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89822A - 介质输送辊、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介质输送辊、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89822A
CN102189822A CN2011100364396A CN201110036439A CN102189822A CN 102189822 A CN102189822 A CN 102189822A CN 2011100364396 A CN2011100364396 A CN 2011100364396A CN 201110036439 A CN201110036439 A CN 201110036439A CN 102189822 A CN102189822 A CN 1021898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zone
printing medium
recess
junction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64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次英治
中野洋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89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98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9Diverting sheets at a section where at least two sheet conveying paths converge, e.g. by a movable switching guide that blocks access to one conveying path and guides the sheet to another path, e.g. when a sheet conveying direction is reversed after printing on the front of the sheet has been finished and the sheet is guided to a sheet turning path for printing on the ba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2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41J13/004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concerning sheet refeed sections of automatic paper handling systems, e.g. intermediate stack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2Rollers
    • B41J13/025Special roller holding or lifting means, e.g. for temporarily raising one roller of a pair of nipping rollers for inserting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0Special constructions, e.g. surface features, of feed or guide rollers for we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3Details of longitudinal profile
    • B65H2404/135Body
    • B65H2404/1351Pipe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12Single-function printing machines, typically table-top machines

Landscapes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介质输送辊、记录装置,其中,在通过板状体的加工来形成圆筒轴并将其作为介质输送辊时,确保被记录介质的顺利输送。作为在被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中承担被记录介质的输送的介质输送辊的输送驱动辊(40),是将板材(T)加工成圆筒状而成的。接合了板材(T)的一对端部(R1、R2)的接合部(R)的特征在于,作为至少与被记录介质接触的区域的输送区域(W),在与圆周线(Q)交叉的方向直线状地延伸。

Description

介质输送辊、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以传真机、打印机等为代表的记录装置中承担纸张等被记录介质的输送的介质输送辊、以及具备该介质输送辊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传真机、打印机等为代表的记录装置中,在被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单元的上游侧设有输送被记录介质的输送单元。作为输送单元的结构,虽有一边吸附被记录介质一边进行输送的输送带等,但是通常由一边夹压被记录介质一边进行旋转的一对辊所构成。
并且作为辊的结构,虽有由橡胶等所形成的弹性辊等,但是尤其在喷墨打印机中,如专利文献1、2所示有时会使用在金属轴的表面形成有高摩擦层的轴状辊。此外,高摩擦层是通过由粘接层将耐磨粒子保持在轴体外周面来形成的,实现提高与被记录介质之间的摩擦系数来防止滑动(slip)的功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638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5854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2894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将轴状的辊用作介质输送辊的情况下,能够选择实心轴和空心(圆筒)轴。实心轴的刚性高且输送精度高,然而另一方面会导致成本上升和装置的重量增加。从这点考虑,圆筒轴能够有助于装置的轻量化、低成本化。
另外,本申请申请人提出如专利文献3所示的圆筒轴构造作为圆筒轴的构造。专利文献3所述的圆筒轴是由接合了对置的一对端部的金属板材所形成的圆筒轴,使结合部的构造构成为凹凸状(以下在本说明书中称为“拼图(.jigsaw)状”),由此提高机械结合强度。并且构成拼图状的凹凸并非简单的凹凸,是由随着靠近前端其宽度变宽的凸部、以及与其嵌合的凹部所构成使得如所谓拼图玩具(.jigsaw puzzle)的块(piece)形状那样结合时不容易脱离。
