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5894A - 利用亚硒酸钠进行均匀富硒栽培杏鲍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亚硒酸钠进行均匀富硒栽培杏鲍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65894A
CN102165894A CN 201010580186 CN201010580186A CN102165894A CN 102165894 A CN102165894 A CN 102165894A CN 201010580186 CN201010580186 CN 201010580186 CN 201010580186 A CN201010580186 A CN 201010580186A CN 102165894 A CN102165894 A CN 1021658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enium
particle
additive
cultivation
cult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58018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65894B (zh
Inventor
李飞
李红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e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e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e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etek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58018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658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65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58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658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58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亚硒酸钠进行均匀富硒栽培杏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栽培干料中混入占栽培干料总重量1~10%的富硒栽培料添加剂,按照普通栽培方法进行栽培获得均匀富硒的杏鲍菇的步骤;其中富硒栽培料添加剂含硒总量为0.5~100mg/kg,且富硒栽培料添加剂中颗粒粒径在0.005~5.0mm范围内呈多粒径区域分布,粒径为1.0~5.0mm的颗粒至少占添加剂总重的10%;粒径为0.005~0.1mm的颗粒至少占添加剂总重的40%;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采用的组分原料以各自重量份数计包括:玉米芯粉100重量份数;亚硒酸钠0.0011~0.022重量份数。该方法得到的杏鲍菇硒利用率高、批次间硒含量稳定,而且该方法无硒污染隐患,方便操作、易于推广。

Description

利用亚硒酸钠进行均匀富硒栽培杏鲍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尤其是涉及一种杏鲍菇的硒营养强化方法,属于硒资源的生物转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杏鲍菇菇体营养丰富,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和如鲍鱼的口感;菌肉肥厚,质地脆嫩,特别是菌柄组织致密、结实、乳白,可全部食用,且菌柄比菌盖更脆滑、爽口。它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镁、铜、锌等矿物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人体具有抗癌、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以及美容等作用,适合保鲜、加工,深得人们的喜爱,市场价格比平菇高3-5倍。
硒是一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癌、抗氧化(衰老)和提高人体免疫力、拮抗重金属等生物学特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日摄入量为50-250微克。但我国成人的日硒摄入量仅有26-50μg,因此,硒营养不良的情况在我国普遍存在。我国有72%的县(市)低硒或缺硒,黑龙江、内蒙古、甘肃、青海、四川等严重缺硒地区有克山病、大骨节病发生,一些癌症高发区(如江苏启东市)也属低硒区。WHO公布的资料表明,全球有40多个国家属于低硒或缺硒地区。富硒农副产品是人体补充硒元素有效途径,因此,富硒技术是科学家们研究开发的热点领域。缺硒能诱发心血管疾病、肿瘤、克山病等。摄硒量过多,容易发生硒中毒。营养学家指出,除膳食纤维外,食用菌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一个成年人每天吃100g食用菌,能获得15-17g优质蛋白;能获得600mg钙,相当于日需要量的80%;可满足人体每日热需要量的11%,但一般食用菌中硒含量低于5μg/kg。
