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15845B - 半导体集成电路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集成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15845B
CN102315845B CN201010284772.4A CN201010284772A CN102315845B CN 102315845 B CN102315845 B CN 102315845B CN 201010284772 A CN201010284772 A CN 201010284772A CN 102315845 B CN102315845 B CN 1023158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hip
circuit
outpu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847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15845A (zh
Inventor
丘泳埈
尹泰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 Hynix Inc
Original Assignee
Hynix Semiconducto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nix Semiconductor Inc filed Critical Hynix Semiconductor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315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58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158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58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4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H01L23/481Internal lead connections, e.g. via connections, feedthrough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6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7/00
    • H01L25/0657Stacked arrangements of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4Distributors combined with modulators or demodulators
    • H04J3/047Distributors with transistor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8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92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en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2213/0038System on Chi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5/00Details relating to assembli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25/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225/03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 H01L2225/04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225/065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7/00
    • H01L2225/06503Stacked arrangements of devices
    • H01L2225/06513Bump or bump-like direct electrical connections between devices, e.g. flip-chip connection, solder bum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5/00Details relating to assembli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25/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225/03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 H01L2225/04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225/065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7/00
    • H01L2225/06503Stacked arrangements of devices
    • H01L2225/06541Conductive via connections through the device, e.g. vertical interconnects, through silicon via [TSV]
