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1052B - 用于将转印残余调色剂转印至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将转印残余调色剂转印至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31052B
CN102231052B CN201110226062.0A CN201110226062A CN102231052B CN 102231052 B CN102231052 B CN 102231052B CN 201110226062 A CN201110226062 A CN 201110226062A CN 102231052 B CN102231052 B CN 1022310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intermediate transfer
transfer
station
image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260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31052A (zh
Inventor
中川健
金成健二
紫村大
岛田隆司
秋月智雄
铃木雅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231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10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310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10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03G21/0047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using electrostatic or magnetic means; Details thereof, e.g. magnetic pole arrangement of magnetic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05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toner wast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cleaning unit
    • G03G2221/1627Details concerning the cleaning proces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成像装置,其中,一种充电部件将中间转印部件上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充电至与正常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由充电部件充电的转印剩余调色剂沿与正常调色剂通过转印偏压而运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并从中间转印部件运动至图像承载部件上。BK站布置在其它站的下游。在连续BK单色模式中,通过将相反偏压施加在其它站的转印部分上,并将转印偏压只施加在BK站上,废调色剂能够被收集在BK站中(与转印同时进行)。在全色模式中,因为各转印偏压施加给全部站,因此废调色剂被收集在最上游的站中。因此,用于收集中间转印部件上的转印剩余调色剂的图像承载部件将根据模式而不同,从而防止废调色剂集中收集在一个图像承载部件上。

Description

用于将转印残余调色剂转印至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成像装置
本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No.200810004841.4(申请日:2008年2月4日;发明名称:用于将转印残余调色剂转印至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成像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用于使中间转印部件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充电,并将已充电的转印残余调色剂转印至图像承载部件上,从而从中间转印部件上除去调色剂。 
背景技术
迄今,使用中间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系统的成像装置称为电子照相系统的成像装置,例如复印装置、激光束打印机等。中间转印系统的成像装置通过第一转印处理和第二转印处理而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彩色图像(多色图像)等。 
也就是,首先,对于第一转印处理,作为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下文中简称为“感光部件”)(该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用作图像承载部件)表面上的可转印的图像的调色剂图像转印(第一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该中间转印部件也用作图像承载部件)上。 
通过相对于多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叠地执行第一转印处理,由多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构成的多重调色剂图像形成于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随后,对于第二转印处理,调色剂图像(其上面叠加有多个颜色的调色剂材料并形成于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一次全部地转印(第二转印)至记录材料例如纸张等的表面上。 
在中间转印系统的成像装置中,在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部件第二转印至记录材料上之后,调色剂作为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转印剩余调色剂,残余调色剂)而保留在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因此,为 了除去保留在中间转印部件表面上的转印剩余调色剂,提出了下面的成像装置,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9-50167中所述。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9-50167中公开的成像装置有沿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的运动方向布置在第二转印位置的下游侧的充电单元以及布置在第一转印压合区上游侧的充电单元。充电单元使得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充电成极性与第一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电势的极性相反。也就是,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充电成极性与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反。在中间转印部件上的、相反极性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在第一转印的同时通过第一转印压合区而转印和返回至感光部件的表面(在该系统中,调色剂在转印的同时被收集)。返回感光部件的转印剩余调色剂由对着感光部件的清洁部件来收集。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21134中,已经提出了串联系统的成像装置,它有充电器(接触类型充电部件),用于使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充电至极性与正常电荷极性相反。串联系统的成像装置具有多个成像单元(下文中称为“站”),各成像单元有图像承载部件和用于装入从图像承载部件表面上除去的调色剂的废调色剂容器,并通过不同种类(颜色)的调色剂来形成图像。根据串联系统的成像装置,大量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装入专门的废调色剂容器,且唯一的盒的更换频率增大,因此并不经济。因此,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21134所述的成像装置中,通过仅仅增加盒的废调色剂容器的容量(大量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装入该容器中),盒(大量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装入其中)的更换频率降低。不过,它有这样的不便之处,即盒通过增加废调色剂容器的容量而变大。此外,当并不用于成像的废调色剂反复收集在该盒中时,具有较大容量的废调色剂容器将很快充满废调色剂。 
对于另一相关技术,在美国专利No.6473574中提出了一种方法,在串联系统的成像装置中,通过该方法,在形成测试图像时或发生卡纸时引起的调色剂和作为起雾调色剂而保留在运动部件上的调色剂中的一个分配至不同站并进行收集。不过,根据在美国专利No.6473574 中所述的发明,用于第一转印的定时(timing)和用于清洁中间转印部件上的转印剩余调色剂的定时不同,它花费一定时间来进行清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用于收集中间转印部件上的转印剩余调色剂的图像承载部件将根据模式而不同,从而防止收集的废调色剂集中在一个图像承载部件上。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它包括:第一图像承载部件,该第一图像承载部件承载调色剂图像;第二图像承载部件,该第二图像承载部件承载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部件,该中间转印部件将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部件转印至记录材料上;第一转印部件,该第一转印部件将充电成正常极性的调色剂图像从第一图像承载部件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上;第二转印部件,该第二转印部件将充电成正常极性的调色剂图像从第二图像承载部件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上;以及充电部件,该充电部件在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部件转印至记录材料上之后使得保留在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残余调色剂充电至极性与正常极性相反,其中,当只通过在第二图像承载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而使得调色剂图像连续形成于多个记录材料上时,具有与施加在第二转印部件上的电压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施加在第一转印部件上,且在调色剂图像从第二图像承载部件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同时,残余调色剂从中间转印部件转印至第二图像承载部件上。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它包括:第一图像承载部件,该第一图像承载部件承载调色剂图像;第二图像承载部件,该第二图像承载部件承载调色剂图像;环形中间转印部件,该环形中间转印部件将调色剂图像从环形中间转印部件转印至记录材料上;第一转印部件,该第一转印部件将充电成正常极性的调色剂图像从第一图像承载部件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上;第二转印部件,该第二转印部件将充电成正常极性的调色剂图像从第二图像承载部件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上;充电部件,该充电部件在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部件转印至记录材料上之后使得保留在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残余调色剂充电至极性 与正常极性相反;第一模式,在该第一模式中,在第二图像承载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上,以便叠加在从第一图像承载部件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上;以及第二模式,在该第二模式中,只有第二图像承载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中间转印部件而转印至记录材料上,其中,当以第二模式连续执行转印至多个记录材料上时,具有与施加在第二转印部件上的电压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施加在第一转印部件上,且在调色剂图像从第二图像承载部件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同时,残余调色剂从中间转印部件转印至第二图像承载部件上。