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2155A - 图像读取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2155A
CN102202155A CN2011100846581A CN201110084658A CN102202155A CN 102202155 A CN102202155 A CN 102202155A CN 2011100846581 A CN2011100846581 A CN 2011100846581A CN 201110084658 A CN201110084658 A CN 201110084658A CN 102202155 A CN102202155 A CN 1022021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cable
flexible flat
unit
image
straight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846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02155B (zh
Inventor
伊藤徹郎
飞田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021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21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021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21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03G15/605Holders for originals or exposure plate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04N1/2307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80Details relating to power supplies, circuits boards, electric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52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1Top cover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7Connection or assembly of components or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3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signals between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the apparatus, e.g. arrangements of signal lines or cab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6Electrical conne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Facsimile Head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包括用于将读取装置连接到控制器的电缆,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实现功能和执行指令。为了防止电缆的断裂和应力,电缆可以被固定到引导部件上。例如,电缆可以被固定到位于第一侧的引导部件上并且被该部件保持,使得电缆包括U形的松弛部分。根据一个或者多个布局,引导部件可以包括允许图像读取设备的可打开单元移动的脱离部分。在另一个方面中,引导部件可以附接到图像读取设备的主体和从该主体拆下。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的图像读取设备包括主单元和被构造成相对于主单元枢轴转动并且竖直运动的可打开单元。
可打开单元包括文件放置于其上的文件盘,和沿着馈送通道馈送文件的馈送装置。主单元包括设置成面向馈送通道并且被构造成读取经过馈送通道的文件的图像的读取部分,和被构造成至少对馈送装置和读取部分的有关操作进行控制的处理部分。
图像读取设备包括电连接可打开单元和主单元的处理部分的电缆。电缆从可打开单元向下延伸并且被插入主单元内。主单元包括凹陷部分,该凹陷部分被设置在主单元被连接到可打开单元的位置的附近。凹陷部分被构造成容纳被弯曲的电缆。凹陷部分被设计成减少电缆的露出,并且使得电缆跟随可打开单元相对于主单元的枢轴转动或者竖直运动。
在图像读取设备中,在控制电路板的控制下操作馈送装置、读取部分和处理部分,并且进行读取经过馈送通道的文件的图像的图像读取处理。
在图像读取设备中,粗电缆被用于电连接可打开单元和主单元的处理部分。但是,最近以来,电缆被柔性扁平电缆替代,多个涂层线能够被连结到该柔性扁平电缆以形成扁平形状。
但是,粗电缆通常可能扭曲和弯曲。即使柔性扁平电缆能够以弯曲状态被容纳在凹陷部分中,当可打开单元相对于主单元枢轴转动地或者竖直运动时,柔性扁平电缆仍然可能经受过度的扭曲和弯曲,这可能导致出现诸如破裂或者由柔性扁平电缆传输的信号中出现噪音等不期望的问题。结果,在图像读取处理中可能发生文件的数据不规则。
发明内容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被构造成减少通过读取文件的图像而获得的图像数据的不规则。本发明的技术优势在于,当可打开单元相对于主单元枢轴转动地或者竖直运动时,减少对可打开单元和主单元之间布线的柔性扁平电缆的损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主单元、可打开单元、和柔性扁平电缆。主单元包括处理部分和引导部分。可打开单元被连接到主单元,使得可打开单元绕着旋转轴枢轴转动并且相对于主单元上下运动。可打开单元包括文件放置于其上的文件盘、构造成沿着馈送通道馈送放置在文件盘上的文件的馈送装置、和设置成面向馈送通道并且被构造成读取经过馈送通道的文件的图像的读取部分。柔性扁平电缆被构造成电连接可打开单元的读取部分和主单元的处理部分。处理部分被构造成基于至少读取部分的输出信号来进行与文件的图像数据有关的处理。引导部分被构造成引导柔性扁平电缆,使得柔性扁平电缆跟随可动单元的枢轴转动或者竖直运动。引导部分包括肋,所述肋被构造成固定柔性扁平电缆的预定部分,并且保持柔性扁平电缆,以具有从可打开单元的旋转轴的方向看时在固定在肋上的柔性扁平电缆的预定部分和可打开单元之间的大致U型松弛部分。
在图像读取设备中,固定在引导单元的肋上的柔性扁平电缆的预定部分和可打开单元之间的柔性扁平电缆的大致U型松弛部分被维持。从而,即使当跟随可打开单元相对于主单元的枢轴旋转或者竖直运动而使得柔性扁平电缆被拉动时,大致U型松弛部分能够吸收柔性扁平电缆的布线路径上的位置改变,并且能够防止柔性扁平电缆的过度张紧。另外,大致U型松弛部分能够减少引起柔性扁平电缆过度地扭曲或者弯曲的趋势。从而,柔性扁平电缆能够可靠地跟随可打开单元的枢轴转动或者竖直运动。结果,柔性扁平电缆不可能经受诸如破裂或者由柔性扁平电缆传输的信号中发生噪音的损坏,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文件的图像数据中的不规则。
从而,图像读取设备能够减小通过读取文件的图像而获得的图像数据不规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主单元、可打开单元、和柔性扁平电缆。可打开单元包括主单元侧读取部分、处理部分和引导部分。可打开单元被连接到主单元,使得可打开单元绕着旋转轴枢轴转动并且相对于主单元上下运动。可打开单元包括文件放置于其上的文件盘,和沿着馈送通道馈送放置在文件盘上的文件的馈送装置。柔性扁平电缆被构造成电连接可打开单元和主单元的处理部分。主单元侧读取部分被设置成面向馈送通道并且被构造成读取经过馈送通道的文件的图像。处理部分被构造成至少对馈送装置和主单元侧读取部分的有关操作进行处理。引导部分被构造成引导柔性扁平电缆,使得柔性扁平电缆跟随可动单元的枢轴转动或者竖直运动。引导部分包括肋,所述肋被构造成固定柔性扁平电缆的预定部分,并且保持柔性扁平电缆,以具有从可打开单元的旋转轴的方向看时在固定在肋上的柔性扁平电缆的预定位置和可打开单元之间的大致U型松弛部分。
在图像读取设备中,固定在引导单元的肋上的柔性扁平电缆的预定部分和可打开单元之间的柔性扁平电缆的大致U型松弛部分被维持。从而,即使当跟随可打开单元相对于主单元的枢轴旋转或者竖直运动下使得柔性扁平电缆被拉动时,大致U型松弛部分能够吸收柔性扁平电缆的布线路径上的位置改变,并且能够防止柔性扁平电缆的过度张紧。另外,大致U型松弛部分能够减少引起柔性扁平电缆过度地扭曲或者弯曲的趋势。从而,柔性扁平电缆能够可靠地跟随可打开单元的枢轴转动或者竖直运动。结果,柔性扁平电缆不可能经受诸如破裂或者由柔性扁平电缆传输的信号中发生噪音的损坏,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文件的图像数据中的不规则。
从而,图像读取设备能够减小通过读取文件的图像而获得的图像数据不规则。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数字标示。
图1是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的立体图,其中自动文件馈送装置(ADF)处于闭合状态;
图2是多功能设备的左侧视图;
图3是多功能设备的后视图;
图4是多功能设备的顶视图;
图5是多功能设备的立体图,其中ADF处于打开状态;
图6是多功能设备沿着图4的线A-A的截面图;
图7是说明多功能设备的内部结构的方块图;
图8是多功能设备沿着图4的线B-B的截面图;
图9是多功能设备沿着图4的线C-C的截面图,其中ADF处于闭合状态;
图10是多功能设备的引导单元的立体图;
图11是多功能设备沿着图4的线C-C的截面图,其中ADF处于打开状态;
图12是多功能设备的放大立体图,说明ADF打开时的引导单元和盖部分;
图13是多功能设备沿着图4的线C-C的截面图,其中ADF向上远离多功能设备;
图14是多功能设备的截面图,在图中引导单元正在被插入多功能设备的开口中;
图15是说明多功能设备中的柔性扁平电缆、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和配线电缆的布线布局图;
图16是多功能设备的防接触机构的立体图;和
图17是多功能设备的防接触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