    • H01L2225/06544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via connections, e.g. geometry or layou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包括:第一半导体芯片,包括在第一操作模式下被使能并输出第一输出信号的第一输出电路和在第二操作模式下被使能并输出第二输出信号的第二输出电路;第二半导体芯片,包括在第一操作模式下被使能并接收第一输出信号的第一输入电路和在第二操作模式下被使能并接收第二输出信号的第二输入电路;以及共用贯穿芯片通孔,被配置为垂直穿透第一半导体芯片,一端与第一输出电路和第二输出电路耦合,而另一端与第一输入电路和第二输入电路耦合,并为在不同的操作模式下使能的第一输出信号和第二输出信号的传输提供接口,所述不同的操作模式包括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

Description

半导体集成电路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在2010年7月6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0-0064940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在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涉及半导体设计技术,更具体而言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
背景技术
总体而言,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封装技术已经在减小尺寸和提高装配可靠性方面取得了持续的进步。尽管电气/电子设备的微型化,为了获得高性能,已经开发出层叠封装技术。
在半导体行业中,“层叠”是指将至少两个半导体芯片或封装垂直堆叠。当层叠封装应用于半导体存储器件时,半导体存储器件可以具有比通过常规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实现的存储容量大超过两倍的存储容量。此外,由于层叠封装在提高装配密度和提高装配面积的利用率以及增加存储容量方面是有优势的,因此层叠封装技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可以通过将各个半导体芯片层叠并随后一次将层叠的半导体芯片封装的方法、或者通过将已封装的各个半导体芯片层叠的方法来制造层叠封装。层叠封装中的各个半导体芯片可以经由金属引线或贯穿芯片通孔电连接。在此,使用贯穿芯片通孔的层叠封装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其中贯穿芯片通孔被形成在半导体芯片内并且半导体芯片经由贯穿芯片通孔在垂直方向上彼此物理连接并电连接。在此,贯穿芯片通孔可以是贯穿硅通孔(TSV)。
图1示出典型的贯穿芯片通孔。
参见图1,通过在半导体芯片A中形成通孔并用金属填充所述通孔以形成贯穿芯片通孔B,来形成供层叠用的半导体芯片C。通过层叠多个这样的半导体芯片C来形成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得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通常称作为三维(3D)层叠封装半导体集成电路。
图2示出典型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概念图。
在本说明书中,以一个层叠在另一个上且具有两个贯穿芯片通孔的两个半导体芯片为例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
参见图2,半导体集成电路100包括:垂直层叠的第一半导体芯片110和第二半导体芯片120;以及第一贯穿芯片通孔130和第二贯穿芯片通孔140,所述第一贯穿芯片通孔130和第二贯穿芯片通孔140穿透第一半导体芯片110并且将从第一半导体芯片110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SIGNAL_TSV1和第二控制信号SIGNAL_TSV2传送至第二半导体芯片120。在此,第二半导体芯片120可以不具有任何贯穿芯片通孔。这是因为,当在第一半导体芯片110和第二半导体芯片120的上部的表面形成各种电路时,第二半导体芯片120可以经由表面上形成的焊盘接收从第一半导体芯片110输出的各种信号。当多于三个的半导体芯片被层叠时,最下面的半导体芯片可以不具有这种贯穿芯片通孔。
与此同时,与第二半导体芯片120重叠的第一半导体芯片110通常称作为主芯片。主芯片对从外部例如从控制器施加的外部信号进行缓冲,并且经由第一贯穿芯片通孔130和第二贯穿芯片通孔140控制第二半导体芯片120。由主芯片控制的第二半导体芯片120通常称作为从芯片。
主芯片110包括第一输出电路112和第二输出电路114,所述第一输出电路112和第二输出电路114用于输出用来控制从芯片120的第一控制信号SIGNAL_TSV1和第二控制信号SIGNAL_TSV2。在此,第一输出电路112和第二输出电路114被设置在主芯片110的上表面。
从芯片120包括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SIGNAL_TSV1和第二控制信号SIGNAL_TSV2的第一输入电路122和第二输入电路124。在此,第一输入电路122和第二输入电路124被设置在从芯片120的表面。
