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3556B - 图像形成设备和串联式感光单元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和串联式感光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23556B CN102023556B CN2010101581992A CN201010158199A CN102023556B CN 102023556 B CN102023556 B CN 102023556B CN 2010101581992 A CN2010101581992 A CN 2010101581992A CN 201010158199 A CN201010158199 A CN 201010158199A CN 102023556 B CN102023556 B CN 10202355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levoping cartridge
- image forming
- forming apparatus
- tandem type
- type photosensit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21—Details of unit for develop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94—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the final recording medium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7—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1/1821—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mean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rocess cartridge, e.g. attachment, positioning of parts with each other, pressure/distance regulatio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38—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 recording medium carried by a transport belt
- G03G2215/0141—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 recording medium carried by a transport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84—Frame structures using extractable subframes, e.g. on rails or hing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03G2221/1853—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221/1869—Cartridge holders, e.g. intermediate frames for placing cartridge parts therei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描述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设备可以包括图像形成设备本体和可相对于该本体滑动的串联式感光单元,其中该单元包括:框架;多个感光体;多个,包括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盒,该多个显影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框架上;和按压部分,该按压部分设置在框架上以按压每个盒,使得其显影剂承载体指向对应的感光体,每个盒被枢轴转动以可移动到被按压部分按压的成像位置和解除按压部分的按压的分离位置,并且本体设置有抵靠部分,当单元安装在本体上时,该抵靠部分抵靠位于分离位置的盒从而枢轴转动盒,并且将该盒移动到成像位置。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互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9年9月1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9-210652为优先权,其全部的主题内容通过引用被结合在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诸如电子照相系统的彩色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设备和设置在该图像形成设备上的串联式感光单元。
背景技术
作为电子照相系统的彩色打印机,已知有一种串联式彩色激光打印机,包括分别对应于黄色、洋红、青色和黑色的沿着规定方向平行布置的多个感光体,以及分别对应于感光体的用于馈送色粉的多个显影盒。
例如,提出这样的串联式彩色激光打印机,该彩色激光打印机包括整体保持对应于各种颜色色粉的多个感光鼓的鼓单元、包括显影辊的多个显影盒和设置在主体外壳上用于按压每个显影盒的按压机构(例如参看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公布No.2007-101637)。
在彩色激光打印机中,每个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在鼓单元上,以使得该显影盒的显影辊与对应的感光鼓接触,并且被按压机构朝向对应的感光鼓按压。
发明内容
然而,在前述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公布No.2007-101637中描述的彩色激光打印机中,所有的显影盒和感光鼓由鼓单元保持。另一方面,按压机构不设置在鼓单元上,而是在主体外壳上。每个显影盒被按压机构朝向对应的感光鼓按压。
因此,来自按压机构的压力不仅作用在每个显影盒上,还通过每个显影盒作用在鼓单元上。更具体地,由于来自按压机构的压力,鼓单元可能被略微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压力不能稳定地从显影盒朝向感光鼓起作用,并且可能不能稳定地朝向感光鼓按压显影盒。
因此,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串联式感光盒,该串联式感光盒能够稳定地朝向感光鼓按压显影盒,以及一种包括该串联式感光盒的图像形成设备。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形成设备本体和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本体滑动到抽出位置和安装位置的串联式感光单元,其中串联式感光单元包括:框架;多个感光体,该多个感光体在沿规定方向平行布置的状态下通过框架支撑,以使得静电潜像形成在这些感光体上;包括与感光体相对的显影剂承载体的多个显影盒,这些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框架上;和按压部分,该按压部分设置在框架上用于按压每个显影盒,以使得每个显影盒的显影剂承载体指向对应的感光体,每个显影盒在框架中枢轴转动以移动到被按压部分按压的成像位置和从按压部分的按压释放并且可从框架拆卸的分离位置,并且图像形成设备本体设置有抵靠部分,当串联式感光单元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本体上时,该抵靠部分抵靠位于分离位置的显影盒,从而枢轴转动该显影盒并且将该显影盒移动到成像位置。
本发明的相同或者不同的方面可以提供一种串联式感光单元,该串联式感光单元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的设备本体可滑动到抽出位置和安装位置,包括:框架;多个感光体,该多个感光体在沿规定的方向平行布置的状态下通过框架支撑,以使得静电潜像形成在这些感光体上;包括与感光体相对的显影剂承载体的多个显影盒,这些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框架上;和按压部分,该按压部分设置在框架上用于按压每个显影盒,以使得每个显影盒的显影剂承载体指向对应的感光体,其中每个显影盒枢轴转动以移动到框架中被按压部分按压的成像位置和从按压部分的按压释放并且可从框架拆卸的分离位置,并且包括被抵靠部分,在显影盒位于分离位置的状态下,当串联式感光单元安装在设备本体上时,设备本体抵靠该被抵靠部分,并且当串联式感光单元安装在设备本体上时,位于分离位置的显影盒通过由设备本体的抵靠在被抵靠部分上而枢轴转动,以使显影盒得姿态从分离位置改变到成像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作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实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侧剖面图。
图2是图1显示的处理单元从右上方侧看时的透视图。
图3是图1显示的处理单元的俯视图。
图4是图3显示的左侧板的右侧视图。
图5是图1显示的显影盒从右上侧看时的透视图。
图6是图1显示的显影盒从右前侧看时的透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1显示的处理盒安装在主体外壳上的示意图,显示这样的状态,其中洋红色显影盒布置在分离位置,同时剩余的显影盒布置在成像位置。
图8是接着图7说明将处理盒安装在主体外壳上的示意图,显示这样的状态,其中洋红色显影盒的把手被抵靠构件从前侧抵靠。
图9是接着图8说明将处理盒安装在主体外壳上的示意图,显示这样的状态,其中洋红色显影盒从分离位置枢轴转动到成像位置。
图10是接着图9说明将处理盒安装在主体外壳上的示意图,显示这样的状态,其中洋红色显影盒的把手被偏斜并且该洋红色显影盒穿过抵靠构件下方的空间。
图11是说明从主体外壳拆卸图1显示的处理盒的示意图,显示这样的状态,其中洋红色显影盒的把手被抵靠构件从后侧抵靠。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1.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一个例子的彩色激光打印机1是横向直接串联式彩色激光打印机。该彩色激光打印机1包括在作为图像形成设备本体的一个例子的主体外壳2中的用于馈送片状物P的馈纸部分3和用于在被馈送的片状物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分4。