现有技术多是对普通杏鲍菇栽培技术的研究,而对其富硒技术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侧重于培养基方面。其中,中国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生产富硒杏鲍菇的培养基”(公开号:CN 101391920A)公开了一种生产富硒杏鲍菇的培养基,该培养基由棉子壳、麸皮、玉米芯、黄芪和/或灵芝下脚料、石灰粉、石膏粉、玉米面混合配制而成,其硒含量可控性较差,且原料黄芪和灵芝下脚料的来源受限;“一种富硒杏鲍菇栽培方法及其培养基”(公开号:CN101182266A)公开了一种杏鲍菇栽培方法及其培养基,其主要是采用在普通培养基直接添加亚硒酸钠的方法,结合一定的栽培技术来栽培富硒杏鲍菇,整个培养过程中很难实现对产品含硒量的可控性,子实体富硒量波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杏鲍菇的均匀富硒栽培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富硒栽培后杏鲍菇头潮生长或多潮生长后杏鲍菇各株间硒含量批次不均匀,子实体富硒量波动大等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亚硒酸钠进行均匀富硒栽培杏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栽培干料中混入占栽培干料总重量1~10%的富硒栽培料添加剂,按照普通栽培方法进行栽培获得均匀富硒的杏鲍菇的步骤;其中富硒栽培料添加剂含硒总量为5~100mg/kg,且富硒栽培料添加剂中颗粒粒径在0.005~5.0mm范围内呈多粒径区域分布,粒径为1.0~5.0mm的颗粒占添加剂总重约为10%;粒径为0.005~0.1mm的颗粒至少占添加剂总重的40%;所述栽培料添加剂采用的组分原料以各自重量份数计包括:
玉米芯粉或其他农作物秸秆    100重量份数;
亚硒酸钠                    0.0011~0.022重量份数。
优选的,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中颗粒粒径在0.005~5.0mm范围内呈三个粒径区域分布,以其在添加剂中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粒径为1.0~5.0mm的颗粒      10~20%;
粒径为0.005~0.1mm的颗粒    40~70%;
其他粒径范围的颗粒          20~40%。
优选的,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中颗粒粒径在0.005~5.0mm范围内呈三个粒径区域分布,以其在添加剂中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粒径为1.0~5.0mm的颗粒      10%;
粒径为0.005~0.1mm的颗粒    50%;
其他粒径范围的颗粒          40%。
优选的,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中颗粒粒径在0.005~5.0mm范围内呈三个粒径区域分布,以其在添加剂中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粒径为1.0~5.0mm的颗粒     10%;
粒径为0.01~0.1mm的颗粒    60%;
其他粒径范围的颗粒         30%。
优选的,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中颗粒粒径在0.005~5.0mm范围内呈三个粒径区域分布,以其在添加剂中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粒径为1.0~5.0mm的颗粒      10%;
粒径为0.005~0.1mm的颗粒    70%;
其他粒径范围的颗粒          20%。
优选的,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中颗粒粒径在0.005~5.0mm范围内呈三个粒径区域分布,以其在添加剂中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粒径为1.0~5.0mm的颗粒      20%;
粒径为0.005~0.1mm的颗粒    50%;
其他粒径范围的颗粒          30%。
优选的,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中颗粒粒径在0.005~5.0mm范围内呈三个粒径区域分布,以其在添加剂中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粒径为1.0~5.0mm的颗粒      20%;
粒径为0.005~0.1mm的颗粒    40%;
其他粒径范围的颗粒          40%。
优选的,所述栽培干料以其组分的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杂木屑                      37%;
棉籽壳                      35%;
麦麸                        18%;
玉米粉                      9%;