第一贯穿芯片通孔130的一端与第一输出电路112耦合,第一贯穿芯片通孔130的另一端与第一输入电路122耦合。第一贯穿芯片通孔130为第一输出电路112所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SIGNAL_TSV1传输到第一输入电路122提供接口。第二贯穿芯片通孔140的一端与第二输出电路114耦合,第二贯穿芯片通孔140的另一端与第二输入电路124耦合。第二贯穿芯片通孔140为第二输出电路114所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SIGNAL_TSV2传输到第二输入电路124提供接口。在图2中,示出半导体集成电路具有第一贯穿芯片通孔130和第二贯穿芯片通孔140。然而,图2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可以包括数百个或数千个贯穿芯片通孔。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半导体集成电路100中,主芯片110与从芯片120经由第一贯穿芯片通孔130和第二贯穿芯片通孔140交换第一控制信号SIGNAL_TSV1和第二控制信号SIGNAL_TSV2。利用这种结构,半导体集成电路100可以减少电流消耗和减小信号延迟。
然而,现有的半导体集成电路100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贯穿芯片通孔130和第二贯穿芯片通孔140用作接口,第一控制信号SIGNAL_TSV1和第二控制信号SIGNAL_TSV2经由所述接口在主芯片110与从芯片120之间传输。在此,第一贯穿芯片通孔130和第二贯穿芯片通孔140中的每个用作一个信号即第一控制信号SIGNAL_TSV1或第二控制信号SIGNAL_TSV2的接口。因此,如果在主芯片110与从芯片120之间存在许多信号要被提供接口,则贯穿芯片通孔的数量随着要被提供接口的信号的数量而增加。这会增加半导体集成电路100的整体尺寸。另外,在制造半导体芯片时,在此,即在制造主芯片110时,净裸片(netdie)可能会减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具有优化了的贯穿芯片通孔数量,用于在面积方面进行改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包括:半导体芯片,所述半导体芯片包括多路复用器,所述多路复用器用于响应于操作模式信号将第一信号多路复用为输出信号并输出所述输出信号;以及共用贯穿芯片通孔,所述共用贯穿芯片通孔被配置为垂直地穿透所述半导体芯片并为所述输出信号的传输提供接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包括:第一半导体芯片,所述第一半导体芯片包括第一输出电路和第二输出电路,所述第一输出电路在第一操作模式下被使能并输出第一输出信号,所述第二输出电路在第二操作模式下被使能并输出第二输出信号;第二半导体芯片,所述第二半导体芯片包括第一输入电路和第二输入电路,所述第一输入电路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下被使能并接收所述第一输出信号,所述第二输入电路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下被使能并接收所述第二输出信号;以及共用贯穿芯片通孔,所述共用贯穿芯片通孔被配置为垂直地穿透所述第一半导体芯片,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电路和所述第二输出电路耦合,而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电路和所述第二输入电路耦合,并且所述共用贯穿芯片通孔为在不同的操作模式下被使能的所述第一输出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出信号的传输提供接口,所述不同的操作模式包括所述第一操作模式和所述第二操作模式。
附图说明
图1示出典型的贯穿芯片通孔。
图2示出典型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概念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概念图。
图4是详细描述图3所示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的示意图。
图5A是示例性描述图4的第一输出电路的内部电路图。
图5B是示例性描述图4的第一输入电路的内部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理解为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确切地说,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说明书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清楚且完整的,并且将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在本说明书中,在本发明的各幅附图和各个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概念图。
为了说明的目的,将描述包括两个半导体芯片和一个共用贯穿芯片通孔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然而,半导体芯片和贯穿芯片通孔的数量可以改变。
参见图3,半导体集成电路200包括主芯片210、从芯片220和共用贯穿芯片通孔230。主芯片210包括多路复用器212,所述多路复用器212用于响应于测试模式信号TM_EN而将分别在测试模式和正常模式下被使能的内部输出信号SIGNAL_M1和SIGNAL_M2多路复用为输出信号SIGNAL_TSV,并输出输出信号SIGNAL_TSV。从芯片220包括多路分用器(demultiplexer)222,所述多路分用器222用于接收来自于主芯片210的输出信号SIGNAL_TSV,将输出信号SIGNAL_TSV多路分用(demultipex),并输出内部输入信号SIGNAL_S1和SIGNAL_S2。共用贯穿芯片通孔230将主芯片210的输出信号SIGNAL_TSV传送至从芯片220。
主芯片210是对从外部例如从控制器施加的外部信号(未示出)进行缓冲并经由共用贯穿芯片通孔230控制从芯片220的半导体芯片。总体而言,主芯片210层叠在从芯片220之上。多路复用器212设置在主芯片210的上表面上,并且多路复用器212将用于控制从芯片220的信号(例如,主芯片210的内部电路(未示出)产生的内部输出信号SIGNAL_M1和SIGNAL_M2)多路复用为输出信号SIGNAL_TSV并经由共用贯穿芯片通孔230将输出信号SIGNAL_TSV输出。由于在不同时刻使能的内部输出信号SIGNAL_M1和SIGNAL_M2可以经由一个共用贯穿芯片通孔230来传送,因此减少了贯穿芯片通孔的总数。
