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03345B - 显影装置、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03345B
CN102103345B CN2010105996218A CN201010599621A CN102103345B CN 102103345 B CN102103345 B CN 102103345B CN 2010105996218 A CN2010105996218 A CN 2010105996218A CN 201010599621 A CN201010599621 A CN 201010599621A CN 102103345 B CN102103345 B CN 1021033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compartment
supplying
carrier
t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996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03345A (zh
Inventor
藤原香弘
三好康雄
细川浩
工藤经生
冈本启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03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33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033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334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4Arrangements for purging used developer from the developing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 G03G15/0898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for preventing toner scattering during operation, e.g. sea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16Agitator type
    • G03G2215/0819Agitator type two or more agitators
    • G03G2215/0822Agitator type two or more agitators with wall or blade between agita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影装置,包括:显影剂载体、具有沿显影剂载体的轴向位于显影区域外侧的下游端部的供给隔室、低于供给隔室设置的收集隔室、分别形成在供给隔室的下游端部和上游端部的第一和第二连通口、包括分别设置在供给隔室和收集隔室内的第一和第二显影剂传送元件的显影剂循环单元、形成在供给隔室的下游端部的上部的调色剂供给口、以及气流路径限制器,该气流路径限制器设置在供给隔室的下游端部,在显影剂载体的轴向上比调色剂供给口更靠近显影区域,以约束供给隔室下游端部内显影剂之上的气流路径。

Description

显影装置、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的涉及利用两组分显影剂的显影装置,该显影剂基本上由调色剂和载体构成,本发明还涉及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处理盒以及包括该显影装置的成像设备,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和具有这些功能中至少两种的多功能机器。
背景技术
基本上由调色剂和载体构成的两组分显影剂广泛用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
利用两组分显影剂的显影装置典型的包括其中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器、诸如显影辊之类的旋转显影剂载体、以及诸如传送螺杆的设置在显影剂容器中的显影剂传送元件。显影剂传送元件在沿着显影剂载体的轴向将显影剂传输通过显影剂容器中的显影剂供给隔室(即,显影剂供给路径)的同时将显影剂供给到显影剂载体。然后,显影剂载体旋转并将其上承载的显影剂供给到面对诸如光导体的图像载体的显影区域。在穿过显影区域并且其中的调色剂已经被消耗之后,显影剂(此后称为用过的显影剂)被收集在供给隔室(以下“单传送路径方法”中)或者与供给隔室分开的收集隔室(以下“供给-收集分开方法”中)。
单传送路径方法具有如下的缺点:在显影剂被传送的方向(以下称为“显影剂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供给隔室内显影剂中的调色剂的浓度降低,并于是沿着显影剂载体的轴向供给到显影区域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不均匀。这种调色剂浓度的不均匀导致形成在多张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图像密度不均匀,并因此是不理想的。要指出的是:如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下游”和“上游”意思为显影剂传送方向上的下游和上游,除非另外说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例如,JP-2002-006599-A采用供给-收集分开方法,在该方法中,用过的显影剂被收集在与供给隔室分开的收集隔室中(下面称为“供给-收集分开型显影装置”)。在供给-收集分开型显影装置中,在供给隔室内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可以在显影剂传送方向上保持基本恒定。虽然在供给-收集分开型显影装置中供给到显影区域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在显影剂载体的轴向上保持均匀,但是这样做不可能使得显影装置紧凑。目前,优选的是使得显影装置更加紧凑,以使得包含有该显影装置的成像设备紧凑。
已经尝试了如下面所描述的若干方法,来使得供给-收集分开型显影装置紧凑。例如,图17所示的竖直搅拌布置形式对于使得供给-收集分开型显影装置紧凑来说是有效的。更具体地说,在如图17所示的已知的供给-收集分开型显影装置3Z中,供给隔室301SZ设置在显影剂载体302Z的附近并且在其一侧上(在图17中,在横向上),并且收集隔室301CZ设置在供给隔室301SZ的下面。收集隔室301CZ接收已经传输到供给隔室301SZ的下游端部的显影剂。在显影装置3Z中,显影剂在图17中所示的框线箭头A1和A2所表示的方向上循环。
但是,竖直搅拌布置形式在用于将调色剂供给到显影装置的调色剂供给机构的位置方面存在局限。在图17所示的显影装置3Z中,显影剂从供给隔室301SZ的下游端部传输到收集隔室301CZ的上游端部,并且从收集隔室301CZ的下游端部传输到供给隔室301SZ的上游端部,由此形成显影剂循环路径。
在显影装置3Z中,作为将调色剂经过它供给到在显影剂循环路径中循环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供给口310Z的位置,必须要避免与显影剂载体302Z的显影区域相面对的供给隔室301SZ的部分。如果调色剂供给到该部分上,刚供给后的调色剂易于被显影剂载体302Z带到显影区域。由于刚供给后的调色剂的电荷不足,如果用在图像显影中,这种调色剂会散落在输出图像的背景上或者散落在成像设备的内部周围。
鉴于上述问题,优选的是,调色剂供给位置处于在显影剂循环路径上远离供给隔室301SZ的上游端部,在面对显影剂载体302Z的显影区域的部分的外侧。这种布置形式会增加被供给调色剂与显影剂中的载体颗粒之间接触,从而,在被供给调色剂到达供给隔室301SZ的上游端部之前,更好地给被供给调色剂充电,其中在所述供给隔室301SZ的上游端部所述显影剂被承载到显影剂载体302Z上。
因此,在供给-收集分开型显影装置中,调色剂通常被供给到收集隔室301CZ。但是,为了在其中收集隔室301CZ位于供给隔室301SZ之下的竖直搅拌布置形式中将调色剂供给到收集隔室301CZ中,如下所述,该布置形式会被局限于两种布置形式:
在第一种布置形式中,如图17所示,调色剂供给路线350位于供给隔室301SZ与显影剂载体302Z相对的一侧上,在调色剂供给路线350下游端的调色剂供给口310Z形成在位于供给隔室301SZ之下的收集隔室301CZ的侧壁上。这种布置形式将显影装置3Z在图17中的横向上的尺寸增加了与调色剂供给路线350的宽度相对应的长度。
图18示出有关调色剂供给路线的第二种布置形式。如图18所示,在显影装置3Z1内,收集隔室301CZ’在显影剂载体302Z的轴向上被形成为比供给隔室301SZ’长,并且调色剂供给口310Z设置在收集隔室301CZ的延长部分上。这种布置形式将显影装置3Z1在显影剂载体302Z的轴向上(在图18中横向上)的尺寸增加了与调色剂供给口310Z的宽度相对应的长度。
