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04534A - 光学机器 - Google Patents

光学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04534A
CN101004534A CNA2006101641817A CN200610164181A CN101004534A CN 101004534 A CN101004534 A CN 101004534A CN A2006101641817 A CNA2006101641817 A CN A2006101641817A CN 200610164181 A CN200610164181 A CN 200610164181A CN 101004534 A CN101004534 A CN 1010045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amera
ball
vibrationproof
optical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641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东左和子
石川正哲
杉田润
赤田弘司
井上胜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004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45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9/00Cameras
    • G03B19/02Still-picture cameras
    • G03B19/12Reflex cameras with single objective and a movable reflector or a partly-transmitting mirr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04N23/6812Motion detection based on additional sensors, e.g. acceleration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7/005Blur det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能够使因防振单元(滚珠位置)的初始化动作而引起的被摄体像的变位不会通过取景器为摄影者所看见的光学机器。该光学机器,包括:具有为了防振而可以移动的可动单元和伴随该可动单元的移动而可以移动的滚珠的防振单元;以及控制上述可动单元的动作的控制器。上述控制器,在用于观察被摄体的取景器中的被摄体的消失期间内,使上述可动单元进行与为了防振而驱动上述可动单元的防振动作不同的、用于使上述滚珠移动到特定位置的特定动作。

Description

光学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所谓滚珠导向式防振单元的光学机器。
背景技术
更换镜头或摄影机等中所搭载的滚珠导向式防振单元例如在特开平10-319465号公报中得以提案。具体而言,就是在防振单元的底座部件和包含防振透镜的可动单元之间利用弹簧力夹入多个滚珠(ボ一ル),借助于该滚珠的转动在光轴正交面内对可动单元进行导向。根据此构成,就能够实现一边阻止可动单元向光轴方向的变位、一边减小驱动阻力的防振单元。
但是,在滚珠导向式防振单元中,希望在开始防振动作前滚珠被配置在其可动范围的中央或者其附近即初始位置。在特开平10-319465号公报的防振单元中,滚珠被收纳于形成在底座部件上的决定上述可动范围的凹部内。而且,在滚珠从初始位置较大地移动,与该凹部的侧壁面抵接后的状态下,由于与侧壁面的摩擦而使滚珠难以转动。由此,可动单元的驱动阻力就会增加。这种滚珠从初始位置的偏离,因在镜头装置上施加冲撞而发生的情况很多。
为此,在特开2001-290184号公报以及特开2002-196382号公报中提出了以下技术:在使滚珠导向式防振单元进行防振动作以前,进行将可动单元驱动至相互正交的2个方向、也就是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机械端后,并返回至可动中心位置的初始化动作。由此,不论最初滚珠处在可动范围内的哪个位置上,都能够将滚珠复位到可动范围的初始位置。
特开2002-196382号公报中提案最好将滚珠位置的初始化动作接着电源接通时的变焦和聚焦等的复位动作继续进行或者与其同时进行为好。另外,还提案诸如在摄像装置的使用中(摄影映像的监视器观察中和记录中)以外的状态进行等等为好。
但是,在如单镜头反光式相机系统那样,摄影者通过取景器实时地观察被摄体的情况下,若在取景器观察中进行滚珠位置的初始化动作,则将会观察到因该初始化动作而引起的被摄体像的变位。从而,就有给摄影者带来不适感的顾虑。
另外,即便在摄影装置的使用中以外的状态下进行初始化动作,也存在摄影装置的电源接通后、因使用中的冲撞等而使滚珠位置从初始位置发生偏离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能够使因防振单元(滚珠位置)的初始化动作而引起的被摄体像的变位不会通过取景器为摄影者所看见的光学机器(光学设备)。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光学机器,具备:具有为了防振而可以移动的可动单元和伴随该可动单元的移动而可以移动的滚珠的防振单元;以及控制上述可动单元的动作的控制器,其中,上述控制器,在用于观察被摄体的取景器中的被摄体的消失期间内,使上述可动单元进行与为了防振而驱动上述可动单元的防振动作不同的、用于使上述滚珠移动到特定位置的特定动作。
