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3454B - 原稿压合板的自动开阖装置及应用此自动开阖装置的办公机器 - Google Patents

原稿压合板的自动开阖装置及应用此自动开阖装置的办公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3454B
CN102033454B CN201010295397.3A CN201010295397A CN102033454B CN 102033454 B CN102033454 B CN 102033454B CN 201010295397 A CN201010295397 A CN 201010295397A CN 102033454 B CN102033454 B CN 1020334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plate
manuscript pressing
support component
plate
clos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953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3454A (zh
Inventor
熊泽启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m Hongko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m Hongko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m Hongkong Ltd filed Critical Kem Hongkon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33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34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34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34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03G15/605Holders for originals or exposure platens

Abstract

一种开阖元件的自动开阖装置,其通过一转轴手段使得一开阖元件相对一被开阖元件自动地开阖,为此,一驱动手段机械地独立于被开阖元件,设置于开阖元件一侧,当开阖元件开阖时,同时与开阖元件转动。此时,被开阖元件是一办公机器的一装置本体,开阖元件是一原稿压合板,转轴手段具有至少设置于装置本体一侧的一组装元件及使得原稿压合板相对组装元件转动的一支撑元件,其中驱动手段机械地独立于装置本体,设置于原稿压合板一侧,当原稿压合板开阖时,同时与原稿压合板转动。

Description

原稿压合板的自动开阖装置及应用此自动开阖装置的办公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阖元件,特别涉及用以使得办公机器的原稿压合板自动开阖的适合此原稿压合板的自动开阖装置以及应用此自动开阖装置的办公机器。
背景技术
作为办公机器的一种,特别是大型的复印机中,在重达20公斤至30公斤等的开阖元件特别是原稿压合板(此大多为附原稿自动输送装置)的开阖装置的情况下,对应原稿压合板的重量提升其操作性,不尽为了限定具有重量的原稿压合板,也为了使得乘坐轮椅的操作者可简单操作,一种可自动开阖原稿压合板的原稿压合板的自动开阖装置是期望的。作为像这种原稿压合板的自动开阖装置已经是公知的,例如日本特开2009-122141号公开特许公报或日本特开2009-36994号公开特许公报所记载的内容。
如上述日本特开2009-122141号公开特许公报中所记载的,其将包括具有动力来源的驱动马达的驱动手段设置在装置本体一侧,使得此驱动手段产生的输出传达至兼具转轴销的驱动轴上,此转轴销相对支撑原稿压合板的支撑元件的组装元件,再通过转动的支撑元件开阖原稿压合板。
以此构成的原稿压合板的自动开阖装置,在开启原稿压合板时,驱动手段突出,并残留在装置本体的一侧,不但不利于外观,此外,因装置本体一侧上的设计被迫变更,目前不是很普遍。而近年来,复印机的专业化进步,装置本体、附原稿自动输送装置的原稿压合板及相对装置本体开阖此原稿压合板的原稿压合板的开阖装置由各自的专门制造商制造。首先,原稿压合板的制造商将原稿压合板的开阖装置组装在原稿压合板上,复印机的制造商再购买附此开阖装置的原稿压合板,将此原稿压合板组装于装置本体做成一复印机。
在此,如日本特开2009-36994号公开特许公报所记载的,其涉及将驱动手段与装置本体机械地分离而装置在转轴手段的组装元件上的发明。此发明用以装置驱动手段上具有设计不被迫变更的优点,但此发明在开启原稿压合板时,驱动手段露出,并残留在装置本体上,仍存在着不利外观的问题。
另外,若驱动手段在装置本体一侧,修理、点检时,若需将原稿压合板从装置本体取下时,则需将转轴手段,连同驱动手段从装置本体取下,在保养时不但花费时间也具有烦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鉴于上述情况,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开阖元件的自动开阖装置,适当地利用具有开阖元件的原稿压合板的自动开阖装置,仅有影响原稿压合板的制造商的设计部门,此外,驱动手段在原稿压合板开启时不会露出、突出装置本体(被开阖元件)上,在保养时可容易地从装置本体取下原稿压合板。
为了达成上述课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所述的手段解决上述课题。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办公机器的原稿压合板的自动开阖装置通过转轴手段与驱动手段使得原稿压合板相对办公机器的装置本体自动地开阖,原稿压合板的自动开阖装置的特征在于,转轴手段包含组装元件、支撑元件及升降元件,及第一转动控制手段或第二转动控制手段,组装元件具有一底板及从底板的两侧往上弯折而形成的两侧板,底板设置于办公机器的装置本体,支撑元件具有一天板及从天板的两侧垂下的两侧板,支撑元件的两侧板通过主轴相对于组装元件的所述侧板转动地设置,支撑元件可与该主轴一起转动,升降元件具有一天板及从天板的两侧垂下的两侧板,升降元件的两侧板于支撑元件的所述侧板的活动端侧通过驱动轴往与支撑元件反方向转动地设置并支撑原稿压合板,第一转动控制手段及第二转动控制手段各自具有一弹性手段,第一转动控制手段的弹性手段或第二转动控制手段的弹性手段弹性设置在组装元件相对主轴的组装位置的不同位置,与升降元件相对支撑元件的枢轴位置的不同位置之间。