(1)主体外壳
主体外壳2具有箱形形式,在侧视图中通常呈矩形,存储馈纸部分3和图像形成部分4,且用于附接/拆卸处理单元9(稍后描述)的附接/拆卸口30形成在它的一个侧壁上(参见图7)。进一步,覆盖附接/拆卸口30的前盖5设置在侧壁上。前盖5设置为在其下端部分可相对于主体外壳2摆动,并且朝向一侧倾斜,从而露出附接/拆卸口30。
在下面的描述中,假定设置有前盖5的侧(图1中的左侧)是前侧,并且与其相反的侧(图1中的右侧)是后侧。从前侧看时,参照彩色激光打印机1设定左右侧。换句话说,图1所在平面中的前侧是右侧,并且图1所在平面中的后侧是左侧。
(2)馈纸部分
馈纸部分3包括存储片状物P的纸张馈送托盘6。纸张馈送托盘6可拆卸地安装在主体外壳2的底部。一对抵抗辊7设置在纸张馈送托盘6的前端部分上方。
存储在纸张馈送托盘6中的片状物P被朝向抵抗辊7之间的空间一个接一个地馈送,并且在预定时刻朝向图像形成部分4(在感光鼓14(稍后描述)和运输带22(稍后描述)之间)运输。
(3)图像形成部分
图像形成部分4包括4扫描器单元8、作为串联式感光单元的一个例子的处理单元9、转印单元10和定影单元11。
(3-1)扫描器单元
扫描器单元8布置在主体外壳2的上部中。扫描器单元8根据图像数据分别朝向四个感光鼓14(稍后描述)发射激光束,如虚线所示,并且曝光这些感光鼓14(稍后描述)。
(3-2)处理单元
(3-2-1)处理单元的结构
处理单元9布置在扫描器单元8下方和转印单元10上方,并且包括作为框架的一个例子的处理框架12和对应于各个颜色的多个(四个)显影盒13。处理单元9设置为可在安装在主体外壳2上以能够形成图像的安装位置(参见图1)和通过附接/拆卸口30抽出主体外壳2的抽出位置(参见图7)之间滑动。
处理框架12可沿着前后方向相对于主体外壳2滑动,并且支撑作为感光体的实例的感光鼓14、电晕充电器15和鼓清洁辊16。
多个(四个)感光鼓14在前后方向上有间隔地沿着左右方向平行布置。更具体地,黑色感光鼓14K、黄色感光鼓14Y、洋红感光鼓14M和青色感光鼓14C从前侧朝后侧依次布置。
电晕充电器15被倾斜地布置在感光鼓14的后侧上方,以与感光鼓14有间隔地相对。
鼓清洁辊16布置在感光鼓14的后侧,以分别与感光鼓14相对和相接触。
每个显影盒13由处理框架12可拆卸地支撑在每个感光鼓14的上侧,以对应于每个感光鼓14。更具体地,黑色显影盒13K、黄色显影盒13Y、洋红显影盒13M和青色显影盒13C从前侧朝后侧依次布置。每个显影盒13包括作为显影剂承载体的一个例子的显影辊17。
显影辊17被可旋转地支撑在对应的显影盒13的下端上,以从后侧露出,并且从上侧与感光鼓14相对并且相接触,如稍后所述。
每个显影盒13包括馈送辊18和层厚度调节刀片19,馈送辊18将对应的色粉馈送到对应的显影辊17,层厚度调节刀片19调节馈送到显影辊17的色粉的厚度,同时作为显影剂的实例的对应于每个颜色的色粉存储在馈送辊18和层厚度调节刀片19上方的空间中。
(3-2-2)处理单元中的显影操作
存储在显影盒13中的色粉被馈送到馈送辊18,进一步被馈送到显影辊17,并且在馈送辊18和显影辊17之间被摩擦充电而具有正极性。
馈送到显影辊17的色粉的厚度随着显影辊17的旋转而由层厚度调节刀片19调节,并且携带在显影辊17的表面上的色粉成为具有固定厚度的薄层。
另一方面,随着感光鼓14的旋转,每个感光鼓14的表面由对应的电晕充电器15均匀地正向充电,并且其后通过使用来自扫描器单元8的对应激光束的高速扫描(参见图1中的每个虚线)曝光。因此,对应于将要形成在每个片状物上的图像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14的表面上。
当感光鼓14进一步旋转时,携带在显影辊17的表面上的被正向充电的色粉被馈送到形成在感光鼓14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因此,形成在感光鼓14上的静电潜像被可视化,并且由反转显影引起的色粉图像被携带在感光鼓14的表面上。
(3-3)转印单元
在主体外壳2中,转印单元10沿着前后方向布置在馈纸部分3上方和处理单元9下方。转印单元10包括驱动辊20、从动辊21、运输带22和四个转印辊23。
驱动辊20和从动辊21在前后方向上有间隔地彼此相对。
运输带22绕在驱动辊20和从动辊21上,以在竖直方向上与每个感光鼓14相对,从而运输带22的上部与每个感光鼓14接触。运输带22由驱动辊20驱动回转,使得和每个感光鼓14接触的运输带22的上部从前侧朝向后侧移动。
每个转印辊23被设置为通过运输带22的上部与每个感光鼓14相对。
运输带22从前侧朝向后侧运输从馈纸部分3馈送的片状物P,以依次穿过感光鼓14和转印辊23分别彼此相对的转印位置。在运输期间,携带在感光鼓14上的各个颜色的色粉图像被依次转印到片状物P上,并且形成彩色图像。
在对应的色粉图像从感光鼓14转印到片状物P上之后,任何色粉可能残留在对应的感光鼓14的外周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当感光鼓14依据旋转而与鼓清洁辊16相对时,剩余的废色粉由施加到鼓清洁辊16上的清洁偏压转移到对应的鼓清洁辊16的外周表面,并且保留在鼓清洁辊16上。
(3-4)定影单元
定影单元11被布置在转印单元10的后侧,并且包括加热辊24和与加热辊24相对的按压辊25。在转印单元10中,当片状物P穿过加热辊24和按压辊25之间的空间时,转印到每个片状物P上的彩色图像被加热并且加压以被热定影到片状物P上。
(4)片状物排出
色粉图像已经定影到其上的片状物P由每个片状物排出辊26运输,以经过U形转弯路径(未显示),并且被排出到形成在扫描器单元8上侧的片状物排出盘27上。
2.处理单元的细节
(1)处理框架
如图2和3所示,处理框架12具有在俯视图中通常呈矩形框架的形式,且其在前后方向中为纵向。
处理框架12包括前梁31、后梁32和一对左右侧板33。
前梁31在侧板33的前端之间延伸。前手柄34设置在前梁31在左右方向上的前表面的中心。
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定位轴35被插入前梁31,并且该定位轴35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分穿过侧板33的前端部分,以在左右方向上向外突出。
后梁32在侧板33的后端之间延伸。在朝向前上侧倾斜状态下延伸的后手柄36设置在后梁32的上端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
侧板33在左右方向上有间隔地彼此相对。侧板33通常具有大致竖直延伸的矩形形式,且其纵向在前后方向上。导轨37和辊38设置在侧板33的上边缘上。
导轨37是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左右方向上从侧板3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外表面向外突出的凸起。导轨37被形成在侧板33的整个上边缘上方。
辊38可旋转地设置在导轨37的后端部分的下侧。
引导凹槽39形成在侧板33中,如图4所示。
根据第一实施例,侧板33中与引导凹槽39、按压凸轮44(稍后描述)和分离凸轮45(稍后描述)相关的结构彼此类似。因此,在下文中,详细描述左侧板33,并且省略关于右侧板33的多余描述。左侧板33被简称为侧板33。
四个引导凹槽39形成在侧板3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内侧表面上,且在前后方向上具有规律的间隔。在侧板33的上边缘和对应的感光鼓14之间,每个引导凹槽39从侧板33的上边缘倾斜地朝向后下侧(以下简称第一倾斜方向X,图4中的粗实线所示)延伸。
更具体地,四对引导肋40根据引导凹槽39的数目形成在侧板3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内侧表面上,以分别分隔引导凹槽39。
每对引导肋40(与引导肋40的前后方向相关,在前后侧的引导肋40以下分别简称前肋40F和后肋40B)沿着第一倾斜方向X彼此有间隔地延伸,且在左右方向上向内突出。引导肋40的下端部分与对应的感光鼓14以细微的间隔相对。
前肋40F从侧板33的上边缘沿着第一倾斜方向X大致线性延伸,且之后向后弯曲,以朝向沿着感光鼓14径向的方向(以下简称为第二倾斜方向Y,图4中的粗虚线显示)延伸。
后肋40B从侧板33的上边缘沿着第一倾斜方向X大致线性延伸,并且之后被弯曲成向后大致弧形地鼓出(swell out)。后肋40B的下端部分与前肋40F的下端部分以规定的间隔(通常地对应于稍后描述的显影辊轴28的直径)相对。在后肋40B的下端部分的后端面内,沿着第二倾斜方向Y延伸的相对表面41形成在与前肋40F的下端部分相对的部分上。
换句话说,每个引导凹槽39包括从侧板33的上端部分沿着第一倾斜方向X延伸的第一引导凹槽39A,和与第一引导凹槽39A连续地从第一引导凹槽39A的下端部分沿着第二倾斜方向Y延伸的第二引导凹槽39B。
第二引导凹槽39B可以不直接连续到第一引导凹槽39A的下端,而引导凹槽39也可以不仅包括第二引导凹槽39B和第一引导凹槽39A,还可包括使得第二引导凹槽39B和第一引导凹槽39A彼此连接的第三部分(未显示)。
在左侧板33中,在左右方向上穿过侧板33以在引导凹槽39中露出的插入孔29形成在每个引导凹槽39的下端部分附近(在对应的后肋40B的向后弧形地鼓出的部分附近)。用于传输设置在主体外壳2内的马达(未显示)的驱动力的联接构件(未显示)被插入插入孔29中,并且联接到显影盒13以能够传输驱动力。因此,显影盒13被驱动。
在侧板3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内侧表面上,延伸部分42设置在每对相邻引导凹槽39之间。延伸部分42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使形成后引导凹槽39的前肋40F上边缘和形成前引导凹槽39的后肋40B上边缘彼此联接。向下凹的凹陷43形成在延伸部分42上表面上。在侧面视图中,分隔凹陷43前侧部分是大致竖直的表面,分隔凹陷43下侧的部分是大致水平的表面,并且分隔凹陷43后侧的部分是朝向后上侧延伸的倾斜面。
在侧板3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内侧表面上,作为按压部分的实例的按压凸轮33和分离凸轮45设置为从上方接近每个延伸部分42。四个按压凸轮44和四个分离凸轮45被设置为分别对应于侧板33上的引导凹槽39(参见图2)。换句话说,当显影盒13安装在处理框架12上时,按压凸轮44和分离凸轮45设置在与显影盒1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分相匹配的位置。
从左右方向看时,每个按压凸轮44呈大致扇形。更具体地,按压凸轮44包括一对上下平面部分46和弯曲部分47,该对上下平面部分46具有朝后上侧变宽的间隔,弯曲部分47连接平面部分46的后上端并且朝后上侧大致弧形地鼓出。
在彼此联接的平面部分46的前下端部分附近,按压凸轮44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向外延伸的回转轴48。该回转轴48被支撑在对应侧板3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内侧表面上。因此,按压凸轮44在回转轴48上可枢轴转动。
通常,按压凸轮44由推动构件(未显示)在右侧视图中顺时针推动。
