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26343A - 液滴喷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滴喷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26343A CN102126343A CN2011100057839A CN201110005783A CN102126343A CN 102126343 A CN102126343 A CN 102126343A CN 2011100057839 A CN2011100057839 A CN 2011100057839A CN 201110005783 A CN201110005783 A CN 201110005783A CN 102126343 A CN102126343 A CN 1021263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orkpiece
- droplet ejection
- functional liquid
- liquid droplet
-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09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abstract 3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4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8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5201 scrubb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7665 sag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346 layers by fun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CMXPERZAMAQXSF-UHFFFAOYSA-M sodium;1,4-bis(2-ethylhexoxy)-1,4-dioxobutane-2-sulfonate;1,8-dihydroxyanthracene-9,10-dione Chemical compound [Na+].O=C1C2=CC=CC(O)=C2C(=O)C2=C1C=CC=C2O.CCCCC(CC)COC(=O)CC(S([O-])(=O)=O)C(=O)OCC(CC)CCCC CMXPERZAMAQXSF-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5416 organic mat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20002120 photoresistant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8393 encapsul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381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024 troubleshoo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680 brus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259 photo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21 tungst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31 maintenance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KDLHZDBZIXYQEI-UHFFFAOYSA-N Palladium Chemical compound [Pd] KDLHZDBZIXYQE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Phosphorus Chemical compound [P]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70 dispers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59 micro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2 plasma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LIVNPJMFVYWSIS-UHFFFAOYSA-N silic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Si-]#[O+] LIVNPJMFVYWSI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44 sputte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PXFBZOLANLWPMH-UHFFFAOYSA-N 16-Epiaffinine Natural products C1C(C2=CC=CC=C2N2)=C2C(=O)CC2C(=CC)CN(C)C1C2CO PXFBZOLANLWPM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25 Acryl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78 Acryl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OYPRJOBELJOOCE-UHFFFAOYSA-N Calcium Chemical compound [Ca] OYPRJOBELJOOC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4298 SiO 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0413 TiO 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WGLPBDUCMAPZCE-UHFFFAOYSA-N Trioxochromium Chemical compound O=[Cr](=O)=O WGLPBDUCMAPZC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58 absorb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50 audi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1 calc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75 calc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2091 cation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768 cat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29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423 chrom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40 conductive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8 dipp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49 emb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82 fluor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194 food seasoning agen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09 hydrophob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0272 inorgan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7 in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98 insolubl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23 metal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VMTCKFAPVIWNOF-UHFFFAOYSA-N methane tetrahydroflu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F.F.F.F VMTCKFAPVIWNO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0 molybde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HBEQXAKJSGXAIQ-UHFFFAOYSA-N oxopalladium Chemical compound [Pd]=O HBEQXAKJSGXAI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3 palla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3445 pallad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798 polar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420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591 polysilic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14 silico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35 solvent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5 tantal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1—Filters in the form of array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85—Using suction for maintaining printing material fla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21—Collecting waste ink; Collectors therefor
