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26516A - 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26516A
CN102126516A CN2011100254822A CN201110025482A CN102126516A CN 102126516 A CN102126516 A CN 102126516A CN 2011100254822 A CN2011100254822 A CN 2011100254822A CN 201110025482 A CN201110025482 A CN 201110025482A CN 102126516 A CN102126516 A CN 1021265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guiding part
bolt shaft
slip guiding
damper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254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26516B (zh
Inventor
竹泽直之
佐藤庆之
伊东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da KK
Original Assignee
Yamada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da KK filed Critical Yamada KK
Publication of CN1021265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65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265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65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4Mechanisms for locking columns at selected pos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5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adjustable by axial displacement, e.g. telescopic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提供在驾驶者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节转向盘的位置的伸缩调节功能中、能够防止伸缩调节时的螺栓轴等的晃动的转向装置。由柱形管(1)、外壳(2)、固定托架(6)、止动托架(3)、具有螺栓轴的紧固件(7)、滑动导引部(4)、安装在该滑动导引部上的有弹性的止动橡胶件(5)、和在推压轴部(81)的轴向两端形成有扭转螺旋弹簧部(82)的弹性推压部件(8)构成。上述螺栓轴(71)遍及滑动导引部的轴支承部而将上述外壳的紧固孔(221)、和固定托架的支承孔(611)贯通,并且将上述弹性推压部件卡止固定在上述固定托架上。通过推压轴部(81)将滑动导引部向上方侧弹性施力,通过该滑动导引部将上述止动托架向上方侧弹性施力。

Description

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驾驶者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节转向盘的位置的伸缩调节功能中、能够防止伸缩调节时的螺栓轴等的晃动的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存在各种具备伸缩调节机构的转向装置。作为这种转向装置的一般的构造之一,有由安装在车体侧的固定托架、支承柱形管的可动托架等构成、通过将固定托架紧固或放松而自如地将上述可动托架和柱形管移动或固定、进行伸缩调节的构造。
因此,在伸缩调节时如果在转向盘上有晃动,则会损害良好的伸缩操作感觉,所以开发及实施了各种将伸缩调节时的晃动除去的机构。作为这样的先行技术,可以举出下述的专利文献1及2。
[专利文献1]特开2009-143299
[专利文献2]特开2006-240327
对专利文献1、2大致说明。另外,为了与本申请发明的说明区别,在专利文献1、2的说明中将附图标记加上括号。首先,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如其图3那样设置将偏心凸轮(46)及螺栓(41)向上方施力的弹簧(47),如图6所示,导引块(48、49)在被推压在伸缩长孔(23a、23b)的上侧的状态下沿前后方向滑动,所以使得不发生伸缩操作时的晃动。
通过本构造,能够将与弹簧(47)直接接触的偏心凸轮(46)的晃动除去。但是,不能将配置在该偏心凸轮(46)的内部的螺栓(41)的晃动除去。这是因为,螺栓(41)是插入组装到偏心凸轮(46)中的结构,为了插入该螺栓(41),在偏心凸轮(46)与螺栓(41)之间需要一些间隙。
并且,因为存在该一些间隙,所以即使用弹簧(47)将偏心凸轮(46)向上方施力,也不能将螺栓(41)与偏心凸轮(46)之间的晃动除去。由此,在专利文献1中,不能将伸缩调节时的晃动完全除去。
此外,作为另一观点,为了进行伸缩调节,存在在托架部上设置伸缩用长孔、配置螺栓等以使其贯通该伸缩用长孔、通过螺栓沿着伸缩用长孔的形状移动、使转向盘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转向装置。此时,如果螺栓移动到伸缩用长孔的长度方向的起始端部、末端部(伸缩动作极限),则由于伸缩用长孔的端部和螺栓彼此是金属,所以在碰撞时发生金属音,也有损害肃静性及在撞击时(伸缩动作极限时)损害操作感觉的课题。
接着,在专利文献2中,用在图2(A)的中央附近公开的“V字”形状的弹簧将在图2(B)中公开的轴环部件(14)向上方推压,使得不易发生伸缩操作时的晃动。在这样的专利文献2中,在通过焊接机构固接在转向柱(4)上的安装件(B)的固定孔部(6)中,插入安装着止动缓冲件(C)的突起部(11)。
