧设置有闪光灯15、主电容器20、副基板21。主电容器20从后述的电池22进行充电,向闪光灯15提供闪光能量。副基板21根据需要对来自后述的电池22的电力进行变压,还进行闪光灯15的控制。此外,在把持部12的内部的Y轴方向正侧设置有用于使数码摄影装置1动作的作为电源的电池22。
另外,如图3B以及图3C所示,在摄像装置2的Y轴方向负侧配置有主基板23。在主基板23上安装有对来自摄像装置2的图像信号进行处理的图像处理电路、用于控制摄像装置2的控制电路等。此外,在电池22的Y轴方向负侧设置有被安装在存储卡插槽中的存储卡24。存储卡24记录来自摄像装置2的图像信号。
另外,如图3A及图3B所示,摄像装置2形成为其Z轴方向宽度(wz)比Y轴方向宽度(wy)大。
〔3.摄像装置的结构〕
〔3-1.摄像装置的具体结构〕
参照图4、图5、图6,对数码摄影装置1上搭载的摄像装置2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4是摄像装置2的装配立体图。图5是从摄像装置2的摄像元件侧看到的向视图。图6是从与图4相同的视点看到的摄像装置2的分解立体图。
摄像装置2具备镜头镜筒31、马达单元32、主法兰盘(master flange)33。镜头镜筒31具有光学系统。马达单元32具有驱动镜头镜筒31的变焦马达36。主法兰盘33具有CCD37,CCD37是接受从镜头镜筒31通过的光束的摄像部。
马达单元32例如具备DC马达等的变焦马达36、挠性印刷基板(FPC:Flexible Print Circuit)(未图示)、光传感器(未图示)。FPC能够将变焦马达36电连接在主基板23(参照图3B和图3C)。光传感器通过对变焦马达36的马达转速进行计测,能够计测出从镜头镜筒31中的镜头的原点离开的位置。变焦马达36驱动镜头镜筒31,使光学系统在广角端和望远端之间移动。由此,具备镜头镜筒31的光学系统作为使CCD37中的光束的成像倍率变化的变焦镜头系统进行动作。
主法兰盘33具备CCD37、CCD金属板38、FPC39。CCD37能够接受从镜头镜筒31通过的光束,并将其变换为电信号。CCD金属板38能够将CCD37固定在镜头镜筒31上。FPC39能够对CCD37和主基板23(参照图3B和图3C)进行电连接。
〔4.镜头镜筒的结构〕
〔4-1.镜头镜筒的具体结构〕
参照图6,对摄像装置2的结构,主要是镜头镜筒31的结构进行说明。
镜头镜筒31具备1组框单元41、2组框单元42、中框43、3组框单元44、4组框单元45。1组框单元41保持着第1透镜组G1。2组框单元42保持着第2透镜组G2。3组框单元44保持着曝光调整部件、快门以及第3透镜组G3。4组框单元45保持着第4透镜组G4。还构成为,通过设在中框43中的聚焦马达35以及设在主法兰盘33上的变焦马达36的动作,并通过在中框43和凸轮框46上设置的凸轮槽的协调动作,能够对1组框单元41、2组框单元42、中框43、3组框单元44和4组框单元45进行变倍以及聚焦动作。
〔4-2.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结构〕
(4-2-1.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整体结构)
首先,参照图7~图10,对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7是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表示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的保持部件和嵌合部的立体图。图9是校正透镜保持部件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保持部件和校正透镜保持部件的位置关系的单元分解立体图。图11是装配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校正透镜保持部件时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7所示,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具备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电子基板406、透镜保持部件408。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保持第3透镜组G3。电子基板406固定在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上。透镜保持部件408以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在横摆方向(X轴方向)能够直线移动的方式支撑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此外,透镜保持部件408以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在纵摆方向(Z轴方向)上能够直线移动的方式支撑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此外,透镜保持部件408以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能够绕平行于光轴A的轴旋转的方式支撑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
如图7所示,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在与光轴A正交的面内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被支撑着,并且其在光轴A方向的相对移动受到了限制。该限制部分(支撑部)在与X轴正交的面内设置于3个位置。3个位置配置成,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的重心进入在X-Z平面中的连接3个位置的三角形内部中。
具体地讲,如图8A及图9所示,在透镜保持部件408上设有3个第1支撑部483、484、485(参照图8A),在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上设有3个第2支撑部486、487、488(参照图9)。第1支撑部483具有在X轴方向正侧开口的大致∪字形状。第1支撑部484,485具有在Z轴方向上延伸的棒状体。另一方面,第2支撑部486、487、488配置在第3透镜组G3的周边。第2支撑部486是沿Z轴方向延伸的棒状体。第2支撑部487、488具有在X轴方向逆侧开口的大致∪字形状的部分。
如图10所示,第1支撑部483、484、485配置在与第2支撑部486、487、488对应的位置上。在第1支撑部483、484、485和第2支撑部486、487、488之间,在Y轴方向上确保了间隙。第2支撑部486能够滑动地嵌入第1支撑部483中。第2支撑部487能够滑动地嵌入第1支撑部484中。第2支撑部488能够滑动地嵌入第1支撑部485中。
此外,在第1支撑部483、484、485和第2支撑部486、487、488的嵌合间隙部,利用稠度310~340的润滑脂(未图示)来进行润滑。
另外,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具有旋转轴A3。另一方面,透镜保持部件408上具有在横摆方向(X轴方向)上呈直线的滑动槽482。转动轴A3的直径构成为比滑动槽482的槽宽小,以能够在滑动槽482中滑动且能够旋转的方式嵌入在滑动槽482中。
同样,在转动轴A3和滑动槽482的嵌合间隙部中,利用稠度310~340的润滑脂(未图示)来进行润滑。
另外,这里的“纵摆方向”是指,沿着以旋转轴A3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旋转方向),“横摆方向”是指X轴方向(直线前进方向)。
另外,如图11所示,用于在旋转方向上进行驱动的旋转用电磁驱动器412(参照图7)包括有磁轭(yoke)462f、旋转用磁铁462e(参照图8A)、旋转用线圈406b、相对磁轭462h。磁轭462f固定在透镜保持部件408上。旋转用磁铁462e固定在磁轭462f上,在Z轴方向上的2极被磁化。旋转用线圈406b固定在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上。通过在旋转用线圈406b中通电,从而产生纵摆方向的电磁力Fp。
另一方面,用于驱动直线前进方向的直线前进用电磁驱动器413(参照图7)包括有磁轭462d(参照图7)、直线前进用用磁铁462c、直线前进用线圈406a、相对磁轭462g。磁轭462d固定在透镜保持部件408上。直线前进用磁铁462c固定在磁轭462d上,其X轴方向的2极被磁化。直线前进用线圈406a固定在直线前进用磁铁462c和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上。通过在直线前进用线圈406a中通电,从而产生横摆方向的电磁力Fy。
在线圈406b的X轴方向正侧配置有霍尔元件406d(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该霍尔元件406d用于检测磁铁462e的磁通,检测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的Z轴方向位置。霍尔元件406d与旋转用电磁驱动器412共有磁铁462e。
同样,在线圈406a的Z轴方向正侧配置有霍尔元件(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406c,该霍尔元件406c用于检测磁铁462c的磁通,从而检测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的X轴方向位置。该霍尔元件406c与直线前进用电磁驱动器413共有磁铁462c。