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它包括:第一图像承载部件,该第一图像承载部件承载调色剂图像;第二图像承载部件,该第二图像承载部件承载调色剂图像;环形中间转印部件,该环形中间转印部件将调色剂图像从环形中间转印部件转印至记录材料上;第一转印部件,该第一转印部件接收施加的第一转印电压,并将充电成正常极性的调色剂图像从第一图像承载部件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上;第二转印部件,该第二转印部件接收施加的第二转印电压,并将充电成正常极性的调色剂图像从第二图像承载部件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上;以及充电部件,该充电部件在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部件转印至记录材料上之后使得保留在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残余调色剂充电至极性与正常极性相反,其中,在只通过第二图像承载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而使得调色剂图像连续形成于多个记录材料上的模式中,具有与第一转印电压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施加在第一转印部件上,且第二转印电压施加在第二转印部件上,同时在第二图像承载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和由充电部件充电的残余调色剂进入第二图像承载部件和第二转印部件之间。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它包括:第一图像承载部件,该第一图像承载部件承载调色剂图像;第二图像承载部件,该第二图像承载部件承载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部件,该中间转印部件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材料上;以及充电部件,该充电部件在调色 剂图像从中间转印部件转印至记录材料上之后使得保留在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残余调色剂充电至极性与正常极性相反,其中,当只通过在第二图像承载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而使得调色剂图像连续形成于多个记录材料上时,第一图像承载部件与中间转印部件分离,第二图像承载部件与中间转印部件接触,且在调色剂图像从第二图像承载部件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同时,残余调色剂从中间转印部件转印至第二图像承载部件上。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它包括:第一图像承载部件,该第一图像承载部件承载调色剂图像;第二图像承载部件,该第二图像承载部件承载调色剂图像;环形中间转印部件,该环形中间转印部件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材料上;充电部件,该充电部件在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部件转印至记录材料上之后使得保留在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残余调色剂充电至极性与正常极性相反;第一模式,在该第一模式中,第一图像承载部件和第二图像承载部件与中间转印部件接触,且在第二图像承载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上,以便叠加在从第一图像承载部件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上;以及第二模式,在该第二模式中,第一图像承载部件与中间转印部件分离,第二图像承载部件与中间转印部件接触,且只有第二图像承载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中间转印部件而转印至记录材料上,其中,当以第二模式连续执行转印至多个记录材料上时,在调色剂图像从第二图像承载部件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同时,通过充电部件而充电的残余调色剂从中间转印部件转印至第二图像承载部件上。 
通过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实施例的说明,将清楚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剖视结构图。 
图2是介绍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操作的方框图。 
图3是介绍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的收集操作的时间图。 
图4是表示调色剂收集率的实例的曲线图。 
图5是介绍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的收集操作的时间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剖视结构图。 
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中当中间转印带与第一至第三站的感光鼓分离时的状态的示意剖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不过,下面实施例中所述的部件的尺寸、材料和形状、它们的相关层等将根据实施本发明的装置的结构和各种情况而合适变化。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它们,除非另外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介绍本发明的成像装置。 
实施例1 
成像装置的总体结构和操作 
(1)成像装置的总体结构 
首先将介绍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实施例的总体结构和操作。 
图1表示了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A的示意剖视结构图。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A是使用串联系统和中间转印系统中的一个的激光束打印机。如后面详细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A,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由一系统收集,调色剂在转印的同时被收集在该系统中。 
成像装置100A具有用作多个成像单元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站(成像站)10a、10b、10c和10d。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站10a、10b、10c和10d沿作为中间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带50的表面的运动方向从最上游侧以该顺序布置成一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站10a、10b、10c和10d分别是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调色剂图像的站。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至第四站10a至10d的基本结构和操作基本相同,只是使用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因此,分配给参考标号以便表示用于各颜色的部件元件的后缀a、b、c和d将省略,且在下文中, 当不需要特别区分它们时将总体进行介绍。 
用作图像承载部件的柱形电子照相感光材料(也就是感光鼓1)用于站10。感光鼓1沿图中箭头R1所示的方向(逆时针)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感光鼓1是有机光电导(OPC)部件感光鼓。也就是,在本实施例中,感光鼓1形成为这样,即包括载体产生层(该载体产生层能感光并产生电荷)、电荷输送层(该电荷输送层输送所产生的电荷)等的多层功能有机材料层叠在金属柱体上,且最外层具有较低电导率,并几乎绝缘。 
充电辊(感光充电部件)2环绕感光鼓1布置,该充电辊2用作充电装置(充电单元),用于使感光鼓1充电。充电辊2与感光鼓1接触,并在随着感光鼓1的旋转而旋转的同时使得感光鼓1的表面均匀充电。在本实施例中,感光鼓1的电荷极性为负极性。DC电压和通过将AC电压叠加在DC电压上而获得的电压中的一个供给充电辊2。因为在沿感光鼓1的旋转方向在充电辊2和感光鼓1的表面之间的抵靠压合区部分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微小气隙中产生放电,因此感光鼓1被充电。 
用作曝光单元的曝光装置3布置成使得感光鼓1的充电表面能够曝光。对于曝光装置3,可以涉及用于通过多面镜来扫描激光束的扫描仪单元以及LED阵列中的一个。在本实施例中,曝光装置3由扫描仪单元构成,并将根据图像信号调制的扫描射束L照射在感光鼓1上。因此,基于图像信号的静电图像(潜像)形成于感光鼓1上。 
显影装置(显影单元)4环绕感光鼓1布置,该显影装置4用作显影单元,用于使得形成于感光鼓1上的静电图像显影。显影装置4有显影剂储罐42,用于装入作为显影剂(也就是调色剂)的非磁性1组分显影剂。显影剂储罐42有用作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显影辊41以及用作显影剂限制部件的显影剂涂覆刀片43。 
清洁装置(清洁单元)6环绕感光鼓1布置,该清洁装置6清洁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清洁装置6有废调色剂容器62,作为用于装入从感光鼓1表面除去的调色剂的容器。废调色剂容器62具有用作清洁 部件的清洁刀片61,作为用于从感光鼓1除去调色剂的清洁单元。清洁刀片61与感光鼓1接触,刮去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并将调色剂收集在废调色剂容器62中。 
而且,具有中间转印带50的中间转印单元(中间转印装置)5布置得对着各站10的感光鼓1,该中间转印带50由用作中间转印部件的环形带形成。作为第一转印部件(旋转部件)的第一转印辊51(用作第一转印单元)布置在中间转印单元5中,并在这样的位置,即它在中间转印带50的内周表面侧对着各站10的感光鼓1。第一转印辊51将中间转印带50压向感光鼓1,并在第一转印部分N1中形成压合区(第一转印压合区),在该第一转印部分N1中,中间转印带50与感光鼓1接触。作为第二转印部件(旋转部件)的第二转印辊52(用作第二转印单元)布置在这样的位置,即,使它对着第二转印相对辊55,该第二转印相对辊55作为在中间转印带50的外周表面侧的、中间转印带50的支承部件之一。第二转印辊52压在中间转印带50上,从而在第二转印部分N2中形成压合区(第二转印压合区),在该第二转印部分N2中,第二转印辊52与中间转印带50接触。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充电部件(旋转部件)的调色剂充电辊58(用作调色剂充电单元)布置在使它对着拉伸辊54的位置,该拉伸辊54作为在中间转印带50的外周表面侧的、中间转印带50的支承部件之一。调色剂充电辊58布置成与中间转印带50接触。也就是,在本实施例中,与中间转印带50的表面接触的调色剂充电辊58布置在第二转印部分N2的下游侧(沿中间转印带50的表面的运动方向)和第一站的第一转印部分N1a的上游侧。 
成像装置100A还有:定影装置7,该定影装置7用作定影单元,用于使转印至记录材料P上的调色剂定影在该记录材料P上;记录材料供给装置8,用于供给记录材料P(上面形成有图像);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感光鼓1以及充电辊2、显影装置4和清洁装置6(用作作用在感光鼓上的处理单元)构成为整体的处理盒9,该处理盒9可从成像装置的主体(下文中简称为装置主体)A上拆卸。处理 盒表示这样的盒,其中,感光部件与充电单元、显影单元和清洁单元(用作作用在感光部件上的处理单元)中的至少一个集成在该盒中,且该盒可从成像装置的主体上拆卸。 
充电辊2与充电偏压电源21连接,该充电偏压电源21用作电压施加装置(偏压输出单元),用于向充电辊2施加电压。显影辊41与显影偏压电源44连接,该显影偏压电源44用作电压施加装置(偏压输出单元),用于向显影辊41施加电压。第一转印辊51与第一转印偏压电源56连接,该第一转印偏压电源56用作电压施加装置(偏压输出单元),用于向第一转印辊51施加电压。第二转印辊52与第二转印偏压电源57连接,该第二转印偏压电源57用作电压施加装置(偏压输出单元),用于向第二转印辊52施加电压。而且,调色剂充电辊58与调色剂充电偏压电源59连接,该调色剂充电偏压电源59用作电压施加装置(偏压输出单元),用于向调色剂充电辊58施加电压。 
中间转印带50由作为支承部件的三个辊(驱动辊53、拉伸辊54和第二转印相对辊55)来支承,并能够保持合适的拉伸。通过使驱动辊53旋转,中间转印带50以几乎恒定的速度沿向前方向向感光鼓1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由PVDF制成的环形带(厚度为100μm,容积灵敏度为1011Ωcm)用作中间转印带50。对于用作支承部件的驱动辊53,使用直径为30mm的辊,该辊通过由EPDM橡胶涂覆由铝制成的芯金属而获得,该EPDM橡胶的电阻为104Ω,厚度为1.0mm,碳扩散在该EPDM橡胶中作为导电材料。由铝制成的、直径为30mm的金属杆用作拉伸辊54(用作支承部件)。在沿拉伸辊54的旋转轴线方向的两端部分中施加在中间转印带50上的拉伸力设置为在一侧为19.6N,且总压力为39.2N。 
中间转印带50沿图中箭头R2所示的方向(顺时针)旋转(循环运动)。第一转印辊51布置在感光鼓1的相对侧,以便夹住中间转印带50。 
消电(neutralization)部件(消电针)11沿中间转印带50的旋 转方向(运动方向)布置在各第一转印辊51的下游侧,以便位于中间转印带50的内周表面侧。 