驱动手段由驱动盒、驱动马达及减速机构所构成,驱动盒通过主轴与驱动轴而组装在支撑元件的两侧板的其中之一的一侧,驱动盒同时与驱动轴以主轴为支点转动,驱动马达设置于驱动盒内,减速机构通过电磁离合手段将驱动马达的驱动力传达至主轴,该减速机构与该主轴共同使该支撑元件往该原稿压合板的开阖方向转动,在原稿压合板开启闭合的过程中,当支撑元件转动时,驱动手段同时与支撑元件以主轴为支点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转轴手段具有转动限制手段,转动限制手段包括一第一卡止元件、一第二卡止元件、一卡止栓以及一张力压缩弹簧,第一卡止元件固设于主轴;第二卡止元件转动地组装于主轴,第二卡止元件依据主轴的转动角度而与第一卡止元件卡合;卡止栓组装于升降元件,升降元件的卡止栓依据升降元件的转动角度而卡合于第二卡止元件的卡合部;张力压缩弹簧的一端卡止于第二卡止元件,另一端卡止于组装在支撑元件上的另一卡止栓,以牵引第二卡止元件往一方向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转动控制手段弹性设置一弹性手段于组装元件一侧与设置于相对升降元件的支撑元件的枢轴位置的不同位置上的一动作元件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转动控制手段弹性设置一弹性手段于升降元件与支撑元件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转动控制手段弹性设置一弹性手段于组装元件一侧与支撑元件的活动端侧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转动控制手段弹性设置一弹性手段于组装元件一侧与设置于相对升降元件的支撑元件的枢轴位置的不同位置上的一动作元件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转动控制手段具有依据原稿压合板的指定闭阖角度动作的液流阻尼。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转动限制手段具有支撑元件、相对组装元件转动装置的卡止元件、卡合设置于该升降元件一侧的卡止元件的卡合栓以及牵引卡止元件往一方向转动的弹性手段。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设置驱动手段于支撑元件,且与支撑元件同时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设置驱动手段于原稿压合板,且与支撑元件同时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驱动手段具有电磁离合手段。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驱动手段相对兼具转轴销的驱动轴在组装元件上枢轴转动支撑元件,并给予转动驱动力。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驱动手段在支撑元件的活动端侧给予转动驱动力。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驱动手段具有复数循环皮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驱动手段设有歪斜检知手段于连结转轴手段的驱动轴或主轴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一办公机器是利用上述原稿压合板的自动开阖装置的办公机器。
承上所述的结构,因依据本发明的一种开阖元件的自动开阖装置设置驱动手段于具开阖元件的原稿压合板及/或转轴手段的支撑元件的一侧上,仅对原稿压合板的制造商方面及设计上有影响,因此可能实施,且具有化解烦杂、容易实用化的优点,因为驱动手段不会突出、残留在装置本体上,外观也变得简洁,且装置本体在修理、保养时,若从装置本体取下原稿压合装置的情况下,因驱动手段可连同原稿压合板从装置本体取下,与习知上更需要脱卸驱动手段及转轴手段相比,本发明具有容易作业的优点。更进一步地,如以下第一实施例的说明,因驱动手段而产生的作用点设置于转轴手段的支撑元件的活动端侧或驱动盒的前端侧上,即作用点跑到转轴手段的前侧,因此,开阖原稿压合板时的转动转矩变小,可使得驱动马达具有小型化、低价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实施本发明的复印机的使用状态的斜视图;
图2为关于本发明的自动开阖装置的斜视图;
图3为关于本发明的升降元件的转动控制手段的放大斜视图;
图4为关于本发明的自动开阖装置的驱动手段的驱动盒取下后的斜视图;
图5为显示关于本发明的自动开阖装置的动作的斜视图;
图6为关于本发明的自动开阖装置,尤其是转轴手段的部分分解斜视图;
图7为关于本发明的自动开阖装置的转轴手段的部分剖面图;
图8为说明关于本发明的自动开阖装置的转轴手段的部分动作的剖面图;
图9为关于本发明的自动开阖装置的转轴手段的弹力调节手段的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10为关于本发明的自动开阖装置的平面图;
图11为关于本发明的自动开阖装置的右侧面图;
图12为关于本发明的自动开阖装置的背面图;
图13为图11的A-A线剖面图;
图14为图11的B-B线剖面图;
图15为图11的C-C线剖面图;
图16为显示关于本发明的自动开阖装置的主轴:(a)图为主轴的正面图;(b)图为主轴的斜视图;
图17为关于本发明的自动开阖装置的驱动轴的斜视图;
图18为关于本发明的自动开阖装置的驱动手段的轮式离合器的纵剖面图;
图19为关于本发明的自动开阖装置的升降元件的转动控制手段的第一卡止元件的斜视图;
图20为显示关于本发明的自动开阖装置的升降元件的转动控制手段的第二卡止元件:(a)图为一侧的斜视图;(b)图为另一侧的斜视图;
图21是为了说明关于本发明的自动开阖装置的动作,取下驱动盒体右侧的盒盖:(a)图为显示动作开始前的状态;(b)图为显示动作途中的状态;(c)图为显示动作结束时的状态;
图22为显示关于本发明的自动开阖装置其它实施例的斜视图;
图23为图22的状态下,取下驱动手段的驱动盒的斜视图;
图24为关于本发明的自动开阖装置另一侧的斜视图;
图25为关于本发明的自动开阖装置的平面图;
图26为关于本发明的自动开阖装置的右侧面图;
图27为关于本发明的自动开阖装置的背面图;
图28为图26的A-A线剖面图;
图29为图26的B-B线剖面图;
图30为图26的C-C线剖面图;
图31为关于本发明的自动开阖装置的驱动轴的正面图;
图32为显示关于本发明的自动开阖装置的主轴:(a)图为其正面图;(b)图为其斜视图;
图33为显示关于本发明的自动开阖装置的升降元件的转动控制手段的第二卡止元件:(a)图为其侧面图;(b)图为其正面图;以及
图34是为了说明关于本发明的自动开阖装置的动作,取下驱动盒:(a)图为显示动作开始前的状态;(b)图为显示动作途中的状态;(c)图为显示动作结束时的状态。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A:复印机
B:装置本体
C:原稿压合板
D:开阖装置
E、N:自动开阖装置
F、P:转轴手段
G、Q:驱动手段
H、U:组装位置调节手段
I、V:高度调节手段
J、S:第一转动控制手段
K、T:第二转动控制手段
L、R:转动限制手段
M、W:减速机构
a:组装扣
b:原稿载置台
c:组装片
1、50:组装元件
1a、50a:底板
1b、3b、5b、14a、50b、51b、54b:侧板
1c:后板
1d、52c、53c、67:组装孔
1e:组装长孔
1f、14b:连结孔
1g、61a:卡止孔
1h:贯通孔
1i:开启角度调节板
1j:固定元件
1k、5g:轴容置元件
2、53:主轴
2a、53a:周沟
2b、52a、53b:第一圆形轴部
2c、53d:第一变形轴部
2d、53e:第二圆形轴部
2e、53g:第三圆形轴部
2f、52d、53f:第二变形轴部
2g:第四圆形轴部
2h、53h:第三变形轴部
2i、24、60:固定环
3、51:支撑元件
3a、5a、51a、54a:天板
3c、5d:第一连结孔
3d、5e:第二连结孔
3e、5f、11:卡止栓
4、52:驱动轴
4a、8a、53a:周沟
4b:变形部
4c、65:E环
5、54:升降元件
5c、57a、67:组装板
5h:轴环
7、19:调节板
7a:卡止片
7b:调节第一长孔
7c:凹部
7d:调节第二长孔
7e、59a、66:组装螺丝
