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90505C - 更换镜头 - Google Patents

更换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90505C
CN100590505C CN200610164179A CN200610164179A CN100590505C CN 100590505 C CN100590505 C CN 100590505C CN 200610164179 A CN200610164179 A CN 200610164179A CN 200610164179 A CN200610164179 A CN 200610164179A CN 100590505 C CN100590505 C CN 10059050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amera lens
camera
vibrationproof
mobil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641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04533A (zh
Inventor
井上胜启
石川正哲
杉田润
赤田弘司
伊东左和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004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45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9050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9050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03B17/14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interchangeab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6Swinging lens about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15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displac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能够使因防振单元(滚珠位置)的初始化动作而引起的被摄体像的变位不会通过取景器为摄影者所看见的光学机器。该光学机器,包括:具有为了防振而可以移动的可动单元和伴随该可动单元的移动而可以移动的滚珠的防振单元;以及控制上述可动单元的动作的控制器。上述控制器响应于该光学机器被安装到其他光学机器,使上述可动单元进行与上述防振单元的防振动作不同的、用于使上述滚珠移动到特定位置的特定动作。

Description

更换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所谓滚珠导向式防振单元的更换镜头。
背景技术
更换镜头或摄影机等中所搭载的滚珠导向式防振单元例如在特开平10-319465号公报中得以提案。具体而言,就是在防振单元的底座部件和包含防振透镜的可动单元之间利用弹簧力夹入多个滚珠(ボ一ル),借助于该滚珠的转动在光轴正交面内对可动单元进行导向。根据此构成,就能够实现一边阻止可动单元向光轴方向的变位、一边减小驱动阻力的防振单元。
但是,在滚珠导向式防振单元中,希望在开始防振动作前滚珠被配置在其可动范围的中央或者其附近即初始位置。在特开平10-319465号公报的防振单元中,滚珠被收纳于形成在底座部件上的决定上述可动范围的凹部内。而且,在滚珠从初始位置较大地移动,与该凹部的侧壁面抵接后的状态下,由于与侧壁面的摩擦而使滚珠难以转动。由此,可动单元的驱动阻力就会增加。这种滚珠从初始位置的偏离,因在镜头装置上施加冲撞而发生的情况很多。
为此,在特开2001-290184号公报以及特开2002-196382号公报中提出了以下技术:在使滚珠导向式防振单元进行防振动作以前,进行将可动单元驱动至相互正交的2个方向、也就是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机械端后,并返回至可动中心位置的初始化动作。由此,不论最初滚珠处在可动范围内的哪个位置上,都能够将滚珠复位到可动范围的初始位置。
特开2002-196382号公报中提案最好将滚珠位置的初始化动作接着电源接通时的变焦和聚焦等的复位动作继续进行或者与其同时进行为好。另外,还提案诸如在摄像装置的使用中(摄影映像的监视器观察中和记录中)以外的状态进行等等为好。
但是,在如单镜头反光式相机系统那样,摄影者通过取景器实时地观察被摄体的情况下,若在取景器观察中进行滚珠位置的初始化动作,则将会观察到因该初始化动作而引起的被摄体像的变位。从而,就有给摄影者带来不适感的顾虑。
另外,即便在摄影装置的使用中以外的状态下进行初始化动作,也存在摄影装置的电源接通后、因使用中的冲撞等而使滚珠位置从初始位置发生偏离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能够使因防振单元(滚珠位置)的初始化动作而引起的被摄体像的变位不会通过取景器为摄影者所看见的光学机器(光学设备)。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光学机器,包括:具有为了防振而可以移动的可动单元和可以伴随该可动单元的移动而移动的滚珠的防振单元;以及控制可动单元的动作的控制器。控制器响应于该光学机器被安装到其他光学机器中,使上述可动单元进行与上述防振单元的防振动作不同的用于使上述滚珠移动到特定位置的特定动作。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其他侧面的光学机器,包括:具有为了防振而可以移动的可动单元和可以伴随该可动单元的移动而移动的滚珠的防振单元;以及控制可动单元的动作的控制器。控制器在该光学机器或者安装了该光学机器的其他光学机器的电源开关处于非接通的状态下,使可动单元进行与防振单元的防振动作不同的用于使上述滚珠移动到特定位置的特定动作。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其他侧面的光学机器,包括:具有为了防振而可以移动的可动单元和可以伴随该可动单元的移动而移动的滚珠的防振单元;以及控制可动单元的动作的控制器。控制器响应于在该光学机器或者安装了该光学机器的其他光学机器中电源被更换,使上述可动单元进行与上述防振单元的防振动作不同的用于使上述滚珠移动到特定位置的特定动作。