因此,按压凸轮44布置在等待位置(图4中虚线显示),在正常状态下由推动构件(未显示)的推动力向后倾斜,并且抵抗推动构件(未显示)的推动力枢轴转动而直立并且移到按压位置(图4中实线显示)。
在左右方向上,每个分离凸轮45从后侧和从外侧以非接触状态邻近对应的按压凸轮44。从左右方向看时,分离凸轮45大致呈在前上端具有直角部分的直角三角形形式。分离凸轮45包括大致竖直延伸的竖直部分51、从竖直部分51的上端大致水平地向后延伸的水平部分52及从水平部分52的后端朝前下侧连续延伸以便连接到竖直部分51下端的的倾斜部分53。水平部分52定位成向上超出导轨37,导轨37设置在对应的侧板33的上边缘上(参见图2)。
分离部分54整体设置在倾斜部分53的下端。分离部分54在左右方向上从分离凸轮45向内突出,并且在侧面视图中大致呈在上端部分中的前侧切口的梯形形式。分离部分54在前后方向上与按压凸轮44相对。
向上突出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向外突出的突起56整体设置在分离凸轮45的水平部分52的后端上(参见图2)。
在倾斜部分53中,在分离部分54的上侧,分离凸轮45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向外延伸的回转轴55。回转轴55被支撑在对应的侧板3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内侧表面上。因此,分离凸轮45在回转轴上55可枢轴转动。
通常,分离凸轮45由推动构件(未显示)在右侧视图中逆时针上推动。
因此,通常,分离部分54适配在对应的延伸部分42的凹陷43中,以使得分离凸轮45布置在等待位置,沿着分隔凹陷43后侧的倾斜面朝后上侧倾斜。
分离凸轮45被抵抗推动构件(未显示)的推动力枢轴转动,被布置在分离位置(未显示)。
当按压凸轮44和分离凸轮45两者处于等待位置时,按压凸轮44的弯曲部分47的下端部分从前侧以较小间隔与分离凸轮45的分离部分54的前侧表面相对(参见图4)。
(2)显影盒
每个显影盒13包括作为形成其外部形状的外壳的实例的显影外壳61和显影辊17(参见图1),如图5所示。
显影外壳61大致呈箱形形状,且其纵向在左右方向上。开口62(参见图1)在左右方向上完全形成在显影外壳61的后下端部分内。
显影外壳61可旋转地支撑显影辊17的显影辊轴28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分,以在开口62内接收显影辊17。
在左右方向上,作为显影辊17的回转轴的显影辊轴28被支撑为从显影外壳61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向外突出。
因此,显影辊17被支撑在显影外壳61的下端部分上,以沿着左右方向可旋转。
显影外壳61包括作为受压部分实例的一对左右凸台63。
凸台63设置在显影外壳61的左右端面的前上端部分上,大致呈在左右方向上向外突出的圆柱形式。
显影外壳61整体包括作为把手构件的实例的把手64。切口部分65形成在显影外壳61上,在把手64下方。
把手64形成在显影外壳61在左右方向上的前上端部分的中央部分上,以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把手64是当处理单元9安装在主体外壳2上时,被主体外壳2的抵靠构件81(稍后描述)所抵靠的被抵靠部分,并且包括鼓出部分(swelling portion)66和相对部分67。
鼓出部分66形成为从显影外壳61的上端部分向上鼓起。鼓出部分66包括一对直立部分68和联接部分69。
直立部分68是鼓出部分66的左右腿部,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彼此有间隔,以从显影外壳61的上端部分向上延伸。
联接部分69设置成大致矩形薄平板的形式,且在竖直方向上可弹性变形,以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上没有弹性,并且在竖直方向上具有弹性。
更具体地,联接部分69以弯曲方式连续到直立部分68的上端部分,以使直立部分68彼此联接。联接部分69包括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与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分之间的台阶部分(step portion)70,并且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分通过该台阶部分70向上鼓起超过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分。
每个台阶部分70朝向右上侧或者左上侧倾斜延伸,以使联接部分69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和在左右方向上的对应端部彼此联接。
在左右方向上,肋71形成在联接部分69的上表面上。
肋71大致呈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形式。在左右方向上,肋71形成为大致在联接部分69的整个中央部分上方。
相对部分67比联接部分69的刚性更高,并且在俯视图中大致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矩形平板形式。相对部分67从下侧与联接部分69有间隔地相对,并且布置在直立部分68的下端部分之间,以在切口部分65的左右侧壁的上端部分之间延伸。相对部分67的上表面大致与显影外壳61的上表面齐平。止动器肋72设置在相对部分67的上端表面上。
止动器肋72是从相对部分67的上表面朝向联接部分69向上突出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凸起,如图6所示。在左右方向上,止动器肋72一个接一个设置在联接部分69的两端部分的下侧。止动器肋72的竖直长度大约为相对部分67和联接部分69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分之间的竖直间隔的一半。
切口部分65是从显影外壳61的上边缘朝向下侧切口且在前侧视图中呈向上开口的大致U形的形状,以与把手64下侧的联接部分69相对,并且从显影外壳61的上边缘朝向后侧切口成为在前侧视图中呈向前开口的U形状。切口部分65的竖直长度大约是显影盒13的竖直长度的1/5,且切口部分65的前后长度大约是把手的前后长度的两倍(参见图2)。
3.主体外壳的细节
主体外壳2设置有作为抵靠部分的实例的抵靠构件81,如图1所示。
抵靠构件81在左右方向上具有规定长度,并且大致呈梯形形式,其下侧比上侧更短。抵靠构件81大致布置在主体外壳2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以在扫描器单元8的后下侧抵靠每个显影盒13的把手64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分。抵靠构件81包括第一抵靠表面82、水平表面87和第二抵靠表面83。
第一抵靠表面82是抵靠构件81的前端面,并且包括竖直面86和第一倾斜面84。
竖直面86在侧视图中大致呈从抵靠构件81的前上端部分向下延伸的直线形式。竖直面86形成为具有这样的竖直长度,使得该竖直面86不抵靠显影盒13的把手64。更具体地说,竖直面86的竖直长度不超过抵靠构件81的竖直长度的大约一半。
在侧视图中,第一倾斜面84大致呈从竖直面86的下端部分连续延伸以朝向后侧倾斜向下的直线形式。第一倾斜面84相对于水平表面87的倾斜角大约为45°。朝后侧向下弯曲的弯曲表面88形成在第一倾斜面84的下端部分上。
当显影盒13的把手64被抵靠时,弯曲表面88被弯曲成在抵靠把手64的点的法线指向下。
在侧视图中,水平表面87大致呈在前后方向连续延伸到第一倾斜面84的下端部分的直线形式。水平表面87的前端部分连续到第一倾斜面84的下端部分,以在侧视图中具有平滑的弯曲形状。
第二抵靠表面83是抵靠构件81的后端表面,并且包括第二倾斜面85。
在侧视图中,第二倾斜面85大致呈连续延伸到水平表面87的后端部分以朝向前侧向下倾斜的直线形式。第二倾斜面85相对于水平表面87的倾斜角大约是30°,该倾斜角小于第一倾斜面84相对于水平表面87的倾斜角。第二倾斜面85的前端部分连续到水平表面87的后端部分,以在侧视图中具有平滑的弯曲形状。
4.显影盒到主体外壳的附接/从主体外壳的拆卸
(1)显影盒到处理框架的附接/从处理框架的拆卸
为了将显影盒13安装在主体外壳2上,显影盒13首先被安装在处理框架12上,如图7所示。
为了将每个显影盒13安装在处理框架12上,用户首先向前摆动彩色激光打印机1的前盖5以露出附接/拆卸口30,并且之后向前抽出主体外壳2的处理框架12。
然后,用户抓住显影盒13的把手64,并且在沿着前后方向与对应的感光鼓14匹配的位置将显影盒13布置在处理框架12的上侧。
此时,用户从前侧将他的/她的手指插入显影盒13的切口部分65,并且从相对部分67的下方抓住把手64。
然后,用户降低显影盒13,并且从其下端部分将显影盒13插入处理框架12。
随着显影盒13被插入处理框架12,在处理框架12的侧板33上,显影辊轴28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分从上方适配进对应的引导凹槽39的第一引导凹槽39A内。换句话说,显影辊轴28的左端部分从上方适配进左侧板33的第一引导凹槽39A,且显影辊轴28的右端部分从上方适配进右侧板33的第一引导凹槽39A。
因此,显影辊轴28的两端部分由引导凹槽39的第一引导凹槽39A引导,从而显影盒13沿着第一倾斜方向X被插入处理框架12中,以朝向下侧略微向后指向,如图4所示。换句话说,第一倾斜方向X沿着显影盒13相对于处理框架12的安装方向。
在显影辊轴28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到达引导凹槽39的第一引导凹槽39A的下端部分之后,显影盒13被连续插入处理框架12。
然后,显影辊轴28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分由对应的引导凹槽39的第二引导凹槽39B引导,以沿着第二倾斜方向Y移动,并且到达第二引导凹槽39B的最深部分。
因此,显影盒13布置在分离位置。
此时,按压凸轮44和分离凸轮45两者位于等待位置,且按压凸轮44的弯曲部分47的下端部分和分离凸轮45的分离部分54的前侧表面彼此相对,且它们之间具有小于显影盒13的左右凸台63(图4中虚线显示)中每一个的径向长度的间隔。显影辊17与对应的感光鼓14接触以从前上侧沿着第二倾斜方向Y跟随感光鼓14的径向。
显影盒13的每个凸台63与按压凸轮44和分离凸轮45从上方接触,以从后上侧与按压凸轮44和分离凸轮45的相对部分相对。
换句话说,凸台63与按压凸轮44分离,并且释放来自按压凸轮44的按压。因此,当布置在分离位置时,显影盒13可从处理框架12拆卸。
在显影盒13处于分离位置的状态下,用户抓住把手64并且向前枢轴转动显影盒13。
此时,用户连续将他的/她的手指插入显影盒13的切口部分65的后端部分,并且在从后侧抓住把手64的同时向前拉把手64。因此,显影盒13在显影辊轴28上向前枢轴转动,并且凸台63跟随显影盒13绕着显影辊轴28的枢轴转动朝向位于等待位置的按压凸轮44和分离凸轮45之间的空间移到前下侧。
此时,凸台63朝向前上侧按压位于等待位置的按压凸轮44的弯曲部分47的下端部分,以展开按压凸轮44和分离凸轮45之间的空间。
