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50556A - 利用混合有机硒源进行均匀富硒栽培杏鲍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混合有机硒源进行均匀富硒栽培杏鲍菇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50556A CN102150556A CN 201010580160 CN201010580160A CN102150556A CN 102150556 A CN102150556 A CN 102150556A CN 201010580160 CN201010580160 CN 201010580160 CN 201010580160 A CN201010580160 A CN 201010580160A CN 102150556 A CN102150556 A CN 1021505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lenium
- particle
- rich
- cultivation
- addit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混合有机硒源进行均匀富硒栽培杏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栽培干料中混入占栽培干料总重量的1~10%的富硒栽培料添加剂,按照普通栽培方法进行栽培获得均匀富硒的杏鲍菇的步骤;其中富硒栽培料添加剂含硒总量为5~50mg/kg,富硒栽培料添加剂需要先粉碎再压实制成一定粒度的颗粒,且富硒栽培料添加剂中颗粒粒径在0.005~5.0mm范围内呈多粒径区域分布,粒径为1.0~5.0mm的颗粒占添加剂总重约为10%(重量比);粒径为0.005~0.1mm的颗粒至少占添加剂总重的40%(重量比)。该方法中杏鲍菇对栽培料的硒利用率高、不同采摘批次杏鲍菇硒含量稳定,因此,该方法安全性高、方便操作、易于推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高硒秸秆进行杏鲍菇硒营养强化的方法,属于硒资源的生物转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杏鲍菇菇体营养丰富,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和如鲍鱼的口感;菌肉肥厚,质地脆嫩,特别是菌柄组织致密、结实、乳白,可全部食用,且菌柄比菌盖更脆滑、爽口。它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镁、铜、锌等矿物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人体具有抗癌、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以及美容等作用,适合保鲜、加工,深得人们的喜爱,市场价格比平菇高3-5倍。
硒,是一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癌、抗氧化(衰老)和提高人体免疫力、拮抗重金属等生物学特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日摄入量为50-250微克。但我国成人的日硒摄入量仅有26-50μg,因此,硒营养不良的情况在我国普遍存在。我国有72%的县(市)低硒或缺硒,黑龙江、内蒙古、甘肃、青海、四川等严重缺硒地区有克山病、大骨节病发生,一些癌症高发区(如江苏启东市)也属低硒区。WHO公布的资料表明,全球有40多个国家属于低硒或缺硒地区。富硒农副产品是人体补充硒元素有效途径,因此,富硒技术是科学家们研究开发的热点领域。缺硒能诱发心血管疾病、肿瘤、克山病等。摄硒量过多,容易发生硒中毒。营养学家指出,除膳食纤维外,食用菌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一个成年人每天吃100g食用菌,能获得15-17g优质蛋白;能获得600mg钙,相当于日需要量的80%;可满足人体每日热需要量的11%,但一般食用菌中硒含量低于5μg/kg。
现有技术中其他食用菌的富硒栽培主要为在栽培料中直接添加硒盐溶液,该方法简便易行、成本较低,但无机残留量大、毒性大、吸收差,且大部分停留在实验室或小试验阶段。王新风对平菇的栽培试验表明:平菇对栽培料中无机硒盐利用率极低,头潮菇硒利用率低于5%,硒资源浪费及栽培废料无机硒污染现象严重。目前对杏鲍菇的研究多是针对栽培技术的改进,而对其富硒技术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侧重于培养基方面。