从芯片220是在主芯片210的控制下进行操作的半导体芯片。从芯片220接收经由共用贯穿芯片通孔230传送的输出信号SIGNAL_TSV并执行相应的操作。多路分用器222设置在从芯片220的上表面上,并且多路分用器器222将经由共用贯穿芯片通孔230传送的输出信号SIGNAL_TSV多路分用为内部输入信号SIGNAL_S1和SIGNAL_S2并将内部输入信号SIGNAL_S1和SIGNAL_S2输出至从芯片220的内部电路(未示出)。
虽然附图中未示出共用贯穿芯片通孔230的细节,但是共用贯穿芯片通孔230垂直穿透主芯片210,并且共用贯穿芯片通孔230的一端与多路复用器212的输出端子耦合,共用贯穿芯片通孔230的另一端与多路分用器222的输入端子耦合。共用贯穿芯片通孔230可以是贯穿硅通孔(TSV)。
虽然附图中未示出,但是在共用贯穿芯片通孔230与从芯片220之间设置用于将共用贯穿芯片通孔230与从芯片220实质上耦合的突起焊盘。根据一个实施例,在主芯片210与从芯片220之间存在两个共用贯穿芯片通孔230,其中每个共用贯穿芯片通孔230具有相应的多路复用器212和相应的多路分用器222。
图4是详细描述图3所示的半导体集成电路200的示意图。
参见图4,如前面参照图3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200包括:具有多路复用器212的主芯片210、具有多路分用器222的从芯片220、和与主芯片210及从芯片220电连接的共用贯穿芯片通孔230。
多路复用器212包括第一输出电路212A和第二输出电路212B,所述第一输出电路212A在正常模式下被使能,而所述第二输出电路212B在测试模式下被使能。第一输出电路212A将由从主芯片210的内部电路(未示出)输入的第一内部输出信号SIGNAL_M1转换为第一输出信号SIGNAL_TSV1,并将第一输出信号SIGNAL_TSV1输出至共用贯穿芯片通孔230。第二输出电路212B将由从主芯片210的内部电路(未示出)输入的第二内部输出信号SIGNAL_M2转换为第二输出信号SIGNAL_TSV2,并将第二输出信号SIGNAL_TSV2输出至共用贯穿芯片通孔230。
多路分用器222包括第一输入电路222A和第二输入电路222B,所述第一输入电路222A在正常模式下被使能,而所述第二输入电路222B在测试模式下被使能。第一输入电路222A将经由共用贯穿芯片通孔230传送的第一输出信号SIGNAL_TSV1转换为第一内部输入信号SIGNAL_S1,并将第一内部输入信号SIGNAL_S1输出至从芯片220的内部电路(未示出)。第二输入电路222B将经由共用贯穿芯片通孔230传送的第二输出信号SIGNAL_TSV2转换为第二内部输入信号SIGNAL_S2,并将第二内部输入信号SIGNAL_S2输出至从芯片220的内部电路(未示出)。
图5A示意性地描述图4的第一输出电路212A的内部电路图。图5B示意性地描述图4的第一输入电路222A的内部电路图。
参见图5A,第一输出电路212A包括第一传送单元212A_1和驱动单元212A_2。第一传送单元212A_1响应于正常模式信号SIGNAL_EN而选择性地传送从主芯片210的内部电路(未示出)输入的第一内部输出信号SIGNAL_M1,所述正常模式信号SIGNAL_EN是测试模式信号TM_EN的反相信号。驱动单元212A_2基于经由第一传送单元212A_1选择性传送的第一内部输出信号SIGNAL_M1而使用电源电压驱动第一输出电路212A的输出端子,并输出第一输出信号SIGNAL_TSV1。
第一传送单元212A_1包括第一与非门NAND1、第一反相器INV1和第一或非门NOR1。第一与非门NAND1接收正常模式信号SIGNAL_EN和第一内部输出信号SIGNAL_M1,并执行与非操作。第一反相器INV1将正常模式信号SIGNAL_EN反相,并输出反相信号。第一或非门NOR1接收第一内部输出信号SIGNAL_M1和第一反相器INV1的输出信号即所述反相信号,并执行或非操作。驱动单元212A_2包括第一PMOS晶体管P1和第一NMOS晶体管N1。第一PMOS晶体管P1响应于第一与非门NAND1的输出信号,使用高电压电源来驱动第一输出电路212A的输出端子。第一NMOS晶体管N1响应于第一或非门NOR1的输出信号,使用低电源电压驱动第一输出电路212A的输出端子。例如,用‘VDD’表示所述高电源电压,用‘VSS’表示所述低电源电压。
参见图5B,第一输入电路222A包括第二传送单元222A_1、第一锁存器222A_2和第二驱动单元222A_3。第二传送单元222A_1响应于正常模式信号SIGNAL_EN而选择性地传送经由共用贯穿芯片通孔230传送的第一输出信号SIGNAL_TSV1,所述正常模式信号SIGNAL_EN是测试模式信号TM_EN的反相信号。第一锁存器222A_2锁存从第二传送单元222A_1选择性传送的第一输出信号SIGNAL_TSV1。第二驱动单元222A_3基于第一锁存器222A_2的输出信号,使用电源电压来驱动第一输入电路222A的输出端子并输出第一内部输入信号SIGNAL_S1。第二传送单元222A_1包括第二反相器INV2和第三反相器INV3,所述第二反相器INV2用于将正常模式信号SIGNAL_EN反相并输出反相的信号,所述第三反相器INV3用于响应于正常模式信号SIGNAL_EN和第二反相器INV2的输出信号而选择性地输出第一输出信号SIGNAL_TSV1。第一锁存器222A_2包括第四反相器INV4和第五反相器INV5,所述第四反相器INV4用于将第三反相器INV3的输出信号反相并输出反相的信号,所述第五反相器INV5用于将第四反相器INV4的输出信号反相并将反相的信号输出至第四反相器INV4的输入端子。第二驱动单元222A_3包括第二PMOS晶体管P2和第二NMOS晶体管N2。第二PMOS晶体管P2响应于第四反相器INV4的输出信号,使用高电源电压来驱动第一输入电路222A的输出端子。第二NMOS晶体管N2响应于第四反相器INV4的输出信号,使用低电源电压来驱动第一输入电路222A的输出端子。