- B41J2/1742—Open waste ink collectors, e.g. ink receiving from a print head above the collector during borderless prin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02F1/133516—Methods for their manufacture, e.g. printing, electro-deposition or photolithograph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802—Discontinuous or differential coating, impregnation or bond [e.g., artwork, printing, retouched photograph, etc.]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Ink Jet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液滴喷出装置,具备:将沿长边方向配置了多个描画区域的卷状的工件(W)吸附定位的吸附台(31)、将工件(W)间歇地拉出并以使工件(W)弯曲的状态导入吸附台(31)的拉出机构(3)、具有功能液滴喷头(42)并通过在使功能液滴喷头(42)相对移动的同时对所吸附定位的工件(W)以描画区域单位进行描画的描画机构(12)、将描画完的工件(W)以使之弯曲的状态卷绕的卷绕机构(5)、将接受来自功能液滴喷头(42)的喷出的刷洗箱(111)按照收容于工件(W)的弯曲部分的至少一方的方式配设的刷洗组件(101)。由此可在对卷状的工件进行描画动作之前不久进行刷洗动作并可对实际描画区域稳定地进行描画。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510108594.9、申请日为:2005年10月10日、发明名称为“液滴喷出装置及其所适用的工件及电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功能液滴喷头对长尺寸的工件进行描画的液滴喷出装置及其所适用的工件以及电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电光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液滴喷出装置具备使将单张的基板(工件)定位了的吸附台(定位台)沿X轴方向移动的X轴台、使搭载了功能液滴喷头的喷头组件沿Y轴方向移动的Y轴台,通过在使喷头组件及基板相对移动的同时,对功能液滴喷头进行喷出驱动,就会在已经定位了的基板上描画给定的描画图案。
另外,在液滴喷出装置上,设有接受来自功能液滴喷头(的全部喷出喷嘴)的抛打喷出的一对刷洗箱(brushing box)。一对刷洗箱被自由移动地支撑于X轴台上,并且被按照在X轴方向夹持吸附台的方式配设。所以,当驱动X轴台时,按照刷洗箱、定位台(工件)的顺序,喷头组件面向它们,在刷洗动作之后连续地进行描画动作。像这样,通过在描画动作之前,进行刷洗(brushing)动作,就可以使功能液滴喷头的功能液滴喷出状态稳定,能够对工件进行精度优良的描画处理。
[专利文献1]特开2003-266673号公报
但是,为了提高对工件的描画效率,考虑使用如下的盘式录音带方式的液滴喷出装置,即,将在长边方向设置了多个描画出描画图案的实际描画区域的卷状的工件导入液滴喷出装置,在将工件拉出的同时,以实际描画区域单位进行描画处理,并且将处理完的工件依次卷绕起来。但是,此时,由于工件被连续地送来,因此无法像以往的液滴喷出装置那样,在作为工件的输送方向的X轴方向配设刷洗箱,无法在对实际描画区域的描画动作前进行刷洗动作。
发明内容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在对设于卷状的工件上的实际描画区域进行描画动作之前不久,进行刷洗动作,从而可以对实际描画区域稳定地进行描画的盘式录音带方式的液滴喷出装置及其所适用的工件以及电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电光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发明是对沿长边方向配置了多个描画区域的工件进行描画的液滴喷出装置,其特征是,具备:配设于描画空间中并将工件吸附定位的吸附台、将工件间歇地拉出并以使工件弯曲的状态导入吸附台的拉出机构、具有功能液滴喷头并通过在使功能液滴喷头相对于描画空间相对移动的同时对功能液滴喷头进行喷出驱动而对所吸附定位的所述工件进行描画的描画机构、将描画完的工件从吸附台上以弯曲的状态接受的工件收容机构、将接受来自功能液滴喷头的喷出的刷洗箱按照收容于工件的弯曲部分的至少一方的方式配设的刷洗组件。
根据该构成,刷洗箱被配设于拉出机构和吸附台之间的工件的弯曲部分及吸附台和工件收容机构之间的工件的弯曲部分的至少一方。所以,在描画处理时,通过使功能液滴喷头相对于描画空间相对移动,就可以使功能液滴喷头面向刷洗箱(brushing box),进行刷洗动作。此时,由于吸附台和刷洗箱相邻近,因此功能液滴喷头就能够在对吸附台上的工件(描画区域)进行描画动作前进行刷洗(brushing)动作。所以,在描画动作中,就可以从功能液滴喷头中稳定地喷出功能液,能够对描画区域精度优良地进行描画。
此时,最好在工件上,与各描画区域对应,设有用于对各描画区域进行位置修正的对准标记,还具备拍摄对准标记而进行图像识别的图像识别机构、将吸附台可以转动地支撑并基于利用图像识别机构实施的图像识别而对描画区域相对于功能液滴喷头的水平面内的位置进行修正的θ台。
根据该构成,由于设有与各描画区域对应了的对准标记,因此就可以基于该图像识别对描画区域进行θ修正(位置修正),从而能够对工件进行精度优良的描画。
此时,刷洗箱最好被支撑于θ台上。
根据该构成,在对吸附台进行θ修正时,刷洗箱也与吸附台一起进行θ旋转。这样,就可以使刷洗箱与进行了位置修正的实际描画区域对应地恰当地面对。
此时,刷洗箱最好被与弯曲部分的吸附台侧的倾斜对应地形成。
根据该构成,就可以将刷洗箱配置在与吸附台尽量接近的位置上,而不使刷洗箱的底部与工件干扰。另外,即使当弯曲比较小时,也能够在弯曲部分配设刷洗箱。
此时,工件收容机构最好卷绕工件。
根据该构成,由于描画处理后的工件被卷绕成卷状,因此就可以使描画处理后的工件的处置更为容易。
本发明的工件的特征在于,利用所述的任意一个液滴喷出装置描画。
根据该构成,由于利用所述的任意一个液滴喷出装置描画,因此就可以对工件进行精度良好的描画。
此时,工件优选安装了电子部件的柔性基板。
根据该构成,通过将卷状的工件导入液滴喷出装置而进行描画处理,就可以有效地制造柔性基板。
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使用所述说明中记载的液滴喷出装置,在工件上形成由功能液滴形成的成膜部。另外,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的特征在于,使用所述说明中记载的液滴喷出装置,在工件上形成了由功能液滴形成的成膜部。
根据这些构成,由于使用所述的液滴喷出装置,因此就可以向实际描画区域稳定地喷出功能液。所以,就可以精度优良地形成成膜部,有效地制造高精度的电光学装置。而且,作为电光学装置(设备),可以考虑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装置、电子发射装置、PDP(Plasma Display Panel)装置及电泳显示装置等。而且,电子发射装置是包括所谓的FED(Field Emission Display)装置或SED(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 Display)装置的概念。另外,作为电光学装置,可以考虑包含金属配线形成、透镜形成、光刻胶形成及光扩散体形成等的装置。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搭载了利用所述说明中所记载的电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电光学装置或所述说明中所记载的电光学装置。
此时,作为电子设备,除了所谓的搭载了平板显示器的携带电话、个人计算机以外,各种电器产品都对其适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滴喷出装置的说明图,(a)是液滴喷出装置的俯视图,(b)是工件的放大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滴喷出装置的说明图,(a)是液滴喷出装置的侧视图,(b)是工件的定位台周围的放大侧视图。
图3是喷头平板周围的俯视图。
图4是功能液滴喷头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对于液滴喷出装置的主控制系统进行说明的方框图。
图6是说明滤色片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图7(a)~(e)是以制造工序顺序表示的滤色片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8是表示使用了适用本发明的滤色片的液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要部剖面图。
图9是表示使用了适用本发明的滤色片的第2例的液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要部剖面图。
图10是表示使用了适用本发明的滤色片的第3例的液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要部剖面图。
图11是作为有机EL装置的显示装置的要部剖面图。
图12是说明作为有机EL装置的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图13是说明无机物堤堰层的形成的工序图。
图14是说明有机物堤堰层的形成的工序图。
图15是说明形成空穴注入/输送层的过程的工序图。
图16是说明形成了空穴注入/输送层的状态的工序图。