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或特征,根据以下参照附图所说明的优选实施例就会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单镜头反光式摄像系统之构成的框图。
图2是在构成实施例1的摄像系统的更换镜头上搭载的防振单元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防振单元的分解斜视图。
图4是实施例1的防振单元的分解斜视图。
图5A~图5D是说明实施例1的防振单元的利用滚珠的导向部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摄像系统的动作定时的定时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摄像系统的动作顺序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摄像系统的动作定时的定时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2的摄像系统的动作顺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就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在图1中表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单镜头反光式摄像系统之构成。101是作为构成该摄像系统的摄像装置的相机主体(以下、简单称之为相机)。另外,111是作为构成该摄像系统的镜头装置(光学机器)的更换镜头(以下、简单称之为镜头),其相对于相机101可以拆装。
首先,就相机101侧的构成进行说明。在相机101内设有取景器光学系统106。另外,还设有可以在将来自镜头111的光束向取景器光学系统106引导的向下位置(第1位置)和退避到自镜头111的光路外的向上位置(第2位置)进行移动的光学部件、即快速返回反射镜107。
另外,在相机101内还设有用于对来自镜头111的光量进行测定的测光部(未图示),和对由镜头111所形成的被摄体像进行光电变换的CCD传感器或者CMOS传感器等摄像元件103。123是控制摄像元件103的曝光量的快门,124是设在相机101背面的显示设备。
从摄像元件103输出的摄像信号被输入到未图示的图像处理电路,在这里基于该摄像信号生成图像信号。若对未图示的释放开关进行半按操作将第1行程开关(SW1)129a打开,就成为进行测光、AF等的摄影准备状态。另外,若对释放开关进行全按操作将第2行程开关(SW2)129b打开,则快门123进行开闭动作、并基于来自摄像元件103的输出而生成图像信号。此图像信号被记录在未图示的记录介质(半导体存储器、光盘等)中,同时被显示在显示设备124上。
进而,在相机101内还设有基于来自摄像元件103的输出信号对镜头111内的摄影光学系统的焦点状态进行检测的焦点检测电路(未图示)。126是摄影模式选择开关,通过操作此开关126就能够选择单独摄影模式和连续摄影模式。
相机101的各种动作由相机控制微机102来进行控制。另外,在相机101中还设有用于与镜头111进行串行通信的相机通信微机105。
相机101与镜头111经由电气触点150以电气方式连接起来。相机通信微机105在该电气触点150之中经由通信触点与镜头111进行通信。另外,在相机101内还备有电源104,来自该电源104的电力被供给相机101内的各部分,同时在电气触点150之中经由电源触点还被供给镜头111。
接着,就镜头111侧的构成进行说明。120是包含变焦透镜、聚焦透镜、光圈等的透镜单元。L1是作为防振光学元件的校正透镜。通过这些透镜单元120及校正透镜L1而构成摄影光学系统。
校正透镜L1通过在相对于摄影光学系统(透镜单元120)的光轴正交的方向(俯仰方向及偏摆方向)上进行移动,来进行通过摄影光学系统而形成在摄像元件103上的被摄体像的俯仰方向及偏摆方向的像振摆校正(防振)。此外,在此处所说的相对于光轴正交的方向中不仅包含完全与光轴正交的方向,而且也包含在光学上被视为与光轴正交的方向。另外,俯仰方向相当于垂直方向,而偏摆方向则相当于水平方向。
112是进行变焦透镜、聚焦透镜及光圈的驱动控制的镜头控制微机。此镜头控制微机112经由镜头通信微机113与相机101之间进行串行通信。
另外,115是对驱动校正透镜L1的防振传动装置116的动作进行控制的防振控制微机。防振传动装置116如后述那样由线圈(コイル)、磁体(マグ礻ツト)及磁轭(ヨ一ク)所构成。通过此防振传动装置116、包含校正透镜L1的可动单元、在俯仰方向及偏摆方向上可移动地保持该可动单元的底座部件、对可动单元的移动进行导向的滚珠而构成防振单元200。关于防振单元200的具体构成在后叙述。
进而,在镜头111内还设有根据该镜头111及摄像系统整体的手振抖等来检测振动的振动传感器117。振动传感器117由角速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等所构成,输出与俯仰方向和偏摆方向的振动相应的电气信号。
除此以外,虽然没有图示,但在镜头111中还设有光圈传动装置、光圈驱动器、聚焦传动装置、聚焦驱动器、聚焦位置检测器、变焦操作环及变焦位置检测器。
接着,就上述各构成要素的动作进行说明。光圈驱动器按照来自镜头控制微机112的指令来驱动光圈传动装置,以使光圈进行动作。聚焦驱动器按照来自镜头控制微机112的指令来驱动聚焦传动装置,以在光轴方向上驱动聚焦透镜。
防振控制微机115基于来自振动传感器117的输出信号来驱动防振传动装置116(也就是校正透镜L1)。
另外,若操作变焦操作环,则借助于未图示的变焦透镜驱动机构在光轴方向上驱动变焦透镜。变焦位置检测器输出将最广角侧的变焦位置和最望远侧的变焦位置之间的变焦范围按规定数进行了分割的数字信号(变焦位置信号)。另外,聚焦位置检测器输出将最至近侧的聚焦位置和最无限远侧的聚焦位置之间的聚焦范围按规定数进行了分割的数字信号(聚焦位置信号)。