8、10、18:调节螺丝
9:螺帽
12:第一发条容置元件
12a:卡合沟
12b:调节孔
13:动作元件
14:第二发条容置元件
14c:长沟
15:弹性手段
15a:第一压缩弹簧
15b:第二压缩弹簧
16:液流阻尼
16a:活塞杆
17:弹力调节手段
20:位置决定板
21:第一卡止元件
21a:变形组装孔
21b:卡合凹部
22:第二卡止元件
22a:插通孔
22b:卡合凸部
22c:卡合部
22d:卡止部
23、62:张力压缩弹簧
25、55:驱动盒
25a:盒板
26、56:驱动马达
26a、30、56a、64a:转动轴
27、70:转动滑轮
27a、70a:第一循环皮带
28、57:电磁离合手段
29、64:轮式离合器
31、71:第一减速滑轮
32、72:第二循环皮带
33、73:第二减速滑轮
34、74:第一齿轮
35、75:第二齿轮
36、76:第三齿轮
37、77:第四齿轮
38、78:第五齿轮
39、79:第六齿轮
40、80:第七齿轮
41、81:驱动齿轮
42、82:齿轮支轴
43、58:转动角度传感器
44:开阖开关
45:开启用的开关
46:歪斜检知手段
52b:大径轴部
52e:小径轴部
55a:盒盖
59:驱动滑轮
61:第二卡止手段
63:主滑轮
68:拉力滚轮
69:第三循环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开阖元件的自动开阖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被开阖元件的装置本体,其以办公机器中的复印机的装置本体为最佳,但本发明非限定此种复印机的装置本体,亦可实施在印刷机、打印机及扫描机等其它办公机器的装置本体或其它被开阖元件上。
此外,本发明的开阖元件以原稿压合板且附原稿自动输送装置的大型、重达20至30公斤等的物体为佳,但本发明非限定此种物体,亦可实施在其它3至5公斤等较轻型物体之外,更可广泛地适用在被开阖元件的开阖元件。
此外,本发明的自动开阖装置的实施例,非只限定以下实施例说明中复印机的装置本体相对的原稿压合板的自动开阖装置,更可实施在其它习知中各式各样的构成物。
此外,转轴手段亦非限制记载于以下实施例中的构成。基本上,若具有组装元件及设置于此组装元件上可转动的支撑元件即可作用。甚至,第一或第二转动控制手段的结构亦非限定实施例中的结构,可利用习知各式各样的构成物而达成。
此外,本发明的转轴手段实施在左右一对物体其中之一,即右侧,但本发明非限定此实施例,若实施在左侧的转轴手段也不会有任何防碍。
更进一步地,转轴手段的构成若具有升降元件的转动限制手段,可提升操作性而有益,但即使省略这些手段,对装置而言亦可进行作用。
因此,升降元件加上后可对应厚原稿而有作用,但若省略此升降元件,例如组装元件构成于一单脚形状,且可在装置本体一侧形成的组装孔中上下移动,使其升降原稿压合板的情况,亦可省略升降元件。此构成物亦包含在本发明中提及的转轴手段。
以下以驱动手段从装置本体一侧分离,设置于原稿压合板和/或转轴手段的支撑元件一侧的情况为实施例,说明关于原稿压合板设置于支撑元件或设置于在此支撑元件上可转动的升降元件上,而驱动手段的驱动盒设置于转轴手段一侧,使其同时与支撑元件转动。亦可考虑省略支撑元件,直接将驱动盒或盒盖设置于原稿压合板上的实施例。更进一步地,亦可将驱动手段的驱动盒设置于支撑元件及原稿压合板两者上。
以下将依据图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在图1至图21中,图1为显示以复印机作为本发明的办公机器的一实施例。在图中,以附图标记A表示一复印机,此复印机A由作为被开阖元件的装置本体B、作为例如附原稿自动输送装置的开阖元件的原稿压合板C、相对装置本体B面向可开阖组装此原稿压合板C的装置本体B之处,位于左侧的原稿压合板C的閞阖装置D及位于右侧的关于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阖元件)C的自动开阖装置E所构成。此外,在图中的自动开阖装置E设置在面向复印机A的装置本体B时的右侧,但如上所述,亦可装置在左侧。但若依此自动开阖装置E装置在复印机A的装置本体B的右侧时,原稿压合板C的右侧并没有装置附原稿自动输送装置等装置,因其可以说是一自由的范围,具有只做一些设计变更,即可容易装置驱动手段G的优点。相对于此,若自动开阖装置E设置在左侧,原本左侧的原稿压合板的开阖装置D因为支撑设置在原稿压合板C的左侧的原稿自动输送装置的重量,左侧设置有大型开阖装置,右侧设置小型开阖装置,在自动开阖装置E往承受负载重量的方向组装之下,可以持续维持此状态,具有可平顺地自动开阖的优点。
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面向复印机A的装置本体B时,自动开阖装置E设置在右侧的情况说明,如上所述,此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关于本发明的开阖元件的原稿压合板C的自动开阖装置E的特征,特别是如图1所示,驱动手段G设置在原稿压合板C的一侧。亦即,关于本发明的自动开阖装置E由转轴手段F及其驱动手段G所构成,其中具有将此驱动手段G设置在原稿压合板C的一侧的特征点。此外,装置在左侧的原稿压合板的开阖装置D的结构是使用习知的构成物,因此,在此省略详细图示及说明。
关于本发明的自动开阖装置E的转轴手段F,若去掉升降元件的转动规制手段L亦是习知的构成物,但此动作与驱动手段G一起动作,因此关于转轴手段F加入其说明。特别是如图1至图15所示,通过一组装扣a设置在装置本体B的后部上端的右侧上可装脱的组装元件1、通过兼具转轴销的主轴2设置在组装元件1上并可转动的支撑元件3、通过兼具转轴销的驱动轴4设置在支撑元件3的活动端侧上并与支撑元件3反方向转动的升降元件5、兼具设置在组装元件1一侧与升降元件5上装置的动作元件13间的第一转动控制手段J的第二转动控制手段K及设置在升降元件5的活动端侧与支撑元件3间的升降元件5的转动控制手段L所构成。
更进一步地说明,组装元件1由底板1a、从底板1a两侧往上的两侧板1b、1b及从底板1a后部往上,卡止于两侧板1b、1b间的后板1c所构成。底板1a上在后端部侧的略中央部设有一形成平面为钥匙孔形状的组装孔1d及在前端部侧设有一形成前后方向伸长的组装长孔1e、1e,而在两侧板1b、1b上设有主轴2的连结孔1f、1f及卡止第一发条容置元件12的卡止栓11的卡止孔1g、1g,第一发条容置元件12将在稍后做说明。
此组装元件1上更设有一组装位置调节手段H,调整相对此组装元件1的装置本体B的组装位置。此组装位置调节手段H由重迭、设置在组装元件1的底板1a上的调节板7及螺锁在组装元件1的后板1c上的调节螺丝8所构成,其中调节板7具有卡止片7a、形成在此卡止片7a一侧与组装孔1d轴心重迭的调节第一长孔7b及形成在其前端部侧上与组装长孔1e、1e重迭且左右方向伸长的调节第二长孔7d、7d,且形成在调节螺丝8的周沟8a卡合调节板7的卡止片7a上的凹部7c。以附图标记7e、7e表示组装螺丝。调节螺丝8更设有一栓紧固定用的螺帽9。此外,组装元件的后板1c上更设有一贯通孔1h及开启角度调节板1i,贯通孔1h在使用螺丝起子或六角等其它工具时用以转动调节螺丝18。此外,特别是图6中以附图标记1j、1j表示插入固定形成在组装元件1的两侧板1b、1b的连结孔1f、1f的固定元件,而以附图标记1k、1k表示设置在支撑元件3的两侧板3b、3b上形成的第一连结孔3c、3c的轴容置元件。