该止动缓冲件(C)安装为,使其位于调节用长孔(3)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位上,使得螺栓(13)的轴部不抵接在调节用长孔(3)的长度方向两端,而抵接在止动缓冲件(C)上。由此,调节用长孔(3)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与螺栓(13)的轴部不抵接,所以有不发生金属音、并且能够保持肃静性及在撞击时也能够保持良好的操作感觉的特征。
但是,如在专利文献2的图2(B)中公开那样,在上述轴环部件(14)上沿着轴向形成有贯通孔(14a),插通着螺栓(13)的轴部。在这样的结构的专利文献2中,由于在贯通孔(14a)与螺栓(13)之间产生一些间隙,所以关于螺栓(13)的晃动抑制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要解决的技术课题)是提供一种除去伸缩调节时的晃动、并且确保伸缩动作极限时的肃静性的转向装置。
所以,发明者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反复进行了专心研究,结果通过将技术方案1的发明做成以下的转向装置,解决了上述课题,该转向装置由以下部分构成:柱形管;外壳,具有使该柱形管在前后方向上自如移动且固定的抱持部、使该抱持部在直径方向上扩大缩小的夹钳部、和紧固孔;固定托架,具有夹持该外壳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固定侧部和支承孔;止动托架,固接在上述柱形管上,并且在可动导引部的前后方向两端形成有止动板;紧固件,具有螺栓轴;滑动导引部,具有轴支承上述螺栓轴的轴支承部;缓冲件,安装在该滑动导引部与上述止动托架的抵接部位上,具有弹性;弹性推压部件;上述螺栓轴遍及上述滑动导引部的轴支承部而贯通上述外壳的紧固孔和上述固定托架的支承孔,并且上述滑动导引部抵接在上述止动托架的可动导引部上且受上述弹性推压部件弹性施力。
技术方案2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中,通过做成以下的转向装置,解决了上述课题,上述缓冲件安装在上述滑动导引部上、并且通过上述缓冲件夹持上述紧固件的螺栓轴。技术方案3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中,通过做成以下的转向装置,解决了上述课题,上述缓冲件由弹性头部、颈部和安装膨大部构成,上述颈部安装在上述滑动导引部的缓冲件安装部上,并且上述安装膨大部在滑动导引部内对置,并且由上述两安装膨大部将上述紧固件的螺栓轴在前后方向上夹持。
技术方案4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3的任一项的记载中,通过做成以下的转向装置,解决了上述课题,上述滑动导引部具有基部、形成有切口状的轴支承部的固定导引部、和将上述可动导引部沿轴向导引的导引突起,上述弹性推压部件在推压轴部的轴向两端形成有扭转螺旋弹簧部,上述推压轴部抵接在上述滑动导引部上。
技术方案5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3的任一项的记载中,通过做成以下的转向装置,解决了上述课题,上述滑动导引部为在顶部基部的宽度方向两侧形成具有上述轴支承部的侧板部、并且在上述顶部基部的背面侧安装弹性推压部件的结构,上述顶部基部抵接在上述止动托架的可动导引部上,将上述螺栓轴插入在上述两轴支承部中,并且上述弹性推压部件抵接而总是推压在上述螺栓轴上。
技术方案6的发明在技术方案5中,通过做成以下的转向装置,解决了上述课题,上述弹性推压部件由形成为带板状的弹性板部和安装片构成,在上述滑动导引部的两侧板部的上方形成卡止上述安装片的被卡止部,在上述两侧板部间安装上述弹性板部。技术方案7的发明在技术方案5中,通过做成以下的转向装置,解决了上述课题,上述缓冲件和上述弹性推压部件作为同一个部件一体成形。
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滑动导引部抵接在止动托架的可动导引部上,并且受弹性推压部件弹性施力,所以柱形管受滑动导引部导引,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沿前后方向移动,能够防止晃动、使伸缩调节时的操作感觉良好。此外,在伸缩调节时,在将借助紧固件的紧固解除时,能够将柱形管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上,柱形管相对于外壳的滑动载荷稳定。
通过技术方案2的发明,由于通过有弹性的缓冲件直接夹持紧固件的螺栓轴,所以能够将螺栓轴本身的晃动除去。由此,能够进一步防止伸缩调节时的晃动。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也起到与技术方案2大致同样的效果。进而,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仅通过将缓冲件的颈部嵌入到滑动导引部的缓冲件安装部中就能够将缓冲件固定,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此外,通过缓冲件的弹性头部及安装膨大部,能够防止滑动导引部的前后方向上的缓冲件的脱开。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通过在滑动导引部上形成将可动导引部沿轴向导引的导引突起、弹性推压部件抵接在滑动导引部上而弹性施力,能够使与止动托架的可动导引部的抵接变得更均匀。由此,止动托架的可动导引部在沿前后方向稳定的状态下能够被滑动导引部的导引突起导引而移动,由此能够使伸缩调节稳定。
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由于在滑动导引部的顶部基部的背面侧安装有弹性推压部件,所以成为弹性推压部件收纳在滑动导引部的内部的构造,能够使装置整体变得紧凑。此外,由于顶部基部以弹性状态抵接在止动托架的可动导引部上,所以止动托架的可动导引部在沿前后方向稳定的状态下能够被滑动导引部的顶部基部导引而移动。进而,由于构成为,紧固件的螺栓轴被插入到滑动导引部的轴支承部中、并且总是推压上述弹性推压部件,所以能够防止在组装时滑动导引部及弹性推压部件向下方脱落。
