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49822B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49822B
CN102749822B CN201210085449.3A CN201210085449A CN102749822B CN 102749822 B CN102749822 B CN 102749822B CN 201210085449 A CN201210085449 A CN 201210085449A CN 102749822 B CN102749822 B CN 1027498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box
retaining member
primary importance
form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854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49822A (zh
Inventor
桥本淳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49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98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498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98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03G21/1853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the process cartridge being mounted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photosensitive memb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7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1/1821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mean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rocess cartridge, e.g. attachment, positioning of parts with each other, pressure/distance regul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7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1/1825Pivotable subunit conne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84Frame structures using extractable subframes, e.g. on rails or hing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03G2221/1853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221/1861Rotational subunit conne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03G2221/1853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221/1869Cartridge holders, e.g. intermediate frames for placing cartridge parts therei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03G2221/1884Projections on process cartridge for guiding mounting thereof in main machin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壳体和盒。所述盒具有:用于支撑感光构件的第一框体、以及用于支撑显影剂承载构件的第二框体。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可处于接触位置或分离位置,所述接触位置是该两构件彼此接触的位置,所述分离位置是该两构件分离的位置。支撑所述盒的支撑构件能在壳体内的安装位置与所述壳体外的拉出位置之间运动。当所述支撑构件被保持在所述拉出位置时,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被限制在所述分离位置。所述盒被支撑到所述支撑构件,以能在不能形成图像的第一位置与能形成图像的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盒随着所述支撑构件从所述拉出位置向所述安装位置的运动而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打印机已为人们所知并被用于各种领域。通常,这种打印机容纳感光鼓和显影辊。为了在记录介质上打印图像,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辊保持为与感光鼓压力接触,以向感光鼓提供调色剂,用该调色剂使静电潜像显影。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并热定影在记录介质上。
当在显影辊与感光鼓保持压力接触的情况下运输上述类型的打印机时,显影辊在运输或移动到保管处的过程中可能变形。当终端用户使用具有变形显影辊的打印机打印时,打印出的图像会有缺陷。
日本特开2002-40905公开了一种暂时将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的机构。在日本特开2002-40905所公开的打印机中,处理盒安装在打印机本体中。该处理盒包括:鼓单元和显影单元,在该处理盒中,上述两个单元组合形成处理盒并始终被保持在受力状态。鼓单元的外壁形成有孔,显影单元的外壁形成有延伸到鼓单元的孔以与该孔配合的销。销与孔的配合限制显影单元相对于鼓单元运动,显影辊能被保持为与感光鼓间隔开。
当处理盒安装到打印机本体时,销孔配合机构用于使销从孔中脱离出来。与不具有销孔配合机构的处理盒相比,需要更强的推力将处理盒推入打印机本体中,以将处理盒安装在打印机本体中。换言之,对于具有销孔配合机构的处理盒,需要额外的力使销从孔中脱离出来。由于需要更强的推力,某些用户可能难以将处理盒安装到打印机本体中。
当将日本特开2002-40905所公开的销孔配合机构用于具有与多种颜色的调色剂相对应的多个处理盒的彩色打印机时,在将多个处理盒安装到彩色打印机本体时,用户被更大的困难所烦扰。这种困难可能产生这样的问题:在安装处理盒的过程中,不能使销从孔中脱离出来。如果出现这种问题,即使确信处理盒已经合适地安装在彩色打印机中,也不能进行打印。
发明内容
考虑到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在使容纳在盒中的部件尽量少受损坏的同时能方便盒的安装。