驱动辊53、拉伸辊54、消电部件11和第二转印相对辊55接地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转印辊51,使用通过使直径为6mm的镀镍钢杆涂覆有NBR海绵泡沫弹性部件(厚度为4mm)而获得的辊。当施加500V电压时,在1g/m3的容积绝对湿度下,第一转印辊51的电阻值等于4×108Ω,且当施加500V电压时,在25g/m3的容积绝对湿度下,第一转印辊51的电阻值等于2.5×107Ω。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二转印辊52,使用通过使直径为6mm的镀镍钢杆涂覆有NBR海绵泡沫弹性部件(厚度为5mm)而获得的辊。当施加500V电压时,在1g/m3的容积绝对湿度下,第二转印辊52的电阻值等于4×107Ω,且当施加500V电压时,在25g/m3的容积绝对湿度下,第二转印辊52的电阻值等于2.5×106Ω。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转印辊52在大约5至15g/cm的线压力下与中间转印带50接触,并布置成以几乎恒定速度沿相对中间转印带50的表面的运动方向的向前方向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调色剂充电辊58,使用通过使直径为6mm的镀镍钢杆涂覆有厚度为5mm的实心弹性部件(碳扩散至EPDM橡胶中)而获得的辊。当施加100V电压时,在1g/m3的容积绝对湿度下,调色剂充电辊58的电阻值等于4×106Ω,且当施加100V电压时,在25g/m3的容积绝对湿度下,调色剂充电辊58的电阻值等于2.5×106Ω。 
图2是用于介绍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A的操作的方框图。 
主计算机200起到发送打印指令和将打印图像的图像数据传送给成像装置100A中的界面板(I/F板)151的作用。I/F板151将来自主计算机200的图像数据转变成曝光数据,并将打印指令发送给用作控制单元的DC控制器150。当从低压电源152供电时,DC控制器150工作。当接收打印指令时,DC控制器150开始成像顺序,同时监测各传感器154的状态。 
DC控制器150中有CPU、存储器等(未示出),并执行预先编程的操作。特别是,DC控制器150控制各驱动装置155的操作,例如主马达、显影装置4和感光鼓1等的驱动装置,同时控制曝光装置3,这样,曝光的光量稳定。DC控制器150还控制与定影装置7连接的功率控制装置156并控制电功率,这样,定影装置7的温度保持预定温度。DC控制器150还区分全色模式和单色模式中的一个,并控制用于黑色显影装置的抵靠/分开装置45d的操作,以便使黑色显影装置4d能够与感光鼓1d接触或分离。类似的,DC控制器150还控制用于彩色显影装置的抵靠/分开装置45a至45c的操作,以便分别使彩色显影装置4a至4c能够与感光鼓1a至1c接触或分离。而且,当监测由用于高压电源153的多个高压电源单元施加的电压和电流时,DC控制器150将高压电源控制在预先编程的控制电压、控制电流和定时。对于用于高压电源153的多个高压电源单元,它们包括前述充电偏压电源21、显影偏压电源44、第一转印偏压电源56、第二转印偏压电源57和调色剂充电偏压电源59。 
也就是,用于形成图像的各功能部件与高压电源153连接。例如,用于各站10的充电辊2接收来自高压电源153(充电偏压电源21)的高压,并与各站10的感光鼓1接触或紧密接近,且起到使感光鼓1的表面充电至均匀电势的作用。充电电势的控制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进行,即DC控制器150控制在高压电源153(充电偏压电源21)中产生的高压。类似的,高压也从高压电源153供给布置在各站10中的显影辊41、第一转印辊51、第二转印辊52和调色剂充电辊58。它们的施加电压和施加电流分别由DC控制器150来控制。 
(2)成像装置的成像操作 
下面将介绍在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100A的成像操作。 
(2-1)全色模式 
首先将介绍全色模式(多色成像模式)的成像操作,其中,通过使用全部第一至第四站10a至10d来形成全色图像。 
当在等待模式中接收到全色打印的打印指令时,成像装置100A 开始全色模式的成像操作,并开始驱动各驱动装置、起动曝光装置、起动定影装置以及开始高压施加顺序。感光鼓1、中间转印带50等中的每一个开始沿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以预定处理速度旋转。 
当偏压从充电偏压电源21供给充电辊2时,感光鼓1均匀充电至具有预定极性(在本实施例中为负极性)的预定电势(在本实施例中为500V)。随后,根据图像信息的静电图像(潜像)通过来自曝光装置3的扫描射束L而形成于感光鼓1的充电表面上。 
显影装置4中的调色剂通过显影剂涂覆刀片43而充电至预定极性(在本实施例中为负极性)。显影辊41由充电的调色剂涂覆。具有预定极性(在本实施例中为负极性)的预定电势(在本实施例中为-300V)的偏压由显影偏压电源44供给显影辊41。因此,当感光鼓1旋转,且形成于感光鼓1上的静电图像到达对着显影辊41的部分(显影部分)时,静电图像通过负极性的调色剂而可视化,且与各站相对应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于感光鼓1上。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显影装置4通过翻转显影系统来显影静电图像,在该颠倒显影系统中,调色剂(充电至与感光部件的电荷极性相同的极性)沉积在由于感光部件的充电表面的曝光而使电荷削弱的部分(曝光部分,图像部分)上。 
在全色模式中,首先,第一颜色(本实施例中为Y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于第一站10a的感光鼓1a上。第二至第四站10b、10c和10d也进行类似操作,M、C和K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分别形成于感光鼓1b、1c和1d上。这时,静电图像通过曝光装置3而形成于每个颜色的各感光鼓1a至1d上,同时根据在第一转印位置之间的距离而使来自DC控制器150的写入信号以预定定时延迟。 
随后,与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的DC偏压(在本实施例中为正极性)由第一转印偏压电源56a至56d施加给站10a至10d的第一转印辊51a至51d。 
通过上述处理,Y、M、C和K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顺序重叠转印(第一转印)至中间转印带50上,且多个图像形成于中间转印带50 上。 
在第一转印处理后保留在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第一转印剩余调色剂)通过清洁装置6被除去和收集。 
然后,根据由曝光进行的静电图像的成像,记录材料P通过记录材料供给装置8而供给第二转印部分N2。也就是,装入记录材料盒81中的记录材料P通过记录材料供给辊82而一张张地被拾取,并通过传送辊(未示出)而传送给套准调节辊83。随后,记录材料P与在中间转印带50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地通过套准调节辊83而传送给抵靠部分(第二转印部分)N2,该抵靠部分由中间转印带50和第二转印辊52而形成。 
极性与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反的偏压(也就是,在本实施例中为正极性)通过第二转印偏压电源57而施加给第二转印辊52。这样,保持在中间转印带50上的四种颜色的多个调色剂图像一次全部地转印(第二转印)至记录材料P上。 
在第二转印处理后保留在中间转印带50上的调色剂(也就是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通过调色剂充电辊58而充电,该调色剂充电辊58布置得抵靠在中间转印带50上。调色剂充电偏压电源59与调色剂充电辊58连接。通过使+500V DC电压叠加在AC电压(在该AC电压中,频率等于1kHz,峰值之间的电压等于1800V)上而获得的电压施加给调色剂充电辊58。 
在第二转印处理之前具有正常电荷极性(在本实施例中为负极性)的调色剂在第二转印处理中正常转印至记录材料P上。因此,在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中有大量的调色剂被充电至与正常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也就是,在本实施例中为正极性),换句话说,有大量的调色剂的极性颠倒。不过,并不是所有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的极性都颠倒,而是也局部存在已经被中和且没有电荷的调色剂或者保持负极性的调色剂。 
在调色剂充电辊58和中间转印带50之间,在抵靠压合区部分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微间隙部分中发生放电。这具有用于使得在中间转 印带50上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充电至与正常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也就是,在本实施例中为正极性)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通常,调色剂充电辊58使得中间转印带50上的基本全部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充电至与正常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 
通过调色剂充电辊58进行充电处理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以下列状态运动至站10,在该状态中,它保持在中间转印带50上,反向转印至感光鼓1上,并被收集至站10的废调色剂容器62中。下文中将详细介绍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的收集操作。 
在第二转印处理后的记录材料P传送给定影装置7,进行调色剂图像的定影处理,并作为成像物品(打印物、复印物)而排出至成像装置100A的外部。当各种传感器(未示出)检测到成像物品正常排出至成像装置100A的外部时,成像装置100A停止各驱动装置的操作,并返回到等待模式。 
(2-2)单色模式 
下面将介绍单色模式(单色成像模式)中的成像操作,在单色模式中,单色图像能够通过使用单个特定站来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成像装置100A有单色模式,其中,通过只使用用于K颜色的第四站10d,可以形成作为单色图像的黑白图像。 
在单色模式中的基本成像操作与在前述全色模式中的类似,只是具有并不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站。不过,在全色模式中和在单色模式中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的收集操作不同,如下面详细所述。 
进一步说明,当在等待模式中接收到单色打印的打印指令时,成像装置100A开始单色模式中的成像操作,并开始驱动各驱动装置、起动曝光装置、起动定影装置和开始高压施加顺序。 
在本实施例中,在单色模式下,第一至第三站10a至10c(作为用于颜色Y、M和C的站)的显影装置4a至4c分别保持离开感光鼓1a至1c的状态。在单色模式中,只有第四站10d(作为用于颜色K的站)中的显影装置4d与感光鼓1d接触。因此,只有在第四站10d中,曝光装置3d使得静电图像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该调色剂图像画 在感光鼓1d上。不过,在本实施例中,在全部四个站中的感光鼓都执行旋转操作。 
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的收集 
(1)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的收集操作的概述 
下面将介绍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的收集操作。 
通常,本实施例的目的是在串联系统的成像装置中(它在转印的同时通过收集调色剂的系统来收集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理想地收集在中间转印部件上的转印剩余调色剂。本实施例的一个更具体目的是在串联系统的成像装置中(它在转印的同时通过收集调色剂的系统来收集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转印剩余调色剂更有效地分配给多个废调色剂容器并被收集。本实施例的另一更具体目的是在串联系统的成像装置中(该串联系统作为在转印的同时收集调色剂的系统),各站的废调色剂容器能够经济地使用,而不管各站的使用率(也就是全色模式和单色模式的使用率)如何。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成像装置100A,在中间转印带50上充电至相反极性的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50反向转印至多个站10的感光鼓1中的一个上,并收集至站10的废调色剂容器中。反向转印可以与第一转印同时进行。可以执行全色模式(第一成像模式)和单色模式(第二成像模式),在该全色模式中,调色剂图像形成于全部站10a至10d中,在该单色模式中,调色剂图像形成于特定单个站10d中。用于在单色模式中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特定站10d是除了沿中间转印带50的表面的运动方向的最上游侧站之外的站。 
在本实施例中,在多个站10中,在全色模式中和在单色模式中主要通过反向转印来收集调色剂的站不同。在全色模式中,已经充电至相反极性且在最上游侧站10a中的第一转印完成后到达最上游侧站10a的第一转印部分N1a的至少一部分调色剂(在中间转印带50上)以如下方式收集。也就是,在调色剂经过最上游侧站10a的第一转印部分N1a之后,它通过除了最上游侧站10a之外的站中的反向转印被收集。 
(2)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的收集操作的详细说明 
(2-1)在全色模式中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的收集操作 
首先,下面将介绍在全色模式中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的收集操作。 
图3表示了用于特别介绍在全色模式中的操作的时间图。在图3中,横坐标轴表示时间。在图3中,线Yst、Mst、Cst和Kst分别表示第一至第四站10a至10d的第一转印部分N1a至N1d的操作(具体地说,施加在第一转印辊上的偏压)。在图3中,线2ndXfer表示第二转印部分N2的操作(具体地说,施加在第二转印辊上的偏压)。图3表示了当通过一次打印指令(一次作业)连续打印六个图像时的实例。 