在技术方案6的发明中,弹性推压部件形成为带板状,能够使弹性推压部件整体小型化。此外,由于在滑动导引部的两侧板部的上方形成有卡止上述安装片的被卡止部,所以能够简单地进行弹性推压部件的安装。进而,通过遍及两侧板部间安装弹性板部的结构,带板状的弹性推压部件的长度方向与螺栓轴的轴向一致,螺栓轴与弹性推压部件的抵接范围变大,能够使滑动导引部更可靠地抵接在可动导引部上。此外,载荷被相互分散,能够做成不易损伤螺栓轴的构造。在技术方案7的发明中,通过将缓冲件和弹性推压部件作为同一部件一体成形,能够使部件数减少、提高组装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1(B)是本发明的主要部侧视图,图1(C)是图1(B)的除去了外壳的侧视图,图1(D)是从下方观察本发明的主要部的仰视图。
图2(A)是从下方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除去了固定托架的主要部的仰视图,图2(B)是主要部纵剖侧视图,图2(C)是主视图。
图3(A)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滑动导引部和弹性推压部件的立体图,图3(B)是滑动导引部的立体图,图3(C)是滑动导引部的纵剖主视图,图3(D)是滑动导引部的纵剖侧视图,图3(E)是止动托架的立体图。
图4(A)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主要部的放大纵剖侧视图,图4(B)是放大纵剖主视图,图4(C)是图4(B)的主要部放大图。
图5(A)~图5(C)是第1实施方式的作用图。
图6(A)是外壳的纵剖侧视图,图6(B)是图6(A)的Ya-Ya向视剖视图,图6(C)是图6(A)的Xa-Xa向视剖视图,图6(D)是图6(A)的Xb-Xb向视剖视图。
图7(A)、图7(B)是表示外壳的柱形管的紧固状态的略示图。
图8(A)是第2实施方式的主要部的放大纵剖侧视图,图8(B)是放大纵剖主视图。
图9(A)是第2实施方式的滑动导引部的立体图,图9(B)是图9(A)的Yb-Yb向视剖视图,图9(C)是图9(A)的Yc-Yc向视剖视图,图9(D)是第2实施方式的弹性推压部件的立体图,图9(E)是第2实施方式的弹性推压部件的侧视图,图9(F)是缓冲件的立体图,图9(G)是缓冲件的侧视图。
图10是将第2实施方式的滑动导引部、弹性推压部件、螺栓轴及缓冲件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11是在一个侧板部上形成有切口状的被卡止部的滑动导引部的纵剖侧视图。
图12是第2实施方式的作用图。
图13(A)是将弹性推压部件和缓冲件一体成形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3(B)是使用将弹性推压部件与缓冲件一体成形后的结构的主要部的放大纵剖侧视图,图13(C)是图13(B)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中存在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首先从第1实施方式开始说明,本发明的主要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柱形管1、外壳2、止动托架3、滑动导引部4、缓冲件5、固定托架6、紧固件7、和弹性推压部件8构成。
在伸缩调节时,如果将紧固件7的紧固解除,则柱形管1及固接在该柱形管1上的止动托架3成为相对于外壳2沿前后方向移动自如。滑动导引部4由于轴支承着插通在形成于后述的外壳2上的紧固孔221中的紧固件7的螺栓轴71,所以在前后方向上不移动,是不动的。滑动导引部4抵接在止动托架3的可动导引部上。此外,在柱形管1中,沿周向旋转自如地安装着转向轴。
外壳2主要由铝合金构成,如图1及图6所示,主要由抱持部21、和两个夹钳部22构成。进而,上述抱持部21由抱持主体部211和离开间隔空隙部212构成。抱持主体部211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其内部具有形成为中空形状的抱持内周侧面部211a,是起到抱持上述柱形管1的作用的部分。上述抱持主体部211形成得比柱形管1的外径稍大。在上述抱持主体部211的直径方向下部侧形成有离开间隔空隙部212(参照图6)。
该离开间隔空隙部212是上述抱持主体部211从轴向前方侧沿着后方侧整体或大致整体离开间隔的部分[参照图6(A)、图6(B)、图6(D)],其形状形成为沿着抱持主体部211的轴向延伸的大致缝隙形状。上述离开间隔空隙部212的宽度方向两侧为离开间隔端缘212a、212a。两离开间隔端缘212a、212a沿着轴向为平坦面状,通过相互接近,上述抱持内周侧面部211a的直径变小,能够将收纳安装在上述抱持主体部211内的柱形管1紧固锁止(固定)。
两离开间隔端缘212a、212a是平行(也包括大致平行)的,因而,其间隔沿着轴向是等间隔(也包括大致等间隔)的。在上述抱持部21的下部、并且在上述离开间隔空隙部212的两离开间隔端缘212a、212a的部位上,形成有两个夹钳部22、22。该夹钳部22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块(block)状。两夹钳部22、22是左右对称的形状,分别一体地形成在上述离开间隔空隙部212的两离开间隔端缘212a、212a的左右[参照图6(B)]。
夹钳部22从沿着上述抱持部21的轴向的侧面侧观察形成为四边形状或三角形状。将两夹钳部22、22的宽度方向外方侧的面称作外侧面22a。该外侧面22a是大致平坦面,为在被后述的固定托架6的两固定侧部61、61夹持的状态下、该固定侧部61与上述夹钳部22的外侧面22a能够面接触(也包括大致面接触)的结构[参照图2(C)]。另外,该夹钳部22的外侧面22a考虑铸造方案及轻量化等也可以在各处具有凹形状。
在上述两夹钳部22、22上,沿着与上述外壳2的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且抱持主体部211的宽度方向,形成有紧固孔221、221。在该紧固孔221、221中,插通着后述的紧固件7的螺栓轴71。在上述抱持部21的前后方向的前方侧,如图6(C)、图6(D)所示,形成有由两根臂状部23、23和轴支承部24构成的臂部A。这里,所谓前后方向,是在将本转向装置安装在汽车上的状态下以汽车的前后方向为基准的方向。
上述臂部A的两臂状部23、23将上述抱持主体部211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位置形成为根部分,并且两臂状部23、23是比上述抱持部21的轴向端部朝向该抱持部21的轴向前方侧的外方延伸形成的[参照图6(C)、图6(D)]。此外,两臂状部23、23形成为,使其朝向上述抱持部21的轴向前方侧的外方、并且两臂状部23、23的间隔逐渐扩大。在上述两臂状部23、23之间形成有轴支承部24,在该轴支承部24上安装轴承。