为了实现上述和其它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的基本构造为包括:壳体;盒,其具有: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分离保持构件,所述第一框体用于支撑感光构件,所述第二框体用于支撑显影剂承载构件,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在其上承载显影剂以将所述显影剂提供给所述感光构件,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相配合,以在接触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彼此相对运动,所述接触位置是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和所述感光构件彼此接触的位置,所述分离位置是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和所述感光构件分离的位置,所述分离保持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保持在所述分离位置;支撑构件,其用于支撑所述盒,以使所述盒能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一位置是不能用所述显影剂形成图像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能用所述显影剂形成图像的位置,所述支撑构件能在所述壳体内的安装位置与所述壳体外的拉出位置之间运动;以及分离解除机构,其用于随着所述支撑构件从所述拉出位置向所述安装位置的运动,使所述盒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并使所述分离保持构件解除保持。
在上述基本构造中,所述分离解除机构可从干涉构件、位置限制部和分离状态解除部构造出来。所述干涉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干涉所述盒随着所述支撑构件从所述拉出位置向所述安装位置的运动而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所述位置限制部用于将所述盒限制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分离状态解除部用于允许所述第二框体运动到以下位置:当所述盒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与所述感光构件彼此接触的位置。
所述基本构造的图像形成设备可被构造为:所述盒沿从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运动,用于使所述盒到达所述支撑构件,以被支撑到所述支撑构件。
所述基本构造的图像形成设备可被构造为:所述分离保持构件设置在从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中选择的一个中,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中未被选择的一个形成有配合部,当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处于其位置时,所述分离保持构件与所述配合部配合。在该构造中,希望所述支撑构件包括彼此面对的一对侧板。所述盒具有纵轴,并且沿以下方向被支撑在所述一对侧板之间:所述纵轴与所述一对侧板面对的方向一致的方向。所述分离状态解除部从所述一对侧板中的一个朝内突出,沿从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方向延伸。所述分离保持构件设置在沿所述盒的所述纵轴的外端部,当所述分离状态解除部与所述分离保持构件抵接后,所述分离保持构件从所述配合部中脱离出来。
还希望所述位置限制部一体地设置在所述分离状态解除部中,且处于沿从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方向距所述第一位置比距所述第二位置更近的位置。所述端部沿所述运动方向距所述第一位置比距所述第二位置更近,并且借助所述分离保持构件与所述位置限制部的抵接将所述盒限制为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在该构造中,所述位置限制部可具有斜向上面对的第一倾斜面,所述分离保持构件可具有沿从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方向朝外突出的配合突出,所述配合突出可具有所述第一倾斜面所抵接的第二倾斜面。
此外,所述配合部可为沿从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配合突出可配合入所述凹槽,从而将所述分离保持构件位置地固定到所述配合部,所述位置限制部可配合入所述凹槽,并被相对于所述配合突出引导。
此外,希望所述分离保持构件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分离解除状态解除部可使所述分离保持构件抵抗所述分离保持构件恢复力而弹性变形,并且使所述配合突出沿所述纵轴延伸的方向朝内运动。
所述基本构造的图像形成设备可包括具有施力构件的盒,所述施力构件用于对所述第二框体朝所述第一框体施力,以使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与所述感光构件接触。
所述基本构造的图像形成设备可构造为:所述盒具有用于保持所述分离保持构件的保持构件。由于所述保持构件,使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不再保持在所述分离位置的状态得以保持。
所述基本构造的图像形成设备可构造为:多个盒以相邻两盒之间有沿以下方向的间隙的方式彼此平行地设置,所述方向是所述多个盒中的每一个的纵轴与从所述安装位置至所述拉出位置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在该构造中,希望所述支撑构件能沿设置所述多个盒的方向运动。
附图说明
从下面参照附图的说明中可清楚地知道本发明的具体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是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实例的打印机的竖直剖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处理单元从左前侧看时的立体图;
图3A是图1中所示的处理盒的左侧视图,其中,鼓单元和显影单元是间隔开的;
图3B是图1中所示的处理盒的左侧视图,其中,鼓单元和显影单元彼此接触;
图4A是图3中所示的显影单元的立体图,其中,鼓单元和显影单元是间隔开的;
图4B是图3中所示的显影单元的立体图,其中,鼓单元和显影单元彼此接触;
图5是图1中所示的处理盒的侧剖视图,其中,鼓单元和显影单元彼此接触;
图6是图2中所示的抽屉框体从右后侧看时的立体图;
图7是处理盒被支撑在第一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处理盒安装操作的第一阶段的说明图,其中,抽屉框体被拉到拉出位置;
图9是将要在第一阶段后进行的处理盒安装操作的第二阶段的说明图,其中,在抽屉单元去往安装位置的途中,黄处理盒与止动件抵接;
图10是将要在第二阶段后进行的处理盒安装操作的第三阶段的说明图,其中,黄处理盒处于第二位置;
图11A是根据第一变形实施方式的处理单元从左前侧看时的立体图,其中,鼓单元和显影单元是间隔开的;
图11B是图3中所示的显影单元从左前侧看时的立体图,其中,鼓单元和显影单元彼此接触;
图12A是根据第二变形实施方式的处理盒从左前侧看时的立体图,其中,鼓单元和显影单元是间隔开的;
图12B是根据第二变形实施方式的处理盒从左前侧看时的立体图,其中,鼓单元和显影单元彼此接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所示的彩色打印机是本发明图像形成设备的一个实例。彩色打印机1为中间图像转印型(intermediate image transfertype),在该类型中,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图像转印带上,中间图像转印带上的图像最终被转印到纸P上。纸P是其上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的一个实例。假设彩色打印机1沿将要被使用的方位放置时的术语“上”、“下”、“右”、“左”、“前”、“后”等用于整个说明书。
如图1所示,彩色打印机1包括壳体2,壳体2中设置片材提供部3和图像形成单元4。片材提供部3用于朝图像形成单元4供给纸P,在图像形成单元4中,在纸P上形成图像。
壳体2从右侧或左侧看时大致呈盒状。图像形成单元4容纳在壳体2中。前盖5设置在壳体2的前壁上。打开前盖5允许抽屉框体12(稍后说明)滑动出壳体2。
应注意:设置有前盖的侧(图中的右侧)是彩色打印机1的前侧,相反侧(图中的左侧)为彩色打印机1的后侧。从前侧看时壳体2的右侧是图1中的远侧,从前侧看时壳体2的左侧是图1中的近侧。