旋转用电磁驱动器412将第3透镜组G3配置在直线前进用电磁驱动器413的相反侧。换言之,第3透镜组G3配置在旋转用电磁驱动器412和直线前进用电磁驱动器413之间的区域。另外,关于各结构部分的平面配置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叙述。
此外,如图10所示,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还具有向电子基板406提供电压的挠性印刷基板490。挠性印刷基板490与电子基板406电连接。
〔4-2-2.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的各部分的位置关系〕
此外,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的各部的位置关系具有特点。参照图12、图13A和图13B对各部的位置关系进行详细说明。图12是从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以及电子基板406的Y轴方向正侧看到的平面概略图。图13A和图13B是磁铁的可使用区域以及霍尔元件的性能保证范围的说明图。图12示出了光轴A与第3透镜组G3的中心C一致的状态,即,第3透镜组G3的位置位于能够移动的区域的中央附近的状态。
如图12所示,在光轴A与第3透镜组G3的中心C一致的状态下,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的霍尔元件406c、406d以及线圈406b的中心Pp配置在包含旋转轴A3及第3透镜组G3的中心C的平面内。即,在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能够移动的区域内,旋转轴A3、第3透镜组G3的中心C、霍尔元件406c、406d以及线圈406b的中心Pp配置在沿X轴方向延伸的直线L上。
在此,线圈406b的中心Pp是指,在线圈406b通电时通过与磁铁462e的协调动作而发生的负荷的作用中心点。另外,线圈406a的中心Py与中心Pp相同。
在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能够移动的区域内,存在霍尔元件406d的检测中心Rp与磁铁462e的分极线Qp一致的状态。在霍尔元件406d的检测中心Rp与磁铁462e的分极线Qp一致的状态下,磁铁462e的分极线Qp的方向与横摆方向(X轴方向)大致一致。另外,如图12所示,在光轴A与第3透镜组G3的中心C一致的状态下,霍尔元件406d的检测中心Rp与磁铁462e的分极线Qp大致一致。
此外,在图12所示的状态下,旋转轴A3、第3透镜组G3的中心C和霍尔元件406c的检测中心Ry大致配置在直线L上。连结旋转轴A3和霍尔元件406c的检测中心Ry的线段与横摆方向(X轴方向)大致一致。
如图12所示,旋转轴A3与线圈406b的中心Pp之间的距离L1比旋转轴A3与第3透镜组G3的中心C之间的距离L0长。旋转轴A3与霍尔元件406d的检测中心Rp之间的距离L2比旋转轴A3与线圈406b的中心Pp之间的距离L1短。旋转轴A3与霍尔元件406c的检测中心Ry之间的距离L3比旋转轴A3与线圈406a的中心Py之间的距离L4短。
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在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能够移动的区域内,存在霍尔元件406c的检测中心Ry与磁铁462c的分极线Qy一致的状态。在光轴A与第3透镜组G3的中心C一致的状态下,霍尔元件406c的检测中心Ry与磁铁462c的分极线Qy大致一致。
在图12所示的状态下,分极线Qp以及直线L与电磁驱动器412中产生的电磁力Fp的方向大致正交。即,在图12所示的状态下,包含电磁力Fp的作用点和旋转轴A3的平面与电磁力Fp的作用方向大致正交。
在此,“霍尔元件的检测中心”是指,在位置检测时霍尔元件可以被认为是配置在该1点上的假想点。作为检测中心,例如,可以举出霍尔元件中检测感度变为最大的点等。一般来讲,检测中心可以假定为霍尔元件的检测面的中心点。“磁铁的分极线”是指,N极与S极之间的极性变化的边界线。如图13A所示,磁铁的磁通密度分布包含以分极线为中心的、磁通密度以大致一定的比例发生变化的可使用区域。可使用区域是指能够作为位置检测来使用的范围,若在可使用区域内,则霍尔元件的测定值对应于测定位置大致呈线性变化,能够进行正确的位置检测。
例如,如图13B所示,若在磁铁的可使用区域内,霍尔元件与磁铁的相对位置(测定位置)发生变化,则霍尔元件的测定值(输出)会对应于相对位置的变化而大致发生线性变化。因此,能够根据霍尔元件的输出来求出相对于霍尔元件的磁铁的正确的相对位置。即,磁铁的可使用区域与位置检测的性能保证范围相对应。若霍尔元件的可动范围在该性能保证范围内,则霍尔元件能够作为进行成像模糊校正的位置检测元件来使用。
在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的情况下,直线前进用磁铁462c的横摆方向(X轴方向)的磁通密度分布包含以分极线Qy为中心的可使用区域。旋转用磁铁462e的纵摆方向(Z轴方向)的磁通密度分布包含以分极线Qp为中心的可使用区域。霍尔元件406c的检测中心Ry的可动范围被设定在磁铁462c的可使用区域内。霍尔元件406d的检测中心Rp的可动范围被设定在磁铁462e的可使用区域内。
〔4-2-3.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的装配方法〕
另外,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的装配方法也具有特点。参照图10、图11、图14A、图14B以及图14C,对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的装配方法进行说明。图14A、图14B以及图14C是表示第1支撑部以及第2支撑部的嵌入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首先,在透镜保持部件408的Y轴方向正侧的面上嵌入了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此时,如图14A、图14B所示,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的第1支撑部487、488插入透镜保持部件408的第2支撑部484、485周边的空间,第2支撑部483插入第1支撑部486周边的空间。
接着,如图10所示,使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相对于透镜保持部件408向X轴方向负侧滑动。由此,如图14C所示,第2支撑部484、485的柱身部插入大致∪字形状的第1支撑部487、488,第1支撑部486的柱身部插入大致∪字形状的第2支撑部483。
与此同时,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的旋转轴A3插入透镜保持部件408的滑动槽482。
此外,如图8A所示,在透镜保持部件408设有凸台(boss)部408a,该凸台部408a用于压入柱身A4,该柱身A4能够限制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在X-Z平面上的纵摆方向以及横摆方向的移动量。另一方面,如图9、图10、图11以及图12所示,在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的与凸台部408a相对的位置设有孔部405a。该孔部405a与柱身A4合作,能够限制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在纵摆方向、横摆方向的移动量。
因此,在将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安装在透镜保持部件408上后,从Y轴方向正侧使移动量限制柱身A4通过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的孔部405a,并压入透镜保持部件408a的凸台部408a,或者进行粘结固定。
如上所述,通过第1支撑部486、487、488以及第2支撑部483、484、485,使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和透镜保持部件408嵌合,限制了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在Y方向的移动,并且,在X-Z平面上,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能够以旋转轴A3为中心进行旋转,且能够在X方向上直线前进。即,不需要像以往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那样,例如将横摆柱身、纵摆柱身的两端粘结固定在保持框上。
〔5.作用效果〕
以上所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的作用效果如下。
(1)在该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中,相对于透镜保持部件408,以旋转轴A3为中心向纵摆方向(旋转方向)驱动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此外,在设置在透镜保持部件408上的滑动槽482的槽方向上,旋转轴A3向横摆方向(直线前进方向)被驱动。因此,不需要纵摆方向、横摆方向上的引导用的柱身。由此,能够实现在垂直于纵摆方向的Z轴方向上的尺寸的小型化。