接着,止动托架3是由可动导引部31、和形成在该可动导引部31的前后方向两端部上的止动板32、32构成的。止动托架3如图2(B)、图3(E)、图4(A)所示,安装在上述柱形管1的直径方向下端的位置上,在伸缩调节时,与上述柱形管1一起相对于上述外壳2沿前后方向移动。
通过止动托架3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即两止动板32、32的间隔限制伸缩动作时的前后方向的移动量,构成为,使得在止动托架3的附近不存在特别成为妨碍的部件。通过这样构成,能够适当地设定上述两止动板32、32间的间隔,能够将伸缩时的转向盘的前后方向移动量的自由度设定得较高。此外,可动导引部31是细长的板形状,仅通过设定其板长,就能够容易地设定伸缩调节时的止动位置。
止动托架3是可动导引部31的部分通过焊接等固接手段固接在柱形管1的直径方向下端的位置上的结构,为仿照柱形管1的形状的凹(圆的一部分)形状的面[参照图4(B)]。在可动导引部31中,正交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朝向下方以大致圆弧状隆起的突出条311形成在宽度方向中央部。该突出条311沿着可动导引部31的前后方向(长度方向)形成到比前后方向的两端稍靠近侧的位置。
此外,在可动导引部31的宽度方向两侧形成有垂下状片312、312[参照图3(E)、图4]。即,包围上述突出条311的宽度方向两侧而形成有两个垂下状片312、312。此外,上述突出条311和上述两垂下状片312、312以圆弧状连续形成[参照图4(C)]。上述两止动板32、32形成为大致平坦的带板状,相对于上述可动导引部31以直角状弯折形成。两止动板32、32在止动托架3固接在上述柱形管1上的状态下相对于柱形管1的长度方向设定为直角。即,两止动板32、32朝向下方形成。
接着,滑动导引部4由基部41、固定导引部42、和缓冲件安装部43构成,固定导引部42、42和缓冲件安装部43、43分别对置而形成在上述基部41上[参照图3(A)至图3(D)]。进而,在上述基部41上形成有被推压部44、44。此外,基部41形成为大致长方形或正方形状的方形状。滑动导引部4特别优选的是由合成树脂形成、在构造上有某种程度的强固、但具有某种程度的弹性的结构。
并且,滑动导引部4被向上述止动托架3的可动导引部31安装[参照图2(B)、图4(A)]。沿着滑动导引部4的基部41的前后方向对置形成有缓冲件安装部43、43。此外,上述固定导引部42沿着基部41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对置形成。滑动导引部4在后述的弹性推压部件8作用下,一边包围紧固件7的螺栓轴71一边将止动托架3向上方侧弹性施力。
上述固定导引部42如图3(B)、图3(C)等所示,形成为板片形状,形成有大致“U”形状的切口状的轴支承部421。该轴支承部421起到包围紧固件7的螺栓轴71的直径方向即螺栓轴71的外周的作用。固定导引部42是在上述基部41上形成为比紧固件7的螺栓轴71的直径稍大的间隔的结构。上述固定导引部42具有使紧固件7的螺栓轴71的位置不会错移的功能。
此外,在固定导引部42的轴支承部421的两侧形成有导引突起422、422。两对导引突起422、422收纳并且抵接(也包括大致抵接状态)在上述止动托架3的可动导引部31上形成的突出条311的宽度方向两侧与上述垂下状片312之间[参照图4(B)、图4(C)]。通过这样的结构,柱形管1不会沿周向旋转,能够沿前后方向在稳定的状态下移动。并且,在上述缓冲件安装部43上安装有缓冲件5。
在上述基部41的宽度方向两侧,如图3(B)至图3(D)所示,形成有被推压部44、44。该被推压部44由被推压板441和弹性臂状片442构成,首先,从上述基部4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位稍稍向下方侧倾斜而形成弹性臂状片442,从该弹性臂状片442的下端形成有被推压板441。被推压板441是平坦面,在其前后方向后端形成有大致垂下板片状的卡止端缘441a。
被推压板441是从后述的弹性推压部件8的推压轴部81承受弹性施力的部位,通过上述被推压板441和卡止端缘441a可靠地承接上述推压轴部81,并且还起到使得不易脱开的作用。进而,在基部41的下面侧形成有被推压突起部45。该被推压突起部45的下面的位置优选地形成为比上述被推压板441的下面稍靠下方的位置。
缓冲件5材质是具有弹性的橡胶,由弹性头部51、颈部52和安装膨大部53构成[参照图3(A)、图4(A)、图5(B)]。弹性头部51形成为大致扁平长方体状或大致圆筒形状,上述颈部52是截面圆形状,进而,安装膨大部53形成为大致圆板形状或大致圆筒形状。另外,安装膨大部53也可以凹陷为对应于后述的紧固件7的螺栓轴71的直径的形状。
缓冲件5通过将颈部52安装到上述滑动导引部4的缓冲件安装部43上而嵌合固定。上述弹性头部51及安装膨大部53是起到防止缓冲件5在滑动导引部4的前后方向上的脱开的作用的部分。在滑动导引部4上安装有两个缓冲件5,并且分别固定在上述缓冲件安装部43、43上。缓冲件5、5在基部41上上述两安装膨大部53是对置的。
两安装膨大部53、53的间隔比紧固件7的螺栓轴71的直径小,通过两安装膨大部53、53将上述螺栓轴71在前后方向上夹持固定,能够进行螺栓轴71的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晃动的除去[参照图4(A)、图5(B)]。此外,两安装膨大部53、53的间隔也可以并不一定形成得比螺栓轴71的直径小。只要两安装膨大部53、53与螺栓轴71抵接、能够防止螺栓轴71的晃动就可以。固定托架6由固定侧部61、61及上面部62构成。在上述固定侧部61、61上形成有支承孔611、611。
此外,在上述上面部62上形成有安装弹性推压部件8的卡止孔621。固定托架6通过两固定侧部61、61夹持上述外壳2的两外侧面22a、22a,并且设定为,使上述紧固孔221、221与上述支承孔611、611的位置一致,紧固件7的螺栓轴71贯通[参照图2(C)、图4(B)、图4(C)]。紧固件7由螺栓轴71、锁止杆部72、紧固凸轮73和螺母74构成[参照图2(C)、图4(B)、图4(C)]。上述紧固件7与锁止杆部72及紧固凸轮73一起通过螺母74安装。
弹性推压部件8如图1(D)、图3(A)所示,是从宽度方向两端朝向大致同一方向形成有扭转螺旋弹簧部82、82的结构。具体而言,从上述推压轴部81的轴端大致直角地形成弹性轴部82a,在该弹性轴部82a的另一端形成有线圈部82b,在该线圈部82b的另一端形成有卡止轴部82c。