如图1所示,多功能设备10能够进行图像读取处理、图像形成处理和通信处理和其他处理,在图像读取处理中读取文件的图像并且将图像转化成电子数据,在图像形成处理中基于电子数据图像在记录介质(例如,纸张或者透明物)上形成图像,在通信处理中电子数据被传输到外部装置并且从外部装置接收电子数据。当启动图像读取处理时,多功能设备10可以被操作作为图像读取设备。在图1中,具有操作面板3的多功能设备10的一侧被称为多功能设备10的前面或者前侧,相反侧被称为多功能设备10的后面或者后侧。多功能设备10的顶部或者上侧、底部或者下侧、左面或者左侧、右面或者右侧、前面或者前侧和后面或者后侧由图1的箭头所示。关于多功能设备10的各种独立的物体,独立的物体的一侧类似地基于多功能设备10上/中的物体的配置/附接位置表示。
将说明多功能设备10的主要构造。
如图1-5所示,多功能设备10包括主单元20,和自动文件馈送装置(ADF)11。ADF11是本发明的可打开单元的例子。
如图1-4所示,ADF 11被设置在主单元20的上方,从而覆盖主单元20的顶表面。如图2-5所示,一对铰链构件49R和49L被设置在主单元20的后侧的上端部和ADF 11的后侧的下端部之间,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分开。ADF 11被构造成相对于主单元20经由铰链构件49R和49L绕着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R1枢轴转动。通过提升或者降低ADF 11的前部分,ADF 11被构造成在相对于图1所示的主单元20的打开状态和图5所示的闭合状态之间运动。当ADF 11处于打开状态时,主单元20的顶表面被露出。
在本实施例中,在铰链构件49R对应于只允许绕着旋转轴R1枢轴转动的普通的铰链机构的同时,铰链构件49L包括已知的自由停止功能(未显示)。通过自由停止功能,ADF11能够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的角度上停止。因为馈送装置42位于左侧上时,ADF 11具有偏移到如图3所示的左侧的重心G。从而,具有自由停止功能的铰链构件49L相对于经过重心G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线被垂直向下地定位。当从主单元20和ADF 11的后侧看时,具有自由停止功能的铰链构件49L沿着重心G的竖直轴定位(例如,与重心G竖直地排列)。采用这种定位,铰链49L平衡地支撑ADF 11的重量,这样便于ADF 11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运动,并且允许ADF 11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运动时停止在一个角度上。这样会提高用户在相对于主单元20运动ADF 11的操作的简易度。另外,铰链构件49L与主单元20的左侧面20B分开(稍后描述的控制线路板201沿着其布置),从而稍后所述的柔性扁平电缆7A和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能够被配置在铰链构件49L和左侧面20B之间的未占据空间中。
如图6所示(沿图4的线A-A的截面图),铰链构件49L具有向下延伸的筒形部分,并且铰链构件49L的筒形部分被插入引导孔20A,该引导孔20A是在后侧上从主单元20的顶表面向下延伸的凹陷部分,允许铰链构件49L相对于主单元20在引导孔20A中上下运动。虽然未显示,铰链构件49R同样具有以与铰链构件49L相似方式向下延伸的筒形部分。铰链构件49R的筒形部分被插入在主单元20中凹陷的另一引导孔20A中,允许铰链构件49R相对于主单元20在引导孔20A中上下运动。经由铰链构件49R和49L被连接到主单元20的ADF 11能够并且构造成相对于主单元20上下运动。
接下来说明主单元20。
如图1所示,主单元20的前侧包括操作面板3。操作面板3被构造成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并且显示与多功能设备10相关的处理状态和其他信息。如图2和3所示,主单元20包括图像形成单元29,该图像形成单元29被构造成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例如,纸张或者透明片状物。作为图像形成单元29,能够安装电子照相型、喷墨型和其他已知类型的图像形成单元,并且省略对其的具体说明。一旦通过图像形成单元29将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上,记录介质被朝着主单元侧排出盘29A(图1)排出,该主单元侧排出盘29A在操作面板3下方向主单元20的前侧开口,并且向着后侧基本水平地延伸。虽然未具体说明,如图6所示,主单元侧20的后侧包括主单元侧铰链构件29B,该主单元侧铰链构件29B位于与主单元侧排出盘29A基本水平的位置。主单元侧排出盘29A的上方、主单元20的上部分经由主单元侧铰链构件29B被枢轴转动地连接到主单元侧排出盘29A的下方、主单元20的下部分。
如图7的方块图所示,主单元20包括控制电路板201,该控制电路板201用作在ADF11、操作面板3和图像形成单元29内控制结构元件的处理部分;电源部分202,该电源部分202将电能供应到每个结构元件,和通信部分203,该通信部分203经由LAN和电话线与外部装置通信。
如图2和3所示,控制电路板201被设置在主单元20内并且基本平行于主单元20的左侧面20B。为了缩小设备的尺寸,控制电路板20和主单元20的左侧面20B之间的空间被缩小。稍后描述的读取部分24被设置在比起主单元20的右侧20B更靠近主单元20的左侧面20B的位置上。另外,由于电源部分202可能发生电磁噪音,所以电源部分202一定程度可以屏蔽电磁噪音并且被设置在远离控制电路板201和通信部分203的位置上。
如图5和8所示,主单元20的顶侧包括接触玻璃22。接触玻璃22包括在左侧上的第一玻璃79、和右侧上的第二玻璃。当固定位置上的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读取图像时,使用第一玻璃79。当运动的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读取图像时,使用第二玻璃80。文件分离构件81位于第一玻璃79和第二玻璃80之间。第二玻璃80包括面向上的表面,面向上的表面起接收或者放置要被读取的文件(片状物或者书本的形式)的文件接收表面22A的作用。
如图7和8所示,主单元20的内部包括设置在接触玻璃22的下方的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作为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能够使用诸如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和电荷耦合器件(CCD)的已知图像读取传感器。在该实施例中,使用CIS。如图8所示,主单元20的内部包括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被固定到主单元20的壳体的内侧表面的滑动轴78。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被滑动轴78可滑动地支撑。在待机(standby)期间,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位于第二玻璃80的左端的下方。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被构造成当传动带机构(未显示)基于来自控制电路板201的控制信号被驱动时,该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沿着滑动轴78在左右方向(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的副扫描方向)上滑动。
如图3所示,在待机状态中,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位于更靠近控制电路板201的上部分。当从上方看时,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的主扫描方向(在前后方向上,从图3的图面的前侧向其后侧看)从读取部分24的主扫描方向偏移。具体地,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被设置成比读取部分24更靠近铰链构件49L,读取部分24偏移到左侧并且与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分开特定的距离。稍后所述,这种配置便利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的布线布局,使得其沿着柔性扁平电缆7A并在该柔性扁平电缆7A上向下延伸。结果,能够缩短稍后所述的L1和L2之间的重叠部。
当用户将文件或者书本展开放在第二玻璃80上以读取在面向第二玻璃80的文件或者书本的表面上形成的图像时,即,当不使用ADF 11的自动文件读取操作时,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在第二玻璃80的下面从左端运动到右端以读取形成在文件或者书本上的图像。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的输出信号(包括图像数据)经由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被传输到控制电路板201,该柔性扁平电缆7B电连接主单元20中的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和控制电路板201,如图7所示。基于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的输出信号,控制电路板201产生用于文件的图像的打印数据或者控制图像形成单元29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接下来说明ADF 11。
如图8所示,ADF 11包括竖直设置的文件盘12和输出盘14。文件盘12被构造成接收作为文件的要被读取的一叠片状物。输出盘14被构造用于接收排出的片状物。
ADF 11进一步包括馈送装置42和读取部分24。馈送装置42被构造成从放置在文件盘12上的片状物拾取单张片状物9,并且将该片状物沿着馈送通道16自动地馈送到输出盘14。读取部分24被构造成在馈送通道16的中部读取形成在片状物9的第一表面9A上的图像。应该注意,当片状物9置于文件盘12上时,第一表面9A面向下,第一表面9A的相反侧被称为第二表面9B。
接下来说明馈送装置42。
在馈送装置42中,馈送通道16由第一馈送通道26、弯曲馈送通道27、和第二馈送通道28限定。第二馈送通道26从文件盘12延伸到左侧。弯曲馈送通道27连接到第一馈送通道26并且从第一馈送通道26以弧形向下弯曲。第二馈送通道28连接到弯曲馈送通道27并且朝向输出盘14从弯曲馈送通道27延伸到右上侧。