如上所述,在收集隔室设置在供给隔室之下的竖直搅拌布置形式中,在将调色剂供给到收集隔室时,显影装置变得更笨重,这是不理想的。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施方式的发明人认识到存在对如下这样的显影装置的需求,即:该显影装置可以减少调色剂在输出图像背景上的散落以及调色剂散落在成像设备内部的周围,而不会增加该显影装置的尺寸。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内容,本发明的一个说明性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用显影剂将潜像载体上形成的潜像显影。该显影装置包括:设置成面对潜像载体的显影剂载体,来通过旋转将显影剂带到面对潜像载体的显影区域;将显影装置的内部分隔成至少供给隔室和收集隔室的分隔壁,该供给隔室和收集隔室都面对显影剂载体并且在显影剂载体的轴向上延伸;显影剂循环单元,来循环显影装置中的显影剂;调色剂供给口,该调色剂供给口形成在供给隔室的沿显影剂传送方向的下游端部的上部,沿着显影剂载体的轴向位于显影区域的外侧,所述显影剂沿着所述显影剂传送方向循环;以及气流路径限制器,该气流路径限制器设置在供给隔室的下游端部内并且在显影剂载体的轴向上比调色剂供给口更靠近显影区域,以约束在供给隔室的下游端部中的显影剂之上的气流路径。
显影剂从供给隔室被供给到显影剂载体,并且从显影剂载体被收集到设置成低于供给隔室的收集隔室。为了循环显影装置内侧的显影剂,第一连通口形成在供给隔室的下游端部的底部上,而第二连通口形成在供给隔室的上游端部上。显影剂循环单元包括:设置在供给隔室内的第一显影剂传送元件,以便在将显影剂沿显影剂载体的轴向传送通过供给隔室的同时将显影剂提供到显影剂载体;以及设置在收集隔室内的第二显影剂传送元件,该第二显影剂传送元件面对显影剂载体,以沿着显影剂载体的轴向传输与显影剂载体分离的显影剂。
另一个说明性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中,并且包括其上形成潜像的潜像载体和如上所述的显影装置。
再一个说明性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包括其上形成潜像的潜像载体和如上所述的显影装置。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参考下面的详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更完整的理解和随之而来的多个优点将随着它被更好理解的同时而容易获得,其中:
图1是根据说明性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成像设备中的成像单元的端部轴视图;
图3是从根据说明性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一侧看到的示意性截面图,并示出显影剂在显影装置中的流动;
图4是示出显影装置中收集隔室的下游端部的端部轴视图;
图5示出叠加在显影装置的示意性端部轴视图上的磁通量密度的分布;
图6是从包括在显影装置中的显影辊的一侧看到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在显影装置中的显影剂循环机构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8是显影剂循环机构的分解图;
图9是示出显影装置中的供给隔室的内部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0是供给隔室的设置有肋的部分的示意性端部轴视图;
图11是示出在设置有肋(第一条件)和未设置肋(第二条件)时,评估调色剂在光导体上的背景中的散落的试验结果的曲线;
图12是示出供给隔室的内部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3是示出根据第一种变型的显影装置的供给隔室的内部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4是示出根据第一种变型的显影装置的内部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5是示出供给隔室的内部的示意性俯视图,其中调色剂导引框架的位置与图13和14中的不同;
图16是示出根据第二种变型的显影剂循环机构的结构的示意性端部轴视图;
图17是现有技术的显影装置的端部轴视图,其中,显影剂收集隔室设置在显影剂供给隔室之下,且调色剂被供给到显影剂收集隔室;以及
图18是从另一现有技术的显影装置的一侧看到的截面图,其中,显影剂收集隔室设置在显影剂供给隔室之下,且调色剂被供给到显影剂收集隔室。
具体实施方式
在描述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清楚的缘故而采用特定术语。但是,本专利说明书的公开内容并不意图在于被限制于如此选择的特定术语,而是应该理解为每个特定元件包括以类似方式工作并且实现类似效果的所有技术等价物。
现在参照附图,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它的几幅图中指代相同或者相对应的零件,并且尤其是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说明性实施方式的多颜色成像设备。
要指出的是附加到每个附图标记末尾的下标M、C、Y和K仅表示由其所指代的部件分别用于形成黑色、品红色、黄色和青色图像,下面在不需要区分颜色时省略它们。
图1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示意图。
参照图1,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100包括串列型打印机(以下也称为打印机),并且包括多个成像单元17K、17M、17Y和17C,这些成像单元沿着传送转印片材8(即,记录介质)的传送带15布置。要指出的是成像单元17的布置顺序不局限于图1所示,例如,成像单元17可以按照品红色、青色、黄色和黑色的顺序布置,且成像单元17K设置在转印片材8被传送的方向的最下游。
每个成像单元17包括作为潜像载体的光导体1,并在光导体1上形成黑色、品红色、黄色或者青色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成像单元17包括容纳在公共的单元壳体中的多个部件,并且被构造成可拆卸地安装到打印机100的主体上的处理盒,但是并不需要这些部件都集成为单独一个单元。成像单元17K、17M、17Y和17C除了其中使用的调色剂颜色外具有类似的结构。
传送带15被沿着支撑辊18和19拉伸。辊18和19中的一个是驱动辊,而另一个是从动辊。随着驱动辊转动,传送带15在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上转动。
另外,纸盒20、21和22设置在传送带15之下,并且排出托盘25设置在打印机100主体的上表面上。
下面更详细描述成像单元17。
光导体1在图2中顺时针方向旋转。充电装置2的充电辊设置在光导体1之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充电装置2采用接触充电方法,且其上提供充电偏压的充电辊被设置成与光导体1的圆周表面接触,由此将光导体1均匀充电到预定电势。替代的,可以采用非接触方法。随后,被充电装置2如此均匀充电的光导体1的圆周表面接受从曝光单元16发射的光束L(即,写入光),如图1所示,并由此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充电装置2和曝光单元16一起形成潜像形成单元。随着光导体1旋转,形成在光导体1上的静电潜像被传送到面对显影装置3的显影区域A(图2所示)。
显影装置3包括壳体301(如图2所示),作为显影剂容器,用于容纳基本上由调色剂和载体构成的两组分显影剂,并且将显影剂传输到显影区域A,在该显影区域A,显影剂中的调色剂附着到光导体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由此,静电潜像被显影成调色剂图像。
随着光导体1进一步旋转,调色剂图像然后被传输到面对传送带15的部分,即,如图2所示的转印区域B。成像单元17还包括转印装置5,该转印装置5从光导体1跨过传送带15定位在传送带15的内侧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印装置5采用转印辊,转印偏压施加到该转印辊上。可替代的,可以使用电晕放电型转印装置。成像单元17还包括清洁单元6,该清洁单元沿着光导体1的旋转方向位于转印装置5的下游。清洁装置6包括清洁刮刀601,如图2所示,用于在调色剂图像从光导体1转印到转印片材8上之后去除光导体1圆周表面上残留的任何调色剂。
下面描述打印机100中的多颜色成像。
在多颜色成像过程中,在每个成像单元17中,光导体1的圆周表面在黑暗中被充电装置2均匀充电。然后,曝光单元16将写入光L指向到光导体1的充电的圆周表面上,从而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随后,显影装置3用调色剂显影静电潜像,并由此在各个光导体1上形成单色调色剂图像。
同时,例如在纸盒20中顶部上的转印片材8被拾取,并且沿着片材传送路径26被供给到一对配准辊23。该配准辊23停止转印片材8,并且在与成像单元17K中的成像相重合的时刻,将转印片材8送出。然后,转印片材8被静电吸附在传送带15上,并且传送到在片材传送方向上位于最上游的成像单元17K。
在成像单元17K,转印装置5将黑色调色剂图像从光导体1K转印到转印片材8。然后,在光导体1M、1Y和1C上的各个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和一个在另一个上面地重叠到在由传送带15所承载的转印片材8上形成的黑色图像上。
从而,多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转印片材8上。此后,转印片材8从传送带15分离,并且向定影装置24前进。在转印片材8穿过定影装置24中设置的一对定影辊的同时,多色调色剂图像被固定于其上。然后,转印片材8被排出到排出托盘25上。