图17是说明形成蓝色的发光层的过程的工序图。
图18是说明形成了蓝色的发光层的状态的工序图。
图19是说明形成了各色的发光层的状态的工序图。
图20是说明阴极的形成的工序图。
图21是作为等离子体型显示装置(PDP装置)的显示装置的要部分解立体图。
图22是作为电子发射装置(FED装置)的显示装置的要部剖面图。
图23是显示装置的电子发射部周围的俯视图(a)及表示其形成方法的俯视图(b)。
其中,1液滴喷出装置,2描画装置,3拉出装置,4输送装置,5卷绕装置,6控制装置,21定位台,31吸附台,32θ台,42功能液滴喷头,71工件对准照相机,101刷洗组件,111刷洗箱,142拉出卷轴,182卷绕卷轴,W 工件,a 实际描画区域,b 工件对准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使用了本发明的液滴喷出装置进行说明。该液滴喷出装置是用于制造被装入小型的照相机或携带电话等中的柔性基板的装置,是用于利用使用了功能液滴喷头的液滴喷出法,向柔性的基底薄膜(工件)上喷出溶解了功能材料的功能液,形成电阻、线圈、电容器等元件(芯片部件:面安装部件)或金属配线等的装置。
如图1及图2所示,液滴喷出装置1具备:具有功能液滴喷头42并在工件W上进行功能液滴的描画的描画装置2、将被卷绕成卷状的长尺寸的工件W拉出的拉出装置3、用于将被拉出的工件W沿着给定的输送路径输送的输送装置4、卷绕工件W的卷绕装置5。即,该液滴喷出装置1是用盘式录音带方式进行处理的装置,首先输送装置4将利用拉出装置3拉出的工件W沿着输送路径送向描画装置2。此后,在利用描画装置2对工件W进行了描画处理后,利用输送装置4从描画装置2中将工件W的处理完的部分送出,并且将被送出的处理完的工件W用卷绕装置5依次卷绕。此时,在从拉出装置3到输送装置4之间,及输送装置4到卷绕装置5之间,工件W被以具有弯曲的状态输送。而且,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在液滴喷出装置1上,设有将各装置统一控制的控制装置6,所述一连串的动作是基于控制装置6的控制来进行的。
另一方面,如图1(b)所示,在被导入液滴喷出装置1的工件W上,沿长边方向具有给定的间隙地连续地设有多个利用描画处理描画给定的描画图案(单位描画图案)的实际描画区域a。此外,在实际描画区域a和实际描画区域a之间,设有与各实际描画区域a对应的一对(2个)工件对准标记b。该一对工件对准标记b是为了对吸附在后述的吸附台31上的实际描画区域a进行θ修正,并且进行X·Y轴方向的数据修正而使用的。而且,工件W最终被以形成了工件对准标记b的各实际描画区域a间的区域切除。此后,通过对以每个实际描画区域a切掉的工件W进行给定的工序,制造多个柔性基板。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工件W上,已经制作有芯片部件(或金属配线)的一部分。此外,在卷绕工件W时,为了不使所加入的芯片部件损伤,在工件W上,重合有实施了压花加工的长尺寸的间隔片S,工件W在将间隔片层叠了的状态下被卷绕成卷状,并被搬入·搬出。
下面,对液滴喷出装置1的各装置进行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描画装置2具备机台11、在机台11上的全部区域中被广泛地放置并具有功能液滴喷头42的描画机构12、附设在描画机构12上地放置在机台11上的喷头维护机构13。
描画机构12具有将被利用输送装置4导入描画空间的工件W定位的定位台21、搭载了多个功能液滴喷头42的喷头组件22、垂设喷头组件22的承载架23、借助承载架23在描画空间内使喷头组件22沿X轴方向及Y轴方向移动的X·Y移动机构24。而且,这里,将工件W的输送方向(工件W的长边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与X轴方向水平地正交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而进行说明。
定位台21被配置于与工件W的输送路径面对地设置的描画空间中,具有将工件吸附定位的吸附台31、将吸附台31可以θ旋转地支撑并被支撑于机台11上的θ台32。在吸附台31的表面(定位面)上,形成有多个用于吸附工件W的吸附孔(图示略)。虽然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但是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以实际描画区域单位进行描画处理,吸附台31被制成可以将1个实际描画区域a吸附定位的大小。
如图3所示,喷头组件22是在喷头平板41上搭载多个功能液滴喷头42而构成的。如图4所示,功能液滴喷头42是所谓的双联的喷头,具备具有双联的连接针52的功能液导入部51、与功能液导入部51相连的双联的喷头基板53、与功能液导入部51的下方相连并在内部形成了被功能液充满的喷头内流路的喷头主体54。连接针52被与图外的功能液罐连接,向功能液导入部51供给功能液。喷头主体54由空腔55(piezo压电元件)、具有开设了多个喷出喷嘴58的喷嘴面57的喷嘴平板56构成。当对功能液滴喷头42进行喷出驱动时,(向piezo压电元件施加电压)利用空腔55的泵作用,功能液滴被从喷出喷嘴58中喷出。
而且,多个喷出喷嘴58被以等间距(2个点的间距)整齐排列,形成2列分割喷嘴列,并且2列分割喷嘴列之间相互错开1个点的间距量。即,在功能液滴喷头42上,利用2列分割喷嘴列形成1个点间距间隔的喷嘴列,从而能够实现1个点间距(高析像度)的描画。
在喷头平板41上,沿Y轴方向连续地(局部重复)配置有多个功能液滴喷头42的各喷嘴列,利用全部功能液滴喷头42的喷嘴列形成1条描画线。1条描画线的长度与所述的工件W的实际描画区域a的长度对应,从而可以对工件W有效地进行描画。
承载架23具有支撑喷头组件22的承载架主体61、用于借助承载架主体61进行喷头组件22的相对于θ方向的(水平面内的)位置修正的θ旋转机构62、借助θ旋转机构62使承载架主体61(喷头组件22)支撑于X·Y移动机构24上的近似I字形的吊设构件63。
而且,在承载架主体61上,为了对工件W(实际描画区域a)进行位置修正,借助照相机支撑臂72搭载有拍摄它的一对(2个)工件对准照相机71。本实施方式中,位于与被吸附定位于吸附台31上的实际描画区域a相邻的一方的一侧(本实施方式中为拉出装置3侧)的一对工件对准标记b被作为对准的基准使用。此外,基于利用工件对准照相机71得到的拍摄结果,进行工件W的位置修正,使得成为基准的一对工件对准标记b处于给定位置。
X·Y移动机构24具备X轴台81和Y轴台82,其中X轴台81沿X轴方向延伸,而Y轴台82借助承载架23将喷头组件22沿Y轴方向自由滑动地支撑,并且被支撑于X轴台81上,沿X轴方向自由滑动。
X轴台81由一对X轴移动机构91构成,各X轴移动机构91架设在立设于机台11的多根支柱92上,且在以被工件W的输送路径夹持的方式配设的一对支持基座(图示略)上分别设置。虽然未图示,但各X轴移动机构91具有构成X轴方向的驱动系的X轴马达驱动的X轴滑块,在各X轴滑块,Y轴台82的端部以滑动自由的方式支撑。
Y轴台82在两端被支撑于X轴台81的一对X轴滑块上的Y轴支撑平板93上,搭载有构成Y轴方向的驱动系统的Y轴马达(图示略)、Y轴马达的Y轴滑块(图示略),在Y轴滑块上,沿Y轴方向自由移动地支撑有承载架23(吊设构件63)。
这里,对描画处理时的一连串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驱动X轴台81,使承载架23(喷头组件22)面向给定位置,利用工件对准照相机71拍摄工件W。此后,基于该拍摄结果,驱动θ台32,进行实际描画区域a的θ修正,并且进行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数据修正。
然后,驱动X轴台81,使喷头组件22沿X轴方向来向移动,并且与其同步地对功能液滴喷头42进行喷出驱动,进行功能液滴的选择性的喷出。当喷头组件22的来向移动结束时,Y轴台82被驱动,使喷头组件22沿Y轴方向移动给定距离。此后,再次进行X轴台81的驱动、与之同步的功能液滴喷头42的喷出驱动,进行喷头组件22的X轴方向的回向移动和功能液滴对工件W的选择性的喷出。描画处理中,通过交互地进行此种喷头组件22的向X轴方向的移动及与之同步的功能液滴喷头42的喷出驱动(主扫描)、喷头组件22的向Y轴方向的移动(副扫描),功能液滴喷头42在描画空间内移动,在被定位于吸附台31上的工件W的实际描画区域a上描画单位描画图案。而且,将对1个实际描画区域a,从开始描画处理到单位描画图案的描画结束的动作设为1个节拍。
下面,对喷头维护机构进行说明。喷头维护机构13是用于实现功能液滴喷头42的功能维持·恢复的机构,具备刷洗组件101、抽吸组件102、擦拭组件103及喷出故障检查组件104。此外,这些组件被面向喷头组件22的移动轨迹地配置,从而从下侧与搭载于喷头组件22上的功能液滴喷头42相面对地进行维护动作。
而且,如图2所示,抽吸组件102、擦拭组件103及喷出故障组件104被设置于竖立设于机台11上的公共支撑架105上。公共支撑架105由支撑抽吸组件102、擦拭组件103及喷出故障检查组件104的公共支撑平板105a、被沿Y轴方向并列地配设并支撑公共支撑平板105a的两端的支柱构件(图示略)构成。在机台11及公共支撑平板105a之间产生间隙,工件W被穿过该间隙送向吸附台31(参照图2(a))。
刷洗组件101是用于接受由功能液滴喷头42的全部喷出喷嘴58的抛打喷出(刷洗)喷出的功能液滴的构件,由配置于所述的描画空间中并接受功能液的一对刷洗箱111、将一对刷洗箱111支撑于吸附台31(或θ台32)上的一对箱支撑构件112构成。
各刷洗箱111被制成俯视长方形的细长的箱状,在其底部,铺设有吸收功能液的吸收材料(图示略)。虽然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但是由输送装置送来的工件W将会在夹持吸附台31的前后而向下侧弯曲的状态下被输送,各刷洗箱111被配设于与吸附台31接近的该弯曲部分(参照图2)。此外,各刷洗箱111的侧视形状被模仿所配置的工件W的位于吸附台31侧的弯曲形状制成。所以,各刷洗箱111被配置于吸附台31的附近,而各刷洗箱111的底部不会与工件W相干扰。另外,与吸附台31相比位于靠近卷绕装置5侧的工件W虽然为了防止描画完的功能液滴落,可以较大地弯曲,但是通过像本实施方式的刷洗箱111那样,将其侧视形状与工件W的弯曲形状对应地形成,就能够将刷洗箱111配设于比较小的空间(弯曲部分)中。而且,吸附台31的拉出装置3侧的工件W的弯曲形状和卷绕装置5侧的工件W的弯曲的形状各自不同,各刷洗箱111的侧视形状也各自不同(参照图2)。
各箱支撑构件112支撑着刷洗箱111(参照图1及图2),使得各刷洗箱111位于工件W的弯曲部分,并且其上端面与吸附台31的定位面成为同一平面,另外沿着各刷洗箱111沿吸附台31的Y轴延伸的一对边(周缘)地(工件W的外侧)从吸附台31伸出。各箱支撑构件112由于将各刷洗箱111支撑于θ台32上,因此当对吸附台31进行θ修正而使之旋转时,各刷洗箱与之一起进行θ旋转。