其中,中国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生产富硒杏鲍菇的培养基”(公开号:CN 101391920A)公开了一种生产富硒杏鲍菇的培养基,该培养基由棉子壳、麸皮、玉米芯、黄芪和/或灵芝下脚料、石灰粉、石膏粉、玉米面混合配制而成,其硒含量可控性较差,且原料黄芪和灵芝下脚料的来源受限;“一种富硒杏鲍菇栽培方法及其培养基”(公开号:CN101182266A)公开了一种杏鲍菇栽培方法及其培养基,其主要是采用在普通培养基直接添加亚硒酸钠的方法,结合一定的栽培技术来栽培富硒杏鲍菇,整个培养过程中很难实现对产品含硒量的可控性,子实体富硒量波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混合有机硒源进行均匀富硒栽培杏鲍菇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富硒栽培后杏鲍菇头潮生长或多潮生长后杏鲍菇各株间硒含量批次不均匀,子实体富硒量波动大等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混合有机硒源进行均匀富硒栽培杏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栽培干料中混入占栽培干料总重量1~10%的富硒栽培料添加剂,按照普通栽培方法进行栽培获得均匀富硒的杏鲍菇的步骤;其中富硒栽培料添加剂含硒总量为5~50mg/kg,且富硒栽培料添加剂中颗粒粒径在0.0.005~5.0mm范围内呈多粒径区域分布,粒径为1.0~5.0mm的颗粒至少占添加剂总重的10%;粒径为0.005~0.1mm的颗粒至少占添加剂总重的40%。
优选的,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中颗粒粒径在0.005~5.0mm范围内呈三个粒径区域分布,以其在添加剂中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粒径为1.0~5.0mm的颗粒 10~20%;
粒径为0.005~0.1mm的颗粒 40~70%;
其他粒径范围的颗粒 20~40%。
优选的,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中颗粒粒径在0.005~5.0mm范围内呈三个粒径区域分布,以其在添加剂中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粒径为1.0~5.0mm的颗粒 10%;
粒径为0.005~0.1mm的颗粒 50%;
其他粒径范围的颗粒 40%。
优选的,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中颗粒粒径在0.005~5.0mm范围内呈三个粒径区域分布,以其在添加剂中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粒径为1.0~5.0mm的颗粒 10%;
粒径为0.005~0.1mm的颗粒 70%;
其他粒径范围的颗粒 20%。
优选的,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采用的组分原料是富硒小麦秸秆粉和富硒玉米秸秆粉,其各自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富硒小麦秸秆粉 30~70%;
富硒玉米秸秆粉 30~70%;
或通过单独使用富硒小麦秸秆粉或富硒玉米秸秆粉调配而成。
优选的,所述栽培干料以其组分的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杂木屑 37%;
棉籽壳 35%;
麦麸 18%;
玉米粉 9%;
石灰 1%。
优选的,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中颗粒粒径在0.005~5.0mm范围内呈三个粒径区域分布,以其在添加剂中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粒径为1.0~5.0mm的颗粒 10%;
粒径为0.005~0.1mm的颗粒 70%;
其他粒径范围的颗粒 20%。
优选的,所述普通栽培方法包括将混入富硒栽培料添加剂的栽培干料按照料水比1∶1.2加入自来水,充分搅拌混匀,装袋后用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冷却后接种、养菌、催蕾出菇。
优选的,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使用的富硒小麦秸秆粉的硒含量为5~80mg/kg、富硒玉米秸秆粉的硒含量为5~120mg/kg。
优选的,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的颗粒通过将天然富硒小麦秸秆和天然富硒玉米秸秆粉碎后制粒工序完成。
其中A~B%表示范围在A%到B%范围内,且包括B%到A%。
本发明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结合了杏鲍菇多潮生长且各潮生长采收量不同的特点,提出一种利用高硒秸秆进行杏鲍菇硒营养强化的新方法。该发明旨在公开一种硒利用率高、无硒污染隐患,方便操作、易于推广且可实现产品中安全可靠、稳定可控的杏鲍菇硒营养强化方法。
