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09778A -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09778A
CN102509778A CN2011103334763A CN201110333476A CN102509778A CN 102509778 A CN102509778 A CN 102509778A CN 2011103334763 A CN2011103334763 A CN 2011103334763A CN 201110333476 A CN201110333476 A CN 201110333476A CN 102509778 A CN102509778 A CN 1025097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on battery
lithium ion
graphite
battery negative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334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三兵
朱广燕
翟丽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3347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09778A/zh
Publication of CN102509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097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高比容量、循环性能好及安全性能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该负极材料的成本低、易于工业化生产的制备方法,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由氧化亚硅颗粒、石墨颗粒、膨胀石墨颗粒混合而成,所述氧化亚硅颗粒、石墨颗粒、膨胀石墨颗粒由碳所包覆,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称取适量的氧化亚硅、石墨、膨胀石墨放入行星式球磨机中,在真空或者惰性气氛下进行研磨并混合均匀,得到初级混合材料;B:称取适量的碳源前躯体放入上述行星式球磨机中,在真空或者惰性气氛下与初级混合材料一起研磨并与初级混合材料混合均匀,得到次级混合材料;C:取出次级混合材料,在惰性气氛下烧结,并使碳源前躯体碳化,即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Description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从小型电子装置所需的微电池到大的电动车动力源,锂离子电池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已成为21世纪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化学电源。目前,已经实现商业化应用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局限于以石墨为代表的碳素材料,充放电过程中嵌脱锂体积膨胀较小(嵌锂体积膨胀系数<9%),表现出较高的库仑效率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但是其最大理论比容量仅有372 mAh/g,因而限制了锂离子电池比能量的进一步提高,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高能量便携式移动电源的需求,因此开发新型高性能负极材料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硅及含硅材料以其高达4200 mAh/g 的比容量,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负极材料,引起了电池材料界的广泛关注,但该类材料在嵌脱锂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体积效应,导致在充放电过程中材料的粉化、脱落,造成电池循环性能急剧下降。目前的制备硅/碳复合负极材料或者硅石墨/碳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以纳米硅粉为原料,分散在有机物中,再进行高温碳化处理,形成核壳结构的硅复合材料(见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中国专利号:CN100379059C);2、将材料均匀分散到其他活性或非活性材料中形成复合材料(如Si-C、Si-TiN等)(见专利“锂离子电池负极用高比容量的硅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中国专利号:CN02112180.X);3、用SiO粉末含有氢以减少体积膨胀(见专利“二次电池用SiO粉末及其制造方法”,中国专利号:CN200580025292.3)。上述制备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首次比容量,改善了循环稳定性,但是由于上述方法多是直接采用活性物质纳米硅粉为原料,制备硅复合负极材料,纳米硅粉成本高,有的采用硅粉和有机物共同分散在有机溶剂中,通过加热蒸干,再高温烧结,制得核壳结构的硅复合材料,蒸发有机溶剂,浪费资源。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其循环稳定性,但是经过多次充放电循环后,质量比容量又开始迅速衰减。因此,开发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能有效抑制硅体积效应的制备方法,是制备高比容量硅复合负极材料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高比容量、循环性能好及安全性能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该负极材料的成本低、易于工业化生产的制备方法,以满足日益发展的高能量便携式移动电源的需求。
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由氧化亚硅颗粒、石墨颗粒、膨胀石墨颗粒混合而成,所述氧化亚硅颗粒、石墨颗粒、膨胀石墨颗粒由碳所包覆。
进一步地,所述石墨颗粒占石墨颗粒与膨胀石墨颗粒总质量的0~90%,所述石墨颗粒、膨胀石墨颗粒质量之和与氧化亚硅颗粒的质量之比为1:20~7:1。
进一步地,所述石墨颗粒占石墨颗粒与膨胀石墨颗粒总质量的20%~65%,所述石墨颗粒、膨胀石墨颗粒质量之和与氧化亚硅颗粒的质量之比为1:5~3:2。
上述石墨颗粒包括人造石墨颗粒、天然石墨颗粒、微晶石墨颗粒或中间相碳微球颗粒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称取适量的氧化亚硅、石墨、膨胀石墨放入行星式球磨机中,在真空或者惰性气氛下进行研磨并混合均匀,得到初级混合材料;
B:称取适量的碳源前躯体放入上述行星式球磨机中,在真空或者惰性气氛下与初级混合材料一起研磨并与初级混合材料混合均匀,得到次级混合材料;