接着,主轴2(特别是如图16(a)及图16(b)所示)由形成周沟2a在一端侧的第一圆形轴部2b、接着第一圆形轴部2b的第一变形轴部2c,接着第一变形轴部2c的第二圆形轴部2d,接着第二圆形轴部2d的第三圆形轴部2e、接着第三圆形轴部2e的第二变形轴部2f、接着第二变形轴部2f的第四圆形轴部2g以及接着第四圆形轴部2g的第二变形轴部2h所构成,其中第一圆形轴部2b及第三圆形轴部2e的前端分别突出于组装元件1的两侧板1b、1b之外,第一圆形轴部2b及第一变形轴部2c的一部分设有稍后说明的转动限制手段L,第二变形轴部2f前端伸入稍后说明的驱动手段G的驱动盒25内。此外,以附图标记2i表示固定环。此主轴2上,尤其是如图6及图13所示,设有歪斜准仪等的歪斜检知手段46。以此结构可检知主轴2转动时伴随的歪斜,且驱动马达26停止时,原稿压合板C以手动开阖的情况下,可使得驱动马达26启动并辅助开阖动作。
接着,支撑元件3具有天板3a及从天板3a两侧垂下的两侧板3b、3b,其中两侧板3b、3b在其后部侧上形成第一连结孔3c、3c,此第一连结孔3c、3c连结组装于组装元件1的连结孔1f、1f的主轴2,两侧板3b、3b的前端侧上更设有第二连结孔3d、3d,通过驱动轴4使得升降元件5相对支撑元件3可转动。
接着,驱动轴4(特别是如图17所示)是一圆棍状物体,具有一端部上形成的周沟4a及另一端部上形成的变形部4b,其中周沟4a突出升降元件5的两侧板5b、5b其中之一,并设有E环4c,突出外部的另一部分上则固定有驱动盒25的盒板25a。
升降元件5具有天板5a、从此天板5a垂下的两侧板5b、5b及从两侧板5b、5b的下端部往外侧弯折,组装原稿压合板C的组装板5c、5c,其中利用驱动轴4为枢轴使得升降元件5的两侧板5b、5b在支撑元件3的两侧板3b、3b转动。此升降元件5的两侧板5b、5b的前端侧的上下位置上更设有装置驱动轴4的第一连结孔5d、5d及连结稍后说明的动作元件13的第二连结孔5e、5e。此外,附图标记5h、5h为轴环,附图标记5g、5g为轴容置元件。
升降元件5的天板5a与支撑元件3的天板3a之间更设有调节组装高度的高度调节手段I。此高度调节手段I是在升降元件5的天板5a螺锁穿通设置而成的调节螺丝10。此调节螺丝10的前端压触支撑元件3的天板3a,通过转动此调节螺丝10,升降元件5以驱动轴4为支点往上、下方向微转动,可调节原稿压合板C设置于升降元件5的组装板5c、5c的高度。调节螺丝10上亦可再装置一栓紧螺帽。
牵引升降元件5在支撑元件3一侧转动,并控制升降元件5反转的第一转动控制手段J,特别是如图6及图8所示,设置在组装元件1的两侧板1b、1b上所形成的系止孔1g、1g的卡止栓11、11摇动卡合其下端部上形成的卡合沟12a、12a(仅显示一侧)而成,且具有例如合成树脂制的中空盒状的第一发条容置元件12、设置在升降元件5的第二连结孔5e、5e上,并以其两侧板14a、14a的顶部上形成的连结孔14b、14b连结例如栓状的动作元件13且可摇动,再滑动收容第一发条容置元件12于其内部,呈盒状的第二发条容置元件14及被收容在第一发条容置元件12与第二发条容置元件14内部并弹性装置大小例如第一压缩弹簧15a与第二压缩弹簧15b的弹性手段15。此外,第二发条容置元件14的两侧板14a、14a的下端部上形成的长沟14c、14c(仅显示一侧)为卡止栓11、11的脱离沟。
此外,此第一转动控制手段J的结构并非限定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例如,和上述的第一转动控制手段J一起,或省略此第一转动控制手段J单独构成,转动驱动轴4使得压缩弹簧卷绕,其一端部卡止支撑元件3一侧,另一端部卡止升降元件5一侧,构成牵引此升降元件5往与支撑元件3重迭的方向转动。在此情况下,弹性手段15可如上述构成,但亦可弹性设置在与支撑元件3的活动端侧的顶板之间。第一转动控制手段J更可形成在组装元件1上为一单脚形状,且相对形成在装置本体B的组装穴(图未显示)可上下移动地设置的情况时,升降元件变成非必要元件因此可省略。此外,动作元件13非限定栓状,亦可能是非栓状的元件结构,设置在升降元件5一侧。
接着,第二转动控制手段K(其为第一转动控制手段J与其构成共通之物,特别是如图6及图9所示)设置在组装元件1的两侧板1b、1b上所形成的系止孔1g、1g的卡止栓11、11摇动卡合其下端部上形成的卡合沟12a、12a(仅显示一侧),且例如合成树脂制的中空盒状的第一发条容置元件12、设置在升降元件5的第二连结孔5e、5e上,并以其两侧板14a、14a的顶部上形成的连结孔14b、14b连结例如栓状的动作元件13且可摇动,再滑动收容第一发条容置元件12于其内部,呈盒状的第二发条容置元件14及收容在第一发条容置元件12与第二发条容置元件14内并弹性装置大小例如第一压缩弹簧15a与第二压缩弹簧15b的弹性手段15的构成即可满足。
然而,在第一实施例中,若特别考虑原稿压合板C的重量,此第二转动控制手段K更具有液流阻尼16及弹性手段15的弹力调节手段17。此外,第二发条容置元件14亦可为多边形单脚状收容第一发条容置元件12于内部,利用互相嵌合状态进行阻尼动作。
液流阻尼16是具有习知结构的活塞杆16a,而弹力调节手段17(特别是如图6至图8所示)是由转动设置在第一发条容置元件12内底部形成的调节孔12b上的调节螺丝18、此调节螺丝18上螺锁装置的调节板19及进行调节螺丝18的位置决定的位置决定板20所构成。
此外,如上所述,若不具有液流阻尼16及弹力调节手段17亦可达到本发明的目的,但对于在重达20至30公斤等的原稿压合板的情况是较佳的结构。此外,第二转动控制手段K的结构亦非限定如上所述的实施例,可取代为习知结构的弹性手段,例如,设置凸轮元件于组装元件一侧,使得其前端突出于此凸轮元件上,再设置滑件于支撑元件的一侧,使得此滑件必然往支撑元件的一侧压触。
接着,升降元件5的转动限制手段L(特别是如图19及图20所示)由将主轴2的第一变形轴部2c设置固定于其变形组装孔21a,具有一对卡合凹部21b、21b在转动限制处的一侧部上呈管状的第一卡止元件21、具有插通孔22a、插通孔22a周围形成的一对卡合凸部22b、22b、形成于上下方向的卡合部22c及卡止部22d,且使得主轴2的第一圆形轴部2b转动插通其插通孔22a的第二卡止元件22、设置在升降元件5的侧板5b上并卡合此第二卡止元件22的卡合部22c的卡止栓5f以及一端部在第二卡止元件22的卡止部22d上,另一端部卡止设置在支撑元件3的侧板3b上的卡止栓3e,并张开设置的例如张力压缩弹簧23所构成。此外,以附图标记24表示防止脱落用的固定环。因此,特别是如图3所示,第一卡止元件21的卡合凹部21b、21b与第二卡止元件22的卡合凸部22b、22b互相卡合,但卡合凹部21b、21b与卡合凸部22b、22b之间设有些许间隙g。
接着,针对驱动手段G的结构进行说明。此驱动手段G由设置在主轴2与驱动轴4上的驱动盒25、设置在此驱动盒25内例如像步进马达作为驱动源的驱动马达26、传达此驱动马达26的转动轴26a上设置的转动滑轮27的转动驱动力至例如电磁离合手段28的轮式离合器29的如时序皮带的第一循环皮带27a以及从电磁离合手段28的转动轴30传达转动驱动力至主轴2的减速机构M所构成。
此减速机构M由设置在电磁离合手段28的轮式离合器29的转动轴30上的第一减速滑轮31、通过例如像时序皮带的第二循环皮带32传达此第一减速滑轮31的转动驱动力的第二减速滑轮33、传达此第二减速滑轮33的转动驱动力至主轴2的第一齿轮34、第二齿轮35、第三齿轮36、第四齿轮37、第五齿轮38、第六齿轮39、第七齿轮40以及驱动齿轮41所构成,其中驱动齿轮41固定于主轴2。接着驱动盒25的转轴手段F一侧的盒板25a的前端固定连结于驱动轴4。
即,第二减速滑轮33、第一齿轮34、第四齿轮37、第五齿38相对主轴2枢轴转动,第二齿轮35、第三齿轮36、第六齿轮39、第七齿轮40相对齿轮支轴42枢轴转动。在主轴2的前端上,接着主轴2设有支撑元件3的转动角度传感器43。
原稿压合板C通过组装片c、c设置在升降元件5的组装板5c、5c上。驱动盒25设置于主轴2及驱动轴4,而其本体没有设置在原稿压合板C上。此外,在此,亦可考虑省略转轴手段F的支撑元件3,或在省略升降元件5的结构的情况下,直接将驱动盒25组装于原稿压合板C的实施例。