这些变焦位置信号及聚焦位置信号,在作为单镜头反光式用自动聚焦(AF)方式而最常用的TTL被动方式中被使用,以获得为了精度良好地进行AF用运算而需要的焦点距离信息和聚焦位置信息。镜头控制微机112基于这些焦点距离信息和聚焦位置信息从存储在镜头控制微机112内ROM上的表数据中读出AF用运算所需要的数据。该数据被发送给相机101侧,读入该数据的相机控制微机102进行规定的AF用运算。然后,相机控制微机102将作为AF用运算之结果所得到的聚焦驱动指令发送给镜头111侧。镜头控制微机112响应于该聚焦驱动指令来驱动聚焦透镜。
接着,使用图2到图4,就本实施例的防振单元200的具体构成进行说明。图2是防振单元200的剖视图,图3和图4分别是从防振单元200的前侧和后侧观看时的分解斜视图。
防振单元200具有将可动单元(校正透镜L1)在俯仰方向P上进行驱动的俯仰方向防振传动装置和在偏摆方向Y上进行驱动的偏摆方向防振传动装置。另外,在防振单元200中还具有对可动单元的俯仰方向P上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俯仰方向位置检测系统和对偏摆方向Y上的位置进行检测的偏摆方向位置检测系统。而且,两防振传动装置及两位置检测系统分别具有同一构成且只是90度配置不同。为此,在下面,关于防振传动装置及位置检测系统仅就俯仰方向P进行说明。
此外,在图中,附加尾标p的标记所示的构成要素与俯仰方向相关,而附加尾标y的标记所示的构成要素则与偏摆方向相关。
13是作为防振单元200前侧的固定部件的底座部件,被固定在镜头111的主体上。14是压缩螺旋弹簧,利用不被在其附近配置的后述位置检测用及驱动用磁铁所吸引的材质、例如磷青铜线而形成。螺旋弹簧14的一端部14a在该螺旋弹簧14的径向外方折弯。
15是保持校正透镜L1的移位镜筒。在该移位镜筒15上压缩螺旋弹簧14中光轴方向前侧的端部以与校正透镜L1的光轴大致同轴的方式进行配合,该螺旋弹簧14的一端部14a与被设在移位镜筒15上的V形槽部15d进行配合。
16a、16b、16c是被夹在底座部件13与移位镜筒15之间的三个滚珠。各滚珠利用不被在其附近配置的驱动用磁铁所吸引的材质、例如SUS304(奥氏体系的不锈钢)而形成。滚珠16a、16b、16c抵接的面,底座部件13侧分别为13a、13b、13c,移位镜筒15侧分别为15a、15b、15c。各抵接面是相对于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正交的面。在三个滚珠16a、16b、16c的外径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在三处较小地抑制与光轴方向相对的抵接面间的距离差,就可以使校正透镜L1维持相对于光轴正交的姿态不变来进行其移动导向。
17是作为后侧的固定部件的传感器底座,用两个定位销来进行定位,并用两个小螺钉结合在底座部件13上。压缩螺旋弹簧14的后端部与传感器底座17配合,通过粘接等被固定在传感器底座17上。另外,压缩螺旋弹簧14在移位镜筒15与传感器底座17之间被压缩。由此,移位镜筒15和底座部件13的各抵接面压接在三个滚珠16a、16b、16c上。
另外,在三个滚珠16a、16b、16c与抵接面之间配置有润滑油。润滑油即便在各滚珠不由底座部件13和移位镜筒15所夹持的状态下,也具有各滚珠不容易从抵接面脱落程度的粘度。由此,超过螺旋弹簧14加载力的惯性力作用于移位镜筒15,即便滚珠成为非夹持状态,也能够防止滚珠位置容易错位。
接着,就俯仰方向防振传动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18p是相对于光轴在放射方向上两极被磁化的驱动用磁铁。19p是驱动用磁铁18p的光轴方向前侧的用于闭合磁通的磁轭。20p是通过粘接被固定在移位镜筒15上的线圈。
21是驱动用磁铁18p的光轴方向后侧的用于闭合磁通的磁轭。该磁轭21以与驱动用磁铁18p之间形成线圈20p移动的空间的方式,通过磁力被固定在底座部件13上。由此,形成闭磁路。
若在线圈20p中流过电流,则在相对于驱动用磁铁18p的磁化边界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发生因在磁铁18p和线圈20p中发生的磁力线相互排斥而引起的劳伦兹力,使移位镜筒15移动。此构成被称为所谓动圈式。
并且,在防振单元200上配置有与以上的俯仰方向防振传动装置相同构成的偏摆方向防振传动装置。由此,就能够在与光轴正交、且互相正交的俯仰方向及偏摆方向上驱动由校正透镜L1及移位镜筒15所构成的可动单元。
这里,使用图5A~图5D就底座部件13和可动单元(移位镜筒15)相对于滚珠16b的关系进行说明。此外,对于其他滚珠16a、16c也为同样的关系。
在图5A中,移位镜筒15处于其可动中心位置(校正透镜L1的光轴与透镜单元120的光轴一致或者在光学上被视为一致的位置)。另外,滚珠16b也位于由形成在底座部件13的抵接面13b周围的框架部13d所决定的滚珠移动范围之中心。框架部13d是用于不使滚珠16b超过滚珠移动范围进行移动的限制部。
在图5B中示出从此状态起使移位镜筒15沿朝下箭头方向进行驱动后的状态。移位镜筒15被驱动至设于底座部件13上的未图示的机械端,并从可动中心位置起相应移动a。
由于滚珠16b通过底座部件13及移位镜筒15而被夹持,所以从图5A的位置起沿箭头方向转动,移动到图5B所示的位置。滚珠16b的转动摩擦相对于滑动摩擦非常小,滚珠16b与抵接面13b,15b不会滑动。为此,移位镜筒15一边通过滚珠16b的转动进行导向一边相对于底座部件13进行移动。此时,相对于滚珠16b的中心,移位镜筒15和底座部件13相对地在相反方向上进行移动。从而,滚珠16b相对于底座部件13的移动量就为移位镜筒15的移动量的一半。也就是说,如图5B所示那样,滚珠16b的移动量b为a的一半(a÷2)。
图5C表示从光轴方向后侧观看图5A状态时的底座部件13和滚珠16b。滚珠16b位于俯仰方向及偏摆方向的移动范围之中心。在滚珠16b及抵接面13b的周围示出框架部13d。框架部13d的内侧面间的距离、即滚珠移动范围的俯仰方向及偏摆方向的大小,若设滚珠16b的半径为r,则从中心起用(r+b+c)来表示。此外,c是机械上的富余量。