因此,按压凸轮44朝向前上侧枢轴转动,并且移到按压位置。当按压凸轮44处于等待位置时,按压凸轮44与分离凸轮45分离,按压凸轮44的弯曲部分47和分离凸轮45的分离部分54的前侧表面之间的空间被展开,并且凸台63进入按压凸轮44和分离凸轮45之间的空间。
凸台63和按压凸轮44(弯曲部分47)的接触位置设定为,当显影盒13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成像位置时,按压凸轮44的回转轴48不出现在凸台63按压按压凸轮44的方向上。因此,按压凸轮44被凸台63按压以使得按压凸轮44朝向前上侧平稳地枢轴转动。
当显影盒13枢轴转动时,按压凸轮44首先从前侧接触凸台63,之后朝向前上侧移动同时保持该接触状态(参见图4)。因此,在显影盒13枢轴转动时,按压凸轮44至少不向上按压显影盒13的凸台63,并且能够防止显影盒13突然上浮。
当凸台63进入按压凸轮44和分离凸轮45之间的空间时,按压凸轮44从上方与凸台63接合,并且由于推动构件(未显示)的推动力而朝向后下侧按压凸台63。换句话说,显影盒13由按压凸轮44朝向后下侧按压。
此时,显影盒13由按压凸轮44朝向后下侧按压,同时显影辊轴28由侧板33的第二引导凹槽39B引导,以使得显影盒13从前上侧沿着第二倾斜方向Y进入与对应的感光鼓14的压力接触。
由于按压凸轮44按压凸台63的按压力中沿着第二倾斜方向Y的分力,显影盒13从前上侧进入与对应的感光鼓14的压力接触。
进一步,由于按压凸轮44按压凸台63的按压力中向下的分力,防止显影盒13上浮。
因此,显影盒13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成像位置并且被按压凸轮44按压,以被完全地安装在处理框架12上。
所有的显影盒13通过类似的工序安装在处理框架12上。
通过与将显影盒13安装在处理框架12上的工序相反的工序,每个显影盒13被从处理框架12拆卸。
换句话说,用户首先抓住把手64并且将显影盒13从成像位置枢轴转动到分离位置。
当显影盒13处于分离位置时,用户抓住把手64并且向上抽出显影盒13,从而将显影盒13从处理框架12拆卸。
(2)处理单元到处理框架的附接/从处理框架的拆卸
然后,处理单元9(安装有所有显影盒13的处理框架12)被安装在主体外壳2上。
为了使处理单元9相对于主体外壳2滑动到安装位置,处理单元9被向后插入主体外壳2中,如图7所示。
此时,处理框架12的左右引导导轨37和辊38(参见图2)与主体外壳2中的引导构件(没有显示)接合。处理单元9被接收在主体外壳2中,同时每个感光鼓14略微向上与运输带22分离(处理单元9本身不和运输带22接触)。抵靠构件81从附接/拆卸口30露出。
当前手柄34被抓住并且处理单元9被向后推时,处理单元9在大致水平方向上指向后,并且被插入主体外壳2中,且引导导轨37和辊38(参见图2)由引导构件(没有显示)引导但没有与运输带22接触。
此时,任何显影盒13可以不布置在成像位置,而在分离位置(参看洋红色显影盒13M),如图7所示。如果处理单元9相对于主体外壳2布置在安装位置同时任何一个显影盒13位于分离位置,显影盒13干涉从扫描器单元8到对应的感光鼓14的激光束,由此彩色激光打印机1不能形成图像。
在这种情况下,当处理单元9被插入主体外壳2中时,显影盒13的把手64从前侧抵靠主体外壳2的抵靠构件81,从而显影盒13被向后枢轴转动并且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成像位置,如图8所示。
更具体地,显影盒13的把手64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分首先从前侧抵靠抵靠构件81的第一倾斜面84。
因此,由于来自第一倾斜面84的反作用力R1,垂直于第一倾斜面84倾斜地朝向前下侧按压把手64。
因此,如图9所示,显影盒13被向前枢轴转动,并且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成像位置,如上所述。当显影盒13被如此布置在成像位置,使得处理单元9相对于主体外壳2布置在安装位置上时,显影盒13从扫描器单元8到对应的感光鼓14的激光束退出,并且彩色激光打印机1能够形成图像。
此时,显影盒13的把手64抵靠第一倾斜面84的在其前端部分上的弯曲表面88。把手64的联接部分69布置在作为第一位置的实例的卸载位置,在该第一位置没有来自弯曲表面88的按压力作用于其上。
当处理单元9被进一步被插入主体外壳2中,显影盒13的把手64由弯曲表面88朝向下侧按压。
因此,把手64在它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分被向下偏转并且移到定位于卸载位置下方的作为第二位置的实例的加载位置,如图10所示。把手64沿着弯曲表面88滑移进入抵靠构件81下方的空间,并且在沿着水平表面87滑动的同时穿过抵靠构件81下方的空间。
当显影盒13安装在处理框架12上时,在布置于成像位置的状态下被插入主体外壳2中的显影盒13(图7中的黑色、黄色和青色显影盒13K、13Y和13C)在其把手64的前端部分上从前侧抵靠第一倾斜面84的弯曲表面88,与图9显示的洋红色显影盒13M类似,并且把手64之后被向下偏转(移到定位于卸载位置下方的加载位置),以使得显影盒13穿过抵靠构件81下方的空间,如图10所示。
如果任意显影盒13的把手64的联接部分69被过度向下偏转,联接部分69的下表面由止动器肋72的上端部分抵靠,以使得进一步偏转被限制。换句话说,把手64的向下偏转被止动器肋72从下限制。
如图1所示,当处理单元9被完全地插入主体外壳2中时,前述处理单元9的导轨37和辊38在主体外壳2中从前述的引导构件(未显示)分开。
然后,处理单元9下降,并且每个感光鼓14从上方和运输带22接触。
因此,处理单元9被滑动到安装位置,并且完全地安装在主体外壳2上。
为了将安装在主体外壳2上的处理单元9相对于主体外壳2滑动到抽出位置,用户向前摆动前盖5以露出附接/拆卸口30,并且其后抓住前手柄34以向前抽出处理单元9,如图7所示。
此时,在主体外壳2中,冲击可以从外部施加到彩色激光打印机1,使得任一显影盒13从成像位置移动到分离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当处理单元9被抽出主体外壳2时,显影盒13的把手64从后侧抵靠主体外壳2的抵靠构件81,如图11所示。
更具体地,显影盒13把手64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从后侧抵靠抵靠构件81的第二倾斜面85。
因此,由于来自第二倾斜面85的反作用力R2,把手64的前端部分被竖直地压在第二倾斜面85上。更具体地,把手64被略微地向后朝下侧倾斜的方向按压。
然后,把手64的前端部分由第二倾斜面85从上侧朝向下侧按压,显影盒13向前枢轴转动。
因此,显影盒13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成像位置,如上文描述。
当处理单元9被进一步抽出主体外壳2时,把手64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分被向下偏转,使得显影盒13沿着弯曲表面88滑移进入抵靠构件81下方的空间,并且穿过抵靠构件81下方的空间。
当所有的显影盒13以前述方式穿过抵靠构件81下方的空间并且处理单元9被完全地抽出主体外壳2时,处理单元9相对于主体外壳2布置在抽出位置。
5.显影盒相对于感光鼓的接触/拆卸操作
现在参照图4描述每个显影盒13相对于对应的感光鼓14的接触/拆卸操作。
彩色激光打印机1能够在用于形成彩色图像的彩色模式和用于形成黑白图像的单色模式之间切换。
在彩色模式中,所有的显影盒13与所有的感光鼓14接触,如上文所述。
在单色模式中,黑色显影盒13K与黑色感光鼓14K接触,且其余的显影盒13(黄色、洋红和青色显影盒13Y、13M和13C)分别与其余的感光鼓14(黄色、洋红和青色感光鼓14Y、14M和14C)分开,虽然没有显示这个状态。
为了从对应的感光鼓分开每个显影盒13,设置在主体外壳2中平移凸轮机构(未显示)等等按压与要从感光鼓14分开的显影盒13对应的分离凸轮45的突起56。
因此,分离凸轮45在右侧视图中在旋转轴55上顺时针枢轴转动,抵抗推动构件(未显示)的推动力。
然后,分离凸轮45的分离部分54在转动轴55上倾斜地朝前上侧枢轴转动,以倾斜地朝前上侧按压显影盒13的凸台63。
此时,显影盒13的凸台63由分离凸轮45倾斜地朝前上侧按压,并且从下方向上按压按压凸轮44。
因此,显影盒13被倾斜地朝前上侧升起。同时,显影辊轴28由侧板33的第二引导凹槽39B引导,并且沿着第二倾斜方向Y倾斜地朝前上侧移动。
因此,显影盒13从感光鼓14分开。
为了使从感光鼓14分开的显影盒13再次与感光鼓14接触,分离凸轮45的突起56被解除按压。
然后,显影盒13的凸台63由按压凸轮44再次按压,如上文所述。
因此,显影辊轴28由侧板33的第二引导凹槽39B引导,从而显影盒13从前上侧倾斜地沿着第二倾斜方向Y进入与对应的感光鼓14的压力接触。
6.功能/效果
(1)根据彩色激光打印机1和处理单元9,每个显影盒13和每个感光鼓14一起由处理框架12支撑,如图2所示。设置在处理框架12上的按压凸轮44朝向对应的感光鼓14按压显影辊17。
因此,由按压凸轮44的按压力所引起的处理单元9的移动被减小,从而按压力能够稳定地作用于显影盒13上。
如图4所示,在处理框架12中,显影盒13枢轴转动以在被按压凸轮44按压的成像位置和解除按压凸轮44的按压并且可从处理框架12拆卸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
因此,通过从分离位置枢轴转动到成像位置,显影盒13显影盒13能够从不同于第一倾斜方向X的第二倾斜方向Y被朝向感光鼓14按压,以从处理框架12拆卸显影盒13。
因此,显影盒13能够位于成像位置和被可靠地朝向感光鼓14按压。进一步,显影盒13能够位于分离位置并且通过可靠地解除按压凸轮44对显影盒13的按压而从处理框架12拆卸。
如图8所示,主体外壳2设置有抵靠构件81,当处理单元9相对于主体外壳2移到安装位置时,抵靠构件81抵靠位于分离位置的显影盒13,用于使得显影盒13枢轴转动并且将该显影盒13移动到成像位置。
因此,与处理单元9在主体外壳2上的安装相关,显影盒13能够可靠地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成像位置。
(2)根据彩色激光打印机1和处理单元9,当显影盒13位于成像位置时,设置在显影盒13上的每个凸台63与按压的凸轮44接合以被按压凸轮44,如图4所示。另一方面,当显影盒13位于分离位置时,凸台63脱离按压凸轮44,以解除被按压凸轮44的按压。因此,根据在显影盒13上设置凸台63以与按压凸轮44接合/脱离的简单结构,当位于成像位置时,显影盒13由按压凸轮44在凸台63上按压,并且当位于分离位置时,解除按压凸轮44在凸台63的按压。
(3)根据该彩色激光打印机1,凸台63被设置在每个显影盒13在显影辊17的纵向(左右方向)的两侧,且在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上,按压凸轮44设置在与每个显影盒13的两侧相匹配的位置,每个显影盒13安装在处理框架12上,如图2和5所示。
因此,设置在每个显影盒13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侧的凸台63分别由对应于凸台63的按压凸轮44按压,从而由按压凸轮44按压的每个显影盒13的姿势在左右方向上没有分散而是保持稳定。