另外,驱动手段G的结构并非限定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结构。此驱动手段G至少具备驱动马达26及减速机构M即可,但若兼具电磁离合手段28或其它构成离合手段及转动角度传感器43,将具有提升操作性或机能的优点。此外,使用二个以上的循环皮带的结构具有有效地防止反流的优点。
接着,针对关于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开阖装置E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21(a)所示,在闭阖原稿压合板C的状态下,驱动手段G的驱动马达26停止,特别是如图7所示,转轴手段F的液流阻尼16的活塞杆16a的前端压触调节螺丝18的头部。因此,在原稿压合板C闭阖的状态下,弹性手段15的弹力比原稿压合板C的重量弱小,因此,原稿压合板C在闭阖状态可安定地保持此位置。然而,此处因弹性手段15的作用方向向下,亦可安定地保持闭阖状态。
为了由此闭阖状态能够开启原稿压合板C,按下设置在装置本体B一侧用以开启的开阖开关44后,启动驱动马达26,通过减速机构M传达其转动驱动力至驱动齿轮41。
因驱动齿轮41固定于主轴2,驱动盒25往原稿压合板C的开启方向转动。如此一来,因驱动盒25通过驱动轴4与支撑元件3连结,支撑元件3同时与驱动盒25以主轴2为支点转动,开启原稿压合板C。
原稿压合板C开启至指定的开启角度(实施例中为70°左右)时,转动角度传感器43检测此开启角度,使得驱动马达26停止,因此,原稿压合板C停止在此开启角度。将需影印的原稿放置在装置本体B一侧的原稿载置台b上,按下闭阖用的开关45后,驱动马达26与先前的方向反向转动,闭阖原稿压合板C。此时,转动角度传感器43检测原稿压合板C的闭阖角度,例如若以15°的闭阖角度使得驱动马达26停止,因为原稿压合板C的重量胜于弹性手段15的弹力,即使驱动马达26停止,原稿压合板C也会因本体的重量闭阖。此时,在本实施例中的液流阻尼16的活塞杆16a的前端以5°左右的闭阖角度压触调节螺丝18的头部,此后不再进行阻尼作用,避免原稿压合板C急速地落下,传达冲击于装置本体B及夹手。此外,原稿压合板C的最大开启角度为90°±5°左右,而原稿压合板C因其本体重量开始闭阖的角度实际上为15°±5°左右。转轴手段F上设有第二转动控制手段K,因此形成原稿压合板C自由停止角度为因本体重量落下的角度为60°±5°左右。此外,为了获得原稿压合板C自由停止的功能,亦可合并设置使用图未显示且省略其说明的摩擦垫圈的摩擦机构。
此外,由此原稿压合板C的闭阖状态的开启操作不经由驱动马达26亦可以手动进行。在此情况下,将闭阖状态的原稿压合板C的前侧用手往上方抬起,原稿压合板C可同时与支撑元件3以主轴2为支点转动而开启。在此情况下,主轴2的转动驱动力无法通过电磁离合手段28传达至驱动马达26。然而,转动角度传感器43可检测由原稿压合板C的手动开启操作时的转动,使得驱动马达26启动。
此外,此处亦可通过歪斜检知手段46检测因手动原稿压合板C的开启动作带来主轴2的歪斜,使得驱动马达26启动,并辅助手动的开启操作。此外,此歪斜检知手段46亦可较佳设置在驱动轴4的一侧。
另外,亦可用手动闭阖开启状态的原稿压合板C。在此情况下,以手押下面前开着的原稿压合板C一侧,原稿压合板C通过支撑元件3以主轴2为支点闭阖。此时,通过主轴2及减速机构M传达至驱动马达26的转动驱动力,被电磁离合手段28中断无法传至驱动马达26。
然而,在此,转动角度传感器43或歪斜检知手段46亦可检测原稿压合板C的闭阖操作带动主轴2的转动,使得驱动马达26往反方向转动自动闭阖。在此情况下,驱动马达26依据原稿压合板C的指定闭阖角度停止,而原稿压合板C因本体重量闭阖,液流阻尼16或其它图未显示的阻尼手段根据指定的闭阖角度动作。
关于第一实施例中的转轴手段F,因具有第二转动控制手段K,在原稿压合板C开启时,可透过第二转动控制手段K使得原稿压合板C的原本重量在消减状态下开启,而闭阖时不因其重量急速落下而闭阖。
第一转动控制手段J牵引升降元件5在其与支撑元件3互相重迭方向转动,但在原稿如书本般厚的厚原稿的情况下,在第一实施例中,原稿压合板以C手动或自动开启后,放置厚原稿在原稿载置台b上闭阖原稿压合板C,再通过原稿压合板C压触厚原稿的端部,升降元件5以驱动轴4为支点反转,再水平地覆盖厚原稿的上面并尽可能地防止外光进入装置本体B的内部。
升降元件5的转动限制手段L特别是原稿压合板C具有重量的情况下,开着的原稿压合板C同时与支撑元件3闭阖时,因大型的开阖装置D设置于装置本体B的右侧的关系,即使具有第一转动控制手段J,只有第一转动控制手段J的升降元件5也无法承受此时的转动转矩,此升降元件5以驱动轴4为支点转动,防止产生所谓的中间凹折现象。对此情况,本发明因转动控制手段L的第二卡止元件22以其卡合部22c卡止升降元件5的两侧板5b、5b其中之一上设置的卡止栓5f,特别是当具有重量的原稿压合板C在一般的闭阖时反转,也不会发生所谓的中间凹折现象。
此外,此升降元件5的中间凹折现象容易发生在原稿压合板C开启后利用驱动手段G闭阖原稿压合板C时,因此设有间隙g。此间隙g通过转动的主轴2与原稿压合板C开启的同时第一卡止元件21转动,依据间隙g,第一卡止元件21的卡合凹部21b、21b及第二卡止元件22的卡合凸部22b、22b没有卡合,因此,第二卡止元件22保持着卡止卡止栓5f。而原稿压合板C的指定开启角度,即转动开启至厚原稿对照的角度,就解开卡止栓5f相对的卡合部22c的卡合。也就是,转动控制手段L是以原稿压合板C的指定开阖角度范围限制升降元件5的反转。
此外,在厚原稿的情况下,若放置厚原稿在原稿载置台b上,强押原稿压合板C当前一侧往闭阖方向,此时可透过转动转矩分离第二卡止元件22与卡止栓5f之间的卡止,构成容许原稿压合板C的反转。
此时,本发明中,相当于原稿压合板C抵抗第一转动控制手段J与转动限制手段L两者的转动抑止力而反转。
此外,依据转轴手段F的结构,如以往的第一转动控制手段J或即使仅有转动控制手段L亦可。
图22至图34为显示关于本发明的自动开阖装置的其它实施例。关于此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开阖装置N与关于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开阖装置E的最大不同处在于驱动手段的作用点,相对第一实施例中的驱动盒25设置在支撑元件3的活动端侧的驱动轴4上,第二实施例则是设置在支撑元件51的底端侧的组装元件50上可转动的驱动轴52一侧。
转轴手段P的结构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的转轴手段F的结构相同,但第一实施例中的主轴2变成驱动轴52,第一实施例中的驱动轴4变成主轴53。
即,第二实施例的驱动轴52(特别是图31所示)的一端部开始具有第一变形轴部52a、大径轴部52b、具有组装孔52c的第二变形轴部52d及小径轴部52e。
此驱动轴52同时连结从组装元件50的底板50a弯折的两侧板50b、50b与从支撑元件51的天板51a弯折的两侧板51b、51b,通过支撑元件51的两侧板51b、51b上图未显示的变形组装孔卡合此第一变形轴部52a与第二变形轴部52d,使得支撑元件51随着驱动轴52本体转动。
此驱动轴52的大径轴部52b的部分与组装元件50的两侧板50b、50b上图未显示的圆形的连结孔连结并可转动,其一端部突出支撑元件51其中的一侧板51b之外,且其第一变形轴部52a装置有升降元件54的转动限制手段R。此外,驱动轴52的第二变形轴部52d的前端突出支撑元件51的另一侧板51b之外,第二变形轴部52d通过穿通组装孔52c的组装螺丝59a固定有稍后说明的驱动手段Q的驱动齿轮59,并使其同时与驱动轴52转动。此外,驱动轴52的小径轴部52e插入固定在驱动盒55的盒盖55a图未显示的枢轴孔,并设有防止脱落用的固定环60在其前端。