在滚珠16b处于从图5C所示的滚珠移动范围之中心偏离了c以上的位置的情况下,若如图5B所示那样驱动移位镜筒15,则滚珠16b在移位镜筒15相应移动a而抵接到机械端以前将会抵接到框架部13d的内侧面。然后,在滚珠16b抵接到框架部13d的内侧面以后,移位镜筒15就一边相对于滚珠16b滑动一边被驱动至机械端。若从此状态起将移位镜筒15返回至可动中心位置,则滚珠16b从滚珠移动范围之中心到c距离的位置进行转动并返回。
这样,通过将移位镜筒15驱动至机械端以后返回至可动中心位置,则不论滚珠16b最初处于哪个位置,滚珠16b的中心都如图5D所示那样位于从滚珠移动范围之中心起具有距离c的边的矩形区域内。即,滚珠16b返回到处于作为滚珠移动范围之中心附近的初始位置(复位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将此一系列的动作称为滚珠的复位动作(初始化动作:特定动作)。此外,此初始化动作作为与基于振动传感器117输出的防振单元200的防振动作不同的动作来进行。
若将移位镜筒15在俯仰方向及偏摆方向上同时以相同的量进行驱动,则移位镜筒15在相对于俯仰方向及偏摆方向成45度的方向上移动至各方向的驱动量的√2倍的位置。为此,在实际的使用状态下,移位镜筒15并不是在俯仰方向及偏摆方向上完全独立地进行驱动,而是考虑另一方的位置,在以光轴为中心的圆形或者接近圆形的多边形的范围内进行移位镜筒15的驱动。而且,三个滚珠16a、16b、16c在与该范围的形状相似、具有一半大小的范围内进行转动运动。
此外,滚珠移动范围是具有与俯仰方向和偏摆方向平行的边的矩形。若假设滚珠移动范围为按照上述实际使用状态下的滚珠活动范围的圆形或者多边形的形状,则即便进行复位动作也不会使滚珠移动至与框架部13d抵接的位置,而产生无法进行正确的复位动作的情况,所以不太理想。
在本实施例,将滚珠移动范围设为具有与俯仰方向和偏摆方向平行的边的矩形。而且,设定滚珠移动范围以使得在将滚珠相对于滚珠移动范围(框架部13d)的相邻两边(角部)进行了偏置时,该滚珠与其他两边之间的间隙变得比移位镜筒15向该其他两边方向的机械上的最大可动量或者实际使用时的最大移动量的一半大若干。如果在这样的设定下进行滚珠的复位动作,则在实际使用时即便滚珠不触及框架部13d,也可以仅仅通过滚珠的转动来进行移位镜筒15的导向。
另外,通过如前述那样,在滚珠与抵接面之间配置润滑油,就能够减小滚珠与抵接面的滑动摩擦,并减小对可动单元的位置控制的影响。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就将限制滚珠的移动范围的框架部13d设在底座部件13上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其设在移位镜筒15上。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就使用了三个滚珠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发明中滚珠的数目并不限于此。
在图2~图4中,22p和22y是分别在以光轴为中心的放射方向上两极被磁化的检测用磁铁。23p和23y是被配置在检测用磁铁22p、22y之前侧的、用于闭合磁通的磁轭。这些检测用磁铁22p、22y及两磁轭23p和23y被固定在移位镜筒15上。
24p将磁通密度的变化变换成电气信号的霍尔元件(ホ一ル素子),被定位固定在传感器底座17上。
25是用于将构成俯仰方向位置检测系统的线圈20p及霍尔元件24p以电气方式连接到外部电路的挠性基板。该挠性基板25在25a部分进行折叠。另外,在26p部分的光轴方向前侧安装有霍尔元件24p。
上述被折叠的部分进一步具有三处弯曲部,在形成于其前端部27p的孔部28p插入有形成在移位镜筒15上销29p。前端部27p在销29p的周围自由旋转。进而,在设置于前端部27p的凸缘部30p、31p上钎焊着线圈20p的端子。
此外,偏摆方向位置检测系统由线圈20y及被固定在传感器底座17上的霍尔元件24y所构成,它们也通过挠性基板25以电气方式连接到外部电路。
32是用于将挠性基板25固定在传感器底座17上的紧固板,借助于一个小螺钉被固定在传感器底座17上。
这里,就相机101与镜头111之间的串行通信详细地进行说明。在被串行通信的信号中有从相机101送给镜头111的串行时钟信号、从相机101发送给镜头111的指令信号、以及从镜头111发送给相机101的数据信号。为此,使用三条信号线来进行时钟同步式的串行通信。
由于信号的接收部和发送部独立存在,所以在一次通信中同时进行从相机101向镜头111的数据通信、和从镜头111向相机101的数据发送。每当在相机侧用于焦点检测和测光等运算中需要镜头侧的数据时、或需要在镜头侧进行聚焦动作和光圈动作就进行从相机101向镜头111的通信。
在图6中表示相机101和镜头111的动作定时。当由摄影者打开电源、进而将第1行程开关(SW1)129a打开时,从相机101对镜头111发送表示SW1已被打开的信号。在镜头侧111,响应于该信号,开始自动聚焦驱动和防振单元200的驱动。在此状态下,相机101的快速返回反射镜107被配置在向下位置、能够通过取景器光学系统106来观察被摄体。
接着,当由摄影者将第2行程开关(SW2)129b打开时,摄像开始信号从相机101被发送到镜头111。在相机101,快速返回反射镜107从向下(Down)位置被驱动到向上(Up)位置。该从向下位置到向上位置的移动开始起,就进入无法通过取景器光学系统106来观察被摄体的期间、即取景器消失期间。取景器消失期间在本实施例中约87ms。
从快速返回反射镜107自向下位置朝向上位置开始移动起直到快门123的前帘在开方向上开始行走约40ms。然后在此期间,防振控制微机115使防振单元200的防振驱动暂时停止,并执行初始化动作。然后,在上述约40ms的时间经过以前再次开始防振驱动。此外,在此时间期间,还响应于从相机101发送的光圈驱动信号来进行光圈的驱动。
这样,在无法通过取景器光学系统106观看被摄体的取景器消失期间内使防振单元200进行初始化动作,所以就能够使滚珠16a、16b、16c返回到复位位置,而不会对摄影者带来不适感。
另外,通过该初始化动作,防振单元200(可动单元)在其最大可动范围借助于滚珠16a、16b、16c的转动被导向,所以就能够以较少的驱动阻力获得最大的防振效果。另外,在进行连续摄影的情况下,在该连续摄影的最初图像摄影(取得)前进行防振单元200的初始化动作,所以在连续摄影中就能够以较少的驱动阻力获得最大的防振效果。