此外,具有上述各光学机器;以及安装该光学机器并可以使用来自该光学机器的光束进行取景器观察的摄像装置的摄像系统也构成本发明的其他侧面。
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或特征,根据以下参照附图所说明的优选实施例就会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单镜头反光式摄像系统之构成的框图。
图2是在构成实施例1的摄像系统的更换镜头上搭载的防振单元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防振单元的分解斜视图。
图4是实施例1的防振单元的分解斜视图。
图5A~图5D是说明实施例1的防振单元的利用滚珠的导向部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摄像系统的动作顺序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单镜头反光式摄像系统之构成的框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2的摄像系统的动作顺序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单镜头反光式摄像系统之构成的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3的摄像系统的动作顺序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单镜头反光式摄像系统的动作顺序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1的防振单元的变形例的正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1的防振单元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1的防振单元的其他变形例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就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在图1中表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单镜头反光式摄像系统之构成。101是作为构成该摄像系统的其他光学机器即摄像装置(image-pickup apparatus)的相机主体(以下、简单称之为相机)。另外,111是作为构成该摄像系统的光学机器(optical apparatus)即镜头装置(光学机器)的更换镜头(以下、简单称之为镜头),其相对于相机101可以拆装。
首先,就相机101侧的构成进行说明。在相机101内设有取景器光学系统106。另外,还设有可以在将来自镜头111的光束向取景器光学系统106引导的向下位置(第1位置)和退避到自镜头111的光路外的向上位置(第2位置)进行移动的光学部件、即快速返回反射镜107。
另外,在相机101内还设有用于对来自镜头111的光量进行测定的测光部(未图示),和对由镜头111所形成的被摄体像进行光电变换的CCD传感器或者CMOS传感器等摄像元件103。123是控制摄像元件103的曝光量的快门,124是设在相机101背面的显示设备。
从摄像元件103输出的摄像信号被输入到未图示的图像处理电路,在这里基于该摄像信号生成图像信号。若对未图示的释放开关进行半按操作将第1行程开关(SW1)129a打开,就成为进行测光、AF等的摄影准备状态。另外,若对释放开关进行全按操作将第2行程开关(SW2)129b打开,则快门123进行开闭动作、并基于来自摄像元件103的输出而生成图像信号。此图像信号被记录在未图示的记录介质(半导体存储器、光盘等)中,同时被显示在显示设备124上。
进而,在相机101内还设有基于来自摄像元件103的输出信号对镜头111内的摄影光学系统的焦点状态进行检测的焦点检测电路(未图示)。126是摄影模式选择开关,通过操作此开关126就能够选择单独摄影模式和连续摄影模式。
相机101的各种动作由相机控制微机102来进行控制。另外,在相机101中还设有用于与镜头111进行串行通信的相机通信微机105。
相机101与镜头111经由电气触点150以电气方式连接起来。相机通信微机105在该电气触点150之中经由通信触点与镜头111进行通信。另外,在相机101内还备有电源104,来自该电源104的电力被供给相机101内的各部分,同时在电气触点150之中经由电源触点还被供给镜头111。
接着,就镜头111侧的构成进行说明。120是包含变焦透镜、聚焦透镜、光圈等的透镜单元。L1是作为防振光学元件的校正透镜。通过这些透镜单元120及校正透镜L1而构成摄影光学系统。
校正透镜L1通过在相对于摄影光学系统(透镜单元120)的光轴正交的方向(俯仰方向及偏摆方向)上进行移动,来进行通过摄影光学系统而形成在摄像元件103上的被摄体像的俯仰方向及偏摆方向的像振摆校正(防振)。此外,在此处所说的相对于光轴正交的方向中不仅包含完全与光轴正交的方向,而且也包含在光学上被视为与光轴正交的方向。另外,俯仰方向相当于垂直方向,而偏摆方向则相当于水平方向。
112是进行变焦透镜、聚焦透镜及光圈的驱动控制的镜头控制微机。此镜头控制微机112经由镜头通信微机113与相机101之间进行串行通信。
另外,115是对驱动校正透镜L1的防振传动装置116的动作进行控制的防振控制微机。防振传动装置116如后述那样由线圈(コイル)、磁体(マグネツト)及磁轭(ヨ一ク)所构成。通过此防振传动装置116、包含校正透镜L1的可动单元、在俯仰方向及偏摆方向上可移动地保持该可动单元的底座部件、对该可动单元的移动进行导向的滚珠而构成防振单元200。关于防振单元200的具体构成在后叙述。另外,由镜头控制微机112及防振控制微机115构成控制器。
进而,在镜头111内还设有根据该镜头111及摄像系统整体的手振抖等来检测振动的振动传感器117。振动传感器117由角速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等所构成,输出与俯仰方向和偏摆方向的振动相应的电气信号。
除此以外,虽然没有图示,但在镜头111中还设有光圈传动装置、光圈驱动器、聚焦传动装置、聚焦驱动器、聚焦位置检测器、变焦操作环及变焦位置检测器。
接着,就上述各构成要素的动作进行说明。光圈驱动器按照来自镜头控制微机112的指令来驱动光圈传动装置,以使光圈进行动作。聚焦驱动器按照来自镜头控制微机112的指令来驱动聚焦传动装置,以在光轴方向上驱动聚焦透镜。
防振控制微机115基于来自振动传感器117的输出信号来驱动防振传动装置116(也就是校正透镜L1)。