该卡止轴部82c卡止固定在上述固定托架6的上面部62上,经由上述线圈部82b将推压轴部81朝向上方弹性施力。弹性推压部件8安装在固定托架6上的结构为相对于外壳2大致架桥状态或横跨的结构,以成为上述推压轴部81推压上述滑动导引部4的结构[参照图1(D)]。此外,弹性推压部件8具有防止倾斜操作时的转向盘的因自重的下落的功能。
固接上述止动托架3的上述柱形管1在收纳安装在抱持部21的抱持主体部211上时,将上述止动托架3收纳在上述离开间隔空隙部212内而安装(参照图7)。因而,上述止动托架3的宽度方向的尺寸通过紧固件7而成为紧固状态,形成得比上述离开间隔空隙部212的两离开间隔端缘212a、212a最接近的状态小。
由此,在通过伸缩调节等使柱形管1在抱持部21内滑动时,止动托架3在上述离开间隔空隙部212内被限制以使其不沿柱形管1的周向空转。进而,通过上述滑动导引部4的导引突起422,止动托架3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沿前后方向移动,能够在防止柱形管1相对于外壳2沿周向不需要地旋转的同时、以稳定的状态沿前后方向移动。
此外,在伸缩调节时,止动托架3与柱形管1一起沿前后方向移动。为此,上述止动板32、32也沿前后方向移动,但抵接在安装于上述滑动导引部4的缓冲件安装部43上的缓冲件5上,伸缩调节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被限制。通过缓冲件5与止动托架3的止动板32抵接,将伸缩调节时的冲击可靠地吸收,能够防止金属音。
在本发明中,紧固件7的螺栓轴71将外壳2的紧固孔221、221、形成在固定托架6的固定侧部61、61上的支承孔611、611、和滑动导引部4的固定导引部42、42的轴支承部421、421贯通。并且,外壳2的紧固孔221的内径及固定托架6的支承孔611的内径形成得比螺栓轴71的直径稍大,产生稍稍的间隙t[参照图5(C)]。但是,由于螺栓轴71从前后方向受缓冲件5的安装膨大部53直接夹持,所以可防止螺栓轴71的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晃动。由此,能够防止伸缩调节时的晃动。
进而,弹性推压部件8构成为,使其通过上述扭转螺旋弹簧部82、82的作用、推压轴部81将滑动导引部4向上方侧弹性施力[参照图5(A)]。即,通过弹性推压部件8的推压轴部81将滑动导引部4推压在止动托架3上[参照图5(B)]。详细地讲,上述推压轴部81如果推压滑动导引部4的被推压部441、441,则导引突起422稍稍挠曲,滑动导引部4能够将止动托架3均匀地向上方推起。进而,能够经由止动托架3将柱形管1向上方推起,在伸缩调节中,在进行紧固件7的紧固解除时,柱形管1被保持在适当位置上,能够使转向盘在前后方向上以更稳定的状态移动。
接着,基于图8至图13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在第2实施方式中,滑动导引部4及弹性推压部件8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滑动导引部4由合成树脂形成,如图8、图9(A)至图9(C)等所示,由顶部基部46、侧板部47、前面板部481及后面板部482形成为大致立方体的中空壳体形状。并且,从顶部基部46的宽度方向两端向下方以垂下状形成有侧板部47、47,在上述顶部基部46的前后方向的前端侧以垂下状形成有前面板部481,在后端侧以垂下状形成有后面板部482[参照图9(B)、图9(C)]。
在上述两侧板部47、47上,分别形成有轴支承部421、421。该第2实施方式的轴支承部421是作为门形状或使上方为半圆形状的倒“U”字形状的空隙部而以切口状形成的[参照图9(A)、图9(B)]。顶部基部46是形成为大致正方形或大致长方形的方形状的,形成为沿着宽度方向、中间部为最深的弧状凹陷面[参照图9(C)]。
顶部基部46抵接在止动托架3的可动导引部31上,并且起到总是将该可动导引部31施力以将其弹性推压的作用[参照图8(B)]。并且,顶部基部46的弧状凹陷面形成为与上述止动托架3的可动导引部31的弧状的截面形状大致相同。在滑动导引部4的位于前后方向的上述前面板部481及上述后面板部482上,分别形成有缓冲件安装部43、43[参照图9(A)、图9(C)]。
弹性推压部件8由金属制的带板材形成,由弹性板部83和安装片84构成[参照图9(D)、图9(E)]。弹性板部83从上面观察是长方形状,在其长度方向两端形成有安装片84、84。弹性板部83在其长度方向的大致中间部位上形成有形成为大致扁平盘形状或扁平凹状的扁平凹陷部83a,该扁平凹陷部83a部位为变形的部位[参照图9(D)、图9(E)、图12]。
即,如果从外部对扁平凹陷部83a作用载荷,则从扁平凹状变形为接近于平坦状的形状,通过该变形,产生作为复原力的弹力。安装片84形成为小突起状[参照图9(D)],如后所述,遍及滑动导引部4的侧板部47、47间而安装(参照图10)。此外,弹性推压部件8也可以由橡胶、树脂等形成,也可以是遍及滑动导引部4的前面板部481与后面板部482之间而安装的结构。
具体而言,在滑动导引部4的两侧板部47、47且比上述轴支承部421、421的上端靠上方位置上形成有被卡止部49[参照图9(B)、图9(C)]。该被卡止部49配置弹性推压部件8的安装片84。被卡止部49是在侧板部47的内面侧以孔状形成的,将弹性推压部件8的两安装片84、84插入到两被卡止部49、49中,将弹性推压部件8安装到顶部基部46的下面侧的位置上。被卡止部49存在相对于侧板部47为槽形状、或为贯通的孔形状的结构。此外,也可以将侧板部47、47的一个被卡止部49做成从轴支承部421的上端以切口状连续形成的类型(参照图11)。
在弹性推压部件8安装在滑动导引部4上的状态下,弹性推压部件8位于顶部基部49的背面侧[参照图10、图12]。并且,弹性板部83的扁平凹陷部83a为朝向下方侧隆起的结构。进而,该扁平凹陷部83a的下端为比上述轴支承部421的上端低的位置。即,为受两轴支承部421、421轴支承的螺栓轴71抵接且弹性地推压在安装于滑动导引部4的弹性推压部件8上的结构(参照图12)。
具体而言,螺栓轴71抵接在弹性推压部件8的扁平凹陷部83a上。弹性部件8的形状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状或正方形状,但只要是具有比螺栓轴71的外周面与滑动导引部4的顶部基部46的下面的距离(间隙)大的厚度,形状没有限制,例如也可以是圆筒形状。
接着,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动作。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同样,滑动导引部4被向上述止动托架3的可动导引部31安装。并且,滑动导引部4通过弹性推压部件8和紧固件7的螺栓轴71将止动托架3向上方侧弹性施力。滑动导引部4在伸缩调节时沿前后方向不移动,是不动状态。