馈送装置42包括馈送体框架30、上引导部34、下引导部36和上覆盖物32。馈送体框架30、上引导部34和下引导部36组成基构件。上覆盖物32覆盖上引导部34的左部。馈送体框架30是盒形形状并且组成ADF 11的底表面和侧表面。上引导部34限定第一馈送通道26的一部分并且是从文件盘12延伸到靠近供应单元50的位置的平板形状。下引导部36限定第二馈送通道28的一部分并且具有从主辊64的下方延伸到靠近排出单元70的位置的平板形状。
上覆盖物32的左端被馈送体框架30可枢轴转动地支撑。虽然未显示,当提升上覆盖物32的右端时,第一馈送通道26的顶部被露出,从而能够清理读取部分24周围并且能够清理卡纸。
上覆盖物32包括内侧加强肋191、192。利用闭合上覆盖物32,加强肋191、192从下突出并且从上覆盖物32的右端延伸到其左端。上覆盖物32的加强肋191、192被构造成引导从文件盘12馈送的片状物的上表面,并且组成第一馈送通道26和弯曲馈送通道27的一部分。
主辊64被设置在馈送体框架30的左端部上且在加强肋191的左端的下方。馈送体框架30左端部上的内壁表面、加强肋191、192的左端部和主辊64的外圆周表面被构造成引导经过第一馈送通道26馈送的片状物朝向片状物馈送方向的下游侧。换句话说,馈送装置体框架30的左端上的内壁表面、加强肋191、192的左端部和主辊64的外周表面组成弯曲馈送通道27。
馈送装置体框架30的内壁表面的下部分和下引导部36被构造用于引导经过弯曲馈送通道27馈送的片状物朝向输出盘14。换句话说,馈送体框架30在下侧的内壁表面和下引导部36组成第二馈送通道28。如图5和8所示,ADF 11的馈送体框架30的下表面31包括开口84。开口84位于弯曲馈送通道27和第二馈送通道28之间的分界中。当片状物经过开口84时,馈送经过第二馈送通道28的片状物在开口84被露出到主单元20。
从弯曲馈送通道27向着第二馈送通道28馈送的片状物在设置在主单元20中的第一玻璃79的上方经过开口84。此时,设置在第一玻璃79和第二玻璃80之间的文件分离构件81从第一玻璃79分离片状物,并且向着第二馈送通道28可靠地引导片状物。
如图8所示,馈送装置42包括供应单元50、馈送单元60和排出单元70。
供应单元50被设置在片状物馈送方向上文件盘12的下游侧,并且被构造用于拾取放置在文件盘12上的片状物9中的片状物并且向着上游侧供应片状物。供应单元50包括设置在上引导部34的上方的拾取辊52、分离辊54和分离垫57。
分离辊54被设置在第一旋转轴56的中部,该第一旋转轴56在其的前后端部上被馈送体框架30可旋转地支撑。第一旋转轴56由电动机和齿轮组成的驱动源99(图2,3,4和7所示)驱动,并且在预定的方向(图8中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因而,分离辊54随着第一旋转轴56旋转。
第一旋转轴56枢轴转动地支撑保持器58。保持器58包围分离辊54并且向着文件盘12延伸。保持器58在延伸部分中可旋转地支撑拾取辊52。拾取辊52经由设置在保持器58中的齿轮(未显示)被联接到第一旋转轴56。从而,当第一旋转轴56旋转时,不仅分离辊54旋转,拾取辊52同样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因而,保持器58被构造成枢轴转动,从而朝着上引导部34向下按压拾取辊52。
分离辊54面向分离垫57。分离垫57被从下压靠分离辊54。分离垫57典型地由软木(suberic)材料形成并且被构造成可滑动地接触经过分离垫57上的片状物,并且在片状物上施加大的摩擦力。
拾取辊52被构造成在与放置在文件盘12上的片状物的第二表面9B接触的同时旋转以将力作用到片状物。分离辊54被构造成在与由拾取辊52馈送的片状物的第二表面9B接触的同时旋转以将力作用到片状物。当一些片状物经过分离辊54和分离垫57之间时,由于分离垫57的摩擦力,只有与分离辊54接触的最上面的片状物与片状物分离,并且被馈送到片状物馈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片状物在拾取辊52和上引导部34之间和分离辊54和分离垫57之间被馈送,供应单元50、上引导部34和上覆盖物32的加强肋191、192构成第一馈送通道26。
馈送单元60被构造成沿着弯曲馈送通道27和第二馈送通道28馈送由供应单元50从文件盘12拾取的片状物。馈送单元60包馈送辊61和夹紧辊65。馈送辊61被设置在分离辊54的左侧上(在第一馈送通道26的中间位于分离辊54的片状物馈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夹紧辊65被设置成面向馈送辊61。馈送单元60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弯曲馈送通道27中的主辊64和设置成面向主辊64的夹紧辊62、63。
馈送辊61被设置在第二旋转轴66的中间,该第二旋转轴66在其的前后端部被馈送装置主框架30可旋转地支撑。第二旋转轴66被驱动源99驱动并且在预定方向上(图8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正如第一旋转轴56。因而,馈送辊61和第二旋转轴66一起旋转。
由分离辊54馈送的片状物由馈送辊61和夹紧辊65夹持。馈送辊61被构造成在与纸张的第二表面9B接触的同时旋转以将力作用到片状物。馈送辊61和夹紧辊65同样组成第一馈送通道26。
主辊64被设置成绕着第三旋转轴67,该第三旋转轴67在其的前后端部被馈送体框架30可旋转地支撑。第三旋转轴67被驱动源99驱动并且在预定方向上(图8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正如第一和第二旋转轴56、66。因而,主辊64和第三旋转轴67一起旋转。
当由馈送辊61馈送的片状物经过读取部分24的上方时,片状物被主辊64和夹紧辊62夹持,随后被主辊64和夹紧辊63夹持在片状物馈送方向的下游侧。主辊64在与片状物的第一表面9A接触的同时旋转,从而将力作用到片状物。并且朝向第二馈送通道28的下游侧馈送片状物。主辊64和夹紧辊62、63以及馈送装置主框架30的左内壁表面和上覆盖物32的加强肋191、192的左端部组成弯曲馈送通道27。
排出单元70被构造成将由馈送单元60经过第二馈送通道28馈送的片状物排出到输出盘14。排出盘70包括设置在下引导部36的右端部上(第二馈送通道28的下游侧上)的排出辊72和夹紧辊74。排出辊72被设置成绕着第四旋转轴71,该第四旋转轴71在其的前后端部被馈送体框架30可旋转地支撑。第四旋转轴71被驱动源99驱动并且在预定方向(图8中的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正如第一、第二和第三旋转轴56、66、67。因而,排出辊72与第四旋转轴71一起旋转。沿着第二馈送通道28馈送的片状物由排出辊72和夹紧辊74夹持,并且被排到输出盘14。排出辊72和夹紧辊74以及馈送装置主框架30的内底表面和下引导部36组成第二馈送通道28。
正如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读取部分24使用接触图像传感器(CIS)。读取部分24被设置在片状物馈送方向上的从馈送辊61的下游侧,从而它的读取表面面向第一馈送通道26。在第一馈送通道26中,读取部分24被设置在馈送辊62的下游侧且在主辊64的上游侧,在第一馈送通道26馈送的片状物的第一表面9A经过读取部分24的顶表面的上方。读取部分24的主扫描方向平行于主单元20的左侧面20B,读取部分24被设置成在左右方向上比起右侧更靠近左侧面20B的位置上。
白色构件76被设置在读取部分24的上方。白色构件76被卷簧向着读取部分24弹性地推动。在从馈送辊61馈送的片状物被白色构件76按向读取部分24的同时,片状物经过读取部分24的顶表面。白色构件76和读取部分24的顶表面(覆盖图像传感器的玻璃构件)同样组成第一馈送通道26。读取部分24的输出信号(包括图像数据)经由设置在ADF 11和主单元20之间的柔性扁平电缆7A被传输到控制电路板201,如图7所示。控制电路板201基于读取部分24的输出信号产生打印数据以将图像打印在片状物的第一表面9A上,或者控制图像形成单元29,进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各种控制。
当ADF 11运转时,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运动到图像读取位置18(图8)并且停止在那里。在这种状态下,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的顶表面经由开口84面向第二馈送通道28。由馈送单元60馈送的片状物到达第一玻璃79上的图像读取位置18。此时在该位置上,片状物的第二表面9B经过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的顶表面的上方。片状物被文件分离构件81从第一玻璃79分开。
当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经由第一玻璃79在图像读取位置18待机时,白色构件82位于与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相对的位置上。白色构件82被卷簧朝向在图像读取位置18待机的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弹性地推动。沿着第二馈送通道28馈送的片状物被白色构件82按向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的同时,该片状物经过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的顶表面的上方。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读取形成在片状物的第二表面9B上的图像。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的输出信号经由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被传输到控制电路板201。控制电路板201执行上述各种控制。第一玻璃79和白色构件82组成片状物所经过的第二馈送通道28。
接下来说明ADF 11的自动文件读取操作。
如图8所示,用户将一张或多张的片状物9放置在文件盘12上,使得片状物9的前端被插入供应单元50内。当用户操作操作面板以开始通过ADF 113自动文件读取时,控制电路板201控制ADF 11中的读取部分24和馈送装置42以开始自动文件读取操作。放置在文件盘12上的片状物9被单张(即,每次一张)地拾取并且沿着馈送通道16馈送。在第一馈送通道26中,形成在第一表面9A上的图像被读取部分24读取。片状物被进一步沿着馈送通道16馈送,并且当片状物经过弯曲馈送通道27时,该片状物转向。片状物的第二表面9B在第二馈送通道28上面向下。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读取形成在第二表面9B上的图像,片状物被排到输出盘14。自动地重复这种操作,直到无片状物保留在文件盘12上。