然而,拼图状地形成的结合部有助于提高作为辊的机械强度,另一方面具有在输送被记录介质时容易导致被记录介质前端被卡住这样的弊端。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这种状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在通过板状体的加工来形成圆筒轴并将其作为介质输送辊时,确保被记录介质的顺利输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1方式是承担被记录介质的输送的介质输送辊,其特征在于,是通过将板材加工成圆筒状来形成的,在接合了所述板材的一对端部的接合部中至少与被记录介质接触的区域在与圆周线交叉的方向直线状地延伸。
根据本方式,虽然介质输送辊是由接合了对置的一对端部的可变形的板材圆筒状地形成的,但是在其接合部中至少与被记录介质接触的区域在与圆周线交叉的方向直线状地延伸,因此在与被记录介质接触的区域不存在复杂的接合形状,由此能够减轻或者防止尤其是被记录介质的前端卡在介质输送辊的外周面上的情况,从而能够确保顺利输送。
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1方式中,所述直线状地延伸的接合部在与圆周线成非直角的方向直线状地延伸。
根据本发明,所述直线状地延伸的接合部在与圆周线成非直角的方向直线状地延伸,因此所述直线状的接合部在介质输送辊的外周面成螺旋状。由此,能够防止被记录介质的前端与所述直线状的接合部平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被记录介质的前端卡在介质输送辊的外周面上的情况。
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1或者第2方式中,所述接合部具有凹凸嵌合部,所述凹凸嵌合部是通过由形成在所述端部的各个上的凹部和凸部进行嵌合所形成的,所述凹凸嵌合部被配置于与被记录介质接触的区域外。
根据本方式,所述凹凸嵌合部被配置于与被记录介质接触的区域外,因此能够防止被记录介质的前端卡在介质输送辊的外周面的凹凸嵌合部(拼图部)上,从而能够确保顺利输送。
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1~第3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所述接合部具有通过冲压加工所形成的匹配部,所述匹配部被配置于与被记录介质接触的区域外。
在冲压加工中从金属板材冲裁出产品外形的直线部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位置偏移,因此有时有意地在金属板材中形成被称为匹配的孔使得位置不偏移。该匹配是在冲压加工中从金属板材冲裁出直线部来形成想要的板材时,作为冲裁线的定位标而发挥功能,因此能够瞄准直线部进行冲裁。因而,由于被高精度地加工,因此在冲压加工后接合一对直线部来形成圆筒轴时的接合性良好,作为介质输送辊有助于被记录介质的顺利输送。然而,孔被冲压加工分断而成凹部,该凹部在形成圆筒轴时由该一对凹部形成孔,因此易于卡住被记录介质的前端。因此,在本方式中,将上述匹配配置在与被记录介质接触的区域外,因此能够防止被记录介质前端卡在形成于介质输送辊的外周面的匹配部上,从而能够确保顺利输送。
本发明的第5方式的特征在于,其具备:记录单元,其在被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以及与第1~第4方式中任一方式有关的介质输送辊,其承担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根据本方式,在记录装置中能够得到与上述第1~第4方式中任一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的第6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5方式中,轴支承所述介质输送辊的轴承部,被配置于设有与第3方式有关的凹凸嵌合部、或者与第4方式有关的匹配部、或者所述凹凸嵌合部和所述匹配部的区域外。
形成于介质输送辊的外周面的复杂形状、即上述凹凸嵌合部、匹配部,有时在与轴承部的内周面之间也妨碍顺利滑动。本方式在设有上述凹凸嵌合部或者上述匹配部的区域外配置有轴承部,因此能够确保介质输送辊与轴承部之间的顺利滑动。
附图说明
图1是与本发明有关的打印机的纸张输送路径的侧剖面概要图。
图2是与本发明有关的打印机的纸张输送路径的侧剖面概要图。
图3是与本发明有关的打印机的装置本体的立体图。
图4是包含输送驱动辊的动力传递系统的立体图。
图5是金属板材的俯视图。
图6(A)是输送驱动辊的完成状态的俯视图,图6(B)是同一辊的圆筒加工前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7(A)是与其它实施方式有关的输送驱动辊的完成状态的俯视图,图7(B)是同一辊的圆筒加工前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冲压机的圆筒弯曲工序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冲压机的圆筒弯曲工序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喷墨打印机,2...纸张进给部,3...进纸辊单元,4...扫描器单元,11...纸盒,12...分离斜面,13...摩擦垫,18...进给辊,19...摇动部件,20...摇动轴,22...翻转辊,23、24...中间辊,25...导向部件,30...纸张引导部件,36...滑动托架(carriage),37...喷墨记录头,40...输送驱动辊,41...输送从动辊,45...纸张引导部件,46...辅助辊,47...排出驱动辊,48...排出从动辊,50...从动滑车,51...第1传递齿轮,52...第2传递齿轮,53...动力传递机构,54...行星齿轮列,55...编码器刻盘,56...编码器,58...从动滑车,59...无端带,60...驱动滑车,63、64...轴承部,A1...第1位置,A2...第2位置,A3...第3位置,J...拼图部,M...匹配,Ma...匹配孔,P...记录纸,Q...圆周线,R...接合部,R1、R2...端部,Sa...高摩擦区域,Sb...低摩擦区域,T...板材,W...输送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一边参照图1~图9一边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这里,图1和图2是表示作为与本发明有关的记录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喷墨打印机1的纸张输送路径的侧剖面图,图3是喷墨打印机1的装置本体的立体图,图4是包含输送驱动辊40的动力传递系统的立体图。另外,图5是金属板材TT的俯视图,图6(A)是输送驱动辊40的完成状态的俯视图,图6(B)是同一辊的圆筒加工前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图7(A)是与其它实施方式有关的输送驱动辊40’的完成状态的俯视图,图7(B)是同一辊的圆筒加工前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
另外,图8(A)~图8(C)和图9(A)~图9(C)是表示冲压机的圆筒弯曲工序的侧视图。