(4)根据该彩色激光打印机1,由抵靠构件81抵靠的每个显影盒13的把手64设置在显影盒13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上,如图2所示。
因此,当显影盒13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成像位置时,抵靠构件81能够作用于显影盒13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分。
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结构使显影盒13从分离位置移动成像位置,同时在左右方向上平衡显影盒13。
(5)根据该彩色激光打印机1和处理单元9,每个显影盒13的把手64作为被主体外壳2的抵靠构件81抵靠的被抵靠部分,如图8所示。
因此,显影盒13的结构能够被简化,而无需在显影盒13上单独设置被抵靠部分。
(6)根据该彩色激光打印机1和处理单元9,把手64可弹性变形,如图10所示。
因此,在抵靠构件81抵靠把手64以使显影盒13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成像位置之后,把手64能够被偏转以穿过抵靠构件81下方的空间。
因此,在抵靠构件81抵靠把手64之后,处理单元9能够被进一步朝向安装位置移动。
因此,与处理单元9到安装位置的移动相关联,抵靠构件81能够依次抵靠所有的显影盒13中的把手64,以将显影盒13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成像位置。
(7)根据该彩色激光打印机1和处理单元9,每个把手64包括一对直立部分68和可弹性变形的联接部分69,可弹性变形的联接部分69使直立部分68彼此联接,如图5所示。因此,把手64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偏转。
(8)根据该彩色激光打印机1和处理单元9,从显影外壳61的上端部分向下切口的切口部分65形成在显影外壳61的上端部分上,以与把手64的联接部分69相对,如图5所示。
因此,用户能够通过将他的/她的手指插入切口部分65和把手64之间的空间而容易地抓住把手64。
(9)根据该彩色激光打印机1和处理单元9,把手64包括比联接部分69的刚性更高的相对部分67,该相对部分67在显影外壳61侧与联接部分69有间隔地相对,如图6所示。
因此,把手64能够通过联接部分69确保弹性,且通过相对部分67确保刚性。
(10)根据该彩色激光打印机1和处理单元9,相对部分67的上端表面大致与显影外壳61的上端面齐平,如图6所示。
因此,把手64的结构能够被简化,并且用户能够容易地识别相对部分67的位置。
(11)根据该彩色激光打印机1和处理单元9,在左右方向上,联接部分69形成为使得其中央部分向上鼓起超过两端部分,并且包括在中央部分与两端部分之间的台阶部分70,如图5所示。
因此,当联接部分69被偏转时,由抵靠构件81抵靠的中央部分被偏转。然后,两端部分吸收中央部分的偏转。
因此,由中央部分的偏转所引起的应力没有集中于中央部分,而能够被分散。
(12)根据该彩色激光打印机1和处理单元9,联接部分69包括沿着与处理单元9的滑动方向(前后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延伸的肋71,如图5所示。
因此,当联接部分69穿过抵靠构件81时,肋71能够在滑动方向(前后方向)上控制联接部分69和抵靠构件81之间的滑动。
因此,当联接部分69穿过抵靠构件81时,联接部分69和抵靠构件81能够可靠地彼此抵接。
(13)根据该彩色激光打印机1和处理单元9,把手64形成为在竖直方向上具有弹性且在滑动方向(前后方向)上没有弹性。
因此,把手64和抵靠构件81沿着滑动方向(前后方向)彼此抵靠,使得显影盒13能够可靠地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成像位置。进一步,把手64被向下偏转以使得把手64能够容易地绕过(detour)抵靠构件81。
(14)根据该彩色激光打印机1,附接/拆卸口30形成在主体外壳2中,处理单元9通过附接/拆卸口30抽出主体外壳2,并且抵靠构件81布置在从附接/拆卸口30露出的位置,如图7所示。
因此,能够从附接/拆卸口30可视地识别抵靠构件81抵靠每个显影盒13的把手64的状态,并且抵靠构件81能够可靠地抵靠显影盒13的把手64。
(15)根据该彩色激光打印机1,每个显影盒13朝向前侧(在处理单元9相对于主体外壳2的安装方向的上游侧)枢轴转动,以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成像位置,如图8所示。进一步,把手64布置在每个显影盒13的前侧。
因此,当显影盒13在支撑在于显影外壳61的后下端部分上的显影辊17的显影辊轴28上枢轴转动时,与把手64布置在后侧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到支撑点(显影辊轴28)的距离更长。
因此,抵靠构件81抵靠把手64,使得显影盒13能够容易地枢轴转动并且可靠地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成像位置。
(16)根据该彩色激光打印机1,抵靠构件81包括第一抵靠表面82和第二抵靠表面83,当处理单元9安装在彩色激光打印机1上时,第一抵靠表面82抵靠显影盒13的把手64,且当处理单元9被从彩色激光打印机1抽出时,第二抵靠表面83抵靠显影盒13的把手64,如图8和11所示。
因此,当处理单元9安装在彩色激光打印机1上时和当处理单元9被从彩色激光打印机1抽出时,显影盒13的抵靠构件81和把手64都能够彼此抵靠。
因此,当处理单元9安装在彩色激光打印机1和当处理单元9被从彩色激光打印机1抽出时,显影盒13都能够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成像位置。
(17)根据该彩色激光打印机1,第一抵靠表面82包括弯曲表面88,在处理单元9的安装方向(从前侧朝向后侧的方向)上,弯曲表面88从前侧朝向后侧接近显影盒13,如图9所示。
因此,当处理单元9安装在彩色激光打印机1时,抵靠构件81能够在第一抵靠表面82的弯曲表面88上平稳地按压显影盒13。
(18)根据该彩色激光打印机1,当抵靠把手64时,包括在第一抵靠表面82内的弯曲表面88在抵靠把手64的点处的法线指向显影盒13相对于处理框架12的安装方向(下侧)。
因此,当处理单元9安装在彩色激光打印机1时,抵靠构件81能够在第一抵靠表面82的弯曲表面88上可靠地向下按压显影盒13。
(19)根据该彩色激光打印机1,第二抵靠表面83包括在处理单元9的安装方向(从前侧朝向后侧的方向)上从前侧朝向后侧倾斜地接近显影盒13的第二倾斜面85,如图11所示。
因此,当处理单元9被抽出彩色激光打印机1时,抵靠构件81能够在第二抵靠表面83的第二倾斜面85上可靠地按压显影盒13。
(20)根据该彩色激光打印机1,当抵靠把手64时,第二倾斜面85朝向显影盒13相对于处理框架12的安装方向(下侧)按压把手64,如图11所示。
因此,当处理单元9被抽出彩色激光打印机1时,抵靠构件81能够在第二抵靠表面83的第二倾斜面85上可靠地向下按压显影盒13。
(21)根据每个显影盒13,显影外壳61整体包括把手64,如图5所示,。
因此,显影外壳61和把手64能够被整体模制,并且显影盒13能够以很低的成本制造。
<第二实施例>
如图1所示,虽然彩色激光打印机1包括发射用于曝光感光鼓14的激光束的扫描器单元8,但该扫描器单元8可以替换为用于曝光感光鼓14的LED。
虽然分别对应于感光鼓14的显影盒13可拆卸地安装在整体保持彩色激光打印机1的处理单元9中的多个感光鼓14的处理框架12上,但可以使用以下的结构来进行替代:多个整体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可相对于设备本体滑动的处理框架上,整体处理盒中的每一个均具有包括感光鼓的鼓框架和包括显影辊的显影框架,显影辊可枢轴转动地形成为与感光鼓接触/与感光鼓分开。
如上所述的实施例时作为本发明的示例和说明。上述公开不能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精确限定。按照上述描述,通过实施本发明可以进行各种变型和变化。上述实施例被选出并且被描述仅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关键和实际的应用方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各种实施例中和适合于不同特殊用途的各种变化中利用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替换来限定。
Claims (29)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形成设备本体和串联式感光单元,所述串联式感光单元可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本体沿大致水平的方向滑动到抽出位置和安装位置,其中,
所述串联式感光单元包括:
框架;
多个感光体,所述多个感光体在沿大致水平的方向平行布置的状态下通过所述框架支撑,使得静电潜像形成在所述多个感光体上;
多个显影盒,所述多个显影盒包括与所述感光体相对的显影剂承载体,并且能够从上侧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框架上;和
按压部分,所述按压部分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用于按压每个所述显影盒,以使得所述显影盒的所述显影剂承载体指向对应的感光体,
在所述框架中,每个所述显影盒被枢轴转动以能够移动到被所述按压部分按压的成像位置和从被所述按压部分的按压释放并且可从所述框架拆卸的分离位置,并且
所述显影盒设置有受压部分,
当所述受压部分定位于所述按压部分下方时,所述按压部分按压所述受压部分,
当所述显影盒位于所述分离位置时,所述受压部分定位在所述按压部分上方,并且
当所述显影盒改变姿势从所述分离位置到所述成像位置时,所述受压部分移到所述按压部分下方的位置,
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本体设置有抵靠部分,当所述串联式感光单元安装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本体上时,所述抵靠部分抵靠位于所述分离位置的所述显影盒从而枢轴转动所述显影盒并且将所述显影盒移动到所述成像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纵向上,所述受压部分被设置在每个所述显影盒的两侧,并且
在所述纵向上,所述按压部分设置在与安装在所述框架上的每个显影盒的两侧相匹配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显影盒中被所述抵靠部分抵靠的被抵靠部分设置在所述显影盒的在显影剂承载体的纵向上的中央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显影盒包括把手构件,当所述显影盒附接于所述框架/从所述框架拆卸时,所述把手构件被抓住,并且