另外,若操作变焦操作环,则借助于未图示的变焦透镜驱动机构在光轴方向上驱动变焦透镜。变焦位置检测器输出将最广角侧的变焦位置和最望远侧的变焦位置之间的变焦范围按规定数进行了分割的数字信号(变焦位置信号)。另外,聚焦位置检测器输出将最至近侧的聚焦位置和最无限远侧的聚焦位置之间的聚焦范围按规定数进行了分割的数字信号(聚焦位置信号)。
这些变焦位置信号及聚焦位置信号,在作为单镜头反光式用自动聚焦(AF)方式而最常用的TTL被动方式中被使用,以获得为了精度良好地进行AF用运算而需要的焦点距离信息和聚焦位置信息。镜头控制微机112基于这些焦点距离信息和聚焦位置信息从存储在镜头控制微机112内ROM上的表数据中读出AF用运算所需要的数据。该数据被发送给相机101侧,读入该数据的相机控制微机102进行规定的AF用运算。然后,相机控制微机102将作为AF用运算之结果所得到的聚焦驱动指令发送给镜头111侧。镜头控制微机112响应于该聚焦驱动指令来驱动聚焦透镜。
接着,使用图2到图4,就本实施例的防振单元200的具体构成进行说明。图2是防振单元200的剖视图,图3和图4分别是从防振单元200的前侧和后侧观看时的分解斜视图。本实施例的防振单元200不具有用于在该防振单元200不使用时(图1所示的防振开关125关的情况下),将可动单元保持在中心位置上的锁定机构。这里所说的可动单元的中心位置是校正透镜L1的光轴中心与作为摄影光学系统的校正透镜L1以外部分即透镜单元120的光轴一致的位置或者在光学上视为一致的位置。
防振单元200具有将可动单元(校正透镜L1)在俯仰方向P上进行驱动的俯仰方向防振传动装置和在偏摆方向Y上进行驱动的偏摆方向防振传动装置。另外,在防振单元200中还具有对可动单元的俯仰方向P上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俯仰方向位置检测系统和对偏摆方向Y上的位置进行检测的偏摆方向位置检测系统。而且,两防振传动装置及两位置检测系统分别具有同一构成且只是90度配置不同。为此,在下面,关于防振传动装置及位置检测系统仅就俯仰方向P进行说明。
此外,在图中,附加尾标p的标记所示的构成要素与俯仰方向相关,而附加尾标y的标记所示的构成要素则与偏摆方向相关。
13是作为防振单元200前侧的固定部件的底座部件,被固定在镜头111的主体上。14是压缩螺旋弹簧,利用不被在其附近配置的后述位置检测用及驱动用磁铁所吸引的材质、例如磷青铜线而形成。螺旋弹簧14的一端部14a在该螺旋弹簧14的径向外方折弯。
15是保持校正透镜L1的移位镜筒。在该移位镜筒15上压缩螺旋弹簧14中光轴方向前侧的端部以与校正透镜L1的光轴大致同轴的方式进行配合,该螺旋弹簧14的一端部14a与被设在移位镜筒15上的V形槽部15d进行配合。
16a、16b、16c是被夹在底座部件13与移位镜筒15之间的三个滚珠。各滚珠利用不被在其附近配置的驱动用磁铁所吸引的材质、例如SUS304(奥氏体系的不锈钢)而形成。滚珠16a、16b、16c抵接的面,底座部件13侧分别为13a、13b、13c,移位镜筒15侧分别为15a、15b、15c。各抵接面是相对于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正交的面。在三个滚珠16a、16b、16c的外径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在三处较小地抑制与光轴方向相对的抵接面间的距离差,就可以使校正透镜L1维持相对于光轴正交的姿态不变来进行其移动导向。
17是作为后侧的固定部件的传感器底座,用两个定位销来进行定位,并用两个小螺钉结合在底座部件13上。压缩螺旋弹簧14的后端部与传感器底座17配合,通过粘接等被固定在传感器底座17上。另外,压缩螺旋弹簧14在移位镜筒15与传感器底座17之间被压缩。由此,移位镜筒15和底座部件13的各抵接面压接在三个滚珠16a、16b、16c上。
另外,在三个滚珠16a、16b、16c与抵接面之间配置有润滑油。润滑油即便在各滚珠不由底座部件13和移位镜筒15所夹持的状态下,也具有各滚珠不容易从抵接面脱落程度的粘度。由此,超过螺旋弹簧14加载力的惯性力作用于移位镜筒15,即便滚珠成为非夹持状态,也能够防止滚珠位置容易错位。
接着,就俯仰方向防振传动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18p是相对于光轴在放射方向上两极被磁化的驱动用磁铁。19p是驱动用磁铁18p的光轴方向前侧的用于闭合磁通的磁轭。20p是通过粘接被固定在移位镜筒15上的线圈。
21是驱动用磁铁18p的光轴方向后侧的用于闭合磁通的磁轭。该磁轭21以与驱动用磁铁18p之间形成线圈20p移动的空间的方式,通过磁力被固定在底座部件13上。由此,形成闭磁路。
若在线圈20p中流过电流,则在相对于驱动用磁铁18p的磁化边界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发生因在磁铁18p和线圈20p中发生的磁力线相互排斥而引起的劳伦兹力,使移位镜筒15移动。此构成被称为所谓动圈式。
并且,在防振单元200上配置有与以上的俯仰方向防振传动装置相同构成的偏摆方向防振传动装置。由此,就能够在与光轴正交、且互相正交的俯仰方向及偏摆方向上驱动由校正透镜L1及移位镜筒15所构成的可动单元。
这里,使用图5A~图5D就底座部件13和可动单元(移位镜筒15)相对于滚珠16b的关系进行说明。此外,对于其他滚珠16a、16c也为同样的关系。
在图5A中,移位镜筒15处于其可动中心位置(校正透镜L1的光轴与透镜单元120的光轴一致或者实质上一致的位置)。另外,滚珠16b也位于由形成在底座部件13的抵接面13b周围的框架部13d所决定的滚珠移动范围之中心。框架部13d是用于不使滚珠16b超过滚珠移动范围进行移动的限制部。
在图5B中示出从此状态起使移位镜筒15沿朝下箭头方向进行驱动后的状态。移位镜筒15被驱动至设于底座部件13上的未图示的机械端,并从可动中心位置起相应移动a。
由于滚珠16b通过底座部件13及移位镜筒15而被夹持,所以从图5A的位置起沿箭头方向转动,移动到图5B所示的位置。滚珠16b的转动摩擦相对于滑动摩擦非常小,滚珠16b与抵接面13b,15b不会滑动。为此,移位镜筒15一边通过滚珠16b的转动进行导向一边相对于底座部件13进行移动。此时,相对于滚珠16b的中心,移位镜筒15和底座部件13相对地在相反方向上进行移动。从而,滚珠16b相对于底座部件13的移动量就为移位镜筒15的移动量的一半。也就是说,如图5B所示那样,滚珠16b的移动量b为a的一半(a÷2)。
图5C表示从光轴方向后侧观看图5A状态时的底座部件13和滚珠16b。滚珠16b位于俯仰方向及偏摆方向的移动范围之中心。在滚珠16b及抵接面13b的周围示出框架部13d。框架部13d的内侧面间的距离、即滚珠移动范围的俯仰方向及偏摆方向的大小,若设滚珠16b的半径为r,则从中心起用(r+b+c)来表示。此外,c是机械上的富余量。