如图2,3和7所示,多功能设备10包括柔性扁平电缆7A和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柔性扁平电缆7A被构造成电连接ADF 11的读取部分24和主单元20的控制电路板201,并且被构造成将读取部分24的输出信号输出到控制电路板201。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被构造成电连接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和主单元20中的控制电路板201,并且被构造成将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的输出信号传输到控制电路板201。
柔性扁平电缆7A和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是具有混合成条状的多薄覆盖导体的电缆。通常地,由于过度的扭曲和重复的弯曲或者推拉,柔性扁平电缆易于受到破裂的损坏,并且对静电荷和电磁波的噪音(例如,可能从电源部分202和驱动源99泄露)很敏感。从而,在本实施例中,下述布线布局被用于柔性扁平电缆7A和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
如图2和9所示(沿着图4的线C-C的截面图),柔性扁平电缆7A的上端被连接到读取部分24的后侧的端部,读取部分24的主扫描方向是前后方向。如图9所示,柔性扁平电缆7A从读取部分24的后侧的端部向着ADF 11的底表面延伸,并且向着ADF 11的后侧沿着ADF 11的馈送装置主框架30的底部分延伸。柔性扁平电缆7A进一步向着形成在主单元20的后侧上的顶表面中的开口20C向下延伸经过形成在馈送装置主框架30的后侧上的底部分中的电缆插入孔31B。电缆插入孔31B在左右方向是细长的并且稍微长于柔性扁平电缆7A的宽度。电缆插入孔31B被形成为长于柔性扁平电缆7A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从而,柔性扁平电缆7A在电缆插入孔31B中能够通畅地运动并且被防止扭曲。ADF 11的后侧上的下端部一体地包括覆盖物部分31A。覆盖物部分31A被设置在电缆插入孔31B的前面,是平板形状,并且向下突出。
如图12所示,开口20C是矩形形状,位于铰链构件49L的左侧,并且位于第一玻璃79的中心的稍微右侧。如图9所示,开口20C具有引导单元300被插入的向下的深度(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被限定在组成主单元20的框架中。即使具有插入的引导单元300,内部空间仍然具有向后和向下延伸的被称为电缆保存部分20D的另外的空间。
如图9和10所示,引导单元300具有盖部分309,从盖部分309的右端向下延伸的侧壁部分308,和从侧壁部分308的前端向左突出的肋301。如图12所示,引导单元300被插入开口20C中,盖部分309与主单元20的顶表面齐平。肋301基本是垂直于盖部分309的平板形状。肋301具有上端301A,该上端301A与盖部分309垂直地分开并且向下弯曲。
引导单元300包括空间保持部分302,该空间保持部分302被附接到侧壁部分308的后端部并且从侧壁部分308的后端部延伸,并且向左突出。空间保持部分302在前后方向上与肋301分开并且面向肋301。空间保持部分302的上端被连接到盖部分309的后端部。空间保持部分302包括基本扁平的部分302A和基本圆柱状的部分302B。基本扁平的部分302A是垂直于盖部分309并且从盖部分309向下延伸的基本平板的形状。基本圆柱状的部分302B被连接到基本扁平的部分302A并且具有圆柱形或者C形。基本圆柱状的部分302B在圆周方向上不闭合,基本圆柱状的部分302B的端部302C垂直地远离肋301的上端部301A并且面向肋301的上端部301A。基本圆柱状的部分302B比基本扁平的部分302A更向后突出。这个突出部分使脱离部分(escape portion)303位于基本圆柱状的部分302B的上方且位于基本扁平部分302A的后方。在引导单元300中,露出经由肋301与侧壁部分308相对的侧表面和空间保持部分302。
如图9所示,通过电缆插入孔31B朝着开口20C向下悬挂并且经过脱离部分303的柔性扁平电缆7A沿着空间保持部分302的后表面布线,竖直地延伸,并且在电缆保存部分20D的底部分的附近向上弯曲。在脱离部分303中,覆盖物部分31A位于柔性扁平电缆7A和空间保持部分302的后表面之间。
柔性扁平电缆7A进一步沿着空间保持部分302的前表面布线,基本竖直地向上延伸,并且经过空间保持部分302的末端302C和肋301的上端部301A之间。然后,柔性扁平电缆7A沿着上端部301A的形状向下改变其的路径。柔性扁平电缆7A沿着肋301的前表面布线,并且进一步基本竖直地向下延伸。柔性扁平电缆7A被双面带301B固定到肋301的前表面。
如图9所示,肋301固定柔性扁平电缆7A的预定部分并且保持柔性扁平电缆7A,从而在沿着左右方向(旋转轴R1)看时允许固定部分和电缆插入孔31B之间出现U型的松弛。因而,能够保证大致U型的松弛部分700。空间保持部分302支撑基本U型的松弛部分700,使得在弯曲部分701上方彼此面对的基本直线的部分702A、702B分开预定距离。预定距离被设定成即使柔性扁平电缆7A被重复地弯曲,仍然可以维持弯曲部分701的曲率等于或者超过防止诸如破裂的损坏的曲率。抗静电构件709(例如,已知的抗静电带)覆盖柔性扁平电路7A的一部分并且可以通过ADF 11的竖直运动向外露出,该一部分位于比基本直线的部分702B更靠近基本直线的部分702A的一侧。
如图11所示,当ADF 11绕着旋转轴R1枢轴转动并且相对于主单元20处于打开状态中时,引导单元300提升比基本直线的部分702B更靠近ADF 11的基本直线的部分702A,同时在空间保持部分302维持柔性扁平电缆7A的弯曲部分701的形状。此时,当基本直线的部分702A向上运动时,弯曲部分701被向上拉。但是,弯曲部分701的曲率能够被维持使得该曲率大于或者等于特定的曲率,因为空间保持部分302维持相对的基本直线的部分702A和702B之间的距离。当ADF 11绕着旋转轴R1枢轴转动时,ADF 11的后侧上的下端部、柔性扁平电缆7A和覆盖物部分31A向前运动。但是,当引导单元300包括脱离部分303时,ADF 11的后侧上的下端部、柔性扁平电缆7A和覆盖物部分31A能够进入脱离部分303。换句话说,脱离部分303的形成能够为ADF 11的后侧上的下端部、柔性扁平电缆7A和覆盖物部分31A提供能够进入的空间,而不需要增大设备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并且可以可靠地减小柔性扁平电缆7A进入ADF 11的下端部和盖部分31A之间的可能性。
如图12所示,当ADF 11处于打开状态时,覆盖物部分31A从前侧覆盖柔性扁平电缆7A。从而,能够排除柔性扁平电缆7A露出到主单元20的前侧,并且能够可靠地保护柔性扁平电缆7A。
如图13所示,当ADF 11相对于主单元20向上运动时,靠近ADF 11的一侧的基本直线的部分702A和柔性扁平电缆7A的弯曲部分701向上运动。当基本直线的部分702A向上运动时,弯曲部分701被向上拉动。但是,当弯曲部分701沿着空间保持部分302的圆柱部分302B运动时,能够维持弯曲部分701的曲率大于或者等于预定曲率。即使当在靠近ADF 11的一侧上的基本直线部分702A向上运动并且其的表面向外露出时,表面仍然被抗静电构件709覆盖。不需要阻碍柔性扁平电缆7A的运动,抗静电构件709保护柔性扁平电缆7A不会静电放电和接触。
引导单元300被构造成引导柔性扁平电缆7A,使得柔性扁平电缆7A能够跟随ADF 11的枢轴旋转或者竖直运动。因为空间保持部分302能够防止弯曲部分301的曲率变得太小,能够防止柔性扁平电缆7A受到过度弯曲引起的损坏。因为柔性扁平电缆7A被双面带301B固定在肋301的前表面的预定部分,柔性扁平电缆7A不会相对于引导单元300移动。当ADF 11相对于主单元20枢轴转动或者上下运动时,空间保持部分302能够可靠地引导柔性扁平电缆7A。
引导单元300被设置成与主单元20分开。如图14的双点划线所示,柔性扁平电缆7A利用双面带301B被预先固定到引导单元300的肋301,然后引导单元300与ADF 11结合。当从旋转轴R1看引导单元300时,经由肋301与侧壁部分308相对的侧表面和空间保持部分302被释放(released)。柔性扁平电缆7A能够从释放侧表面容易地插入引导单元300内。从而,柔性扁平电缆7A能够被容易地沿着空间保持部分302和肋301布线,并且被双面带301B固定到肋301的前表面。当ADF 11被附接到主单元20时,铰链构件49R、49L的筒形部分(图6中只显示49L)被插入引导孔20A内,柔性扁平电缆7A的下端侧被插入开口20C和电缆保存部分20D内,然后引导单元300被从ADF 11的释放侧(前侧)插入开口20C内并且被安装在其中。以这种方式,引导单元300能够被容易地适配进开口20C内,这样可以实现装配操作的简化。通过从开口20C移走引导单元300,能够用新电缆替换柔性扁平电缆7A。
以下将说明柔性扁平电缆7A的布线布图,该柔性扁平电缆7A在柔性扁平电缆7A被固定到肋301的点的下方延伸。
如图15所示,柔性扁平电缆7A沿着肋301的前表面伸展,以基本直线的方式向下延伸,稍微地向后改变其路径,然后稍微地向下改变其的方向并且到达设置在主单元20内的框架构件20E(图16)的顶部。如图16所示,框架构件20E是盘型形状并且水平地延伸。框架构件20E的左端部位于控制电路板201的上端部的上方。第一保持构件111被形成在框架构件20E的中间,第二保持构件112被形成在第一保持构件111的右侧上。第一磁芯121被设置在第一保持构件111的左侧上,第二磁芯122以分层的形式设置在第一磁芯121的顶部。
第一和第二保持构件111和112和第一和第二磁芯121和122组成防接触机构。
在图15中,为了清晰地显示柔性扁平电缆7A的布线布图,忽略框架构件20E。在图15中,假定图16中所示的设置在框架构件20E中的第一保持构件111直接位于柔性扁平电缆7A向前改变其路径的部分711的下方。
如图16所示,第一保持构件111包括第一阶梯部分111A、第一扁平部分111B和第一按压部分111C。第一阶梯部分111A相对于框架构件20E的顶表面向下凹陷。第一扁平部分111B被设置在第一阶梯部分111A的上方。第一按压部分111C被设置在第一扁平部分111B的上方。如图17所示,柔性扁平电缆7A从柔性扁平电缆7A向前改变其路径的部分711朝向前方在第一阶梯部分111A的上方延伸,然后扭曲并且弯曲45度并且在第一扁平部分111B的下方向右改变其路径。柔性扁平电缆7A以基本U形进一步沿着第一扁平部分111B的右侧表面和顶表面弯曲,并且向左延伸。在这种状态中,柔性扁平电缆7A被垂直地夹在第一按压部分111C和第一扁平部分111B之间。从而,第一保持部分111能够向着控制电路板201为柔性扁平电缆7A布线并且固定柔性扁平电缆7A。