同时,在图像转印之后,清洁单元6去除光导体1的圆周表面上残留的任何调色剂,为随后的成像做准备。已经穿过清洁单元6的光导体的圆周表面再次被充电装置2均匀充电。从而,重复成像过程。
要指出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可以用于中间转印方法,其中,形成在光导体1上的调色剂图像初次转印和一个在另一个上面地重叠到中间转印元件,如中间转印带上,然后从中间转印元件转印到转移片材上。在这种结构中,形成在光导体1上的调色剂图像在转印区域B转印到中间转印元件上。
下面,更详细描述显影装置3。
图2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打印机100中的成像单元17的示意性端部轴视图。要指出的是在图2中,附图标记320表示两组分显影剂。
参照图2,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3包括作为显影剂载体的显影辊302,并且壳体301的内部被分隔壁306分成供给隔室301S和收集隔室301C。供给隔室301S沿着显影辊302的轴向延伸,该方向垂直于其上绘制图2的纸张表面。在被沿着该方向传输的同时,在供给隔室内的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两组分显影剂被供给到旋转中的显影辊302的表面上。
显影辊302将其上带有的显影剂320传输到显影区域A,在该显影区域A,显影剂320中的调色剂附着到光导体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上,从而将其显影成调色剂图像。显影装置3的壳体302上形成有开口,以局部露出显影辊302。显影辊302露出的部分面对光导体1,并且靠近光导体1并位于光导体1的一侧(图2中的横向)上。从而,显影区域A形成在显影辊302面对光导体1的部分中。
如图2所示,穿过显影区域A的显影剂320被从显影辊302收集到与供给隔室301S分开的收集隔室301C中。从而,显影装置3采用供给-收集分开方法。
显影装置3包括:第一传送螺杆或供给螺杆304,其设置在供给隔室301S中,用于传输其中的显影剂;以及第二传送螺杆或收集螺杆305,其设置在收集隔室301C中,用于传输其中的显影剂。显影装置3还包括刮刀303,用于调节显影辊302上承载的显影剂的量。
要指出的是,在图2中,附图标记9表示释放区域,在该释放区域,显影剂与显影辊302分离,而10表示吸引区域,在该吸引区域,供给隔室301S中的显影剂被承载到显影辊302上。另外,附图标记O-302表示显影辊302的旋转中心,O-2表示光导体1的旋转中心,O-304表示第一传送螺杆304的旋转中心,而O-305表示第二传送螺杆305的旋转中心。
图3是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3的一侧看到的示意性截面图,并且示出其中显影剂的流动。
在显影装置3中,收集隔室301C位于供给隔室301S之下,并由此采用竖直搅拌布置方式。在其中通过第一传送螺杆304沿着图3中箭头11所示的方向(以下称为显影剂传送方向)传送到其下游端部的显影剂通过形成在供给隔室301S的该部分的底部上的连通口309(第一连通口)如箭头14所示被传送到收集隔室301C的在显影剂传送方向上的上游端部。然后,沿着箭头12所示的方向被第二传送螺杆305传输到收集隔室301C的下游端部的显影剂通过形成在其中的开口(第二连通口)307被进一步沿着图3中箭头13所示的方向传送到供给隔室301S的上游端部。
要指出的是,在图3中,附图标记310表示调色剂供给口,而308表示在收集隔室301C的沿着第二传送螺杆305的显影剂传送方向的下游端部形成的装有叶片的叶轮,其对应于开口307。叶轮308在下面参照图8更详细地描述。
接着,在下面参照图5和6描述显影辊302。
图5示出叠加在显影装置3的示意性端部轴视图上的磁通量密度的分布。
参照图5,磁辊302d设置在显影辊302内侧,并且其位置相对于显影装置3固定。磁辊302d包括沿着其圆周方向布置的多个磁铁MG,并且设置在磁辊302d外侧的圆筒形套筒302c与旋转轴302e一体旋转。要指出的是,在图5中,为了清楚起见,设置在磁辊302d中的多个磁铁的仅一个被赋予附图标记。套筒302c由非磁性金属,如铝形成,但是其他材料也可以包含在其中。例如,磁辊302d固定到壳体301上,使得每个磁铁MG面对预定方向。随着套筒302c旋转,显影辊302将套筒302c表面上通过磁铁MG所施加的磁力吸引而承载的显影剂320沿着其圆周方向传输。
要指出的是,在图5中,附图标记GP1表示光导体1和显影辊302之间的间隙(即,显影间隙),而GP2表示显影辊302和分隔壁306之间的间隙。
图6是显影辊302沿着其轴向的横截面图,在图6中,附图标记O-302a表示穿过显影辊302的旋转中心O-302的中心线。
显影辊302还包括固定到壳体301上的固定轴302a、为圆柱形并且与固定轴302a成一个单元的磁辊302d、跨过间隙覆盖磁辊302d的套筒302c、以及与套筒302c成一个单元的旋转轴302e。旋转轴302e通过轴承302f相对于固定轴302a可旋转,并且旋转轴302e由未示出的驱动单元所驱动。
如图6所示,多个磁体MG固定到磁辊302d的外圆周表面上以预定间隔布置。套筒302c围绕磁铁MG旋转。磁铁MG形成磁场,以使得显影剂颗粒在套筒302c的圆周表面上竖立,并且将显影剂颗粒与套筒302c分离。在本实施方式中,五个磁铁MG设置在套筒302c的内侧,从而产生五个磁极,如图5所示的磁通量分布中所示出的。要指出的是,以下将位于连接显影辊302的旋转中心O-302和光导体1的旋转中心O-2的竖直线上的磁极称为磁极P1,其他磁极从显影辊302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开始分别称为磁极P2、P3、P4和P5。
磁极P1、P2、P3、P4和P5的极性分别是北极(N)、南极(S)、N、N和S。可替代的是,磁极P1到P5可以具有与图5所示的相反的极性。在图5所示的显影辊302上,磁极P1、P2、P3和P4的中心基本上分别在八点钟、七点钟、五点钟和一点钟方位。
在显影区域A中,显影辊302不是与光导体1直接接触,在显影辊302和光导体1之间保持具有适于图像显影的预定距离的显影间隙GP1。使得显影颗粒在磁极P1竖立在显影辊302的圆周表面上并且与光导体1的表面形成接触。从而,调色剂颗粒可以附着到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上,显影静电潜像。
参照图5,用于产生显影偏压的接地电源VP连接到固定轴302a上。来自与固定轴302a相连接的电源VP的电压经由导电轴承302f和导电旋转轴302e施加到套筒302c上。相反,如图5所示,形成光导体1的最内层的导电支撑体31接地。从而,用于将从载体颗粒分离的调色剂颗粒传送向光导体1的电场形成在显影区域A,并于是调色剂颗粒由于套筒302c和形成在光导体1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之间的电势差而朝向光导体1移动。
要指出的是,本实施方式描述了用于成像设备的显影装置,该成像设备涉及利用光学写入光L的曝光过程。更具体地说,图2所示的充电装置2将光导体1均匀充以负电势,并且其上要形成图像的部分(即,图像部分)被暴露于写入光L,从而减少电荷量。然后,电势减小的图像部分,即静电潜像用极性为负的调色剂颗粒来显影,该方法称为反向显影(reversedevelopment)。这仅仅是一个例子,并且可以应用本发明的特征的显影方法在光导体1的充电电势极性方面不局限于上面所描述的。
在显影区域用于图像显影之后,显影剂320由磁极P2所施加的磁力而保持在显影辊302上,并且随着显影辊302的旋转而被传送到壳体301的内侧。壳体302与磁极P2相对应的部分位于套筒302c的圆周表面附近,并且遵循套筒302c的圆周表面而弯曲。因此,利用密封效应来减缓调色剂颗粒的散落。
沿着显影辊302的旋转方向位于磁极P2的下游的磁极P3和P4具有相同的极性。于是,将显影剂320吸引到显影辊302表面上的磁力在磁极P3和P4之间变弱,并且从显影辊302释放显影剂320的效应作用在图2和4所示的释放区域9。在图像显影之后,由于其中的调色剂移动到光导体1上并且附着到潜像上,显影剂320的调色剂浓度降低。因此,如果这种调色剂浓度降低的显影剂320不从显影辊302分离而是被再次传送到显影区域A(以下称为显影剂进位(carryover of developer))并用于图像显影,将有可能不能获得理想的图像密度。
鉴于上述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显影剂320在释放区域9(图4所示)与显影辊302分离,并且被收集到与供给隔室301S分离的收集隔室301C(图5所示)中,来防止显影剂进位。
于是,随着显影辊302旋转,显影剂320从其上分离的显影辊302的表面到达面对供给隔室301S的部分。磁极P4存在于该位置处,并且在供给隔室301S中流动的显影剂320被磁极P4施加的磁力吸引到显影辊302的吸引区域10,并且被承载于其上。然后,在通过显影刮刀303的同时,由磁极P4施加的磁力而承载于显影辊302上的显影剂302的量被调节,此后,显影剂320被传送到显影区域A。位于磁极P4和P1之间的磁极P5作为显影剂传送磁极,用于在从显影刮刀303到显影区域A延伸的区域中将显影剂保持在显影辊302的表面上。
接着,下面按需要同时参照图7和图8来描述显影装置4中各个组成部件的布置方式。
图7是示出组装后的显影装置4的各组成部件的透视图,而图8是显影装置4的各部件的分解视图。要指出的是,在图7和图8中,附图标记O-304a表示穿过第一传送螺杆304的旋转中心O-304并且平行于显影辊302的中心线O-302a的中心线。