所述把手构件还作为所述被抵靠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构件可弹性变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每个显影盒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在一端部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显影剂承载体而在另一端部支撑所述把手构件,并且
所述把手构件包括:
一对直立部分,所述直立部分沿着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轴向彼此有间隔地布置在所述外壳的所述另一端部,以从所述外壳的所述另一端部朝向显影盒的拆卸方向延伸;和
可弹性变形的联接部分,所述联接部分沿着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轴向延伸并且使所述直立部分彼此联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的另一端部上形成切口部分,所述切口部分从所述外壳的另一端部朝向所述外壳的一端部切口,以与所述把手构件的所述联接部分相对。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构件包括相对部分,所述相对部分在所述直立部分之间的所述外壳侧以一定间隔与所述联接部分相对,并且
所述相对部分的刚性比所述联接部分高。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对部分的另一个端面大致与所述外壳的所述另一个端面齐平。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轴向上,所述联接部分形成为中央部分朝所述拆卸方向鼓起超过两端部分,并且包括在所述中央部分和两端部分之间的台阶部分。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接部分包括肋,所述肋在所述中央部分的另一端部上沿着与所述串联式感光单元的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构件在附接/拆卸的方向上具有弹性,并且在滑动方向上没有弹性。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本体中形成有附接/拆卸口,所述串联式感光单元通过所述附接/拆卸口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本体抽出,并且
所述抵靠部分布置在从所述附接/拆卸口露出的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每个显影盒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朝所述串联式感光单元的安装方向的上游侧枢轴转动,以从所述分离位置移动到所述成像位置,并且
在每个显影盒中,所述被抵靠部分布置在所述安装方向的上游侧。
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靠部分包括:
第一抵靠表面,当所述串联式感光单元安装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本体上时,所述第一抵靠表面抵靠每个所述显影盒的所述被抵靠部分;和
第二抵靠表面,当所述串联式感光单元被抽出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本体时,所述第二抵靠表面抵靠所述显影盒的所述被抵靠部分。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抵靠表面包括弯曲表面,所述弯曲表面在所述串联式感光单元的安装方向上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接近显影盒。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抵靠所述被抵靠部分时,所述弯曲表面的在抵靠所述被抵靠部分的点处的法线指向显影盒相对于所述框架的安装方向。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抵靠表面包括倾斜面,所述倾斜面在所述串联式感光单元的安装方向上从下游侧朝向上游侧倾斜接近所述显影盒。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抵靠所述被抵靠部分时,所述倾斜面朝向显影盒相对于所述框架的安装方向按压所述被抵靠部分。
20.一种串联式感光单元,所述串联式感光单元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的设备本体沿大致水平的方向滑动到抽出位置和安装位置,所述串联式感光单元包含:
框架;
多个感光体,所述多个感光体在沿大致水平的方向平行布置的状态下通过所述框架支撑,使得静电潜像形成在所述多个感光体上;
多个显影盒,所述多个显影盒包括与所述感光体相对的显影剂承载体,并且能够从上侧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框架上;和
按压部分,所述按压部分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用于按压每个显影盒,以使得所述显影盒的显影剂承载体指向对应的感光体,其中在所述框架中,每个显影盒被枢轴转动以能够移动到被所述按压部分按压的成像位置和从被所述按压部分的按压释放并且可从所述框架拆卸的分离位置,并且包括被抵靠部分,在显影盒位于所述分离位置的状态下,当所述串联式感光单元安装在所述设备本体上时,所述设备本体抵靠所述被抵靠部分,并且
所述显影盒设置有受压部分,
当所述受压部分定位于所述按压部分下方时,所述按压部分按压所述受压部分,
当所述显影盒位于所述分离位置时,所述受压部分定位在所述按压部分上方,并且
当所述显影盒改变姿势从所述分离位置到所述成像位置时,所述受压部分移到所述按压部分下方的位置,
当所述串联式感光单元安装在所述设备本体上时,位于所述分离位置的显影盒通过被所述设备本体抵靠在抵靠部分上而枢轴转动,以将显影盒的姿势从所述分离位置改变到所述成像位置。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串联式感光单元,其中
每个所述显影盒包括把手构件,当所述显影盒附接于所述框架/从所述框架拆卸时,所述把手构件被抓住,并且
所述把手构件还作为所述被抵靠部分。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串联式感光单元,其中
所述把手构件可弹性变形。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串联式感光单元,其中
每个所述显影盒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在一端部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显影剂承载体而在另一端部支撑所述把手构件,并且
所述把手构件包括:
一对直立部分,所述直立部分沿着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轴向彼此有间隔地布置在所述外壳的所述另一端部,以从所述外壳的另一端部朝向所述显影盒的拆卸方向延伸;和
联接部分,所述联接部分沿着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轴向延伸并且使所述直立部分彼此联接。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串联式感光单元,其中
在所述外壳的另一端部上形成切口部分,所述切口部分从所述外壳的另一端部朝向所述外壳的一端部切口,以与所述把手构件的所述联接部分相对。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串联式感光单元,其中
所述把手构件包括相对部分,所述相对部分在所述直立部分之间的所述外壳侧以一定间隔与所述联接部分相对,并且
所述相对部分的刚性比所述联接部分高。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串联式感光单元,其中
所述相对部分的另一个端面大致与所述外壳的所述另一个端面齐平。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串联式感光单元,其中
在所述显影剂承载体的轴向上,所述联接部分形成为中央部分朝所述拆卸方向鼓起超过两端部分,并且包括在所述中央部分和两端部分之间的台阶部分。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串联式感光单元,其中
所述联接部分包括肋,所述肋在所述中央部分的另一端部上沿着与所述串联式感光单元的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29.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串联式感光单元,其中
所述把手构件在附接/拆卸的方向上具有弹性,并且在滑动方向上没有弹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10652 | 2009-09-11 | ||
JP2009210652A JP4968301B2 (ja) | 2009-09-11 | 2009-09-11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タンデム型感光体ユニッ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23556A CN102023556A (zh) | 2011-04-20 |
CN102023556B true CN102023556B (zh) | 2013-03-27 |
Family
ID=43242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581992A Active CN102023556B (zh) | 2009-09-11 | 2010-03-29 | 图像形成设备和串联式感光单元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5) | US8559845B2 (zh) |
EP (2) | EP2896998B1 (zh) |
JP (1) | JP4968301B2 (zh) |
CN (1) | CN10202355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56819B2 (ja) | 2009-09-11 | 2012-10-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4968301B2 (ja) | 2009-09-11 | 2012-07-0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タンデム型感光体ユニット |