在此,第二输出电路212B和第二输入电路222B可以被实现为与第一输出电路212A和第一输入电路222A相同,因此不赘述第二输出电路212B和第二输入电路222B。第二输出电路212B接收测试模式信号TM_EN和第二内部输出信号SIGNAL_M2而分别代替正常模式信号SIGNAL_EN和第一内部输出信号SIGNAL_M1,并输出第二输出信号SIGNAL_TSV2而代替第一输出信号SIGNAL_TSV1。第二输入电路222B接收测试模式信号TM_EN和第二输出信号SIGNAL_TSV2而分别代替正常模式信号SIGNAL_EN和第一输出信号SIGNAL_TSV1,并输出第二内部输入信号SIGNAL_S2而代替第一内部输入信号SIGNAL_S1。
下面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来描述半导体集成电路200的操作。
在正常模式下,正常模式信号SIGNAL_EN被使能为逻辑高电平,而测试模式信号TM_EN被禁止为逻辑低电平。因此,第一输出电路212A和第一输入电路222A被使能,第二输出电路212B和第二输入电路222B被禁止。
在这种情况下,当主芯片210的内部电路(未示出)中产生第一内部输出信号SIGNAL_M1时,第一输出电路212A将第一内部输出信号SIGNAL_M1转换为第一输出信号SIGNAL_TSV1,并将第一输出信号SIGNAL_TSV1输出至共用贯穿芯片通孔230。在此,第一传送单元212A_1响应于被使能的正常模式信号SIGNAL_EN而将第一内部输出信号SIGNAL_M1传送至驱动单元212A_2。当接收到第一内部输出信号SIGNAL_MI时,驱动单元212A_2使用电源电压来驱动第一输出电路212A的输出端子,并将第一输出信号SIGNAL_TSV1输出至共用贯穿芯片通孔230。在此,考虑到共用贯穿芯片通孔230上的负载,驱动单元212A_2可以以足够高的驱动力来驱动输出端子。
第一输出信号SIGNAL_TSV1经过共用贯穿芯片通孔230并被传送至从芯片220。
传送至从芯片220的第一输出信号SIGNAL_TSV1被输入给被使能为正常模式的第一输入电路222A。因此,第一输入电路222A将第一输出信号SIGNAL_TSV1转换为第一内部输入信号SIGNAL_S1,并将第一内部输入信号SIGNAL_S1输出至从芯片220的内部电路(未示出)。更具体地,第二传送单元222A_1响应于被使能的正常模式信号SIGNAL_EN,将第一输出信号SIGNAL_TSV1传送至第一锁存器222A_2。第一锁存器222A_2将第一输出信号SIGNAL_TSV1反相,并将反相的信号输出至第二驱动单元222A_3。第二驱动单元222A_3接收第一锁存器222A_2的输出信号,并使用电源电压来驱动第一输入电路222A的输出端子,并将第一内部输入信号SIGNAL_S1输出至从芯片220的内部电路(未示出)。
下面描述测试模式下的操作。
在测试模式下,测试模式信号TM_EN被使能为逻辑高电平,正常模式信号SIGNAL_EN被禁止为逻辑低电平。因此,第二输出电路212B和第二输入电路222B被使能,第一输出电路212A和第一输入电路222A被禁止。
在这种情况下,当主芯片210的内部电路(未示出)中产生第二内部输出信号SIGNAL_M2时,第二输出电路212B将第二内部输出信号SIGNAL_M2转换为第二输出信号SIGNAL_TSV2,并将第二输出信号SIGNAL_TSV2输出至共用贯穿芯片通孔230。第二输出电路212B的其余操作与第一输出电路212A的操作相同,因此省略对第二输出电路212B的其余操作的进一步描述。
第二输出信号SIGNAL_TSV2经过共用贯穿芯片通孔230并被传送至从芯片220。
传送至从芯片220的第二输出信号SIGNAL_TSV2被输入给被使能为测试模式的第二输入电路222B。相应地,第二输入电路222B将第二输出信号SIGNAL_TSV2转换为第二内部输入信号SIGNAL_S2,并将第二内部输入信号SIGNAL_S2输出至从芯片220的内部电路(未示出)。第二输入电路222B的其余操作与第一输入电路222A的操作相同,因此省略对第二输入电路222B的其余操作的进一步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通过使用共用贯穿芯片通孔来传送根据操作模式而在不同的时刻被使能的信号,可以减少用于传送这些信号的贯穿芯片通孔的数量。因此,可以减小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总面积,可以增加净裸片。
虽然已经参照具体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明显的是,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
虽然已经说明了包括输出电路的主芯片和包括输入电路的从芯片,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而是可以被应用于其他情况,这些情况包括其中主芯片包括输入电路而从芯片包括输出芯片的情况。

Claims (16)

1.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包括:
半导体芯片,所述半导体芯片包括多路复用器,所述多路复用器用于响应于操作模式信号将第一信号多路复用为输出信号并输出所述输出信号;以及
第一共用贯穿芯片通孔,所述第一共用贯穿芯片通孔被配置为垂直穿透所述半导体芯片并为所述输出信号的传输提供接口,
其中,所述多路复用器包括第一输出电路和第二输出电路,所述第一输出电路接收第一操作模式信号和所述第一信号中的第一个并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信号而将所述第一信号中的所述第一个输出作为所述输出信号,所述第二输出电路接收第二操作模式信号和所述第一信号中的第二个并响应于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信号而将所述第一信号中的所述第二个输出作为所述输出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还包括第二共用贯穿芯片通孔,所述第二共用贯穿芯片通孔被配置为垂直穿透所述半导体芯片并为输入信号的传输提供接口,所述输入信号是通过将第二信号多路复用而获得的,其中,所述半导体芯片还包括多路分用器,所述多路分用器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操作模式信号将所述输入信号多路分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共用贯穿芯片通孔和所述第二共用贯穿芯片通孔是贯穿硅通孔、即TSV。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信号和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信号是彼此反相的信号。