此外,下面在图1、图2中从中间辊24到排出驱动辊47的纸张输送路径中,将同图右方向称为纸张输送路径的“下游侧”,将同图左方向称为纸张输送路径的“上游侧”。
《1.喷墨打印机的整体结构》
在图1中,喷墨打印机1具备如下结构:在装置底部具备纸张进给部2,从该纸张进给部2送出作为被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的记录纸P,然后通过进纸辊单元3将之弯曲翻转后送到记录单元(喷墨记录头37)的一侧,从而进行记录。此外,在图1中虚线R1表示此时的记录纸P的输送路线(通过轨迹)。
另外,喷墨打印机1构成为:能够在记录纸P的第1面(表面)上进行记录之后,将其回馈并送入到进纸辊单元3中,进行翻转,以第2面(背面)为上,再次向喷墨记录头37侧输送。即构成为能够进行双面记录,在图2中虚线R2表示此时的记录纸P的输送路线(通过轨迹)。
附图标记8表示设在打印机机构部上部的扫描器单元,喷墨打印机1构成所谓的复印机,其能够利用下部的打印机机构部来对由该扫描器单元8读入的原稿图像进行打印输出。
下面,更详细说明纸张输送路径的结构。纸张进给部2具备纸盒11和进给辊18。在能够相对打印机装置本体进行装卸的纸盒11中设有省略了图示的导向边,通过该导向边来限制收纳于纸盒11的记录纸P的侧端位置和后端位置。
在与收纳于纸盒11的记录纸P的前端对置的位置,设有分离斜面12,通过使被进给辊18送出的记录纸P的前端一边与分离斜面12滑接一边向下游侧进给,进行要进给的最上位的记录纸P和与其相连要重新进给的下一个以后的记录纸P的分离。
进给辊18被设置成:被能够以摇动轴20为中心向图1和图2的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摇动的摇动部件19轴支承,并且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马达的动力进行旋转驱动。进给辊18在进纸时通过与收纳于纸盒11的记录纸P的最上位的纸张接触而旋转,从而从纸盒11送出最上位的记录纸P。
此外,在纸盒11中与进给辊18对置的位置,设有摩擦垫13,其实现如下功能:在进给辊18从上方压接在纸束时,通过使最下位的记录纸P向摩擦垫13按压来保持纸束使得不按每个纸束送出。
从纸盒11向上方送出的记录纸P进入进纸辊单元3。该进纸辊单元3具备翻转辊22、中间辊23、24以及导向部件25。
翻转辊22是形成使记录纸P弯曲翻转的路径的内侧的大直径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纸张宽度方向(图1和图2的纸面表里方向)的中心位置、即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喷墨打印机1的进给基准位置配置有一个(也参照图3)。翻转辊22被设置成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马达的动力来进行旋转驱动,通过向图1和图2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将记录纸P向下游侧输送。
中间辊23、24是能够自由旋转的辊,通过与翻转辊22之间夹住记录纸P来辅助翻转辊22的进纸。导向部件25位于翻转辊22和输送驱动辊40之间,形成上侧路径以及在第1面进行了记录的记录纸P被回馈时所经过的下侧路径。
接着,在中间辊24的下游侧设有第1输送单元,所述第1输送单元是具备输送驱动辊40和输送从动辊41所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送驱动辊40是在纸张宽度方向在长轴体表面附着耐磨粒子而成,并被省略了图示的驱动马达进行旋转驱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驱动辊40是通过将金属板材加工成圆筒状的空心轴所形成,关于它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另外,在图4、图6、图7中附图标记Sa表示附着所述耐磨粒子而成的高摩擦区域,该高摩擦区域Sa成为与记录纸P接触的区域(介质输送区域)。另外,附图标记W表示高摩擦区域Sa的形成区域,附图标记Sb表示未附着耐磨粒子的低摩擦区域。
返回到图1和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从动辊41是由树脂材料所形成的,沿着输送驱动辊40的长度方向配置有多个。该输送从动辊41被作为辊支撑体的纸张引导部件30轴支承,能够自由地旋转,并且设置成与输送驱动辊40压接,从而在与输送驱动辊40之间夹住记录纸P。
支撑输送从动辊41的纸张引导部件30被设置成如下状态:通过摇动轴30a被框体33可摇动地支撑,并且由于在框体33与纸张引导部件30之间发挥激励力的拉伸弹簧31,输送从动辊41被激励向与输送驱动辊40压接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纸张引导部件30沿着输送驱动辊40的轴线方向按照如图3所示的方式配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央的纸张引导部件30轴支承一个输送从动辊41,其两肋的纸张引导部件30轴支承两个输送从动辊41。
此外,纸张引导部件30除了轴支承输送从动辊41之外,还实现将从上游侧进给的记录纸P引导到输送驱动辊40和输送从动辊41的夹持点处的功能。另外,纸张引导部件30还实现如下功能:在后端从输送从动辊41与输送驱动辊40之间的夹持点向下游侧(在图1和图2中为右侧)偏出的记录纸P被回馈时(向在图1和图2中左方向输送时),将纸张后端引导到输送驱动辊40与输送从动辊41之间的夹持点处。
接着,在输送驱动辊40的下游侧上下对置配置有喷墨记录头37和纸张引导部件45。喷墨记录头37设在滑动托架36的底部,该滑动托架36被设置成:一边被前后配置的框架33、34引导,一边接受省略了图示的驱动马达的动力在主扫描方向(图1和图2的纸面表里方向)往返运动。此外,在该滑动托架36中收纳有省略了图示的墨盒(inkCartridge)。
在纸张引导部件45的与喷墨记录头37相对置的一面中,从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按照顺序以规定间隔配置有在纸张输送方向延伸的凸缘45a、45b、45c,另外在主扫描方向隔着适当的间隔设有多个凸缘(未图示主扫描方向的配置)。记录纸P被这些凸缘支撑,从而决定与喷墨记录头37之间的距离。
接着,在喷墨记录头37和纸张引导部件45对置的区域的下游侧设有防止纸张浮起的辅助辊46,并且在其下游侧设有构成第2输送单元的排出驱动辊47和排出从动辊48。排出驱动辊47是由橡胶辊所构成,被省略了图示的驱动马达进行旋转驱动。排出从动辊48是被设置成与排出驱动辊47轻轻弹性接触的小正齿轮,与排出驱动辊47之间夹住记录纸P。通过这些辊,向省略了图示的收纸器(stacker)排出进行了记录的记录纸。
此外,输送驱动辊40构成为能够正反旋转,即能够在使记录纸P向喷墨记录头37侧输送的第1方向(在图1和图2中的右方向:下游侧方向)和向具有翻转路径的进纸辊单元3侧输送的第2方向(在图1和图2中的左方向:上游侧方向)的双方向输送记录纸P。另外,关于排出驱动辊47,也同样地构成为能够正反旋转,能够在上述第1方向、第2方向的任一个方向输送记录纸P。
《2.经由输送驱动辊的动力传递结构》
以上为喷墨打印机1的纸张输送路径的结构,下面一边参照图3和图4一边说明经由作为输送辊的输送驱动辊47的动力传递结构。