本实施方式中,包括了吸附台31、被将其夹持地配设的一对刷洗箱111的区域被作为描画空间设定,当为了进行描画处理,将工件W在描画空间内沿X轴方向进行往复运动时,喷头组件22的功能液滴喷头42就会在面向工件W之前不久依次面向刷洗箱111,进行刷洗(描画前刷洗)。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按照夹持吸附台31的方式,设置一对刷洗箱111,但是也可以仅设置某一方。此外,在拉出装置3一侧的弯曲部分设置刷洗箱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其设置在所述的公共支撑框架105上。
如图1及图2所示,抽吸组件102是通过抽吸功能液滴喷头42(喷出喷嘴58),从喷出喷嘴58中强制性地排出功能液的组件,具有与功能液滴喷头42的喷嘴面57密接的多个帽(图示略)、使帽与功能液滴喷头42(喷嘴面57)分离接近的帽离接机构(图示略)、能够借助帽抽吸功能液滴喷头42的单一的抽吸机构(喷射器或抽吸泵)。功能液的抽吸除了为了消除/防止功能液滴喷头42的堵塞而进行以外,在新设置了液滴喷出装置1的情况下,或进行功能液滴喷头42的喷头更换等情况下,为了向从功能液供给机构到功能液滴喷头42的功能液流路中填充功能液而进行。
而且,帽具有像工件W的输送时那样,将利用在将对工件W的描画处理暂时停止时进行的功能液滴喷头42的抛打喷出(定期刷洗)而喷出的功能液接收(定期)的刷洗箱的功能。此外,当1个节拍的描画处理结束时,喷头组件22就会向抽吸组件102上移动,进行定期刷洗。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工件输送时的功能液滴喷头42的堵塞。此时,利用帽离接机构,帽将其上面移动至与功能液滴喷头42的喷嘴面57略微分离的位置。
另外,帽在液滴喷出装置1的非工作时,也用于保管功能液滴喷头42。此时,通过使喷头组件22面向抽吸组件102,使帽与功能液滴喷头42的喷嘴面57密接,将喷嘴面57密封,防止功能液滴喷头42(喷出喷嘴58)的干燥。
擦拭组件103是用喷洒了清洗液的擦拭片121擦抹功能液滴喷头42的喷嘴面57(进行擦拭)的组件,具备在将卷成卷状的擦拭片121拉出的同时卷绕起来的卷绕组件122、向已拉出的擦拭片121喷洒清洗液的清洗液供给组件(图示略)、用喷洒了清洗液的擦拭片121擦抹喷嘴面57的擦抹组件124。
对功能液滴喷头42的擦拭动作是在利用抽吸组件102实施的功能液滴喷头42的抽吸后进行的,将附着于喷嘴面57上的污垢擦掉。此外,擦拭组件103在X轴方向上被设于吸附台31和抽吸组件102之间,从而可以在抽吸组件102的抽吸后,为了进行描画处理,面向移动至描画空间的功能液滴喷头42,有效地进行擦拭动作(参照图1及图2)。
喷出故障检查组件104是用于检查是否从搭载于喷头组件22上的全部功能液滴喷头42(的喷出喷嘴58)中恰当地喷出功能液的组件,具备用于接受由喷头组件22的全部功能液滴喷头42的全部喷出喷嘴58中被检查喷出的功能液并描画给定的检查图案的被描画组件131、拍摄在被描画组件131上所描画的检查图案而进行检查的拍摄组件(图示略)。用拍摄组件拍摄的检查图案的拍摄结果被发送给控制装置6而进行图像识别,基于该图像识别,利用控制装置6判断各功能液滴喷头42的各喷出喷嘴58是否正常地喷出功能液(喷嘴是否堵塞)。
而且,喷出故障检查组件104也被设于吸附台31和抽吸组件102之间(参照图1及图2)。由此,喷出故障检查组件104就可以面向为了进行定期刷洗而向吸附台31移动中的喷头组件22,进行喷出故障检查,(使喷头组件22没有丝毫移动地)有效地检查功能液滴喷头42的喷出故障。
下面,对拉出装置3、输送装置4及卷绕装置5依次进行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拉出装置3被设于附设于机台11的上流侧的拉出机台141上,具备被自由旋转地支撑于图外的拉出支撑框架上并安装了卷状的工件W的拉出卷轴142、使拉出卷轴142正反旋转的拉出马达143。此外,当对拉出马达143进行正驱动而使拉出卷轴142正向旋转时,就会将工件W从拉出卷轴142向输送装置4拉出。
而且,在位于拉出卷轴142的上方的位置,在拉出机台141上,设有将被与工件W一起拉出而卷绕在卷轴142上的间隔片S卷绕的隔板卷绕卷轴151。隔板卷绕卷轴151与从拉出卷轴142中的工件W的拉出同步地卷绕间隔片S,从而仅将工件W向输送装置4供给。而且,也可以将拉出马达143兼作隔板卷绕卷轴151的驱动源使用。
工件W的拉出被与所述的描画处理并行地进行,在描画处理时,至少将实际描画区域a的X轴方向的长度量,即为了进行下一次的描画处理而被输送的工件W的输送量(1个节拍的量)拉出。此时,所拉出的工件W将会在拉出卷轴142和输送装置4(拉出侧输送辊171:后面叙述)之间下垂。即,拉出卷轴142和拉出侧输送辊171之间成为工件W的缓冲区域(空间)。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该缓冲区域中,设有通过检测拉出侧下垂的下端位置来检测工件W的拉出量的拉出量检测传感器161,基于拉出量检测传感器161的检测结果,控制拉出马达143的驱动。具体来说,拉出量检测传感器161被配置于与将1个节拍量的工件W拉出时产生的拉出侧下垂的下端位置对应的位置上,当拉出量检测传感器161检测出拉出侧下垂的下端位置时,即停止拉出马达143的驱动。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基于工件W的拉出侧下垂的下垂量来控制拉出马达143,因此就能够不受拉出卷轴142的卷绕直径影响地进行(给定量的)工件W的拉出。
而且,当使工件W下垂时,由于有将已经被加入工件W的芯片部件等破坏的情况,因此按照使拉出侧下垂不超过给定的曲率R1的方式,设定拉出卷轴142和拉出侧输送辊171的距离,并且设置检测拉出侧下垂的下端位置的下限位置的拉出侧下限传感器162。
如图1及图2所示,输送装置4具备配设于拉出机台141上并接受从拉出卷轴142中拉出的工件W的拉出侧输送辊171、配设于机台11上并按照使由拉出侧输送辊171送出的工件W穿过所述的公共支撑架105(公共支撑平板105a之下)的方式改变路径的第1路径变更辊172、将利用第1路径变更辊172改变了路径的工件W按照向吸附台31水平地输送的方式再次对其改变路径的第2路径变更辊173、配设于设置了卷绕装置5的卷绕机台181(后面叙述)上并将描画完的工件W向卷绕装置5(卷绕卷轴182:后面叙述)输送的卷绕侧输送辊174、使卷绕侧输送辊174正反旋转的卷绕侧输送马达(图示略)。卷绕侧输送马达由带有编码器的伺服马达或步进马达构成,根据其旋转量,由控制装置6把握工件W的输送量。
所述一对刷洗箱111当中的一方被配设于利用第2路径变更辊173改变路径而输送的工件W的向上倾斜部分,另一方被配设于从吸附台31向下倾斜地输送的工件W的倾斜部分。而且,由于对从吸附台31向下倾斜地输送的工件W,利用描画处理进行功能液滴的描画,因此其倾斜角度被设定为已经描画在工件W上的功能液不会因倾斜而垂落液滴的角度。卷绕侧输送马达由带有编码器的伺服马达或步进马达构成,根据其旋转量,由控制装置6把握工件W的输送量。
利用输送装置4实施的工件W的输送被在所述的1个节拍的描画处理结束后进行,当1个节拍的描画处理结束时,卷绕输送马达即被驱动。这样,作为驱动辊的卷绕侧输送辊174就会旋转,并且作为从动辊的拉出侧输送辊171、第1路径变更辊172及第2路径变更辊173进行从动旋转。此后,进行1个节拍量的工件输送,从定位台21将描画完的工件W送出,并且新的部分(实际描画区域a)被送入定位台21。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开始工件W的输送前,预先拉出1个节拍量的工件W,因此就可以不受由拉出装置3实施的工件W的拉出影响地,迅速并且精度优良地进行工件输送。
如图1及图2所示,卷绕装置5被设于附设于机台11的下流侧的卷绕机台181上,具备被自由旋转地支撑于图外的卷绕支撑框架上并将由输送装置4送来的描画完的工件W卷绕的卷绕卷轴182、使卷绕卷轴182正反旋转的卷绕马达183。此外,当对卷绕马达183进行正驱动而使卷绕卷轴182正向旋转时,就会将来自卷绕侧输送辊174的工件W卷绕在卷绕卷轴182上。
工件W的卷绕动作与工件W的拉出动作相同,被与描画处理并行地进行。由输送装置4(卷绕侧输送辊174)送来的(1个节拍量的)工件W被以暂时下垂的状态送向卷绕装置5侧。此外,当工件W的输送结束而开始描画处理时,卷绕马达183被驱动,弯曲了的工件W被卷绕在卷绕卷轴182上。此时,卷绕马达183的控制也通过检测出下垂(卷绕侧下垂)来进行。具体来说,与卷绕1个节拍量的工件W时的卷绕侧下垂的下端位置对应地配置卷绕量检测传感器191,当卷绕量检测传感器191检测出卷绕侧下垂的下端位置时,卷绕马达183的驱动就会被停止。另外,在输送装置4上,为了检测出工件W的过度卷绕,设有检测卷绕侧下垂的下端位置的上限位置的卷绕侧上限传感器192。
而且,同图中所示的符号201为供给间隔片S所隔板供给卷轴,向被卷绕的描画完的工件W上供给间隔片S。所供给的间隔片S被与工件W一起卷绕在卷绕卷轴182上,防止因描画处理而将形成于工件W上的芯片部件或已经形成好的元件等破坏。
而且,技术方案中所说的工件收容机构由输送装置4的一部分(卷绕侧输送辊174、卷绕侧输送马达)、卷绕装置5构成。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采用将由卷绕侧输送辊174从吸附台31传递来的描画完的工件W利用卷绕装置卷绕成卷状的构成,但是在接在描画装置2的描画处理后连续地进行使用了其他的装置的处理的情况下,不进行描画完的工件W的卷绕,而从卷绕侧输送辊174直接将工件W向其他的装置送出。
下面,在参照图5的同时对液滴喷出装置1的主控制系统进行说明。液滴喷出装置1具备:具有描画机构12的描画部211、具有喷头维护机构13的喷头维护部212、具有拉出装置3的工件拉出部213、具有输送装置4的工件输送部214、具有卷绕装置5的工件卷绕部215、具有各装置的各种传感器类(拉出量检测传感器161、拉出侧下限传感器162、卷绕量检测传感器191、卷绕侧上限传感器192等)并进行各种检测的检测部216、具有驱动各部的各种驱动器的驱动部217、与各部连接并进行液滴喷出装置1整体的控制的控制部218(控制装置6)。
控制部218具备:用于连接各装置的界面221、具有能够暂时储存的存储区域并被作为用于控制处理的作业区域使用的RAM222、具有各种存储区域并储存控制程序或控制数据的ROM223、储存用于对工件W进行描画的描画数据、来自各装置的各种数据等并且储存用于对各种数据进行处理的程序等的硬盘224、依照储存于ROM223或硬盘224中的程序等对各种数据进行运算处理的CPU225、将它们相互连接的总线226。
此外,控制部218将由各装置送来的各种数据经由界面221输入,并且依照储存于硬盘224中的(或由CD-ROM驱动器等外部输入装置中依次读出的)程序,使CPU225进行运算处理,将其处理结果经由界面221向各装置输出。这样,各装置就被统一控制,进行所述的对工件W的一连串的处理。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液滴喷出装置1中,由于在作为工件W的输送方向的X轴方向上,在吸附台31的前后使工件W弯曲,在该弯曲部分配设了刷洗箱111,因此就可以对在描画处理时搭载于喷头组件22上的全部功能液滴喷头42进行描画前刷洗处理,从而能够对工件W的实际描画区域a稳定地进行描画。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液滴喷出装置虽然可以用于形成电阻、线圈、电容器等元件或金属配线等,但是用于形成它们的工序是各自不同的工序。这样,通过向与各工序对应的多个液滴喷出装置,导入与各自的目的匹配的专用的功能液,并且以给定的顺序将工件向与各工序对应的液滴喷出装置依次导入,进行描画处理,这些元件或配线就会在工件W上被依次形成。