施加在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辊51a上的偏压的输出在充分在调色剂图像到达第一转印部分N1a之前的定时处被接入(优选是在对应于感光鼓1的一周的定时之前)。这时,施加在第一转印辊51a上的偏压设置为在成像过程中的电压水平,也就是+500V,作为用于第一转印的正常偏压(第一转印电压)。类似的,在第二至第四站10b至10d中,施加在第一转印辊51b至51d上的偏压的输出被顺序接入。这时,施加在第一转印辊51b至51d上的偏压设置为+500V,作为用于第一转印的正常偏压。 
然后,通过第一站10a的显影单元而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第一转印至中间转印带50。在图3中,Y1表示在通过第一站10a而形成的第一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a第一转印至中间转印带50上时的持续时间。Y2、Y3、Y4、Y5和Y6分别表示在通过第一站10a而形成的第二至第六调色剂图像第一转印时的持续时间。关于第二站10b的M1至M6、关于第三站10c的C1至C6以及关于第四站10d的K1至K6也是这样。第一字符的字母表示站的颜色,第二数字表示所示调色剂图像的编号。 
由线2ndXfer所示的、施加在第二转印辊52上的偏压的输出在Lo(较低)水平和Hi(较高)水平之间交替变化。Lo表示当在第二转印部分N2中并不存在记录材料P时输出相对较低偏压(在本实施 例中为+1000V)的状态。Hi表示当在第二转印部分N2中存在记录材料P时输出相对较高偏压(在本实施例中为+1500V)的状态。在图3中,页1至页6分别表示在第一至第六调色剂图像第二转印至记录材料P上时的持续时间。 
时间t1表示当在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部分N1a中第一调色剂图像开始第一转印至中间转印带50上时的时间。在中间转印带50上,在从时间t1至时间t2的时间间隔中,调色剂图像的前边缘运动至第二站10b的第一转印部分N1b。在时间t2,M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开始重叠地第一转印至Y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上。 
类似的,时间t3和t4分别表示当形成于中间转印带50上的第一调色剂图像的前边缘到达第三和第四站10c和10d的第一转印部分N1c和N1d时的时间。 
时间t5表示当中间转印带50上的调色剂图像到达第二转印部分N2且调色剂图像开始第二转印至记录材料P上时的时间。 
时间t6表示当第一调色剂图像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在调色剂充电辊58中进行充电处理然后到达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部分N1a时的时间。也就是,在从时间t1至时间t6的时间间隔中,中间转印带50旋转一周。换句话说,从时间t1至时间t6的时间间隔等于直到第一转印的调色剂图像作为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循环并返回至相同站的第一转印部分N1所需的时间。 
在图3中,WY1表示在第一调色剂图像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经过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部分N1a时的持续时间。WY2、WY3、WY4、WY5和WY6分别表示在第二至第六调色剂图像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经过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部分N1a时的持续时间。第二和第三站10b和10c也是这样。第一字符W表示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第二字符的字母表示站的颜色,第三字符的数字表示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所属于的调色剂图像的编号。 
当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经过第一转印部分N1时,如果与充电至相反极性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相同极性(在本实施例中为正极性) 的偏压施加在第一转印部分N1上,则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反向转印至站10的感光鼓1上。 
例如,在图3的时间Y3中,当形成于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第一转印至中间转印带50上时,充电至与正常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运动至第一转印部分N1。这时,存在于中间转印带50上并充电成与正常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以及充电至正常极性且将进行第一转印的调色剂(存在于感光鼓1上)几乎不会在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50之间的压合区部分中进行电中和。因此,在时间Y3中,例如充电至正常极性的调色剂(在感光鼓1a上)运动至中间转印带50上,且在时间WY1中充电至相反极性的调色剂(在中间转印带50上)运动至感光鼓1a上。这样,要进行第一转印的调色剂(在感光鼓1上)和在中间转印带50上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将在转印的同时进行独立运动和被收集。在第一转印处理和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的收集处理重叠时的其它时间中(也就是时间Y4和时间WY2,时间Y5和时间WY3以及时间Y6和时间WY4)也是这样。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四调色剂图像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经过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部分N1a之后的时间t7时,施加在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辊51a上的偏压转变成-500V。也就是,在恰好经过时间WY4后的时间t7时,施加在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辊51a上的偏压转变。在本实施例中,在时间t7时,施加在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辊51a上的偏压从具有与调色剂的正常极性相反的极性的偏压转变成具有与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同的极性的偏压。 
在各时间WY1、WY2、WY3和WY4,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通过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部分N1a而反向转印至感光鼓1a,并被收集在第一站10a的废调色剂容器62a中。 
第五和第六调色剂图像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也就是时间WY5和WY6)几乎不在第一站10a中收集,而是经过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部分N1a,并输送至第二站10b的第一转印部分N1b。 
在第五调色剂图像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经过第二站10b的第一 转印部分N1b时的持续时间WM5中,用于正常第一转印的偏压(第一转印电压)施加在第二站10b的第一转印辊51b上。因此,在时间WM5中,全部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中的大部分在第二站10b中被收集。 
随后,在第五调色剂图像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经过第二站10b的第一转印部分N1b后的时间t9,施加在第二站10b的第一转印辊51b上的偏压转换成-500V。也就是,在恰好经过时间WM5时的时间t9时,施加在第二站10b的第一转印辊51b上的偏压转变。在本实施例中,在时间t9时,施加在第二站10b的第一转印辊51b上的偏压从具有与调色剂的正常极性相反的极性的偏压转变成具有与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同的极性的偏压。 
第六调色剂图像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也就是时间WY6)几乎不在第二站10b中收集,而是经过第二站10b的第一转印部分N1b,并输送至第三站10c的第一转印部分N1c。 
在第六调色剂图像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经过第三站10c的第一转印部分N1c时的持续时间WC6中,用于正常第一转印的偏压施加在第三站10c的第一转印辊51c上。因此,在时间WC6中,全部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中的大部分在第三站10c中被收集。 
施加在第一至第四站10a至10d的第一转印辊51a至51d上的偏压分别在t11、t12、t13和t8断开。也就是,在第一站10a中,在施加于第一转印辊51a上的偏压在时间t7转变之后,如上所述,该偏压在恰好经过时间WY6的时间t11断开。在第二站10b中,在施加于第一转印辊51b上的偏压在时间t9转变之后,如上所述,该偏压在恰好经过时间WM6的时间t12断开。在第三站10c中,施加于第一转印辊51c上的偏压并不转变,而是在恰好经过时间WC6的时间t13断开。在本实施例中,在全色模式下,在第一至第三站10a至10c中,基本全部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被收集。因此,在第四站10d中,施加在第一转印辊51d上的偏压在恰好经过时间K6的时间t8断开,在该时间K6中,K颜色的第六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d第一转印至中间转印带 50。 
图4表示了在施加电压和第一转印部分的收集率之间的关系。图4中的横坐标轴表示施加在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辊51a上的偏压的电压值。图4中的纵坐标轴表示收集的百分率。 
图4中的实线表示了当施加在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辊51a上的电压变化时第一站10a的收集率。第一站10a的收集率定义如下。也就是,沿中间转印带50的表面的运动方向,在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部分N1a的前面在中间转印带50上存在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的重量假定为α。在中间转印带50上的经过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部分N1a的部分之后转印至第一站10a的感光鼓1a上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的重量假定为β。这时,第一站10a的收集率是由下面的表达式表示的重量比率。 
(β/α)×100 
在图4中的虚线表示了当施加在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辊51a上的电压变化时第二站10b的收集率。第二站的收集率定义如下。也就是,沿中间转印带50的表面的运动方向,在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部分N1a的前面在中间转印带50上存在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的重量假定为α。在中间转印带50上的经过第二站10b的第一转印部分N1b的部分之后转印至第二站10b的感光鼓1b上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的重量假定为γ。这时,第二站10b的收集率是由下面的表达式表示的重量比率。 
(γ/α)×100 
当进行这样的试验时,第一和第二站10a和10b的感光鼓1a和1b的表面电势(电荷电势)设置为-500V的恒定值。施加在第二站10b的第一转印辊51b上的偏压固定为+500V。通过使+500V DC电压叠加在AC电压(在该AC电压中,频率等于1kHz,在峰值之间的电压等于1800V)上而获得的电压施加在调色剂充电辊58上。 
当施加在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辊51a上的偏压达到-500V或更小(例如-800V)时,在第一站10a中并不进行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的 收集。全部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中的大部分通过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部分N1a。也就是,当施加在第一转印辊51a上的偏压等于-500V或者是与其相比为负极性侧的偏压时,在第一站10a中并不进行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的收集。全部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中的大部分通过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部分N1a。 
当施加在第一转印辊51a上的偏压高于-500V(作为感光鼓1a的表面电势)时,在第一转印辊51a和感光鼓1a之间产生电场,该电场的方向为使得正极性的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50运动至感光鼓1a上。也就是,当施加在第一转印辊51a上的偏压是在比-500V更正极性侧的偏压时,在第一转印辊51a和感光鼓1a之间产生电场,该电场的方向为使得正极性的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50运动至感光鼓1a上。该电场为从第一转印辊51a至感光鼓1a的正电场。通过该电场,均匀充电至正极性的电荷极性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开始从中间转印带50反向转印至感光鼓1a上,并开始在第一站10a中进行收集。 