如图7和8所示,设置在供给隔室301S中的第一传送螺杆304包括固定到螺杆轴304C上的螺旋叶片304B,并且如图7中的箭头所示,围绕中心线O-304a沿着图7中顺时针方向旋转。利用这种结构,第一传送螺杆304将显影剂从图7中的后侧向前侧传送,如箭头11所示,同时搅拌显影剂。换句话说,第一传送螺杆304沿着轴向从图7的后侧向前侧传输显影剂。
类似的,如图7和8所示,设置在收集隔室301C中的第二传送螺杆305包括固定到螺杆轴305J上的螺旋叶片305B,并且如图7中箭头所示围绕中心线O-305a沿图7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该中心线O-305a穿过其旋转中心O-305并且平行于显影辊302的中心线O-302a。利用这种结构,第二传送螺杆305将显影剂如箭头12所示从图7的前侧向后侧传送,同时搅拌显影剂。换句话说,第二传送螺杆305将显影剂沿着轴向从图7的前侧向后侧传送,该方向与第一传送螺杆304的显影剂传送方向相反。
设置在第一传送螺杆304和第二传送螺杆305之间的分隔壁306形状类似于悬臂支撑件,且其一侧与显影辊302相对侧上的壳体301的内表面成一个单元,该分隔壁306将包括第一传送螺杆304的供给隔室301S与包括第二传送螺杆305的收集隔室301C分隔开。在显影辊302长轴方向上,分隔壁306仅设置在中心部分而不存在于两端部分。相反,第一和第二传送螺杆304和305延伸到沿着显影辊302的长轴方向的两个端部中。
在收集隔室301C中,显影剂沿着箭头12所示的方向被传输,并然后在显影剂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端部上被壳体301的侧壁阻挡。从而,显影剂相对壳体301的侧壁堆积,然后在箭头13所示的方向上通过开口307移动到供给隔室301S。在供给隔室301S中,显影剂被沿着箭头11所示的方向上传输,并然后沿着箭头14所示的方向上通过连通口309向下流动到收集隔室301C。
从而,显影剂可以在供给隔室301S和收集隔室301C之间、在不存在分隔壁306的长轴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内移动,并于是形成显影剂循环路径,显影剂沿着该路径以箭头11、14、12和13的顺序流动。另外,分隔壁306从下面支撑被第一传送螺杆304搅拌的显影剂320,从而形成供给隔室301S。同时,分隔壁306阻止在释放区域9从显影辊302分离并且收集在收集隔室301C中的显影剂向供给隔室301S移动。
为了确保这些功能,显影辊302的圆周表面和分隔壁306之间的间隙GP2优选的在大约0.2mm到1mm的范围内。如果间隙GP2小于0.2mm,显影辊302有可能由于显影辊302的旋转偏心而接触分隔壁306。如果间隙GP2大于1mm,阻止被收集的显影剂向供给隔室301S移动的效果会不无分。
此外,虽然即使分隔壁306从释放区域9位置偏移也可以起作用,但是在这种布置方式下分隔壁306有可能控制(regulate)相对大量的显影剂,从而增加对显影剂的应力。因此,这种布置方式不是优选的,除非考虑到下述的布置方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释放区域9在与光导体1相对的一侧上围绕显影辊302设置,并且低于吸引区域10,并且沿着显影辊302的旋转方向吸引区域10邻近释放区域9设置并且设置在释放区域9的下游。另外,分隔壁306设置在释放区域9和吸引区域10之间的部分内,在该部分,附着到显影辊302上的显影剂的量非常小,以便将围绕第一传送螺杆304的空间与围绕第二传送螺杆305的空间分隔开。此外,分隔壁306在显影辊302的一侧上的边缘面与显影辊302相面对。
利用这种结构,即使间隙GP2超出从0.2mm到1mm的范围,由于分隔壁306设置在附着到显影辊302上的显影剂量小的部分中,分隔壁306可以起作用。另外,分隔壁306带来的对显影剂的应力可以减小。即,在设计显影装置过程中,在显影辊302和分隔壁306之间的间隙GP2的尺寸方面上的限制可以减轻。要指出的是,除了上述布置方式外,对显影剂的应力还通过使间隙GP2的尺寸满足从大于0.2mm到1mm来得以进一步减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壁306定位成在第一传送螺杆304和第二传送螺杆305之间附着到显影辊302的表面上的显影剂量极其小的部分中,分隔壁306最靠近显影辊302,即,在磁极P3和磁极P4之间的释放区域9内,在此,显影辊302的表面上的磁通量的密度小于10mT。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在收集隔室301C的沿着第二传送螺杆305的显影剂传送方向的下游端部,在对应于开口307的区域中,取代螺旋叶片305B,设置了装有叶片的叶轮308。叶轮308包括多个平面叶片,该叶片从第二传送螺杆305的螺杆轴305J(中心线O-305a)径向延伸,并且随着第二传送螺杆305旋转而翻转显影剂。
如图4所示,第一和第二传送螺杆304和305的旋转中心O-304和O-305基本上在相同的竖直线上,并且带有叶片的叶轮308沿着图4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同时相对壳体301的内表面翻转显影剂。开口307从自连接旋转中心O-304和O-305的竖直线向壳体301的内表面稍微偏移的位置向壳体301的内表面延伸,使得翻转的显影剂移动的路线没有被阻挡,并且同时被翻转的显影剂并不朝向第二传送螺杆305掉落。换句话说,虽然连接供给隔室301S和收集隔室301C的开口307形成在分隔壁306中在显影剂被从第二传送螺杆305送到第一传送螺杆304的部分中,在对应于开口307的部分中,分隔壁306存在于靠近显影辊302的一侧,类似于显影辊302纵向上的中心部分中的。利用这部分分隔壁,被带过开口307的显影剂不会掉落到第二传送螺杆305上,而是被吸附到显影辊302上。然后,显影剂或是被显影辊302传输到第二传送螺杆305或者传输到第一传送螺杆304。从而,显影剂可以被有效循环。
第一传送螺杆304沿着图4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与显影辊302的旋转方向相反。通常,在沿着它们的旋转方向传输物品的同时,螺杆将要被传输的物品拉向旋转方向。因此,第一传送螺杆304在将显影剂向显影辊302一侧拉的同时传输显影剂。于是,与显影辊302相接触的显影剂的量可以增加,并且显影剂可以被可靠地供给到显影辊302。
相反,第二传送螺杆305沿图4中逆时针方向旋转,该方向与显影辊302旋转的方向相同。利用这种结构,第二传送螺杆305在将显影剂拉向显影辊302的相反侧的同时传输显影剂。因此,可以防止曾经在释放区域9被磁力或者分隔壁306从显影辊302上分离的显影剂再次附着到显影辊302上。从而,可以防止显影后调色剂浓度降低的显影剂移动到其中设置第一传送螺杆304的供给隔室301S。
接着,在下面描述调色剂向显影装置3的供给。
由于包含在显影装置3内的显影剂302中的调色剂在图像显影中被消耗,调色剂必须从外部补充到显影装置3内的显影剂中。优选的是,调色剂供给位置定位成远离显影剂循环路径上供给隔室301S的上游端部,在面对显影辊302的显影区域A的部分的外侧,从而防止未充分充电的调色剂被供给到显影区域A。
在此,在竖直搅拌布置方式中,连通口309设置成将调色剂从供给隔室301S的下游端部传输到收集隔室301C的上游端部。由于连通口309优选的位于显影区域A的外侧,以便不导致供给到显影区域的显影剂短缺。因此,供给隔室301S被做得在显影剂载体302的轴向上比显影辊302长,使得它的下游端部位于显影区域A的外侧。在这种结构中,在调色剂被供给到延伸部分时,不需要进一步沿着显影剂载体302的轴向扩大供给隔室301S。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调色剂供给口310设置在形成连通口309的供给隔室301S的下游端部之上(在显影装置3的前侧)、在显影区域A的外侧。更具体地说,调色剂供给口310形成在壳体301中,不存在分隔壁306的前侧端部之上。
参照图5和8,通过调色剂供给口310供给的调色剂从供给隔室301S的下游端部、面对显影辊302的区域(即,显影区域A)的外侧,通过连通口309与显影剂一起掉落到收集隔室301C的上游端部。然后,调色剂在收集隔室301C内在与显影剂混合的同时被第二传送螺杆305传输。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调色剂的供给和收集在不同的传送隔室内执行,流过收集隔室301C的显影剂不会被供给到显影辊302。因此,由于通过调色剂供给口310新供给的调色剂而调色剂浓度不均匀的未充分充电的显影剂不会被供给到显影辊302,也不会被按原样用于图像显影。在收集隔室301C中,被供给调色剂与从显影辊302收集的调色剂浓度降低的显影剂混合。在到达收集隔室301C的下游端部之前,如此混合的显影剂可以被充分充电并且调色剂浓度被均衡。于是,显影剂通过叶轮308等被经由开口307带到供给隔室301S。在被第一传送螺杆304朝向装置的前侧传输的同时,显影剂被供给到显影辊302并用于图像显影。
要指出的是,虽然上面的描述是关于显影剂在两个显影剂传送隔室,即,供给隔室301S和位于供给隔室301S之下的收集隔室301C内循环的结构的,但是,上述特征可以应用于显影剂在三个或者更多个显影剂传送隔室内循环的结构,只要它们中的一个位于供给隔室之下且传送到供给隔室下游端部的显影剂通过连通口掉落到那个显影剂传送隔室即可。
下面将描述阻止显影剂在刚接收被供给调色剂后就被提供到显影区域,由此防止或者减少调色剂散落在输出图像的背景上。
参照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面对显影辊302的区域(即显影区域A)的外侧供给隔室301S中设置有连通口309的下游端部在显影辊302的轴向上相对较短,以使得供给隔室301S在纵向上较短,由此使得装置相对紧凑。调色剂供给在供给隔室301S的这个下游端部执行,即,在显影辊302的显影区域A附近的区域内执行。