本发明人经过大量的研究和试验,通过配制一种具有不同粒度不同配比特征,可以以不同的速率释放其中的硒的专用添加剂,提供一种利用高硒秸秆进行杏鲍菇硒营养强化的方法,实现各潮菇之间富硒量的稳定性及对硒资源的高利用率。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体进行实施时,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首先制备一种富硒杏鲍菇栽培料添加剂:
将天然富硒小麦秸秆和天然富硒玉米秸秆通过筛选、干燥,分别粉碎至粒径为0.005~0.1mm,采样检测硒含量分别为5~80mg/kg、5~120mg/kg,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栽培富硒杏鲍菇所需栽培料添加剂的配方。
该添加剂配方如下:
富硒小麦秸秆粉 30~70份;
富硒玉米秸秆粉 30~70份。
②将上述两种秸秆粉充分搅拌混匀,制得粒径在0.1mm以下,含硒量为5~50mg/kg的初级混合料。
③把部分上述混合料加工造粒,使之成为粒度不同的颗粒,其粒径分别控制在0.1到1.0mm(不包括0.1和1.0mm)、1.0~5.0mm范围内。
④将上述三种粒径分别为:0.005~0.1mm、0.1到1.0mm、1.0~5.0mm的颗粒按以下重量百分比混合:40~70%、20~40%、10~20%,即得到具有不同粒度配比特征,总含硒量仍为5~50mg/kg的富硒栽培料添加剂。
也可将其中一种高硒秸秆如天然富硒小麦秸秆和天然富硒玉米秸秆按照以上程序粉碎制粒,得到含硒量为5~50mg/kg的富硒栽培料添加剂。
在栽培料拌料时,按1~10%的比例将添加剂混入组成为杂木屑37%、棉籽壳35%、麦麸18%、玉米粉9%、石灰1%的基础栽培料中,使栽培干料最终含硒量在0.5~5.0mg/kg范围内。之后,按料水比1∶1.2加入自来水,充分搅拌混匀,装袋后用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冷却后接种(接种室)、养菌(发菌室)、催蕾出菇(菇房),栽培管理模式按基地工厂化常规操作即可。
在杏鲍菇菌丝萌发和子实体生长过程中进行观测记录,发现富硒栽培可增强杏鲍菇抗杂菌污染能力,杂菌污染率降低50%。
头潮菇采收过程中统计产量和硒利用率,结果显示:硒营养强化组比普通栽培组头潮菇产量提高30%以上;硒利用率高达60%,远远高于同等条件下利用无机硒盐栽培的富硒杏鲍菇。
在杏鲍菇子实体采收时,取样检测其中硒含量,鲜样硒含量比普通栽培杏鲍菇提高8~100倍,可达到0.15~2.0mg/kg。其中,子实体中以硒代氨基酸形式存在的硒占总硒90%以上
在子实体的整个生长周期中,样品含硒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可严格控制在15%以内,波动性远低于普通栽培(RSD为80%)和不具备不同粒度配比特征的添加剂栽培的(RSD为40%)杏鲍菇;同一阶段子实体中含硒量更稳定,RSD均低于5%。
利用本发明可获得富硒效果良好的杏鲍菇,提升杏鲍菇产品为富硒保健品,既是日常佳肴又可作为食疗佳品,更便于人们接受。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本发明的优点是:
(1)本发明中制备的栽培料添加剂为富硒杏鲍菇专用添加剂,结合了杏鲍菇生长特点,具有不同粒度配比特征,可实现其中的硒以不同的速率释放,从而实现各潮菇之间富硒量的稳定性。
(2)上述添加剂以天然高硒秸秆为原料,硒利用率高、无硒污染隐患。
(3)方法简单,便于操作。使用时只需在栽培料拌料时与普通栽培料按一定比例(1~10%)混合,制成最终含硒量为0.5~5.0mg/kg的栽培料,即可保证杏鲍菇对硒资源安全有效地吸收利用。
(4)在杏鲍菇菌丝萌发和子实体生长过程中进行观测记录,发现富硒栽培可增强杏鲍菇抗杂菌污染能力,杂菌污染率降低50%。
(5)头潮菇采收过程中统计产量和硒利用率,结果显示:硒营养强化组比普通栽培组头潮菇产量提高20%以上;硒利用率高达60%,远远高于同等条件下利用无机硒盐栽培的富硒杏鲍菇。
(6)通过本发明,高硒秸秆中一般生物源硒转化成杏鲍菇子实体中利于人体吸收利用的以各种硒代氨基酸形态存在的优质有机硒。子实体检测结果表明:以硒代胱氨酸、硒甲基半胱氨酸及硒代蛋氨酸等形式存在的有机硒占总硒的90%以上。
(7)应用本发明生产的富硒杏鲍菇,鲜菇含硒量比普通栽培杏鲍菇提高8~100倍,可严格控制在0.15~2.0mg/kg之间,以供人们日常放心食用。且在子实体的整个生长周期中,其含硒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可严格控制在15%以内,波动性远低于普通栽培(RSD为80%)和不具备不同粒度配比特征的添加剂栽培的(RSD为40%)杏鲍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实施例1杏鲍菇富硒栽培实施例
富硒杏鲍菇添加剂的制备:
①将天然富硒小麦秸秆和天然富硒玉米秸秆通过筛选、干燥,分别粉碎至粒径为0.005~0.1mm,采样检测硒含量分别为50mg/kg、50mg/kg,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栽培富硒杏鲍菇所需栽培料添加剂的配方。
该添加剂配方如下:
富硒小麦秸秆粉 50%;
富硒玉米秸秆粉 50%。