当施加在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辊51a上的偏压处在从-300V至-100V的范围内时,一部分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通过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部分N1a。 
第一站10a的收集率和第二站10b的收集率的总和几乎接近100%,而不管施加在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辊51a上的偏压如何。因此,例如施加在第二站10b的第一转印辊51b上的偏压设置为+500V,而不管施加在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辊51a上的偏压如何。因此,已经经过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部分N1a的全部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的大部分将在第二站10b中进行收集。 
如上所述,优选是,通过将施加在第一转印辊上的偏压设置成感光鼓的表面电势或者从感光鼓的表面电势至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侧的电势,可以抑制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在相关站中的收集。换句话说,通过将施加在第一转印辊上的偏压设置成等于感光鼓的表面电势的值,或者通过将感光鼓的表面电势和施加在第一转印辊上的偏压之间的电压差设置为极性与调色剂相同,可以抑制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在 相关站中的收集。因此,可以抑制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集中收集在特定站中的情况。因此,由于频繁更换而引起的不经济特性以及明显容易集中在第一站10a的盒中的不经济特性可以减轻。 
例如,下面介绍当施加在第一转印辊51a上的偏压设置为-200V且第一站10a的收集率设置为接近50%的值时的情况。这时,由于多个因素,收集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的量和通过的转印剩余调色剂的量之比很容易变化,这些因素例如: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的充电电荷量、布置成像装置的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处理盒的使用历史等。也就是,如果通过保持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同时使得施加给各站的第一转印辊51的偏压不同,从而对各站的收集率进行调节时,收集率很容易根据环境而变化。 
在收集率接近0%和100%时,由于上述波动因素对收集率的影响很小。如上所述,优选是,施加给第一转印辊的偏压设置为等于感光鼓的表面电势的值,或者设置为从感光鼓的表面电势至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侧的值。换句话说,在感光鼓的表面电势和施加在第一转印辊上的偏压之间的电压差设置为几乎为零,或者极性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同。因此,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可以相对稳定地通过,同时避开反向转印量变得不稳定的中间区域。 
为了稳定收集率,非常希望使用这样一种方法,通过该方法,全部调色剂中的大部分稳定地被收集的偏压状态和全部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中的大部分能够稳定地通过的偏压状态将根据时间而转换。也就是,通过控制收集时间和通过时间的比率来调节收集量,从而能够非常精确地控制通过和收集的比率。 
在本实施例中,与大约四个输出图像相对应的量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收集在第一站10a,与一个输出图像相对应的量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收集在第二站10b,且与一个输出图像相对应的量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收集在第三站10c。收集比率几乎不通过波动因素(例如周围环境等,如上所述)而变化。 
当施加在第一转印辊上的偏压在调色剂图像的第一转印处理过程 中变化时,从感光鼓转印至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的转印效率产生波动,且它成为引起图像的浓度变化或浓度水平差异或者缺陷图像(例如横向条纹)的因素,因此并不希望这样。当施加在第一转印辊51a上的偏压不变直到全部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通过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部分N1a时,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受到偏压并收集在第一站10a。当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在四个站的任一个中都不进行收集,而是能够通过时,它在中间转印带上循环,并到达第二转印辊。因此,因为第二转印辊受到与该第二转印辊接触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的污染,且在下一次打印时记录材料P的后表面可能变脏,因此并不希望这样。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在第一站10a中并不进行调色剂图像的第一转印时,在全部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通过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部分N1a之前,施加在第一转印辊51a上的偏压变化。如上所述,在这种情况下,施加在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辊51a上的偏压沿从用于正常第一转印的偏压向与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同的极性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为向着负侧,也就是沿降低电压的方向)变化。已经通过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部分N1a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并不在中间转印带50上循环,而是在该第一站之后的任意站中进行收集。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分别收集在第二和第三站10b和10c中。因此,可以抑制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在第一站10a中的收集,同时保持图像质量。因此,将防止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集中收集在特定站中,且由于频繁更换而引起的不经济特性以及明显容易集中在第一站10a的盒中的不经济特性可以减轻。 
(2-2)在单色模式中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的收集操作 
图5表示了用于特别说明在单色模式中的操作的时间图。图5表示了当通过一次打印指令(一个作业)而在单色模式中连续打印六个图像时的定时。图5中的参考标号基本有与图3中的参考标号相同的意思(不过,t1至t10表示不同时间)。 
在单色模式中,只有第四站10d(作为用于K颜色的站)执行成像。在单色模式中,并不需要使调色剂图像重叠,且并不需要等到第 一站10a的调色剂图像到达第四站10d就开始由第四站10d形成图像。因此,打印第一个图像所需的时间(在接收打印信号后直到记录材料P排出的时间)能够缩短,并有能够提高图像的生产率的优点。特别是,当在单色模式中形成图像的站(在本实施例中为用于K颜色的站)设置为沿中间转印带50的表面的运动方向的最下游站时该效果最大。 
在时间t1,在第四站10d中,+500V的偏压开始施加给第一转印辊51d。在相同时间,在第一至第三站10a至10c中,-500V的偏压开始施加给第一转印辊51a至51c。 
然后,第一调色剂图像到达在第四站10d的感光鼓1d上的第一转印部分N1d,并在时间K1中第一转印至中间转印带50上。类似的,在时间K2至K6中,第二至第六调色剂图像分别在第四站10d的第一转印部分N1d中第一转印至中间转印带50上。 
在第一调色剂图像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通过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部分N1a时的持续时间WY1中,施加在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辊51a上的偏压等于-500V。因此,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并不收集在第一站10a中,而是全部调色剂中的大部分通过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部分N1a。类似的,在各时间WY2至WY6中,全部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中的大部分通过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部分N1a。 
-500V的偏压也施加给第二和第三站10b和10c的第一转印辊51b和51c。因此,六个调色剂图像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几乎不收集在第一至第三站10a至10c中,并到达第四站10d的第一转印部分N1d。 
在第四站10d中,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在时间WK1至WK4中与第三至第六调色剂图像的第一转印(时间K3至K6)同时地反向转印至感光鼓1d。还在时间WK5和WK6中,因为施加在第四站10d的第一转印辊51d上的偏压保持为与用于普通第一转印的偏压相同的+500V偏压,因此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反向转印至感光鼓1d上。因此,六个调色剂图像的基本全部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收集在第四站10d的废调色剂容器62d中。 
施加在第一至第四站10a至10d的第一转印辊51a至51d上的偏 压分别在t7、t8、t9和t10时断开。也就是,在第一站10a中,施加在第一转印辊51a上的偏压在恰好经过时间WY6之后的时间t7断开。在第二站10b中,施加在第一转印辊51b上的偏压在恰好经过时间WM6之后的时间t8断开。在第三站10c中,施加在第一转印辊51c上的偏压在恰好经过时间WC6之后的时间t9断开。在第四站10d中,施加在第一转印辊51d上的偏压在恰好经过时间WK6之后的时间t10断开。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全色模式下,在第一和第二站10a和10b中,下面的电场在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50之间转换和产生。它们中的第一个是沿这样的方向的电场(第一电场),即第一极性(作为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的调色剂从感光鼓1运动至中间转印带50上,而第二极性(作为与第一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50运动至感光鼓1上。它们中的第二个是沿这样的方向的电场(第二电场),即第一极性的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50运动至感光鼓1上,而第二极性(作为与第一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调色剂从感光鼓1运动至中间转印带50上。第一电场和第二电场是相反方向的电场。第一电场是与第一转印时相同方向的电场,是沿这样的方向的电场,即充电至与正常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调色剂通过第一转印部分而反向转印至感光鼓。第二电场是沿这样的方向的电场,即允许充电至与正常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调色剂通过第一转印部分。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场和第二电场通过改变从第一转印偏压电源56向第一转印辊51输出的偏压的极性而进行转换。在全色模式中,在第三和第四站10c和10d中形成第一电场。 
在单色模式中,在第一至第三站10a至10c中形成第二电场。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全色模式中使得从第一转印偏压电源56向第一转印辊51输出的偏压的极性从第一转印时的极性变化而形成第二电场。在单色模式中,在第四站10d中形成第一电场。 
也就是,在本实施例中,至少第一至第三站10a至10c的第一转印偏压电源56a至56c能够形成第一电场和第二电场。特别是,在本 实施例中,至少第一至第三站10a至10c的第一转印偏压电源56a至56c有转换单元,用于分别转换输出至第一转印辊51a至51c的偏压的极性。 