而且,在取景器消失期间之中从快速返回反射镜107的向上动作开始起直到快门123开始开动作之间上述初始化动作完成,并再次开始防振驱动,故不会影响摄影。
若从快门123的前帘行走起直到后帘行走完成摄像元件103的曝光(摄影)完成,则摄像完成信号从相机101被发送给镜头111。在镜头111中,响应于该摄像完成信号将光圈驱动到开放位置,使防振驱动及聚焦驱动停止。另外,在相机101中,将快速返回反射镜107驱动到向下位置,使摄像结束。在该从向上位置到向下位置的移动完成时刻取景器消失期间结束,此后就可以进行被摄体的取景器观察。
接着,使用图7的流程图就上述的相机101和镜头111的动作顺序进行说明。图中左侧的虚线框所包围的流程表示相机101(相机控制微机102)的动作顺序。另外,右侧的虚线框所包围的流程表示镜头111(镜头控制微机112及防振控制微机115)的动作顺序。这些动作按照保存在各微机中的计算机程序进行执行。这一点在后述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同样如此。
[步骤(在图中记为S)1]
相机控制微机102探测SW1(129a)的状态,如果是关则重复该步骤,在开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2。
[步骤2]
防振控制微机115探测图1所示的防振开关125的状态,如果是开则向步骤3转移,如果是关则向步骤4转移。
[步骤3]
防振控制微机115开始防振单元200的防振驱动,向步骤4转移。
[步骤4]
相机控制微机102进行测光动作,并转移到步骤5。
[步骤5]
进而,相机控制微机102进行焦点检测动作,运算聚焦透镜的驱动量,与镜头控制微机112进行通信。之后,转移到步骤6。
[步骤6]
镜头控制微机112基于从相机控制微机102接收到的聚焦驱动量的信息来驱动聚焦透镜。
[步骤7]
相机控制微机102再次进行焦点检测动作以判定是否对焦。如果对焦则向步骤8转移,如果不对焦则向步骤1返回。
[步骤8]
相机控制微机102探测SW2(129b)的状态,如果是开则向步骤9、10、12转移。如果是关则向步骤1返回。
[步骤9]
相机控制微机102对快速返回反射镜107进行向上驱动,并向步骤13转移。
[步骤10]
镜头控制微机112接受来自相机控制微机102的光圈驱动信号并使光圈动作。然后,向步骤11转移。
[步骤11]
镜头控制微机112当光圈驱动完成时,将该情况与相机控制微机102进行通信,进入步骤13。
[步骤12]
防振控制微机115驱动防振传动装置116,使防振单元200进行初始化动作(滚珠的复位动作)。然后,向步骤13转移。
[步骤13]
相机控制微机102驱动快门(帘幕快门:focal plan shutter)123使前帘行走,并使摄像元件103的曝光开始。然后,向步骤14转移。
[步骤14]
相机控制微机102开始基于在步骤4中得到的测光值所设定的曝光时间的计时器计测。若结束该计测就向步骤15转移。
[步骤15]
相机控制微机102使快门123的后帘行走。若该行走完成就结束曝光并向步骤16转移。
[步骤16]
相机控制微机102探测摄影模式选择开关126的状态,在选择了连续摄影模式的情况下向步骤17转移。在选择了单独摄影模式的情况下向步骤23转移。
[步骤17]
在连续摄影模式下,相机控制微机102进行快速返回反射镜107的向下驱动,并向步骤18转移。
[步骤18]
相机控制微机102进行快速返回反射镜107的向上驱动,并向步骤19转移。
[步骤19]
相机控制微机102驱动快门123使前帘行走,并使摄像元件103的曝光开始。然后,向步骤20转移。
[步骤20]
相机控制微机102开始所设定的曝光时间的计时器计测。若结束该计测就向步骤21转移。
[步骤21]
相机控制微机102使快门123的后帘行走。若该行走完成就结束曝光并向步骤22转移。
[步骤22]
相机控制微机102判别是否已进行任意的n次连续摄影。如果n次摄影尚未完成则向步骤17转移,如果n次摄影完成则向步骤23转移。
[步骤23]
相机控制微机102对镜头控制微机112发送摄像完成信号。然后,向步骤24、25进行转移。
[步骤24]
相机控制微机102进行快速返回反射镜107的向下驱动,并向步骤26转移。
[步骤25]
镜头控制微机112将光圈返回到开放位置,向步骤26转移。
[步骤26]
完成摄像。
【实施例2】
以下,就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单镜头反光式摄像系统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摄像系统的基本构成与实施例1的摄像系统相同。因此,在共通的构成要素上附加与实施例1相同的标记。
图8中表示本实施例中的相机101和镜头111的动作定时。当由摄影者打开电源、进而将第1行程开关(SW1)129a打开时,从相机101对镜头111发送表示SW1已被打开的信号。在镜头侧111,响应于该信号,开始自动聚焦驱动和防振单元200的驱动。在此状态下,相机101的快速返回反射镜107被配置在向下位置、能够通过取景器光学系统106来观察被摄体。
接着,当由摄影者将第2行程开关(SW2)129b打开时,摄像开始信号从相机101被发送到镜头111。在相机101,快速返回反射镜107从向下位置被驱动到向上位置。从向下位置到向上位置的移动开始起进入约87ms的取景器消失期间。
从快速返回反射镜107自向下位置朝向上位置开始移动起直到快门123的前帘在开方向上开始行走约40ms。在此时间期间,响应于从相机101发送的光圈驱动信号来进行光圈的驱动。
接着,从快门123的前帘行走起直到后帘行走完成进行摄像元件103的曝光(摄影)。若该曝光完成,则摄像完成信号从相机101被发送给镜头111。
在镜头111中,响应于该摄像完成信号将光圈驱动到开放位置,使防振驱动及聚焦驱动停止。另外,在相机101中,开始从快速返回反射镜107的向上位置到向下位置的驱动。