在滚珠16b处于从图5C所示的滚珠移动范围之中心偏离了c以上的位置的情况下,若如图5B所示那样驱动移位镜筒15,则滚珠16b在移位镜筒15相应移动a而抵接到机械端以前将会抵接到框架部13d的内侧面。然后,在滚珠16b抵接到框架部13d的内侧面以后,移位镜筒15就一边相对于滚珠16b滑动一边被驱动至机械端。若从此状态起将移位镜筒15返回至可动中心位置,则滚珠16b从滚珠移动范围之中心到c距离的位置进行转动并返回。
这样,通过将移位镜筒15驱动至机械端以后返回至可动中心位置,则不论滚珠16b最初处于哪个位置,滚珠16b的中心都如图5D所示那样位于从滚珠移动范围之中心起具有距离c的边的矩形区域内。即,滚珠16b返回到处于作为滚珠移动范围之中心附近的初始位置(复位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将此一系列的动作称为滚珠的复位动作(初始化动作:特定动作)。此外,此初始化动作作为与基于振动传感器117输出的防振单元200的防振动作不同的动作来进行。
若将移位镜筒15在俯仰方向及偏摆方向上同时以相同的量进行驱动,则移位镜筒15在相对于俯仰方向及偏摆方向成45度的方向上移动至各方向的驱动量的√2倍的位置。为此,在实际的使用状态下,移位镜筒15并不是在俯仰方向及偏摆方向上完全独立地进行驱动,而是考虑另一方的位置,在以光轴为中心的圆形或者接近圆形的多边形的范围内进行移位镜筒15的驱动。而且,三个滚珠16a、16b、16c在与该范围的形状相似、具有一半大小的范围内进行转动运动。
此外,滚珠移动范围是具有与俯仰方向和偏摆方向平行的边的矩形。若假设滚珠移动范围为按照上述实际使用状态下的滚珠活动范围的圆形或者多边形的形状,则即便进行复位动作也不会使滚珠移动至与框架部13d抵接的位置,而产生无法进行正确的复位动作的情况,所以不太理想。
在本实施例,将滚珠移动范围设为具有与俯仰方向和偏摆方向平行的边的矩形。而且,设定滚珠移动范围以使得在将滚珠相对于滚珠移动范围(框架部13d)的相邻两边(角部)进行了偏置时,该滚珠与其他两边之间的间隙变得比移位镜筒15向该其他两边方向的机械上的最大可动量或者实际使用时的最大移动量的一半大若干。如果在这样的设定下进行滚珠的复位动作,则在实际使用时即便滚珠不触及框架部13d,也可以仅仅通过滚珠的转动来进行移位镜筒15的导向。
另外,通过如前述那样,在滚珠与抵接面之间配置润滑油,就能够减小滚珠与抵接面的滑动摩擦,并减小对可动单元的位置控制的影响。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就将限制滚珠的移动范围的框架部13d设在底座部件13上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其设在移位镜筒15上。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就使用了三个滚珠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发明中滚珠的数目并不限于此。
在图2~图4中,22p和22y是分别在以光轴为中心的放射方向上两极被磁化的检测用磁铁。23p和23y是被配置在检测用磁铁22p、22y之前侧的、用于闭合磁通的磁轭。这些检测用磁铁22p、22y及两磁轭23p和23y被固定在移位镜筒15上。
24p是将磁通密度的变化变换成电气信号的霍尔元件(hallelement),被定位固定在传感器底座17上。
25是用于将构成俯仰方向位置检测系统的线圈20p及霍尔元件24p以电气方式连接到外部电路的挠性基板。该挠性基板25在25a部分进行折叠。另外,在26p部分的光轴方向前侧安装有霍尔元件24p。
上述被折叠的部分进一步具有三处弯曲部,在形成于其前端部27p的孔部28p插入有形成在移位镜筒15上销29p。前端部27p在销29p的周围自由旋转。进而,在设置于前端部27p的凸缘部30p、31p上钎焊着线圈20p的端子。
此外,偏摆方向位置检测系统由线圈20y及被固定在传感器底座17上的霍尔元件24y所构成,它们也通过挠性基板25以电气方式连接到外部电路。
32是用于将挠性基板25固定在传感器底座17上的紧固板,借助于一个小螺钉被固定在传感器底座17上。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摄像系统中,作为摄影者不通过取景器光学系统106来进行被摄体观察的定时之一,列举出将镜头111安装在相机101上时。
在图6中表示本实施例的镜头111(镜头控制微机112及防振控制微机115)中的初始化动作顺序的流程图。该动作按照保存在各微机中的计算机程序进行执行。这一点在后述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同样如此。
存在不管相机101的主开关(电源开关)122开(接通)/关(非接通)都进行镜头111向相机101的安装的可能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与相机101的电源开/关没有关系地进行以下动作。
在步骤(在图中记为S)1000中,镜头控制微机112判别是否进行了针对相机控制微机102的镜头ID的通信。镜头ID是为了识别在相机101中所安装的镜头的机型,并进行对应于该机型的镜头控制(聚焦控制和光圈控制等)等所需要的信息。镜头ID的通信是在镜头111被安装到相机101上后最初与相机101之间所进行的初始通信。因此,通过判别该镜头ID的通信已进行,镜头控制微机112就能够辨识镜头111已被正常地安装到相机101上。
在判别为镜头ID的通信已进行时,进入步骤1001。在判别为尚未进行镜头ID的通信时,重复S1000。
在步骤1001中,镜头控制微机112不管防振开关125的状态如何,将用于进行防振单元200的初始化动作的控制信号送到防振控制微机115。
在步骤1002中,防振控制微机115将驱动信号送给防振传动装置116,使防振单元200进行防振初始化动作。
在这样进行了初始化动作后,若在相机101中将第1行程开关(SW1)129a打开,则开始防振单元200的防振动作。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例,响应于镜头111向相机101的安装进行防振单元200(滚珠位置)的初始化动作,所以就能够使因该初始化动作而引起的被摄体的变位不会通过取景器光学系统106为摄影者所看见。
【实施例2】
图7中表示构成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单镜头反光式摄像系统的更换镜头之构成。本实施例的摄像系统的基本构成与实施例1的摄像系统相同。因此,在共通的构成要素上附加与实施例1相同的标记。
但是,本实施例的防振单元200′具有在该防振单元200′不使用时(防振开关125断开时),将可动单元保持于中心位置用的锁定机构130。该锁定机构130通过未图示的锁定传动装置进行用于锁定可动单元的锁定动作和用于解除该锁定的解锁动作。