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喷墨打印机1,是通过一个驱动马达(未图示)来驱动图1和图2所示的结构中的至少四个驱动对象,具体地说驱动进给辊18、翻转辊22、输送驱动辊40、排出驱动辊47这些辊。
其中,进给辊18构成为只在进纸时通过省略了图示的动力传递切换单元来传递动力,其它三个辊(翻转辊22、输送驱动辊40、排出驱动辊47)处于在从至少一个记录纸的记录开始时起到记录结束时为止的记录执行期间中能够始终传递动力的状态。即进给辊18在除了记录执行期间的期间(进纸时),选择性地传递来自马达的动力。此外,能够在记录执行期间中传递动力的上述三个辊处于至少能够在记录执行期间中传递来自马达的动力的状态,但是不限于始终旋转,伴随着马达的停止,旋转当然也停止。
在图3中,附图标记60表示安装于马达旋转轴的驱动滑车,另外附图标记50表示安装于输送驱动辊40的轴端的从动滑车,附图标记58表示安装于排出驱动辊47的旋转轴47a的轴端的从动滑车。
而且,在驱动滑车60、从动滑车50、58之间卷绕有无端带59,据此使从动滑车50、58即输送驱动辊40、排出驱动辊47进行旋转驱动。此外,附图标记55是与从动滑车50一体旋转的编码器刻盘,附图标记56是检测编码器刻盘55的旋转的编码器,通过它们能够检测各辊的旋转量、旋转速度。
接着,附图标记51表示安装于输送驱动辊40的第1传递齿轮。第1传递齿轮51是向动力传递机构53传递马达动力的齿轮,动力传递机构53将从第1传递齿轮51处获得的动力传递给翻转辊22。此外,动力传递机构53包含行星齿轮列54(图4),通过它们不管输送驱动辊40是正转还是反转,都使翻转辊22向正转输送方向(图1和图2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接着,附图标记52表示第2传递齿轮,所述第2传递齿轮安装于与在输送驱动辊40中安装有从动滑车50的一端侧相反侧的端部。第2传递齿轮52是经由省略了图示的动力传递切换机构(未图示)将马达动力传递到进给辊18的齿轮。此外,上述动力传递切换机构被设置成能够与滑动托架36卡合,通过与滑动托架36的卡合/卡合解除来切换向进给辊18传递动力的状态和不传递动力的状态。
接着,在图4中附图标记A1表示在输送驱动辊40的轴线方向安装有从动滑车50的位置(下面称为“第1位置A1”)。另外,附图标记A2表示安装有第1传递齿轮51的位置(下面称为“第2位置A2”),附图标记A3表示安装有第2传递齿轮52的位置(下面称为“第3位置A3”)。而且,附图标记L1表示第1位置A1~第2位置A2间的距离,附图标记L2表示第2位置A2~第3位置A3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所示在输送驱动辊40的轴线方向从输送驱动辊40的一侧端部向另一侧端部,按照顺序配置有第1位置A1、第2位置A2、高摩擦区域Sa(与记录纸P接触的区域)、第3位置A3。
由此,得到下面的作用效果。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驱动辊40是将金属板材加工成圆筒状而形成的,即是刚性比实心轴低的空心轴,因此容易由于轴转矩而产生扭曲。而且,作为经由输送驱动辊40从作为驱动源的马达获得动力进行工作的驱动对象的翻转辊22,如上述那样在从一个向记录纸P进行记录开始时起到记录结束时为止的记录执行期间中,从输送驱动辊40处获得动力进行工作,因此存在由于上述扭曲导致记录纸P的输送精度下降的可能性。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输送驱动辊40从一侧端部向另一侧端部,按照顺序配置有从马达获得动力的第1位置A1、向翻转辊22传递动力的第2位置A2、向记录纸P提供输送力的输送区域W。因此,能够缩短第1位置A1与第2位置A2之间的距离L1,能够抑制伴随施加到输送驱动辊40的转矩而产生的扭曲的程度,能够将伴随所述扭曲而产生的纸张输送精度的下降抑制到最小限度。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输送驱动辊40,从一侧端部向另一侧端部,按照顺序配置有从马达获得动力的第1位置A1、向翻转辊22传递动力的第2位置A2、向记录纸P提供输送力的输送区域W,但是也可以如下地配置第1位置A1和第2位置A2。
即还能够将向翻转辊22传递动力的位置设为第1位置A1,从马达获得动力的位置设为第2位置A2,从输送驱动辊40的一侧端部向另一侧端部按照顺序配置第1位置A1、第2位置A2、输送区域W。由此,在输送驱动辊40从马达获得动力的位置和输送区域W之间,没有配置输送驱动辊40向翻转辊22传递动力的位置,因此能够基本消除伴随输送驱动辊40的扭曲所导致的输送精度的降低。
《3.输送驱动辊的结构以及制造方法》
接着,一边参照图5至图9一边说明输送驱动辊40的结构以及制造方法。
输送驱动辊40是如上述那样将金属板材加工成圆筒状而形成的辊,主要包括对金属板材进行的冲压加工、对由冲压加工得到的板材进行的圆筒加工以及在由圆筒加工得到的圆筒轴的表面附着由耐磨粒子构成的高摩擦区域Sa的加工。下面详细说明进行对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加工时的冲压形状。此外,关于圆筒加工,例如能够采用上述专利文献3所述的加工方法。
在冲压加工中从金属板材冲裁出产品外形的直线部时,容易产生位置偏移,因此有时如图5所示地在金属板材上有意地形成被称为匹配M的孔使得位置不偏移。该匹配M是在冲压加工中从金属板材TT冲裁出直线部来形成想要的板材时作为冲裁线Lu的定位标而发挥功能,因此能够瞄准直线部进行冲裁。因而,由于被高精度地加工,因此冲压加工后通过接合一对直线部来形成圆筒轴时的接合性良好,作为介质输送辊有助于被记录介质的顺利输送。
图6(A)是输送驱动辊40的俯视图,附图标记R表示输送区域W中的接合部,附图标记Q表示圆周线(假想的直线:与纸张输送方向平行)。另外,附图标记J表示拼图部,附图标记Ha表示由一对凹部H构成的孔。而且,该输送驱动辊40是通过将图6(B)所示的板材T弯曲加工成圆筒状来得到的。在图6(B)中附图标记H表示凹部,附图标记R1、R2表示圆筒加工后形成输送区域W的板材T的一对端部(下面有时还称为“端面”)。
如图6(B)所示,端部R1、R2按照与圆周线Q成直角(α=90°)的方式直线状地延伸,由未形成任何凹凸部等的平滑直线所形成。圆筒加工后的接合部R也由此如图6(A)所示地按照与圆周线Q成直角(α=90°)的方式直线状地延伸,是未形成任何凹凸部等的平滑直线。
冲压加工时所形成的一对凹部H由于圆筒加工后凹部的对置而成为由一对凹部形成的孔Ha,该孔Ha位于输送区域W的外侧。拼图部J1和J2是用于提高接合强度所形成的凹凸嵌合部,板材T的一侧端部形成凹状,另一侧端部形成凸状,使得在接合时作为拼图部J而嵌合。虽然输送驱动辊40由于拼图部J而特别在圆筒加工后提高了扭曲强度,但是该拼图部J与由一对凹部H构成的孔Ha同样地,也位于输送区域W的外侧。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板材T加工成圆筒状所形成的输送驱动辊40中,接合了板材T的一对端部R1、R2的接合部R的至少与纸张接触的输送区域W在与圆周线Q交叉的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由一对凹部H构成的孔Ha、拼图部J形成于输送区域W的外侧,因此能够减轻或者防止纸张前端卡在输送驱动辊40的外周面上,从而能够确保顺利输送。
此外,通过将由一对凹部H构成的孔Ha和拼图部J配置在被对输送驱动辊40进行轴支承的轴承部63、64(图6(A))轴支承的区域外,也能够在与轴承部的内周面之间确保顺利滑动。