如图15所示,柔性扁平电缆7A被插入第一磁芯121内。第一磁芯121被构造成削弱包含在由柔性扁平电缆7A传输的电信号中的噪音。然后,柔性扁平电缆7A在控制电路板201的上方延伸,并且向下改变其的路径。扁平的并且用于柔性扁平电缆7A的第一连接器131被设置在面朝左的控制电路板201的表面的上部分中。柔性扁平电缆7A被从上插入第一连接器131内,从而被电连接到第一连接器131。
如图2所示,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的上端部被连接到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后侧上的端部。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的主扫描方向是前后方向。如图15所示,在延伸到主单元20的后侧之后,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以基本直线的形式向下延伸。在这一点上,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被设置成平行于柔性扁平电缆7A的右侧并且被设置到柔性扁平电缆7A的右侧(图3)。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随后稍微向后地改变其路径,然后稍微向下地改变其路径,并且到达框架构件20E的顶部(图16)。
在图15中,为了清晰地显示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的布线布图,忽略框架构件20E。在图15中,假定图16中所示的设置在框架构件20E中的第二保持构件112直接位于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向前改变其路径的部分721的下方。
如图16所示,第二保持构件112包括第二阶梯部分112A、第二扁平部分112B和第二按压部分112C。第一阶梯部分112A相对于框架构件20E的顶表面向下凹陷。第二扁平部分112B被设置在第二阶梯部分112A的上方。第二按压部分112C被设置在第二扁平部分112B的上方。第二保持构件112被设置在比第一保持构件111更高的位置上,并且被设置成在向着控制电路板201的方向上(在左右方向上)在第一保持构件111的旁边。
如图17所示,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从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向前改变其路径的部分721朝前在第一阶梯部分112A的上方延伸,然后扭曲并且弯曲45度并且在第二扁平部分112B的下方向右改变其的路径。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以基本U形进一步沿着第二扁平部分112B的右侧表面和顶表面弯曲,并且向左延伸。在这种状态中,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被垂直地夹在第二按压部分112C和第二扁平部分112B之间。从而,第二保持部分112能够向着控制电路板201为柔性扁平电缆7B布线并且固定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
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从第二保持构件112延伸到左侧并且在扁平电缆7A和7B彼此垂直地(在扁平电缆7A和7B的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下平行于柔性扁平电缆7A地伸展到左侧。在这一点上,因为第二保持构件112被设置在高于第一保持构件111的位置上,能够在厚度方向上(垂直地)维持柔性扁平电缆7A和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之间的空间,从而能够防止扁平电缆7A和7B之间的接触。第一按压部分111C具有足够的厚度,并且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位于第一按压部分111C的顶部。即使采用这种配置,同样能够可靠地维持扁平电缆7A和7B之间的垂直空间。
如图15所示,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被插入第二磁芯122内。第二磁芯122被构造成削弱包含在由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传输的电信号中的噪音。因为第二磁芯122被设置在第一磁芯121的顶部,能够在厚度方向上(垂直地)可靠地维持扁平电缆7A和7B之间的空间,并且能够防止扁平电缆7A和7B互相接触。用于减少噪音的第一和第二磁芯121和122用作防接触机构,从而可以简化设备结构。
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在控制电路板201的上方延伸,并且向下改变其的路径。扁平的并且用于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的第二连接器132被设置在控制电路板201的表面的上部分中,面朝左并且向下与第一连接器131分开。在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以大致L型弯曲的同时,其被侧面地插入第二连接器132内,从而被电连接到第二连接器132。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可以被从上到下插入第二连接器132内。
如图15所示,柔性扁平电缆7A和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之间的重叠部的起始点L1对应于柔性扁平电缆7A以基本直线的方式从读取部分24向下延伸,然后在平行于旋转轴R1的水平的方向上转向的位置,或者对应柔性扁平电缆7A被第一保持部分111保持的位置。重叠部的端点L2是柔性扁平电缆7A被插入第一连接器131内的位置。在这个实施例中,扁平电缆7A和7B被如上述连接以缩短从L1到L2的重叠部。第一和第二连接器131和132被分开预定的距离,扁平电缆7A和7B在不同的方向上插入各个连接器131和132内。从而,在端点L2,扁平电缆7A和7B在厚度方向上(在左右方向上)维持扁平电缆7A和7B之间的空间的同时,能够被连接到各个连接器131和132。当扁平电缆7A和7B被插入各个连接器131和132内时,它们中的每一个不可能妨碍另一个。因而,扁平电缆7A和7B能够被容易地插入各个连接器131和132内。
如图2,3,7和15所示,线缆7C被设置在ADF 11和主单元20之间。线缆7C被构造成电连接ADF 11的馈送装置42和主单元20的控制电路板201。线缆7C同样被构造成将控制信号从控制电路板201传输到馈送装置42的驱动源99,并且将包含在馈送装置42中的文件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传输到控制电路板201。
如图3所示,线缆7C的上端部被连接到驱动源99的左侧上并且与读取部分24和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分开的位置。如图3和15所示,线缆7C被沿着主单元20的左侧面20B的内壁向下布线并且与柔性扁平电缆7A和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分开。线缆7C被连接到控制电路板201。线缆7C在与第一和第二连接器131和132分开的位置上被电连接到控制电路板201。换句话说,如图3所示,当从多功能设备10的后侧看时,线缆7C在靠近左侧面20B的一侧上布线,并且与柔性扁平电缆7A和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分开,左侧面20B比起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更靠近读取部分24。从而,即使馈送装置42侧上的线缆7C产生噪音,仍然可能使柔性扁平电缆7A和主单元侧柔性电缆7B不受到噪音的影响。另外,能够缩短馈送装置42侧上的线缆7C的布线路径。
在多功能设备10中,控制电路板201被如上所述设置以缩小设备10的宽度。如图3所示,当从多功能设备10的后侧看,柔性扁平电缆7A被设置成比铰链构件49L更靠近扁平表面P。扁平表面P沿着控制电路板201延伸并且平行于控制电路板201。在图3中,扁平电缆7A被显示为从连接到读取部分24的一端部到柔性扁平电缆7A向前改变它的路径的部分711。另外,柔性扁平电缆7A在ADF 11和主单元20之间竖直地直线地延伸。从而,在从ADF 11的读取部分到主单元20的控制电路板201的布线路径上能够减小柔性扁平电缆7A的扭曲和弯曲部分。
读取部分24和控制电路板201被设置成彼此靠近并且柔性扁平电缆7A被直线地设置在读取部分24和控制电路板201之间。从而,能够缩短柔性扁平电缆7A的布线路径。
因而,多功能设备10能够减少柔性扁平电缆7A受到诸如破裂的损坏和噪音,从而减少图像读取处理和图像形成处理期间中的不规则。
在多功能设备10中,读取部分24和连接到读取部分24的柔性扁平电缆7A,以及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和连接到主单元侧读取部分25的单元侧柔性读取部分7B被设置为靠近控制电路板201,从而能够缩短扁平电缆7A和7B的布线路径。采用这些配置,在布线路径中,扁平电缆7A和7B能够只被第一和第二保持构件111和112保持和定位。从而,能够简化设备的构造。
在多功能设备10中,读取部分24包括在垂直于旋转轴R1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接触图像传感器。如图9所示,柔性扁平电缆7A的一端被连接到读取部分24的后侧的端部上。从而,能够缩短柔性扁平电缆7A的布线路径,并且能够可靠地减少由柔性扁平电缆7A传输的读取部分24的输出信号中的噪音。
多功能设备10包括两个读取部分24和25,并且被构造用于读取文件的两个表面。如果不采取措施,可以想象到柔性扁平电缆7A和多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可能互相交叉并且布线布图可能变得复杂。特别地,如果包括读取部分24的ADF 11在其中相对于主单元20枢轴转动或者上下运动的多功能设备10中不采取措施,柔性扁平电缆7A的布线路径在旋转轴R1的附近可能变得复杂,由于当ADF 11枢轴转动或者上下运动时柔性扁平电缆7A被拉动或者弯曲,所以柔性扁平电缆7A可能经受诸如破裂的损坏或者导致产生噪音。在多功能设备10中,但是,柔性扁平电缆7A被如上所述布线,从而减少柔性扁平电缆7A和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交叉的趋势。这种配置可以简化多功能设备10中的柔性扁平电缆7A和多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的布线布图。另外,即使当ADF 11绕着旋转轴R1枢轴转动或者上下运动时,柔性扁平电缆7A仍然不可能经受诸如破裂的破损,从而能够获得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在多功能设备10中,作为防接触机构,第一和第二保持构件111和112和第一和第二磁芯121和122防止柔性扁平电缆7A和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在从L1至L2的重叠部中彼此接触。由于在其之间的接触,柔性扁平电缆7A和主单元侧柔性扁平电缆7B不可能经受诸如它们传输的信号中的噪音的损坏。同样可能可靠地防止文件的图像数据中的不规则。