一对定位辊7位于给纸盘6的后端部的上方。给纸盘6中最顶层的纸P朝定位辊7被输送。在预定时刻,定位辊7将纸P供给到图像形成单元4(稍后将要说明的中间图像转印带22)与二次图像转印辊19(稍后说明)之间的辊隙中。
图像形成单4包括:扫描仪单元8、处理单元9、转印单元10和定影单元11。扫描仪单元8位于给纸盘6的上方。如图1中实线所示,扫描仪单元8对感光鼓16照射激光束,以基于图像数据使感光鼓16曝光。
处理单元9位于扫描仪单元8的上方,并且包括:抽屉框体12和四个处理盒13。抽屉框体12能沿从前向后或从后向前的方向(在下文中称为“前后方向”)在壳体2内的安装位置(见图1)与壳体2外的拉出位置(见图8)之间往复运动。抽屉框体12能从壳体2被拉到拉出位置,以方便用新的处理盒替换旧的处理盒13。处理盒13能拆下地安装在抽屉框体12上,并且以相邻两处理盒13之间有间隙的方式彼此平行地设置。处理盒13设置在抽屉框体12中,以使每一处理盒13的纵轴与从安装位置至拉出位置的方向正交。在该实施方式中,黑处理盒13K、黄处理盒13Y、品红处理盒13M和青处理盒13C以所述顺序设置在抽屉框体12中。
每一处理盒13包括:鼓单元(第一框体)14和显影单元(第二框体)15。鼓单元14用于以感光鼓16能旋转的方式支撑感光鼓16。感光鼓16大致呈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筒形,以能旋转运动的方式被支撑在鼓单元14的上方。感光鼓16被方向朝上的光曝光。鼓单元14包括与感光鼓16的下部相对的电晕带电器(未示出)。显影单元15以显影辊(显影剂承载构件)17能旋转的方式支撑显影辊17。显影辊17能旋转地被支撑在显影单元15上部的后侧。显影辊17的后侧暴露在储存四种颜色中的一种颜色的调色剂的显影单元15中。显影辊17与感光鼓16的前侧接触。
在运行时,随着显影辊17的旋转,储存在显影单元15中的调色剂被承载在显影辊17的表面上。另一方面,在到达显影单元15的位置前,感光鼓16的表面已被带电器均匀带电。带电后,感光鼓16被从扫描仪单元8发出的激光束(见图1中的实线)曝光。激光束高速扫描感光鼓16的表面,以形成与将要在纸P上形成的图像相对应的静电潜像。
随着感光鼓16的进一步旋转,承载在显影辊17表面上的调色剂提供给形成在感光鼓16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然后,静电潜像变得可见,逆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被承载在感光鼓16的表面上。
图像转印单元10包括:带单元18和二次图像转印辊19。带单元18位于处理单元9的上方,以与各个感光鼓16相对。带单元18包括:驱动辊20、从动辊21、中间图像转印带22和四个一次图像转印辊23。驱动辊20和从动辊21沿前后方向间隔开,以彼此相对。中间图像转印带22以能循环运动的方式张紧缠绕在彼此间隔开的两个辊20和21上。被驱动辊20驱动的中间图像转印带22具有朝后运动的下部和朝前运动的上部。感光鼓16接触中间图像转印带22的下部。
一次图像转印辊23能旋转地位于相应感光鼓16的上方,以与该感光鼓16相对,中间图像转印带22的下部夹在一次图像转印辊23与相应感光鼓16之间。带单元18本身能绕位于带单元18后端的支撑轴旋转。带单元18能随着前盖5的运动联锁地运动。具体地,当关闭前盖5时,带单元18处于带单元18与感光鼓16接触的转印位置(见图1),当打开前盖5时,带单元18运动到带单元18与感光鼓16分离的缩回位置(见图8)。
二次图像转印辊19能旋转地位于带单元18的后侧,以与带单元18的驱动辊20相对,中间图像转印带22夹在二次图像转印辊19与驱动辊20之间。
保持在各个感光鼓16上的调色剂图像被顺次转印到中间图像转印带22朝后运动的下部,从而在中间图像转印带22上形成彩色图像。中间图像转印带22上的图像转印称为“一次图像转印”。当彩色图像经过二次图像转印辊19时,中间图像转印带22上的彩色图像被转印到从片材提供部3供给的纸P上。由二次图像转印辊19进行的图像转印称为“二次图像转印”,以区别于“一次图像转印”。
这样被转印到纸P上的彩色图像被定影单元11热定影。定影单元11包括:热辊24和压力辊25。彩色图像热定影到其上的纸P被排出到形成在壳体2的上表面上的排出盘26上。
如图2和3所示,处理单元9包括:多个处理盒13和用于安装处理盒13的抽屉框体12。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包括黑处理盒13K、黄处理盒13Y、品红处理盒13M和青处理盒13C的四个处理盒安装在抽屉框体12上。应注意:处理盒通常用附图标记13表示,但是,具体颜色的处理盒用附图标记13与表示调色剂颜色的字母的组合表示。为了方便以下说明,假设黄处理盒13Y是未使用的新处理盒,而其余三个处理盒是旧的但因仍剩余调色剂还能使用的处理盒。
处理盒13大致呈棱柱形,沿左右方向伸展。每一处理盒13包括:鼓单元14和显影单元15。鼓单元14具有一对支撑板31,支撑板31设置在鼓单元14的左侧和右侧,用于以感光鼓16能旋转的方式支撑感光鼓16。在感光鼓16的下方,框体(未示出)桥接所述一对支撑板31,用于支撑带电器。每一支撑板31从右侧或左侧看时大致呈矩形。支撑板31形成有:鼓支撑部32、套筒轴承36、显影单元支撑孔33、引导凹槽34、突出部35和止动部58(见图5)。
形成在所述一对支撑板31中的每一个中的鼓支撑部32为形成在支撑板31的后上位置处、大致呈圆形的凹口部或通孔。鼓支撑部32用于接收感光鼓16的左端和右端。套筒轴承36呈从支撑板31朝外突出的大致圆筒形。套筒轴承36的外径与鼓支撑部32的直径相等。在所述一对支撑板31中的每一个中的套筒轴承36和鼓支撑部32以感光鼓16能旋转的方式支撑感光鼓16的左端部和右端部。
显影单元支撑孔33是形成在支撑板31中心部的圆形通孔。显影单元支撑孔33接收显影单元15的支撑凸台52(稍后说明),以使支撑凸台52能在其中旋转。引导凹槽34直线地形成,以从支撑板31下部的中心朝上延伸。引导凹槽34沿前后方向的凹槽宽度能接收抽屉框体12的分离解除肋62(稍后说明)。
配合孔37形成在比引导凹槽34的中心稍高的位置。配合孔37具有矩形的开口,并且穿透引导凹槽34的底壁42。如图3A所示,当鼓单元14和显影单元15在位置上分离时(稍后说明),配合孔37用于接收显影单元15的配合突出55(稍后说明)。换言之,引导凹槽34的底壁42用作配合部。
突出部35呈上边比下边短的梯形。具体地,突出部35的前侧比其后侧从支撑板31的上端朝上突出的程度更大。在突出部35后部的上表面38朝前侧斜向上倾斜。后部的上表面38和前部的上表面39,此两者共同限定了突出部35,是连续的且沿前后方向延伸。
止动部58呈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方柱形,位于左侧支撑板31和右侧支撑板31的内表面之间(见图5)。左侧支撑板31形成有联接器视窗41。联接器视窗41形成在鼓支撑孔32的前方且引导凹槽34的上侧。联接器视窗41为直径与显影联接器支撑孔48(稍后说明)的直径相等的圆孔。如图3B所示,当鼓单元14和显影单元15处于两者彼此接触的接触位置时,联接器视窗41和显影联接器支撑孔48重合。
如图4所示,显影单元15包括由树脂制成的显影壳体46。显影壳体46呈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狭长的盒状。如图6所示,显影壳体46形成有显影开口47。显影壳体46包括:左侧支撑臂和右侧支撑臂49、左侧配合构件容纳凹槽和右侧配合构件容纳凹槽54、以及用作分离构件的配合构件53。
如图6所最佳显示的,显影开口47形成在显影壳体46的后上部,朝后敞开。显影辊17能旋转地被支撑在显影开口47的内侧,以使显影辊17的后部露出。每一支撑臂49从侧面看时大致呈具有朝后突出的突出部的凸形。支撑臂49设置有支撑凸台52。支撑凸台52呈从支撑臂49朝外延伸的圆柱形。支撑凸台52的外径约等于或略小于显影单元支撑孔33的直径。
配合构件容纳凹槽54形成在显影壳体46的每一侧壁的下部中。凹槽54形成在侧壁的外表面以朝内凹陷,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看到的凹槽54的外部轮廓为矩形。凹槽54具有:在鼓单元14和显影单元15处于接触位置时,用于吸收朝内变形的配合构件53的弹性变形(挠曲)的深度(用于左侧壁的朝右的深度和用于右侧壁的朝左的深度)。
配合构件53是位于配合构件容纳凹槽54中的矩形板状构件。配合构件53从凹槽54的最前端朝后延伸。配合构件53由树脂制成,与显影壳体46一体形成。配合构件53具有:用作支撑轴的前端、以及具有弹性以能沿左右方向变形的后端即自由端。当鼓单元14和显影单元15分离时,配合构件53延伸的方向与左右方向重合。配合构件53形成有配合突出55。