②将上述两种秸秆粉充分搅拌混匀,制得粒径在0.1mm以下,含硒量为50mg/kg的初级混合料。
③把上述混合料加工造粒,使之成为粒度不同的颗粒,其粒径分别控制在0.005~0.1mm、0.1~1.0mm、1.0~5.0mm范围内。
④将上述三种粒径的颗粒按以下重量百分比混合:70%、20%、10%,即得到具有不同粒度配比特征的,含硒量为50mg/kg的富硒栽培料添加剂。
杏鲍菇硒营养强化:
在某杏鲍菇基地,选用如(1)所述制备的添加剂;在栽培料拌料时,按1%的比例将添加剂混入组成为杂木屑37%、棉籽壳35%、麦麸18%、玉米粉9%、石灰1%的基础栽培料中,栽培干料最终含硒量为0.5mg/kg。之后,按料水比1∶1.2加入自来水,充分搅拌混匀,装袋后用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冷却后接种(接种室)、养菌(发菌室)、催蕾出菇(菇房),栽培管理模式按基地工厂化常规操作即可。
实施效果:
在杏鲍菇菌丝萌发和子实体生长过程中,杂菌污染率降低50%;硒营养强化组头潮菇产量比普通栽培组产量提高30%,硒利用率高达60%;富硒杏鲍菇子实体内总硒含量为0.15mg/kg,是普通栽培组的8倍,其中以各种硒代氨基酸形式存在的硒占总硒的90%;子实体在整个生长周期中,含硒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可严格控制在15%以内,波动性远低于普通栽培(RSD为80%)和不具备不同粒度配比特征的添加剂栽培的(RSD为40%)杏鲍菇;同一阶段子实体中含硒量更稳定,RSD均低于5%。
实施例2杏鲍菇富硒栽培实施例
富硒杏鲍菇添加剂的制备:
①将天然富硒小麦秸秆和天然富硒玉米秸秆通过筛选、干燥,分别粉碎至粒径为0.005~0.1mm,采样检测硒含量分别为20mg/kg、50mg/kg,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栽培富硒杏鲍菇所需栽培料添加剂的配方。
该添加剂配方如下:
富硒小麦秸秆粉 50%;
富硒玉米秸秆粉 50%。
②将上述两种秸秆粉充分搅拌混匀,制得粒径在0.1mm以下,含硒量为35mg/kg的初级混合料。
③把上述混合料加工造粒,使之成为粒度不同的颗粒,其粒径分别控制在0.005~0.1mm、0.1~1.0mm、1.0~5.0mm范围内。
④将上述三种粒径的颗粒按以下重量百分比混合:60%、30%、10%,即得到具有不同粒度配比特征的,含硒量为35mg/kg的富硒栽培料添加剂。
杏鲍菇硒营养强化:
在某杏鲍菇基地,选用如(1)所述制备的添加剂;在栽培料拌料时,按10%的比例将添加剂混入组成为杂木屑37%、棉籽壳35%、麦麸18%、玉米粉9%、石灰1%的基础栽培料中,栽培干料最终含硒量为3.5mg/kg。之后,按料水比1∶1.2加入自来水,充分搅拌混匀,装袋后用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冷却后接种(接种室)、养菌(发菌室)、催蕾出菇(菇房),栽培管理模式按基地工厂化常规操作即可。
实施效果:
在杏鲍菇菌丝萌发和子实体生长过程中,杂菌污染率降低50%;硒营养强化组头潮菇产量比普通栽培组产量提高30%,硒利用率高达60%;富硒杏鲍菇子实体内总硒含量为1.0mg/kg,是普通栽培组的50倍,其中以各种硒代氨基酸形式存在的硒占总硒的90%;子实体在整个生长周期中,含硒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可严格控制在15%以内,波动性远低于普通栽培(RSD为80%)和不具备不同粒度配比特征的添加剂栽培的(RSD为40%)杏鲍菇;同一阶段子实体中含硒量更稳定,RSD均低于5%。
实施例3杏鲍菇富硒栽培实施例
富硒杏鲍菇添加剂的制备:
①将天然富硒小麦秸秆和天然富硒玉米秸秆通过筛选、干燥,分别粉碎至粒径为0.005~0.1mm,采样检测硒含量分别为80mg/kg、30mg/kg,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栽培富硒杏鲍菇所需栽培料添加剂的配方。
该添加剂配方如下:
富硒小麦秸秆粉 30%;
富硒玉米秸秆粉 70%。
②将上述两种秸秆粉充分搅拌混匀,制得粒径在0.1mm以下,含硒量为45mg/kg的初级混合料。
③把上述混合料加工造粒,使之成为粒度不同的颗粒,其粒径分别控制在0.005~0.1mm、0.1~1.0mm、1.0~5.0mm范围内。
④将上述三种粒径的颗粒按以下重量百分比混合50%、40%、10%,即得到具有不同粒度配比特征的,含硒量为45mg/kg的富硒栽培料添加剂。
杏鲍菇硒营养强化:
在某杏鲍菇基地,选用如(1)所述制备的添加剂;在栽培料拌料时,按10%的比例将添加剂混入组成为杂木屑37%、棉籽壳35%、麦麸18%、玉米粉9%、石灰1%的基础栽培料中,栽培干料最终含硒量为4.5mg/kg。之后,按料水比1∶1.2加入自来水,充分搅拌混匀,装袋后用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冷却后接种(接种室)、养菌(发菌室)、催蕾出菇(菇房),栽培管理模式按基地工厂化常规操作即可。
实施效果:
在杏鲍菇菌丝萌发和子实体生长过程中,杂菌污染率降低50%;硒营养强化组头潮菇产量比普通栽培组产量提高30%,硒利用率高达60%;富硒杏鲍菇子实体内总硒含量为1.5mg/kg,是普通栽培组的75倍,其中以各种硒代氨基酸形式存在的硒占总硒的92%;子实体在整个生长周期中,含硒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可严格控制在15%以内,波动性远低于普通栽培(RSD为80%)和不具备不同粒度配比特征的添加剂栽培的(RSD为40%)杏鲍菇;同一阶段子实体中含硒量更稳定,RSD均低于5%。
实施例4杏鲍菇富硒栽培实施例
富硒杏鲍菇添加剂的制备:
①将天然富硒小麦秸秆和天然富硒玉米秸秆通过筛选、干燥,分别粉碎至粒径为0.005~0.1mm,采样检测硒含量分别为20mg/kg、120mg/kg,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栽培富硒杏鲍菇所需栽培料添加剂的配方。
该添加剂配方如下:
富硒小麦秸秆粉 70%;
富硒玉米秸秆粉 30%。
②将上述两种秸秆粉充分搅拌混匀,制得粒径在0.1mm以下,含硒量为50mg/kg的初级混合料。
③把上述混合料加工造粒,使之成为粒度不同的颗粒,其粒径分别控制在0.005~0.1mm、0.1~1.0mm、1.0~5.0mm范围内。
④将上述三种粒径的颗粒按以下重量百分比混合50%、30%、20%,即得到具有不同粒度配比特征的,含硒量为50mg/kg的富硒栽培料添加剂。
杏鲍菇硒营养强化:
在某杏鲍菇基地,选用如(1)所述制备的添加剂;在栽培料拌料时,按10%的比例将添加剂混入组成为杂木屑37%、棉籽壳35%、麦麸18%、玉米粉9%、石灰1%的基础栽培料中,栽培干料最终含硒量为5.0mg/kg。之后,按料水比1∶1.2加入自来水,充分搅拌混匀,装袋后用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冷却后接种(接种室)、养菌(发菌室)、催蕾出菇(菇房),栽培管理模式按基地工厂化常规操作即可。
实施效果:
在杏鲍菇菌丝萌发和子实体生长过程中,杂菌污染率降低50%;硒营养强化组头潮菇产量比普通栽培组产量提高30%,硒利用率高达60%;富硒杏鲍菇子实体内总硒含量为2.0mg/kg,是普通栽培组的100倍,其中以各种硒代氨基酸形式存在的硒占总硒的90%以上;子实体在整个生长周期中,含硒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可严格控制在15%以内,波动性远低于普通栽培(RSD为80%)和不具备不同粒度配比特征的添加剂栽培的(RSD为40%)杏鲍菇;同一阶段子实体中含硒量更稳定,RSD均低于5%。
实施例5杏鲍菇富硒栽培实施例
富硒杏鲍菇添加剂的制备:
①将天然富硒小麦秸秆通过筛选、干燥,分别粉碎至粒径为0.005~0.1mm,采样检测硒含量为30mg/kg。
②将上述富硒小麦秸秆粉加工造粒,使之成为粒度不同的颗粒,其粒径分别控制在0.005~0.1mm、0.1~1.0mm、1.0~5.0mm范围内。
③将上述三种粒径的颗粒按以下重量百分比混合40%、40%、20%,即得到具有不同粒度配比特征的,含硒量为30mg/kg的富硒栽培料添加剂。
杏鲍菇硒营养强化:
在某杏鲍菇基地,选用如(1)所述制备的添加剂;在栽培料拌料时,按10%的比例将添加剂混入组成为杂木屑37%、棉籽壳35%、麦麸18%、玉米粉9%、石灰1%的基础栽培料中,栽培干料最终含硒量为3mg/kg。之后,按料水比1∶1.2加入自来水,充分搅拌混匀,装袋后用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冷却后接种(接种室)、养菌(发菌室)、催蕾出菇(菇房),栽培管理模式按基地工厂化常规操作即可。
实施效果:
在杏鲍菇菌丝萌发和子实体生长过程中,杂菌污染率降低50%;硒营养强化组头潮菇产量比普通栽培组产量提高30%,硒利用率高达60%;;富硒杏鲍菇子实体内总硒含量为0.8mg/kg,是普通栽培组的40倍,其中以各种硒代氨基酸形式存在的硒占总硒的90%;子实体在整个生长周期中,含硒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可严格控制在15%以内,波动性远低于普通栽培(RSD为80%)和不具备不同粒度配比特征的添加剂栽培的(RSD为40%)杏鲍菇;同一阶段子实体中含硒量更稳定,RSD均低于5%。
实施例6杏鲍菇富硒栽培实施例
富硒杏鲍菇添加剂的制备:
①将天然富硒玉米秸秆通过筛选、干燥,分别粉碎至粒径为0.005~0.1mm,采样检测硒含量为40mg/kg。
②将上述富硒小麦秸秆粉加工造粒,使之成为粒度不同的颗粒,其粒径分别控制在0.005~0.1mm、0.1~1.0mm、1.0~5.0mm范围内。
③将上述三种粒径的颗粒按以下重量百分比混合60%、30%、10%,即得到具有不同粒度配比特征的,含硒量为40mg/kg的富硒栽培料添加剂。
杏鲍菇硒营养强化:
在某杏鲍菇基地,选用如(1)所述制备的添加剂;在栽培料拌料时,按5%的比例将添加剂混入组成为杂木屑37%、棉籽壳35%、麦麸18%、玉米粉9%、石灰1%的基础栽培料中,栽培干料最终含硒量为2mg/kg。之后,按料水比1∶1.2加入自来水,充分搅拌混匀,装袋后用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冷却后接种(接种室)、养菌(发菌室)、催蕾出菇(菇房),栽培管理模式按基地工厂化常规操作即可。