进而,在从快门123的后帘行走完成(摄像完成信号的输出)到快速返回反射镜107朝向下位置的驱动完成的期间,防振控制微机115使防振单元200的防振驱动停止并执行初始化动作。从快门123的后帘行走完成到快速返回反射镜107朝向下位置的驱动完成,确保至少20ms左右的时间。
然后,在该初始化动作完成,快速返回反射镜107朝向下位置的驱动也完成的时刻取景器消失期间结束,此后就可以进行被摄体的取景器观察。
这样,在无法通过取景器光学系统106观看被摄体的取景器消失期间内使防振单元200进行初始化动作,所以就能够使滚珠16a、16b、16c返回到复位位置,而不会对摄影者带来不适感。另外,通过该初始化动作,防振单元200(可动单元)在其最大可动范围借助于滚珠16a、16b、16c的转动被导向,所以就能够在下次摄像中以较少的驱动阻力获得最大的防振效果。
另外,在进行连续摄影的情况下,在该连续摄影的最后图像摄影(取得)后进行防振单元200的初始化动作,所以在进行的摄影(单独摄影及连续摄影)中就能够以较少的驱动阻力获得最大的防振效果。
而且,在取景器消失期间之中快门123完成闭动作以后,进行上述初始化动作,所以不会影响摄影。
接着,使用图9的流程图就本实施例的相机101和镜头111的动作顺序进行说明。图中左侧的虚线框所包围的流程表示相机101(相机控制微机102)的动作顺序。另外,右侧的虚线框所包围的流程表示镜头111(镜头控制微机112及防振控制微机115)的动作顺序。这些动作按照保存在各微机中的计算机程序进行执行。
在本实施例中,从步骤1到步骤11以及从步骤13到步骤22,与图7所示的实施例1的动作顺序相同,所以这里的说明进行省略。
在本实施例中,不具有与实施例1的步骤12相当的步骤。而且,从步骤23起的动作与实施例1不同。
[步骤23]
相机控制微机102对镜头控制微机112发送摄像完成信号,向步骤24、25a及25b转移。
[步骤24]
相机控制微机102进行快速返回反射镜107的向下驱动,向步骤26转移。
[步骤25a]
镜头控制微机112将光圈返回到开放位置,并向步骤26转移
[步骤25b]
防振控制微机115驱动防振传动装置116,并使防振单元200进行初始化动作(滚珠的复位动作)。然后,向步骤26转移。
[步骤26]
完成摄像。
虽然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就在反射镜向上时和反射镜向下时其中某一方进行防振单元200的初始化动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其两方进行初始化动作。
另外,虽然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就在各次的摄影前或者摄影后进行防振单元200的初始化动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一定每次都进行。
进而,虽然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就进行连续摄影中的最初图像摄影前或者最后图像摄影后进行防振单元200的初始化动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其两方进行初始化动作。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上述各实施例,由于在所谓取景器消失期间内进行防振单元(滚珠位置)的初始化动作,所以就能够使因该初始化动作而引起的被摄体像的变位不会通过取景器为摄影者所看见。而且,由于取景器消失期间是摄影装置使用中的期间,所以就能够在将因使用中的冲撞等而从初始位置偏离的滚珠返回到初始位置后、也就是消除了防振单元的性能劣化后再进行摄影。
以上,就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在权利要求项所记载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和变更。
例如,虽然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就通过快速返回反射镜退避到摄影光路外而发生取景器消失期间的单镜头反光式摄像系统中所用的镜头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反射镜在可借助于该反射镜的反射光利用取景器光学系统进行被摄体观察的位置、和可用摄像元件来摄像反射镜的透射光以进行显示器上的被摄体图像观察的位置进行移动的摄像系统的镜头装置。在此情况下,能够将上述反射镜的两位置间的切换中认为是取景器(光学取景器及电子取景器)的消失期间。
另外,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不具有反射镜,仅仅可用电子寻像取景器进行被摄体图像观察的相机(例如,摄影机)中所安装的镜头装置。例如,也可以将电源打开后(相机的使用开始后)的电子寻像取景器的起动时间中、和用于进行相机的各种设定的显示器上的菜单显示中认为是取景器消失期间,并在这里进行防振单元的初始化动作。
进而,虽然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就驱动校正透镜来进行防振的镜头装置进行了说明,但在具备驱动用于对被摄体图像进行摄像的摄像元件来进行防振的防振单元的摄像装置中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Claims (7)

1.一种光学机器,包括:
具有为了防振而可以移动的可动单元和可以伴随该可动单元的移动而移动的滚珠的防振单元;以及
控制上述可动单元的动作的控制器,