主轴53(特别是如图32(a)及图32(b)所示)具有形成在其一端部上的周沟53a、接着此周沟53a的第一圆形轴部53b、接着此第一圆形轴部53b具有组装孔53c的第一变形轴部53d,接着此第一变形轴部53d的第二变形轴部53f,接着此第二变形轴部53f的第三圆形轴部53g以及接着此第三圆形轴部53g的第三变形轴部53h。
此主轴53的第一圆形轴部53b的部分(特别是如图27及图28所示)连结形成于支撑元件51的两侧板51b、51b与从升降元件54的天板54a垂下的两侧板54b、54b图未显示的第二连结孔及第一连结孔。接着,突出主轴53的升降元件54其中的一侧板54b的周沟53a的部分上,特别是如图25所示,嵌有防止脱落用的E环65。主轴53突出升降元件54的另一侧板54b的第一变形轴部53d上,特别是如图28所示,通过穿通组装孔53c的组装螺丝66固定有驱动手段Q的主滑轮63。接着,第二变形轴部53f前端,插入驱动盒55内。
转动限制手段R仅有第二卡止手段61的形状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卡止元件22相异,而其它结构没有实质的变更。即,关于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卡止手段61,特别是如图24及图33所示,卡止张力压缩弹簧62一端的地方取代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卡止元件22的卡止部22d为卡止孔61a。其作用效果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并无差异,因此说明省略。
其它转轴手段P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说明省略。且,设置此转轴手段P的组装位置调节手段U、高度调节手段V、第一转动控制手段S及第二转动控制手段T的构成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图示及说明。
更进一步地,关于第二实施例中的转轴手段P的结构,如第一实施例中上述所记载的,非限定图示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在不妨碍与驱动手段的关系下,可利用其它习知结构的转轴手段或未说明的转轴手段。
关于第二实施例的驱动手段Q,具有驱动盒55、驱动马达56、电磁离合手段57、减速机构W及转动角度传感器58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但其配置及一部分的构成相异。将在以下说明。
驱动盒55的盒盖55a穿通设置于驱动轴52与主轴53,非直接装置在原稿压合板上。接着,以设置在组装元件50一侧的驱动轴52为支点,随着驱动滑轮59的转动构成驱动盒55与支撑元件51同时转动。
关于第二实施例的驱动手段Q(特别是如图22及图23所示)通过组装板57a将电磁离合手段57、减速机构W、转动角度传感器58等设置在驱动盒55的前部侧上,而并非如第一实施例,电磁离合手段57、减速机构W、转动角度传感器58等设置在驱动盒的后部侧上,以及主滑轮63装置在主轴53,依据此主滑轮63的转动,通过例如像时序皮带的第三循环皮带69传达其转动驱动力至设置于驱动轴52的驱动滑轮59之点相异。更进一步地,升降元件54其中的一侧板54b与驱动盒55之间,更设有组装板67设置在驱动轴52与主轴53上,此组装板67上设有给予第三循环皮带69拉力的拉力滚轮68,也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构成相异。
第二实施例(特别是如图24所示)将驱动马达56的转动轴56a上设置的转动滑轮70的转动驱动力,通过例如像时序皮带的第一循环皮带70a,及通过电磁离合手段57、减速机构W、主滑轮63及驱动滑轮59,传达至驱动轴52,减速机构W由设置于电磁离合手段57的离合滑轮64的转动轴64a的第一减速滑轮71、将此第一减速滑轮71的转动驱动力通过例如像时序皮带的第二循环皮带72传达的第二减速滑轮73,如图28所示,传达此第二减速滑轮73的转动驱动力至驱动主轴52的第一齿轮74、第二齿轮75、第三齿轮76、第四齿轮77、第五齿轮78、第六齿轮79、第七齿轮80及驱动齿轮81所构成,其中驱动齿轮81固定于主轴53。即,第二减速滑轮73、第一齿轮74、第四齿轮77及第五齿轮相对主轴53枢轴转动,而第二齿轮75、第三齿轮76、第六齿轮79、第七齿轮80及驱动齿轮81相对驱动盒55一侧上装置的齿轮支轴82枢轴转动。驱动盒55一侧的主轴53上的第三变形轴部53h上,接着主轴53设有支撑元件51的转动角度传感器58。
因此,驱动马达56的转动是从转动滑轮70通过电磁离合手段57的离合滑轮64,传达至减速机构W的第一减速滑轮71,再从此第一减速滑轮71通过第二循环皮带72,传至第二减速滑轮73,接着通过第一齿轮74至第七齿轮80及驱动齿轮81传达至主滑轮63,从此主滑轮63通过第三循环皮带69传达至驱动滑轮59,此转动驱动力通过驱动轴52传达至支撑元件51,使得支撑元件51与驱动盒55转动,因此,原稿压合板依据驱动马达56的转动方向自动开阖。此时,驱动盒55本体亦与支撑元件51或升降元件54同时转动。
其它驱动手段Q及转轴手段P的作用效果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说明省略。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之下构造稍微复杂,但以此实施亦可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因为如以上的结构而适用于办公机器,特别是复印机、印刷机及扫描机等的原稿压合板的自动开阖装置,及作为相对各式各样的被开阖元件的开阖元件的自动开阖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随附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4)

1.一种办公机器的原稿压合板的自动开阖装置,其通过一转轴手段与一驱动手段使得该原稿压合板相对于一办公机器的一装置本体自动地开阖,该原稿压合板的自动开阖装置的特征在于:
该转轴手段包含组装元件、支撑元件及升降元件,及第一转动控制手段或第二转动控制手段,该组装元件具有一底板及从该底板的两侧往上弯折而形成的两侧板,该底板设置于该办公机器的该装置本体,该支撑元件具有一天板及从该天板的两侧垂下的两侧板,该支撑元件的所述侧板通过主轴相对于该组装元件的所述侧板转动地设置,该支撑元件可与该主轴一起转动,该升降元件具有一天板及从该天板的两侧垂下的两侧板,该升降元件的所述侧板于该支撑元件的所述侧板的活动端侧通过驱动轴往与该支撑元件反方向转动地设置并支撑该原稿压合板,该第一转动控制手段及该第二转动控制手段各自具有一弹性手段,该第一转动控制手段的弹性手段或该第二转动控制手段的弹性手段弹性设置在该组装元件相对该主轴的组装位置的不同位置,与该升降元件相对该支撑元件的枢轴位置的不同位置之间,
该驱动手段由驱动盒、驱动马达及减速机构所构成,该驱动盒通过该主轴与该驱动轴而组装在该支撑元件的所述侧板的其中之一的一侧,该驱动盒同时与该驱动轴以该主轴为支点转动,该驱动马达设置于该驱动盒内,该减速机构通过电磁离合手段将该驱动马达的驱动力传达至该主轴,该减速机构与该主轴共同使该支撑元件往该原稿压合板的开阖方向转动,在该原稿压合板开启闭合的过程中,当该支撑元件转动时,该驱动手段同时与该支撑元件以该主轴为支点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办公机器的原稿压合板的自动开阖装置,该转轴手段具有一转动限制手段,该转动限制手段包括:
一第一卡止元件,固设于该主轴;
一第二卡止元件,转动地组装于该主轴,该第二卡止元件依据该主轴的转动角度而与该第一卡止元件卡合;