接着,一边参照图7(A)、图7(B)一边说明其它实施方式。图7A所示的输送驱动辊40’的结构为:直线状地延伸的接合部R’在与圆周线Q成非直角(α≠90°)的方向延伸,而在外周面螺旋状地延伸。形成该输送驱动辊40’的板材T’如图7(B)所示,一对端部R1’、R2’在与圆周线Q成非直角(α≠90°)的方向直线状地延伸。
另外,图7(B)与图6(B)同样,冲压加工时所形成的一对凹部H在圆筒加工后,由于凹部H的对置而成为由一对凹部H构成的孔Ha,该孔Ha位于输送区域W的外侧。并且,同样地在拼图部J1和J2中,板材T的一侧端部形成凹状,另一侧端部形成凸状,使得在接合时作为拼图部J进行嵌合。该拼图部J与由一对凹部H构成的孔Ha同样,也位于输送区域W的外侧。
通过这样形成,由一对凹部H构成的孔Ha、拼图部J形成于输送区域W的外侧、且接合部R’不平行于纸张前端,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纸张前端卡在辊外周面上。
另外,在输送区域W中,优选接合部R’在圆周线Q的方向进行一转以内的旋转,并且更优选是如图6(A)那样进行半转以内的旋转。
如果按此方式形成接合部R’,防止纸张前端卡在辊外周面上、并且容易通过冲压加工来冲裁包括接合部R’的板材,还能够确保扭曲刚性。
这里,说明输送驱动辊40的制造方法。首先,说明通过冲压从金属板材TT冲裁出成为输送驱动辊40的基础的板材T的工序以及在板材上形成嵌合部的工序。如图5所示,在金属板材TT上,将多个被称为匹配孔M的孔在金属板材TT上形成多个,使其成为通过冲压从金属板材TT冲裁出板材T时的冲裁线Lu的定位标。而且,将该匹配孔M设定为冲压的冲裁线Lu,并通过冲压进行冲裁。由此,从金属板材TT冲裁出板材T时的冲裁精度变高。之后,如图6(B)所示,通过对板材T进行冲压来形成嵌合部J1和J2。这是因为:在圆筒弯曲工序中,通过拼图部J1和J2的咬合,使后述的板材具有接合时的强度。匹配孔M和拼图部J1和J2形成为:在通过圆筒弯曲工序形成圆筒轴时,不会进入到图6(A)中所示的输送区域W中。
接着说明板材T的圆筒弯曲工序。
图8(A)~图8(C)、图9(A)~图9(C)是表示冲压机的圆筒弯曲工序的侧视图。板材T的平板部70通过冲压弯曲加工成使作为平板部70两侧端面的端面R1和R2接近。而且,如图8(A)~图8(C)、图9(A)~图9(C)所示,按照使所述一对端面对置而对接并且嵌合部J1和J2进行咬合的方式圆筒状地形成。
具体地说,首先通过图8(A)所示的阴模(弯曲模)81和阳模(弯曲冲头)82冲压板材T的平板部70,平板部70的两端部72a、72b弯曲成圆弧状(优选是近似1/4圆弧)。此外,在图8(A)中为了容易区分各部件,在平板部70、阴模81和阳模82之间分别留有间隔来记述这些部件,但是实际不存在该间隔,平板部70、阴模81以及阳模82在各自的接触部中几乎紧贴。这在后述的图8(B)、图8(C)、图9(A)~图9(C)中也是同样的。
这里,阳模82被配置成在图8中与平板部70的下侧面对置。另外,阴模81被配置成在图8中与平板部70的上侧面对置。由此,平板部70的两端部72a、72b面C1侧被弯曲加工成圆弧状。
接着,将板材T向一个方向送出后,通过图8(B)所示的第2阴模(弯曲模)83和第2阳模(弯曲冲头)84,冲压平板部70的短边方向(弯曲方向)中的中央部。而且,在面C1侧,将平板部70的中央部弯曲成圆弧状(优选是近似1/4圆弧)。
接着,将板材T向一个方向送出后,如图8(C)所示,在平板部70的内侧配置心模87。而且,如图9(A)~图9(C)所示,使用图8(C)所示的上模85和下模86使平板部70的两端部72a、72b的各端面R1、R2接近。
这里,图8(C)和图9(A)~图9(C)所示的心模87的外径,与所形成的空心圆筒状的输送驱动辊40的内径相等。另外,如图8(C)所示,下模86的冲压面86c的半径和上模85的冲压面85a的半径,分别与考虑了研磨余量的输送驱动辊40的外径的半径相等。另外,如图9(A)~图9(C)所示,下模86是左右一对分型模,这些分型模86a、86b构成为能够各自独立地升降。
即从图8(C)所示的状态,如图9(A)所示使左侧的分型模86a接近上模85,对平板部70的一侧进行冲压加工,弯曲成近似半圆形状。
此外,上模85也与下模86同样地设为左右一对分型模(参照分型面85b),在进行该图9(A)所示的工序时,也可以使同侧的上模接近分型模86a。
接着,如图9(B)所示,将心模87稍微(能够使一侧端面R1和另一侧端面R2接近的程度)向上模85侧移动,并且使另一侧的分型模86b接近上模85,对平板部70的另一侧进行冲压加工,弯曲成近似半圆形状。
之后,如图9(C)所示,使心模87和一对分型模86a、86b一起接近上模85,形成圆筒状的输送驱动辊(空心管)40。在该状态下,左右两侧的端面R1、R2处于相互对置而对接的状态。
即在该圆筒状的输送驱动辊40中,作为基材的板材T的平板部70的两侧端面R1、R2相互接近,在这些端面R1、R2之间形成接缝。这里,面C1成为输送驱动辊40的内周面,面C2成为输送驱动辊40的外周面。由此,按照将平板部70卷在心模87上并使嵌合部J1和J2咬合的方式来形成输送驱动辊40。此外,端面R1和R2成为相互接近或者抵接的接合部R,嵌合部J1和J2咬合的结果,成为图6(A)所示的拼图部J,有助于提高输送驱动辊40的强度、尤其是扭曲强度。
接着,说明图6中所示的附着由耐磨粒子构成的高摩擦区域Sa的工序。
作为该高摩擦区域Sa的附着方法,能够采用干式法和湿式法(或者两者并用的方法),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采用干式法。具体地说,首先准备树脂粒子和无机粒子作为高摩擦区域Sa的形成材料。作为树脂粒子,优选使用由环氧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等构成的微粒子。
另外,作为无机粒子,优选使用氧化铝(Al2O3)、碳化硅(SiC)、二氧化硅(SiO2)等陶瓷粒子。其中,由于氧化铝很好地发挥提高相对硬度高的摩擦阻抗的功能,另外相对低廉且不会成为降低成本的阻碍,因此更优选地使用。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氧化铝粒子用作无机粒子。
作为该氧化铝粒子,使用通过粉碎处理调整成规定粒径分布的粒子。通过由粉碎处理来进行制造,该氧化铝粒子端部变得相对尖锐,通过该尖锐的端部来产生高的摩擦力。
若准备了这种树脂粒子和无机粒子,首先在输送驱动辊40上涂抹前述的树脂粒子(未图示)。即将输送驱动辊40配置在涂装槽(booth)(未图示)内,并且将该输送驱动辊40在单体的状态下设为(负)电位。
而且,一边使用静电涂装装置(未图示)的喷枪(tribo gun)来向输送驱动辊40喷雾(喷出)来喷涂树脂粒子,一边使该喷雾粒子(树脂粒子)带+(正)高电位。由此,该带电的树脂粒子被吸附在输送驱动辊40的外周面,形成树脂膜(未图示)。
将输送驱动辊40移动到其它涂装槽中,使输送驱动辊40围绕其轴旋转且从电晕枪(corona gun)(未图示)喷雾并喷涂前述的氧化铝粒子,在形成于输送驱动辊40的树脂膜上选择性地静电吸附氧化铝粒子。将氧化铝粒子选择性地静电吸附在树脂膜上与树脂膜的形成同样地,是通过用带状物对输送驱动辊40的两端部进行屏蔽来进行的。这样,高摩擦区域Sa被附着于输送驱动辊40。此外,仅通过涂抹无机粒子单体就能够发挥摩擦力,因此也可以只涂抹无机粒子单体。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是一个例子,能够进行各种变形。特别是,上述实施方式不意味着本发明具备各特征部分的全部,例如图3和图4所示的动力传递结构、图5、图6(A)、图6(B)、以及图7(A)、图7(B)所示的输送驱动辊的具体结构,能够各自单独构成发明。