另外,调色剂向下供给到供给隔室301S的下游端部。因此,在混合在显影剂中之前,由于调色剂颗粒是具有小颗粒直径的精细颗粒,因此,被供给调色剂颗粒部分浮在空气中。此外,在采用供给-收集分开方法的本实施方式中,显影剂的量在供给隔室301S的下游端部比在供给隔室301S的上游端部少,因此,在供给隔室301S中,显影剂之上的空间在下游侧比在上游侧更大。因此,与调色剂在其上游端部供给的情况相比,更大量的调色剂可以浮在供给隔室301S的下游端部中。由于如上所述供给隔室301S的下游端部邻近面对显影辊302的显影区域A的区域,在刚刚供给到供给隔室301S之后的浮动的调色剂颗粒易于移动到面对显影区域A的区域并且被显影辊302进一步携带到显影区域A。如果在刚刚供给之后的这种调色剂颗粒被传送到显影区域A,则有可能调色剂颗粒散落在输出图像的背景上或者围绕成像设备的内部。
要指出的是上述现象在如下那种供给-收集分开型显影装置中也会发生,在这种显影装置中,在供给隔室301S之下设置有与收集隔室301C分开的另一显影剂传送隔室,并且显影剂被从供给隔室301S的下游端部通过连通口传输到所述显影剂传送隔室。
要指出的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供给隔室301S的下游端部中提供调色剂供给口310具有如下的优点:与调色剂供给口设置在收集隔室的对比显影装置相比,被供给调色剂可以更快速混合到显影剂中。
更具体地说,如果调色剂供给口设置在收集隔室内,显影剂在收集隔室中与累积在显影剂表面上的被供给调色剂一起被传输,且在被传输到收集隔室的下游端部之前,大部分被供给调色剂保留在显影剂的表面上。在利用对比显影装置的试验中,可以视觉上确认在传输到收集隔室的下游端部之前,大约三分之一的被供给调色剂没有混合到显影剂中,而是保留在显影剂的表面上。要指出的是,累积在显影剂表面上的被供给调色剂在收集隔室的下游端部处与显影剂混合,在所述下游端部处,显影剂被堆积并然后通过开口被送到供给隔室。
相反,在调色剂供给口310设置在供给隔室301S的下游端部的本实施方式中,在供给隔室301S中流动的显影剂被提供到调色剂,该调色剂通过调色剂供给口310向下供给到显影剂的表面上。随后,被供给调色剂在通过连通口309掉落的同时与显影剂进一步混合。被混合的显影剂然后通过第二传送螺杆305通过收集隔室301C传输到收集隔室301C的下游端部,同时也与从显影辊302收集的调色剂浓度降低的显影剂一起被搅拌。在收集隔室301C的下游端部处,在显影剂堆积起来通过开口307的地方显影剂被进一步搅拌,由此被带到供给隔室301S。在利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3的试验中,可以视觉地确认在被传送到收集隔室301C的上游端部的同时大约一半的被供给调色剂混合在显影剂中。在被传送到收集隔室301C的下游端部之前,几乎所有的被供给调色剂混合到显影剂中。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被供给调色剂可以基本上快速与显影剂混合,仍存在没有混合到显影剂中而是浮在空气中的调色剂颗粒。
尤其是,如果第一传送螺杆304的螺旋叶片304B存在于被供给调色剂掉落的部分中,并且部分暴露于显影剂的表面之上,在第一传送螺杆304旋转时,该螺旋叶片304B搅动在被供给调色剂掉落的空间内的空气。从而,螺旋叶片304B将没有混合到显影剂中的被供给调色剂搅起。另外,如果被供给调色剂掉落之处的显影剂部分被搅拌,会发生被供给调色剂在混合到显影剂中之后再次被搅起。
鉴于前面的问题,本实施方式如下所述地阻止在供给隔室301S下游端部处浮动的被供给调色剂被提供到显影区域A。
图9是示出供给隔室301S内部的示意性俯视图。
在供给隔室301S中,显影剂在被向下游(在图9中向右)传输的同时被部分送到显影辊302的表面。因此,在供给隔室301S中,显影剂的量在上游侧较大且向下游(图9中向右)减少。
参照图9,在供给隔室301S中,显影剂向下游流动,且在下游端部通过连通口309掉落到收集隔室301C。于是,在供给隔室301S的下游端部,在与显影剂流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流动的气流K0存在于显影剂之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气流路径限制器的肋311设置在供给隔室301S的下游端部,以便约束气流路径,并尤其是减小气流路径的横截面积,其中气流K0沿着所述气流路径在供给隔室301S中的显影剂之上流动。肋311比调色剂供给口310更靠近显影辊302的显影区域定位,即在显影剂传送方向上或者显影辊302的轴向上处于调色剂供给口310的上游。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肋31部分阻挡或者缩窄该路径,该路径是通过调色剂供给口310供给的浮动的调色剂颗粒经过它朝向显影辊301移动的路径。典型的是,由于气流的量在缩窄部分的前和后不会改变,气流的速度在缩窄的部分增加。于是,阻止浮动的调色剂颗粒向显影辊302侧运动的气流K1变得强于在没有设置肋311部分中流动的气流K0。因此,与没有设置肋311的情况相比,向显影辊302一侧移动的浮动的调色剂颗粒量可以有效地降低。
例如,作为肋311的尺寸,肋311可以延伸大约供给隔室301S的宽度,即,在水平且垂直于显影辊302的轴向的方向上供给隔室301S的长度,的一半。要指出的是在供给隔室301S中,肋311不仅在显影剂之上的空间内延伸,而且延伸到图10中显影剂流动的区域中。虽然在这种结构中肋311对供给隔室301S中显影剂的流动有一定程度的阻挡,但是显影剂能够流过肋311和供给隔室301S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而到达供给隔室301S的下游端部。从而,不阻碍显影剂的循环。而是,由于显影剂的量在供给隔室301S中在下游侧较少,用肋311约束显影剂的流动优点在于在下游侧上的显影剂量可以增加,从而获得可靠的调色剂向显影辊302的供给。
另外,由于被肋311阻挡的显影剂的量在供给隔室301S的下游侧增加,显影剂的表面高度增加。于是,气流路径的横截面积可以被进一步约束,其中浮动的被供给调色剂颗粒通过所述气流路径朝向显影辊302移动。因此,阻止浮动的调色剂颗粒朝向显影辊302移动的气流K1可以变得更强,由此更有效地减小向显影辊302移动的调色剂颗粒量。
另外,如图10所示,肋311在垂直于第一传送螺杆304的螺杆轴304C的虚拟平面上更靠近显影辊302定位在供给隔室301S内,即在水平且垂直于显影辊302的轴向的方向上靠近显影辊302。这种布置方式使得肋311能够阻止线性路径,通过调色剂供给口320掉落的被供给调色剂沿着所述线性路径朝向显影辊302移动,由此实现用肋311阻止被供给调色剂朝向显影辊302移动的更好效果。此外,即使浮动的调色剂逆着气流K1跨过肋311,调色剂在远离显影辊302的部分着落在显影剂上。于是,在供给到显影辊302之前,这种调色剂颗粒在供给隔室301S中向下游传送并且不供给到显影区域A。
另外,如图10所示,由于在供给隔室301S内肋311从显影剂之上延伸到显影剂的区域中,需要将该显影装置设计成安装到第一传送螺杆304的螺杆轴304C上的螺旋叶片304B不接触肋311。为了防止第一传送螺杆304和肋311之间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叶片304B在对应于肋311的部分被切掉。可替代的是,使用其他布置方式。例如,第一传送螺杆304的螺旋叶片304B可以在对应于肋311的部分中尺寸减小。
此外,如果第一传送螺杆304的螺旋叶片304B存在于供给隔室301S的下游端部中,螺旋叶片304B如上所述翻动显影剂,这不是理想的。因此,更优选的是,第一传送螺杆304的螺旋叶片304B在从面对肋311的位置到显影剂传送方向上的其下游端部的区域中被去除。要指出的是:由于显影剂在其自身重量作用下移下连通口309,从第一传送螺杆304去除那部分螺旋叶片304B不会对显影剂的循环带来不利影响。
图11是示出在设置了肋311(第一条件)和未设置肋311(第二条件)时评估调色剂在光导体1的背景上散落的试验结果的曲线。
在此使用的术语“调色剂在背景上的散落”意思为调色剂粘附到光导体1的没有形成静电潜像的非图像区域上。在未充分充电的调色剂比例较大,即,调色剂和载体之间的摩擦起电不充分时,调色剂在背景上的散落频繁发生,或者调色剂散落的程度增加。在试验中,附着到光导体1非图像区域的调色剂颗粒用透明胶带来收集,并且所收集的调色剂颗粒的密度用X-Rite分光光度颜色密度计来测量。如从图11中所看到的,散落在背景上的调色剂程度在设置有肋311的结构(第一条件)中减轻。由于肋311阻止被供给调色剂被传送到显影辊302,由此防止它用在图像显影中,散落在背景上的调色剂程度得以减轻。
如上所述,肋311不仅自身可以阻挡浮动的调色剂向显影区域移动,而且增加阻止浮动的调色剂向显影区域移动的气流的强度。因此,有效地降低了向显影区域移动的浮动的调色剂的量。
图12示出肋311的变型。
在图12中,肋311A在接收在供给隔室301S中流动的显影剂的一侧上的表面321沿着其中显影剂传送方向向下游倾斜。即,在肋311A和供给隔室301S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一侧上的表面312的第一端位于与肋311A的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的下游。当从上面看时,肋311A可以是三角形或者梯形,如图12所示。利用这种结构,在供给隔室301S中的气流可以被沿着倾斜表面312导引到肋311和供给隔室301S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由此增加在该空间流动的气流K1的强度(如图9所示)。结果,阻挡浮动的被供给调色剂颗粒朝向显影辊302移动的效果可以提高。
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在肋311A延伸到显影剂在供给隔室301S中流动的区域中的结构中,肋311A的倾斜表面312(图12所示)也可以阻止与肋311A接触的显影剂累积在那里。