下面,作为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液滴喷出装置1制造的电光学装置(平板显示器),以滤色片、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装置、等离子体显示器(PDP装置)、电子发射装置(FED装置、SED装置)以及形成于这些显示装置上的有源矩阵基板等为例,对它们的构造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而且,所谓有源矩阵基板是指形成了薄膜晶体管及与薄膜晶体管电连接的电源线、数据线的基板。
首先,对装入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EL装置等中的滤色片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滤色片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图7是依照制造工序顺序表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滤色片600(过滤片基体600A)的示意性剖面图。
首先,在黑矩阵形成工序(S101)中,如图7(a)所示,在基板(W)601上形成黑矩阵602。黑矩阵602由金属铬、金属铬和氧化铬的叠层体或树脂黑等形成。在形成由金属薄膜构成的黑矩阵602时,可以使用溅射法或蒸镀法等。另外,在形成由树脂薄膜构成的黑矩阵602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凹版印刷法、光刻法、热转印法等。
然后,在堤堰形成工序(S102)中,在重叠于黑矩阵602上的状态下形成堤堰603。即,首先如图7(b)所示,按照覆盖基板601及黑矩阵602的方式,形成由负型的透明的感光性树脂构成的光刻胶层604。此后,在将其上面用制成矩阵图案形状的掩模薄膜605覆盖的状态下进行曝光处理。
继而,如图7(c)所示,通过对光刻胶层604的未曝光部分进行蚀刻处理,对光刻胶层604进行图案处理,形成堤堰603。而且,当利用树脂黑形成黑矩阵时,能够将黑矩阵和堤堰同时使用。
该堤堰603与其下的黑矩阵602成为将各象素区域607a分区的分区壁部607b,在后面的着色层形成工序中利用功能液滴喷头42形成着色层(成膜部)608R、608G、608B时规定功能液滴的命中区域。
通过经由以上的黑矩阵形成工序及堤堰形成工序,就可以获得所述过滤片基体600A。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堤堰603的材料,使用涂膜表面成为疏液(疏水)性的树脂材料。这样,由于基板(玻璃基板)601的表面为亲液(亲水)性,因此在后述的着色层形成工序中向被堤堰603(分区壁部607b)包围的各象素区域607a内的液滴的命中位置精度提高。
然后,在着色层形成工序(S103)中,如图7(d)所示,利用功能液滴喷头42喷出功能液滴,使之命中由分区壁部607b包围的各象素区域607a内。此时,使用功能液滴喷头42,导入R·G·B三色的功能液(过滤片材料),进行功能液滴的喷出。而且,作为R·G·B三色的排列图案,有条纹排列、马赛克排列及三角形排列等。
其后,经过干燥处理(加热等处理)使功能液固定,形成三色的着色层608R、608G、608B。形成了着色层608R、608G、608B后,则转移至保护膜形成工序(S104),如图7(e)所示,按照覆盖基板601、分区壁部607b及着色层608R、608G、608B的上面的方式,形成保护膜609。
即,在向基板601的形成有着色层608R、608G、608B的面全体喷出了保护膜用涂布液后,经过干燥处理形成保护膜609。
此后,在形成了保护膜609后,滤色片600转移至成为下一工序的透明电极的ITO(Indium Tin Oxide)等的加膜工序。
图8是表示作为使用了所述的滤色片600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无源矩阵型液晶装置(液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要部剖面图。在该液晶装置620上,通过安装液晶驱动用IC、背光灯、支撑体等附带要素,即获得作为最终产品的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而且,滤色片600由于是与图7所示的构件相同的构件,因此对于对应的部位使用相同的符号,将其说明省略。
该液晶装置620大致由滤色片600、由玻璃基板等制成的对置基板621及由被夹持在它们之间的STN(Super Twisted Nematic)液晶组合物构成的液晶层622构成,将滤色片600配置在图中上侧(观测者侧)。
而且,虽然未图示,但是在对置基板621及滤色片600的外面(与液晶层622侧相反一侧的面)上分别配设有偏光片,另外在位于对置基板621侧的偏光片的外侧,配设有背光灯。
在滤色片600的保护膜609上(液晶层侧),以给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在图8中沿左右方向尺寸较长的长方形的第1电极623,按照将该第1电极623的与滤色片600侧相反一侧的面覆盖的方式,形成有第1取向膜624。
另一方面,在对置基板621的与滤色片600相面对的面上,以给定间隔形成有多个沿与滤色片600的第1电极623正交的方向尺寸较长的长方形的第2电极626,按照覆盖该第2电极626的液晶层622侧的面的方式,形成有第2取向膜627。这些第1电极623及第2电极626由ITO等透明导电材料形成。
设于液晶层622内的隔块628是用于将液晶层622的厚度(盒间隙)保持一定的构件。另外,密封材料629是用于防止液晶层622内的液晶组合物向外部漏出的构件。而且,第1电极623的一个端部作为环绕配线623a延伸至密封材料629的外侧。
此外,第1电极623和第2电极625交叉的部分为象素,滤色片600的着色层608R、608G、608B位于该成为象素的部分。
通常的制造工序中,在滤色片600上,进行第1电极623的图案处理及第1取向膜624的涂布,制成滤色片600侧的部分,并且与之不同地在对置基板621上,进行第2电极626的图案处理及第2取向膜627的涂布,制成对置基板621侧的部分。其后,在对置基板621侧的部分加入隔块628及密封材料629,在该状态下,贴合滤色片600侧的部分。然后,从密封材料629的注入口将构成液晶层622的液晶,将注入口封闭。其后,层叠两偏光片及背光灯。
实施方式的液滴喷出装置1例如能够在涂布构成所述的间隙的隔块材料(功能液),并且在对置基板621侧的部分上贴合滤色片600侧的部分之前,向被密封材料629包围的区域均一地涂布液晶(功能液)。另外,还可以用功能液滴喷头42进行所述的密封材料629的印刷。另外,还可以用功能液滴喷头42进行第1·第2两取向膜624、627的涂布。
图9是表示使用了本实施方式中制造的滤色片600的液晶装置的第2例的概略构成的要部剖面图。
该液晶装置630与所述液晶装置620最大不同的方面在于,将滤色片600配置在了图中下侧(与观测者相反的一侧)。
该液晶装置630大致通过在滤色片600和由玻璃基板等制成的对置基板631之间夹持有由STN液晶构成的液晶层632而构成。而且,虽然未图示,但是在对置基板631及滤色片600的外面分别配设有偏光片等。
在滤色片600的保护膜609上(液晶层632侧),沿图中向里方向以给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在图中向里方向上尺寸较长的长方形的第1电极633,按照覆盖该第1电极633的液晶层632侧的面的方式形成有第1取向膜634。
在对置基板631的与滤色片600相面对的面上,以给定的间隔形成有沿与滤色片600侧的第1电极633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多个长方形的第2电极636,按照覆盖该第2电极636的液晶层632侧的面的方式形成有第2取向膜637。
在液晶层632中,设有用于将该液晶层632的厚度保持一定的隔块638、用于防止液晶层632内的液晶组合物向外部漏出的密封材料639。
此外,与所述的液晶装置620相同,第1电极633和第2电极636的交叉的部分为象素,滤色片600的着色层608R、608G、608B位于该成为象素的部分。
图10是表示使用应用了本发明的滤色片600构成液晶装置的第3例的图,是表示透过型的TFT(Thin Film Transistor)型液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该液晶装置650是将滤色片600配置于图中上侧(观测者侧)的构成。
该液晶装置650大致由滤色片600、被与之相面对地配置的对置基板651、夹持在它们之间的未图示的液晶层、配置于滤色片600的上面侧(观测者侧)的偏光片655、配设于对置基板651的下面侧的偏光片(未图示)构成。
在滤色片600的保护膜609的表面(对置基板651侧的面)上形成有液晶驱动用的电极656。该电极656由ITO等透明导电材料制成,成为将形成后述的象素电极660的区域整体覆盖的全面电极。另外,取向膜657被以覆盖该电极656的与象素电极660相反一侧的面的状态设置。
在对置基板651的与滤色片600相面对的面上形成有绝缘层658,在该绝缘层658上,以相互正交的状态形成有扫描线661及信号线662。此外,在被这些扫描线661和信号线662包围的区域内形成有象素电极660。而且,虽然在实际的液晶装置中,在象素电极660上设有取向膜,但是将图示省略。
另外,在由象素电极660的缺口部和扫描线661和信号线662包围的部分中,装入具备源电极、漏电极、半导体及门电极的薄膜晶体管663。这样,通过对扫描线661和信号线662施加信号而将薄膜晶体管663开·关,就可以进行对象素电极660的通电控制。
而且,所述的各例的液晶装置620、630、650虽然采用了透过型的构成,但是也可以设置反射层或半透过反射层,形成反射型的液晶装置或半透过反射型的液晶装置。
下面,图11是有机EL装置的显示区域(以下简称为显示装置700)的要部剖面图。
该显示装置700大致以在基板(W)701上,层叠了电路元件部702、发光元件部703及阴极704的状态构成。
在该显示装置700中,从发光元件部703向基板701侧发出的光透过电路元件部702及基板701而被向观测者侧射出,并且从发光元件部703向基板701的相反一侧发出的光在被阴极704反射后,透过电路元件部702及基板701而被向观测者侧射出。
在电路元件部702和基板701之间形成有由硅氧化膜构成的基底保护膜706,在该基底保护膜706上(发光元件部703侧)形成于由多晶硅构成的岛状的半导体膜707。在该半导体膜707的左右的区域中,通过打入高浓度阳离子分别形成有源区域707a及漏区域707b。这样,未被打入阳离子的中央部就成为通道区域707c。