除此之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输送驱动辊40使用了空心轴,但是不限于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通过板材的圆筒加工得到的空心轴,通过其它制造方法得到的空心轴也能够得到上述作用效果、尤其是参照图3和图4说明的动力传递结构的作用效果。另外一边参照图3和图4一边说明了的动力传递结构的作用效果不限于输送驱动辊40为空心轴的情况,即使是实心轴也能够得到其作用效果(降低或者防止扭曲的效果)。

Claims (12)

1.一种介质输送辊,其特征在于,其输送被记录介质,
具备:
圆筒部,其接合一对端部,并成圆筒状;
接合部,其形成于所述圆筒部,在与所述被记录介质接触的区域在与所述圆筒部的圆周线交叉的方向一直线状地延伸;以及
凹凸嵌合部,其被配置于所述接合部中的所述区域外,由形成在所述一对端部的各个上的凹部和凸部进行嵌合所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输送辊,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直线状地延伸的接合部,在与圆周线成非直角的方向一直线状地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输送辊,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还具有分别形成于所述一对端部的一对凹部,
由所述一对凹部所形成的孔,被配置于与所述被记录介质接触的区域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输送辊,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还具有分别形成于所述一对端部的一对凹部,
由所述一对凹部所形成的孔,被配置于与所述被记录介质接触的区域外。
5.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在被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
具备:
记录单元,其在所述被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以及
介质输送辊,其被配置于所述记录单元的上游侧,将所述被记录介质向下游侧送出,
所述介质输送辊具备:
圆筒部,其接合一对端部,并成圆筒状;
接合部,其形成于所述圆筒部,在与所述被记录介质接触的区域在与所述圆筒部的圆周线交叉的方向一直线状地延伸;以及
凹凸嵌合部,其被配置于所述接合部中所述区域外,由形成在所述一对端部的各个上的凹部和凸部进行嵌合所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在与圆周线成非直角的方向一直线状地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还具有分别形成于所述一对端部的一对凹部,
由所述一对凹部所形成的孔,被配置于与所述被记录介质接触的区域外。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还具有分别形成于所述一对端部的一对凹部,
由所述一对凹部所形成的孔,被配置于与所述被记录介质接触的区域外。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轴支承所述介质输送辊的轴承部,被配置于设有所述凹凸嵌合部的区域以及与所述被记录介质接触的区域外。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轴支承所述介质输送辊的轴承部,被配置于设有所述凹凸嵌合部的区域以及与所述被记录介质接触的区域外。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轴支承所述介质输送辊的轴承部,被配置于设有所述凹凸嵌合部的区域、与所述被记录介质接触的区域以及由一对凹部所形成的孔的区域外。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轴支承所述介质输送辊的轴承部,被配置于设有所述凹凸嵌合部的区域、与所述被记录介质接触的区域以及形成了由所述一对凹部所形成的孔的区域外。
CN2011100364396A 2010-02-10 2011-02-09 介质输送辊、记录装置 Pending CN1021898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27337 2010-02-10
JP2010027337 2010-02-10
JP2011007053A JP5641228B2 (ja) 2010-02-10 2011-01-17 記録装置
JP2011-007053 2011-03-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89822A true CN102189822A (zh) 2011-09-21

Family

ID=44354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64396A Pending CN102189822A (zh) 2010-02-10 2011-02-09 介质输送辊、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20110195828A1 (zh)
JP (1) JP5641228B2 (zh)
CN (1) CN10218982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41228B2 (ja) * 2010-02-10 2014-12-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5928105B2 (ja) * 2012-04-02 2016-06-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019907B2 (ja) 2012-08-08 2016-11-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8703556B2 (en) 2012-08-30 2014-04-22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ethod of making a FinFET device
JP6399784B2 (ja) * 2014-03-31 2018-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ローラ部材、ローラ支持機構、および、金属軸
JP6436286B2 (ja) * 2014-06-25 2018-12-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WO2017023265A1 (en) * 2015-07-31 2017-02-0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er roller