(第一种变型)
接着,将描述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种变型,其中气流路径限制器的结构不同。
图13是示出根据第一种变型的显影装置3A的供给隔室301S1的内部的示意性俯视图,图14是根据第一种变型的显影装置3A的示意性侧视图。
在第一种变型中,形成调色剂导引路径314的调色剂导引框架313设置在供给隔室301S中,用于将通过调色剂供给310掉落的被供给调色剂导引到供给隔室301S1的底部。在图13和14所示的第一种变型中,调色剂导引框架313中的接收在供给隔室301S1中流动的显影剂的表面313A作用为气流路径限制器,取代上述肋311。参照图14,调色剂导引框架313的下端定位成稍高于设置在供给隔室301S1中的第一传送螺杆304-1的螺杆轴304C。第一传送螺杆304的螺旋叶片304B在对应于调色剂导引框架313的区域中不存在。
在第一种变型中,与其中被供给调色剂通过调色剂供给310直接掉落在供给隔室301S中的上述结构相比,调色剂导引框架313可以更好地限制被供给调色剂在供给隔室301S1中扩散。因此,可以更好地阻止浮动的被供给调色剂朝向显影辊302移动并用于图像显影。
要指出的是只要其下端不接触第一传送螺杆304-1的螺杆轴304C,调色剂导引框架313可以延伸到第一传送螺杆304-1的螺杆轴304C之下,如图14中虚线所示。
另外,虽然上面的描述涉及调色剂导引框架313在垂直于第一传送螺杆304-1的螺杆轴304C的虚拟平面上在更靠近显影辊302的一侧上设置在供给隔室301S1中,但是,另外,调色剂导引框架313可以位于远离显影辊302的一侧上,如图15所示的供给隔室301S2中那样。
(第二种变型)
接着,在下面描述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种变型,其中显影剂循环的结构不同。
图16是示出在第二中变型中显影剂循环的结构的示意性端部轴视图。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显影剂在两个分开的显影剂传送路径中循环,即在供给隔室和设置在供给隔室之下的收集隔室内循环,在根据第二种变型的显影剂循环机构中,显影剂在三个分开的显影剂传送路径中循环。要指出的是,利用三个显影剂传送路径的显影剂循环机构的结构不局限于第二种变型中的。
根据第二种变型的显影装置3B包括其中设置第一传送螺杆304的供给隔室301S3、其中设置第二传送螺杆305的收集隔室301C3和从供给隔室301S3的下游端部和收集隔室301C3的下游端部接收显影剂并且将显影剂返回到供给隔室301S3的上游端部的搅拌隔室301A。在搅拌隔室301A中,设置有第三传送螺杆315。在第二种变型中,显影剂在供给隔室301S3和收集隔室301C3中沿相同或相似的方向传输,该方向为从显影装置3B的后侧向前侧。相反,在搅拌隔室301A中,显影剂从显影装置的前侧向后侧传送,这与在供给隔室301S3和收集隔室301S3中显影剂传输的方向相反。虽然在图16中未示出,连通口309形成在供给隔室301S3的下游端部,并且与搅拌隔室301A的上游端部相连通,且还设置了连接收集隔室301C3的下游端部和搅拌隔室301A的上游端部的连通口。
更具体地说,在第二种变型中,显影剂如下循环。
第一路线是从其中设置第一传送螺杆304的供给隔室301S2到显影辊、其中设置有第二传送螺杆305的收集隔室301C3以及其中设置第三传送螺杆315的搅拌隔室301A,然后返回到供给隔室301S3。
第二路线是从其中设置有第一传送螺杆304的供给隔室301S2到其中设置有第三传送螺杆315的搅拌隔室301A,并然后返回到供给隔室301S3。
并且在第二种变型中,收集隔室301C3以及搅拌隔室301A位于供给隔室301S3之下,且传输到供给隔室301S3的下游端部的显影剂通过连通口309被传输到搅拌隔室301A。另外,调色剂供给口310设置在供给隔室301S3的下游端部。因此,类似于上述实施方式,为了阻止通过调色剂供给口310供给的调色剂浮动并移动到显影辊302,设置了诸如图9所示的肋311的气流路径限制器。更不用说,气流路径限制器不局限于肋311,可替代的,例如可以使用根据第一种变型的调色剂导引框架313。
鉴于上述教导,可以实现各种另外的改进和变型。因此,要理解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本专利说明书的公开内容可以按照在此具体描述之外的方式加以实施。
与相关申请的横向参考
本专利说明书是基于2009年12月22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9-290420号并要求其优先权,该优先申请通过引用整体结合于此。

Claims (12)

1.一种显影装置,用调色剂显影潜像载体上形成的潜像,该显影装置包括:
显影剂载体,该显影剂载体设置成面对潜像载体,通过旋转将显影剂承载到面对潜像载体的显影区域;
分隔壁,该分隔壁将显影装置的内部分隔成供给隔室和收集隔室,所述供给隔室和收集隔室都面对显影剂载体并且在显影剂载体的轴向上延伸,显影剂从供给隔室提供到显影剂载体,该供给隔室具有在显影剂传送方向上位于显影区域外侧的下游端部,显影剂沿着所述显影剂传送方向循环,且所述显影剂传送方向平行于显影剂载体的轴向,收集隔室设置成比供给隔室低,显影剂从显影剂载体收集到该收集隔室中;
显影剂循环单元,该显影剂循环单元使显影剂通过形成在供给隔室的下游端部的底部的第一连通口和形成在供给隔室的上游端部的第二连通口在显影装置中循环,该显影剂循环单元包括:设置在供给隔室内的第一显影剂传送元件,以在将显影剂传输通过供给隔室的同时将显影剂提供到显影剂载体上;以及设置在面对显影剂载体的收集隔室内的第二显影剂传送元件,以传输从显影剂载体分离的显影剂;
调色剂供给口,该调色剂供给口设置在供给隔室的下游端部的上部;以及
气流路径限制器,该气流路径限制器设置在供给隔室的下游端部并且沿着显影剂载体的轴向比调色剂供给口更靠近显影区域定位,以约束在供给隔室的下游端部内显影剂之上的气流路径,
其中,所述气流路径限制器沿着水平且垂直于显影剂载体的轴向的方向位于更靠近显影剂载体的一侧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气流路径限制器是形成在供给隔室内的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气流路径限制器包括调色剂导引件,该调色剂导引件形成导引路径,用于将通过调色剂供给口供给的调色剂向下导引。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调色剂导引件形状基本上为矩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显影剂传送元件包括传送螺杆,该传送螺杆具有螺杆轴和安装到螺杆轴上的螺旋叶片,以通过旋转将显影剂沿着其轴向传输;以及
在面对气流路径限制器的区域中不存在所述传送螺杆的螺旋叶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显影剂传送元件包括传送螺杆,该传送螺杆具有螺杆轴和安装到螺杆轴上的螺旋叶片,以通过旋转将显影剂沿着其轴向传输;以及
所述传送螺杆的螺旋叶片具有尺寸减小的部分,该尺寸减小的部分位于面对气流路径限制器的区域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显影剂传送元件包括传送螺杆,该传送螺杆具有螺杆轴和安装到螺杆轴上的螺旋叶片,以通过旋转将显影剂沿着其轴向传输;以及
在所述调色剂供给口之下的部分中不存在所述传送螺杆的螺旋叶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气流路径限制器在显影剂传送方向上游侧上的表面是倾斜的,以将显影剂朝向气流路径限制器和供给隔室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导引。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气流路径限制器减小供给隔室在水平且垂直于显影剂载体的轴向的方向上的长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还包括平行于供给隔室和收集隔室设置的搅拌隔室,
在收集隔室中的显影剂沿着与供给隔室中的显影剂传送方向相同的方向传输,并且在搅拌隔室中的显影剂沿着与供给隔室中的显影剂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传输,且
显影剂从供给隔室的下游端部通过第一连通口循环到搅拌隔室的上游端部,并且从搅拌隔室的下游端部通过第二连通口循环到供给隔室的上游端部。
11.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上,该处理盒包括:
潜像载体,在该潜像载体上形成潜像;以及
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用调色剂显影潜像,所述显影装置包括:
显影剂载体,该显影剂载体设置成面对潜像载体,通过旋转将显影剂承载到面对潜像载体的显影区域;
分隔壁,该分隔壁将显影装置的内部分隔成供给隔室和收集隔室,所述供给隔室和收集隔室都面对显影剂载体并且在显影剂载体的轴向上延伸,显影剂从供给隔室提供到显影剂载体,该供给隔室具有在显影剂传送方向上位于显影区域外侧的下游端部,其中,显影剂沿着所述显影剂传送方向循环,且所述显影剂传送方向平行于显影剂载体的轴向,收集隔室设置成比供给隔室低,显影剂从显影剂载体收集到该收集隔室中;
显影剂循环单元,该显影剂循环单元使显影剂通过形成在供给隔室的下游端部的底部的第一连通口和形成在供给隔室的上游端部的第二连通口在显影装置中循环,该显影剂循环单元包括:设置在供给隔室内的第一显影剂传送元件,以在将显影剂传输通过供给隔室的同时将显影剂提供到显影剂载体上;以及设置在面对显影剂载体的收集隔室内的第二显影剂传送元件,以传输从显影剂载体分离的显影剂;