另外,在电路元件部702上,形成有覆盖基底保护膜706及半导体膜707的透明的门绝缘膜708,在该门绝缘膜708上的与半导体膜707的通道区域707c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例如由Al、Mo、Ta、Ti、W等构成的门电极709。在该门电极709及门绝缘膜708上,形成有透明的第1层间绝缘膜711a和第2层间绝缘膜711b。另外,贯穿第1、第2层间绝缘膜711a、711b,形成有与半导体膜707的源区域707a、漏区域707b分别连通的接触孔712a、712b。
此外,在第2层间绝缘膜711b上,以给定的形状图案处理而形成由ITO等构成的透明的象素电极713,该象素电极713穿过接触孔712a而与源区域707a连接。
另外,在第1层间绝缘膜711a上配设有电源线714,该电源线714穿过接触孔712b而与漏区域707b连接。
像这样,在电路元件部702上,分别形成有与各象素电极713连接的驱动用的薄膜晶体管715。
所述发光元件部703大致由分别层叠于多个象素电极713上的功能层717、设于各象素电极713及功能层717之间而将各功能层717分区的堤堰部718构成。
由这些象素电极713、功能层717及配设于功能层717上的阴极704构成发光元件。而且,象素电极713被以俯视近似矩形的形状图案处理而形成,在各象素电极713之间形成有堤堰部718。
堤堰部718由例如由SiO、SiO2、TiO2等无机材料形成的无机物堤堰层718a(第1堤堰层)、被层叠于该无机物堤堰层718a上并由丙烯酸树脂、聚亚酰胺树脂等耐热性、耐溶剂性优良的光刻胶形成的截面为梯形的有机物堤堰层718b(第2堤堰层)构成。该堤堰部718的一部分被以骑跨在象素电极713的周缘部上的状态形成。
此外,在各堤堰部718之间,形成有相对于象素电极713向上方逐渐扩展开的开口部719。
所述功能层717由在开口部719内被以层叠状态形成于象素电极713上的空穴注入/输送层717a、形成于该空穴注入/输送层717a上的发光层717b构成。而且,也可以与该发光层717b相邻地再形成具有其他的功能的其他的功能层。例如,也可以形成电子输送层。
空穴注入/输送层717a具有从象素电极713侧输送空穴而注入发光层717b的功能。该空穴注入/输送层717a是通过喷出含有空穴注入/输送层形成材料的第1组合物(功能液)而形成的。作为空穴注入/输送层形成材料,使用公知的材料。
发光层717b是发出红色(R)、绿色(G)或蓝色(B)的任意一种光的层,通过喷出含有发光层形成材料(发光材料)的第2组合物(功能液)而形成。作为第2组合物的溶剂(非极性溶剂)优选使用相对于空穴注入/输送层717a不溶的公知的材料,通过将此种非极性溶剂用于发光层717b的第2组合物中,就可以不使空穴注入/输送层717a再溶解地形成发光层717b。
这样,发光层717b中,从空穴注入/输送层717a注入的空穴、从阴极704注入的电子就会在发光层中复合而发光。
阴极704被以覆盖发光元件部703的全面的状态形成,与象素电极713构成一对而起到在功能层717中流过电流的作用。而且,在该阴极704的上部配置有未图示的密封构件。
下面,参照图12~图20,对所述的显示装置700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
该显示装置700如图12所示,是经过堤堰部形成工序(S111)、表面处理工序(S112)、空穴注入/输送层形成工序(S113)、发光层形成工序(S114)及对置电极形成工序(S115)而制造的。而且,制造工序并不限定于例示的情况,也有根据需要删除或追加其他的工序的情况。
首先,在堤堰部形成工序(S111)中,如图13所示,在第2层间绝缘膜717b上形成无机物堤堰层718a。该无机物堤堰层718a是通过在形成位置上形成了无机物膜后,对该无机物膜利用光刻技术等进行图案处理而形成的。此时,无机物堤堰层718a的一部分被与象素电极713的周缘部重合地形成。
形成了无机物堤堰层718a后,如图14所示,在无机物堤堰层718a上形成有机物堤堰层718b。该有机物堤堰层718b也与无机物堤堰层718a相同,利用光刻技术等进行图案处理而形成。
像这样就形成堤堰部718。另外,与之相伴,在各堤堰部718之间,形成相对于象素电极713向上方开口的开口部719。该开口部719规定象素区域。
表面处理工序(S112)中,进行亲液化处理及疏液化处理。实施亲液化处理的区域是无机物堤堰层718a的第1叠层部718a及象素区域713的电极面713a,这些区域被例如以氧作为处理气体的等离子体处理将表面处理为亲液性。该等离子体处理还兼作作为象素电极713的ITO的清洗等。
另外,疏液化处理是对有机物堤堰层718b的壁面718s及有机物堤堰层718b的上面718t实施的,利用例如以四氟化甲烷为处理气体的等离子体处理对表面进行氟化处理(处理为疏液性)。
通过进行该表面处理工序,在使用功能液滴喷头42形成功能层717时,就可以使功能液滴更为可靠地命中象素区域,另外能够防止命中了象素区域的功能液滴从开口部719中溢出的情况。
这样,通过经过以上的工序,就可以得到显示装置基体700A。该显示装置基体700A被放置于图1所示的液滴喷出装置1的定位台21上,进行以下的空穴注入/输送层形成工序(S113)及发光层形成工序(S114)。
如图15所示,在空穴注入/输送层形成工序(S113)中,从功能液滴喷头42中将含有空穴注入/输送层形成材料的第1组合物向作为象素区域的各开口部719内喷出。其后,如图16所示,进行干燥处理及热处理,使第1组合物中所含的极性溶剂蒸发,在象素电极(电极面713a)717上形成空穴注入/输送层717a。
下面,对发光层形成工序(S114)进行说明。该发光层形成工序中,如上所述,为了防止空穴注入/输送层717a的再次溶解,作为发光层形成之时所使用的第2组合物的溶剂,使用相对于空穴注入/输送层717a不溶的非极性溶剂。
但是,另一方面,空穴注入/输送层717a由于相对于非极性溶剂的亲和性低,因此即使将含有非极性溶剂的第2组合物向空穴注入/输送层717a上喷出,也可能无法使空穴注入/输送层717a和发光层717b密接,或者可能无法均一地涂布发光层717b。
所以,为了提高空穴注入/输送层717a相对于非极性溶剂以及发光层形成材料的表面的亲和性,最好在发光层形成之前进行表面处理(表面改性处理)。该表面处理是通过将作为与发光层形成之时所使用的第2组合物的非极性溶剂相同的溶剂或与之类似的溶剂的表面改性材料涂布在空穴注入/输送层717a上,并使之干燥而进行的。
通过实施此种处理,空穴注入/输送层717a的表面就容易与非极性溶剂亲和,在其后的工序中,就可以将含有发光层形成材料的第2组合物均一地涂布在空穴注入/输送层717a上。
此后,如图17所示,将含有与各色当中的任意一种(图17的例子中为蓝色(B))对应的发光层形成材料的第2组合物作为功能液滴,向象素区域(开口部719)内打入给定量。被打入了象素区域内的第2组合物在空穴注入/输送层717a上展开而被充满于开口部719内。而且,即使万一第2组合物脱离象素区域而命中了堤堰部718的上面718t时,由于该上面718t被如上所述地实施了疏液处理,因此第2组合物很容易滚入开口部719内。
其后,通过进行干燥工序等,对喷出后的第2组合物进行干燥处理,使第2组合物中所含的非极性溶剂蒸发,即如图18所示,在空穴注入/输送层717a上形成发光层717b。该图的情况下,形成与蓝色(B)对应的发光层717b。
同样地,使用功能液滴喷头42,如图19所示,依次进行与对应于所述的蓝色(B)的发光层717b的情况相同的工序,形成与其他的颜色(红色(R)及绿色(G))对应的发光层717b。而且,发光层717b的形成顺序并不限定于例示的顺序,以何种顺序来形成都可以。例如,也可以与发光层形成材料对应地决定形成的顺序。另外,作为R·G·B三色的排列图案,有条纹排列、马赛克排列及三角形排列等。
如上所示,在象素电极713上,形成功能层717,即空穴注入/输送层717a及发光层717b。此后,转移至对置电极形成工序(S115)。
对置电极形成工序(S115)中,如图20所示,在发光层717b及有机物堤堰层718b的全面上,例如利用蒸镀法、溅射法、CVD法等形成阴极704(对置电极)。该阴极704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通过将钙层和铝层层叠而构成。
在像这样形成了阴极704后,通过实施利用密封构件将该阴极704的上部密封的密封处理或配线处理等其他的处理等,就可以得到显示装置700。
下面,图21是等离子体型显示装置(PDP装置:以下简称为显示装置800)的要部分解立体图。而且,同图中将显示装置800以切掉其一部分的状态表示。
该显示装置800大致包括被相互面对地配置的第1基板801、第2基板802及形成于它们之间的放电显示部803。放电显示部803由多个放电室805构成。按照使这些多个放电室805当中的红色放电室805R、绿色放电室805G、蓝色放电室805B这三个放电室805形成一组,构成1个象素的方式配置。
在第1基板801的上面以给定的间隔成条纹状地形成地址电极806,按照覆盖该地址电极806和第1基板801的上面的方式形成电介质层807。在电介质层807上,按照位于各地址电极806之间,并且沿着各地址电极806的方式,竖立设置有隔壁808。该隔壁808包括如图所示沿地址电极806的宽度方向两侧延伸的部分、沿与地址电极806正交的方向延伸设置的未图示的部分。
这样,由该隔壁808分隔的区域就成为放电室805。
在放电室805内配置有荧光体809。荧光体809是发出红(R)、绿(G)、蓝(B)的任意一种颜色的荧光的物质,在红色放电室805R的底部配置有红色荧光体809R,在绿色放电室805G的底部配置有绿色荧光体809G,在蓝色放电室805B的底部配置有蓝色荧光体809B。
在第2基板802的图中下侧的面上,沿与所述地址电极806正交的方向以给定的间隔成条纹状地形成有多个显示电极811。此外,按照覆盖它们的方式形成有电介质层812及由MgO等构成的保护膜813。
第1基板801和第2基板802被以使地址电极806和显示电极811相互正交的状态相面对地贴合。而且,所述地址电极806和显示电极811被与未图示的交流电源连接。
这样,通过向各电极806、811通电,在放电显示部803中荧光体809激发发光,从而能够进行彩色显示。
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图1所示的液滴喷出装置1形成所述地址电极806、显示电极811及荧光体809。以下将例示第1基板801的地址电极806的形成工序。
此时,在将第1基板801放置于液滴喷出装置1的定位台21上的状态下进行以下的工序。
首先,利用功能液滴喷头42,将含有导电膜配线形成用材料的液体材料(功能液)作为功能液滴,使之命中地址电极形成区域。该液体材料是作为导电膜配线形成用材料,将金属等导电性微粒分散在了分散剂中的材料。作为该导电性微粒,可以使用含有金、银、铜、钯或镍等的金属微粒或导电性聚合物等。
当对于成为补充对象的全部的地址电极形成区域的液体材料的补充结束后,即通过对喷出后的液体材料进行干燥处理,使液体材料中所含的分散剂蒸发,形成地址电极806。
但是,在所述说明中虽然例示了地址电极806的形成,然而对于所述显示电极811及荧光体809,也可以通过经过所述各工序来形成。
对于形成显示电极811的情况,与地址电极806的情况相同,将含有导电膜配线形成用材料的液体材料(功能液)作为功能液滴,使之命中显示电极形成区域。
另外,在形成荧光体809的情况下,将含有与各色(R、G、B)对应的荧光材料的液体材料(功能液)从功能液滴喷头42中作为液滴喷出,使之命中对应的颜色的放电室805内。