5.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包括:
第一半导体芯片,所述第一半导体芯片包括第一输出电路和第二输出电路,所述第一输出电路在第一操作模式下被使能并输出第一输出信号,所述第二输出电路在第二操作模式下被使能并输出第二输出信号;以及
不同于所述第一半导体芯片的第二半导体芯片,所述第二半导体芯片包括第一输入电路和第二输入电路,所述第一输入电路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下被使能并通过第一共用贯穿芯片通孔接收所述第一半导体芯片的所述第一输出信号,所述第二输入电路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下被使能并通过所述第一共用贯穿芯片通孔接收所述第一半导体芯片的所述第二输出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共用贯穿芯片通孔被配置为垂直穿透所述第一半导体芯片,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电路和所述第二输出电路耦合,而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电路和所述第二输入电路耦合,并且所述第一共用贯穿芯片通孔为在不同的操作模式下被使能的所述第一输出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出信号的传输提供接口,所述不同的操作模式包括所述第一操作模式和所述第二操作模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共用贯穿芯片通孔是贯穿硅通孔、即TSV。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输出电路和所述第一输入电路响应于测试模式信号而被使能,所述第二输出电路和所述第二输入电路响应于正常模式信号被使能,所述正常模式信号是所述测试模式信号的反相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输出电路包括:
第一传送单元,所述第一传送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测试模式信号而选择性地传送从所述第一半导体芯片的内部电路输入的第一内部输出信号;以及
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根据从所述第一传送单元选择性传送来的所述第一内部输出信号,使用电源电压来驱动所述第一输出电路的输出端子并输出所述第一输出信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电路包括:
第二传送单元,所述第二传送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测试模式信号而选择性地传送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输出的所述第一输出信号;以及
第一锁存器,所述第一锁存器用于锁存从所述第二传送单元选择性传送来的所述第一输出信号;以及
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锁存器的输出信号,使用电源电压来驱动所述第一输入电路的输出端子并将第一内部输入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二半导体芯片的内部电路。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二输出电路包括:
第三传送单元,所述第三传送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正常模式信号而选择性地传送从所述第一半导体芯片的内部电路输入的第二内部输出信号;以及
第三驱动单元,所述第三驱动单元用于根据从所述第三传送单元选择性传送来的所述第二内部输出信号来驱动所述第二输出电路的输出端子并输出第二输出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二输入电路包括:
第四传送单元,所述第四传送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正常模式信号而选择性地传送从所述第三驱动单元输出的所述第二输出信号;
第二锁存器,所述第二锁存器用于锁存从所述第四传送单元选择性传送来的所述第二输出信号;以及
第四驱动单元,所述第四驱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锁存器的输出信号,使用电源电压来驱动所述第二输入电路的输出端子并将第二内部输入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二半导体芯片的内部电路。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半导体芯片被层叠在所述第二半导体芯片之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还包括:
突起焊盘,所述突起焊盘被配置为将所述共用贯穿芯片通孔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半导体芯片。
1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二半导体芯片还包括第三输出电路和第四输出电路,所述第三输出电路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下被使能并输出第三输出信号,所述第四输出电路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下被使能并输出第四输出信号,