滑动导引部4的顶部基部46收纳在止动托架3的可动导引部31上形成的突出条311与上述垂下状片312之间而抵接(也包括大致抵接状态)[参照图8(A)、图8(B)]。顶部基部46的形状如上所述,与形成在止动托架3的可动导引部31上的突出条311为互补形状。通过顶部基部46抵接在止动托架3的可动导引部31上,上述柱形管1不会沿周向旋转,能够沿前后方向在稳定的状态下移动。即,在本实施例中,顶部基部46具有作为伸缩操作时的导引部的功能。
此外,如果插通在外壳2的两紧固孔221、221中的螺栓轴71将滑动导引部4的两轴支承部421、421插通,则相对于外壳2在上下方向上不动的螺栓轴71与弹性推压部件8抵接,该弹性推压部件8的扁平凹陷部83a被推压力F向上方推起、稍稍挠曲而变形。在弹性推压部件8上,通过复原力要回到原来的形状,但由于扁平凹陷部83a与螺栓轴71抵接,所以其复原力朝向上方,经由弹性推压部件8的安装片84使滑动导引部4向上方移动。
此时,滑动导引部4的顶部基部46将止动托架3的可动导引部31以分布载荷f、f、......弹性施力推压(参照图12)。由此,将柱形管1与外壳2的间隙堵塞,能够抑制柱形管1的晃动。在第2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螺栓轴71配置在滑动导引部4及弹性推压部件8的下方,防止上述滑动导引部4及弹性推压部件8的向下方的脱落。
在第2实施方式中,缓冲件5也是材质为具有弹性的橡胶,由弹性头部51、颈部52和安装膨大部53构成。并且,在形成于滑动导引部4的前面板部481和后面板部482上的缓冲件安装部43、43上分别安装两个缓冲件5的颈部52并嵌合固定。在前面板部481和后面板部482中,上述两安装膨大部53、53对置配置,上述螺栓轴71的轴部受两安装膨大部53、53夹持或为抵接状态[参照图8(A)、图9(B)],能够防止螺栓轴71的晃动。缓冲件安装部43的切口的宽度方向间隔形成得比缓冲件5的颈部52的直径小。此外,也可以形成为Ω形状。
接着,还存在缓冲件与弹性推压部件8一体形成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3(A)]。缓冲件5由弹性头部51、颈部52和连结片54构成。连结片54从颈部52的轴向端部朝向上方形成,起到将颈部52与弹性推压部件8连结的作用。这里,通过使弹性推压部件8为与缓冲件5同材质的橡胶材料,能够通过金属模完全一体成形。
通过在分别形成在滑动导引部4的前面板部481及后面板部482上的缓冲件安装部43、43上安装与弹性推压部件8一体化的缓冲件5、5,将弹性推压部件8合适地安装到滑动导引部4上。此时,弹性推压部件8的长度方向为与插通在滑动导引部4的两轴支承部421、421中的螺栓轴71的轴向正交的状态[参照图13(B)、图13(C)]。
此外,通过设定连结片54的壁厚以使与弹性推压部件8一体化的缓冲件5、5的两连结片54、54的间隔与螺栓轴71的直径大致相同或稍小,成为夹持螺栓轴71的结构,能够进行螺栓轴71的轴向及上下方向的晃动的除去[参照图13(C)]。
在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中,上述缓冲件5安装在滑动导引部4上,弹性头部51和安装膨大部53通过颈部52连结而一体形成,但也可以将用于伸缩调节时的金属音防止的弹性头部51和防止螺栓轴71的晃动的安装膨大部53作为分体形成。虽然没有图示,但具体而言,将弹性头部51分别安装到止动托架3的止动板32、32上,将安装膨大部53安装到滑动导引部4与螺栓轴71之间。
此外,也可以将安装膨大部53省略,而做成通过滑动导引部4的轴支承部421直接夹持螺栓轴71的结构。本发明不应仅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来解释,当然对实施方式能够适当进行变更、改良。
附图标记说明
1...柱形管,2...外壳,21...抱持部,22...夹钳部,3...止动托架,31...可动导引部,32...止动板,4...滑动导引部,42...固定导引部,421...轴支承部,422...导引突起,5...缓冲件,52...颈部,6...固定托架,61...固定侧部,611...支承孔,7...紧固件,71...螺栓轴,8...弹性推压部件,81...推压轴部,82...扭转螺旋弹簧部,83...弹性板部,84...安装片。

Claims (7)

1.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部分构成:柱形管;外壳,具有使该柱形管在前后方向上自如移动且固定的抱持部、使该抱持部在直径方向上扩大缩小的夹钳部、和紧固孔;固定托架,具有夹持该外壳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固定侧部和支承孔;止动托架,固接在上述柱形管上,并且在可动导引部的前后方向两端形成有止动板;紧固件,具有螺栓轴;滑动导引部,具有轴支承上述螺栓轴的轴支承部;缓冲件,安装在该滑动导引部与上述止动托架的抵接部位上,具有弹性;弹性推压部件;上述螺栓轴遍及上述滑动导引部的轴支承部而贯通上述外壳的紧固孔和上述固定托架的支承孔,并且上述滑动导引部抵接在上述止动托架的可动导引部上且受上述弹性推压部件弹性施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缓冲件安装在上述滑动导引部上,并且通过上述缓冲件夹持上述紧固件的螺栓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缓冲件由弹性头部、颈部和安装膨大部构成,上述颈部安装在上述滑动导引部的缓冲件安装部上,并且上述安装膨大部在滑动导引部内对置,并且由上述两安装膨大部将上述紧固件的螺栓轴在前后方向上夹持。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动导引部具有基部、形成有切口状的轴支承部的固定导引部、和将上述可动导引部沿轴向导引的导引突起,上述弹性推压部件在推压轴部的轴向两端形成有扭转螺旋弹簧部,上述推压轴部抵接在上述滑动导引部上。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动导引部为在顶部基部的宽度方向两侧形成具有上述轴支承部的侧板部、并且在上述顶部基部的背面侧安装弹性推压部件的结构,上述顶部基部抵接在上述止动托架的可动导引部上,将上述螺栓轴插入在上述两轴支承部中,并且上述弹性推压部件抵接而总是推压在上述螺栓轴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推压部件由形成为带板状的弹性板部和安装片构成,在上述滑动导引部的两侧板部的上方形成卡止上述安装片的被卡止部,在上述两侧板部间安装上述弹性板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缓冲件和上述弹性推压部件作为同一个部件一体成形。