图8中表示本实施例的镜头111(镜头控制微机112及防振控制微机115)中的初始化动作顺序的流程图。
在步骤2000中,与实施例1(图6的步骤1000)同样,镜头控制微机112判别是否进行了针对相机控制微机102的镜头ID的通信。在判别为已进行镜头ID的通信的情况下进入步骤2001。在判别为尚未进行镜头ID的通信时重复步骤S2000。
在步骤2001中,镜头控制微机112不管防振开关125的状态如何,将用于进行防振单元200′的初始化动作的控制信号送到防振控制微机115。
在步骤2002中,防振控制微机115将驱动信号送给锁定传动装置,进行锁定机构130的解锁动作。
接着,在步骤2003中,判别锁定机构130的解锁动作是否已完成。解锁动作的完成通过由光电断路器检测构成锁定机构130的部件是否已移动到解锁位置等来判别。在解锁动作已完成的情况下,进入步骤2004,在尚未完成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2002。
在步骤2004中,防振控制微机115将驱动信号送给防振传动装置116,使防振单元200进行防振初始化动作。初始化动作与实施例1中所说明过的相同。
在这样进行了初始化动作后,若在相机101中将第1行程开关(SW1)129a打开,则开始防振单元200的防振动作。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例,响应于镜头111向相机101的安装进行防振单元200′的锁定解除及初始化动作,所以就能够使因该初始化动作而引起的被摄体的变位不会通过取景器光学系统106为摄影者所看见。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1、2中,说明了响应于在镜头向相机安装之后进行初始通信而进行防振单元的初始化动作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中的初始化动作的触发器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镜头或者相机中设置检测镜头对于相机的安装的开关,利用该开关依照检测信号来进行防振单元的初始化动作。
【实施例3】
图9中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单镜头反光式摄像系统之构成。本实施例的摄像系统的基本构成与实施例1的摄像系统相同。因此,在共通的构成要素上附加与实施例1相同的标记。
但是,在本实施例的相机101′中装载有备用电池140。备用电池140在作为相机101′的电源开关的主开关122处于断开(电源非接通)状态时,供给用于使相机控制、镜头控制以及防振控制微机102、112、115动作的电力。
然后,在本实施例中,在主开关122从开切换到关以后,经过了特定时间时进行防振单元200的初始化动作。
具体而言,相机控制微机102判别为主开关122断开、且切换到断开后经过了特定时间时,进行将这一情况传达给镜头控制微机112的通信。接受到该通信的镜头控制微机112经由防振控制微机115进行防振单元200的初始化动作。防振单元200的初始化动作与实施例1中所说明过的相同。
接着,使用图10的流程图就上述的相机101′和镜头111的动作顺序进行说明。图中的左侧虚线框所包围的流程表示相机101′(相机控制微机102)的动作顺序。另外,右侧虚线框所包围的流程表示镜头111(镜头控制微机112及防振控制微机115)的动作顺序。
在步骤3000中,相机控制微机102判别主开关122是否已从开切换到关。在已从开切换到关的情况下进入步骤3001,在尚未切换的情况下(开的情况)返回到步骤3000。
在步骤3001中,相机控制微机102使用其内部的时钟计数器(未图示)开始计时器计数。
接着,在步骤3002中,相机控制微机102判别特定时间的计时器计数是否已完成(经过了特定时间)。在已完成的情况下进入步骤3003。在尚未完成的情况下重复步骤3002。
在步骤3003中,相机控制微机102判别在备用电池140或者电源104中是否有用于使防振单元200进行初始化动作的电力富余。在有电力富余的情况下进入步骤3004,在没有电力富余的情况下就这样结束本流程。
在步骤3004中,相机控制微机102将表示主开关122被切换到开后经过了特定时间的信号发送给镜头控制微机112。这里所发送的信号也可以是指示防振单元200的初始化动作的指令信号。
在步骤3005中,镜头控制微机112从相机控制微机102接收上述信号。
然后,在步骤3006中,镜头控制微机112不管防振开关125的状态如何,将用于进行防振单元200的初始化动作的控制信号送到防振控制微机115。
在步骤3007中,防振控制微机115将驱动信号送给防振传动装置116,使防振单元200进行防振初始化动作。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例,在相机101的主开关122处于关的状态下、即通常摄影者不进行被摄体的取景器观察的状态下,进行防振单元200的初始化动作。因此,就能够使因该初始化动作而引起的被摄体的变位不为摄影者所看见。
【实施例4】
图11的流程图中表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单镜头反光式摄像系统中的防振单元的初始化动作顺序。本实施例的摄像系统的基本构成与实施例1的摄像系统相同。因此,在共通的构成要素上附加与实施例1相同的标记。
在步骤4000中,相机控制微机102判别装载在相机101上的电源(主电池)104是否已被更换。在已被更换的情况下进入步骤4001,在尚未更换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4000。电源104是否被更换,能够根据从电源104向相机控制微机102的电力一旦不供给后、再次开始供给来进行判别。另外,还可以根据未图示的电源装载开关一旦断开(电源104被拆卸)后、再次接通(电源104被装载)来进行判别。
在步骤4001中,相机控制微机102将表示电源104被更换的信号发送给镜头控制微机112。这里所发送的信号也可以是指示防振单元200的初始化动作的指令信号。
在步骤4002中,镜头控制微机112从相机控制微机102接收上述信号。
然后,在步骤4003中,镜头控制微机112不管防振开关125的状态如何,将用于进行防振单元200的初始化动作的控制信号送到防振控制微机115。
在步骤4004中,防振控制微机115将驱动信号送给防振传动装置116,使防振单元200进行防振初始化动作。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例,在相机101的电源104被更换时、即通常摄影者不进行被摄体的取景器观察的状态下,进行防振单元200的初始化动作。因此,就能够使因该初始化动作而引起的被摄体的变位不为摄影者所看见。