石灰                        1%。
优选的,所述普通栽培方法包括将混入富硒栽培料添加剂的栽培干料按照料水比1∶1.2加入自来水,充分搅拌混匀,装袋后用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冷却后接种、养菌、催蕾出菇。
优选的,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使用普通农作物下脚料玉米芯粉为硒源载体。
优选的,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的颗粒通过将载体和硒源粉碎后制粒工序完成。
优选的,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的硒含量为5~100mg/kg。
其中A~B%表示范围在A%到B%范围内,且包括B%和A%。
本发明技术方案结合了杏鲍菇多潮生长且各潮生长采收量不同的特点,提出一种以亚硒酸钠为硒源进行杏鲍菇硒营养强化的新方法。该发明可以结合工厂化先进管理模式,实现杏鲍菇均衡生产、全年上市、切实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人们提高优质的有机硒。
本发明人经过大量的研究和试验,通过配制一种具有不同粒度不同配比特征,可以以不同的速率释放其中的硒的专用添加剂,提供一种以亚硒酸钠为主硒源进行杏鲍菇硒营养强化的方法,实现各潮菇之间富硒量的稳定性。具体的方案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首先制备一种富硒杏鲍菇栽培料添加剂:
①将一种天然农作物下脚料,玉米芯通过筛选、干燥、粉碎至粒径为0.005~0.1mm,设计栽培富硒杏鲍菇所需栽培料添加剂的配方。
该添加剂配方如下:
玉米芯粉            100份;
亚硒酸钠            0.0011~0.022份。
②将上述亚硒酸钠研磨至粒径为0.005~0.1mm粉末,与玉米芯粉充分搅拌混匀,制得粒径在0.1mm以下,含硒量在5~100mg/kg范围内初级混合料。
③把部分上述混合料加工造粒,使之成为粒度不同的颗粒,其粒径分别控制在0.1~1.0mm、1.0~5.0mm范围内。
④将上述粒径分别为:0.005~0.1mm、0.1~1.0mm、1.0~5.0mm的三种颗粒按以下重量百分比混合:40~70%、20~40%、10~20%,即得到具有不同粒度配比特征的富硒栽培料添加剂,其总含硒量仍在5~100mg/kg范围内。
在栽培料拌料时,按1~10%的比例将添加剂混入组成为杂木屑37%、棉籽壳35%、麦麸18%、玉米粉9%、石灰1%的基础栽培料中,使栽培干料最终含硒量在0.5~10mg/kg范围内。之后,按料水比1∶1.2加入自来水,充分搅拌混匀,装袋后用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冷却后接种(接种室)、养菌(发菌室)、催蕾出菇(菇房),栽培管理模式按基地工厂化常规操作即可。
在杏鲍菇子实体采收时,取样检测其中硒含量,鲜样硒含量比普通栽培杏鲍菇提高8~125倍,可达到0.15~2.5mg/kg。其中,子实体中以硒代氨基酸形式存在的硒占总硒80%以上。
在杏鲍菇菌丝萌发和子实体生长过程中进行观测记录,发现富硒栽培可增强杏鲍菇抗杂菌污染能力,杂菌污染率降低50%。
对头潮菇产量进行统计,发现硒营养强化组比普通栽培组产量提高30%以上。
在子实体的整个生长周期中,样品含硒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可严格控制在10%以内,波动性远低于普通栽培(RSD为80%)和不具备不同粒度配比特征的添加剂栽培的(RSD为40%)杏鲍菇;同一阶段子实体中含硒量更稳定,RSD均低于5%。
利用本发明可获得富硒效果良好的杏鲍菇,提升杏鲍菇产品为富硒保健品,既是日常佳肴又可作为食疗佳品,更便于人们接受。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本发明的优点是:
(1)本发明中制备的栽培料添加剂为富硒杏鲍菇专用添加剂,结合了杏鲍菇生长特点,具有不同粒度配比特征,可实现其中的硒以不同的速率释放,从而实现各潮菇之间富硒量的稳定性。
(2)上述添加剂以亚硒酸钠为硒源,以玉米芯粉为硒源载体;玉米芯粉可有效防止硒源流失并保证硒源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保障杏鲍菇对硒源的充分均匀吸收。
(3)添加剂组分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时只需在栽培料拌料时与普通栽培料按一定比例(1~10%)混合,制成最终含硒量在0.5~10mg/kg范围内的栽培料,即可保证杏鲍菇对硒元素安全有效地吸收、富集和转化。
(4)本发明通过初级混合料制备、造粒及各粒度颗粒以不同比例混合等步骤实现添加剂品质的稳定性;通过栽培料拌料实现再次混匀,确保硒资源在栽培料中的均匀分布,利于菌丝体及子实体对硒的均匀吸收。
(5)整个生长期,硒营养强化组杏鲍菇抗杂菌污染能力明显增强,头潮菇产量提高30%。
(6)通过本发明可实现栽培料中无机硒转化成杏鲍菇子实体中以各种氨基酸形态存在的优良的生物源硒。检测结果显示以各种硒代以氨基酸形态存在的硒占总硒含量的80%以上。
(7)应用本发明生产的富硒杏鲍菇,鲜菇含硒量比普通杏鲍菇提高8~125倍,可严格控制在0.15~2.5mg/kg之间,以供人们日常食用;在子实体的整个生长周期中,其含硒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RSD可严格控制在10%以内,波动性远低于普通栽培(RSD为80%)和不具备不同粒度配比特征的添加剂栽培的(RSD为40%)杏鲍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实施例1杏鲍菇富硒栽培实施例