在多功能设备10中,引导单元300的肋301保持柔性扁平电缆7A的大致U型松弛部分700。从而,即使当在ADF 11的枢轴旋转或者竖直运动下柔性扁平电缆7A被拉动时,大致U型松弛部分700能够吸收柔性扁平电缆7A的布线路径上的位置改变,并且能够防止柔性扁平电缆7A的过度张紧。另外,大致U型松弛部分700能够减少引起柔性扁平电缆7A过度地扭曲或者弯曲的趋势。从而,柔性扁平电缆7A能够可靠地跟随ADF 11的枢轴转动或者竖直运动。结果,柔性扁平电缆7A不可能经受诸如由柔性扁平电缆7A的破裂的损坏或者由该柔性扁平电缆7A传输的信号中的噪音,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文件的图像数据中的不规则。
虽然这里已具体说明了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和修改例的例子,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可以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对于所述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只说明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和修改例的例子。应该理解,虽然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但由以下权利要求书确定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读取设备包括:
主单元,所述主单元包括:
处理部分;和
引导部分;
可打开单元,所述可打开单元被连接到所述主单元,使得所述可打开单元绕着旋转轴枢轴转动并且相对于所述主单元上下运动,所述可打开单元包括:
文件盘,文件被放置在所述文件盘上;
馈送装置,所述馈送装置被构造成沿着馈送通道馈送放置在所述文件盘上的文件;和
读取部分,所述读取部分被设置成面向所述馈送通道并且被构造成读取经过所述馈送通道的文件的图像;和
柔性扁平电缆,所述柔性扁平电缆被构造成电连接所述可打开单元的所述读取部分和所述主单元的所述处理部分,
其中,所述处理部分被构造成基于至少所述读取部分的输出信号来进行与文件的图像数据有关的处理,
所述引导部分被构造成引导所述柔性扁平电缆,使得所述柔性扁平电缆跟随所述可动单元的枢轴转动或者竖直运动,并且
所述引导部分包括肋,所述肋被构造成固定所述柔性扁平电缆的预定部分并且保持所述柔性扁平电缆,从而在从所述可打开单元的旋转轴的方向看时具有在固定在所述肋上的所述柔性扁平电缆的所述预定部分和所述可打开单元之间的大致U形的松弛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读取部分被构造成读取形成在经过所述馈送通道的文件的第一表面上的图像,
所述主单元包括面向所述馈送通道设置的主单元侧读取部分,所述主单元侧读取部分被构造成读取经过所述馈送通道的所述文件的、与所述文件的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上的图像,并且
所述处理部分被构造成基于所述读取部分的所述输出信号和所述主单元侧读取部分的输出信号来进行与形成在所述文件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上的图像数据有关的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引导部分包括空间保持部分,所述空间保持部分被构造成保持所述柔性扁平电缆并且维持在所述大致U型的松弛部分的弯曲部分上方互相面对的一对基本直线部分之间的预定距离,使得所述弯曲部分的曲率等于或者超过预定曲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引导部分被构造成在所述柔性扁平电缆跟随所述可动单元的运动而被拉动时,将所述柔性扁平电缆的基本直线部分中的第一基本直线部分的上端部固定在所述肋上并且抬升或者下降所述柔性扁平电缆的基本直线部分中的第二基本直线部分,同时维持所述柔性扁平电缆的弯曲部分的形状,其中所述第一基本直线部分布置成比与所述第一基本直线部分相对的所述第二基本直线部分更靠近所述处理部分,所述第二基本直线部分比所述第一基本直线部分更靠近所述可打开单元,并且
抗静电构件覆盖所述柔性扁平电缆的在比所述第一基本直线部分更靠近所述第二基本直线部分那侧的部分,其中,当所述可打开单元竖直运动时所述部分露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引导部分在与所述旋转轴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包括脱离部分,当所述可打开单元闭合所述主单元的顶部表面时,所述脱离部分形成在与所述柔性扁平电缆和所述可打开单元的设置在所述旋转轴所在侧的下端相对的表面上,其中,当所述可打开单元打开所述主单元的顶部表面时,所述柔性扁平电缆和所述可打开单元的设置在所述旋转轴所在侧的下端进入所述脱离部分,并且
所述可打开单元的设置在所述旋转轴所在侧的下端整体包括覆盖物部分,所述覆盖物部分设置在所述相对的表面和所述柔性扁平电缆之间,并且当所述可打开单元打开所述主单元的顶部表面时,所述覆盖物部分被构造成从所述可打开单元的开放侧覆盖所述柔性扁平电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主单元包括开口,
所述引导部分经由固定到所述肋的所述柔性扁平电缆连接到所述可打开单元,并且
当所述可打开部附接到所述主单元时,所述开口接收所述引导部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当从与所述旋转轴垂直的方向上看时,所述引导部分的一侧露出。
8.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读取设备包括:
主单元,所述主单元包括:
主单元侧读取部分;
处理部分;和
引导部分;
可打开单元,所述可打开单元被连接到所述主单元,使得所述可打开单元能够绕着旋转轴枢轴转动并且相对于所述主单元上下运动,所述可打开单元包括:
文件盘,文件被放置在所述文件盘上;和
馈送装置,所述馈送装置被构造成沿着馈送通道馈送放置在所述文件盘上的文件;和
柔性扁平电缆,所述柔性扁平电缆被构造成电连接所述可打开单元和所述主单元的处理部分;
其中,所述主单元侧读取部分被设置成面向所述馈送通道并且被构造成读取经过所述馈送通道的文件的图像,
所述处理部分被构造成进行至少与所述馈送装置和所述主单元侧读取部分有关的处理,
所述引导部分被构造成引导所述柔性扁平电缆,使得所述柔性扁平电缆跟随所述可动单元的枢轴转动或者竖直运动,并且
所述引导部分包括肋,所述肋被构造成固定所述柔性扁平电缆的预定部分并且保持所述柔性扁平电缆,从而在从所述可打开单元的旋转轴的方向看时具有在固定在所述肋上的所述柔性扁平电缆的预定位置和所述可打开单元之间的大致U形的松弛部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引导部分包括空间保持部分,所述空间保持部分被构造成保持所述柔性扁平电缆并且维持在所述大致U型的松弛部分的弯曲部分上方互相面对的一对基本直线部分之间的预定距离,使得所述弯曲部分的曲率等于或者超过预定曲率。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引导部分被构造成在所述柔性扁平电缆跟随所述可动单元的运动而被推动时,将所述柔性扁平电缆的基本直线部分中的第一基本直线部分的上端部固定在所述肋上并且抬升或者下降所述柔性扁平电缆的基本直线部分中的第二基本直线部分,同时维持所述柔性扁平电缆的弯曲部分的形状,其中所述第一基本直线部分比与所述第一基本直线部分相对的所述第二基本直线部分更靠近所述处理部分,所述第二基本直线部分比所述第一基本直线部分更靠近所述可打开单元,并且
其中,抗静电构件覆盖所述柔性扁平电缆的比所述第一基本直线部分更靠近所述第二直线部分那侧的部分,其中,当所述可打开单元竖直运动时所述部分露出。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引导部分在与所述旋转轴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包括脱离部分,当所述可打开单元闭合所述主单元的顶部表面时,所述脱离部分形成在与所述柔性扁平电缆和所述可打开单元的设置在所述旋转轴所在侧的下端相对的表面上,其中,当所述可打开单元打开所述主单元的顶部表面时,所述柔性扁平电缆和所述可打开单元的设置在所述旋转轴所在侧的下端进入所述脱离部分,和
其中,所述可打开单元的设置在所述旋转轴所在侧的下端整体包括覆盖物部分,所述覆盖物部分设置在所述相对的表面和所述柔性扁平电缆之间,并且当所述可打开单元打开所述主单元的顶部表面时,所述覆盖物部分被构造成从所述可打开单元的开放侧覆盖所述柔性扁平电缆。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主单元包括开口,
所述引导部分经由固定到所述肋的所述柔性扁平电缆连接到所述可打开单元,并且
当所述可打开单元附接至所述主单元时,所述开口接收所述引导部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当从与所述旋转轴垂直的方向上看时,所述引导部分的一侧露出。
CN201110084658.1A 2010-03-25 2011-03-24 图像读取设备 Active CN1022021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69862 2010-03-25
JP2010069862A JP4947178B2 (ja) 2010-03-25 2010-03-25 画像読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2155A true CN102202155A (zh) 2011-09-28
CN102202155B CN102202155B (zh) 2015-04-01

Family