配合突出55形成在配合构件53的最后端,具有沿左右方向朝外突出的顶点。当从前往后看时,配合突出55呈三角形。配合突出55具有用作第二倾斜表面的朝上倾斜的下表面56。
显影联接器支撑孔48形成在显影壳体46的左侧壁中。支撑孔48在右视图中呈圆形,显影联接器51能旋转地与支撑孔48配合。显影联结器51为呈圆柱形的被插入式构件。壳体2的插入式构件(未示出)配合入被插入式构件51的左端,以使插入式构件和被插入式构件不能相对旋转。显影联结器51借助齿轮系(未示出)运转地耦连到显影辊17和其它构件,以能旋转。
显影单元15能旋转地被支撑在鼓单元14的两个支撑板31之间。为了支撑显影单元15,支撑凸台52插入形成在鼓单元14的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31中的显影单元支撑孔33中。
如图5所示,用作施力构件的压缩弹簧57位于显影单元15的下部。压缩弹簧57具有:固定到显影单元15下部的后表面的前端、以及固定到鼓单元14的止动部58的后端。压缩弹簧57对显影单元15施力,以使显影单元15从左侧看时逆时针旋转,从而使显影辊17总是处于靠近感光鼓16的位置。在运送时,显影单元15固定在鼓单元14的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31之间。具体地,如图3A所示,配合突出55插入鼓单元14的配合孔37,从而使显影辊17抵抗压缩弹簧57的膨胀力,保持在与感光鼓16间隔开的感光鼓16前下位置的位置。也就是说,如图4B所示,鼓单元14和显影单元15处于分离位置。
这时,显影壳体46的前上端部从鼓单元14的前端部朝前突出。此外,显影壳体46的前下端部从鼓单元14的下端部朝下突出。当显影单元15的配合突出55被朝内压缩时,配合构件53的后端部沿左右方向朝内弹性变形。其结果,配合突出55从鼓单元14的配合孔37朝内缩回,从而从鼓单元14的配合孔37中脱离出来。然后,由于压缩弹簧57的膨胀力,显影单元15从左侧看时逆时针旋转离开分离位置。这使得显影辊17与感光鼓16压力接触,因此,鼓单元14和显影单元15处于图5中所示的接触位置。这时,配合突出55的外端部与鼓单元14的支撑板31的内表面抵接,从而使配合构件53的后端部保持为朝内变形的状态。换言之,鼓单元14的支撑板31用作保持构件。
当鼓单元14和显影单元15处于接触位置时,显影壳体46的前上端部与鼓单元14的前端部对齐,显影壳体46的前下端部与鼓单元14的下端部对齐。
如图6所示,抽屉框体12在俯视图中大致呈矩形,由前壁、后壁和彼此间隔开且彼此相对的一对侧壁60限定。每一侧壁60形成有四个引导肋61和四个分离解除肋62。每一侧壁60还形成有四个鼓支撑凹槽63。在每一侧壁60中的引导肋61以两相邻引导肋61之间有预定间距的方式沿前后方向对齐。所述预定间距等于或略大于处理盒13的支撑板31的前后长度。最前面的引导肋61设置为连续到抽屉框体12的前壁的后侧。最后面的引导肋61以等于或略大于处理盒13的支撑板31的前后长度的间距设置在抽屉框体12的后壁前方的位置。
引导肋61设置为与处理盒13一一对应。每一侧壁60中的引导肋61朝内突出,沿竖直方向延伸侧壁60的整个竖直宽度。
分离解除肋62设置为与处理盒13一一对应。每一分离解除肋62朝内突出,沿竖直方向从侧壁60的下边缘部向侧壁60的中心延伸。分离解除肋62逐一设置在最后面的引导肋61与抽屉框体12的后壁之间以及两相邻引导肋61之间。
每一分离解除肋62形成有位置限制表面(第一倾斜表面)65。分离解除肋62的上倾斜表面用作位置限制表面65。分离解除肋62的上倾斜表面65倾斜为朝内表面其高度降低。
在最后面的引导肋61与抽屉框体12的后壁之间以及两相邻引导肋61之间,鼓支撑凹槽63逐一设置在分离解除肋62的后侧。鼓支撑凹槽63从左侧或右侧看时呈凹形,形成在侧壁60的上端面。具体地,鼓支撑凹槽63具有内部锥形表面。随着凹槽63深度的加深,相对的内部锥形表面之间的前后距离减小。凹槽63在上端面的前后距离大于套筒轴承36的外径。
四个联接器视窗64形成在左侧壁60中。联接器视窗64逐一形成在鼓支撑凹槽63的前侧上,呈直径与处理盒13的联接器视窗41的直径相等的圆形。如图10所示,当处理盒13处于第二位置(稍后说明)时,联接器视窗64与处理盒13的联接器视窗41重合。
当运送彩色打印机1时,抽屉框体12与壳体2分离。处理盒13以鼓单元14和其相应处理单元15分离的状态被支撑在抽屉框体12上。为了在抽屉框体12上支撑处理盒13,用户必须在保持感光鼓16的后侧处于上部位置的同时握住处理盒13,然后将处理盒13的套筒轴承36放置在鼓支撑凹槽63的上方,以使相应引导凹槽34位于抽屉框体12的分离解除肋62的上方。
接下来,从抽屉框体12的上侧将处理盒13安装在抽屉框体12上。然后,使鼓单元14的引导凹槽34与分离解除肋62配合。如图7所示,显影单元15的配合突出55的下表面56从上侧与抽屉框体12的分离解除肋62的位置限制表面65抵接。也就是说,引导凹槽34用于引导分离解除肋62与配合突出55的抵接。
由于上述结构,防止处理盒13进一步插入抽屉框体12,迫使处理盒13处于第一位置。该说明适用于图8中所示的黄处理盒12Y。也就是说,分离解除肋62的上部用作位置限制部。
这时,显影单元15的配合突出55与配合孔37配合,从而使鼓单元14和显影单元15处于分离状态。与图2中所示的黄处理盒13Y相同,处理盒13的套筒轴承36与鼓支撑构件53的下壁有间距地相对。
显影单元15的配合构件53是刚性的,使得它不会在运送时被可能施加到显影单元15上的外力弄变形。
如图8所示,壳体2设置有干涉构件71。干涉构件71呈在下部具有半圆部的半圆形。干涉构件71设置在壳体2的前端。具体地,干涉构件71位于盒安装/拆下路径的上侧,在该路径中,干涉构件71与处于第一位置的处理盒13的突出部35抵接,而不与处于第二位置(稍后参照图10说明)的处理盒13抵接。干涉构件71与分离解除肋62一同构成分离解除机构。
接下来说明处理盒13的安装。以下说明是有关于黄处理盒13Y的替换步骤的。
为了将黄处理盒13Y放置在壳体2中,首先必须如图8所示打开前盖5。然后,将处理单元9拉出壳体2,从抽屉框体12朝上拆下旧的黄处理盒13Y。将新的黄处理盒13Y安装在抽屉框体12上,使其停留在第一位置,然后将抽屉框体12移动到安装位置。
如图9所示,在黄处理盒13Y从拉出位置到安装位置的途中,黄处理盒13Y的突出部35的后表面38与干涉构件71抵接。当用户继续将抽屉框体12插入壳体2时,随着突出部35的倾斜后表面沿着干涉构件71的圆形部的下部滑动,黄处理盒13Y被干涉构件71朝下施力。黄处理盒13Y朝下移动,显影单元15的配合突出55的下表面56被分离解除肋62的位置限制表面65朝内施力。这造成配合构件53的后端沿左右方向朝内弹性变形,使得配合突出55从鼓单元14的配合孔37中脱离出来。其结果,由于压缩弹簧57的膨胀力,显影单元15从左侧看时逆时针旋转,离开分离位置。
然后,显影辊17与感光鼓16压力接触,从而使鼓单元14和显影单元15处于接触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黄处理盒13Y能用于形成图像(见图5)。这时,当配合突出55从鼓单元14的配合孔37朝内缩回时,显影单元15的配合突出55的下表面56不再与形成在抽屉框体12中的分离解除肋62的位置限制表面65抵接。
然后,黄处理盒13Y不再被限制在第一位置。如图10所示,黄处理盒13Y朝下移动,黄处理盒13Y的套筒轴承36与鼓支撑凹槽63配合。因此,黄处理盒13Y被保持在第二位置。(指黄处理盒13Y之外的图2中所示的处理盒)。总之,在抽屉框体12处于拉出位置之前,替换后的处理盒13首先处于第一位置,在完成盒安装步骤之后和在抽屉框体12朝安装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处理盒13处于第二位置。
然后,将抽屉框体12置于安装位置,关闭前盖5。接着,使带单元18处于转印位置,带单元18的下部与感光鼓16接触。这样就完成了黄处理盒13Y在壳体2中的安装。
新的未使用的打印机1处于这样的状态:处理单元9与壳体2分离,或处理盒13在抽屉框体12上处于第一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在将处理盒13保持在第一位置的同时,处理单元9容纳在壳体2中。随着处理单元9朝安装位置运动,每一处理盒13顺次与干涉构件71抵接,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这样,在所有处理盒13中,鼓单元14和显影单元15处于接触状态。