(2)在该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中,在霍尔元件406d的检测中心Rp与磁铁462e的分极线Qp一致的状态下,磁铁462e的分极线Qp的方向与横摆方向(直线前进方向)大致一致。因此,抑制了在向横摆方向驱动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时,霍尔元件406d的检测中心Rp和磁铁462e的分极线Qp在横摆方向(直线前进方向)的位置偏离。其结果,霍尔元件406d的检测中心Rp的可动范围变得容易收敛在磁铁462e的可使用区域内。由此,能够防止伴随着向纵摆方向的动作而横摆方向的位置检测精度的降低。
在此,“磁铁462e的分极线Qp的方向和横摆方向(X轴方向)大致一致的”的情况,除了包括分极线Qp和横摆方向完全一致的情况之外,还包括在霍尔元件406d的检测中心Rp的可动范围容纳在磁铁462e的可使用区域内的状态下,分极线Qp和横摆方向发生偏离的情况。
(3)在该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中,在第3透镜组G3的中心C和光轴A一致的状态下,霍尔元件406d的检测中心Rp与磁铁462e的分极线Qp大致一致。因此,在第3透镜组G3的中心C与光轴A一致的状态下,霍尔元件406d的检测中心Rp的范围容纳在磁铁462e的可使用区域内。由此,能够防止横摆方向的位置检测精度的降低。
在此,“霍尔元件406d的检测中心Rp与磁铁462e的分极线Qp大致一致的”的情况,除了包括检测中心Rp与分极线Qp完全一致的情况之外,还包括在霍尔元件406d的检测中心Rp的可动范围容纳在磁铁462e的可使用区域内的状态下,检测中心Rp与分极线Qp发生偏离的情况。
(4)在该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中,旋转轴A3、第3透镜组G3的中心C和霍尔元件406d的检测中心Rp大致配置在直线L上。因此,能够抑制在向横摆方向驱动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时,霍尔元件406d的检测中心Rp和磁铁462e的分极线Qp的位置偏离。其结果,霍尔元件406d的检测中心Rp的可动范围变得容易容纳在磁铁462e的可使用区域内。由此,能够防止横摆方向的位置检测精度的降低。
在此,“旋转轴A3、第3透镜组G3的中心C和霍尔元件406d的检测中心Rp大致配置在一条直线L上”的情况,除了旋转轴A3、光轴中心以及检测中心Rp配置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之外,还包括霍尔元件406d的检测中心Rp的可动范围容纳在磁铁462e的可使用区域内的状态下,旋转轴A3、光轴中心A以及检测中心Rp发生偏离的情况。
(5)在该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中,连结旋转轴A3和霍尔元件406c的检测中心Ry的线段与横摆方向(X轴方向)大致一致。因此,在光轴A和第3透镜组G3的中心C一致的状态下,霍尔元件406c的检测中心Ry的可动范围变得容易容纳在磁铁462c的可使用区域内。由此,能够防止纵摆方向的位置检测精度的降低。在此,“连结旋转轴A3和霍尔元件406c的检测中心Ry的线段与横摆方向大致一致”的情况,除了包括该线段和横摆方向完全一致的情况之外,还包括在霍尔元件406c的检测中心Ry的可动范围容纳在磁铁462c的可使用区域内的状态下,该线段和横摆方向发生偏离的情况。
(6)在该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中,在光轴A和第3透镜组G3的中心C一致的状态下,霍尔元件406c的检测中心Ry与磁铁462c的分极线Qy大致一致。因此,在向纵摆方向驱动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时,霍尔元件406c的检测中心Ry与磁铁462c的分极线Qy的位置偏离受到了抑制。其结果,霍尔元件406c的检测中心Ry的可动范围变得容易容纳在磁铁462c的可使用区域内。由此,能够防止纵摆方向的位置检测精度的降低。
在此,“霍尔元件406c的检测中心Ry与磁铁462c的分极线Qy大致一致”的情况,除了包括检测中心Ry和分极线Qy完全一致的情况之外,还包括在霍尔元件406c的检测中心Ry的可动范围容纳在磁铁462c的可使用区域内的状态下,检测中心Ry和分极线Qy发生偏离的情况。
(7)在该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中,旋转轴A3与线圈406b的中心Pp之间的距离L1,比旋转轴A3与第3透镜组G3的中心C之间的距离L0长。因此,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的向横摆方向的可动部分(由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以及透镜保持部件408等结构的部分)的重心位置在从Y轴方向看到的情况下位于第3透镜组G3的中心C附近。
例如,在可动部分的自重W〔N〕作用在Z轴方向负侧的情况下,假设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的可动部分的重心位置位于第3透镜组G3的中心C附近。若从旋转轴A3开始到自重W的作用点为止的距离为L〔m〕、从旋转轴A3开始到线圈406b的中心Pp为止的距离为L1〔m〕,则为了支撑自重W,根据力矩的平衡,旋转用电磁驱动器412中所必需的电磁力Fp〔N〕如下:
Fp×L1=W×L
如图12所示,由于L<L1,因此Fp<W的关系成立。即,通过比支撑实际的重量的力更小的驱动力,能够进行向纵摆方向的驱动。
通过以上所述的结构,与以往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相比,能够减小旋转用电磁驱动器412中所必需的电磁力Fp。由此,能够实现旋转用电磁驱动器412的小型化,并且能够降低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的电力消耗。
尤其是,如本实施例中所说明的那样,在横摆方向的校正中使用了直线前进用电磁驱动器、纵摆方向上使用了旋转用电磁驱动器的情况下,在使用了该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的摄影装置装置中,能够显著地提高低电力消耗的效果。
(8)在该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中,旋转轴A3与霍尔元件406d的检测中心Rp之间的距离L2,比旋转轴A3与线圈406b的中心Pp之间的距离L1短。因此,霍尔元件406d的纵摆方向的可动范围变小,其结果,能够使霍尔元件406d的检测中心Rp的可动范围容纳在磁铁462e的可使用区域内。由此,能够防止纵摆方向的位置检测精度的降低。
(9)在该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中,相对于旋转轴A3,在X轴方向负侧依次配置有直线前进用电磁驱动器413、第3透镜组G3、旋转用电磁驱动器412。在此,若校正透镜的移动量为α,由旋转引起的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即霍尔元件406c的位置检测误差Ps_1可以表示为:
Ps_1=(L0_1-L3_1)×(1-cos(sin-1(α/L0_1)))
另一方面,第2实施例所表示的各结构要素的配置,即,相对于旋转轴A3,在X轴方向正侧依次配置直线前进用电磁驱动器413、在X轴方向负侧依次配置第3透镜组G3、旋转用电磁驱动器412的情况下,同样,霍尔元件406c的位置检测误差Ps_2可以表示为:
Ps_2=(L0_2+L3_2)×(1-cos(sin-1(α/L0_1)))
在此,由于使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的大小大致相同,例如,各值可以设定如下:
α=0.2[mm]
L0_1=15[mm]
L3_1=5[mm]
L0_2=7[mm]
L3_2=5[mm],
则各配置下的位置检测误差为
Ps_1=0.001[mm]
Ps_2=0.005[mm]。
由此,在旋转用电磁驱动器412的作用下,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相对于旋转轴A3而旋转,由此引起的霍尔元件406d的检测中心Rp和霍尔元件406c的检测中心Ry的移动轨迹所形成的圆弧相对于旋转轴A3的方向相同,因此,能够减小因旋转而产色的向直线前进方向的位置偏离。
因此,能够防止直线前进方向的位置检测精度的降低。
(10)在该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中,旋转轴A3与霍尔元件406c的检测中心Ry之间的距离L3,比旋转轴A3与线圈406a的中心Py之间的距离L4短。因此,霍尔元件406c的纵摆方向的可动范围比线圈406a的纵摆方向的可动范围小。其结果,能够使霍尔元件406c的检测中心Ry的可动范围容纳在磁铁462c的可使用区域内。由此,能够防止横摆方向的位置检测精度的降低。
(11)在该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中,挠性印刷基板490的可挠部492配置在第3透镜组G3的旋转轴A3侧。因此,能够抑制在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向纵摆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的可挠部492的变形量,能够防止挠性印刷基板490的断线。