C:取出次级混合材料,在惰性气氛下烧结,以1~20℃/min升温速率升温至650~1100℃后,保温1~8小时,使碳源前躯体碳化,即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碳源前躯体的质量占次级混合材料总质量的10%~45%。
进一步地,所述碳源前躯体的质量占次级混合材料总质量的15%~30%。
上述碳源前躯体为蔗糖、聚丙烯腈、聚乙烯醇、酚醛树脂、聚氯乙烯、沥青中的一种或几种。
石墨、膨胀石墨做为缓冲基体,膨胀石墨是一种疏松、多孔网状、质轻的物质,具有吸附功能,另外,石墨与膨胀石墨混合使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改善材料的机械和电子传导稳定性。在次级混合材料烧结的过程中,部分或者全部氧化亚硅发生歧化反应,生成纳米硅颗粒和无定形二氧化硅,无定形二氧化硅具有支撑材料体系结构的作用,并且,用碳源前躯体在高温条件下将氧化亚硅、石墨包覆,形成核壳结构,可以更有效地抑制硅体积效应,防止硅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且材料之间接触紧密,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当然,采用本发明另一种制备方法也可得到上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制备方法具体如下:将碳源前躯体加入有机溶剂中,使碳源前躯体溶解分散均匀,再分别加入石墨、膨胀石墨、氧化亚硅,分散均匀后加热蒸干,得到混合材料,在惰性气氛下烧结,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此种制备方法在制备过程中需要蒸发溶剂,会对溶剂、电等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
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高比容量(稳定比容量大于600mAh/g)、循环性能好及安全性能好的特点,其制备方法简单实用,成本低,适合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能够高能量便携式移动电源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所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放电循环性能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由氧化亚硅颗粒、石墨颗粒、膨胀石墨颗粒混合而成,所述氧化亚硅颗粒、石墨颗粒、膨胀石墨颗粒由碳所包覆,其制备方法如下:
A:分别取1g氧化亚硅、0.2g石墨、0.3g膨胀石墨加入行星式球磨机中,抽真空后以500 r/min的转速球磨5h,混合均匀,得到初级混合材料;
B:称取0.75g酚醛树脂加入上述行星式球磨机中,抽真空后以400 r/min的转速与初级混合材料一起球磨3h,混合均匀,得到次级混合材料;
C:取出次级混合材料,在惰性气氛下烧结,以3℃/min升温速率升温至850℃后,保温4小时,即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将所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导电剂乙炔黑、粘结剂PVDF(聚偏氟乙烯)按照质量比8:1:1混合均匀,用NMP(1-甲基-2-吡咯烷酮)将此混合物调制成浆料,均匀涂覆于铜箔上,放入烘箱中,85℃烘干1h,取出冲成极片,85℃真空干燥12小时,进行压片,85℃真空干燥12小时,制得实验电池用极片。以锂片为对电极,电解液为1mol/L LiPF6的EC(乙基碳酸酯)+DMC(二甲基碳酸酯)(体积比1 : 1)溶液,隔膜为celgard2400膜,在充满氩气气氛的手套箱内装配成CR2025型扣式电池,充放电截至电压为0.01~1.5V。测得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87.326mAh/g,100次循环后仍然保持在778mAh/g。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由氧化亚硅颗粒、石墨颗粒、膨胀石墨颗粒混合而成,所述氧化亚硅颗粒、石墨颗粒、膨胀石墨颗粒由碳所包覆,其制备方法如下:
A:分别取1.2g氧化亚硅、0.3g石墨、0.6g膨胀石墨加入行星式球磨机中,抽真空后以400 r/min的转速球磨6h,混合均匀,得到初级混合材料;
B:称取1.49 g蔗糖加入上述行星式球磨机中,抽真空后以400 r/min的转速与初级混合材料一起球磨3h,混合均匀,得到次级混合材料;
C:取出次级混合材料,在惰性气氛下烧结,以6℃/min升温速率升温至950℃后,保温3小时,即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组装电池测试方法均同实施例1,测得首次放电比容量为998.24mAh/g,100次循环后仍然保持在619mAh/g。
 
实施例3:
A:分别取1.5g氧化亚硅、0.2g石墨、0.8g膨胀石墨加入行星式球磨机中,抽真空后以600 r/min的转速球磨7h,混合均匀,得到初级混合材料;
B:称取4.058g聚乙烯醇加入上述行星式球磨机中,抽真空后以400 r/min的转速与初级混合材料一起球磨4h,混合均匀,得到次级混合材料;
C:取出次级混合材料,在惰性气氛下烧结,以8℃/min升温速率升温至1000℃后,保温5小时,即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组装电池测试方法均同实施例1,测得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13.67mAh/g,100次循环后仍然保持在758mAh/g,具体放电循环性能曲线见图1所示,
实施例4:
A:分别取1.6g氧化亚硅、0.47g石墨、0.33g膨胀石墨加入行星式球磨机中,抽真空后以550 r/min的转速球磨5h,混合均匀,得到初级混合材料;
B:称取3g蔗糖加入上述行星式球磨机中,抽真空后以600 r/min的转速与初级混合材料一起球磨4h,混合均匀,得到次级混合材料;
C:取出次级混合材料,在惰性气氛下烧结,以6℃/min升温速率升温至900℃后,保温6小时,即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组装电池测试方法均同实施例1,测得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14.78mAh/g,100次循环后仍然保持在792mAh/g。
 
实施例5:
A:分别取2g氧化亚硅、0.9g石墨、0.1g膨胀石墨加入行星式球磨机中,抽真空后以700 r/min的转速球磨8h,混合均匀,得到初级混合材料;
B:称取1.96g聚氯乙烯加入上述行星式球磨机中,抽真空后以500 r/min的转速与初级混合材料一起球磨6h,混合均匀,得到次级混合材料;
C:取出次级混合材料,在惰性气氛下烧结,以6℃/min升温速率升温至900℃后,保温5小时,即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组装电池测试方法均同实施例1,测得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34.64mAh/g,100次循环后仍然保持在723mAh/g。