打印机1既可用于打印单色(黑白)图像的单色打印模式也可用于打印全彩色图像的彩色打印模式。为了从彩色打印模式切换到单色打印模式,彩色(黄、品红和青)处理盒13的感光鼓16与相应显影辊17间隔的距离比处于上述分离状态的感光鼓16与显影辊17之间的距离更短。也就是说,显影单元15的旋转量小于处于分离状态的显影单元15的旋转量。在单色打印模式与彩色打印模式之间切换时,配合突出55又不与配合孔37配合,而是被保持在从配合孔37中脱离出来的状态。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操作优点。
(1)如图3所示,打印机1使用设置有用于将鼓单元14和显影单元15保持在分离状态的配合构件53的处理盒13。
如图9和10所示,抽屉框体12以处理盒13能旋转的方式支撑处理盒13,以使处理盒13能在不能用调色剂(显影剂)形成图像的第一位置于与能用调色剂形成图像的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分离解除机构(干涉构件71和分离解除肋62)不仅使处理盒13随着抽屉框体12从拉出位置向安装位置运动而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而且使鼓单元14和显影单元15不再处于分离位置。
因此,在运送打印机1过程的运输或储存时,只要将鼓单元14和显影单元15保持在分离位置,显影辊17可能就不发生变形。
在处理盒13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为了使打印机1处于打印准备就绪状态,将抽屉框体12插入壳体2中。抽屉框体12从拉出位置向安装位置的运动能使处理盒13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此外,鼓单元14和显影单元15不再被保持在分离位置。
处理盒13可设置在不形成图像的第二位置,显影辊17与相应感光鼓16也可随着抽屉框体12插入壳体2联动地相接触。
(2)在打印机1中,分离解除机构设置有干涉构件71和分离解除肋62。当抽屉框体12从拉出位置向安装位置运动时,被分离解除肋62限制在第一位置的处理盒13能由于设置在壳体侧的干涉构件71向第二位置运动。这时,被配合构件53保持在分离位置的鼓单元14和显影单元15能被分离解除肋62解除出来。因此,鼓单元14和显影单元15随着抽屉框体12插入壳体2中而联锁地不再被限制于分离位置。
如图9和10所示,打印机1具有能拆下地安装有处理盒13的抽屉框体12。为了将处理盒13安装到抽屉框体12,使处理盒13沿从其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方向竖直运动。因此,能将处理盒13容易地安装到抽屉框体12。
如图3所示,用于与配合构件53配合的配合孔37形成在鼓单元14中形成的引导凹槽34的底壁42中。由于该简单结构,显影辊17能保持与感光鼓16分离。
如图7所示,分离解除肋62从抽屉框体12的侧壁60沿左右方向朝内突出,并且竖直延伸。此外,配合构件53沿处理盒13的左右方向设置在外侧端部。由于这种简单结构,分离解除肋62能与配合构件53抵接。
如图6和7所示,位置限制表面65形成在分离解除肋62的上端部。通过与配合构件53抵接,位置限制表面65将处理盒13限制于第一位置。因此,通过使用分离解除肋62的上端部,处理盒13能被限制在第一位置。因此,不增加部件的数量,而通过简单的构造,能将处理盒13限制在第一位置,且能使配合构件53从配合孔37中脱离出来。
如图7所示,作为面朝上的倾斜表面的位置限制表面65形成在分离解除肋62的上端部,形成在配合构件53中的配合突出55的下表面56与位置限制表面65抵接。因此,当处理盒13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时,配合突出55由于倾斜的位置限制表面65能被顺畅地施力。换言之,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处理盒13能使配合构件53从配合孔37中顺畅地脱离出来。
如图3所示,配合孔37形成在竖直伸展的引导凹槽34中。此外,配合突出55与引导凹槽34中的配合孔37配合。分离解除肋62在与引导凹槽34配合的同时相对于配合突出55被引导。因此,通过利用引导凹槽34,当处理盒13处于第一位置时,分离解除肋62能相对于配合突出55被引导。无需用于相对于配合突出55引导分离解除肋62的额外引导构件。用这种简单结构能确保分离解除肋62与配合突出55的抵接。
配合构件53由弹性材料制成。分离解除肋62抵抗配合构件53的恢复力使配合构件53弹性变形,从而使配合突出55沿左右方向朝内运动。因此,配合构件53的恢复力允许配合构件53保持与配合孔37配合,配合构件53的弹性变形使配合构件53容易地从配合孔37中脱离出来。
如图5所示,用于打印机1的处理盒13设置有压缩弹簧57,压缩弹簧57用于对显影单元15向鼓单元14施力,以使显影辊17与感光鼓16接触。当配合突出55从配合孔37中脱离出来时,由于压缩弹簧57的膨胀力,显影辊17能与感光鼓16接触。
如图3B所示,处理盒13的支撑板31使配合构件53保持在这样的位置:该位置在处理盒13移动到第二位置后不再使鼓单元14和显影单元15处于分离位置。因此,在处理盒13移动到第二位置后,显影辊17能被始终保持在接触感光鼓16的状态。
如图2所示,处理盒13以相邻两个之间有间隙的方式沿前后方向设置。当处理盒13安装到抽屉框体12的壳体2时,显影辊17能与感光鼓16接触,处理盒13运动到能形成图像的第二位置。
如图9和10所示,打印机1的抽屉框体12能沿前后方向在安装位置与拉出位置之间运动。在两个位置之间设置单一的干涉构件71能确保处于第一位置的处理盒13与干涉构件71抵接。这样,通过这样简单的结构,所有的处理盒13都能被精确地移动到第二位置。此外,显影辊17能与感光鼓16接触。
参照图11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实施方式。在下面与第一变形实施方式的相关说明中,在对第一变形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与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的部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配合构件53形成在配合构件容纳凹槽54中。配合构件53从限定配合构件容纳凹槽54的前壁的外端向后侧连续延伸。此外,配合构件53与显影壳体46一体形成。然而,根据第一变形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配合构件76独立于显影壳体46设置,处于配合构件容纳凹槽54中以能旋转。
更具体地,配合构件76大致为板形。在配合构件76沿前后方向的中心,配合构件76形成有一对旋转轴77。旋转轴77大致呈圆柱形,且分别从配合构件76的外边缘朝上和朝下延伸。两个旋转轴77的中心轴线彼此对齐。
随着配合突出55的推力作用,配合构件76在俯视图中顺时针旋转。配合突出55被分离解除肋62沿左右方向朝内推。由于配合构件76的顺时针旋转,配合突出55被容纳在配合容纳凹槽54中,从配合孔37中脱离出来。配合构件容纳凹槽54具有设置有止动件78的前壁。止动件78用作保持构件。
当从下述侧观察时,止动件78大致呈矩形,所述侧从配合构件容纳凹槽54前壁的竖直中心朝后侧突出。如图11A所示,当配合构件76的配合突出55与配合孔37配合时,止动件78沿左右方向从外侧与配合构件76的前端部抵接,导致限制配合构件76的顺时针旋转。当配合突出55从配合孔37中脱离出来时,止动件78沿左后方向从内侧与配合构件76的前端部抵接,限制配合构件76的逆时针旋转。在运送打印机1时,止动件78保持配合构件76的前端部,以使配合构件76不旋转。
前述实施方式中获得的操作优点也能在第一变形实施方式中获得。
参照图12说明第二变形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说明中,在对第二变形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与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和/或第一变形实施方式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应的部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配合构件53设置在显影单元15中,具有配合孔37的引导凹槽34形成在鼓单元14中。在配合孔37中插入配合构件53使显影单元15和鼓单元14固定。
如图12所示,根据第二变形实施方式,用作分离构件的第一保持构件81设置在鼓单元14中,用作保持部的第二保持构件82形成在显影单元15中。