此外,若可挠部492的变形量变小,则向纵摆方向驱动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时的驱动力就变小。由此,能够减少该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的电力消耗。
(12)在该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中,在旋转用电磁驱动器412和直线前进用电磁驱动器413之间的区域配置有第3透镜组G3。即,直线前进用电磁驱动器413以及旋转用电磁驱动器412配置在第3透镜组G3的两侧。因此,在大致一个方向(本实施方式的情况是作为横摆方向的X轴方向)上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变长。换言之,能够缩短在与X轴方向正交的Z轴方向(纵摆方向)上的尺寸。
(13)在该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中,通过第1支撑部486、487、488以及第2支撑部483、484、485,使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与透镜保持部件408嵌合,从而限制了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在Y方向上的移动,并且在X-Z平面上,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能够以旋转轴A3为中心进行旋转,且能够在X方向上直线前进。
此外,第1以及第2支撑部中的一个是棒状体,另一个形成为大致∪字形状。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能够限制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相对于透镜保持部件408向光轴A方向移动。此外,由于通过1级结构来支撑纵摆方向、横摆方向,因此,与以往的2级结构的成像模糊校正透镜相比,能够减小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相对于光轴A的垂直方向的倾斜。
在本实施例中,第1以及第2支撑部中的一个是棒状体,另一个是大致∪字形状,支撑方法不仅限于该形态。例如,也可以是第1以及第2支撑部中的一个是板状的弹性体,另一个是圆筒或球状体的构件。
(14)在该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中,还在第1支撑部483、484、485与第2支撑部486、487、488之间的嵌合间隙部设置了稠度310~340的润滑脂(未图示)来进行润滑。
由此,能够使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圆滑地在X-Z平面上移动。此外,还能够具有抑止第1支撑部483、484、485与第2支撑部486、487、488之间的嵌合间隙部向Y轴方向的抖动的减震效果。
作为一个例子,在润滑脂中,基础润滑油使用了全氟聚醚润滑油脂(PFPE),增稠剂使用了以聚四氟乙烯(PTFE)为主要成分,稠度310~340的润滑脂的情况下,能够降低摩擦电阻(减小电力消耗)。此外,通过使润滑脂处在嵌合部,利用润滑脂的粘性,能够发挥其对于因各支撑部的嵌合部的间隙而发生的振动(ガタ)的减震效果。
在此,图15A~图15D是表示润滑脂的减震效果的图。图15A以及图15B是表示在涂敷了稠度355~385的润滑脂的情况下测定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开环特性的图。图15C以及图15D是表示在涂敷了稠度310~340的润滑脂的情况下测定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开环特性的图。如图15A以及图15B所示,在涂敷稠度355-385的润滑脂的情况下,在350Hz处发生了共振。另一方面,如图15C以及图15D所示,在涂敷了稠度310~340的润滑脂的情况下,该350Hz处的共振消失。通过这样调整润滑脂的稠度,能够发挥出减震效果。
另外,润滑脂的种类也不仅取决于上述的例子。作为一例,提示了基础油使用PFPE,增稠剂使用PTFE而构成的润滑脂,但也可以基础油使用烯烃系合成油,增稠剂使用锂皂而构成的润滑脂。
另外,实施例中的一例是滑动部的间隙约7~20μm时的情况。此时,若涂敷一般的稠度小于310的润滑脂,则虽然滑动部分的粘性负荷上升,会提高减震效果,但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电力消耗会上升。也可以利用滑动部分的间隙所需要的减震特性、代表电力消耗的负荷特性、以及滑动特性等,对润滑脂的稠度进行调节。
此外,根据嵌合间隙部的间隙的大小和嵌合部的材质的不同,有时涂敷的润滑脂的最佳的稠度会发生变化。
(15)在该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中,通过在固定CCD等的摄像元件的透镜保持部件408上形成的横摆方向(x方向)的滑动槽,决定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的横摆方向。因此,能够减小CCD等的摄像元件的X方向与通过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来校正的横摆方向之间的偏离,所以能够提高成像模糊的校正精度。
(16)在该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的制造方法中,基本上在无粘结等的工序的情况下,能够装配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因此能够提高精度并使工序简单化。此外,由于能够减少工序,因此能够削减制造成本。
(17)在该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的制造方法中,在向透镜保持部件408中组装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后,通过将柱身A4压入在透镜保持部件408上形成的凸台部408a中,或通过粘结固定,能够限制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相对于透镜保持部件408在纵摆方向以及横摆方向的移动范围,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移动范围的限制。
(18)在本实施例中,对不弯折光轴的、以直线方式入射CCD等的摄像元件的光学系统进行了说明,但对于光学系统是弯曲光学系统的情况,本发明也能够实现摄影装置装置的薄型化。
(19)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直线前进方向是横摆方向、旋转方向是纵摆方向的成像模糊校正的情况,但方向也可以是相反的,直线前进方向是纵摆方向、旋转方向是横摆方向的情况也可以。即,不通过校正的方向来限定驱动器的驱动方法、配置。
(2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中设置线圈、在透镜保持部件408中设置磁铁,从而构成了电磁驱动器,但电磁驱动器的结构不仅限于该结构。
例如,如图16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在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中设置磁铁、在透镜保持部件408中设置线圈406a、406b的驱动器。
作为一例,图16是对驱动器的磁回路进行了变更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立体图。在本图中,对于与图7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相同的部件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16所示,在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中,在透镜保持部件408上固定有线圈406a以及线圈406b。线圈406b在通电后以旋转轴A3为中心旋转驱动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线圈406a在Z轴方向上对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进行直线前进驱动。另外,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在与旋转用磁铁462e和直线前进用磁铁462c相对的位置上通过挠性基板(未图示)固定有由霍尔元件等构成的位置检测元件406c、406d。
此外,在保持第3透镜组G3的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上固定有Z轴方向上的2极已磁化的旋转用磁铁462e和X轴方向上的2极已磁化的直线前进用磁铁462c。
另外,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具有旋转轴A3。另一方面,透镜保持部件408上具有在纵摆方向(Y轴方向)呈直线的滑动槽482(未图示)。转动轴A3的直径形成为比滑动槽482的槽宽小,转动轴A3能够在滑动槽482上滑动,并且可旋转地嵌入在滑动槽482中。