下面,图22是电子发射装置(也称作FED装置或SED装置:以下简称为显示装置900)的要部剖面图。而且,同图中,将显示装置900的局部作成剖面而表示。
该显示装置900大致包括被相互面对地配置的第1基板901、第2基板902及形成于它们之间的电场发射显示部903。电场发射显示部903由配置为矩阵状的多个电子发射部905构成。
在第1基板901的上面,相互正交地形成有构成负极906的第1元件电极906a及第2元件电极906b。另外,在由第1元件电极906a及第2元件电极906b分隔的部分中,形成有形成了间隙908的导电性膜907。即,由第1元件电极906a、第2元件电极906b及导电性膜907构成多个电子发射部905。导电性膜907例如由氧化钯(PdO)等构成,另外间隙908是在使导电性膜907成膜后,利用成形等而形成的。
在第2基板902的下面,形成有与负极906对峙的正极909。在正极909的下面,形成有格子状的堤堰部911,在被该堤堰部911包围的向下的各开口部912中,与电子发射部905对应地配置有荧光体913。荧光体913是发出红(R)、绿(G)、蓝(B)的任意一种颜色的荧光的物质,在各开口部912中,以所述的给定的图案配置有红色荧光体913R、绿色荧光体913G及蓝色荧光体913B。
此外,如此构成的第1基板901和第2基板902被留有微小的间隙地贴合。该显示装置900中,夹隔导电性膜(间隙908)907,从作为阴极的第1元件电极906a或第2元件电极906b中飞出的电子与形成于作为阳极的正极909上的荧光体913碰撞而激发发光,从而能够进行彩色显示。
该情况下,也与其他的实施方式相同,可以使用液滴喷出装置1形成第1元件电极906a、第2元件电极906b、导电性膜907及正极909,并且可以使用液滴喷出装置1形成各色的荧光体913R、913G、913B。
第1元件电极906a、第2元件电极906b及导电性膜907具有图23(a)所示的俯视形状,在使它们成膜的情况下,如图23(b)所示,预先留下加入第1元件电极906a、第2元件电极906b及导电性膜907的部分,形成堤堰部BB(光刻法)。然后,在由堤堰部BB构成的槽部分中,形成第1元件电极906a及第2元件电极906b(利用液滴喷出装置1实施的喷墨法),在使其溶剂干燥而进行了成膜后,形成导电性膜907(利用液滴喷出装置1实施的喷墨法)。此后,在形成了导电性膜907后,将堤堰部BB去除(磨光剥离处理),转移至所述的冲压处理。而且,与所述的有机EL装置的情况相同,最好进行对第1基板901及第2基板902的亲液化处理、对堤堰部911、BB的疏液化处理。
另外,作为其他的电光学装置,可以考虑金属配线形成、透镜形成、光刻胶形成及光扩散体形成等装置。通过将所述的液滴喷出装置1用于各种电光学装置(设备)的制造中,就可以有效地制造各种电光学装置。
Claims (4)
1.一种液滴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沿输送路径输送工件的输送装置和向所述工件喷出液滴的喷头组件,
所述喷头组件沿所述工件的输送方向以及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被卷绕成卷状的所述工件拉出的拉出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滴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卷绕所述工件的卷绕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滴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头组件与所述工件的实际描画区域的长度相对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307345A JP4371037B2 (ja) | 2004-10-21 | 2004-10-21 | 液滴吐出装置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2004-307345 | 2004-10-21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101085949A Division CN1762705B (zh) | 2004-10-21 | 2005-10-10 | 液滴喷出装置及其所适用的工件及电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26343A true CN102126343A (zh) | 2011-07-20 |
CN102126343B CN102126343B (zh) | 2012-11-21 |
Family
ID=3620651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0578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26343B (zh) | 2004-10-21 | 2005-10-10 | 液滴喷出装置 |
CN20051010859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62705B (zh) | 2004-10-21 | 2005-10-10 | 液滴喷出装置及其所适用的工件及电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1010859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62705B (zh) | 2004-10-21 | 2005-10-10 | 液滴喷出装置及其所适用的工件及电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7601219B2 (zh) |
JP (1) | JP4371037B2 (zh) |
KR (2) | KR20060049083A (zh) |
CN (2) | CN102126343B (zh) |
TW (2) | TWI29730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71037B2 (ja) * | 2004-10-21 | 2009-11-2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滴吐出装置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4042737B2 (ja) * | 2004-10-27 | 2008-02-0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パターン形成システム |
JP4086879B2 (ja) * | 2006-04-19 | 2008-05-1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滴塗布装置 |
JP4086878B2 (ja) * | 2006-04-19 | 2008-05-1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滴塗布装置 |
JP5593740B2 (ja) * | 2010-03-05 | 2014-09-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KR101181196B1 (ko) | 2010-03-25 | 2012-09-18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유연성 필름용 인쇄 장치 |
JP6070084B2 (ja) | 2012-11-07 | 2017-02-0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US11660632B2 (en) * | 2018-03-28 | 2023-05-30 | Ecosys S.R.L. | Device for coating, in particular painting, the main surfaces of rigid panels with liquid products |
CN111421968B (zh) * | 2019-01-10 | 2023-06-09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搬运台以及使用该搬运台的喷墨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0003408A1 (fr) * | 1998-07-08 | 2000-01-2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Procede de production d'ecrans plasma pour image haute qualite, dispositif de production et encre fluorescente a cet effet |
US6261012B1 (en) | 1999-05-10 | 2001-07-17 | Fargo Electronics, Inc. | Printer having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film |
JP2001071521A (ja) | 1999-09-08 | 2001-03-21 | Casio Comput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JP3662786B2 (ja) | 1999-09-30 | 2005-06-2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レーザ加工装置 |
JP2001293852A (ja) | 2000-04-17 | 2001-10-23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装置 |
US6682171B2 (en) * | 2001-02-13 | 2004-01-27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 jet head unit and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
CN2472928Y (zh) * | 2001-04-14 | 2002-01-23 | 谢远生 | 数码喷印机 |
JP3966034B2 (ja) | 2002-03-14 | 2007-08-2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吐出パターンデータ生成方法および吐出パターンデータ生成装置 |