因为感光鼓的表面绝缘,因此它接收抵靠部件的电荷或者调色剂,且电势容易不稳定地波动。因此,在并不形成任何图像的站中,当在充电偏压和曝光装置断开的状态下感光鼓与中间转印带接触时,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向感光鼓的反向转印容易产生不稳定。 
在感光鼓与中间转印带接触的状态下,在该抵靠部分中,为了能够在并不使调色剂反向转印至感光鼓上的情况下允许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通过,希望在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之间主动提供以下电场。也就是,希望提供沿这样的方向的电场,即充电至与正常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调色剂从感光鼓表面朝着中间转印带运动。也就是,在本实施例中,希望将感光鼓的表面电势设置到极性与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用于施加在第一转印辊上的偏压)相反的一侧。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希望将感光鼓的表面电势和施加于第一转印辊上的偏压之间的差值设置成正值。为了稳定地保持该电场,希望稳定控制感光鼓的电势。具体地说,感光鼓的电势可以通过将充电电压施加给与感光鼓接触的充电辊和/或使感光鼓曝光而稳定。 
如上所述,优选是,即使在并不涉及单色模式成像的站中,充电电压施加给感光鼓和/或对感光鼓进行曝光。这样,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能够稳定地通过站的第一转印部分,而不会收集在该站中。 
(2-3)实施例的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例,在串联系统的成像装置中(在该串联系统中,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通过在转印的同时收集调色剂的系统来进行收集),在中间转印部件上的转印剩余调色剂能够合适地被收集。特别是,根据本实施例,在串联系统的成像装置中(在该串联系统中,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通过在转印的同时收集调色剂的系统来进行收集),转印剩余调色剂能够更高效地分配和收集在多个废调色剂容器中。根据本实施例,在串联系统(作为在转印的同时收集调色剂的系统)的成像 装置中,各站的废调色剂容器能够经济地使用,而不管各站的使用率如何,也就是全色模式和单色模式的使用比率。 
也就是,在相关技术的成像装置中,例如当连续形成图像时,正极性的电压在第一转印处理过程中连续施加给第一站的第一转印辊。当进行充电处理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到达第一站的第一转印部分时,在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运动至中间转印带,而在中间转印带上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反向转印至感光鼓上。反向转印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储存在第一站的废调色剂容器中。这时,在全色模式的情况下,Y、M、C和K颜色的全部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中的大部分收集在第一站的废调色剂容器中。还有,在单色模式的情况下,类似的,K颜色的全部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中的大部分收集在第一站的废调色剂容器中。因此,有这样的情况,即当频繁使用单色模式时,尽管并不打印彩色图像,第一站的废调色剂容器也充满调色剂,第一站的盒(例如黄色盒)必须更换。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例,主要用于在全色模式中收集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的站和主要用于在单色模式中收集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的站并不相同。因此,防止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集中收集在第一站中,并经济地使用该盒。 
根据本实施例,在单色模式中,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主要由在单色模式中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站来收集(在本实施例中为用于K颜色的第四站)。因此,在单色模式中,将防止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收集在只在全色模式中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站中,且只在全色模式中使用的盒能够经济地使用。特别是,在单色模式中,防止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集中收集在第一站中(该第一站只在全色模式中形成调色剂图像),且只在全色模式中使用的第一站的盒能够经济使用。 
当已经第一转印至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经过沿中间转印带的旋转方向在下游侧的站的第一转印部分时,中间转印带或调色剂图像和感光鼓引起放电,这样,有产生电荷极性反转的调色剂的情况。因为这些调色剂的一部分反向转印至感光鼓上,因此有这样的情况, 即在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越朝着在下游侧的站运动,调色剂的量越减少。这种现象称为再转印。 
再转印现象不仅能够通过放电而引起,而且能够通过在调色剂和感光鼓之间的机械粘附力而引起。在第一站中,因为没有在它的上游侧的站,因此几乎不会收集再转印的调色剂。不过,在第四站中,收集从由第一、第二和第三站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再转印的调色剂。也就是,有这样的趋势,即站的位置越靠近下游侧,在该站中收集的再转印调色剂的量增加。 
如上所述,作为串联成像装置(它在转印的同时收集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的特有现象,有这样的趋势,即在第一和第四站中的废调色剂的收集量增加。第一站是沿中间转印带的旋转方向在调色剂充电辊的下游侧的第一站(在全色模式中沿调色剂图像的成像顺序的第一站)。第四站是沿中间转印带的旋转方向在调色剂充电辊的上游侧的第一站(在全色模式中沿调色剂图像的成像顺序的最后一站)。 
因此,为了消除上述废调色剂的收集量的不平衡(不管全色模式和单色模式的使用率如何),希望将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分配给各站。 
如上所述,希望防止这样的情况,即在只使用在单色模式中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站时,只在全色模式中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站的盒也必须更换。 
也就是,在全色模式中,当并不在转印的同时进行收集时(也就是当并不进行第一转印时),希望使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尽可能地由与第一站和在单色模式中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站不同的站来收集。也就是,当在单色模式中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站是第四站时,在全色模式中,当并不在转印的同时进行收集时,希望由不同于第一和第四站的站来收集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 
而且,在第二和第三站中,有这样的趋势,即,由于在全色模式中的再转印,由第三站收集的调色剂的量大于由第二站收集的量(由于前述原因)。因此,为了使各站的总废调色剂量平衡,对于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希望将第二站中的收集量设置得大于第三站中的收集量。 
根据本实施例,在全色模式中,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由与在单色模式中形成图像的站(在本实施例中为用于K颜色的第四站)不同的站来收集。因此,将防止在全色模式中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集中收集于在单色模式中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站中。在单色模式中使用的盒能够经济地使用。而且,根据本实施例,当并不执行第一转印时,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尽可能由与第一站和在单色模式中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站不同的站(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和第三站)来收集。因此,在全色模式中使用的盒能够经济地使用。 
如上所述,优选是,在全色模式中,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由与在单色模式中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站不同的站来收集,且在与第一转印时间不同的时间,调色剂由与第一站不同的站来收集。因此,将防止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集中收集在第一站和在单色模式中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站中。所有盒都能够经济地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在单色模式下,在与在单色模式中形成图像的站不同的站中,与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相同极性的电压施加在第一转印辊上。优选是,在单色模式中,在与在单色模式中形成图像的站不同的站内,施加给第一转印辊的偏压设置为等于感光鼓的表面电势的电势或者在从感光鼓的表面电势至调色剂的正常电荷极性侧的电势。换句话说,在单色模式中,在与在单色模式中形成图像的站不同的站中,在感光鼓的表面电势和施加在第一转印辊上的偏压之间的差值设置为几乎为零,或者极性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同。这样,进行控制而使得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并不由只在全色模式中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站(在本实施例中为第一至第三站)来收集。全部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中的大部分由在单色模式中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站(在本实施例中为第四站)来收集。这样,能够防止只在全色模式中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站的废调色剂容器的容量通过在单色模式中执行成像而减小的情况。因此,可以防止这样的缺点,即尽管只使用单色模式,但是只在全色模式中使用的盒(例如用于黄色的盒)的废调色剂容器充满调色剂,且该盒必须更换。 
实施例2 
下面将介绍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该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基本结构和操作与实施例1中的基本相同。因此,具有与实施例1的成像装置100A中相同或相应的功能的部件元件将由相同参考标号来表示,且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图6表示了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B的示意剖视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保持在中间转印单元5中的中间转印带50由四个辊支承,即驱动辊53、拉伸辊54、第二转印相对辊55以及抵靠/分开控制辊12。 
在全色模式中,抵靠/分开控制辊12位于图6中所示的位置。且保持这样的状态,即中间转印带50和第一至第四站10a至10d的感光鼓1a至1d由第一转印辊51a至51d按压,并相互接触。在全色模式中,装置根据与实施例1中类似的时间图来操作。 
在单色模式中,抵靠/分开控制辊12位于图7中所示的位置。并保持这样的状态,即中间转印带50与第一至第三站10a至10c的感光鼓1a至1c分开,且与第四站10d的感光鼓1d接触。 
进一步说明,当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B在等待模式中接收到单色模式的打印指令时,抵靠/分开控制辊12通过可运动单元(未示出)而从图6所示的位置退回至图7所示的较低位置。也就是,抵靠/分开控制辊12从由内周侧向外周侧推压中间转印带50的位置朝着中间转印带50的内侧运动,以便消除中间转印带50的推压。同时,第一至第三站10a至10c的第一转印辊51a至51c和消电部件(消电针头)11a至11c互锁地退回至图中的较低位置。还提供了抵靠/分开机构,它具有抵靠/分开控制辊12、它的可运动单元、可运动的第一转印辊51a至51c等。抵靠/分开机构根据全色模式和单色模式来改变在感光鼓1a至1d和中间转印带50之间的抵靠或分开状态。通过该操作,中间转印带50与第一至第三站10a至10c的感光鼓1a至1c分离,且只有第四站10d的感光鼓1d与中间转印带50接触。 
在单色模式中,在第一至第三站10a至10c中,感光鼓1a至1c 停止旋转操作,且并不向充电辊2a至2c和显影辊41a至41c供电,而是保持为0V。显影辊41a至41c保持使它们离开感光鼓1a至1c的状态。 