所述第一半导体芯片还包括第三输入电路和第四输入电路,所述第三输入电路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下被使能并接收所述第三输出信号,所述第四输入电路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下被使能并接收所述第四输出信号,并且
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还包括:
第二共用贯穿芯片通孔,所述第二共用贯穿芯片通孔被配置为垂直地穿透所述第一半导体芯片,一端与所述第三输入电路和所述第四输入电路耦合,而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输出电路和所述第四输出电路耦合,并且所述第二共用贯穿芯片通孔为在不同的操作模式下被使能的所述第三输出信号和所述第四输出信号的传输提供接口,所述不同的操作模式包括所述第一操作模式和所述第二操作模式。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三输出电路和所述第三输入电路响应于测试模式信号被使能,所述第四输出电路和所述第四输入电路响应于正常模式信号被使能,所述正常模式信号是所述测试模式信号的反相信号。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二共用贯穿芯片通孔是贯穿硅通孔、即TSV。
CN201010284772.4A 2010-07-06 2010-09-17 半导体集成电路 Active CN1023158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0-0064940 2010-07-06
KR1020100064940A KR101145312B1 (ko) 2010-07-06 2010-07-06 반도체 집적회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5845A CN102315845A (zh) 2012-01-11
CN102315845B true CN102315845B (zh) 2016-03-16

Family

ID=45428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84772.4A Active CN102315845B (zh) 2010-07-06 2010-09-17 半导体集成电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41831B2 (zh)
KR (1) KR101145312B1 (zh)
CN (1) CN1023158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20288B1 (ko) * 2012-03-13 2018-11-20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반도체 장치
TWI501361B (zh) * 2012-12-27 2015-09-21 Ind Tech Res Inst 矽穿孔修補電路
KR101996474B1 (ko) * 2013-04-11 2019-07-05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멀티 칩 패키지
KR102146470B1 (ko) * 2014-01-17 2020-08-21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실리콘 관통 비아를 갖는 반도체 장치
KR20150138703A (ko) * 2014-06-02 2015-12-10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스택 패키지
KR20160119582A (ko) * 2015-04-06 2016-10-14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메모리 장치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KR20160146404A (ko) * 2015-06-12 2016-12-21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입출력라인 테스트 장치 및 방법
KR102384724B1 (ko) * 2015-10-12 2022-04-12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멀티 칩 패키지
US11176450B2 (en) 2017-08-03 2021-11-16 Xcelsis Corporation Three dimensional circuit implementing machine trained network
US10672663B2 (en) 2016-10-07 2020-06-02 Xcelsis Corporation 3D chip sharing power circuit
US10580735B2 (en) 2016-10-07 2020-03-03 Xcelsis Corporation Stacked IC structure with system level wiring on multiple sides of the IC die
US10580757B2 (en) 2016-10-07 2020-03-03 Xcelsis Corporation Face-to-face mounted IC dies with orthogonal top interconnect layers
KR102393946B1 (ko) 2016-10-07 2022-05-03 엑셀시스 코포레이션 직접-접합된 네이티브 상호접속부 및 능동 베이스 다이
US10672745B2 (en) 2016-10-07 2020-06-02 Xcelsis Corporation 3D processor