富硒杏鲍菇添加剂的制备:
①将一种天然农作物下脚料,玉米芯通过筛选、干燥、粉碎至粒径为0.005~0.1mm,设计栽培富硒杏鲍菇所需栽培料添加剂的配方。
该添加剂配方如下:
玉米芯粉                100份;
亚硒酸钠                0.0011~0.0022份。
②将上述亚硒酸钠研磨至粒径为0.005~0.1mm的粉末,与玉米芯充分搅拌混匀,制得粒径在0.1mm以下,含硒量在5~10mg/kg范围内混合料。
③把上述混合料加工造粒,使之成为粒度不同的颗粒,其粒径分别控制在0.005~0.1mm、0.1~1.0mm、1.0~5.0mm范围内。
④将上述三种粒径的颗粒按以下重量百分比混合:70%、20%、10%%,即得到具有不同粒度配比特征,含硒量为5~10mg/kg的富硒栽培料添加剂。
杏鲍菇硒营养强化:
在某杏鲍菇基地,选用如(1)所述制备的添加剂;在栽培料拌料时,按10%的比例将添加剂混入组成为杂木屑37%、玉米芯35%、麦麸18%、玉米粉9%、石灰1%的基础栽培料,使栽培干料最终含硒量在0.5~1mg/kg范围内。之后,按料水比1∶1.2加入自来水,充分搅拌混匀,装袋后用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冷却后接种(接种室)、养菌(发菌室)、催蕾出菇(菇房),栽培管理模式按基地工厂化常规操作即可。
实施效果:
在杏鲍菇菌丝萌发和子实体生长过程中,杂菌污染率降低50%;硒营养强化组头潮菇产量比普通栽培组产量提高30%;富硒杏鲍菇子实体内总硒含量为0.15~0.35mg/kg,是普通栽培组的8~18倍,其中以各种硒代氨基酸形式存在的硒占总硒的80%;子实体在整个生长周期中,含硒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可严格控制在10%以内,波动性远低于普通栽培(RSD为80%)和不具备不同粒度配比特征的添加剂栽培的(RSD为40%)杏鲍菇;同一阶段子实体中含硒量更稳定,RSD均低于5%。
实施例2杏鲍菇富硒栽培实施例
富硒杏鲍菇添加剂的制备:
①将一种天然农作物下脚料,玉米芯通过筛选、干燥、粉碎至粒径为0.005~0.1mm,设计栽培富硒杏鲍菇所需栽培料添加剂的配方。
该添加剂配方如下:
玉米芯粉                100份;
亚硒酸钠                0.0022~0.011份。
②将上述亚硒酸钠研磨至粒径为0.005~0.1mm的粉末,与玉米芯充分搅拌混匀,制得粒径在0.1mm以下,含硒量在10~50mg/kg范围内混合料。
③把上述混合料加工造粒,使之成为粒度不同的颗粒,其粒径分别控制在0.005~0.1mm、0.1~1.0mm、1.0~5.0mm范围内。
④将上述三种粒径的颗粒按以下重量百分比混合:60%、30%、10%%,即得到具有不同粒度配比特征,含硒量为10~50mg/kg的富硒栽培料添加剂。
杏鲍菇硒营养强化:
在某杏鲍菇基地,选用如(1)所述制备的添加剂;在栽培料拌料时,按10%的比例将添加剂混入组成为杂木屑37%、玉米芯35%、麦麸18%、玉米粉9%、石灰1%的基础栽培料,使栽培干料最终含硒量在1~5mg/kg范围内。之后,按料水比1∶1.2加入自来水,充分搅拌混匀,装袋后用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冷却后接种(接种室)、养菌(发菌室)、催蕾出菇(菇房),栽培管理模式按基地工厂化常规操作即可。
实施效果:
在杏鲍菇菌丝萌发和子实体生长过程中,杂菌污染率降低50%;硒营养强化组头潮菇产量比普通栽培组产量提高30%;富硒杏鲍菇子实体内总硒含量为0.35~1.5mg/kg,是普通栽培组的18~75倍,其中以各种硒代氨基酸形式存在的硒占总硒的80%;子实体在整个生长周期中,含硒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可严格控制在10%以内,波动性远低于普通栽培(RSD为80%)和不具备不同粒度配比特征的添加剂栽培的(RSD为40%)杏鲍菇;同一阶段子实体中含硒量更稳定,RSD均低于5%。
实施例3杏鲍菇富硒栽培实施例
富硒杏鲍菇添加剂的制备:
①将一种天然农作物下脚料,玉米芯通过筛选、干燥、粉碎至粒径为0.005~0.1mm,设计栽培富硒杏鲍菇所需栽培料添加剂的配方。
该添加剂配方如下:
玉米芯粉                100份;
亚硒酸钠                0.011~0.022份。
②将上述亚硒酸钠研磨至粒径为0.005~0.1mm的粉末,与玉米芯充分搅拌混匀,制得粒径在0.1mm以下,含硒量在50~100mg/kg范围内混合料。
③把上述混合料加工造粒,使之成为粒度不同的颗粒,其粒径分别控制在0.005~0.1mm、0.1~1.0mm、1.0~5.0mm范围内。
④将上述三种粒径的颗粒按以下重量百分比混合:50%、40%、10%%,即得到具有不同粒度配比特征,含硒量为50~100mg/kg的富硒栽培料添加剂。
杏鲍菇硒营养强化:
在某杏鲍菇基地,选用如(1)所述制备的添加剂;在栽培料拌料时,按10%的比例将添加剂混入组成为杂木屑37%、玉米芯35%、麦麸18%、玉米粉9%、石灰1%的基础栽培料,使栽培干料最终含硒量在5~10mg/kg范围内。之后,按料水比1∶1.2加入自来水,充分搅拌混匀,装袋后用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冷却后接种(接种室)、养菌(发菌室)、催蕾出菇(菇房),栽培管理模式按基地工厂化常规操作即可。
实施效果:
在杏鲍菇菌丝萌发和子实体生长过程中,杂菌污染率降低50%;硒营养强化组头潮菇产量比普通栽培组产量提高30%;富硒杏鲍菇子实体内总硒含量为1.5~2.5mg/kg,是普通栽培组的75~125倍,其中以各种硒代氨基酸形式存在的硒占总硒的80%;子实体在整个生长周期中,含硒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可严格控制在10%以内,波动性远低于普通栽培(RSD为80%)和不具备不同粒度配比特征的添加剂栽培的(RSD为40%)杏鲍菇;同一阶段子实体中含硒量更稳定,RSD均低于5%。
实施例4杏鲍菇富硒栽培实施例
富硒杏鲍菇添加剂的制备:
①将一种天然农作物下脚料,玉米芯通过筛选、干燥、粉碎至粒径为0.005~0.1mm,设计栽培富硒杏鲍菇所需栽培料添加剂的配方。
该添加剂配方如下:
玉米芯粉                100份;
亚硒酸钠                0.022份。
②将上述亚硒酸钠研磨至粒径为0.005~0.1mm的粉末,与玉米芯充分搅拌混匀,制得粒径在0.1mm以下,含硒量为100mg/kg的混合料。
③把上述混合料加工造粒,使之成为粒度不同的颗粒,其粒径分别控制在0.005~0.1mm、0.1~1.0mm、1.0~5.0mm范围内。
④将上述三种粒径的颗粒按以下重量百分比混合:50%、30%、20%%,即得到具有不同粒度配比特征,含硒量为100mg/kg的富硒栽培料添加剂。
杏鲍菇硒营养强化:
在某杏鲍菇基地,选用如(1)所述制备的添加剂;在栽培料拌料时,按1%的比例将添加剂混入组成为杂木屑37%、玉米芯35%、麦麸18%、玉米粉9%、石灰1%的基础栽培料,使栽培干料最终含硒量为1mg/kg。之后,按料水比1∶1.2加入自来水,充分搅拌混匀,装袋后用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冷却后接种(接种室)、养菌(发菌室)、催蕾出菇(菇房),栽培管理模式按基地工厂化常规操作即可。
实施效果:
在杏鲍菇菌丝萌发和子实体生长过程中,杂菌污染率降低50%;硒营养强化组头潮菇产量比普通栽培组产量提高30%;富硒杏鲍菇子实体内总硒含量为0.35mg/kg,是普通栽培组的18倍,其中以各种硒代氨基酸形式存在的硒占总硒的80%;子实体在整个生长周期中,含硒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可严格控制在10%以内,波动性远低于普通栽培(RSD为80%)和不具备不同粒度配比特征的添加剂栽培的(RSD为40%)杏鲍菇;同一阶段子实体中含硒量更稳定,RSD均低于5%。
RSDRSDRSD上述实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是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利用亚硒酸钠进行均匀富硒栽培杏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栽培干料中混入占栽培干料总重量1~10%的富硒栽培料添加剂,按照普通栽培方法进行栽培获得均匀富硒的杏鲍菇的步骤;其中富硒栽培料添加剂含硒总量为5~100mg/kg,且富硒栽培料添加剂中颗粒粒径在0.005~5.0mm范围内呈多粒径区域分布,粒径为1.0~5.0mm的颗粒占添加剂总重约为10%;粒径为0.005~0.1mm的颗粒至少占添加剂总重的40%;所述栽培料添加剂采用的组分原料以各自重量份数计包括:
玉米芯粉或其他农作物秸秆    100重量份数;
亚硒酸钠                    0.0011~0.022重量份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中颗粒粒径在0.005~5.0mm范围内呈三个粒径区域分布,以其在添加剂中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粒径为1.0~5.0mm的颗粒      10~20%;
粒径为0.005~0.1mm的颗粒    40~70%;
其他粒径范围的颗粒          20~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中颗粒粒径在0.005~5.0mm范围内呈三个粒径区域分布,以其在添加剂中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粒径为1.0~5.0mm的颗粒      10%;
粒径为0.005~0.1mm的颗粒    50%;
其他粒径范围的颗粒          4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中颗粒粒径在0.005~5.0mm范围内呈三个粒径区域分布,以其在添加剂中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粒径为1.0~5.0mm的颗粒     10%;
粒径为0.01~0.1mm的颗粒    60%;
其他粒径范围的颗粒         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干料以其组分的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杂木屑            37%;
棉籽壳            35%;
麦麸              18%;
玉米粉            9%;
石灰              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通栽培方法包括将混入富硒栽培料添加剂的栽培干料按照料水比1∶1.2加入自来水,充分搅拌混匀,装袋后用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冷却后接种、养菌、催蕾出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使用普通农作物下脚料玉米芯粉为硒源载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的颗粒通过将载体和硒源粉碎后制粒工序完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的硒含量为5~100mg/kg。