CN201110025482.2A 2010-01-20 2011-01-20 转向装置 Active CN1021265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10015 2010-01-20
JP2010010015 2010-01-20
JP2010258406A JP5662115B2 (ja) 2010-01-20 2010-11-18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0-258406 2010-11-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6516A true CN102126516A (zh) 2011-07-20
CN102126516B CN102126516B (zh) 2015-04-01

Family

ID=44264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25482.2A Active CN102126516B (zh) 2010-01-20 2011-01-20 转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50497B2 (zh)
JP (1) JP5662115B2 (zh)
CN (1) CN10212651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3098A (zh) * 2012-07-28 2014-04-02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转向装置
CN108528517A (zh) * 2017-03-06 2018-09-14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转向装置
CN109153402A (zh) * 2016-03-23 2019-01-04 Trw有限公司 转向柱组件
CN115195848A (zh) * 2021-04-08 2022-10-18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转向管柱角度调节的缓冲调节装置及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88501A1 (en) * 2009-10-20 2011-04-21 Mando Corporation Steering column for vehicle
JP5293643B2 (ja) * 2010-03-02 2013-09-18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459272B2 (ja) * 2010-07-06 2014-04-02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2438878B (zh) * 2010-08-06 2015-02-25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冲击吸收式转向装置
JP5620841B2 (ja) * 2011-02-04 2014-11-05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3043509A (ja) * 2011-08-23 2013-03-04 Jtekt Corp 位置調整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20130160594A1 (en) * 2011-12-21 2013-06-27 Nexte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Telescoping Jacket Interface Mechanism
JP5786760B2 (ja) * 2012-02-22 2015-09-3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テレスコピック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02012008836A1 (de) * 2012-04-28 2013-10-31 Daimler Ag Lenksäule für einen Kraftwagen
DE102012104644B3 (de) * 2012-05-30 2013-08-08 Thyssenkrupp Presta Aktiengesellschaft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KR101390522B1 (ko) * 2012-09-11 2014-05-07 주식회사 만도 자동차의 조향 컬럼
KR101839637B1 (ko) * 2013-05-30 2018-03-16 주식회사 만도 자동차의 틸트 또는 틸트 및 텔레스코프 조향장치
BR112016004438A2 (pt) * 2014-01-30 2021-01-26 Nsk Ltd. Aparelho de orientação
JP5856204B2 (ja) * 2014-02-19 2016-02-09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353748B2 (ja) * 2014-08-30 2018-07-04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MX2017003713A (es) * 2014-09-22 2017-06-28 Nsk Americas Inc Modulo mejorado de absorcion de energia, para ensamble de columna de direccion de vehiculo.