其中,上述控制器,在用于观察被摄体的取景器中的被摄体的消失期间内,使上述可动单元进行与为了防振而驱动上述可动单元的防振动作不同的、用于使上述滚珠移动到特定位置的特定动作。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机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消失期间是可以在将来自被摄体的光束导向上述取景器的第1位置、和不将该光束导向上述取景器的第2位置进行移动的光学部件,从上述第1位置向上述第2位置的移动开始直到向该第1位置的恢复完成为止的期间。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机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器,在上述消失期间之中、上述光学部件从上述第1位置向上述第2位置的移动开始直到快门的开动作开始的期间,使上述可动单元进行上述特定动作。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机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器,在上述消失期间之中、从快门的闭动作完成直到上述光学部件从上述第2位置向上述第1位置的移动完成的期间,使上述可动单元进行上述特定动作。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机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器在连续摄影中的、最初图像摄影前的上述消失期间以及最后图像摄影后的上述消失期间之中至少一方,使上述可动单元进行上述特定动作。
6.一种摄像系统,包括:
按照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的光学机器;以及
安装有该光学机器,并具有用于观察由该光学机器所形成的被摄体像的取景器的摄像装置。
7.一种摄像装置,可以安装按照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的光学机器。
CNA2006101641817A 2005-12-09 2006-12-08 光学机器 Pending CN1010045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56591A JP2007163593A (ja) 2005-12-09 2005-12-09 光学機器および撮像システム
JP2005356591 2005-12-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4534A true CN101004534A (zh) 2007-07-25

Family

ID=37965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641817A Pending CN101004534A (zh) 2005-12-09 2006-12-08 光学机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548257B2 (zh)
EP (1) EP1795956A1 (zh)
JP (1) JP2007163593A (zh)
CN (1) CN10100453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2510B (zh) * 2009-01-14 2014-02-12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像抖动修正装置和具有像抖动修正装置的拍摄单元
CN114430899A (zh) * 2019-07-23 2022-05-03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相机致动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63594A (ja) * 2005-12-09 2007-06-28 Canon Inc 光学機器および撮像システム
JP5254052B2 (ja) * 2009-01-14 2013-08-07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カメラユニット
JP5021022B2 (ja) * 2009-12-25 2012-09-05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ユニット
KR101643618B1 (ko) * 2010-07-28 2016-07-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촬영장치 및 방법
JP5979878B2 (ja) * 2012-01-06 2016-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および光学機器
JP6436619B2 (ja) * 2013-07-09 2018-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
JP6432744B2 (ja) * 2013-12-27 2018-12-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駆動装置及び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JP7123542B2 (ja) * 2017-10-10 2022-08-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ブレ補正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WO2021249642A1 (en) * 2020-06-11 2021-12-16 Victor Hasselblad Ab Shake compensation apparatus,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movable platform,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19465A (ja) 1997-05-16 1998-12-04 Canon Inc レンズシフト装置