此外,还存在当电源104被拆卸时,相机控制微机102中迄今所保持的有关镜头的信息被复位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当新电源104被装载时,相机控制微机102大多向镜头控制微机112请求镜头ID的发送。
因此,也可以与实施例1同样,在镜头控制微机102中判别镜头ID的发送,使之进行防振单元200的初始化动作。
【实施例5】
在本发明的镜头装置还可以搭载具有与实施例1中所说明的构成的防振单元以外的防振单元。在图12及图13中表示该例子。
在这些图中所示的防振单元200″中,被配置在移位镜筒415外周三处和移位底座413之间的三个螺旋弹簧450将移位镜筒415对移位底座413侧进行加载。据此,与实施例1的防振单元200同样,能够使滚珠416压接于移位镜筒415和移位底座413上。
另外,为了可靠地阻止移位镜筒415绕光轴的旋转,还可以如图14所示那样,使用对移位镜筒415在俯仰方向及偏摆方向上进行导向的导轴460。
导轴460在朝图14所示的光轴方向看时具有L字形状。设置于移位底座413上的配合部413a一边容许向导轴460的偏摆方向的移动一边配合在导轴460的偏摆方向轴部。另外,设置于移位镜筒415上的配合部415a一边容许向导轴460的俯仰方向的移动一边配合在导轴460的俯仰方向轴部。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上述各实施例,在光学机器向其他光学机器的安装时、电源断开状态及电池更换时之类的、一般摄影者不通过取景器来进行被摄体观察时,进行防振单元(滚珠位置)的初始化动作。因此,就能够使因该初始化动作而引起的被摄体像的变位不为摄影者所看见。
以上,就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和变更。
另外,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不具有快速返回反射镜,仅仅可用电子寻像取景器进行被摄体图像观察的相机(例如,摄影机)中所安装的镜头装置。
进而,虽然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就驱动校正透镜来进行防振的镜头装置进行了说明,但在具备驱动包含对被摄体图像进行摄像用的摄像元件的可动单元来进行防振的防振单元的摄像装置中也能够应用本发明。在此情况下,在摄像装置自身的电源开关打开时或在电池被更换时,进行防振单元的初始化动作。

Claims (9)

1.一种更换镜头,包括:
具有为了防振而可以移动的可动单元和可以伴随该可动单元的移动而移动的滚珠的防振单元;以及
控制上述可动单元的动作的控制器,
其中,上述控制器响应于该更换镜头被安装到相机中,使上述可动单元进行与上述防振单元的防振动作不同的、用于使上述滚珠移动到特定位置的特定动作。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更换镜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器响应于在该更换镜头与上述相机之间进行了安装后的初始通信,使上述可动单元进行上述特定动作。
3.一种更换镜头,包括:
具有为了防振而可以移动的可动单元和可以伴随该可动单元的移动而移动的滚珠的防振单元;以及
控制上述可动单元的动作的控制器,
其中,上述控制器在该更换镜头或者安装了该更换镜头的相机的电源开关处于非接通的状态下,使上述可动单元进行与上述防振单元的防振动作不同的、用于使上述滚珠移动到特定位置的特定动作。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更换镜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器响应于在上述电源开关从接通状态切换到非接通状态后、经过了特定时间,使上述可动单元进行上述特定动作。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更换镜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源开关被设在上述相机中,
上述相机在上述电源开关处于非接通的状态下将信号发送给该更换镜头,
上述控制器响应于接收该信号,使上述可动单元进行上述特定动作。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更换镜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器使用从上述相机中所搭载的备用电池供给的电力来进行上述特定动作。
7.一种更换镜头,包括:
具有为了防振而可以移动的可动单元和可以伴随该可动单元的移动而移动的滚珠的防振单元;以及
控制上述可动单元的动作的控制器,
其中,上述控制器响应于在该更换镜头或者安装了该更换镜头的相机中电源被更换,使上述可动单元进行与上述防振单元的防振动作不同的、用于使上述滚珠移动到特定位置的特定动作。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更换镜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源被安装在上述相机中,
上述相机响应于上述电源被更换,将信号发送给该更换镜头,上述控制器响应于接收上述信号,使上述可动单元进行上述特定动作。
9.一种摄像系统,包括:
按照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的更换镜头;以及
安装有该更换镜头,并具有用于观察由该更换镜头所形成的被摄体像的取景器的摄像装置。
CN200610164179A 2005-12-09 2006-12-08 更换镜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050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56592A JP2007163594A (ja) 2005-12-09 2005-12-09 光学機器および撮像システム
JP2005356592 2005-12-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4533A CN101004533A (zh) 2007-07-25
CN100590505C true CN100590505C (zh) 2010-02-17

Family

ID=37775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641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0505C (zh) 2005-12-09 2006-12-08 更换镜头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20070132855A1 (zh)