更具体地,鼓单元14的支撑板31形成后切掉部84。切掉部84从侧面看时大致呈矩形,形成在支撑板31的下端的前一半。切掉部84具有后壁,用作第一保持构件81的狭长板状构件从该后壁朝前延伸。第一保持构件81由弹性变形材料如树脂制成,与支撑板31一体形成。第一保持构件81的前尖端形成有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应构件类似的配合突出55。
显影单元15的显影壳体46设置有第二保持构件82和引导壁83。第二保持构件82形成在显影壳体46的下部,大致呈从显影壳体46的外侧表面沿左右方向朝外延伸且朝下弯曲的L形。
引导壁83设置在第二保持构件82的前方。引导壁83与配合突出55以等于或略大于配合突出55的前后长度的距离间隔开。引导壁83从侧面看时大致呈矩形,从显影壳体46沿左右方向朝外突出。
第一保持构件81的配合突出55从内侧配合入第二保持构件82与引导壁83之间的间隙,从而使鼓单元14和显影单元15保持在分离状态。此外,第二保持构件82与引导壁83之间的间隙用作使分离解除肋62与配合突出55彼此抵接的凹槽。第一保持构件82具有:当配合突出55被分离解除肋62沿左右方向朝内施力时,被配合突出55朝内沿左右方向弄得弹性变形的前端部。第一保持构件82的弹性变形造成配合突出55不被第二保持构件82与引导壁83之间的间隙限制。其结果,鼓单元14和显影单元15不再被限制于分离状态。
前述实施方式中获得的操作优点也能在第二变形实施方式中获得。
尽管参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变和变形。

Claims (13)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
壳体;
盒,其具有: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分离保持构件,所述第一框体用于支撑感光构件,所述第二框体用于支撑显影剂承载构件,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在其上承载显影剂以将所述显影剂提供给所述感光构件,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相配合,以在接触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彼此相对运动,所述接触位置是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和所述感光构件彼此接触的位置,所述分离位置是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和所述感光构件分离的位置,所述分离保持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保持在所述分离位置;以及
支撑构件,其用于支撑所述盒,以使所述盒能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一位置是不能用所述显影剂形成图像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能用所述显影剂形成图像的位置,所述支撑构件能在所述壳体内的安装位置与所述壳体外的拉出位置之间运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分离解除机构,其用于随着所述支撑构件从所述拉出位置向所述安装位置的运动,使所述盒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并使所述分离保持构件解除保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解除机构包括:
干涉构件,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干涉所述盒,以使所述盒随着所述支撑构件从所述拉出位置向所述安装位置的运动而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
位置限制部,其将所述盒限制在所述第一位置;以及
分离状态解除部,其用于允许所述第二框体运动到如下位置:该位置是当所述盒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与所述感光构件彼此接触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盒能拆下地支撑到所述支撑构件,所述盒沿从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盒到达所述支撑构件,以被支撑到所述支撑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保持构件设置在从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中选择的一个中,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中未被选择的另一个形成有配合部,当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处于所述分离位置时,所述分离保持构件与所述配合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构件包括彼此面对的一对侧板,所述盒具有纵轴,并且沿如下方向被支撑在所述一对侧板之间:该方向是所述纵轴与所述一对侧板相面对的方向相一致的方向;
所述分离状态解除部从所述一对侧板中的每一个朝内突出,沿从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延伸;并且
所述分离保持构件设置在沿所述盒的所述纵轴的外端部,当所述分离状态解除部与所述分离保持构件抵接后,所述分离保持构件与所述配合部解除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限制部一体地设置在所述分离状态解除部的如下端部,该端部沿从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距所述第一位置比距所述第二位置更近,所述位置限制部通过所述分离保持构件与所述位置限制部的抵接将所述盒限制为处于所述第一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限制部具有面朝斜向上的第一倾斜面;
所述分离保持构件具有沿从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朝外突出的配合突出;并且
所述配合突出具有所述第一倾斜面所抵接的第二倾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合部是沿从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延伸的凹槽;
所述配合突出配合入所述凹槽,从而将所述分离保持构件的位置固定到所述配合部;并且
所述位置限制部配合入所述凹槽,并被相对于所述配合突出引导。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保持构件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且
所述分离状态解除部使所述分离保持构件抵抗所述分离保持构件的弹性而弹性变形,并且使所述配合突出沿所述纵轴延伸的方向朝内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盒具有施力构件,所述施力构件用于对所述第二框体朝所述第一框体施力,以使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与所述感光构件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盒具有用于保持所述分离保持构件的保持构件,以维持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不被保持在所述分离位置的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沿如下方向彼此平行地设置多个所述盒,相邻两个所述盒之间具有间隙,该方向是多个所述盒中的每一个的纵轴与从所述安装位置至所述拉出位置的方向正交的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能沿多个所述盒所设置的方向运动。