ID=44025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84658.1A Active CN102202155B (zh) 2010-03-25 2011-03-24 图像读取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8587840B2 (zh)
EP (1) EP2369416B1 (zh)
JP (1) JP4947178B2 (zh)
CN (1) CN10220215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7488A (zh) * 2012-10-25 2014-05-07 株式会社理光 导线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792811A (zh) * 2012-10-31 2014-05-14 佳能精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设备
CN107018253A (zh) * 2015-10-09 2017-08-04 夏普株式会社 支承体连结机构及具备其的电气设备
CN107370091A (zh) * 2016-04-06 2017-11-2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缆布设结构
CN110622518A (zh) * 2017-02-14 2019-12-27 光互通控股有限公司 后部线缆管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26613A (ja) * 1999-07-15 2001-01-30 Japan Polychem Corp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オレフィンの重合方法
JP4947178B2 (ja) 2010-03-25 2012-06-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004682B2 (ja) * 2011-03-22 2016-10-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05385B2 (ja) 2012-03-29 2014-10-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6066614B2 (ja) * 2012-08-09 2017-0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5978942B2 (ja) 2012-11-16 2016-08-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4107517A (ja) * 2012-11-30 2014-06-09 Brother Ind Ltd 電子装置
JP5979374B2 (ja) * 2012-12-14 2016-08-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5981897B2 (ja) * 2013-08-27 2016-08-3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34133B2 (ja) * 2013-09-24 2017-1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394198B2 (ja) * 2014-09-01 2018-09-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13839B2 (ja) * 2015-02-27 2018-10-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497170B2 (ja) 2015-03-30 2019-04-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554885B2 (ja) * 2015-04-14 2019-08-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10005B2 (ja) * 2015-05-29 2019-11-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620447B2 (ja) * 2015-07-30 2019-12-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
JP6582801B2 (ja) * 2015-09-24 2019-10-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03400B2 (ja) * 2016-04-04 2021-07-14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ランドリー機器
JP6682370B2 (ja) * 2016-06-13 2020-04-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84605B2 (ja) * 2017-01-30 2020-1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55265B2 (ja) * 2017-01-30 2021-04-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の配線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14757B2 (ja) * 2017-07-07 2021-08-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94756B2 (ja) * 2017-07-11 2018-09-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6951626B2 (ja) * 2017-07-28 2021-10-20 タイガー魔法瓶株式会社 電気調理器
CN110521196B (zh) * 2017-11-15 2022-02-2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7187241B2 (ja) * 2018-10-05 202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29743B2 (ja) * 2018-12-06 2023-0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7159906B2 (ja) * 2019-02-21 2022-10-25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31238A (ja) 2021-02-26 2022-09-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19723A (ja) * 1999-07-12 2001-01-23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ノルボルネン系共重合体及びトリフルオロスチレン(共)重合体の合成方法
US20040238199A1 (en) * 2003-05-27 2004-12-0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nnecting apparatus, image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US20070201109A1 (en) * 2006-02-27 2007-08-3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canner and hin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41443A (ja) * 1999-06-07 2003-08-27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3394482B2 (ja) * 1999-06-07 2003-04-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97232A (ja) * 2000-01-06 2001-07-19 Canon Inc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99156A (ja) 2000-12-25 2002-07-12 Nisca Corp 画像読取手段を具備する自動原稿送り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US20030199739A1 (en) 2001-12-17 2003-10-23 Gordon Tim H. Printing device for personal medical monitors
US7440147B2 (en) * 2002-01-19 2008-10-2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Optical scanning apparatus having self-propelled light bar assembly
JP4035340B2 (ja) * 2002-02-07 2008-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3840162B2 (ja) 2002-08-30 2006-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4114400A (ja) * 2002-09-25 2004-04-15 Brother Ind Ltd フレキシブルケーブルハーネス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22584A (ja) 2002-10-02 2004-04-22 Canon Inc 電子機器及びフラットケーブル実装方法及びフラットケーブル実装部材
JP3758637B2 (ja) 2002-12-27 2006-03-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組み付け方法
JP2004246773A (ja) 2003-02-17 2004-09-02 Nitto Denko Corp プロセスの温度制御方法