EP (1) EP1795957B1 (zh)
JP (1) JP2007163594A (zh)
KR (1) KR100831807B1 (zh)
CN (1) CN100590505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74746B2 (en) 2011-10-31 2019-04-30 Lg Innotek Co., Ltd.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OIS) unit of a camera modul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63593A (ja) * 2005-12-09 2007-06-28 Canon Inc 光学機器および撮像システム
CN101860167B (zh) * 2009-04-10 2013-05-0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致动器及相机模组
KR101022938B1 (ko) * 2009-11-10 2011-03-1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모듈의 손떨림 보정기구
US20130141541A1 (en) * 2010-06-11 2013-06-06 Hysonic. Co., Ltd. Compact camera actuator and compact stereo-scopic image photographing device
JP5645517B2 (ja) * 2010-07-15 2014-1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5383734B2 (ja) * 2011-03-28 2014-0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ブレ補正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979878B2 (ja) * 2012-01-06 2016-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および光学機器
JP5693477B2 (ja) * 2012-01-18 2015-04-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交換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5910739B2 (ja) * 2012-05-28 2016-04-27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装置
JP6137810B2 (ja) * 2012-11-19 2017-05-3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及びこの駆動装置を備えた画像機器
US9235061B2 (en) 2013-09-12 2016-01-12 Olympus Corporation Retention mechanism, driving apparatus, and blur correction apparatus
KR102467259B1 (ko) * 2015-04-16 2022-11-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렌즈 경통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EP3101890B1 (en) * 2015-06-03 2017-11-22 Axis AB A mechanism and a method for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CN107450251B (zh) 2017-08-25 2022-12-02 高瞻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弹簧系统及采用该弹簧系统的镜头防抖装置
CN108957907B (zh) * 2018-08-13 2024-05-07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锁定机构的光学防抖装置
US20230132120A1 (en) * 2021-10-22 2023-04-27 Tdk Taiwan Corp. Haptic feedback system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5616A (zh) * 2001-09-20 2003-03-26 佳能株式会社 具有防振功能的照相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99715B2 (ja) 1988-11-30 1998-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交換レンズ式カメラ及び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810494B2 (ja) * 1990-06-14 1998-10-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ビデオカメラ装置
US6683652B1 (en) * 1995-08-29 2004-01-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terchangeable lens video camera system having improved focusing
JPH0980536A (ja) * 1995-09-14 1997-03-28 Nikon Corp 像ブレ補正装置
JPH10319465A (ja) 1997-05-16 1998-12-04 Canon Inc レンズシフト装置
US6721012B2 (en) * 1997-09-12 2004-04-13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Lens unit of TV camera