在单色模式中,例如当执行连续打印时引起的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并不与第一至第三站10a至10c的感光鼓1a至1c接触。因此,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不会反向转印至感光鼓1a至1c,而是循环至第四站10d的第一转印部分N1d。+500V(作为用于普通第一转印的偏压)施加在第四站10d的第一转印辊51d上,直到全部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都经过第一转印部分N1d。因此,基本全部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都反向转印至第四站10d的感光鼓1d,并收集在第四站10d的废调色剂容器62d中。 
通过该操作,在单色模式中,可以更严格地进行控制,这样,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不会由只在全色模式中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站(在本实施例中为第一至第三站)来收集。通过由在单色模式中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站来收集全部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中的大部分,可以防止这样的情况,即只在全色模式中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站的废调色剂容器的容量减小。因此,可以防止这样的缺点,即尽管只使用单色模式,但是只在全色模式中使用的盒(例如用于黄色的盒)的废调色剂容器也充满调色剂,且该盒必须更换。 
在本实施例中,在单色模式中并不进行第一至第三站10a至10c等的感光鼓1a至1c的旋转操作和偏压施加。因此,可以防止感光鼓1a至1c等的磨损。只用于全色模式中的盒的使用寿命可以延长,并能够更经济地使用。 
通过对各站单独提供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的抵靠/分开机构,在全色模式中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集中收集在第一站10a中的情况将减轻,这很有利。这时,当在全色模式中在完成第一站10a的第一转印处理后只使第一站10a的感光鼓1a与中间转印带50分离时,一部分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可以通向下游侧。因此,可以防止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集中收集在第一站10a中的情况。而且,在第二转印剩余调色 剂只在预定时间由第二种10b收集之后,第二站10b的感光鼓1b与中间转印带50分离,且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由第三站10c来收集。因此,在第二和第三站10b和10c中的废调色剂的收集量可以保持平衡。也就是,在与实施例1中转变施加在第一转印辊上的偏压时的定时类似的定时,中间转印带50能够与第一和第二站10a和10b的感光鼓1a和1b分离,且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能够通过。 
这时,因为需要一定时间来使得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的抵靠/分开机构在抵靠/分开状态往复运动,因此,在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通过的持续时间中,很难频繁转换抵靠/分开状态。当在第一转印处理过程中感光鼓与中间转印带分离时,因为第一转印中断和产生缺陷图像,因此并不希望这样。因此,优选是使用这样的方法,即在并不执行第一转印处理和在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通过之前的持续时间中,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只在预定时间从沿中间转印带的表面的运动方向在上游侧的站来收集,之后,感光鼓顺序地与中间转印带分离。而且,当执行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的抵靠/分开操作且同时由另一站执行第一转印时,恐怕由于它的机械振动而扰乱图像。因此,优选是使得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的抵靠/分开机构在所有的站并不执行第一转印的时间和并不执行第二转印的时间中来操作。 
当执行中间转印带和感光鼓的分开操作时,施加在所有第一转印辊上的偏压可以保持在普通第一转印时的偏压,或者偏压的施加也可以在分开操作之前或之后断开。这时,非常希望将感光鼓的表面电势和中间转印带的表面电势设置成几乎等电势的电压施加在转印单元上,且执行中间转印带和感光鼓的抵靠/分开操作。因此,可以防止这样的情况,即在中间转印带和感光鼓的抵靠/分开操作时,在转印单元和感光鼓之间引起放电,且在感光鼓中产生电记忆。而且,为了防止在感光鼓上引起滑动擦伤,希望使感光鼓的表面运动速度和中间转印带的运动速度相等,并执行中间转印带和感光鼓的抵靠/分开操作。也就是,希望当中间转印带或感光鼓中的一个停止时,另一个也停止,而当它们中的一个旋转时,另一个也旋转。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通过根据全色模式和单色模式来改变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的抵靠/分开状态,可以防止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集中收集在第一站中的情况,并能够经济地使用该盒。根据本实施例,在单色模式中,在只在全色模式中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站中,感光鼓与中间转印带分离。因此,在单色模式中,将防止第二转印剩余调色剂收集在只在全色模式中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站中的情况,且只在全色模式中使用的盒能够经济地使用。 
尽管已经通过特定实施例介绍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知道,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实施例。 
例如,尽管已经表示了多个站以Y、M、C和K颜色的顺序布置的情况,如上述实施例1和2中所示,但是当第一站与用于K颜色的站不同时,也可以合适使用本发明。当考虑单色模式的生产率时,特别希望用于K颜色的站是在多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形成顺序中的最后一个站。在这种情况下,由第一至第三站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颜色顺序可以设置为任意顺序。 
尽管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废调色剂容器用于处理盒,并可从成像装置主体中拆卸,但是只要至少废调色剂容器可从成像装置主体上拆卸,本发明就相当有效。不过,即使当废调色剂容器固定在成像装置主体上,且例如当废调色剂容器充满调色剂时,通过预定操作来从废调色剂容器中除去和收集调色剂时,通过实施本发明也可以获得与上述类似的效果。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实施例介绍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知道,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示例实施例。下面的权利要求应当根据最广义的解释,以便包含所有这些变化和等效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9)

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多个图像承载部件,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中的每一个都承载调色剂图像;
环形中间转印部件,该环形中间转印部件是可旋转的,充电成正常极性的调色剂图像从图像承载部件转印到该环形中间转印部件上;以及
充电部件,该充电部件给在所述环形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剩余调色剂充电;
其中,所述成像装置能执行单色模式和全色模式,在该单色模式中,只从所述多个图像承载部件中的一个预定的图像承载部件上将调色剂图像初级转印至所述环形中间转印部件上;在所述全色模式中,从所述多个图像承载部件中的所有的图像承载部件上将调色剂图像初级转印至所述环形中间转印部件上;
其中,在单色模式中,通过使剩余调色剂从所述环形中间转印部件移动到所述预定的图像承载部件而收集由所述充电部件充电的所述剩余调色剂;
其中,在全色模式中,通过使剩余调色剂从所述环形中间转印部件移动到除了所述预定的图像承载部件之外的其它图像承载部件而收集由所述充电部件充电的所述剩余调色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预定的图像承载部件在所述多个图像承载部件中位于沿着所述环形中间转印部件的转动方向的最下游部分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预定的图像承载部件承载黑色调色剂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充电部件给所述剩余调色剂充电至与正常极性相反的极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图像承载部件中的每一个借助所述环形中间转印部件而与第一转印部件形成初级转印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在单色模式中,所述第一转印部件接触所述环形中间转印部件;
所述充电部件将具有所述正常极性的电压施加给与除了所述预定的图像承载部件之外的其它图像承载部件中的每一个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转印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在单色模式中,除了所述预定的图像承载部件之外的其它图像承载部件中的每一个都与所述环形中间转印部件分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当在全色模式中调色剂图像连续转印到多个记录材料上时,调色剂图像从在除了所述预定的图像承载部件之外的其它图像承载部件中的每一个中沿着所述环形中间转印部件的运动方向位于最上游部分处的图像承载部件转印到所述环形中间转印部件,同时,所述剩余调色剂从所述环形中间转印部件运动到所述的位于最上游部分处的图像承载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当在单色模式中调色剂图像连续转印到多个记录材料上时,调色剂图像从所述预定的图像承载部件转印到所述环形中间转印部件,同时,所述剩余调色剂从所述环形中间转印部件运动到所述预定的图像承载部件。
CN201110226062.0A 2007-02-06 2008-02-04 用于将转印残余调色剂转印至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成像装置 Active CN1022310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27411 2007-02-06
JP2007027411A JP2008191514A (ja) 2007-02-06 2007-02-06 画像形成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48414A Division CN101241341B (zh) 2007-02-06 2008-02-04 用于将转印残余调色剂转印至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成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1052A CN102231052A (zh) 2011-11-02
CN102231052B true CN102231052B (zh) 2014-12-10

Family

ID=3967629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26062.0A Active CN102231052B (zh) 2007-02-06 2008-02-04 用于将转印残余调色剂转印至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成像装置
CN20081000484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41341B (zh) 2007-02-06 2008-02-04 用于将转印残余调色剂转印至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成像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484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41341B (zh) 2007-02-06 2008-02-04 用于将转印残余调色剂转印至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7978998B2 (zh)
JP (1) JP2008191514A (zh)
KR (2) KR101006325B1 (zh)
CN (2) CN1022310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91514A (ja) 2007-02-06 2008-08-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127282B2 (ja) 2007-04-10 2013-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264213B2 (ja) * 2008-02-28 2013-08-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13271A (ja) * 2008-11-10 2010-05-20 Fuji Xerox Co Ltd 中間転写装置、転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25002B2 (ja) * 2009-04-15 2013-10-23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US8131178B2 (en) * 2009-05-14 2012-03-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mage forming system cleaning station with waste toner collection