US6953898B2 (en) * 2003-03-05 2005-10-1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Anti-abrasive mechanism confining flat flexible cable in position in flatbed image scanner
US7751099B2 (en) * 2003-12-04 2010-07-06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and registration method in two-side image reading
JP2005295113A (ja) * 2004-03-31 2005-10-20 Canon Inc 画像読取ユニット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06024070A (ja) * 2004-07-09 2006-01-26 Ricoh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US7824116B2 (en) * 2004-11-24 2010-11-02 Zih Corp. Self-centering media support assembly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JP4312726B2 (ja) * 2005-02-17 2009-08-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6315264A (ja) * 2005-05-12 2006-11-24 Seiko Epson Corp 処理装置
KR100694116B1 (ko) 2005-05-26 2007-03-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합기
JP4644069B2 (ja) * 2005-08-31 2011-03-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658849B2 (ja) * 2006-03-31 2011-03-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4542522B2 (ja) 2006-05-23 2010-09-15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22254A (ja) * 2006-07-12 2008-01-31 Ricoh Co Ltd 密着型カラー読取ユニット、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
JP4615499B2 (ja) 2006-09-29 2011-01-19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109604B1 (ko) * 2007-06-19 2012-01-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Emi 노이즈 차폐부를 구비하는 스캔유닛 및 이를구비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JP5188213B2 (ja) * 2008-03-07 2013-04-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ガイド、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60476A (ja) 2008-04-14 2009-11-05 Murata Mach Ltd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原稿読取装置
TWM358363U (en) * 2009-02-05 2009-06-01 Quanta Comp Inc Optical touch sensing apparatus
KR101569071B1 (ko) * 2009-04-20 2015-11-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Pci 익스프레스 신호 전송 장치 및 이를 적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4947178B2 (ja) 2010-03-25 2012-06-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4947177B2 (ja) 2010-03-25 2012-06-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5003781B2 (ja) 2010-03-25 2012-08-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複合機
US8462502B2 (en) * 2010-11-09 2013-06-11 Hitachi, Ltd. Structural fabric of a storage apparatus for mounting storage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19723A (ja) * 1999-07-12 2001-01-23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ノルボルネン系共重合体及びトリフルオロスチレン(共)重合体の合成方法
US20040238199A1 (en) * 2003-05-27 2004-12-0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nnecting apparatus, image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US20070201109A1 (en) * 2006-02-27 2007-08-3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canner and hinge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7488A (zh) * 2012-10-25 2014-05-07 株式会社理光 导线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792811A (zh) * 2012-10-31 2014-05-14 佳能精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设备
US9219839B2 (en) 2012-10-31 2015-12-22 Canon Finetech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792811B (zh) * 2012-10-31 2017-12-01 佳能精技立志凯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CN107018253A (zh) * 2015-10-09 2017-08-04 夏普株式会社 支承体连结机构及具备其的电气设备
CN107018253B (zh) * 2015-10-09 2019-10-25 夏普株式会社 支承体连结机构及具备其的电气设备
CN107370091A (zh) * 2016-04-06 2017-11-2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缆布设结构
CN107370091B (zh) * 2016-04-06 2020-01-1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缆布设结构
CN110622518A (zh) * 2017-02-14 2019-12-27 光互通控股有限公司 后部线缆管理
CN110622518B (zh) * 2017-02-14 2022-06-07 光互通控股有限公司 后部线缆管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35140A1 (en) 2011-09-29
CN102202155B (zh) 2015-04-01
US20140071470A1 (en) 2014-03-13
JP2011205341A (ja) 2011-10-13
JP4947178B2 (ja) 2012-06-06
EP2369416B1 (en) 2018-04-18
US8792146B2 (en) 2014-07-29
US8587840B2 (en) 2013-11-19
EP2369416A1 (en) 2011-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2155A (zh) 图像读取设备
CN102202154B (zh) 多功能设备
CN102202158B (zh) 图像读取设备
CN100536521C (zh) 扫描仪和铰链
JP4858590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US8724191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N105731119B (zh) 片材输送设备和图像读取设备
CN10219337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27605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79160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3682566B2 (ja) 給紙装置
JP2006211495A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20220124209A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0826871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6208714A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记录装置
JP2003274069A (ja) 画像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