实施效果:
在杏鲍菇菌丝萌发和子实体生长过程中,杂菌污染率降低50%;硒营养强化组头潮菇产量比普通栽培组产量提高30%,硒利用率高达60%;;富硒杏鲍菇子实体内总硒含量为0.5mg/kg,是普通栽培组的25倍,其中以各种硒代氨基酸形式存在的硒占总硒的90%;子实体在整个生长周期中,含硒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可严格控制在15%以内,波动性远低于普通栽培(RSD为80%)和不具备不同粒度配比特征的添加剂栽培的(RSD为40%)杏鲍菇;同一阶段子实体中含硒量更稳定,RSD均低于5%。
实施例7杏鲍菇富硒栽培实施例
富硒杏鲍菇添加剂的制备:
①将天然富硒玉米秸秆通过筛选、干燥,粉碎至粒径为0.005~0.1mm,采样检测硒含量为50mg/kg。
②将上述富硒小麦秸秆粉加工造粒,使之成为粒度不同的颗粒,其粒径分别控制在0.005~0.1mm、0.1~1.0mm、1.0~5.0mm范围内。
③将上述三种粒径的颗粒按以下重量百分比混合60%、20%、20%,即得到具有不同粒度配比特征的,含硒量为50mg/kg的富硒栽培料添加剂。
杏鲍菇硒营养强化:
在某杏鲍菇基地,选用如(1)所述制备的添加剂;在栽培料拌料时,按10%的比例将添加剂混入组成为杂木屑37%、棉籽壳35%、麦麸18%、玉米粉9%、石灰1%的基础栽培料中,栽培干料最终含硒量为5.0mg/kg。之后,按料水比1∶1.2加入自来水,充分搅拌混匀,装袋后用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冷却后接种(接种室)、养菌(发菌室)、催蕾出菇(菇房),栽培管理模式按基地工厂化常规操作即可。
实施效果:
在杏鲍菇菌丝萌发和子实体生长过程中,杂菌污染率降低50%;硒营养强化组头潮菇产量比普通栽培组产量提高30%,硒利用率高达60%;;富硒杏鲍菇子实体内总硒含量为2.0mg/kg,是普通栽培组的100倍,其中以各种硒代氨基酸形式存在的硒占总硒的90%以上;子实体在整个生长周期中,含硒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可严格控制在15%以内,波动性远低于普通栽培(RSD为80%)和不具备不同粒度配比特征的添加剂栽培的(RSD为40%)杏鲍菇;同一阶段子实体中含硒量更稳定,RSD均低于5%。
上述实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是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利用混合有机硒源进行均匀富硒栽培杏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栽培干料中混入占栽培干料总重量1~10%的富硒栽培料添加剂,按照普通栽培方法进行栽培获得均匀富硒的杏鲍菇的步骤;其中富硒栽培料添加剂含硒总量为5~50mg/kg,且富硒栽培料添加剂中颗粒粒径在0.0.005~5.0mm范围内呈多粒径区域分布,粒径为1.0~5.0mm的颗粒至少占添加剂总重的10%;粒径为0.005~0.1mm的颗粒至少占添加剂总重的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中颗粒粒径在0.005~5.0mm范围内呈三个粒径区域分布,以其在添加剂中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粒径为1.0~5.0mm的颗粒 10~20%;
粒径为0.005~0.1mm的颗粒 40~70%;
其他粒径范围的颗粒 20~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中颗粒粒径在0.005~5.0mm范围内呈三个粒径区域分布,以其在添加剂中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粒径为1.0~5.0mm的颗粒 10%;
粒径为0.005~0.1mm的颗粒 50%;
其他粒径范围的颗粒 4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中颗粒粒径在0.005~5.0mm范围内呈三个粒径区域分布,以其在添加剂中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粒径为1.0~5.0mm的颗粒 10%;
粒径为0.005~0.1mm的颗粒 70%;
其他粒径范围的颗粒 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采用的组分原料是富硒小麦秸秆粉和富硒玉米秸秆粉,其各自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富硒小麦秸秆粉 30~70%;
富硒玉米秸秆粉 30~70%;
或通过单独使用富硒小麦秸秆粉或富硒玉米秸秆粉调配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干料以其组分的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杂木屑 37%;
棉籽壳 35%;