CN201210085449.3A 2011-04-22 2012-03-28 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27498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96552 2011-04-22
JP2011096552A JP5760642B2 (ja) 2011-04-22 2011-04-22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9822A CN102749822A (zh) 2012-10-24
CN102749822B true CN102749822B (zh) 2014-06-18

Family

ID=45992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85449.3A Active CN102749822B (zh) 2011-04-22 2012-03-28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122240B2 (zh)
EP (1) EP2515184B1 (zh)
JP (1) JP5760642B2 (zh)
CN (1) CN1027498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73999B2 (en) * 2011-12-26 2014-10-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waste developer accommodating portion
JP6028646B2 (ja) * 2013-03-25 2016-11-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55724B2 (ja) * 2013-06-28 2016-12-27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96963B2 (ja) 2013-08-20 2016-03-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512878B2 (ja) * 2014-05-15 2019-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20160074232A (ko) * 2014-12-18 2016-06-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현상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채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6481395B2 (ja) * 2015-02-06 2019-03-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86148B2 (ja) * 2015-02-27 2019-03-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CN106547186B (zh) * 2015-09-18 2019-12-3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6679868B2 (ja) * 2015-09-30 2020-04-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ドラム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65906B2 (ja) * 2016-02-29 2019-0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067461B2 (en) 2016-02-29 2018-09-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cartridge with a restricted portion that contacts a restricting portion of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156825B2 (en) * 2016-02-29 2018-12-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with independently rotatable members supporting a developing frame body,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20190009141A (ko) * 2017-07-18 2019-01-28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유한회사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JP7139655B2 (ja) 2018-03-30 2022-09-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ドラムユニット
JP7094163B2 (ja) * 2018-06-25 2022-07-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01687A (ja) * 2018-12-21 2020-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656592B1 (en) * 2019-01-09 2020-05-1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cartridge having positioning features
EP3699693B1 (en) * 2019-02-19 2022-09-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ositio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U2020242010B2 (en) 2019-03-18 2023-06-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artridge
CN210488238U (zh) * 2019-09-12 2020-05-08 珠海联合天润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处理盒
CN116157748A (zh) * 2020-09-17 2023-05-23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32752A (ja) 1992-02-20 1993-09-1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H0962099A (ja) * 1995-08-28 1997-03-07 Tec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40905A (ja) 2000-07-27 2002-02-08 Canon Chemicals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798992B2 (ja) 2004-12-16 2011-10-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ES2358979T3 (es) 2005-12-27 2011-05-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ucho revelador y dispositivo de formación de imágenes.