JP3728094B2 (ja) 1998-04-20 2005-1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ぶれ補正装置、光学機器、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影装置
JP3969927B2 (ja) * 2000-04-06 2007-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撮影装置及び観察装置
JP4006178B2 (ja) * 2000-12-25 2007-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撮影装置および観察装置
CN100504983C (zh) * 2001-07-30 2009-06-24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等离子体显示器的运动补偿上变换
JP2007163593A (ja) * 2005-12-09 2007-06-28 Canon Inc 光学機器および撮像システム
JP5463583B2 (ja) * 2009-07-14 2014-04-09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防振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5616A (zh) * 2001-09-20 2003-03-26 佳能株式会社 具有防振功能的照相机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74746B2 (en) 2011-10-31 2019-04-30 Lg Innotek Co., Ltd.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OIS) unit of a camera module
TWI681226B (zh) * 2011-10-31 2020-01-01 韓商Lg伊諾特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模組及光學影像穩定(ois)單元
US10725314B2 (en) 2011-10-31 2020-07-28 Lg Innotek Co., Ltd.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OIS) unit of a camera module
TWI754851B (zh) * 2011-10-31 2022-02-11 韓商Lg伊諾特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影像穩定(ois)單元及攝影模組
US11275254B2 (en) 2011-10-31 2022-03-15 Lg Innotek Co., Ltd.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OIS) unit of a camera module
US11726344B2 (en) 2011-10-31 2023-08-15 Lg Innotek Co., Ltd.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OIS) unit of a camera modu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70061427A (ko) 2007-06-13
EP1795957B1 (en) 2015-07-29
US8390689B2 (en) 2013-03-05
US20110234827A1 (en) 2011-09-29
US20070132855A1 (en) 2007-06-14
EP1795957A1 (en) 2007-06-13
JP2007163594A (ja) 2007-06-28
KR100831807B1 (ko) 2008-05-28
CN101004533A (zh) 2007-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90505C (zh) 更换镜头
CN101004534A (zh) 光学机器
JP3969927B2 (ja) レンズ鏡筒、撮影装置及び観察装置
JP4006178B2 (ja) レンズ鏡筒、撮影装置および観察装置
US10142546B2 (en) Shake-correction device and shake-correction method for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US20170272658A1 (en)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CN100392471C (zh) 具有图像模糊修正/减小系统的光学设备
JP2008134329A (ja)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US11971602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device
US8379135B2 (en) Zoom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including focus cam for converting rotation amounts into focus lens group movement
JP4448157B2 (ja) レンズ鏡筒、撮影装置および観察装置
JP4522428B2 (ja) レンズ鏡筒、撮影装置及び観察装置
JP4950425B2 (ja) 光学装置
JP2007271996A (ja) レンズ装置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06220834A (ja) 撮像装置
JP5441950B2 (ja) 光学機器および撮像システム
JP4795410B2 (ja) 撮影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2103735A (ja) 光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17

Termination date: 2019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