一卡止栓,组装于该升降元件,该升降元件的该卡止栓依据该升降元件的转动角度而卡合于该第二卡止元件的卡合部;以及
一张力压缩弹簧,其一端卡止于该第二卡止元件,另一端卡止于组装在该支撑元件上的一卡止栓,以牵引该第二卡止元件往一方向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办公机器的原稿压合板的自动开阖装置,该第一转动控制手段弹性设置一弹性手段于该组装元件一侧与设置于相对该升降元件的该支撑元件的枢轴位置的不同位置上的一动作元件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办公机器的原稿压合板的自动开阖装置,该第一转动控制手段弹性设置一弹性手段于该升降元件与该支撑元件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办公机器的原稿压合板的自动开阖装置,该第二转动控制手段弹性设置一弹性手段于该组装元件一侧与该支撑元件的活动端侧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办公机器的原稿压合板的自动开阖装置,该第二转动控制手段弹性设置一弹性手段于该组装元件一侧与设置于相对该升降元件的该支撑元件的枢轴位置的不同位置上的一动作元件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办公机器的原稿压合板的自动开阖装置,该第二转动控制手段具有依据该原稿压合板的指定角度动作的液流阻尼。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办公机器的原稿压合板的自动开阖装置,其为设置该驱动手段于该支撑元件,且与该支撑元件同时转动的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办公机器的原稿压合板的自动开阖装置,其为设置该驱动手段于该原稿压合板,且与该支撑元件同时转动的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办公机器的原稿压合板的自动开阖装置,该驱动手段具有电磁离合手段。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办公机器的原稿压合板的自动开阖装置,该驱动手段相对兼具转轴销的驱动轴在该组装元件上枢轴转动该支撑元件,并给予转动驱动力。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办公机器的原稿压合板的自动开阖装置,该驱动手段具有复数循环皮带。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办公机器的原稿压合板的自动开阖装置,该驱动手段设有一歪斜检知手段于连结该转轴手段的驱动轴或主轴上。
14.一种办公机器,其为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原稿压合板的自动开阖装置的办公机器。
CN201010295397.3A 2009-09-25 2010-09-27 原稿压合板的自动开阖装置及应用此自动开阖装置的办公机器 Active CN1020334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21571 2009-09-25
JP2009221571A JP5692692B2 (ja) 2009-09-25 2009-09-25 事務機器の自動開閉装置並びにこの自動開閉装置を用いた事務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3454A CN102033454A (zh) 2011-04-27
CN102033454B true CN102033454B (zh) 2014-10-15

Family

ID=43778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95397.3A Active CN102033454B (zh) 2009-09-25 2010-09-27 原稿压合板的自动开阖装置及应用此自动开阖装置的办公机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07616B2 (zh)
JP (1) JP5692692B2 (zh)
KR (1) KR101311026B1 (zh)
CN (1) CN102033454B (zh)
TW (1) TWI4409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8016466U1 (de) * 2008-12-15 2010-04-22 Grass Gmbh Vorrichtung zum angetriebenen Bewegen eines Betätigungsorgans, Öffnungsvorrichtung und Möbel
US7987555B2 (en) * 2009-07-03 2011-08-02 Martas Precision Slide Co., Ltd. Hinged slide rail with buffering function
JP5893861B2 (ja) * 2011-07-21 2016-03-23 下西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の取付位置調整機構
JP5596002B2 (ja) * 2011-11-16 2014-09-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原稿カバー、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6102681B2 (ja) * 2013-10-31 2017-03-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481364B1 (ko) * 2014-02-24 2015-01-09 주식회사 니프코코리아 사무기기의 덮개 개폐용 힌지장치
JP6184392B2 (ja) * 2014-11-08 2017-08-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10439B2 (ja) * 2015-03-24 2021-01-06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開閉支持装置
TWI610531B (zh) 2016-08-02 2018-01-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可自動執行角度翻轉的樞軸機構、電子裝置及其方法
JP6999155B2 (ja) * 2017-08-29 2022-01-18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事務機器
JP7045690B2 (ja) * 2018-02-22 2022-04-01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蓋体開閉装置並びに各種機器
JP2019176338A (ja) * 2018-03-28 2019-10-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NO345663B1 (en) * 2019-04-02 2021-06-07 Wheel Me As Drive unit for moving a door relative to a door's opening.