JP2017202898A (ja) * 2016-05-10 2017-11-16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両面印刷装置
JP7400355B2 (ja) * 2019-10-31 2023-12-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記録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17198A (en) * 1940-02-23 1943-04-20 Midland Steel Prod Co Sheet metal forming equipment
CN1080883A (zh) * 1989-08-25 1994-01-19 昭和铝株式会社 制造具有带导向耳的插管孔的可钎焊金属管的方法
US6004669A (en) * 1996-12-25 1999-12-21 Fuji Xerox Co., Ltd. Electrically-conductive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6206264B1 (en) * 1998-05-18 2001-03-27 Eastman Kodak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veying abrasive web of indeterminate length
CN1915778A (zh) * 2002-07-10 2007-02-21 新确有限公司 送纸滚筒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3842A (en) * 1988-07-14 1993-09-14 Showa Aluminum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making a brazeable metal pipe having tube-insertion apertures formed with guide lugs
US5461464A (en) * 1994-11-03 1995-10-24 Xerox Corporation Photoreceptor assembly
JPH08277046A (ja) 1995-04-10 1996-10-22 Canon Inc 給紙搬送装置及び該給紙搬送装置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JP3724693B2 (ja) 1999-08-30 2005-12-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送りローラ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JP2001158544A (ja) 1999-12-06 2001-06-12 Seiko Epson Corp シート搬送ローラ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のシート搬送ローラ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3821204B2 (ja) 2000-08-18 2006-09-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両面印刷装置
JP3758965B2 (ja) 2000-10-19 2006-03-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両面印刷装置
US20040047840A1 (en) * 2001-01-13 2004-03-11 David Harper Control agents
JP2003089248A (ja) 2001-09-17 2003-03-25 Canon Inc 画像記録装置
JP4486778B2 (ja) 2002-10-29 2010-06-23 京セラ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155010B2 (ja) * 2002-11-22 2008-09-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04338928A (ja) 2003-05-19 2004-12-02 Canon Inc シート材供給装置
JP4719409B2 (ja) * 2003-08-29 2011-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方法
JP4551715B2 (ja) * 2003-11-12 2010-09-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06289496A (ja) * 2005-03-17 2006-10-26 Seiko Epson Corp 円筒軸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273449A (ja) 2005-03-28 2006-10-12 Canon Inc 媒体反転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JP4221604B2 (ja) 2005-05-27 2009-02-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4170319B2 (ja) 2005-07-15 2008-10-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176024A (ja) * 2005-12-28 2007-07-12 Brother Ind Ltd 画像記録装置
EP1964684B1 (en) 2007-02-28 2011-10-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8247495A (ja) 2007-03-29 2008-10-16 Brother Ind Ltd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両面記録装置
JP4483886B2 (ja) 2007-03-29 2010-06-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両面記録装置
JP5360342B2 (ja) 2007-05-31 2013-12-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両面記録装置
JP5322406B2 (ja) * 2007-07-04 2013-10-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4905310B2 (ja) * 2007-09-28 2012-03-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0047357A (ja) 2008-08-21 2010-03-04 Seiko Epson Corp ローラ装置、記録装置