JP5532985B2 (ja) * 2009-09-25 2014-06-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32857B2 (ja) * 2009-11-25 2014-06-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90873B2 (ja) * 2009-12-18 2014-09-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64177A (ja) * 2010-02-05 2011-08-25 Canon Chemicals Inc 転写ローラ
JP2011215379A (ja) * 2010-03-31 2011-10-27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5602487B2 (ja) 2010-04-28 2014-10-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21372B2 (ja) * 2010-08-31 2015-05-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39226B2 (ja) * 2011-06-15 2016-1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11229B2 (ja) * 2011-07-25 2016-04-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14210A (ja) 2011-11-30 2013-06-1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46370A (ja) * 2012-05-28 2013-12-0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921338B2 (ja) * 2012-05-28 2016-05-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404884B2 (ja) * 2012-10-01 2014-0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50874B2 (ja) * 2013-07-02 2016-07-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92470B2 (ja) * 2013-10-01 2017-09-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6662833A (zh) * 2014-10-31 2017-05-1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6465656B2 (ja) * 2015-01-09 2019-0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817341B2 (en) * 2015-03-18 2017-11-1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415367B2 (ja) * 2015-03-25 2018-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758882B2 (ja) * 2016-03-31 2020-09-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921558B2 (ja) * 2017-02-28 2021-08-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91329A (ja) * 2017-06-12 2017-10-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338502B2 (en) * 2017-08-01 2019-07-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apparatus
JP7166810B2 (ja) * 2017-09-29 2022-1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64172A (ja) * 2018-10-17 2020-04-23 エイチピー プリンティング コリア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HP Printing Korea Co., Ltd.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21A (zh) * 1995-04-21 1997-01-01 佳能株式会社 使用中间转印件的图象形成装置
US6473574B1 (en) * 1999-04-28 2002-10-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plural transfer means and selecting mechanism for selecting from among a plurality of image bearing members
CN1459676A (zh) * 2002-05-21 2003-12-0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515262T2 (de) * 1994-11-17 2000-08-03 Canon Kk Bilderzeugungsgerät
JP3287739B2 (ja) 1995-08-04 2002-06-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498339B2 (ja) * 1999-04-28 2010-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352852A (ja) 1999-06-09 2000-12-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66910A (ja) 1999-08-30 2001-03-16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3976990B2 (ja) * 1999-09-07 2007-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453139B2 (en) 2000-01-18 2002-09-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454753B2 (ja) 2000-01-18 2010-04-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059012B2 (ja) 2002-06-10 2008-03-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21142A (ja) * 2002-06-20 2004-01-2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21134A (ja) 2002-06-20 2004-01-2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17509A (ja) 2002-09-24 2004-04-1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944090B2 (ja) 2003-02-04 2007-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088343A1 (en) * 2004-10-25 2006-04-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06139063A (ja) * 2004-11-12 2006-06-0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777172B2 (ja) 2005-08-01 2011-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91514A (ja) * 2007-02-06 2008-08-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21A (zh) * 1995-04-21 1997-01-01 佳能株式会社 使用中间转印件的图象形成装置
US6473574B1 (en) * 1999-04-28 2002-10-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plural transfer means and selecting mechanism for selecting from among a plurality of image bearing members
CN1459676A (zh) * 2002-05-21 2003-12-0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90385B2 (en) 2012-10-16
KR20080073670A (ko) 2008-08-11
CN101241341A (zh) 2008-08-13
US8180247B2 (en) 2012-05-15
JP2008191514A (ja) 2008-08-21
KR20100080891A (ko) 2010-07-13
CN101241341B (zh) 2011-09-21
CN102231052A (zh) 2011-11-02
US20120128392A1 (en) 2012-05-24
US20080187369A1 (en) 2008-08-07
KR101006325B1 (ko) 2011-01-06
KR101045477B1 (ko) 2011-06-30
US7978998B2 (en) 2011-07-12
US20110243617A1 (en) 2011-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31052B (zh) 用于将转印残余调色剂转印至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成像装置
EP1262840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discharging device for preventing reattachment of residual toner to intermediate transfer element
JP504352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58829B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201324637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29365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05360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595087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0270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2485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66627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202351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40488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18381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0264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91313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1588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2306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26149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22738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60563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H08146695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3339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3884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51249A (ja) 中間転写体を採用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