调色剂供给口,该调色剂供给口设置在供给隔室的下游端部的上部;以及
气流路径限制器,该气流路径限制器设置在供给隔室的下游端部并且沿着显影剂载体的轴向比调色剂供给口更靠近显影区域定位,以约束在供给隔室的下游端部内显影剂之上的气流路径,
其中,所述气流路径限制器沿着水平且垂直于显影剂载体的轴向的方向位于更靠近显影剂载体的一侧上。
12.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潜像载体,在该潜像载体上形成潜像;以及
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用调色剂显影所述潜像,所述显影装置包括:
显影剂载体,该显影剂载体设置成面对潜像载体,通过旋转将显影剂承载到面对潜像载体的显影区域;
分隔壁,该分隔壁将显影装置的内部分隔成供给隔室和收集隔室,所述供给隔室和收集隔室都面对显影剂载体并且在显影剂载体的轴向上延伸,显影剂从供给隔室提供到显影剂载体,该供给隔室具有在显影剂传送方向上位于显影区域外侧的下游端部,其中,显影剂沿着所述显影剂传送方向循环,且所述显影剂传送方向平行于显影剂载体的轴向,收集隔室设置成比供给隔室低,显影剂从显影剂载体收集到该收集隔室中;
显影剂循环单元,该显影剂循环单元使显影剂通过形成在供给隔室的下游端部的底部的第一连通口和形成在供给隔室的上游端部的第二连通口在显影装置中循环,该显影剂循环单元包括:设置在供给隔室内的第一显影剂传送元件,以在将显影剂传输通过供给隔室的同时将显影剂提供到显影剂载体上;以及设置在面对显影剂载体的收集隔室内的第二显影剂传送元件,以传输从显影剂载体分离的显影剂;
调色剂供给口,该调色剂供给口设置在供给隔室的下游端部的上部;以及
气流路径限制器,该气流路径限制器设置在供给隔室的下游端部并且沿着显影剂载体的轴向比调色剂供给口更靠近显影区域定位,以约束在供给隔室的下游端部内显影剂之上的气流路径,
其中,所述气流路径限制器沿着水平且垂直于显影剂载体的轴向的方向位于更靠近显影剂载体的一侧上。
CN2010105996218A 2009-12-22 2010-12-22 显影装置、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033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0420/09 2009-12-22
JP2009290420A JP5500422B2 (ja) 2009-12-22 2009-12-22 現像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03345A CN102103345A (zh) 2011-06-22
CN102103345B true CN102103345B (zh) 2013-08-21

Family

ID=43415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9962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03345B (zh) 2009-12-22 2010-12-22 显影装置、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33224B2 (zh)
EP (1) EP2339408A3 (zh)
JP (1) JP5500422B2 (zh)
CN (1) CN1021033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85871B2 (ja) 2010-08-31 2014-09-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98311B2 (ja) 2010-12-22 2014-10-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92642B2 (ja) 2011-02-14 2015-04-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773245B2 (ja) 2011-02-28 2015-09-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8688017B2 (en) * 2011-03-11 2014-04-01 Oki Da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ation unit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JP2013020062A (ja) * 2011-07-11 2013-01-31 Canon Inc 現像装置
JP5839263B2 (ja) 2011-08-01 2016-01-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65624B2 (ja) 2011-08-19 2015-08-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950156B2 (ja) 2011-09-09 2016-07-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02495A (ja) 2012-10-23 2014-06-05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19323B2 (ja) 2013-03-13 2017-04-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65930B2 (ja) 2014-06-12 2018-08-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9625851B2 (en) 2015-02-13 2017-04-18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6620978B2 (ja) 2015-10-22 2019-12-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10031441B2 (en) 2015-10-26 2018-07-24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incorporating same
US9791806B1 (en) * 2016-04-25 2017-10-17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Developer roll having magnetic zones of varying axial length for a dual component development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JP6920849B2 (ja) * 2017-03-27 2021-08-18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JP6873822B2 (ja) * 2017-05-26 2021-05-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2019028322A (ja) 2017-07-31 2019-02-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48890B2 (ja) * 2018-10-10 2022-10-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12690A (ja) * 2019-01-11 2020-07-27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 デベロップメント カンパニー エル.ピー.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2067A (zh) * 2003-10-30 2005-05-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及其方法
CN101334608A (zh) * 2007-06-26 2008-12-3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78037B2 (ja) * 1991-06-21 2000-08-21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
US5625438A (en) 1994-05-12 1997-04-29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and devices for electrostatically depositing a uniform application thereof
JPH09106161A (ja) * 1995-10-11 1997-04-22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
JPH09114243A (ja) * 1995-10-20 1997-05-02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装置