US11016539B2 (en) * 2019-09-26 2021-05-25 Dell Products L.P. Belt synchronized expandable dual axle hinge
US11016540B2 (en) 2019-09-26 2021-05-25 Dell Products L.P. Bi-stable synchronized dual axle hinge
CN112747988B (zh) * 2020-12-09 2023-03-28 山东骏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病理自动组装脱水机缸盖启闭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6521A (zh) * 2004-11-17 2006-05-24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原稿压接板自动开闭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办公设备
CN101359194A (zh) * 2007-08-01 2009-02-04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原稿压板自动开闭装置及具有该原稿压板自动开闭装置的办公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70014A (en) * 1937-11-23 1939-08-22 Maseco Corp Door operating device
US2230783A (en) * 1938-12-27 1941-02-04 Cons Car Heating Co Inc Door operating mechanism
US2865629A (en) * 1955-06-07 1958-12-23 Herring Hall Marvin Safe Compa Automatic door system
JPS60126642A (ja) * 1983-12-14 1985-07-06 Fuji Xerox Co Ltd 自動開閉原稿圧着装置
JPH05197039A (ja) * 1992-01-20 1993-08-06 Asia Electron Inc 自動開閉カバー付き複写機
JPH06308789A (ja) * 1993-04-20 1994-11-04 Ricoh Co Ltd 綴じ原稿の取扱い装置
US7066543B2 (en) 2001-01-05 2006-06-27 Fisher Dynamics Corporation Powered fold-flat seat hinge assembly
JP3744518B2 (ja) * 2003-10-24 2006-02-1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JP2005227683A (ja) * 2004-02-16 2005-08-25 Shimonishi Giken Kogyo Kk 原稿圧着板の開閉装置
JP4637608B2 (ja) * 2004-08-17 2011-02-23 下西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開閉部材のモータ式自動開閉装置
JP4116992B2 (ja) * 2004-11-11 2008-07-09 加藤電機株式会社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及びこの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を備えた事務機器
JP4947570B2 (ja) * 2006-02-13 2012-06-06 下西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原稿圧着板の開閉装置
JP4898370B2 (ja) * 2006-09-26 2012-03-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8150815A (ja) * 2006-12-15 2008-07-03 Shimonishi Giken Kogyo Kk 電動扉開閉装置
JP5368692B2 (ja) 2007-11-09 2013-12-18 下西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駆動ユニット、モータ駆動式ヒンジ装置および事務機器
JP5540424B2 (ja) * 2008-02-15 2014-07-02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原稿圧着板自動開閉装置並び事務機器
JP5557176B2 (ja) * 2008-06-05 2014-07-23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原稿圧着板の開閉装置並び事務機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6521A (zh) * 2004-11-17 2006-05-24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原稿压接板自动开闭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办公设备
CN101359194A (zh) * 2007-08-01 2009-02-04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原稿压板自动开闭装置及具有该原稿压板自动开闭装置的办公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3454A (zh) 2011-04-27
US20110072727A1 (en) 2011-03-31
TWI440959B (zh) 2014-06-11
KR20110033784A (ko) 2011-03-31
JP5692692B2 (ja) 2015-04-01
TW201111900A (en) 2011-04-01
JP2011070030A (ja) 2011-04-07
US9207616B2 (en) 2015-12-08
KR101311026B1 (ko) 2013-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3454B (zh) 原稿压合板的自动开阖装置及应用此自动开阖装置的办公机器
US7245855B2 (en)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382757B2 (ja) 原稿圧着板自動開閉装置及びこの原稿圧着板自動開閉装置を備えた事務機器
JP2011070030A5 (zh)
EP0742298B1 (fr) Mécanique d'armure du type rotatif pour la formation de la foule sur les machines à tisser
CN101124414A (zh) 铰链装置
CN101496702B (zh) 自动翻盖装置及具有所述自动翻盖装置的组合
WO2010095454A1 (ja) ホームドア装置
KR20130041098A (ko) 전자기기용 힌지장치
JP2005065371A (ja) ギアードモータ
EP1884484A2 (en) Packing container for flat display glass
CN102338997B (zh) 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事务机器
JP5120392B2 (ja) ヒンジ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91596B2 (ja) 締固め機械におけるフードの開閉構造
JPH04143771A (ja) 電子写真式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27449A (ja) シザースギヤ
CN101413810B (zh) 电动跑步机电子表表盘的倾斜角度调节机构
JP3283707B2 (ja) 転写ベルト装置
US5905926A (en) Positioning structure for brake force supplier for use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217919615U (zh) 一种自动开盖结构和一种垃圾桶
JP3002036U (ja) 表示装置
CN200955549Y (zh) 具倾斜角度调整的转轴结构
CN212890164U (zh) 一种吸顶屏
CN206348834U (zh) 一种点钞机
WO2019159312A1 (ja) ステップ軸への固定の状態を目視確認できるエスカレーターのステッ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KATOH ELECIRICAL MACHINERY (HONG KONG)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KATOH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3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TO: HONG KONG, CHIN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315

Address after: Chinese Hongkong Kowloon Tsim Sha Tsui Road No. 33 Kowloon sub soil PCT Center 9 building 908 room

Applicant after: Kem Hongkong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Applicant before: Katoh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