麦麸 18%;
玉米粉 9%;
石灰 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通栽培方法包括将混入富硒栽培料添加剂的栽培干料按照料水比1∶1.2加入自来水,充分搅拌混匀,装袋后用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冷却后接种、养菌、催蕾出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使用的富硒小麦秸秆粉的硒含量为5~80mg/kg、富硒玉米秸秆粉的硒含量为5~120mg/kg。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的颗粒通过将天然富硒小麦秸秆和天然富硒玉米秸秆粉碎后制粒工序完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580160 CN102150556A (zh) | 2010-12-09 | 2010-12-09 | 利用混合有机硒源进行均匀富硒栽培杏鲍菇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580160 CN102150556A (zh) | 2010-12-09 | 2010-12-09 | 利用混合有机硒源进行均匀富硒栽培杏鲍菇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50556A true CN102150556A (zh) | 2011-08-17 |
Family
ID=44432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010580160 Pending CN102150556A (zh) | 2010-12-09 | 2010-12-09 | 利用混合有机硒源进行均匀富硒栽培杏鲍菇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150556A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37733A (zh) * | 2014-04-23 | 2014-11-12 | 安徽大学 | 一种富硒杏鲍菇的栽培及成份检测方法 |
CN104402639A (zh) * | 2014-12-23 | 2015-03-11 |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 富硒黑木耳栽培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402640A (zh) * | 2014-12-23 | 2015-03-11 |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 富硒金针菇栽培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591890A (zh) * | 2014-12-29 | 2015-05-06 |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 富硒杏鲍菇栽培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601418A (zh) * | 2015-12-21 | 2016-05-25 | 南京财经大学 | 一种提高杏鲍菇中有机硒含量的纳米硒培养基制备方法 |
CN106982645A (zh) * | 2017-02-24 | 2017-07-28 | 广西丰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富硒猪肚菇的培养方法 |
CN107244955A (zh) * | 2017-07-17 | 2017-10-13 | 广西秀瑶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杏鲍菇培养料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70396A (zh) * | 2002-04-09 | 2002-09-25 | 梁峥 | 一种富含硒蘑菇及其培养方法 |
-
2010
- 2010-12-09 CN CN 201010580160 patent/CN10215055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70396A (zh) * | 2002-04-09 | 2002-09-25 | 梁峥 | 一种富含硒蘑菇及其培养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1130 王淑玲等 施富硒有机肥对平菇栽培特性的影响 19-21 1-9 第11卷, 第6期 2 * |
《食用菌学报》 20021231 宫志远等 不同培养料栽培杏鲍菇的品质分析 46-49 1-9 第9卷, 第2期 2 *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37733A (zh) * | 2014-04-23 | 2014-11-12 | 安徽大学 | 一种富硒杏鲍菇的栽培及成份检测方法 |