JPH10198165A (ja) * 1997-01-06 1998-07-31 Toshiba Corp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894998B2 (ja) * 1997-03-19 2007-03-22 株式会社東芝 現像装置
JP2002006599A (ja) * 2000-06-27 2002-01-09 Canon Inc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671484B2 (en) 2000-09-05 2003-12-30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developing device with magnet roller with particular magnetic flux density
US6505014B2 (en) 2000-09-29 2003-01-0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n image forming process unit
US6721516B2 (en) 2001-01-19 2004-04-1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133187A (ja) * 2002-10-10 2004-04-30 Canon Inc 電子写真装置
US7035575B2 (en) 2003-04-16 2006-04-25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4755867B2 (ja) 2004-11-26 2011-08-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71037A (ja) * 2004-12-10 2006-06-29 Canon Inc 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11735B2 (ja) 2005-04-11 2013-01-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72347A (ja) 2005-09-09 2007-03-22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71923A (ja) 2005-11-25 2007-07-05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63933A (ja) 2005-12-15 2007-06-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84937B2 (ja) 2006-08-22 2011-10-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073994B2 (ja) 2006-09-04 2012-11-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61152B2 (ja) 2006-12-13 2012-01-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5269379B2 (ja) * 2007-10-04 2013-08-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ならびにトナーの補給方法
US8135314B2 (en) 2007-12-26 2012-03-13 Ricoh Company, Limited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of developing latent image
US7848666B2 (en) * 2008-02-28 2010-12-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5168631B2 (ja) 2008-03-11 2013-03-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58620A (ja) 2008-03-18 2009-11-05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90420A (ja) 2008-05-28 2009-12-1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安定化制御方法
JP5387980B2 (ja) 2009-02-06 2014-01-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05233B2 (ja) 2009-02-24 2013-10-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2067A (zh) * 2003-10-30 2005-05-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及其方法
CN101334608A (zh) * 2007-06-26 2008-12-3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33533A (ja) 2011-07-07
JP5500422B2 (ja) 2014-05-21
US20110150525A1 (en) 2011-06-23
EP2339408A3 (en) 2012-05-09
US8433224B2 (en) 2013-04-30
EP2339408A8 (en) 2011-09-14
CN102103345A (zh) 2011-06-22
EP2339408A2 (en) 2011-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3345B (zh) 显影装置、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JP4646728B2 (ja)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1359208B (zh) 显影单元,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JP4758282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206442B (zh) 显影剂传送装置、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681972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620194B2 (en)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er discharge device having a discharge port
CN102147582B (zh) 显影装置以及包含该显影装置的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02681395B (zh) 成像装置、成像设备和处理盒
CN101154077A (zh) 粉体搅拌装置、显影装置和装有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EP1505455A1 (en) Developing apparatus
JP20031221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627550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98269A (ja)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95638A (ja)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98286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83308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530786B2 (ja)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4019617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687401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761473B2 (en) Developing device capable of suppressing the passing of a relatively large amount of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erewith
JP3846466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5341648A (ja) 現像装置
JP2005164999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75966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