JP5768530B2 (ja) | 2011-06-27 | 2015-08-2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3125096A (ja) * | 2011-12-13 | 2013-06-24 | Canon Inc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
US11811989B2 (en) * | 2012-04-25 | 2023-11-07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ntenna in cover |
JP5924137B2 (ja) | 2012-06-01 | 2016-05-2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3293899B (zh) * | 2013-06-17 | 2015-09-09 | 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办公设备抽拉硒鼓机构用硒鼓压块 |
JP6582972B2 (ja) | 2015-12-25 | 2019-10-0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2017116854A (ja) * | 2015-12-25 | 2017-06-2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6589630B2 (ja) | 2015-12-25 | 2019-10-1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6658158B2 (ja) | 2016-03-18 | 2020-03-0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776567B2 (ja) | 2016-03-18 | 2020-10-2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10203658B2 (en) | 2016-03-25 | 2019-02-1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electrical contact |
EP3239782B1 (en) * | 2016-04-27 | 2019-08-2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6759835B2 (ja) | 2016-08-10 | 2020-09-2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PL3486728T3 (pl) | 2016-08-22 | 2020-11-16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Kaseta wywołująca i zawierająca je urządzenie wytwarzające obraz |
EP3291023B1 (en) | 2016-08-22 | 2019-05-2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ing cartridge |
US10459398B2 (en) | 2016-09-30 | 2019-10-29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ing cartridge having electric contact surface |
CN107885057B (zh) | 2016-09-30 | 2022-04-22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显影盒 |
JP6897096B2 (ja) | 2016-12-28 | 2021-06-3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8116091A (ja) | 2017-01-16 | 2018-07-2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6809337B2 (ja) | 2017-03-30 | 2021-01-0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6880925B2 (ja) | 2017-03-30 | 2021-06-0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6958021B2 (ja) | 2017-06-23 | 2021-11-0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2019066577A (ja) * | 2017-09-29 | 2019-04-2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2019066576A (ja) * | 2017-09-29 | 2019-04-2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US10944950B2 (en) * | 2017-12-21 | 2021-03-09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Transmitting functional safety statistics via transmitted video |
US10754289B2 (en) | 2018-03-30 | 2020-08-25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Drawer including photosensitive drum and fram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
JP7139655B2 (ja) | 2018-03-30 | 2022-09-2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ドラムユニット |
JP7047541B2 (ja) | 2018-03-30 | 2022-04-0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7119502B2 (ja) | 2018-03-30 | 2022-08-1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7215050B2 (ja) | 2018-09-28 | 2023-01-3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ドロワ |
JP7151331B2 (ja) | 2018-09-28 | 2022-10-1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7215051B2 (ja) | 2018-09-28 | 2023-01-3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7259480B2 (ja) * | 2019-03-28 | 2023-04-1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7230638B2 (ja) | 2019-03-28 | 2023-03-0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7331411B2 (ja) | 2019-03-28 | 2023-08-2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7205346B2 (ja) | 2019-03-28 | 2023-01-1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7318266B2 (ja) | 2019-03-28 | 2023-08-0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7259481B2 (ja) | 2019-03-28 | 2023-04-1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7290074B2 (ja) | 2019-06-20 | 2023-06-1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279547B2 (ja) | 2019-07-02 | 2023-05-2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7392484B2 (ja) * | 2020-01-16 | 2023-12-0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ドロワ |
WO2022014565A1 (ja) | 2020-07-15 | 2022-01-2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22102343A (ja) | 2020-12-25 | 2022-07-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24048722A (ja) * | 2022-09-28 | 2024-04-0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11134A (zh) * | 2006-12-28 | 2008-07-02 | 佳能株式会社 | 电摄影彩色成像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69245A (ja) | 1985-09-24 | 1987-03-30 | Toshiba Corp | 光応答性発色表示素子 |
JPH0355963Y2 (zh) | 1985-10-21 | 1991-12-13 | ||
JPH0639235Y2 (ja) | 1988-11-09 | 1994-10-1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送風装置のファンモータ速度制御装置 |
US6397016B1 (en) * | 1999-06-28 | 2002-05-2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plurality of image forming units and translucent toner detection window |
JP4375699B2 (ja) * | 2000-09-14 | 2009-12-0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タンデム作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ならびに作像手段の配置方法 |