CN 201010580186 2010-12-09 2010-12-09 利用亚硒酸钠进行均匀富硒栽培杏鲍菇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58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80186 CN102165894B (zh) 2010-12-09 2010-12-09 利用亚硒酸钠进行均匀富硒栽培杏鲍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80186 CN102165894B (zh) 2010-12-09 2010-12-09 利用亚硒酸钠进行均匀富硒栽培杏鲍菇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5894A true CN102165894A (zh) 2011-08-31
CN102165894B CN102165894B (zh) 2012-07-25

Family

ID=44487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58018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5894B (zh) 2010-12-09 2010-12-09 利用亚硒酸钠进行均匀富硒栽培杏鲍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65894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5198A (zh) * 2012-08-15 2012-11-14 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硒食用菌栽培料及其培育高硒金针菇的方法
CN103814753A (zh) * 2013-09-27 2014-05-28 苏州硒泰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硒食品添加剂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137733A (zh) * 2014-04-23 2014-11-12 安徽大学 一种富硒杏鲍菇的栽培及成份检测方法
CN104350947A (zh) * 2014-11-03 2015-02-18 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高硒食用菌提取富硒食用菌浸出液的方法
CN104584864A (zh) * 2015-02-03 2015-05-06 何寒 一种富硒平菇的培育方法
CN108040742A (zh) * 2017-12-20 2018-05-18 申娟 一种富硒杏鲍菇培育方法
CN109247196A (zh) * 2018-11-19 2019-01-22 遵义周星星菌业有限公司 一种食用菌富硒培养基
CN109863939A (zh) * 2017-12-01 2019-06-11 西充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液体菌种的杏鲍菇培育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2266A (zh) * 2007-10-31 2008-05-21 杭州农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富硒杏鲍菇栽培方法及其培养基
CN101391920A (zh) * 2008-10-31 2009-03-25 山西太岳食用菌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生产富硒杏鲍菇的培养基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2266A (zh) * 2007-10-31 2008-05-21 杭州农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富硒杏鲍菇栽培方法及其培养基
CN101391920A (zh) * 2008-10-31 2009-03-25 山西太岳食用菌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生产富硒杏鲍菇的培养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食品工业科技》 20081231 熊彪等 硒对杏鲍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164、165、169 1-9 第29卷, 第2期 2 *
《食品科学》 20051231 王新风等 液体培养杏鲍菇富集硒的条件与机理研究 149-153 1-9 第26卷, 第11期 2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5198A (zh) * 2012-08-15 2012-11-14 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硒食用菌栽培料及其培育高硒金针菇的方法