US9849906B2 (en) * 2015-03-27 2017-12-26 Fuji Kiko Co., Ltd. Steering column device
JP2016199086A (ja) * 2015-04-07 2016-12-01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6203911A (ja) * 2015-04-27 2016-12-08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142967B2 (ja) * 2015-05-19 2017-06-07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テレスコピック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5180570A (ja) * 2015-06-09 2015-10-15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テレスコピック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440580B2 (ja) * 2015-06-15 2018-12-19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7047826A (ja) * 2015-09-03 2017-03-09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288385B2 (ja) * 2015-09-29 2018-03-07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位置調節装置
WO2017068804A1 (ja) * 2015-10-21 2017-04-27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テレスコピック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及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02016201065A1 (de) * 2016-01-26 2017-07-27 Thyssenkrupp Ag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EP3416871A1 (en) * 2016-02-19 2018-12-26 NSK Americas, Inc. Guidance and limiting unit subassembly for a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JP6680571B2 (ja) * 2016-03-04 2020-04-15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609211B2 (ja) * 2016-03-28 2019-11-20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EP3604082B1 (en) * 2017-04-21 2021-06-23 NSK Ltd. Steering device
JP6774908B2 (ja) * 2017-06-14 2020-10-28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923390B2 (ja) * 2017-08-09 2021-08-18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02018211046B3 (de) 2018-07-04 2019-08-29 Thyssenkrupp Ag Verfahren zur Einstellung der Betätigungskraft zur Fixierung einer verstellbaren Lenksäule
DE102018123538A1 (de) * 2018-09-25 2020-03-26 Thyssenkrupp Ag Verstellbare Lenksäul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67807B2 (en) * 2000-02-15 2002-10-22 Nsk Ltd. Steering device for car
US20050093283A1 (en) * 2003-11-05 2005-05-05 Nsk Ltd Steering apparatus
JP2006240327A (ja) * 2005-02-28 2006-09-14 Yamada Seisakusho Co Ltd ステアリングハンドルの位置調整装置
CN1840403A (zh) * 2005-03-31 2006-10-04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转向装置
JP2009143299A (ja) * 2007-12-12 2009-07-02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21922B2 (ja) * 1992-01-29 2000-03-15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テレスコピックステアリングの固定調整装置
FR2737172B1 (fr) * 1995-07-26 1997-10-10 Nacam Systeme de guidage et de verrouillage pour colonne de direction de vehicules automobile
JP4147579B2 (ja) * 2002-01-17 2008-09-1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3327133A (ja) * 2002-05-13 2003-11-19 Koyo Seiko Co Ltd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134601B2 (ja) * 2002-06-04 2008-08-2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車両用チルト式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JPWO2004043766A1 (ja) * 2002-11-11 2006-03-0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609203B2 (ja) * 2004-08-05 2011-01-12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US7516682B2 (en) * 2005-05-26 2009-04-14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Clamp for friction lock mechanism on steering column
JP4435219B2 (ja) * 2007-08-17 2010-03-17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ホィールの位置調整装置
JP2009051353A (ja) * 2007-08-27 2009-03-12 Jtekt Corp 位置調整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567040B2 (ja) * 2007-09-07 2010-10-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チルトテレス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309605B2 (ja) * 2008-02-25 2013-10-0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20100088501A1 (en) * 2008-10-02 2010-04-08 Phoenix Technologies Ltd Post speedup in oprom systems with intervention support
JP5279741B2 (ja) * 2009-03-30 2013-09-04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279743B2 (ja) * 2010-02-19 2013-09-04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位置調整装置
JP5620841B2 (ja) * 2011-02-04 2014-11-05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67807B2 (en) * 2000-02-15 2002-10-22 Nsk Ltd. Steering device for car
US20050093283A1 (en) * 2003-11-05 2005-05-05 Nsk Ltd Steering apparatus
JP2006240327A (ja) * 2005-02-28 2006-09-14 Yamada Seisakusho Co Ltd ステアリングハンドルの位置調整装置
CN1840403A (zh) * 2005-03-31 2006-10-04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转向装置
JP2009143299A (ja) * 2007-12-12 2009-07-02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3098A (zh) * 2012-07-28 2014-04-02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转向装置
CN109153402A (zh) * 2016-03-23 2019-01-04 Trw有限公司 转向柱组件
CN109153402B (zh) * 2016-03-23 2021-08-20 Trw有限公司 转向柱组件
CN108528517A (zh) * 2017-03-06 2018-09-14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转向装置
CN115195848A (zh) * 2021-04-08 2022-10-18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转向管柱角度调节的缓冲调节装置及车辆
CN115195848B (zh) * 2021-04-08 2024-01-30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转向管柱角度调节的缓冲调节装置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50497B2 (en) 2013-10-08
JP2011168265A (ja) 2011-09-01
US20110175335A1 (en) 2011-07-21
CN102126516B (zh) 2015-04-01
JP5662115B2 (ja) 2015-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6516A (zh) 转向装置
US8776959B2 (en) Vehicle disc brake
JP5912970B2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5984484B (zh) 转向装置
CN107076231B (zh) 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装置的引导器和盘式制动器
US9108672B2 (en) Steering column apparatus
US20090302189A1 (en) Hydraulic unit support structure
US9604661B2 (en) Steering column apparatus
JP2010036828A (ja) エネルギー吸収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
CN102785545A (zh) 悬架结构、衬套结构及悬架特性调节方法
CN101825148A (zh) 盘式制动器
JP4086827B2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キャリパ型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US20070227839A1 (en) Pad clip of disc brake
BR112017021368B1 (pt) Luva de aperto e um processo para produção de uma luva de aperto
CN107429766A (zh) 用于盘式制动器卡钳的垫片和弹簧组件
JP2007263349A (ja) ナックルブラケット
KR100540842B1 (ko) 자동차용 디스크 브레이크의 패드스프링 제작 방법
JP5661593B2 (ja) 車両用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108909691A (zh) 一种汽车制动助力系统的踏板输入杆结构
US20040104086A1 (en) Disk brake assemblies having springs for biasing friction pads
CN104822960A (zh) 用于盘式制动器组件的引导销、包括该引导销的盘式制动器组件以及生产包括该引导销的盘式制动器组件的方法
JP2006130800A (ja) クリップ部材を有する筆記具
JP2001260902A (ja) 衝撃吸収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427794B2 (ja) スタビライザ防振用ブッシュ
WO2008111222A1 (ja) キャリッジアセンブリの組立方法および組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