KR100601681B1 (ko) * | 2004-05-29 | 2006-07-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
US7778567B2 (en) * | 2004-09-29 | 2010-08-17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unit |
JP4577116B2 (ja) * | 2005-06-24 | 2010-11-10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742863B2 (ja) | 2005-08-12 | 2011-08-1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タンデム型感光体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661507B2 (ja) * | 2005-09-30 | 2011-03-3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332806B2 (ja) * | 2005-12-27 | 2009-09-1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586726B2 (ja) * | 2005-12-27 | 2010-11-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7256351A (ja) | 2006-03-20 | 2007-10-04 | Brother Ind Ltd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2007256352A (ja) * | 2006-03-20 | 2007-10-04 | Brother Ind Ltd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4882517B2 (ja) * | 2006-05-30 | 2012-02-2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084257B2 (ja) * | 2006-12-28 | 2012-11-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5125172B2 (ja) * | 2007-03-28 | 2013-01-2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5004833B2 (ja) * | 2007-05-23 | 2012-08-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9003174A (ja) * | 2007-06-21 | 2009-01-08 | Brother Ind Ltd | 画像形成装置、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感光体ユニット |
JP2009210652A (ja) | 2008-02-29 | 2009-09-17 | Daiichikosho Co Ltd | 利用者別支払料金提示システム |
JP4701266B2 (ja) * | 2008-05-27 | 2011-06-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4710965B2 (ja) | 2008-11-28 | 2011-06-2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感光体ユニット |
JP5056819B2 (ja) | 2009-09-11 | 2012-10-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4968301B2 (ja) * | 2009-09-11 | 2012-07-0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タンデム型感光体ユニット |
JP4968352B2 (ja) * | 2010-02-26 | 2012-07-0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09
- 2009-09-11 JP JP2009210652A patent/JP4968301B2/ja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3-25 US US12/731,809 patent/US8559845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3-25 EP EP14186536.0A patent/EP2896998B1/en active Active
- 2010-03-25 EP EP10003228.3A patent/EP2296054B1/en active Active
- 2010-03-29 CN CN2010101581992A patent/CN102023556B/zh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9-17 US US14/029,356 patent/US9134691B2/en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6-10 US US14/735,669 patent/US9423768B2/en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7-13 US US15/209,243 patent/US9841723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12-08 US US15/835,502 patent/US1021613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11134A (zh) * | 2006-12-28 | 2008-07-02 | 佳能株式会社 | 电摄影彩色成像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特开2007-178654A 2007.07.1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216139B2 (en) | 2019-02-26 |
EP2296054B1 (en) | 2014-11-12 |
US20140016964A1 (en) | 2014-01-16 |
JP2011059510A (ja) | 2011-03-24 |
US8559845B2 (en) | 2013-10-15 |
EP2896998B1 (en) | 2017-04-19 |
US20160320743A1 (en) | 2016-11-03 |
US9841723B2 (en) | 2017-12-12 |
US9423768B2 (en) | 2016-08-23 |
US20180101125A1 (en) | 2018-04-12 |
EP2296054A2 (en) | 2011-03-16 |
CN102023556A (zh) | 2011-04-20 |
US9134691B2 (en) | 2015-09-15 |
EP2296054A3 (en) | 2011-10-19 |
US20110064457A1 (en) | 2011-03-17 |
US20150277363A1 (en) | 2015-10-01 |
EP2896998A1 (en) | 2015-07-22 |
JP4968301B2 (ja) | 2012-07-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23556B (zh) | 图像形成设备和串联式感光单元 | |
CN102023515B (zh) | 显影盒 | |
CN101359203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7720412B2 (en) | Process cartridge | |
CN100474175C (zh) | 处理盒和可与之一起使用的成像设备 | |
CN102749822B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
US9632479B2 (en) |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9031454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guiding a latent image forming device | |
US7302215B2 (en) |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separator to separate a printing medium from a transfer belt | |
CN102053533A (zh) | 图像形成设备的显影单元 | |
US8948652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unit that form images by using photosensitive bodies and developing units | |
CN101515149B (zh) | 轮带传送装置、中间转印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 |
US9927737B2 (en) |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 |
CN104909192A (zh) | 片材供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530411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210198073A1 (en) | Sheet convey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24130653A (ja) |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2141765B (zh) | 色调剂调平机构、感光体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01022208A (ja) | 電子写真装置 | |
CN105431785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