如图16所示,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可移动地被支撑在与光轴A正交的面内,并且被限制了光轴A方向的相对移动。该限制部分(支撑部)在与X轴正交的面内设在3个位置(大致∪字形状的支撑部483、487、488)。另外,3个位置配置为,在X-Z平面中,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的重心进入连结3个位置的三角形内部。
另外,在将直径比大致∪字形状的支撑部483、487、488的开口宽度小的非磁性的金属柱身485、486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入大致∪字形状的支撑部483、487、488的开口部中后,通过向透镜保持部件408中压入、粘结等的手段来进行固定,从而在纵摆方向(Z轴方向)上能够直线移动地支撑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并且在横摆方向(X轴方向)能够绕与光轴A平行的轴转动地支撑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
通过采用该结构,由于线圈406a、406b固定在透镜保持部件408(固定部),因此不再需要具有可挠部的挠性印刷基板,因此降低了价格。此外,由于没有利用挠性印刷基板的可挠部的弹性向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施加一个方向的作用力,因此能够实现控制性的提高。
另外,由于不会因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的移动而反复向挠性基板的可挠部施加负荷,因此能够防止挠性基板的断线,从而提高可靠性。
(21)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作为驱动器而使用电磁驱动器的情况,但驱动器的构成不仅限于电磁驱动器,也可以是使用了压电元件的振动等的驱动器、或者步进式(stepping)马达等的马达等。
〔6.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第2构成例〕
在上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中,相对于旋转轴A3,在X轴方向负侧依次配置了直线前进用电磁驱动器413、第3透镜组G3、旋转用电磁驱动器412,但也可以如图17所示那样,相对于旋转轴A3,在X轴方向正侧配置直线前进用电磁驱动器413、在X轴方向负侧依次配置第3透镜组G3、旋转用电磁驱动器412。
在这样配置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中,固定有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的第3透镜组G3的部分需要具有能够保持第3透镜组G3的强度。因此,在第3透镜组G3周边必须存在有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Y轴方向观察成像模糊校正装置400的情况下,在校正透镜保持部件405上安装有第3透镜组G3。在直线前进用电磁驱动器413和第3透镜组G3之间的区域配置有旋转轴A3。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第3透镜组G3周边的空间,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特别是能够缩短X轴方向的尺寸。
这样,为了减少因旋转而产生的直线前进方向的位置检测误差,优选将具有第一构成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搭载在摄影装置装置上。此外,希望在长方向上实现小型化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的情况下,优选将具有第二构成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搭载在摄影装置装置上。即,根据摄影装置装置所需要的规格来采用旋转轴A3、直线前进用电磁驱动器413、第3透镜组G3、旋转用电磁驱动器412的配置即可。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以及摄影装置在要求小型化以及成像模糊校正性能的摄影装置的相关领域中十分有用。

Claims (31)

1.一种成像模糊校正装置,用于对因摄影装置的运动而引起的图像模糊进行校正,其特征在于,具备:
校正透镜保持部件,对上述摄影装置的光学系统中所包含的校正透镜进行固定,具有与入射上述校正透镜的光的光轴大致平行的旋转轴;
保持部件,用于保持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以使上述旋转轴能够在作为与入射上述校正透镜的光的光轴正交的面内的任意方向的直线前进方向上直线前进移动,并且能够在上述面内以上述旋转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旋转移动;
直线前进用驱动部,对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提供驱动力,从而在上述直线前进方向上驱动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
旋转用驱动部,对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提供驱动力,从而在上述旋转方向上驱动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以及
至少3个支撑部,保持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以使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能够在与上述光轴正交的面内自由移动,并且限制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向沿上述光轴的方向的两侧移动,
上述至少3个支撑部中的各支撑部具有:在上述保持部件上形成的第1支撑部;以及在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上形成的、能够留有规定间隙地从与上述旋转轴正交的方向嵌入上述第1支撑部的第2支撑部,
在上述间隙中设有润滑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部件具备在上述面内的上述直线前进方向上形成的槽,
上述旋转轴以能够沿上述槽移动的方式与上述槽卡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该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对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在上述旋转方向上的位置进行检测,
上述旋转用驱动部具有旋转用磁铁,
上述旋转用磁铁在上述旋转方向的磁通密度分布中包含磁通密度以大致一定的比例进行变化的旋转可使用区域,
从沿上述光轴的方向观察时,在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能够移动的区域内,存在上述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与上述旋转方向的上述旋转可使用区域的中心线一致的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沿上述光轴的方向观察时,在上述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与上述旋转方向的上述旋转可使用区域的中心线一致的状态下,上述旋转方向的上述旋转可使用区域的中心线的方向与上述直线前进方向大致一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沿上述光轴的方向观察时,在入射上述校正透镜的光的光轴与校正透镜的中心一致的状态下,上述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与上述旋转方向的上述旋转可使用区域的中心线大致一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沿上述光轴的方向观察时,上述旋转轴、上述校正透镜的中心和上述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大致配置在一条直线上。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该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对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在上述直线前进方向上的位置进行检测,
从沿上述光轴的方向观察时,连结上述旋转轴和上述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的线段与上述直线前进方向大致一致。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该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对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在上述直线前进方向上的位置进行检测,