US6064827A (en) * 1997-05-16 2000-05-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tabilizer
JP3969927B2 (ja) * 2000-04-06 2007-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撮影装置及び観察装置
JP4006178B2 (ja) * 2000-12-25 2007-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撮影装置および観察装置
JP2007163594A (ja) * 2005-12-09 2007-06-28 Canon Inc 光学機器および撮像システム
JP4709647B2 (ja) * 2005-12-28 2011-06-22 株式会社Suwaオプトロニクス 振れ補正装置及びレンズ装置
JP2007271996A (ja) * 2006-03-31 2007-10-18 Canon Inc レンズ装置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4865464B2 (ja) * 2006-09-14 2012-0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影レンズ
JP4829803B2 (ja) * 2007-01-26 2011-1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防振装置及び光学機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2510B (zh) * 2009-01-14 2014-02-12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像抖动修正装置和具有像抖动修正装置的拍摄单元
CN114430899A (zh) * 2019-07-23 2022-05-03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相机致动器
CN114430899B (zh) * 2019-07-23 2024-05-28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相机致动器
US12003835B2 (en) 2019-07-23 2024-06-04 Lg Innotek Co., Ltd. Camera actua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133091A1 (en) 2007-06-14
US7548257B2 (en) 2009-06-16
JP2007163593A (ja) 2007-06-28
EP1795956A1 (en) 2007-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90505C (zh) 更换镜头
CN101004534A (zh) 光学机器
US7432953B2 (en) Image-taking apparatus detecting vibration and correcting image blurring
JP3969927B2 (ja) レンズ鏡筒、撮影装置及び観察装置
JP4006178B2 (ja) レンズ鏡筒、撮影装置および観察装置
US8947544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that allows for short-distance photographing
CN1611975B (zh) 成像设备
CN101231444A (zh) 光学图像稳定器和光学装置
JP2008134329A (ja)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US8379135B2 (en) Zoom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including focus cam for converting rotation amounts into focus lens group movement
JP4448157B2 (ja) レンズ鏡筒、撮影装置および観察装置
JP4314176B2 (ja) 撮像装置
JP4522428B2 (ja) レンズ鏡筒、撮影装置及び観察装置
JP2007271996A (ja) レンズ装置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06220834A (ja) 撮像装置
JP2008139640A (ja) 撮像装置
JP5441950B2 (ja) 光学機器および撮像システム
JPH1026725A (ja)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装置
JP4414744B2 (ja) 撮像装置
JP4795410B2 (ja) 撮影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5165100A (ja) 撮像装置
KR101442613B1 (ko) 디지털 영상 처리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20046599A (ja) 撮像装置
JP2005148148A (ja) 焦点検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70725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