Claims (9)

1.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由氧化亚硅颗粒、石墨颗粒、膨胀石墨颗粒混合而成,所述氧化亚硅颗粒、石墨颗粒、膨胀石墨颗粒由碳所包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颗粒占石墨颗粒与膨胀石墨颗粒总质量的0~90%,所述石墨颗粒、膨胀石墨颗粒质量之和与氧化亚硅颗粒的质量之比为1:20~7: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颗粒占石墨颗粒与膨胀石墨颗粒总质量的20%~65%,所述石墨颗粒、膨胀石墨颗粒质量之和与氧化亚硅颗粒的质量之比为1:5~3: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颗粒包括人造石墨颗粒、天然石墨颗粒、微晶石墨颗粒或中间相碳微球颗粒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称取适量的氧化亚硅、石墨、膨胀石墨放入行星式球磨机中,在真空或者惰性气氛下进行研磨并混合均匀,得到初级混合材料;
B:称取适量的碳源前躯体放入上述行星式球磨机中,在真空或者惰性气氛下与初级混合材料一起研磨并与初级混合材料混合均匀,得到次级混合材料;
C:取出次级混合材料,在惰性气氛下烧结,以1~20℃/min升温速率升温至650~1100℃后,保温1~8小时,使碳源前躯体碳化,即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前躯体的质量占次级混合材料总质量的10%~4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前躯体的质量占次级混合材料总质量的15%~30%。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或7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前躯体为蔗糖、聚丙烯腈、聚乙烯醇、酚醛树脂、聚氯乙烯、沥青中的一种或几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碳源前躯体加入有机溶剂中,使碳源前躯体溶解分散均匀,再分别加入石墨、膨胀石墨、氧化亚硅,分散均匀后加热蒸干,得到混合材料,在惰性气氛下烧结,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CN2011103334763A 2011-10-28 2011-10-28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25097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334763A CN102509778A (zh) 2011-10-28 2011-10-28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334763A CN102509778A (zh) 2011-10-28 2011-10-28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09778A true CN102509778A (zh) 2012-06-20

Family

ID=46221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334763A Pending CN102509778A (zh) 2011-10-28 2011-10-28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09778A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83317A (zh) * 2012-12-05 2013-03-2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硅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硅碳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
CN102983318A (zh) * 2012-12-12 2013-03-20 苏州大学 用于非水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非水二次电池负极和非水二次电池
CN103219504A (zh) * 2013-03-28 2013-07-24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用一氧化硅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45492A (zh) * 2013-10-17 2014-01-29 宁波卡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的多重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693640A (zh) * 2013-12-23 2014-04-02 山东大学 一种低温锂离子电池负极膨胀石墨
CN104617272A (zh) * 2015-02-03 2015-05-13 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841771A (zh) * 2018-11-13 2019-06-04 福建骏龙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高能量密度的安全动力锂离子电池
CN110165160A (zh) * 2019-04-24 2019-08-23 深圳市斯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锂掺杂硅氧碳/石墨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544766A (zh) * 2019-09-23 2019-12-06 七台河万锂泰电材有限公司 膨胀石墨纳米硅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31742A (zh) * 2019-11-28 2020-03-2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负极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1554963A (zh) * 2019-02-12 2020-08-18 成都佰思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34427A (zh) * 2019-11-26 2021-06-11 新疆硅基新材料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破碎、研磨SiOX的方法和装置
CN113548671A (zh) * 2021-08-11 2021-10-26 贝特瑞(江苏)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极片以及锂离子电池