从沿上述光轴的方向观察时,连结上述旋转轴和上述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的线段与上述直线前进方向大致一致。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该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对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在上述直线前进方向上的位置进行检测,
上述直线前进用驱动部具有直线前进用磁铁,
上述直线前进用磁铁在上述直线前进方向的磁通密度分布中包含磁通密度以大致一定的比例进行变化的直线前进可使用区域,
从沿上述光轴的方向观察时,在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能够移动的区域内,存在上述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与上述直线前进方向的上述直线前进可使用区域的中心线一致的状态。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该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对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在上述直线前进方向上的位置进行检测,
上述直线前进用驱动部具有直线前进用磁铁,
上述直线前进用磁铁在上述直线前进方向的磁通密度分布中包含磁通密度以大致一定的比例进行变化的直线前进可使用区域,
从沿上述光轴的方向观察时,在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能够移动的区域内,存在上述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与上述直线前进方向的上述直线前进可使用区域的中心线一致的状态。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沿上述光轴的方向观察时,在入射上述校正透镜的光的光轴与上述校正透镜的中心一致的状态下,上述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与上述直线前进方向的上述直线前进可使用区域的中心线大致一致。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沿上述光轴的方向观察时,在入射上述校正透镜的光的光轴与上述校正透镜的中心一致的状态下,上述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与上述直线前进方向的上述直线前进可使用区域的中心线大致一致。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用驱动部具有旋转用磁铁以及与上述旋转用磁铁相对配置的旋转用线圈,
从沿上述光轴的方向观察时,上述旋转轴与上述旋转用线圈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比上述旋转轴与上述校正透镜的中心之间的距离长。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该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对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在上述旋转方向上的位置进行检测,
上述旋转用驱动部具有旋转用磁铁以及与上述旋转用磁铁相对配置的旋转用线圈,
从沿上述光轴的方向观察时,上述旋转轴与上述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之间的距离比上述旋转轴与上述旋转用线圈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短。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直线前进用驱动部和上述校正透镜之间的区域配置有上述旋转轴。
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旋转轴和上述校正透镜之间的区域配置有上述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
17.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旋转轴和上述校正透镜之间的区域配置有上述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
18.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旋转轴和上述校正透镜之间的区域配置有上述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
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旋转轴和上述校正透镜之间的区域配置有上述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
2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该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对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在上述直线前进方向上的位置进行检测,
上述直线前进用驱动部具有直线前进用磁铁、与上述直线前进用磁铁相对配置的直线前进用线圈,
上述旋转轴与上述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之间的距离,比上述旋转轴与上述直线前进用线圈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短。
2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该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对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在上述直线前进方向上的位置进行检测,
上述直线前进用驱动部具有直线前进用磁铁、与上述直线前进用磁铁相对配置的直线前进用线圈,
上述旋转轴与上述直线前进用位置检测元件的检测中心之间的距离,比上述旋转轴与上述直线前进用线圈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短。
2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挠性印刷基板,该挠性印刷基板与上述直线前进用驱动部以及上述旋转用驱动部电连接,从而向上述直线前进用驱动部以及上述旋转用驱动部提供电压,
上述挠性印刷基板具有可挠部,
上述可挠部配置在上述校正透镜的上述旋转轴侧。
2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旋转用驱动部和上述直线前进用驱动部之间的区域配置有上述校正透镜。
2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的重心位于连结上述支撑部而形成的图形的内侧。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的重心与连结上述支撑部而形成的图形的重心大致一致。
2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润滑脂的稠度为310~340。
2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被装配到上述保持部件上的状态下的用于限制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的可动范围的可动范围限制部件,被设置在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或保持部件中的任一个上。
2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支撑部以及上述第2支撑部中的一个是棒状体,
上述第1支撑部以及上述第2支撑部中的另一个是留有规定间隙地嵌入上述棒状体的大致∪字体。
2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模糊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用位置检测元件或上述旋转用磁铁中的任一个与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构成为一体。
30.一种摄影装置,具备:对因摄影装置的运动而引起的图像的模糊进行校正的成像模糊校正单元;以及接受通过了上述摄影装置的光学系统中所包含的透镜组的光的摄像部,该摄影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成像模糊校正单元具备:
校正透镜保持部件,对上述透镜组中所包含的校正透镜进行固定,具有与入射上述校正透镜的光的光轴大致平行的旋转轴;