JP4670954B2 (ja) * 2008-12-25 2011-04-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4715938B2 (ja) * 2009-03-06 2011-07-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5504889B2 (ja) * 2009-12-29 2014-05-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5641228B2 (ja) * 2010-02-10 2014-12-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1230916A (ja) * 2010-04-30 2011-11-17 Seiko Epson Corp 媒体搬送ローラー、記録装置、媒体搬送ローラーの製造方法
JP5340254B2 (ja) * 2010-11-29 2013-1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装置
JP5488455B2 (ja) * 2010-12-28 2014-05-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JP5794083B2 (ja) * 2011-09-30 2015-10-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5760989B2 (ja) * 2011-11-28 2015-08-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942570B2 (ja) * 2011-11-28 2016-06-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664583B2 (ja) * 2012-03-27 2015-02-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5987448B2 (ja) * 2012-04-24 2016-09-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958053B2 (ja) * 2012-04-27 2016-07-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17198A (en) * 1940-02-23 1943-04-20 Midland Steel Prod Co Sheet metal forming equipment
CN1080883A (zh) * 1989-08-25 1994-01-19 昭和铝株式会社 制造具有带导向耳的插管孔的可钎焊金属管的方法
US6004669A (en) * 1996-12-25 1999-12-21 Fuji Xerox Co., Ltd. Electrically-conductive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6206264B1 (en) * 1998-05-18 2001-03-27 Eastman Kodak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veying abrasive web of indeterminate length
CN1915778A (zh) * 2002-07-10 2007-02-21 新确有限公司 送纸滚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41228B2 (ja) 2014-12-17
US20130286130A1 (en) 2013-10-31
US20130286129A1 (en) 2013-10-31
US20110195828A1 (en) 2011-08-11
JP2011184198A (ja) 2011-09-22
US9145012B2 (en) 2015-09-29
US9090106B2 (en) 2015-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89822A (zh) 介质输送辊、记录装置
CN101279548B (zh) 图像记录设备
CN101804746B (zh) 输送辊、输送单元及打印装置
EP1129969B1 (en) Sheet material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EP1900536B1 (en)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medium discharg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the medium discharging apparatus
US5362037A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delivering flat articles one by one from a stack of such articles
KR100441503B1 (ko) 잉크젯 프린터의 구동장치
KR101174052B1 (ko) 페이퍼시트 이송 장치
JPH09142692A (ja) 枚葉紙を搬送する装置
US6148991A (en) Stack transporting roller conveyor
CN102248809A (zh) 介质输送辊、记录装置、介质输送辊的制造方法
JP6293029B2 (ja)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819396B2 (en) Sheet separ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eparating sheets
CN210700954U (zh) 一种涂布生产线用磁吸收料装置
US20060291941A1 (en) Power transmitter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08273741A (ja) 折り畳まれた印刷紙葉を搬送装置に供給するための給紙装置
JP2011162314A (ja) 記録装置
JP2001147557A5 (zh)
US20060017212A1 (en) Paper feeding unit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20080003850A (ko) 단일 구동 롤러를 갖는 자동 문서 공급기
JP6497750B2 (ja) シート移送装置
CN101937177B (zh)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上的片材给进机构
CN105383965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用于馈送片材的方法
JP2021109748A (ja) シート積重体の移送装置
JP2015074533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