CN113562734A (zh) * 2021-09-28 2021-10-29 天津师范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744167A (zh) * 2022-03-10 2022-07-12 合盛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氧化亚硅/膨胀石墨/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35999A (zh) * 2022-10-11 2022-12-30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C@SiO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5986A (ja) * 1997-07-01 1999-01-29 Fuji Elelctrochem Co Ltd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JP2000053408A (ja) * 1998-08-05 2000-02-22 Hitachi Chem Co Ltd 膨張黒鉛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その負極及び負極材料
CN101244814A (zh) * 2007-02-13 2008-08-20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制得的硅碳负极材料
CN101339987A (zh) * 2008-07-21 2009-01-07 长沙市海容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090117466A1 (en) * 2007-11-05 2009-05-07 Aruna Zhamu Hybrid anode composition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CN101752547A (zh) * 2008-12-18 2010-06-2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具有核壳结构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CN102122714A (zh) * 2010-01-08 2011-07-13 夏普株式会社 正极活性物质及具备包含该物质的正极的非水系二次电池
CN102210045A (zh) * 2008-11-10 2011-10-05 株式会社Lg化学 具有改进高电压特性的正极活性材料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5986A (ja) * 1997-07-01 1999-01-29 Fuji Elelctrochem Co Ltd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JP2000053408A (ja) * 1998-08-05 2000-02-22 Hitachi Chem Co Ltd 膨張黒鉛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その負極及び負極材料
CN101244814A (zh) * 2007-02-13 2008-08-20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制得的硅碳负极材料
US20090117466A1 (en) * 2007-11-05 2009-05-07 Aruna Zhamu Hybrid anode composition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CN101339987A (zh) * 2008-07-21 2009-01-07 长沙市海容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10045A (zh) * 2008-11-10 2011-10-05 株式会社Lg化学 具有改进高电压特性的正极活性材料
CN101752547A (zh) * 2008-12-18 2010-06-2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具有核壳结构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CN102122714A (zh) * 2010-01-08 2011-07-13 夏普株式会社 正极活性物质及具备包含该物质的正极的非水系二次电池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83317A (zh) * 2012-12-05 2013-03-2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硅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硅碳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
CN102983318A (zh) * 2012-12-12 2013-03-20 苏州大学 用于非水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非水二次电池负极和非水二次电池
CN102983318B (zh) * 2012-12-12 2015-07-15 苏州大学 用于非水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非水二次电池负极和非水二次电池
CN103219504A (zh) * 2013-03-28 2013-07-24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用一氧化硅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45492A (zh) * 2013-10-17 2014-01-29 宁波卡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的多重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545492B (zh) * 2013-10-17 2015-11-25 宁波卡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的多重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693640A (zh) * 2013-12-23 2014-04-02 山东大学 一种低温锂离子电池负极膨胀石墨
CN103693640B (zh) * 2013-12-23 2015-05-13 山东大学 一种低温锂离子电池负极膨胀石墨
CN104617272A (zh) * 2015-02-03 2015-05-13 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841771A (zh) * 2018-11-13 2019-06-04 福建骏龙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高能量密度的安全动力锂离子电池