保持部件,用于保持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以使上述旋转轴能够在作为与入射上述校正透镜的光的光轴正交的面内的任意方向的直线前进方向上直线前进移动,并且能够在上述面内以上述旋转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旋转移动;
直线前进用驱动部,对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提供驱动力,从而在上述直线前进方向上驱动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
旋转用驱动部,对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提供驱动力,从而在上述旋转方向上驱动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以及
至少3个支撑部,保持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以使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能够在与上述光轴正交的面内自由移动,并且限制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向沿上述光轴的方向的两侧移动,
上述至少3个支撑部中的各支撑部具有:在上述保持部件上形成的第1支撑部;以及在上述校正透镜保持部件上形成的、能够留有规定间隙地从与上述旋转轴正交的方向嵌入上述第1支撑部的第2支撑部,
在上述间隙中设有润滑脂。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成像模糊校正单元的校正透镜保持部件的直线前进移动方向是与重力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
CN2008800212385A 2007-06-20 2008-06-18 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以及摄影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810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62073/2007 2007-06-20
JP2007162073 2007-06-20
PCT/JP2008/001563 WO2008155906A1 (ja) 2007-06-20 2008-06-18 像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410108A Division CN102338970A (zh) 2007-06-20 2008-06-18 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以及摄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1081A CN101681081A (zh) 2010-03-24
CN101681081B true CN101681081B (zh) 2011-12-28

Family

ID=4015607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2123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81081B (zh) 2007-06-20 2008-06-18 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以及摄影装置
CN2011103410108A Pending CN102338970A (zh) 2007-06-20 2008-06-18 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以及摄影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410108A Pending CN102338970A (zh) 2007-06-20 2008-06-18 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以及摄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8059951B2 (zh)
JP (1) JP5208109B2 (zh)
CN (2) CN101681081B (zh)
WO (1) WO20081559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52020A (ja) * 2008-12-25 2010-07-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像振れ補正機構及び撮像装置
JP5369725B2 (ja) 2009-01-30 2013-12-18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装置
US8351771B2 (en) * 2009-08-18 2013-01-08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device and imaging device
JP5650906B2 (ja) * 2009-12-25 2015-01-07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像振れ補正機構及び撮像装置
JP2011145526A (ja) * 2010-01-15 2011-07-28 Tamron Co Ltd 防振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
US8780264B2 (en) * 2010-07-07 2014-07-15 Panasonic Corporation Camera drive device
JP5645517B2 (ja) * 2010-07-15 2014-1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12032543A (ja) * 2010-07-29 2012-02-16 Olympus Imaging Corp 像ぶれ補正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787699B2 (ja) * 2010-12-06 2015-09-30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ラボ・ソリューション 像ぶれ補正ユニット、像ぶれ補正装置及び光学装置
JP5658071B2 (ja) * 2011-03-31 2015-01-21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
TWI545363B (zh) * 2011-12-22 2016-08-1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驅動裝置
JP2013140252A (ja) 2012-01-04 2013-07-18 Nikon Corp ブレ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影装置
JP5979878B2 (ja) * 2012-01-06 2016-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および光学機器
JPWO2013118601A1 (ja) * 2012-02-07 2015-05-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およびレンズユニット
JP2013186298A (ja) * 2012-03-08 2013-09-19 Canon Inc 像ブレ補正装置、光学機器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099119B2 (ja) * 2012-05-24 2017-03-22 株式会社nittoh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撮像装置
WO2014013678A1 (ja) 2012-07-17 2014-01-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KR20140035672A (ko) * 2012-09-14 2014-03-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손떨림 보정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지털 촬영장치
JP5963641B2 (ja) * 2012-10-26 2016-08-03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5099359A (ja) * 2013-10-17 2015-05-28 Hoya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15166849A (ja) * 2014-01-06 2015-09-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KR101588951B1 (ko) * 2014-04-16 2016-01-2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액추에이터 구동 장치