JP3985559B2 (ja) * | 2002-03-19 | 2007-10-0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吐出装置、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放出装置の製造方法、pdp装置の製造方法、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有機elの製造方法、スペーサ形成方法、金属配線形成方法、レンズ形成方法、レジスト形成方法および光拡散体形成方法 |
JP4257163B2 (ja) | 2002-11-12 | 2009-04-2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描画装置におけるノズルの異常判別方法および描画装置、並びに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4389443B2 (ja) | 2002-12-20 | 2009-12-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ワイピングユニット、これを備えた液滴吐出装置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4378950B2 (ja) * | 2002-12-24 | 2009-12-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滴吐出装置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4161964B2 (ja) * | 2004-03-09 | 2008-10-0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パターン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2005324130A (ja) * | 2004-05-14 | 2005-11-24 | Seiko Epson Corp | 液滴吐出装置、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4371037B2 (ja) * | 2004-10-21 | 2009-11-2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滴吐出装置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
-
2004
- 2004-10-21 JP JP2004307345A patent/JP437103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09-14 US US11/226,770 patent/US760121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9-23 TW TW095147098A patent/TWI297307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09-23 TW TW094133164A patent/TWI294828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10-10 CN CN2011100057839A patent/CN10212634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10-10 CN CN2005101085949A patent/CN176270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10-20 KR KR1020050099078A patent/KR20060049083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6
- 2006-12-18 KR KR1020060129458A patent/KR10078808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9
- 2009-04-07 US US12/419,356 patent/US803324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601219B2 (en) | 2009-10-13 |
JP2006116436A (ja) | 2006-05-11 |
US20060088700A1 (en) | 2006-04-27 |
TW200624265A (en) | 2006-07-16 |
CN102126343B (zh) | 2012-11-21 |
JP4371037B2 (ja) | 2009-11-25 |
TWI297307B (en) | 2008-06-01 |
KR20070009504A (ko) | 2007-01-18 |
CN1762705B (zh) | 2011-02-02 |
US8033240B2 (en) | 2011-10-11 |
CN1762705A (zh) | 2006-04-26 |
US20090195595A1 (en) | 2009-08-06 |
TW200711860A (en) | 2007-04-01 |
KR100788088B1 (ko) | 2007-12-21 |
TWI294828B (en) | 2008-03-21 |
KR20060049083A (ko) | 2006-05-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762705B (zh) | 液滴喷出装置及其所适用的工件及电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 | |
CN100377881C (zh) | 擦拭装置和液滴喷出装置、电光装置及其制法、电子仪器 | |
CN1762708B (zh) | 液滴喷出装置、电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电光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762707B (zh) | 液滴喷出装置、电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 | |
CN100410077C (zh) | 液滴喷出装置、以及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 |
TWI236431B (en) | Liquid droplet ejection apparatu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optic device, electro-opt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100551699C (zh) | 喷出图案数据修正方法及装置、液滴喷出装置、电光学装置 | |
CN101357541B (zh) | 液滴喷出装置、电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光学装置 | |
US7455388B2 (en) | Liquid droplet ejection apparatu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optical device,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100391743C (zh) | 压力调整阀、功能液供给装置、及描画装置 | |
CN100354611C (zh) | 体积测定方法及装置、具有该装置的液滴喷出装置 | |
CN1695945B (zh) | 液滴喷吐装置、电光学装置、电子设备以及液滴喷吐方法 | |
CN101396918B (zh) | 吸引装置、吸引系统和包括它们的液滴喷出装置、以及电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及电光学装置 | |
US20050162461A1 (en) | Wiping apparatus and imaging apparatus provided therewith,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optical device,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101422986B (zh) | 功能液滴喷头的功能液填充方法、功能液供给装置 | |
CN101164782A (zh) | 液滴喷出装置、电光装置的制法、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01164781B (zh) | 液滴喷出装置、电光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 |
TW200405079A (en) | Liquid droplet ejection apparatu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optic device, electroopt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1314278A (zh) | 液滴喷出头的配置方法、喷头单元及液滴喷出装置 | |
CN101722724B (zh) | 液状体的排出方法、滤色器以及有机el装置的制造方法 | |
KR20070104746A (ko) | 잉크젯 분사 장치 및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표시 소자의제조방법 | |
CN100586721C (zh) | 功能液滴喷出头的吸引装置 | |
JP4742768B2 (ja) | 機能液滴吐出ヘッドの保守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滴吐出装置、並びに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 |
JP2003246053A (ja) | 製膜装置とその塗布液吐出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製造装置とデバイス製造方法並びにデバイス | |
JP2006130470A (ja) | 液滴吐出装置およびこれに適用されるワーク、並びに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 Termination date: 2020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