CN103814753A (zh) * 2013-09-27 2014-05-28 苏州硒泰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硒食品添加剂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137733A (zh) * 2014-04-23 2014-11-12 安徽大学 一种富硒杏鲍菇的栽培及成份检测方法
CN104137733B (zh) * 2014-04-23 2016-03-09 安徽大学 一种富硒杏鲍菇的栽培及成份检测方法
CN104350947A (zh) * 2014-11-03 2015-02-18 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高硒食用菌提取富硒食用菌浸出液的方法
CN104584864A (zh) * 2015-02-03 2015-05-06 何寒 一种富硒平菇的培育方法
CN109863939A (zh) * 2017-12-01 2019-06-11 西充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液体菌种的杏鲍菇培育方法
CN108040742A (zh) * 2017-12-20 2018-05-18 申娟 一种富硒杏鲍菇培育方法
CN109247196A (zh) * 2018-11-19 2019-01-22 遵义周星星菌业有限公司 一种食用菌富硒培养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5894B (zh) 2012-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5894B (zh) 利用亚硒酸钠进行均匀富硒栽培杏鲍菇的方法
CN102150555B (zh) 利用混合硒源进行均匀富硒栽培秀珍菇的方法
CN102150557B (zh) 利用富硒农作物秸秆进行均匀富硒栽培秀珍菇的方法
CN101156659A (zh) 有机猪核心预混料
CN103570454B (zh) 一种含有玉米面的金针菇栽培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49156B (zh) 一种富寡肽的花鳗鲡粉状配合饲料
CN102150559B (zh) 以亚硒酸钠为硒源进行均匀富硒栽培平菇的方法
CN102150556A (zh) 利用混合有机硒源进行均匀富硒栽培杏鲍菇的方法
CN104177180A (zh) 一种可以提高蘑菇钙含量的栽培基质
CN103910584A (zh) 含棕榈树木屑的杏鲍菇培养料及制作方法
CN102177809B (zh) 利用硒酵母进行均匀富硒栽培秀珍菇的方法
CN103420720A (zh) 用于栽培杏鲍菇的基料配方及使用方法
CN102150558B (zh) 利用硒酸钠进行均匀富硒栽培秀珍菇的方法
CN104030817A (zh) 一种茶薪菇栽培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11309A (zh) 一种室内实用的草菇栽培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11315A (zh) 一种滑菇栽培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20973A (zh) 一种有机标准猪用预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63561A (zh) 高硒鸡腿菇的栽培方法
CN104151033A (zh) 一种含甜菜渣的灵芝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87725A (zh) 一种利用玉米副产品培育真姬菇的方法
CN104003788A (zh) 一种棉秆为原料的鸡腿菇栽培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35258A (zh) 一种杏鲍菇培养料
CN103641591A (zh) 一种豆秸为原料的金针菇栽培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35419B (zh) 一种鲍鱼菇栽培料配伍及此栽培料的制作方法
CN107500809A (zh) 高效食用菌栽培料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thod for carrying out rich-selenium culturing of plelmtus eqngiu by utilizing sodium selenit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41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25

Pledgee: CITIC Bank, Limited by Share Ltd, Suzhou branch

Pledgor: Suzhou Se Technology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2013320010006

PLD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contracts on pledge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25

Termination date: 2015120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