US9560247B2 (en) * 2014-05-30 2017-01-31 Apple Inc.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compensations
JP6725979B2 (ja) * 2015-11-27 2020-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ブレ補正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記憶媒体
CN108449540B (zh) * 2018-06-15 2020-07-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摄像头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08600594B (zh) * 2018-07-09 2020-04-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08600601B (zh) * 2018-07-26 2020-01-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摄像头组件和电子装置
WO2020021855A1 (ja) * 2018-07-27 2020-01-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像ぶ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CN108769493A (zh) * 2018-08-01 2018-11-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12099287B (zh) * 2020-11-11 2021-02-09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镜头
CN115061325A (zh) * 2021-09-08 2022-09-16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9369A (en) * 1993-12-08 1997-11-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ngular deviation detection apparatus
CN1917587A (zh) * 2005-08-15 2007-02-2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0490A (en) * 1989-06-27 1992-05-05 Exxon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mpany Water resistant grease composition
JPH075514A (ja) 1993-06-18 1995-01-10 Canon Inc 補正光学装置
JPH0843769A (ja) * 1994-07-26 1996-02-16 Canon Inc 光学装置
JPH11258678A (ja) 1998-03-11 1999-09-2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鏡筒
JP3728094B2 (ja) * 1998-04-20 2005-1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ぶれ補正装置、光学機器、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影装置
JP2000075338A (ja) 1998-09-01 2000-03-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像振れ補正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撮影装置
JP4028721B2 (ja) 2001-11-30 2007-12-2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電子カメラ
JP2004102089A (ja) 2002-09-12 2004-04-02 Minolta Co Ltd 撮像装置
JP2005217993A (ja) * 2004-01-30 2005-08-11 Canon Inc 撮影装置
JP2006065352A (ja) * 2005-10-31 2006-03-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像ぶれ補正装置
JP4992720B2 (ja) 2005-11-14 2012-08-08 株式会社ニコン 像ブレ補正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CN101017309B (zh) * 2006-02-08 2010-10-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图像抖动补正装置以及照相机
JP5188722B2 (ja) * 2006-02-08 2013-04-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9369A (en) * 1993-12-08 1997-11-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ngular deviation detection apparatus
CN1917587A (zh) * 2005-08-15 2007-02-2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195206A1 (en) 2010-08-05
JPWO2008155906A1 (ja) 2010-08-26
CN101681081A (zh) 2010-03-24
US20110317266A1 (en) 2011-12-29
JP5208109B2 (ja) 2013-06-12
US8059951B2 (en) 2011-11-15
CN102338970A (zh) 2012-02-01
WO2008155906A1 (ja) 2008-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1081B (zh) 成像模糊校正装置以及摄影装置
CN101017309B (zh) 图像抖动补正装置以及照相机
US5416558A (en) Camera with shake preventing apparatus
KR102143730B1 (ko) 소형의 접이식 카메라의 롤 보정에 의한 자동 초점 및 광학식 손떨림 방지
KR100712085B1 (ko) 광학기기
CN101231444B (zh) 光学图像稳定器和光学装置
CN101551506B (zh) 光学设备
JP4830512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カメラ
CN101533203B (zh) 图像模糊修正装置
US8041202B2 (en) Driving device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TWI483055B (zh) 相機模組
TWI491251B (zh) 相機模組
CN109274877A (zh)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JP2007219338A (ja) 撮像装置
JPH08136961A (ja) 手ぶれ補正装置
JP2007171234A (ja) 手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CN101004534A (zh) 光学机器
CN101826815B (zh) 驱动器件和摄像装置
CN109327571A (zh)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US5619293A (en) Image blur suppression device of a camera which aligns an image blur suppression lens and actuator based on anticipated sag of supporting members
US20060132614A1 (en) Image stabilizer of camera
JP4973219B2 (ja) 光学機器
Song et al. Development of small sized actuator for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CN209105287U (zh)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EP3799686B1 (en) A protruding and folding camera system for a portable electrical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