CN111554963A (zh) * 2019-02-12 2020-08-18 成都佰思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65160A (zh) * 2019-04-24 2019-08-23 深圳市斯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锂掺杂硅氧碳/石墨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544766A (zh) * 2019-09-23 2019-12-06 七台河万锂泰电材有限公司 膨胀石墨纳米硅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34427A (zh) * 2019-11-26 2021-06-11 新疆硅基新材料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破碎、研磨SiOX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31742A (zh) * 2019-11-28 2020-03-2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负极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3548671A (zh) * 2021-08-11 2021-10-26 贝特瑞(江苏)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极片以及锂离子电池
CN113548671B (zh) * 2021-08-11 2023-03-17 贝特瑞(江苏)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极片以及锂离子电池
CN113562734A (zh) * 2021-09-28 2021-10-29 天津师范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744167A (zh) * 2022-03-10 2022-07-12 合盛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氧化亚硅/膨胀石墨/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44167B (zh) * 2022-03-10 2024-02-27 合盛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氧化亚硅/膨胀石墨/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35999A (zh) * 2022-10-11 2022-12-30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C@SiO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0977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06759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氧化亚硅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46324B (zh)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114401A1 (zh) 铁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以及钠离子全电池
CN102169996B (zh)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微球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33900B (zh) 一种用于电化学可逆储锂的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34207B (zh) 一种硅镶嵌氧化还原石墨烯/石墨相氮化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4659366A (zh) 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133896B (zh) 一种高容量石墨-硅-氧化亚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6602067B (zh) 一种石墨基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包含该复合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CN102983313A (zh) 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11146427A (zh) 一种以聚苯胺为碳源制备中空核壳结构纳米硅碳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应用该材料的二次电池
CN104638240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02983317A (zh) 硅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硅碳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
CN102522561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90427A (zh) 一种锂硅合金极片的制备方法、锂硅合金极片及锂电池
CN104966814A (zh) 一种高安全性的金属锂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46564B (zh) 富钠锰基Na4Mn2O5/Na0.7MnO2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876684A (zh) 一种锂电池用硅负极材料、负极片及用其制备的锂电池
CN104282883A (zh) 锂离子电池用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CN108808005B (zh) 利用煅烧一种混合物制备锂电池负极添加剂并制备负极的方法
CN110233251A (zh) 一种多孔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378355A (zh) 碱金属二次电池及其用的负极活性物质、负极材料、负极和负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
CN115188935A (zh) 预锂化的二元拓扑结构磷/碳复合材料及制法和应用
CN112421002B (zh) 一种高容量的硅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