CN104137733B (zh) * | 2014-04-23 | 2016-03-09 | 安徽大学 | 一种富硒杏鲍菇的栽培及成份检测方法 |
CN104402639A (zh) * | 2014-12-23 | 2015-03-11 |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 富硒黑木耳栽培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402640A (zh) * | 2014-12-23 | 2015-03-11 |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 富硒金针菇栽培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591890A (zh) * | 2014-12-29 | 2015-05-06 |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 富硒杏鲍菇栽培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601418A (zh) * | 2015-12-21 | 2016-05-25 | 南京财经大学 | 一种提高杏鲍菇中有机硒含量的纳米硒培养基制备方法 |
CN106982645A (zh) * | 2017-02-24 | 2017-07-28 | 广西丰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富硒猪肚菇的培养方法 |
CN107244955A (zh) * | 2017-07-17 | 2017-10-13 | 广西秀瑶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杏鲍菇培养料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50555B (zh) | 利用混合硒源进行均匀富硒栽培秀珍菇的方法 | |
CN102150557B (zh) | 利用富硒农作物秸秆进行均匀富硒栽培秀珍菇的方法 | |
CN102165894B (zh) | 利用亚硒酸钠进行均匀富硒栽培杏鲍菇的方法 | |
CN101172902B (zh) | 栽培富硒灵芝的培养基添加剂的配制方法 | |
CN105191667B (zh) | 羊肚菌营养配方、营养袋及其制备方法与羊肚菌培养方法 | |
CN101125783B (zh) | 蕈菌全效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156659A (zh) | 有机猪核心预混料 | |
CN102150556A (zh) | 利用混合有机硒源进行均匀富硒栽培杏鲍菇的方法 | |
CN102771313A (zh) | 利用富硒作物秸秆培育富硒木耳的培育方法 | |
CN102150559B (zh) | 以亚硒酸钠为硒源进行均匀富硒栽培平菇的方法 | |
CN102177809B (zh) | 利用硒酵母进行均匀富硒栽培秀珍菇的方法 | |
CN103910584A (zh) | 含棕榈树木屑的杏鲍菇培养料及制作方法 | |
CN104177180A (zh) | 一种可以提高蘑菇钙含量的栽培基质 | |
CN102150558B (zh) | 利用硒酸钠进行均匀富硒栽培秀珍菇的方法 | |
CN104402617A (zh) | 一种利用大蒜秸秆的杏鲍菇栽培料及生产杏鲍菇的方法 | |
CN102763561A (zh) | 高硒鸡腿菇的栽培方法 | |
CN106720973A (zh) | 一种有机标准猪用预混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151033A (zh) | 一种含甜菜渣的灵芝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383652A (zh) | 农业废弃物培育富硒锗绿色有机元素营养肥 | |
CN107488070A (zh) | 一种银耳种植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382592A (zh) | 一种银耳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500913A (zh) | 一种香菇栽培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045386A (zh) | 一种含氧量高的植物有机肥料 | |
CN103641591A (zh) | 一种豆秸为原料的金针菇栽培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588550A (zh) | 一种姬松茸的栽培料制作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