KR102395446B1 (ko) 2017-09-28 2022-05-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적층형 반도체 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시스템 및 적층형 반도체 장치에서의 신호 전송 방법
CN115842013B (zh) * 2023-02-13 2023-06-09 浙江力积存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堆叠存储器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6431A (zh) * 2001-01-16 2004-03-31 ÷˹���ɷݹ�˾ 输入/输出连续性测试模式电路
CN101322241A (zh) * 2005-11-29 2008-12-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43213B1 (ko) 2006-12-05 2008-07-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메모리 칩과 프로세서 칩이 스크라이브 영역에 배열된관통전극을 통해 연결된 다중 입출력 반도체 칩 패키지 및그 제조방법
KR101448150B1 (ko) * 2007-10-04 2014-10-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메모리 칩이 적층된 멀티 칩 패키지 메모리, 메모리 칩의적층 방법 및 멀티 칩 패키지 메모리의 동작 제어 방법
US8059443B2 (en) * 2007-10-23 2011-11-1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module architectures
KR101416315B1 (ko) * 2007-11-09 2014-07-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내부 전압 제어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멀티 칩패키지 메모리
KR20110012405A (ko) * 2009-07-30 2011-02-09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쓰루 실리콘 비아 방식의 반도체 집적회로
US8537634B2 (en) * 2009-11-13 2013-09-1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arallelized check pointing using MATs and through silicon VIAs (TSV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6431A (zh) * 2001-01-16 2004-03-31 ÷˹���ɷݹ�˾ 输入/输出连续性测试模式电路
CN101322241A (zh) * 2005-11-29 2008-12-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5845A (zh) 2012-01-11
US20120007250A1 (en) 2012-01-12
KR20120004207A (ko) 2012-01-12
US8441831B2 (en) 2013-05-14
KR101145312B1 (ko) 2012-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5845B (zh) 半导体集成电路
TWI543188B (zh) 半導體裝置
CN102354519B (zh) 三维半导体器件
CN110088897A (zh) 直接键合原生互连件和有源基部管芯
CN103140924B (zh) 存储裸片堆叠中的缓冲裸片和方法
CN103972224A (zh) 具有有源内插器的集成电路封装
CN102263089B (zh) 具有多芯片结构的半导体集成电路
CN102386172A (zh) 半导体集成电路
US20160043059A1 (en) Multi-chip semiconductor apparatus
JP5980556B2 (ja) 半導体装置
CN104900257A (zh) 三维双端口位单元及其组装方法
US9917061B2 (en) Semiconductor apparatus and memory system
CN104347578A (zh) 层叠式半导体装置
TWI613667B (zh) 積體電路晶片及包含其之多晶片系統
TWI484615B (zh) 雙重矽晶穿孔結構
CN104112469B (zh) 半导体芯片、半导体集成电路、半导体系统以及驱动半导体系统的方法
CN102386180A (zh) 半导体集成电路
CN103887288B (zh) 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具有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半导体系统
US9576936B2 (en) Semiconductor system having semiconductor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delay amount using the semiconductor apparatus
US9940979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a redistribution layer
CN103838684B (zh) 多芯片系统和半导体封装
CN109785873A (zh) 层叠式半导体装置和半导体系统
CN105515563A (zh) 具有穿通芯片通孔的半导体器件
KR102252786B1 (ko) 멀티 칩 패키지
CN104751882B (zh) 用于初始化通道的3d半导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