JP4332806B2 (ja) 2005-12-27 2009-09-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32807B2 (ja) 2005-12-27 2009-09-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0529986C (zh) 2005-12-27 2009-08-1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单元和成像装置
JP4280770B2 (ja) * 2006-01-11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56351A (ja) * 2006-03-20 2007-10-04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4040665B1 (ja) * 2006-12-28 2008-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458377B2 (ja) 2007-06-29 2010-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458378B2 (ja) * 2007-06-29 2010-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127567B2 (ja) * 2008-05-27 2013-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735671B2 (ja) 2008-06-24 2011-07-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60613A (ja) * 2008-09-01 2010-03-18 Canon Inc ドラム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995211B2 (ja) * 2008-09-29 2012-08-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710965B2 (ja) * 2008-11-28 2011-06-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感光体ユニット
JP4720900B2 (ja) * 2008-11-28 2011-07-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感光体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32752B2 (ja) 2009-09-30 2013-07-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蒸発燃料処理装置の配置構造
JP5573366B2 (ja) * 2010-05-31 2014-08-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
EP2455819B8 (en) * 2010-11-23 2018-07-18 HP Printing Korea Co., Ltd. Developing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5545245B2 (ja) * 2011-03-16 2014-07-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230136A (ja) 2012-11-22
US20120269543A1 (en) 2012-10-25
US20150370220A1 (en) 2015-12-24
CN102749822A (zh) 2012-10-24
EP2515184A3 (en) 2014-12-31
EP2515184A2 (en) 2012-10-24
US9122240B2 (en) 2015-09-01
EP2515184B1 (en) 2018-05-09
US9354598B2 (en) 2016-05-31
JP5760642B2 (ja) 2015-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9822B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2023556B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串联式感光单元
CN102566356B (zh)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02165378B (zh)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02854786B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713661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installable process cartridge, method of positioning process cartridge, and process cartridge itself
CN101414152B (zh) 成像设备
CN102914958B (zh) 处理盒以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01211154B (zh) 电摄影成像设备和处理盒
CN102323730B (zh) 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盒
CN100470404C (zh) 成像装置
US779691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guide for guiding at first and/ or second image forming units to be mounting in the apparatus when an openable member is open
US20150071675A1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interlocked with attaching and detaching operation of unit
CN103425033A (zh)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02405444A (zh)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和显影盒
US683953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conveying unit positioning
JP2002139976A (ja) ユニット保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US2018027560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ain body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CN107315334B (zh) 显影设备和图像形成装置
KR100916191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화상 형성 유닛, 화상 형성 장치의 조립방법, 해체 방법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에 사용되는 임시 고정부재
US879849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image bearing member guide portions
JP7420979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0590535C (zh) 成像设备和可拆卸地安装于其上的处理盒
JP386836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707709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